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有的孩子会发生发热抽筋,这个是六个月到三岁中最常见的,一般来说呢,除了退烧药之外,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去预防发热惊厥,但是如果发生了,我们需要知道该做如下的处理您已读到这里了,应该也对宝宝的健康有了信心了吧。。一起加油,共同陪伴他们成长,建立属于他们自己更好的免疫力吧。。
什么是“免疫力”?免疫系统(immunesystem)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其三大基本功能分别为:免疫监视、免疫防御、免疫自稳。1.免疫防御功能:免疫防御是为了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异常免疫功能过低或缺乏,而引起免疫缺陷病,或者因为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太长,在消除病原体的同时,也会导致机体损伤或功能异常,发生超敏反应。2.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监视功能是可以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自身成分,如肿瘤细胞及衰老死亡的细胞。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以导致肿瘤发生和持续性的病毒感染。3.免疫自稳功能:免疫自稳功能通过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机制来维持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保证免疫功能的正常的进行。当免疫耐受被打破,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常说的“免疫力”是一个很模糊的词,简单点说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免疫力是如何作用在各种病原上的?当病原入侵身体时,免疫系统首先会识别出这种病原,随后产生各种抗体并联合各种免疫细胞将病原消灭掉。免疫系统还会产生记忆细胞,当下次再有同种病原进入体内时,便会立即产生相应的抗体,就可以非常快速地消灭该病原,也就不会出现疾病症状或症状非常轻地很快就痊愈了。孩子经常生病代表免疫力低吗?宝宝总生病,很多家长觉得是“免疫力弱”,但是这个“弱”相对于他们的年龄段是正常的,可以理解为免疫力还没有经验。没有免疫缺陷性疾病、营养正常的孩子往往从出生就拥有了正常的免疫力。但因为没有经验,所以虽然该有的都有了,其功能还是不够。打个比方,就是新兵和老兵的区别,虽然都有枪,但是战斗力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大部分孩子在6月龄后,随着妈妈经过胎盘传给孩子的抗体逐渐消耗、孩子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开始独立地面对并接触外界环境中的病毒细菌和各种微生物,当然也会逐渐出现各种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刚上托班或幼儿园的时候,但只要孩子生长发育正常,我们基本不用考虑免疫问题。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特别是6周岁以后,感染的次数就会明显减少了。哪些情况可能提示免疫力低下或免疫缺陷?免疫缺陷通俗来说就是免疫系统出了问题,是一种疾病。一些主要特点为:身体不能对抗各种病原,一旦感染就很难自行恢复;身体不能识别有问题的细胞,从而导致这些细胞在体内异常复制,引发癌症肿瘤等问题;身体不能识别正常的细胞组织,反而攻击自身组织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如红斑狼疮。孩子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要警惕有无免疫缺陷的可能:总是生病,并伴有明显生长发育落后;每次生病都不能自行好转,需要静脉输液或者住院治疗;每次细菌性感染,得使用2个月以上的抗生素,效果还不好;每次生病都是严重感染。(如脑膜炎、败血症)研究发现,6岁以下的孩子平均每年会感冒6~8次,在9月份到次年4月份感染高发期,能到达1月1次,每次可能持续2周。这样算下来,一个健康的儿童一年中可能有半年的时间在生病,这都是很正常的。对父母而言,由于习惯于用大人生病的频次去评估孩子,就容易产生孩子经常生病的印象,大家真的不必太焦虑,家长们要意识到,孩子的免疫力也不是天生就完善的,是出生后经过一次次逐渐发育慢慢成熟的,只有经历一次次感染,孩子才能在对抗感染中逐渐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免疫系统。别人家的孩子很少生病我们家的总生病?“医生,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很少生病,只有我们不停地生病......”很多家长在孩子生病时会问这样的问题,其实原因很简单,人分高矮胖瘦,每个孩子的免疫能力也各不相同。通常导致“别人很少生病只有我们不断生病“的状况大抵有这几种原因...1.接触环境不同每个孩子从小到的成长环境、抚养方式不同。有些孩子从小家长就喜欢带出门玩,接触的环境多、人多、微生物也多,接触到病原的几率就更高也就更容易生病,但这并不能说明孩子免疫力就弱;反之有很多孩子从出生基本都被“圈养”在家或小区或商场等固定的范围,家长保护得好,接触的环境单一,生病的几率自然就低也就很少生病,这也不能说明孩子的免疫力就强。可能这类孩子在上了幼儿园后反而会比其他孩子生病得更频繁,因为孩子从家里相对简单的环境来到一个新的相对复杂的集体环境,一下子接触到之前没有遇到的过的大量的病原就容易生病,免疫系统会把之前缺的课都逐一补上。2.信息差、关注度不同每位家长的重心自然都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别人家的孩子生没生病、一个月生了几次病并不一定全部了解,所以也就造成了一种错觉:好像只有我家的孩子一直在生病。3.存在个体差异就像人有高矮胖瘦,每个孩子的生活环境不同、遗传差异不同导致面对病原的免疫能力也有所不同。虽然一个孩子一学期就生病一次和生病了五六次对家来说差别很大,但其实都在正常范围内,不必太担心。有可以提升免疫力的药物吗?免疫力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需要过多的药物去调节,因为它来自于各种综合因素(均衡的饮食、接种疫苗、合理用药、充足的睡眠和定期的户外运动等),所以培养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是最好的办法。在一些特定的疾病情况下,如短期内反复发作的疾病,或短期肠道免疫功能下降且需要提高免疫力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地借助一些相应的药品,比如免疫球蛋白等。但均需在医生的评估下进行。家长们需要知道:免疫力不是靠“补”出来的,而是机体在不断与自然界病菌的相爱相杀中建立起来的。干净无菌的环境是对宝宝免疫力有利的吗?很多家长因为害怕孩子生病而过分的小心谨慎,宝宝的所有生活用品都习惯每天消毒,拖地擦地板也习惯喷酒精或加消毒剂,奶瓶餐具每天用清洗剂反复清洗,甚至洗衣服都要倒些消毒液才放心......实际上,这种家长费尽心思为宝宝创造出的无菌环境是非常可怕的,物极必反,频繁消毒反而会导致环境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影响宝宝和微生物的接触,不利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孩子不是养在温室里的花朵,我们应当让宝宝适当接触微生物,室内不要频繁消毒,日常用品不同样需要频繁消毒,家庭清洁用清水擦桌子、拖地就可以了。经常带孩子外出接触大自然,也能让孩子接触到丰富的微生物,增加人体微生物的多样性,从而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总的来说,对于大多健康的孩子,家长要做到的只是放下焦虑,做我们能做的(多户外,不过度保护,均衡饮食,接种疫苗,不滥用药,保持充足的睡眠……),其他就顺其然吧。生病不是坏事,是免疫力系统得到刺激和强大的必经之路。孩子们的免疫力也正是在于这些病毒细菌的不断战斗、相爱相杀中才成长得越来越完善,变成一名“久经沙场”的合格的战士。
发烧在我们的印象中是小朋友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都会引起发热。但是在发热的表象之下,有很多其他的引起发热的疾病。这类疾病不光家长容易忽视,甚至由于早期诊断困难,临床症状不典型,甚至医生也会忽视。这里面有个最常见的就叫川崎病。 随着现在大家越来越多的从网上获取知识,这个病已经被更多的家长和医生所认识。川崎病也是一类免疫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五岁以下的儿童以全身的小动脉炎性病变为主要特征。 下面我们看看它的表现:第一个就是要发热五天 以上。第二个就是全身出皮疹,这种皮疹有很多种形态,没有特异性,第三个通常在发病后3到5天出现双手足的硬种和红斑, 第四个也是我们最常见的,他会伴有双球结膜的充血,经常会被我们认为是结膜炎。第五个呢,就是嘴巴口腔,我们会发现孩子的嘴唇特别的红,舌头伸出来也会有颗颗粒粒的杨梅舌状。第六个就是能在脖子旁边摸到颈部淋巴结肿大 下面再看一下检查:血常规,通常表现为c反应蛋白增高,这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对于一些鉴别困难的孩子,我们也会做心脏B超的冠状动脉看是否存在扩张?如果存在冠状动态扩张,那诊断就非常容易。 一般来说,有典型症状的,对医生来说,诊断都非常容易,但是一些不完全典型症状的会存在诊断上的问题,所以对一些如果持续高热超过五天的孩子要注意。体内的血管炎性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便孩子热退。手指出现了脱皮也要当心川崎病的可能。这时候还需要进一步随访。我们目的不是退烧,而是帮助孩子在生病之后的一段时间,避免血管炎性改变对孩子最后造成的持续损害。
手足口病有很多的类型在前几年主要是以引起脑炎的ev71型多见,多数表现为持续高烧,而且手脚的皮疹比较细小。但是近年来,随着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脑炎型已经急剧下降了。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在咱们手足口的流行菌株又发生了变化,很多容易和水痘,还有其他的皮疹混淆。这几天就看到了一个比较特殊的手足口病,大家可以参考。 检查结果发现,目前咱们的优势菌株已经逐渐转移为CA6,CA10 为主。部分孩子在手足口病的恢复期还会有掉甲的现象。这点水泡比较大的疹子,大家不要去把它弄破,破了之后可以局部涂抹碘伏消毒,如果不破的话,自行会吸收,大概周期在7到10天左右。
宝宝是湿疹最主要的人群。因此,在很多长湿疹的孩子中,我们会选择各种的抗过敏的药膏,包括激素类的。 常用的外用激素药膏效能由弱到强排序是:含地塞米松的药膏
紫牛新闻2024-11-1318:53吕彦霖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关注秋冬季节是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高发期,2岁以内的婴幼儿最易“中招”,且可能引发重症危险。南京市儿童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田野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天凉以来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越来越高,入冬后还可能有攀升趋势。据了解,合胞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病毒,具有传播广、感染率高、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是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病原体之一,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田野主任介绍,临床中,2岁以下的小宝宝最容易“中招”,“我们医院10月份检出率是1.53%,也就是说100个患儿里会有1~2例感染患者。”呼吸道合胞病毒主要攻击呼吸系统。感染后,孩子常常出现发热、鼻塞和流涕,之后很快表现为咳嗽、喘息、呼吸急促等。且值得提醒的是,合胞病毒感染也是喘憋型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来源。专家指出,当儿童在病毒流行季节出现发热、喘息等症状时,家长需要警惕毛细支气管炎的可能,及时带孩子就医。田野主任特别指出,毛细支气管炎是主要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的呼吸窘迫临床综合征,通常在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出现1~3日后发病,一般表现为发热(通常不高于38.3摄氏度)、咳嗽和呼吸困难。虽然在成人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症状通常要轻得多,常仅有上呼吸道症状。然而对于病情严重的患儿来说,家长可以听到患儿呼吸时有明显的高调喘鸣音,预示患儿已经出现气道痉挛,需要针对性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还可能会有脱水和肺炎的表现,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合胞病毒侵袭后,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日常生活中科学合理的预防扮演着重要角色。记者在网络上注意到,近期一种合胞病毒“预防针”在家长群中走红。这是一种什么针?和疫苗一样吗?田野主任介绍,目前国内最新的合胞病毒“预防针”其实是一种长效单克隆抗体,于去年底获批上市,通过注射单抗可以为宝宝加强免疫屏障。据悉,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已开展合胞病毒单抗注射,南京市儿童医院也日常储备。“单抗和疫苗不同。”田野主任告诉记者,疫苗是把病毒的类似成分注入人体内,让人体的免疫系统去识别后产生抗体,为接种者在下次接触同样的、真正的病毒时起到保护作用。而单抗则是直接将现成的抗体注入体内,不再需要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目前1岁以内的婴幼儿都可以进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接种,并没有特定的禁忌人群。”田野主任解释道。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平日里的“上心”同样不可忽视。专家提醒,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季节,应增加环境通风、勤洗手、戴口罩,同时养成良好的咳嗽卫生习惯。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吕彦霖
近期百日咳的病例又有明显的增多,跟大家聊一聊关于百日咳的小知识...... 01百日咳概述 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Cough)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又称百日咳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具有高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因病程较长,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治疗,咳嗽症状可能会持续2~3个月,所以称为「百日咳」。 02百日咳的病程特点 百日咳的潜伏期为5~21天,平均为7~14天。百日咳杆菌侵犯呼吸道的黏膜后引起黏液性分泌物增加,开始时稀薄,而后逐渐变得黏稠。整个病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周期 卡他期•第二周期 痉咳期•第三周期 恢复期卡他期通常起病隐匿,不容易被发现并诊断。患者在感染百日咳杆菌初期,通常有打喷嚏、流泪或鼻塞、轻微咳嗽、咽痛等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而与普通感冒不同的是,咳嗽症状会逐渐加重而非逐渐减轻。这个阶段多无发热表现或初期一过性的发热。卡他期的排菌量达到高峰,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持续时间约为1~2周。<卡他是英文Catarrh的音译,Catarrh的意思是黏膜炎,即粘液在气道或体腔中的积聚。>痉咳期卡他期过后转为痉咳期,咳嗽加重且更加频繁,有明显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通常夜晚相较于白天咳嗽要更加严重,睡眠期间痉挛性咳嗽更为突出从而影响睡眠。痉咳期通常持续2-6周,亦可长达2个月以上。此外,痉咳期也是判断百日咳的典型时期。(如下音频)很多孩子会出现在一次呼气中连续≥5次以上的成串的快速剧烈咳嗽,无法控制也无法停下,因不间断的咳嗽导致供氧不足所以接着又伴随一次深长的吸气。由于大量空气急促地通过狭窄的声门,所以深吸气时会发出一种类似“鸡鸣”样的吸气性哮(吼)声。在阵咳期间或之后,可能会吐出大量黏稠分泌物或经鼻孔排出大量泡沫,或伴有呕吐也是其特点。但对较小的婴儿来说,咳嗽症状可能没有那么典型。更多的是咳不出声、脸红、喘憋、凸眼、窒息发作(有或无发绀)这些症状,可能较喘息更为常见。对于小婴儿,百日咳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容易导致呼吸暂停甚至死亡,需要早发现早治疗,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送医处理。恢复期一般在4周内病程将进入恢复期,症状开始缓解,咳嗽频率开始减少。本病的病程可持续3周至3个月或者更长,平均病程在7周左右。在恢复期内也可能由于感染其他的病原体从而刺激敏感的呼吸道,又重新出现痉挛性咳嗽。 以上这三个期,也不是每个孩子都按照这个进行,比如小婴儿可能会直接进入痉咳期,需要结合病人具体来看。03百日咳的典型症状 百日咳最典型的一个特征就是痉挛性咳嗽以及鸡鸣样的吸气性哮声。可以理解为一个长串的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后紧接着出现深吸气的哮声。(如下音频)基本上,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出现这种“鸡鸣样”吸气性哮声。咳嗽性呕吐也比较常见,也是在小婴儿中更常见,和咳嗽与呕吐感受器位置在咽喉处相近,以及小婴儿胃肠发育不成熟本来就容易吐有关。04百日咳的传播途径感染者、带菌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播。 感染者或潜伏感染者打喷嚏或咳嗽时喷出的飞沫中含有病原菌,易感人群在吸入带菌的飞沫后被感染。该疾病从潜伏期开始至发病后 6 周均有传染性,尤其是潜伏期末到病后“卡他期 ”的2~3周内传染性最强。 05如何确诊与隔离?可根据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如核酸检测)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作出诊断。 感染百日咳的儿童传染性强,发生传播的风险高,一旦确诊,建议应在完成5日有效抗菌治疗后,或在痉咳期后21天,才可返回学校。06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百日咳的抗菌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性(如大环内酯类抗菌药耐药、不能耐受大环内酯类药物等),具体用药还需医生根据实际情况来鉴别诊断。在进入痉咳期后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以清除百日咳杆菌,但无法迅速缓解咳嗽的症状,因此在疗程结束后仍然会有较长时间的咳嗽。在此期间尽量避免感染其他的感冒,创造良好舒适的环境,这样更有利于后期的恢复。支持治疗:对于该疾病较长的咳嗽周期,我们需要对症处理,来缓解患者的不适。在咳嗽剧烈时,可遵医嘱给予镇咳类药物;痰液粘稠、喘咳较为严重时,可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可以在室内放一个加湿器,增加房间湿度,从而减少喉咙的不适感;由于气道分泌物较多,睡觉时尽量选择侧卧位,并抬高头部,尽量保持气道的通畅;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不剧烈运动、避免大哭大笑等激烈的情绪从而诱发患儿痉咳;饮食均衡、鼓励进食营养丰富利于消化的食物,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钙剂。百日咳的病程较长、恢复较慢,一般经抗生素药物治疗后可以治愈且预后较为良好,家长们无需太过焦虑,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急性期治疗:患儿痉咳严重时应住院治疗。发生窒息需及时吸痰,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给予机械通气。痉咳严重者可鼻饲。缺氧患者可进行氧疗。如发生脑水肿,需及时进行脱水治疗,防止脑疝。如有并发症,如肺实变等,必要情况下需要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 07如何防治? ·隔离患者,控制传染源·按时接种疫苗(百白破、五联),保护易感人群。·对没有免疫力而又有百日咳接触史的幼儿,可遵医嘱进行药物预防。
1.凌晨两点多,身上的疹子大部分消退了,至凌晨四点钟左右,疹子全部消退了 2.夜间睡眠很好,没有咳嗽,早晨8:10醒来,多次咳嗽出黄痰,至8:30基本平息,偶尔咳两声。 3.早上医生查房,决定停止使用头孢输液,改为口服头孢克肟,保留红霉素和氨溴索输液
这期和大家聊聊近期在小朋友中很热门,家长们呼声也很高的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01呼吸道合胞病毒概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引发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是肺炎病毒属的成员,因为其和呼吸道感染有关,并能把感染的细胞融合起来,所以称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它可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季节性暴发,通常在冬季,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6400万儿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是5岁以下儿童喘息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是世界范围内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02主要传播途径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和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亦可通过密切接触病毒污染的手以及物品传播。潜伏期为1-10天,排毒期大约在1周左右,对于小宝宝们而言,排毒期可能长达1个月。03为什么每年都会爆发·呼吸道合胞病毒有A,B两个亚型,每个亚型里面根据基因型又分为不同的病毒株。每年两个亚型大多同时流行,并且每年的优势病毒株还不停轮换,导致防不胜防。·近两年已研发出针对合胞病毒的疫苗,不过暂未上市,还不能形成大面积的免疫防范。·小朋友们抵抗力弱,容易感染,并且感染一次后还可能会再次重复感染。04感染合胞病毒后有哪些症状1.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容易引发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伴或不伴有发热。2.轻症患者可仅表现为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咽痛、咽痒、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3.中重症患者可表现为高热、剧烈咳痰、咳嗽、喘息,呼吸急促,呼吸费力、口唇青紫、鼻扇(鼻翼煽动)及三凹征等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可在数小时内迅速加重。4.呼吸道合胞病毒也可引起其他系统病变,如心肌损伤、心肌炎、RSV脑病、RSV脑炎等。05如何确诊?想要明确诊断,可以检验下小朋友的鼻咽分泌物,如果在里面找到病毒抗原,那再结合临床表现就能确诊了。另外,除了能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外,还能同时使用一个标本检测流感病毒(A+B)、腺病毒、肺炎支原体、人鼻病毒这5个常见呼吸道感染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呼吸道病原学六项的抗原检查。这样既能做好鉴别诊断,也能减少宝宝取样的次数,更容易让宝宝接受。06常规治疗方案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轻症的孩子通常可以在约1-2周内自行痊愈,因目前尚无特异性药物治疗,所以轻症主要还是依赖支持性疗法,如高温服用退热药、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雾化治疗、给予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等。如出现剧烈咳嗽并伴有哮鸣音、呼吸急促、口唇发紫、鼻翼扇动、三凹征等重症症状,应立即送医治疗。<三凹征是指在呼吸时,由于气道阻塞导致肺内负压增大,使得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向内凹陷。这种现象是吸气性呼吸困难的表现,常见于喉部、气管的狭窄与阻塞,如气道异物、喉部肿瘤等。三凹征是一种身体异常情况,患者能感觉到,家属能看见。但并非疾病,而是一种临床表现>重症RSV感染可发生呼吸衰竭,甚至需转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接受呼吸支持。重症的高危因素包括:早产(<12周胎龄)、早产儿慢性肺病、先天性气道畸形、咽喉功能不协调、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和神经肌肉疾病等。07如何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及吸入含病毒的气溶胶传播,因此减少呼吸道合胞病毒暴露是关键。·首要的预防措施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室内多通风、病毒流行季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等。·另外,在感染病毒期间家长们可以利用加湿器使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这个湿度可以使病毒沉降到地面,减少孩子的吸入。·家庭成员最好不要抽烟,有些研究发现,父母吸烟或家庭中有吸烟者的儿童严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的住院率是不抽烟的2.5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