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性惊厥是指与婴儿或儿童发热有关的抽搐。3%~5%的6月龄至6岁儿童曾发生热性惊厥。在这些发生热性惊厥的儿童中,20%~30%会在某一时间再次发生惊厥。引起惊厥的发热多由病毒感染导致,如感冒。 在热性惊厥发作期间,患儿在几分钟内会看起来异常,之后出现僵硬、颤动或眼睛转动。在短时间内,患儿可能无应答,呼吸异常,并且皮肤颜色发暗。在热性惊厥发作后,患儿活动迅速恢复至正常。热性惊厥发作通常持续不足1min,在少数病例中,惊厥发作可持续长达15 min。 患儿发生热性惊厥时,家长的正确做法 ① 将患儿放置在远离坚硬或锋利物品的地板或床上。 ② 将患儿的头部偏向一侧,以使唾液或呕吐物从口腔流出。 ③ 不要将物品放置在其口腔内。 ④ 寻求儿科医师帮助。 热性惊厥的影响 当患儿发生热性惊厥时,家长会感到十分恐慌。然而,热性惊厥对患儿通常无长期影响。热性惊厥不会引起脑损伤或神经系统疾病,并且不会危及生命。 能否预防热性惊厥? 在以前,医师建议对曾发生热性惊厥的患儿积极应用解热药。解热药是指可以降低患儿体温的药物,例如布洛芬或醋氨酚。过去认为预防高热可达到防止儿童再次发生热性惊厥的目的。 然而,近期一些研究纳入曾发生热性惊厥的患儿,给予其中一组应用解热药治疗,降低体温,而在发热期间未给予另一组应用解热药治疗(对照组)。结果研究者发现,接受与未接受药物治疗患儿的热性惊厥发生率无差异。在这两组,分别有23% 的患儿再次发生热性惊厥。该研究有助于使大家认识到,对曾发生热性惊厥患儿的治疗应与其他发热患儿的治疗相同。对于曾发生热性惊厥的孩子,家长可以使用解热药缓解其不适,但是,不应认为对每次发热都应进行治疗。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可传染的病毒性疾病,常发生于婴儿和幼龄儿童,目前尚不能通过注射疫苗进行预防。然而,可以通过以下简单的方法来降低HFMD的发生风险。 HFMD是由不同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婴儿和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较高。然而,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也会患病,春秋季节是其高发季。 HFMD的症状有哪些? HFMD的常见症状是发热、厌食、咽喉痛以及感觉不适。发热1~2 d后,咽喉部疼痛可进展至口腔,手掌和足底会出现扁平的红色皮疹,有时膝盖、肘部和臀部也会出现皮疹,皮疹可能会起水泡,但不会痒。不是每例患者都会出现这些症状,但是无症状的患者也会把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HFMD严重吗? HFMD通常不严重,为轻度疾病,即使不使用药物治疗,几乎所有患者均可在7~10 d后恢复,且并发症较少。极少数感染的患者会进展为病毒性脑膜炎(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颈部僵硬或背部疼痛),需要住院观察几天。其他少见的并发症包括致死性脊髓灰质样瘫痪或脑炎(脑部炎症)。 HFMD可传染吗? HFMD可传染。引起HFMD的病毒可出现在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如唾液、痰或鼻黏液)、水疱液和粪便中。 HFMD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可传染给其他人: 亲密接触,例如接吻拥抱、共用水杯和餐具; 咳嗽和打喷嚏; 接触粪便,比如给患儿换尿布; 接触水疱液; 接触有病毒的物体。 HFMD患者在发病第一周传染性最强,在症状消除后几周也可传染。一些患者,尤其是无症状的成人患者,仍有可能把病毒传给他人。 哪些人群最易患病? 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最易患HFMD。大龄儿童和成人也可患此病。HFMDA患者会对导致感染的病毒产生免疫,但是导致HFMD的病毒具有多样性,因此患者有可能会再次患病。 怎样治疗HFMD? 目前HFMD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案。应用退热和缓解疼痛(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非处方药可使患者退热和减轻疼痛。HFMD患者应摄入足够多的液体预防脱水(体内液体流失)。 HFMD可预防吗? 尚无疫苗可预防HFMD。通过以下几个简单的方法可减少HFMD的发生: 经常用香皂洗手20 s,特别是换尿布后; 没有洗手不要接触眼睛、鼻子和嘴; 避免与HFMD患者密切接触(亲吻、拥抱、共用水杯和餐具); 对接触过的物体(玩具、门把等)表面要经常消毒,特别是与患者接触后。 HFMD和口蹄病一样吗? HFMD与口蹄病完全不同。HFMD经常与口蹄病混淆。口蹄病可感染牛、羊、猪。人类不会患动物疾病,动物也不会患人类疾病。
1.风疹(rubella) “风疹症状轻,耳枕淋巴大,TORCH巨风弹,孕早预后差;”风疹发热后1天出疹,症状轻微,前驱期短、低热,病情较轻;耳后和枕部淋巴结肿大是特征性;风疹是TORCH中的一种,TORCH包括“巨风弹”,“巨”巨细胞病毒,“风”风疹病毒,“弹”由“弓”和“单”组成,前者代表弓形虫,后者代表单纯疱疹病毒。怀孕早期如果有“巨风弹”中的一种感染,尽管孕母症状轻微,但是有可能引起早产、流产、死胎或畸胎等,预后差。 2.水痘(varicella) “水痘全家福,向心头皮见;”水痘发热后1天出疹,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也就是说水痘可以同时出现多种皮损(包括斑疹、丘疹、疱疹、痂疹四种),因此又称“四世同堂”或者“全家福”。水痘皮疹向心性分布,胸、腹、背多而四肢少,此外,水痘可先在头皮、躯干等受压出出皮疹,而很多其他感染性出疹性疾病不会再头皮出疹,这也是特征性表现之一。 3.猩红热(scarflet fever) “猩红乙溶很严重,帕氏草莓大脱皮;”发热后约2天出疹,猩红热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猩红热临床表现较为严重,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甚至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典型的皮疹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手压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偶呈“鸡皮样”丘疹,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患者常感瘙痒。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部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甚至出现皮肤大面积脱皮。 4.天花(smallpox) “天花预防已不见;”发热后3天出疹,天花疫苗全国推广,在我国基本上没有天花流行,但为了口诀数字的完整性和避免混淆,没有给予删除。 5.麻疹(measles) “麻疹卡他炎,口腔柯氏现;”麻疹发热后4天左右出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卡他性炎症(指黏膜组织发生的一种较轻的渗出性炎),传染性很强,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柯氏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6.幼儿急疹(exanthema subitum) “幼儿急疹红细密,热退疹出一天齐;”幼儿急疹高热起病,连续发热4-5天,突然退热,热退疹出,1-2天消退,不留色素沉着。 7.斑疹伤寒(typhus) “斑疹立克次,高烧头痛验,恙螨为媒介,肝脾淋巴大;”斑疹伤寒是发热后5天左右出皮疹,是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立克次体以恙螨幼虫为媒介传播给人。其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被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焦痂(eschar)等。高热、寒战和剧烈头痛是其特点,常引起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8.伤寒(typhoid) “伤寒杆菌来,热长情低肝脾大,脉缓白低玫瑰疹;”伤寒是发热6天左右出皮疹,伤寒特点是高热(40-41℃)持续时间非常长(长达1-2周以上),患儿常有特殊中毒面容,情绪低落,又称“伤寒面容”。以高热反常的是,患者相对脉缓,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皮疹为玫瑰疹,肝脾肿大,骨髓中可以找到伤寒细胞。 9.药物疹(drug eruption) “药疹多形性,摩压处多见;”各种药物通过各种不同途径进入体内而引起皮肤黏膜反应,与发热关系不确定。可以出现多种皮疹,皮损形态可自风团、丘疹、结节,水疱至坏死溃疡等多种成分。皮疹在摩擦或受压部位明显。 10.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手足口病别忘臀,皮疹四不四不像。”HFMD皮疹具有明显的特征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手足口病三乘四”): 皮疹4部位:皮疹主要出现在手、足、口和臀等部位; 皮疹4不像:皮疹不像水痘、不像口唇疱疹、不像药物疹、不像蚊虫叮咬; 皮疹4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皮疹出现顺序: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黏膜,可影响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