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四下午
拇外翻是足部常见病,多发病,但常常不被年轻人重视,继续穿夹脚的鞋子,拇外翻进一步加重,忽视了预防,最后不得不手术治疗!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龙华医院闵行分院),开出拇外翻专病门诊,门诊三楼第一诊室,每周四下午!欢迎大家健康咨询!
糖尿病的治疗,常说“五驾马车”,大家一定非常熟悉这个名词了,那么是哪五驾马车呢?这里呢包括了糖尿病治疗的五个方面:药物、饮食、运动、教育和自我监测。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需要您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找到专业的内分泌科医生,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里就不赘述了。 首先我们先来谈谈饮食方面,我们有些糖友会有悲观的情绪,认为自己得了糖尿病,这辈子就什么都不能吃了,甚至有觉得生活的意义都没有了,所以就捂住耳朵,不听任何的劝说,想吃啥就吃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这种想法和做法不但不科学而且带有悲观情绪作祟,一时间心情舒爽了,殊不知由此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才是真正危害自己的生存质量。 管住嘴迈开腿,并不是捂住嘴什么都不吃的意思,而是要科学合理的吃,原则上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少盐少油,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品,根据血糖情况适当增加水果类的摄入。 这里介绍一些简单的方法: ①手掌法评估每日摄入食物总量:主食类,每天2-3个拳头大小;绿叶蔬菜类,每天1-2捧;肉蛋类,每天摄入的体积约为自己2个手掌大,厚度为小指的厚度;油脂类:每天一拇指尖;水果类,每天摄入量体积约为自己1个拳头大小。(关于水果的摄入,应选择升糖指数低的水果并且控制总量,而且前提是自身血糖控制达标时可以选用;如果处于高血糖状态,是不建议加用水果的,大家可要记住了)。 ②餐盘法:如果条件允许,大家可以选择使用标准餐具,比如标准盘为6英寸大小,标准碗直径10cm,碗深5cm,熟米饭可盛2两。 再简易一点的方法,假如我们将自己要进食的食物均堆放在一个盘子上,那么蔬菜应占一半,荤菜占1/4,剩下的1/4为主食。另外呢,我们建议在进餐时,先吃菜后吃饭,为什么呢,有人做过这样的研究,同一批人摄入同样的热量和食物结构,先吃饭后吃菜的餐后血糖为9.9mmol/L,如果先吃菜后吃饭,餐后血糖8.0mmol/L,由此可见改变进餐顺序可以改善餐后血糖水平。 接下来是关于运动方面,就是“迈开腿”: 我们说运动很重要,对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而对广大糖友来说尤其重要。运动可以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改善心理状态、降低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改善骨骼肌功能、改善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改善2型糖尿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往更远一点说,可以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大家对于不运动的弊端应该都有切身体会和了解,如果长期不运动,会出现体重增加、心情抑郁、无精打采,如果是我们糖友光吃不动,会造成血糖升高、胰岛素用量增加,甚至出现各种并发症的风险。 当然,糖友的运动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糖友中哪些人适合运动疗法呢?首先是血糖稳定的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尤其适合体重超重的2型糖尿病,同时适用于稳定期的妊娠糖尿病患者。 哪些人不适合运动疗法呢?①严重高血糖(空腹血糖大于16.7mmol/L)血糖波动大伴有严重低血糖等;②伴有严重并发症或伴发疾病:比如严重的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的糖尿病足病;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严重高血压(血压超过180/120mmHg)、合并各种急性感染、有明显的酮症或者酮症酸中毒。 健康运动建议:四个基本原则: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糖友运动的时间建议在早餐或晚餐后进行,宜在餐后1小时开始,每次持续30-60分钟左右,切忌餐前运动,因为对糖友而言,餐前运动容易发生低血糖。每周运动150分钟左右,运动强度可以根据心率进行估算,如果心率=170-年龄,就达到了个人适宜的运动量(比如60周岁,运动时心率达到110次/分,就达到了适合的运动量)。 那么糖友在运动前要做一些准备,有条件的可以在运动前监测一下自己的心率、血压、血糖情况,血压或血糖过高的要暂缓运动,同时在口袋里备一些糖或者巧克力,以防止低血糖;运动过程中若出现乏力、头晕、心慌、手抖、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进食所带糖或巧克力;若出现胸闷、胸痛、憋气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若持续不能缓解,应及时到附近医院就诊。这里还要提醒一下糖友,正常运动后,有条件应监测一下血糖,如果没有低血糖发生,不建议运动后加餐,否则就失去了运动的意义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闵中西医内分泌科
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下,我国的糖尿病患病人数已居全球第一,已然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根据2020年的流调数据,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了11.2%,然而我们对于糖尿病的防治观念和血糖控制并不理想,对于这种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达标率仍不足50%! 因此我们要对糖尿病有正确的认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才能保证糖尿病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命质量。 一、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异常代谢性疾病,与特异性、慢性并发症高风险相关。顾名思义,就是血液中的血糖水平超过一定的数值所发生的一系列代谢异常导致的疾病。 糖尿病的分类有哪些呢?目前临床上多是根据病因学进行分类的。 第一种为2型糖尿病,也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95%,它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为胰岛素作用异常和分泌异常,包括胰岛素分泌的相对不足和胰岛素抵抗; 第二种为1型糖尿病,相信大家也非常熟悉了,1型糖尿病是以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为特点,胰岛素和C肽水平明显降低甚至测不出,这类患者通常需要使用胰岛素来维持生命。 第三种是妊娠糖尿病,它包括了妊娠期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妊娠,就是通常所说的糖妈妈,随着我国对孕产妇管理的日益重视,妊娠糖尿病能被及早发现并被及早干预,这里需要大家关注的是,糖妈妈在产后一定要定期随访自身的血糖情况,有研究表明,妊娠糖尿病在产后未来可能有60%以上的风险转化为2型糖尿病。 除了上述三种类型以外的糖尿病,就是属于特殊类型糖尿病了。目前也是不少见的。比如类固醇性糖尿病,我们一些患者由于特殊的疾病或原因,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医生也会叮嘱要定期随访血糖,因为可能会造成继发性的血糖升高甚至糖尿病;再比如我们一些患者发生了胰腺的疾病(炎症、肿瘤、胰腺相关手术等),由于破坏了胰岛β细胞的功能,会出现血糖的升高甚至糖尿病的形成。另外就是一些基因突变(MODY、线粒体基因突变等)、内分泌系统的肿瘤(肾上腺肿瘤、垂体肿瘤等)均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所以我们在糖尿病诊断初期,在降糖治疗的同时,应该通过一些检查弄清楚自己是属于哪种类型的糖尿病。 二、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以往常常说糖尿病就是“口干、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三多一少的典型表现,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症状:许多年轻人常常因为身体疲劳来中医科调理;或者因为皮肤瘙痒,去皮肤科就诊;或者因为视力模糊至眼科就诊,经过筛查后都发现血糖升高。除此之外,小便泡沫多,手脚麻木,伤口难以愈合等症状可能是糖尿病不典型的症状。有些病人甚至根本没有症状,拔牙时或者体检的时候发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做到两点,一是务必定期体检。二是一旦身体出现不适,需要及时就医,这样才能早发现早治疗。 三、 如何诊断糖尿病? 如果我们出现了前面我们所说的糖尿病的一些典型的或者不典型的症状,我们需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找到内分泌科,进行血糖的检测,这里我们要注意,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以静脉血浆血糖检测为依据,毛细血管血糖(即手指血糖)仅作为参考。对于可疑的,进一步进行糖尿病的诊断试验,也就是我们说的“葡萄糖耐量试验”(简称OGTT)。然后医生会根据OGTT试验的结果进行解读,判断是不是糖尿病。 几个常用指标: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随机血糖;空腹血糖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连续空腹至少禁食过夜8小时采集血标本测得的血糖值;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OGTT负荷后2小时采集血标本测得的血糖值;随机血糖:一天中任何时间采集的血标本测得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能反应取血前2-3月的平均血糖水平,2020版的CDS指南,已经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四、 糖尿病前期是什么意思? 糖尿病前期,顾名思义,就是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但是又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介于两者之间的这类人群。根据WHO1999年的标准,人类的糖代谢状态分为正常血糖、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四种。其中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统称为糖尿病前期。 在中医范畴上,糖尿病的前期称之为脾瘅,而脾最容易为肝所影响,肝失疏泻,会导致肝郁乘脾,肝气不舒导致肝气犯脾,而从现代医学角度,焦虑、抑郁,对血糖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情绪的稳定,维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血糖的控制至关重要。 五、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目标有哪些? 2型糖尿病的管理中也有“三级预防”的目标。一级预防,就是控制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这里的管理要点,就是针对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应给予生活方式的干预,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目前我们对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如果强化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效果仍然不佳者,可考虑药物干预。二级预防,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已诊断的患者中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三级预防,就是延缓已存在的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六、 糖尿病血糖的控制目标有哪些? 血糖控制目标应遵循“精准医疗”,由医生为您“量体裁衣”来制定: 常规目标:大多数非妊娠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HbA1c<7%;空腹血糖4.4~7.0mmol/L 非空腹血糖<10.0mmol/L 严格目标: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者的血糖控制目标:HbA1c<6.5%,或尽可能接近正常 宽松目标: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者,可采取相对宽松的血糖控制目标,如HbA1c<8.0% 糖友应该定期和自己的医生进行交流沟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降糖治疗方案,及时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理想的个体化血糖控制是既要控制好血糖,又要尽量避免低血糖,同时兼顾综合管理目标: 七、 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因为真正威胁到生命质量的正是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 另外还有比较急骤急性并发症,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展迅速、十分凶险,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综合征(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糖尿病乳酸酸中毒(重症,临床少见,但预后差,死亡率高)。当然,经过多年的糖尿病防治工作,这些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日益下降,但是我们仍然要做好管理,警惕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糖友疑问一:家里都没有人得糖尿病,为什么我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疾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遗传因素像等待萌芽的糖尿病种子,若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史,那么得糖尿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环境因素是适宜糖尿病种子发芽的土壤,活动量减少、肥胖、饮食结构变化等是糖尿病发病的“黑土地”。 随着经济提升、科技发展,我们的生活没有饥饿和繁重的劳作,“吃得多”、“吃得好”、“吃得精”、出行便捷等原因,不知不觉间给人体带来了改变,导致体内的胰岛素绝对或者相对缺乏,继而表现出高血糖。 糖友疑问二:体检发现血糖升高,但是自己没有不舒服,我需要做什么? 这里先和大家分享一个近期的病例。一位37岁的帅小伙因为恶心呕吐到急诊就诊,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后来我们医师追问病史,小伙子一年前体检时空腹血糖9mmol/l,当时身体没有不适,不重视,而且没有就医,更加没有去治疗,甚至都没有改变生活方式,结果以这种急性并发症的形式住院,非常可惜。目前他的胰岛功能很差,治疗上需要花费的精力和经费都要比一开始规范检查治疗多很多。我相信如果他一年前就开始规范地治疗和随访,也许不会出现急性并发症。 因此,如果体检发现血糖升高,请务必及时至正规医疗机构内分泌就诊,进行一下糖尿病的筛查和确诊工作。借用仓央嘉措的诗,“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血糖升高不会因为忽视而变好,甚至可能因为无视它,会给健康带来很大的麻烦。请放平心态,规范诊治随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糖尿病的治疗,是需要患者的自我管理,医生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并发症的筛查,治疗,长期门诊随访复查等诸多环节。希望我们的糖友们“在战略上重视它,在战术上藐视它”不要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轻松应对,加强自身管理及门诊随访,医患配合,是完全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的。 最后希望每个人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每天都有一个开朗快乐的心情。 识别二维码关注闵中西医内分泌科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药物疗效,就如何正确的煎煮中药汤剂,笔者简单介绍一下常规的方法,以帮助患者更好掌握。1.煎药器具:砂锅因受热均匀,导热和缓、性质稳定,不易与中药内所含化学成分起作用,为煎药首选。禁用铜、铁、铝等金属容器,以免影响药效。2.煎药用水:选用澄清饮用水。加水量,第一煎加水漫过药面3-5cm,第二煎加水漫过药面2cm左右。3.泡药:中药煎煮前,先用冷水在室温下浸泡30—60min,以使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4.煎煮时间和火候:一般药物煎二次即可。补益药及不宜煎出有效成分的药物,可煎三次。一般药物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约30分钟,滤出药液,第二次加水大火煮沸后,小火煎煮20-30分钟;滋补药材,以小火慢煎减慢水分蒸发,适当延长煎煮时间至40-50分钟,利于有效成分溶出;解表类药物因大多为芳香的药材,以大火快煎约15分钟,缩短煎煮时间避免有效成分挥发。药物煎煮两次后药液合并约250ml,分成两份,早晚两次服用,或依据中医师要求时间服用。特殊煎煮方法1先煎:一些矿物类、甲壳类、化石及兽角类药物,如生石膏、牡蛎、珍珠母、龟甲、鳖甲、水牛角、鹿角、龙骨等,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溶出,需打碎先煎10-15分钟,再加入其他药。对某些有毒药物,为降低毒性,需先煎30分钟以上或久煎。如附子、乌头、生半夏、生天南星等,以减低毒性。2后下:有些药物煎煮时间过长,容易失去功效,需在药物快要煎好时再一同放入煎煮,同煎5分钟左右即可。如气味芳香的药物,薄荷、砂仁、肉桂等,因其内含挥发油,煎煮过久,有效成分易于挥发。 有些泻下药也应后入,久煎 容易破坏效果,如大黄、番泻叶等。3冲服和另煎:贵重药或含挥发油成分而不耐久煎的药物,需研成细粉同药液一同服下,如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牛黄、川贝母等。一些贵重的药物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等,为保存药物有效成分、避免浪费,应单独煎服后将其汁液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4烊化:胶质类、黏性大的药物,如阿胶、龟甲胶、鹿角胶等,因煎煮时易于黏附于锅和其他药物上,应另行单独溶化,再与其他药物兑服;对易溶于水的药物,如玄明粉、芒硝等也应直接加入药汁中溶化后服用。5包煎:有些中药带有毛绒、或是花粉类和细小的种子类,如旋覆花、蒲黄、海金沙、滑石粉、车前子、枇杷叶等,将药物装入纱布中扎紧包煎,不但可防止药材浮在水面,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或糊化,还可起到过滤作用,以免绒毛脱落,混入药液,刺激咽喉引起咳嗽。6煎汤代水:一般体积庞大吸水量较大的药物,如丝瓜络、灶心土、金钱草、糯稻根等不易与他药共同煎煮,应先煎取汁,再用此水煎其他药物,称之“煎 汤代水”。中药煎煮服用方法因药材特性不同、功效不同,各有所异,为方便患者辨识,小包装的中药材上都标注了特殊的煎煮方法。当然如果有需要特别说明的煎煮服用方法时,中医师会在开具处方时另行说明,请按照医嘱煎煮药材,才能使药材更有效的发挥治疗作用。
明代医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顺时养生”是养生的重要原则。秋季养“收”秋分过后,日渐短夜渐长,秋季也已过半,后半秋阴胜于阳,气候由热转寒,早晚温差较大,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此时养生必须注意保养内存之阳气,应早卧早起,更秋衣,不可贪凉,精神安静,不急不躁,不使精神外驰,使肺气清和均匀。养阴润燥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 ,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伤津液,而现一派燥象。五脏之中,肺应秋季,又“喜润恶燥”,“燥易伤肺”,容易发生咳嗽或干咳无痰、口干舌燥等症。秋季对应六腑之大肠,肺津伤则见口干、舌燥、咽痛、目涩、鼻衄、干咳少痰、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症状。所以秋令时节应注意滋养肺脏,防止秋燥伤肺。秋季饮食不宜进食辛辣燥热之品,容易耗伤阴液,加重秋燥对人体的伤害。可选择白萝卜、杏仁、百合、银耳、莲藕、莲子、山药等食物。在药膳调补中可加入诸如沙参、百合、麦冬、枸杞、玉竹等滋阴润燥之品。小贴示:推荐一些秋季药膳,当然药膳也要根据个人体质来选择应用,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应用。沙参麦冬玉竹汤:沙参(南沙参或北沙参)、玉竹、麦冬各15g,鸭肉适量,鸭肉水煮去沫后加入药材同煮即可。功效滋阴润肺润燥,提高免疫力。百合银耳莲子汤:莲子30g、百合30g、银耳若干,洗净后加冷水泡软,煮烂后加入冰糖即可食用。功效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当今社会,老龄化的逐步提高,并没有减慢社会节奏,人们社交范围的扩大,外出交际的频繁,使我们老年患者,尤其患有膝关节炎的,内心泛有一丝苦楚,家里的房子从高层换为底层,关节置换前的痛点,怎样减缓?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的出现,效果缓解明显,逐步为轻中度膝关节炎患者接受与认可,“到骨科专家门诊加油去”逐渐成了病友之间的相互问候语,爽朗的笑声也重回他们之间。膝关节就诊注射时间:周五上午骨科专家门诊
腋臭也被称为“狐臭”,因其发出的特殊臭味会让人产生极其强烈的不适感,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人际交往、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针对狐臭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用药物、激光和手术三种。对于较轻的患者,外用药物和激光治疗易于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但对于中、重度患者,大多只有手术彻底清除和破坏腋部皮内的大汗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气味的强烈程度与环境温度、衣着多少和细菌数量有很大关系,所以在夏天患者的手术需求会显得更为迫切。而从医生的角度来看,天气凉爽、气温较低的季节—春、秋、冬三季才是手术的最佳时间。夏天感觉到气味明显、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再来手术,虽然可以迅速解决问题,但大多会比较仓促和被动,而且术后的包扎、固定和频繁洗浴的需求会额外增加术后不适,甚至手术失败的风险。腋臭手术从原理上讲并不难,但手术技巧和精细度要求较高,细节的操作和处理会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和腋部外观。良好的手术操作会很少或几乎没有瘢痕的形成,腋毛稀少甚至没有,气味同常人一样,正常交往时完全无异味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