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 张辉 副主任医师 湘雅医院 儿科
关注孩子的身高,就是关注孩子的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孩子的身高,直接关系到将来的就业、婚姻、健康等。高挑的身材,是许多人追求的目标。很多父母对照身高标准,观察孩子身高是否正常。如果身高超过平均标准(P50),就感到高兴心,如果低于平均标准,便忧心忡忡。矮身材的孩子常常因此产生自卑感,从而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学习和个性发展。据调查显示,在导致大、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中,身材矮小占有较高的比例。在诊治中,前来就诊的青春晚期的儿童,都有着强烈的长高愿望!但因骨龄偏大,长高的空间已十分有限了。 那么家长在关注孩子身高同时,注意哪些方面的因素可以使孩子长的更高呢。我们知道父母的遗传对孩子的身高影响有0.75,那么余下的0.25就要靠生长的环境影响了。1):充足、均衡的营养是孩子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督促孩子每天良好均衡的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特别是适当补充动物性蛋白质、以求最佳的蛋白质生物利用率。蛋白质缺乏会直接影响身高增长,一些重要的微量元素如锌、铁和B族维生素在动物性食品中较丰富,缺乏这些营养素也容易造成孩子身材矮小。而钙、磷元素及维生素D作为骨骼的重要物质基础,对身高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每天要保证喝250-500毫升纯牛奶;1个鸡蛋;适量的各种肉类、五谷杂粮等粗粮及新鲜水果蔬菜。少吃或不要吃零食,油渣食品,可乐,反季节水果蔬菜。不要给孩子吃人工喂养的黄鳝、甲鱼等,更不要给孩子吃各种保健食品,补品!2):坚持体格锻炼: 运动刺激生长激素分泌。儿童、青少年经常从事体育运动,能促进骨的生长,使骨骼变长,横径变粗,骨密度增高,骨重量增加。运动还可以消耗多余脂肪,在快速生长期可预防肥胖,存进身高发育。适当的运动是一种最积极、最有效、最经济的促身高的手段。儿童、青少年经常从事有氧运动,有助于四肢骨及脊柱骨的伸展,能促进和刺激骨细胞的生长能力,使骨线性增长。所以有效适宜的运动可以帮助青少年长高。有助于儿童增高的运动有哪些?医学上讲,一定要做有效运动或称有氧运动:在10~15分钟短期达到脸红、出汗、心跳加快,对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有促进作用,有促进孩子身高增加作用。弹跳运动包括跳绳、跳高、跳远和跑步,有助于四肢运动。伸展运动包括单杠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前后弯腰、体操和各种悬挂性运动,有助于脊柱和四肢骨的伸展。全身性运动如:篮球、排球、羽毛球游泳等,有助于全身骨骼伸展延长。现推荐特别有利于长高的运动:一是跳绳,简单方便,能促进儿童下肢骨骼的生长作用。二是踢毽子,这种带有游戏性的运动,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3):保证充足的睡眠:生长激素的分泌呈脉冲式分泌。频率为3~4小时分泌一次。高峰是深睡眠后1小时,分泌量是1天总量的一半以上,夜间总的分泌量是白天的三倍左右。 因此,晚上9~10点之间睡觉时最佳时间,符合人体生长激素的生理分泌特点。所以夜间保证充分的睡眠有利于长高。假设一个儿童总是11~12点入睡,即使次日睡到上午10点左右,睡眠足够,但夜间生长激素分泌高峰值出现少了,所以身高肯定有很大影响。为了让儿童达到理想的身高,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来讲,年来越小相对所需睡眠时间越长: 新生儿为14~20小时,2~3个月龄的婴儿为14~18小时,5~9个月龄的婴儿为13~16小时。 在1~3岁时为12~14小时,4~6岁约为11~12小时,7~10岁平均为10个小时,10~14岁为9小时 而青春期这个儿童长高的第二次突增期,睡眠时间需要略增加为9~10小时 成人一般为7~8小时 以上睡眠时间是参考,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调整。4)愉悦的心理会让孩子长的更高 由于精神不愉快,也可使儿童生长缓慢身材矮小。让孩子们快乐成长,可使儿童心理、个性得到很好的成长,使身高得到最大潜能的生长。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使孩子心灵获得来自各方面的关爱,减少孩子的压力、焦虑,使他们的生长潜能得到最大发挥。让孩子有个金色童年,让孩子快乐成长。5)排除一些慢性疾病的影响 一些疾病的存在也可以影响孩子的长高,影响的程度取决于病变发生的部位,病程长短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如一般的疾病:感冒、肺炎、肠道疾病的影响程度很小且是可逆的,即疾病痊愈后,可以赶上正常儿童身高。 还有些如:染色体异常,宫内发育迟缓,内分泌疾病,骨或软骨发育障碍,糖尿病,结核病,慢性肾衰竭,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等,对儿童的身高影响确实程度较大直至终生的。 所以发现孩子生长较慢,应该去医院做相关检查,排除这些相关疾病造成的影响。综上所述:健康合理的饮食,睡眠及适量的运动,身心愉快,身体健康,是影响长高的后天因素。所以,家长在关注孩子生长的同时,应创造更好的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每天的儿科门诊,基本上都会看小孩子腹痛,孩子说脐周痛,程度可轻可重,可以出现在饭前,也可以出现在餐后,极个别孩子有发热。 如何诊断?可以做一次血常规,做一次PPD皮试,但最重要的是做腹部淋巴结超声检查。一般来说,排除了结核性淋巴结炎,在病原学方面多是病毒感染,超声 波检查发现在肠系膜周围有多个大小不一的淋巴结。至于要不要做腹部CT或MR,本人认为不要急着做这两种检查。 治疗方面有三个要点:1。抗病毒治疗,可以口服立安片,或利巴韦林颗粒,疗程五天到七天。2。给孩子吃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如蒲地兰消炎口服液,或柴银口服液,或鱼腥草颗粒,疗程可以用两周。3。解痉治疗,可以吃腹可安或屈他为林,或脐周外涂驱风油,每天两次到三次。还得提高抵抗力,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液或脾氨肽干粉。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预后是好的,到孩子长大到八岁,临床症状会缓解。 本文系覃肇源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今天门诊二楼儿科矮小性早熟门诊一位家长怎么都不敢相信,不停地问王伟主任:“我身高178厘米,我爱人的身高也165厘米,我大儿子身高也不矮,176厘米,怎么我这个女儿才14岁,134厘米,骨骺就闭合了,我实在不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儿童的成年终身高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其中70-80%左右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所谓的生长潜能就是各种环境因素都保证的条件下,充分发挥遗传所能达到的理想身高。但是如果孩子在长个期间由于营养不良或者生活习惯不健康,如不爱运动锻炼,或者由于各种慢性疾病如肾病,肝炎等都会影响到先天决定的长个能力的发挥,最终孩子的成年身高就不会太理想,影响了孩子的生长潜能的发挥。然而目前很多家长对于这些遗传因素以外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等不太重视,觉得只要遗传因素好,环境因素只不过影响成年终身高的20%,总认为父母家人都高,孩子也不会太低,实际上如以一位成年终身高为140厘米的女孩来说,20%也就意味着28厘米,这是一个很惊人的高度。而实际上可能还远不止这些,因为环境因素还会影响遗传潜能的发挥,有可能影响更大。因此家长们充分重视各种环境因素对孩子生长潜能的发挥,是孩子长得更高,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那么如何充分发挥您的孩子的生长潜能,多长0.4-20厘米,让孩子们有着伟岸挺拔的身材呢?首先,家长要多学习儿童生长发育期间的相关知识。 “知识决定高度”,家长的知识水平决定了儿童的的终身高。很多家长因为生长发育知识欠缺,总认为孩子是“晚长”等误区,影响了孩子的一生,实际上孩子从孕育到出生乃至成年,是一个漫长而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异常因素或者致病因素都会孩子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所以家长要想孩子有一个理想的身高,应该从自身抓起。其次,要密切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正常人的生长过程中有两个身高快速增长的阶段-即所谓的生长高峰期:婴儿期和青春发育期,这两个时期是决定孩子们成年后身高的关键时期,此外二者相比较,青春发育期更重要,因为当婴儿时长个受到影响时,只要及时纠正影响身高增高的各种因素,最终孩子还有充足追赶生长的时间,最终还有可能赶超同龄的小伙伴,而青春发育期,孩子的骨骼已经逐渐接近成熟,青少年追赶生长的能力在此时受到限制,一旦错过这个增高的黄金时期,则悔之晚矣。第三,营养要均衡。两者都是营养不均衡的表现,在“成长期”就容易导致孩子不长个。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要吃得多,吃得好,就会发育得快,长高个。于是经常喜欢强迫孩子进食,当孩子出现偏食、拒食时,家长又采取许愿、哄骗、训斥、打骂等方式,来强迫孩子进食,其结果是两种情况:有的“膘肥体胖”,有的“骨瘦如柴”。,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生长发育的特点,科学地拟定食谱和合理地安排膳食,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和多样化,均衡饮食。第四,要适当的运动锻炼,在保证营养供给充足的前提下,运动是促进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的最有效的方法。运动可以显著刺激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从而促进骨骼的生长,促进遗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目前认为有助于身高增长的运动包括弹跳运动 如跳绳,跑步等有助于四肢运动,伸展运动如单杠,仰卧起坐,体操等则有助于骨骼的伸展;以及全身性运动如篮排球,羽毛球和游泳等,有助于全身骨骼伸展和延长。第五,充足的睡眠,据研究发现促进人体长高的激素生长激素在睡眠状态下的分泌量是清醒状态下的3倍左右。睡眠质量较差的孩子往往生长速度较慢。不同年龄需要的睡眠时间不同,如:新生儿需要14-20小时睡眠,1-6岁儿童则需要睡11-14小时,7-10岁则需10小时,青春发育期快速生长期间要求保证9-10个小时的睡眠。实际上追问上述孩子的病史,就会发现孩子从小就跟爷爷奶奶长大,没有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爱运动,很少晒太阳,平时挑食偏食,作息时间不规律,老看电视玩电脑熬夜,家长也不管。9岁月经初潮后,家长也没当回事,总自我安慰说,妈妈就是晚长的,十八还长个呢,等到14不长个了,家长再带来检查时,骨骺已经闭合了,失去了长个的机会,因此,希望广大家长们吸取经验教训,定期对孩子的身高进行监测,发挥孩子最大的生长潜能,达到满意的终身高,是送给孩子最好的节日礼物。本文系王伟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儿童生长发育门诊,经常会听到家长问一 个问题:“医生,我的孩子脸上皮肤一块一块发白,是怎么一回事啊?老人们都说是蛔虫引起的,要不要打虫啊?”其实,这种脸上皮肤一块一块发白的现象称为“白色糠疹”,又称单纯糠疹,民间俗称“桃花癣”。其发生可能与卵圆形糠秕孢子菌感染有关。多见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好发于面部,也可发生于躯干和四肢。该病的皮损为一片或数片白色或淡红色斑片,有少量糠秕状鳞屑。皮损消退后残留淡白色色素减退斑。无自觉症状,多可自愈。白色糠疹的发生,中医认为与孩子的脾胃不和有关。多表明幼儿营养不全或吸收不良,如挑食、饮食不规律等。之所以以往人们都认为与蛔虫等寄生虫有关,是因为以前卫生条件差,小孩多数体内有寄生虫。由于营养被寄生虫侵夺,造成营养不全自然就易长白色糠疹了。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化肥代替了农肥,现在小孩已很少感染寄生虫的。但是其他影响饮食和营养吸收的因素,还是会让白色糠疹发生。在治疗上,对白色糠疹一方面可能通过调理脾胃(婴幼儿可用婴儿健脾散,大一点的儿童可用健脾丸或鸡内金等)来改善消化和营养吸收,并补充一些必要的营养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及微量元素锌铁铜等。平时要让孩子多吃坚果类食物、豆制品、黑芝麻等食物。对于局部皮肤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可用油霜膏保持皮肤滋润。如果病情较长较重者可以试用抗真菌药外涂;如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兰美抒)等。也可用硫磺软膏、红霉素软膏等外涂。但是不要用含糖皮质激素的药膏如皮炎平、肤软松等。本文系施长春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2年版) 2014-06-11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1. 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1.1 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 发热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 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1.2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2. 实验室检查 2.1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2.2 血生化检查 部分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C反应蛋白(CRP)一般不升高。乳酸水平升高。 2.3 血气分析 呼吸系统受累时可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酸中毒。 2.4 脑脊液检查 神经系统受累时可表现为,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2.5 病原学检查 CoxA16 、EV71等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 2.6 血清学检查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3. 物理学检查 3.1 胸X线检查 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斑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 3.2 磁共振 神经系统受累者可有异常改变,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3.3 脑电图 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 3.4 心电图 无特异性改变。少数病例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Q-T间期延长,ST-T改变。 4. 诊断标准 4.1 临床诊断病例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32. 2.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4.2 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1)肠道病毒(CoxA16 、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4.3 临床分类 普通病例: 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 重症病例: (1)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危重型:出现下列三种情况之一者——频繁抽搐、昏迷、脑疝;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5. 鉴别诊断 5.1 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 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需要与丘疹性荨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带状疱疹以及风疹等鉴别。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皮疹形态、部位、出疹时间、有无淋巴结肿大以及伴随症状等进行鉴别,以皮疹形态及部位最为重要。最终可依据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 5.2 其他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 由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或脑膜炎如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呼吸道病毒等,临床表现与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重症病例表现相似,对皮疹不典型者,应根据流行病学史尽快留取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尤其是EV71的病毒学检查,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5.3 脊髓灰质炎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时需与脊髓灰质炎鉴别。后者主要表现为双峰热,病程第2周退热前或退热过程中出现弛缓性瘫痪,病情多在热退后到达顶点,无皮疹。 5.4 肺炎 重症手足口病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应与肺炎鉴别。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症状,一般无皮疹,无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胸片加重或减轻均呈逐渐演变,可见肺实变病灶、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等。 5.5 暴发性心肌炎 以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需与暴发性心肌炎鉴别。暴发性心肌炎无皮疹,有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发作表现,心肌酶谱多有明显升高,胸片或心脏彩超提示心脏扩大,心功能异常恢复较慢。最终可依据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 6. 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1 )持续高热不退 (2 )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 呼吸、心率增快 (4 )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5 )高血压 (6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7) 高血糖 7. 处置流程 门诊医师在接诊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周边有无类似病例以及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肺部体征。 7.1 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丙类传染病要求进行报告。 7.2 普通病例可门诊治疗,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病情变化时随诊。 3岁以下患儿,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病程在5天以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根据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7.3 重症病例应住院治疗。危重病例及时收入重症医学科(ICU)救治。 8. 治疗 8.1 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8.2 重症病例 (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每次0.5-1.0g/kg,每4-8小时一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呋噻米。 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泼尼松龙1mg-2mg/kg·d,氢化可的松3mg-5mg/kg·d,地塞米松0.2mg-0.5mg/kg·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个别病例进展快、病情凶险可考虑加大剂量,如在2-3天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0mg-20mg/kg·d(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g)或地塞米松0.5mg-1.0mg/kg·d。 酌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 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 (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 20 -30cmH2O,PEEP 4-8cmH2O,f 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适当给予镇静、镇痛。如有肺水肿、肺出血表现,应增加PEEP,不宜进行频繁吸痰等降低呼吸道压力的护理操作。 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有条件者根据中心静脉压、心功能、有创动脉压监测调整液量)。 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导尿管。 药物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酌情应用利尿药物治疗。 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 抑制胃酸分泌,可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及抑酸剂等。 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3)恢复期治疗 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 功能康复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8.3 中医治疗(详见原文献) 编辑:赵双 来源:丁香园 相关文章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口袋教程: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与处理 2010年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及EV71病毒感染危重症病例早期识别专家共识(2011版)解读 中国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08-2012)
男孩成年终身高(厘米)=(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7(厘米)女孩成年终身高(厘米)=(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7(厘米)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①计算公式是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得出,只有约95%的正常人在此范围内,不一定人人能达到;②计算出的中间值后面的±5.29cm,是统计学上的标准差,正常人可能高于或低于中间值,但并不代表完全正常的人通过平衡的营养、良好的睡眠和锻炼就能在遗传身高基础加5.29cm;③遗传身高只是完全正常人应该达到的成年身高范围,不代表所有孩子都能达到。千万不要因计算出的遗传身高尚可而不重视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矮小也是一种疾病,时常会有父母身高都高者孩子矮小,因为父母身高高,并不能代表孩子绝对不会有生长素缺乏等疾病;④父母身高较矮者也不要过于悲观。家族性矮小,目前可归为特发性矮小类,多数情况下,只要骨骺未闭合,可以通过适当治疗,在一定程度是提高终身高。同时,由于父母过去都未进行过任何矮小方面的检查与治疗,不代表家族中肯定没有影响身高的疾病,有些疾病现在可以检查,并可得到有效治疗,如果孩子也有相同疾病,完全可能通过检查、治疗达到比较理想的终身高;⑤由于现在生活水平提高,食品中性激素时常难免,保健品中性激素更为泛滥,加上不良信息过多刺激,孩子发育普遍提前,性早熟也明显增多。不能因为孩子身高尚可或较高而不重视孩子发育情况,性早熟时由于发育过早,身高常高于同龄人,但停止生长也早,将来身高反而可能更矮。一旦青春期结束,生长就会停止,再无治疗可能。⑥预测成年身高最准确的方法是通过准确评估骨龄后预测。因为计算遗传身高时只考虑父母身高,并不考虑孩子现身高和当时的骨龄。如果骨龄大于年龄,后期生长空间会较小,成年身高会较低,而骨龄小于年龄,则后期生长空间会较大,成年身高可能较高。由于骨龄是人的生理年龄,应该与现实际年龄相符,如果相差过大,常常是因疾病造成,需要及时检查、治疗。⑦首先在日本,现在也包括我国台湾地区和部分西欧国家,对所有生长期儿童、青少年每两年免费拍一次骨龄片,以便及时发现生长发育方面的异常情况,从而及时治疗,值得国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