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如果把我们的脊椎想象成一座大楼,那么这栋楼共有24层,最上面的7层是颈椎,中间12层是胸椎,最底层的5层楼是腰椎(图1)。其中椎骨可以比作楼层,而椎间盘可以比作每个楼层之间的楼板(图2)。最下面的两节(椎间盘)就是腰4-5椎间盘和腰5骶1椎间盘(图3),可以想象,越是底层的楼板,所受的压力越大,因此这两节椎间盘更容易发生椎间盘突出,占了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的90%以上。我们的神经包括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图4),就住在腰椎的“大楼”(椎管)里面,被骨头和椎间盘等结构包围着。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就好像树枝(神经根)和树干(马尾神经)的关系。当椎间盘受压并向后方不同方向突出时(动图),就会压迫到我们腰椎的神经。如果压迫到神经根会导致腰痛、腿痛、腿麻、无力、行走后腿痛等;如果压迫到马尾神经则会出现肛门麻木、大小便障碍、性功能障碍等症状(图4)。多数情况下椎间盘压迫神经根的几率较高,因此很多患者以腰腿痛症状为主。引起我们腰腿疼痛症状的因素除了神经直接受到突出的椎间盘压迫以外,还有炎症的因素。当炎症比较活跃时,症状就会表现为加重;当炎症缓解时,症状也会适当减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症状时好时坏的原因,其实并不是椎间盘不再突出了,而只是这一刻没感觉那么疼了。一旦天气变化或者劳累或者腰部受伤导致炎症加重,腰腿疼痛的症状会反复再次出现甚至加重。椎间孔镜微创术介绍目前几乎所有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保守治疗方案都是用于减轻炎症的,例如卧床休息、封闭、针灸理疗等,达不到治本的目的,适用于轻度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对于中重度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手术根除突出的椎间盘才是标本兼治的良策。椎间孔镜技术问世20年来已经非常成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最微创的手术方式。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是通过特殊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脊柱微创手术器械、成像和图像处理系统等共同组成的一个脊柱微创手术系统。简单的讲,椎间孔镜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细金属管子,经局部麻醉以后,在透视安全引导下从病人身体背侧进入椎间孔(可视为腰椎“大楼”的“窗户”),然后直达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腰椎间盘和神经的影像可以通过摄像头投影在电脑显示器上,因此医生可以在直视下利用专用细钳子等工具安全的将突出的椎间盘摘出来,解除突出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促使因神经受压而产生的疼痛得到缓解或消失,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同时,手术还可以清除增生的骨质及“大楼”内其他冗余的结构,使楼层空间扩大,降低神经再次受压导致复发的几率。在手术过程中,几乎不会对脊椎大楼的稳定性造成任何破坏,因此也就不必像其他开放手术那样需要打钉子上钢板来维持腰椎的稳定,既减少了伤害也节省了费用。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的优势七十三集团军医院骨科(一七四医院骨科)自2015年开展椎间孔镜手术至今,已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解除了痛苦。黄哲元医生介绍,相比传统开放性手术,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具有:创口小,皮肤切口仅0.7厘米,如同一个小指甲盖大小,术后仅缝1针;术中出血不到5毫升;术后患者即可佩戴腰围下床活动及生活自理,症状缓解快。1、麻醉风险小,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患者全身状况不受干扰;2、切口小。椎间孔镜手术刀口仅需7毫米,术后只缝一针;3、出血少。术中平均出血5-10ml;4、术后恢复快。术中基本不破坏原有结构,术后患者即可下床活动。轻体力劳动者术后1~2周即可返回工作岗位,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工作;5、住院时间短,住院时间3天,术后第2天即可出院;6、疗效好,满意度高。术后绝大多数患者腰腿疼痛即刻缓解,术后基本无痛,术后即可大小便自理,患者满意度达90%以上;7、并发症少。术后几乎不发生感染,不会在后方重要结构处留下瘢痕而造成椎管和神经的粘连,黄哲元医生团队未出现神经损伤并发症;8、复发率低。手术彻底切除了突出的椎间盘,达到了开刀手术的效果,同时,可以清除骨质增生、扩大了椎管容积、修补破损的椎间盘等,从而保证了该手术的低复发率。
关闭椎间孔镜手术需要多少钱?答:整个住院期间总费用大约2万~2.5万元,费用大约是开放打钉融合手术的1/3。目前厦门市本地医保能报销超过一半费用,外地医保需要看当地的医保政策。手术是否安全?答:任何手术都存在风险,椎间孔镜手术也一样。黄哲元医生团队年椎间孔镜手术量大约200台左右,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安全无事故。手术疗效怎么样?答:黄哲元医生团队手术优良率在90%~95%,与开放手术效果相当,但是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整个镜下手术时间通常不超过30分钟。手术过程会疼痛吗?答:椎间孔镜是目前国内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椎管狭窄症最微创的手术方式,手术采取局部麻醉,手术过程中略有感觉,但是基本不会感觉疼痛。部分病人反馈:“手术没有疼痛,整个过程一点不会紧张”;“偶尔有点疼痛,但是完全可以忍受”。(每个病人的病情和反应会有差异,以上供参考)。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后会复发吗?答:总体复发率很低,国内外的最新统计数据为4%左右,和接受开放手术后的复发率差不多。黄哲元医生团队年椎间孔镜手术量大约200台左右,近五年的复发率不超过1%。客观的说,复发是任何医生任何手术方式都无法绝对避免的,有经验的医生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复发的可能。做椎间孔镜手术会伤到神经吗?答: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其实就是神经受压导致疼痛、麻木和功能障碍。做微创手术的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手术过程中神经在医生的视线内,损伤的几率很低,导致瘫痪的几率更是微乎其微。腰椎间盘突出做微创手术后多久可以恢复正常工作?答:与传统的开放手术(康复周期3~6个月)相比,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康复周期3~6周)可以明显缩短术后康复的周期,这就是微创手术的优势所在。根据黄哲元医生团队的经验,我们建议:术后即可佩戴腰围下地活动,1~2周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为减少术后复发的几率,建议手术后静养4周为宜。4~6周后可以逐渐恢复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患者的工作性质以及劳动强度差异很大,需要根据每一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具体我们会在术后详细告知,并通过微信、门诊随访方式进行跟踪指导。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病,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多见于老年人。它是由于多种原因(包括年老、疾病、药物等因素)导致身体内骨代谢的异常,使全身的骨量减少、骨骼的微小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疾病。 二 骨质疏松症是遗传病吗? 骨质疏松症并不是遗传病,父母有骨质疏松症并不定子女就会有。但骨质疏松症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与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白种人,黄种人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高于黑种人,这种情况与钙的摄入无明显的关系。 另外,双亲与子女的骨密度和骨折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所以,骨峰值的高低80% 归于遗传因素,20% 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果父母有骨质疏松症,特别是母亲有骨质疏松症,子女比一般人更容易患此病。所以要引起注意,提早预防。 三 骨质疏松症分为哪几种类型? 骨质疏松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由于老年人体内某些功能的退化导致骨代谢异常而引发的骨质疏松症,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骨质疏松,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遗传家庭史,女性多于男性;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 四 骨质疏松症有什么表现? 骨质疏松症并没有独特的表现,它的发生发展常是不知不觉的,故常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无声无息"的疾病,它的早期可以无任何不适表现,或只是活动后轻微的骨痛而不引起大家的注意。 当疾病逐渐加重时,可出现一系列的表现,包括最常见的周身骨痛、腰腿痛及关节痛,严重情况下出现驼背、身高变矮及骨折。 五 为什么中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引起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男女均存在这个问题;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更为明显,所以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骨质疏松。 (2)随者年龄的增长,人体内调节钙代谢的激素分泌失调可致使骨代谢紊乱,骨的吸收增加。 (3)老年人由于多种原因可致消化功能下降,常存在营养吸收障碍,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影响骨代谢。 (4)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阳光接触减少导致维生素D不足,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六 什么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有哪些类型? 骨质疏松性骨折又称为脆性骨折,不同于暴力冲撞或意外重创等造成的骨折,它是指无外伤或轻微外伤情况下引起的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腕部骨折、椎体骨折和股骨颈骨折。其中,椎体骨折常表现为轻微症状如腰痛,甚至有些患者可无任何不适只是X线检查发现有椎体骨折;股骨颈部骨折是较严重的骨折,常影响患者的日后生活。 七 如何发现患有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的发生常不知不觉,有时甚至在严重骨折就诊时才能发现。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周身骨痛、身高变矮、驼背及容易骨折时,需考虑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应该到医院做有关骨质疏松的检查如骨代谢相关的化验,以及辅助检查,包括超声骨密度、双能X线骨密度和X线摄片等。 八 用什么方法可以确诊骨质疏松症? 确诊骨质疏松症主要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有骨质疏松性骨折可直接确诊骨质疏松症。 (2)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的结果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是最常见和公认的方法;其检测的骨密度约代表70%的骨强度。 (3)X线摄片患者常由于其他原因或者发生骨折行摄片时发现存在骨质疏松。 (4)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此方法敏感、准确,但缺乏统一标准,患者吸收射线多,现少用。 (5)超声波骨密度由于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不能准确地诊断骨质疏松症,常用于大群体的骨质疏松症筛查。 九 什么是骨密度? “骨密度”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主要指标。骨强度包括骨密度和骨质量,目前尚无确切方法检查骨质量,故以检查骨密度为主。 骨密度测定常用于骨质疏松症诊断,并可帮助评估骨折风险——骨密度越低骨折的风险越高,而正常的骨密度也意味着较低的骨折风险。骨密度测定还可用于骨质疏松治疗过程中对病情的随访和疗效评估。 十 什么人需要测定骨密度? 有以下因素的人群考虑做骨密度测定。 (1)女性65岁以上和男性70岁以上,无其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 (2)女性65岁以下和男性70岁以下,有1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如绝经后、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等)。 (3)有脆性骨折史或脆性骨折家族病史者。 (4)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者。 (5)X线显示骨质疏松改变者。 (6)接受骨质疏松治疗需要进行疗效监测者。 (7)有影响骨矿代谢的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肝病及甲状旁腺亢进等)或服用可能影响骨矿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及肝素等)者。 十一 骨密度测定中的射线对人体有害吗? 目前大医院常用的骨密度仪为双能X线骨密度仪。骨密度检测时的射线微乎其微,不对人体构成危害,比如,人每日在日常生活中,接受自然环境的射线为5~8μ Sv,做一次骨密度检测接受的射线为1~5μ Sv,而照一张胸片的射线为50~150μ Sv;相比之下双能X线是极微量的射线。 十二 应间隔多久时间检测一次骨密度? 骨密度的变化是一个缓慢过程,一般需要经过约三个月骨密度仪才能检测出差别,故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不必急于求成,如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一般1~2年复查1次骨密度,对于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最短半年复查1次。 对于服用大剂量激素或长期激素治疗的患者,用药前应查骨密度,以后根据情况每半年至2年复查骨密度。 十三 何谓“骨峰值”? 人体在20岁以前骨骼处于旺盛上升的生长阶段,其后10余年骨量(骨骼中骨质总量)继续缓慢增加,约30-35岁达最高值,称为"骨量峰值"或"骨峰值"。 之后骨量开始下降,50岁起每年约下降总量的0.5%~1%,当骨量降至一定程度时,骨酪细微结构受到破坏,甚至压缩变形,很小外力即可引起骨折,这就是所谓的骨质疏松症。由此可见,年轻时"骨量峰值"越高,即骨量的存储越多,年老时发生骨质疏松的几率就减少,为了年老时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年轻时打好基础也很重要。 十四 如何自测是否易患骨质疏松症? 以下10个问题可自测是否易患骨质疏松症。 (1)你的父母有没有轻微碰撞或跌倒就会发生骨折的情况? (2)你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酪? (3)您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泼尼松等激素类药品吗? (4)您的身高是否降低了3cm? (5)您经常过度饮酒吗(超过安全限度) (6)每天您吸烟超过20支吗? (7)你经常患痢疾或腹泻吗(由于腹腔疾病或肠炎而引起 (8)女士回答:您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9)女士回答: 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怀孕期间) (10)男士回答:是否患有勃起功能障碍或缺乏性欲的症状? 如果检测者有任何一条问题的答案为"是",就表明其有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但 这并不证明一定是骨质疏松症,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相关检查来证明。 十五 何为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 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患者自身糖皮质激素的升高或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是使用激素的最常见副作用之一,长期过量的激素会干扰骨代谢,导致骨吸收的增加。激素导致骨质疏松症没有安全剂量,小剂量的激素长期应用(如超过3个月)即可使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升高。 十六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有哪些类型?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根据其治疗的作用不同分为三大类—— (1)基础药物:钙剂、维生素D,促进骨骼正常发育,人体必需的元素; (2)抑制骨吸收:雌激素类、双膦酸盐类、降钙素类、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是最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 (3)促进骨形成药物:氟化物、甲状旁腺激素、雄激素、维生素K等,主要用于严重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通常需要以上药物合理搭配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 十七 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症吗?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由于骨破坏大于骨形成从而使骨流失加速;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复杂,并不是单纯缺钙造成的,单纯补钙不能治疗骨质疏松症,仅能作为基础治疗。骨质疏松症需要通过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将钙重新沉积到骨胳中,并不是简单的补钙就能达到疗效。 十八 骨质疏松症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长期治疗,如果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在治疗有效且没有明显副作用的情况下,建议维持治疗至少3年。如果疗效欠佳,应积极寻找原因,调整治疗方案。
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是几乎每个人都曾经经历的,也是黄医生好大夫网站、门急诊经常接受问询的病症之一。上次黄医生撰写了一篇《“伤筋”和“动骨”到底哪一个更严重?》科普文章,相信看过的患友们都对崴脚有了新的认识,遇到此类问题会更加重视。那么今天黄医生想告诉大家的是,当我们遇到崴脚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自救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崴脚的严重分度,哪些是严重的情况,哪些是可以不用着急立即就医的。大家看下图是踝关节的解剖结构,踝关节是典型的“筋骨相连”,通过“筋”将“骨”牢固的联接在一起,形成我们稳定的踝关节,且张弛有度,所以我们健康的踝关节不仅活动自如并且稳如磐石。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踝关节想象成一个环形,当出现意外损伤时,意味着这个完整的环出现一个或数个破损。 黄医生所说的严重情况,指的是踝关节出现移位性的骨折或者不同程度的脱位,此时踝关节的“环”出现明显的破坏,稳定性严重受损。出现上述情况时,患者往往剧烈疼痛,踝关节出现明显的活动受限甚至畸形。此时需要立即就医。还有一些损伤相对较轻的情况,比如韧带肌腱的部分损伤,虽然患者也有疼痛肿胀,但是踝关节稳定性尚好,关节活动也只是轻度受限。 黄医生今天主要讲解的就是针对上述相对“较轻”的情况如何处理。首先在伤后的一两周急性期。当踝关节意外损伤后,应该立即停下来休息(不要屈伸踝关节试探自己是否骨折),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快对受伤部位进行冰敷。大家一定对足球赛场的球员受伤一幕有印象,当球员意外受伤后,他不是蹦跳着自己下场,而是队医立即到达伤员身边采用冷却剂喷伤处,然后用担架抬伤员立场继续治疗。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继续损伤。通常发生踝关节扭伤(崴脚)后,大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简称PRICE(“价值原则”)。 1.休息(R):rest,崴脚之后一定要立即休息。当然这种休息不一定是卧床,但肯定不能正常上班、走路; 2.冰敷(I):ice,最好用专用的冰敷袋,如果没有可以用降温的牛奶袋或用毛巾裹住冰块。注意不要冻伤脚踝。扭伤后一周内每天都需要进行冰敷,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5~6次。具体次数需要根据个人受伤情况而定,冰敷一周后可以改为热敷,因为此时肿胀已经基本消退,热敷有利于血液循环,促进恢复。同样,崴脚一周以内,不建议采用红花油、正骨水等活血化瘀药物,以免加重肿胀,使得炎症迁延不愈。(详见《炎症是个好东西还是坏东西?》) 3.加压(C):compression,扭伤后发生肿胀,如果家中有弹力绷带,可以使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有助于消肿。 4.抬高(E):elevation,建议休息时将腿抬高,最好超过髋关节,这种方法也有助于消肿。 5.所谓“P”即保护protection,稍重的踝关节扭伤最好找黄医生采用石膏、支具、专业的护踝等进行保护性处理。 如果患友按照以上述原则做了一两周以后踝关节仍然肿胀明显,而且疼痛,瘀斑加重,那么,建议到医院找黄医生就诊,作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骨折。 应该说,多数患友崴脚伤后都可以恢复到一个理想的水平,但也有少数患者损伤后老有脚踝“疼痛”“别扭”的感觉,甚至感觉自己的踝关节“晃荡”“不稳”,此时可能是踝关节韧带恢复不理想,出现了内外侧的不稳定。此时属于崴脚中期的处理。这个阶段黄医生仍然建议保守治疗(主要是对症、消肿和止痛),以及积极的肌肉功能锻炼。正如黄医生常提倡的,当我们的腰部出现不稳,那么就好好锻炼我们的腰肌,加固它。黄医生建议的锻炼方法有:提踵(压脚背)、背伸抗阻(伸脚背)、内外翻抗阻(见下图); 交替站立、平衡木(平衡练习); 行走、跳跃、跑步。 对于晚期的患友,有极少数的患者由于外伤的暴力过大或反复崴脚,日积月累导致踝关节极度不稳,行走时疼痛剧烈,这类患者一部分是韧带的严重损伤,另一部分则是软骨关节面损伤导致骨性关节炎。这些损伤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此时,继续保守治疗已经无法达到良好效果了,而需要进行踝关节韧带的重建或者踝关节部分关节面的融合。而经过手术的多数患者仍然可以恢复到相对理想的功能水平。 下面黄医生做一个小结: 1、崴脚是临床常见的损伤,各位患友应该对没有伤及骨头的崴脚引起足够重视; 2、崴脚急性期最重要的是休息制动,遵循PRICE原则; 3、崴脚的中期处置主要是保守治疗结合肌肉训练; 4、崴脚的不适症状如果迁延不愈甚至加重,晚期仍应以手术干预为主,以解决关节疼痛和不稳的症状; 5、无论处于哪个阶段,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都是必要的,获取专业的医疗讯息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本文系黄哲元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但黄医生发现,多数患友对“骨头”非常在意。黄医生经常遇到这种情形,意外受伤的患友来看黄医生的门诊,焦虑的询问我“黄医生,我脚踝扭到了,到底有没有伤到骨头呢?您给我拍个片子吧”,随后看到拍片结果没有骨折或者骨裂,就会露出笑脸满意离去。当我建议患者打个石膏固定制动关节时,部分患友表示不理解,“我又没有骨折,黄医生你为什么要给我打石膏呢?”。——这究竟是不是多此一举呢?黄医生今天和各位患友理清“伤筋”和“动骨”的区别。是不是“动骨”就一定比“伤筋”更严重呢?首先我们来弄清楚什么是“骨”和“筋”。骨头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但“筋”是什么呢?所谓的筋,其实是一个笼统的称谓,包括我们的皮肤、筋膜、韧带、肌腱、骨膜、半月板、椎间盘等(神经和血管需要单独考虑)。从想当然的角度出发,骨头是坚硬的,外面包裹着皮肉,如果连骨头都受伤裂掉了,这伤自然是很重的,需要赶紧治疗;如果没有出现骨折,那么仅仅是伤点皮肉,也没什么关系。但事实真是如此吗?黄医生以我们常见的踝关节扭伤为例进行说明,下图是我们踝关节的骨头以及韧带肌腱的示意图。“筋”和“骨”在功能上有何区别呢?大家可以看到,一个小小的踝关节上面就有如此多的韧带连接。我们正常运动实如何实现的呢?首先是脑部发出指令—通过神经将指令发送到肌肉—肌肉收缩—带动肌腱韧带连接的骨头—实现关节的活动(大家可以试试活动您的踝关节感受一下)。因此,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运动功能。有些患友的骨头可能没有受伤,但是韧带肌腱受到损伤,也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比如有些患友在一次或多次踝关节扭伤后,出现踝关节的不稳定,非常容易“崴脚”,不敢跑步和剧烈运动。在屈伸或者内外翻踝关节时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此时,很可能就是出现了韧带肌腱的损伤,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功能障碍和痛苦,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社交活动。大家熟知的著名田径运动员刘翔—亚洲飞人,就是因为跟腱止点的严重损伤导致奥运会黯然退赛,名利双失。再比如欧洲著名球星巴乔,因为两次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不得已离开赛场。所以,“伤筋”也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伤筋”,我们需要像对待“动骨”一样加以重视。“筋”和“骨”在生物性质方面有何不同之处呢?黄医生再从骨和筋的生物性质方面来说明两者的差异。骨头是上帝创造我们时一个很神奇的组织,我们的身体中,除了骨头、口腔黏膜以及肝脏细胞等极少数可以完全再生(比如口腔溃疡,恢复以后可以不留任何痕迹)外,其他身体的各部位都是需要纤维细胞来修复,也就是会长瘢痕(不单单是我们的皮肤会长瘢痕哟)。我们的骨头如果出现断裂,将来是可以完全复原的,有时重新长好的骨头甚至比原来的更为牢固。但是筋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全部都是瘢痕愈合,也就是靠长疤来把破损的部位重新连接起来。而这些疤痕的强度和柔韧性是远不如原先的,即使长好了,功能也会比原先丧失很多。部分伤处瘢痕愈合后还会出现慢性的炎症,导致迁延不愈的疼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专业运动员会有各种身体的伤痛,并非骨头出了问题,而是反复训练受伤导致的严重“伤筋”。从这个角度来看,“伤筋”甚至比“动骨”更为严重,更需要我们加倍的爱护。“筋”和“骨”的差异给骨科医生带来哪些启示?现代医学对于人体的解剖研究越来越深入,骨科医生从原来的只关注骨头到现在对各种“筋”的情况都了如指掌。从骨头和筋的生物性质方面来说,如果想要做到真正的微创,应该在手术时更加注意对筋的保护,也就是对软组织的保护,而不是只盯着骨头。在必要时,宁可损伤一部分骨头,也要尽量少损伤筋。黄医生认为,无论是脊柱外科医生还是创伤外科医生,都应该从运动外科医生的角度来看待患者的疾病,从患者功能保留以及术后恢复的角度出发,尽量避免损伤软组织,保护我们的筋。比如我们的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的微创内镜治疗,在不影响脊柱稳定性的情况下,必要的减压应该通过多切除骨质,而不是过多的切除我们正常的椎间盘。拍什么片子能显示“筋骨”损伤呢?通常的骨裂骨折通过普通的X光片就可以诊断了,但是细微的骨裂或骨折需要CT才能看的很清楚。而无论是普通X光片还是CT都很难良好显示“筋”也就是软组织的损伤情况。对于怀疑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建议进行核磁共振检查。部分应力位的X光片也可以间接提示韧带的损伤。“筋”和“骨”的损伤该如何治疗呢?对于轻度急性的“伤筋动骨”,我们需要做的是石膏或者支具的制动,足够时间的休息以及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对于较为严重的“伤筋”,比如交叉韧带损伤,比如肩袖损伤等,与“动骨”一样需要骨科医生的手术介入,对这些损伤严重的“筋”进行重接或者重建。对于一些陈旧性“伤筋”导致的慢性炎症,比如部分腰痛,如果没有慢性的功能问题,可以尝试封闭治疗。下面黄医生做一个小结:1、很多时候,“伤筋”会导致和“动骨”一样甚至更严重的后果,鉴于很多患友不了解,更需要绝对重视,意外受伤后多向黄医生咨询;2、与“骨”的完全再生相比,“筋”的恢复只能靠长疤痕,所以严重受损的“筋”同样需要手术的重建;3、对于骨科医生而言,需要更加重视对“筋”的保护,因为这涉及患者的功能恢复;4、普通的X光片并不能发现“筋”的损伤;5、“伤筋”和“动骨”都需要专业科学的治疗,根据不同的损伤程度,比如颈腰部的韧带肌腱损伤,不可轻视,需咨询黄医生采取阶梯的治疗方案。本文系黄哲元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这里有最萌的漫画以及最靠谱的科普知识!
很多患友一提起“炎”往往认为需要吃消炎药,即所说的抗生素。这种“炎”为微生物感染造成的炎症,例如,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但骨科经常提到的炎却非此“炎”。关于这个问题,黄医生专门写了一篇小科普文章,参见《[医学科普]炎症到底是个好东西还是坏东西?》。腰椎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简称椎体终板炎,是一种无菌性炎症,是腰椎退变(老化)的一种表现。大多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引起,其他原因还有多种,如年龄、陈旧性外伤、长期服用激素等。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腰痛、活动受限。什么终板呢?它的准确定义是椎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椎体上下面的骨骺板骨化停止后形成骨板,呈轻度凹陷,即为骨性终板。椎体终板的中央仍为一薄层透明软骨复盖,并终生存在,即为软骨终板,上下软骨终板与髓核和纤维环连接共同构成椎间盘。椎体终板构成了椎间盘的上下边界,位于椎体中心的松质骨和椎间盘之间。简单说,就是位于椎体骨头和椎间盘之间的一层间隔,看看下面这幅图就一目了然了。椎体终板炎有哪些影像学的表现呢?MRI表现为:沿椎体终板及相邻椎体呈带状或斑片状的异常信号,多表现边缘清楚。根据MRI的表现分为三种类型:(1)Ⅰ型,退变腰间盘引起临近松质骨水肿,表现T1像低信号、T2像高信号;(2)Ⅱ型,临近椎体脂肪浸润,表现T1像高信号,T2像中等或稍高信号;(3)Ⅲ型,临近椎体的纤维化及钙化,表现T1、T2像均为低信号。Ⅰ-Ⅲ型核磁表现的转变意味着病情不断变化、进展,其本质是,椎间盘老化退变后,终板的保护作用逐渐减退或丧失引起临近椎体松质骨的变化过程。患者来就诊往往处于Ⅰ型这个阶段,腰部疼痛比较重,这时候我们会建议患者卧床休息、理疗、止痛对症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到了Ⅲ型,就比较稳定了,终板临近的松质骨彻底纤维化及钙化,处于此类型的患者往往为老年患者。终板炎的预防及急性期以外的治疗,主要是生活习惯的改正和康复锻炼。建议坐位时间不能过长,坐位脊柱的压力最大,这样会加重病情。锻炼以腰肌锻炼为主(小燕飞),来稳定脊柱,也可以做游泳锻炼、睡硬板床等,锻炼记住一个原则,不能加重脊柱的压力。关于小燕飞的正确做法,黄医生网站里有专门的文章讲解如何做。《[医学科普]如何进行腰背肌锻炼?黄医生告诉您几个常用方法》黄医生做一个小结:椎体终板炎可以理解为一种退行性的改变,就像人随着年龄增长,头发变白、牙齿脱落、脸上皱纹增多一样,均是“人老了”的标志。请各位患友以正确的心态对待,保持乐观的情绪,积极锻炼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使退变的速度变慢。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这里有最萌的漫画以及最靠谱的科普知识!
1、 棘上或棘间韧带劳损:压痛点在该棘突表面或两相邻棘突之间2、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压痛点在横突尖端3、 臀肌筋膜炎:压痛点多在髂嵴外下方4、 臀上皮神经炎:压痛点在髂嵴外1/3处5、 腰肌劳损:压痛点在腰段椎旁骶棘肌中外侧缘6、 腰骶韧带劳损:腰痛点在腰骶椎与髂后上嵴之间7、 耻骨联合上缘压痛点(腹直肌与棱锥肌);8、 髂嵴压痛点(腰方肌、腹外、内斜肌)9、 胸腰椎椎板及小关节突压痛点(腰部深层肌之棘肌、多裂肌、小关节囊)10、腰椎横突与第12肋骨下缘压痛点(腰方肌及腰背筋膜)11、髂后上嵴与骶尾骨下外缘及臀肌粗隆压痛点(臀大肌)12、骶髂关节压痛点(长短韧带、关节囊)13、髂骨翼及坐骨大孔内上缘、股骨转子间窝压痛点(臀中、小肌)14、髂前上嵴后方及股外侧压痛点(阔筋膜张肌、骼胫束)15、坐骨结节外侧压痛点(股方肌)16、坐骨结节上内侧压痛点(骶结节韧带)17、股骨大转子尖部压痛点(梨状肌)18、股骨小转子肌附着处压痛点(髂腰肌)19、耻骨上下支肌附着处压痛点(股内收肌群)20、内踝下方压痛点(胫后肌腱及腱鞘);21、外踝下方压痛点(腓骨长、短肌腱及腱鞘)22、跟骨棘(跖腱膜、跖长韧带)
常年接触大量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友朋友,逐渐发现,他们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存在不少的认识上的误区,由于这些误区导致不少患友朋友走了很多治疗的弯路。黄医生最近总结以下常见的六种认识误区,为患友朋友们一一解答。误区之一:腰腿痛不算病。引起腰腿痛的疾病几乎可以涉及全身所有系统。有些腰腿痛的原发疾病治愈后,疼痛也随之消失,也有一些不治自愈。但腰突症引起的腰腿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种病不仅可以引起腰腿痛,而且还会引起下肢麻木、冷凉、无力,甚至瘫痪和大、小便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误区之二:腰腿痛治不好。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人体退变性的疾病,就好像我们到了一定年龄要长白头发、皱纹一样,你即使把头发染了,难道后面就不再长白发了吗?因此容易复发是腰突症的特点之一,尤其是神经功能障碍者(比如麻木),修复过程较长。因此,有的患者认为此病治不好。其实,腰突症治疗的总体效果非常好,通过严格正规的治疗,优良率在95%左右。黄医生悄悄告诉你,10个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中9个是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的缓解的。误区之三:迷信影像学检查结果。CT、磁共振等影像学设备为腰突症的诊断提供了直接的影像,可明确突出的大小、类型、位置等。这些优点使一些患者容易忽视它们的不足之处,进入以为医生光看片子(甚至报告)就可以为病人诊断的误区。其实,CT检查假阳性假阴性并不少见,只做CT检查,非常容易漏诊、误诊。MRI(磁共振)对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但有腰椎畸形者或机器性能欠佳者,其诊断准确率常受影响。所以,应结合患者发病年龄,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规律、腰部外形及活动度、物理检查等多方面加以综合分析与判断。医生对于病人最后的诊断,一定是通过事先详细的查体,然后再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证实,而不是相反。如果一个医生单单凭借看片子甚至看报告就草率手术,是对病人不负责任的表现,肯定要出问题的。误区之四:迷信某一种治疗方法。腰突症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类治疗方法。每一类方法中又有很多具体的方法,每一种具体方法都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没有一种方法能“包打天下”。因此,应严格选择病例,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由医生来选择合适的治法。黄医生的观点是,不做预防性手术,也绝不做过度手术。就是说,如果症状不重,就坚持先保守治疗,如果症状达到手术的标准,也只做对患者创伤最小的手术(比如椎间孔镜手术,伤口只有7mm),而不去为了预防一些发生率很低的情况做过度的治疗。打个比方,某人肝脏长了一个良性的小瘤子,难道医生为了预防复发就把整个肝脏换掉吗?(其实即使是恶性肿瘤,除非必要,也是部分切除)误区之五:对手术的误解。盲目追求手术和拒绝手术均不可取。不加选择地对腰突症进行手术治疗,一方面加重了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增加了各类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机会;而把手术所带来负面影响扩大化,认为手术坚决不能做,而一味保守治疗同样有害。因为有一部分患者必须接受手术治疗,而且越早越好,否则,神经功能的丧失可能会成为永久性的。通常来说,膨隆型、不完全突出型的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的方法获得治愈;而完全突出型、突出破裂型和髓核游离型的患者,则只有通过手术的方法才能治愈。黄医生提醒,如果出现如下情况必须立即就医:肛门周围麻木、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以上情况提示马尾神经受压,必须理解手术解除压迫,否则很可能造成永久性损伤。另外,双下肢出现肌力减退也是属于必须手术的范畴。’误区之六:对诊断上基本概念的误解。应明确两个概念:①椎间盘膨出不等于突出 很多患友找到黄医生,拿着椎间盘膨出的报告以为自己就是得了椎间盘突出症。其实当椎间盘退行性变,失去弹性的纤维环承受的压力增加,高度下降,纤维环周边膨出,椎间盘直径增大,边缘超过椎体的边缘形成椎间盘膨出,而髓核位置大致正常。椎间盘突出是椎间盘发生退变后,由于外力或积累性劳损的作用,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②突出不等于突出症 有一部分患者存在腰椎间盘突出,但并无症状。不同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刺激或压迫邻近的神经会出现不同的症状,所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上,既要通过检查发现了腰椎间盘突出,还要其与患者的症状相吻合。例如,我们在CT片上发现患者腰4~5椎间盘突出,但患者并无邻近的神经根刺激或压迫症状,就不能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对上述常见误区的讲解,患友们是不是对椎间盘突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呢?这也是黄医生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宣教结果,希望大家都能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从而延缓甚至杜绝疾病的发生。请大家继续关注黄医生的好大夫科普文章的更新,精彩后续。
骨质疏松属于一种衰老性疾病,随着人的年龄不断增大,我们人体的骨质情况也会每况愈下,这是属于衰老的表现之一。无声杀手这一称号就是用来形容骨质疏松疾病的,因为在骨质疏松的一开始它的表现不是很明显,所以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性,因此到了骨质疏松的晚期,危害性一瞬间的爆发我们已经无法挽回局面。那么怎么一开始就能发现骨质疏松的出现呢?早期的骨质疏松虽然不好发现,但是依然有比较明显的症状帮助我们进行判断。、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1疼痛、四肢乏力,下肢肌肉痉挛骨质疏松症早期仅有腰背及四肢酸痛不适,腰背痛占疼痛患者的70%-80%,往往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这些症状常被当成一般腰腿痛治疗。随着疾病的发展,当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若骨质疏松症致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时,可出现局部剧疼痛、四肢放射痛、下肢肌肉痉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等,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会影响膀胱、直肠功能。2身高变矮、驼背正常成年人单一椎体高度约为2厘米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单一椎体会缩短0.2厘米左右,身长缩短可达3~6厘米。脊柱变形,前倾背屈加剧,严重者形成驼背,其屈度随着年龄增长和骨质疏松症加重进一步加大。3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脊椎是身体的支柱,负重大,尤其T1、T12及L3负荷更大,而椎体前部多为松质骨组成,随着年龄增长骨合成减少,骨钙丢失、骨量减少,骨质出现疏松,骨骼脆性增加,胸椎或腰椎很容易被压缩形成压缩性骨折。股骨颈也是临床常见发生骨折的部位。4呼吸功能下降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我们要及时发现我们身体上的异样,如果有什么不舒服的就应该及时的去诊断,不要一直拖拉结果病情越来越重,到了最后想治疗了却无力回头了,珍爱自己的生命,做好适当的措施,防备于未然。骨质疏松患者饮食宜忌骨质疏松在如今这个社会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对于患了这个问题的人来说,其饮食和日常生活肯定是不会像平常人那般轻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骨质疏松患者在饮食上的宜忌吧。宜供应充足的钙质,要常吃含钙量丰富的食物,如排骨、脆骨、虾皮、海带、发菜、木耳、桶柑、核桃仁等;宜供给足够的蛋白质,可选用牛奶、鸡蛋、鱼、鸡、瘦肉、豆类及豆制品等;宜供给充足的维生素D及C,因其在骨骼代谢上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应多吃新鲜蔬菜,苋菜、雪里蕻、香菜、小白菜,还要多吃水果;忌辛辣、过咸、过甜等刺激性食品;禁烟酒。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骨质疏松作为“静悄悄的杀手”,常给中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诸多不便,严重的话还会使人出现驼背,身材矮小等症状。这引起了众多中老年人的关注,而对于的一些治疗方法就是大家更为想知道的一大方面。今天,就为大家详述一下它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1急性期治疗椎体一旦发生骨折,即需卧硬板床休息,膝下垫一枕头以减轻下腰部的应力。注意褥疮护理。可以用些止痛药。疼痛消失后即应开始锻炼,并逐日增加活动量。疼痛剧烈者可佩戴支架。2增加骨组织的方法口服钙剂 碳酸钙、磷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都可应用,口服钙剂后应鼓励多饮水,以防止尿路结石。补充维生素D 必须注意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会引起高血钙症。绝经期前后的妇女,每天的剂量为400单位。补充求偶素 适用于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剂量为每天0.6mg,长期使用有致癌可能,不宜作为常规治疗方法。运动 每天至少需作30分钟的散步,即可负重下锻炼,又可吸收光照。每天口服氟化钠1mg/kg,分36次服用,必须同时加用钙剂。过量服用会出现氟中毒,应用后18个月90%病例不再有骨折。其它药物 有双磷酸盐,降钙素与促进合成代谢的皮质醇如stanozolol。鉴于骨质疏松的普遍性,了解以上两大针对该病的治疗方法是很有用的。特别是对患者而言,可以通过上述的方法介绍,前往相关机构进行医治。
首先大家都相信一点,疾病能保守治疗的话没有人愿意做手术。从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的发展来讲,80%—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改善,没有必要做手术。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必须手术,这种特殊情况就是巨大的椎间盘突出压迫了马尾神经,造成大小便功能障碍,此时我们建议患者尽可能在24小时内进行手术。除此之外,所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病后都要经过正规的保守治疗。而所谓正规的保守治疗,要适当休息,服用非甾体消炎药,消除神经根水肿药,甚至封闭治疗。什么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要做手术,第一,保守治疗没有效果,或者保守治疗有效但是反复发作的(一年之内发作两到三次);第二,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的时候疼痛非常剧烈,甚至必须保持某个姿势才能减轻疼痛(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强迫体位);再有就是出现下肢无力、大小便异常,或者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