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最新修改20200306,20200416/18(光此次修改完善我就熬了2个通宵),20221015,20230410一、N多条我个人有关抗焦虑抑郁药的应用体会和注意事项(为此文重点)二、2个病例分享第一例:服药初有些症状加重,坚持服药和心理疏导终于显效第二例患者:术后全身多处痛且晕,为何药效起伏不定欠理想?(穿插闵大夫不少评论和感悟,尤其是讲了药物治疗与心理疏导均需要的)三、附录1:正规抗焦虑抑郁有哪些?同时详细列出辅助用药。(后面分享一个真实美丽又曲折的故事,体现出闵大夫的耐心、执着和专业范儿,体现出心理咨询师专业上的精妙辅助和配合)强烈推荐同时看看此文的姊妹篇:《神经症或躯体化症状:药物加心理疏导1+1>2》抗焦虑抑郁药适用病症: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强迫症、恐怖症、癔症、躯体化症状(也称为功能性症状,或躯体症状障碍,身体有许多莫名其妙的症状,但没有找到相应的器质性病变证据)、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器质性病变伴有功能性症状等。切记-所有药物的具体使用、剂量调整和品种调整应尽量由面诊大夫决定,而不是自己擅自调整!睡眠药可以自己酌情增减。绝不主张某位病友读此文后自己就直接去药店买药服用的。说明:正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最为核心,大致6千余字。最好您耐着性子把这三部分都看完吧。我相信,关于抗焦虑抑郁药的服用注意事项,您很难再去别处找到如此详尽而且非常接地气的经验分享了。您去趟医院来回怎么得半天时间吧,若您能沉下心来花1-2小时仔细读完此文,就可以节约您很多个半天的。一、闵宝权大夫细说抗焦虑抑郁药的应用体会和注意事项(最重要的先说):在评估病人的症状轻重、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病人的主管感受和内心意愿等基础上,医生要与病人充分沟通协商,医生最终提出专业的医疗意见,是否选择听从医生的意见应由病人自己拿主要意见。是否愿意遵嘱服药(依从性)当然也是病人自己的事,只是实际中受影响的因素非常多。除了上一条信息,现实中还包括在服药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因素,比如家属的态度和担心、周围人的言语、药物的起效快慢、药物的副作用、病人心里的各种担心、经济条件等。比如:有的病人服药刚见效,家人就强行给停了,原因是邻居说,药物有副作用,尽量不要服药。看似有道理,其实很荒谬。我会问:你们愿意听邻居的,何必来找医生呢?医生说10句话,怎么邻居一句话就给你们带跑了?其实有时仅是病人选择性听从TA自己想听的而已。有的家长擅自把孩子的药给减量或停了,我就问家长:若你们想当孩子的医生,何必找我呢?也不要再看我的门诊了。我有时会让家长当下做出决定:是否让医生给孩子看病或家长给孩子看病。对焦虑抑郁和躯体化症状比较轻的,我认为可用药可不用药的(回去自我调整或做正式的心理咨询),我会坦诚告之病人,并让她/他自行选择。即使暂时不用药,也可以观察一段时间,想用药时再找医生也来得及的。对焦虑抑郁和躯体化症状比较重的,比如生活、学习或工作能力受到影响的,我一般都建议服药治疗(因为疗效来得较快的)。而且我反复强调,抗焦虑抑郁药,要么不用,要用的话,就要保证组合合理、剂量足、时程足够长、规律服药,切记不要断断续续可有可无的服用。后文中提及的患者焦虑症的诊断没问题,医生开的药也大致没问题(有时剂量偏小了些),即使剂量足够,但病人有时若断断续续服药难免会影响药效,当然不同药的组合也很重要。此次我接待该患者后专门叮嘱一定要按医嘱规律服药,不要随意脱服漏服(若效果不理想,应找医生调整),同时有条件的话,不妨辅以数次或很多次正规的心理疏导也有一定帮助的(每次50分钟)。一般情况下,若抗焦虑/抑郁药物大体有效,不要频繁换药,尤其是初服1-2周时尚未明显见效,且无明显副作用(起初服药后的一点点不适是允许的),不必马上换药。即使服用1-2个月后因各种原因需换药或调整剂量,应由医生决定。而且,常用的抗焦虑抑郁药有10多种,没有哪个药是有绝对优势的。有人非常担心药物副作用,虽然说明书上列出了不少可能的副作用(只要是正规药,一定会写上多项可能副作用的),但实际上发生率非常低的,就好比一个人想坐车去某个目的地,若总担心出车祸,那还敢坐车吗?(所以说正规药物的副作用就如同出车坐车的副作用一样,概率是非常低的)。我常用的方法是小量起步服用抗焦虑药(1/2或1/4粒起步服用),逐渐加量至治疗剂量,既避免了服药初期的轻微不适,又让病人心里和身体有个适应过程。实际效果:98%的病人都能坚持服用下去的。药物调整和停用应征求大夫意见:具体用什么药,如何组合?中间调整剂量或调换品种等,或什么时候减药或停药,应征求看病时面诊大夫的意见。一般服用多长时间?病情较轻的至少服用半年的抗焦虑/抑郁药,较重的至少用1-2年的甚至终身服用的。等治疗6-12个月后,若病情明显好转,情绪比较平和,没有主观上的各种不适,该干嘛就干嘛,能学习能工作能玩,人际交往大致正常,多数情况下能睡好觉(停服安眠药,这是第一道门槛),再等各种症状已经基本消失后,那么继续服药再巩固3-4个月,视情况就可以逐渐减药和停药的(由面诊的医生决定)。我自己提出一个非常简单的判断:服药时等症状完全消失后再巩固性服用4-6个月左右就可以逐渐减药了。有的病友问:停药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要小孩?闵大夫:2-3个月后即可。如何停药?A、先停晚上服的睡眠药,若睡眠药都无法停,说明病症就根本没有彻底的痊愈。若无法停安眠药,这是第一道门槛,就不要考虑后面的B、C和D了。B、停中成药和维生素等辅助药;C、停次要的抗焦虑抑郁药(比如黛力新、丁诺环酮、坦度螺酮,方法是:剂量减半量或服药次数减半,1-2个月左右后完全停用;D、单独服用最主要的抗焦虑抑郁药2个月,若没有问题,进行下面的E;E、再把最主要的焦虑抑郁药减半量服用2个月后,若仍无症状加重,则可完全停用了。A、B、C、DE过程中不管是减药到哪个步骤,一旦症状复燃或加重,应停止停药或减量,再找大夫随诊,必要时回到上一级的服药剂量和方案,或者完全恢复全量的治疗方案,再继续服半年后再说。不要随意调整剂量或换药的:若药物的搭配和剂量对路的话,用药后2-4周一般即会见效,8周后效果应该比较明显,若服用2个月都还是无效,就应该找医生换用治疗方案了。有的病人刚服用1-2个月,以为自己的病好了,擅自停药,过几周病症又犯了,必须再次服药的。一般来讲,象抗焦虑/抑郁药一旦开始服用,若4周后有较好效果,应该继续服用,至少4-6个月或更长,不必随意调整剂量或换药的。若随意脱服漏服或停服的,反而可能会让总的服药时间会延长很多。善意提醒:本来您服药好好的,没有明显副作用,效果也还可以,也没服太长时间(抑郁药,您有权得到对方说得过去的解释的。否则,你有权拒绝医生的换药建议,有权保持某些疑问。有的病人没药后再去买药,难免停药几天,导致已经缓解的症状复发或加重。故建议大家一定要打提前量,在还有一周的药量以前就应去医院或网络上去买药了。偶尔忘服一次药,不必补服。继续按原计划服药即可。服药初期有不适怎么办?个别的病人初期(1-3周)服药后,可能出现症状的波动、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比如头晕、迷迷糊糊、胃肠有些不适、失眠加重或焦虑加重,或嗜睡、白天犯困、疲乏无力等),若新的不适比较轻的话,忍忍几天就可能好转。若服药后有明显的不适,不能忍受,怎么办呢?我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先停药数日(2-6天),再把原来的初始剂量减半量服用(也可以重新从原始剂量开始服用)。即让病人停服4-6天后再从更小量服用看看(比如原起始服1/2粒,那减为1/4粒后再试试;原起始服1粒的,那减为1/2粒服用),有的反应就不那么明显了,4-6天后再逐渐加量至原来的起始量。若减半量服用后还是有明显不适,那就可以停用,找大夫换用新的药物再试。也有病人几乎服所有药后都出现难受,怎么办?我有小窍门的......(只能给家属面授,不给病人面授,我在门诊接诊时给家属面授机宜,需要家属的全力理解和配合)。若出现过敏反应(过敏性皮疹:皮疹、局部红肿、瘙痒等):最好立即停药,再就近找医生看病(包括皮肤科大夫),由医生决定下一步如何办。但有些较轻的皮肤瘙痒、头晕、胃肠不适等,一般不考虑过敏的,忍忍几天就过去了。服抗焦虑药期间若出现了一般的感冒、腹泻、低热等,可以不必停药(也可以酌情停用几日)。若是手术、高热、严重腹泻等,可以暂时停用几天的。多长时间见效?大致1-3周吧,有的要连续服4-6周才真正见效。故2周时往往是个坎,有的病人服2周还没明显真正见效,心里发虚没底,怎么办?除非是副作用太大,最好继续服至4-6周再说。下文中的病人就是当服用2周时,内心动摇了,不想服了,我反复劝家属要坚持让病人服至6周再说,而且我当初还事先给家属打了预防针,怕病人2周时不能坚持用药。果然后来一切如我所料。还好,病人听我的建议继续服药了,而且最终的效果还不错的。详见:《头晕20载,天南海北求医无果—怪梦连连,露其心迹》。药力偏弱有4种情况:A药物药力相对于偏弱,比如谷维素、丁诺环酮、坦度螺酮或戴力新,单用药的药力就偏弱了。B:用药的品种合适,也有一定的效果,但剂量没加到足够(根据体重和病情程度而言),比如舍曲林或文拉法欣仅1粒/每日(应为2粒或更多),虽时程够,也很难停药的。C:单药剂量足够,但缺少必要的辅助药物。D:药物品种的选择和搭配总体上不尽合理。E:患者没有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剂量不足或断断续续服用。为何不能停药之一?还有一种常见情况,病人一直按医嘱规律服药,剂量也足够,服药期间症状明显消失,医生让逐渐减量后症状复加重,药加回来后,又明显见好。如此反反复复,无法停药。依我个人经验,药物只是单纯缓解症状而已,无法让病人的感知、心理、认知、思维模式和人际交往模式(也包括外界环境某些因素)有真正改变。故药物治疗时许多病人辅以系统的心理治疗,自己要花大力气去调整内心的各种心理问题等,才有可能最终解决根本问题的。可心理疏导或自我调整,谈何容易!需病人本人内心有较强的改变动力、要持之以恒,同时要花费大量心智、勇气、财力、精力和人力的。在心理咨询师的陪伴下,心理咨询涉及到自我内心的探索,自然会谈及自己既往经历的许多不痛快的是是非非、爱恨交织,其实让人直面内心的各种负面情绪、纠结和痛苦,有的人会不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有的承认,但会回避核心问题或不愿做心理咨询。较轻的心理问题,若自我心理调整到位,可以不必服药,或仅找专职心理咨询师聊几次即有帮助的。若1-3个月的自我心理调整后仍不能恢复至正常状态,恐需药物或/和心理疏导了。若患者平时的人格基础较完善,性格还可以,人际关系不错,背后的资源不错(家庭、工作和社会关系),只是遇到某些挫折了,有明显压力了,抑郁焦虑了,去医院看病后,单纯吃吃抗抑郁焦虑药,注意休息和内心的调整,同事和家人都比较照顾他/她,容易做到--症状减轻消失--几个月后就可能完全恢复正常的(即使不做心理咨询)。医生和病人都会觉得抗焦虑抑郁药比较有效。但这种药物治疗不是对所有病人都是一帆风顺的。若病人的自身方方面面的条件若不是很好,背后的资源较弱;或虽然背后物资条件好,但性格因素很明显,抑郁焦虑后,单靠长期服药始终不能完全恢复,专业的心理咨询就是必要的,而且需要中长程的(大于30-80次),而且还要找到合适的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才行。同时,家庭成员和周围相关成员的支持和配合也非常重要的,这些就是背后的关键性资源。为何不能停药之二?还有一种极端情况,用任何药,即使药力也非常强了,效果还是很不好,往往是因为心里的负面情绪太强烈(没有正规有效发泄过)或外界给病人的压力太大,病人又无法躲避或很艰难的在抗着。我们的经验是:此时短期强有力的心理干预就非常必要和重要了,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很多时候对病人的背后情况(资源)是无能为力的。为何不能停药之三?所以药力偏弱、不规律服药、没有去完成必要的心理疏导的配合、或者即使做了心理疏导(还要看心理咨询师的综合专业水平和人文素养),但病人不愿花真正心思和精力去进行调整的、以及外部环境实在不友好的等等,均可能是病人无法真正回复正常心理和身体状态的,药物不过是单纯的顶药而已,无法停药(不管服哪种抗焦虑抑郁药都如此)的。药停不了,似乎也可以说是药物依赖,但这难道是药(包括心理疏导)的过错吗?!为何不能停药之四?不管是那种情况,难以停药的,不要简单怪罪为药物无效或药物成瘾,而是要在有经验大夫的帮助下,实事求是的分析和找出多种可能的具体原因的,然后针对性的调整治疗或心理疏导方案。现实情况往往不理想,比如病人的资源太弱或太少,或他/她仅做1-4次心理疏导后,就不愿再做长程的心理疏导,或干脆不愿做心理疏导,等等,我就不仔细展开了。药效强一段时间后减弱:有的病人刚服药不长时间(比如1-3个月)的效果还可以,但其后效果就似乎减弱了,部分缓解的症状有所加重。可能需要药物加量,更重要的是需要配合中肯和系统的心理疏导才是正道啊!还有一种常见现象,先前服药比较有效,若停用后一段时间,再用时,效果往往不如当初的。不要频繁换医生和心理咨询师:不管在哪儿看病,也不要太频繁换看病的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当然不是说绝对不可以调换的)。内心有不懂的或心存疑惑的,不妨找原主治医生询问。病情有变化,也应及时找原主治医生随诊。若经过多次看病和接触,对某医生的服务不太满意(可能是人文素质或专业技能方面),或某医生委婉向患方建议请另请高明者,等等,患方不妨再另换医生看病。患者的各种情况难免会有变化波动的,医生看病或随诊时,抗焦虑药药力和剂量等也要视病情进行加减调整,虽然多数情况下不必频繁调整用药。国人不好表达,好面子,也很难坦诚自己的内心,容易有病耻感,当各种不如意或压力导致内心有负面情绪时,没有很好的应对时,一般是先悄悄的尽量隐忍着,故容易出现身体的各种不适(属于躯体化症状)。病人来找医生,一般会说“我身体有很多不舒服”,但多半不会直接说“我给谁吵架了,或领导批评我了,或我做生意赔钱了,我心里一直不舒服呢”。而且即使医生看出背后的问题所在,提示他可能是功能性症状,他一般不会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了,还会说是不是医生或医学检查给查不出来?有时我们从概念和治疗角度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基本等同于神经症。单用中药或单用心理疏导可以吗?焦虑抑郁症或神经症病情较轻的单用均可能有效,若病情较重或时程较长的,单用中药或心理疏导效果恐怕是较为勉强的。我个人主张应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同时心理疏导和药物相得益彰的。不愿用西药的怎么办?也有个别病人找我看病,我发现她/他平时服抗焦虑抑郁药很不规律,病人也问我讲能否用中药就OK了?我知道病人内心没准备好规律长期用西药的,即使经我解释仍对服西药顾虑重重的,那么我会与对方商讨,愿服中药的不妨先单用中药试试2-4个月;不愿服任何药物的,可以暂不服。病人往往可能想“是药三分毒”,有所顾虑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会给病人讲:不服药,您就享受不到药物快速见效的好处。若观察几个月后,症状仍比较重的,实在没办法再来找我开西药也是可以的。况且,看病时,面上听我的,回家自己擅自做主,不按我的建议服药,我也没办法。故,我愿意病人有什么顾虑,在看病时,最好给我明说。我有时给病人讲:“我建议您应该服抗焦虑抑郁药,同时做规律的心理咨询,您是否愿意依从我的建议,那是您的权利,我只是依据您的想法,尽量给您提供专业的医学或和心理咨询活动”我个人也秉承如下原则:能不用药就尽量不用药,能少用药就尽量少用药。用药要讲究精、准、恨、稳。关于抗焦虑抑郁药,我经常告诉病人:要么您别服药,一旦服用就要听医生的,要剂量足够大,时程足够长,而且必须规律服药,否则欲速不达、拖拖拉拉,今后反而不好停药的。我从不强迫病人怎么选择,但我会给病人提供专业的诊疗建议,有时稍加解释,最终由病人选择,我来提供相应的辅助而已。不管哪种选择,病人要学会承担相应的后果。不能前怕狼后怕虎,犹犹豫豫,既想早点好转,又不想规律服药,或仅想服一些中药或无关痛痒的西药。有的病人说:闵大夫您给我开效果好又没有副作用的药。闵大夫:您的愿望是好的,但现实中的要求恐怕很难都实现,但我们开出的西药普遍的副作用比较轻的。有时对那些多年反反复复服药有心理问题的的病人,我会调侃到:您一直把希望都寄托在药物上,就不寄托在自己身上。怎么讲呢?前面说过了,药物仅能改善症状,但无法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模式和性格特质,唯有加上专业的心理咨询,才能对发病背后的基础原因进行调整。有的病人会说:我怎么能向他人(咨询师)敞开我的内心秘密呢?闵大夫回应:那,您就继续独自咀嚼自己内心深处那些故事、情节、各种纠结和负面情绪吧。咨询师一般会帮来访者保守秘密的。有的病人的症状比较明显,但又不想服药,我就说:“您不想服药,那就继续体会个种躯体化的症状吧”。病人说:“我想不那么难受,但又不想服药,医生您有什么好办法?”。我只能耸耸肩,表示我也没有好办法了。当然可以单纯做规律的心理访谈,只是见效更慢一些(4-8周见效)。抗焦虑抑郁药能比较快的改善症状(2-4周见效)?。若服安眠药,当晚就见效的。我多绝大多数病人的建议是:尽量少抽烟喝酒,少熬夜,尽量做到规律生活,心态平和,均衡饮食,适当运动,鼓励多与他人交往。其实,光一个“心态平和”,就有很多很多人做不到。若不信,为何那么多病人出现心理问题呢?药物能快速有效缓解各种焦虑抑郁和躯体化症状,但心理疏导有时可能比服药更为重要的,因为药物无法改变来访者的心理和性格特质的。病人若不对自己的性格特质和思维模式进行调整,回到现实中一旦碰到不顺心的事,一样会生病的。16岁以下的少年,若出现了问题,家长希望药物能解决主要问题,精神科的医生也对自己开出的药方自信满满,但在我看来,家长对自己的养育模式若不进行有效调整,孩子的心理问题还是得不到有效调整,有些情况光依靠药物其实是无法改善的,比如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和互动模式。有时,家长不能很好的倾听和理解孩子,孩子一旦有负面情绪等,就急于把孩子往医院送或强行让其住院,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此点是涉及部分青少年案例)。这就是为什么,有不少家长常年累月的带着自己的孩子奔波在各个医院和医生之间。直到碰到想闵大夫这样懂心理的医生,给其解释后,家长们才明白个中缘由。只要家长和孩子尽量配合闵大夫的安排,服药加规律的心理咨询,一般效果还是不错的。也有的家长不愿承认自己的养育模式有问题,不愿进入正式的心理访谈,我们也无可奈何,当然我会尽量适当做相关解释的。心理疏导或心理访谈(包含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应是在一个相对安静和封闭的房间里,心理咨询师同来访者做相应的心理访谈,每次50分钟(超过50分钟后应征得来访者的同意),每周1-2次,每次预收费。合理的收费是对心理老师脑力劳动的尊重,免费要事出有因,便宜没好货的。问题较轻者或仅处理情绪问题者,数次心理疏导即可,问题较重或许人格层面的调整等,可能需要数十次或上百次。医院心理科的大夫若花10-20分钟简单询问病情和开方,一般不算真正的心理咨询。按目前国家标准,即使心理咨询只能收费100-200元/小时,此标准无法弥补高品质的心理咨询的脑力价值,故多数心理科的大夫愿看病开药,真正投身于纯粹的心理咨询的意愿不高的,参见各种高收费的心理培训的积极性自然不高。故医院心理科医生的实战心理咨询的普遍水平可想而知啦,国家标准强行低收费,如何提高脑力劳动的服务品质呢?尽管如此,在心理科的大夫中还是隐藏部分心理咨询高人的,不过他们平时也只是愿正常看病,不愿做普通的心理咨询的,除非来访者明事理,非常额外支付高价以弥补他们的脑力劳动。他们中的部分医生,平时也挂职医院外面的心理咨询机构,收费自然不菲的。如何找到合适的心理咨询师?除了去医院的心理科,故更多的要在医院外寻找,院外这些心理咨询师的水平也良莠不齐的,但更多的能人在医院体制外的。医院内的收费太低60-200/小时,心理医生内心积极性不高,谈何动能花大钱和精力去积极参加各种收费不菲的心理培训?不妨在百度上搜寻“心理咨询师加当地城市名称”,咨询师水平如何,需要用心去接触和考察的。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本来得来较不容易,要有基本培训和考试认证,但要成为一名合格和为人称道的优秀心理咨询师,是非常非常不易的,甚至比一个优秀医生还要难。因为咨询师的个人成长背景、本人基本素质素养、接受高级专业咨询师的案例督导、做个人成长体验、心理团队参与、热情执着和高悟性等等都是很重要的因素,而且需长时间和实际工作的积累。故病人或家属不去花心思寻找,即使寻找到了不愿花财力和精力配合,又如何得到高品质的心理服务呢?”参阅我另一篇拙文《如何寻找合适的心理咨询师》。咨询师工作的平台也很重要,平台的行事风格和专业氛围,来访者数量的多寡等,均十分重要。什么情况下能减药和停药?(所有症状消失后再巩固继续服4-6个月再考虑逐渐减药和停药!!)第一类是被迫停药:副作用太大不能忍受、某些新出现的疾病与现行服药有明显冲突、无法买到药、无钱买药。有的病人容易受周围人的各种影响而停药。有病人讲,我的邻居说服药有毒的,我就停了,可症状有加重了。我问她:您愿意相信医生吗?病人:愿意啊!医生:您的邻居是医生吗?病人回答:不是啊!我问:那您是愿意相信医生还是不是医师的邻居呢?那你为何听她说两句就把我开的药停服了呢?她:尴尬状??第二类是症状明显好转后减药及停药:我经常会给病人讲至少要服用半年、一年以上的。等半年一年到后就能马上停药吗?不是的。我说至少半年,没说实际上究竟需要多长时间啊!也许是半年,也许是一年或三年都不止呢。那什么情况下就可以停药呢?前面“一般服用多长时间?”里我详细讲过了,所有症状消失后再巩固(继续服)4-6个月再考虑逐渐减药和停药。若服药后1-3个月,刚一感觉到正常,有的病人就认为自己的病好了,不征求大夫的意见,就迫不及待把药停了,症状很容易再出现的(没真正痊愈,故称复燃),相关抗焦虑抑郁药还得重新开始服的,重新计算服药时间。这样话费的时间反而更长了,花的财物和人力更多了。关于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的关系:20111120闵:北大六院心理科的丛中教授今天在宣武心理俱乐部主办的“首届心理咨询与临床应用交流论坛”上讲(大意):心理疏导是什么?就好比救火,药物是水龙头出的水,近水解近火啊!心理疏导呢,就是慢慢找出火源的。光有药物,没有心理(疏导),药效难料啊;有了心理(疏导),药效更好嘛!闵:我个人斗胆补充一句,大火已给建筑物造成了破坏,心理疏导呢,不仅要找出火源,还要协助楼房的主人重新修复房子。只不过呢,心理咨询师在旁唠唠叨叨的,他/她可不是干活的主力。谁干活呢?修与不修,做决定的/干的认真与否,干得聪明与否,能否吃得苦?等等,自然是靠房子的主人啦。意思是:心理咨询师仅是陪伴和指导(需智慧和专业品质的),真正的心理调整还得靠病人本人。就像运动员,即使请了高明的教练做指导,具体训练还是要靠自己的。闵:我再啰嗦一下,不是谁都可以从事专业心理咨询的,有的人参加过几个心理培训班,拿个什么培训证书,觉得自己就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了,实际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很多折腾几年就慢慢退出心理咨询这个行业了。心理咨询师的唠叨可是要真功夫的呀,唠叨若没水平,好比房子的主人懒得接着听了,枉论好好干活的了。那唠叨所耗的心智真的比我当临床大夫要累得多!要求更高!故一般人要了解心理学是可以的,但不要动不动有去当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企图。为什么呢?一是心理学知识太容易迷住任何一个稍有好奇心的人,二是“能帮助人”这一企图心太容易吸引人(多高尚、多伟大啊!),哪怕是自身的心理问题本来就有一大箩筐没处理好,他/她还憧憬着去帮助其他有心理问题的人。故若要搞心理咨询,一定要做系统的心理知识和实践培训,找有水平的心理老师做个人成长体验(>100-200次)和案例督导(>100次)等。还有,心胸太那个的、把名利看得太那个的人、缺乏公益心的,干脆就别搞心理学,特别好面子的,没有自我反省意识或坦诚的胸怀,没人格魅力或提升的潜力,做不了优秀的咨询师的(混日子和饭碗兴许是可以的)!个人经济情况和相关资源很不好的,最好先去干点别的活,有些经济积蓄和人生经历后,若真的感兴趣再回头来学心理咨询或从事心理咨询也不迟的。闵:但我坚决支持任何大夫或学校老师去学点看点心理学知识或心理咨询技能。为何?学点总比两眼一抹黑的好啊!前者试图把人类肉体和精神里的各种麻烦搞掉或削弱,后者是往人脑里灌输知识或搞灵魂历练什么的,人体和人脑这一进一出的,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呀(人体要是汽车那样容易修理那就好了!)。这两类职业待遇虽无法给欧美那边的同行相比,但工作性质于国于民是非常重要(党中央也是非常重视的嘛!),故除了饭碗的需要,我们医疗同行们和教师们要当自强,要开放心态,学习和创新!!丛中老师讲课非常生动形象,他还说过(大意):“医生,尤其是精神科或神内科的医生,学些心理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大有用处的”;“心理学和临床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的紧密结合,这一模式在国外早已非常成熟了,国内早晚会往这个方向转的”。闵:我的个人理解--只是目前医院科室条块分割太明显,搞精神的、搞神内的和其它科室,愿直接开检查单开处方,懒得推荐心理咨询;搞心理的也不经常同内科交流,也愿以开药为主,同病人简单谈几分钟应付啦。换成我恐怕也会如此的,按国家标准收费实在太低100元/小时,脑力劳动得不到尊重和对等回报!无法让心理医生很热心做正规心理咨询。当然啦,丛老师也顺带表扬了一下我和团队的成员们“宣武医院神内闵宝权医生,临床搞得不错,每天下午看很多病人,同时借助心理团队成员的帮助,在较短时间内给很多病人解决了不少心理问题,效果还是挺不错的,他们也挺不容易的啊!大家总体还是很认可他们那边的临床和心理疏导工作的,网上的评价也挺中肯的!”。正文就到此为止,有精力的,继续往下看吧。二、2例病例汇总(某些个人隐私已经做了技术处理,请勿对号入座)第一例:服药初有些症状加重,坚持服药和心理疏导终于显效zhaoJH(女,40)首次网上提问(门诊看病后)病人:闵主任,按照您的叮嘱,我们一天两次黛力新、心神宁片、b6,晚上一次米氮平,已服1周多了,可是我头晕还是不见好,有时候晕的更厉害了,身体有倾倒的感觉,浑身乏力。现在服药已经11天了,可是一点都没有好转的迹象,我有点着急,上次去看病,和您的其他病人聊天,都说吃了药有好转。您看我是继续服药还是去找您调药呢?救救我吧,这样下去不能工作了。闵宝权大夫20120310:不用着急,请继续服用,慢慢会见效的。抗焦虑抑郁药一般2-3周见效,刚开始服用时效果一下上不来,病人心里往往又抱有明显的期待,服用几天后心里就问怎么还不见效啊?是不是不对症啊?加上刚服药时,偶尔还会有一些新出现的不舒服,好在医生建议起始剂量是从小剂量开始的。若晚上睡眠不好,不妨加服安眠药:安定类的所有药、唑吡坦、佐匹克隆类的。病人(4周后):闵主任,您好,我4月7号从您那里第二次看病回来,按照您的嘱咐,米氮平增量至一粒半,结果晕的更厉害了,我坚持服用了一周,晕的难受,就自行减药到原来的药量——一粒,头晕好一些。期间做了一次心理疏导,一次催眠,感觉还行。今天头晕有所减轻。没有别的事情,就是告诉您一下,我恢复到4月7号前的药量了。我看那个药的不良反应其中就有头晕。本来是治疗头晕的,结果是加重了头晕。您看这样行吗?昨天傍晚您的心理助理给我做了一次催眠放松,又给我正式聊了50分钟,我把内心的一些东西讲了出来,还哭了一场。我平时不给别人说的,当时哭的时候,哭得昏天抢地的,哭得我头痛,我还琢磨,完了,又添头痛了,可是走出门诊大楼那一刻,突然全身放松的感觉,头晕没有了,头痛也没有了,从来没有这么过,是不是药明显见效了。总体上今天到现在晚上都还感觉不错,还能持续下去吗?若是这样,就太好了,不枉我坚持服药,还做了几次心理疏导。又给您添麻烦了。闵宝权大夫:可以减回一粒的。不要太急于求成!一定要规律服药!我看您的症状开始减轻,但您心中又有些疑惑的,服药加心理疏导,本来就是相得益彰的,药能缓解症状,心理辅导能协助您梳理内在的某些负面情绪、调整扭曲的认知,若继续做更多次的心理咨询,深入下去(大于20次),还能协助您进行人格整合呢!我建议您不妨继续做心理咨询。病人(2个月后):闵主任,您好,我的头晕在您的治疗和心理老师访谈的帮助下,1个半月后明显好了,过去看过几个医生,服药好好坏坏,总体效果从来没有这次好,您关键是反复给我强调,不要轻易撤药,不要轻易换药,不要吃吃停停,多次看病,我都快失去希望了,刚开始服您开的药,我还以为又像过去那样没效的。现在想起来,1个多月前,您得知我擅自停用2天,在门诊对我好凶,只有我爸爸曾经这么对我凶过,我回家后还偷偷哭过一场。哎,我其实也知道您对我好,不希望我治疗半途而废的。我只是看不见效,心里就嘀咕,是不是又是没用的药方,我还偷偷在网上问了另一个精神科的专家,他说他认识闵大夫,说您的药方没有问题,我才又坚持服用。现在,我明白了,真金不怕火炼的,我真的好高兴啊,谢谢您,也谢谢赵老师!闵宝权大夫:很好啊!一波三折。正所谓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为您的坚持和努力所换来的结果感到高兴啊!建议您:请继续门诊找我随诊和继续做心理疏导吧。该病人共服药11个月,在我的指导下逐渐停药,还继续做了一年左右的心理咨询(共50次左右),一年后完全康复。后来还给我介绍了几位病人。2年后她带一位亲戚过来找我看病,我看她挺好的,而且她给我讲,她与她的爸爸妈妈、老公的关系更融洽了,对孩子也像不过去要求那么严格了,孩子也愿意给她说话聊天,逐渐变得开朗起来。第二例病例:术后全身多处痛且晕,为何药效起伏不定欠理想?xixn提问:能否诊断为神经功能失调?女35岁,以前身体良好。某年9月患RX肉芽肿(在胸部),手术后一个月左右感觉肩狭骨有蚁行感,逐渐发现四肢发烫,周身异常感。11月乳腺又再次手术后症状时好时坏,逐渐感觉四肢关节轻微疼痛并向手指间,脚指间放射,肩,背,四肢肌肉也疼痛,并伴有头皮层刺疼,头晕,乏力,耳鸣,耳痛,有时脸部都会疼痛,全身多种肌肉跳动,多梦,全身不适。此种症状能否判断为神经功能失调?应怎样治疗?闵宝权大夫:请尽量就近看病吧。一两句话很难说清楚的!不妨仔细看看下面我写的科普文章,文章较长,请您耐心看完(最好看2遍),或许对您会有所启发和帮助的。《神经症,.........1+1>2》,《抗焦虑抑郁药.........》病人:当地医生诊断是神经症。给开了黛立新,舒眠胶囊,新乐康片。开始吃的几天特别有效,全身一点症状都没有。但第6天开始,全身各部位又有点窜痛,但头不晕,睡眠也好多了。医生说是波动期,让接着吃药。想请问我这种情况是属于波动期吗?这样的药是属于对症下药吗?闵宝权201203062:05若仔细看过了我的文章,您为何不谈谈您的感受呢?是否未看?或仅是匆匆忙忙浏览一下而已。当然,我没权利也无力让您非要这么做的。有些功课最好自己去做做吧。我估计您已经反复看过几次大夫,或看过不止一位大夫了,我也无意询问具体过程的。(闵大夫额外评论:有的病人刚开始的前几天服药没有明显效果,会很焦虑,属于预料之中的事。她呢,是刚开始服药,效果很好,反而不正常,因为药物起效怎么也要7-14天的。这说明她的自我暗示性很高啊!这种性格也容易得心理疾病,见风就是雨,容易负面思维,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我不便给她解释太多,等今后门诊复诊我再给她解释吧)病人说第一次找医生看病:“医生诊断为神经功能失调,开了乌灵胶囊和舒神灵胶囊”闵大夫:医生的诊断方向是对的,但我认为药力肯定弱了。一般非常轻的焦虑抑郁单纯服中药,可能有效,若病症中度或以上,单服中药恐怕效果不显著,故,若你们服中药1-2个月,没有理想效果,果断切换至西医吧。西药抗焦虑抑郁的效果还是很明确的。病人说第二次看病:“医生给我诊断是神经官能症。给我开了黛立新,舒眠胶囊,新乐康片。”闵:我的经验是药力稍有增强,但仍偏弱。应加上正规的抗焦虑抑郁药,比如某个SSRIs、或NaSSA、或SNRI(见后面的附录)。病人说:“开始吃的几天特别有效,全身一点症状都没有。”闵:坦率讲上述药物不可能如此快的见效的,“特别有效”不过是某种心理暗示在起作用而已。这恰恰反证了:您的多种躯体化症状不过是功能性的而已。(闵宝权:看来我不得不直接解释了。后来来门诊找我复诊时,她还提出疑问,看来她的领悟力一般哈)“第6天开始,全身各部位又有点窜痛”闵:疾病本来的症状还在那儿嘛,该在的还会在那儿,变多变少变强变弱,属于常见的波动而已,本质上没大的变化。病人:“但头不晕,睡眠也好多了”闵大夫:很好啊!药力虽不足,多少会起些作用的,只是难痊愈啊!我的建议很简单:药力还需要加强的,同时最好能就近找心理咨询师去做心理咨询的。病人:“想请问闵大夫,我这种情况是属于波动期吗?这样的药是属于对症下药吗?我该如何服药呢?”闵大夫:仅“我该如何服药呢?”,问到了问题的核心,不妨把这次我的回答打印出来请那位大夫参考嘛,若大夫比较有经验,您只管去看病即可。最后,我先表示谢意,我马上把您的情况加到上述推荐文章中(讲抗焦虑那篇)去了。某些隐私稍加改动了,您不会太介意吧?病人:闵老师,能用于您的文章,我很乐意的,也算是我能回报您不厌其烦回答我问题的一点点回馈吧。我还有一个问题一直想问不好意思问,就是最近有的朋友说我的病是被手术吓出来的,还有的医生说功能性症状。我觉得我挺乐观的,朋友也挺多的,也不是很内向的性格,也不胆小啊?功能性的就一定是心理方面的吗?我当时手术前后也没太紧张啊?闵宝权大夫:这么多的问题我难以招架啊!那我就笼统回答一下吧。是啊,门诊的病人中也有如此问我的。或者我给某位病人说他/她的病症确实是功能性的,而功能性的一般就是与心理因素有关,此时有的病人就很不高兴,有的断然拒绝说他不认可我这一判断,他没有心理问题的。前几日还有一28岁的小伙子,身体有各种不适,国内国外已看过200多位医生,几乎查遍了所有能做的医学检查,包括CT和MRI等,还去过香港澳门美国看病数次。他也认可大夫关于他没有器质性病变的解释,但当我提及功能性的可能后,他迫不及待的给我说,他知道“功能性”是啥意思,给他看过的大夫多数都这么认为的,但他不能接受他的症状是“功能性的”。他面露诚恳状:“闵大夫,您是我最后的希望,您能换个思路吗?兴许换个思路,就有别的可能了。”我说:“病症不妨分2大类,器质性或功能性,若非要再加个类,那就是器质性和功能性并存的混合性。”唉,他没好好揣摩我说的,仍反复说要我换思路后再想想,不要急于给他下结论。我心里隐隐有些不快,说:“要看病的话,是我的思路管用还您的思路管用?我从医已经20多年了,目前的思路也是长期搞医积累而成,已经看好全国的很多疑难病例了。需要您来指挥我改变思路吗?看来,我的能力有限,您应该另请高明吧!”他完全陷在自己的思维世界里了,这也是疑病症、疾病焦虑或偏执的核心思维模式,谁能帮他?可能唯有上帝了!当然若他愿意,只要找到经验足够丰富的心理咨询师,长期做心理咨询,还是有可能往好的方向转化的,只是他没有认识到这是心理问题,他怎么可能去做心理咨询呢?何况即使做心理咨询,像他这种情况,非得要做50-100次以上的,,才可能慢慢的见效的。还必须找到经验非常丰富的咨询师才行,一般的菜鸟咨询师,根本接不住的,或者所谓的民间高手,几次根本没有效果的,简单做几次,根本无效的。故,他未来的命运,几乎不用我明说,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了吧。闵宝权最后评论兼总结:A、当碰到此类问题时,我现场多半是这么给这些病人解释的。利用“冰山理论”:好比海平面上我们看到的冰山似乎不大,其实水平面下面一定还有更大的冰山存在,虽然我们的眼睛看不到。同理,我们能够意识到的身体不适和情绪问题,其实背后是潜意识里更为丰富和紊乱的问题:未完成的事件、未满足的欲望、既往某些不愉快的情节、某些负面情绪等,这些意识层面是不能感知的,非得要在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辅助下,才能逐渐做到的(潜意识内容被意识化,这也是心理咨询的主要目标之一)。B、一个人的身体这么多的功能性症状,就好比看得见或感觉得到的冰山,不管这个病人承认不承认,意识层的下面(潜意识里)一定还有更大更多基础性问题的:比如内心或潜意识还有某些期待没有被很好的满足、有些事情没有很好的完成、某些情节没有被恰当的处理、有些负面情绪没处理好。C、每个人发病的原因不外乎是外因加上内因的综合起作用。有的发病诱因即使现实中已经处理好或过去了,但功能性的症状仍持续,这可能就与他的性格和心理特征有关,后者又与成长的模式有关。D、3岁看大,7岁看老。任何人的性格一定与7岁前父母的抚养模式有深刻关联的。有的人小时候的某些成长经历(被明显忽视、不安全、孤独、害怕和恐惧等体验,或被父母事无巨细的管理或苛责打骂等)会深深的印在心灵深处,即使意识层面已经想不起来,仍然会对她/他的整个人生造成深刻又持续深远的影响。若孩子被无条件宠爱娇惯、未经受挫折经历等会让孩子只习惯索取、被满足和立即满足,不习惯忍让、谦让和耐心等待,走向社会后很容易在人际交流方面四面碰壁的,也不能很好处理自己内心的各种不良情绪。另一种常见情况是父母忽视孩子,陪伴少,或者掌控多要求严,均容易对孩子的心理素养造成不良影响。E、抗焦虑抑郁药物往往能比较快的缓解症状,1-2周就能见效,1-2个月后总体效果会很不错的,但药物再好,也无法对病人的心理特点、感知模式、思维模式有所影响啊,若想这部分与心理相关的因素得到有效调整,唯有心理咨询加自我调整综合用力了。病症比较轻的话,加上悟性高的人,可能单单自我觉察和自我梳理就能慢慢的调整好,但有的病人若病情较重、自我觉察能力一般,可能真的就需要外力(心理咨询)的帮助了。?还有个别的病人说即使原先我有心理问题,可我后来有意识做了调整,还做过多次心理咨询,现在已经调整好了啊,为何还有那些莫名其妙的症状?闵大夫回答:不奇怪,自我调整当然必要,若有正规心理咨询当然更好。只是自我觉察、省悟、调整(即使已经做过心理咨询),可能还远没到位啊!好比某个运动员请了教练,自认为训练刻苦,但为何成绩仍不理想?这就与教练的水平、个人的训练频度和刻苦度、持续时间、方法、个人领悟能力、潜力、外部环境等有关了。不过,我一般都鼓励病人若有什么疑问,都可以在给咨询师做访谈时,开诚布公的给心理咨询师详细提出来。补充1:上面女患者(女40)家庭背景及成长经历——患者在3岁的时父亲去世,随后母亲改嫁。起初继父对其母女很好,还负担了体弱多病的张华所有的医药费,对此她至今心怀感恩。但是后来,继父变得脾气暴躁,对她们母女非打即骂。患者在24岁的时候自由恋爱结婚,但是母亲却总对内向老实巴交的女婿不满,母亲对丈夫的责骂声常回荡在张华的耳边,家中总有大大小小的矛盾。这种生活持续到2007年,张华在母亲的逼迫下无奈与丈夫离婚。但就在离婚20天后,她后悔了自己的一时冲动,坚决复婚,爱人也一直对张华难以割舍。但母亲也丝毫不肯让步,见到女婿回闺女家,甚至让其儿子、亲戚跟闺女、女婿打架,将其女婿赶出家门。其后张华求助110,终在民警的协助下取得面上的和解,终于复婚。而近几年,因为家庭某些问题,张华又和母亲、弟弟发生过许多次矛盾,至今仍困扰着她。闵大夫多次给予肯定:坚持自己内心的感受,抗着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勇敢地和丈夫复婚。其它的慢慢来改进吧。补充2:患者患病史及既往用药情况(附闵宝权大夫的简评)详细问其患病史,2002年患者在没有明显的器质性诱因(可能存在长期累积的非器质性诱因)的情况下出现头晕,随后出现耳鸣。于是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脑供血不足,遂用血塞通、补达秀和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头晕耳鸣无明显好转。(闵宝权:初期多数大夫一般会如此处理的。有几人会去详细询问病人的心情啊、睡眠啊、各种外界不利因素什么的?)2006年7月18日患者因头晕、耳鸣4年多来我科就诊,被诊断为神经症,主用药氯美扎酮,无明显效果。(闵宝权评论:显然相对于她的病情,氯美扎酮无论是抗焦虑还是治疗失眠犹如毛驴拉卡车,效果不会太理想的。)患者因长期的躯体不适,慢慢出现情绪不好、惊恐、焦虑、焦躁、紧张等躯体性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一直持续到2010年7月,来闵大夫处就诊,详见上文“患者基本情况”和“门诊闵大夫诊断及处方”。20110717闵宝权:在我的门诊随诊已有一年了,病情恢复了80-90%,正常上班和生活,其间我试图让她减药和停药,停药后症状复发,故后来一直服用,不过仅服关键药物维持即可。几天前病人来门诊直接开药,目前仅服帕罗西汀1粒1次/日,黛力新1粒2次/日,佐匹克隆已基本停服,不靠安眠药物已能睡好觉。自己与丈夫单过生活,与原来家庭成员冲突大为减少了,目前已早上班,心情大体还可以,仍偶有些身体不适。外围药已基本撤掉了,但核心药帕罗西汀/黛力新何时能完全停用?她和他老公也多次问我,我只能回答他俩:无法准确预测的,也许药物成为永远的顶药--必须用,用时症状减轻,不用时症状加重。(闵宝权评论:病人的现实问题和冲突一直不断,既影响心情,又给病人造成明显的压力,需病人很有信心和处事技巧才能大致处理好外界冲突和内心的纠结,但现实对病人来说又确实太难了。即使正规用抗焦虑药,但用药的话,能改善病人的心情外,能改善外界环境吗?能改变病人的心理和思维模式吗?故除药物外,适可的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环境的调整也是应该尝试的。可惜当地或北京的多数大夫一般想不到这些,即使想到了,最多轻描淡写给点建议。病人讲这四年求医过程中,前后看了近8位医生,仅有1人建议去看心理医生,怎么去看?去哪儿找,均未提出进一步的具体建议。病人和家属自然也就没重视起来,焦点一直是想到如何用药控制病情。)201710:该女士一直在服药,定期来门诊找我取药。这么多年,我都懒得建议她做心理咨询了。不是她不明白心理咨询的意义,一是她内心的意愿不强,二是她的经济状况又不太好,还要供孩子上学,生活能凑合着过的,就不要去奢求其它了。?我也碰到有些病人的经济能力非常好,服抗焦虑抑郁药好几年了,他们可以接受自己有心理问题,但就是不愿进入正式的心理咨询,有的宁可话更多的财力去找某些民间的“大师”“做法”,这些“做法”有着某些“仪式”,给病人某些“好的暗示”,还无需病人去回溯童年不愉快的经历,不回溯意味不碰触,不碰触意味暂时回避。因为面对过去的不愉快的经历可能“非常痛苦”,这种痛苦超过目前症状导致的痛苦,故,带着症状继续生活呗,何必去做心理访谈,何必去面对那些痛苦呢?闵宝权:病人的任何决定和选择,都有其背后多种因素的考量,还包括病人自己内心的意愿和防御,都应得到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理解和尊重!故我在出诊时我会给有心理问题的病人4种选择:A单纯服药,B单纯做心理咨询,C既用药也做心理咨询,D既不用药也不做心理咨询。我给病人讲,关于病症、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不懂的话我可以尽量多的给您解释,但最终您怎么选择,选择什么,是您的权利,我们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只不过是根据您的选择来为您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附录1:抗焦虑抑郁抑郁药物及相关辅助药物:网上经常有病友问我具体服什么抗焦虑抑郁药物,下文是大体参照。建议最好由面诊大夫决定和开方,我一般不在网上具体诊断和开药,只给找我面诊的病人开药。正规试用抗焦虑抑郁药物:A老的抗焦虑抑郁抑郁药物包括三环类:阿米替林、丙米嗪、氯丙米嗪、米帕明、氯米帕明和四环类:麦普替林。B新型的抗焦虑抑郁药为(括弧内是相对适可的有效剂量,但起始从半粒服用,逐渐加量至需要的有效剂量,这点非常重要!!检验的标准主要看临场症状是否明显缓解):SSRI类(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百优解,20mg1-2次/日)帕罗西汀(赛乐特、乐友,20mg1-2次/日)、舍曲林(左洛复,50mg2次/日)、氟伏沙明(兰释,100mg1-2次/日)、西太普兰(喜普妙20mg1-2次/日)艾斯西太普兰(来士普、百洛特10mg1-2次/日)。SNRI类(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的抑制剂):文拉法新(博乐欣、依诺斯,150-225mg1次/晚);度洛西汀(欣百达、奥思平30mg1-2次/日);NaSSA类:米氮平(瑞美隆,30-60mg1次/晚);SARI:曲唑酮(美抒玉、美时玉,100mg1-3次/日)。若条件允可,最好还是使用上面新型的抗焦虑抑郁药里的一种吧。逐渐加量举例:舍曲林半粒1次/日,4天后1粒1次/日,再过4天后1粒2次/日或2粒1次/日。(减药的方法是反方向,4天改为1个月即可,比如舍曲林2粒减位1粒后,继续服1个月,再减位半粒,再服1个月后最终停用)。C其它(药力相对弱一些):黛力新(氟哌噻吨与美利曲辛的合剂,1粒2-3次/日)、丁诺环酮(10mg3次/日)、坦度螺酮(10mg3次/日)、阿戈美拉丁、圣约翰草(植物提取药,2粒2-3次/日)、米安舍林等。黛力新(基层医院单独用的情况很多)、丁诺环酮或坦度螺酮也可单独用于病情很轻的病人,但对于病情比较重的病人疗效偏弱了,一是可以加大剂量,也可以直接与SSRI、SNRI、NaSSA、SARI中某种药合用,效果可能更佳。注:SSRI、SNRI、NaSSA、SARI其中任何一种均可单独使用,也可谨慎合用。下面其它相关药物可单独使用,也可与上面药物同时使用,辅助用于治疗焦虑抑郁伴发的失眠、激越、躁狂等症状: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焦虑和失眠:安定、罗拉、佳静安定情绪稳定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症状、攻击行为、激越、严重焦虑、躁动、失眠等:A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传统老药):氟哌啶、奋乃静、氯丙嗪等B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新型):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齐拉西酮小剂量(半粒至2粒)用于稳定情绪、镇静、抗抑郁焦虑的增效剂。大剂量(4粒以上)用于抗精神病的精神症状。附录2:最后用一例真实美丽又曲折的故事,来说明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的精妙配合!可能会有病人提出疑问,神经症的治疗为何要用抗精神病药物?首先不必过虑的,我举例说明吧:比如精神分裂可能每日要服利培酮或奥旦平4-8粒,但神经症每日服用量半至1粒而已,仅取其快速镇静和协同抗焦虑抑郁的作用成份。故抗精神病药物在此仅起协同作用或辅助作用,同时有协助抗焦虑的增效作用。故,我鼓励病人一旦内心有疑问,尽量当下给医生提出来,我们当医生的呢,也要尽量耐心给病人做必要的解释。所谓医患关系,其实就是构建在这些交流的细节中,构建在相互理解和换位思考中。我拿3年前某案例来说明。某女性病人,33岁,失眠1年,刚开始时服1粒舒乐安定即可入睡,后来需要服2粒,4个月后服3-4粒也很难入睡,其实她失眠的背后还有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有时发脾气,有时担心焦虑,同时心里感觉心境偏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故为了让她睡好觉,我们就动员她最好加服抗抑郁焦虑药,本来想给她加米氮平的。她又告诉我她已经服过中药汤药有个月,效果不太理性,她已经找过某神经内科医生,手上已经买了文拉法辛,她回去后还是不愿服用。我就建议先让她服1粒奥氮平,睡前服,停用舒乐安定。她初诊时,只承认自己有些失眠而已,坚决否认自己有心理问题,即使我给她做了简要解释。但我当时也不去给她强掰过来,毕竟她对自己病症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我当时给她推荐心理咨询给她义务聊20分钟,她还是拒绝了。我建议她做抑郁焦虑的量表测查,她勉强同意了,当天下午结果回报:轻度抑郁,中度焦虑,躯体化障碍。她看到此结果还是有些吃惊:我原以为就是一点失眠而已。歹说好说,让她同意服用抗焦虑药,为了不浪费,我建议她服用手上的文拉法辛试试,半粒?QN(睡前);4天后1粒QN;再过4天,2粒QN。我给她讲,单纯服安眠药,可能剂量会越来越大的,毕竟背后应该有负面情绪一直潜伏存在的,不管她承认与否。我说话的语气不容置疑(该有权威感就要及时展示的),可能,这点有些打动了她。她当下也不再反驳我。刚领取药后,她就仔仔细细看了奥氮平的说明书,一个小时后又上来找我,说怎么用治疗精神病的奥氮平给她用?我又简要的再次给她做了解释,在此仅采用该药的强镇静作用,她有些半信半疑的离去了。不过,她也知道,针对她的严重失眠,她确实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况且闵大夫所讲的也在理啊!闵大夫的口头禅是“相信我好啦、您会少走弯路的、我肯定不会害您的、有问题可以随时来复诊嘛!”刚开始服用6天时,心情没有改善,没有效果,她感到很失望(我其实反复强调,怎么也要2周才会见效的,她太着急了),就把文拉法辛给停了,继续服奥氮平,因为失眠还是明显改善,2周后复诊时(好像没有2周),我又更详细解释用药的相关事项(见此文章的前面内容),她答应回去后继续服文拉法辛,过2周后,她感觉似乎有一点点效果,心情稍好一些,继续服用1个月,焦虑抑郁明显减轻,服半粒奥氮平即可入睡,再过2个月,我将奥氮平换为1粒舒乐安定后,也能入睡了,只是梦多,偶尔做噩梦。此时,她对闵大夫的信任与日俱增,按她的话说“闵主任也是直性子,还很执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看着您当初反复动员我服药的劲头,我只是心里有些感动,答应服药,其实我当时是不忍心辜负您的好意而已!”。她被我的执着和善意感动了。故,我们认为对的,就是要尽量坚持。2个月后她开始接受闵大夫的建议,每周做一次心理访谈,其实闵大夫在前面做过2次推荐,她都委婉拒绝了,鉴于药物治疗见效了,多次来门诊复诊,她对闵大夫和他的心理团队也做了更详细的侧面了解,觉得他和他的心理团队在国内首屈一指,而且运作非常专业,从不欺骗病人,从不强迫或吓唬病人,充分尊重病人的意愿,她每次来门诊候诊时都会在过道里有意收集其他病人对闵大夫和心理团队的意见和反馈。看闵大夫忙前忙后,有助理帮忙,有咨询师帮忙,还有外面的医生过来观摩学习,门诊效率挺高,忙而不乱。她在网上搜寻很多信息,对比几家心理机构后,最终选择还是找闵大夫的心理团队的咨询师做咨询。我知道她其实很挑剔,当她同意做心理咨询后,我就有意问她,是什么因素让她做这样决定的。她笑一笑:“自然是因为你们方方面面做得不错的,还非常专业!我的朋友在您这儿看过病,也这么认为的!”看她有些动心,闵大夫也非常善解人意,询问她愿意我派男的还是女的咨询师接待她,她说都可以的。闵大夫凭感觉先安排一位女性咨询师给她义务聊了15分钟左右(我们称为“介绍性访谈”),她感到整个访谈很自然,老师不紧不慢,先听她自己自由诉说了10余分钟,老师再简单询问几个信息后,简简单单告诉她的问题所在,同时告诉她随后心理咨询能起作用的机理,相关设置,我们的收费是400-600元每50分钟(自费)等。假如她决定做心理咨询,也不是非找我们团队的咨询师不可,也不妨去其它医院或社会心理机构寻求帮助。公家医院的心理咨询不到200元每小时,可以报销,但水平一般。同等水平的情况下,外面心理机构的收费比我们的会贵200-400元。?她当下决定随后每周找这位女咨询师先做3次正式的初始访谈,3次访谈结束后,她选择继续往深处聊,咨询师先给她做了8-10余次的短程访谈计划。做到8次左右她来门诊复诊时给我讲:她觉得没有什么话可以说了,该说的都说。我给她讲这是很常见的现象(阶段性瓶颈或阻抗),她最好与心理咨询师直接探讨即可(任何疑问都可以提出来的)。心理咨询很耐心的回答了她的几个疑问,后来又给她做了中程心理访谈(20-30次)的计划。她觉得每次咨询师都能非常专注的倾听她,这是日常生活中很难有人能做到的,假如有的话,还是很多年前,丈夫拼命追求她的时候,可惜被追到手后,男友就没有先前那么大的耐心了。婚后,各忙各的,交流很少,多限于家庭事务和孩子的教育,让她有些茫然和失落,但又不知道如何解决,后来工作出了点纰漏,该晋升的机会没有利用上,老公又不能很好倾听和理解她,也枉论帮她分忧解难帮她出主意了,慢慢的她与老公的言语交流就变得很少了,除了必要的事务性交流,比如孩子的事。她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失眠了,再后来心情就更不好了,加上有些工作压力,无故给老公给孩子发脾气,连孩子都怕她尽量不惹她,回家都小心翼翼的,很少说话。按她后来的形容“我感觉我被一个越来越大的黑洞一点点吞噬,经常感觉无望,想出去,又不知道怎么办,幸好遇到闵主任和您的心理团队,给了我实实在在的专业帮助!”期间,应咨询师的邀请,她老公也陪过来数次,咨询师每次专门接待老公10余分钟,让他对她耐心一些,多主动陪她聊天、散散步、看看电影等,周末一家三口尽量一起外出活动。再过3个月,她自己心情变得不错了,很少出现心境低落现象,生活和工作也趋于稳定,家人和同事也注意到她的笑容多了起来,精气神好多了。她有时不服安眠药也能入睡。在咨询师的指引下,在闵大夫善意的劝诫下,她主动关心和体贴老公,尽量少抱怨和指责,老公也愿意多回应她,两口子的亲密感增加了。她对4岁的孩子要求也不那么严苛了,容忍度增加了,孩子的笑容和言语也增加了,变得活泼了,也愿意主动给她讲发生在幼儿园的事情了,有时也主动给她妈妈的耍娇发嗲了。她感觉到工作效率和成绩均有明显提高,与办公室里同事们的关系也比过去要融洽。用她的原话讲:过去总觉天空是灰蒙蒙的,现在是风和日丽,神清气爽,仿佛又回到18岁的时光,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原来一切都是可以随自己的有意努力去改善的。闵大夫鉴于她服药已经8个多月了,且症状基本上消失快5个月了,仅2个月几乎不用安眠药了,经过协商就启动减药计划。又花3个多月逐渐把药物完全停止。她在总共服抗抑郁焦虑药仅一年。虽然症状明显改善了,她给咨询师讲,她还有一个隐形的困扰:内心对领导总有些害怕(虽然面上不表现出来),她平时性格偏内向,偏偏她做销售工作,与特别熟悉的客户关系维护还不错,但对陌生的或特别强势的,就有些发憷。原本做到20余次心理访谈就打算结束的,她想继续做咨询,咨询师当然乐见她继续对内心做更深入的探究啦。?她又另外继续完成30余次心理访谈后,渐渐体会到心理访谈里面“自由联想”的妙处。在自由联想时,平时根本记忆不起来的事情慢慢在脑子里浮现出来,带出来那个事件当时的心情和感受,有时就有了新的觉察和领悟(相对过去而言),那种在咨询室里完全放松完全信任咨询师的那种感觉(当然咨询师的倾听、共情和镜映功夫很不错的),让她非常放松和享受。她在梳理自己内心的同时,也慢慢理解了父母的某些做法(对她要求严,指责偏多)的另一面(为了她好),父母的成长环境早就了他们的性格,比如爷爷要求很严,导致父亲也如此。妈妈呢,上有姐姐,下有弟弟,外公外婆有些重男轻女,故,内在的爱不足,当有孩子后,对孩子(病人本人)的抚养的品质难免就不高,导致她想与妈妈亲密但总是做不到,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几十次的心理访谈让她认识了自己,也更多理解了父母,于是内心与父母达成和解,某些哀怨和怨恨(过去意识里没觉得有)也就自然放下了不少,回到现实中她与父母的关系也慢慢得到改进;她也理解了老公为何有时懒得与她交流,甚至有躲着她的感觉(因为她也不停的在抱怨和指责老公,自然又重复里爸爸妈妈的老模式);某个时候她突然流泪了,她说她重复了妈妈对她的过程,尤其在她对待她4岁儿子的身上,妈妈对待她爸爸也是很强势的,当她有这个顿悟时,她一下来了精神,说她做这个心理咨询太值了:不仅我自己受益,我和老公关系改善,与父母的交流改善,最最关键的是对我的儿子最有好处!她随即神色突然又黯淡下来,小心翼翼的问咨询师“我儿子长大后也会想我这样犯病吗?”。咨询师笑着安慰她说:“假如29年前,您妈妈去找心理咨询师,像您现在这样,她的女儿长大后就很可能没必要一定得抑郁症了”。她一下就笑了,眉头舒展开来,咨询师看着她,笑而不语。沉默一小会儿后,她随即说到“我突然觉得我儿子肯定比我要幸运,因为他妈妈正在做心理访谈嘛!”,随后是一串朗朗笑声。她几天后门诊复诊时给闵大夫讲,她觉得她做心理咨询,不仅她受益,老公儿子都受益,这是多少金钱都无法直接买来的。这是她的觉察和顿悟,有些时候,做多次心理访谈可能都觉得平淡无奇,但某次就有顿悟的感觉,若没有前面所谓的多次平淡无奇的积累,怎么可能一下子凭空出来这些关键性的顿悟呢?她感觉内在放松,某种正向力量在慢慢提升,回到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后,慢慢的周围的人觉得她变了,变得开朗了,也感当着领导的面直接提出自己不同的想法了(敢说“不”了),遇到压力事件也不像过去那么焦躁了,多了心平气和,多了一些顺其自然。她觉得生活和工作都有目标了,内心的自信增加了,每天上班和下班都是心情好好的!?她总共完成50多次的心理咨询,完全恢复正常。家庭和事业均不错。其后几乎每年闵大夫都会接待1-2例该女士推荐而来的病人。3年后我得知,她升任部门经理了(按她的说法,之前她没有这么想过,就想当个普通员工)。我们都为她喝彩和祝福吧!实际上一个人即使做多次心理访谈,TA的觉察、顿悟和修通一定是螺旋式上升的,需要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实际上当药物完全停用后,她继续又做了将半年多的心理访谈,最终大致做了50多次心理咨询,咨询师M老师期间又找宣武心理团队的总督导大秀老师一对一督导8次,有1次是闵大夫主持的团队内部案例汇报和集体督导分析。其实,她这样的案例对心理咨询师还是有比较大的挑战的,她的悟性比较好,但人很固执,还很较真,一旦咨询师某些方面没有及时明白她或跟上她的节奏适当调整,她可能随之终止访谈的。做到8-10次左右是,她就给我讲:“我觉得该说的我都说了,没有什么可以给M老师聊的了,而且我的症状已经减轻”。我知道,她遇到了瓶颈,我猜想咨询师何尝不是如此,若仅用“自由联想”“共情”和“镜映”,没有必要的“澄清”、“面质”、“实践指引”、“移情和反移情的处理”,恐无法向纵深挺进。我先稳着她,让她别着急,而且心里有任何疑问,在咨询环节直接与M老师说说为最好。我同时电话M老师,M老师说她也有类似感觉,正准备第三次找大秀老师寻求督导呢。大秀老师具体怎么督导和建议的,我后来稍有耳闻,就不再此展开了,反正对M老师的随后咨询有促进作用。在进行到30次时,我们为了教学示范,我亲自主持一次内部集体督导讨论。当然,我是推荐人,此刻就一主持嘛,具体干活的还是M老师(汇报)和大秀老师(总督导)。M老师也是那种非常敬业和执着的人,一心想把活干好,虽然大学不是学心理咨询的,但她的悟性高、对心理咨询非常热爱,以目标而不是面子为向导,敢于坦诚自己的不足,不进步都难,故M老师在我们宣武心理年度脱产培训班了属于那种“马不扬鞭自奋蹄”的人(闵大夫更是这种人的!我自恋一下哈!),成长和进步非常快。2年后的目前完全能基本独立接得住某些比较有挑战的心理案例了,比如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2019年3月,这位女病人推荐她的一位闺蜜来门诊找我看病,我又推荐给我们的S咨询师,目前心理访谈正在顺利进行中,疫情期间也没停止,继续做远程电话咨询。去年底,她的闺蜜告诉我,她那时刚被提升为所在部门的主管,她就更忙了,忙得不亦乐乎。我真的为她高兴啊!当然,我更感到我和我们宣武心理团队正在干着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呢!这个是成人抑郁案例,我们宣武心理团队也大量接待不少问题少年,当某位休学的孩子最终能回学校上学时,我们也一样是成就感满满的。帮助一个孩子就是帮助一个家庭,帮助很大家庭就是对社会做贡献!因为我们宣武心理联盟的核心宗旨就是:为国人的心理健康服务!
Neurosisorsomatizational?symptoms:drugs+psychotherapyproducecumulativeeffect--?1+1>2此文很长,请进来者耐心看完全文,尤其是经我推荐进来的(最新修改于20190121,20200306,20230410)核心观点:当某人的症状多于3种时,持续时间大于2周时,就要考虑是否属于神经症或躯体化症状(功能性或心理性)的可能(当各种检查化验又都大致正常时)。也有1-3种症状,当没有器质性病变的证据时,也可以是功能性的。医患双方应谨记:在考虑神经症的可能时,应尽量先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反过来讲在多种检查和化验均不能发现异常时,当各种症状不能用器质性疾病或常识解释不了时,应考虑是否有神经症或躯体化症状的可能,不必再执迷于重复各种检查化验,应找心理科、精神科、心身科或对心理类疾病比较有经验的医生看病。但是,找不到器质性原因的病症不一定都是功能性的(躯体化症状),当我们考虑病症是功能性的(躯体化症状)可能时,也需要找到对应的诱发因素(外因)和背后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况(内因)。主要内容:第一节、神经症的分类和特点第二节、神经症的形成机理,有哪些症状?第三节、神经症80-90%为何去了综合医院(空间不够,省略)第四节、但神经症识别率为何比较低下?(空间不够,省略)第五节、神经症的出路:对症服药,加心理疏导第六节、心理咨询的重点在于人:A对咨询师的心智水平和经验要求很高B对来访者的能动性和悟性要求较高附录1:网上一咨询案例:典型的神经官能症(疑病症伴多种躯体化症状),明显与其性格心理特征有关,而她的性格心理特征又毫无疑问与其父母的养育模式和教育方式有关。强烈推荐有小孩的参阅此案例(以免今后孩子长大后埋怨当父母的,我对她劝导的部分尤应值得一看)。附录2:闵宝权门诊医疗心理团队成员简介(待补充)看完此篇文章的,强烈推荐其后去看看另一姊妹篇:《抗焦虑抑郁药-应剂量足时程长,勿随意停服》(声明: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美国精神疾病分类-DSM5均未再采用神经官能症这一诊断,只是中国的精神疾病分类CCMD3仍在采用,我们临床上习惯也继续在用这一概念。)正文部分:第一节、神经症的分类和共同特点?神经症(或神经官能症)是比起精神分裂症、严重的抑郁症焦虑症均要轻的一组与心理或和躯体不适有关的功能性疾病的总称。其分类大致如下:癔症、强迫性神经症、焦虑状态、抑郁性神经症、恐怖症、疑病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神经症的共同特点,1、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降低,情绪波动,伴多种躯体体感性不适的症状(也称为躯体化症状,后面详细列出);2、多种检查和化验均不能发现异常(即使异常也解释不了核心症状或疾病的全貌),也不能用医学知识或常识解释病人的症状;3、起病常与心理因素或社会因素有关,患者的人格特征构成发病的基础、4、自知力良好,一般均能主动求治;5、病程多迁延和波动(至少已3个月),易受情绪或环境的影响。?诊断神经症,需排除各种器质性病变的可能: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及心境障碍等。神经症或躯体化症状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器质性病变合并存在。?第二节、神经症的形成机理,有哪些症状????????神经症病人的内因和外因相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病。如上图所示,病人A的心理素质不如病人B,若犯病的话,病人A的自身心理因素多一些,而病人B外界因素多一些。即便B的自身心理因素很好,但是外界的诱因太大时,也会发病。而本身就有很大心理问题的A,尽管外界因素很少,一点小挫折或委屈,也会发病,心情不好,持续很长时间,至少2-4周以上。换个角度,心理能力或素质越好,就需要越大的外界诱因,才可发病,一般一点小挫折或委屈,可能当时心里难受几小时或几天,随后自我稍加调整就好了,该干啥去干啥,生活工作又回到正常轨道了。???????不管何种心理素质,若心情不好或无器质性原因的各种不适(详见下文)持续2周以上的,即要考虑神经症(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可能。生活和工作中的例子太常见了。??????举例说明:在汶川大地震两周后,包括A和B在内的很多人都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都有焦虑、心烦、失眠、回避、抑郁等等症状。此时外界因素已经足够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比如5-6周后,病人B好了,但A的症状还有,甚至持续数年。无论是好了的还是尚存在症状的,发病本身都有自身心理因素参与,只是内因和外因各自的权重或比例不一样的。????再举个很俗的例子:600元钱被偷了。A和B在2小时内都很难受。过2周了A的情绪还没调整到正常,仍在检讨、自责或对偷的人愤愤不已。B次日就不想这事了,想的是以后多些小心就是了,这个月多辛苦点,多干点活,把损失弥补回来。仔细想想,我们身边类似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啊!??????同样的事情,不同的感知、认知、思维模式和心态,结果截然不一样啊!??????神经症是内因和外因的综合结果。???????内因是指与个体的心理、性格、认知模式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特质(先天禀赋加后天成长)有关。外因是指除内因以的与个体有关联的其它因素,比如身体疾病、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紧张、生活和工作压力等等。??????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这不奇怪。但从小被溺爱,或者成长太顺利,没受丁点苦,不知挫折和忧愁滋味的,长大后不习惯竞争和哪怕是顶点委屈。或另一极端是父母太苛严,管的太多太细,也是缺乏相应锻炼,陪伴少肯定少的,容易不自信,心理能力(自体功能)偏弱的。其它方面,比如小时候环境或内心缺乏安全感、温暖感和认同感(比如某段时间妈妈未同婴幼儿生活在一起),缺少自主自理等锻炼,长大后在难免会在性格、人格和心理等方面显示出某种程度上的问题和与同龄人交往的不顺畅或障碍。???????长期的、难治性的情感障碍或神经症往往有多种因素参与,据我个人的经验,个体内因的权重更大些。?????再回到为什么现在的社会为何这么多的神经症病患?按理说生活水平比过去提高很多了啊。如果退回去40年,大家都均一比较赤贫,苦是苦了些,但大家都差不多,没得攀比。节日时要排好长的队,终于买上带鱼了,那高兴劲别提了(我一朋友给我描述时脸上仍泛兴奋)。目前生活水平是普遍提高了,但节奏很快,各方压力很高,各方的生活水平和面上境遇对比差距又太过强烈了,难免心里失衡了。当然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误解、矛盾、纷争、冲突等;有对比,就有难免有失落、无奈、不满等。即使仅1个人,还难免有孤独、无望无助感,有自我意识和潜意识的冲突呢。??????我在《心与心的沟通,先认识自己,再认识别人》里有如下的评论:??????现实社会总体上太急功近利,而众生的信仰已如浮云追月、浮萍逐波、人云亦云。那些过分迷恋于身外之物的索求,执着于自己内心世界里的是非对错(受点委屈就一直耿耿于怀,受点打击就一蹶不振,等等),不自觉地成为无限欲望(相对于自身有限的能力和资源)的奴役,过份在意外界的眼光和评价(实质是不自信),还有过分追求完美的,对他人或自己都苛求(有强迫和偏执倾向),等等。有意无意忽略自身内心的梳理、觉察和反省,更难觉悟、自我调整和修通,最终可能将沉沦于人生的种种苦难而难以自拔。????第三节:神经症的症状有哪些???????有的病人讲我没什么不高兴事啊或哪件“事情”已经过去了,我都不去想了,或我个人心胸是很宽的,怎么身体还有这么多的不舒服?!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各种关系交互影响。总会遇到外界或自身各式各样的(来自自身、身体、工作、家庭、生活、人际等)打击、外伤、不满、误解、委屈、压力、无奈、惊吓、恐惧、折磨(包括疾病)等(包括小时候所遭受的),这些负面情绪或负性能量若得不到适当宣泄和处理,在潜意识越攒越多(意识层面可能会否认、逃避、忽视或强压沉淀或无力处理),结果是——很容易转化成各种情绪障碍(焦虑、抑郁、躁狂)和各种身体的不适。任何不适都可以---任何可以想象得到的感觉都可能出现的(无器质性基础的任何症状或感觉都属于“神经症”的“躯体化症状”。??????身体各种不舒服的感觉:头晕、头发沉、脑鸣、飘浮感、头痛、颈部僵硬疼痛、咽喉异物感、肩酸背痛、心慌胸闷、腹胀腹痛纳差、四肢酸软发凉、出冷汗、全身窜痛窜麻窜跳动感、温度觉错乱、或冷或热、皮肤或身体处于超敏状态。??????各种常人难以理解的症状:感觉头顶在下陷、膨胀感、某个部位过电感、发涩难受、虫爬感、弹击感、抽动感、身体拉拽感、头脑中有水波动感、乳头内缩、生殖器异常感觉等。??????情感障碍:严重者会有情绪低落、负性思维(悲观不自信)、易激惹、易发脾气、有时情绪高涨、言语增多、强迫思维/行为、过分较真或偏执、包括对自己身体的各种感觉非常敏感,或太关注自己,过度少食或无法自制的进食过多。??????注意力下降:难以集中、学习能力下降、记忆下降、脑子乱、精力不剂、嗜睡、浑浑噩噩的。??????睡眠紊乱:入睡困难、睡浅、早醒、多梦、次日起床仍觉睡眠不够或天天起床都觉得头晕晕沉沉不清楚的(也有个别的睡眠增多,但睡眠质量下降)等等。??????突发的烦躁、焦虑、惊恐、胸闷、窒息感、心跳剧烈、呼吸困难、濒临死亡感--属于惊恐发作(急性焦虑发作)。??????脑子中频繁出现“闪回”(回忆某种想法或场景)。??????生理指标异常:血压、血糖升高。月经紊乱,出血增多或减少或闭经。病人四处求医,非要看个明白,查个清楚,但恰恰总是似是而非而非,说法不一。??????严重者还可能伴有精神症状:幻视、幻听、被害妄想、思维奔逸和迟滞、被洞悉感、古怪的想法或动作姿势等。70岁以上老人容易出现上述某些症状,或多或少可能与对生命的根本性担忧有关(死亡焦虑)。??????各种莫名或奇怪的感觉里还要补充一点:比如感觉缺失或感觉不到、身体某部位变形也属于神经症里的症状之一(也是躯体化症状),各种内感性不适(内感性幻觉)或躯体幻觉。?????举例:下面是某位30岁左右的男性网上提供的症状描述(20121009)(很详细,很生动,确实很典型):????焦虑:我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心慌,平静不下来,遇到一点点事就急。平时也是急性子。做错点事更是过分紧张,不安、提心吊胆,害怕、忧虑。身体也会微微颤抖。现在连看部电影都不能正常看完,坐也做不住,来回走动。????神经衰弱: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反应迟钝,容易兴奋,失眠,精神不集中,脑子好像不能转弯,做几个动作都难,记性差,容易发脾气,做事丢三落四,说话常常说错,易烦恼和容易激惹.自制力减弱,遇事容易激动.易于伤感、落泪。????抑郁症:整天愁眉苦脸,心理感到莫名奇妙的压抑,没精神,什么事都喜欢放在心里,烦闷,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经常哀声叹气,做决定犹豫不决,总是患得患失。严重时全身麻木。????强迫症:一天到晚脑子胡思乱想反复想某件事,手上做着事都还是会控制不住。晚上明明是关好门窗了还是会再检查一遍。????疑病症:对于医生的结果不相信,总是怀疑有其他病症,整天都在琢磨自己的病。????社交恐惧症:喜欢封闭自己,不与他人联系。走路的时候总是低着头走,碰到熟人不敢打招呼。28岁还没交过女朋友,对异性说话心慌。参加聚会时显得特不自在,谈话前言不搭后语。害怕与人对视,害怕当众发言,当众表演。脸皮薄。每换份工作都不联系先前的朋友了。和朋友家人说话感觉没语言,不知道说些什么好。我实在受不了现在的自己。感觉像个废物。还有我现在只要联系不到亲人就过分担心他们,害怕他们出事,吵架,离家出走,这是不是有点精神分裂症了?.......。????上面众多躯体化症状既可以间断出现,也可以持续存在;既可以突然出现,也可以慢慢发生;既可以在清醒时出现,也可以在睡梦中突然出现;既可以与情绪心情明显关联(常见),也可没关联,也可以暂时无明显外界诱因的(有时好像确实没有,有时有的病人说没关联的)。有时可以试用抗焦虑药物,1月后明显有效的话一般是支持功能性病症的。有个手术室的护士,38岁,自己有次阑尾炎,在自己所在的医院做了手术,自然很成功的,出院后半年内一直出现身体各种不适,头晕,没有失眠,按脑供血不足治疗无效。工作同事关系和家庭均没有让她紧张的,我说就是手术诱发的。她说我见大手术、大抢救什么的,见多了,我那小手术算什么呀?!我说你当时意识里不怕不急,但并不排除潜意识里仍或多或少有些紧张,身体会有应急反应,只是意识层面没认识到而已,而这种反应在有的人过几天就消失了,有的人就一直持续存在很长时间,几个月几年不等。????后来我按神经官能症让她服药(正规抗焦虑药)6个月,心理咨询师给她聊了5次,她也聊到小时母亲的脾气怪了点,对他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影响,期间做2次浅催眠放松,2个月后她的症状完全消失,在我的建议下,她又服了4个月的药,完全好了。后来她又介绍几位“疑难”病人给我看,药物治疗加心理疏导后均明显见好。但有一位效果不太好,心里埋藏的负面情绪很多,她又不愿真正的面对问题(心理的和现实的),我们的心理咨询师不能真正帮上忙。????故医生多懂些心理知识和对人性多些通透的理解,对理解各种难病怪症有很大帮助的,对自己适可处理自身的各种人际纷扰也很有帮助的。?????第四节、神经症的出路:对症服药,加心理疏导??????药物加心理疏导的效果应是1+1>2????得了神经症,如何办?看病,对症吃药,加心理疏导。比较严重的,应找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做一系列的心理访谈才可能有较好的结果。我接诊过不少焦虑抑郁症的案例,药治疗后恢复不错,但总有一部分无法停药或停药后容易复发,经后来正规多次的心理疏导后,药物就能顺利撤掉;也有个别病人说,我不想服药(怕副作用),我自己心理调整或你们简单给我聊几分钟不就好了吗?当然自我心理调整对症状很轻的病人来说可以,稍重些就不行了。我前来讲过,以2周为界,若症状超过2周,最好要服药。一般的神经症,服药初即可进行心理疏导。那些抑郁、焦虑、躁动、躁狂、失眠非常严重的,一定要用西药的,等症状减轻,能较安静与他人交流后,才能辅以心理疏导。????个别病人坚持不服药仅自己心理调整的,或仅愿服中药的,我们也尊重其意愿。若1-2个月后没有明显缓解的,可以过来再找我看病的。那时候恐就需要听我的安排了。????(具体服药注意事项可参照:《抗焦虑抑郁药-剂量应足,时程要长,不要随意停服》)????有的来访者抱着这样的心态和期望:聊一次,让我彻底好了,不再心烦了。或服一个月药让我全部治好了。她/他是希望把包袱彻底甩给医生或咨询师,自己倒不愿努力,不愿多花代价啊!原望是好的,谁不愿偷点懒?省点事?省点银两?但心理调整和心灵成长必须自己努力才行,没任何人能替代来访者,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仅是个陪伴或引导。就好比,再好的教练也无法去替代运动员去训练和比赛一样。反过来,优秀的运动员有个别自练成材的,但多数都请了教练帮忙。美国总统各个方面(智商和情商)都厉害吧,除有普通科目的保健医生外,据说还要请高水平的心理治疗师做他的御用心理保健师呢。????无法改变环境,那我们就去适应环境,每人都需要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以适应相应的环境。所谓山不(向我移)动,我(向山挪)动即是此意。这是现实的需要,谁也无法回避。????20111121闵宝权:从《抗焦虑抑郁药-剂量应足,时程要长,不要随意停服》里直接搬过来下面的话:????也有问焦虑抑郁症单用中药或单用心理疏导可以吗?我个人认为病情较轻的单用均可能有效,若病情较重或时程较长的,恐单用中药或心理疏导效果是较为勉强的。我个人主张应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同时心理疏导和药物相得益彰的。??????20111120闵:北大六院心理科的丛中教授曾讲过(大意是):就好比救火,药物是水龙头出的水,近水解近火啊!心理疏导呢,就是慢慢找出火源的。光有药物,没有心理(疏导),药效难料啊;有了心理(疏导),药效更好嘛!???????闵:我个人斗胆补充一句,大火已给建筑物造成了破坏,心理疏导呢,不仅要找出火源,还要协助楼房的主人重新修复房子。只不过呢,心理咨询师在旁唠唠叨叨的,他/她可不是干活的主力。谁干活呢?修与不修,做决定的/干得认真与否,干得聪明与否,能否吃的苦?等等,自然是靠房子的主人或/和家庭成员啦。??????闵:我再啰嗦一句,心理咨询师的唠叨可是要真功夫的呀,唠叨若没水平,房子的主人懒得接着听了,汪伦好好干活的了。那唠叨所耗的心智真的比我当临床大夫要累得多啊!要求更高啊!故一般人要了解心理学是可以的,但不要动不动有去当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企图。为什么呢?因为成为一位心理咨询师要求太多了,太不容易了.....(省略,详见原文)????闵:但我坚决支持所有医生或学校老师去学点看点心理学知识或心理疏导技能。为何?学点总比两眼一抹黑的好啊!医生试图把人类肉体和精神里的各种麻烦搞掉或削弱,教师是往人脑里灌输知识或灵魂什么的,人体和人脑这一进一出的,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呀(人体要是汽车那样容易修理那就好了!!)。目前国内这两类职业待遇虽无法给欧美相比,但工作性质于国于民是非常重要(党中央历来也是非常重视的嘛!),故除了饭碗的需要,我们要当自强的咯!!??????北大六院心理科教授丛中老师讲课非常生动形象,他还说过(大意):“医生,尤其是神内医生,学些心理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大有用处的”;“心理学和临床医学包括精神病学的紧密结合,这一模式在国外早已非常成熟了,国内早晚会往这个方向转的”。????(闵:我的个人理解--只是目前医院科室条块分割太明显,搞精神的、搞神内的和其它科室,愿直接开仪器检查单和开处方,往往不推荐找搞心理的;搞心理的也不经常同内科交流,也愿以开药为主,同病人简单谈一谈也还可以,系统的深入访谈就很难了!为何?正规收费实在太低,60-100元/小时。某个个人可以一时非常热心或投入,但要让医院内的心理科这整个行业很积极专心做正规的心理疏导/心理治疗恐怕很难啊?????(医院外面的心理咨询公司的收费比较能反映国内心理咨询市场的总体行情:在北京,实习和初级心理咨询师收费200-400元/小时,中级心理咨询师收费400-800元/小时,高级咨询师收费800元-2000元/小时。2002年与我同时参加完型班的某医生专家在社会上某心理机构挂职,15年前收费是1200元/小时,10前年收费是2000元/小时,据说前不久涨至3000元/小时。高收费的背后是长期的投入和口碑,而且应该是要有实力作支撑的)??????第五节、心理疏导的重点在于人A:对咨询师的心智水平、人文涵养和实践经验要求很高????不管是对医生或咨询师而言,还是对来访者而言,心理咨询往往是个辛苦活,对咨询师的心智水平要求非常高,至少要求她/他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能做到倾听来访者。这比我平时看病还要辛苦至少2-4倍以上,为什么讲呢?作为临床医生,平时看病,虽然确实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但看病已经流程化了,多数病只要经治大夫能比较有经验地询问病史和针对性的体格检查,80-90%的门诊病例在初诊时大夫即能看出大致是什么病了,5-10%需要进一步做检查来印证或发现问题,最后1-5%的病例才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般大夫,能做好80%的工作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就能比较好地应付日常临床工作了。还剩10-20%的嘛,??.......,当然就看大夫的综合素质了,看他是否愿专研,是否悟性很高,是否专注和执著等。????可以说在目前的体制下出一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可能比出一位优秀的医生还要难。具体原因请查阅我的另一篇拙作:《如何找到合适的心理咨询师--网上搜寻,口碑相传,现实体验》。体制层面不重视医生的脑力劳动,也不支持医生去学心理啊!而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的成长要求极高,很多体验式个人成长和培训根本无法省略的,高品质的培训收费很贵,而且心理咨询师的收费唯有从具体的心理访谈而来,培训讲课仅是少量的一部分。现实是大部分心理机构惨淡经营,部好分的心理咨询师勉强糊口,仅很少部分高水平和好口碑的心理咨询师收入不错。若以10年为一段时间考察,10年前立志要从事心理咨询的100人中,10年后能有5个还在坚持的就不错了。留下来的基本是能耐得住寂寞、忍受得住清贫和白眼、有一份对心理咨询的基本热情和热爱。我个人自2002年正式参加各个流派的心理咨询培训,其实就凭热情和热爱一路坚持下来,而且发现心理咨询对临床工作帮助太大了,没有专进去的人根本无法理解我的感受。要让那些高高在上的制定政策的人来深入理解医生的脑力劳动价值,不太可能,汪伦对心理咨询价值的重视了。即便是医学方面的教授们能有几个能深刻心理咨询对临床工作的价值呢?????我内心的最大使命感:尽最大努力在医务工作人员中普及心理知识!最终我们医务人员能更好服务于大众。????但心理咨询/治疗,几乎每一个案例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个别案例而言,刚开始聊时,咨询师可能还不知道关键问题到底在哪儿?来访者心里有抗拒不愿说出关键情节,知道核心问题在哪儿后如何下手?如何让来访者自己去觉察和领悟?如何调动起对方自身的能量去发现解决问题的钥匙?拿着这把钥匙如何去开门?有时来访者知道了可以怎么做,但未必敢去尝试的,咨询师还要引导来访者找到属于他/她的自信等等。????举例:我前不久就成功启发一个女病人,后来她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比较艺术去处理了与老公和XX感情纠葛。2个月后她(老公陪同)专门来京表示感谢,她神情换了一个人似的,面带微笑,容光焕发。要放在过去,多次想与老公论理又不敢,瞻前顾后,她都快崩溃了,坐卧不安,严重失眠,不想活了。可为了次日给她咨询(临时约诊),我查了网上许多有关婚外恋的心理案例资料,又连夜给2个心理助理和另一位有2次婚姻的大姐打电话商量和讨教对策。坦诚的讲,我当时心里很为难的,想怎么劝当事人,都不好办呀!让她继续忍下去,注定会崩溃;让她勇敢的同老公折腾,哪怕鸡飞蛋打,离婚也在所不惜,这有悖心理咨询的普适原则,而且也不符合她内在愿望(不想与老公离婚的)。(一圈电话后,当晚我定下次日咨询策略:最佳的方案是让她遵从自己的真实内心感受,应该有所发泄,适当摊牌,但应讲究适当策略;次之是........;更次之的是.....;底线是......。做与不做,她自己拿主意;给她提供几个方案,各有优缺点,选哪个方案让她自己拿主意。次日我很好地遵循了上述原则,同时还采用了适当的心理技术(比如:角色扮演),让她重新找回自信,找回维护自尊的方法和心理能量。)????访谈时咨询师是精力高度集中的,故她/他一天不能接超过3-5个案例,多了心里就承受不了的。有时接了个别很困难或很纠结的案例,咨询师还要找更高级的心理督导师给予其定期的案例督导。心理咨询师定期参加各种心理学习和培训,否则容易落伍。????只不过心理咨询和治疗这行业是鱼龙混杂,较乱,心理咨询师的证发的太多太滥了(近10多年发了20多万份,95%没有真正的实践能力的)。而心理治疗师的认证又卡得偏严了些(要求有学医背景),发得偏少,应多鼓励学医背景的人去学心理,不管是搞咨询还是治疗。????心理咨询主要针对心理问题比较轻的来访者,1次或数次均可。比较重的或带有人格问题的,应做心理治疗,而且最好需中程(10-40次)或长程心理治疗(40次以上才能真正见到较好的效果)。????心理咨询有很多技术流派,一个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会根据来访者的个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技术(打组合拳)。比如:浅催眠可快速了解来访者潜意识里面的某些负面情绪情节、人格意向等,快速让人入静,故频繁运用于我的门诊病人。角色扮演对大众来讲,能快速让其明白事情的本源或让其讲出心里的关键话或发泄某种负面情绪。访谈或谈话叙事仍是心理咨询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对成人和高文化水平者可能更有效些,尤其是长程心理咨询。针对某些青少年的问题,有时心理访谈的焦点在少年,更多时候反而应放在其抚养工作背景人上面。对小于10岁以下的儿童,最好增加游戏成分等,而非全是语言访谈。????不管持什么证,之前什么教育或,我观察在此行业内,真正做心理咨询比较有水平的,现实中做的比较比较好的,大体如下特征(以结果为导向):????A:个人素质和社会适应良好:悟性较高(即智商IQ不低)、自我情绪处理适当(情商EQ也不错)、人格健全、不偏执、心态平和、心态开放、有较宽心胸、对人性有比一般人更为通透的理解、为人处事方圆适度、伸缩较为自如,能得周围到绝大数人的认可。????B:能很好处理各种来访者案例:有爱心、耐心、自我认识和定位清晰适当、心理很健康、自身的心理问题较少(或曾有不少问题但通过大于100小时以上的个人成长体验式访谈,或参加心理培训督导时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比较自信、敢于接受和尝试新的理念和技能能、同理来访者、处理咨询案例较有原则又不失灵活性、故能得到多数来访者的认同。????C:个人爱好此行业,做事有热情:爱好就是最好的老师,热情才能做到“马不扬鞭自奋蹄”,故才能不惜代价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乐此不疲地大量实践。????D:优秀心理咨询师自信而非过分自恋,言行内心均较为一致(而非他人人心感知的心口不一,表里不一),注重自身价值的体现和获取,但不唯名利试图,内在和外在的界限、自身和他人的各种界限掌握较为适度,追求技术进步但有不是单纯心理技术至上(虽然能较熟练应用各种主流心理技术),心态和人格相对稳定,有人格魅力和感染力。????总之长期做咨询案例的实际经验的积累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应远比资格证更为重要。但资格证又常常是多数心理爱好者入行所需要的。????还有一点很重要,可能是部分业内人士自察不够:心理咨询师的自信非常重要,不自信难以干好这门非常“心智耗竭”的活。但自信和自傲自恋很难划清界限,很容易滑向自我爱恋和“众人皆醉我独醒”似的清高、孤傲自封。身段有意无意被抬高了,就难以虚怀若谷了,僵化或石化(针对感知和思维模式)就可能慢慢来袭,悄悄的,而且难以自觉和自察啊!还有一种倾向是维技术至上,自觉自己掌握的技术多,自信满满,而自己现实中做人做事难以让多数人认可,难以处理自己的各种人际关系。门户之见也很常见,文人相轻,同行相轻,等等都是可能阻碍一个心理爱好者成为优秀心理咨询师的的常见因素。????怎么克服上述不良倾向呢?????A:时时自察,经常反省,常常检查;????B:各式各样来访者就是我们心理工作者的最好镜子,是我们的最好老师,最好的监督师,我们应时时保持谦卑的心态,感谢他们让我们进步,促进我们进步,同时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C:同道之间的观摩/交流、学习/督导。观摩/交流就比如即使高水平的运动员还需要经常参加比赛一样。学习/提醒/督导既存在上级和下级之间,平级之间,下级对上级之间。既要有指导提携新进者之爱心,又要有听取各方(包括新进者)指正/提醒/监督的胸怀。????D:门户之见难免,但不要太强,太强有意无意中就阻碍了自己广采各方各流派的优点。????E:天道酬勤,勤--既有体力的,更有心智上的。心理咨询这个活,真是既耗体力,更耗心智。???????第六节、心理疏导的重点在于人B:对来访者的能动性和悟性要求很高????最后讲来放者,他们该做些什么?或者他们需如何配合?简单讲,他们才是所有故事的主角,就想放电影,高潮一定是放在最后的。????有的病人讲,经常有医生给我做心理疏导心理治疗,或者闵大夫,您给讲几句不就得了,我按您说的回去照做就是了。也有人希望我每次多给她/他聊十几分钟,或最好一次能聊上半小时一小时的,这样就不用另去找心理咨询师了。这实际上不太可行,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又要尽可能多的看已经来门诊候诊的病人(限号15个,实际看的数量常常大大超出了,往往超过30个号)。一般讲,医生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开导也称为劝导劝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或心理疏导或心理治疗。而应是一系列的,每次以45-60分钟为单元的心理访谈,有一对一的,也有团体的形式的。唯如此,才有可能完成心理咨询或治疗的大体目标。????最好再找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做一系列的心理访谈和治疗。心理咨询和治疗师的责任不是直接告诉来访者如何如何去做,是重在引导,保守秘密,要有界限,不参与来访者的因果关系。目标是引导来访者做到有效的自我觉察和自省、有效释放长期沉积在潜意识里的各种负面情绪、打开某些心结;而后是进行自我认知和心态的调整、思维和行为模式调整(做到自我意识和潜意识的有效沟通);多些自信、自立、平和、淡定;最终增进人际关系(与亲人,与同事等)的有效沟通等。????但就心理咨询/治疗而言,在整个过程中,初始阶段来访者可能有迷惑,或疑问,到底心理咨询对我有用吗?1次就能完全好了吗?等等。即使愿配合做了,仍难免在初期有些被动,茫然无措,随后需来访者更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感知感悟、去体察体会、去思考和行动的(尤为重要)。这其实就是一个自我疗伤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心理治疗师就是教练、导师)。成长的整个过程一般比较长,关键是比较艰辛和折磨:面对曾经或当下纷争/伤害时体会到无耐、哀怨、痛楚和愤怒(自揭伤口时的阵痛),面临一再否定再否定(否定自己已习惯的各种感知和思维习惯),感受心的挣扎无助,想象未来诸多不确定时难掩心中的迷茫、困惑、焦虑、恐惧、自卑、退缩、犹豫和各种躯体化症状(见前面所述)等等。????人生之路本来就不是坦途,已经活得很不容易了,谁又愿去面对和体会更多的痛苦呢?因为成长路上的艰辛本身就意味着“面对即是痛苦”,就像良药往往苦口,故“活在当下”确实不易。要真正成长就是无法回避的许多磨难和纠缠的,无法回避各种取舍(对当事人及亲人等而言)的,更无法回避必须改变自己的许多方面,如感知模式、思维模式、交往模式、言行举止等带习惯性定式。有的人想要有好的工作成绩、好的婚姻关系,羡慕别人的成就和好的人际关系,但不愿进行自我反思(都是他人对我不好,都是他人太心胸狭窄,都是.....,他们要是改好了,他们不怎么怎么,我就没问题了.....,错都在他人,自己都是对的)、不愿真正打开自己的心扉、不愿正面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不愿做更多的付出、热情、奉献和磨练,总是趋乐避苦,无法真正做到自我改进和自我进步,那想法再好又如何变成现实呢?????与其痛不欲生,不如奋而抗争;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抗争”既有与他人抗争之意(当对方欺人太甚时),也有与自己抗争之意(当自己陷入固有感知和思维模式无法自拔时,当自己陷入某种于事无补的低沉、忧郁、恍惚、迷茫无措、身体不固定定部位难受、思维行动强迫状态时);“结网”是指能静下心来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充实自己、提高自我知识、思维能力方面的储备,也之自己要适当维护或改进各种人际关系。????当一个人真正有勇气面对和穿越那些曾经如影随形不能自拔的烦恼、焦虑、忧愁、伤害、痛楚和纠缠之后,当真正放下心中那个“我执、我痴、我迷”之后,犹如破茧化蝶,获得新生,那种心灵自在和喜悦(不再受内心和外在的各种“束缚”)的感受将是难以言表的!????另请参阅我的文章?《心与心的沟通--心理知识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推荐??张德芬著:《遇见未知的自己》(小说,易懂)??????苏珊.赛森格著,李茁译:《坦呈自我》(心理专著,偏深了些)??????如何了解自己,善待自己,理解他人,尊重他人,.......????????《遇见未知的自己》,此书很好回答了“我是谁?”“我真正需要什么?”“如何处理各种纷杂的人际关系?”,.....??最终如何获得个人内心的平和和喜悦(说起来容易,做到太难了!!)。当我们真正认识自己内心时,当真正找回属于自己那份自信和淡定时,当平和和喜悦留驻我们内心时,何愁找不快乐呢?何处没有快乐呢?偶尔的着急焦虑来扰(遇急事或内心不高兴时),何愁不能妥善处理各种冲突呢?(对内指自我意识与潜意识的、面上指自我内心与外在表现、对外指自己与周围其他人的各种冲突)????20120114闵宝权:前几日有位患友(36岁)门诊看病时回应我当时推荐心理咨询,他说他没钱购买正规的心理咨询。我说那就多来参加宣武心理俱乐部的公益心理沙龙吧,他说他家在石景山,太远了。我说,那就多看看说吧,他回应他不喜欢看书。那我就建议不妨找几个好朋友倾诉也有效果的,他说他很孤独,离过2次婚,家人不待见他,朋友,或者说没有一个知心朋友(他说他们都太势利了)。我说您都希望所有人能象爸爸妈妈那样无私帮助你才好,你可能是老幺吧?他幽幽说爸爸妈妈在世时经常让哥哥姐姐帮衬他,可爸爸妈妈都走了,......。我无语了,他自小习惯了索取和享用,没有善用他的心智来拓展他今后的人生路,维护各种人际关系,可怜啊!可谁该为之负责呢?18岁以前父母的责任占主导,18岁以后他自己的责任占主要了。????我建议他目前不妨暂多去爬山跑步,多与自然界为伍。????今后,不管是谁,想要进步,书还是要看的,书是最无私的老师。老师水平有高低,学生也是千差万别啊!有得过且过的,有不甘心沉沦于现状的;有的愿意调动心智不辞辛劳寻求上进,有的不愿付出实际辛劳(纵使内心有良好愿望)。????我问他,您愿当什么样的学生呢?他没回答我,说声谢谢,走了。空留我一声叹息,但愿...........!????(但愿退回去36年他父母能预知到他们这个小儿子会有今天这样的结局!!)????正文到此结束,后面附的案例感兴趣的朋友可继续往下看。????附录1:神经症病例--原汁原味的展示(文字很多,也不得不删除她的部分陈述)????20100828闵宝权评论:????下文是最近网上一咨询案例:典型的神经症(疑病症伴多种躯体化症状)????该女士学生时的智力是非常好的,但成长过程有很多忽视、瑕疵和不足,谁之过?????毕竟此女士的智力和领悟力尚属于非常好的,那些更多的智力一般的孩子,若他们的父母给孩子定的目标高于其能力和资质,无形中又忽视了学习之外的能力培养,结果会如何呢?大人们失职啊!教育方面的失职,让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去了,充耳不闻凡俗事。????我正忧患的是:象她这种成长经历正有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孩子正在进行啊!孩子不自知还情有可原,但很多家长不自知就难办了,未来的“悲剧”就可能潜伏了。????除培养孩子具有基础文化知识外,教育另一基本功能应是培养孩子具有完善和自主的人格、独立的思维能力、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基本的生存能力。????而目前的精英式教育,确实存在很多纰漏,诲(毁)人不倦啊!学习没错、老师也教得很认真很辛苦,父母的愿望也没错,那错在哪儿呢?????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影响和责任人,有小孩的家长不妨耐心看完此案例吧。????2010081808:06????所患疾病:焦虑?神经炎?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女32未婚,所在地:南方。此前身体健康无疾病,无不良嗜好第一阶段:2010年5月5日,换了一种护肤品,当下引起过敏,涂下去之后两个小时,就把它洗掉了,再也没涂过。两天后的下午,发现鼻翼连续抽动了两个小时。此后三天,整张脸开始抽动,睡下后抽动的更厉害,人都被抽醒。第四天夜里面部开始水肿。再过一星期,手脚开始水肿,指“趾”端发麻。过了两个星期,二十四小时全身震颤,每一丝肌肉都颤过了,身上同时有三四种不同的频率颤抖,夜里躺在床上一直晃,好比汪洋中的一条船。有时候腿还会不由自主踢几下,全身弹起来。睡觉夜里都会麻醒。头开始疼。去本地医院查了血常规和心电图,结果正常。第二阶段:上述情况持续了一个多月,7月1号去邻县做肌电图。这时体重已经从发病前的85斤掉到了78斤,水肿停留在了一个水平,原来不认识我的人看不出我水肿,因为我很瘦。........省略:300字。????第三阶段:接着脸也开始疼,头也疼,头皮也发紧发麻。身体没有24小时震颤了,变成抽搐肉跳。8月1日去温州第一人民医院看病,8月10做颈胸椎磁共振,结果正常。........省略:300字。????第四阶段:........省略:300字(仍在反复描述各种全身不适)。昨晚摸黑去卫生间,一进去就感到缠上了蜘蛛丝,连忙用手扫,四肢却越缠越多,开灯后,发现四肢一点东西都没有,是感觉异常,......。”..。????目前状况总结:????1.最近几日水肿加重,血管肿,头疼,全身刺痒肉跳。????2.全身发麻发紧疼痛(刺疼,烧疼,钻疼),感觉异样,肢端比轻严重,肢端还痛觉,热觉减退。????3.不适的感觉日渐加重,晨轻暮重,疲累后加重。????4.无明显肌无力和萎缩。????5.最先发病的面部不舒服的感觉倒轻些,手脚最严重。有些不适的感觉是游走性的,有些是固定地方一直麻木或疼痛。????血常规,心电脑,颈胸椎磁共振,神经传导速度(已做3次了)都正常。吃中药和维生素B1和弥可保,治疗无效果。????一个怪现象:我跟看过的每个医生说我水肿了,他们都说:“我看你没肿。”我觉得很奇怪,他们怎么能看出一个从未谋面的人有没轻度的水肿。(闵:这种病症不少见,病人坚持自己身体的变形,但其他人包括医生看不出来)恳请闵医生能释我几个疑问:????我目前能被确诊是神经炎还是臆症吗?还会不会有可能是中枢神经的疾病或我的神经系统出什么问题了?........省略问题8个:200字左右。????2010082207:45????你大部份的病人咨询和文章我都拜读过了,这篇我又看了一遍。????连着两晚神经疼得睡不着了,昨天半夜里起来吃了颗舒乐安定才睡着。痛苦......????我平时没有磕药的习惯的啊。都是早睡早起,每天早上爬山晨练已经坚持两年了,就是发病后就没去了,怕自己突然一脚踩空之类的,汗。。。。。2010082216:46闵宝权:????闵:你可以有任何你才能体会的感觉,包括水肿什么的。你自己赶觉很明显,很真切,故认为问题很重,总想做许多医学检查给查出来。实际上这些躯体化症状仅是病人主观感觉很重,但不管多高级的检查是查不出任何毛病的,故我都懒得回答您有关检查的多个提问。别人看不出来,感受不到,故有的医生认为没大问题,有的则认为是癔症或神经官能症,但少有人能给你令人信服的理由或解释。????“护肤品涂在脸上"及当下感觉,也仅是一个诱发因素而已,不是主因。即使没有这个诱发因素,保不准不久的将来,某个类似让你紧张的某个因素,一样会诱发出你目前这么多症状的。????主因是什么?在下面推荐的文章中已有详细描述“《神经症或躯体化症状:药物加心理疏导1+1>2》”????反过来讲,换另一个人,单单上述小的诱因发生了,她也会象您一样持续出现这么多症状吗?????故您是非常典型的神经官能症(疑病症伴多种躯体化症状)。????怎么办?不妨赶紧找当地或省城的神内科或精神科的医生看看吧。不妨正规试用抗焦虑药物看看。最好再找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做一系列的心理访谈。?????病人:闵大夫,您误会我了。确实少有人能给我信服的理由,可是来你网站后这几天,看了您的绝大部份文章后,我才知道自己心理病得有多重,心理病的根源,就是太爱自己,因为这一点,我毁了自己的人生。也有知心的好朋友,也会说很私密的事,可是像这种闷在心里十几年的隐痛,是第一次说,很想向您倾吐。下面的内容你愿意的话看的话,就当小说看吧。????我自小是人家口中的聪明小孩,两岁会背《行路难》,七岁看《红楼梦》(闵宝权:堪比80年代热炒的神童“宁铂和谢彦波”啊!)。我不自觉,因为当时有个比我大几岁的玩伴女孩更聪明,她后来是我们省的高考状元。在小学里,老师宠我,同学羡慕我,我们那个镇子很小,所以只是个人,都对我好。成人后,遇见一个小学男同学,他说:“你知道吗?你那个时候在我们眼里就像一名公主。”“公主”生涯一直持续到高中,我读的是理科,男同学都读不过我。老师还是那么爱我,但是同班的男同学对我可没那么好了,我的人际关系障碍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我不懂,为什么班里绝大多数男生对我都不怎么友善,也是N年后一个男同学说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们都妒忌你。”可是当时我也没觉得自己有多厉害,因为我上一届有两个学长更猛,参加全国竞赛都得很厉害的奖。????回想到这里,我想人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有几个人有被这么疼爱的童年和青少年?可是我那会儿有觉得特别幸福吗?没有!我觉得自己还是有不小遗憾的,至少身边就有人读书强过我(闵宝权:看看她的疑惑是什么?见不得别人比自己优秀。若说因为要读很多书错过了儿童时期的天真和游玩,倒还能让人理解的。为何如此,主流的教育理念导致的,让青少年维读书至上,缺少人性和人文素质其它方面的全面滋养)。????十六岁,我去北方的一所大学读本科。大一期末考下来,我的成绩是年级段第一名,人际关系还是普通,这次是换成同寝室女生不爽我了,七个室友,只有一个最朴实的那个跟我要好。有一次她跟我说:“寝室里的人说你这么用功,英语还不是跟考八十几分,跟我差不多。你也挺能忍的,平时她们说你什么,你都不吭气。”事实上,我那会儿都跟小傻瓜似的,一心只想着读书,将来好做个科学家,跟她们有什么好乱的(闵宝权:不愿与群众打成一片,孤芳自赏,成人后终将自尝苦果:既不能与周围人正常交流,又不能安宁享受孤独。美国的早慧孩教育尤其注重让智力超常儿学会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但我的人生转折也是从那会儿开始的。因为体质本身较弱,又从南方去了北方,所以水土不服,一直有些小病。再加上父母又不在身边。有段时间,觉得上自已一进教室,身上就有味,感觉坐我坐位旁边的人都坐不久,嫌我臭,很快就走开了。所以就怀疑自己得了性病,去医院检查也没查出个什么来。天晓得,我那会儿连男人的手都没碰过,得什么性病啊。可是我就是认为自己得性病了。我现在也不晓得当初为什么会怀疑自己会得性病的。我这几天才知道这叫疑病症。那会儿我哪知道什么疑病症啊,早知道人生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闵宝权:这只是一个点而已。生活常识有时比书本上知识更重要啊!这都是仅关注学习惹的祸啊)。写到这里有点写不下去了,觉得自己就是个精神病,没脸再写,等胆子壮点的时候再写吧。????从开始写到现在,是痛哭的时候居多,偶尔有被自己逗笑。我不知道闵大夫你知不知道自己对病人意味着什么,我真的非常非常非常敬爱你。没有你,我根本不了解绝大部份的自己,不明白自己这十几年的人生为什么会走成这样。谢谢您!(闵宝权:我都有些飘飘然了。哎,不对劲啊!心里怎么有一股悲哀往上冒啊!?不知你的父母要看到此会有何感想?)2010082300:52????病人:“闵大夫,您误会我了”。省略300多字,仍描述焦虑和各种身体不适,否认主因是心理问题。????闵:误会?没有啊!?????不过,看您的回帖,我也有些感动和释然了。????一是我的那些科普文章没有白写,花的大力气没有白费,本意就是希望大家看后有些启发和领悟的。????二是毕竟您的IQ很好啊,响鼓不用重锤啊!象您这种情况不少见:即IQ(智商)没问题,但EQ(情商)没被开发,PQ(心商,我暂拟)没有很好成长。因为您小时候完全被IQ的光芒罩着了,那时家长自豪骄傲啊,老师也高兴有这样的学生啊!自己当然更高兴啊!被家长老师捧着宠着。结果呢?谁都忽视了教您如何适应各种环境,如何有效与同龄人交往,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和生活常识,等等。大人们失职啊!教育方面的失职。”一心只读圣贤书去了,充耳不闻凡俗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艳如玉”。????我正忧患的是:象您这种成长经历正有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孩子正在进行啊!孩子不自知还情有可原,但很多家长不自知就难办了,“杯具”就可能潜伏了。????如何办,我暂无解啊!您能帮我,帮那些家长或孩子们出出主意吗?????把您的成长和感想写出来,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啊!?????2010082400:03病人:????闵医生,您太客气了,明明是你帮我,怎么变成我帮你?????在您第一次回复我之前,我就几乎看完了您网站上的全部贴子,特别是那个《二十年怪梦》,一直在大便里游泳的那个。我以前有七八年的时间就经常梦见大便,大约有八成的梦里有大便吧,呵呵呵,只不过没在里面游过泳。要么出门踩大便,要么被大便滴到头上,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大便在我梦里穿梭。可那时也不知道这是心里疾病啊,谁也没教过我们之个。学习了您的文章后,我就想不管我这次是不是器质性的病,心理病很重肯定就是了。后来两天痛到睡不着,又怕了,本来打算下个月复查肌电,又打电话约了一个。跟着您回复我说是典型的神经官能症。我是心花怒放又痛哭流涕。心花怒放是因为没得实质性的病,您是这方面专家,在网上断症又非常谨慎,您说是,而且是典型的,就肯定是了;痛哭流涕是因为十几年前医生和家人就说我有心理病,我一直不相信,可是却被心理病害成这样。心理病怎么能有这么多的身体不舒服吗?(闵宝权评论:医生解释的功力不够。家长当初为何不坚持让孩子去看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呢?)因为已经约了,早上还是跑去隔壁市做了肌电,另外一个更重要任务是打探心理治疗的事情,我们本地医院什么都没有。这次检查的时候一点都不像前两次那种等待判决的心情了,很坦然,检查结果出来,传导速度果然正常且比第二次快得多。????我问神内的医生这边心理科怎么看病,有没心理疏导,他说没有,就是开药,现在的医院基本都这样,外面的心理咨询师更没有。他还说自己也有心理问题,也需要心理咨询啊。哈哈,笑死我了........省略:300字(希望闵大夫给她做网上的心理疏导,闵大夫太忙,婉拒了,让她尽量先就近找心理老师,实在不行的话,推荐她找宣武心理团队的老师做远程心理疏导。)。????20100824??00:50????闵大夫:谢谢您的坦诚。也谢谢您的溢美过奖。????我昨晚还在犹豫,是否告诉您我刚把您的情况附在《神经症或躯体化症状:药物加心理疏导1+1>2》的后面了。虽说这些回帖本身就是公开的,怕您不同意。估计我是多虑了。您不妨过去看看。必要时我考虑将您我的这些问答单独成文发表在网上。????我确实偶尔约门诊看病的青少年在周六下午找我做一对一的心理疏导。您不妨先同我在电话里聊15分钟。可能的话,然后我将您转给我的团队的某位心理老师做后续心理疏导。我确实非常忙的,不能接一系列的疏导。故先说声抱歉。????若您不介意,可画“房子、树木、人”传到网上来。20100911:病人:????最近经历很多,新工作很不顺利,终于克服了,现在步入正轨。类似神经炎的症状大大减轻,最近这半个月却一直失眠,睡不着躺在床上想死,白天也想死。我天天路过一条河,曾经有一个同学就因为严重的抑郁症跳下去死了。以前觉得很可怕,好好的人为什么会这样死,现在居然明白了,因为她想不通,钻牛角尖,我自己也钻进这样的牛角尖里去了。人生道路一直在挫折,却从来没有想死的念头,最近竟然有了,这种状态太可怕了。可是,我还是不愿去死的啊?????我有时候真得恨父母。就是我爸妈,害我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很不好,害我认识自己什么事都做不成,害我觉得认为都是我自己的错,因为他们老这么说我,让我在这方面心理阴影了二十年。.........省略至少1000字(闵宝权评论:仍纠缠在与父母的具体关系上,她小时候父母管得太多太细,现虽过30岁了,每天妈妈仍会过问她出门穿什么衣服,谁打来电话,出去见谁......等等。)。????2010-09-1117:03和患者因为完成电话咨询????闵宝权:????刚给珍珍通了15分钟电话,大体情况如网上所提示。毕竟珍珍已是大姑娘了,人也聪明,心底善良,目前已有一定自知的,有求治的强烈愿望,而且最近靠自己的努力,工作和人际关系处的还可以。故我还是对您很看好的,最好/一定要服药,药能稳定您的情绪和改善失眠,系列的咨询能让您较快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模式。用药先用1年以上再说吧。至于电话里心理咨询,我时间无法保证,推荐您与刘老师联系吧,可由他来负责的。电话里还来不及讲的是我感觉到您对您父母有满腹的哀怨,.......把不好的结果都归因到您父母身上,不太好吧。病人:不愧是闵医生,呵呵。我刚在电话里没来得及说,我觉得自己对父母的怨恨就像一条毒蛇,我越怨他们,他们一说不中听的,我就越生气,情绪就越失控。像昨晚我爸一说我,我生气,今天就腿疼,现在行动很不方便,我就更生气,更怨恨,病就更不容易好。我明白这一切,可就是控制不了,不晓得哪个弯转不过来了。.......,省略300字(大意是父母管得多,期望高,但肯定和赞扬的话语很少。)。这世上最爱我的人就是我的父母,我最爱的人也是他们。不晓得为什么会弄成这样(闵大夫:原因请参阅:《孩子是画布,父母是画师;龙凤难求,真爱普传》里“问题不在爱的愿望方面,而主要在爱的施与方式上”)。我现在就是觉得心里面不晓得有哪个结没打开,只要那个结打开了,就什么都好了。我还有一个心病,就是太在意别人对我的态度。就像失恋,失恋不会死啊,男人对你不好怎么了?天还是那么蓝,花还是照样开,可是我都是道理很明白,难以付诸实践。太在意别人,心情就难免容易受影响了。我再总结一下我该做的,呵呵。1.需要建立自信心。2.解除对父母的怨恨。3.不要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闵宝权:很好啊!珍珍真是聪明人啊!毕竟响鼓不用重锤啊!若是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或其他长辈多些先见之明和适可指引,结果可能比目前的要好些或好得多的。后来,珍珍未再回应。我婉拒她电话里反复的心理咨询请求,可能也激发了她心中对父母的某些情绪吧。附录A:关于闵宝权医生个人的相关信息(最新改动20230424):注1:闵大夫给自己的定位和评价:一位纯粹、实干和治学严谨的神经内科临床医生和心理专家!一位敬畏人性、崇尚专业、追求完美、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临床心理工作者!一位特别关注青少年心身健康成长和独立思维培养的亲子问题教育专家和推广者!一位具有忧民忧国之怀、助己助人之心、慧己惠人之愿的公益践行者、心理团队创建和开拓者!先后就读于华西、北京协和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多次出国交流学习。自2000年起开始研习实战心理技能,先后参加过多个心理流派的理论学习、实操训练和团队培训,接受多位心理名师的传授、指点和提携,并接受众多同行们的指导和帮助!2009年成立“宣武心理咨询与治疗联盟”(简称“宣武心理”),旨在推广心理咨询与临床工作的紧密结合,为广大病友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为中国的临床心身医疗做出了探索和开创性的工作!注2:目前闵宝权的专家门诊所接待的疾病主要包括:经多方求治未能明确诊断或治疗疗效欠佳的神经内科的某些疑难病症-比如莫名的头晕、头痛、无力、麻木和肩颈酸痛、胸闷气短(除外心肺疾病)、以及其它各种难以解释的躯体化症状和感觉。其它病种尙包括但不限于:抑郁、焦虑、失眠、强迫、职场压力、人际关系困扰、感情婚恋困扰、或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问题、躯体化病症、厌学、学习障碍、人际交流障碍、网络成瘾、性别烦躁等等。注3:闵宝权大夫的出诊信息北京宣武医院:周一、三、五下午(普通专家),四下午(心身疾病专科),在门诊楼3层(东门的正西侧)的神经内科门诊靠北侧的8诊室。五傍晚5:00-7:30特需专家门诊(挂号费300元),在干保楼2层(南门的正北侧)。通过掌上宣武医院APP、114挂号平台及现场自助挂号机等方式。地址:北京西城区长椿街45号。牛街北口的西北侧。地铁2、4、7、19号线均旁过。联合医疗特需门诊(在北京亚运村中医院内3楼,周日下午和傍晚,属于多点执业),可通过好大夫在线APP或微医APP,微信公号“千屹联合医疗”上面预约挂号,挂号费670元。(地址:北京朝阳区北苑路172号。地铁5、15号线的大屯路东站下车,往南500米路东)。公众微信号加注“闵宝权”可以查询我近1周的出诊提示(若有临时变动也会尽早公布的)。若病症比较轻微的焦虑抑郁或心情波动郁闷等,暂时不想服药,不必非找我面诊,直接想做心理咨询的,可电话宣武心理团队的行政助理张国云老师17718556282,由她帮忙给您直接指派团队内的心理咨询师提供相关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师可以电话或微信里先给您完成义务10-15分钟的介绍性访谈,而后您再决定是否购买此咨询师的付费咨询。注4:欢迎参阅个人网站:https://minbaoquan.haodf.com/上面有40余篇文章,涵盖亲子关系、头晕、头痛、神经官能症(躯体化症状)、周围神经病、脱髓鞘病、痴呆、医患沟通和静坐观呼吸等原创文章。特别推荐:对亲子关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此网站文章区阅读我的拙文《给孩子多些陪伴,给孩子多些自主空间,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注5:欢迎参阅公众微信号“宣武心理”或“宣武心理俱乐部”,上面有不少活动告示和心理咨询方面的精品文章。注6:学会任职和著作:中华医学会和医师协会相关神经心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主编专著《房树人画图在心身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注7:团队建设和相关培训:2009年组建“宣武心理”团队(见前,与宣武医院无行政管理关系)。2016创建“宣武心理助医观摩培训公益基金”,资助一线临床医护人员前来观摩学习。2020与《青年文摘》联袂推出“青少年心理答疑解惑”和“我的青春我做主”等专栏。202304计划创建“京东健康父母学堂”(公益),辅助少年学子的父母改进亲子交流模式和品质。202306拟创建“联合医疗高级心身临床培训班”。附录B、关于“宣武心理团队”的介绍(20230424):A、宣武心理咨询与治疗联盟(简称“宣武心理”)理念宗旨:实战为先,专业精进,市场化生存,商业与公益并举。行动要旨:您的心声,有我在听;爱基于尊重,心化于行动。既往历程:宣武心理于2009年由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闵宝权医生创立。旨在将心理咨询与临床工作的紧密结合,为广大病友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医疗和心理等专业人士提供高品质的心理培训和督导服务。既往成绩:联盟先后为30000余位病友提供卓有成效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医疗及心理同行和有关机构提供400余场专题心理讲座和相关培训,为大众提供了500余场公益讲座和沙龙,广获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欢迎垂询:若有个案及团队的心理咨询及辅导、案例督导、心理各领域培训、讲座和工作坊的相关需求,请联系宣武心理团队的张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B、关于“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简介我于2009年最初组建了“宣武心理”团队,为了更严格要求和更长远的使命,经过反复斟酌,于2017年7月解散了老团队,重新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组建新的宣武心理团队,严进严出,于是就有了“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第一期“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初级)已经顺利完成。当初经过3轮面试(150余位),最初有13位学员被遴选后进入该计划,1年后实际顺利毕业的有10位,其中7位于2018年10月被团队聘任留用,并进入随后为期2年的中高阶的实战培训(要求更高、更具体、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她们是:华磊、凌至华、盛金虹、张淼、周山力、李菁、陈艳苹、陈迪(兼职,现任云南某大学心理中心负责人)。随后又进行了3期实战培训,毕业后并在团队留用的咨询师:二期:2018年11月~2019年12月:王琪、张思娜、宋元东、王艳艳、何超、赵立荣、宋丹、任道辉、郭宁、滑东平。三期:2020年6月~2021年6月:孙婧、李泽文、魏旻秋、李蕾、吴一览、邹法刚、张晰伦、汤妮、檀俊环(出国读研中)。四期:2021年7月~2022年12月(因疫情延期):郑菲、唐诚祥、朱春烨、白莹、李秉桀、陈瑶瑶、塔拉、齐娜、朱慧玲、周萧、邢又文、罗轩、林建明(兼职,现任山东某医院心理科主任)。上面的的38位心理咨询师目前也是宣武心理团队一线的骨干老师,他们继续为闵大夫和其他医护人员介绍的病友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团队的总督导和总培训为大津秀女老师。关于“宣武心理实战咨询技能培训计划(全年脱产)”培训内容请参阅此公众微信号2023年4月8日的文章《宣武心理/第五期咨询师1年脱产实习计划-今年9月开班》第5期计划现在可接受预报名,针对上面所有的内容,或有心理案例推荐等,均可来电垂询管理助理张国云老师(微云)17718556282(可加微信)。C、宣武心理捐资助医观摩培训公益基金简介内容:欢迎一线医护人员前来闵大夫的临床门诊观摩学习(临时观摩或脱产观摩,不用申请,可直接过来)。医疗系统的心理工作者可申请让宣武心理团队的老师为其进行远程个案督导。目前资金主要来源:闵大夫本人在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和多点执业的部分收入、宣武心理平台的部分收入,以及其它小范围内的私人或机构自愿捐赠等。基金管理:由第三方管理(北京联合诊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管理。资助对象:脱产2周及以上的前来观摩学习的正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不限科室,不限公立和民营医院)。补助标准:每人600~2000元。仅能用于接受个人体验和案例督导5-10次(由团队内的咨询师指导完成)。助医成果(自2016年以来):已有50余位临床医疗工作者在本基金的资助下完成了脱产学习。具体事宜请联系:宣武心理的助理张国云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注1:进入该观摩计划,我们团队不再另收观摩者的任何费用,也不发放任何正式的进修培训证明,我们希望您是真的对心理咨询或心身医学感兴趣才来观摩学习。一句话:学本事为主,而非其它,故我们不发放证书。有意向者也可致电张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注2:若需要神经内科各个亚专业临床进修,请与宣武医院医务处(01081398252)联系正规的临床进修事宜,为期一年,一般在神内科病房急诊轮转,且需要交纳进修费用,并接受神内科总体安排。注意:这点与我们“宣武心理”的培训无关。D:来闵大夫门诊和宣武心理团队观摩学习部分反馈:1:某二级心理咨询师(女)在闵大夫的门诊观摩2个半天后感慨:真是大开眼界,不仅接触了许多种类的心理疾病(过去仅在书本上见过),还看到了闵大夫如何接诊和运用具象化技术快速有效的呈现病人潜意识里的核心情结(包括负面情绪),帮助病人和家属更容易理解病症、病因和根源。正如闵主任说的那样,内科医生其实有两个拐杖或工具,一个是药物,一个是话聊(话疗)。过去我们太注重检查和药物,有意无意忽视了话疗的作用。闵主任还说过“医生本身是味药”、“欲成良医、专业和人文并重”,重视话疗,重视医患沟通的具体过程,重视患者的就医体验,就能踏踏实实提高就医品质,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护的信任。2: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杨梅进修3个月感言:作为基层的心理工作者,3个月的密集学习,完全打破了我对心理咨询的原有粗浅认识。从规范化的初始访谈到悬浮注意(无忆无欲)的共情倾听,从经典精神分析到人格理论,从个案的概念化到咨询方案的具体考量,从咨询设置到咨询伦理,从疾病诊断到心理评估……杨梅老师还曾编写了更详细的文章,详阅“宣武心理俱乐部”公众微信号2017年8月4日的文章《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我的进修感想》。欲知闵大夫接诊详情,请详阅“宣武心理俱乐部”公众微信号2017年9月6日的文章《心身门诊札记(1):心理访谈不省心,心理老师不好当闵宝权/文》。
原题目:磨刀不误砍柴功,找闵大夫就诊前不妨仔细阅读此文,会有助您有效找闵大夫初诊和复诊。闵宝权20220410,最新修改20230408)HowgettoconsultDoctorMinbao-quanmoreeffectively?总说明:可以在此网站首页和微信公号“闵宝权”就近查询随后一至两周的所有的出诊日程。若有临时变动,我会尽早尽快让助理在此网站上或微信公号“闵宝权”上发布变动信息的。一、闵宝权大夫在不同医院的出诊日程总览:周一下午、三下午、四下午、五下午和晚上(特需夜诊,挂号300元)在首都医科宣武医院出诊。周二全天不出诊,一般安排讲课、主持线上会议、线上电话或视频会诊、个别案例VIP特别接待。周日下午和晚上北京联合医疗出诊(在北三环北苑路的亚运村中医院,属于多点执业,首诊挂号费670元,复诊300元)。闵大夫目前擅长接待的疾病:经多方求治未能明确诊断或治疗疗效欠佳的神经内科的某些疑难病症-比如莫名的头晕、头痛、无力、麻木和肩颈酸痛、胸闷气短(除外心肺疾病)、以及其它各种难以解释的躯体化症状和感觉。其它病种尙包括但不限于:抑郁、焦虑、失眠、强迫、职场压力、人际关系困扰、感情婚恋困扰、或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问题、躯体化病症、厌学、学习障碍、人际交流障碍、网络成瘾、性别烦躁等等。二、闵宝权大夫在不同医院的出诊细则说明: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出诊(神经内科门诊3层的8诊室)(北京长椿街45号):周一、三、五下午(普通专家门诊,放号量30-40),挂号费70元。周四下午(心身疾病专科门诊)在神经内科门诊8诊室出诊(放号数量20-30),挂号费60元。自2021年5月下旬,周五晚上5点至8点,我在宣武医院干保楼(圆脑袋大楼旁边那栋楼)2层出特需门诊(夜诊),放号数量限15,挂号费300元。善意提醒:挂号费、检查、药品均自费。挂号方法:您也可通过“掌上宣武医院”APP、宣医自助机、114预约挂号平台、社区转诊、复诊预约、诊间预约、出院复诊预约等多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就诊预约(20230424目前有效的挂号方法)。挂号路径:(提醒:在京医通上先选宣武医院后,最近恐怕京医通不能挂号了20230424)通常需要在微信公众号“京医通”上预先挂号后才能去宣武医院找我看病。一般是提前7天,下午3点开始放号(半年前还能有效的)另外在头一天下午两点半后可以在京医通上看看有没有第二天的剩余号(其他预约号没有约满的剩余的号或者退的号)。在京医通上可以看到医生的姓名!路径1:在京医通上先选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神经内科专家门诊-日期-医生姓名。路径2:在京医通上先选神经内科门诊-心身疾病门诊(周四下午)-日期-医生姓名。路径3:在京医通上先选特需门诊-神经内科门诊-时间(周五晚上)-医生姓名说明A1:目前由于我周四晚上6:30要参加总督导主讲的中级心理咨询实战培训,周五晚上5:30有特需夜诊,故这两个下午我一般不临时加号)。说明A2:由于目前院方给每个专家每次的挂号数量有个限额,故即使复诊加号也有明确限量了。我看过的老病人最初几次我视情况可能会让助理给预约随后几周的复诊号,但当病情稳定后,我就会顺势推荐病人在当地就近找神经内科或心理科医生复诊,或者挂我科的普通号(综合号)直接开药即可。这点请大家理解。有时在诊室我能加出来当天下午的号,有时就不行,关键看号源总额用完没有,有没有临时退号等,我们医生也无法掌握和查询具体剩余号源。总体上闵大夫的号源趋紧张,故请大家尽早去京医通上提前挂号。说明A3:若无法挂上我在宣武医院的出诊号,也不妨欢迎去挂亚运村中医院的联合医疗门诊(周日下午加晚上)。大家自如决定即可。2、周日下午和晚上在北四环的联合医疗门诊(在民营的亚运村中医院三楼)出诊。首次挂号费670元(15-30分钟,另赠送15分钟的咨询师的访谈,若必要的话),其后复诊是300元。VIP诊疗费1500元(30-50分钟,另送30分钟的咨询师的访谈),特别VIP诊疗费3000(60分钟,另送50分钟其他咨询师的访谈)。地址:北京北四环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经典万兴苑北侧三层。地铁5号线B2出口出来后往南700米路东侧)。可以下载“千屹联合医疗“-用户端,在上面预约挂号。通过此网站minbaoquan.haodf.com预约上述多点执业的,均可通过此网站minbaoquan.haodf.com预约。三、最后补充说明说明B1:当我在宣武医院一般要看30位左右的病人(当然,我也可以限号20个,这样我就可以下午5:00左右看完病人了,正点下班),而且我还必须有意提高效率才赶在晚上6-7点左右结束门诊,故面诊过程难免有些匆忙,问诊和解释就相对简捷,我会尽力保证核心的诊断和处治是中肯的,但很难保证整个接诊过程是详细周详又让人感到从容舒适的,望大家理解和包涵。您有什么疑问或问题均不妨当下给闵大夫直接提出来,我或者我的门诊助理尽量当时回答或解决。同时希望广大病友们遵守和服从我门诊现场的管理助理人员的解释和安排。说明B2:多点执业门诊属于自费(非医保定点医院),5-8个小时,看6到16位病人(环境较好,接待时间相对宽松些),一般能现场加号(最好提前预约)。同样的时间段,在宣武医院要看30-40左右,甚至更多的病人。所以说在宣武医院出诊时就我就不得不拼命赶进度,而且环境比较拥挤嘈杂,好在还有门诊助理和心理咨询师们的倾力帮助(类似国外专家的团队服务),否则我单人接诊的速度更慢了。不管快还是慢,但我诊断和治疗内核的专业性和中肯度还是能保证的,我也会尽力而为的,我也体谅百姓看病的不易,你们也多多体谅闵大夫和他个人团队的不易。去哪个地方找我面诊,建议病人或家属酌情自由选择即可,我也不特别推荐!说明B3:外地的患者若想咨询自己的相关医疗问题,可在好大夫在线的APP上预约与我通话,或者图文咨询(鼓励外地老病人尽量采用此服务)。已经来北京找我面诊过的老病人,也可以在此网站提请图文咨询(具体请参阅另一篇文章《诊前功课2:有益补充--闵大夫远程咨询的基本说明20220410》)。自今日起,任何首次在此网站minbaoquan.haodf.com报到注册的病人(新老病人),我都会先赠送您3-5次免费提问或发送信息的机会,用完后您若决定继续向闵大夫提问,您就需要购买收费的图文咨询。20211006说明B4:想在网站上找我图文咨询(鼓励外地老病人尽量采用此服务),若是我看过的老病人,您来此网站报道注册时,尽量把我先前看过的门诊病历记录,拍照上传,同时补充说明最近的状况,欲向我咨询的具体问题等。如此,我能快速有效的了解您的情况。说明B5、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偏南端)、在北京有名的牛街北口西北角。地铁2号线长椿街站下车往南300米,地铁4号线菜市口站下车往西500米,地铁7号线广安门内站下车往东300米,路北侧200米,19号线地铁经过。同时公共汽车6、10、38、48、57、88、109等路过。附录A:关于闵宝权医生个人的相关信息(20230424):注1:闵大夫给自己的定位和评价:一位纯粹、实干和治学严谨的神经内科临床医生和心理专家!一位敬畏人性、崇尚专业、追求完美、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临床心理工作者!一位特别关注青少年心身健康成长和独立思维培养的亲子问题教育专家和推广者!一位具有忧民忧国之怀、助己助人之心、慧己惠人之愿的公益践行者、心理团队创建和开拓者!先后就读于华西、北京协和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多次出国交流学习。自2000年起开始研习实战心理技能,先后参加过多个心理流派的理论学习、实操训练和团队培训,接受多位心理名师的传授、指点和提携,并接受众多同行们的指导和帮助!2009年成立“宣武心理咨询与治疗联盟”(简称“宣武心理”),旨在推广心理咨询与临床工作的紧密结合,为广大病友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为中国的临床心身医疗做出了探索和开创性的工作!注2:目前闵宝权的专家门诊所接待的疾病主要包括(略,见前):注3:闵宝权大夫的出诊信息(略,见前面)注4:欢迎参阅个人网站:https://minbaoquan.haodf.com/上面有40余篇文章,涵盖亲子关系、头晕、头痛、神经官能症(躯体化症状)、周围神经病、脱髓鞘病、痴呆、医患沟通和静坐观呼吸等原创文章。特别推荐:对亲子关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此网站文章区阅读我的拙文《给孩子多些陪伴,给孩子多些自主空间,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注5:欢迎参阅公众微信号“宣武心理”或“宣武心理俱乐部”,上面有不少活动告示和心理咨询方面的精品文章。注6:学会任职和著作:中华医学会和医师协会相关神经心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主编专著《房树人画图在心身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注7:团队建设和相关培训:2009年组建“宣武心理”团队(见前,与宣武医院无行政管理关系)。2016创建“宣武心理助医观摩培训公益基金”,资助一线临床医护人员前来观摩学习。2020与《青年文摘》联袂推出“青少年心理答疑解惑”和“我的青春我做主”等专栏。202304计划创建“京东健康父母学堂”(公益),辅助少年学子的父母改进亲子交流模式和品质。202306拟创建“联合医疗高级心身临床培训班”。 附录B、关于“宣武心理团队”的介绍(20230424):A、宣武心理咨询与治疗联盟(简称“宣武心理”)理念宗旨:实战为先,专业精进,市场化生存,商业与公益并举。行动要旨:您的心声,有我在听;爱基于尊重,心化于行动。既往历程:宣武心理于2009年由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闵宝权医生创立。旨在将心理咨询与临床工作的紧密结合,为广大病友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医疗和心理等专业人士提供高品质的心理培训和督导服务。既往成绩:联盟先后为30000余位病友提供卓有成效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医疗及心理同行和有关机构提供400余场专题心理讲座和相关培训,为大众提供了500余场公益讲座和沙龙,广获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欢迎垂询:若有个案及团队的心理咨询及辅导、案例督导、心理各领域培训、讲座和工作坊的相关需求,请联系宣武心理团队的张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B、关于“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简介我于2009年最初组建了“宣武心理”团队,为了更严格要求和更长远的使命,经过反复斟酌,于2017年7月解散了老团队,重新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组建新的宣武心理团队,严进严出,于是就有了“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第一期“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初级)已经顺利完成。当初经过3轮面试(150余位),最初有13位学员被遴选后进入该计划,1年后实际顺利毕业的有10位,其中7位于2018年10月被团队聘任留用,并进入随后为期2年的中高阶的实战培训(要求更高、更具体、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她们是:华磊、凌至华、盛金虹、张淼、周山力、李菁、陈艳苹、陈迪(兼职,现任云南某大学心理中心负责人)。随后又进行了3期实战培训,毕业后并在团队留用的咨询师:二期:2018年11月~2019年12月:王琪、张思娜、宋元东、王艳艳、何超、赵立荣、宋丹、任道辉、郭宁、滑东平。三期:2020年6月~2021年6月:孙婧、李泽文、魏旻秋、李蕾、吴一览、邹法刚、张晰伦、汤妮、檀俊环(出国读研中)。四期:2021年7月~2022年12月(因疫情延期):郑菲、唐诚祥、朱春烨、白莹、李秉桀、陈瑶瑶、塔拉、齐娜、朱慧玲、周萧、邢又文、罗轩、林建明(兼职,现任山东某医院心理科主任)。上面的的38位心理咨询师目前也是宣武心理团队一线的骨干老师,他们继续为闵大夫和其他医护人员介绍的病友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团队的总督导和总培训为大津秀女老师。关于“宣武心理实战咨询技能培训计划(全年脱产)”培训内容请参阅此公众微信号2023年4月8日的文章《宣武心理/第五期咨询师1年脱产实习计划-今年9月开班》第5期计划现在可接受预报名,针对上面所有的内容,或有心理案例推荐等,均可来电垂询管理助理张国云老师(微云)17718556282(可加微信)。C、宣武心理捐资助医观摩培训公益基金简介内容:欢迎一线医护人员前来闵大夫的临床门诊观摩学习(临时观摩或脱产观摩,不用申请,可直接过来)。医疗系统的心理工作者可申请让宣武心理团队的老师为其进行远程个案督导。目前资金主要来源:闵大夫本人在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和多点执业的部分收入、宣武心理平台的部分收入,以及其它小范围内的私人或机构自愿捐赠等。基金管理:由第三方管理(北京联合诊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管理。资助对象:脱产2周及以上的前来观摩学习的正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不限科室,不限公立和民营医院)。补助标准:每人600~2000元。仅能用于接受个人体验和案例督导5-10次(由团队内的咨询师指导完成)。助医成果(自2016年以来):已有50余位临床医疗工作者在本基金的资助下完成了脱产学习。具体事宜请联系:宣武心理的助理张国云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注1:进入该观摩计划,我们团队不再另收观摩者的任何费用,也不发放任何正式的进修培训证明,我们希望您是真的对心理咨询或心身医学感兴趣才来观摩学习。一句话:学本事为主,而非其它,故我们不发放证书。有意向者也可致电张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注2:若需要神经内科各个亚专业临床进修,请与宣武医院医务处(01081398252)联系正规的临床进修事宜,为期一年,一般在神内科病房急诊轮转,且需要交纳进修费用,并接受神内科总体安排。注意:这点与我们“宣武心理”的培训无关。D:来闵大夫门诊和宣武心理团队观摩学习部分反馈:1:某二级心理咨询师(女)在闵大夫的门诊观摩2个半天后感慨:真是大开眼界,不仅接触了许多种类的心理疾病(过去仅在书本上见过),还看到了闵大夫如何接诊和运用具象化技术快速有效的呈现病人潜意识里的核心情结(包括负面情绪),帮助病人和家属更容易理解病症、病因和根源。正如闵主任说的那样,内科医生其实有两个拐杖或工具,一个是药物,一个是话聊(话疗)。过去我们太注重检查和药物,有意无意忽视了话疗的作用。闵主任还说过“医生本身是味药”、“欲成良医、专业和人文并重”,重视话疗,重视医患沟通的具体过程,重视患者的就医体验,就能踏踏实实提高就医品质,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护的信任。2: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杨梅进修3个月感言:作为基层的心理工作者,3个月的密集学习,完全打破了我对心理咨询的原有粗浅认识。从规范化的初始访谈到悬浮注意(无忆无欲)的共情倾听,从经典精神分析到人格理论,从个案的概念化到咨询方案的具体考量,从咨询设置到咨询伦理,从疾病诊断到心理评估……杨梅老师还曾编写了更详细的文章,详阅“宣武心理俱乐部”公众微信号2017年8月4日的文章《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我的进修感想》。欲知闵大夫接诊详情,请详阅“宣武心理俱乐部”公众微信号2017年9月6日的文章《心身门诊札记(1):心理访谈不省心,心理老师不好当闵宝权/文》。
最新修改2018122820030425人类的生存根本:相互支撑,活下去。人类最大的无奈:最后的结局无人能例外。人类最大的痛苦:来源于内心的欲望无法完全满足。人类最大的快乐:利他的同时,内心没有憋屈;利己的时候,内心没有愧疚。60岁时的人生目标:人身自由、感情自由、财物自由、欲望自由营营众生的2个问题:悟不透,放不下。人生即苦旅,最难认识的是自己,最大的障碍是内在,最难超越的是自身......。自我成长的路漫漫,先从认识自己体察内心开始上路吧。静下心来,花上30-60分钟,读完此文,犹如品一壶茗茶,转身离去后,时不时还能回味其中的涩苦和茗香。总论心理知识若能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犹如给临床医生配上了一把利剑,帮助其快速和准确识别许多按常规思路难以正确处治的功能性病症;配合医生适当中肯的解释,能促进患者和家属对病症实质的理解,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若能有机结合,二者相得益彰,将明显提高功能性病症的治疗效果。在生活中,一个人若能了解和合理运用心理知识,便能更好的整合和完善自我,有效的管理情绪和应对各种压力,更好的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心灵成长,提高精神生活品质。现实中有许多患者或来访者存在生理、心理、心身或精神相关问题,需要寻求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其中,A.有较重精神问题的需尽早到精神专科就诊;B.而有焦虑、抑郁、强迫、恐惧和严重失眠等心理问题的,或身体各种不适但又难以明确器质性病因的,则可找神经内科、心身病科和心理科医生就诊,服抗焦虑抑郁药的同时最好辅以正规的心理咨询和治疗;C.还有很多正常人群,不免因客观因素和自身原因出现一时的心理状态失衡,如果自身难以调整好,那么就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了;D.而无明显心理困扰的人,也可以通过相关心理知识的学习和了解、灵性成长等或与心理咨询师做定期会谈,达到自我心理调整、自我成长和呵护心灵等目的。如果我们能善于利用心理学知识,觉察自己的内心,善待自己的心灵,定会有一些顿悟,收获一份宁静和自信。当一个人有真正的勇气和担当去面对和穿越那些曾经长期潜伏于内心、如影随形、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忧愁、烦恼、哀怨、愤怒、恐惧和伤痛之后,犹如破茧化蝶获得新生,鸟儿冲出笼子在蓝蓝的天空自由翱翔。那种心灵的自由、自在、安详和喜悦是难以言表的!浮躁社会心难宁,心难安宁烦恼生;何时偷得半日闲,半日空闲金不换。风轻云淡随意流,心宁意静任逍遥。宁静让人更清楚触摸自己的内心,宁静乃从容,宁静生智慧,宁静以致远。如何更真切触摸自己的内心?请参阅我的另一篇拙文:《我突然顿悟:最简单,其实最有效--静坐观呼吸法》自我沟通与自信有一个词作家,成功追求到了一个女孩,然而旁人的闲言碎语特别多,说那个女孩如何如何丑陋,比他差远了,他为什么还喜欢她?最终还娶了她为妻?歌表心声,于是词作家写了一首歌,叫《世上的女孩千千万,只有你最难看》。他不在乎别人怎么看的,只是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召唤,这是一种真正的自信。人活得越自信,就活得越真实。自信者有自知,有分辨心、善取舍、进退有度、外圆内方。身处社会,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根据自己和环境的情况,清晰自己的定位,并且要有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目标,并在实际中加以调整。这需要自己与自己的沟通,也就是自己的意识和潜意识的沟通,有效沟通后方能做到自察、自省、自悟和修通。自我修炼为了修通,人际沟通为了通达。自知者为明,知他人者为智;会听者聪也,善讲者慧也;善取者谓精,能舍者谓通。人生一世,生老病死,概不能免,苦肯定是无法回避的。人生在世,难免就要与人打交道,与环境互动,个体自然需要与外界关联,这也是人存在的更本。人活一口气,自然就有生理、心理、精神、心灵的各种遭遇和需求,有需求就有不满足,不满足苦就来了,故人生即是苦旅。荆棘人生,当意气奋发,所向披靡,故人生需要超越,超越自己,超越前人。人生百态,遭遇总总,有很多境遇是个人无法左右或能完全预料的,虽不能完全求助于外界或影响外界,但个人可以选择是否让内心做到明析、明辨和明择。正如圣弗兰西斯说过:“我祈求上帝赐予我一颗勇敢的心,让我去改变可以改变的;我祈求上帝赐予我一颗平静的心,去接受不可以改变的;我祈求上帝赐予我一颗智慧的心,去分辨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意识与潜意识沟通不畅的案例我不久前接待了一个两周来心烦意燥、胸闷和睡眠很差的病人。问其有无不高兴的事,他说:“我一般不会和别人计较的,我的心胸很宽啊,全中国谁的心胸都没有我的宽!”我知道,接下来再与他怎么交谈也是无效的,于是就到诊室外直接问他太太。他太太说,他前妻的女儿要去看她亲妈,他不让女儿去,但女儿偏要去,回来后父女就发生了激烈争吵。我返回诊室,向病人核实情况,他轻描淡写说那件事情都过去了,对他没有影响了,他当时不过是担心女儿跟她妈妈会学坏。我问他,您了解自己吗?了解您内在的真实感受吗?换句话说您内心有什么不良情绪吗?他说,没有什么啊!吃饭上班都没问题的,朋友也很多的,平时还经常开导朋友和下属呢。我说那您为什么最近心烦、胸闷睡不好觉呢?他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心内科也看过了,没问题的,因为失眠才来看神内科的。我说您对前妻的怨气,还有很多啊!那么多年积攒的怨恨,您其实是一直没有放下啊!他听后说那些事早就过去了,他已经不再去想那些事了。他最终也拒绝了我推荐他当下做50分钟心理访谈的建议。我自然尊重他啦,也可能机缘未到嘛,仅给他开了抗焦虑和神经镇静类的药物。服用2周后症状确实减轻了,4周后效果更好些,但我不确定今后他遇到类似的情形,是否还会出现相似的症状。就算前妻是“坏人”(让他生气过),孩子与母亲的血缘关系是无法断绝的。孩子与母亲的交流理应得到理解和支持,可惜,不少离异的父母方做不到这点。许多离异或争吵的父母(包括爷爷辈的亲人)有意无意地把对配偶一方的怨恨倾诉或倾泻在孩子身上,或不让离异父母的某方来探视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其实是非常不利的。若父母双方或某一方在孩子的心目中没有良好形象或形象根本就没建立起来,怎么能指望她/他长大后会有一个平和心态与自信?没有良好心理素质,怎么能有良好人际关系和顺畅人生呢?这个案例就是典型的意识和潜意识交流不通畅。潜意识里的某种未处理情结、未完成心愿和相伴随的负性情绪,为什么有时不能有效的被意识感知呢?这就牵涉到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大体上讲有压抑、否认、隔离、回避、退行、投射、攻击、替代、补偿、转化、合理化和升华等。此患者不自觉采取了否认、回避、隔离、和转化等机制,其实类似的情况在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曾发生过,只不过程度上轻重不同而已。假如出现了类似的问题,怎么办才好呢?唯有面对事情的本来面目,就事论事,剖析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觉察自己内在的各种起心动念,才能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才不至于明显受制于潜意识的负性情绪且还不能自知,更是不能自拔。象他这种觉悟境界,即使他愿意调整,光靠他自身的努力,恐难真正有效的,最好的办法是找位有专业受训、有丰富的个案接待经验同时自我成长完善的心理咨询师,在心理成长的位置上专业陪伴他,陪伴他去面对和体验对前妻的爱恨情仇,对自我的成长之路进行梳理,发现自己的需要,促进心理功能的整合和人格的完善。如此的话,他自己内心把该放的放下了,内心干净坦荡了,情绪和身体还会“无缘无故”闹病吗?还会严重失眠吗?意识与潜意识是如何沟通的?一个人的意识层面,可通过文字、语言、眼神、手势、身体姿势等表现出来。而潜意识可通过画图、口误、笔误、无意识的身体姿势动作、某些眼神表情语气和做梦等来展示。一个人只有他的意识和潜意识交流通畅以后,他方能明了自己的内心,他跟其他人的交流才有可能通畅和有效。如果连自己内在都没有整合好,没梳理清楚,何谈与他人有效交流?而大家都知道,良好的人际交流是心理健康最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著名的心理学大师荣格有一句话:“潜意识如果没有进入意识,就会引导你的人生而成为你的命运。”潜意识的东西要比意识层面的东西多得多,尽管我们未必感受到得或者能直观的理解。比较好的状态是,我们承认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的差别,比如我们的意识里实际上还有社会道德、规章制度等等的限制。潜意识里有更多的本能和最在乎的东西,未必自己很清楚,或清楚但未必好意思说出来。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大体上对应潜意识层面,包含各种欲望和未完成的各种情节,潜伏各种负面情绪和攻击力量,原则是为我所需、及时满足和趋乐避苦,故好像是个自私自利很孩子气的家伙啊!“自我”对应的是意识层面,它要顾及与环境的协调,为了更好的生存,故自然有更多的隐忍和自我克制,能做的换位思考。“超我”更多的涉及道德、规则和利他和集体主义等,若“超我”太发达,难免陷入苛严、虚伪和虚无。“本我”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本不必受到过多指责的,但若没有“自我”的管理,“本我”我行我素,势必将天下大乱,家不家,国非国了。人生若没有“超我”的领航和升华,没有一定精神层面的追求,好像就缺了点什么彩似的。若这哥仨干架或任何两方发生冲突,严重了结果会如何呢?若涉及情绪,引发焦虑、抑郁和恐惧,属于神经症的范畴了;涉及人格,那就是各种人格障碍,比如自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焦虑型(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和分裂型人格障碍等。若一个人整个忽视或躲避外在环境,全然活在自己内心虚构和想象的世界里,那恐怕就离精神障碍(精神病)就不远了。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不同层次的人格,不同层面的人格要协同发展和睦共处,看来非得要意识和潜意识进行有效沟通啊!良好的情绪管理,自然也离不开意识和潜意识层面的沟通,这一过程是贯穿于整个人生的。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觉察是第一步,然后再慢慢的看清自己的问题所在,所谓各种“起心动念”都要被自己梳理和觉察清楚才好呢,从而一步步的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去完善,去修通。心理的成长不就体现在这些细节和过程中吗?不正是体现在如何学会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吗?那种一心只读课本知识以应对考试(少年阶段),所有后勤由家长管;一心只耕自家三分地(成人),朝晚不理人情事,实际上隔断了人生的正常成长天阶,卡断了与外界和他人的正常交往互动,心理问题自然容易找上门来啦。少年(心理)弱则成人易(心理)病,少年被家长掌控式养育,被学校填鸭式教育,成人后的自主性创造性就明显不足。故少年(心理)不强,成长不顺利,父母怎么安心?社会怎么安定?国家怎么强大?人际沟通与情绪管理曾有一位英国老师(Shela.Spencer)多次给我这样说过:“你们中国人的肚子里面弯弯曲曲的。”意思就是中国人好多想法不愿提到桌面讲,肚皮官司多。的确,就像老话说的那样,宁可跟聪明人打一架,不跟糊涂人说一句话。如果你的意识和潜意识是通畅的,而他那边是封闭的,交流起来自然就比较费力。但是,如果一个人的意识和潜意识是相对通畅的,而另一方的那个人也是相对通畅的,那么交流起来就会非常流畅,效率会非常高的。人的交流是多方向的——你的意识对自己的潜意识,你的意识对他的意识,你的意识对他的潜意识,你的潜意识对他的意识,你的潜意识对他的潜意识。这还仅限于两个人的沟通,当今社会信息浩瀚,变幻无穷,人与人的交流那么多,需要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自我整合和自我修通就更为重要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管在哪个层次的交流,其实始终有一根看不见的红线牵着,这根红线的名字叫做“利益”。“君子纳于言敏于行”,“君子重义耻言利”,虽有一定正向引导,但凡事有个度,过了头难免有些懦弱或虚伪和好面子的成分。这方面东方人应学学西方人的沟通原则:事前争论定规矩,事中遵从规矩,事后不闹埋怨和打肚皮官司。“利益”有多种,不妨换种说法来解释何是利益。利益即是各种愿望的达成或满足,愿望是大众共有的,也即是人性的根本,体现在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各种满足、施爱、被爱、被关注、被肯定、被承认、被赏识等。但达成愿望的手段和方式多种多样,而且会引起争议或冲突。存在表现形式有衣食住行权钱性、爱情亲情友情人情等。若愿望达成,内心自然是高兴的、喜悦、愉悦的的正向情绪,若没达成,可能会出现低落的、委屈的、忧愁、愤怒、恐惧的等负面情绪。所有的情绪都通过四种表发方式表达表达。1、语言化:大笑、“大声叫骂”、“厉声呵斥”、“嚎啕大哭”等属于很激烈的言语表达,若不分时机地点和对象,可能造成灾难性的人际关系后果。反复或多次重复述说易让人心烦。倾诉、诉说、书写和挑选中间人调停等,是相对成熟的情绪表达通道。2、行动化:较低级的“行动化”包括“甩手撂挑子”、“生气打人”、“成心搞破坏”、“撕毁或砸东西”等;积极的“行动化”是成熟的情绪表达通道,就是常说的化“失望为动力”,如“考试落榜,再接再厉”、“面对贫穷努力赚钱”、“面对失落积极正向行动”等。3、意向化:抽象的情绪表达方式,如唱歌、绘画与舞蹈等艺术活动,和想象、梦境。所有的噩梦都提示着负面情绪。4、躯体化:如哭、笑,手足舞蹈、紧张时心跳加速手脚颤抖、躯体疼痛等。若一个人的潜意识里面攒集较多的负面情绪或情结(未完成事件)(也可统称有负面心理能量)又没得到适当的疏导、表达或发泄,由于心理防御机制的不成熟,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之间交流不畅,这些负面情绪或某些情结(没得到主人的真正面对和处理)很容易转化成各种身体的不适,也称为转化障碍或躯体化障碍,这些症状也称为躯体化症状(没有器质性病变基础)。有时起引发因素的未必是重大或严重件,也可能是很普通或稀松平常的事件:A.各种常见躯体化症状:头晕头痛、肩酸背痛、咽喉异物感、心慌胸闷、腹胀腹痛纳差、四肢酸软、全身窜痛窜麻等。B.各种常人难以理解的症状:感觉头顶在下陷、膨胀感、某个部位过电感、发涩难受、虫爬感、弹击感、抽动感、身体拉拽感、串气感、分裂感、感觉缺失或感觉不到等。C.情感障碍:情绪低落、负性思维、焦躁不安、易发脾气、有时情绪高涨、言语增多、强迫思维/行为、对自己身体非常敏感过度关注,过度少食或无法自制的进食过多(阵发性暴饮暴食)等。D.注意力障碍:难以集中精力、记忆下降、脑子乱、精力不济、看书想问题就难受等。E.睡眠紊乱:入睡困难、睡浅、早醒、多梦、次日起床仍觉睡眠不够或天天起床都觉得头晕晕沉沉不清楚的(也有个别的睡眠增多,但睡眠质量下降)等等。F.惊恐发作:烦躁、惊恐、胸闷、四肢僵硬、窒息感、心跳剧烈、呼吸困难、濒临死亡感等。G.精神症状:严重的可能会伴有幻视觉、幻听觉、被害妄想、思维奔逸和迟滞等。上述躯体化症状可同时伴发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体温明显波动、心悸、胃肠痉挛、便秘、尿频、尿不出、皮疹、出汗等。生活中的“苦”无处不在,“苦”即使内心潜在的愿望未达成或未充分满足。这些苦每个人都不能避免,或多或少的苦总会伴随人的一生,不同阶段的人生会有不同的苦。经历合理的受苦,一个人方能获得成长(挫折体验)。逃避是人的本能,合理的逃避是人体存在的基本应对策略,但过度的逃避可能会给生命成长带来伤害和阻碍。面对“苦”时,人们会有意无意选择逃避或否认,有些“苦”看似被躲掉了,也仅是暂时的和表面上的。他/她躲开了现实的“苦”,否认了内心的“苦”,却难免要掉进了负面情绪的“苦”和身体症状的“苦”,难怪荣格他老人家说过“症状是合理受苦的替代物”。所谓正常人即首先拥有健康心理(适合所有社会阶层和所有年龄阶层):没有主观和客观的身体不适,情绪是大致平和的,思维是敏捷的,人际关系是健康适度的,且有一定灵活性,能换位思考,能适应绝大多数情形,能被周围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简单说能该干嘛就干嘛。具体点说学生应回到学校和同学中去,上班族应回的单位和同事中去,能有正常胃口和正常睡眠,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等大致正常。若偶尔碰到某些着急、生气和无奈之事,当时数小时或数日心里可能会很难受、心烦和失眠等,但不应超过2周。超过2周就说明相对于外界压力和内心反应,他/她要么无力应对困境(外界和内心的),要么回避困境,要么不能坦然面对既有结果,结果嘛?见前面案例那样,自己就不自觉陷进负面情绪或某种思维模式里了,自己无力走出这种困境,身体各种难受的症状就出现了,到处求医问药,碰到懂心理或对人性有较深的理解和洞察的大夫,结果可能较好,要是情况不是这样的呢?请看我网站minbaoquan.haodf.com的文章《神经症或躯体化症状:药物加心理疏导1+1>2》和《天道酬勤:解民疾苦,医者需具备的综合素质》。通过适当方式宣泄这部分负面情绪,让潜意识里的各种负面情绪提呈到意识层面,让来访者感受到并真正面对它们,“面对”即是跨向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一步。很多情况下,仅是面对了长时间潜伏在内心深处的负面情绪,躯体化症状就可以得到减轻乃至消除。这就是我为何反复强调为什么长时间的头晕或身体某部位不适,若确实找不到器质性病因及有关危险因素,应症状不合常理,就考虑功能性的可能,即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碰到这些情况就需要寻求神经内科、心理科或者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了,该服药就应服药的。同时最好找心理咨询师做正规的心理咨询(每次访谈45-50分钟)。(信息收集小窍门-可以简单询问:1心情如何?2睡眠如何?3发病前有无明显不高兴之事?)抗焦虑药和心理咨询是互助互补和相得益彰的关系,请看我网站minbaoquan.haodf.com的文章《抗焦虑抑郁药-应剂量足,时程长,勿随意停服》沟通无处不在A上下级关系人属于群居动物,有群居,就有等级,有等级就有管理和被管理。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定位。上下级是相对而言的。从工作角度出发,对于管理者,管理就是要促使事情的顺利发生和目标的达成,各方均能认可。这些过程中,难免有波折和阻碍,肯定需要大量的各个层面的沟通。不管个体是身处哪一级,需按部就班的做好自己的职责份内事,走好每一步。自己既要顾及自己的利益,也要忠诚于组织,要有服从意识。若是管理者,既要管,树立自己的权威,又要协调好个人与上级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管理者总希望自己的员工是忠诚和顺从的,既要兢兢业业又要无欲无怨。无论是自己对组织还是对下属而言,不光只想到管、管制、控制和掌控,还要多沟通,多协调,能分享,做到梳理、同理、服理、理顺、顺达,才能达到想要的目标。领导力即是获得别人愿意追随的能力,心胸可能比专业能力更重要,人格可能比官阶更持久和令人敬仰。领,占领、带领,因站得高,看得远,方能领悟,给人引领;导,引导、开导、教导、因势利导、指导。领导,领导,就是既要引领又要指导,要给人希望,给人信心,让人进步,让人收获。B师生关系孩子是世界的未来,所以应当是全社会所关注的。对于学校的营建,常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孩子对学习和学校反感。那么作为学校和老师,就要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真正的育人教人,答疑解惑,人格引领?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促使孩子学知识学做人,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自主思维能自食其力的社会人,那么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应唯成绩为向导,可能存在不少适得其反的方式,达不到上述目的反而让孩子厌学甚至辍学,无论从教育者和家长自身出发,还是从孩子的角度,都是有待调整的。全国上下,孩子们的学习压力都很大,填鸭式教育,题海战术,排名之剑头上高悬,睡眠普遍不足,身心疲惫不堪,十有八九近视眼。哪还有创造性思维的影子?连芽都难发出来!钱学森老人家临终前曾感叹国人为何得不了诺贝尔奖,假设钱老有来世,不管花落谁家,不知还能否结出同样的硕果?教师们的压力同样不轻啊,滚滚洪流面前,教师和家长们更是身不由己。某些管理阶层面上要让学生减负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实际推行的政策措施有时可能适得其反(或明或暗搞学校或班级排名,搞明星学校或明星班级等)。某些制度上的设置让老百姓对重点明星学校或重点班望眼欲穿,趋之如骛,欲罢不能,欲说还休,其实不过是方便近水楼台者先捞月再浇菜。这些已经不是光人际沟通能概括和解决得了的。C两性关系激情时山盟海誓,转瞬过眼云烟;衣食住行易满足,独有两性相悦难长驻。爱情不等于婚姻,爱情只需一见钟情或两情相悦,无暇顾及天长地久和各种关系。死抱着对爱情的幻想来寻找另一半,要么终于找到梦中的他/她(1%的概率),要么就岁月蹉跎等白了头。痴盼在婚后延续婚前的甜言蜜语亲亲我我,很容易婚后矛盾重重心力交瘁。婚姻是在现实面前的适度妥协和接受,是围绕两个人的各种关系的交织。婚前婚后,若没有做好各方面的良好沟通,所有美好愿望都容易成水中月梦中花。若是两情长久时,岂在朝朝暮暮!看得越紧,越容易出问题,越想抓牢的,越容易溜走。越不自信,自然越怕对方溜走;越不自信,越失去自我;越不自信,越乱了方寸。闭眼不放心,睁眼又心烦,本应多沟通,两眼相对无话谈。婚前如胶似漆,婚礼来宾熙熙攘攘有面子,婚后吵吵闹闹家常便饭,婚姻7年之痒难避免。比较折中的是各忙各的,相安无事,有事再商量。不管是什么关系,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距离越近越易产生矛盾和问题。双方要多沟通,只有良好的沟通、质询、澄清、协商、妥协、换位考虑、相互理解和相互包容等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哀怨、伤害和关系破裂。德国海灵格大师说过“女人要追随男人,男人要为女人服务”,我换个话讲就是女人要体贴和理解男人,男人要礼让和呵护女人。女人要体谅男人的“难”,因为女人可以呈现弱小的一面,但男人有泪不轻弹,更在意人前的面子。浮躁社会满是焦躁不安,攀比成风,男人的压力比女人大,男人好多的“难”处无以言表,难以发泄和发散,时间长了,男人的根本就难免受影响,更难以让另一半满意。女人感性细心易较真,男人理性粗线条,注重结果不重过程。男人骨子里是非常在意自主和自在的(同时也可能有更小气或自私自利的一面),这是所有雄性动物的本能,半个例外的是熊猫,难怪面临濒危了。若感到太为难、太麻烦或对方控制欲太强,男人就会选择躲避和逃离。有时人还在,可能心已凉,情已荒,两眼无神光。男人要有责任和担当,要有进取心和事业心,这是我们男人安身立命的根基。有些同胞若忘了姓男,便有些“娘”了,难怪当下阴盛阳衰愈演愈烈。“女强人”本不应是贬义,但男人一旦这么认为了,自然敬而远之。“女强人”最不应该的被女同胞们误读,不是要事事不输于男人,而是在某方面做事能力很强时,不要弄丢了你们让男人不得不拜服和欣赏你们女人的温柔、婉约、优雅、淡定、善良和善解人意,而非大嗓门、小家子气、过分情绪化、喜欢攀比和不依不饶等。两性如何相处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自然也是永恒的问题来源。男女问题,好像永远是“扯不清理还乱”、“清官难断家务事”。缘聚缘分,多些随缘淡定,可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D家庭关系之亲子关系若个人是社会的分子,那家庭就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稳定意味着社会的稳定。对于每个人来说,家庭的营建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妻子在生育以后,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给了孩子,而无意间冷落了丈夫(不过是另一个大孩子嘛),后者内心倍感失落难免隐隐哀怨却难以言明。血脉永远不会断,亲情需要经营,夫妻感情更需要经营的。父母对孩子的最大恩赐莫过于:夫妻恩爱、维持婚姻的稳定、家庭和睦。次之,是维持家庭的完整,哪怕要离,最好也要等孩子14岁以后。婚姻家庭破裂往往对孩子的伤害是最大的。当然两口子三天一小吵,一周一大吵,吵得越凶,小孩子越怕的,越没安全感。爱情或感情容易让人一时头脑发热。我主张恋爱至少1-2年以上才结婚,结婚后不要马上要孩子,婚内生活折腾它2-4年,两人关系基本稳定了,心理、身体和外在环境基本准备妥当再要孩子不迟。简言之,不要为结婚而结婚,不必为要孩子而太快生孩子。前不久我门诊接待一大妈,抑郁焦虑了,儿子恋爱4个月就结婚,3月后儿媳怀孕,孩子刚半岁,小两口毅然决然离了。孩子扔在婆婆家,儿媳回娘家住去了。这婆婆琢磨今后该不是我老两口来抚养这孩子啊?!我说这事嘛已不新鲜了。这是两个没长大的孩子,既不了解自己,更不知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大妈点头附和。该怪谁呢?我后面的话让大妈一愣,问我怎么知道的?我是这么说的:我大致是这么猜的,未来婆婆见自己的宝贝儿子谈了一个家庭条件不错的,女孩也很单纯,得,让儿子赶紧结婚吧。儿子听您的啊!何况两人正在新鲜劲上呢。结婚后,婆婆(公公)天天盼望着抱孙子啊!经常催促,这不,愿望很快就实现咯!!但是当事人以及长辈们忘了更重要的事了。忘了什么,哎,不必我再说了吧(要让当事人自己做决定)(我根据大妈的言行和画“房树人”快速推断了大妈的性格秉性是强势、自我为中心、多思虑但思维简单、又爱操纵和控制)。父爱如山,给人踏实和自信,给人力量和爱的能力,给人格局和方向感;母爱如水,温柔细滑,滋润人的心田,让人平和、友爱和宽容,有安全感。风景如画,有山有水,且要组合和谐才好。一方太强自然另一方就弱。阴盛阳衰的家庭,孩子的问题往往多于阳胜阴衰的家庭。最好是阴阳平衡,阳可适当多些,阳要多与阴沟通协商,彼此要尊重和欣赏,平时要多交流沟通。现实的问题是:女人在不停抱怨,男人在沉默或躲避,夫妻感情不够,孩子来凑;期望加指责,孩子焦虑又沉默。说到家庭,绕不开的肯定仍是孩子。联系到亲子教育的话题,有多少父母是在外风雨无阻的挣钱,而忽略了对孩子的陪护?一个人终究会变成什么样?先天秉性固然重要,但对个人的性格起决定性因素的便是父母给予怎样的关爱和教育,这在孩子7岁以前最为关键,其次是18岁以前。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孩子在0~7岁的时候,如果父母的关爱和呵护足够,并且教子有方的话,那么他将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和自信来面对以后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和压力。当孩子还是幼儿时,当父母的要尽最大努力让孩子呆在父母(尤其是妈妈)身边。不管是自己当全职妈妈;还是白天妈妈要上班,请保姆或老人白天帮自己带孩子,晚上妈妈回家能见到孩子最好。那种因外界各种条件,把孩子送到另一个地方让他人带,几个月几年父母见不到孩子,由于小孩缺乏父母的直接陪伴,那青少年和长大后很容易造成许多心理问题,比如孩子不自信、防御心重、难以与父母融合、难以同父母有效交流,成年后难以与他人有效沟通,难以建立亲密关系等。若父母管得越多越细,结果就是越弱化了孩子的能力,孩子的能力是在磕磕绊绊中得到锻炼的,尤其是要鼓励孩子多参与能动手动脚的家务活(未必一定要做很多),多与同龄人打交道,哪怕吃点亏,受点小欺负也是正常的。但若孩子总是受气包,或总欺负别的小孩,这就需要当父母的反思自己这方的教育模式了。父母的清规戒律太多,越苛严,或动辄打骂孩子,孩子越难与父母之间培育出亲密感,长大后容易患得患失,容易患焦虑抑郁症。这样的孩子容易不自信,非常理性,很难感知自己的情绪,当内心攒积不良情绪时,难以适当发泄和排解,长大了也难与他人培养亲密感情或待人冷漠,防御心很重,那么可以预计她/他今后的人际交往和婚姻是难以圆满和谐的。故此处尤其提醒一下那些当教师的父母,下下策就是把自己的孩子招进自己管教的班里,美其名曰,亲子培养/文化教育两不误。结果反而是容易两相误啊!其实质都是对人性、人心缺乏必要的理解,妄论深刻的领悟了。还有许多父母,对孩子一味溺爱,娇生惯养,或物质上尽力满足孩子,感情上荒芜孩子,行为做事上缺乏一定规矩,对人性缺乏起码的敬畏,故其实那是在毁孩子,等老了才幡然醒悟,悔不当初……。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当父母的觉得爱孩子何错之有啊!毕竟一个孩子金贵嘛,但无意中可能已经种下无穷无尽的成长隐患。这样的孩子受不了一点挫折,什么事情都以自己为中心,不会换位思考,很难搞好人际关系。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容易养成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受不了脑力和体力上的“苦”或“消耗”。容易目中无人,我行我素,横冲直撞,遭怨无数。在家万事好,出门事事难,当他们走向社会后发现难以适应,甚至丁点的委屈和苦都受不了。他们的意识和潜意识里都习惯了被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们)让着、惯着、宠着,可到了社会(包括学校)哪还能享受如此礼遇啊??!!外面想要的宠爱得不到,外面的苦(成长的苦是永远回避不了的)也吃不消,怎么办呢?还是求助可怜的爸爸妈妈吧。那就“退行”吧,40岁的心智退回到18岁以下,30岁退回到14岁,18岁退回到8岁以下,或宁可永远不长大,退缩到有爸爸妈妈在的安乐窝了,这或许是关于休学族或啃老族说得过去的一种心理学解释吧。处在青春期的这类孩子,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和系统的心理治疗,心理幼稚病得不到纠正,可能今后一辈子要在“人生的苦海”中挣扎了。这就是我反复强调,孩子出了心理问题,一定务必要尽早进行心理干预,而且父母方必须要予以完全的配合才好。“年少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少贪图享受,避开了各种“苦”,成人后就可能要受无奈的苦楚,事事不如同龄人啊);“娇宠少儿,老来无助”(过分或无条件溺爱幼儿,老来后反受无穷的凄凉和无奈)。人的能力是多样的,大家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好的领导大都是比较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管理好自己的员工、协调和平衡各种关系的。但是能管理好员工未必能把家庭经营好,把孩子教好。同理,能教育好学生,未必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大名鼎鼎的刘备,手下英雄辈出:诸葛亮、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等等,但是他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不敢恭维。“扶不起的阿斗”和“乐不思蜀”就是说他儿子刘禅的。原因嘛,可能是娇宠多、当父亲的陪护很少,让其锻炼和磨练更少,自小习惯了被人伺候和享乐,缺乏男人的阳刚之气,缺乏担当的勇气和能力。可能刘备是大领导嘛,工作太忙了,以至于疏于与孩子的玩耍和沟通。强者总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的孩子也会很强,我看未必,关键还是要看其亲子关系和养育模式。强者往往自我意识强,管理上很强势,容易把孩子当手下员工来管理,要求孩子事事都要听从父母的。这样的父母也可能事无巨细大包大揽,孩子的一切都要在他们的掌控之中,没有孩子自己独立自主的空间,那孩子的心理能量和心理素质能强吗?中国的文化核心是家长制,重在控制,缺少尊重。家长也容易把孩子当自己的私有感情财产,随意支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缺乏反思自省,不出问题才怪呢?!非等出了大问题,才被迫带孩子各方求医,寻求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某个人的人际关系很能集中反映他/她的内心世界,故我们只要看看这个人的人际关系,就会明白这个人的内心世界,就能大致推测出他/她与父母的关系如何。孩子在家里若不能自如和正常与父母交流,很可能在外面就很难与同龄人进行正常的交流。根据我多年的观察,成人的心理问题90%能追溯到家庭或联系到与小时与父母的关系没处理好。这些都值得全天下当父母的警觉啊!!养孩子不能想当然,养孩子不等于养狗,不能随性而为,不能只顾自己内心潜在的各种需要,不能不尊重孩子,但也不能没有一定规矩,需要一种相对合理的平衡。总结总的来说,心理知识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在于了解自己的内心,做到自察、自省、自知、接纳、自励、自赏,并且理解和同理他人,既能向强者学习,又能善待弱者,能审时度势,做到天人合一。结束语人生有许多事可以等,唯独亲子教育和孝敬老人不能等。名利可以放下,唯独生命不可轻视。做人不可有傲气,但可不失傲骨。好像独爱情不能分享外,没有什么不能分享的。我前几天收到朋友一短信息,当下给许多朋友分享过。今天大家愿不愿意同我一道分享呢?大师就是大师啊!我是非常敬仰星云大师的。我口沫飞溅2小时,看看星云大师聊聊数语就把人生的道理说个透,他好像站在星云之上俯视我们整个人类。看来是不是专门学心理知识的其实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内心能否读懂人性!说不说其实也不重要,重要的看所做作为是否顺应人心!人类的历史就是本厚厚的书,社会就是所综合大学,人人是学生,人人是老师,你的刻苦程度和领悟能力、你的所做所为,决定了你人生的厚度,长度大致由上帝决定,至于最终的学位证书,最后颁发,都一样的,喜欢与否都得领。如此的话,一个人该在意什么呢?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呢?我暂且借花献佛,结束今天的讲座。星云老师他老人家是这么说的:1、人可以穷,心不能穷,心里的能源,取之不尽;身可以残,心不能残,心理的健康,用之不竭。2、在心量方面,要能容纳不喜欢的人;在做人方面,需具备谦虚卑下的心;在事业方面,要有舍我其谁的愿力。3、随缘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珍惜当下;当下不在他方净土,而是在内心一念。说得多好啊!我们要谢谢他老人家的教诲和指引!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PS:此文根据闵宝权大夫2010年7月和2012年5月分别给外企内部心理培训上的讲话内容合并整理,后经闵宝权多次修改而成,也经由多位搞心理咨询朋友们的审阅、修改和校对。有不妥之处,请大家多指正指正。关于此文中涉及的一些心理学概念,其详细解释将在附录中予以详细列出,以备参考。此文曾转载于《家庭医学》2013年第五期(编辑/杨亮)。附录1:关于文中出现的部分心理学名词的解释(网上搜到的,了部分改动)一、意识结构:弗洛伊德在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中,将人的意识结构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二、人格结构:弗洛伊德在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中将人格结构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1、本我(Id):位于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2、自我(Ego):由“本我”分化出来,自我的功能是自我防御机制,它寻求恰当的方式使“本我”得到适当满足,遵循“现实原则”。3、超我(Superego):由“良心”与“自我理想”组成,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的道德规范和内化社会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的,其功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我,遵循“道德原则”。三、自我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派用语,它在人格结构中属于自我(ego)的功能,是自我用来应付本我和超我冲突的手段。当自我受到本我和超我的威胁而引起焦虑和罪恶感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每个人,不管正常与否,都会或多或少运用一种或多种防御机制,尤其时受到外界的批评或指责时或自我的各种痛苦煎熬时。只要能够运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平衡,而没有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那就不能看作是病态。只有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地应用防御机制以致不论在自己内心还是与他人的交往方面都和他的生活不相称、不相和谐时才可以称之为病态。1、自我防御机制的分类:(1)按心理成熟度分类:①自恋心理防御机制(一级防御机制):包括否定、歪曲、外射等,是一个人在婴儿早期常常使用的自我防御机制,它的特点是以自恋的心理状态,即只照顾自己,只爱自己,不会关心他人。②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二级防御机制):包括内射、退化、幻想等,此类机制出现于青春期,会延续到成年期也属正常。③神经症性心理防御机制(三级防御机制):包括潜抑、隔离、反向形成等,是“儿童的心理防御机制”进一步成熟,能分辨出什么是自己的冲动、欲望,什么是现实的要求和规范之后,在处理内心挣扎时所表现的出来的防御机制。④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四级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升华、补偿、幽默等。是指“自我”发展成熟发展出来的防御机制。其防御方法不但比较有效,而且可以解除或处理现实的困难、满足自我的欲望与本能,也能为一般社会文化所接收。(2)按行为性质分类:分为五大类,共十六种具体的心理防御机制(实在太多文字,此处略。大家不妨在网上搜看相关内容)。附录A:关于闵宝权医生个人的相关信息(最新改动20230424):注1:闵大夫给自己的定位和评价:一位纯粹、实干和治学严谨的神经内科临床医生和心理专家!一位敬畏人性、崇尚专业、追求完美、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临床心理工作者!一位特别关注青少年心身健康成长和独立思维培养的亲子问题教育专家和推广者!一位具有忧民忧国之怀、助己助人之心、慧己惠人之愿的公益践行者、心理团队创建和开拓者!先后就读于华西、北京协和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多次出国交流学习。自2000年起开始研习实战心理技能,先后参加过多个心理流派的理论学习、实操训练和团队培训,接受多位心理名师的传授、指点和提携,并接受众多同行们的指导和帮助!2009年成立“宣武心理咨询与治疗联盟”(简称“宣武心理”),旨在推广心理咨询与临床工作的紧密结合,为广大病友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为中国的临床心身医疗做出了探索和开创性的工作!注2:目前闵宝权的专家门诊所接待的疾病主要包括:经多方求治未能明确诊断或治疗疗效欠佳的神经内科的某些疑难病症-比如莫名的头晕、头痛、无力、麻木和肩颈酸痛、胸闷气短(除外心肺疾病)、以及其它各种难以解释的躯体化症状和感觉。其它病种尙包括但不限于:抑郁、焦虑、失眠、强迫、职场压力、人际关系困扰、感情婚恋困扰、或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问题、躯体化病症、厌学、学习障碍、人际交流障碍、网络成瘾、性别烦躁等等。注3:闵宝权大夫的出诊信息北京宣武医院:周一、三、五下午(普通专家),四下午(心身疾病专科),在门诊楼3层(东门的正西侧)的神经内科门诊靠北侧的8诊室。五傍晚5:00-7:30特需专家门诊(挂号费300元),在干保楼2层(南门的正北侧)。通过掌上宣武医院APP、114挂号平台及现场自助挂号机等方式。地址:北京西城区长椿街45号。牛街北口的西北侧。地铁2、4、7、19号线均旁过。联合医疗特需门诊(在北京亚运村中医院内3楼,周日下午和傍晚,属于多点执业),可通过好大夫在线APP或微医APP,微信公号“千屹联合医疗”上面预约挂号,挂号费670元。(地址:北京朝阳区北苑路172号。地铁5、15号线的大屯路东站下车,往南500米路东)。公众微信号加注“闵宝权”可以查询我近1周的出诊提示(若有临时变动也会尽早公布的)。若病症比较轻微的焦虑抑郁或心情波动郁闷等,暂时不想服药,不必非找我面诊,直接想做心理咨询的,可电话宣武心理团队的行政助理张国云老师17718556282,由她帮忙给您直接指派团队内的心理咨询师提供相关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师可以电话或微信里先给您完成义务10-15分钟的介绍性访谈,而后您再决定是否购买此咨询师的付费咨询。注4:欢迎参阅个人网站:https://minbaoquan.haodf.com/上面有40余篇文章,涵盖亲子关系、头晕、头痛、神经官能症(躯体化症状)、周围神经病、脱髓鞘病、痴呆、医患沟通和静坐观呼吸等原创文章。特别推荐:对亲子关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此网站文章区阅读我的拙文《给孩子多些陪伴,给孩子多些自主空间,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注5:欢迎参阅公众微信号“宣武心理”或“宣武心理俱乐部”,上面有不少活动告示和心理咨询方面的精品文章。注6:学会任职和著作:中华医学会和医师协会相关神经心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主编专著《房树人画图在心身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注7:团队建设和相关培训:2009年组建“宣武心理”团队(见前,与宣武医院无行政管理关系)。2016创建“宣武心理助医观摩培训公益基金”,资助一线临床医护人员前来观摩学习。2020与《青年文摘》联袂推出“青少年心理答疑解惑”和“我的青春我做主”等专栏。202304计划创建“京东健康父母学堂”(公益),辅助少年学子的父母改进亲子交流模式和品质。202306拟创建“联合医疗高级心身临床培训班”。?附录B、关于“宣武心理团队”的介绍(20230424):A、宣武心理咨询与治疗联盟(简称“宣武心理”)理念宗旨:实战为先,专业精进,市场化生存,商业与公益并举。行动要旨:您的心声,有我在听;爱基于尊重,心化于行动。既往历程:宣武心理于2009年由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闵宝权医生创立。旨在将心理咨询与临床工作的紧密结合,为广大病友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医疗和心理等专业人士提供高品质的心理培训和督导服务。既往成绩:联盟先后为30000余位病友提供卓有成效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医疗及心理同行和有关机构提供400余场专题心理讲座和相关培训,为大众提供了500余场公益讲座和沙龙,广获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欢迎垂询:若有个案及团队的心理咨询及辅导、案例督导、心理各领域培训、讲座和工作坊的相关需求,请联系宣武心理团队的张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B、关于“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简介我于2009年最初组建了“宣武心理”团队,为了更严格要求和更长远的使命,经过反复斟酌,于2017年7月解散了老团队,重新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组建新的宣武心理团队,严进严出,于是就有了“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第一期“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初级)已经顺利完成。当初经过3轮面试(150余位),最初有13位学员被遴选后进入该计划,1年后实际顺利毕业的有10位,其中7位于2018年10月被团队聘任留用,并进入随后为期2年的中高阶的实战培训(要求更高、更具体、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她们是:华磊、凌至华、盛金虹、张淼、周山力、李菁、陈艳苹、陈迪(兼职,现任云南某大学心理中心负责人)。随后又进行了3期实战培训,毕业后并在团队留用的咨询师:二期:2018年11月~2019年12月:王琪、张思娜、宋元东、王艳艳、何超、赵立荣、宋丹、任道辉、郭宁、滑东平。三期:2020年6月~2021年6月:孙婧、李泽文、魏旻秋、李蕾、吴一览、邹法刚、张晰伦、汤妮、檀俊环(出国读研中)。四期:2021年7月~2022年12月(因疫情延期):郑菲、唐诚祥、朱春烨、白莹、李秉桀、陈瑶瑶、塔拉、齐娜、朱慧玲、周萧、邢又文、罗轩、林建明(兼职,现任山东某医院心理科主任)。上面的的38位心理咨询师目前也是宣武心理团队一线的骨干老师,他们继续为闵大夫和其他医护人员介绍的病友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团队的总督导和总培训为大津秀女老师。关于“宣武心理实战咨询技能培训计划(全年脱产)”培训内容请参阅此公众微信号2023年4月8日的文章《宣武心理/第五期咨询师1年脱产实习计划-今年9月开班》第5期计划现在可接受预报名,针对上面所有的内容,或有心理案例推荐等,均可来电垂询管理助理张国云老师(微云)17718556282(可加微信)。C、宣武心理捐资助医观摩培训公益基金简介内容:欢迎一线医护人员前来闵大夫的临床门诊观摩学习(临时观摩或脱产观摩,不用申请,可直接过来)。医疗系统的心理工作者可申请让宣武心理团队的老师为其进行远程个案督导。目前资金主要来源:闵大夫本人在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和多点执业的部分收入、宣武心理平台的部分收入,以及其它小范围内的私人或机构自愿捐赠等。基金管理:由第三方管理(北京联合诊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管理。资助对象:脱产2周及以上的前来观摩学习的正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不限科室,不限公立和民营医院)。补助标准:每人600~2000元。仅能用于接受个人体验和案例督导5-10次(由团队内的咨询师指导完成)。助医成果(自2016年以来):已有50余位临床医疗工作者在本基金的资助下完成了脱产学习。具体事宜请联系:宣武心理的助理张国云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注1:进入该观摩计划,我们团队不再另收观摩者的任何费用,也不发放任何正式的进修培训证明,我们希望您是真的对心理咨询或心身医学感兴趣才来观摩学习。一句话:学本事为主,而非其它,故我们不发放证书。有意向者也可致电张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注2:若需要神经内科各个亚专业临床进修,请与宣武医院医务处(01081398252)联系正规的临床进修事宜,为期一年,一般在神内科病房急诊轮转,且需要交纳进修费用,并接受神内科总体安排。注意:这点与我们“宣武心理”的培训无关。D:来闵大夫门诊和宣武心理团队观摩学习部分反馈:1:某二级心理咨询师(女)在闵大夫的门诊观摩2个半天后感慨:真是大开眼界,不仅接触了许多种类的心理疾病(过去仅在书本上见过),还看到了闵大夫如何接诊和运用具象化技术快速有效的呈现病人潜意识里的核心情结(包括负面情绪),帮助病人和家属更容易理解病症、病因和根源。正如闵主任说的那样,内科医生其实有两个拐杖或工具,一个是药物,一个是话聊(话疗)。过去我们太注重检查和药物,有意无意忽视了话疗的作用。闵主任还说过“医生本身是味药”、“欲成良医、专业和人文并重”,重视话疗,重视医患沟通的具体过程,重视患者的就医体验,就能踏踏实实提高就医品质,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护的信任。2: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杨梅进修3个月感言:作为基层的心理工作者,3个月的密集学习,完全打破了我对心理咨询的原有粗浅认识。从规范化的初始访谈到悬浮注意(无忆无欲)的共情倾听,从经典精神分析到人格理论,从个案的概念化到咨询方案的具体考量,从咨询设置到咨询伦理,从疾病诊断到心理评估……杨梅老师还曾编写了更详细的文章,详阅“宣武心理俱乐部”公众微信号2017年8月4日的文章《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我的进修感想》。欲知闵大夫接诊详情,请详阅“宣武心理俱乐部”公众微信号2017年9月6日的文章《心身门诊札记(1):心理访谈不省心,心理老师不好当闵宝权/文》。
核心观点:远程医疗咨询是对面诊的一种有益补充,但针对不少病症,远程医疗永远无法取代当面就诊。--闵宝权202204,最新补充于20230409远程医疗咨询,欲说还休:相对当面就诊(面诊)而言,远程医疗咨询包括网上图文咨询、微信图文咨询、电话咨询和图文咨询,是一种新的形式,也是对面诊的一种有益补充,未来会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会用到它。我个人也是积极参与者,我在2009年就开通了好大夫在线的远程医疗咨询,也多次参加过其它机构组织的远程视频咨询,目前通过网络我已经给3万余名患友服务过,相关文章总阅读量达到几百万。不管如何,只是我个人认为远程医疗咨询不能被过多过高的期待。为什么呢?当面的医疗接诊(面诊)仍然是主要的,永远无法被网上医疗咨询完全替代。尤其是针对偏心理成因比重较大的心身疾病而言。互联网或远程医疗确实给病人就医带来了极大便利,对一些简单病症或病情稳定的老病人而言,比较好用;对一些诊断主要看化验指标或影像学所见就能确诊的也比较好用,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肤病、糖尿病和脑梗塞脑出血等。或者说对任何典型的病症且具有专业的系统的化验和检查而言,也是如此,尤其是当我们主要是聚焦诊断时。更多的疾病,远程医疗永远无法取代当面就诊,比如某些莫名其妙的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失眠、体位性血压下降等。这是我们神经内科的情况。我估计其它科也有类似情况,比如:心脏神经官能症、胃肠激惹综合征、不明原因的疼痛等等。每个科都有不少似是而非的病症,或者都有一些疑难杂症,光远程医疗咨询的效果恐怕就很难比得上面诊。当然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影响因素非常多,最关键的因素应该还是与人有关,自然涉及患者本人和接诊的医生。不面诊医生就无法直接询问很多细微的细节信息,何况有的病人不愿意在网上提供详细信息,即便我给对方发过去问题收集清单,毕竟敲字也费功夫的;不面诊就无法感受或体察到患方某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信息或感觉或体态信息;不面诊,医患双方的交流就受到明显的限制,当面交流的功效就难以体现;不面诊,闵大夫常用的独门绝技,比如房树人画图的解读或站位游戏就无法立即快捷完成;不面诊,闵大夫又怎么让现场的心理咨询师立即去给病人义务聊15分钟呢?(聊完回来咨询师还可以立即给我做简要汇报)不面诊,又怎么给病人做快捷有效的解释呢呢??有的病人在网站上发给闵大夫医生长长的文字信息,不如让闵大夫接待3分钟所了解的信息来得重要和便捷。有的病人,即使我让心理咨询师去义务聊15-20分钟,仍然不接受自己有心理问题。闵大夫给她/他摆个家庭站位游戏,1-2分钟,家庭内部问题就清晰呈现出来,患者有时当下就泪奔,患者立马就接受了我的点评或简要解释,明白“原来我那么多的躯体不适,原来根源在内心潜藏的负面情绪”。随后欣然接受闵大夫的建议:“去做正式的心理咨询吧”、“闵大夫绝不会骗您的”、“闵大夫和他的咨询师们是真心想帮助每一位病人的”。“而且闵大夫和他的心理咨询师们,肯定会尊重你们自己做的任何决定,哪怕你们不听从闵大夫善意的建议,不愿服药或不愿进入正式的心理访谈”。有的医生前来闵大夫门诊观摩学习,觉得大开眼界,“原来医生看病,还可以这么看?这极大拓展了我的视野和思维,看来不学习就要落伍了!”我呢,只是因为当初对已有的生物医学不能很好解释某些病人的症状感到困惑,加上我好奇心重,又不服输,对各种疑难杂症非要搞个明白,对医学心理狂热的感兴趣,自费大量学习各种心理咨询技术,学成后应用于临床,极大开阔了我的眼界和视野。再比如,很多似是而非的主述:头晕、头痛、全身各处不适、心情似好非好、焦虑抑郁、学生厌学、人际交流困惑和两性情感障碍等等,诊治最好由面诊大夫决定,面诊总比网上文字更直接和准确。有时某些案例即使面诊也非常费思量的且很难很快确诊,况乎远程咨询?只是有些信息必须面诊时才能收集和确认到的,有些病症性质非面诊不能确定。即使面诊,也不是一次就能非常详细到各种信息的,有时还需要多次接诊才能收集到足够信息。有的病人已经找我看很多次后,对我有足够信任后,才悄悄告诉我TA内心的迷茫和纠结,或者告诉我TA内心那个真正纠结和痛苦的事情,给人一种感觉“原来如此”。其实一开始我就感觉对方没有完全告诉我实话,但我看破不点破,等待对方今后适宜的时候主动告诉我。针对某些病人的某些隐藏很深的情节,医生们若没有经过严格的心理咨询培训,有时也无法看出来的(不管医生的愿望有多强烈、多善良)。他们只能反复述求助于一般的化验、影像学检查,但这些检查往往有都正常,病人和家属也乐此不疲的转战于多家医院看病,反复看病,低效甚至无效的看病。故,有的病人到处看病,反复检查,但又找不到可以解释表面病症的器质性病因,而这些又不能把责任都推给医生们。因为目前的医学教育,相关医学心理知识只涉及浅浅的内容,何况广大医生也不可能都像我这样疯狂的喜欢心理咨询,不顾家人(主要是妻子)的强烈反对,这20多年来花大量精力财力去接受大量的专业的心理咨询方面的培训。我是一个课虫和书虫,乐于案例接待,我已经拥有较丰富的心理知识,完成将近200次的个人成长体验(找更高级咨询师给我做心理咨询),完成近400小时的一对一案例督导,旁听300多小时别人的案例督导,我已经能有效独立开展短程和中长程的心理咨询。好东西要与大家分享,我这10余年我大量给医疗同行义务分享我已经吸收的心理知识,演示我掌握和熟悉的咨询技能。医生们获得一些关于心理咨询的感性认识和体验,对其临床工作绝对是有益的,自然就对广大患友们有益了。故,我坚定的认为,面诊永远无法完全被任何非面诊的手段代替。对于稍微有点难度的案例,我一直坚持:尽可能就近找医生看病,若非要找我下诊断开药,请最好前来找我面诊。再比如目前病友们可以非常便捷的在网上搜寻各种医疗信息,甚至久病成“良医”,但仍然无法“自己替代医生的”或“自己完全成为自己的医生”。否则,医生的专业培训和专业成长就失去意义。有病人看了网上不少文章,试着给自己下诊断,自己去药店买药服用,确实有一部分见效,但遇到各种问题和意外,还得赶紧去看医生。我今年就遇到好几例,从老家跑来北京向我求助的病人。故我经常网上建议某位病人最好先就近找神内科或心身科或心理科有经验的医生看病和随诊。我反复郑重声明:我的网络咨询一般只提供一个大致或粗略的建议,无法很准确的诊断或开药方,也无法持续回答太多太细致的问题(即使是针对我的老病人)。从来没有找我看过病的,若病情较复杂,当地多处就医结果不理想的话,确实需我帮忙诊断下药,我建议:应带上所有材料找我面诊。比如:2020年某中年男性,头晕和早醒3年余,精神状态戚戚然,生活和工作都受明显的影响,网上网下看医生无数,几乎查了神经内科能做的所有化验和检查。在好大夫在线网上向我求助,他的病史虽然写得很长很仔细,不过是围绕其症状感受就医等等反复详细描述而已,根本没有触及核心的内心感受和基础性成因。我刚开始考虑他的病症很可能是功能性的(属于心理性疾病),他表示他非常反感之前的医生这么说,言而之意,他也不接受我的评估。那我就建议他最好还是就近找有经验的神经内科或心理科医生看病吧。他说已经去过省城南京和上海看过多位知名专家。我问他:那那些知名专家的具体意见是什么。他回答:杂七杂八的,什么意见都有。我就知道,他在模棱两可,在避重就轻,因为只要稍有经验的神经内科医生肯定能看出来他有躯体化症状(属于功能性的),他提及的某位专家我也认识,专业水平是很高的。心理科的医生更可以轻易识别他的病症的。那,我就再建议他仔细阅读我给他推荐的3篇我写的很长的科普文章(在此网站里关于神经症的解释、抗焦虑抑郁药和如何寻找合适的心理咨询师),请他仔细读两遍后再给我反馈他的理解。结果大概5分钟左右,他就开始在网上再次提出要我提供诊断和处治意见。我真的无语了。我知道,他根本就没有听进去我的建议。我建议他约电话咨询,我再给他详细解释,他也不依从,说之前的医生们已经给他说过了。无奈中,那,我也只能顺势建议他:要么继续在当地找有经验的心理科医生看病,要么前来北京找我面诊,我感觉我真的已经无法在网上有效的帮助到他了(其实我也明白,即使他前来找我面诊,我也未必能说服他)。即使他能听进去我后面的建议,花几个小时好好看看我推荐的文章,然后就近去找一位专业的心理医生看病,或者干脆来北京找我一趟,应该说也是比较好的,或者至少向成功识别和诊断迈出了一步,哎,可惜了,他在他自己的思维模式里面,不能理解我说的话,对其他医生接诊很可能也是如此,即使医生的判断是正确和中肯的。像他这种病症,他这种性格,按一般医生的一般思路和功力,似乎无从识别,更枉论给他有效的合乎逻辑和智慧的解释,让他明白问题所在,更别说有效治疗的实施和落地了。这位男士随后很快找好大夫网站投诉我,说我没有认真回复他,或许我的回复没有达到他期待的那种吧。我也不愿做无谓的纠缠,简要给网站工作人员解释后,我爽快的同意给他退费算了。但我知道,我的意见应该是最中肯和可行的,可惜他没能力领悟和享受,或者他固着于他原有的思维模式里,缺乏自我反思和换位思考(似乎有些自恋和偏执,他要掌控局势和节奏)。我能预料到他今后的求医路将一如既往的“漫漫和坎坎”且在无效中折腾,我们预计他今后的人生也很可能不会太乐观的,就这样被钉在了“漫漫和曲折”的就医路上了。这是他的命运,我们除了尊重,别无它法,除非他某天实在没有出路后会“幡然醒悟”或“潘然顿悟”或“潘然调整的”。但我估计于他这样的性格而言,这种概率不到0.00001%(百万分子一)。他到今天这个份上,身不由己陷于躯体症状障碍里,身不由己陷于到处看病的无效模式里,工作和生活都非常受影响。根源在何处?毫无疑问,在最初爸爸妈妈养育他的模式上。我估计他的父母至少有一方太强势,太目标化了,太唠叨,太执着于正确道理,没有真正耐心的倾听、抱持和尊重他,当他还很小的时候。慢慢的,他不知不觉内化和认同了家长的模式。而这样的案例,真的不少啊!可是很多爸爸妈妈不觉察不警觉,总是呆在自己的思维模式里想当然的养孩子,养出很多“病孩子”!等孩子18岁以后,再来调整或纠正,往往就非常非常的难了,非常耗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心智和耐心了,且过程很漫长的,不会一下子很快见效的。话也说回来,即使他找当地心理科很专业的医生或来京找我看病了,除了服用抗焦虑抑郁药,他也应该进入系统的心理咨询,他需要在心理咨询师的专业陪伴下去梳理自己的内心,才有可能产生觉察和调整,才有可能破除他的某些执着和固执(见后面我对心理咨询更为详细的介绍)。但我仍然觉得,即使他来京找我面诊,我也未必能有效帮助到他,因为他很难会听从我的这个建议。他很可能会执着于重复的医疗检查,他会外归因,缺乏自我反省意识,多半会把自己遭遇的不如意都归结与他人的不好,或者他会执着于他目前的人际交往模式或求医问药模式,周而往复,等等。即使他去找心理咨询师做正式访谈,他也很难坚持下去,聊个几次就会脱落的。再比如某位女士,快60岁了,胸闷2年,心内科、呼吸科、老年科、骨科、消化科、神经内等科的医生都看了无数,做了非常全面的化验检查均无异常。朋友推荐她来找我,我看了一下她画的图,人画得比树和房子还高大,提示她很自我,平时需要周围人都听她的,这次可能是某些现实状况超出了她的掌控,不如她的意,故心里难受了。快60岁的女同志,按理已经退休,我估计原因可能应该与家庭有关。我就开门见山的说:胸闷提示您内心有不少愤怒,可能针对谁呢?按常理应该是老公、儿媳、儿子、孙女、朋友等,说说吧,2年前是谁惹了您。她一下就眼圈红了,说还不是家里那位(老公),可是从来没有医生这么直接了当问我,就简单问问症状,随后让我去做检查,可是查来查去,甚至反复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随后她就BILIBALABILIBALA说了很多。大家估计已经猜到是什么原因了吧。她呢,之前也要顾及到老公的面子和名声,故只能隐忍和压抑。其后,她就一直活在对老公的怨恨之中。我给她解释,内心长期积压负面情绪得不到有效梳理,不生病才怪呢?她也能大致理解和接受。我开了抗焦虑药物,同时在我的劝说下断断续续做了6次心理咨询,她内心也基本原谅了她老公,两口子的关系明显见好。3个月后她的症状明显缓解,睡眠质量也好了不少。药物能比较快的消减其临床症状,心理访谈疏导了和舒缓了她内在的怨恨和不满等负面情绪。再分享一例少年案例:女孩,14岁,头晕1年余,且休学在家,家长那个急啊!到处看病看不出原因,做了检查无数(医生的常规思路呗,也不能说错)。仅有一位医生怀疑是心理问题,但面上简单询问又找不到心理问题证据,家长也不愿被人指责孩子有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就自然与家长的养育模式有关。家长电话咨询我,态度挺诚恳,希望我给个诊断和治疗建议。我说:哪有那么简单的看病?我也没有那么厉害,在不了解具体的情况下就能给你们家长非常中肯的建议?虽然我估计是功能性的,但我必须见到孩子和父母,需要咨询师帮忙给孩子和爸爸妈妈在咨询设置内(收费的正式访谈)详细交谈,才能收集到足够详细的信息。妈妈说她很忙,她让大姨带孩子来找我,我说必须是父母陪伴该孩子前来,我才接诊,否则你们最好不要来找我。其实我已经觉察到该孩子的病症与心理状态有关,孩子的心理又与父母的养育模式有关。父母看我态度非常坚决,后来真的陪伴孩子一起来看病,这自然有利于我们了解方方面面的情况,而且有利于心理咨询师在咨询环境下去给孩子仔细聊,给父母一起去回忆养育细节(这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去帮助他们梳理他们自己的欲望和思维模式,去明了他们平时的言行如何方方面面影响到孩子的。好在父母来后同意家长和孩子各给咨询师正式了一个时段(50分钟),由于沟通比较充分,孩子也愿随后继续每周与咨询师聊,父母刚开始不太认可孩子的心理问题与他们有关,但45分钟后,他们基本接受了,愿意每周家长也给咨询师聊一次。3个月后,孩子与父母的交流改善,头晕明显缓解,5个月后回去上学了。唯有这个工作做到了,父母有了觉察和领悟,那,有效的调整就不知不觉发生了,很多时候都无需咨询师再告诉他们回到现实中去具体怎么做和如何调整。否则,父母们口头上常常给医生和咨询师们索要好的调整方法,其实方法很简单,但他们真的做得到吗?当我面诊病人后,经过我和咨询师的通力合作,通过比较详细的询问病史,有时我在诊室里酌情简短做一个角色扮演,立马就让病人有新的感受或领悟,有的当时就流泪了。如此,有助于病人真正去觉察自己病症后面的各种影响因素,也有利于病人理解我的言语解释和随后建议:老老实实服药,同时做系统性的专业的心理咨询。也有不少这种情况,有的病人或家长,陷于固有思维模式,不愿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即使他前来找我面诊,我简短接待后再派心理咨询师去做义务的15分钟的介绍性访谈,他也未必认可“病症的背后有心理成因”。我经常给病人讲“您生病背后的基础性原因自然与您的思维模式、认知模式、性格和心理素养和悟性有关,您若不能真正正视或明了这点道理,您又怎么接受有效的治疗呢?您的病怎么能真正好呢?”“像我这么一位集神经疾病、精神疾病和心理咨询的实战派临床专家,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都无法撼动您原有的认知和思维模式,我不知道全国哪位医生还能帮您看病,有效的看好您的病?而且勇于面对现实,勇于去梳理内心、自我调整和修通的主体是病人自己而非别人,也可能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有条件最好找专业人员(心理咨询师)的协助。再比如,有的病人说自己方方面面的条件都不太好,说来北京实在不容易,闵大夫您就在网上帮帮我吧。.......那,闵大夫就让对方提供非常非常详细的各种信息,至少信息足够后,我能大致做相对准确的判断。但该病人还是草草寥寥应付着回应我,不愿具体回复。那,您都不愿意认真回答医生让您回答的问题清单,您还能期待医生认真或准确回答您的提问吗?信息不充分时,就是医生非常想仔细中肯的回答您,他也做不到啊!(三)、远程医疗咨询服务:好大夫在线:可预约闵大夫电话医疗咨询,自20180409起我把电话咨询费从500元再降至400元/10分钟。2020年疫情期间降至200元/12分钟,价格降,但品质不打折扣。202103又升至300元/12分钟。目的也是鼓励外地的老病人尽量使用远程电话的医疗咨询,减少路途奔波,有时仅需简单调整药物即可。新病人和病情复杂的比较难的老患者最好还是就近面诊当地医生或来京找我面诊。(四)、我接诊后会酌情推荐心理访谈:我接诊后若考虑病人有较明确的心理问题或可能有,我会派在场的心理咨询师去给病人做10-15分钟的义务访谈,我们也称为介绍性访谈(见另一篇文章《如有神助:闵大夫接诊诊可能会推荐心理咨询》里面的详细介绍)。当病人来门诊找我面诊时,我会推荐现场的心理咨询师接待病人和家属10-15分钟。多数情况下只能在相对僻静的楼道里完成(下午2-5点期间,实在是没有空房间啊!)。其后咨询师简单的给我汇报,随后我再正式接待病人和家属。若是网络医疗咨询,我会要来病人的手机号码,让心理老师远程给病人义务聊10-15分钟。在双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在充分尊重病人内心意愿的基础上,由病人决定随后是否继续进入正式的心理咨询。若当时不愿进入,以后想做访谈时,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机会进入的。不找我团队的心理咨询师也没关系,病人也可以回当地找心理机构的咨询师,或网上搜相应的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如何寻找呢?请搜看网站另一篇文章《如何寻找合适的心理咨询师……》附录A:关于闵宝权医生个人的相关信息(20230424):注1:闵大夫给自己的定位和评价:一位纯粹、实干和治学严谨的神经内科临床医生和心理专家!一位敬畏人性、崇尚专业、追求完美、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临床心理工作者!一位特别关注青少年心身健康成长和独立思维培养的亲子问题教育专家和推广者!一位具有忧民忧国之怀、助己助人之心、慧己惠人之愿的公益践行者、心理团队创建和开拓者!先后就读于华西、北京协和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多次出国交流学习。自2000年起开始研习实战心理技能,先后参加过多个心理流派的理论学习、实操训练和团队培训,接受多位心理名师的传授、指点和提携,并接受众多同行们的指导和帮助!2009年成立“宣武心理咨询与治疗联盟”(简称“宣武心理”),旨在推广心理咨询与临床工作的紧密结合,为广大病友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为中国的临床心身医疗做出了探索和开创性的工作!注2:目前闵宝权的专家门诊所接待的疾病主要包括:经多方求治未能明确诊断或治疗疗效欠佳的神经内科的某些疑难病症-比如莫名的头晕、头痛、无力、麻木和肩颈酸痛、胸闷气短(除外心肺疾病)、以及其它各种难以解释的躯体化症状和感觉。其它病种尙包括但不限于:抑郁、焦虑、失眠、强迫、职场压力、人际关系困扰、感情婚恋困扰、或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问题、躯体化病症、厌学、学习障碍、人际交流障碍、网络成瘾、性别烦躁等等。注3:闵宝权大夫的出诊信息北京宣武医院:周一、三、五下午(普通专家),四下午(心身疾病专科),在门诊楼3层(东门的正西侧)的神经内科门诊靠北侧的8诊室。五傍晚5:00-7:30特需专家门诊(挂号费300元),在干保楼2层(南门的正北侧)。通过掌上宣武医院APP、114挂号平台及现场自助挂号机等方式。地址:北京西城区长椿街45号。牛街北口的西北侧。地铁2、4、7、19号线均旁过。联合医疗特需门诊(在北京亚运村中医院内3楼,周日下午和傍晚,属于多点执业),可通过好大夫在线APP或微医APP,微信公号“千屹联合医疗”上面预约挂号,挂号费670元。(地址:北京朝阳区北苑路172号。地铁5、15号线的大屯路东站下车,往南500米路东)。公众微信号加注“闵宝权”可以查询我近1周的出诊提示(若有临时变动也会尽早公布的)。若病症比较轻微的焦虑抑郁或心情波动郁闷等,暂时不想服药,不必非找我面诊,直接想做心理咨询的,可电话宣武心理团队的行政助理张国云老师17718556282,由她帮忙给您直接指派团队内的心理咨询师提供相关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师可以电话或微信里先给您完成义务10-15分钟的介绍性访谈,而后您再决定是否购买此咨询师的付费咨询。注4:欢迎参阅个人网站:https://minbaoquan.haodf.com/上面有40余篇文章,涵盖亲子关系、头晕、头痛、神经官能症(躯体化症状)、周围神经病、脱髓鞘病、痴呆、医患沟通和静坐观呼吸等原创文章。特别推荐:对亲子关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此网站文章区阅读我的拙文《给孩子多些陪伴,给孩子多些自主空间,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注5:欢迎参阅公众微信号“宣武心理”或“宣武心理俱乐部”,上面有不少活动告示和心理咨询方面的精品文章。注6:学会任职和著作:中华医学会和医师协会相关神经心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主编专著《房树人画图在心身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注7:团队建设和相关培训:2009年组建“宣武心理”团队(见前,与宣武医院无行政管理关系)。2016创建“宣武心理助医观摩培训公益基金”,资助一线临床医护人员前来观摩学习。2020与《青年文摘》联袂推出“青少年心理答疑解惑”和“我的青春我做主”等专栏。202304计划创建“京东健康父母学堂”(公益),辅助少年学子的父母改进亲子交流模式和品质。202306拟创建“联合医疗高级心身临床培训班”。 附录B、关于“宣武心理团队”的介绍(20230424):A、宣武心理咨询与治疗联盟(简称“宣武心理”)理念宗旨:实战为先,专业精进,市场化生存,商业与公益并举。行动要旨:您的心声,有我在听;爱基于尊重,心化于行动。既往历程:宣武心理于2009年由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闵宝权医生创立。旨在将心理咨询与临床工作的紧密结合,为广大病友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医疗和心理等专业人士提供高品质的心理培训和督导服务。既往成绩:联盟先后为30000余位病友提供卓有成效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医疗及心理同行和有关机构提供400余场专题心理讲座和相关培训,为大众提供了500余场公益讲座和沙龙,广获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欢迎垂询:若有个案及团队的心理咨询及辅导、案例督导、心理各领域培训、讲座和工作坊的相关需求,请联系宣武心理团队的张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B、关于“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简介我于2009年最初组建了“宣武心理”团队,为了更严格要求和更长远的使命,经过反复斟酌,于2017年7月解散了老团队,重新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组建新的宣武心理团队,严进严出,于是就有了“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第一期“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初级)已经顺利完成。当初经过3轮面试(150余位),最初有13位学员被遴选后进入该计划,1年后实际顺利毕业的有10位,其中7位于2018年10月被团队聘任留用,并进入随后为期2年的中高阶的实战培训(要求更高、更具体、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她们是:华磊、凌至华、盛金虹、张淼、周山力、李菁、陈艳苹、陈迪(兼职,现任云南某大学心理中心负责人)。随后又进行了3期实战培训,毕业后并在团队留用的咨询师:二期:2018年11月~2019年12月:王琪、张思娜、宋元东、王艳艳、何超、赵立荣、宋丹、任道辉、郭宁、滑东平。三期:2020年6月~2021年6月:孙婧、李泽文、魏旻秋、李蕾、吴一览、邹法刚、张晰伦、汤妮、檀俊环(出国读研中)。四期:2021年7月~2022年12月(因疫情延期):郑菲、唐诚祥、朱春烨、白莹、李秉桀、陈瑶瑶、塔拉、齐娜、朱慧玲、周萧、邢又文、罗轩、林建明(兼职,现任山东某医院心理科主任)。上面的的38位心理咨询师目前也是宣武心理团队一线的骨干老师,他们继续为闵大夫和其他医护人员介绍的病友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团队的总督导和总培训为大津秀女老师。关于“宣武心理实战咨询技能培训计划(全年脱产)”培训内容请参阅此公众微信号2023年4月8日的文章《宣武心理/第五期咨询师1年脱产实习计划-今年9月开班》第5期计划现在可接受预报名,针对上面所有的内容,或有心理案例推荐等,均可来电垂询管理助理张国云老师(微云)17718556282(可加微信)。C、宣武心理捐资助医观摩培训公益基金简介内容:欢迎一线医护人员前来闵大夫的临床门诊观摩学习(临时观摩或脱产观摩,不用申请,可直接过来)。医疗系统的心理工作者可申请让宣武心理团队的老师为其进行远程个案督导。目前资金主要来源:闵大夫本人在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和多点执业的部分收入、宣武心理平台的部分收入,以及其它小范围内的私人或机构自愿捐赠等。基金管理:由第三方管理(北京联合诊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管理。资助对象:脱产2周及以上的前来观摩学习的正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不限科室,不限公立和民营医院)。补助标准:每人600~2000元。仅能用于接受个人体验和案例督导5-10次(由团队内的咨询师指导完成)。助医成果(自2016年以来):已有50余位临床医疗工作者在本基金的资助下完成了脱产学习。具体事宜请联系:宣武心理的助理张国云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注1:进入该观摩计划,我们团队不再另收观摩者的任何费用,也不发放任何正式的进修培训证明,我们希望您是真的对心理咨询或心身医学感兴趣才来观摩学习。一句话:学本事为主,而非其它,故我们不发放证书。有意向者也可致电张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注2:若需要神经内科各个亚专业临床进修,请与宣武医院医务处(01081398252)联系正规的临床进修事宜,为期一年,一般在神内科病房急诊轮转,且需要交纳进修费用,并接受神内科总体安排。注意:这点与我们“宣武心理”的培训无关。D:来闵大夫门诊和宣武心理团队观摩学习部分反馈:1:某二级心理咨询师(女)在闵大夫的门诊观摩2个半天后感慨:真是大开眼界,不仅接触了许多种类的心理疾病(过去仅在书本上见过),还看到了闵大夫如何接诊和运用具象化技术快速有效的呈现病人潜意识里的核心情结(包括负面情绪),帮助病人和家属更容易理解病症、病因和根源。正如闵主任说的那样,内科医生其实有两个拐杖或工具,一个是药物,一个是话聊(话疗)。过去我们太注重检查和药物,有意无意忽视了话疗的作用。闵主任还说过“医生本身是味药”、“欲成良医、专业和人文并重”,重视话疗,重视医患沟通的具体过程,重视患者的就医体验,就能踏踏实实提高就医品质,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护的信任。2: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杨梅进修3个月感言:作为基层的心理工作者,3个月的密集学习,完全打破了我对心理咨询的原有粗浅认识。从规范化的初始访谈到悬浮注意(无忆无欲)的共情倾听,从经典精神分析到人格理论,从个案的概念化到咨询方案的具体考量,从咨询设置到咨询伦理,从疾病诊断到心理评估……杨梅老师还曾编写了更详细的文章,详阅“宣武心理俱乐部”公众微信号2017年8月4日的文章《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我的进修感想》。欲知闵大夫接诊详情,请详阅“宣武心理俱乐部”公众微信号2017年9月6日的文章《心身门诊札记(1):心理访谈不省心,心理老师不好当闵宝权/文》。
前言:所谓自助者人助之,自助是需要病人自己能勇于面对现实,勇于去梳理内心、自我觉察、自我调整和修通的主体是病人自己而非别人,也可能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有自助的基础和打底,他人的帮助才有意义,因为亲人、朋友、医生和心理咨询所能提供的帮助不过是协助而已。医生的职责是快捷高效的询问病史,适当和中肯的完成体格检查和必要的仪器检查,正确识别和鉴别病症,开出合适的药方,提出必要的其它建议: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师的责任:在专业的频道上给予病人高品质的心理访谈。闵宝权20220424最新改动于2023040920240622好的故事,好的讲述,才能给人好的启发!通过分享下面8个门诊案例,分享我的亲身体会和观点,供大家参考和细细体会。全文1.2万字,请您耐心看完,必定有大的收获。例一:腰疼剧烈一周,没有明显诱因,尽管网络咨询时我已经心里大致有数,但必须面诊才能大致准确做出判断。某护士、33岁、腰疼剧烈一周余,不能平卧,也不能趴下,夜间只能坐着睡觉,病人和家人都非常着急。已经找过数位医生看病,自然先让她做了CT和MRI什么的。他老公先后在“好大夫在线”上通过文字和电话向我咨询,请我给她下诊断开药方,反复说他们全家对我都很信任。我说:谢谢你们的信任,但真的很抱歉,不少病症即使我当面接待,都未必敢说能一下子就能明确识别和诊断,何况是远程咨询,这与你们是否着急、是否信任我、我是否值得信任没有关系的。故,既然在北京郊区,强烈建议病人过来找我面诊。为何我坚持必须让病人前来面诊?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一般电话或网络仅给个大方向上的参考意见,尤其是针对我还从来没有接诊过的病人,这也是为病人负责嘛。我建议该女病人来宣武医院找我面诊,有很多信息必须要面诊才能收集到,有些解释必须当面才能起效的,何况她住在北京郊区不是很远嘛。她就近也多次看过病,做过腰部按摩和理疗什么的,没有明显疗效。刚开始她老公还不理解,说我耍大牌,不理解病人的辛苦和痛苦,我也不便再做任何解释了。不过,3天后他老公和妈妈还是带她来找我面诊了,因为当地有位给她面诊的医生看到她之前的所有检查没有问题,对闵大夫看病的情况略知一些,也强烈推荐病人最好去宣武医院直接找闵大夫面诊。我问她:最近发过烧吗?有过外伤和腰部扭曲吗?她回答:都没有啊!(没有明显的发病诱因,通常情况那种)。我用手摸了摸她的后背,没有局部红肿硬结,只是我摸她的腰背部的任何一个点都会明显增加她痛苦的感受和表情,但是她的四肢腱反射却是完全正常的。这下,我心里已有9成把握了,应该不是器质性病症,要考虑功能性的可能,但我要寻找证据和背后的原因。我再问:怎么卧都不成,怎么做都不成,现实中会有谁让你有这种感觉?!面带小孩子般的委屈,她说:“我们护士长!!她骂我了,说我大笨蛋!我不就是有件小事没做好,她至于对我要求那么苛刻吗?!”随后我让心理咨询师在隔壁给她义务聊了20多分钟,咨询师就让她仔仔细细把原委说一下,当她说了10分钟左右时当下她就能平卧了,等20多分钟的介绍性访谈结束后她的腰痛几乎好了70%,我再次接诊时用手触摸其腰背部,也是可以的了。其后我开出抗焦虑药和睡眠药。1周后复诊时,腰痛也明显缓解9成,能平卧睡觉了。我随后再花10分钟,用角色扮演,呈现如下事实:她从小非常受宠,成长很顺利,也没受过什么委屈,目前虽然她已成人为人妻为人母,但她的心智仅有10几岁(她老公本人的原话),她面对长辈或领导,渴望大家都能向爸爸妈妈一样让着她宠着她。按理,她应该做系统的心理咨询,在有经验心理咨询师的陪伴下重新慢慢成长吧,让人格发育健全,完善自我功能。虽然她人很聪明,但她做正式心理咨询的意愿不是很强,我们也只能尊重她呗。服药1个月症状完全消失,她就想赶紧停药,在我的劝说下,她又勉强服药1个月停用,回去上班了。2年后因为给老公的家人闹点小矛盾,又焦虑失眠了,再次来找我看病,我仅简单开睡眠药,这次她听从我的建议,给我们心理团队的某咨询师给正式聊了4次,最后2次是夫妻关系咨询和调整。她不愿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较深度的梳理和觉察,我们也尊重她的意愿吧,反正她背后的人和物资资源均不错的,老公对她也很不错很耐心的。平时,只要不出现大的矛盾和压力,她的状态还是可以的。例二:即使医生的诊治方案是对的,若患方不能严格依从,恐也难真正见效的。有位40多岁的女病人3年前已经移民国外,2015年12月回南方某大城市办事,她和老公专程2千里飞来京向我表达谢意,送了我一蓝水果和一束鲜花。5年多前(2010年)她焦虑不已伴失眠和各种身体不适,生活和工作明显受影响,夫妻关系亮红灯,我给她的初期治疗也不太顺利,多次调整用药方案,至少花了3个月治疗方案才慢慢稳定下来,但整个过程很波折,幸好有她老公对闵大夫的坚定信任和坚持遵嘱执行。她先与我团队的某位心理咨询师做了4次心理访谈,后来接受我的建议又回当地做了20多次心理咨询(前后换了3个咨询师,最后一位聊了近20次)。当初接受我的治疗不顺利时,她曾一度更加焦燥不安,失眠严重,幸而她和老公愿意信任我,毕竟她在当地已经折腾过多次,中医、西医、巫术、高端心理工作坊等都试过。她个性又非常敏感,对什么都质疑,不能很好执行医嘱,或心里容易放大药物的不良反应(草木皆兵,有的其实是心里想象出来的)。她老公既理智耐心又仔细谨慎,来京前几乎查阅了网上关于我的所有材料,看了我发表的所有科普文章,浏览了我的网上很多很多的病例回复,还反复网上询问我接待过病人的真实感受,最后才确定千里迢迢前来找我。给我接触几次后,认定此次找我就诊,没有别的退路了。就他老婆这种多疑性格,能认定和跟定一位大夫谈何容易啊!?他多次坚决劝她监督她要严格执行我的医嘱和相关建议(有此老公,也是她的幸运哈!否则她可能又忍不住去找其他民间“高人”了,她容易被他人吹牛的忽悠),定期来面诊或远程电话咨询(起初几乎每周一次)。我确实也在略微忐忑中不慌不忙的给她做治疗方案的调整、试用、观察,总结、再调整,一波三折,正可谓--求医坎坷路漫漫,医患双方备煎熬,为伊耗得难入寐,誓把病魔驱云霄!当然非常病人,我要使用非常措施,我给她的紧箍咒是:她可以就近找正规医院的医生随诊,可以在当地找神经科或心理科的医生随诊取药,但调整药物时必须同时知会我,但一旦她去找民间任何“高人”或“偏方”或没给我协商就擅自停我的药,我就坚决不再给她治疗了!期间,她老公对闵大夫的绝对信任和坚决配合非常非常关键!否则,我所有的方案包括哪怕是轻微的调整,她根本无法好好依从和执行的,因为光靠她本人,她肯定无法依从我的医嘱和相关建议,总是想急切的马上见效。好在我接诊后,通过解释,他们夫妇俩对焦虑伴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没有任何异议和怀疑(得病初曾有过),否则治疗的依从性更差。故,一般人(多数病人还是遵医嘱的),我根本不用这些“怪招”。若病人回家后不真正依从我的医嘱(需多次随诊,有时需多次调整治疗方案),我也没办法的。后来她的症状慢慢好转,我天天忙忙碌碌,几乎快忘了她了,反正她随后半年不再在网上咨询我了好一段时间了,我自然乐见她完全康复了,哪怕把闵大夫忘得干干净净。她5年后专程来京感谢我时,她完全变了一个人,满面红光,神采奕奕,谈笑风生,我打心里为她高兴啊!自然也为我当初的为她反复调整治疗方案时坚忍不拔屡败屡战不到黄河心不死而感到自豪和欣慰啊!她那天告诉我:闵大夫,我找您之前我对自己的病是已经完全失望了,我觉得我的病是没有办法治疗的,毕竟找过很多很多名家,我都想过自杀一走了之,但我还舍不得我老公,毕竟他对我那么的好,要不是他最后坚持来京找您,我不会来北京的,因为上海广东的大专家们我都找过了。不过,没有一个医生能像您一样既能看准我的问题,又能非常固执,坚决的命令我必须执行医嘱,不允许我到别处瞎折腾(用别的办法)。我说:您最应该感谢的人是您老公!没有他,闵大夫的功力再是厉害,您也不会老老实实的听我的呀!一个萝卜一个坑,她与她老公的性格互补,其实生病原因里也与老公平时没有能很好的齁着她有关,由着她使性子。好在老公对她是不弃不离。有的病人恐怕有其性格,但未必有一位耐心的配偶了。有的病人因其性格,夫妻二人关系不和,有的争吵不断,孩子也明显受其影响。20220425:昨晚在亚运村中医院的特需门诊,有位女士46岁找我复诊。她是7年前找我看病,前前后后折腾近一年多,基本好了,中间她也曾脱落过,也去找过民间的高人,但后来还是找我复诊,又把我开的药重新服上了,也听从我的反复建议与我团队某咨询师做了20多次的远程心理访谈,病症基本好了,现实中的各种人际也好多了。此次复诊,主要是因为上初三的女儿与她有明显冲突(即所谓的叛逆),二来也带着她的姐姐和姐夫过来找我看病。姐姐姐夫多年关系不和,争吵不断,姐姐有些抑郁。她给她姐姐说:她的就医经验就是:药物治疗症状,心理咨询治疗心病改善人际沟通,一旦找到好医生,就坚决相信医生的建议,该服药服药,该做心理咨询就做咨询好了。这次,她几乎把姐姐姐夫押来北京找我看病,我按程序接待、咨询师帮忙义务18分钟接待,后来两口子又分别各正式访谈50分钟左右,一下子就明白他俩的问题所在和今后应该调整的方向和办法。原本次日他们就要离京的,在我的建议下准备多呆4天,再紧锣密鼓的各聊3次后再让我接待他俩1次后离京。例三:针对不自知的病人和家属,医生可能被迫花更多时间来解释。某傍晚(2.14)门诊,我准备7点结束后回家陪家人吃晚饭的,我虽然拒绝了4个加号,但临时加号太多,又不少是本单位职工介绍的。有几位心理老师和3位门诊助理陪我在门诊干活,那晚很晚到8点多才走,6点过有3位咨询师说要回家陪家人先离开了。有个案例是蛮有意思的,孩子上初一,断断续续去学校,咨询师Z老师给她义务聊20分钟后大致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孩子其实也愿意做正式咨询,但Z老师给她妈妈简单解释后,妈妈就是不认可孩子是心理问题,说不必要做心理咨询的,我又不愿草草了结此病例。虽然当时快8点了,我决定还是做站位游戏让她们明白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在做站位游戏(一方不动,另一人试图靠近)的时候,孩子不愿靠近妈妈,说近了就有很别扭不舒服的感觉。把孩子支出诊室后,闵大夫问妈妈,妈妈怎么解释你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呢,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妈妈默默不语,一下眼泪就夺眶而出,说她可能还是对孩子要求偏高了,不够理解和宽容。后来闵大夫做了简要的解释,主要孩子在家里如果和妈妈(也包括爸爸)太严苛,孩子就容易太在意结果,容易焦虑,抗压能力不强,如果孩子与其父母的关系比较紧张的话,她在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包括同学关系)就会容易出现很多问题。通过这样层层抽丝剥茧式的解释,妈妈后来就很爽快的同意了女儿今后可以做正式的心理咨询,回家去后给爸爸讲,爸爸也支持妈妈的这个决定。考虑妈妈比较自我(自恋),若我们直接建议妈妈爸爸也做心理咨询,她肯定直接拒绝的。咨询师说我们是帮助你们当爸爸妈妈的,帮忙辅助孩子尽量回到正常的学习和交往轨道,这下爸爸妈妈才勉强同意陪伴孩子继续做心理访谈。每次给孩子聊30-40分钟,给妈妈(有时爸爸)聊10-20分钟左右,给她普及一下儿童心理发展的知识,也同时理解和共情他们养孩子的诸多不容易,同时建议他们要适当多陪伴多宠爱孩子的基础上,要调整养育模式,适当多尊重和放手(不是完全不管教那种哈)。他俩过去对孩子是要求多、指责多、打压和贬低多。爸爸妈妈也慢慢意识到之前自己的养育模式存在瑕疵,有意开始做调整,对孩子有了更多的耐心和放手,孩子呢,有咨询师倾听和理解共情,爸爸妈妈给点阳光就灿烂,她情绪也慢慢变得稳定一些了。......半年后孩子基本恢复正常,并且上学去了。妈妈随后又给我们介绍了2位孩子前来。例四:好事不在忙上,即使熟人介绍最好也要排队候诊,尊重起码的就诊公平和秩序。6年前,同一天下午还碰到类似的案例(病因不明)。男孩子初二,常头晕,不愿去学校,宣武医院某个科副主任的亲戚。给他加号后,此病人的父亲数次冲进诊室希望马上给他孩子看病,我言辞拒绝,说给您加号(那时能加当天的号)已经就照顾您了的,您必须按挂号的顺序继续候诊。半小时后那位科主任来电话希望我能提前看病,我内心非常愤怒,但我还是平静的说那么多病人都盯着我呢,让您的朋友还是老老实实排队吧。我随即派心理咨询师李老师去先给孩子义务访谈15分钟,但似乎问不出具体心理原因。面上询问父母也似乎也没问题,他俩是知识分子,对孩子的教育也很用心。只是孩子平时有些蔫儿罢了,学习成绩还不错的,他也不知道为何头晕。其实我看了孩子、他父母的房树人的画图后我就大致猜出了(这个家庭属于阴盛阳衰的家庭,妈妈只是在背后指挥爸爸往前冲罢了)。他们继续候诊,3个小时后(快7点)才能正式接待此家庭。我后来简单的做个站位游戏,发现男孩总粘着妈妈,我把妈妈单独带到诊室外,直接问她“孩子是否还在给您一起睡?”妈妈“对啊!有什么问题吗?”我苦笑一下,再次进屋后让孩子出门回避一下,我用一个凳子代表孩子,给他们家摆出一个三角关系站位图,然后给爸爸妈妈解释,家里母亲偏强势,父亲没地位,孩子与母亲的依恋关系太密切,未能靠向和认同父亲,如此下去,对男生而言,绝对是后患无穷啊!幸好那位主任下班后来现场看我如何摆位子关系图和详细解释,这样她也就最终理解了我为何强调下面的流程:“看病不要赶急,好事不在忙上嘛,要正正规规的看病,我才能按部就班的安排助手问诊、我接诊、必要的义务心理访谈和再接诊”。当然即使熟人介绍最好也要排队候诊,尊重起码的就诊公平和秩序。更何况现在老百姓的公平意识很强,按顺序排队,排3小时他们无话可说,若被无端加塞儿,多20分钟都非常不高兴的。故我这儿看病是严格候诊顺序的,一般按挂号号码进行排队,先由助手逐一问诊,再出诊室外候诊,实际中绝大多数患友们其实都理解的。(补充:有的挂号号码小,但很晚才来门诊,刚来就能就诊,由此也容易导致等候多时病人的不满和投诉。自202106开始,上面领导多次催促闵大夫应该按电脑里显示的顺序统一叫号)幸好孩子的父母还有不错的理解和反省意识,并且大致理解和认可我的建议“目前心理咨询的重点应先放在父母身上而非孩子(当孩子小于15岁时),当然过段时间必要时适当再给孩子聊聊,若孩子愿意的话”。我当时给了他们俩我团队某资深心理老师的手机号码,次日他们俩就去做首次的正式的心理访谈了。对这家人我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孩子有改进的动力,父母有反省和调整的意识且愿积极配合我的治疗建议。但随后几乎同样的一个休学的孩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有一位非常自恋和固执的父亲。也是我们医院某科室大主任介绍而来,那位家长非常自恋,根本不听我和咨询师的详细解释(咨询室花了30多分钟单独接待他),他一来门诊见我后,就强烈且反复要求闵大夫和咨询师直接上门提供服务(说花多少钱都愿意),劝儿子去上学(他拒绝来医院看病),也不理睬我当时的建议:父母先单独过来做3次正式的心理访谈,让我们了解孩子为何留学回国后为何找工作不顺利,人际交往也不顺利,其后再商讨如何开展下一步的工作,反正我们。他说我们就是嫌钱太少(其实我们还没有说到具体费用呢),为了钱昧良心不照顾他儿子的实际情况,不去上门服务。他愤愤不平的离去后,还去给那位主任告状,说我们不愿帮忙。哎,那位主任当晚就来电话指责我,说我不愿好好帮忙,我又花了10多分钟做了大致解释,好在他最终大致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也就不再抱怨我了。说了句“他们家的事一直都让人不省心,随他们吧”例五:有的病人刚开始未必能理解我们的做法和建议,经过折腾后才明白的。有一位初中生,女,14,前来看病,他主要是各种身体不适,失眠,做恶梦,休学一年了。我和咨询师接待后,发现问题在家长身上,家长太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能接受好的成绩,成绩稍微一波动,家属就很焦虑,又会唠唠叨叨给孩子讲道理,搞得孩子很紧张,唯恐考不好。咨询师告诉家长,信任和放手就是对孩子最好不过的锻炼了。考虑他们来自山区农村,家庭经济条件确实比较差,家里孩子多,上面还有生病的老人,符合我们的公益咨询条件,咨询师还主动申请把50分钟的400元降至200元,在北京先后给孩子聊3次,父母聊2次,希望他俩当家长的回去后继续每周找咨询师聊1次。父母口头上答应着,但离京后大半年没有主动联系那位咨询师。8个月后家长又突然带着孩子来京找我。原来他们回老家后先后去找了1个巫婆和两位道士,花费仅1万元没有效果。又找到一位缺乏专业素养的号称当地最好的心理咨询师,对方让他们兌交了2万元,说保证半年后就给孩子治好。他给孩子做访谈时,用到他会的各种方法,比如家庭系统排列、情景再现、催眠治疗、暗示治疗和说教等等,孩子说对方习惯高谈阔论指手画脚,教他应该如何如何,孩子前几次觉得还可以,后来聊了8次左右坚决不去了。孩子觉得你叫我的东西是对的,但我就是做不到啊,爸爸妈妈也急切的希望我快点好起来,怪他花钱不少但不能尽快好起来,故她只能不去了。后来又去找一位女咨询师,她特别温和,但只是倾听、再倾听,一个劲的对孩子表示理解和肯定,孩子刚开始感觉很好啊!但聊了5次就不愿去了,他说:“每次还是我说她听,除了理解和肯定,其实她也不真正了解我,也没有说未来怎么办,没有给我一些有用的引导,我看不到希望”。实在没有办法家长又想起闵大夫和他的心理咨询师来了。故又来京找我。我再次让原来那位咨询师先义务接待15分钟,了解最近8个月发生的事,随后建议他们继续找这位咨询师继续做收费的心理访谈。此时该咨询师已经结束为期一年的脱产实战培训,收费价格微涨至500元/50分钟。咨询师也接待他们20分钟,大致说了她随后的计划和技术路线,倾听理解是基础,但还是要辅助孩子如何理解自己的欲望、压力和认知,如何调整原有认知模式和思维模式,一步步调整,而且家长也必须同步进行心理咨询,否则就不接了。该老师因为也对他们之前不珍惜我方的好意,坚持他们必须按500元收取,家长恳求能否按上次的200元收取,咨询师坚决拒绝。大意是说:谁让你们当时不好好珍惜我们为你们争取的优待措施,你们回去瞎折腾,好的钱更多,也浪费了很多时间。你们自上次离京又花了3万多,假如按500元计算,至少可以给我们聊60多次了。别说60次,就算是20次左右,只要孩子和父母能静心下来好好反思和调整,也应该开始见效了。她说她目前的500元价格,若是在市场上的心理机构挂牌,应该是800-1000元左右,即使你们花1000元,也未必找到向我这样有专业水准的咨询师呢。假如你们这大半年在老家折腾的3万元找我可以聊60次访谈呢。故,我为了维护我的咨询价值,也为了你们能珍惜我的劳动价值,我是坚决不降价的,尤其是针对你们,哪怕你们是砸锅卖铁呢。好在他们有过这些瞎折腾,好在当爸爸的能及时明白过来,一咬牙说:“我们为了孩子,该花钱就花,目前还不至于卖房子才能看病,我现在才明白,闵大夫的心理团队既不糊弄事,又确实又两把刷子,我们这次就不再另找医生和咨询师了,就找闵大夫和您了。”后来孩子又接着聊了18次左右,父母聊了10次左右,28次共花费14000元,但取得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毕竟当家长的能坦诚讲自己养孩子的细节,能慢慢反省和作出有效的调整,孩子内心的负面情绪慢慢的得到有效调整后,自信心得到提升,也愿意与父母多交流,期间来京找我面诊2次,中间主要通过远程微信语音与咨询师进行咨询,5个月后孩子回到学校上学去了。孩子的妈妈有次电话里悄悄给咨询师讲:孩子的爸爸性格好强,若不是为了孩子,肯定不会进入正式心理咨询,要不是经过大半年的瞎折腾,他肯定不可能最后趋于完全相信闵大夫和您的。我们第二次返京后,闵大夫知道情况后,对我们俩口子大发脾气(其实闵大夫是故意这么做的),批评我俩瞎折腾,不仅花钱无数,根本就没有找对路子。其实我们带孩子回老家后还是愿意从心理入手的,只是遇到的心理咨询师专业度又不够,爱打包票。所以实在没有办法才又来找你们。目前看来这个决定是正确的。20211007闵大夫评论:咨询师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各种成长情节和欲望需要被恰当的处理,我自己就快完成180次的心理咨询和240次的一对一的督导了。我说过,任何人若想成为优秀的心理咨询,除了对咨询狂热的热爱,还需要悟性高、肯吃苦、有助人之心、肯反思自己,肯与他人合作交流,自少要去找更高级的咨询师做200次以上的心理咨询(也称为自我成长体验)、300小时以上的一对一案例督导和系统全面的理论培训。例六:有的人折腾一大圈,还是无法明白事情的核心,还是固守在自己原来的思维模式了里,我也只能尊重对方的命运了数年前云南某地来个电话咨询我,病人是中年女同志,她老公先与我聊5分钟,病人再与我聊3分钟,我大致判断对方是神经官能症,焦虑伴躯体化症状。我用最后3分钟给他俩解释。他俩表示想来京找我看病,我说何必呢,路途很远,她的病症诊断并不难,不妨就近找省城的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科看病,服抗焦虑的药,同时找社会上心理机构的咨询师做心理咨询即可。7天后,老公来着病人前来找我看病,病人的儿子和妹妹也一同飞过来了。我面诊后,意见同上,告知何必非要飞过来找我。家属说看到京城的专家就放心了。我就顺便让咨询师去做义务的介绍性访谈达20分钟左右。病人和家属均接受咨询师的判断和解释,但婉拒做正式的心理访谈,说他们回去自己调整。取药走人。我叮嘱他们应该回去就近找医生随诊即可。当时心理咨询师还感觉他们可能怕花钱故不愿意进入心理咨询,但我总觉得怪怪的,能直飞北京看病,光4个人的机票和住宿花费来回就达2万多呢。不听我的建议贸然来京,同样也不可能这么乖乖听我的建议就这么离京了。后面的事情可能大家都没有料到,我也没有料到,但也符合他们的性格和思维模式。10天后,该病人一行4人再次出现在我的诊室,要求加号复诊。我非常诧异,说:你们不是回云南去了吗?我给他们加了号,他们等4个小时候,我花10余分钟接待他们,原来他们这10来天,马不停蹄的又看了数家医院的大专家,有心理科的、神经科的、骨科的、中医科的、精神科的(他们多次高价购买票贩子手中的号),基本结论与我先前的一样,也建议他们继续服抗焦虑药。这下他们才知道,原来闵大夫说的是对的。当然,人家既然来北京了,祖国的首都嘛,适当多看几位专家是他们的权利,我完全可以理解的。只是我心里有些为他们感到可惜,他们错过了与心理咨询师做几次专业心理访谈的机会。我再次动员病人进入正式心理咨询,但他们仍然未同意,当然我也适当说几句鼓励的话。当她老公马上离开时,提出一个看似很诚恳的请求,我当下坚决拒绝了。我说:你们根本没有权利来给我提出这个请求,一是你们不理解和不尊重医生,二,说得不好听点,你们也不配提出此要求。他的请求是这么的:“闵主任,您能给我您的手机号码吗?”明知故问,我反问他:“做什么用呢?”一脸的诚恳,他回答:“以后有问题,我们好请教您的”故作镇静,我回应到:“哦,那你们真正尊重我的劳动吗?”还是态度很好,他回答:“挺尊重的啊!您是名家啊!”我回应:“名家有屁用!若是尊重,你们电话咨询我后,我当时就说了,你们根本无需来京找我看病,就近找医生即可;若是尊重,就老老实实回去服药,继续找当地医生随诊;若是尊重我,那天为何你们为何不进入正式心理咨询?找当地心理咨询师做系统的心理访谈也好,只是你们那边未必有专业的咨询师;若是理解和尊重了我那天面诊再次的详细解释(你们也没有提出异议啊!),你们何必在留在京城有到处看病折腾10余天?当然你们有继续看别的医生的权利,适当再看一两位也是可以理解的。”我继续回应到:“我不愿说难听的话,但我还是要把我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你们真的不配向我提出这个请求。就最后这一点,我真的被你们搞得无语了!因为你们已经知道可以通过好大夫在线这个网络平台花200元就可以预约与我电话咨询,你们宁可花2万的飞机票,10天住北京至少又花2万元吧,4万元都舍得花出去了,得到的结论最终还是你们最初花区区200元电话咨询我时我的结论是一样的,但不花出去4万元的,你们也未必听200元。”难道今后你们若再想电话咨询我,区区的200元电话咨询费,你们都想省?舍不得花?与我的12分钟通话就不值那200元?花4万来京到处折腾,就不舍得花200元向我咨询。你们有什么资格要我的手机号码(不就是想节约200元吗)?何况我一般不给病人我的手机号码的,我平时实在太忙了。”病人的老公没有再说什么,一行人默默的离开了我的诊室。例七:医疗没有绝对的事,医生需要专业精进,患方需要理解和依从,双方需要多沟通多相互体谅。医患双方的信任对医生行医非常重要,当然,医方也要尽职尽责,力求专业精进!诊断和治疗实在拿不准的,或无法治疗的,也要坦诚相告,免得耽误对方的病情或浪费病人的财力。某些情况下,医生也要敢于冒险,摸着石头过河,前提是医患双方要充分沟通协商,要有起码的相互信任,要有风险意识和共同担当的意识。在结果方面,一方不能苛求另一方,否则就失去真诚合作共抗病魔的基础和前提。这也是为何我在个人网站https://minbaoquan.haodf.com/上写的欢迎词是:“尽力提高技能和完善过程,坦然和包容可能的结果”。一位从南方来的中年女性间断头晕和视野缺损2年余,颅内压220毫米水柱(超过正常值高限20%左右),在我的建议下专门来京完成头颅血管造影(DSA),报告说是正常。我事后专门去影像中心调看血管造影的视频回放,数位影像学同行均表示未见异常,但我仍然认为有一些小问题的。我后来一个人坚持考虑是不典型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我认为确实有些细微和隐含的征像有意义),同时排除了其它可能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可能性。她和老公能大致明白我的详细解释。我给病人讲,暂时不治疗问题也不大,但长远讲可能会导致失明,您若信任我,我就按此诊断给您中长期抗凝治疗,但无法准确预测服药时间和最终疗效。她和她老公说他们愿意信任我,按我说的办吧。毕竟他们看过多个大医院了,而且他俩能大致理解我的讲解。期间我让她每月找当地眼科医生通过观察眼底视乳头水肿的状况来监测颅内压,并给我反馈结果。服药一年仍然是无效啊!当时她给我通话,问我下一步怎么办?电话这端,当时的我真是压力山大啊!我再次反复排除了其它大大小小的可能性后,次日回复她:坚持原有诊断,建议她继续抗凝治疗,病人和她老公在电话里没说什么,说那就继续服药在试试吧。又过半年,她在电话里欣喜的大声告诉我她的颅内压突然恢复正常了,原来的症状不再出现了,眼底也正常了。那一刻,我们双方都非常非常开心,我是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啊!3年过后她因着急劳累并着凉感冒,同样的病症复发,腰穿证实颅内压又升高了,核磁检查报告无异常(同4年前一样的结果)。反复斟酌后,征得她和她老公的理解后,我又用同样的治疗方案,半年后明显见效,遂停药。又10年过去了,至今未再复发。某次我去那个城市,她两口子还想去机场接我,随后非要请我吃饭呢,我委婉推掉了。例八:有时病症未必是大问题,比病症更大的问题或许是病人或家属本身。但同样有一例类型的案例就没这么幸运了。病人是14岁的高一女生,几乎与这位女士类似的症状类似的头颅MRV。虽然孩子的症状不太重,可以老老实实用药观察的,我也不排除孩子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但我需要观察几个月的口服抗凝治疗再看看。但她妈妈太焦虑,孩子口服抗凝药2个月没有效果就着急了。又专门带孩子来京,希望我帮忙安排做血管造影,我让她去找神经外科负责造影的医生,对方也收其孩子住院了,但在签血管造影的风险知情同意书时,担心各种可能的付反应,又担心花了钱查不出实质性问题,1个多小时了,医生反复解释,她就是妈妈轱辘话,翻来覆去的询问和担心,医生一看,算了,不愿给她的孩子做造影了,让其出院。她拒绝出院,又来门诊求我帮她说好话,“这次全听医生的”。我说鉴于她这种情况,哪个医生也不敢进行下一步检查或治疗,那我说:“反正孩子的症状不重,头痛时轻是重,与心情啊、考试啦、妈妈的唠叨均有关系,那我也不再开抗凝药方了。”3年后该妈妈带着女儿突然来门诊又找我,简单询问这下我知道,她孩子的头痛也大致维持原样,且仍然受情绪和学习压力而波动,休学一年,也未完全好转,妈妈已经带她各个大城市看了不下20位医生。我拒绝给她临时加号的请求,建议她和孩子给咨询师聊聊,孩子表示愿意,但妈妈拒绝了,连义务的访谈都不愿意做,说她的女儿没有心理问题。我叹一口气,说我也没有办法给她们任何帮助了。孩子的头痛未必是真的有问题,问题是妈妈带着她到处看病,其实也是一种折腾,孩子是无力反抗的。有时有的病人的症状并不重,但病人或家属焦虑不已,到处看病,重复做各种检查(大致正常),非要查出个所以然来。我们称之为疑病症、疾病焦虑或躯体症状障碍等,家长的这种做作现象也称为孟乔森综合症。医生光用传统的医疗模式是无法识别或鉴别出来病症的本质的,但有的病人或家属太自我(顽固),固守在原有的思维模式里,听不进去医生的任何解释,即使医生是正确的,仍然无法真正帮助到病人。闵大夫最后的评论:我近来多次应邀给全国的同行做关于“人际沟通与医患沟通”的专题讲座。我多次都引用了上面这这些例子,我常常强调,打铁还要自身硬,虽然很多时候医疗的大环境不理想,我们医护人员也很无奈,因为我们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体现(制度层面和国民层面),但还有一种回报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助人者自乐,那就是:我们医生乐见很多病人在我们的帮助下,患者最终得到康复,能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轨道上来!每当想到这幕情景,我心里就暖暖的,满是自豪感,也满心感恩感谢!对所有的人,所有的病友、同事、领导、朋友和家人们!感恩感谢!感谢大家对我的不解、质疑、理解、包容、接纳、督促、支持和爱护!这些既是我个人成长的基础,也是我自强不息力求完美的动力源泉!正可谓:医不叩门,求医者对医生要有虔诚和尊敬之心!医不戏病,行医方要敬畏人性,心怀仁慈之心!于是我上面的医患沟通讲座的副标题后来就加上了:欲成良医,专业和人文并重!!(注:近日也接触一些给医方带来负面情绪和压力的案例,对我们要求太高,治疗方面又不能很好依从,自然效果不理想,又不能定期前来找我随诊,结果,呵呵,我感触良多,写兴奋了,写了一个通宵,201808096:22AM)(对上面的文字最新微改和润色:20210508,20220422,20230425)附录A:关于闵宝权医生个人的相关信息(20230424):注1:闵大夫给自己的定位和评价:一位纯粹、实干和治学严谨的神经内科临床医生和心理专家!一位敬畏人性、崇尚专业、追求完美、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临床心理工作者!一位特别关注青少年心身健康成长和独立思维培养的亲子问题教育专家和推广者!一位具有忧民忧国之怀、助己助人之心、慧己惠人之愿的公益践行者、心理团队创建和开拓者!先后就读于华西、北京协和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多次出国交流学习。自2000年起开始研习实战心理技能,先后参加过多个心理流派的理论学习、实操训练和团队培训,接受多位心理名师的传授、指点和提携,并接受众多同行们的指导和帮助!2009年成立“宣武心理咨询与治疗联盟”(简称“宣武心理”),旨在推广心理咨询与临床工作的紧密结合,为广大病友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为中国的临床心身医疗做出了探索和开创性的工作!注2:目前闵宝权的专家门诊所接待的疾病主要包括:经多方求治未能明确诊断或治疗疗效欠佳的神经内科的某些疑难病症-比如莫名的头晕、头痛、无力、麻木和肩颈酸痛、胸闷气短(除外心肺疾病)、以及其它各种难以解释的躯体化症状和感觉。其它病种尙包括但不限于:抑郁、焦虑、失眠、强迫、职场压力、人际关系困扰、感情婚恋困扰、或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问题、躯体化病症、厌学、学习障碍、人际交流障碍、网络成瘾、性别烦躁等等。注3:闵宝权大夫的出诊信息北京宣武医院:周一、三、五下午(普通专家),四下午(心身疾病专科),在门诊楼3层(东门的正西侧)的神经内科门诊靠北侧的8诊室。五傍晚5:00-7:30特需专家门诊(挂号费300元),在干保楼2层(南门的正北侧)。通过掌上宣武医院APP、114挂号平台及现场自助挂号机等方式。地址:北京西城区长椿街45号。牛街北口的西北侧。地铁2、4、7、19号线均旁过。联合医疗特需门诊(在北京亚运村中医院内3楼,周日下午和傍晚,属于多点执业),可通过好大夫在线APP或微医APP,微信公号“千屹联合医疗”上面预约挂号,挂号费670元。(地址:北京朝阳区北苑路172号。地铁5、15号线的大屯路东站下车,往南500米路东)。公众微信号加注“闵宝权”可以查询我近1周的出诊提示(若有临时变动也会尽早公布的)。若病症比较轻微的焦虑抑郁或心情波动郁闷等,暂时不想服药,不必非找我面诊,直接想做心理咨询的,可电话宣武心理团队的行政助理张国云老师17718556282,由她帮忙给您直接指派团队内的心理咨询师提供相关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师可以电话或微信里先给您完成义务10-15分钟的介绍性访谈,而后您再决定是否购买此咨询师的付费咨询。注4:欢迎参阅个人网站:https://minbaoquan.haodf.com/上面有40余篇文章,涵盖亲子关系、头晕、头痛、神经官能症(躯体化症状)、周围神经病、脱髓鞘病、痴呆、医患沟通和静坐观呼吸等原创文章。特别推荐:对亲子关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此网站文章区阅读我的拙文《给孩子多些陪伴,给孩子多些自主空间,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注5:欢迎参阅公众微信号“宣武心理”或“宣武心理俱乐部”,上面有不少活动告示和心理咨询方面的精品文章。注6:学会任职和著作:中华医学会和医师协会相关神经心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主编专著《房树人画图在心身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注7:团队建设和相关培训:2009年组建“宣武心理”团队(见前,与宣武医院无行政管理关系)。2016创建“宣武心理助医观摩培训公益基金”,资助一线临床医护人员前来观摩学习。2020与《青年文摘》联袂推出“青少年心理答疑解惑”和“我的青春我做主”等专栏。202304计划创建“京东健康父母学堂”(公益),辅助少年学子的父母改进亲子交流模式和品质。202306拟创建“联合医疗高级心身临床培训班”。附录B、关于“宣武心理团队”的介绍(20230424):A、宣武心理咨询与治疗联盟(简称“宣武心理”)理念宗旨:实战为先,专业精进,市场化生存,商业与公益并举。行动要旨:您的心声,有我在听;爱基于尊重,心化于行动。既往历程:宣武心理于2009年由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闵宝权医生创立。旨在将心理咨询与临床工作的紧密结合,为广大病友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医疗和心理等专业人士提供高品质的心理培训和督导服务。既往成绩:联盟先后为30000余位病友提供卓有成效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医疗及心理同行和有关机构提供400余场专题心理讲座和相关培训,为大众提供了500余场公益讲座和沙龙,广获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欢迎垂询:若有个案及团队的心理咨询及辅导、案例督导、心理各领域培训、讲座和工作坊的相关需求,请联系宣武心理团队的张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B、关于“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简介我于2009年最初组建了“宣武心理”团队,为了更严格要求和更长远的使命,经过反复斟酌,于2017年7月解散了老团队,重新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组建新的宣武心理团队,严进严出,于是就有了“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第一期“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初级)已经顺利完成。当初经过3轮面试(150余位),最初有13位学员被遴选后进入该计划,1年后实际顺利毕业的有10位,其中7位于2018年10月被团队聘任留用,并进入随后为期2年的中高阶的实战培训(要求更高、更具体、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她们是:华磊、凌至华、盛金虹、张淼、周山力、李菁、陈艳苹、陈迪(兼职,现任云南某大学心理中心负责人)。随后又进行了3期实战培训,毕业后并在团队留用的咨询师:二期:2018年11月~2019年12月:王琪、张思娜、宋元东、王艳艳、何超、赵立荣、宋丹、任道辉、郭宁、滑东平。三期:2020年6月~2021年6月:孙婧、李泽文、魏旻秋、李蕾、吴一览、邹法刚、张晰伦、汤妮、檀俊环(出国读研中)。四期:2021年7月~2022年12月(因疫情延期):郑菲、唐诚祥、朱春烨、白莹、李秉桀、陈瑶瑶、塔拉、齐娜、朱慧玲、周萧、邢又文、罗轩、林建明(兼职,现任山东某医院心理科主任)。上面的的38位心理咨询师目前也是宣武心理团队一线的骨干老师,他们继续为闵大夫和其他医护人员介绍的病友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团队的总督导和总培训为大津秀女老师。关于“宣武心理实战咨询技能培训计划(全年脱产)”培训内容请参阅此公众微信号2023年4月8日的文章《宣武心理/第五期咨询师1年脱产实习计划-今年9月开班》第5期计划现在可接受预报名,针对上面所有的内容,或有心理案例推荐等,均可来电垂询管理助理张国云老师(微云)17718556282(可加微信)。C、宣武心理捐资助医观摩培训公益基金简介内容:欢迎一线医护人员前来闵大夫的临床门诊观摩学习(临时观摩或脱产观摩,不用申请,可直接过来)。医疗系统的心理工作者可申请让宣武心理团队的老师为其进行远程个案督导。目前资金主要来源:闵大夫本人在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和多点执业的部分收入、宣武心理平台的部分收入,以及其它小范围内的私人或机构自愿捐赠等。基金管理:由第三方管理(北京联合诊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管理。资助对象:脱产2周及以上的前来观摩学习的正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不限科室,不限公立和民营医院)。补助标准:每人600~2000元。仅能用于接受个人体验和案例督导5-10次(由团队内的咨询师指导完成)。助医成果(自2016年以来):已有50余位临床医疗工作者在本基金的资助下完成了脱产学习。具体事宜请联系:宣武心理的助理张国云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注1:进入该观摩计划,我们团队不再另收观摩者的任何费用,也不发放任何正式的进修培训证明,我们希望您是真的对心理咨询或心身医学感兴趣才来观摩学习。一句话:学本事为主,而非其它,故我们不发放证书。有意向者也可致电张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注2:若需要神经内科各个亚专业临床进修,请与宣武医院医务处(01081398252)联系正规的临床进修事宜,为期一年,一般在神内科病房急诊轮转,且需要交纳进修费用,并接受神内科总体安排。注意:这点与我们“宣武心理”的培训无关。D:来闵大夫门诊和宣武心理团队观摩学习部分反馈:1:某二级心理咨询师(女)在闵大夫的门诊观摩2个半天后感慨:真是大开眼界,不仅接触了许多种类的心理疾病(过去仅在书本上见过),还看到了闵大夫如何接诊和运用具象化技术快速有效的呈现病人潜意识里的核心情结(包括负面情绪),帮助病人和家属更容易理解病症、病因和根源。正如闵主任说的那样,内科医生其实有两个拐杖或工具,一个是药物,一个是话聊(话疗)。过去我们太注重检查和药物,有意无意忽视了话疗的作用。闵主任还说过“医生本身是味药”、“欲成良医、专业和人文并重”,重视话疗,重视医患沟通的具体过程,重视患者的就医体验,就能踏踏实实提高就医品质,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护的信任。2: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杨梅进修3个月感言:作为基层的心理工作者,3个月的密集学习,完全打破了我对心理咨询的原有粗浅认识。从规范化的初始访谈到悬浮注意(无忆无欲)的共情倾听,从经典精神分析到人格理论,从个案的概念化到咨询方案的具体考量,从咨询设置到咨询伦理,从疾病诊断到心理评估……杨梅老师还曾编写了更详细的文章,详阅“宣武心理俱乐部”公众微信号2017年8月4日的文章《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我的进修感想》。欲知闵大夫接诊详情,请详阅“宣武心理俱乐部”公众微信号2017年9月6日的文章《心身门诊札记(1):心理访谈不省心,心理老师不好当闵宝权/文》。
首次成文20220504,最新改动20230424我接诊后会酌情推荐心理访谈:我接诊后若考虑病人有较明确的心理问题或可能有,我会派在场的心理咨询师去给病人做10-15分钟的义务访谈,我们也称为介绍性访谈,见随后的详细介绍,多数情况下只能在相对僻静的楼道里完成(下午2-5点期间,实在是没有空房间啊),在双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在充分尊重病人内心意愿的基础上,不管病人随后做正式咨询或不愿意做,我都会再次接待该病人,完成门诊的接诊和开方的过程。若病人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或相应心理因素,愿意继续进入正式的心理访谈,不妨去医院西侧外面不远处的心理工作室(广益大厦)完成50分钟的收费咨询(属于自费)。已同咨询师做过心理访谈的,咨询师会在门诊病历本上留下该心理老师的手机号码或微信号码,患者可直接同该心理老师协商随后具体的心理咨询事宜。二、其它需要额外做稍微详细的解释:(一)、关于心理咨询,很多时候是必要的:我2000年开始接触心理咨询,到处参加社会上的各种心理咨询的培训和工作坊,2005年开始雇用门诊助理,2009年创建宣武心理团队,2017年7月反复斟酌后解散老团队(因为无法再整体提升专业素养),2017年9月按更高标准和要求又重新组建(后面有具体介绍)。这十余年我接待的大量心身案例包括焦虑抑郁失眠和各种莫名躯体化不适(多数为躯体症状障碍)以及各种心理问题的青少年。经验表明,我们这个心理团队提供的心理咨询对我的临床门诊工作有极大的辅助作用,已经惠及全国乃至专门回国求治的很多的患友和医疗同行,为宣武心理团队赢得了极大的赞誉,口口相传,更多的病人闻讯前来就诊,包括诊断不明晰的,或用药物经久不愈的病人。病情简单和较轻的心理案例单纯用药物就可能痊愈,但更多的稍复杂和较重的心理案例单纯用药就很难痊愈,折腾多年才明白仅用药物对他们的心理特质和性格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必须加上系统专业的心理咨询才可能痊愈。今年来,我们尤其在青少年心理问题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青少年问题往往是家庭问题的集中反映),实实在在解决了不少父母在亲子教育方面的诸多困惑和困境(欢迎阅读网站https://minbaoquan.haodf.com首页文章区的相关文章)。对各个年龄段的心理疾病而言,药物治疗若能加上心理咨询,效果往往是1+1>2。心理咨询和临床工作紧密结合,我们注重团队协同作战,同时也尊重心理咨询师的个性和禀赋差异,因才施教和分配案例任务,同时指定相应的定期案例督导(一对一的和团队式的督导),定期案例回访(我们暂没有精力去系统的完成此事)。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们力求在心理咨询的专业频道上做事做人,追求专业、专注和卓越,严格遵守伦理设置,保守秘密,尽力做到合理、合情、充分尊重来访者的意愿和尊重人性常识。闵大夫个人网站https://minbaoquan.haodf.com/:文章区有不少关于亲子教育、头晕、头疼、失眠、神经症伴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抗焦虑抑郁药等方面的文章,欢迎病友们和医疗同行们去浏览。(二)、介绍性访谈简介(这是闵大夫门诊独一无二的特色):1、何为介绍性访谈(义务):所有正式心理咨询(收费)之前的接待来访者的形式(义务),均为介绍性访谈。根据情况,介绍性访谈的单次时间10-15-30分钟不等,可以在门诊完成,也可以在电话或微信语音和视频上完成。2、介绍性访谈目的:A继续收集必要的疾病信息;B评估来访者是否有心理问题,是何种心理问题,是否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和评估来访者需要进行何种咨询;C简要介绍心理咨询的工作原理。为来访者进入正式咨询做前期准备(视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3、介绍性访谈流程:(1)、咨询师进行介绍:对本次介绍性访谈的设置目的进行介绍,对自己的专业背景进行介绍。(2)、了解病人情况:进一步完善病历书写(视情况而定),尤其是心理问诊,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谱图、“房树人”测验、心理内-外因归纳、既往就医治疗情况和来访者及重要家属对既往诊断治疗的看法。(3)、澄清来访者就诊背景:探索来访者医疗和心理治疗动机,之前不妨询问患者自己怎么看待自己的病情和背后原因。(4)、了解可能卷入的第三方:重要家属和转介绍的医生等。(5)、沟通正式心理咨询事宜(视情况):咨询设置、过程、方法、机理、目标(分短期和中长期)。(6)、必要时给予简短的治疗干预或建议(视情况,一般不做此工作)。4、其它需要解释或注意的事项(视个体情况)。(1)、介绍疾病与心理的关系,器质性病因与非器质性(功能性或心理性)病因的区别。(2)、介绍心理咨询与用药的关系。(3)、介绍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所在机构。(4)、介绍观摩者并征得病人的同意(视情况)。(5)、关于收费标准、支付方式、属于自费。(6)、简要接待陪同的家属。(7)、谈话后妥善处理(带回诊室给闵大夫简要汇报、或去工作室继续做正式的访谈)或转诊。(故内容不少,有的病人若对心理咨询已经有所认识,不到10分钟就爽快答应进入随后的正式的心理访谈。针对更多的病人恐怕15分钟咨询师难以说清楚,就需要酌情延长至20-30分钟)5:特别说明:(1)、心理咨询与服药同样重要!病症简单和较轻带有心理问题的病人,有时单纯用药物或单纯做心理咨询就可能改善症状,加上现实中患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就能明显见效的。但更多病症较复杂和较重的病人单纯用药就很难完全好转,到处看病到处遍访名医,折腾多年找我看病后,才可能明白我在文章中反复讲的话:“药物能较好的改善临床症状,但对患者的心理、认知、思维模式和性格特点及人际交流模式是几乎是没有作用的,必须加上系统专业的心理咨询才可能引导他们走向有效的自我觉察、梳理调整和人格整合,病症才可能最终痊愈”。任何病症都是外因和内心的综合结果,对心理性疾病,有其如此。外因就是我们所处的家庭、学习或工作环境、各种压力和人际关系等。内因涉及到个人的心理特点、认知模式、思维模式、悟性和先天禀赋等。药物主要改善的是病症,对内外因基本没有影响力,自我反思、团体活动、正念和一对一心理访谈可以对内因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最后这项,只是需要咨询师要够专业、病人有内在动力愿意通过心理访谈来协助自我的梳理和成长。(2)、患方不能企求心理咨询能快速见效或立竿见影,不能太目标化。整个访谈过程很重要,具体的访谈、体验、觉察、调整不是一撮而就的。就像运动员,即使有非常好的教练员指导,方法也很好,训练的主体一定是运动员而非教练员,要出成绩的话,需要辛苦的练。心理咨询需要病人有动力有勇气去面对自己内心的许多痛苦,需要静心下来去体会自己内在的许多感觉、情绪、思绪、思考等,需要回到现实中去调整和反思,再回到咨询室中来陈诉和总结,总之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而且在咨询过程中,病人的情绪还可能有一个方方面面的波动过程。(三)、看病随诊应找医生,勿擅自调药或停药:好事不在忙上,想着要做某些检查的,最好面诊大夫后再由大夫做定夺。找我面诊看病,老病人回家后,不管何种原因,若要调整用药和相关检查,请就近找相关科室医生面诊、或来京找我面诊,尽量不要自己就调整治疗方案。当然也尽量不要通过我推荐的心理咨询师来与我做病情沟通和用药调整,切记切记!(我的团队有40余位心理咨询师,若你们都通过他们来与我沟通用药事宜,那岂不是太混乱太低效了?故,病人若有医疗咨询,最好通过好大夫在线直接与我联系)。他们仅在心理咨询师的位置上做属于他们的份内事。当然,若服药后很快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或较重的其它不适反应,不妨立即停药,立即就近找皮肤科的医生面诊,或通过好大夫在线平台或其它网络医疗平台,预约给闵大夫的电话咨询(有偿服务),哪怕就10分钟也胜于没有沟通。有关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相得益彰的关系请参阅本网站:《抗焦虑抑郁药-应剂量足,时程长,勿随意停服,调药应找医生》(四)、患者报道:已经找我看了病的老患者,欢迎在好大夫在线患者端的APP上面完成“患者报道”,以方便今后在网上或手机上与我沟通,做简单的病情交流或找我远程电话咨询等等。(五)、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偏南端)、在北京有名的牛街北口。地铁2号线长椿街站下车往南300米,地铁4号线菜市口站下车往西500米,地铁7号线广安门内站下车往东300米,路北侧200米。同时公共汽车6、48、57、88、109等路过。神经内科门诊:在门诊楼三层,我一般在北端的8诊室出诊,周末出普通门诊时可能用7诊室。附录A:关于闵宝权医生个人的相关信息(20230424):注1:闵大夫给自己的定位和评价:一位纯粹、实干和治学严谨的神经内科临床医生和心理专家!一位敬畏人性、崇尚专业、追求完美、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临床心理工作者!一位特别关注青少年心身健康成长和独立思维培养的亲子问题教育专家和推广者!一位具有忧民忧国之怀、助己助人之心、慧己惠人之愿的公益践行者、心理团队创建和开拓者!先后就读于华西、北京协和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多次出国交流学习。自2000年起开始研习实战心理技能,先后参加过多个心理流派的理论学习、实操训练和团队培训,接受多位心理名师的传授、指点和提携,并接受众多同行们的指导和帮助!2009年成立“宣武心理咨询与治疗联盟”(简称“宣武心理”),旨在推广心理咨询与临床工作的紧密结合,为广大病友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为中国的临床心身医疗做出了探索和开创性的工作!注2:目前闵宝权的专家门诊所接待的疾病主要包括:经多方求治未能明确诊断或治疗疗效欠佳的神经内科的某些疑难病症-比如莫名的头晕、头痛、无力、麻木和肩颈酸痛、胸闷气短(除外心肺疾病)、以及其它各种难以解释的躯体化症状和感觉。其它病种尙包括但不限于:抑郁、焦虑、失眠、强迫、职场压力、人际关系困扰、感情婚恋困扰、或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问题、躯体化病症、厌学、学习障碍、人际交流障碍、网络成瘾、性别烦躁等等。注3:闵宝权大夫的出诊信息北京宣武医院:周一、三、五下午(普通专家),四下午(心身疾病专科),在门诊楼3层(东门的正西侧)的神经内科门诊靠北侧的8诊室。五傍晚5:00-7:30特需专家门诊(挂号费300元),在干保楼2层(南门的正北侧)。通过掌上宣武医院APP、114挂号平台及现场自助挂号机等方式。地址:北京西城区长椿街45号。牛街北口的西北侧。地铁2、4、7、19号线均旁过。联合医疗特需门诊(在北京亚运村中医院内3楼,周日下午和傍晚,属于多点执业),可通过好大夫在线APP或微医APP,微信公号“千屹联合医疗”上面预约挂号,挂号费670元。(地址:北京朝阳区北苑路172号。地铁5、15号线的大屯路东站下车,往南500米路东)。公众微信号加注“闵宝权”可以查询我近1周的出诊提示(若有临时变动也会尽早公布的)。若病症比较轻微的焦虑抑郁或心情波动郁闷等,暂时不想服药,不必非找我面诊,直接想做心理咨询的,可电话宣武心理团队的行政助理张国云老师17718556282,由她帮忙给您直接指派团队内的心理咨询师提供相关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师可以电话或微信里先给您完成义务10-15分钟的介绍性访谈,而后您再决定是否购买此咨询师的付费咨询。注4:欢迎参阅个人网站:https://minbaoquan.haodf.com/上面有40余篇文章,涵盖亲子关系、头晕、头痛、神经官能症(躯体化症状)、周围神经病、脱髓鞘病、痴呆、医患沟通和静坐观呼吸等原创文章。特别推荐:对亲子关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此网站文章区阅读我的拙文《给孩子多些陪伴,给孩子多些自主空间,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注5:欢迎参阅公众微信号“宣武心理”或“宣武心理俱乐部”,上面有不少活动告示和心理咨询方面的精品文章。注6:学会任职和著作:中华医学会和医师协会相关神经心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主编专著《房树人画图在心身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注7:团队建设和相关培训:2009年组建“宣武心理”团队(见前,与宣武医院无行政管理关系)。2016创建“宣武心理助医观摩培训公益基金”,资助一线临床医护人员前来观摩学习。2020与《青年文摘》联袂推出“青少年心理答疑解惑”和“我的青春我做主”等专栏。202304计划创建“京东健康父母学堂”(公益),辅助少年学子的父母改进亲子交流模式和品质。202306拟创建“联合医疗高级心身临床培训班”。 附录B、关于“宣武心理团队”的介绍(20230424):A、宣武心理咨询与治疗联盟(简称“宣武心理”)理念宗旨:实战为先,专业精进,市场化生存,商业与公益并举。行动要旨:您的心声,有我在听;爱基于尊重,心化于行动。既往历程:宣武心理于2009年由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闵宝权医生创立。旨在将心理咨询与临床工作的紧密结合,为广大病友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医疗和心理等专业人士提供高品质的心理培训和督导服务。既往成绩:联盟先后为30000余位病友提供卓有成效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医疗及心理同行和有关机构提供400余场专题心理讲座和相关培训,为大众提供了500余场公益讲座和沙龙,广获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欢迎垂询:若有个案及团队的心理咨询及辅导、案例督导、心理各领域培训、讲座和工作坊的相关需求,请联系宣武心理团队的张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B、关于“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简介我于2009年最初组建了“宣武心理”团队,为了更严格要求和更长远的使命,经过反复斟酌,于2017年7月解散了老团队,重新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组建新的宣武心理团队,严进严出,于是就有了“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第一期“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初级)已经顺利完成。当初经过3轮面试(150余位),最初有13位学员被遴选后进入该计划,1年后实际顺利毕业的有10位,其中7位于2018年10月被团队聘任留用,并进入随后为期2年的中高阶的实战培训(要求更高、更具体、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她们是:华磊、凌至华、盛金虹、张淼、周山力、李菁、陈艳苹、陈迪(兼职,现任云南某大学心理中心负责人)。随后又进行了3期实战培训,毕业后并在团队留用的咨询师:二期:2018年11月~2019年12月:王琪、张思娜、宋元东、王艳艳、何超、赵立荣、宋丹、任道辉、郭宁、滑东平。三期:2020年6月~2021年6月:孙婧、李泽文、魏旻秋、李蕾、吴一览、邹法刚、张晰伦、汤妮、檀俊环(出国读研中)。四期:2021年7月~2022年12月(因疫情延期):郑菲、唐诚祥、朱春烨、白莹、李秉桀、陈瑶瑶、塔拉、齐娜、朱慧玲、周萧、邢又文、罗轩、林建明(兼职,现任山东某医院心理科主任)。上面的的38位心理咨询师目前也是宣武心理团队一线的骨干老师,他们继续为闵大夫和其他医护人员介绍的病友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团队的总督导和总培训为大津秀女老师。关于“宣武心理实战咨询技能培训计划(全年脱产)”培训内容请参阅此公众微信号2023年4月8日的文章《宣武心理/第五期咨询师1年脱产实习计划-今年9月开班》第5期计划现在可接受预报名,针对上面所有的内容,或有心理案例推荐等,均可来电垂询管理助理张国云老师(微云)17718556282(可加微信)。C、宣武心理捐资助医观摩培训公益基金简介内容:欢迎一线医护人员前来闵大夫的临床门诊观摩学习(临时观摩或脱产观摩,不用申请,可直接过来)。医疗系统的心理工作者可申请让宣武心理团队的老师为其进行远程个案督导。目前资金主要来源:闵大夫本人在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和多点执业的部分收入、宣武心理平台的部分收入,以及其它小范围内的私人或机构自愿捐赠等。基金管理:由第三方管理(北京联合诊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管理。资助对象:脱产2周及以上的前来观摩学习的正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不限科室,不限公立和民营医院)。补助标准:每人600~2000元。仅能用于接受个人体验和案例督导5-10次(由团队内的咨询师指导完成)。助医成果(自2016年以来):已有50余位临床医疗工作者在本基金的资助下完成了脱产学习。具体事宜请联系:宣武心理的助理张国云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注1:进入该观摩计划,我们团队不再另收观摩者的任何费用,也不发放任何正式的进修培训证明,我们希望您是真的对心理咨询或心身医学感兴趣才来观摩学习。一句话:学本事为主,而非其它,故我们不发放证书。有意向者也可致电张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注2:若需要神经内科各个亚专业临床进修,请与宣武医院医务处(01081398252)联系正规的临床进修事宜,为期一年,一般在神内科病房急诊轮转,且需要交纳进修费用,并接受神内科总体安排。注意:这点与我们“宣武心理”的培训无关。D:来闵大夫门诊和宣武心理团队观摩学习部分反馈:1:某二级心理咨询师(女)在闵大夫的门诊观摩2个半天后感慨:真是大开眼界,不仅接触了许多种类的心理疾病(过去仅在书本上见过),还看到了闵大夫如何接诊和运用具象化技术快速有效的呈现病人潜意识里的核心情结(包括负面情绪),帮助病人和家属更容易理解病症、病因和根源。正如闵主任说的那样,内科医生其实有两个拐杖或工具,一个是药物,一个是话聊(话疗)。过去我们太注重检查和药物,有意无意忽视了话疗的作用。闵主任还说过“医生本身是味药”、“欲成良医、专业和人文并重”,重视话疗,重视医患沟通的具体过程,重视患者的就医体验,就能踏踏实实提高就医品质,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护的信任。2: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杨梅进修3个月感言:作为基层的心理工作者,3个月的密集学习,完全打破了我对心理咨询的原有粗浅认识。从规范化的初始访谈到悬浮注意(无忆无欲)的共情倾听,从经典精神分析到人格理论,从个案的概念化到咨询方案的具体考量,从咨询设置到咨询伦理,从疾病诊断到心理评估……杨梅老师还曾编写了更详细的文章,详阅“宣武心理俱乐部”公众微信号2017年8月4日的文章《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我的进修感想》。欲知闵大夫接诊详情,请详阅“宣武心理俱乐部”公众微信号2017年9月6日的文章《心身门诊札记(1):心理访谈不省心,心理老师不好当闵宝权/文》。
医院看病实用攻略(病友必看,防骗必看!!!!,我直接转发网络上的文章,未做修改。我临时添加的用下划线标明)某日无意中我从网上看到此文,觉得写得很好,是在一个叫杜丹梦的博客里看到的,我今全文下载,未做任何改动。中间加有少量补充)仅供大家参考。磨刀不误砍柴工,大家一定要好好看看此篇附录!!选个恰当的医院选择医院是看病的第一步,也是对诊断和治疗效果影响最大的。对您这个病人来说,并不是医院越有名、规模越大、病人越多就越好。也并不是有个熟人就能得到最恰当的诊断和治疗。因为每家医院各科室的水平并不尽相同,再大的医院也有相对薄弱的科室,有些小医院也有很强的优势科室和特色诊疗项目,不能一概而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1、看医院性质一般来说,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实力雄厚一些。由于有医学院校做后盾,良好的师承,加上医生多要承担讲课、带实习医生的任务,知识更新较快,对一些疑难杂病的经验也相对较丰富。这些医院医生的人力资源绝对占优。2、看医院名气一家好的医院,总会在当地患者中留下好的印象,也就是口碑较好。去就诊之前,不妨上网搜索一番,或多打听一些人,初步了解一下这家医院的情况。3、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相对于综合医院来说,专科医院的科室设置较单纯,对某一方面疾病的研究也较透彻,比如肿瘤医院和妇产医院。当然,如果所患疾病不局限于某一系统,还是到综合医院较好,可以组织多科室会诊,此外检查手段和设备也更全面。4、选“名牌”科室有的医院虽有名,但若就诊的科室较弱,还是不够理想。因此,广泛比较各家医院该科室的设置与水平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目前国内还没有具体的各个科的排行榜,但评审公布的全国重点学科可供参考,当然仅包括了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前几名。此外,问一问首诊的医生,上网搜一搜,多听听其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选择好医生选位合适的医生选定了医院和科室之后,下一步就是选择一位认真负责任的好医生。这要比选择医院和科室还要困难。尽管实力较强医院的医生都有丰富的经验,但对于疑难杂病来说,选位好医生就至关重要了。因为不同的医生其擅长治疗的疾病也不同。建议:1、浏览专家门诊名单可以先在医院网页上查,一般大医院都有自己的网页,上面都有专家名单和出诊时间;另外,不便上网的也可直接到医院门诊大厅看。看哪位专家公布的就诊范围与您的疾病最对口,记下他们的名字,并上网搜一搜这位医生的专业、著述和学术地位等。2、先挂个普通号如果手中没有足够的化验、检查材料,最好先挂一个普通的专业门诊号,一般都是主治医师一级,门诊表上不会写出名字,把您以前看病的所有资料整理好,把发病的经过概要总结列出,详细报告给医生。这一级的医生很忙,一天下来要看50至60位患者,他们不会给您太多的诉说自己病情的时间,最多就几分钟。因此叙述一定要有重点,简明扼要。记住一定询问他,您这种病看哪位专家更合适,通过这种渠道请该科室的医生帮您选择专家。3、听听其他病友意见如果愿意的话,可在诊室外听听其他患者的意见,侧面了解一下您想就诊专家的情况。专家常兼职较多,有时候会出差停诊。最好提前打个电话到挂号处或门诊部(可通过114查询),问专家是否出诊。然后提前挂好号,带齐所有的材料(按时间顺序和类别整理清楚),想好您要告诉专家的内容和要问的问题,等待就诊。4、检查住院可找专家帮忙如果专家建议您再去做某项检查,若需要预约时间长的话,可真诚地请他帮忙,尽量提前一些。若需要住院,开好住院条后,还可请他帮忙联系能否提早一些入院,专家常乐意为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闵宝权补充:可以到好大夫在线首页(m.haodf.com/touch)搜查疾病或大夫名字。5、挂号前做点“功课”可选择预约挂号和网上挂号等方式,省去起大早排长队的烦恼;如必须排队挂号,要提前熟悉“地形”和就诊流程,如哪些科分别在几号窗口排队,可先到医院的网站上查询。有些医院要先填表办卡,可先办理。普通号一般不限制数量,如果确属疑难杂症,不妨选择特需门诊或会诊门诊,价格一般在100至300元,不少大医院都提供这种服务,不少大医院都提供这种服务。6、就诊避开人流高峰看普通号尽量避开人流高峰,选择上午10点后或下午来诊,因为中午也是人少、便于交流的好时间。7、合理安排检查如果有几项检查同时要做,先去需要预约尤其预约时间较长的部门进行预约登记,尽可能争取提前,再去做不需预约的项目。一定要看清楚检查的注意事项,比如提前几小时服药、空腹、饮水等等。您是否有这样的感觉?为看一次病要耽误半天时间,但与医生的直接对话往往只有两三分钟,这里将告诉您如何让这几分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8.打好有准备之仗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做任何事情最好都事先有所准备,看病也不例外。您是不是常会在走出诊室后,才猛然想起:“糟糕,我忘了问医生……”或是当医生询问吃过什么药、做过什么检查时,常常一问三不知?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您不妨在看病前先列一张清单,把自己的症状、病史、做过的检查、服过的药以及想问的问题写下来。而且,一定要带上您的病历和近期做过的检查报告单,否则重新开化验单检查,既浪费金钱也浪费时间,更不利于医生对疾病的连续观察与分析。另外,如要做抽血化验、腹部B超、胃镜等检查,需空腹不吃早餐,以免改天再来浪费时间。9.应对急症的非常措施手指、牙齿断裂的患者一定要保存并携带脱落的手指和牙齿(最好放在冰屑里保存),尽快到医院就诊,就医及时是可能把脱落的部分植回的。遇到以下情况,您最好拨打120急救电话,让急救车将患者送到医院:冠心病急性发作、中风、高热惊厥、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冰冷、不省人事、大出血、下肢骨折、重症传染病患者、中重度烧伤、脊柱伤。10.节省时间,统筹安排就医流程大多数医院有平面示意图或指示牌,您应该先了解医院的布局。在进行每一个步骤时,都向医生询问清楚下面的步骤。一般医院门诊的就医流程如下:11准确陈述病史在陈述病情时,先把您最难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病情,用简明的话告诉医生,如上腹部绞痛已有半小时(医学上叫主诉);接着叙述您这次发病的经过,如什么时候起病,有什么诱因,疼痛的具体部位,最初的感觉如何,随后有什么变化,伴随着其他什么不适,做过什么检查和治疗,效果如何(医学上叫现病史);然后把您过去生病的情况告诉医生,比如有无类似的疾病发作,生过什么大病,对什么药物过敏(医学上叫既往史)。这样的陈述,可使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您的病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的诊治争取时间。如果已经在其他医院做过一些检查,应主动向医生出示这些资料,以免重复一些化验或特殊检查。12.结束就诊前8问结束看病前,您务必弄清楚以下问题:(1)我得了什么病?病因是什么?(2)为什么要吃这种药?这药是治什么的?(3)怎样才能知道药有没有效?有没有副作用?(4)药要吃多久?这次开的药吃完后怎么办?(5)多长时间会好些?(6)不好怎么办?还需要继续用药吗?(7)还有其他可行的治疗方式吗?(8)今后应该注意什么?13.取药以后注意核对。没好好询问病史,或并不复杂的病,一上来开出的药方要化费好几千的,其动机值得怀疑,是不是非要用这么贵这么多的药?取药后您应将所领到的药品和处方一一核对,核对药名、剂量、用法和有效期,如有不同,及时更换。就诊结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会盘点总结的人总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14.保存检查报告单保存好检查报告单能使下一次就诊少走冤枉路。另一方面,懂得保存就诊的资料,也是保护自我权益的一种做法。消费者维权部门指出,在处理消费者投诉医疗纠纷案件中,常出现资料留存困难的问题。有不少患者向消委会求援时,无法具体说明就医当时的情况。15.听听第二种意见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您也不能一味地相信某个医生或医院,有时也要懂得寻求“第二位医生的意见”。例如,当您看病已有一段时间,病情却没有很好的改善,而医生又没有其他的治疗办法时;当严重疾病须进行重大手术,或费用昂贵的手术时,您都可以考虑是否该听听其他的声音。至于该找谁问?专家建议,第二个医生的专业程度应不低于第一个医生。如果两位医生意见不一,也是以专业程度不低于第二个医生的标准,来寻求第三位、第四位医生的看法。16.是否选择手术如果面临开刀与否的抉择,您不妨问问非外科系统的医生的意见。例如,腹部外科的医生建议您开刀,您可以去问消化内科医生的意见如何。遇到几个医生对手术有不同看法时,专家建议,可选择以下几种方法解决:(1)“少数服从多数”,按多数医生的意见和主张办;(2)一般而论,应听听级别高的或在该领域威望高的医生的意见;(3)要尊重手术科医生的意见,因为手术毕竟是外科医生做的,他们对手术指征、风险、预后、禁忌症比较熟悉;(4)对于难度大、风险高的手术,必要时可通过医院内外大会诊的方式予以解决.就医中存在很多误区,甚至陷阱,您要练就一双明察秋毫的慧眼,把其中的纷纷扰扰看个明明白白、真真切切。17.“医生”可不能自己当您也许认为,发烧头痛之类的小病不用去医院,过几天就扛过去了,或者自己买点药就行。但发烧、头痛、疲劳、乏力等轻微的症状很可能是许多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有些糖尿病、肿瘤的患者就是因为早期扛着,没有及时就医,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18.权威也不是样样通。有些人常托熟人、找关系,找名家看病。专家在擅长的专业范围内的水平的确较高,但慕名而来的患者所患疾病并非都属于专业范围。如果对专家过分迷信和盲从,很可能南辕北辙,造成误诊。19.医生是人,不是神仙不要轻易相信“神医”。任何一个有修养的名医,都不会把自己吹嘘为“神医”(闵宝权评论20130610:医生说话应尽量持谨慎,多客观少主观,多说观察看看,少说十分肯定或打包票类的话。少自我吹嘘,恨不得说天下病人都说他的水平如何如何了得什么的,治好了多少此类病人)。相反的,很多自吹的“神医”都坐了牢。目前,很多媒体的宣传报道,其内容不一定是准确的。专家提醒,如果有人宣称能治愈公认的疑难杂症或难以根治的慢性病,您一定不要轻信,哪怕他举出某某专家的证明,某某患者痊愈的事例,您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像晚期广泛转移的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凡宣称能攻克根治的,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神话”,是不可信的;再如不孕症,治愈率只有30%左右,任何夸大的承诺都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20.别让医托拖着您走“医托”惯用的招术是:找目标——搭讪套取病情——介绍“黑医”——“黑医”看病——卖“药”狂赚。医托一般会拎着医院放射科的袋子,或抱着小孩,假装是来看病的,随后就四处搭讪,寻找目标。甚至一路跟踪,偷听您与亲友聊天、打电话的内容。来自农村、操外地口音的人往往成为他们的首选。套取病情后,“医托”就见机行事,装成您的熟人、老乡,诉说在大医院看病的种种不是,然后说自己或亲戚得同样的病在哪里看好的,吹嘘一番那家医院如何好、医生技术有多高明……看到您有些心动,“医托”就会拿出纸和笔,写好医院名称、地址及前去的路线,甚至陪您去看病。当您怀着莫大的感激之情见到“好”医生时,您鼓鼓的钱包就换成了一堆不知名的药粉或草药。21.小心被无良医院或神医忽悠某些无良医院(大部分是私人或民营医院,也有某些公立医院),广告大吹特吹,有时还打某学术机构或大医院合作的名义,其实是诱你上钩呢?去后先给你画一张大饼,他们是如何如何专业和先进,如何运用了目前尖端的科技手法和技术,有时是打祖传,有时打中央高干保健绝密,有的打国家专利或科技大奖或人保已经给予疗效保险等招牌等嘘头等。一旦请君入瓮,先是光检查就让你花好几千,再给你上一个号称“攻克世界性XX难题”,“根治XX病”,“快速治愈XX病”,“不打针,不吃药,治好XX病”,“XX基因治疗”,“XX神经修复”,“XX神经生长疗法”,“XX再生疗法”,“EFG脑神经递质XXX法”,“FaN-6神经元激活术”,“nak-1神经元激活术”,“DNA修复法”,“宇宙能量激活法”,“生物细胞渗透修复疗法”,“细胞正能量灌输修复疗法”,“中医祖传秘方”,“宫廷秘方”,“20代祖传单传秘方”,“中央保健局专家组认证的高科技疗法”等最先进的科技治疗(其实都是骗人的把戏和形式),几天之内又花好几千上万的。头脑上带几个电极,美其名曰,是什么“高端生物反馈检查法或治疗法”,“脑波探查治疗法”,“神经镇静法”,“脑递质检测”,“脑功能波普”探测仪,等等,若一次要收数百或上千的,应要谨慎了。还有像“前列腺炎”、“尿道炎”、“浅表性胃炎”、“动脉硬化”、“微小动脉血栓”、“动脉硬化频谱改变”、“宫颈糜烂”、“腔隙性梗塞灶”、“脑白质变性”等,病可轻可重,可有可无,可以被某些人(医生或检查人员)安放在任何人身上(只要),也是某些无良医院工作人员信手拈来用于骗您没商量、吓您不明就里、让你花了冤枉钱还无处伸冤。总之若当天拿药就花好几千的(需要同病人商量,或解释为何药这么贵,是否必须用这么贵的药),几天之内就花上万的治疗,你要当心掉进某种陷阱里了,钱花了,对治病无好处,无处伸冤,泪独自往肚里咽。一旦受骗,事后你更本要不回来钱的,即使最初说无效退款,骗你上当。别人为何敢骗您?您要是能力强,是个明白人,能被骗吗?翻个个儿来讲,您被骗过去了,掏腰包了,您还属于能力强的明白人这个系列的吗?不是的话,被骗了,您能有能力去翻案吗?更何况,别人敢或明或暗忽悠,没点上面的关系或资源,没有点厚脸皮或厚黑劲头,敢这么干吗?敢如此求生吗?闵宝权评论20130505:识别宣传上真假的原则最简单:A若某方法好,那正规大医院在采用没有?您可以去医院问问相关科室的大夫啊,真正好的疗法,大夫不可能不知道吧?也可以搜寻正规学术刊物,有无类似文章的发表?B天上掉馅饼,不花钱或花钱不多,还能治好病,有这等好事?不是馅饼是什么?鱼饵呗!C更简单的方法,牛B吹得越大的,往往越是可疑,越可能是忽悠的,这有99.99%的正确率。当然,您若愿以身试验,体验我所说的,您自便啦。3年前有位得运动神经元病的家属非要去试试某某“XX神经生长疗法”,还说是公益的不花钱,而且是某某医学会正式推荐项目(这属于“天上掉馅饼“的模式,不花钱就能用最新的技术把病治好),问我的意见,我怎么拦也拦不住啊!眼睁睁看着他们奋不顾身急不可耐地往“陷阱”里冲啊跳啊!最终很快把借的5万折腾光了,更本没什么效果。我问他们,原不是说是公益的吗?家属满脸无奈:“水太深了!开始不管是护士还是医生把您伺候得非常到位,那个周到和舒服,让您用他们的药都不好意思,况且药还是免费,我们那个激动啊!比毛主席时代还要好啊!这就是给您喝“甜水”,搞得我们晕晕乎乎的,毕竟内心还是幻想着“万一有效呢?”主药确实不花钱,可随后的辅药必须买,老贵了,水好像也“稍苦一些了”,闭着眼睛也喝喝吧,兴许有效呢!若如此,就是炸锅卖铁卖房子看病也认了。等钱快花光了,根本没什么效果,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悔不当初啊!”这时才体会到免费药其苦无比,哎,打碎牙往肚里吞,晚喽!!完喽!!有苦说不出,谁让自己飞蛾扑火呢?所谓“全世界最新研究成果”,“所谓XX神经生长疗法”,还不是他们咋宣传就咋宣传,我们老百姓又不可能去识别。那些光鲜的获奖证书什么的,案例说明什么的,也不都他们自己包装自己的吗?若是很好,为何你们这些大医院的大夫没采用呢?他下面是大致回答:可惜,我当哥的一门心思要把弟弟的病治好,只要听说哪种方法好,就不顾一切去试试,哪还能静下心来好好琢磨琢磨的?回头看看当初那种执着,其实很多亲朋好友也提醒我们要小心,正规医院的大夫没有一个不是坚决反对我们去试试此法的。现在,只能自认倒霉了,不认又能怎么着?我们没有力气和精力去给他们折腾的,可能事前他们摸准了老百姓的心理命脉了。后来听说全国还真有不少病人投诉他们呢!结果那帮人也没被怎么着,很多投诉都难以立案,时间一长,好多人就自认倒霉不去追究了(这些是应该由卫生局监控和下大力气的地方,但打苍蝇的拍子是很难重重下落的,原因嘛?大家都能猜到(你要是这种医院的院长,你会怎么做公关工作呢?)。掌控型政府,公立医院垄断性经营,搞得民营医院无法得到公平的市场竞争,故也不难理解好多民营医院夹缝中求生存,不好好经营,花心思去琢磨歪门邪道了,捞一把是一把,骗一个是一个,一锤子买卖。投诉若实在太多,公家的管理部门面子上实在也过不去了,某些关系保护不了了,再关门走人,再另起炉灶呗)。下面是刚网上向我咨询的一个案例:20131105:闵大夫,有个事请教您,https://web.usm365.com/这个网站在开展国家精神疾病爱心康复工程,可以赠送个精神疾病多功能治疗仪,还得交2800元买一些药材,你您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请教于您,我们可以相信他吗,您听说过这个设备吗,急需您的答复。谢谢!闵宝权:精神疾病多功能治疗仪通过国家认可的专业机构验证了吗?有国家正式的批准文号吗?我曾问过安定医院的精神科大夫,他们也没听说过有能真正起作用的正规的类似仪器啊!(我的病人倒有几个交了不少钱,没管什么用)。还得交2800元买一些药材。那些药材的成本不过百十元而已,你也不能说那不是药,以次充好呗,普通草药而已,反正也吃不坏你的。具体怎么做,你们自己睁大眼睛吧,自己拿主意吧。22.网上医生雾里看花很多商业网站都开设有免费的医疗咨询,网站都声称自己的医生是专家学者,只要您给网医发个电子邮件或留言就能解答疑难。但电脑那边坐着的究竟是谁呢?上网看看,您会发现,有的网站甚至允许医生直接在网上注册行医,只要您填写完个人资料注册后就可以成为网上医院的“注册医生”。小陶是一个大学生,他曾经用虚假资料注册某网上医院的“网医”成功,开设了自己的诊室,试问您敢找他看病吗?网医的行为由谁来负责呢?出了差错,患者去找谁,又如何去找呢?专家忠告:网上咨询只是增加一条信息渠道,不能代替看医生,以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谨防上当。23.真相不容隐瞒有一位未婚女士,因突然腹痛到医院就诊。医生怀疑是宫外孕,可当询问患者性接触史时,患者却矢口否认。随着病情逐渐加重,患者血压迅速下降,面色苍白。经腹腔穿刺发现其腹腔内有大量不凝的鲜血,如不及时手术,很快会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后来的剖腹探查证实了医生的判断,该患者险些因隐瞒病史而丧命。专家告诫:病史的采集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隐瞒病史会影响医生对疾病及时正确的诊断。谎报病史比隐瞒病史更糟,对您的危害更重。虚假的病史可将医生的思路引向歧途,容易做出错误的诊断,进而导致错误的治疗,后果不堪设想。24.指名要药害处多除非您患有慢性疾病,已经过详细检查和确诊,并制定了长期的治疗方案,否则不要向医生指名要药。因为治疗必须对症下药,该用什么药必须由医生根据诊断开方,滥用药物不仅是种浪费,而且还容易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另外,不少医生都讨厌患者自已索药,把指名要药看做是对医生的不信任,所以,这种做法还会损害医患关系。25.邮购药品如隔山打虎现在不少非正规医院(诊所)到处打邮购药品的广告,并任意夸大疗效,欺骗消费者。一些缺乏医药常识的患者,病急乱投医,常常被虚假的广告所误导,花大笔钱邮购药品,结果往往上当受骗,不但耽误了病情,而且浪费很多血汗钱。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西医要询问病史和做相关的检查,诊断明确才能开药。邮购药品,如隔山打虎,有很大的盲目性,不可不慎。26.展示您的真面目有些药物可遮掩症状,因此,除非病情紧急需用抢救药,一般在就诊前不宜乱用药,特别是镇痛药、解热药、降压药、镇静安眠药等。就诊前也不要化妆,尤其是不能浓妆艳抹。这是因为化妆品掩盖了本来的肤色,对诊断贫血、黄疸、斑丘疹、紫绀、血管痣等皮肤改变十分不利。看病之前还要注意不要剧烈运动、饱食、情绪过于激动、大量饮酒或吸烟,这些因素均可引起心率(脉搏)显著加快,血压波动,以及出现其他异常改变,产生“假象”,给确诊造成一定困难。附录八:文章转载:彻底治愈所有精神病?中医院吹爆西医牛皮《身体地理》记者张建国文201308明明是中医院,擅长的却是最尖端、最前沿的西医技术;国内外医学界公认无法根治的精神疾病,他们却可以“彻底治愈”并“杜绝复发”;卫生部等权威机构是他们的“合作伙伴”……这些医院,究竟是人类医学最前沿的开拓者,还是信口胡言、坑蒙拐骗的江湖骗子?擅长西医技术的中医院如果有人告诉你,有一种神奇的“疗法”,它“适合各种失眠、抑郁症、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已治愈数以万计的病人”,你会相信吗?这种“疗法”,就是“EFG脑神经递质免疫再生疗法”,掌握该“技术”的,是北京D胜门中医医院。该院网站声称,“EFG脑神经递质免疫再生疗法”是他们“与北大医学院神经内科、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中医精神康复科诊疗中心联合,与数十位专家、博士生导师组建课题攻关联合实验室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和临床验证,成功研制出的特色疗法……是国际精神医学界的诊疗新突破……”该疗法“具有修复基因……等优势……打破了失眠、抑郁症、精神障碍治疗史上治疗-复发,再治疗-再复发的恶性循环。”上述“疗法”,需要使用一种叫做“脑神经递质检测仪”的仪器,这家中医院的网站声称,该仪器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制的专项技术,该技术已成功申请PCT国际、中国、美国、日本、欧盟等发明专利,是美国药监局FDA、中国药监局SFDA权威认证的高科技医疗仪器。”该仪器不仅可以“通过采集脑电信号,定量检测中枢神经递质功能……从而获得脑内神经递质和脑功能活动的信息……迅速精确查出精神分裂症病因”,而且“具有修复基因、激活细胞……等优势……调节神经突出处活性基因的介质平衡,阻断失调基因的介质在神经中的传递……结合生物基因制剂进行直达病灶的治疗……适合各种失眠、抑郁症、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已治愈数以万计的病人。”记者在该院网站上还看到这样一句话:“EFG脑神经递质检测仪官方认证单位承诺:快速明确病因,短期即可见效,一个疗程基本康复。”记者经检索发现,掌握所谓的“EFG脑神经递质检测”及相关治疗“技术”的,并非只有德胜门中医医院——北京军颐中医医院网站里的内容,与德胜门中医医院大同小异,该院网站声称:“国际最前沿新一代EFG脑神经递质检测仪,6分钟精确锁定深层发病病因……独家首创的GR-HP脑源神经基因修复技术,开创国际精神疾病诊疗新突破……从基因学的层面上破译了失眠、抑郁、精神分裂、神经衰弱、焦虑、恐惧等各种精神障碍疾病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快速修复受损基因,激活脑细胞再生,有效调控神经递质平衡……对失眠、抑郁、精神分裂、神经衰弱、焦虑、恐惧等各种精神障碍疾病有显著疗效,3到5天有明显好转,1-3个疗程彻底治愈……愈后可彻底杜绝复发。”上述两家医院的“技术”已经“很好很强大”了,然而,强中更有强中手,另一家中医院的自我宣传表明,他们似乎“更胜一筹”。北京国济中医医院的网站上声称,他们已经掌握了“第二代脑神经递质检测系统(EFG-Ⅱ)”,该系统“是新一代脑神经递质检测系统(EFG)的升级,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精神疾病检测设备……可以定量检测中枢神经递质等九大神经递质功能”。不仅如此,国济中医医院网站还声称,他们掌握了由“美国精神卫生研究所、美国加州斯里普斯研究院联合瑞士保罗谢尔研究所(PSI)经过5年时间共同研发”的“F-YD生物基因微导技术”,该技术“对失眠、抑郁、精神分裂、神经衰弱、焦虑、恐惧等各种精神障碍疾病有显著疗效,3到5天有明显好转,1-3个疗程彻底治愈……彻底杜绝复发,是目前治疗精神疾病的全国重点推广技术,至今已成功治愈7万多名失眠、抑郁及精神障碍患者……”该院网站还宣称,“治疗精神分裂症,F-YD生物基因微导技术最权威”,“F-YD生物基因微导技术,国际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金标准……”“脑神经递质免疫再生疗法”、“脑源神经基因修复技术”、“生物基因微导技术”……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能发现,这样的术语明显属于西医的范畴,而且都是很尖端的东西。然而,掌握并擅长这些“尖端西医技术”的,并不是西医医院,而是中医医院,这是为什么?如此眼花缭乱的“高端技术”,都是真的吗?对于广大精神疾病患者来说,这些“仪器”、“技术”、“疗法”,究竟是从天而降的馅饼,还是深不可测的陷阱?神话般的诱人承诺打开上述几家中医医院的网站,每隔几秒钟就会自动弹出一个在线咨询对话框。于是,记者与几位在线咨询的“医生”进行了一番交流。德胜门中医医院的“贺医生”说:“目前治疗精神类疾病最有效的就是EFG免疫再生疗法,该疗法对抑郁症的治愈率高达98%,而且可以杜绝复发。”记者问:“我看你们网站上介绍,这个疗法对精神分裂、抑郁症、焦虑症、失眠都有效?有点不敢相信啊,现在骗人的太多了。”对方说:“我们是百年老牌公立中医院,是不存在骗人的。”记者在国济中医医院的网站上进行在线咨询,自称有抑郁症倾向,询问能否治疗。“咨询医生”回答说:“首先需要做一个EFG-II脑神经递质检查来明确病因和病灶部位,然后根据检查结果来制定治疗方案。”记者询问具体的治疗方法,以及多长时间可以治好抑郁症,得到的回答是:“F-YD生物基因微导技术是一种微创治疗,使用微小的针头……在皮下定位定量导入生物蛋白……一般情况下1-3个疗程左右(每个疗程30天)可以治好抑郁症。”如此神奇的医院究竟什么样?记者决定实地探访一下。在德胜门中医医院,记者看到,精神科诊区有不少人在候诊,看来这里的生意相当不错。记者以患者朋友的身份咨询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接诊的“专家”说,精神分裂症要先做EFG脑神经递质检测,费用是600元,然后进行仪器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每次大约需要1000~3000元,需要做两个疗程(共20天),然后服用中药。咨询过程中,有患者来电话咨询用药的问题,“专家”打开一个大约两寸厚的硬皮文件夹,里面是装订成册的患者记录表,“专家”找到该患者的资料,回答了患者的问题。记者发现,这样的文件夹,桌子上有四五个,窗台上还有十多个,由此估算,该院的患者数量十分庞大。记者又来到军颐中医医院,以抑郁症患者朋友的身份找到一位“专家”咨询有关“GR-HP脑源神经基因修复技术”的问题。该“专家”说:“脑元神经治疗,是中医理论与物理的理论相结合,通过名贵中药给予靶向针对治疗,修复脑神经,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当记者追问这种“基因修复技术”的细节时,此“专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模模糊糊地说,“基因的改变有时候可以用一些药物来达到的”,并且表示,上述疗法“对抑郁症的有效率是比较高的”。在国济中医医院,记者同样就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问题进行了咨询。接诊的“专家”说,首先要做一个检查,也就是“EFG脑神经递质检测”。该“专家”称,这个仪器“是专门查这一类疾病的”,是“最先进的检查”,能查明究竟患的是什么病,以及病因和患病程度。然后,再运用“生物基因微导技术”进行治疗,一般做一次就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可以修复脑神经,然后吃药维持。该“专家”说,他们这里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愈率能达到80%。弥天大谎揭不胜揭上述三家中医医院都在使用“脑神经递质检测仪”,德胜门中医医院网站声称,该仪器“是中国药监局SFDA权威认证的高科技医疗仪器。”我国政府部门颁布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均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注册,未获准注册的医疗器械,不得销售、使用。”那么,“脑神经递质检测仪”这一不仅能够诊断而且还能治愈精神疾病的“神器”,是否经过了注册呢?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官方网站里,有医疗器械注册信息检索功能。记者登录该网站,对“脑神经递质检测仪”进行了查询,结果,系统没有检索到该产品的注册信息——这就意味着,该仪器未向监管部门注册,因此,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销售该仪器,均属于违法行为。而所谓的“中国药监局SFDA权威认证”,则显然是一个弥天大谎。国济中医医院网站声称:“F-YD生物基因微导技术彻底治疗难治性反复性精神分裂,荣获2010年中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事实究竟如何呢?“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由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负责评审的,在国家科技部的官方网站上,可以查询到历年该奖获奖项目的目录。记者登录科技部网站,查询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目录,里面根本没有“F-YD生物基因微导技术”。记者又扩大检索范围,对2008年~2012年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目录进行查询,仍然没有找到“F-YD生物基因微导技术”。军颐中医医院的网站上,赫然打出了“国家卫生部权威认证•三步到位彻底根治”、“世界精神协会、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会联合推荐——GR-HP脑源神经基因修复技术”等字样,在该网站的“合作伙伴”一栏中,则列出了国家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中药协会等多家医药卫生领域的权威机构。经记者向上述有关机构核实,这些都是谎言。上面所列,都是有据可查的,谎言已经被揭穿。而在上述三家中医医院的网站上,还有很多难以查考的内容,比如:“EFG脑神经递质检测仪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制的专项技术,该技术已成功申请PCT国际、美国、日本、欧盟等发明专利”,“F-YD生物基因微导技术”获得过“国家特色技术奖”、“国家精神病突出贡献奖”、“世界科技博览会金奖”、“全球科技进步医学奖”等一系列奖项,等等。这些内容,恐怕只有鬼才知道究竟是真是假。“脑神经递质检测”之类纯属无稽之谈D胜门中医医院的网站上声称,“EFG脑神经递质免疫再生疗法”是他们与北京宣武医院等机构联合研究的成果。那么,宣武医院的专家对此有何说法呢?北京宣武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该院始建于1958年,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该院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均已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在国内外医学界享有盛誉。“就是因为我们比较有名气,所以打着宣武医院的旗号骗人的太多了!”该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闵宝权告诉记者,他早就听说过XXX中医医院,但并不是因为与之有什么合作,而是他接诊的一名患者曾经有过到XXX中医医院就医被骗的经历。那是一名焦虑合并抑郁症的少年,在宣武医院接受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后,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闵宝权建议患者继续进行心理疏导。但是,该患者的父母在网上看到,XXX中医医院非常擅长治疗抑郁症,于是,不听闵宝权的劝阻,执意带孩子到XX门中医医院治疗。结果,花了数千元,没有取得任何效果,最终又先后回到安定医院和宣武医院进行治疗。闵宝权说,所谓的“EFG脑神经递质免疫再生疗法”、“F-YD生物基因微导技术”可以实现“基因修复”,“治愈精神疾病”的说法,是非常荒谬的。“基因工程是极高端的技术,需要顶级的实验室、顶级的设备、顶级的科研队伍。不要说基因修复,即便只是某个基因片段的置换,国内也只有少数几个顶尖的国家级实验室可以做,一般的大学实验室都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一家二级医院,而且还是中医院,能有那么尖端的西医技术吗?”“很多疾病确实与基因有关,但多数疾病都是多基因发病,而不仅仅是一条基因有问题,这个问题非常复杂。绝大多数疾病目前还远远没有搞清问题究竟出在哪个基因、哪个位点,连问题出在哪儿都不知道,你说怎么修?”谈到这些,闵宝权的愤慨之情溢于言表:“退一步讲,就算真的能修,也不可能像他们说的那么简单,弄个仪器在体外‘治疗’一下,再用点药,就能把基因‘修复’了?胡扯!”闵宝权告诉记者,基因治疗确实是未来医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其难度堪比登月等火星,虽然国内外很多医学家都在努力钻研,但目前基因治疗还仅仅是处于探索阶段,只有少数疾病开展了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远远没有达到普遍应用于临床的程度。谈到所谓的“脑神经递质检测”,闵宝权一脸的不屑:“正规医院从来不用这种方法诊断疾病,弄几个电极放在头皮上,就能检测脑神经递质?纯粹是瞎掰,无稽之谈!真要想检测脑神经递质,那得把颅骨打开,取点脑组织出来,然后在实验室里用生化的方法进行检测才行。”(还有就是腰穿取脑脊液检测,也是属于一种间接检测了)闵宝权说,某些无良医院(大部分是私人医院或民营医院),通过广告大吹特吹,有的号称与某某学术机构或某某大医院合作,宣称自己如何专业、如何先进,拥有最尖端的技术;有的号称获得了“国家专利”、荣获过各种“科技大奖”,或者宣称“人保公司已经给予疗效保险”……各种幌子令人眼花缭乱。另外,骗子医院往往还会编造一些貌似十分尖端的科技术语,让人觉得他们的技术十分先进,比如“××基因治疗”、“××神经修复”、“××神经生长疗法”、“××再生疗法”、“FaN-6神经元激活术”、“DNA修复法”、“宇宙能量激活法”,等等,神乎其神,玄而又玄,高深莫测。而这些高深的术语,尖端的“技术”,往往根本就不存在,完全是凭空杜撰的,专门用来蒙骗不明就里的患者。那些骗子医院往往还会做出各种诱人的承诺,比如“攻克世界性××难题”,“根治××病”,“快速治愈××病”,“不打针,不吃药,治好××病”之类,那些四处求医久治不愈的疑难病患者,往往被上述骗术所迷惑,把他们当做救命的稻草,不惜一切,孤注一掷。“一旦相信了他们,落入他们编织的圈套,光检查可能就让你花掉好几千元,再加上所谓的‘治疗’,最终花掉的钱少则几千多则数万。”闵宝权提醒广大患者,识别虚假宣传的方法其实很简单:“第一,如果某种疗法真的效果很好,那正规大医院一定也会采用,所以,患者可以去大医院的相关科室打听一下,效果那么好的疗法,大医院的医生不可能不知道吧?也可以查阅正规的学术刊物,看有没有相关的文章发表。第二,对于‘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要警惕,对于牛皮吹得太大的,也一定要小心。”几年前,闵宝权曾经接诊过一位运动神经元病的患者,其家属非要带他去试试某医院的“××神经生长疗法”,该院声称此疗法是公益性的,不用花钱,而且是“××医学会正式推荐项目”。闵宝权说:“不花钱就能用最新的技术把病治好,这就是典型的‘天上掉馅饼’。当时患者家属跟我说想去试试那个疗法,我怎么拦也拦不住,结果,他们很快就把借来的5万块钱花光了,但是没有取得任何疗效。”(面上号称免费,某种主药免费,电疗免费,但是各种必须用的辅材高收费)。家属后来来门诊找我,那个后悔啊!闵宝权强调:“如果有人宣称能治愈医学界公认的疑难杂症或难以根治的慢性病,一定不要轻信,哪怕他举出某某专家的证明,列出多少多少患者痊愈的事例,您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比如晚期广泛转移的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凡是宣称能攻克、根治的,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神话’。”因为不少所谓的医学专家要么是伪专家,要么是被金钱收买,至于某些看似正规的医疗学会,不也是如此套路吗?厂家花点钱,就无原则的帮忙瞎做背书。闵宝权补充:曾经有位患有运动神经元病-渐冻症的病人,在好大夫在线上说国内某科研机构已经攻克此病,方法是基因治疗,愿意纳入临床观察的可以免费治疗3个月,我告诉他应该是骗人的,他说背后有某某带中字头的医学会牵头的。我说3个月时间肯定不够观察疗效,该不是面上3个月免费,其它杂七杂八的费用以及3个月后的费用很高。我还告诉他,即使正规临床观察(2或3期),一定有国家层面(卫健委)的正式批文,有前期1期后2期的正式结果(被审核通过),所有检测费用个人都不用出的。他后来又来北京准备参加领取免费治疗,我又叮嘱一番,但他执业去参加,对方拿不出国家层面的正式批文,但忽悠他新疗法如何如何好,某某学会还大力支持,再给他看一些国外文献。……ew反正领了一些免费药,后来一年陆陆续续让他们家前后投入10多万(几乎倾家荡产,就差没有卖房子了),根本没有一点点临床效果。家属再去找这家公司,人去楼空,去找某某医学会,学会说他们没有正式与这家机构合作过。那,学会领导开会的照片这么回事?对方说,可能是移花接木给P上去的。谁号称能“根治精神病”谁就是骗子已有百年历史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内最权威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之一,2000年,安定医院成为首都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这也是全国第一所精神卫生学院。安定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崔永华告诉记者,对于精神分裂症,目前病因学方面全世界公认的最新理论是“脑发育障碍学说”。该学说认为,精神分裂症源自胎儿时期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排列异常,在后天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发病。崔永华强调:“人的成长过程是不可逆的,目前人类还没有一种技术可以让没有发育好的大脑重新发育成为良好的状态,全世界都没有这样的技术。所以,精神分裂症目前还无法根治,所有的治疗都只能是针对症状,有妄想症状的治疗妄想,有幻觉的治疗幻觉,都是缓解和消除症状,而无法消除导致这些症状的根本原因。”对于所谓的“EFG脑神经递质检测仪”,崔永华说,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检查手段可以确定某种精神疾病的病因,也不能用于精神疾病的诊断。“我们在治疗精神疾病的过程中,有时也会给患者做一些检查,但不是用于诊断,而是在有必要的时候,用于排除器质性病变。比如,大脑里如果长了肿瘤,也可能会出现某些与精神疾病相同的症状,因此,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给患者做脑CT、脑部核磁共振,确定脑内究竟有无肿瘤,以免误诊误治。还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给患者做腰椎穿刺,对脊髓进行检测,以确定患者有无脑炎,等等。这些检查,都不是用来检测精神疾病的病因,更不是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崔永华说,“全世界都没有用于精神疾病诊断的仪器,更没有哪种仪器可以治愈精神疾病。如果真有这样的仪器,各大医院肯定都会争相购买,早就在各大医院通用了,那我们这么大的精神病专科医院怎么会不用呢?难道只有他们能买到,别的医院都买不到?”崔永华说:“抑郁症、焦虑症等各种精神疾病,其病因也都是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脑生化免疫等方面的因素等等,目前都还没有彻底搞清楚。因此,把各种精神疾病的原因一律归因于脑神经递质的紊乱,完全是胡说八道。精神疾病患者的脑神经递质确实会紊乱,但是,不能用脑神经递质的状况来反推精神疾病的种类和病因。”谈到精神疾病的治疗,崔永华介绍说:“正规医院也会使用一些非药物疗法,比如经颅磁刺激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但都是属于辅助治疗,主要还是依靠药物。另外,治疗不同的精神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如果有人声称某种技术、仪器、药物,或方法,对各种精神类疾病都有效,可以把所有精神疾病一网打尽,那百分之百是骗人的。”至于“EFG脑神经递质免疫再生疗法”、“F-YD生物基因微导技术”、“脑神经基因修复技术”、“全国精神疾病诊疗技术推广大会”等,崔永华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听说过。崔永华强调:“我们与国际医学界的交流十分密切,如果有新的疗法出现,我们能及时获得相关信息,但是据我所知,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成熟的基因治疗,更不用说采用这一方法治愈精神疾病。”关于精神疾病的复发问题,崔永华告诉记者,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目前全世界没有任何一种药物或疗法可以保证彻底治愈精神疾病、永不复发。因此,凡是号称能“彻底治愈精神疾病”而且还能杜绝复发的,绝对是骗子。附录A:关于闵宝权医生个人的相关信息(最新改动20230424):注1:闵大夫给自己的定位和评价:一位纯粹、实干和治学严谨的神经内科临床医生和心理专家!一位敬畏人性、崇尚专业、追求完美、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临床心理工作者!一位特别关注青少年心身健康成长和独立思维培养的亲子问题教育专家和推广者!一位具有忧民忧国之怀、助己助人之心、慧己惠人之愿的公益践行者、心理团队创建和开拓者!先后就读于华西、北京协和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多次出国交流学习。自2000年起开始研习实战心理技能,先后参加过多个心理流派的理论学习、实操训练和团队培训,接受多位心理名师的传授、指点和提携,并接受众多同行们的指导和帮助!2009年成立“宣武心理咨询与治疗联盟”(简称“宣武心理”),旨在推广心理咨询与临床工作的紧密结合,为广大病友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为中国的临床心身医疗做出了探索和开创性的工作!注2:目前闵宝权的专家门诊所接待的疾病主要包括:经多方求治未能明确诊断或治疗疗效欠佳的神经内科的某些疑难病症-比如莫名的头晕、头痛、无力、麻木和肩颈酸痛、胸闷气短(除外心肺疾病)、以及其它各种难以解释的躯体化症状和感觉。其它病种尙包括但不限于:抑郁、焦虑、失眠、强迫、职场压力、人际关系困扰、感情婚恋困扰、或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问题、躯体化病症、厌学、学习障碍、人际交流障碍、网络成瘾、性别烦躁等等。注3:闵宝权大夫的出诊信息北京宣武医院:周一、三、五下午(普通专家),四下午(心身疾病专科),在门诊楼3层(东门的正西侧)的神经内科门诊靠北侧的8诊室。五傍晚5:00-7:30特需专家门诊(挂号费300元),在干保楼2层(南门的正北侧)。通过掌上宣武医院APP、114挂号平台及现场自助挂号机等方式。地址:北京西城区长椿街45号。牛街北口的西北侧。地铁2、4、7、19号线均旁过。联合医疗特需门诊(在北京亚运村中医院内3楼,周日下午和傍晚,属于多点执业),可通过好大夫在线APP或微医APP,微信公号“千屹联合医疗”上面预约挂号,挂号费670元。(地址:北京朝阳区北苑路172号。地铁5、15号线的大屯路东站下车,往南500米路东)。公众微信号加注“闵宝权”可以查询我近1周的出诊提示(若有临时变动也会尽早公布的)。若病症比较轻微的焦虑抑郁或心情波动郁闷等,暂时不想服药,不必非找我面诊,直接想做心理咨询的,可电话宣武心理团队的行政助理张国云老师17718556282,由她帮忙给您直接指派团队内的心理咨询师提供相关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师可以电话或微信里先给您完成义务10-15分钟的介绍性访谈,而后您再决定是否购买此咨询师的付费咨询。注4:欢迎参阅个人网站:https://minbaoquan.haodf.com/上面有40余篇文章,涵盖亲子关系、头晕、头痛、神经官能症(躯体化症状)、周围神经病、脱髓鞘病、痴呆、医患沟通和静坐观呼吸等原创文章。特别推荐:对亲子关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此网站文章区阅读我的拙文《给孩子多些陪伴,给孩子多些自主空间,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注5:欢迎参阅公众微信号“宣武心理”或“宣武心理俱乐部”,上面有不少活动告示和心理咨询方面的精品文章。注6:学会任职和著作:中华医学会和医师协会相关神经心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主编专著《房树人画图在心身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注7:团队建设和相关培训:2009年组建“宣武心理”团队(见前,与宣武医院无行政管理关系)。2016创建“宣武心理助医观摩培训公益基金”,资助一线临床医护人员前来观摩学习。2020与《青年文摘》联袂推出“青少年心理答疑解惑”和“我的青春我做主”等专栏。202304计划创建“京东健康父母学堂”(公益),辅助少年学子的父母改进亲子交流模式和品质。202306拟创建“联合医疗高级心身临床培训班”。 附录B、关于“宣武心理团队”的介绍(20230424):A、宣武心理咨询与治疗联盟(简称“宣武心理”)理念宗旨:实战为先,专业精进,市场化生存,商业与公益并举。行动要旨:您的心声,有我在听;爱基于尊重,心化于行动。既往历程:宣武心理于2009年由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闵宝权医生创立。旨在将心理咨询与临床工作的紧密结合,为广大病友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医疗和心理等专业人士提供高品质的心理培训和督导服务。既往成绩:联盟先后为30000余位病友提供卓有成效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医疗及心理同行和有关机构提供400余场专题心理讲座和相关培训,为大众提供了500余场公益讲座和沙龙,广获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欢迎垂询:若有个案及团队的心理咨询及辅导、案例督导、心理各领域培训、讲座和工作坊的相关需求,请联系宣武心理团队的张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B、关于“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简介我于2009年最初组建了“宣武心理”团队,为了更严格要求和更长远的使命,经过反复斟酌,于2017年7月解散了老团队,重新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组建新的宣武心理团队,严进严出,于是就有了“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第一期“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初级)已经顺利完成。当初经过3轮面试(150余位),最初有13位学员被遴选后进入该计划,1年后实际顺利毕业的有10位,其中7位于2018年10月被团队聘任留用,并进入随后为期2年的中高阶的实战培训(要求更高、更具体、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她们是:华磊、凌至华、盛金虹、张淼、周山力、李菁、陈艳苹、陈迪(兼职,现任云南某大学心理中心负责人)。随后又进行了3期实战培训,毕业后并在团队留用的咨询师:二期:2018年11月~2019年12月:王琪、张思娜、宋元东、王艳艳、何超、赵立荣、宋丹、任道辉、郭宁、滑东平。三期:2020年6月~2021年6月:孙婧、李泽文、魏旻秋、李蕾、吴一览、邹法刚、张晰伦、汤妮、檀俊环(出国读研中)。四期:2021年7月~2022年12月(因疫情延期):郑菲、唐诚祥、朱春烨、白莹、李秉桀、陈瑶瑶、塔拉、齐娜、朱慧玲、周萧、邢又文、罗轩、林建明(兼职,现任山东某医院心理科主任)。上面的的38位心理咨询师目前也是宣武心理团队一线的骨干老师,他们继续为闵大夫和其他医护人员介绍的病友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团队的总督导和总培训为大津秀女老师。关于“宣武心理实战咨询技能培训计划(全年脱产)”培训内容请参阅此公众微信号2023年4月8日的文章《宣武心理/第五期咨询师1年脱产实习计划-今年9月开班》第5期计划现在可接受预报名,针对上面所有的内容,或有心理案例推荐等,均可来电垂询管理助理张国云老师(微云)17718556282(可加微信)。C、宣武心理捐资助医观摩培训公益基金简介内容:欢迎一线医护人员前来闵大夫的临床门诊观摩学习(临时观摩或脱产观摩,不用申请,可直接过来)。医疗系统的心理工作者可申请让宣武心理团队的老师为其进行远程个案督导。目前资金主要来源:闵大夫本人在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和多点执业的部分收入、宣武心理平台的部分收入,以及其它小范围内的私人或机构自愿捐赠等。基金管理:由第三方管理(北京联合诊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管理。资助对象:脱产2周及以上的前来观摩学习的正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不限科室,不限公立和民营医院)。补助标准:每人600~2000元。仅能用于接受个人体验和案例督导5-10次(由团队内的咨询师指导完成)。助医成果(自2016年以来):已有50余位临床医疗工作者在本基金的资助下完成了脱产学习。具体事宜请联系:宣武心理的助理张国云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注1:进入该观摩计划,我们团队不再另收观摩者的任何费用,也不发放任何正式的进修培训证明,我们希望您是真的对心理咨询或心身医学感兴趣才来观摩学习。一句话:学本事为主,而非其它,故我们不发放证书。有意向者也可致电张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注2:若需要神经内科各个亚专业临床进修,请与宣武医院医务处(01081398252)联系正规的临床进修事宜,为期一年,一般在神内科病房急诊轮转,且需要交纳进修费用,并接受神内科总体安排。注意:这点与我们“宣武心理”的培训无关。D:来闵大夫门诊和宣武心理团队观摩学习部分反馈:1:某二级心理咨询师(女)在闵大夫的门诊观摩2个半天后感慨:真是大开眼界,不仅接触了许多种类的心理疾病(过去仅在书本上见过),还看到了闵大夫如何接诊和运用具象化技术快速有效的呈现病人潜意识里的核心情结(包括负面情绪),帮助病人和家属更容易理解病症、病因和根源。正如闵主任说的那样,内科医生其实有两个拐杖或工具,一个是药物,一个是话聊(话疗)。过去我们太注重检查和药物,有意无意忽视了话疗的作用。闵主任还说过“医生本身是味药”、“欲成良医、专业和人文并重”,重视话疗,重视医患沟通的具体过程,重视患者的就医体验,就能踏踏实实提高就医品质,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护的信任。2: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杨梅进修3个月感言:作为基层的心理工作者,3个月的密集学习,完全打破了我对心理咨询的原有粗浅认识。从规范化的初始访谈到悬浮注意(无忆无欲)的共情倾听,从经典精神分析到人格理论,从个案的概念化到咨询方案的具体考量,从咨询设置到咨询伦理,从疾病诊断到心理评估……杨梅老师还曾编写了更详细的文章,详阅“宣武心理俱乐部”公众微信号2017年8月4日的文章《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我的进修感想》。欲知闵大夫接诊详情,请详阅“宣武心理俱乐部”公众微信号2017年9月6日的文章《心身门诊札记(1):心理访谈不省心,心理老师不好当闵宝权/文》。
Dizzinessiscommon:findorganiccausesfirst,thenfunctional最新修改20171213、20190101、20230422提示:头晕、头昏、头闷、头懵、头昏昏沉沉、头重脚轻、头迷糊、头不清醒、晕晕乎乎、眩晕(与头晕有一定差别)等描述均可能被大众看病时提及,除眩晕(自身或周围环境旋转感或移动感)有特殊的含义外,其它描述的实质差别不太大的。本文主要观点:长时间的头晕(大于半年),若确实找不到器质性病因及有关危险因素,或用常规医学知识确实难以解释的,应考虑功能性的可能,即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附5个案例)。医生平时要注意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仔细斟酌自己所讲的每句话,尤其是对心事较重的病人。医生和患者有时可能会陷入"生物学思维模式"而难以自拔,非要化验或仪器查出问题根源才肯罢休。故不难理解如下现象:经常见到不少病人因为头晕跑过许多医院,看过很多医生、做过或反复做过很多化验和检查仍不得求解。目前似乎有这样的趋势:医生看病越来越依赖于各种化验或高级仪器检查了,而有意无意忽视了自身的医学基本功的历练:寻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既要做到重点突出,也要有的放矢。就像探矿,既要钻头过硬,又要知道在哪儿下钻。我个人认为:仪器方面检查目的应是为了印证医生对疾病的某种大致判断或必需除外某种疾病的可能,大夫应参考之前已做的检查结果并仔细考虑后,才下笔开出检查单的,而不是撒大网或随意而为。许多病症不是化验或高级检查能发现异常的(无论什么检查结果均正常),比如功能性(即心理性)的躯体化症状。兴许医生几句技巧性的谈话即能发现问题所在。由于疾病变化无常,个体差异性明显,同样的病症背后可能有迥异的病因,故对行医者的挑战自然很大的,尤其是思维能力的挑战尤甚。对有用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其统帅就是人的思维能力。知识好比散落一堆的珍珠,而思维就是核心细绳,把这些珍珠串联起来后,最终才能成为....(详见正文)。思维能力的自我训练,最简单的就是任何时候都要存疑,不要人云也云,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要敢于提问,要多问为什么?直到问到没明显疑问而止。一旦有疑问,自己就要百折不饶去思考、论证、求证、反证、反复检验等。而且一切真知灼见均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不应该怕被诘难或质疑的。行医者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固然重要,同样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医生不仅要给予病人合理中肯的专业处治,而且应尽量做到体贴耐心,给病人多些言语上的鼓励和安慰等。细节方面请参阅“同行交流”《天道酬勤:解民疾苦,医者需具备的综合素质》随后详细讲解多个与头晕相关的案例。关键提示:所有药物应用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应听从面诊大夫的意见关键词:头晕、头昏、眩晕、伴随症状、相关因素、体位性血压下降、脑白质变性、临床基本功、相关诊断、思维能力主文最后面有如下附录:附录1A:行医28年感悟附录1B:测量坐立位血压的方法。附录2:头晕是否每次均需做头CT?附录3:中青年人为何有时莫名其妙突发头晕?附录4:何为脑白质变性?需要处理吗?推荐参阅我的另篇文章:“广播访谈:常见头晕的鉴别和应对”主文:2004年我刚提上副主任医师时没有急于挂出专家牌,我反复考虑要在专家栏里写上擅长的病症是什么呢?痴呆和脱髓鞘是必写的,因为我研究生和博士生做的课题与此有关,工作后也一直重点在做相关方面的工作。反复考虑3个月后,我最终将不怎么受人待见的头晕写了上去,虽然头晕不能独立成一个病种,但太多的病人因头晕而来,50岁上的门诊病人几乎一半为此来诊(多与脑供血不足有关),也有不少50岁以下的病人主诉或症状里有头晕(多与心理有关),但我发现神内科临床上脑供血不足或颈椎病几乎成了头晕的疾病篓子,只要是病人说有头晕,医生们就喜欢给病人带上这些帽子,尤其是喜欢用“脑供血不足”。但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大致经验是:在50岁以上(抽烟和长期高血压的提前至40岁)病人中若出现头晕,脑供血不足是最常见的病因,而50岁以下仅有一小部分是脑供血不足(应有抽烟、喝大酒、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管畸形和其它等危险因素其一或若干)(即使对症和病因治疗,仅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很难完全断根的,毕竟岁月不饶人的)。40岁以上的人基本都有颈椎退行病变(颈椎骨质增生,或轻或重而已),而恰好多数头晕的病人左右转动或屈伸头颈时易出现头晕或加重头晕。故我注意到临床上这么些普遍现象: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头晕,也不管年龄大小(有些才20来岁)和有无脑供血不足的危险因素,也不仔细询问病人的情绪和睡眠情况(还应该寻问病前有无明显不高兴或着急之事),病人一说头晕,医生很容易要么归类到脑供血不足,要么诊断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压迫血管或扭曲所致脑供血不足)。这么诊断大概有50-70%的概率会是正确的,剩下20-25%可能再多看几个医生后,医生看出来不是脑供血不足转而考虑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若不能给出合理解释,病人的治疗依从性仍然很差而影响治疗效果的),最后5-10%始终不能明确诊断,病人就到处看病而始终病因难以明了,自然治疗就难以中肯和有效。有些就最后来找北京的大夫看病,或来我这儿看病了。脑供血不足的具体原因:分多种,其中脑动脉硬化只不过比较常见而已。也有个别的脑供血不足后来被明确了特殊病因的,比如直立性血压下降、心脏疾病、未注意长期服降压药导致低血压的、贫血、高颅压等。当然其它与脑供血不足的因素或强或弱且能直接导致头晕的原因尚包括:脑白质变性、脑炎、前庭神经元炎、血管畸形、多系统萎缩、或血液疾病、颈源性病因、低血糖、高血红蛋白血症、过度疲劳、头皮神经炎(着风寒后)、内心潜在的各种冲突等等。故头晕是面上的症状,脑供血不足也仅可能是掩藏在症状下面的一种表象而已,而不能成为最根本的原因,医生要扒开重重迷雾,去寻找症状和表象下面最根本的原因才是重中之重。脑供血不足的特点:多半为阵发性、一过性,一般持续数日可自行缓解,或经过输液或口服药后可以缓解。并且平卧一段时间(数分钟至数日)后容易缓解。可以没有任何诱发因素。也可以有如下因素可以加重头晕,比如:快速起身、快速转颈、仰头、小便后、劳累、着急生气、缺觉等。个别的案例,只要改变任何体位或头位,都可能致头晕加重。人体的老化始于动脉硬化,全身的动脉均无法幸免的,只是脑动脉和心脏动脉的硬化更明显些而已。45岁时是动脉硬化启动之初,50岁后动脉硬化表现为动脉内膜轻微增厚(即可开始出现脑供血不足),55-60岁以后即开始出现内膜斑块,65-70岁后出现多数人会普遍性的动脉斑块,75-80岁后斑块增大到导致动脉狭窄大于50%,故80岁后不管男性女性容易出现脑血管病(脑梗塞、脑出血),当然50岁后脑供血不足时家常便饭了。只是50-60岁后出现头晕的因素可能更复杂些,即可能是单纯脑供血不足,又可能是单纯的功能性的,还可能是兼备上面两种因素。而且有时很难甄别哪个为主,哪个为辅,除了详细询问病史,有时需试验性治疗。(注:除老龄外,抽烟是导致动脉硬化加速的最大危险因素。打个比方若每天抽1包烟,血管老化增快10岁,2包增快15岁,3包增快20岁。比如某个人55岁了,每天抽1包烟的话,此时他的血管相当于65岁不抽烟正常老年人的血管质量;若每天抽2包烟的话,他的血管相当于75岁不抽烟老年人的血管。我还观察到60岁以前就出现明显脑梗塞的人,90%要么是抽烟,要么是长期高血压,而且自然以男性为主。)经验体会A:凡是头晕时间超过3个月的,若按脑供血不足输液不能明显缓解的,务必询问体位对血压的影响,有无其它疾病的可能。更要重点询问是否病前有生气、心烦、着急、焦虑之事,心情如何?睡眠质量如何等,平时的性格如何?简单说要考虑到是否有外界不良诱因和自身性格心理素质等心理性因素的参与。经验体会B:对某位病人来说,尤其是50岁以上的,有时头晕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所致,或某种因素占主要,或不管做多少检查也无法厘定哪种因素为主,哪种因素为辅。这时主要靠大夫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理解来揣摩了,并且需试验性的分段治疗或采用不同方案治疗。经验体会C:不管能否清晰界定发病因素,有时某些案例经中肯治疗哪怕是实验性对症治疗,恢复效果不错的。但也有不少病人的头晕经多种方案的治疗,其最终效果往往差强人意,毕竟发病因素有时很难消除或几乎不可能消除的,比如,尤其是动脉硬化的因素。而且头晕即使当下好转,今后也容易复发的。结论A:虽头晕的原因有很多(部分详见下文),总体上我们不妨将头晕分为2类,器质性的和功能性的,或二者兼而有之。结论B:总的原则是先寻找器质性的原因,排除器质性的后再考虑功能性的可能。更清楚的讲应是:长时间的头晕,若确实找不到器质性病因及有关危险因素(或确实用常规医学知识难以解释的),应考虑功能性的可能,即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心理因素有关的头晕另请参阅科普拙文《神内门诊的故事:生生有异,何必求同》,以及几篇涉及头晕的文章)。不妨举例说明上述思路(重点讲如何寻找器质性病因):例1:男,73,高血压2年,不抽烟,少量喝酒,间断头晕5年了,起身和行走是明显,刚躺下时明显,随即缓解些,卧立位血压145/80mmHg和140/78mmHg,颈动脉超声提示部分部位斑块,头晕时输液(扩血管和活血化瘀)大多见效。我给的诊断:脑供血不足,动脉硬化是主因。除开扩血管药(不能太强的)和活血化瘀药外,嘱其平时起身起床尽量慢些,而且告诉他,药物仅能缓解症状(大多数日内即可缓解,个别可能持续很长时间),无法完全根除,保不准什么时候还会头晕的。家属:“为什么不能去根呀?(我们可不怕花钱的)”。我说:“这与钱多钱少无关,与年龄有关,与抽烟、高血压哦、高血脂等危险因素有关,人变老其实首先体现在血管老化上,即动脉硬化。若有好办法让人变老了但不出现动脉硬化,我一定先给自己留着,等我60了。哦,不等60了,我现在45了,马上就开始预防性的使用,让我永远没有动脉硬化,这该多么美妙......”。我的助手、家属和病人都会心笑了。注:人的老化即首先在动脉的老化上,即动脉硬化: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血管弹性下降等。抽烟、喝酒、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会加速动脉硬化的进度(另请参阅"媒体报道"《系列采访:脑血管病--重点预防,及时治疗》”)。例2:女,退休妇科医师,62岁,头晕大半年伴失眠,高血压2年,控制好,当地颈动脉超声提示少量薄斑块,不知哪科的医生给其解释的是:若斑块继续长大,就会堵塞血管(该假设没错啊!可我接诊的不少病人就因此话千里迢迢来京看病了。故医生平时要仔细斟酌自己所讲的每句话,尤其是对心事较重的病人),后果嘛?病人就开始琢磨了,那还不导致偏瘫呀!?从此头晕更明显了,几乎每个月必要去急诊一趟,去后接诊的医生一看,如此严重的头晕,那赶快急诊做头CT吧,家属讲2周前刚做过了,1个月前也做过了,3个月前做过头MRI,都正常的,能否先观察?那医生讲谁敢保证颅内没有新情况出现?比如脑出血什么的?若真如此,医生不给做头CT的话,如何用药呢?如何承担失察责任呢?医生坚持做那就只有再做吧。头CT仍无异常的,再输几天液吧,头晕还真好些了。可回家后还时不时头晕啊,心理那个急得,什么都做不了,今后的生活还怎么过啊?后来4个月内严重的头晕发作时又去其它医院急诊就诊,医生仍是如此处理,自然又做过3次头颅CT和其它多种检查。(大夫和家属如何就是否每次需做头CT应抱有相互体谅态度,见此文最后备注2:头晕是否每次均需做头CT吗?)来京找我看时,她不主动告诉我她这些曲折就医史,手里拿着TCD和颈动脉超声的检查结果,进来后就说头晕很严重,血管里有斑块,问能不能把斑块用药或手术化掉。她给我一个没用过的新病例本,我看是外地的,得!从头细致问病情吧(外地复诊不容易嘛),光问她有没有高血压,她就给我绕了足足1分钟才告诉我(说她如何如何一直在承受头晕的巨大折磨)。问她还有其它的检查材料吗?她要求测量血压,其后去诊室外把第2个陪同叫进来给我看过去的其它材料,我在大堆的材料里发现许多外地和北京的看病病历小本,我才明白感情她在考考我这个她新接触的大夫啊(可时间就费了很多!)?。后来我给她诊断是:脑供血不足伴焦虑症。先主要治疗焦虑失眠吧(也同时治脑供血不足的),又足足花了3分钟才让她接受我的解释,说服她务必用药,要不我就无法帮她了。3天后再复诊,睡眠好多了,焦虑情绪也减轻了至少一半。这下再给重新她解释一遍,她明显能安心听了,后来放心回老家服药去了。她还本身曾是医生,得病后急成如此,病急乱猜疑,到处求医,换成没学医的呢?其实这种求医风格与学不学医无关,与性格、心理特质和悟性有关。这样的病人不管得什么病,对接诊的大夫往往是大的考验,方方面面的考验啊!例3:男,42岁,主诉右上肢体麻木伴头晕1月,先前医生按颈椎病,臂丛神经根炎治疗,稍好,转头时头晕加重。我接诊后,仔细询问和查体,发现实际上是右上下肢体均有麻木,只是下肢比较轻而已,病人身上烟味很重,问其得知每天抽2包烟,经常喝大酒。我说很可能是颅内有腔隙性脑梗,吓他一大跳,“不可能啊!?我才42岁,没高血压、糖尿病,我爸得脑梗塞时已经72了,我妈68岁了什么事都没有啊!”。后来头颅MRI完全证实我的推测:多发腔隙性梗塞。(有关多发腔隙性梗塞可参阅“媒体报道”:《系列采访:脑血管病--重点预防,及时治疗》中的“隙性脑梗塞已四年多,如何诊治?”)。给予输液治疗,第二次复诊(4天后),头晕已部分减轻,他仍带疑惑问我:“有的大夫说我的头晕是颈椎病引起的。我拍到颈椎片说颈椎病,我有时转头会加重头晕的啊?”。我让其仰躺在床上,身体不动,仅转颈时头晕确实加重,若头随身体躯干一起侧翻身(颈部相对于躯干是不动的),头晕也会加重。他终于明白颈椎对头晕是没有实质性影响的(实际临床上真正由颈椎因素引起的脑供血不足的比例是很小的)。这可能因为此时耳内(周围)前庭迷路对改变头位比较敏感而已(不管何种头晕常有此现象:即转头颈或改变体位,头晕可能会加重。良性位置性眩晕又是另一种更特有的病症,详见“媒体报道”里另篇文章:《北京体育广播访谈:常见头晕的鉴别和应对》。评论:此病人(42岁)后来的TCD和颈动脉超声提示双颈内动脉内有小的硬化斑块,右侧椎动脉狭窄50%左右。一般来讲,不抽烟和不喝酒的正常人至少要等55-60岁后才会有如此现象。我给予的诊断是:腔隙性脑梗、脑供血不足、颈椎病。三者的关系是前2者均由提前到来的动脉硬化所致,与颈椎病(其实很轻)关系不大。给予扩血管、抗血小板和活血化瘀治疗,2周后头晕明显缓解了。他明白我的数次解释后,把烟戒了,仍少量喝酒。3个月后他爱人在我院急诊过道了碰到我,说他又来急诊看病了。我顺道去输液室看了他,他讲头晕加重有半天了。我见他脸微红,问他是否昨晚又喝高了?他说没有喝酒啊!她爱人站在他的身后,朝我不停眨眨眼、点点头。人大面大的,我就假装没看见,故意说:那很好啊,继续保持!这次头晕输输液就会好的。20190117:半年前他又生病住我院神经内科,这次他的梗塞又加重了,右侧偏瘫说话不利落,我去病房看他,他一见我就哭了,说他才53岁,这辈子就完了。我当下只能安慰他,叫他别急,我们的医生会尽量救治他的。但我心里清楚,脑血管病最关键的在于预防而不在于治疗,因为血管堵塞后导致的梗塞,不管什么治疗也都是事后修修补补,只能起部分作用或轻微作用,尤其是对大面积的梗塞或出血而言。例4:女,30,会计,头晕1年余,波动,仔细询问大致每月加重1次,休息几天就减轻些,几乎所有关于脑供血不足的检查都做过了。因观其面色片蜡黄且稍苍白,我问她是否有乏力感,她说有时有,那月经量如何?偏多,刚来过,有时1天要用完2-3个垫的。让其马上下楼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0g左右,目前头晕偏重的,血压95/60mmHg。诊断:贫血导致的头晕(也属于脑供血不足)。建议同时去看妇科,想办法把宫血减少些,增强平时的营养(我当时助手是学中医的,再给推荐个食疗方子),注意多休息,减轻工作强度,避免过劳。仅3个月左右头晕几乎消失了。例5(20130329刚加的):前3天接的一案例。男,15岁,2个月前因头痛头晕发热当地儿童医院按肺炎治疗数日无效,后来北京儿童医院看病,连普通门诊都没能挂上号,只能转至另一大城市某儿童医院,住上院了。第一次腰穿后(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按病毒性脑膜炎治疗一周,明显好转。大夫说既然好转,那复查一下腰穿吧。其实不必拘泥教科书的,既然第一次腰穿结果正常,病情已经好转,可以不必复查腰穿的,即使查,结果自然可以预料是正常的。第一次按理是必须做的,复查腰穿,从专业角度也没错嘛,只是大夫们开出检查单前需深思熟虑反复考量才是,而不是大笔一挥即成,尤其是有创性检查和昂贵的检查。问题来了,第二次腰穿后当日头痛又出现了,还很厉害,家属问头痛是不是与腰穿有关,需要输液吗?大夫说不是,可能与着风寒有关,回家养养就好了。那就出院吧。回当地后还头痛吖,再找当地大夫看看吧。当地大夫说是否与遗传有关,应抽血查一查。患者父亲心里根本不认可,转身来就北京看病了。病人父亲说到此,我说暂停一下,我问孩子,你的头痛是不是起身明显躺下减轻?孩子说是的,父亲说孩子就喜欢躺着,起来就总说头痛。我说那就对了。我让孩子马上躺在检查床上,他说头痛立马消失了,坐起身头痛又出现了。当下我确认这是低颅压性头痛,按书本上讲应做腰穿确认的,我说不必再做了。回去大量输液吧(每日1000毫升,成人应输2000毫升),输至不疼为止。我估计第二次腰穿时,可能穿刺点有脑脊液渗漏,故出现低颅压了。其实大夫适当关注一下实际情况,并不难判断的。况且家属都注意到头痛与腰穿的时间关系。多想想最初的头痛明显好转了,为何腰穿后当天又出现了头痛呢?假如主管的年轻大夫没经验还情有可原,那年轻大夫是否向上级汇报了?若汇报了,那他的上级大夫们怎么考虑的呢?他们都在忙什么呢?他们有时间或精力去琢磨这些细节吗?医生最本源的工作应是临床?但越是大医生,越是忙啊!越是大医生,越是忙与临床无关的工作啊!这确实与现行体制下的考核机制有关啊(行内人自然是明白的)!故找医生看病,未必找那种头衔高大尚的,最好找天天浸泡在临床一线的医生看病的,这样的医生实际经验丰富功力了得。但凡事都有例外,天天在临床一线未必临床功力了得,还要看其领悟力、热爱度、人文涵养等,可以在好大夫在线搜搜他她的口碑。下面是此篇文章中最最重要的一个案例!例6:女,75,头晕2年,无高血压,糖尿病5年,头颅MRI提示少量隙性脑梗塞伴轻度脑白质变性(也属于缺血类的),颈动脉超声自然有硬化类斑块的(无明显血管狭窄)。每次看病,医生均按脑供血不足治疗,没错啊,这么大岁数自然要考虑这个病啦。奇怪的是输液有时见效,有时根本不见效,甚至加重头晕,家属也疑惑,多次看病没有哪次大夫的解释能让家属完全释然的。我接诊后第一句问的是:“改变体位对您的头晕有没有影响?换句话说就是头晕时躺下后头晕减轻吗?”。家属讲:“您这么问倒提醒了我们,老太太就是这样的,站立和行走明显,坐下或躺下减轻,平时头晕时她总愿意躺着,不爱动身。”我马上让助手量血压130/80mmHg(卧位),115/70mmHg(即刻立位),125/75mmHg(保持立位20秒后)。教科书上讲,要诊断体位性低血压标准是立位的收缩压比卧位的要下降幅度超过20mmHg以上(而且是保持立位3分钟左右后才测量的)。其实达到那样标准的病例我也见过几例,几乎是一起身就明显头晕,病人主诉常常就直接告诉接诊医生了,大多能被医生发现的。但现实是更多病人的血压下降未必达到那么严重的程度的。收缩压要下降不到20mmHg,照样也会头晕嘛(我自己姑且称之为“体位性血压下降”),只不过没那么典型,且症状时轻时重,需要医生考虑到此种可能性,需主动去问病人(“头晕受体位的影响吗?或头晕时马上躺下会好些吗?”),去测量不同体位血压的(可以测量卧立位,也可以测量坐位和立位)。这种病人(尤其是基础血压正常或稍偏低的),在用药时,扩血管或降压药要非常慎重使用的,即使不得不使用,也要用温和的药物,量要偏小些,否则不仅无益,反而有时加重头晕。(见此文最后附录1:测量卧立位血压的方法)。若存在体位性血压下降,而总体的血压又没超过140mmHg的话,不妨口服文拉法欣,此药本为抗焦虑抑郁药,但有升压的副作用,这点刚好利用其副作用,同时能适当改善这类病人或多或少的焦虑抑郁情绪。同时可以予肌肉注射或口服维生素B1、B2、B6和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的。体位性血压下降反应的是植物神经功能下降或血压调节能力的下降。常见于65岁以上的老年(机能下降了),若出现于65岁以下的病人或青年人,常见原因是着风寒侵袭或体质很虚弱。体位性血压下降的幅度越大,头晕可能越明显,但反之未必成立。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病人于站立位或行走时头晕明显,但坐位或卧位后减轻,但测量不同体位的血压并未发现大的差别(即使反复测量)。这种情况怎么考虑呢?若找不到其它可以解释的情况,仍要考虑植物神经功能下降的可能(程度相对较轻),治疗参见上一段,仍可以试用文拉法辛的。评论:此病人的头晕是脑供血不足的表现,其主因自然是脑动脉硬化,但体位性血压下降又加重了其头晕,故扩血管药反而应慎用的,或不应该用的。但愿同行们能多注意一下这些情况,若想到了,就要不辞辛劳不嫌麻烦地给病人量不同体位的血压,且方法要非常准确快捷才行,具体测量方法请参见正文后面的附录:20100614附录3:测量坐-立位血压的方法(同时附上针对性的用药建议):例7:dihod于20130213在网上向我提问:62岁男性,眩晕特别厉害两次,该如何避免再次发病?病史简要:2008年5月1日,中午起床后突然眩晕,入住长治市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连续一个星期头不能动,一动就晕;治疗2个星期后出院。当时诊断为:后循环缺血、颈椎病。2013年1月15日开始有头晕症状,1天后加重,入院治疗,两个星期后出院。(1)血糖稍高、血脂异常,五分类血常规与肝功电解质检查等正常。心电图:正常。(2)磁共振(MRI)诊断报告单:①头颅MRI平扫未见明显异常;②头颅MRA扫描未见明显异常;③颈椎病颈4-6椎体前缘轻度骨质增生,颈3-7椎间盘突出,伴同水平椎管狭窄。(3)超声诊断报告单:双侧颈总动脉、右侧颈内外动脉起始处,左侧颈外动脉起始处管壁毛糙。【点滴】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注射用盐酸丁咯地尔;依达拉奉注射液,注射用奥扎格雷钠;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胰岛素注射液。【口服】龙灯胶囊、阿斯匹林肠溶片,血脂康胶囊、附椎骨通胶囊。出院后一直感觉头脑不是很清醒。计划2月21日下午到北京请闵大夫面诊,想知道准确的病因,以及以后的生活中的注意事项,避免再次发病住院。闵宝权的回答兼评论20130213:象病人这种情况,一般很难找到准确原因的,只能面诊大夫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致推测而已。病人62岁了,估计似乎既有动脉硬化的成份,又有颈椎骨质增生的成份,二者均可能是脑供血不足的原因(或多或少),但似乎又无法解释持续性头晕。另外最初的眩晕可能有血管痉挛的成份或位置性眩晕的成份,但后来持续的头晕又该如何解释呢?故我要结合病人前来面诊后相关询问才能进一步判断:病前有无其它诱发原因?病后心情如何?睡眠如何?体位对头晕有无明显影响?体位对血压有无影响?还有哪些因素会加重头晕或缓解头晕?等等。当然你们来找我面诊时不妨主动给我提及老人自己的心情、睡眠、病前诱因等情况。当下我很忙时,有时可能一心几用时,未必都能统统问个遍,未必能详细询问,但我一般都能有个快速和大致的判断。若有外界或心理原因,必要时我还可能会推荐心理助理给予心理访谈或试验性浅催眠放松训练试试的。20190117:目前我通常的做法是:当我现场估计到病人可能存在心理方面的因素后,我会立即让团队当天在门诊值班的心理老师带病人去给其义务聊15-20分钟,我们也称为介绍性访谈。任务是:1、再次收集关键的核心病症信息,2、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若有较明显的心理因素,3、介绍心理咨询的作用机制,建议做正式的心理咨询,每次50分钟,及可能的收费标准(300-600元)。故等来京找我面诊后再说吧。面诊时更容易获取很多信息,更容易分辨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20130321闵宝权:我不确定后来病人是否来找我面诊与否,故无从得知他后来的情况。找到上面我讲到的原因看似简单,实在对大夫的综合能力(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这牵涉到大夫对具体个案病症的大致理解和现场准确把握(包括询问病史和查体),以及能否对导致头晕的纷繁原因做到乱熟于胸。201209242:10AM类似例6的病例需要大夫测量一下卧立位(或坐立位)血压即能发现核心的器质性原因,若大夫想不到,他/她肯定不会测不同体位血压的。即使想到了,大夫们未必会测量的,尤其是当门诊工作非常忙时。经反复培训和提醒,我的助手们对此已经烂熟于胸,常常主动询问病人体位对头晕的影响,并且主动帮我的门诊病人们(数量占一半左右)这么测血压的。但若我仅是一个人出诊呢?非常忙时,坦率讲,我一个人也不会太积极测量血压的,除非病情很典型或很疑难。故诊断这些所谓的“疑难杂症”,既需要一线广大大夫们广博的医疗知识、长期大量的医疗实践、文化积累和宏观把控能力,又要想到非常具体的细节(比如体位对血压的影响,而且要真正落实到实际测量动作上),还要费更多心智去核实各种(小)疑问。要让一线大夫们做的这些很难啊!似乎也不太现实,要做到90%好的话,这需要他们个人内心有强大的内驱力,而他们内心的动力何来呢?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又靠什么呢?合理的符合人性的激励机制恐怕是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均需要,而且必须是物质在前,精神再后,否则就落入俗套--“人人表态表决心,高高挂起怠慢行”)。光一个血压因素,就牵涉到如此多的因素,还有其它几十项原因和因素怎么整合呢?关系到心理因素的识别和谈及,更复杂,对大夫的相关要求更高更多。(详细请参阅:《医者需具备的综合素质》)据我个人经验和观察,5-10块钱的挂号费,大夫们心里是很无奈的(难免有些愤懑)(即使医改把挂号费提高了40元,又有多少比例具体分到大夫个人头上呢?).....,故懒得费劲(禅思竭虑)去琢磨细节的,懒得去揽小事情做的,尽管此刻测量卧立位血压非常关键和重要的(这部分是任何层面的政策、号召、口号甚至惩戒措施等无法也不可能硬性驱赶大夫去做的,除非政策层面能真正激发他们发至内心的心甘情愿、喜爱、钻研,当然目前不少大夫在个人层面还是很敬业的嘛!这些大夫内心的自我驱动力往往很强的,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小。但数量上无疑只能是小部分)。在我的印象里,能想到体位对血压的影响而广大大夫实际能想到的,不到1/10,想到又真正去测量的,恐怕不到1/20。大夫想不到这些犄角旮旯(教科书上根本就没提及过,指南也仅能是一带而过,若有的话),更做不到这些细节,不管他们的服务态度多好(现实中无法好在哪儿去的,行医不过是个不错的饭碗而已,内心的积极性无从真正被激发),看病的实质品质肯定要大打折扣的,但广大病友能指责广大大夫们吗?换成谁坐在现今大夫们的位置上,谁肯定都好不到哪儿去的(甭管最初想当大夫的意愿多么强烈多么高尚和多么崇高!!)。在与他人身上的病魔心魔斗争中,能有几个百折不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搞个水落石出绝不收兵?就像大家都大骂官场腐败,都希望个个包公在世,但现行体制下,谁坐到那些位置上后,有几个能独善其身呢?有几个能为了最初的朴素的理想愿显得“二”呢?愿不顾某些潜规则去做到铁面无私六亲不认呢?愿去当拼命三郎对结果孜孜以求一心为大众着想为理想奋斗为公理而战为良心无责而不及其余呢?一切均人性使然,无所谓对与错。对医者人性层面的分析请详细参阅:《医患关系,重在沟通:医患紧张,深层根源何在?》其它能导致头晕的各种可能性:不典型的癫痫发作、高颅压、颈椎退行性病变导致的头晕、颈神经根性病变、头皮神经炎、脑干各种病变、颅内占位、小脑病变、内耳迷路病变、脑炎、神经元炎、不同层次和程度的前庭功能短期下降(见后面另述)、低血糖反应、低血容量/低血压性头晕、心源性头晕、反射性晕厥、心因性或功能头晕、肝肾功能衰竭、肿瘤源性和眼源性头晕等病例我就不再讲了。心因性头晕—心理因素引起的头晕、作为躯体化症状的头晕或功能性头晕(包括外伤后的神经症性反应)例子自然也是很多的,可参阅我有关头晕或神经症方面的文章。(比如:《释梦案例(付插图):头晕20载—怪梦连连,露其心迹》)(比如:《睡眠差多梦头晕3年(一):能治否?可以肯定不是脑供血不足》)(比如:《神经症或躯体化症状:药物加心理疏导1+1>2》)(其它未在此文谈及的与头晕相关的原因请详见“头晕相关文章”里另篇文章:《北京体育广播访谈:常见头晕的鉴别和应对》)最后总结评论:光是一个头晕症状就包含了许多辩证求证施治的许多方面,故需要接诊医生仔细而又重点突出的去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而不是一上来就归到脑供血不足或颈椎病血管型里去,也不是上来就马上让病人去做头颅CT或MRI就能发现问题的,比如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化症状是目前各种医疗检查难以探明的。传统医学思维通常要求医生要遵循生物学观念,总想找到客观的病变证据,求助的检查就越来越先进和高级了,甚至短期内反复做类似的检查。由于没有考虑到另一极(心理性因素)的可能性,医生和患者有时会陷入生物学模式而难以自拔,非要化验或仪器查出问题根源才肯罢休。故不难理解:经常见到病人看过很多医生、做过或反复做过很多检查仍不得求解。医生无奈,病人更无奈无助啊!!许多病症不是化验或高级检查能发现异常的(无论什么检查结果均正常),比如功能性(心因性)的躯体化症状。兴许医生几句技巧性的谈话即能发现问题所在,或测量一下卧立位血压以评价不同体位对血压的影响,或用小针查局部头皮或皮肤的感觉异常就能明确病变性质(比如头皮神经炎所至的头痛和头晕),而非高级的CT或MRI什么的所能查出什么。可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医疗技术的飞速进步确实给医疗工作带来巨大便利。但目前似乎有这样的趋势:医生看病越来越依赖于各种仪器检查了,而有意无意忽视了自身的医学临床基本功的历练:寻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既要做到重点突出,也要有的放矢。就像探矿,既要钻头过硬,又要知道往哪儿下钻。据我个人经验,若经治大夫能比较有经验地寻问病史和体格检查,80-90%的门诊病例在初诊时大夫即能看出大致是什么病了,5-10%需要进一步做检查来印证或发现问题,最后1-5%的病例确实非常具有挑战性。其实不管看什么病什么症,我个人观点是仪器方面检查目的应是为了印证医生对疾病的某种大致判断或必需除外某种疾病的可能,而不是撒大网(撒大网有时也未必有用的!)。也没必要短期内无故重复同样的检查。(故官方仅要求医院限制药物比例尤其局限性,这样也会驱使大夫们多开检查单,开大单)如何合理检查?如何提高和发挥医生的专业智慧?医生脑力劳动的贡献与实验室检查及仪器检查孰轻孰重?如何均衡?这不是几句话能说的清楚的,牵涉面太广。医学有其特殊规律:需在实践中成长,在摸索中探究,在冒险中创新;需随时堤防无法完全可以预见或避免的风险(我粗率调查过周围的行医者,95%的子女拒绝学医。再看看垄断行业的子女们的选择,截然不一样的)。行医者的入门和继续教育培训成本本来就很高,若外界对行医者太苛严,行医者为防范风险,可能缩手缩脚,检查过度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优秀人才进入此行业的人数就可能明显减少。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人体的精密奥妙难以词表,绝不象机器想换哪个零件就能换的,故医学确实博大精深,行医者的脑力价值肯定要远大于仪器的价值,对行医者(良医)的综合素质(智商、情商和人文素养)要求应该是非常高的,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一项核磁检查900-2000元,一个挂号5-10元{5元脑力劳动指挥2000的检查?},医生的脑力价值如何体现?一项科研课题几十上百千万,仪器和试剂耗费占绝大多数,科研人员的脑力报酬占比很小,一线具体干活人员的利益无制度上的保证,主管专家精力多耗在占位置、拉关系、抢资源等方面了,科研的质量如何保证?扭曲的价值回报体系必然伴随着各种扭曲的补偿现象、消极怠工现象和浪费现象!)不管如何,作为大夫,既然已上医船,还是应努力划桨的,如何划好浆,把船上的病人安送至河岸,找到安心回家的路,行医者还是应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请参阅《行医如行船,爱当船身勤作帆—网上咨询集锦》)医学即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行医者能真正做好本职工作,这一切的统领或核心是医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而且需不断提高、与时俱进啊!学无止境,知识就是力量,知识需要平时不辞辛劳的吸收整合和积累,对有用知识的有效整合,其统帅就是人的思维能力。知识好比散落一堆的珍珠,而思维就是核心细绳,把这些珍珠串联起来后,最终才能成为珠宝。知识好比玉石,思维是雕刻刀,不经常磨刀,有如何保证刀锋锋利呢?有各种的玉石,即使有好的雕刻刀,不辛勤劳作,又如何有好的收获呢?世上事林林总总,实质性道理大致如此而已。其它案例分享:?20180405:今天是清明节,休假3天,我要好好把这几篇文章重新梳理一遍,做一点修改,加稍许内容。当医生久了,接触芸芸众生,对社会个基层的状态和人心人性会有更多的了解,对我们接诊、对诊断和识别有帮助,我经常对年轻医生讲,当医生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用心去观察和了解社会、民生、民态、民心,看病时要围绕症状尽可能详细了解病史也要有能力抓住其核心要素,要能简捷中肯的查体,而不是漫无目的的撒大网(看似查体很详细,未必能抓住重点发现有意义的蛛丝马迹)。若能做到这些,一个有经验有水平的医生在门诊接待病人时,仅通过询问病史和查体,就能95%的把握能给出大致正确或恰当的诊断和治疗。所谓化验和仪器检查,应该是印证医生心里的大致判断或某些情况下为了排除某些相应疾病。这就是我一贯的行医原则:下笔有理,反对目的不清楚的大检查、大撒网式的检查和化验,反对开大药方,开无用药。举例:某男士、38岁,行走不稳,四肢无力和麻木,我问他的职业,他说是警察。我脱口而出:您酗酒吧,他说,是的。某男士、50余岁,血压正常,突然左侧偏瘫,头CT显示脑梗,我立马猜出他大量抽烟,果然如此:2包每日。某女士、76岁,焦虑失眠1个月,否认家里有着急事,我问最近亲友好友里有病危或离世的吗?家属回答:是的。某男士、30多岁,要求开大量安眠药,面色蜡黄,我感觉他吸毒,我没有详细询问和核实,给他开了2盒安定了事。某男士、50余岁,高官,头晕4个月,各方就诊,无解,多位医生给其联合会诊,有的考虑是脑供血不足,有的考虑颈椎病所致,我考虑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也就是功能性的可能偏大)。他当场不取舍。酒过三巡,他私下悄悄问我为何这么考虑,我回答,凭经验,我估计他最近有不小的压力,他笑了笑,说愿让我给他治疗。次日我派2位心理老师前往他工作的部里,大致花了50分钟,简单询问(对达官贵人一般不要询问太仔细)后给他一个催眠放松和人格意向对话,再顺势导入某些暗示。效果非常好。因为他的领悟力很好,且背后各种条件非常优越。某男士、40余岁,农民工打扮,四肢麻木。我直接问他:最近在田里打过农药吗?他说是的。而对另一位城市大姐,我就问,最近用过什么药?她回答,顽固性腹泻,用过1个月的痢特灵。某女士,62岁,简单四肢麻木,发作形式飘忽不定,受情绪的影响,我立马猜到背后有委屈之事发生,果然她最近与某亲人有冲突。男孩,14岁,左手掌简短火辣辣的疼,按理我应该考虑周围神经病,但我简短体格检查(仅查手掌的针刺觉),没有异常,我考虑应该是功能性的。我笑笑:看来左手替右手受过了,经常挨打吧?他点点头,泪水就一下子流出来了。各位看官,是否觉得看到此某名奇妙?答案见此文最后面的备注。某女士、60岁,持续头晕1年多、双侧听力不好几十年了,有医生说是内耳病变引起的。我说听力应该是几十年前用抗生素引起的,过去为何不经常头晕呢?60岁,她应该有动脉硬化和颈椎病,但也不是主要原因,我直接问她发病前有无不高兴之事,她说没有,那睡眠呢?她说还可以吧,语气比较软。我再追问,到底睡眠怎么样?她说:就是醒得早,5点就醒了,难再入睡。后来我让她儿子和女儿去诊室外回避一下,她终于承认有些不高兴之事,与某位家人有隐形冲突的。20年前我管理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的杂病区病房时,某日来了位住院男病人、60余岁,腰疼非常剧烈,改变体位是更明显,我让手下的住院医和轮转的研究生先去床旁询问病史和查体,快60分钟还没有返回医生办公室,我就去病房里看个究竟。他俩还在详细给病人查体,从面部颅神经、胸腹部和四肢,一项不纳,查得很仔细和认真。我简单几句话,用手往他的腰背部腰椎4/5棘突轻轻一压,我就判断,高度怀疑腰椎局部肿瘤,马上安排拍个床旁X片子吧,腰椎椎体有明显破坏。3日后腰椎核磁和胸部CT证实,是肺癌腰椎转移,再请相关内外科会诊,没法手术,只能姑息治疗,随和转至某康复医院。25年前我在北京协和医院的外宾神经内科病房当住院医时,某日收住一澳门籍中年男士,双下肢截瘫2周了,门诊以脊髓病待查收住院的。我接待他几分钟,我马上询问,你身上还有其它包包或不舒服的没有?他说口里不舒服,一张口,下牙龈有包包,肿瘤昭然若揭。后来很快证实,属于口腔癌,脊柱转移了。风发正茂,人生如此,悲催啊!既然我已经当下作出了诊断,我当天的住院病历就自然写得非常简单,命运是此病历多次被诟病被公开批评,领导说我写得太简单了,我解释,没有用的!只能隐忍了!谁叫我是一小兵呢?!不过,说话又说回来,我在协和医院1年的超负荷实习和当5年的规范的住院医师,受到规范和严格训练,对年轻医师的初期成长和打基础是非常好的。后来宣武医院后,这边更注重实战和结果,每天接待多数倍的病人,规则相对宽泛一些,没那么严格,更适合我的风格,专业精确和简捷并重,随性和创新随行,再加上这边领导们的大度和宽容,我才仅仅靠着完全专注于临床工作(不申请课题、也不申请硕士生导师),能建立和带领一个颇有实力的实战型的临床心理团队,把门诊临床工作和临床心理咨询(针对心身疾病)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创新临床服务模式,公益和市场化并举,惠及医疗和心理同行,造福更多的百姓病友。但医疗工作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因为疾病既有普通规律,又有特殊性,病症往往不典型,有时像雾像风又像雨,医生若没有很高的悟性和很强的思辨能力,仅能识别大多数典型的病症,对不典型的或少见的病症,往往不能很好的识别和中肯的处理。故行医者又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虚怀若谷,好学好问,勤于实践,善于总结反思。就像我多次与医疗同行交流时讲的:欲成良医,专业和人文并重!某女,65岁,右侧周围性面瘫一周,我考虑周围性面神经炎,予激素和B族维生素治疗2周,效果不佳,我解释:可能是年纪大了效果不好,没再多想,又2周,家属带来外面的头颅核磁,显示脑干右侧有肿瘤。我的相关总结和反思:对老年病例、疗效不佳的、或病症有变化的,要保持更多的警觉,是否有其它潜伏的疾病,下笔开出的不管是检查申请单还是药方,都要多份心眼多份警觉(鉴别和随诊的意识)。故我国老一辈的著名医学大家张孝骞曾说过:一生行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附录一、:行医28年感悟检查不在多少,在于必要和中肯与否,还需分清轻重缓急,要考虑病人实际的经济状况。解释的话不在多少,在于恰当与否,病人能否理解和认可(内心感知)。药不在贵贱,在于对症与否,中肯与否。(看实际疗效),要考虑病人的经济状况。关爱是否真诚,不完全在面上的言行,更在于人心的感知。我们作为临床医生:把病人接待好,把病诊断相对清楚,处治相对合理中肯就行,其它其实都是浮云。莫被浮云遮望眼,人生事事化菩提!若能做到此,医生应有高悟性、仁慈心、对专业的狂热喜爱和执着追求!简言之:欲良医,专业和人文并重!人一出生就迈向目的地,排队靠向天堂之门。医生就是当你向他求助时,他使出浑身数解,帮你尽量减慢挪动速度的那个令人爱恨交加的穿白大褂的人。但他说,他不是白衣天使,他愿帮你忙,不惜得罪死神辅助你与之对抗,只是他的职业职责要求而已。就像战士保家卫国,就像环卫工人清扫垃圾,就象宾馆服务员的贴心服务,就像农民伯伯的辛勤耕作,就像飞机驾驶员的小心操作,就像运动员的反复苦练,就像公仆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书山有径勤为路,学海无涯苦作舟。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授业解惑,培育人的心灵。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世事皆浮云,唯有健康高。医师的职责是医治疾病,解人身体病痛,抚慰人的身心。民众应做的就是爱惜自己的身体,远离不良嗜好,防未病,治早病;尊重爱护令你爱恨交加帮你对抗死神的那个穿白大褂的那个并不完美无缺的人,更应尊重引导你孩子学习成长的教师。身居庙堂的父母官们既要考虑大众的殷切和美好需求,也要考虑医学的特殊内在规律,考虑如何提高从医者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医改危机更可怕的是:目前最优秀的孩子都不学医了”(请搜看网络文章)我个人私下担忧的是:当我老了,我去找谁看病?我能相信谁?我本是个完美控啊!我当医生时,尽量善待我的病友,今后当我生病时,谁能善待闵老头?附录二:头晕是否每次均需做头CT?若临时头晕/眩晕,病人无明显头痛、颈项强直、复视、偏盲、眼球震颤、嘴歪、言语含糊、伸舌偏斜、肢体麻木和无力等。简单说除头晕外,没有其它明显的症状或明显的体征,可想办法让病人坐下来或平卧,动作应缓慢些(若手上有扩血管类的药,可临时口服),若半至1小时后明显缓解,则不必送医院;若1小时后无明显缓解,可送医院急诊。我值急诊班时,若仅是单纯突发头晕,没有其它明显的症状或明显的体征,我会争得家属的理解后仅予静滴扩血管药和活血化瘀药,明显缓解的话则能证实是单纯的脑供血不足(最常见)。不缓解或有加重迹象的话,则接着再做头CT和其它检查也不迟的。(我这么处理过程可能需花费更多的口舌来解释,远不如直接让病人做头CT来得简单明了,而且风险更小。这就是为何门急诊值班的一线大夫喜欢上来就直接开出头CT的主要原因之一吧。)另外有几种情况无需考虑病人的临床表现即可安排做头CT:A、家属根本不听大夫的解释,强烈要求做头CT或MRI的;B、大夫给解释后,家属反问大夫您敢肯定或保证颅内没异常吗(谁敢保证百分百的某种可能?);C、大夫给解释后,家属内部意见严重不一致的;D、家属属于过份胆小慎为的,或对诊断和治疗要求都非常苛刻的;E、头部外伤后头晕来就诊的(若还没做过CT)。当大夫的建议和家属的决定不一致时,不管接诊大夫考虑有没有道理,若大夫建议或坚持做某项检查(也做了相应解释),而家属因经济原因或其它各种原因不愿按大夫建议做急诊某项检查,不妨家属签字确认放弃。我的一位朋友其父70多了,经常头晕,曾经常送急诊,曾短期内多次做头CT(家属心里自然就有疑惑了)。自从听了我的解释后,他恍然大悟,基本能理解大夫当下不同的处理风格和深层次的心理原因。有时老人出现头晕后,在家观察1小时后明显缓解,即免送老人去急诊,有时去急诊后签字放弃头CT检查,临时输输液,头晕缓解后当晚即回家了。但前不久老人头晕伴一侧上下肢体麻木,他也听从接诊大夫的建议当时做了急诊头CT的(尽管结果显示正常)(当时是夜里10点左右,本想电话咨询我的,想想急诊神内值班大夫要求做头CT的解释也在理,就直接听从大夫建议去做头CT了)。?附录三:测量坐-立位血压的方法:在我接待头晕的病人时,最常问的是“您的头晕受体位影响吗?或您感到头晕时,马上坐下来或躺下后头晕会有改变吗?”。若病人回答坐下来或躺下后头晕会有所减轻,或站立行走头晕更明显。我会马上让助手给测量坐立位血压。测量坐位和立位的血压方法(每一位置最好快速测量两遍或三遍,以保证准确):坐位测量血压时,听诊器的头应放在肘关节内上2-3厘米处(此处的肱动脉搏动较明显),保留在血压计袖带下面而非袖带外面(这点与教科书上不一样的)。坐位测量血压后,血压计的袖带不松解,保留13--150mmHg左右的压力,听诊器的头仍保留在袖带下面而不会脱落,让病人快速站起来,马上再测血压,20秒后再测量第三次。此时大夫一手端血压计,另一只手手握冲气囊,站立着操作。如此的话,测量立位血压,均可由一人独立完成。卧-立位血压测量方法同理(我在门诊改为测量坐立位血压,优点是简便快速易行,不必让病人躺下)。(少数虚弱卧床的病人也可测量卧-坐位血压)记录血压格式举例:140/80mmHg(坐位)125/75mmHg(立位即刻)135/80mmHg(保持立位20秒后)(有的过20秒又恢复原水平了,有的未必)多数人的立位血药与坐位是一样的,若立位的高压低于坐位的高压,其差值>10mmHg以上即有明显的临床意义,严重的可能>20mmHg,差值越大,站立/行走时头晕越明显。体位性血压下降,大体反应了植物神经(关于血管紧张度调节)功能下降,常见于下面情况:A老龄人70岁以上,B脑干小脑萎缩C重感冒以后,各年龄阶层均可能,D头颅外伤后,E特殊情况:如格林巴利综合症、低血液容量、心脏功能衰竭、整体虚弱的病人,F不明原因,等等。教科书上强调应保持立位3分钟后再测量立位血压,高压低于卧位的差值>20mmHg以上即称为体位性低血压。介于20-10之间的我姑且称为体位性血压下降。前者很少见,头晕症状会非常重,病人行走受到明显的影响!多数能被大夫考虑或测查到,后者往往就被广大医生忽视了(可这部分临床上更多见啊!!一例典型的体位性低血压,往往对应几百例体位性血压下降)。需注意的:每遍或每个位置点的血压务必反复测量2-3次(10-20秒内),如此方能准确每个位置时测量数值。若不同体味测量完毕后有些拿不准的,等病人休息5-10分钟后,可以不妨重复全套测量过程。有病人家属提及,当他们去医院向医生提出测量坐立位血压时,有的大夫不太乐意测量。那就需要诚恳的与大夫沟通了,需等大夫不太忙时再说。必要时把我的此篇文章全文打印下来送与大夫。我相信若他/她仔细看完此文,会明白和领会我所讲的。若存在体位性血压下降(当然也包括体位性低血压),大夫们该如何处理呢?首先是不要再用扩血管药了,其次若总体血压未高于140/90mmHg,不妨用a-受体激动剂。也可以用文拉法欣,这虽然是个抗焦虑抑郁药,但同时有部分升压的(副)作用,我们就利用后者适当让病人的体位性血压下降幅度有所缓解,其后自然相关因素引起的头晕就能有所缓解,而且还能改善焦虑的情绪。同时再让病人口服维生素B1、B2、B6和B12(最实用实惠的神经营养药)。具体服法:文拉法欣75mg1次睡前服,连服4-6天,若无明显不适,增量为:文拉法欣150mg1次睡前服。口服维生素B1?B2、B6和B12(或甲钴胺)个1粒每日3次。注:维生素B12的改进型有甲钴胺、腺苷钴胺等。同时可以用下面的中成药,以补肾提气:补肾益脑、补肾健脑、苁蓉益肾、心脑欣、六位地黄等同时可以用枸杞、红枣(人参)泡水喝。(注:若不用文拉法辛,为了提升血压,也可以直接用屈昔多巴)附录四:(青)中年人为何有时短期内莫名其妙突发头晕?有时劳累、着风、着凉、中暑、缺觉、饥饿或剧烈运动或心情大起大落后,或莫名其妙觉得有没什么诱因,年轻人或中年人突然出现较单纯的头晕,一般没有明显头痛、复视、嘴歪、言语含糊、肢体麻木和无力等症状,其原因可能是血管痉挛或前庭功能一过性减退,导致数分钟、数小时或数日的头晕。平躺休息或睡眠可能就是最好的治疗,几小时或1-2天左右即能自然缓解。我在急诊值班时,碰到这样的病人时(没任何体征,血糖也正常的),常常给病人输瓶葡萄糖或生理盐水,同时加入VitC或银杏叶制剂等,病人同时再歇歇,数小时(最多2-5日)后头晕明显缓解了。若在门诊,简单开几天的药(维生素B族,扩血管药等),注意点休息和睡觉,过几天头晕就好转了。若不缓解或加重,再做各项化验或头颅CT/MRI什么的也不迟,或治疗需调整或加强力度。上段文字里讲的各种原因导致的头晕(不太重,持续时间不太长,否则要考虑前庭神经元炎的可能),在面诊大夫看病后,在除外其它器质性病变的前提下,不妨短期使用下面药物(用药务必通过面诊大夫的开方,到医院或医疗点购买,而非病人自己决定,自己购买。即使网上或电话咨询过闵宝权大夫,也应如此的)。头晕的病人一部分可能合并有脑白质变性(或轻或重),头晕是否与脑白质变性有关联很难确认的的,而且脑白质变性有时难区分是脱髓鞘还是缺血性的。若头晕伴有比较明显的脑白质变性,通常情况下也可以试采用下面药方(红色字体部分)。(针剂可用5、7、10天,症状轻的可用的天数偏少些,症状重的话或前5天效果不理想,用的天数可以多些。)维生素B1100mg?im(肌肉注射)1次/日5--10天维生素B121.0mg?im(肌肉注射)1次/日5--10天(注:维生素B12的改进型有甲钴胺、腺苷钴胺等。)0.9%氯化钠250ml银杏叶制剂2-4支ivdrip(静脉点滴)1次/日X5--10天(实际用几支应该由面诊医生决定的)0.9%氯化钠250ml七叶皂苷钠20mgivdrip(静脉点滴)1次/日5--10天维生素B61粒口服3次/日眩晕宁2粒3次/日若伴有头痛,可加用通天口服液1支3次/日输液时也其同时选用其它一两中改善微循环药、神经营养药(主管大夫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的)。其它改善微循环药大致还有:奥扎格雷钠、马来酸桂派齐特、血栓通、丹参注射液、川芎注射液等。静滴扩血管药:前列地尔、长春西汀、尼莫地平、丁咯地尔。口服扩血管药:氟桂利嗪、长春西汀、尼麦角林、尼莫地平、二氢麦角碱、倍他司汀、胰激肽原酶、己酮可可碱等。抗氧化或清除自由基的药物:硫辛酸、依达拉奉。其它神经营养药还有:脑蛋白水解物、乙酰谷酰胺、硫辛酸、CTP、ATP、辅酶Q、复合辅酶、神经节苷酯GM1、神经生长因子等)若长时间(超过4-8周)总是晕晕乎乎的,或伴有身体其它莫名不适,或伴有心烦焦躁失眠等,适当的检查均没发现明显异常,应考虑功能性头晕的可能(心理因素所致,属于躯体化症状了)。另请参阅“神经症或失眠”里:《神经症或躯体化症状:药物加心理疏导1+1>2》另请参阅媒体报道(内容更为详尽,包括耳源性头晕、颈性眩晕等):《北京体育广播访谈---常见头晕的鉴别和应对》?附录五:何为脑白质变性?都需要治疗吗?脑白质变性//脑白质脱髓鞘//脑白质内散在脱髓鞘//脑白质缺血性病变//脑白质缺血性脱髓鞘性病变改变等等称谓有些让老百姓云遮雾罩的,经常有病友问我怎么回事?我在此多说几句。不管是脑缺血、脑梗塞、一氧化碳中毒、脑炎、某些物质中毒或代谢性脑病、着凉发热后引起的炎性脱髓鞘性改变,在头ct上均表现为稍低密度像,在核磁上表现为t2片子上是高信号,t1片子上是等或低信号。反过来说单从片子上看,缺血灶还是脱髓鞘性病变是很难鉴别的,要结合年龄、病史等情况综合判断的(这是临床大夫最应该能判断的,影像学大夫在出报告时有时难免草木皆兵了,容易语焉不详或夸大病变的程度)。一般来说50岁以上的脑白质变性多半为脑缺血或脑梗塞(小血管闭塞居多),50岁以下的脑白质变性多半为脱髓鞘性改变。不管是和年龄,若有明显长期的高血压,有大量抽烟或饮酒的话,脑白质变性多半为缺血性质为主的。(关于脱髓鞘的病理基础原理请参阅《周围神经病??症状持久原因难明难治愈》)任何年龄的正常人难免有些感冒,而着凉感冒后,可能会不知不觉遗留脑白质少量或星点的高T2信号,或者50岁以上的人往往因有动脉硬化而很容易出现个别小动脉阻塞,小梗塞和小脱髓鞘在核磁片子上是完全一样的高T2信号,无法区分,很多时候也根本没必要去做区分。不管是脑梗塞或脱髓鞘病变,若病变只要是呈现为零星的或星点的高T2信号(80%的人会有的),往往不引起任何症状的,可以不必理会的。但现实中大夫的解释不仔细或不会解释,病人又搞不清楚病变的具体性质和严重程度,只要一听是“脑梗塞”或“脱髓鞘病变”,自己去网上检索各种信息,马上害怕不得了,焦虑不已,何必呢?就像说猎豹很吓人,但若仅是很小的幼豹呢?个子小多了,仍然是猎豹,您遇到了还有必要害怕吗?或仅是一点豹的斑纹呢?某天因其它原因,比如头晕头痛(太常见了),大夫让做一次头核磁,因为片子上有星点的高T2信号,报告写成“有脱髓鞘或腔隙性脑梗死”(只有性质评判,没有数量和程度评判),其实根本没啥值得大惊小怪的,也与头晕没关系,但病人和家属不知道轻重啊,看到上面的报告后就难免焦虑了。若某位临床大夫?片或看报告后也有些小题大做或语言欠艺术,也懒得给予给详细解释或中肯评价,那病人和家属就更容易紧张了。这样的病人千里迢迢来京求治真是不少(这对目前轻大夫的脑力劳动的报酬体制是绝佳的讽刺,看似廉价挂号,实则最终让病人花了更多的冤枉钱。能全怪大夫这方吗?因为他们内心的积极性没被激发起来,他们懒得去深究各种细节,懒得多解释几句,因为人的脑力劳动远比不上机器的值钱嘛)。不管脑白质变性为何种原因所致,若程度很轻,数量很少,可以不用任何药的;若程度稍明显些,要用药治疗的话,参见附录4推荐的西药处方(此时一般暂不必使用激素的,若确实是脱髓鞘性质,病症又比较重的话,也不妨再试用中等剂量的激素治疗);若脑白质变性的程度很重(成片或大片的),主管医生会视情况而定选择诊断(还有其它多种可能的)和治疗方案的(包括是否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我准备上传几张核磁片子来具体说明。哎,总是不少病人纠结于此,即使他/她头颅核磁上的病变非常小而且轻)?附录六:关于头晕,网上想我提问时请尽可能提供下面详细信息:头晕是视物旋转还是晕晕乎乎的呢?有无视物旋转、耳鸣、听力下降?是否影响走路?是否能正常学习或上班?头晕前有无感冒发热?过度劳累?生气等?有无心烦躁动坐卧不安?平时或最近情绪如何?是否无缘无故发脾气?人际交往如何?睡眠如何?是否喝酒抽烟?量多少?目前所做检查具体有那些?结果如何?之前具体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有无高血压?卧立位血压数值?站立和平卧对头晕有无影响?身高和体重?糖尿病?多长时间了?针对头晕的具体用药?也可以按照我网站的经典问答区的“男47经常头晕(头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模式重新提供详细信息。如此的话,我可能相对好判断和提供相对中肯的建议。头晕病人平时应大致注意:起身或翻身应慢些,转头颈或仰头颈应慢些,心情平和,适可锻炼,不必太累,避免着凉感冒等。若抽烟或酗酒,应戒掉。若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应规律服药的。体型太瘦或太胖都需想法纠正。结束语:最终如何处理各种头晕?延伸到如何处理各种病症?我个人的理解是:单从方法上讲,没有最好,只有相对合适,需遵从个体化原则。针对当时的时机和方方面面的具体情况而言。关键是当大夫的要心中有数,遇到模棱两可的或十分疑难的,不要急于下结论,适当观察数日,有时必要的检查或试验性用药是需要的;有时需要大夫下来另查阅相关文献或直接想有经验的上级医生请教。处治和检查要给予患方合理合情解释,对方最好能大致理解和接受,同时要结合家属的愿望和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关于疗效,不要说得太满或太肯定。即使治不好的病,也要注意言语的委婉和温馨。要让病人和家属感觉,您确实为他们尽心尽力了(当然程度如何没有标准答案)。不管是哪种处理方式,均应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理解或谅解等等,有时还需试验性治疗观察一段时间,或数次调整治疗方案的。当然大夫这方也希望能得到病人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预期要适当,不要太急,要求不要过高,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多与大夫方面沟通。大夫尽量做到我们应该能做的,至于患方如何回应或其它......,是他们的权利,医方不能乞求或强迫患方多理解的,哪怕是被误解或不理解时。当然在当前的医疗回报体制下(塔尖部分的医疗专家往往无忧其病人数量质量及大体收入的),基层的医院里一线大夫们干的普遍憋屈是实话,内心积极性没有被普通和真正的调动起来(尤其是广大基层和广大一线真正干活的大夫们和护士们)。比如是否愿多加班加点是个人意愿或风格,干好实质的70%还是95%绝对没有外力能强迫大夫的,唯有希望大夫个人和整体行业的自觉自愿(不是靠上面口号式鼓动的)和敬业精神更多一些。当然也希望患方对医方多一些理解、宽容和合理善意和支持等等,那平时医患双方就需更多的真诚沟通,多些换位考虑。当然大环境需要的是政策层面的各种保障和正向引导。我个人更希望官方能更关注一线医务工作人员的生存和工作状态,尤其是基层医务工作人员的现状,gdp里多拔点经费到医疗上,尤其是多往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只有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了,能有更多通道提高专业技能,广大老百姓才无需蜂拥至大城市的大医院就医。一句话,我们医方要马不扬鞭自奋蹄,仁心仁术均要练就。患方要对周围身边的大夫们不妨客气些,理解些,包容些,他们也有很多无奈和必须面对的各种客观实际问题,他们内心也常常存有各种负面情绪需要处理等等。尤其是对你们家门口附近的大夫们(不管是哪个级别的)要多呵护些,多惠顾些,多些信任和包容,毕竟远亲不如近邻嘛!何必生病后,不管病大小和严重与否,动不动就往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跑呢?应该是尽量就近看病,实在不行再往上级医院跑呗。医方各方面也都不要光顾抱怨了(其实多事医务工作者还是很敬业的),要有感恩心,要有上进心,要有公益心,要有公平心,更要有平常心,我们先尽力做好属于我们的份内事吧。不管是是搞管理、还是搞后勤、还是医疗战线的一线人员等等。但也不要乞求政策层面来照顾到方方面面,家大业大,众口难调,天下事十有八九常常不完美,难如意!!........,一切皆人性使然,不管好的不好的,存在即有其某种合理性。记住:口号喊得震天响,往往是无用功啦!!!!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关于头晕,更全面的介绍不妨参阅:《北京体育广播访谈:常见头晕的鉴别和应对》敬请关注和参阅我的另篇拙文:《医患关系,重在沟通:医患紧张,深层根源何在?》附录A:关于闵宝权医生个人的相关信息(最新改动20230424):注1:闵大夫给自己的定位和评价:一位纯粹、实干和治学严谨的神经内科临床医生和心理专家!一位敬畏人性、崇尚专业、追求完美、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临床心理工作者!一位特别关注青少年心身健康成长和独立思维培养的亲子问题教育专家和推广者!一位具有忧民忧国之怀、助己助人之心、慧己惠人之愿的公益践行者、心理团队创建和开拓者!先后就读于华西、北京协和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多次出国交流学习。自2000年起开始研习实战心理技能,先后参加过多个心理流派的理论学习、实操训练和团队培训,接受多位心理名师的传授、指点和提携,并接受众多同行们的指导和帮助!2009年成立“宣武心理咨询与治疗联盟”(简称“宣武心理”),旨在推广心理咨询与临床工作的紧密结合,为广大病友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为中国的临床心身医疗做出了探索和开创性的工作!注2:目前闵宝权的专家门诊所接待的疾病主要包括:经多方求治未能明确诊断或治疗疗效欠佳的神经内科的某些疑难病症-比如莫名的头晕、头痛、无力、麻木和肩颈酸痛、胸闷气短(除外心肺疾病)、以及其它各种难以解释的躯体化症状和感觉。其它病种尙包括但不限于:抑郁、焦虑、失眠、强迫、职场压力、人际关系困扰、感情婚恋困扰、或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问题、躯体化病症、厌学、学习障碍、人际交流障碍、网络成瘾、性别烦躁等等。注3:闵宝权大夫的出诊信息北京宣武医院:周一、三、五下午(普通专家),四下午(心身疾病专科),在门诊楼3层(东门的正西侧)的神经内科门诊靠北侧的8诊室。五傍晚5:00-7:30特需专家门诊(挂号费300元),在干保楼2层(南门的正北侧)。通过掌上宣武医院APP、114挂号平台及现场自助挂号机等方式。地址:北京西城区长椿街45号。牛街北口的西北侧。地铁2、4、7、19号线均旁过。联合医疗特需门诊(在北京亚运村中医院内3楼,周日下午和傍晚,属于多点执业),可通过好大夫在线APP或微医APP,微信公号“千屹联合医疗”上面预约挂号,挂号费670元。(地址:北京朝阳区北苑路172号。地铁5、15号线的大屯路东站下车,往南500米路东)。公众微信号加注“闵宝权”可以查询我近1周的出诊提示(若有临时变动也会尽早公布的)。若病症比较轻微的焦虑抑郁或心情波动郁闷等,暂时不想服药,不必非找我面诊,直接想做心理咨询的,可电话宣武心理团队的行政助理张国云老师17718556282,由她帮忙给您直接指派团队内的心理咨询师提供相关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师可以电话或微信里先给您完成义务10-15分钟的介绍性访谈,而后您再决定是否购买此咨询师的付费咨询。注4:欢迎参阅个人网站:https://minbaoquan.haodf.com/上面有40余篇文章,涵盖亲子关系、头晕、头痛、神经官能症(躯体化症状)、周围神经病、脱髓鞘病、痴呆、医患沟通和静坐观呼吸等原创文章。特别推荐:对亲子关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此网站文章区阅读我的拙文《给孩子多些陪伴,给孩子多些自主空间,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注5:欢迎参阅公众微信号“宣武心理”或“宣武心理俱乐部”,上面有不少活动告示和心理咨询方面的精品文章。注6:学会任职和著作:中华医学会和医师协会相关神经心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主编专著《房树人画图在心身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注7:团队建设和相关培训:2009年组建“宣武心理”团队(见前,与宣武医院无行政管理关系)。2016创建“宣武心理助医观摩培训公益基金”,资助一线临床医护人员前来观摩学习。2020与《青年文摘》联袂推出“青少年心理答疑解惑”和“我的青春我做主”等专栏。202304计划创建“京东健康父母学堂”(公益),辅助少年学子的父母改进亲子交流模式和品质。202306拟创建“联合医疗高级心身临床培训班”。附录B、关于“宣武心理团队”的介绍(20230424):A、宣武心理咨询与治疗联盟(简称“宣武心理”)理念宗旨:实战为先,专业精进,市场化生存,商业与公益并举。行动要旨:您的心声,有我在听;爱基于尊重,心化于行动。既往历程:宣武心理于2009年由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闵宝权医生创立。旨在将心理咨询与临床工作的紧密结合,为广大病友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医疗和心理等专业人士提供高品质的心理培训和督导服务。既往成绩:联盟先后为30000余位病友提供卓有成效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医疗及心理同行和有关机构提供400余场专题心理讲座和相关培训,为大众提供了500余场公益讲座和沙龙,广获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欢迎垂询:若有个案及团队的心理咨询及辅导、案例督导、心理各领域培训、讲座和工作坊的相关需求,请联系宣武心理团队的张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B、关于“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简介我于2009年最初组建了“宣武心理”团队,为了更严格要求和更长远的使命,经过反复斟酌,于2017年7月解散了老团队,重新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组建新的宣武心理团队,严进严出,于是就有了“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第一期“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初级)已经顺利完成。当初经过3轮面试(150余位),最初有13位学员被遴选后进入该计划,1年后实际顺利毕业的有10位,其中7位于2018年10月被团队聘任留用,并进入随后为期2年的中高阶的实战培训(要求更高、更具体、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她们是:华磊、凌至华、盛金虹、张淼、周山力、李菁、陈艳苹、陈迪(兼职,现任云南某大学心理中心负责人)。随后又进行了3期实战培训,毕业后并在团队留用的咨询师:二期:2018年11月~2019年12月:王琪、张思娜、宋元东、王艳艳、何超、赵立荣、宋丹、任道辉、郭宁、滑东平。三期:2020年6月~2021年6月:孙婧、李泽文、魏旻秋、李蕾、吴一览、邹法刚、张晰伦、汤妮、檀俊环(出国读研中)。四期:2021年7月~2022年12月(因疫情延期):郑菲、唐诚祥、朱春烨、白莹、李秉桀、陈瑶瑶、塔拉、齐娜、朱慧玲、周萧、邢又文、罗轩、林建明(兼职,现任山东某医院心理科主任)。上面的的38位心理咨询师目前也是宣武心理团队一线的骨干老师,他们继续为闵大夫和其他医护人员介绍的病友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团队的总督导和总培训为大津秀女老师。关于“宣武心理实战咨询技能培训计划(全年脱产)”培训内容请参阅此公众微信号2023年4月8日的文章《宣武心理/第五期咨询师1年脱产实习计划-今年9月开班》第5期计划现在可接受预报名,针对上面所有的内容,或有心理案例推荐等,均可来电垂询管理助理张国云老师(微云)17718556282(可加微信)。C、宣武心理捐资助医观摩培训公益基金简介内容:欢迎一线医护人员前来闵大夫的临床门诊观摩学习(临时观摩或脱产观摩,不用申请,可直接过来)。医疗系统的心理工作者可申请让宣武心理团队的老师为其进行远程个案督导。目前资金主要来源:闵大夫本人在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和多点执业的部分收入、宣武心理平台的部分收入,以及其它小范围内的私人或机构自愿捐赠等。基金管理:由第三方管理(北京联合诊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管理。资助对象:脱产2周及以上的前来观摩学习的正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不限科室,不限公立和民营医院)。补助标准:每人600~2000元。仅能用于接受个人体验和案例督导5-10次(由团队内的咨询师指导完成)。助医成果(自2016年以来):已有50余位临床医疗工作者在本基金的资助下完成了脱产学习。具体事宜请联系:宣武心理的助理张国云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注1:进入该观摩计划,我们团队不再另收观摩者的任何费用,也不发放任何正式的进修培训证明,我们希望您是真的对心理咨询或心身医学感兴趣才来观摩学习。一句话:学本事为主,而非其它,故我们不发放证书。有意向者也可致电张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注2:若需要神经内科各个亚专业临床进修,请与宣武医院医务处(01081398252)联系正规的临床进修事宜,为期一年,一般在神内科病房急诊轮转,且需要交纳进修费用,并接受神内科总体安排。注意:这点与我们“宣武心理”的培训无关。D:来闵大夫门诊和宣武心理团队观摩学习部分反馈:1:某二级心理咨询师(女)在闵大夫的门诊观摩2个半天后感慨:真是大开眼界,不仅接触了许多种类的心理疾病(过去仅在书本上见过),还看到了闵大夫如何接诊和运用具象化技术快速有效的呈现病人潜意识里的核心情结(包括负面情绪),帮助病人和家属更容易理解病症、病因和根源。正如闵主任说的那样,内科医生其实有两个拐杖或工具,一个是药物,一个是话聊(话疗)。过去我们太注重检查和药物,有意无意忽视了话疗的作用。闵主任还说过“医生本身是味药”、“欲成良医、专业和人文并重”,重视话疗,重视医患沟通的具体过程,重视患者的就医体验,就能踏踏实实提高就医品质,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护的信任。2: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杨梅进修3个月感言:作为基层的心理工作者,3个月的密集学习,完全打破了我对心理咨询的原有粗浅认识。从规范化的初始访谈到悬浮注意(无忆无欲)的共情倾听,从经典精神分析到人格理论,从个案的概念化到咨询方案的具体考量,从咨询设置到咨询伦理,从疾病诊断到心理评估……杨梅老师还曾编写了更详细的文章,详阅“宣武心理俱乐部”公众微信号2017年8月4日的文章《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我的进修感想》。欲知闵大夫接诊详情,请详阅“宣武心理俱乐部”公众微信号2017年9月6日的文章《心身门诊札记(1):心理访谈不省心,心理老师不好当闵宝权/文》。
闵宝权在北京丰台某小学的家长会上发言(节选)初稿201403,后来又给数个小学的家长集体交流过此专题。最近改动201705,201802,201901,20200424,20230411?若作为父母的您,能耐心看完我这篇拙文,相信您能大致对自己的亲子关系的方方面面做一个大致准确的判断的。?前言-闵宝权医生关于亲子的核心理念: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父(母)子情,可怜父母望子切,可怜孩子内心苦,可怜孩子负担重!孩子的心理问题无疑和成长家庭密切相关,成人的心理问题多数也和原生的成长家庭有关。对个人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质而言,除了个人的先天禀赋和领悟力外,最大的影响因素与外在因素有关,其中原生家庭是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中,尤其最为重要的应是主要照料者父母的性格和养育方法了。换句话讲,孩子若出了问题,一般反映了父母的养育模式或父母的性格方法存在潜在的问题,只是很多当父母的未必很清楚这一点。有时针对某些儿童或青少年的问题,我们委婉指出背后的原因后,孩子的父母有的会爽快承认,有的沉默不语,有的不愿承认,有的干脆就断然否认。是啊,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是父母期望的传承、是父母未来的指望和依靠、是家庭的核心、是家庭的脸面、是家族的希望,等等。为了孩子,绝大多数父母或众多长辈可谓呕心沥血、殚思竭虑、甘愿人梯,谁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谁愿意自家孩子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落伍呢?可是谁愿意自家孩子出问题呢?谁愿意承认自己的亲子教育方法或模式是有问题的呢?承认这些其实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但若父母不承认或不配合我们立体式的治疗方法,恐怕就更找不到问题(孩子出了心理问题)的解决办法了。201808:我近期思考,为何成人如此多的焦虑?为何不少青少年出心理问题?家庭是第一教育场所,其后才是学校,然后是社会。亲子关系核心的核心是关心的基础上予以必要的尊重,将孩子看做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予以平等看待,家长多与沟通协商,而不是居高临下、控制式、命令式、支配式的对待,若家长太目标化,动辄打骂孩子更是不对的。于个人是尊重,于团体或大众是民主,这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最缺乏和最薄弱的环节。当然,无规矩不成方圆,关爱的同时应该有适当的管教,那种无限制满足孩子欲望或过分娇宠孩子的,一样是害了他/她,让其太自我为中心(小皇帝),缺乏换位思考,抗挫折能力不高,在家事事好,出门事事难,走向社会后容易出现人际交流的障碍。孩子内心最深的连接就是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得到父母的关注、肯定、认可和赞美,孩子内心最忠诚的对象仍是父母(即使孩子对父母有强烈怨恨或敌对)。同理,孩子最大的怨、恨、怒、恐、怕和各种感情伤害大多也与父母不当的养育模式有关。难怪,最爱的人是我父母,伤我最深的恐怕也是........闵宝权大夫经常说:小时候没有得到的(母爱和父爱),长大后他/她很可能会终其一生都会去寻寻觅觅,而且非常辛苦和艰辛!寻觅什么?那就是被父母(也包括被他人)的关注、关爱、肯定和尊重,一句话就是:爱、被爱、被关注、被肯定、被欣赏、被包容、被接纳!??jbkg对亲子关系感兴趣的朋友还2????可以好大夫在线上我个人网站https://minbaoquan.haodf.com/文章区阅读我的拙文《给孩子多些陪伴,给孩子多些自主空间,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该文)?。欢迎大家去收看一下,毕竟孩子是每个家庭的重心和未来期望所在,是国家的希望。呵护好孩子,抚养好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呵护好孩子,就是呵护好我们的未来!?当一个人小时候得到适宜的或高品质的关注、关爱、肯定和尊重后,长大后他才会有能力去施与爱,给孩子、亲人或他人爱的!?一句话总结:只有一个人得到爸爸妈妈丰盈和圆润的爱,长大后才会有自信,才有能力去爱自己,爱自己的配偶、孩子和家人,他才能有能力去爱别人!此处的爱是只品质比较高的那种。一句话直戳痛处:天下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惜很多人不会爱或送出去爱的品质不太好。(看看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或孩子的状况或成人后的情况即可判断)一句话指明大方向:?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完美的孩子,每个人都不完美,故每个人都需要自我觉察,自我调整,自我成长!?正文后面的附录内容:附录一:孩子的未来决定于其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主要决定于其父母的养育方式A判断亲子关系品质高低的简便方法B各种养育误区和可能结果C如何给孩子创造良好心理发展条件D听听孩子的想法,给父母一些参考附录二、事与愿违:有一种“笨”,是父母方教出来的附录三:北师大教授对200个北京孩子追踪研究20年的重要发现讲座正文:第一个分主题:给孩子多一些陪伴哪些陪伴呢?简单来说第一是生活上的,第二是学习上的,第三是工作上的。首先当父母的要人到场,有些家长工作确实很忙,我也非常忙的,但再忙也要每周抽出1-3次陪陪孩子,适当聊天,玩耍,打闹,运动,休闲都行。一块吃饭,一块看电视,玩游戏,发呆等都行的。忙是借口,心里要重视陪伴这根弦。有的家长陪朋友吃吃喝喝有时间,陪孩子没有时间,因为他们心里就没有重视孩子,以为把孩子扔给老人照看就OK了。该陪不陪,等孩子上初中高中了,Ta能独立自主了,能自己找玩伴了,你们当父母再想多陪陪孩子,机会就少了。更要有长远考虑,举例:有位老人给我说她很孤独,女儿过年过节才上门看老妈,吃完饭就走人,还不愿吃她做的饭(嫌味道不好,多是去饭店吃)。我说:“谁叫您在孩子小时候陪伴少呢?”。她回答:“也不是太少,不过具体照看几乎是老人帮忙的”。我了解到她性格里还有吹毛求疵,对老公和孩子均如此。不难理解,为何她的女儿与她少有亲密感了。我注意到,即使我爱人非常忙时(比如:正赶文稿),我女儿有时进房间去找她,她多半会停下手中活陪她玩几分钟。不太忙时,会主动找机会带孩子在房间玩,去室外小区内玩。这明显弥补了我这当父亲的超级忙,陪伴较少的情况。故夫妻两人,最好要一起陪孩子玩,实在不行,要适当轮番陪伴。最不好的是,两人都很少陪,以为把孩子扔给老人或保姆就万事大吉了。(注:顺便说一点,小学时最好不要让孩子住校,尽量让孩子每天回家。孩子去国外留学,也最好或至少等上高中或大学后再去。过早离开父母外出求学,对孩子的心身发展来讲,未必是好事。可是有的父母眼睛里主要是学习或上个好学校。)其次,陪伴要讲究品质。陪伴孩子时应该做什么,和尽量少做什么?其实家长也包括我,也未必真正明了。有时我们以为对的,也尽心去做了,未必是孩子喜欢的。什么事情有个度,重复讲大道理,或报怨,唠叨,家长应尽量少做。当你陪他(她)玩时,你真心实意陪她玩了,她一般都会很开心的。她若有潜在的负面情绪,也不知不觉中就被释放了,你多陪孩子的话,让她高兴,高兴就能促使心理健康,你都不用跟孩子讲人生的大道理,你也不用说儿子你要要好好学习(家长们尤其容易在这方面过多唠叨和指责)、要自信、要尊敬长辈和听话等等。他会在自然成长中慢慢发展出这些好的品质的,关键是要多些自然、理解和包容的。当然,家长以身作则也非常重要的。玩的时候以玩耍放松高兴为主,教育的目的要弱,我们不要把陪伴孩子赋予其它太多的教育功能。我也会给家长说:你如果会教育,你可以通过一些小事例来教育,前提条件是--你自己在教育孩子这方面很在行(不仅凭自我感觉,还要看实际效果哦)。有几个家长会认为自己不懂教育的?“养个孩子还不简单?过去父母养我们子女好几个都养好了,我们就养一个,那有何难的?”我的一个朋友对我(当我仅是30岁左右时,连女朋友都还没有呢)的某些善意的提醒不屑一顾(初期是关于教育,告诫他不要过多干涉他儿子与同学的交往,后来是关于他儿子抑郁后,我让他务必听从医生的建议,让儿子规律服药。他都不听,很自我和固执)。后来我眼睁睁的看着他的孩子滑向抑郁症的深渊,直至孩子有自杀行动时他才真正重视此问题,才被迫带着孩子去做规律的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后来给我反馈:父亲仍然拒绝承认他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她必须哄着该父亲,否则他就不太支持女儿的心理咨询。闵宝权:“您孩子的情况可能与您们的养育模式有关啊!”。有个家长(爸爸)愤愤的回应说:“我们兄弟4个,父母没时间管我们,我们都成才了。我就一个儿子,难道我管错了?好歹我还是某局的处级干部呢!”在当地,处级干部已是不小的官了。他儿子怎么了?北大大二学生。大学之前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了,学习一路顺利,当初高考,全省第10名,北大名系录取,家里大宴宾客30多桌。如今,只能休学观察一年。起因是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又后退了好几位。发现自己原来最为自豪的学习不再能进前三名了,与同学相比好几方面也都不占优势啊!与同宿舍的同学又很难融洽。这就是目标单一,一心只读圣贤书,一旦不顺利时容易有强烈失落感啊!爸爸自他上小学,就经常给他灌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要是与提高学习成绩有关的书籍都毫不犹豫的买,相关强化培训班也毫不含糊的参加。与小伙伴玩耍,偶尔而已,爸爸还反复委婉提醒他,不要玩物丧志,不要在小伙伴身上耽误宝贵的学习时间。生生的剥夺相关交往机会,自然也就消减了他与同龄人交往的能力!20230410闵大夫评论:其实在我看来,与同龄人的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应该高于学习成绩。试想即使一位成绩很差的孩子,若他的人际交往没有问题,心理相对健康,他一样可以自食其力的。反过来,恐怕就很难成立。当然学习好心理健康为最好。家长们眼睛习惯紧盯孩子的学习目标,一般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孩子的心理是健康,其实未必。很多家长直到自己的孩子出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才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出来问题。假如有人提前半年一年的提醒该家长,他恐怕不愿意听的。我就在亲戚和朋友那里吃过闭门羹,尽管我提醒时非常委婉和注意用词。顺便说昨天微信群有条消息:上周天津市光中小学一下共有6位自杀的孩子,教育局让每个学校紧急着急家长开会。今天下午接待某位河北著名中学的高二学生,失眠抑郁了。她偷偷告诉,前不久,她所在的学校有学生跳楼S了,校方严密封锁消息,也不让学生们议论和传播,校方说:你们每人管好自己就行了。平时校园里无处不在的各种监视,有老师穿着学生校服偷偷监视的,不让学生们太多的私下交流,怕耽误学习看书。给同学多说几句话,冷不丁的自己就被发现违规了,被扣分数了。她说:我估计当初江姐被关在重庆渣滓洞,被监视也没有这么厉害吧?我表扬她有幽默感,她苦笑着说:我没有选择的权利,我是机器而已,每个月仅能回家一天,回去还要被爸爸妈妈各种“关心”,别说学习了,这人活着都他妈的没意思。我表示同情和理解,后来派一位咨询师去给她义务聊了18分钟。她拒绝进入正式咨询,我们也尊重她。适当寓教于乐,玩耍中适当加点东西即可,原则不能败了玩的兴致,如果你总让孩子感觉你在跟她玩的时候教育TA,TA还愿意跟你玩吗?她当然会不愿意的。适当的竞争性游戏可多给孩子增加一些困难。我给我闺女玩耍,就是随意的陪她玩,有时有意无意加丁点内容。6岁之前跟她玩什么老鹰捉小鸡呀,我编个故事啊,让她扮演个角色什么的。6岁前,我瞎编故事,瞎起个角色,她马上就可以进入角色(即使在哇哇哭时),6岁以后就不行了。但仍有个屡试不爽的:我说闺女来跟爸爸比比,看我俩谁能第一个摸到前面(比方30-50米外)的那个东西(比如电线杆、汽车屁股、标牌等),一般要在开阔地带玩,先注意安全。第一遍我俩打个平手(偶尔我第一,不管如何要为第二遍比赛做铺垫嘛,要不后面的就太虚伪了)。第二遍时:我边跑,边说:“闺女啊,爸爸太累了,你别跑这么快嘛,我赶不上你啦!”。她总是咯咯一笑,拼命跑(最后结果总是在我无奈的预料之中),胜利后很得意很高兴“我得第一啦!我是第一了!”。我还没有告诉她你要自信,她就很自然获得自信了。但这样的方法不能太频繁使用,偶尔我会有意无意增加竞争的难度,甚至她完全做不到,点到为止即可。陪伴还是多些自然而然的状态比较好(比如我爱人那样的陪伴,看小人书,做吃的,玩游戏等),适当肯定即可。无端的指责、批评和唠叨尽量要少,要容许孩子适当偷懒、耍滑、耍赖、耍娇、蛮不讲理、哭闹、甚至撒谎等等,这是孩子的情绪处理能力尚不完备所致。孩子活在当下,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既坦诚,又真实,虽然有时有些无理,有几个大人能做到这样呢?当然,无规矩不成方圆,适当允许孩子犯“坏”,但等于没有底线,还是要给他一个大的框框,告诉他哪些事是不能做得或尽量不要做的,简言之,要保证孩子的生命安全、对他人无害,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20230411:有的父母的话非常损人:看你那个熊样、看你那个德行、看看你,长得不好看,再不好好学习,今后扫大街去吧。你再努力,能赶上老子当年的风光吗?.......多陪伴孩子,多关注孩子,多理解和宽容孩子,自然能培养孩子与父母的亲密感。孩子跟父母的亲密关系很重要。没有亲密关系,他没从你们那儿得到亲密关系,得不到信任和安全感,他的防御心往往很重,防御心重,就是不自信的表现,且很难放松的。那他走到社会上就很难与别人建立信任和亲密关系,很难获得高品质的友情和爱情。陪伴不是您在孩子身边就叫陪伴,有一种说法是“您在我身边,心却在千里之外”。这就提到对孩子的关注:让他感觉到家长在听他说,看他做,关心他当下的感受和情绪,让他觉得你人在身旁,心也在现场呢!前几天有位妈妈是老师的感慨:我教书很成功,为何教不好女儿?为何女儿不自信,不爱与人交往,给我不亲密?我回答:谁让您没有真正认清老师和妈妈身份的区别,而且我估计您当初还自豪老师妈妈一肩挑呢?(建议所有学校都应规定:在学校里,老师不要教自己的孩子,就是说孩子不要进到父/母教的班里来,尤其是家长是班主任时。若是很亲的亲戚,最好也避开。)我觉闺女第一位还是比较和妈妈亲,这是应该的,爸爸的话要学会接受这个失落。有一句话宁舍皇帝老子不舍乞丐老娘,人在7岁之前小的时候妈妈陪伴应是是第一位的,爸爸是第二。7岁以后,对男孩来讲,爸爸的陪伴或引导应该有意识多一些。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10岁的男孩还紧紧抓妈妈的手,长大以后会让另外一个女人伤心的!因为若妈妈照顾太细致,爸爸的陪伴和引导缺失太多的话,男孩子长大后容易成为妈宝男的。父爱如山,给人稳定踏实的感觉,是孩子成长的方向,尤其是男孩子;母爱如水,水是什么,水能滋润心田,温柔细腻,给人安全和平静感。孩子妈妈不要要求太严太细致,要鼓励孩子爸爸参与亲子互动。但现在爸爸相对应酬多,男人不如女人心细和耐心,常嫌事多,不愿多陪孩子,加上妈妈也是容易报怨,男人就容易当甩手掌柜,躲一边去自己找各式朋友玩去了。现在这个社会,男人,难人,是困难的难,男人更难一些,希望在座的女同胞们多给男人网开一面吧,其实男人也有很多可怜和无奈啊!妈妈多予爸爸理解和宽容,多鼓励爸爸陪陪孩子,也是减轻你们的负担嘛。只是具体事情上妈妈不要要求太细了,太较真了,对老公和孩子都要多些宽容。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什么?我们可以说是榜样,也可以是支持,在座的谁愿意回答我这个问题?我卖个小关子,父母给孩子最大的礼物是什么?是金银财宝吗?是房子吗?是车子吗?在座的谁愿意回答我,父母给孩子最大的礼物是什么?你来回答:“教孩子成长”,这个老师说什么?那位老师,哦,最好的是“陪伴”;都不错,还有吗?还有答案吗?哦,“独立”,很好,这是针对孩子的品质而言的。我说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由父母这方给出的,夫妻恩爱,家庭和睦,这是最高品质,这是最好的礼物。父母孩子的关系好比是个三角形,下面两个角是父母,上面的一个角是孩子,父母的关系稳定了,孩子才相对的稳定。父母恩爱,家庭完整和和睦,孩子还需要到处去学,另外拜师学艺,学如何自信如何做人如何交往吗?父母恩爱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两口子到是天天浸泡在爱情里了,好像一个人似的,几十年如此,孩子呢?被严重忽视了,这样的孩子肯定也出问题。我还真的碰见过几例呢,这在国内自然属于很少见的啦。第二个礼物:应是肯定和赞美。非常重要,时间关系,我就不仔细展开了。一个孩子在父母这里得到认可、肯定得到赞美,她才会学会欣赏别人,肯定自己,她才会赞美其他别人。肯定和赞美不要空洞,而是要具体化,比如“妈妈这么忙,谢谢您帮我买了趟菜、帮妈妈倒水”。(20180826:我前几天见到有一篇文章,大意是比赞美更基础的,是给孩子必要的关注和倾听,即使不给予评论和赞美,孩子也比较接受的。在关注的基础上,能给予肯定和赞美,不更好吗?)第三个礼物:尊重他,尊重他的想法和做法,不必最求最好和完美,错了,可以改正调整嘛,前提是没有生命安全问题和违法违纪等,不伤害到别人。尊重他是一个独立个体,而非父母的感情附庸物,孩子是你俩的,但不是您的物件,不是您的宠物。不是您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的。我也不仔细展开了。举个极端例子,父亲出轨了,离婚了,孩子跟着妈妈,妈妈天天在孩子面前说爸爸的不是,不让孩子见爸爸。我问妈妈,您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吗?她说当然啊!我说您只要保持目前的教育风格,孩子的未来一定是与您的期望背道而驰的。至少您不能剥夺他见爸爸的权利吧?虽然您还没有放下对您前夫深深的怨恨。孩子的基因(身体部分)一半来自爸爸,一半来自妈妈,同理TA的心理能量也如此。父母恩爱,家庭和睦,孩子的内心和身体处于最适然的状态,父母严重争吵、长期冷战、离婚、在孩子面前相互指责或背后指责对方,均会撕裂孩子的身心完整性,易引发和加重孩子的自卑、自私、退缩、攻击、焦虑、抑郁、人格障碍直至精神分裂等等。当然父母可以给孩子的礼物还有不少的,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给孩子营造一个相对轻松、自主和富足的环境,对孩子的心身健康是有很大裨益的。第二个分主题:给孩子多一些自主的空间中国家长最最突出的特点是:管得太多,管得太细,背后是传统文化释然,即家文化,以控制和掌控为主。这反而弱化了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接下来讲如何给孩子自主的空间。自主代表什么?自己的事自己做决定,他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唯恐她受到苦,唯恐她受到委屈,其实有些小苦、小委屈和小挫折孩子还是可以承受的嘛。给孩子一些自主的空间,实质是尊重,尊重孩子的意愿,发自TA内心的意愿。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的决定(或让孩子参与,事前协商讨论也可以的),让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孩子选择自己的朋友,大人保持适应关注即可(只要没有大的问题,比如生命安全,违法和伤害别人等)。可能有家长就要问了,尊重孩子的意愿,他不想做作业或上学,怎么办呢?我回答:这是极端情况,假如很多事情都给TA商量了,协商了,从小家里大人就是这么尊重TA的,他会闹到今天不想去上学吗?恐怕你让他不去学校他还不乐意呢?正常孩子乐意学习的,乐意与同龄人交往的,学校应该是他们当下最愿意去的一个地方。TA自身有学习成长的自然需求,也想学习好嘛,何况TA得到家长的尊重了(家长千万别太唠叨了),TA会不尊重家长的意见吗(希望TA好好学习嘛)?假如某个孩子多数时候都不想做作业或上学了,那真是个问题,很大的问题,真正的根源大头往往在家长(这是很多家长想象不到的,但确实千真万确,我接待太多这样的案例了),小部分在学校(可能与老师或同学有关)。同样,家长口头上说尊重,一定也要发自内心的意愿,而不是口头说说,做做样子而已,关键要在行动上落实,要有诚意。有个同事某天给我讲,她儿子起床要自己叠被子,老爸赶紧过去,儿子别做了,我帮你叠。儿子回家说鞋脏了,老爸说赶紧脱了吧,我来帮你擦。自然老爸帮儿子收拾书包、准备文具、盛饭等等。她说孩子小时还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现在上高中了,回家什么都不做,也不愿主动约同学玩,放假整天呆在家里,我们才觉得有问题。我说,你们事事都帮他做,潜台词就是:儿子,你不行,时间长了,他真认为自己啥都不行了,没有心气自己去打拼了。人际交流属于双向性的,具备互动性和及时性的特点,需见机行事,需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会人际交流者,做什么都自然而然顺势而发,实则是多年实际成长和人际交流的自然积累。前提条件是父母要学会放手,至少要放50%,放80%就比较理想。还有20%无需父母放手,要适当管理的,当然也要智慧的管理才对的。201410(闵宝权补充一个真实案例):5.1去哪儿玩呢?上高中的孩子主张往南去西安看看兵马俑,爸爸妈妈说去北京吧(孩子已经来过好几次了)。非要来北京也行,父母(父是真正拿主意的)说开车去吧,孩子怕大堵车,建议坐火车。结果开车去的,路上堵得一塌糊涂。孩子从北京返回老家后因为一件小事大发脾气,父亲给我讲的时候省去了前面的交代,仅说孩子发脾气的细节,我和现场的助手们当时都觉得这孩子太那个了吧(不懂事,不体谅父母的难处等等)!可我随后单独与孩子聊10分钟,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孩子刚上高中,父母最近专门来北京买房子了,为的是以后孩子来北京上大学,工作等等(多长远谋计啊!是否也是一种高瞻远瞩呢?)。非要来北京,而且开车来,为的是方便去看看新房和跑跑建材市场。各位看官,你们知道孩子后来怎么说吗?他非常哀怨非常愤怒地说:他们(他的父母)只知道一切按他们的意愿办事,成绩比什么的重要,房子比我比我个人更重要。他们只知道做“儿子考上好大学”的美梦,却没有静下心来想想我这当儿子的内心想法和感受,你们谁真正理解我的感受了?闵大夫:买房子还不是为你买的?反正今后房子归你嘛!男孩:话是这么说,假如你的所有衣服、吃饭、玩都让你父母为你买的,为你决定的,可能面上询问了你的意见,但又根本不参考你的意见,你有什么感受?他们什么时候真正问过我的具体想法和感受了吗?考虑了我的真正想法了吗?闵大夫:我理解你感受的。你实在没有别的办法来表达你的难以名状的苦闷愤怒,只能.....(省略几个字,相信大家可以琢磨出来的,谁都知道他父母最在意什么了),对吗?男生:默不做声。该男生因不愿上学来诊,IQ(智商)很高,现实人际交往的EQ(情商)一般吧。我亲自做3次后心理访谈后回去上学了,过了几周又不去了,第4次心理访谈后本来说5.1后要去上学的,假日期间来北京玩一趟后又拒绝去学校了。前2次我以调整孩子的负面情绪为主,第3次主要给妈妈聊,妈妈当下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表示愿意调整。后来孩子又拒绝去上学,从他反映家庭里的各种细节和冲突看出,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是他的父亲。故5.1节前,我主持第四次访谈2个小时专门针对父亲,当爸爸亲口说一定要改,要善于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不要过多指责和要求孩子,做事要多给孩子协商,多征求孩子的意见等等。妈妈后来确实开始调整了。当爸爸的,面上很和蔼,永远是笑笑嘻嘻的,在我面前,口口声声愿调整,一定会尊重儿子。其实我慢慢看清楚了他对儿子的模式:面上有协商的形式,无尊重的实质,说明什么?他连在我面前都难以真正坦诚(向我隐瞒不少关键信息,我也很无奈和愤怒!),他难以对自己坦诚,更难以对孩子坦诚,一个不能对己和别人坦诚和真诚的人,很难获得别人信任的,更难获得儿子的信任。没有信任,没有尊重的亲子关系,注定品质会大打折扣的,容易出问题的。他的思维模式太固着了,太追求面上目标,缺乏真正的反思,故难以做出真正的调整。尽管他多次说要改,要调整亲子模式,但很难改啊!我当下给他当爸的下了一个紧箍咒:回去后必须想办法去参加7-10天的内观后(可能能促使他去觉察自己真实的内心吧),我才会重新开始接待他们。目的就是要他学会去做真正的反思啊!妈妈次日从老家给我发微信,说要我相信孩子他爸会改的,请我继续帮助他们。我说,帮的形式有多种,我仍在帮你们嘛。只是当爸爸的,之前也没把我的意见真正当回事嘛?这次我只提出上面一个硬性要求,不为过吧。故不管一个人他的智商多好,学习成绩或专业多么优秀,若人际关系不行,我们有理由怀疑他的心智健康(也与情商相关)有问题的,后者又与多种因素有关。当然我认为非常重要一点就是在他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训,父母要么冷落了他忽视了他(内心是荒漠),要么就是管得过多过细,或父母没有给予孩子必要的尊重和宽容。父母要求苛严的,孩子也会追求完美,追求目标很多(贪),苛求自己和他人,有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事业干得不错,但内心未必能放松和宁静,人际关系未必很从容舒适等。故家长不要无限转嫁自己的期望,对孩子的期望要合理适当,多些顺其自然。有些愿望和焦虑当父母的是学会闷在心里,面上要放轻松些。您放心,其实全天下的父母都有同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情结,只是不要把你的愿望和要求时时挂在嘴边,不要用养育的恩情来压迫孩子,否则,只会徒然增加孩子的压力、对父母的反感心和隔离心。有的父母对孩子这不放心那不放心,想法设法去打听或打探他们想知道的。对孩子适当的察言观色是可以的,但若非要打听你想知道的关于孩子的所有事情就没必要了,那样势必会引起孩子内心的反感和无奈,孩子能有效抵抗或防御还好一些,假如孩子不能有效抵抗和防御,孩子就被迫顺从、被迫撒谎、被迫隐忍、被迫生病等。生病或被迫生病这可能家长没有想到的,看看上面那个男生,他的人际交流其实已经存在问题了,后来的病其实就是被迫生的。此话题不在这儿详细展开了。简单一条就是能让他自己做决定的就让他自己做决定,能让他自己做事让他就自己做事。父母适当保持关注就行。这么做的底线是不涉及生命安全问题,不涉及伤害自己和他人不违法返纪问题。涉及面子啦、荣誉啦、成绩啦,都可以细思量或协商的。出现争执或纠结时,家长要冷静分析,除了考虑是否触及底线外,你还可以反问自己,“必须要孩子这么做吗?”“这次孩子就必须听我的吗?”“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我必须马上发火,把孩子压下去吗?”“我不能再等3分钟吗?”还有一点就是孩子明确说不让家长做的事,家长一定要仔细琢磨清楚了,是不是非做不可;孩子有些不愿让你去做的,你也要多考了一下,若你认为需要做,至少陈述您的理由吧,有个大致的协商为最好。若没有协商,那只是满足家长的欲望而已,即使你是好意,但不被孩子认可,类似的事件多了时间长了,孩子与家长的关系肯定大受影响。这也是为何不少孩子既爱父母又恨父母的原因之一吧。??所有的孩子内心都是爱父母和忠诚于父母的,这是血脉决定了的,即使父母性格怪异、有家暴、激烈吵架、离异、犯罪和死亡。但很多孩子又恨或瞧不起自己的父母,那是为何?原因有多种多样,假如当父母的能做到我此讲座强调的三点(当孩子还小时)(看看题目吧),那恨还有吗?即使有,会很多吗?当然,等孩子成人后,尤其是等他/她自己当父母后,可能会更多理解或宽容父母当初的一些做法吧。也有个别的人,一直对父母有恨、不亲或不愿接近,若不做系统的规律的心理咨询,恐难以化解这种很深积怨的。给予孩子自主,还需要让孩子学会自律和责任感,知道有的事不能做,有的事情不能乱说。。。。。说来也怪,现实确实常常如此(当然也有例外):父母担心这担心那,故孩子的这事要管,那事也要管,结果是父母越管得多的,孩子的自律性越差。我仔细观察,我上学过程中经历的好几个学习班,哪个学生的自律性最差,常常是父母要求苛严的,管理太细的(当然也有个别后来的发展也是非常不错的)。仔细琢磨,预料外也在情理之中。几周前一18岁男孩,因头晕来诊。核磁超声做过多次了。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被迫换过几次学校。家里父母要求非常苛严,连交什么朋友都严格审查。家里连电视都没有(大家知道何故啦!)。一般孩子出问题往往是去学校容易头晕的或临近考试容易头晕的,此男孩是回家就头晕。他私下与我的心理助理老师说:“我家就如同沙漠!”。老师说不还有爸妈吗?他说:“你孤独地在沙漠里行走,突然见到2只狼,你高兴吗?”。无语,还是无语,心理老师那一刻真是无语了,还有比这更让人心痛和无奈的吗?我给他父母出了几道题,回家搞实证统计去。问题是:1.什么是成功?或用什么来衡量?2.当一个人获得真正的成功时,他内心应该的感受应是什么?3.去收集大众眼里是非常值得称道的成功人士,比如:马云、王石、潘石屹、李克强、习主席等,他们的家庭教育模式是什么?4.48年前某父母若按你们的教育模式来教育有个叫“马云”的小孩,马云还能成为今天的马云吗?5.观察你们身边的人,事业家庭人际关系比较均衡发展的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模式是什么?今天的内容第三个分主题,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即使当父母的做好了我前面讲的陪伴和尊重,就万事大吉了?非也,还有父母永远也无法做到的,换句话说父母再好再优秀也无法替补孩子同龄人的作用。孩子7-17岁时是孩子发展自我认同,自律性和统一性的获得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孩子成长不好,给同龄人的交往受人为限制或交往很少,他今后跟同学或同龄人的交往就容易不顺利,出现种种困难。有些孩子在班里面稍微跟同学闹矛盾或受点委屈或受到老师的批评几句,孩子就不愿意去了,有些父母说你不去再给你换个学校吧,换来换去,旧问题未能解决,新问题又增加了不少。那问题的核心和根源在哪儿呢?有些父母缺乏相关觉察和反思啊!所以要增加孩子与小伙伴的交往机会,尤其当孩子很小的时候,小于10岁的时候,在城市里面不像农村大杂院,孩子有的是玩伴,但是现在城市的话我真是亲身体会到了,在我们楼上有两个孩子,那层楼五户有两个孩子,都比我闺女大几岁,我就始终真的没找到机会让我闺女与她们玩耍。周末我会有意识带她到我们同事朋友有小孩的家去坐(或邀请对方过来),有时我爱人会嫌麻烦(也怕给对方添麻烦)。我说嫌麻烦也要这样安排,我们大人倒不急的,关键是为了给闺女找玩伴。20180217闵宝权:前几天我和宣武心理的咨询师受邀去某三甲医院给他们的员工做心理辅导,期间我接待一16岁的高一女孩(父母是该医院的职工),她不想去学校,她说在学校她整整一天都不与同学说一句话,即使给同桌也如此。她说她想改变现状,但又说她不想说话,即使整天一句话不说,她也不难受。我问她,为何她不愿去学校?她说她在学校没有快乐感(虽然前面说过不难受的),在家也可以自己看书的。没有起码的人际交流,何来快乐感?我知道:她真的不知道如何与同学讲话聊天,她不是不想与同学交往,她真的不知道如何与同学打交道,她自幼主要与父母和其他家人交流,与同龄人交流一直很少啊!从小她被妈妈非常仔细的照顾着,自主表达和锻炼的机会反而不多,平时上学放学都是被家长直接护送的,也未被刻意鼓励去与学校的同学和小区的孩子玩耍,毕竟学习成绩尚可,也非常听家长的话,孩子一直文文静静的,不调皮不惹事,家长也不觉得孩子有什么问题,直至最近不想去学校了。我简短接待后考虑她有抑郁状态,有自闭和自恋倾向,抑郁可以用抗抑郁药,后者则非常难办,药物几乎不管用的,即使心理咨询,也是需要非常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系统的做很多次(大于100次)的心理访谈才可能有效,可是当地几乎没有合适的心理咨询师啊!怎么办呢?A服用抗抑郁的药。B让孩子不要住校了,每天放学后回家住,当父母的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每天陪她吃晚饭,饭后陪她去户外走走,聊什么都可以,不聊也可以,在家里也如此,鼓励她自由自在的表达任何事,同时鼓励她多与同龄人(同学、亲戚、小区的伙伴等等)交往交流。201901:8个月后,当我再次受邀去讲学时,我又花半天时间接待不少职工,这个孩子笑吟吟的走进诊室时,我没有认出她来,抑郁基本好了,而且她能主动约同学外出玩耍和吃饭了。她的父母就是完全按照我的建议行事的。前几日一初中男孩头晕不能正常上学(频繁请假)(意识层面,他还是非常愿意去学校),我测量他的体位血压、脉博等没有问题,只是他看上去文文静静、神情弱弱的、语气轻轻的,缺少男孩子的朝气神。我问他妈妈,您应该管理他很仔细吧,她说是的。我又问,儿子有什么优点,她说他很听话很懂事。我叹口气,问题就在这儿。为什么他很听话?很懂事?男子按理就是应该有一些调皮捣蛋偷奸耍滑沙坡耍赖,不叛逆,无男人。后来在我的建议下孩子与宣武心理团队的心理咨询师做了20多次心理访谈,妈妈和爸爸也专门找心理老师做了5次正式的访谈(他们意识到问题所在并愿意做调整),在服药(象征性的)的同时,孩子的头晕慢慢见好,基本上不请假了。有的家长(即使我反复解释孩子的问题与他们有关),就是不愿正视孩子问题的本质,也不愿做实质上真正的调整,我们也没办法,只能尊重他们家庭的命运了(虽然肯定为孩子的成长环境感到痛心和可惜!我就不具体举例了,类似的例子,可以公众微信号上搜“宣武心理俱乐部”上面20180131的文章《向所有追求专业和卓越的医学同行们致敬,闵宝权/文》)相对于家长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我们成人追求外在的东西,追求物质,思维模式其实是一样的,大家太看重外在的东西,今天这个采购潮,明天那个购买潮,买了一大堆,我记得电视上曾报道某位大妈头脑发热时买的面粉堆满了半间屋子,某位男子抢购的食盐可以用30年。为何如此?这说明什么问题?说白了,是国人缺乏独立思维能力的缘故,人云亦云,这其实和我们的教育模式有关系---国人缺乏坦诚和面对内心的勇气,好面子,太最求面上的东西,虚荣心强,教育目标单一,强调下级服从上级,不太尊重个性,不鼓励独立思维。家长对孩子对孩子的最大希望就是把学习搞好。搞不好时,家长除了指责孩子,也容易去责问老师,为何没帮我孩子把学习搞上去?教委追求面上指标,搞这个评比搞那个排名,校长听命于各种指标,教师忙于完成各种任务,哪还能心平气和顾及完善孩子的人格培养?相关部门官员浮躁,为了便于操控和管理,便于出面上的政绩,闭门造车搞出许多评比指标或评比项目,学校管理者盲目和被迫追随,老师无奈挥鞭驱赶孩子,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重负在肩,不出问题才怪?终端的就业压力山大,压力重重下传,最终传到孩子身上,唯学习分数至上,个个都被修理成像模子里出来的产品,规规矩矩,唯唯诺诺,哪还有机会和心思去修生养性/人格培养/创造性/独立性思维的培养?大家别忘了教育第一位是父母,有的父母一旦看到孩子出问题,不去上学了才带孩子来看病。更有甚者,父母懒得陪同,让亲戚带着他(她)来看病,我说应让父母过来啊,他们就是过不来,借口太忙。有个男孩,每次惊恐一发作,给谁打电话,给他姨打电话,他姨给送来门诊,我问为什么好几次了爸爸都没来,妈妈为什么没来,姨妈说都是做生意,家里面生意做的还很大,我说他们就这一个孩子,挣很多还不是留给孩子的,但孩子长大后若心理不正常,很难用钱买回来的啊!当父母的不能明了孩子的问题根源何在,不能做真正的调整......哎,真让人心痛啊!(20180721:此类故事又有新的版本,孩子父母确实很忙,很放心亲戚对孩子的照顾,每月给亲戚很高的报酬,照顾孩子的这个亲戚呢,自己本身也有2个孩子在读书,她对这个孩子的父母隐瞒了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句话,她不愿失去这份工作,自然不愿让孩子的病真正的好起来!证据是多方面的,有一条就是想方设法不让孩子的父母来找医生,二是,只要孩子的问题好一些,她就不让孩子来继续做心理咨询,孩子悄悄给我反馈的信息提示了这点)其实咱们的家长要求孩子学习好并不为过,老师也是希望孩子学习好,心理也好,但是只是不知不觉中(大家过分关心学习成绩和听话与否),心理健康和人际交流自然是最容易被忽略了的,在培养孩子一定不要太过于关注学习,一定关注她的人际交往,最重要的是养育的过程和孩子的心情如何。今天的讲课内容就到哪个这儿,接下来让大家做个互动,体会一下吧。现场体验活动:双手搭肩游戏(一个人从后面双手搭在另一个人肩上,后面的人当父母一方,前面的人当孩子那方)(体验来自父母的无条件关爱和支持):孩子,你是独一无二的孩子,爸爸妈妈远爱你孩子,爸爸妈妈永远相信你孩子,你的事由你做主孩子,你的事你要自己做孩子,爸爸妈妈愿多陪陪你孩子,不管你做什么,爸爸妈妈都理解你孩子,不管你在哪儿,爸爸妈妈都牵挂你孩子,不管你人在何处,爸爸妈妈的心都伴随着你孩子,孩子,你是最棒的现场数位家长流泪,某位家长发表感受:我要反思,过去总觉得自己太忙,没时间陪伴孩子,今天我明白了,那都是借口,是我没认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我今后宁可少挣点钱,也要多陪伴孩子。闵大夫回应:很好啊!多挣钱,今后多留点给孩子的可能仅是财富,本没有错的。可能错过的是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和高品质亲子陪伴,假如孩子今后有心理问题,可不是用钱就能随意买回来的啊!有位女性家长现场离开前,与我的心理助理反复拥抱2次,感谢让她体验到某种感动。她俩邻座,双手搭肩游戏时临时配对互动。现场提问:有位家长问我如何不把情绪带回家?闵宝权:在外面及时处理好呗。家长要学会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要在家里肆无忌惮的发脾气,或威胁孩子。关键还是要家长有自知之明,合理处理自己的愿望和实际情况的落差,先正确处理好自己的不良情绪,才能更好与配偶和孩子相处。如何处理好自己的不良情绪,不管是在家里、单位和其它地方,这是个很大的话题,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清楚的,需平时就要注意自我修炼。不妨参阅我好大夫在线个人网站minbaoquan.haodf.com文章区的文章:《我突然顿悟,最简单其实最有效,静坐观呼吸法》。20200424:也不妨在微信公号“医百头条”上搜看“宣武心理”上闵宝权主持的视频讲座:“负面情绪的识别和处理”。家长问:我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有自信?闵宝权:如何教育孩子,有不少家长习惯于只会要求命令或指责,不会肯定和赞美,故家长要多学习,多反思。具体细节需要一对一给我或给其他心理老师聊,每次50分钟,不过这已经属于心理疏导的范畴了。我的观点非常简单,简单到几句话,看看我今天的讲课题目吧,仔细体会我讲座里的内容吧,对照自身,我相信您会有一定领悟的。家长问:孩子不愿学习怎么办?闵宝权:如果TA脑袋不笨,想必是他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什么原因呢?家长和学校老师们值得反思的。假如TA很笨(智商确实不高),在目前唯学习成绩至上的学校氛围中,他的价值感会高吗?他会感到舒服吗?他会去追求那位叫“学习”的美女吗?他只能能回避就尽量回避,行动上就是不愿学习,不愿去学校。但让他干点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他就兴高采烈,干劲十足。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的智力状态、性格特点、脾气秉性有个清晰的了解才好,有的孩子稍一用心就比较轻松的升至前5名。有的怎么用功学习,成绩都惨不忍睹,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料,当父母(包括学校老师)的何必对他期望那么高呢?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子上小学的成绩就总是殿后,但他与同学的关系很好,与人交往也彬彬有礼,爱捣鼓小玩意儿,就是学不好,小学时爸爸妈妈辛勤的陪做作业,上初中就无法陪了,因为爸爸妈妈是工人,也没好好初中毕业。我与孩子接触5分钟,我就知道,这个孩子不是学习的料,他也心知肚明,他给我说他长大后想去当厨师,可是爸爸妈妈根本不理解。.........后来这个孩子秉承家长意志,勉强上了大专,学财会,毕业凭关系进了大国企,又勉强干了3年,自己悄悄攒积一些钱,悄悄辞职去上了厨师学校,后来不顾父母的激烈反对,真去干了厨师,其实收入一点不比原来当白领的同学差的。后来结婚生子了。一般来说,不管是不是学习的料,至少高中或初中以前,孩子还是愿意去学校的,一是求知欲起作用,二是在学校可以给同龄人交往,但为何孩子不愿学习了呢?有的是不愿看书,有的是不愿去学校,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共同点会是什么呢?就是本来学习是可以接受的事,学习让人进步,学习让人有成就和快乐感,孩子们也认为是理所应当该做的事,怎么学习就成了一件让人不爽的事?让人很头疼的一件事?或让人心里感到烦恼的事?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孩子如此呢?其实需要反思的是家长,其次是学校。整个社会就没有责任?这个社会太物质化了,太目标化,搞得大家都一心往“钱”奔,小的要大的,弱的想要变强的,强的要更强的,好的要更好的,缺乏对人性的审视和敬畏,缺的对自己内心的审视和反省!家里有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我建议家长最好找一位心理咨询师好好的聊一聊吧。家长问:我孩子太老实了,总受欺负,怎么办?闵宝权:在家里孩子很听大人的话吧?(提问者点点头)。谁叫你们两口子过去以孩子听话为自豪呢?他太听话了,自然就软弱了,受欺负的多半是软弱的孩子。老实未必软弱,老实也未必是好人,老实更不应等于诚实或坦诚,前者意味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敢争取自己的权利,后者(诚实或坦诚)需要勇气的,而我们国人恰恰缺乏自我坦诚的勇气,太在意面子了,领导希望下属听话(愚忠),长辈希望晚辈听话,家长希望孩子听话,殊不知,一个“听话”(愚忠)的期待真是“毁人不倦”啊!解决之道是坦诚面对现状,坦诚面对内心,尔后才去琢磨怎么提高自己,怎么维护与周遭的人际关系,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同时尽量放手(少管孩子)和鼓励孩子独立自主。维护好人际关系,需要综合素质的,背后其实与父母的教育模式有关啊!学生无端受欺负,这又与校园霸凌有关,这是一个大话题,此处就不展开了。我们教育孩子时要尽量鼓励他用言语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关于他的事尽量多与他协商,他能做的事尽量让他自己去做,要多结交朋友,要热心帮助别人,学会宽容别人的缺点和过失,要鼓励孩子独立思维,若孩子能大致拥有这些品质,她他自然就有了不被随意欺负的气场。但是家中要能做到这些,看似简单,谈何容易啊!因为家长往往在自己的欲望里面而不自知,在自己的焦虑里面而任意妄为,不能换位到孩子的位置去考虑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家长问:孩子觉得现在的生活是理所当然,为什么一点都不会感恩,而且心理还很脆弱?闵宝权:家长和老师容易用恩情来压孩子,希望他们听话。当家长和老师试图想让孩子学会感恩的时候,其实是在给孩子制造内疚和自责,毕竟孩子在大人长辈眼里还有很多不完美。想让你的孩子身负内疚和自责,一句话就可以搞定,你只需说一句:“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对得起谁?”“爸妈养你容易吗?!”。故,继续您的模式,孩子不会感恩,有可能您之前帮孩子已经做得太多,他认为他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您为他做的一切都理所应当,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您天天把他应该感恩的话挂在嘴边,他都麻木了,何来感恩感激之心?孩子的心理素质、承受压力和感恩的能力是一点点随年龄、教育和生活慢慢培养的,不能拔苗助长,得陇望楚。怎么办呢?不要事事都主动为孩子干,他能做的,就尽量让他自己做好了,比如做作业、收拾文具、简单的家务活等等;显示您的弱,家长不是万能的,有时他的需求您不是事事都要满足他;有时需要孩子的帮忙,若您身体不舒服或心情不好时;有时需要孩子去承受某些后果,假如他犯了明显的错误;要教会孩子待人接物,有些规矩是必要的,只是规矩要简单明了,不要太繁琐太仔细,有一定的灵活性,否则太多的规矩和太生硬就成了绳子,严重束缚了孩子的手脚和心灵。总的原则是:适可的挫折教育是需要的,所谓的挫折,偶尔是我们有意设的,更多的情况是生活中处处都有不如意处,家长要有意让孩子吃点苦、不被满足、面对不如意等等,只要不触及底线,家长尽量做壁上观,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和承受。底线是:A不涉及生命安全,B不做违法事或不危害他人。家长问:孩子总是不在学习上不用心,贪玩,做作业拖拖拉拉,虽然学习成绩还可以,您有什么好建议?闵宝权: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不必过分为此焦虑,尤其是男孩子。而过多要求和批评教育,会让孩子无可躲避时,变得虚与应对。心态平和不轻易焦虑的父母,才可以带出自由自在的孩子。父母焦虑越少,越轻松自在,越尊重孩子(不是放纵娇宠那种),带出来的孩子越自然、自在、平和、舒展。父母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梳理自己的内心,看到自己的内心,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害怕或恐惧的又是什么?我们焦躁不安的背后还隐藏多少我们未知的欲望和恐惧,而这些又与我们还是孩子时的经历有关。?只是很多父母看不见自己内在层层叠叠的焦虑和恐惧,这些焦虑和恐惧,会让父母变得唠叨、絮叨、苛责和掌控等,就会像乌云一样阻挡了孩子健康成长的阳光,让孩子变得或焦燥或纠结或无力。当家长的,不少需要沉下心来梳理自己的内心,从看见自己开始,从关爱自己开始,这些做好了,你才能更好去爱孩子,况且身教胜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你当家长的不爱学习,天天打牌和搓麻将或贪图享受,就别太指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很强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我观察一个现象,有明显拖延症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位或多位习惯严厉掌控的家长。还有一个现象是:我高中大学的同学里,父母管得很严的,孩子长大后一部分自律性反倒不是太好,父母比较放手和尊重孩子的,孩子的自律性反而比较好!故,怎么当父母,要宽严并济,取得一个相对的平衡,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家长问:我知道不能替孩子做决定或做事,但我又担心他做不好,还不如干脆我自己来做,只是学习我只能管不能替代的啊!闵宝权:真正的爱孩子,是放手让孩子做他自已会做甚至还不太会做的事情,而不是去替他做他自己已经会做的事,这样的话会弱化他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我们总是容易主观上把规则和任务下达式交给孩子,还美其名曰:对他严一点,我这是为他好啊,严师出高徒。我们是否先问问自己:给孩子的是他想要的吗?这是孩子需要的还是家长自己的需要?我们家长总是希望今后孩子能自强自立,有出息,别当宅男宅女,别离群寡居,但另一方面有过多帮他忙,给予过多的建议和要求,但我们所做的事或方式(掌控式)就是让孩子离好的目标渐行渐远。致谢:感谢梦娜老师的千针引线,感谢殷校长的盛情邀请。注:若有学校或类似机构想请闵宝权大夫前去主讲亲子关系的,或团体少年游戏活动的,请联系我的心理助理张国云老师17718556282。20141205:给和平里九小的家长讲同样题目的课后,家长问的几个问题如下(部分与上面的雷同,我就不列出来了):家长问: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后怎么办?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后应尽早进行正规和有效心理干预,越早越好,就象一个人手上的软泥在软的时候他没用心智去捏个好形状,等泥已经成形并变硬时,他再想纠正,恐就晚了。这就是我更愿意来给小学家长讲课的原因啊!家长问题:孩子不愿给家长交流,怎么办?闵宝权:这个问题非常普遍,问题应该还是在你们父母这边。今天时间不够了,无法详细展开,展开的前提是我需要问您很多关于你俩平时如何教育孩子的,如何给孩子相处的,先仔细体会我今天所讲的内容吧,再对照自身,看看孩子还小的时候,你俩过去是怎么做的,现在是怎么做到,有什么需要适当调整的。课后补充:我每天在门诊总会接待数位心理上的“问题孩子”,所谓问题,多种多样,身体的莫名不舒服、情绪问题、人格问题、与父母和他人的交流有问题、不能专心学习或不愿去学校等等。一般来说,孩子不愿当他人面说家长的不是,但既然来找我看病,肯定或多或少有症状的,虽然个别自己不愿来就医。我有时会问孩子下面三个问题:1、你能与父母自如交流吗?2、你觉得你的父母能很好的理解你吗?3、你在父母面前能做自己吗?注:做自己不是指那种在父母面前表现很好的一面,而是能偷奸耍滑、撒泼耍赖体现本能的那种,没有1和2做基础,没有家长对孩子现状的接纳包容,3根本做不来的。很多孩子对1回答否定,那2和3就不必回答了,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同理,1肯定,2否定,那3也是否定的。1和2可以勉强是肯定,第3点若不能得到,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自然也会受到削弱。作为家长,你们可以想象当回到过去自己还是孩子时,你们会这么回答这三个问题?也可以换位到你们孩子现在的位置上去回答这三个问题的。看看你们会有什么体会?当家长真正去体会和换位思考时,估计就自己找到关于此问题的全部或部分答案了。孩子为何不愿给家长交流?解铃还须系铃人啊!问题毫无疑问给家长有关,个体情况具体分析,若家长愿意,不妨找心理咨询师,踏踏实实沉下心来,好好去聊一聊,足够自我觉察后,答案自明,方法会自来的。家长问题:如何让孩子少上网?闵宝权:我两口子对闺女的管理风格是非常宽松的,几乎不限制她用电子产品(手机、IPAD和电视),尽量让她自己管理自己。关于上网和玩游戏什么的,我们也面临同样问题,当我闺女独自一人上网或玩游戏超过1小时后,我内心有时也暗自着急,但我不会太表现出来,只是适当提醒她时间偏长了,要休息一下或去看看书什么的,不会强迫她马上下网的,她有时也在敷衍我们,大体上我和她妈妈也不太过多过细的计较,毕竟她该睡觉能去睡觉,该做作业能自己完成,上学就更没问题啦。看电视也是如此,有时我们全家还一起看呢,说说笑笑的。有时我还求闺女教我玩游戏呢?玩游戏时,她手眼并用,反应非常敏捷,我远不是她的对手,看电视,上网极大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和视野。我和家里其他大人,妈妈、姥爷、姥姥等会每天轮流陪她出门走走,玩耍什么的,自然就减少她看电视、上网的总时间了。那种天天沉溺于网络的,应该是现实中人际关系可能有问题的,首先就是孩子不愿给父母交流,可能也不知道交流什么。孩子小的时间,当父母的不好好陪伴他,多与他交流,培养亲密感,等他长大后,他的自我意识变强了,你想管,即使是宽容的陪伴,好的引导,哎,已经偏晚了,孩子不愿给你聊天,也不愿跟你出去玩出去吃饭什么的,难咯!我还碰到极端例子:比如家里不买电视、让孩子从小不接触电视、电脑、上初中同学们都有手机,父母也不给孩子买手机。美其名曰:要让孩子专心学习。哎,时代变了,可是很多父母的思维还是很老套啊!即使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再好,那种死读书,缺乏自信和灵活性,若吸收外面的知识明显比同龄人少,那他与同龄人交流的就容易存在障碍,以后走上社会后很难与大家融在一起,也很难干得很好的。故,家长不要视电子产品和网络为祸害,这些东西已经融入现代社会每一个人的生命中去了,若完全避开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的。家长问:我也去参加过不少亲子方面的工作坊,但现实中我女儿仍然不愿给我交流,还不允许我催促她学习或别磨蹭。闵宝权:我能理解您当父母这方的焦虑和无奈。参加工作坊也好,看书也好,那些都是形式。教育孩子,既简单又不简单,关键是方向、方法和关系。亲子关系好了,家长适当的要求或批评,孩子是能接受的。还有一点,当父母的可能重视不够,那就是你自己做得怎么样,是否给孩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当你不开花,所有的亲子技巧都只是装饰,甚至毒药。当你开花,你不需要任何亲子技巧”(摘自微信文章)关键还是家长要审视自己的欲望和焦虑,多尊重孩子吧,多放手吧,只要不触及我常说的两个底线(见前面我讲过的)。我们要当智慧的家长,轻松的家长,反面的笨笨的家长,什么都想掌控的家长,什么都容易焦虑的家长,自然是在亲子关系中感觉很累的家长。对孩子缺乏起码的信任和放手,这个不放心,那个不放心,当家长感觉很累时,我估计被您管的孩子也不会轻松的,甚至会给父母有不少冲突的。家长问:我的孩子不上学已经大半年了,一看书就说头晕,之前服心理科医生开的抗焦虑药也有一些效果,也做了几次心理咨询。但后来孩子勉强服药,不愿继续做心理咨询。现在眼看过3个月就要开学了,他准备留级的,但现在还是没有好转,急死我们了!闵大夫,请帮帮我们。闵宝权:按理我需要了解更详细的情况,包括孩子父母的工作性质、夫妻关系、平时怎么怎么带孩子的、带孩子的许多细节等等。孩子不上学自然有很多原因,若没有其它大的疾病(器质性)的话,仅是因为看书就头晕,看电视、完游戏都没有事的话,头晕就是一个表面的症状,兴许对他的身体或心理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何这么讲?因为看书背后其实与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有关,后者由于父母内心的期待有关。看书、上学、成绩要好等等自然与孩子内在某些期待、担心、害怕等负面情绪有关,他自己年龄小、心理素质(抗压力)还不足以有效处理这些负面情绪,故身体的不适就会跳出来,但我们成人又不能贸然给指出来,指出来也没有用,甚至让孩子无地自容,回旋余地更小了。没有头晕,还可以有头痛、身体其它不适的。长话短说,出现这些情况,家长应该带孩子去找有经验的心理科、神经内科或心身科医生看病,该服药就服药,同时应该做心理咨询。这个孩子原先是同意做心理咨询的,做了几次,为何不再继续。不外乎有下面的可能性:A心理咨询师的技能不够,不能让孩子感到放松或打开心扉。B咨询师的访谈技能还不不错,孩子在咨询师这儿能畅所欲言,但回到现实(回家或回到学校),那些让他不爽的有压力的氛围(可能他口头上说不出来,但内心一定是感知的)依然如故,他仍然无法应对。C孩子内心本来承受压力就弱,生病后自然不用去面对那些压力了,这与继发获益有关。D还有一种情况,孩子生病后父母的要求放低了,本来通过数次心理咨询,孩子的症状部分缓解,但父母又把对孩子的要求提升了,孩子还是无法面对新的要求,只能继续呆在“症状”之中了。E有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孩子不愿花父母更多的钱。F有个12岁的孩子不愿做正式收费的心理咨询,也不愿过多说父母的问题,咨询师反复问其原因,他说就算我咨询了,他们俩还是老样子,有什么用呢?(言而之下,我想好转,他们不思改变,我就无法好起来的)。我的处理原则是:医生与咨询师沟通协商,有时需要尊重孩子的愿望,暂停心理咨询,但若某日愿意恢复,可以随时恢复心理咨询的。但同时建议家长最好进入心理咨询,家长需要在咨询环节下在咨询师的内心陪伴倾听下,去梳理自己内心的方方面面,觉察生智慧,智慧提高了,回家就能更智慧的与孩子相处了。有的家长明事理,愿意配合(哪怕是有些勉强),有的家长坚决不愿配合,说他们心理正常,无需进入心理咨询。当然,作为医生或心理咨询师,我们也没办法,只能尊重家长的任何选择了。家长问:我的孩子现在是高二,学习挺紧张的,前不久老师委婉的提醒我,让我关注一下我儿子可能与班里另一位女生恋爱了,好像学习稍微受到了一些影响。老师我该怎么办,直接问他或加装不知道。闵宝权:都可以的,看您如何选择,作为家长,您可以直接问儿子或委婉问的,也可以假装不知道,反正在学校有老师管着的呢,只要儿子每天去学校,能大致正常的学习即可。即使他谈恋爱了,这个岁数也是可以理解的,年少时不懂爱情,正因为不懂,或懵里懵懂,或情窦初开,才显得真实和纯朴,这也正是爱情最本源的东西。感情这个东西,该来即来,也要尊重当事人的,老师和家长不必过分担心。但若孩子早恋明显影响到他的学习精力,或两人总吵架影响到人际关系等,家长可以出面询问和协调的。具体情况还是具体分析。中学生中,男生与女生之间的交往有好几种情况,家长和老师不要太紧张,不要见风就是雨,就算是他们早恋,也不是洪水猛兽嘛,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量很大,一些同学出现所谓早恋也是可以理解的,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应该给予宽容和理解。家长问:我有一朋友离婚了,3岁的女儿归她前夫带,前夫其实挺忙,自然是主要是爷爷奶奶带孩子,按离婚协议,妈妈可以每周去见孩子一次的,但慢慢的爷爷奶奶不愿让她不看孩子了,孩子似乎也慢慢的与妈妈疏远了,她有些着急,您说她该怎么办呀?闵宝权:这确实有点难办,因为孩子在对方爷爷奶奶家,她本人没有主动权,但她有权利定期去看孩子的,她可以反复给前夫交流沟通的,但前夫能理解但未必能很好的影响孩子的爷爷奶奶。不管怎么讲,她需要给前夫多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夫妻离婚了,对孩子的影响是难免的,要尽量把负面影响降到最小,孩子应该继续得到妈妈(或爸爸)的陪伴和关爱的。一方不要说另一方的坏话,要尽量相互维护另一方在孩子心中的尊严和威信。其它的还有要注意与爷爷奶奶的交流细节,要肯定老人对孩子的照顾,上门看孩子时不妨给老人买点礼品等。家长问:孩子他爸爸很忙,孩子主要是我带的,孩子不给爸爸亲,她爸爸呢有时批评孩子不懂感恩,不懂爸爸为了家做出的辛苦和付出,也怪我不帮他说话,我其实也多次给孩子讲,爸爸回家后要多给他讲话,作业不懂的地方多问问爸爸,但孩子有事习惯给我讲,不愿给爸爸讲啊!您说怎么办?闵宝权:我先不针对您的这种细节进行回答,我说点更高层面的东西或一些有共性的东西。比如,女人做妈妈后起初的精力自然就完全在孩子身上,有时就难免忽视了另一个“大儿子”,大儿子带引号,其实就是指孩子的爸爸,他也需要孩子妈妈的关心和照顾的,但大人不能与小婴儿争夺爱啊!孩子的爸爸就蔫蔫的躲到工作中去,躲到与哥们儿的吃吃喝喝中去,或干些其它的。孩子越来越大后,孩子的妈妈对孩子关怀备至,爸爸偶尔带带孩子,妈妈呢太在乎细节是否完美,容易说爸爸这个没做好那个没做好。时间长了后,爸爸干脆就当甩手掌柜,毕竟少做事就少犯错嘛,少犯错就少受批评和指责。爸爸越来越少管孩子,妈妈管得越来月多,孩子就越来越与妈妈亲密,与爸爸越来越疏远了。故,我经常提醒妈妈,只要你们明白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不良结果,只要你们愿意适当反省和调整,自然知道如何做的。从一开始就尽量要鼓励孩子的爸爸参与照顾孩子、陪伴孩子。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爸爸妈妈可能会“争抢”孩子,争抢是发生在各个层面的,爸爸妈妈有时能意识到,有时未必,但各自都希望孩子能更多听自己的,与自己更多的亲密,有时是爸爸占上风,更多的时候是妈妈占上风,毕竟目前家庭里“阴盛阳衰”更多一些。甚至隔代的老人也加入类似争抢孩子(对孩子的影响力)的行列里来,如此的话,家庭关系就更复杂了。有的老人自己年轻时带孩子很强势,自己的孩子很懦弱。孩子长大结婚有孩子后,老人就把孙子辈的孩子完全管起来,孩子的爸爸妈妈没有反制的办法,孙子辈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出心理问题的。这些都需要家长惊醒的。家长(爷爷奶奶)问:我的儿子儿媳经常把孩子扔给我们老人,不管又不行,管呢好像孩子不是他们似的,越来越陪伴少了。专家有什么高招没有?闵宝权:我好像也没有什么高招,需要孩子的父母真正的重视对孩子的陪伴和玩耍,隔代亲,但隔代老人并不能完全代替孩子的爸爸妈妈的;有时是隔代老人甘心情愿大包大揽的把家务和孩子都揽过去,自然孩子的爸爸妈妈就当甩手掌柜了,故老人要适当有意给年轻人一些活干嘛;关于如何带孩子和时间分配细节等方面,也需要老人要给孩子的父母反复协商,要让他俩尽量多花点时间回家陪陪孩子,或周末带带孩子,也让老人能放松放松嘛。附录一:孩子的未来决定于其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主要决定于其父母的养育方式----与父母的情商直接相关,无关乎父母的愿望、职业、贫富程度闵宝权201405,微改动20185尊重而不放纵;关怀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导;邀请而不要求。——亲子教育四金言A判断亲子关系品质高低的简便方法(闵宝权原创)通过临床大量青少年心理案例的观察和总结,我个人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判断:1、父母双方是否共同均衡的参与亲子关系?2、孩子能否自由与父母进行语言交谈?3、孩子能否自如与父母进行游戏玩耍?4、孩子能否自如与父母有适当身体接触?5、孩子能否自如向父母提出不同的意见?您小时候与父母的关系如何呢?您的孩子与您和您老伴的关系如何呢?您是否以孩子很听话为荣?为孩子一心一意专注学习而自豪?小心啊小心,危机可能已经潜伏啊!您是否为孩子的叛逆很恼火?为孩子的怪异行为很困惑?那我告诉您,问题的根源很可能在父母!孩子可能有问题,更多时候是父母有问题;孩子需要调整,父母更需要调整!若您还不能理解,请耐心仔细看完下文。B各种养育误区和可能结果(做得不够好不要紧,关键是父母要适当调整养育模式啊!让我最忧心的是出了状况孩子的父母,有的能及时反省和调整,有的根本就没有反思,更汪伦调整了)三岁前没有固定养育者的陪伴:人格基础是在3岁之前奠定的,这个阶段如果孩子的养育者不固定,或经常把孩子单独放在房间里或母亲突然离开哪怕是数日,孩子就会出现不同程度分离焦虑,孩子长大后容易不自信,缺乏安全感。严重者会出现各种人格障碍(人际交流困难)和某些精神障碍等。少予孩子自主权:孩子小于2岁时,需要家长或照料者全能周详的照顾,当孩子越长越大时,家长仍然管得多,管得细,要求多,命令多,少予孩子协商和尊重,没有及时调整自己对孩子的照顾模式。被过度溺爱:包办型溺爱--指养育者事事帮孩子拿主意、事无巨细、大包大揽,长大后他的独立性和能动性因没得到应有的锻炼会相对较差。放纵型溺爱--指在的家庭中,孩子是掌控者,父母无原则的满足孩子的需要和要求,或孩子明显犯错后家长睁只眼闭只眼不予纠正,这样孩子长大后易以自我为中心,乃至自恋障碍。两者均易导致人际交流问题。养育者人格完善不够:孩子的各种问题往往折射出父母的养育模式有瑕疵,养育模式往往反映出父母的心理特征和人格基础。孩子若有心理问题,根源一部分在父母。父母的某些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负面情绪没得到宣泄,容易在孩子面前过分唠叨和抱怨。父母过分过高的期望孩子,增加了孩子的焦虑和负担。孩子的合理需求如若没在恰当的时候按照恰当的次序得到满足,会造成心理年龄发展滞后,在现实人际交流中出现各种问题。家庭阴盛阳衰:母亲强势管束较多,且父亲陪伴较少,这样对培养男孩的自信和阳刚之气非常不利。而这样家庭培养的女儿可能长大后容易出现和异性交往的问题,或成家后沿袭妈妈强势的性格,影响婚姻和亲子关系。受到养育者有意无意的伤害:乐观与信任是亲密关系的核心,若孩子感受到照顾者的指责或轻视,乐观和信任之间的情感纽带受便会到损伤。无法从照顾者那里获得安全感,孩子会越来越警惕,防御心很重,长大后很难与人建立信任和亲密感。来自养育者的威胁:依恋父母是孩子的天性,在他们成长和探索世界的时候,这种依恋给孩子提供了安全感作支持。而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父母又会给他们安慰和保护。若养育者用经常用“你再……我就不要你了”、“你若……你就不是我孩子”之类的语言威胁孩子,他们兴许会顺从,但心里却开始认为最值得信赖的人都不要自己了,这会极大的破坏亲子间依恋和亲密关系,从而使孩子出现行为退缩、叛逆、敏感多疑、情绪不稳定和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好奇心被压抑: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内在的求知欲和探索世界的原动力。有时好奇心也会让孩子置身于危险之中,如果父母因此不让孩子去实践,总是打击其好奇心,兴许确实减少了一些危险,却让孩子封闭了心灵,使孩子恐惧探索新事物,渐渐的孩子会发展出刻板怯弱的性格,一切追求稳妥,循规蹈矩,缺乏冒险精神,创新和开拓能力无处谈起。探索行为遭致打骂:生命初始孩子的活动是缺乏方向的,他们对周遭一切都感兴趣,有时也会闯入“禁区”,触碰一些危险有害的事物,这时若照顾者不耐烦、生气,会让孩子困惑无助,乃至扼杀探索的动力。还有人误解孩子是在故意捣乱,会忍不住责罚孩子。不能自由的表达情绪:自由表达情绪是孩子的专利,比如孩子在受到关注爱抚时,会没有任何遮掩的嬉笑,若养育者阻止他们,如:“傻笑什么快去写作业”,孩子的喜悦和兴趣也会扼杀,他们会逐渐变得阴郁刻板,他们长大后可能成为难以容忍孩子嬉笑的父母和老师。毕竟孩子,他们心智没有发育成熟,控制情绪的能力不如成人,故要容忍他们有时的无理取闹、哭闹、打闹、偷懒、耍赖等。限制游戏会剥夺想象力:孩子的自由意识构成了游戏的特质,通过游戏,孩子可以从中获得自主、愉悦、自信和安全感,在游戏中孩子的想象力可以用飞跃来形容。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的自由游戏被视为胡闹,越来越不被允许,与此同时,他们的想象力也随着游戏的停止而被遏制了。劳动权利被剥夺:孩子有时是愿意帮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若父母以:“你只要读好书就行了”为由,轻易剥夺属于孩子的一项劳动乐趣,无形中会降低孩子的自食其力的能力。学习成绩至上:孩子的价值观是从父母那里认同来的,家长一味崇媚学习,容易让孩子目标单一化且追求完美,一旦成绩不理想他们容易陷入自卑,产生过度焦虑。轻者心烦失眠,重者人际交流能力明显不足,厌学甚至拒绝上学。过度限制玩耍和同伴交往:孩子在玩耍中身心得到舒展,在和小伙伴的交往中,学会了人际交流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互惠互利、平等尊重、适当隐忍、适当宣泄。当父母唯学习为上,唯恐孩子在外受欺负或学坏,过度限制其玩耍和同伴交往,对其心理发展明显不利。其他伤害:包括情感侵犯、性侵犯、打骂和不尊重孩子隐私,将造成他们严重的羞耻感和无能感。情感侵犯几乎每天我们都可以耳闻目睹到,如对孩子尖叫怒吼,骂他们“笨蛋”、“蠢猪”,这会深深的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直接打击其自信心。情感侵犯还表现在养育者的要求刻板、吹毛求疵和反复无常。性侵犯的形式很多,并非强奸猥亵才算,非身体接触的隐蔽性”性侵犯”称为情感型性侵犯,如孩子目睹父母性活动、孩子上厕所时父母突然闯入卫生间、异性父母在孩子面前毫不避讳的更衣沐浴。还有若家庭中夫妻关系出现障碍,家庭系统的互补法则会推动孩子去弥补这种不平衡,从而出现孩子被“伴侣化”的情况,比如:男孩成为妈妈的“小男人”,而女儿成为爸爸的“小女人”。通常来说,只要孩子的重要性超越了伴侣,就存在情感型性侵犯的潜在可能。C如何给孩子创造良好心理发展条件给予孩子稳定的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无疑和成长家庭密切相关,成人的绝大部分心理问题也与早年经历有关,父母稳定的婚姻关系是良好家庭关系的基石。即使父母不能直接抚养孩子,其他养育者以及环境若能相对稳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也是需要的。给予孩子肯定:一个孩子只有在父母这里得到了肯定和赞美,他才会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同时才有能力去欣赏他人。同理,若孩子长期受到的父母的指责和忽视,他会有低价值感,也容易指责和苛求他人。肯定的方式有语言和非语言的,一个赞许的眼神或轻拍其肩孩子都会感到莫大的欣慰。要注意的是,夸奖孩子避免假大空,如不考虑环境经常把“你是最棒的”挂在嘴边,而是告诉孩子:“我知道,你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绩,所以你真棒”。给予孩子陪伴:陪伴的方式有很多,如陪孩子聊天、运动、一起看电视、吃饭和游戏玩耍等等。父母给孩子必要的陪伴是不能用各种借口来推掉的,也是不能用金钱和物质来弥补的。孩子常常会向家长表达各种情绪,这时我们只要用接纳的态度理解他们,孩子内心的安全感会被夯实,各种负面情绪也会在过程里得到恰当的释放,孩子就自然变得健康自信了。陪孩子玩时尽量少讲道理,而要以放松娱乐为主,不要把陪伴孩子赋予太多教育功能。陪伴中可适当加入寓教于乐的内容,但原则是不能败了玩的兴致,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跟他玩时是在想办法教育他,他还愿意跟你玩吗?给予孩子自主空间: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决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主包含自律和责任两部分,孩子既要自我管理,更要为自己的决定和言行负责,要遵守必要的规范和约束。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理独立能力和人际交往。在现实中在这个过程里,家长只需要保持适当关注即可,不要因担心孩子吃苦受委屈就事事包揽或任意干涉,在孩子面临困难求助时可给予一定帮助就行。科学管教,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孩子若违反一些普适性规矩,如损害物品、打骂和侵犯他人、无理取闹和无度索取等,家长亦要及时告诫和干预,必要时予以适当惩戒。当父母有能力管教孩子的时候要给予恰当的管教,若当孩子大了以后再想纠正其不良习性则比较困难。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人交往:7~17岁是孩子发展自我认同、自律性和同一性的关键期,若这个阶段孩子难以和同龄人相处,今后长大他的人际关系也会存在问题。家长们常常会把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重要标尺,而培养人际关系能力经常被忽视。若孩子在学校稍微和同学闹点矛盾就不想去学校了,家长若轻易答应给孩子换个学校,未必是对孩子心理发展有利。农村的孩子经常在大杂院里玩,城市里的家长要多创造让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接触和交往的机会。在隔代抚养的现况下如何给孩子创设好的成长环境:隔代抚养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要规避隔代抚养的弊端,首先要让家庭关系和谐,就是父母和老人的关系是稳定的,然后再在教育观念和方法经常沟通,互相取长补短,避免老人过分溺爱与妈妈则管教苛严等明显教育方式不一致。父母在工作之余,要尽量多拿出时间精力陪伴孩子,同时提高陪伴的质量,如在一起吃饭一起玩耍时,要多关注孩子多交流。父母出差或工作在外时也要多打电话,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只是因为工作原因才暂时离开的,工作结束就会回家,且爸爸妈妈是非常想念孩子的。家长持续学习和进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若有良好心态,并且能很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孩子就会学习和获得良好的心态。只有足够好的父母,没有完美的父母,当我们不知道要怎样对待孩子的时候,只有多学习多反思,同时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才能更好的教育和养育好孩子。D听听孩子的想法,给父母一些参考1.别溺爱我,我知道我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想要的东西,我哭闹只是想试探您。2.请更多的放手而不是紧紧抓着我,护着我,替代我,那样您很累,我难长大。3.别因为怕我无法接受某些“后果”,从而过度保护我,我需要经由痛苦来学习。4.别害怕对我保持公正和坚持原则,这样反而让我更加有安全感。5.请对我和兄弟姐妹们一视同仁,我既不想得到过分关照,也不想被过分忽视。6.别期求我成为完全听话的孩子,适度的调皮和嬉闹是我这个年龄需要的。7.请尽量别在人前批评我,我会没面子,难免和您作对。私下提醒,我更能接受。8.不要过度指责我,别让我觉得犯了错就像犯了罪,这会让我减少对人生的希望。9.当我说我恨你时,我其实恨的不是您,而是恨您对我的方式和加在我身上的压力。10.别太在意我的小病痛,有时我只是想得到您的注意而已,有时几句安慰的话就够了。11.别对我唠叨不休,否则我会装聋作哑沉默以对,或者有意躲你们远远的。12.当您打我时,我的痛苦和伤心难以名状,更为您教育孩子的无能感到难过。13.当我问您问题时,请别敷衍或是拒绝回答,那样我会停止发问并转向他处寻求答案。14.当我想您倾诉时,请不要批评或急于给予指导意见,只需要您默默倾听就行。15.请给我多些时间和空间,尤其当我情绪不好时,您默默的关注有时就足够了。16.请别在管教原则上前后不一出尔反尔,这会让我疑惑,进而失去对你的信任。17.别动辄拿我和其他孩子对比,会让我觉得您看不到我的优点,可怜的自信倍受打击。18.请学会分享我的喜悦,哪怕只是一点点成绩或一点点进步,如此我将心存感激。19.请不要恐惧我的叛逆,少年的烦恼需要我们自己处理,有时与你们无关。20.请给我始终如一的鼓励和支持,不管我表现好还是欠满意,那将是我最宝贵的力量。21.我害怕的时候,不要笑我傻,如果你试图了解,便会发现当时我有多恐惧。22.请尊重我的隐私,不要随便查阅我的手机、信件和日记,进我的房间请敲门。23.请给我必要的信任,不要过多干涉我的社交活动,我需要朋友。24.请别因为恐惧我网瘾就严格控制我接触电脑,那样我会远离社会成为现代低能儿。25.别认为向我道歉是没有尊严的,一个诚恳的道歉会让我觉得您更值得尊重和亲近。26.请不要要求我绝对诚实,善意或被迫的谎言多数情况下可能和你们有关。27.请父母少争吵多商量,我更愿面对协商一致心平气和的你们。28.别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也不要把家当成一个完全的工作场所。29.请保持身体健康,请远离不良嗜好,请尽量多花些时间陪我玩耍。附录二:事与愿违:有一种“笨”,是父母方教出来的(网上的匿名文章,我未做任何改动,愿望转载于此了)梭子鱼“笨死了”科学家做过个试验,把一条梭子鱼放进一个有很多小鱼的池塘里,任何时刻梭子鱼饿了,只要张张嘴,把小鱼吞进去就行了。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梭子鱼。入手下手时,小鱼在瓶子表面游来游去,梭子鱼就迎上去,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渐渐地,梭子鱼的冲撞愈来愈少,末了,它彻底失望了,抛却了捕食小鱼的全部高兴。这时候,科学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备受袭击的梭子鱼沉到了池底,一动也不动了。不管有若干小鱼在它的身旁乃至嘴边游来游去,它都不会再张张嘴。末了,这条可怜的梭子鱼就这么活活饿死了。听了这个故事,大概你会说,这条梭子鱼真是笨死了。梭子鱼原来其实不笨,捕食小鱼是它的拿手好戏,它是一条可以或许独立生存的正常的鱼。但是,无数次的碰钉子后,梭子鱼入手下手思疑自己捕鱼的本领,后来,它完全失望了,深信自己是一条笨鱼。这类无能感终究害死了它。“越学越笨”的孩子美国幼儿教育家凯茨在孩子身上也发现了相似的征象,他称之为“习得性笨拙”。他说,不少孩子在学习的进程中,会由于某些缘故,逐步发生对学习的无能感,并因而而损失了自信心。在别人的眼里,就会觉得他们“越学越笨”了。那末,孩子是怎样变“笨”的呢?◆永久也赢不了的游戏要是咱们让孩子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难度超越孩子现有的理解本领,但咱们又不向他做任何解说,效果孩子老是不晓得该怎样玩,每次尝试都失败,那末孩子的感觉会愈来愈糟糕,不用他人说,他也会觉得自己很笨。如果在孩子的生存里,他很少获得“赢”的感觉,终究,他可能就会酿成一个看起来傻里傻气又畏手畏脚的孩子。◆过早的知识传授一些热衷于所谓“智力开发”的怙恃,积极地对幼小的孩子进行读写算练习。那些学业知识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色,孩子固然也能靠鹦鹉学舌的体例死记硬背下来,但其实不理解,以是常常并未能增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反而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下降了对学习的兴致,挫伤了自信。◆大量的负面暗示有一个充溢寄意的童话故事:有一名锦绣的公主,从小就被一名巫婆关在一座高塔上面,天天只能见到巫婆。巫婆天天都对她说:“你的模样丑极了,见到你的人都市感到胆怯。”公主信赖了巫婆的话,怕被他人冷笑,不敢逃脱。直到有一天,一名王子经由塔下,看到了公主那如仙的美貌,惊为天人,救出了她。这位公主才对着镜子意想到自己原来如此的锦绣。事实上,不少怙恃都可能在无意间充当了“巫婆”的角色。说孩子“真笨”是一些怙恃的口头禅,提及时乃至带着爱意。但是,孩子接纳到的就是“笨”的信息;偶然,望子成龙的怙恃有意无意地拿孩子与他人相比,“你看人家丁丁多聪慧!”“李阿姨的女儿都能用英语和老外对话了,她比你还小呢。”……偶然,怙恃在同伙、外人眼前显露谦逊,“我儿子不行,很笨的。”“这孩子很没头脑的。”全日被浸没在云云大量的负面暗示里,孩子怎样能不推心置腹地信赖自己真的很笨?当孩子由于上述种种缘故,笃信自己的头脑很笨、学习本领很差的时刻,他就会发生紧张的自卑感和自我思疑,他的潜意识就会发生“维护作用”,回绝新的资讯进入记忆库,来维护主人的信心是对的。效果就真的成了“学甚么都学不会”的笨孩子。要是你不想孩子变笨——★让他体验胜利的高兴当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到快活时,大脑里会开释出“脑内吗啡”,这类化学物质会驱策孩子想重复这1经验。以是,从这个角度,咱们可以说“胜利是胜利之母”。在做游戏、玩玩具、做手工、参加比赛及做家务等等运动中,激励孩子勇敢尝试,适量引诱,让孩子可以通过必定高兴品味到成功的高兴。譬如,当孩子摩拳擦掌想帮妈妈洗碗时,不要嫌麻烦,或是怕他打坏碗而回绝他,无妨为他搬个高度适中的凳子,为他戴上围裙、套袖,奉告他怎么样轻拿轻放,怎么样冲刷清洁。当孩子洗好一只碗时,高声夸赞他干得真棒,孩子会很快乐,对自己的本领充溢自信!对小孩子来讲,各种索求都是学习的机会,那末,就让咱们“为孩子找一棵矮点的苹果树,让孩子踮起脚,伸手就可以摘到苹果”。一次次胜利的体验会让孩子信心百倍,动力实足地向下一个更高的目的迈进。★兴致永久第一凌志军在畅销书《微软小子》里讲了个故事,朱丽叶的儿子沃伦天性聪颖,才14岁,就已完成高中学业,可以上大学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中国怙恃都市很骄傲地陈述孩子的胜利,朱丽叶却并不想让儿子如今就上大学,缘故是想让他更多地享受童年韶光,让他做他喜好的事变。她与作者有以下的问答:“作为教师,你觉得成绩、兴致、快活童年、品德中甚么对门生最重要?”——“兴致永久是第一。没有兴致就没有统统。有了兴致,巨大的成绩便随之而来。”“那末,作为母亲,你觉得甚么对孩子最重要?”——“兴致,仍是兴致。附录三:北师大教授对200个北京孩子追踪研究20年的重要发现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发布日期:2014-12-5(闵宝权:全文引用,未做任何改动。前面绝大多数的亲子困惑和问题,在此都能找到解释)“每个孩子身上有自控力和主动性‘两颗种子’,孩子成长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两颗种子都饱满地、和谐平衡地得到发展。”“中国孩子前一颗种子的生长土壤比较肥沃,而第二颗种子的生长土壤比较贫瘠,父母有责任在发扬第一颗种子环境优势的同时,改善孩子第二颗种子的生长环境。”“尊重不等于溺爱,更不等于放任自流,尊重孩子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相辅相成。要想培养孩子自觉的内控能力,必须从尊重孩子开始做起。”陈会昌教授是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他主持的一项长达19年的研究,从2岁起开始跟踪研究北京208个普通孩子的社会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结果发现——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控力和主动性“两颗种子”,孩子成长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两颗种子都饱满地、和谐平衡地得到发展。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两颗种子”“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两颗种子,第一颗种子的核心品质是自我控制力,是控制自己、按照外界环境提出的要求,学习社会期望的知识、技能,完成成人要求的任务的能力;第二颗种子的核心成分是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出于个人内在兴趣、动机和愿望,自发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能力。”关于“两颗种子”,陈会昌先用学者特有的严谨准确地定义,接着又生动地描述说:“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有一些孩子善于亲近老师,对老师同学有礼貌,在同学中有亲和力,通常被选为班干部;善于解决同学间的矛盾冲突,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拥有较高威信;上课时能注意听讲,活跃地提问题,敢于发表意见,喜欢参加讨论;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并能自觉地预习第二天要讲的课程;学习成绩优秀。自我管理和自学能力强,喜欢自己查找学习资料,购买感兴趣的书。能较早地形成职业兴趣和职业理想,有些孩子还能掌握令人望尘莫及的专长……这就是主动性比较强的孩子。”“两颗种子”的成长情况不同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陈会昌娓娓道来两个事实。第一个事实是:国内外心理学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国人和犹太人的智商是世界各民族中最高的,中国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外心理测量专家的研究证明,东亚人和犹太人的智商无显著差异,东亚人和犹太人的智商略高于昂格鲁-撒克逊白种人,更高于美洲的西班牙后裔和非洲人后裔。1980年代以后,中国中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成绩卓著,中国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美国小学生。第二个事实是:自1901到现在,获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犹太人获奖人数是华人获奖人数的40多倍。在欧美各国的著名大学中,犹太裔的著名教授大大多于华裔教授。美国航天科学家中,犹太裔约占60%,华人寥寥无几。“这两个事实形成一个悖论:华人的智力并不一定比其他民族低,但是获得高水平成就的人很少。”陈会昌指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多少,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它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育与文化。对中国孩子来说,前一颗种子的生长土壤比较肥沃,而第二颗种子的生长土壤比较贫瘠,相反,西方国家的孩子,第一颗种子的生长环境可能不如我们,但是第二颗种子的生长土壤比较肥沃。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对这些事实进行反思。对父母而言,有责任在发扬第一颗种子环境优势的同时,改善孩子第二颗种子的生长环境。”学校教育最缺乏对“模糊性”的容忍度陈会昌的研究包括对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其他高成就者的传记分析,他们发现,取得高水平成就需要的心理条件包括——对自己感兴趣事物的巨大的内在兴趣和高度热情;不可阻止的、自发的学习行为;强烈的成长动机(超越、巅峰动机);反潮流精神;独立性、创造性、求新求异性;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坚韧精神。其中5条与主动性有关,只有一条与自控力有关。“而我国传统文化对与主动性有关的前5条都是不支持、不提倡的,只有与自控力有关的第六条符合我们一贯提倡的‘头悬梁,锥刺骨’,‘十年寒窗苦’,‘滴水穿石’等理念。”说到创造性,陈会昌引用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话,“创造性包含善于发现问题、独创性思维方式、对模糊性的容忍度、强烈的成就动机、失败后重新尝试的意志力、时间和精力”。他特别指出:“其中第三条的‘模糊性’,指的是解决问题时答案的非唯一性,这恰恰是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最缺少的,也是家庭教育需要特别注意的。”“但是现在很多父母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认为自由和民主极为重要,强调要给孩子充分的爱,认为对孩子自控力的训练会压抑孩子的天性,这种看法有失偏颇。”陈会昌话锋一转,提到虽然中国传统家规、家训、家风在培养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偏弱,对自控性要求过严,中国现行的高考制度又在教育环境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但孩子成长最理想的状态是两颗种子都得到发展,并且达到一种和谐平衡的发展,“过于强调主动性而忽视自控力的培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陈会昌说:“几十年来,国内外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儿童时期形成的良好自控力,对其学习成绩、学校适应以及成年后的事业成功均有重要影响,其影响力甚至超过智力。”那么,如何处理既重视对孩子自控力、意志力的培养,又不压抑孩子天性这个难题呢?对此,陈会昌建议,在家庭教育中,把握好爱和严、自由和纪律之间的平衡,不要片面主张给孩子“爱和自由”。如果在孩子婴幼儿期忽视自控力的培养和训练,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和小学以后,他们将很难适应要求自控力、纪律性和群体合作的集体生活,这些孩子将会尝到学习与社会适应不良的苦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很多父母在孩子小时候过分溺爱孩子,当孩子进入青少年期后,因为学习成绩差、品德不良转而打骂孩子甚至“破罐破摔”,走到了另一极端。培养自控力的前提父母对孩子要敏感耐心人的自我控制力是与生俱来的吗?陈会昌肯定地说:“不是与生俱来的。人有趋乐避苦的本能,人的行为受到来自外部的控制,最初都会感到不舒适甚至痛苦。因此,儿童对外部控制都会产生反感,但是,如果对儿童的行为不加控制,在他们进入社会环境后,因为违反规则而遭到惩罚,会使他们遭受到更大的挫折和痛苦。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外控转向内控,是培养儿童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径。”什么叫做内控?陈会昌解释说,就是把来自外部的控制,如园规、校规、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儿童的内部需要。其心理学本质在于,当一个孩子想违反规则时,能够预见到违规行为可能带来的不愉快后果以及遵守规则行为可能带来的好结果,从而有意识地、自觉地表现出遵守规则行为。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如果只凭外控,而不引导内控,对儿童的自控力教育注定是不成功的、无效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只是被迫去做父母、教师让他们做的事情,他们身上的“第一颗种子”并没有得到良好的生长发育,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趋乐避苦的本能还会表现出来。自控力这么重要,那么对孩子自控力的训练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呢?陈会昌说:“在婴儿期,就需要对孩子的某些危险行为或破坏行为加以限制,让孩子听话和顺从,这就是自控力的早期训练。1岁左右,像按时吃饭、喝水、睡觉,避免危险行为,爱护玩具、书籍和财物,遵守一些生活常规等,就应该循序渐进地成为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了。”陈会昌强调说,培养孩子自控力的重要前提,是父母对孩子要疼爱、敏感、同步、耐心。可以想象,一个从不打骂、呵斥孩子的妈妈,当她给孩子提出一个要求时,孩子更容易听话和顺从;相反,如果妈妈动辄呵斥、打骂孩子,那么,当她给孩子提出一个要求时,孩子很可能会反抗、不顺从。孩子在家里受到尊重出去才会尊重别人“您提出的尊重平等教育对两颗种子的培养有什么意义?”陈会昌告诉记者,在完成国家社会科学(教育类)重点研究课题《尊重平等教育》过程中,他们曾调查了几百名中小学生在家庭和学校是否受到尊重的情况。结果表明,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大多是在家庭和学校受到尊重的学生,而那些心理不健康、学习与社会适应较差的,往往是在家里和学校未受到尊重的学生。“我们的研究证明,在家里受到尊重的孩子,走出家门才会尊重别人的心灵,尊重和自己价值观不一致的人,尊重冒犯过自己的人,才会保护别人的自尊,平等对待别人。一个人从小在家里受到平等、尊重的对待,以后才会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争取各种平等机会,遵守自己应该遵守的义务和责任,在资源紧缺时恪守公平原则,并且帮助那些需要帮助而自己有能力帮助的人。”但陈会昌也很遗憾地指出,由于几千年来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成人不能平等、尊重地对待下一代的现象至今仍然比较普遍地存在着。近年来,人们开始强调“爱孩子”、“爱学生”,但是“尊重孩子”、“尊重学生”仍然被多数人忽视。“每个人都有自尊和被尊重的需要,这种需要,从婴儿受到批评时的委屈和反抗行为中就可以看出来。当孩子进入小学期以后,自尊和被尊重的需要快速发展,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严重阻碍他们人格与社会性的发展。在缺乏自尊和被尊重的氛围中,孩子通常会以违抗、敌意方式对待周围人和社会要求,他的自控力尤其是自觉的自控(内控)自然不会得到良好发展。”陈会昌举例说,我们说尊重孩子,就是要把孩子看作一个具有与众不同的天性和独特人格的“人”,一个和其他任何人平等的“自由人”。在进入小学和中学后,家长和教师要特别注意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情绪情感,尊重他们的选择与判断、个人隐私以及他们的抱负和志向。无论父母对孩子,还是教师对学生,都应该做到不体罚、不辱骂、不大声训斥、不羞辱、嘲笑,不当众批评。陈会昌还记得北京市一位品学兼优的初三学生这样说道:“家长做什么决定都会先问一下我,和我谈话完全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不会把意见强加给我,对我的隐私也不会问太多,他们认为,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享有的自由。”最后,陈会昌特别指出,尊重不等于溺爱,更不等于放任自流,尊重孩子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相辅相成,尤其是,要想培养孩子自觉的内控能力,必须从尊重孩子开始做起。“对尊重与纪律性的关系,我很赞成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句话,‘对意见的表达,要像鱼儿在水里畅游般自由;而对纪律的要求,却要像岩石般坚定。’”【支招】培养自控力的八项原则★不轻易对孩子做出整体性评价,如“你真笨”或“你真聪明”;★不要说“你看看你,再看看人家!”这样横向比较的话;★对孩子的失控行为要有惩罚、批评、说理、引导、冷落、暂停、取消权利等多方面措施,放任自流是不正确的;★培养好品质,必然要在孩子做错事后激发他的悲伤、内疚、自责、羞愧等负面情感;★要保持家庭成员间教育的一致;★教育艺术的秘诀体现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情感关系中;★在具备基本的自控能力之后,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具有较好的情绪和行为控制力是正确实施教育的前提。给父母推荐的教育视频与书目推荐视频:“董进宇讲座”、“超级育儿师”、“全职保姆进我家”(美国)。推荐书目:王学富著《成长的路》;尹建莉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东子著《好爸爸胜过好老师》;辛明著《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推荐博客:孙云晓http://blog.sina.com.cn/sunyunxiao若您真的对亲子教育感兴趣,同时推荐参阅我转载的文章《父母不看终会遗憾--教育走的太快,请等等落下的灵魂》感谢之前同时参与文字编辑的助理:大津秀女附录A:关于闵宝权医生个人的相关信息(最新改动20230424):注1:闵大夫给自己的定位和评价:一位纯粹、实干和治学严谨的神经内科临床医生和心理专家!一位敬畏人性、崇尚专业、追求完美、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临床心理工作者!一位特别关注青少年心身健康成长和独立思维培养的亲子问题教育专家和推广者!一位具有忧民忧国之怀、助己助人之心、慧己惠人之愿的公益践行者、心理团队创建和开拓者!先后就读于华西、北京协和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多次出国交流学习。自2000年起开始研习实战心理技能,先后参加过多个心理流派的理论学习、实操训练和团队培训,接受多位心理名师的传授、指点和提携,并接受众多同行们的指导和帮助!2009年成立“宣武心理咨询与治疗联盟”(简称“宣武心理”),旨在推广心理咨询与临床工作的紧密结合,为广大病友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为中国的临床心身医疗做出了探索和开创性的工作!注2:目前闵宝权的专家门诊所接待的疾病主要包括:经多方求治未能明确诊断或治疗疗效欠佳的神经内科的某些疑难病症-比如莫名的头晕、头痛、无力、麻木和肩颈酸痛、胸闷气短(除外心肺疾病)、以及其它各种难以解释的躯体化症状和感觉。其它病种尙包括但不限于:抑郁、焦虑、失眠、强迫、职场压力、人际关系困扰、感情婚恋困扰、或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问题、躯体化病症、厌学、学习障碍、人际交流障碍、网络成瘾、性别烦躁等等。注3:闵宝权大夫的出诊信息北京宣武医院:周一、三、五下午(普通专家),四下午(心身疾病专科),在门诊楼3层(东门的正西侧)的神经内科门诊靠北侧的8诊室。五傍晚5:00-7:30特需专家门诊(挂号费300元),在干保楼2层(南门的正北侧)。通过掌上宣武医院APP、114挂号平台及现场自助挂号机等方式。地址:北京西城区长椿街45号。牛街北口的西北侧。地铁2、4、7、19号线均旁过。联合医疗特需门诊(在北京亚运村中医院内3楼,周日下午和傍晚,属于多点执业),可通过好大夫在线APP或微医APP,微信公号“千屹联合医疗”上面预约挂号,挂号费670元。(地址:北京朝阳区北苑路172号。地铁5、15号线的大屯路东站下车,往南500米路东)。公众微信号加注“闵宝权”可以查询我近1周的出诊提示(若有临时变动也会尽早公布的)。若病症比较轻微的焦虑抑郁或心情波动郁闷等,暂时不想服药,不必非找我面诊,直接想做心理咨询的,可电话宣武心理团队的行政助理张国云老师17718556282,由她帮忙给您直接指派团队内的心理咨询师提供相关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师可以电话或微信里先给您完成义务10-15分钟的介绍性访谈,而后您再决定是否购买此咨询师的付费咨询。注4:欢迎参阅个人网站:https://minbaoquan.haodf.com/上面有40余篇文章,涵盖亲子关系、头晕、头痛、神经官能症(躯体化症状)、周围神经病、脱髓鞘病、痴呆、医患沟通和静坐观呼吸等原创文章。特别推荐:对亲子关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此网站文章区阅读我的拙文《给孩子多些陪伴,给孩子多些自主空间,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注5:欢迎参阅公众微信号“宣武心理”或“宣武心理俱乐部”,上面有不少活动告示和心理咨询方面的精品文章。注6:学会任职和著作:中华医学会和医师协会相关神经心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主编专著《房树人画图在心身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注7:团队建设和相关培训:2009年组建“宣武心理”团队(见前,与宣武医院无行政管理关系)。2016创建“宣武心理助医观摩培训公益基金”,资助一线临床医护人员前来观摩学习。2020与《青年文摘》联袂推出“青少年心理答疑解惑”和“我的青春我做主”等专栏。202304计划创建“京东健康父母学堂”(公益),辅助少年学子的父母改进亲子交流模式和品质。202306拟创建“联合医疗高级心身临床培训班”。附录B、关于“宣武心理团队”的介绍(20230424):A、宣武心理咨询与治疗联盟(简称“宣武心理”)理念宗旨:实战为先,专业精进,市场化生存,商业与公益并举。行动要旨:您的心声,有我在听;爱基于尊重,心化于行动。既往历程:宣武心理于2009年由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闵宝权医生创立。旨在将心理咨询与临床工作的紧密结合,为广大病友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医疗和心理等专业人士提供高品质的心理培训和督导服务。既往成绩:联盟先后为30000余位病友提供卓有成效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医疗及心理同行和有关机构提供400余场专题心理讲座和相关培训,为大众提供了500余场公益讲座和沙龙,广获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欢迎垂询:若有个案及团队的心理咨询及辅导、案例督导、心理各领域培训、讲座和工作坊的相关需求,请联系宣武心理团队的张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B、关于“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简介我于2009年最初组建了“宣武心理”团队,为了更严格要求和更长远的使命,经过反复斟酌,于2017年7月解散了老团队,重新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组建新的宣武心理团队,严进严出,于是就有了“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第一期“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初级)已经顺利完成。当初经过3轮面试(150余位),最初有13位学员被遴选后进入该计划,1年后实际顺利毕业的有10位,其中7位于2018年10月被团队聘任留用,并进入随后为期2年的中高阶的实战培训(要求更高、更具体、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她们是:华磊、凌至华、盛金虹、张淼、周山力、李菁、陈艳苹、陈迪(兼职,现任云南某大学心理中心负责人)。随后又进行了3期实战培训,毕业后并在团队留用的咨询师:二期:2018年11月~2019年12月:王琪、张思娜、宋元东、王艳艳、何超、赵立荣、宋丹、任道辉、郭宁、滑东平。三期:2020年6月~2021年6月:孙婧、李泽文、魏旻秋、李蕾、吴一览、邹法刚、张晰伦、汤妮、檀俊环(出国读研中)。四期:2021年7月~2022年12月(因疫情延期):郑菲、唐诚祥、朱春烨、白莹、李秉桀、陈瑶瑶、塔拉、齐娜、朱慧玲、周萧、邢又文、罗轩、林建明(兼职,现任山东某医院心理科主任)。上面的的38位心理咨询师目前也是宣武心理团队一线的骨干老师,他们继续为闵大夫和其他医护人员介绍的病友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团队的总督导和总培训为大津秀女老师。关于“宣武心理实战咨询技能培训计划(全年脱产)”培训内容请参阅此公众微信号2023年4月8日的文章《宣武心理/第五期咨询师1年脱产实习计划-今年9月开班》第5期计划现在可接受预报名,针对上面所有的内容,或有心理案例推荐等,均可来电垂询管理助理张国云老师(微云)17718556282(可加微信)。C、宣武心理捐资助医观摩培训公益基金简介内容:欢迎一线医护人员前来闵大夫的临床门诊观摩学习(临时观摩或脱产观摩,不用申请,可直接过来)。医疗系统的心理工作者可申请让宣武心理团队的老师为其进行远程个案督导。目前资金主要来源:闵大夫本人在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和多点执业的部分收入、宣武心理平台的部分收入,以及其它小范围内的私人或机构自愿捐赠等。基金管理:由第三方管理(北京联合诊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管理。资助对象:脱产2周及以上的前来观摩学习的正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不限科室,不限公立和民营医院)。补助标准:每人600~2000元。仅能用于接受个人体验和案例督导5-10次(由团队内的咨询师指导完成)。助医成果(自2016年以来):已有50余位临床医疗工作者在本基金的资助下完成了脱产学习。具体事宜请联系:宣武心理的助理张国云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注1:进入该观摩计划,我们团队不再另收观摩者的任何费用,也不发放任何正式的进修培训证明,我们希望您是真的对心理咨询或心身医学感兴趣才来观摩学习。一句话:学本事为主,而非其它,故我们不发放证书。有意向者也可致电张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注2:若需要神经内科各个亚专业临床进修,请与宣武医院医务处(01081398252)联系正规的临床进修事宜,为期一年,一般在神内科病房急诊轮转,且需要交纳进修费用,并接受神内科总体安排。注意:这点与我们“宣武心理”的培训无关。D:来闵大夫门诊和宣武心理团队观摩学习部分反馈:1:某二级心理咨询师(女)在闵大夫的门诊观摩2个半天后感慨:真是大开眼界,不仅接触了许多种类的心理疾病(过去仅在书本上见过),还看到了闵大夫如何接诊和运用具象化技术快速有效的呈现病人潜意识里的核心情结(包括负面情绪),帮助病人和家属更容易理解病症、病因和根源。正如闵主任说的那样,内科医生其实有两个拐杖或工具,一个是药物,一个是话聊(话疗)。过去我们太注重检查和药物,有意无意忽视了话疗的作用。闵主任还说过“医生本身是味药”、“欲成良医、专业和人文并重”,重视话疗,重视医患沟通的具体过程,重视患者的就医体验,就能踏踏实实提高就医品质,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护的信任。2: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杨梅进修3个月感言:作为基层的心理工作者,3个月的密集学习,完全打破了我对心理咨询的原有粗浅认识。从规范化的初始访谈到悬浮注意(无忆无欲)的共情倾听,从经典精神分析到人格理论,从个案的概念化到咨询方案的具体考量,从咨询设置到咨询伦理,从疾病诊断到心理评估……杨梅老师还曾编写了更详细的文章,详阅“宣武心理俱乐部”公众微信号2017年8月4日的文章《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我的进修感想》。欲知闵大夫接诊详情,请详阅“宣武心理俱乐部”公众微信号2017年9月6日的文章《心身门诊札记(1):心理访谈不省心,心理老师不好当闵宝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