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痒痒……痒得心烦意乱您是否经历过被神经性皮炎折磨得寝食难安同位素敷贴可治疗!神经性皮炎,也可以称它为“慢性单纯性苔藓”,中医称之为“牛皮癣”,主要特征就是阵发性瘙痒和皮肤苔藓样变。同位素敷贴治疗过程简单、温和,无痛苦体验;性价比高,费用相对低廉,适合各年龄段人群;更重要的是,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
同位素敷贴治疗疤痕会萎缩变薄变平缩小,但往往会有病友反应“疤痕变大了“主要是一下两个原因:1.敷贴器移动到周围正常皮肤区域---多是敷贴期间运动、由于瘙痒挠抓等原因所致。预防办法是敷贴期间尽量少活动、不挠抓敷贴器。2.敷贴器被水或汗水浸湿致使药液浸润到周围正常皮肤所致。预防办法是敷贴期间保持皮肤干燥。
Tg是甲状腺滤泡细胞生成并合成的一种碘化蛋白质,占全部甲状腺蛋白的75%,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前体蛋白,经过水解酶水解可生成甲状腺激素T3和T4。因此,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是体内甲状腺组织存在的敏感指标。生理情况下,TSH是甲状腺球蛋白产生和释放最重要的调节因子。正常人Tg的正常值是3-40ug/L。
当TgAb升高时,Tg的临床价值会受到很大影响,大多数情况下Tg水平非常低,此时Tg的参考价值很低。但是,有研究表明,在甲癌病人随访中,循环存在的TgAb可能与病灶仍然存在后复发有关。但是,也有研究表明经过治疗后,TgAb降低或者消失是一种重要的有利预后因素;甲癌治疗后,即使Tg阴性,若Tgab持续存在,特别是高水平的Tgab,可能提示存在复发或转移病灶;甲癌术后血Tgab水平>1000IU/L时,应将其纳入随访的考虑因素;Tgab、Tg和碘-131浓聚之间存在着分离现象,因此,三者的综合应用可提高DTC转移或复发的检出率,有助于甲癌术后检测与治疗。
甲状腺癌可分为分化型、低分化型和未分化型三类,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又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滤泡状癌;低分化型也包括髓样癌、淋巴瘤、嗜酸性滤泡状癌、岛状癌、鳞状上皮癌、圆柱细胞癌、肉瘤和转移癌等。由于上述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不同,转移途径不同,因此其相应的手术方式亦不尽相同。本文就分化型甲状腺癌详述如下:1分化型甲状腺癌1.1 应废弃小于一侧腺叶切除的术式 甲状腺癌,尽管是分化型,病变呈多灶性是其最大特点,有别于其他器官的肿瘤。无论是在尸体解剖中偶尔发现的隐性癌抑或因甲状腺癌而作不同范围甲状腺切除的标本中所见以及临床上发现的术后肿瘤残留率,均提示多灶性病变的存在。在甲状腺全切除的标本中多灶性病变的发现率为42.4%~92.0%,且有28.8%~43.0%的对侧病灶也有发生。这些数据仅仅来自常规的病理切片资料,尚不包括连续病理切片的资料。国内有文献报道160例仅作小于甲状腺腺叶切除(如腺叶大部切除等)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例,其3年随访率为95.8%的肿瘤残留率达52.2%,原发部位残留率为42.5%,Ⅵ区淋巴转移率28.1%,3年无瘤生存率仅91.7%,4.29%有远处转移。因此,由于甲状腺癌多灶性的特点,甲状腺癌切除范围不足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仅作小于一侧甲状腺腺叶切除的术式因其癌肿残留率高达24.0%~71.4%,且远处转移率高,长年生存率低,应予废弃。1.2 一侧腺叶切除或加作峡部及对侧次全切除 国外文献报道1000例随访30年(中位14年)的乳头状癌中发现,其早年生存率与术式无关,而20年生存率与术式显著相关。其中双侧大部切除生存率为76%(336例),一侧全切除加对侧次全切除为85%(158例),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者生存率为92%(506例),三组P<0.001。因此,若为追求20年生存率,以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为最佳。国内报道的一侧腺叶切除术的180例病人中,10年以上无瘤生存率为69.4%;根据肿瘤部位分为包膜内(64例)、腺叶内(62例)及腺叶外(54例)3型,生存率分别为100%、78.57%和47.05%。除包膜内型外,其他疗效均不及Duren的一侧全切除加峡部及对侧次全或甲状腺全切除。此外,国外一侧腺叶切除者的20年局部复发率也达14%,远处转移率为19%。总之,主张作一侧腺叶切除的理由:(1)复发率低;(2)复发再手术率<4%;(3)再手术也不困难;(4)再手术的并发症少。反对一侧腺叶切除,主张患侧腺叶全切除加峡部切除加对侧次全切除的理由为:(1)在甲状腺癌的再手术原因中57%系初次切除范围太少,一旦再手术则影响生活质量;(2)再手术有较高难度,可使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到8%,其中喉返神经麻痹为2.8%,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达3.6%;(3)同时加作峡部及对侧次全切除者,只要操作仔细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手术难度明显低于再手术,且能减少对侧病灶残留率;(4)关键是病灶呈多中心,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对侧病灶发现率高达28.8%~43.0%。从手术而言,遗留病灶终非良策,因此除包膜内型外,同时加作峡部及对侧次全切除的20年生存率明显优于一侧腺叶切除术,而且只要术时仔细操作,手术并发症并不比一侧腺叶切除术高。1.3 甲状腺全切除是否必要 主张甲状腺全切除的理由:(1)消灭腺体残留病灶;(2)便于随访:术后可用测定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核素扫描等指标早期确诊复发;(3)有利于进一步治疗:一旦远处转移,即可用核素治疗;(4)甲状腺癌术后均须用甲状腺素作为抑制治疗,无需虑及甲状腺功能减退问题。但手术并发症是关键所在。一般认为甲状腺全切除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增高,但在有经验的医疗单位甲状腺全切除后喉返神经麻痹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仍较低。但双侧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对侧复发者或因远处转移而为核素治疗作先驱治疗时,应该作甲状腺全切除。当然,随着手术技能的不断提高,在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接受的条件下,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对高危组病变已侵袭包膜外者,为追求更高的生存率可考虑作甲状腺全切除术。1.4 微小癌 直径<1.0cm者为微小癌。由于因非甲状腺疾病死亡的尸检中发现有甲状腺微小癌,因此有人认为此病并不重要。但微小癌仍可伴有多灶性及颈淋巴结转移,国内报道的22例微小癌(21例为乳头状癌),腺内多灶性发生率为18%(4/22),且淋巴结转移率达36.4%。国外也报道约有1/3微小癌伴颈淋巴结转移。因此,对微小癌处理应与进展期癌相似,即分为腺内型和腺外型,以决定甲状腺切除范围。小于甲状腺腺叶切除的手术仍应废弃。1.5 术后方知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处理 国外作者分别对17例不再手术者与16例手术者对比研究发现,不作补充手术者随访15年的复发转移死亡率为29%,而作补充手术者的56%标本内有肿瘤残留,术后8年随访无瘤生存,同时在32例误诊的冰冻切片中80%为滤泡型甲状腺癌,所以更应考虑作补充手术,再手术时25%(8例)有癌灶残留。据此,大多数学者认为若初次手术范围小于腺叶全切除时,应作补充手术。但是,当初次手术系腺叶全切除,而以后又发现有多中心依据时仍应作补充手术。
【作者】 杨仪教授 苏州科技城医院核医学科 甲亢是内分泌的常见疾病,2010 年8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公布的中国首次十城市社区居民的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病率为1.1%,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病率为2.6 %[1]。甲亢 80%由Graves病引起,男女发病比例为1∶3.9,患者多为中青年女性[2]。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碘-131治疗和手术治疗是国内外公认的三种甲亢治疗方法。如果大家在网上(尤其是某些搜索引擎排在前几位的推荐网站)或者报纸上看到上述三种方法之外的其他治疗甲亢的方法,如中医治疗,免疫平衡治疗,纳米技术治疗等,多不可靠,请注意甄别。 由于手术治疗可能导致甲状旁腺、喉返神经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已很少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是治疗甲亢的最常用方法,尤其是初发的轻、中度甲亢。药物治疗的疗程一般为一年半到两年,患者需按医生要求定期随访,规范用药。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停药后复发或出现过敏、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受损,建议采用放射性碘-131治疗。但是对于年龄大于40岁,伴有心功能不全、肝损或白细胞减少等并发症等患者可以直接选用放射性碘治疗。 放射性碘-131治疗甲亢已有近70年的历史,自1942年用此方法治疗第一例甲亢患者以来,全世界接受碘-131治疗的甲亢患者已达200万,我国至今也已有20余万甲亢病人接受了碘-131治疗。国内外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放射性碘-131治疗甲亢具有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和费用较低等优点,是放射性核素治疗学最为成熟和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但是大多数甲亢患者对于放射性碘-131治疗甲亢知之甚少,或者对这种治疗方法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笔者就临床上患者的各种疑问进行了以下归纳总结。 一、对放射性碘-131治疗甲亢知晓率低 有些甲亢患者,特别是来自偏远农村的患者,甲亢药物治疗长期不愈,四处求医问药,当他们最终来到核医学科了解到还有除药物以外的甲亢治疗方法时感到非常惊讶。有的患者告诉我说,在之前看过很多医院,医生从未提及过有这种方法,当他们的主治医师对于控制患者的病情束手无策时,居然对患者说,你这个病看不好了。这说明虽然放射性碘-131治疗甲亢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几十年,但是受医疗条件分布不均衡的限制,在中西部地区以及三级以下的一二级医院并未将这一有效的甲亢治疗方法常规开展,基层医生对这种治疗方法缺乏一定的认识。这部分患者来到核医学科寻求甲亢治疗,要么是误打误撞,要么是通过老乡或亲戚朋友的介绍,而且都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二、谈“核”色变 经常有患者问我,放射性碘-131治疗是不是有核辐射啊,是不是很毒的啊,是不是用了这个要会掉头发,是不是再也不能怀孕了等等。放射性碘-131到达甲状腺后,在衰变过程中可发射γ和β射线,起治疗作用主要是β射线。因为β射线在组织中的射程较短,平均1毫米,最长2.2毫米,故既能破坏甲状腺组织,又对甲状腺周围组织和器官影响很少或基本不受影响,更不会导致脱发,白血病,致癌等副作用。当然还有一部分的γ射线具有较长的射程,不起到治疗作用,却对周围的人群会造成一定的辐射,虽然这个剂量也是很低的,但是为了减少对健康人不必要的辐射,在服药后的一个月内应尽可能与周围的人群保持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孕妇和儿童,不要拥抱及亲密接触;条件许可的话,最好单独居住,单独使用生活用品,大小便后用水多次冲洗便池等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女性甲亢患者不能接受放射性碘-131治疗,这是因为妊娠10周以后胎儿甲状腺可浓集放射性碘-131而引起胎儿甲状腺肿和甲减。在选择放射性碘治疗后,6个月内也应做好避孕措施,6个月后再计划怀孕被认为是安全的。 三、认为放射性碘-131治疗甲亢是一次性的治疗方法,即一次性即可彻底治愈 对于放射性碘-131治疗甲亢的方法而言,绝大多数是采取一次性服药的,少数可能采取多次给药,服用药物后定期随访就行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患者都能一次性地彻底治愈甲亢。放射性碘-131治疗甲亢的治愈率在不同的医院可能有区别,通常一次治愈的几率在70-80%,也就是说仍有20-30%患者需要第二次,少数需要第三次以上的治疗,这与患者的病史长短、之前治疗使用的药物种类、甲状腺的大小、质地(硬还是软)、有无结节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无论哪种情况,使用放射性碘-131最终对甲亢的治愈率仍然接近100%。此外,放射性碘-131治疗甲亢同样具有一定的复发几率,甚至一些患者已经出现甲减并已经服用甲状腺素一段时间后仍然可能复发甲亢,但复发率通常小于10%,相对于药物治疗来说要低得多,而且复发后仍然可以再次采用放射性碘-131治疗。 四、在年龄问题上犹豫不决 过去认为青少年或儿童甲亢是不适合放射性碘-131治疗的,这种顾虑可能源于对放射性物质致畸形、致癌的担忧,但随着放射性碘-131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开展,以及对低年龄组甲亢患者放射性碘-131治疗后的长期随访,已经排除了这方面的顾虑。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在关于甲亢治疗的指南当中,已经不再把年龄作为设定放射性碘-131治疗的适应症或禁忌症所考虑的因素之一。儿童或青少年甲亢和成人一样,如果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不佳,出现过敏,白细胞减少或肝损等情况,建议采用放射性碘-131治疗,尽量减少甲亢并发症的产生和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五、过多地担心放射性碘-131治疗后出现的甲减 很多患者对使用放射性碘-131存在顾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提出的疑问往往是,放射性碘治疗是不是一定会出现甲减,听说甲减很可怕,会出现发胖,掉头发,不能生小孩,甲减以后一辈子要吃药等等。不仅碘-131治疗甲亢会造成甲减的发生,其他治疗手段(如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也可能导致甲减。甚至有部分甲亢病人即使不治疗,将来也有可能出现甲减。目前内分泌与核医学的专家共识认为,放射性碘-131治疗甲亢或早或晚均会出现甲减,并在一定程度上把甲减作为甲亢治愈的标志。通过放射性碘-131治愈甲亢而不出现甲减的这种理想状态是不存在的。甲减的典型症状有疲劳、瞌睡、记忆力差、智力减退、反应迟钝、轻度贫血、体重增加等等。与甲亢相比,甲减的治疗方法要简单得多,即每天服用甲状腺激素进行替代治疗。现在普遍使用的左旋甲状腺素片(商品名为优甲乐或雷替斯)非常安全,个体化用药既可以纠正甲减的各种不适又不会产生毒副作用。当然甲减以后绝大部分患者需要终生服药。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滕卫平,邢小平,童南伟,等.中国十城市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C].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北京:中华医学会,2010 :11 2.李少林,王荣福.核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1 3.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131I治疗格雷夫斯甲亢指南( 2013版) [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3,33:83-95.
说起甲亢,其实大家并不陌生,普通老百姓把它称做“大脖子病”,特别是近几年甲亢的发病率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机能增高、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或因甲状腺激素在血循环中水平增高所致的内分泌疾病,其发病原因目前尚无定论。病人以甲状腺弥漫性肿大为其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突眼,还有怕热多汗、食欲亢进、消瘦、心悸和手抖等症状。应该说甲亢并不是一种绝症,但却是一种顽症,很不爽气,特别是伴有合并症的甲亢更会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目前甲亢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内科药物治疗,运用抗甲状腺药物,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虽然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较安全,但疗程长,需规则服药2~3年,病人常难以坚持。有些病人记性差,经常忘记服药,他们的治疗效果就很差。即使规则服药,其缓解率也只有40%~60%。第二种是外科手术治疗,通过切除部分甲状腺组织,减少甲状腺素的分泌而达到治疗甲亢的目的。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会产生伤口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甚至出现严重的甲状腺危象,对于年轻的女孩子来说,在颈部留下难看的疤痕也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第三种方法便是运用同位素131I治疗甲亢。碘(I)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131I是碘的同位素,具有和碘一样的特性,能够被甲状腺摄取后停留在甲状腺内。所不同的是131I是一种放射性核素,能放射出β射线。β射线通过它的辐射生物效应,可以破坏一部分甲状腺组织,从而达到抑制甲状腺激素分泌的目的。由于β射线在组织中的射程很短,因此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很小,十分安全。外科手术是切除一部分甲状腺组织,而我们的同位素131I则是利用无形的射线破坏一部分甲状腺组织,它们所达到的目的其实是一样的,因此,同位素131I治疗甲亢被称为是不开刀的“手术”。因为不开刀,所以没有手术的并发症,不会留下难看的疤痕,因此更受到年轻女孩子的欢迎。也许有人对射线会有所顾虑,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同位素131I治疗甲亢时所用的剂量很小,只有5mCi左右,病人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可进行治疗。经过全世界范围数十万病例几十年的治疗观察,证明同位素131I治疗甲亢十分安全,不会影响病人今后的生育能力,也不会导致肿瘤发病率的增高。目前在美国,大约80%的甲亢病人都是采用同位素131I进行治疗,包括美国前总统布什和其夫人的甲亢都是用同位素131I治愈的。在国内,随着医疗保险的全面推广,由于同位素131I治疗甲亢的效益价格比很高,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比内科药物治疗,同位素131I治疗甲亢一般于服药后2~3周症状即能明显好转,2~3月,病情便能趋于稳定,大部分病人经过一次治疗就能痊愈。由于病程短,因此特别符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需要。另一方面,相对于外科手术而言,同位素131I治疗的费用相对低廉,能节省大量的医保费用,社会效益良好。此外,同位素131I治疗甲亢特别适合于有合并症的甲亢患者,在甲亢症状好转的同时,他们的甲亢性心脏病、肌无力等症状也会同时好转。另外,对于肝肾功能不佳的甲亢患者,同位素131I治疗也是十分安全的。但是,同位素131I治疗甲亢也有其局限性,其中最大的治疗反应就是甲减,虽然发生率不高,但由于个体差异等不能控制因素的存在,甲减的发生不能杜绝。当然,患者也不必对于甲减过于顾虑,一旦发生,即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甲状腺素进行替代治疗,如果用药剂量恰当,患者的甲减症状就能控制,与正常人无异。即使长期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寿命也与正常人无异。
吴震宇 王辉 随着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甲状腺癌手术以后的131碘治疗也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重视。但由于一些患者本身对甲状腺癌的严重程度不够重视,或者还抱有“谈核色变”的陈旧观念,使得许多甲状腺癌患者错过了131碘治疗的最佳时机,也错过了根除肿瘤细胞的大好机会。临床上经常会碰到甲状腺癌患者在手术数年后出现复发和转移,有些患者甚至等到全身广泛转移了才想起来接受131碘治疗,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实际上,虽然大多数甲状腺癌的发生、进展都较其他肿瘤来得慢,但并不代表手术切除原发灶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了,后续的131碘治疗不仅十分必要,更是要尽早治疗。 善于“潜伏”的癌细胞 甲状腺癌病灶有个特点,就是它特别善于“潜伏”。它在甲状腺组织内的进展周期很长,且多呈现为双侧、微小、多灶的特点,并容易出现局部器官侵润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趋势。所以,术后行131碘清除残余甲状腺是十分必要的。如手术时就已发现转移(如淋巴结转移、肺转移、骨转移)时,则更需要尽快治疗清除转移病灶。此外,131碘治疗后更有利于通过全身131碘显像和测定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监测甲状腺癌。 研究表明,甲状腺癌单纯手术切除后的复发率是手术切除加术后放射性131碘清甲复发率的3~5倍,131碘清除甲状腺癌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可显著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几率,并降低病死率。 131碘治疗没有想象的那样可怕 为了根除病灶,许多患者都非常愿意接受131碘治疗,但让他们踌躇不前的是,那传说中的辐射“原子弹”是否会在摧毁癌细胞的同时也摧毁体内的健康细胞?自己的身体是否能承受这看似威力巨大的治疗方法呢?131碘治疗后的副反应究竟有多大呢?治疗后是否会危害家里人?治疗后患者生育功能是否会受影响? 其实,131碘治疗是非常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治疗副作用绝没有传说中那样可怕。虽然 131碘是带有放射性的治疗药物,但相比而言,这种治疗的副作用远比放疗和化疗小,不会引起严重的呕吐、脱发、血尿等毒副反应。研究表明,131碘本身释放出少量的γ射线,因其辐射量较小,对患者今后的婚姻、生育无不良影响,也不会提升其他部位肿瘤的发生概率。治疗过程中,患者一般只有一些轻度的胃肠道反应、颈部肿胀及腮腺肿胀等表现,其中大多数都将自行缓解,个别反应严重的患者对症治疗后也均能缓解,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丝毫没有影响。 131碘治疗前须停药忌食 由于生活中许多食物和药物都会影响 131碘治疗的效果,所以住院治疗前的准备阶段须做到:1.停止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2.要严格忌食含碘丰富的食品(如海带、紫菜、海鱼、海参、鱼翅、鲍鱼等);3.有条件的患者须服用无碘盐;4.治疗前2月内忌行增强CT(因造影剂会对131碘治疗造成影响)。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核医学科。
前列腺癌是全球第六大恶性肿瘤。在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第一位,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占第二位,每六个美国老年人中就有一个人患前列腺癌。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其对老年男性健康的影响正逐渐凸现。 上海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1985年是2.6/10万,到2000年增长到了 7.7/10万,预计2005年将达到10/10万。北京地区的情况类似,1985年发病率是2.36/10万,1985~1995年,城区前列腺癌发病人数增加了2.3倍,现在预计也达到了 10/10万。 在我国,目前对男性前列腺关注不够,45岁以上的男性很少做体检,所以在医院初诊的往往是中晚期前列腺癌。一般因为骨痛而就诊,发现骨转移后,为了寻找原发灶,最终查出是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最容易发生骨转移,骨转移发生率超过80%。往往全身骨显像显示为多发骨转移病灶,常见于髂骨、椎体、肋骨、颅骨和长骨近端等部位。最常见的也是最早的前列腺癌骨转移临床表现是骨骼的疼痛。持续的钝痛常常影响患者的食欲及日常的生活节奏,病人痛苦不堪。其次,由于骨头一点一点地被肿瘤细胞“吃掉”,转移的骨骼很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如果肿瘤细胞侵犯了病人脊柱椎体的话,那么椎体塌陷将引起脊髓受压迫的症状,这会使治疗更加棘手。 前列腺癌骨转移后,锶89治疗一个疗程,1/3病人骨转移病灶好转,1/3病人骨转移病灶相对稳定;对于骨转移疼痛治疗,锶89有近90%的疼痛缓解率,其中1/3能达到不痛。 前列腺癌骨转移应提倡综合治疗,与双膦酸盐类药物联合治疗效果更好,如果局部控制不理想,还可以追加放疗,进一步提高疼痛控制率。
本病的发生率是1/4000。原因有甲状腺发育不良(75%)、甲状腺激素合成异 常(10%)、下丘脑-垂体性TSH缺乏(5%)、一过性甲减(10%)。一过性甲减的发生的原因是由于药物性、高碘和母体甲状腺刺激阻断性抗体 (TSBAb)通过胎盘,抑制胎儿的甲状腺的功能。大多数的病例是散发的。发达国家和我国都实行对新生儿甲减的常规筛查制度。 目前认为测定足跟血TSH(试纸法)是最可靠的筛查方法。可疑病例的标准是TSH 20-25 mU/L。可疑病例进一步测定血清TSH和T4。本病的诊断标准是:新生儿1-4周期间,TSH>7mU/L,TT4<84nmol/L(6.5μg/dL)。采集标本时间应当在产后3-5天内。采血过早,受到新生儿TSH脉冲分泌的影响,出现假阳性。筛查过晚则要延误启动治疗的时间,影响治疗效果。 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足量治疗。甲状腺激素治疗启动得越早越好,必须在产后4-6周之内开始。随访研究发现,如果在45天内启动治疗,患儿5-7岁时的智商(IQ)与正常儿童相同,延迟治疗将会影响患儿的神经智力发育。治疗药物选择左甲状腺素(L-T4)。L- T4起始剂量10-15μg/kg/天。治疗目标是使血清TT4水平尽快达到正常范围,并且维持在新生儿正常值的上1/3范围,即10-16μg/dL。为保证治疗的确切性,达到目标后要再测定FT4,使FT4维持在正常值的上1/3范围。血清TSH值一般不作为治疗目标值。因为增高的TSH要持续很长时间,这是因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整需要时间。一过性新生儿甲减治疗一般要维持2-3年,根据甲状腺功能的情况停药。发育异常者则需要长期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