方法/步骤 1 平时注意保护腕关节、足小关节等处,避免劳损,特别是像在办公室上班,使用电脑频率较高的白领,更要时时注意劳逸结合,多放松手腕,以免长期慢性损伤使滑膜腔内的滑液增多形成囊肿。 2 腱鞘囊肿的囊内充盈的是液体,可用针头抽取出透明的胶冻状物,因此可以用按压施力,将囊肿挤破,让其自行痊愈。这种方法比较简便,但是根治效果不佳,常常会有复发的状况。 3 将手腕或足面向着长有囊肿一侧的对侧屈曲,比如长在手腕背侧就将手心朝下屈曲,使得囊肿表面的皮肤绷紧,即囊肿壁也变得紧张。用手指推动囊肿块左右活动数分钟,与周围的粘连解除,然后拇指用力将囊肿推向一侧挤压,听到响声后,说明囊肿已破。这时让患者经常按摩囊肿之前存在的部位,以免复发。 4 有些囊肿的波动感不是很强,质地比较硬,如果单纯用手指挤压未必能够将其挤破。这时可以换种方法,先将囊肿外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用小号针头扎入囊肿中,这时要感觉一下是否有穿透囊壁的落空感。当穿刺成功后,拔出针头,再用拇指将囊内容物用力挤压排出。再行按摩,使囊肿消失。 5 除了按摩的方法,在排出囊内容物之后,还可以向囊腔内注射激素药物,常用的有醋酸泼尼松龙,之后用绷带加压包扎。在药物和包扎的作用下,囊壁之间会进行粘连,进而消失。 6 对于无法用按摩、穿刺、药物注射的囊肿,或者是复发多次的囊肿,非手术治疗既然无效,就只能进行囊肿切除术。
在门诊和病房,经常会有人咨询不小心被自家的狗或被邻家的狗咬伤,因为没有及时处理伤口,近期出现一些症状,担心得了狂犬病, 忧心忡忡地来看病。有的因为没有正确而及时地处理伤口,也未接种狂犬病疫苗,潜伏期后出现恐水、怕风,咽喉紧缩的表现,不超过6天真正因为得了狂犬病而死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那么,被狗咬伤后,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伤口和进行预防接种措施呢? 首先被狗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消毒剂或单用清水反复清洗伤口,时间不低于15分钟,伤口深时要用注射器灌注反复冲洗,时间至少30分钟以上;然后用酒精反复消毒,最后涂上碘酒;伤口尽量要求不止血、不包扎、不缝合; 然后根据暴露的分级和程度进行被动免疫,即:使用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20 IU/kg或马抗狂犬病免疫血清40IU/kg(皮试阴性后)在伤口底部和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同时以相同剂量做臂部肌肉注射。必要时使用抗菌药物;伤口深时还要使用破 伤风 抗毒素。 最后,采取主动免疫措施,即注射狂犬病疫苗,应该是咬伤后注射越早越好: 1.一般患者接种5次,第0、3、7、14、30天各接种一次;每次肌肉注射2ml 2.严重咬伤患者接种10次,前6天每日一针,第10、14、30、90天各1针。注射剂量同前 3.1年内再次咬伤者,0,3天各接种1次;1~3年内再次咬伤,0,3,7天各接种1次,超过3年,重新接种。注射剂量不变。
足跟痛是由多种慢性疾患所致跟部蹠面(即脚后跟)疼痛,其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临床表现主要为足跟蹠面疼痛、肿胀和压痛,走路时加重。本病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的肥胖者,男性发生率高,一侧或两则同时发病。 引起跟骨痛的原因? 1、足底跖腱膜炎 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侧位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 后者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垫高足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 足底跖腱膜是足底维持正常足弓、缓冲震荡、加强弹跳力作用的腱性组织。长时间的行走、过度的负重,都会引起跖腱膜的劳损,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而出现疼痛症状。 2、跟骨骨刺 多见于老年患者,当有足跟痛时,经过拍摄X光片,可以发现跟骨结节处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隆起的骨刺,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其足跟疼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而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 3、足底脂肪垫萎缩 老年人的足跟痛较为复杂,除了以上两种可能的原因外,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足底脂肪垫萎缩,其缓冲震荡、防止摩擦的作用减弱,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 常发生在老年人,跟垫是跟骨下方由纤维组织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跟垫痛与跖筋膜炎不同,在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治疗方法为使用海绵跟垫或局部药物注射。 4、距骨下关节炎 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 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陈旧性跟骨骨折或少见的跟骨肿瘤或结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类风湿性脊椎炎,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小腿的胫神经挤压等。 5、跟骨骨突炎 常发生于8~12岁的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可双侧同时发病。跑步与足尖站立可使症状加重。骨骺愈合后症状自然消失。一般作对症处理,可使患儿减轻活动,也可用跟垫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 6、跟骨后滑囊炎 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治疗方法宜改善鞋型。若滑囊肿胀不消,可以穿刺吸引,并可注入氢化可的松。 足跟痛的鉴别诊断 1、足掌痛: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症状包括足跟痛、足掌痛、肋间肌痛等。 2、外踝前下方肿胀和疼痛 :踝关节急性韧带损伤大多有明确的外伤史。临床上可发现患者的外踝前下方肿胀和疼痛、局部出现压痛、皮下产生瘀斑,关节活动受限及跛行等。 3、足趾痛:痛风性足趾痛多发生于中年男性。常急性起病。以趾、踝等关节红肿热痛起病者居多。 预防跟骨痛应注意? 一、尽量避免穿着软的薄底布鞋。 二、在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也可以应用中空的跟痛垫来空置骨刺部位,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 三、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四、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 五、当有持续性疼痛时,应该口服一些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 六、如果疼痛剧烈,严重影响行走时,局部封闭治疗是疗效最快的治疗方法。 足跟痛怎么锻炼? 足跟痛怎么办?专家特别指出,足跟痛患者应避免长期站立和长期行走,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避免穿着薄底布鞋,多用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另外,常做三个动作也可以缓解足跟痛。 1、足弓拉伸:平躺在床上,抬起并伸直腿,用一条毛巾把足前部裹起来,然后双手拉动毛巾,拉伸大脚趾根部球状关节和脚踝,直到膝盖伸直,足部慢慢指向鼻子。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拉伸足跟筋膜。 2、脚底蹬踏动作:平躺在床上,双脚伸直,模拟登自行车的动作,这个动作能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3、脚趾夹物法:这个运动专门拉伸处于足底筋膜下的肌肉组织群,只要简单的把脚趾弯曲做出宛如要夹住一支铅笔的姿势即可。
请牢记致命的用药混搭 案例一 广东江门的一名18岁女孩,因感冒同时服用罗红霉素和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二种药物后离奇死亡。 ——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含:氨茶碱、甲氧那明、那可丁、氯苯那敏;罗红霉素:为肝药酶抑制剂,可降低氨茶碱的清除率,显著升高氨茶碱血药浓度,导致氨茶碱中毒,患者出现肌肉颤动、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严重者甚至呼吸、心脏停止致死。 ——正在服用氨茶碱的患者,不宜同时服用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四环素类(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克林霉素、别嘌醇等。 提醒: 对乙酰氨基酚的最严重不良反应是肝脏损害。 许多感冒药、退烧药和止痛药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用药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同时使用两种感冒药,或同时吃退烧药和止痛药,造成对乙酰氨基酚摄入过量,会造成急性肝损伤,严重会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 案例二 家住北京丰台的王女士在打扫卫生间时同时使用了洁厕灵和84消毒液,而后突然晕倒,因抢救无效最终撒手人寰。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洁厕剂主要靠酸去污。当84消毒液和洁厕剂混合反应后产生氯气,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对上呼吸道粘膜造成损伤,使组织受到强烈氧化,粘膜发生炎性肿胀,造成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致死。 ——84消毒液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较强,最好不要用于衣物的消毒,蔬菜、水果等食物最好不要用84消毒液消毒。 提醒: 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一般稀释浓度为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五,即1000毫升水里面放2~5毫升84消毒液。浸泡时间为10~30分钟。被消毒物品应该全部浸没在水中,消毒以后应该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才能使用。 案例三 宁波60岁王大伯中暑后,喝了两支藿香正气水,又服下两粒头孢。结果,面色潮红血压下降,被送去医院抢救。 ——藿香正气水中含有40%~50%的乙醇,酒精在体内代谢生产为乙醛,而头孢类药物会抑制乙醛在体内的代谢,造成乙醛蓄积,引起中毒,严重时可诱发急性肝损害、呼吸暂停甚至死亡 提醒: 大多数头孢类抗生素、甲硝唑和替硝唑等抗菌药物,可抑制乙醇的代谢,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一系列症状。由于乙醇和药物在体内代谢有一个过程,故喝酒的人应在服药前2日禁酒,直到停药7日后方可解禁。 案例四 湖北一个老人为了降压,吃了2片降压药,之后又吃了小半个柚子。半个小时后就感觉头晕得厉害,心跳也很快,甚至在送医院的半路上晕了过去。 ——西柚中含有的生物活性成分:一是能促使药物迅速进入血液,等于加大药量;二是可抑制降压药的代谢消除,提高药物的浓度。 ——目前文献报道的与西柚汁有明显相互作用的降压药主要是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例如非洛地平、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西柚汁对氨氯地平无明显影响) 提醒: 降血脂的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很容易受CYP3A4抑制剂的影响。如果在服这类药期间同时吃大量西柚或喝西柚汁,会使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大肝损伤、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的风险,甚至引起急性肾衰竭。 血脂康胶囊(片)虽按中成药管理,但含有洛伐他汀,也不宜吃西柚。 案例五 台湾的王女士因喷完驱蚊液后涂抹防晒霜,大腿和手背出现过敏红肿现象,还发生了昏厥。 ——驱蚊液的主要成分为避蚊胺和酒精,而防晒霜中含有二苯甲酮,大量的避蚊胺、酒精和二苯甲酮混合,高温还促进皮肤吸收这些化学成分,引起过敏。 ——过敏严重的,通常是过敏体质的人,一般人正常涂抹不太可能引起毒性反应。 提醒: 在使用防晒霜、驱蚊液的时候,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一是,先涂抹防晒霜,间隔半小时以上,待皮肤吸收后再喷驱蚊液;二是,防晒霜和驱蚊液不要在同一部位使用。 下面的混搭也要小心 碘酒中含的碘会与红药水中的汞发生反应,形成碘化汞,会沉着在皮肤表面,汞本身就具有毒性,对身体有害。 ——含朱砂的方剂和中成药(如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柏子养心丸、安神益脑丸、补肾益脑丸等),不能与西药溴化物类和碘化药类同用,如三溴合剂、巴氏合剂、碘化钾合剂、复方碘溶液等。因为朱砂主要化学成分是硫化汞,而硫化汞在胃肠道遇溴、碘化物反应生成强烈刺激的溴化汞和碘化汞,从而导致了药源性肠炎。 金属质感分割线 复方感冒药如泰诺、快克、感立克、感冒清等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遇到蜂蜜(蜂蜜呈酸性,pH值约为3.9)会使得对乙酰氨基酚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醋酸跟氨基酚,减弱退烧作用。 ——儿童要服用小儿专用感冒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和颗粒剂。 ——用蜂蜜送服感冒药是不科学、不可取的做法。感冒药应该用温开水送服。 金属质感分割线 维生素C属酸性物质,而磺胺类药(如复方新诺明)及其代谢产物在酸性环境中易形成磺胺结晶盐,而形成泌尿系结石,导致肾脏损害。如病情需要同用,可间隔2小时服药。 ——维生素C与碳酸氢钠、大黄、苏打、氨茶碱等碱性药物合用时可使维生素C分解失效。这是因为维生素C是酸性药物,在碱性溶液中易氧化失效,当维生素C的pH值达到9时,在5分钟中可被破坏80%~90%。碱性药物也因中和作用而减弱或失去其本身的药理作用,应予禁忌。 金属质感分割线 银杏叶胶囊、银杏含片等,黄酮及银杏内酯类成分含量较高,与阿司匹林同服可能引起出血。如果刚做完手术,出血的风险更高。 ——银杏叶制剂,可竞争性地与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膜受体结合,拮抗PAF的作用,从而对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都具有抑制作用。当银杏叶制剂与抗血小板药或抗凝血药合用时,应交待患者发生出血、瘀血、新发作头痛或视觉变化时,应及时告诉医生。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与美国内分泌学会制定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2016)。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症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建议学会青年委员会将该指南的执行概要译成中文,供大家借鉴与学习。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如何评估?如何治疗?如何监测疗效? 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诊断及治疗的 12 个要点问题,指南给出的推荐如下。 1. 如何评估骨折风险及诊断骨质疏松症? R1. 所有 ≥ 50 岁的绝经后妇女均需进行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B 级;BEL 1,由于证据不足降级) R2. 骨质疏松症的初次评估应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并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评估临床骨折风险。(B 级;BEL2) R3. 根据临床骨折风险的评估结果考虑是否进行骨密度(BMD)测定。(B 级;BEL 2) R4. 测量骨密度时,轴向应使用双能 X 线骨密度仪(DXA)测量骨密度(脊柱及髋部)。(B 级;BEL 2) R5a. 在排除其他代谢性骨病的情况下出现脆性骨折(B 级;BEL 2),或无既往脆性骨折史的情况下,腰椎(前后位)、股骨颈、髋部,和/或桡骨远端 33%(1/3)的 T 值 ≤-2.5,可诊断骨质疏松症。(B 级;BEL 2) R5b. 患者诊断为骨量减少,且采用国家特异性阈值的 FRAX?评估后结果为骨折风险增高时也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B 级;BEL 2) 2. 诊断骨质疏松症时,如何进行恰当的评估? R6. 评估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B 级;BEL 2) R7. 评估既往椎体骨折史。(A 级;BEL 1) R8. 在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初次评估及随访过程中,考虑使用骨转换标志物(BTMs)。骨转换标记物升高可以预测骨质丢失加快及骨折风险增加。(B 级;BEL 1,根据专家共识降级) 3. 哪些是骨骼健康的基本测量项目? R9. 对存在维生素 D 不足风险的患者,特别是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进行血清 25-羟维生素 D(25[OH]D)水平的测量。(B 级;BEL 2) R10. 骨质疏松症患者应保持血清 25(OH)D ≥ 30ng/mL(推荐范围 30-50ng/mL)。(B 级;BEL 3,根据专家共识升级) R11. 如需补充维生素 D3,每天应补充 1000-2000IU 的维生素 D3 以维持合适的血清 25(OH)D 水平。(C 级;BEL4,根据专家共识升级) R12. 存在一定情况时(如肥胖、吸收障碍、器官移植患者、某些种族、老年人等),需要补充更高剂量的维生素 D。(A 级;BEL 1) R13. 建议病人保持充足的饮食钙摄入,以使得年龄 ≥ 50 岁的女性每天钙摄入量达到 1200 mg/天(包括日常饮食及必要时的钙补充剂)。(B 级;BEL 2) R14. 建议患者限制酒精摄入,每天不超过 2 个酒精单位(一个酒精单位等于十毫升——译者注)。(B 级;BEL 2) R15. 建议患者避免吸烟或戒烟。(B 级;BEL 2) R16. 建议患者保持积极的生活方式,包括负重、平衡及抗阻训练。(B 级;BEL 2) R17. 为患者提供降低跌倒风险方面的指导,特别是老年患者。(A 级;BEL 1) R18. 建议跌倒风险较高的患者使用髋部保护器。(B 级;BEL 1,由于各项研究间的疗效不一致降级) R19. 建议转诊至物理治疗医师,可减少不适感,防止跌倒,并改善生活质量。(A 级;BEL 1) 4. 哪些患者需要药物治疗? R20. 强烈建议骨量减少或低骨量且合并髋部或椎体脆性骨折史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A 级;BEL 1) R21. 强烈建议腰椎、股骨颈、全髋或桡骨远端 33% 部位 T 值 ≤-2.5 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A 级;BEL 1) R22. T 值在-1.0 至-2.5 之间,但 FRAX?评估的 10 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 20% 或髋部骨折风险 ≥ 3% 的美国患者或高于国家特异性阈值的其他国家或地区患者,接受药物治疗。(B 级;BEL 2) 5. 治疗骨质疏松症应使用哪些药物? R23. 已获得批准且已被证实可有效降低髋部、非椎体及椎体骨折的药物包括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唑来膦酸和狄诺塞麦,适用于大多数高骨折风险患者的初始治疗。(A 级;BEL 1) R24. 特立帕肽、狄诺塞麦或唑来膦酸可考虑作为不能采用口服治疗且骨折风险极高患者的初始治疗。(A 级;BEL 1) R25. 雷洛昔芬或伊班膦酸钠适用于某些需要对椎体有效药物治疗患者的初始治疗。(A 级;BEL 1) 6. 如何监测治疗效果? R26. 获得基线轴向 DXA 测定(脊柱和髋部)的骨密度值,每隔 1-2 年重复 DXA 测量,直至骨密度结果稳定。在随后的随访过程中,根据临床情况每隔 1-2 年或更长的时间进行 DXA 测量。(B 级;BEL 2) R27. 监测腰椎、全髋或股骨颈骨密度的连续变化;若脊柱、全髋或者两者的骨密度值皆不能测量时,可考虑测量桡骨远端 33% 部位的骨密度。(A 级;BEL 1) R28. 随访患者,最好在同一所医疗机构、同样的设备测量骨密度。(B 级;BEL 4,根据专家共识升级) R29. 建议使用 BTMs 评估患者的依从性及疗效。BTMs 显著降低见于骨吸收抑制剂治疗,且与骨折率降低相关;BTMs 显著升高则表明患者对促骨形成剂反应良好。(B 级;BEL 1,根据专家共识降级) 7. 如何判断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是成功的? R30. BMD 稳定或升高,且无新发骨折或骨折进展的证据,即可认为骨质疏松症治疗成功。(A 级;BEL 1) R31. 对于服用骨吸收抑制剂的患者,BTMs 小于或等于绝经前妇女中位值,即认为治疗成功。(A 级;BEL 1) R32. 治疗过程中出现再骨折或明显骨丢失的患者,应考虑改变治疗药物或重新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A 级;BEL 1)。治疗过程中出现单次骨折并不一定证明治疗失败,但其提示患者骨折风险较高。 8. 患者需要接受多长时间的治疗? R33. 特立帕肽治疗时间应限制在两年内。(等级 A;BEL 1) R34a: 对于口服双膦酸盐、具有中度骨折风险患者,在治疗 5 年后,应考虑「双膦酸盐药物假期」。(B 级;BEL 1,由于证据有限降级) R34b. 对于口服双膦酸盐、具有骨折高风险患者,在治疗 6-10 年后,应考虑「双膦酸盐药物假期」。(B 级,BEL 1,由于证据有限降级) R34c. 对于静脉注射(IV)唑来膦酸治疗的患者,中度骨折风险者在每年治疗一次,接受 3 年治疗后应考虑「药物假期」,骨折高风险患者在每年治疗一次,接受 6 年治疗后应考虑「药物假期」。(B 级,BEL 1,由于证据有限降级) R34d. 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骨折高风险患者,在「双膦酸盐药物假期」间可使用特立帕肽或雷洛昔芬治疗。(等级 D;BEL 4) R34e. 使用狄诺塞麦治疗的患者不建议给予「药物假期」。(等级 A ; BEL 1) R34f. 双膦酸盐治疗的「药物假期」的终止取决于患者的个人情况(骨折风险、BMD 或 BTMs 的改变)。(等级 B;BEL 4,根据专家共识升级) R34 g. 其他治疗药物只要临床合适就可继续使用。(等级 D;BEL 4)。 9. 联合药物治疗是否优于单药治疗? R35a. 除非联合用药对降低骨折风险的疗效已被证实,否则 AACE 不推荐联合使用这些药物预防或者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级 C;BEL 4 ,专家共识,由于成本问题及潜在的副作用增加而升级)。 R35b. 如患者正在使用雌激素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或使用雷洛昔芬降低乳腺癌风险,这些高骨折风险的患者可考虑加用双膦酸盐、狄诺塞麦或特立帕肽等药物。(等级 D;BEL 4) R35c. 与单药治疗相比,联合使用狄诺塞麦和特立帕肽治疗可更好地提高 BMD,但尚无改善骨折风险方面的数据。(等级 B;BEL 1;由于其潜在的副作用增多及成本升高降级) 10. 是否需要考虑序贯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R36. 特立帕肽治疗后应使用骨吸收抑制剂,以防止骨密度下降及其抗骨折疗效的消失。(等级 A;BEL 1) 11. 压缩性骨折时应该考虑使用椎体稳定术吗? R37. 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并不推荐作为椎体骨折的一线治疗方法,因为其改善患者总体疼痛的效果不明确,且存在增加邻近椎体骨折的潜在风险。(等级 B,BEL 1;根据已发表研究的局限性降级) 12. 什么时候应该考虑转诊至内分泌医师或骨质疏松症专家? R38. BMD 正常患者在无严重创伤情况下发生骨折时。(C 级,BEL 4;根据专家共识升级) R39. 当患者没有明显导致骨丢失的原因,在治疗期间却出现反复骨折或持续性骨丢失时。(等级 C;BEL 4; 根据专家共识升级) R40. 当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超出预期,或有特殊的表现,或者发现具有少见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病因时(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钙尿症、或泌乳素增高)。(等级 C;BEL 4; 根据专家共识升级) R41. 当患者存在合并症时。(例如,慢性肾病 [CKD]:肾小球滤过率 [GFR] R42. 既往有脆性骨折史的病人应进行评估及治疗,如有可能,应考虑转诊至骨质疏松专家或者骨折联动组。(等级 B;BEL 2)《缩写: AACE: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FF:非典型股骨骨折;ASBMR:美国骨矿研究协会;BEL:最佳证据等级;BMD:骨密度;BTM:骨转换标志物;CBC:血常规;CI:置信区间;DXA:双能 X 线骨密度仪;EL:证据等级;FDA: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LEX:骨折干预试验(FIT)的长期延伸试验;FRAX:骨折风险评估工具;GFR:肾小球滤过率;GI:胃肠的;HORIZON:每年注射一次唑来膦酸对健康及降低骨折发生率的影响;IOF: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SCD:国际临床骨密度测量学会;IU:国际单位;IV:静脉注射;LSC:最小有意义变化值;NBHA:美国骨健康协会;NOF: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25(OH)D:25-羟维生素 D;ONJ:下颌骨坏死;PINP:血清 I 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TH:甲状旁腺激素;R:推荐;RANK:核因子κB 配体;RANKL:核因子κB 配体激动剂;RCT:随机对照试验;RR:相对风险;S-CTX:血清羧基末端交联肽;SQ:皮下注射;VFA:椎体骨折评估;WHO:世界卫生组织。》
方法/步骤 1 平时注意保护腕关节、足小关节等处,避免劳损,特别是像在办公室上班,使用电脑频率较高的白领,更要时时注意劳逸结合,多放松手腕,以免长期慢性损伤使滑膜腔内的滑液增多形成囊肿。 2 腱鞘囊肿的囊内充盈的是液体,可用针头抽取出透明的胶冻状物,因此可以用按压施力,将囊肿挤破,让其自行痊愈。这种方法比较简便,但是根治效果不佳,常常会有复发的状况。 3 将手腕或足面向着长有囊肿一侧的对侧屈曲,比如长在手腕背侧就将手心朝下屈曲,使得囊肿表面的皮肤绷紧,即囊肿壁也变得紧张。用手指推动囊肿块左右活动数分钟,与周围的粘连解除,然后拇指用力将囊肿推向一侧挤压,听到响声后,说明囊肿已破。这时让患者经常按摩囊肿之前存在的部位,以免复发。 4 有些囊肿的波动感不是很强,质地比较硬,如果单纯用手指挤压未必能够将其挤破。这时可以换种方法,先将囊肿外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用小号针头扎入囊肿中,这时要感觉一下是否有穿透囊壁的落空感。当穿刺成功后,拔出针头,再用拇指将囊内容物用力挤压排出。再行按摩,使囊肿消失。 5 除了按摩的方法,在排出囊内容物之后,还可以向囊腔内注射激素药物,常用的有醋酸泼尼松龙,之后用绷带加压包扎。在药物和包扎的作用下,囊壁之间会进行粘连,进而消失。 6 对于无法用按摩、穿刺、药物注射的囊肿,或者是复发多次的囊肿,非手术治疗既然无效,就只能进行囊肿切除术。
误区一:不是什么药都要用温开水服用 维生素类:维生素类药剂制品遇水易溶解。如果使用温开水会加速药物溶解,影响药物治疗效果。 益生菌:高温会杀死益生菌群,失去菌群会影响药物效果。 预防疫苗:大多数疫苗都是采用低温保存的,如服用口服疫苗时切记使用温开水,温度过高使疫苗失去效果。 助消化药:助消化药含有一种活性蛋白酶,这种酶遇热后会失去作用,从而达不到助消化的作用。 误区二:不要吃药后立马睡觉 很多人吃药会出现犯困的情况,但是小编提醒大家服完药后千万不要立刻睡觉,服完药后会进入食道,立刻睡觉会使药物黏在食道中,不仅不会发挥作用,还会对食道产生副作用! 误区三:不要漏吃药、少吃,补不补,看情况 很多人会出现漏吃或者少吃的情况,比如小编我就是,因为可能同时需要服用几种药物,而药物的服用次数和时间不一致。小编在这里慎重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少吃,因为这会影响到治疗效果,严重的会加重病情。至于补服,如果是长期服用的药物,已经要到下一次吃药时间,就不需要了。短期服用的药物可以视情况补服! 误区四:不要吃药时只喝一点点水 “是药三分毒”因药物会不同程度损伤肝脏和肾脏,需用水来加速代谢,一般药物,喝60~100毫升的水;但是如果是抗生素类、退热药、止泻药等药物,需要大量饮用加快人体的新成代谢每天至少要喝200毫升以上的水。也有服药后5分钟内不喝水的,如止咳糖浆。 误区五:不要掰碎水溶后吃 有些人吃药如胶囊喜欢把颗粒溶解在水里,或者有些家长因为孩子小,会自作主张的把药掰碎给孩子服用,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不仅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还会加大药物不良反应。如果是中成药,对于常见的大粒丸剂可以用清洁后的小刀或手将药丸分成小粒后用温开水服用。 误区六:不要忽略服药时间 很多人因为生病导致记忆力下降,或者有厌食现象。但是很多药物还是需要和食物一起服用的。 饭前服用:是指饭前1或2个小时服用,以利于药物吸收。很多止泻的药物需要在饭前服用。 饭时服用:是指在饭前或饭后片刻服用。一些开胃的或帮助消化的药物应在饭时服用。 饭后服用:是指饭后半小时或1个小时服用,这样可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一般来说,抗生素类等大部分药品都适合在饭后服用。 误区七:服用任何药物后的30分钟内都不能吸烟 吸烟不是一个好习惯,老烟民们特别要注意!烟草中的烟碱会加快肝脏降解药物的速度,导致血液中药物浓度不足,难以充分发挥药效。试验证实,服药后30分钟内吸烟,血药浓度约降至不吸烟时的1/20。
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病人。此套保健操动作简单,容易掌握,具有放松腰肌,软化韧带,促使腰椎生理弯曲度恢复,降低椎间盘内压等作用。 腰椎训练动作 起身运动 上半身如图试位置,保持髋关节紧贴地面,同时保持下腰部及臀部放松 单膝牵伸 牵拉一侧膝关节直至感觉到下腰部及臀部适度的牵伸,另侧膝关节重复相同动作 中腰段牵伸 胸部朝地面,尽可能的前伸上体 仰卧起坐 将足置于高位,手臂放于颈后或胸前,整个骨盆放平,抬高头部和肩关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健操图解 骨盆提升 通过腹部和臀部肌肉使背部贴进床面 后伸运动 手置于后背,使上半身离开床面,同时保持下巴收紧 俯卧髋关节后伸 保持膝关节锁紧,同时使下肢离开床面8-10厘米 异侧肢体伸展 保持一侧膝关节锁紧,同时使下肢离开床面8-10厘米,同时另侧上肢抬高 腰背疼痛患者的康复训练首先是加强腰、背、腹肌肌力训练。腰、背、腹肌强壮后,在站立、坐位或睡眠时均保持良好的张力,维持脊柱良好的中立位。在运动时,保护及控制脊柱不至于超过正常屈伸范围,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减少腰部软组织损伤的机会。 坚持日常腰、背、腹肌肌力锻炼是预防腰、背部疼痛,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 1、 动髋:仰卧,两腿伸直,现将左足向足的方向猛伸,同时右腿向头的方向一缩,此时骨盆左低右高,双侧交替30-50次。 2、 蹬足:仰卧位,尽量屈髋屈膝,足背勾紧,然后足跟向斜上方蹬出,并同时将大腿小腿肌肉紧张收缩一下,再还原,先健侧,后患侧,10-20次。 3、 舰式运动:俯卧位,两腿伸直,两臂平放体侧,掌心向上,吸气同时将头、上身躯干、两腿、双臂、尽力抬起,屏气保持,以不勉强为限,吸气慢慢还原,反复6次。 4、 船式运动:仰卧位,两腿伸直,两臂平放体侧,掌心向下,吸气同时将头、上身躯干、两腿、双臂抬起,头与趾同高,屏气尽力保持以不勉强为限,呼气慢慢还原,反复6次。 5、 桥式运动:仰卧屈髋、屈膝,双足平放床面,吸气同时收腹,提肛,伸展膝关节,屏气保持5秒,呼气还原,反复6次。 6、 伸腰:站立两脚与肩同宽,腰后伸,逐渐增大幅度,6次。
你是否习惯久坐不起、弯腰驼背地拼命工作?你是否经常腰酸背疼、颈肩麻木,下班后痛苦不堪?也许这一切都因为你没有重视脊椎的健康。 医学研究表明,当椎间盘的发育完成后,它的退行性改变也就开始了。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它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不可逆的“衰老”,导致椎间盘原有的吸收负荷、分散应力功能渐渐减退。由于现代人腰肌锻炼少、坐姿不良、长时间使用电脑等,使腰、颈椎间盘老化尤为明显,由此容易导致脊柱稳固性降低、小关节紊乱及骨质增生等情况发生,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压迫神经和血管的症状。 在坐立行卧等诸多姿势中,人们普遍认为久坐最伤脊椎,但究竟哪种坐姿杀伤力最大? 前倾伏案坐:脊椎“压力山大” 对长时间坐在椅子上工作的人来说,坐姿恐怕是一天里摆得时间最长的姿势。有时人们会在开始时选择正确的姿势:端坐,仅腰靠在椅背上,但是看书、写字、整理材料时,不知不觉就会上身向前倾并且弯腰,这样的姿势感觉似乎舒服一些,其实对脊椎的压力比绷直了背部坐时还要大,最有力的证据是数据——绷直背部坐时脊椎压力是110(以自然站立时脊椎承受负担指数为100作为基准),而前屈坐则有可能达到166。 绷直后背坐:压力是体重的两倍 研究显示,在没有靠背的椅子上正坐(上身绷直),腰椎所承受的压力约为两倍的体重。也就是说,能坐有靠背的椅子,就绝不坐无靠背的椅子。如果坐在无靠背的椅子上,身体向前倾斜约20°时,由于腹肌不需用力,背部肌肉便必须像拉紧的弓弦一般,用力拉着整个上半身,这种姿势对“腰椎”的压力是体重的3倍。当然,这里所说的腰背肌损伤,并不是因为承受压力,而是因为长时间持续地收缩。而同样是坐在无靠背的椅子上,如果坐姿完全放松,脊椎的压力反而会小,为92。 上身前屈坐:对腰椎很不利 不管有没有靠背,也不管身体是否前倾,只要有所支撑,脊椎的压力就会顿减。比如,坐在地上或炕席上时,人们习惯上身向前屈,这种姿势对腰椎很不利,但如果将两手或肘部撑在大腿上,就会减压不少,为86。 全身懒散坐:脊椎承压减半 在所有的坐姿中,有一种坐法颇让脊椎“开怀”,那就是懒散坐,也就是把身体陷在椅子中,屁股完全入位,腰背完全倚靠,此时的脊椎承压是54。 开车前倾坐:腰椎不堪负荷 开车坐也是大多数职场人群无法避免的坐姿,可以说,如果上身完全后靠于椅背上,那么它与坐办公椅的姿势基本相同。如果上身向前倾或后背离开靠背,比如双臂架在方向盘上,就会对腰椎产生极大的负荷。 长途旅行坐:脊椎极易受伤 在乘火车、汽车和飞机旅行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长时间坐着,特别是交通工具持续地震动会对脊柱产生连续不断的冲击,从而加重腰痛。当然,飞机比汽车、火车的震动要小,但是可能存在其他问题。比如,飞行高度达到9000米以上的时候,机舱内气压仍维持在2000米高度的气压,比海平面的气压低,髓核向外突出的力量也比在地面时大,纤维环就要承受更大的张力。 最佳坐姿:靠住椅背向后倾斜120° 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专家通过各自的研究发现,靠背向后倾斜135°的坐姿让腰椎承受的压力最小。不过,135°坐姿容易从椅上滑下,所以专家建议,将椅背角度调整为向后倾斜120°左右为佳。 如果在用电脑时无法完成这个姿势,可以让腰背和臀部完全靠在椅子靠背上,为避免上身向前倾,尽量把椅子靠近书桌,甚至插到书桌下面,椅子太高时可以在脚下垫个脚凳。最忌臀部坐在椅子前面1/2左右的地方,那样最累腰。席地而坐时,可在腰背部垫个靠垫倚墙坐,也可以倚墙正坐后,把一条腿蜷起来。 开车时,切忌“猫腰”开车,也忌驾驶座和方向盘间距太大。最好的姿势是将腰背完全倚靠在椅背上,上身微微后倾。旅途中,应每隔1小时就活动身体10分钟,如果能离开座位走动一下最好;实在不行,在座位上每隔一段时间做一些上身向前弯或者是臀部交替抬起的动作,对脊椎也是有好处的,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长途乘坐火车或是飞机的人们。
尿酸高,别等痛起来才吃药!痛风常见5大错误,你会犯吗? 高尿酸、痛风是慢性病,同为慢病,很多病友不得不与之长期相处。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管理尿酸,治疗痛风,给大家整理了 5 个常犯的错,希望大家能避免。 错误一:不把高尿酸、痛风当回事 不少病友是体检时发现尿酸高的。这个时候,并没有关节疼痛等异常,于是有的朋友就想了,反正又不疼,没什么可在意的。其实,这种观点是十分危险的。 尿酸高作为慢病,和糖尿病及高血压一样,短期内控制不佳的话,身体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是长此以往,高尿酸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会累计并逐渐显现。 大家比较熟悉的是痛风发作、关节疼痛,在很多病友看来这已经很严重了。但实际上,关节疼痛还只是小事,比疼痛更恐怖的是长期高尿酸导致的关节侵蚀、肾脏损伤甚至肾衰竭等。如果等到痛风石或肾脏出现损伤,再来想着治疗的话,通常就很被动了。 错误二:检查只做一次,不重视复查 对于高尿酸、痛风的朋友, 无论是已经开始服用降尿酸药物的,还是尿酸高但没达到用药标准的,都需要定期复查血尿酸等指标。在服用降尿酸药物的,需要每3~5周复查一次血尿酸,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复查血肌酐、尿素氮、肝功能等。而对于没有达到用药标准的朋友,也需定期复查血尿酸等。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减少疾病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错误三:只要痛风不发作,就不吃药 在很多病友眼里,痛风就只是关节疼痛。痛就吃点止痛药,不痛时就不管。这是典型的治标不治本行为。更有朋友,不按医生的建议服药,觉得吃药伤身,把降尿酸药当止痛药用,痛的时候吃一点降尿酸药。结果就是疼痛没止住,尿酸也没能降下来。 痛风的根本问题是尿酸高,只有把尿酸降下来了,才能减少痛风发作的次数、减少高尿酸对身体造成伤害。通常建议,没有痛风石的病友,要把血尿酸降低到360 或300 μmol/L;有痛风石的则要降到300 μmol/L。 错误四:只吃药,不调整生活方式 其实痛风和糖尿病一样,也是生活习惯不良导致的疾病。高嘌呤、高油脂等食物大量的摄入,生活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等都和痛风的发病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想要治疗痛风,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通过降尿酸药物降低尿酸,减缓或阻止高尿酸对身体造成伤害,从而给身体提供良好的恢复条件。所以在此期间,如果不注意调整生活方式,身体也就不容易恢复。 错误五:购买各种痛风神药 目前,痛风是不能被治愈的。但有不少人竟然打着专治痛风,药到病除的旗号非法售卖药物。这个还需要大家注意提防。 除了提防“神药”,还要注意别被网上代购国外药物所欺骗。虽然有些药可能存在一些效果,但是其安全性是没有办法得到保证的。此外,是药三分毒,只有在医生的监督和指导下,正确服药。这样才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对身体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