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备式:可以盘坐在垫子上,或者坐在椅子上,腰背挺直,尽量让颈部伸展,下颌略收,双臂放松下垂,肩膀向后微微张开。感觉整个身体充分拉伸,保持5秒钟,然后慢慢放松。注意不要闭眼,目视前方。2.前屈式:自预备式,缓慢向前屈颈低头,双肩打开,肩膀有向后牵引的趋势,直至颈肩肌肉感到绷紧为止,保持5秒钟,然后缓慢放松回复原位。如果已经出现颈部不适的状况,那么不建议做“米”字操中的后仰动作,以免加重症状。3.左侧式:自预备式,头部缓慢偏向左侧,感觉让左耳向左肩贴近,使右侧颈肩肌肉感到绷紧为止,同时右臂尽力向下伸,脊柱保持挺直。之后缓慢放松回复到预备式。4.右侧式:自预备式,头部慢慢偏向右侧,让右耳与右肩靠近。与左侧式方向相反,动作一致。5.左转式:自预备式,头部向左侧扭转,目光尽量看向身体后方,但是身体不能转动,保持5秒钟,最后回复原位。6.右转式:自预备式,头部向右侧扭转,与左转式方向相反,动作一致。
引言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角,然而,命运有时会以我们无法预料的方式改变我们的剧本。对于蒋先生来说,他的剧本就在不久前被狠狠地打乱,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活困境图片仅做参考,非本人真实情况事故时蒋先生驾驶一辆电动自行车经过路口时被小轿车撞飞后,颈椎撞击至树干上,事故造成蒋先生颈椎3至7节棘突骨折,全身瘫痪,小便不能自如惶惶不可终日,脊髓损伤的无奈“医生,我能不能走出医院啊,每天能做的就只是看着这里的天花板,整个身子都不能动,大小便都要家人伺候,像一个废人一样”,蒋先生的眼里满是不甘。在蒋先生脊髓水肿的日子里,蒋先生每天都要经历发烧,退烧的过程,活脱脱一个“红孩儿”,双手浮肿完全无法活动,丧失了所有日常生活能力的蒋先生,连看一眼手机都需要家人的帮助。康复科介入一个月后,老蒋经病友介绍转入康复科治疗,医生对老蒋的情况综合考虑后,决定对老蒋开展以下项目:高压氧提高血氧通过高压氧治疗增加血氧供给,减轻脊髓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PS:我院配备了先进的高压氧舱,为脊髓损伤患者带来康复新希望经颅磁刺激刺激神经重塑通过经颅磁刺激改善运动功能,并且其无创、无痛、安全性高且副作用小电子生物反馈增强肌力通过电刺激肌肉活动达到增强肌力的目的,提高运动功能电动起立床重新站立通过电动起立床站立防止体位性低血压,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和本体感觉恢复,防止尿液逆流手法训练专项指导通过康复医生的一对一的专项训练对患者的薄弱项进行治疗以及运动训练指导等PS:淋巴回流手法促进上肢水肿吸收第三天转入康复科的第三天,老蒋惊喜地发现,他的手臂能够抗阻抬起来了但是。。。起立床训练后突如其来的一阵阵手麻以及右腿的酸胀令老蒋担心不已,经康复医生评估后进行神经卡压位置的处理及神经松动术对右小腿紧张肌肉进行牵伸放松治疗后,老蒋的手麻减轻不少,小腿酸胀也消失了第十天第十天,老蒋高兴地说,医生,我的手能抓一抓了!一个月后12一个月后,老蒋能够稳稳地坐在床边,双脚离地,并且即使被推挤,老蒋也能稳住身体;在康复医生的引导下也能完成站立,虽然稍有摇晃,但老蒋的眼神中透露康复的坚毅与喜悦。两个月后两个月后,老蒋已经能够在康复医生监护下短距离步行了!小结据康复医生回忆,老蒋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医生,我能不能走出医院?”当时康复医生并没有信心能够给出肯定的答复。但在转入康复科病房以后,老蒋总说“医生,我居然又能......”最后要说的是,像老蒋这样的脊髓损伤患者,不能自主运动并不意味着做康复没有意义,卧床期间的活动对预防并发症以及促进本体感觉、神经的恢复有很重要的意义,脊髓损伤的患者们千万不能丧失康复的信心!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脊髓损伤的患者朋友们,加油!!!康复医学科门诊王传杰副主任医师门诊:周一、周五全天,周三下午。擅长颈肩腰腿疼、脑卒中、脑外伤等神经康复、骨折、骨关节术后等骨科康复。陶峰副主任医师门诊:周二、周四全天,周三上午。擅长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后遗症的系统康复治疗;骨折术后、手外伤术后的系统康复治疗等。3.康复理疗区治疗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8:00—12:00,下午13:30—17:00周日:上午8:00—12:00,下午休息4.康复手法区治疗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13:30—17:00注:节假日期间上班时间有所变动编辑:龚伦杰审核:陶峰、仇慕磊关注我们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又逢疫情开放以来的首个春天,大朋友、小伙伴们都按捺不住放飞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想要出去肆意游玩,拥抱久违的大自然。但是在游玩过程中,如果不注意防护,出现运动损伤等意外,不但影响游玩的心情,也会有一定的健康风险。今天,就让我们专业的运动康复治疗师给大家讲讲春季出游的运动损伤预防及处置,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 常见运动损伤及其预防a) 腰痛小伙伴们想不到吧,第一个居然是腰痛!外出游玩一般不负重怎么会腰痛呢?其实是在很多情况下,人们需要较长时间驾驶或乘坐交通工具外出游玩,久坐姿势很容易诱发腰肌劳损导致腰部疼痛。如原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的人群可能诱发突出加重,导致坐骨神经痛。预防:预防腰痛很简单,避免长时间久坐,建议司机每隔1小时左右在服务区等适合位置停靠,站立活动10分钟左右再继续旅程;坐火车的乘客就更方便了,定时起来放松一下腰部就可以有效预防腰痛。b) 足踝扭伤游玩地点往往在户外,道路崎岖不平,稍有不慎很容易导致足踝部扭伤或者摔伤。预防:建议穿着舒适合脚的运动鞋、登山鞋增加地面附着力,走路不看手机、拍照,伴有平衡功能降低人群(如骨关节病患者、老人)推荐佩戴登山杖等辅助保持平衡。足踝扭伤后可局部冰敷15~30分钟,如无冰块可采用冷水冲洗。冷敷后采用局部加压包扎,局部固定避免活动导致二次损伤,避免热敷和搓揉关节。c) 膝关节损伤长时间步行或者登高对膝关节会造成较大负担,很多人爬山回来会出现膝关节疼痛,殊不知已经损伤了膝关节周围韧带甚至造成半月板损伤。预防:建议游玩量力而行,感觉疲劳不适需及时休息,有条件情况下可以膝部局部冰敷。做好规划工作,预计长时间步行和登高的出游路线强烈建议佩戴膝部护具,携带登山杖。d) 心肺功能障碍运动量的上升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和机体耗氧量加剧,气虚体弱、有基础心肺疾病和阳康后心肺功能下降的人群在外出游玩时要注意心肺功能障碍。预防:在活动中关注自己身体状况,不宜疲劳过度。可通过测量脉搏、心率辅助判断运动量,适宜的有氧运动心率=170-年龄。(如60岁,参加有氧运动时,心率宜控制在170-60=110次/每分钟)。而对体弱且年纪较大的人,为了安全,可以选择(170-年龄)×0.9。2. 运动损伤的处置如果大朋友、小伙伴们在出游过程中不小心引起运动损伤,可按照不同的病理过程进行分期处理:1. 急性期:肌肉、韧带损伤初期,治疗重点是止痛、止血,防止肿胀。应用“RICE”常规(rest、ice、compressionandelevation)治疗,即局部休息、冰敷、加压包扎及抬高患肢。对于有骨折或韧带、肌肉、肌腱断裂的患者应做适当的外固定并及时外科手术治疗。2. 稳定期:伤后48小时,出血停止,治疗重点是血肿及渗出液的吸收。可使用物理治疗、按摩等方法促进创伤恢复。支具保护,局部制动至创伤愈合。3. 恢复期:局部肿痛消失后,渐进进行损伤肢体肌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及协调性、柔韧性的训练。辅以物理治疗,促进瘢痕软化,防止瘢痕挛缩。4. 如损伤较重,或自行处理后无法缓解的,建议及时就医治疗,运动损伤的常见诊疗科室包括康复科、运动医学科、骨科和中医骨伤科等,医师会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好了,以上就是本期介绍的春季出游的运动损伤预防及处置方法,祝福您和您的家人在春季出游中能安全、愉快地领略自然风光。5. 康复理疗安全便捷,无明显副作用,小朋友也可以接受治疗;康复并此外,针对一些局部症状和神经症状,康复科也有独特之处,如针对腰肌劳损的推拿治疗,针对坐骨神经痛的牵引治疗;针对肺功能下降的患者,康复科目前也开展了呼吸功能评估和针对性呼吸功能训练。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其发病率是1.92‰,虽然损伤是非进行性的,但是继发性的肌肉骨骼问题却是进行性的。其中髋关节脱位是常见的骨骼肌肉问题,仅次于马蹄足,发病率达35%,不能行走的患儿髋关节脱位可以高达62.5%。在患儿年幼时影响不大且不易察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引发会阴部护理困难、异常坐姿、疼痛髋、行走功能延迟、步态异常、关节炎、脊柱侧弯、骨盆倾斜以及继发性股骨近端骨折等。这些生理上的损伤会进一步影响脑瘫患者运动功能,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和社交行为等,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的损害。髋关节脱位发现的越晚,脱位的程度可能越严重,治疗的手段越具有侵袭性,所以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主要利用股骨头偏移百分比(MP)及GMFCS分级进行联合评估。 具体监测方法如下:所有脑瘫儿童1~2岁时需行一次髋关节X线片筛查GMFCSⅠ、Ⅱ级,MP<30%的脑瘫患儿,2~8岁需至少一次髋关节X线片筛查GMFCSⅠ、Ⅱ级,MP>30%以及GMFCSⅢ、Ⅳ、Ⅴ级,MP<30%脑瘫患儿,2~8岁需每年一次髋关节X线片筛查,8岁以后至少2年一次X线片筛查直到18岁GMFCSⅢ、Ⅳ、Ⅴ级,MP>30%的脑瘫患儿,需每6个月一次髋关节X线片筛查。髋关节脱位需要患儿家属持续关注,避免脱位的发生,并可通过规范的康复治疗进行预防。
脑卒中(cerebralstroke),俗称“中风”,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原来正常在脑血管内流动的血液由于某种原因跑到了血管外。缺血性脑卒中:血液凝块堵住了血管造成血液无法通畅流动。无论是哪一种脑卒中,都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严重损害,具有高死亡率,即使抢救成功,也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进食困难,认知障碍等等,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城乡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00/10万,年死亡率为(80~120)/10万,存活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患者经神经内科临床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但是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因为康复知识的缺乏,患者甚至我们的一些临床工作者也会陷入康复误区。那么接下来看看都有哪些吧?误区一:脑卒中后挂盐水吃药最重要,其他都不重要。因为地域的认知差异或者康复费用等原因,很多患者和家属认为脑卒中经过药物治疗,身体功能就能恢复如初,不愿意做康复。事实是一些轻症的患者经过临床药物治疗确实是可以恢复正常,但是大部分的患者都需要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身体功能。如果期待有特效药可以吃,一吃就恢复正常,那无异于天方夜谭了。误区二:康复治疗以后再做也来得及,先回家修养一段时间再说。脑卒中的黄金康复时间是发病后6个月,特别是前3个月。康复介入得越早,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与发病前的状态差异越小。如果往后拖,势必会产生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比如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僵硬疼痛、肩关节半脱位、手指肿胀疼痛、膝关节反张、足下垂、骨质疏松等等。特别是半边肢体软瘫的患者,大部分时间卧病在床,更容易产生难以痊愈的压疮、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会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所以康复介入要趁早,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稳定后48小时内即可介入康复。 误区三:患者过度依赖家属,家属包办一切。脑卒中后,患者突然失去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往往心情比较低落,懒于动弹。而在传统观念中,家人生病了,家属也会将患者照顾得无微不至,患者原本能自己完成的事也被包办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了常态。然而,不同于其他疾病,脑卒中患者病情平稳后,宜动不宜静。我们提倡患者尽早活动,能自己完成的事情绝不假人于手,这不仅是让家属省力,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得到锻炼,实现生活自理,甚至回归社会。患者家属需要做的应该是保护患者的安全,防止跌倒,给予精神支持,鼓励督促其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误区四:患者都昏迷了,不需要做康复了。患者陷入昏迷,无法自我活动,这时更需要康复的介入,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预防关节软组织挛缩,预防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废用性并发症的形成,防止这些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后期康复。 误区五:康复锻炼不就是抬抬腿,举举手么?我自己锻炼就可以了。脑卒中康复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全面康复。它包括物理因子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吞咽功能障碍训练、站立床训练等等。脑卒中又分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每个阶段的治疗方式和侧重点都不一样的。在病房里进行的早期康复治疗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果想当然的觉得自行锻炼就可以,错过了最佳康复时机,产生了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再寻求专业的康复治疗就事倍功半了。 误区六:越早下地走路,恢复得越快。能尽快恢复独立步行能力是患者及家属的迫切愿望,在病房中经常能看到家属架着患者拖行。这样其实非常危险,一是容易跌倒,可能造成二次脑损伤。二是会引起成关节的疼痛。在康复早期,下肢肌肉力量还不足以控制髋膝踝关节,过早的步行会导致关节不稳,加速关节磨损,出现关节疼痛,而疼痛的出现往往又会打击患者康复的积极性。三是会加速异常步态的形成。健康的人行走时可以轻松自如地控制双腿交替抬高完成迈步,而脑卒中患者因为共同运动的存在、肌张力过高或足下垂,不能有效地缩短下肢。为了完成迈步,他们会向健侧倾斜身体抬高骨盆,而骨盆的抬高是有限的,那这时候患者就会将腿从外侧划弧线向前,将脚落回正前方,这样就形成了典型的划圈步态。而异常的步态会消耗大量的体力,患者往往处于紧张绷直状态,这势必会导致上肢肱二头张力增加,形成挎篮姿势,阻碍上肢动能的恢复。过早下地走路引起的种种不良后果,将会造成康复进程停滞不前。怎么样,这些误区,您是否有遇到过呢?
李大爷最近很痛苦,右边肩膀一动就痛,晚上睡觉时候翻身压倒也会疼痛难忍,渐渐地右边肩膀抬不起来了。隔壁王阿姨看到了就说肯定是肩周炎了,多动动会好。李大爷坚持运动,天天肩膀拉伸、爬墙,但是肩膀更痛了,三个月了还没见好,社区医院拍片一看,骨头没大问题啊,怎么回事呢?怀着疑惑李大爷来到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康复科就诊,医生询问病史并详细体格检查,结合红外热成像检查显示右肩局部温度较左肩明显增高,考虑肩袖损伤可能。医生建议李大爷做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并告诉李大爷近期减少右肩活动。一周后,磁共振结果出来了,果然和医生说的一样是肩袖损伤。但是李大爷还是有很多疑问想问医生。李大爷:医生,为什么我没受外伤会肩袖损伤呢?陶医生:肩袖损伤常由于外力损伤肩关节所致,但由于老年人肩袖老化较为脆弱,局部感觉减退,有时候很小幅度动作(如用力关门、拎重物等)即可引起肩袖损伤,初期症状较轻往往被忽视。李大爷:为什么我拍了X线却什么都查不出来呢?陶医生:X线摄片主要观察骨性结构,而肩袖损伤主要为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损伤,在X线摄片中很难显像;通常磁共振(MRI)才是临床检测的主要方式。李大爷:肩关节僵硬为什么我越动越痛了?陶医生:肩袖损伤是损伤性疾病,急性期需要减少活动,休养为主;增加肩部活动反而会加剧伤口撕裂程度,使疾病迁延不愈、甚至症状加剧,越活动越痛。而俗称的肩周炎医学上也称为冻结肩,需要增加肩关节活动,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方式在初期是完全相反的。 随后,李大爷在金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了第一阶段中频、微波、超声波、冲击波等保守治疗后,肩痛明显缓解;第二阶段接受肩关节松动、运动疗法等手法治疗后,右肩关节僵硬症状逐步缓解。现在,李大爷又可以跟以前一样开开心心地过健康日子了。总结:研究显示肩袖损伤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和肩部大量活动的中青年,该年龄段人群反复活动时肩痛应高度怀疑肩袖损伤,磁共振检查是目前检查肩袖损伤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大部分轻、中度肩袖损伤可通过口服药物、物理治疗、手法治疗等保守治疗明显缓解并临床治愈,少数严重肩袖损伤则需要关节镜手术修补治疗。
现在的上班族以电脑使用者居多,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很容易造成脑部供氧不足,头脑昏沉,尤其是到了下午,更会显得精力不济,注意力无法集中,此时做些健身操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一来它很简单,二来做起来方便,不用占用太大地方,那么到底办公室健身操到底怎么做呢?首先就是运动我们的头部,双手交握放在后脑上,慢慢的晃动我们的头部,先是从左到右运动,然后在从右到左运动,左右转换间隔为5秒,如此反复,做5次即可。接着便是运动我们的眼部了,我们可以做做眼保健操,同样也可以站在窗户边上远眺,使用电脑时间过程对我们的眼睛损害很大,当你对着电脑时间达到半个小时或者1个小时的时候我们便需要站起来远眺下,缓解视觉疲劳。运动完了头部和眼部,我们便要运动我们的背部了,很多人都会喊着背疼,那是长时间坐着所致,我们要运动我们的腰背,双手交握,慢慢的向后伸,使背部拱起,停顿几秒,放松,重复几次。向后运动完了,我们该向前运动了,身体慢慢的向前驱,直到双手的手掌贴在脚背上,可能很多人不能做到,只要向前到不能再向前为止,停顿几秒,放松,重复几次。背部运动完了,我们该动动腰部了,双手叉腰,身体慢慢的向后仰,直到感觉到有肌肉拉伤的感觉,停顿几秒,放松,重复几次。腰和背都运动完了,我们可以动动我们肩膀了,双手交握,双掌慢慢的朝外向前推,手臂向正前方或前上方伸直,直到肌肉有拉紧的感觉为止,停顿几秒,放松,重复几次。END注意事项本经验适用于办公室中工作的人群,或许跟其他的健身操有区别。本经验是小编自己总结的,如果你觉得有帮助可以试试,如果觉得没帮助可以略过。做运动的时候尽力即可,像是身体前驱,很多人骨头很硬可能不能手掌贴着脚背,尽最大努力即可,如果硬要做导致肌肉拉伤就得不偿失了。运动切记不要图快,慢慢的进行即可,否则可能会造成肌肉拉伤。
很多朋友把高尿酸、痛风称作「富贵病」。而事实也是这样,「出门有车,吃饭有肉」的生活习惯,造就了痛风、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无论是尿酸高但没达到用药标准的,还是正在用药的痛风朋友,生活、饮食调整都是控制尿酸的首要前提。为了让尿酸高、痛风的朋友,更好地记住生活方式调整要点,丁香医生条整理了这个顺口溜:管住嘴,迈开腿降体重,多喝水管住嘴,高嘌呤、高果糖食物要限量1. 少吃高嘌呤食物食物中的嘌呤会在体内转化为尿酸,从而升高尿酸,甚至引起痛风发作。痛风病友在吃东西时,一定要注意食物的嘌呤含量。不吃动物内脏、鱼子、小虾、浓肉汤等超高嘌呤食物。少吃畜肉(猪、牛、羊等)、禽肉(鸡、鸭、鹅等)、鱼肉等高嘌呤食物。而蛋类(鸡蛋、鸭蛋、鹅蛋等)、浅色叶子菜(大白菜、圆白菜等)、粮食(白面、小米、玉米等)则可以放心吃。2. 注意高果糖食物大量果糖在进入人体后会加速嘌呤合成,增加体内尿酸,诱发痛风,所以痛风的朋友不能太贪。但是也不能不吃,因为水果对健康也有很多的好处。痛风病友要注意,梨、葡萄、苹果、荔枝等的果糖含量很高,注意别吃太多,每天控制在 200~400 克为宜。而含糖量较少的,吃起来不那么甜的水果更适合痛风朋友,比如西柚、柚子、草莓、柠檬等。迈开腿,保持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能增强体质、机体防御力,同时有利于体重控制、减缓关节疼痛、降低尿酸水平。但运动时应注意下面几点:1. 选择有氧运动,避免无氧运动无氧运动时,乳酸、尿酸水平会增高,甚至诱发痛风。痛风的人应选择快走、慢跑、跳舞、打太极等有氧运动。2. 注意防寒保暖温度过低会使尿酸盐的溶解度下降,更容易发生痛风。天气变化时应注意保暖,如果室外太冷的,可以选择室内活动。降体重,别太胖肥胖的人常常有代谢异常,更容易患上痛风、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同时,肥胖也会影响尿酸控制,把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对降尿酸也是十分有益的。而控制体重也可以概括为「管住嘴,迈开腿」。但内容却有所不同。1. 控制热量摄入尽量选择低热量、低脂肪、高膳食纤维的食物。限制油炸食品、甜点、冰淇淋、巧克力等高热量食物的摄入。2. 坚持运动运动能可以增加热量消耗,帮助体重控制,但坚持很重要。痛风的朋友应坚持做到每天运动 30 分钟以上。如果不是经常锻炼的,可循序渐进,即每周运动 4~5 次,每次 20 分钟,之后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多喝水,降尿酸多喝水,尿液会增多,随着尿液排出的尿酸也会增多。而饮水不足时,尿液减少,不仅不利于尿酸的排泄,还会增加肾脏结石的风险。对于痛风的朋友,每天饮水量应保持在 2L 以上。当然,这里的水不包括酒精饮品、果汁、浓汤,而应要选择白开水、苏打水或者不加糖的荞麦茶等。责任编辑:费菲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转载自丁香医生
腰肌劳损其主要症状是腰部酸困和疼痛,腰痛较重者常伴有腰肌紧张性痉挛,腰部活动性受限,弯腰困难。严重者可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实践证明,运动疗法对其有较好的效果。1、腰肌锻炼保健法:仰卧保健法:患者取仰卧位,首先双脚、双肘和头部五点,支撑于床上,将腰、背、臀和下肢用力挺起稍离开床面,维持感到疲劳时,再恢复平静的仰卧位休息。按此法反复进行10分钟左右,每天早晚各锻炼一次。2、俯卧保健法:患者采取俯卧位,将双上肢反放在背后,然后用力将头胸部和双腿用力挺起离开床面,使身体呈反弓型,坚持至稍感疲劳为止。依此法反复锻炼10分钟左右,每天早晚各一次。如果长期坚持锻炼,可预防和治疗腰肌劳损和低头综合症的发生和发展。3、腰背部叩击按摩保健法:患者采用端坐位,先用左手握空拳,用左拳在左侧腰部自上而下。轻轻叩击10分钟后,再用左手掌上下按摩或揉搓5分钟左右,一日两次。然后反过来用右手同左手运动法。自己感到按摩区有灼热感,则效果更好,运动后自觉舒服无比。此运动法能促使腰部血液循环,能解除腰肌的痉挛和疲劳,对防治中老年性腰肌劳损效果良好。4、热敷或理疗:每天晚上可用热水袋或督灸在疼痛部位热敷。有条件的去正规医院理疗推拿。此法能促进腰部血液循环,还能祛风湿、活血通络,对治疗腰肌劳损患者效果良好。5、药物疗法:对腰肌劳损患者,有明显压痛点者可用强的松龙针1毫升加1%普鲁卡因5毫升,作压痛点封闭,每周一次,3次为一疗程。待腰痛减轻后即可开始进行腰锻炼。也可口服药物治疗,以巩固治疗效果和防止腰痛再发 (除非疼痛特别顽固,一般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