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乙肝高发国,有80%是母婴传播所致,近年随着医学不断发展母婴阻断方法的成功明显降低了母婴的传播率,不作阻断母婴传播率仍有5%左右,若使多数母亲不在流泪,孩子不在受罪,必须进行母婴阻断。一。乙肝怀孕女性1.在孕早期:查肝功,HBV-DNA,如肝功正常,HBV-DNA在10的6次方以下,24周HBV-DNA在10的6次方以下肝功正常:是比较安全的,暂时观察。2.若在孕24周前出现ALT在80U/L以上者先保肝降酶,効果好先不抗病毒,如效果不好有的病人出现黄疸,凝血功能障碍(需除外其它疾病),应当抗病毒治疗,经过抗病毒保肝治疗病情好转继续孕鋠,否则终止孕鋠。如:孕早期及孕鋠24-28周HBV-DNA在10的6次方以上母婴传播率达可10%左右,这时一定要抗病毒治疗阻断母婴传播!二.注意:抗病毒用药选孕娠B级药物:替比夫定,替诺福韦,1.替比夫定:用药过程注意肝功,HBV-DNA,CK(激酸肌酶)横纹肌溶解(肌痛)每个月查一次。2.替诺福韦:注意观察:肝功,肾功,血磷,血钙。每个月查一次。三。药物阻断率:99-100%。四。孩子出生后也应当阻断:最好在生后6小时内:1.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200IU/次,30天再注射同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2.乙肝疫苗10微克/次(第一次在出生6小时内注射)按0-1-6个月注射。3.注意:乙肝免疫球蛋白不能与乙肝疫苗同注射一个上臂.五.关于停药问题:一般产后1-3个月可停药观察,如是慢活肝要继续抗病毒治疗。本文系崔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对于肺内的磨玻璃密度结节(GGO),目前最重要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可能存在过度治疗。 下面对不同的 1、孤立的、直径小于5 mm的纯GGO 不需要随诊。扫描层厚必须为1 mm以确定其是否为真正的GGO。 2、孤立的、直径大于5 mm的纯GGO 3月后复查,以观察病变是否消失。如持续存在,则每年复查,至少持续3年。 不建议使用抗生素,PET检查价值不大,CT引导穿刺不推荐,阳性率较低。如果病变增大或病变密度增高,可采取手术治疗,术式推荐胸腔镜楔形手术、肺段或亚段切除。 3、孤立的部分实性密度GGO 特别是实性成分大于5 mm者,3月后复查,发现病变增大或无变化时,应考虑恶性病变可能。一组资料显示,部分实性密度结节,恶性的可能性为63%,而纯的GGO为18%。大的纯GGO大多数为侵袭性病变。女性和年轻患者常为炎症。 4、多发小于5 mm的边缘清晰的GGO 应采取比较保守的方案,建议2年及4年后随诊。 5、多发纯GGO 至少一个病变大于5 mm,但没有特别突出的病灶,建议3月后复查,且长期随诊,至少随诊3年。 6、有突出病灶的多发GGO 主要病变需进一步处理。首次3月后复查,病灶若持续存在,建议对较大病灶给予更积极地处理,尤其是病灶内的实性成分大于5 mm者。 术式推荐胸腔镜楔形手术或肺段切除。术后病人每年随诊,至少持续3年。
每个颈椎都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组成。椎体呈椭圆形的柱状体,与椎体相连的是椎弓,二者共同形成椎孔。所有的椎孔相连就构成了椎管,脊髓就容纳其中。 1-寰椎 ★ 寰椎即第一颈椎,因为像个“环”一样,所以叫 huan 椎,直接与枕骨相连,没有椎体和棘突,由前后弓和侧块组成。前弓较短,其后(内)面中部有关节面与第二颈椎的齿状突构成寰齿关节;前面中部有前结节,是两侧颈长肌的附着处。后弓较长,其后方有一结节而无棘突;此后结节突向上、后方,是两侧头小直肌的附着处。 ★ 第一颈椎段:主要关联头、耳、鼻、喉、脸等。 如发生错位,易患头痛、失眠、视力下降、记忆减退、眩晕、高血压和面瘫等症。 2-枢椎 ★ 枢椎即第二颈椎。它和一般的颈椎相似,但椎体上方有齿状的隆突称为齿突,此齿突可视为寰椎的椎体。齿突根部的后方,有寰横韧带,但此韧带较细小;齿突前面有一关节面与寰椎前弓构成寰齿关节。 ★ 第二颈椎段:主要关联耳、鼻、喉、舌、声带、口等。 如发生错位,易患昏眩、偏头痛、耳鸣、胸闷、扁桃腺炎、腮腺炎、鼻窦炎、过敏、失声等症。 寰椎下关节凹和枢椎上关节突构成了 寰枢关节。 与颈椎相关的 头晕 ——指向的就是寰枢关节。 3~6-典型颈椎 ★ 第3—6颈椎为我们常规的典型颈椎。特点:椎体小,左右径宽于前后径。前面和后面均平坦,等深;前者稍低于后者,且其下缘向下延伸,与下一椎体前上部交叠。上面侧向凹陷,有边缘向一侧突出。下面从前向后凹,从一端凸向另一端,有侧向浅凹与下一椎体承接。椎弓根斜向后,上下缘间中途附于椎体,因此上一椎骨之椎切迹与下一椎体等深,但更为狭窄。椎弓板自上而下变窄薄;椎孔大,呈三角形。棘突短而分叉,分支通常长短不一。 上6个颈椎之横突孔提供椎动脉、椎静脉和交感神经之通道。每个突起分前后部,两部借一骨块连接,该骨块上方有一深沟以为脊神经之通道。 ★ 第三颈椎段:主要关联咽、颊、肩、横膈等。 如发生错位,易患咽喉炎、咽喉部异物感、牙痛、颈肩酸痛、呼吸困难、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症。 第四颈椎段:主要关联颈部肌肉、咽、臂等。 如发生错位,易患肩酸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甲状腺功能亢进、胸闷、呃逆(打呃)等症。 第五颈椎段:主要关联手肘、食道、气管、横膈膜、心脏等。 如发生错位,易患气管炎、咽喉炎、哮喘、手臂酸痛、心动过速或过缓等症。 第六颈椎段:主要关联甲状腺、食道、气管、心肺、上肢等。 如发生错位,易患上臂或手腕痛、甲状腺炎、低血压、心律失常、五十肩、大拇指酸麻痛等症。 7-隆椎 ★ 隆椎即第七颈椎。除了它伸向后方的棘突很长外,其余的结构和普通颈椎一样。由于其棘突很长,末端不分叉而呈结节状,隆突于皮下,而被称为隆椎,它随着颈部的转动而转动,是临床上作为辨认椎骨序数的标志。我们在低头时看到和摸到颈部最高突起的部位,就是第七颈椎,这是第七颈椎的生理特点。我们常说的清热要穴“大椎”就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 第七颈椎段:主要关联甲状腺、食管、气管、心肺、肱肌等。 如发生错位,易患甲状腺炎、低血压、心律失常、手臂外侧、中指、肱肌、无名指酸麻痛等症。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持续在6个月以上,基本没有肝病的相关症状与体征,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一.乙肝病毒携带者分型:1.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是指HBSAG阳性,E抗原(HBEAG)阴性,E抗体(HBEAB)阳性,HBV-DNA(乙肝病毒基因定量)阴性或低于检测限以下。一年连续3次以上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KNODELL肝炎活动指数<4或=4,这部分人称为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2.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无明显肝炎症状,肝功基本正常,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或阴性但HBV-DNA阳性,肝组织学检查KNODELL肝炎活动指数>4或=4.这不部分人病情不稳定,甚至发展成肝硬化。二.病因:1.母婴传播:母亲对子女的垂直传播是主要来源,在乙肝表面抗原及E抗原双阳性母亲没有母婴阻断预防措施的母婴传播率几乎100%。2.婴幼儿期感染:婴幼儿长期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阳性所谓双阳母亲,及保姆等密切接触如:哺乳,喂食,亲吻等可导致感染。3.免疫力低下:部分青少年成人接触感染乙肝病毒,不发病,但又不能清除病毒,使病毒与机体处于共存状态,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4.慢乙肝转化而成:慢乙肝经过一定的系统治疗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三.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乙肝患者的区别1.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持续在6个月以上,无肝炎病的相关症状,肝功能正常及无阳性体征的病毒感染者,肝穿刺肝脏病理基本正常。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所谓乙肝患者,不仅要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还要有肝功能的波动升高,其中谷丙转氨酶(ALT)一定要两次以上升高,同时有胆红素异常或白/球蛋白比值等化验异常,乙肝病毒HBV-DNA的复制(阳性),肝穿病理肝细胞有炎症,坏死及甚至纤维化表现。病人有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症状。不管是大三阳或小三阳都诊断为乙型肝炎病人。2.不得岐视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在血液里存在病毒,这种病毒主要是经血液传染,在工作中交往,握手接待,开会讨论,同宿舍居住,同桌用餐,拥抱,同教室上课等都不会传染。因此,国家有规定在升学,入职等都不查乙肝五项。在社会上不得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本文系崔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春暖花开之季,宠物也在小区里成了大家的欣赏之物,小狗主人一时疏忽不牵着,宠物咬伤人时有发生,因此,每年春夏季注射狂犬疫苗人增多,预防狂犬病。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性疾病。目前的医疗水平,一旦发病死亡率达100%。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法》中规定列为乙类传染病。目前正确的注射狂犬疫苗,提高狂犬疫苗免疫接种成功率成为预防狂犬病唯一有效的方法。一。正确处理伤口:被犬咬伤后不管是否带病毒,立即用20%肥皂水冲洗伤口,至少30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干净,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病毒留在伤口的数量。然后到就近医院就诊,先注射狂犬疫苗,并用75%酒精涂擦伤口,这样可清除50%以上的病毒。由于疫苗在14天左右才能产生大量抗体,而狂犬病的濳伏期在10天左右,如清洗伤口不彻底或清洗不及时,会导致在接种期间发病,或使发病进程加速。因这里有时间差的问题,会在产生抗体之前狂犬病毒已进入脑组织,这样狂犬疫苗会增加体内病毒抗原量,从而加重了病情。二.按规定时间正确接种疫苗:一定要保证全程注射,决不能因各种原因半途而废,以致影响疫苗效果。因此本着早注射比晚注射好,迟注射比不注射好的原则,一定要规范使用狂犬疫苗。对于暴露者无任何禁忌症(不论老人及幼儿)。三.及时正确检测抗体。全程疫苗注射一个月后应当检测抗体,如抗体阳性狂犬疫苗注射成功,对咬伤产生免疫作用,反之抗体阴性,则应当立即分别在第15及75天各加强注射疫苗1次,直到产生抗体。四.注射狂犬疫苗期间注意事项:应当忌烟,酒,浓茶,咖啡,辛辣食物等注意休息防止过劳,勿作剧烈运动。五.注射狂犬疫苗期间喝酒对疫苗的影响:(一).注射狂犬疫苗期间喝酒,1.是在注射期间出现的疫苗反应与酒精过敏,医生无法判断而耽误病情。2.饮酒会引起神经过度兴奋而缩短狂犬病的潜伏期,导致疫苗不能产生效果,因为接种疫苗后在机体产生抗体需要一定时间。(二).建议注射狂犬疫苗期间不要喝酒以免出现不良影响,悔之晚矣!本文系崔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关于抗病毒药物阻断母婴传播几个问题》:一。慢乙肝的母婴抗病毒药物阻断问题:1.。慢乙肝已婚育龄女性,肝功不正常ALT高,HBsAg(+),HBeAg(+)HBV-DNA在1.0e+7拷贝/mL病毒高度复制,或ALT高,HBeAg(-)性,HBV-DNA也高度复制,在孕前可抗病毒治疗,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干扰素还是核苷类药物,治疗到肝功稳定,病毒检测不到,HBeAg(+)转为HBeAg(-).停药6个月后,这时再怀孕是最好的。2.如果慢乙肝病人,在服抗病毒药物时意外怀孕,口服的是孕娠B级药物如:替比夫定,替诺福韦在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可继续服用。如果服的不是孕娠B级药物立即改为B级药物。孩子生后24小时(最好在6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次,乙肝疫苗10ug/次按0-1-6个月注射。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母婴抗病毒药物阻断问题,肝功正常,HBeAg(+)或HBeAg(-),HBV-DNA高度复制,是在免疫耐受期,该女性怀孕就会从免疫耐受转成免疫活化,肝功出现不正常ALT升高,在怀孕后期3个月时(怀孕7个月)可用强效,快速的孕娠B级药物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在服用替比夫定期间要监测肌酸激酶),孩子生后24小时内(最好在6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次,乙肝疫苗10ug/次按0-1-6个月在不同部位注射。产后1-1.5个月可停药。抗病毒药物阻断率可达98%左右。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王宇明教授观察200多例几乎100%阻断率。我也正在观察之中。《关于联合免疫阻断的方法》:在HBsAg(+)及HBeAg(+)双阳性母亲及HBsAg(+),HBeAg(-),HBV-DNA高度复制的母亲的母婴阻断:一,在孩子生后24小时(最好在6小时内 )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次,皮下,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10ug//次,按0-1-6个月注射。二。也可小孩出生后24小时(最好在6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次,一个月后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剂量。乙肝疫苗10ug/次,按0-1-6个月注射。阻断率92%左右。《关于孕妇生产方式》:目前学者说法不一,有的认为自然分娩与剖腹产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但有人认为还是有差异的,我同意后者意见。
丙型肝炎是人体感染了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尙无预防性疫苗,如早发现治愈率较高,其病情多呈隐匿性,病初无明显症状,感染后极易慢性化,急性丙肝大约有50%-85%的急性丙型肝炎发展成慢性肝炎,许多病人由于肝功无明显变化,但疾病却在进展,感染20余年后发展成肝硬化少数病人进展成肝癌。到了疾病的晚期,才到医院就诊,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这种病不易被发现,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未被诊断的慢性丙型肝炎群体,也是一个极具危险性的隐匿性传染源,因此对人们的危害也是极大的。所以只要发现丙肝病毒复制,一定要积极治疗,及时治疗,丙肝的预后比乙肝好。乙肝至今无法彻底根治,丙肝则不同如能早发现早治疗,约50-60%以上病人,可以彻底清除病毒而治愈。丙肝最有效的治疗是 a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近年又出现聚乙二醇干扰素较普通干扰素疗效显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约60%以上的丙肝可以彻底治愈。经过一定的正规抗病毒治疗,丙肝是可以治愈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希望广大丙肝病友千万尽早就医,及时治疗,会有较好的预后的,将从新获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