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为了更好地防止疫情蔓延,大部分居民都自觉地响应政府的号召,尽量减少外出。那么,在居家生活中,该如何注意,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双眼健康呢?这段时间,在线求医问诊的患者人数明显增加,我们科室在好大夫在线平台开启了免费义诊团队服务,仅几天的时间,就已经为全国各地的上千位患者答疑解惑、提供帮助。我发现,其中有很多具有共性、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下面就以提问最多的几个问题,为大家有针对性地提供几点在家如何保护眼睛的建议。消毒液不小心溅入眼睛,该怎么办?现在这段时间,居家生活中消毒液的使用大大增加,每天都有好几位患者在线提问,消毒液溅入、喷入眼睛的问题。常用消毒剂有75%的酒精和84消毒液(含氯消毒剂)。这两种化学物质,进入眼睛,对眼球表面的损伤属于化学烧伤。消毒剂接触到角膜、结膜上皮细胞后,使得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引起接触消毒剂部位的眼球表面损害的症状,轻症的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疼痛、烧灼感、异物感,也可以有流泪增加。重症的:除了上述症状严重外,还有大量流泪、怕光、睁不开眼的表现。另外,消毒剂都有挥发性,空气中存在的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成分,可以导致眼结膜、呼吸道粘膜受损,或过敏反应,导致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咳嗽、甚至喉头水肿,导致呼吸困难。建议:(1)使用各种消毒剂前,一定要看清成分和浓度,防止浓度过高,损伤皮肤、眼结膜、呼吸道粘膜。 (2)使用时,注意做好自我防护,带好护目镜和口罩。喷洒时一定不要对着人脸和裸露的皮肤。 (3)不小心进入眼内,一定记得:立即冲洗,使用手边能找到的、相对最干净的水,比如:矿泉水、凉开水、自来水 (4)症状轻微的,可以点用抗生素滴眼液,3天左右,一般角膜、结膜上皮可以自行愈合,症状会很快缓解。 (5)消毒剂过敏性结膜炎,不局限于接触消毒剂的眼睛,双眼都可发生。治疗使用抗过敏滴眼液,比如:埃美丁、吡嘧 司特钾滴眼液、带有激素成分的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等。 (6)症状严重的,请及时就医。眼皮长一个包,又红又肿、疼痛明显,是否要马上去医院?这段时间内,麦粒肿的病例也很多。原因可能是:在家时间长,活动少,饮食油腻,看电脑电视时间长,作息时间不规律,另外心情受影响,身体抵抗力降低,容易细菌感染,尤其是儿童。建议:(1)已经发病的患者,先不要紧张,麦粒肿是眼皮局部的细菌性感染,一般来说,不会蔓延到真个眼球和其他部位, 不会对视力有影响。可以在家自行治疗和观察一段时间,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 (2)在家治疗,应使用抗生素眼药膏和眼药水,以药膏更好。可以在病变部位作用时间更长。 (3)加强眼睑热敷,辅助炎症消散。经过治疗,一般1~2周可以吸收。 (4)如果出现脓头,千万不要用手挤破,眼睑皮肤血管没有防止血液逆流的静脉瓣,挤压时炎症可以逆流扩散到其他组 织,最严重可以引起颅内脓毒血栓形成。 (5)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居家锻炼,保证睡眠。春节前刚做了眼睛手术,现在还有不适感,还需要点药吗?是否要去复查?眼科常规手术包括,白内障手术,玻璃体切除手术,斜视矫正手术,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等。一般来说,这些手术后的用药时间在1个月左右。手术本身对组织也是有损伤的,创伤性反应会让患者的眼睛常有不适的感觉,比如:异物感、轻微发红、干涩等。建议:(1)一定要仔细看出院小结,一般都能找到关于术后用药、复查的相关信息。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需要提醒的是: 有一些眼药是需要逐渐减量的,比如:激素类滴眼液。而抗生素滴眼液,一般只需要用1周。 (2)如果症状不是持续加重,也没有明显的眼部充血、视力逐渐降低,就可以暂时在家用药,等疫情缓解,再去复查。 (3)症状持续加重,充血明显、视力持续下降,请及时联系医生。眼前有飞蚊样黑影晃动,是否需要马上去医院?这是玻璃体混浊的典型表现。原因主要有:玻璃体退行性改变(常见于老年人或高度近视者);玻璃体出血(常见于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玻璃体炎症(见于葡萄膜炎)。建议:(1)先不用紧张,大部分病人是属于玻璃体退行性改变,是生理性的,如同老年人有了白头发和皱纹一样,是自然退行 性变化,一般不会对眼睛造成严重影响,也不需要治疗。目前也没有有效的药物。 (2)如果出现漂动性黑影突然增加、伴有闪光感、甚至视野当中有一部遮挡的黑影出现,这三种迹象,就是视网膜脱离 的征象,一定要及时就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是否要马上去医院?建议:总的来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慢性过程,眼底出血的形成是病变长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疫情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暂 缓去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场所。而且,糖尿病患者本身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但是要提醒,患者在家期间,一 定注意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促进病变进展的高危因素。再次强调:以上所有病情,在家护理观察期间,一旦加重或快速进展时,尤其是对视力影响严重的,都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就诊时要带好口罩,防止发生交叉感染。您如果有关于眼睛护理方面的任何问题,均可在线提问,由我们全科所有的眼科医生组成的高水平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患者服务。
内容提纲:妊娠期眼部良性反应妊娠期眼部病理性改变妊娠期特别需要重视定期做眼科检查的高危人群妊娠期是一个女性非常特殊的一个生理时期,全身的新陈代谢和各种激素水平都有非常大的变化。针对这些改变,眼睛也会发生多种相应的变化。其中,大多数是良性反应,在分娩后会逐渐恢复正常状态,不会留有后遗症。但也些孕妇会出现一些病理性反应,有的甚至是进展性、不可逆的眼科疾病,不仅会对孕妇的视功能造成损害,还可能会对胎儿的发育有潜在的影响。因此,在妊娠的特殊阶段,不管孕妇的视觉状况如何,都应定期进行围产期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对孕妇和胎儿有潜在影响的眼部疾病。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妊娠期眼部会有哪些良性生理改变。妊娠期间,几乎所有的眼部结构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包括眼睑、结膜、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和眼眶。眼睑皮肤色素斑块沉着,即黄褐斑,妊娠期间加重明显。上睑下垂,有关于妊娠期女性出现上睑下垂的报道,可能与提上睑肌肌腱对激素的反应有关。极其罕见的情况是,怀孕前垂体就已经存在的、很小的泌乳素瘤,孕期过度生长,导致上睑下垂等眼部症状。角膜增厚和曲率增加,导致屈光变化。孕期,由于各种组织的水钠储溜增加,在妊娠中、晚期角膜组织也会因此出现中央区的厚度增加,角膜曲率增加,导致原来有近视的患者,近视、散光度数增加,甚至有发生圆锥角膜的倾向。因此,妊娠期不适合做矫正屈光不正的手术。同时,角膜水肿还会导致接触镜不耐受,因此,妊娠期尽量不戴或少戴隐形眼镜。干眼症出现或加重。正常时,角膜表面有一层薄薄的泪膜,妊娠时,分泌滋润眼表泪液的副泪腺、泪腺腺泡细胞可能受到影响,而导致泪液分泌不足。文献报道,妊娠期干眼症状加重。晶状体混浊,出现白内障。由于水占晶状体正常容量的65%,妊娠期间晶状体内水分相对增加,可能导致白内障发展或加重。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正常人群相比,孕妇的晶状体自发荧光明显减少。在妊娠期间,晶状体荧光的这种生理改变可能是由于晶状体水溶液成分的增加造成的。眼压,一般在妊娠期比正常时降低2~3 mmHg。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机制至今仍然不清楚。一项研究描述了胎儿数量和眼压降低值之间的关系,显示多胎孕妇比单胎孕妇的眼压更低。推测雌性激素水平的升高可能会增加眼内液的排出率,从而导致这种降低眼压效果。以上所有变化,都可能是一过性的,在分娩后几个月内,逐渐消失,恢复孕期的状态,不留任何后遗症。接下来,重点介绍的是妊娠期可能出现的眼部疾病。 妊娠期间的病理变化,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情况:1.怀孕前就已经存在的疾病:包括全身性疾病,在孕期发生了眼部并发症;眼部疾病,在孕期发生了变化;2.怀孕后出现的全身和/或眼部疾病;3.在妊娠期间,容易发生的眼部疾病。(1)最为常见的、对视力影响最严重的是糖尿病。尤其是,如果孕妇在妊娠之前,长期没有积极控制血糖,已经出现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在妊娠期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迅速恶化,出现快速视力下降。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进一步出现黄斑水肿、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最终导致视力丧失。有些病例非常不幸地出现了孩子出生后,妈妈已经失明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主要与怀孕前,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的持续时间、怀孕初期视网膜病变程度、孕期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合并高血压等因素相关。而怀孕本是身促进病变进展的因素。发生的机制是:雌激素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妊娠期,激素水平高,刺激视网膜病变的血管迅速生长。另外,也有研究显示,妊娠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升高,而VEGF正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最主要的细胞因子。美国眼科学会的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妇女在怀孕前、妊娠期间都需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是为了及时发现和治疗视网膜病变。如果在妊娠早期已经发现有严重非增生性、或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多达一半的病例可在妊娠期间发展、恶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标准治疗方法是全视网膜光凝术,可以在怀孕期间安全地进行。然而,分娩后,病变的消退速度和时间并不能确定,尤其是病变导致的严重视力下降,可能是不可逆的。糖尿病黄斑水肿由蛋白尿或高血压引起,在妊娠期间可能恶化。黄斑水肿可能在产后自发消退,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持续存在并导致长期的视力丧失。糖尿病性白内障,如果孕妇在妊娠期血糖控制不佳,也可以妊娠期进展,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导致需要手术。对于妊娠糖尿病(GDM)患者,有研究显示,GDM和视力变化之间没有发现临床上有重要的联系。由于导致失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慢性发展过程,因此,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并不高,因为她们仅在短时间内为高血糖状态。(2)原发性高血压和妊高症:这两种情况都是影响全身、包括眼部血管系统的疾病。在妊娠晚期,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是先兆子痫和子痫的发生,以至于需要尽快终止妊娠。作为一种收缩性血管病变,先兆子痫被认为是孕产妇和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其中,30%-100%确诊为先兆子痫的孕妇会有视力的改变。有5%的孕妇出现先兆子痫,而这些病人中有1/3已经报道有眼部并发症。视力模糊是这些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其他症状有闪光感、暗点和复视。妊娠期眼部的高灌注和充血,可导致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神经病变。妊高血症性视网膜病变可以有视网膜出血、渗出,甚至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出现视网膜脱离,就是妊高症患者需要终止妊娠的指征。终止妊娠后,相关的视网膜病变可自行恢复,并不需要眼科特殊治疗。但是,视力的恢复,取决于病变的部位、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如果出血、渗出累及到黄斑区,病变吸收后,一般会遗留一些永久的视觉异常,比如:轻微的视物变暗、视物变形、视力下降等。(3)甲亢相关性眼病:Graves眼病是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最常见的眼部病变,表现为单侧和双侧眼球突出,眼球闭合不全和眼外肌麻痹导致的斜视等。可以监测轻度病例,但中度至重度病例必须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4)高度近视:由于高度近视是视网膜脱离的高危人群,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的特征是:周边视网膜变薄、甚至出现裂孔,导致视网膜脱离。目前虽然尚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证实,分娩时产生的剧大腹压可以诱发视网膜脱离,但是,在妊娠前、或分娩前进行全面的眼底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视网膜脱离对视力的影响是严重而不可逆的。如果发现了视网膜裂孔,应尽早进行激光治疗,降低视网膜脱离的风险;如果已经发生视网膜脱离,则需要手术治疗。而妊娠期进行眼部手术,对于胎儿的潜在危害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5)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是发生在黄斑区(对视力最为重要的视网膜区域)的病变,主要在妊娠晚期发生。这种疾病在非妊娠期也可出现,但是调查数据显示,怀孕已被证明可使发病的风险增加9倍。眼部症状为视力模糊或中心暗点、视物变大、视物弯曲等。眼底黄斑区出现局限性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渗出液。OCT检查可以确诊。如果不进行治疗,许多患者在分娩后3个月内会自行恢复。然而,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复发率可能高达50%,并且10%的患者可能在长期内更易复发,需要密切的随访。(6)青光眼:上面提到的妊娠期间的生理性眼部改变,眼压在孕激素的影响下可以下降2-3 mmHg。因此,在妊娠期间,可以根据患者眼压的控制情况,酌情减少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从而可以减少眼药水对胎儿发育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减缓孕妇对婴儿出生缺陷的忧虑。而且,大多数青光眼药物属于B或C类,妊娠期间是被禁用或仅应用于有限的适应症。尽管如此,还是建议青光眼患者进行有计划的怀孕,在妊娠前,就做好眼压的控制,包括激光、手术治疗。(7)葡萄膜炎:研究已经证实,妊娠期间激素的变化,有利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改善。例如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特别是从妊娠中期、晚期与疾病的最低活动相关。虽然确切的机制尚未得到很好的解释,但它可能会导致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减少,对母婴均有益。(8)妊娠期间肿瘤的加速生长。雌激素的血管生成作用也可能在妊娠期间起到加速肿瘤生长的作用。眼部主要有葡萄膜黑素瘤。而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发展,可以出现压迫视神经的情况。导致视力下降,视野出现的改变多为双颞侧缺损,复视是垂体腺瘤生长中最常见的症状。在这些患者中,磁共振成像可帮助诊断。每月的眼科检查和视野监测对监测肿瘤生长是必需的。(9)弓形体病:妊娠期间潜伏的眼弓形虫病可以再激活,导致胎儿先天性感染。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是视力下降和飞蚊症。最后要特别提醒的是,哪些人群是需要重视定期做妊娠前、妊娠期间定期做眼科检查的高危人群。(1)妊娠前、妊娠早期已经发现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得孕妇,尤其是血糖长期控制不佳者。(2)妊娠期间血压控制不佳者;妊娠中晚期妊高症者;妊娠期出现蛋白尿者。(3)甲亢患者。(4)高度近视患者。(5)妊娠前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葡萄膜炎等眼部疾病的患者。总之,由于妊娠期代谢和激素水平的改变,眼部可以出现多种生理反应。但是,严重的眼部疾病也可能在妊娠期间发展、恶化,应该受到高度重视。在强调“精准医疗”的今天,准备怀孕前、妊娠早期、中期、晚期的妇女,无论孕妇是否有视觉异常的症状,均应根据自身既往病史和妊娠期间全身及眼部的情况,定期进行围产期眼科检查,以确保能持续监测眼部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病理性眼病。眼科医生对高危妊娠期女性,制定个体化的检查、治疗计划时,始终会权衡治疗对母亲眼睛的好处以及对胎儿潜在的危害。
现代白内障手术技术越来越成熟,所以,一般来说,大多数患者手术后都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视力。但是,也有一些患者,手术非常顺利,术后视力得到改善,看得非常清楚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看东西又变得模糊了,视力再次下降,跟手术前的感觉差不多。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白内障又复发了? 发生这种问题主要有以下这些情况:一、最常见的是 —— 后发性白内障:白内障摘除术后再发生的晶体后囊混浊,就称为 后发性白内障。1. 为什么会发生? —— 与手术的方法有关 现代白内障手术,并不是要把白内障整个摘除,晶状体就好像是一个没有剥皮的橘子,表面包有一层囊膜。手术时先把晶状体前囊撕出一个圆形的开口,然后把器械伸入囊袋口内,把白内障的核心部分粉碎、吸出,留下一个像兜一样的囊袋,然后把人工晶体放入囊袋内,这样人工晶体的位置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自身晶体的生理位置,也才会在不用缝线固定的情况下保持稳定。也就是说,这个囊膜,本来就属于白内障的一部分,手术时就被留在眼内,没有被摘除出来。囊膜的内表面其实还存在着一些晶状体细胞,这些细胞在手术中无法清除干净。手术后经过一段时间,残留的细胞不断沿着囊袋增殖、生长,最后在囊膜上形成一层浑浊、不透光线的机化膜,从而是患者的视力再次下降了。 2. 后发障有哪些临床特点:缓慢性、无痛性、视力下降 什么时间发生?—— 术后1~2年时最容易发生,早的也有术后3个月就出现了。什么人更容易发生? —— 年龄相对年轻的,患有糖尿病的,患有虹膜炎的,这些病人最容易发生。 表现为无疼痛,看东西逐渐变得模糊,视力下降。没有视物变形的情况。视力下降是缓慢发生的。 3. 治疗方法:—— 激光 患者出现了后发障,不必紧张,有人问“会不会再做一遍手术呢?”其实治疗的方法不复杂,门诊打个激光,把浑浊的 后囊打个孔,让光线能顺利照入眼内,视力就可以恢复了。操作简便,不用住院。二、严重影响视力的是 —— 术后黄斑水肿 白内障手术后很快就出现的视力下降,就要查查是否出现的术后黄斑水肿。1. 为什么会发生?—— 是眼底视网膜血管对手术的反应 虽然手术很顺利,但是,手术毕竟是对眼睛有干扰。白内障手术属于眼球前段的手术,但是由于术中切开眼球的一瞬 间,眼内的液体流出来,眼压突然降低,对眼球后段的视网膜血管也是有影响的。如果患者的血管不健康,就会比较容 易受影响,血管内的水分从管内渗出,导致黄斑水肿。 2. 黄斑水肿有哪些临床特点:快速、无痛性、视力下降什么时间发生?—— 术后1月之内最容易发生。 什么人更容易发生? —— 老年人,合并有糖尿病的,虹膜炎的,黄斑病变的,这些病人最容易发生。 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力下降是快速出现出现的。 3. 治疗方法:—— 眼球/眼球内打针 患者出现了黄斑水肿,对视力影响很大。部分患者在3个月内可以自行恢复。对于视力下降明显,不能自行吸收的患者, 必须要治疗。 方法: 眼球旁注射激素类药物(常用的是曲安奈德) 对于激素效果不好的患者,给予眼球内注射抗VEGF药物。三、合并了其他影响视力的眼部疾病 引起无痛性、视力下降的眼科疾病还有很多,大部分为老年患者很容易合并这类疾病。常见的有: 糖尿病引起了眼底出血、水肿 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黄斑水肿 老年黄斑变性 青光眼 因此,白内障手术后,视力恢复不好,或者视力再次变差,请患者及时来医院就诊,尽早诊断和治疗。本文系李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门诊时,病人经常会说:“大夫,体检时说我有黄斑,我非常担心,听说黄斑影响视力很厉害,所以今天想请您给我检查一下,我的黄斑严重不严重。”听到这样的话,我们知道,患者其实对“黄斑“的概念是非常不清楚的,在就诊时,由于病人多,时间紧,我不能给每个人都解释的清楚,因此,写下这篇短文,想告诉患者,到底什么是“黄斑”?1. 什么是“黄斑”?这并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而是视网膜上一个重要部位的名字。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黄斑。2.“黄斑”在哪里?在视网膜的最中心的位置。光线从外界照射入眼球,直接投射到的部位就是“黄斑区”。3. “黄斑”有什么特点?位于视网膜正中心;具有最多、最密集的感光细胞;形成中心视力的最重要位置;视觉最敏感区;黄斑并不是黄色的(下图视网膜中心处,颜色有些发暗、发黑的区域就是黄斑) 4. 黄斑区一旦发生疾病,视力将很明显异常。5. 什么是“黄斑病变”?凡是在黄斑区发生的所有视网膜、脉络膜疾病,统称为“黄斑病变”。黄斑病变有很多种,常见的:老年黄斑变性;黄斑前膜;黄斑裂孔;中心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6. 黄斑变性:是病变的一种,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最高。7. 黄斑疾病的症状特点:视力明显下降;视物变形、变小、变弯曲;中心视力下降,想看哪里,哪里看不清,余光还可以看清。本文系李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玻璃体腔注射药物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重要方式,注射药物前的准备,和注射后的护理,都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因素。今天就将注射药物前后要注意的问题一一列举出来,让患者充分了解,打有准备之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到什么程度才需要注射药物?对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来说,无论激光还是注射都是有创治疗,会带来一定的风险,需要明确患者病情达到一定程度,才能采取这样的治疗方案。一般要求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达到250微米以上,并且视力在0.5以下,才考虑进行玻璃体腔注药治疗。但也还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医生对病情进展的分析、病变威胁视力的评估及患者对治疗的接收程度等。两只眼睛能否同时注射药物治疗?目前,我国指南表明,玻璃体腔注药不允许两只眼睛同时进行,特别是注射抗VEGF药物,两眼注射的时间至少要间隔一到两周。因为抗VEGF药物虽然是注射到眼睛里,但是它可以通过血管吸收进入全身。和眼睛不同,我们的心脑血管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需要一定浓度的VEGF,特别是对于有心脑血管病变的老年人来说,新生血管的产生能够恢复心脑的血液供应,一旦抗VEGF在体内浓度过高,容易造成老年患者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因此不主张同时两只眼睛同时注射,单眼注射治疗能够减轻这种风险。眼内注射门诊当天就能进行吗?眼内注射药物需要提前预约,对于病情适合的患者,确定治疗方案后,医生会联系好手术室,定好注射时间。患者要提前三天点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到了约定日期,患者签了知情同意书后,就按照计划进行注射药物。很多患者特别着急,想就诊当天就注射,这是不可以的。第一,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不是一天形成的,尽管很严重,准备三天也是没有问题的。第二,要是匆匆忙忙没准备好就注射,可能会使眼内炎、玻璃体腔出血等风险提高。注射药物时,患者要如何配合?整个注射过程时间很短,仅有二三十秒,就和平时打针一样,很多患者几乎没有任何感觉,但需要患者的高度配合。期间患者的注射眼要一直盯着某一处,不宜随意地转动,否则医生无法瞄准;另外,不能使劲闭眼,要充分地曝露出注射部位,方便医生稳定操作。玻璃体腔注射药物之前,医生会给患者滴几滴眼药水,进行眼表麻醉,这样注射时患者就不会疼痛,所以大可不必太紧张。注射药物后,如何护理眼睛?玻璃体腔注射药物后,医生会给患者点上消炎药膏,并用纱布遮盖这只眼睛,第二天打开纱布,再继续点眼药。一般术后要常规使用抗生素眼药水3天,一般无需用其他药物。要注意,注射后当天晚上不建议洗脸,因为有纱布遮盖;第二天可以正常洗脸、看电视、看书;因为有针眼,注射后3~5天不建议患者洗澡、洗头,保证脏水不要流到眼睛里,引起感染。注射后,出现哪些症状要及时就诊?注射药物一周后要回医院复查一次,查看有没有感染和出血的迹象。在此期间,如果出现了眼睛胀痛,持续很长时间不缓解,视力明显下降,需要马上到门诊来复查,排除感染等问题。当然,一些患者术后眼睛有些磨痛是正常的。一是因为有针眼,注射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麻醉药物作用消退后会有些磨痛;二是麻醉药物会让角膜上皮细胞脱落,消毒液也会对角膜上皮有一定的损伤,所以患者会感觉到眼睛里像有沙子一样的摩擦感,甚至有一些酸痛流泪。一般来说这种症状第二天就会完全好,不用太紧张,如果持续不好也要来医院看一下。患者扫码报道后,需要上传哪些资料?为什么?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患者与医生需要有稳定的联系,利于掌握病情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时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患者与医生通过微信联系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方式。患者通过扫码报到后,需要上传两个检查结果,一个是OCT(光学相关断层扫描),作用是判断黄斑水肿的程度、类型,视网膜黄斑区的厚度就是通过OCT来测量的。还有就是荧光血管造影,能够判断黄斑水肿的范围以及病因。但因为荧光血管造影是有创检查,所以对于复查的患者,常做OCT来观察病情,操作起来很方便。上传这些资料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对于网上咨询的患者来说,方便医生给出更有指导性的建议。并且,眼科检查较多,容易丢失,上传后能够永久保存。本文系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原创作品,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玻璃体腔注药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重要方法,但提起往眼内打针,患者心中少不了恐惧和担心。那么,玻璃体腔注射药物到底有哪些风险呢?眼内打针最大的风险就是发生眼内炎,这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医生和患者最担心的问题。无论注射那种药物,都毕竟针从眼睛外面扎到眼睛里面,这个过程当中有可能将细菌带入眼内,但发生眼内炎的风险到底有多大呢?目前,文献报道显示,过打针造成的眼内炎的发生率要低于其他眼内手术(比如白内障手术),眼内注药毕竟只有一个针眼,没有手术切口的损伤大。即便眼内炎的发生率很低,但因为后果非常严重,医生还是会采取多种方法预防。第一,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眼药水;第二,术中严格的消毒,全程无菌操作,减少感染源。此外,术后抗生素眼药水的使用也是重要的防御方法。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进行玻璃体腔注药,需要到手术室进行,严格按照内眼手术的标准进行消毒和注射,将发生眼内炎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玻璃体腔注射还有发生眼内出血的风险,可能会引起玻璃体腔出血,造成视网膜脱离等,当然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常低。并且,即便真的发生了玻璃体出血,医生会及时处理,按照玻璃体出血的方式治疗,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清除积血。值得注意的是,激素和抗VEGF药物不同,注射激素后发生感染的风险会更高一些。因为激素是免疫抑制剂,减轻黄斑水肿的同时,也使眼内的免疫力降低。另外,眼内反复注射激素会引起眼压升高,容易继发青光眼和白内障等问题,这是激素带来的副作用,正因为如此,激素必须选择合适的剂量和注射频度,不能够过量注射。本文系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原创作品,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局限性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激光是首选治疗方式,利用激光的光热效应,将造成水肿的“元凶”“烫死”,水肿则会慢慢地消退。但对于其他类型的黄斑水肿,比如弥漫性或囊样的黄斑水肿,就不适合激光治疗,而要首选玻璃体腔注药治疗,也就是常说的往眼内打针,常用抗VEGF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抗VEGF的作用:眼内VEGF浓度下降,血管通透性就降低,水肿就会消失VEGF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英文缩写,有增加血管壁通透性和诱导新血管生成的作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玻璃体腔以及视网膜表面血管周围的VEGF浓度异常升高,导致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水肿的发生。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原理就是用药物让眼内的VEGF浓度下降,就可以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同时可以让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这样血管的渗出就会减少,水肿可以慢慢吸收消退。但是,抗VEGF药物在眼睛内有一定的代谢时间,当药物浓度低于治疗浓度时,水肿就会复发,所以需要重复治疗。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抑制炎性因子,使水肿消退除了注射抗VEGF药物,还可以向玻璃体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造成黄斑水肿的原因不是单一的,除了眼内VEGF浓度增加,使新生血管生成和血管通透性增加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其它炎性因子的存在,使得黄斑水肿持续不退。众所周知,激素药物有抗炎的机制,能够非特异性地抑制多种炎性因子,使得黄斑水肿消退。但和注射抗VEGF药物一样,激素同样需要反复注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直存在,对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通透性的的影响就一直存在,激素和抗VEGF药物都必须在有效浓度下才可以起作用,药物代谢以后黄斑水肿可能会复发。两种药物具体如何使用?这两种药物的给药方式都是玻璃体腔注射,注射次数由病情决定。一般来说,注射抗VEGF药物两三天后,黄斑水肿就会有明显的减轻,一般一周左右黄斑区视网膜的厚度就会明显降低,患者能够自觉看东西比治疗前清楚了,视力有所提高。理论上说,药物的作用能够持续一个月,一个月之后还要再继续注射。很多患者听起来觉得没有尽头了,怀疑是不是要一直打下去?经过现在多中心的临床实验和文献分析结果显示(注射Lucentis),第一年注射的次数平均有8~10次,第二年、第三年注射的次数就会明显下降了,特别是三年之后的患者,有些人每年只需要注射一次甚至是零次。至于激素,通常用量是每次1毫克~4毫克,用量越大维持的时间越长,还有缓释剂型可以延长作用时间,延长注射间隔。但是激素用量增加,发生副作用的风险也越大,最常见的是导致眼压升高和发生白内障,另外还有感染等,这些都是对视力影响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医生会权衡利弊,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剂量。本文系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原创作品,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一旦出现黄斑水肿,视力会明显下降,有的甚至低于0.1。这时候患者就会非常着急地寻求治疗方案。黄斑水肿能治好吗?都有哪些治疗方法?每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费用又是怎么样的?这些都是患者最想了解的问题。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能治好吗?因为糖尿病本身不能治愈,作为并发症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也比较困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将所有类型的黄斑水肿彻底治愈。糖尿病对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造成的影响已经存在了,并且是不可逆的,那么渗漏就会一直存在,也就是说导致黄斑区的水肿的原因会持续存在。即使经过治疗水肿吸收,也容易复发。另外,治疗方法也可能会损害黄斑区的视网膜而带来风险。比如:在视网膜的其它地方出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我们可以采取经典的方法治疗——打激光,把病变的区域完全封闭在激光斑范围内;但是,黄斑这个地方比较特殊,光感受器非常多,代谢非常旺盛,耗氧量较高,这些有创的治疗都会损伤光感受器,也就是说治疗本身会使感光细胞丢失,造成视力下降。所以,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有一定的困难。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有哪些方法?主要由两种方法:一是激光,这是经典的方法;二是玻璃体腔注药,又以注射抗VEGF药物和糖皮质激素两种药为主。我们国家去年年底颁布了新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指南,其中包括了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指南指出,要针对黄斑水肿不同类型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如果是局部的黄斑水肿,能够明确看到有微血管瘤的存在,而且是引起黄斑区的水肿的根源,可以首选激光治疗,将微血管瘤(也就是造成水肿"元凶”)“烫死”,水肿自然就消退了。但不能保证永远不会再出现黄斑水肿,因为糖网不断地进展,对血管造成的影响就会持续存在,可能会再次出现新的血管瘤,导致黄斑水肿。由于激光是有创伤的治疗,对于其他类型的黄斑水肿,比如弥漫性或囊样的黄斑水肿,由于水肿面积较大,所以不适合激光治疗,而且文献报道,对于弥漫性的黄斑水肿,激光治疗的有效率仅有15%~20%。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共识是首选玻璃体腔注药治疗,常用抗VEGF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注射的药物没有直接损伤黄斑区感光细胞的副作用,但是也存在与注射相关的其它风险。临床上,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而选择激光和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治疗方案。比如:可以先通过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具体的次数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之后再进行黄斑区激光治疗。先注射药物能够让黄斑区水肿尽量消退,剩余一些有微血管渗漏的地方,靠药物不可能消除,可以补充激光治疗。这时需要的激光能量、范围都会低一些,副作用也就小一些。激光和玻璃体腔注药联合治疗,黄斑水肿消退后维持的时间比较长,既可以减轻激光的副作用,也能够尽量减少打针的次数,降低费用,同时也降低打针带来的风险。除了激光和玻璃体腔注射药物治疗,极少数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需要手术。一般是对于有黄斑前膜的患者,黄斑水肿是由于黄斑前膜对黄斑区的机械性牵拉导致的,可以做手术去除前膜,使黄斑水肿得到缓解。本文系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原创作品,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目前还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随着病程的增加,很多人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其实,对于患者来说,糖尿病的并发症要比糖尿病本身更可怕,包括眼底病变。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出现了明显的视力下降的时候,才想到来眼科检查,结果发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变已经累及到眼底黄斑区,出现了黄斑水肿。黄斑是视网膜上对光线最敏感的部位,也是视力的中心地带,所以一旦发生水肿,就会引起视力明显下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如何发生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其实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 糖网)的一种表现,如果糖尿病患者没有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不可能出现黄斑水肿。那么究竟黄斑水肿是怎么形成呢?一般来说,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眼睛的视网膜、脉络膜的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水分子以及一些蛋白成分就容易穿过已经受损的血管壁渗透出来,在黄斑区聚集形成水肿。之所以黄斑区容易出现水肿,是因为黄斑区是视觉形成的中心地带,感光细胞密集,需氧量高,所以, 新陈代谢一旦发生异常,黄斑区比视网膜上其他部位反应更敏感, 更容易出现水肿。糖网患者都会发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吗?不是。糖网患者出现视力下降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糖网进入增殖期出现新生血管,导致的玻璃体或视网膜大量出血;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发生了黄斑水肿。但并不是得了糖网就一定会发生黄斑水肿,一般非增殖期的患者有30%左右会出现黄斑水肿,而增殖期的糖网患者由于视网膜血管损害严重,这时发生黄斑水肿的几率明显要比非增殖期高,80%以上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黄斑水肿。得了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会有哪些表现?黄斑一旦发生水肿,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视力明显下降,这种视力下降不会是昨天视力还挺好的,今天就看不见了,而是逐渐地下降,一般来说,在几个月内患者会明显感觉到视力减退的过程。如果不治疗,视力会越来越差,可能低于0.1,但也并不是完全看不见。一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处于非增殖期出现了黄斑水肿,主要表现为中心视力差,患者常常越想看哪里就越看不清,周围的视力相对较好,也就是用余光看还能看清。此外,患者还会出现看东西变形、弯曲的情况,比如看直的物体变成了弯的。值得注意的是,糖网患者老年人居多,经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容易形成血栓造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其他的视网膜血管疾病,如果存在这些因素,就更容易出现黄斑水肿,而且程度较重。另外,老年人还常常同时伴发白内障,随着白内障的加重,眼底越来越看不清,直接影响到眼底病变的检查。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已经诊断糖网的患者,一定要遵从医嘱定期到眼科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治疗方法 —— 手术!再次强调,视网膜脱离(主要是指孔源性)是眼科的急症,病情发展快,对视力的损害严重,所以应该尽快治疗!具体地说:(1)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必须手术,且尽快手术! 手术目的:封闭裂孔,引流视网膜下液体,使视网膜尽快复位,尽可能保护视功能。 手术关键:寻找到所有裂孔,将孔封闭。 手术方式:两种。 外路手术——环扎、外加压术。这种手术不打开眼球,从眼球外面向内侧的视网膜顶压,就像是从兵乓球外面按压,将球壁压凹进去一样。再用外冷凝方式将裂孔封闭。优点是不切开眼球,对眼球干扰小,没有眼内感染的风险;而且手术中不用眼内填充物,不必再次手术将其取出。但是不是所有病例多能成功,适用于单个裂孔、限局的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内没有牵拉因素的视网膜脱离。 内路手术——玻璃体切除+视网膜修复术。这种手术要在眼球壁上打三个洞,将器械伸入眼球内,先切除玻璃体,从眼内封闭视网膜裂孔,将视网膜下液体吸出来,视网膜在术中就复位了。由于玻璃体切除后就不能再生了,而视网膜愈合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手术结束时要往眼球内注射硅油或气体等眼内填充物。优点是手术中直接、准确地封闭裂孔,随着显微手术器械、技巧越来越进步,这种手术被广大视网膜手术医生所掌握,使得手术技术大大提高,成功率也增长了。应该说,这种手术适用于各种复杂的视网膜脱离。当然,相对于外路手术,玻璃体切除术对眼内的干扰大,并发症也多些,如果注入硅油,还要在3个月时手术取出。 (2)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玻璃体切割术。(3)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药物治疗,治疗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