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底单位体检。在外科,外科主任摸了摸我的脖子说:“去做个甲状腺B超吧”我问:“会有什么事?”主任说:“做一个放心”我当时没有把主任的话当回事,只是想可能就是甲状腺结节罢了,不会有什么大事。那段时间工作较忙,过了大概一个月,有一天忽然想起查体外科主任说的话,就挂了个号,约了甲状腺B超,开了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球蛋白的化验。甲功和甲状腺球蛋白化验结果在正常不过了,看到结果很开心,更觉得没事啦。到了该检查B超的时间,检查时B超医生说“看着不好,右侧甲状腺有一个结节但不大,可是颈部有多个淋巴结节看着不好,左侧甲状腺多发结节。”。她的结论大概是“右侧甲状腺结节,右颈部多个淋巴结节,形态不规则,左侧甲状腺多发结节”(由于时间太长没有留检查报告记不太清了),那时是不是还没有甲状腺B超TI-RADS分级的标准?我不清楚(我想如果有是不是属于4b-5级)。我不认为我会患上甲状腺癌,好好的没有任何不适,怎么就得了癌呢?于是又预约了天津肿瘤医院B超主任的检查(当时听说这个主任很牛,他说是癌基本上就能定论了)。到了检查时间,躺到检查床上,主任在我脖子上涂上了凉凉的超声耦合剂(一种超声用的凝胶),当主任把探头放到我脖子上那一刻,第一句话就说“抓紧手术吧”,我听到这句话,不知为什么没有任何反应,似乎不是在说我需要手术治疗,而是说别人。B超结果在外面等待一会就能拿到,在医院长廊等结果的时候,我慢慢缓过劲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刚刚主任说了抓紧手术,也就是说我的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癌,脑子还是一片空白,好好的怎么就是癌了呢?拿到报告,最终结论是“甲状腺右叶实性肿物伴钙化---考虑恶性”。甲状腺,美丽的蝴蝶结有时也耍个小脾气我立即预约了肿瘤医院头颈二科主任的号,准备手术治疗。但回到家,我还是好好的哭了一场,和老头说:“别理我,让我自己好好哭一会儿”。并开始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饮食应该没有大问题,不抽烟不喝酒,但经常熬夜,这个确实不好,没想只这样癌就找到了我,看来熬夜的确是不好的习惯。到了看门诊的时间,当头颈二科主任看了我的B超结果,摸着我的脖子调侃的说:“没事,我还要恭喜你患上的是甲状腺癌”。听了此话,我的心情瞬间释然了,对于一个在医疗行业工作的人,当然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毕竟甲状腺癌比其它部位的癌严重程度要小许多(虽然现在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癌症已经归为慢性疾病,但甲状腺癌还是与其它癌症有很大的区别)。主任给我预约了住院时间。住院后,做了相关检查,术前谈话,我没有回避,并问了一些相关的问题,医生都一一为我做了解答,解除了我的顾虑和担心。到了手术时间,亲朋好友来了许多人,都为我打气,我再麻醉医生的带领下,亲朋好友的陪伴下,走进了手术室。术后得知,由于术中病理检查结果不好(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甲状腺癌伴右侧淋巴转移),所以医生建议将我的左右甲状腺全部切除,并做了右侧淋巴结的清扫,好好的甲状腺就这样被切掉了,哭哭哭。。。甲状腺被切除后,下面就是做碘131治疗,以清除残余的甲状腺,以免复发,再有就是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以补充自身不能生产甲状腺激素的缺陷。好了,我患甲状腺癌的故事就讲到这里,甲状腺被切除已经过去将近6年了,我还快乐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看来甲状腺癌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听医生的话,正规治疗,生活依然是美好的。
说到“骨质疏松”,人们普遍认为是老年人的“专利”,其实不然,如果在年轻时期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骨骼峰值量和骨质量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骨质疏松症同样会侵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性,但毕竟这样的情况占少数。骨质疏松症仍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据统计我国60~69岁老年女性的发生率高达50%~70%,老年男性发生率为30%。所以今天我们主要谈谈中老年人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在谈如何预防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骨质疏松的情况出现,骨质疏松是怎么造成的。什么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说白了就是人体骨头中的骨量减少了,骨组织内部细微结构被破坏而使骨骼的脆性增加,易产生骨折。通俗的说就是骨小梁结构被破坏,就好比木质房梁(骨小梁结构)被白蚂蚁掏空了。但这个过程非常缓慢,因此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故被称为“寂静的疾病”、“静悄悄的流行病”及“沉默的杀手”。什么原因会造成骨质疏松?骨骼由胶原蛋白和非胶原蛋白制成,并且含有大量的钙元素。体内的钙质是相对稳定的并具有动态平衡的特点,如果饮食中摄取钙不足或某些因素影响钙的吸收,血液中需求的钙就会从骨骼中获取,骨钙的流失导致骨骼强度和质量的降低,最终会导致骨骼变薄、脆弱和骨质疏松。同时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的帮忙,因此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也是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造成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还有体力活动少,过量饮酒,吸烟,饮过多含咖啡因的饮料,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不足,高钠饮食及低体质量。如何改变生活方式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我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建议,预防骨质疏松,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1)加强营养,均衡膳食;(2)充足日照;(3)规律运动;(4)戒烟;(5)限酒;(6)避免过量饮用咖啡;(7)避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8)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饮食上建议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均衡膳食,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g/kg体质量,比如对于一个60kg的人来说,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为48g~60g,并每天摄入牛奶3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同时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如何获取钙?获得足够的钙的最佳方法是均衡饮食。乳类及其制品是膳食钙的最好来源,牛奶中不仅含钙丰富,且钙磷比例适宜,是人体补钙的最佳来源,具体来说,每天早餐喝一杯牛奶(200~250ml),午餐加一小杯酸奶(100~125ml),即可达到300g的推荐摄入量,不习惯喝牛奶的也可以直接用同等分量的酸奶来代替;其次,豆制品也是含钙量较高的食物,豆腐干、豆腐丝、素鸡等含钙量也比较高,每天吃200克北豆腐或者100克豆腐干,大约可以提供300多毫克钙;再有就是贝类、连骨小鱼、虾皮、深绿色叶菜和菜花、芝麻或芝麻酱、水果中的山楂,均可提供总量可观的钙元素。如何获取维生素D?维生素D在食物中的含量很低,单靠食物补充一般很难满足肌体的需要。充足日照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建议上午11:00到下午3:00间,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 min(取决于日照时间、纬度、季节等因素),每周两次,在进行日照时,尽量不涂抹防晒霜,以免影响日照效果。但需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照射,以防灼伤皮肤。维生素D的来源也比较多,例如:添加了维生素D的牛奶、酸奶等乳制品鲑鱼、金枪鱼和鲭鱼等深海鱼制品添加了维生素D的谷物和食物蛋类食物制品针对性补充维生素D的药品或者食物补充剂规律运动为什么能帮助我们预防骨质疏松?首先,户外活动能够更好地接受紫外光照射,如上所述,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合成和延缓骨质疏松的发展。其次,适量运动对维持骨量和提高骨密度均有较明显的作用,运动不仅可延缓骨质疏松发生时间,也可减轻骨质疏松程度。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机体反应性,提高肌腱和韧带顺应性、延伸性和柔软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风险,降低骨质疏松所致骨折的发生率。所以,适当运动能帮助我们预防骨质疏松。中老年人如何运动?适量运动对维持骨量和提高骨密度均有较明显的优点,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最佳运动是负重运动,包括步行,远足,慢跑,爬楼梯,打网球,跳绳和跳舞;其次,是抗阻运动,即利用肌肉力量来增加肌肉质量的活动,包括俯卧撑、哑铃、杠铃、举重等,这些运动有助于强壮骨骼,对老年人也有额外的好处,因为锻炼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协调和平衡,并维持更好的整体健康。其它还有我国的传统体育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八段锦等,以及瑜伽、舞蹈和兵乓球等。但注意如果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症、患有心脏病或肺病的人以及在大部分成年期尚未开始锻炼的人,应该在开始任何锻炼计划之前咨询医生和专业人员。老年人每天户外锻炼1~2次,每次1小时左右,以轻微出汗为宜;或每天至少六千步。注意每次运动要量力而行,强度不要过大,运动持续时间不要过长,可以分多次运动。总之,规律功能锻炼的方式、时间、频率、强度、组合,要遵循个体化,尤其在高龄老人,功能锻炼要以保护残存功能和残存功能的发挥为目标。2015年我国出台《运动防治骨质疏松专家共识》,其对中老年运动预防骨质疏松设定了比较具体的方案。大家可以参考。https://wenku.baidu.com/view/7d5048ae6c175f0e7dd13798.html为了预防骨质疏松,需要补点什么吗?正如我们前面所述,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所以骨健康的基本补充剂就是钙剂和维生素D。钙剂:2018年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日钙的推荐摄入量为1000 mg(元素钙)。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给予钙剂补充。营养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每日膳食约摄入元素钙400mg,故尚需每天补充元素钙约500~600mg。注意补充钙剂需适量,超大剂量补充钙剂可能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目前不推荐没有任何理由普遍补充钙剂。目前市场上钙剂产品根据钙源主要分为无机钙和有机钙两大类,同一种钙源又有多种剂型,有胶囊,冲剂,片剂,液体剂型等。无机钙临床应用的主要是碳酸钙,在所有钙剂中其含元素钙量最高,是目前使用较广泛而且性价比较高的钙补充剂,其还具有作用强,服用量少等特点,但需胃酸参与,常见不良反应为上腹不适和便秘等。有机钙主要有葡萄糖酸钙、乳酸钙和枸橼酸钙,此类钙剂代谢不需胃酸的参与,含元素钙量低,具有水溶性较好,适用于胃酸缺乏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小,作用缓慢、服用量大的特点。对于同一种钙剂不同的剂型来说,老年人适于服用液体剂型,因为液体剂型在口服药物中吸收最好,以弥补老年人胃肠道吸收减弱的不足。怎么服用钙剂?选择好了钙剂,钙剂口服的方法也要注意,钙剂采用分次服用比一次服用吸收好,对胃酸分泌正常的人群在两餐间服用可减少食物对钙吸收的干扰,对胃酸缺乏者不宜空腹服用。建议如果药品说明书已注明服用方法的,按说明书服用,如果药品说明书没有注明,则以清晨和临睡前各服用1次为佳,若是选择含钙量高的制剂,采用一天一次的用法,则建议每晚睡前服用为佳。还要注意的是服用钙剂不要用茶水送服,因为茶叶中含有鞣酸,会和钙结合影响钙元素的吸收。对于需长期补钙者,以间歇补钙为佳,每服用钙剂2个月,则停服1个月;如此重复循环服用。维生素D:在我国维生素D不足状况普遍存在,2018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50-65岁人群推荐维生素D每日摄入量为10μg(400IU)。65岁及以上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推荐每日摄入量为15μg(600IU);如果从日光照射和食物中获得的维生素D不足,需进行维生素D添加补充。在预防骨质疏松方面维生素D要不要补充其实还没有非常令人信服的定论。但目前许多研究认为维生素D的缺乏会造成或加重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肥胖、抑郁症等,所以对于高危人群建议评估骨质疏松风险和营养摄入的情况,如有必要根据临床判断,适量补充维生素D。敲重点中老年骨质疏松的预防需要通过综合措施来实施,提倡合理的膳食结构、规律和适合的运动;同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滥用药物;在不缺乏的情况下通过额外补钙和维生素D并不能获益,但是更具需求情况维持正常需求的摄入仍然是必要的。我国中老年人群中的流行病学研究还不充分,所以补充也要个体化。合理补充是其基础,通过早期、合理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减少或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从而提高中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张姐,最近怎么没有看见您出来遛?”“咳,别提了,本来好好的,1个月前查体,这不结果出来了,说我血压、血糖、血脂都高了,医生说我这是‘三高’,这些日子光跑医院了。”“什么‘三高’?这是怎么做说的,这得好好控制,我听说这是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是呢,医生也是这么说的。这不,吃了1个星期药了,今天让去复诊,不聊了,我赶紧去医院了。”“好的,拜拜!”“‘三高’是什么鬼?怎么控制呢?”什么是“三高”呢?顾名思义就是有三项指标都高了呗,哪三项?前面的对话,大家也看到了,就是血压、血糖和血脂咯。今天我们不谈他们的具体指标,您只要知道这三项都高出了正常范围,就可以了,以后有时间我们再谈他们具体的指标是什么。那么我们谈什么呢?只谈如何控制!如何控制!如何控制!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哈哈,大家别急哈,马上来了。有些事情其实很简单,但又不那么简单,对于“三高”的控制,除了用药物治疗以外,简单来说,用一句话也能解决,什么话?就是6个字“管住嘴,迈开腿。”,这几个字说的简单,做起来就不简单了。因为人都是有欲望和惰性的,看见那么好吃的东东,忍住不吃这需要很大的毅力,每天都要锻炼身体也需要很大的、持之以恒的毅力。其实,“三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您的欲望和惰性中升高的。好了,言归正传,我们来说怎么控制,首先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也就是药物控制,一定要找医生,找医生,找医生,重要的事情还是说三遍。医生会根据您的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给予恰当的药物、适当的剂量以保证您的“三高”控制在一个您自己的适当范围,不高也不低。其次就是生活方式控制了,这个主要靠您自己来掌控,也是非常重要的,两者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应该用怎样的生活方式来控制“三高”呢?我们先说怎样“吃”您可能会说“吃”谁不会!但对于“三高”人员的吃是很有讲究的。定时定量进餐这个主要是针对血糖。降糖药是根据血糖值高低来调节,如果进餐量不固定就会造成血糖“忽高忽低”,对血糖的控制非常不利,高血糖不好,但低血糖更不好,因为低血糖同样会损伤我们的身体,而且如果出现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对于血压和血脂虽然定时定量不算重要,但在吃的量上也要控制在八分饱的范围,所以三者结合就是定时定量在八分饱最合适。均衡饮食这点其实对任何人都很重要,尤其是“三高”的人。主食要粗细搭配,多样化;多吃应季的新鲜蔬菜,对于血糖控制到自己正常水平的人,每天吃一个中等大小苹果差不多量的水果(对于血糖尚未控制到正常水平的先不要吃水果),吃水果的时间选择在两餐之间,而不是饭后;限制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多的食品(注意我这里说的是限制而不是禁食);尽量少盐少油;戒烟限酒,酒同样是限制,当然不喝最好,但对于一些老年人,已经习惯每天喝1两酒,其实也未尝不可,但注意不仅不能多喝,而且同样要定量,因为酒精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如果用着降糖药,再饮酒,会造成低血糖,那就危险了。同时您要告诉医生您有饮酒的习惯,以便医生在给您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时考虑您的酒精摄入量。我们再说怎样“运动”您可能又会说“运动”谁不会!但对于“三高”人员的“运动”同样是有讲究的。合适的运动“三高”的人不是任何运动都能参与,需要根据年龄,身体状况等,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像年轻人可以适当的做一些稍微剧烈的运动,像慢跑,打球等,但对于老年人就需要做一些比较舒缓的运动了,像慢走,打太极拳等。这里还需要注意,当“三高”尚未控制或有一些严重并发症时,先不要运动,等病情控制稳定后,经咨询医生,医生说可以开始适当运动了,您再开始运动。运动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晨起空腹运动,因为空腹运动可能会造成低血糖,如果您有晨起运动的习惯,一定要少吃点东西再去运动。比较适合的运动时间是餐后半小时。运动量好,合适的运动和运动时间都订好了,下面就要制订运动量了,这个也很重要哟。运动量同样要适合您自己,一般每周至少150分钟,即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也可以在每天中分次进行,也就是每餐后半小时运动10分钟)。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量要尽量固定,因为大量运动同样会引起低血糖,而运动量小,血糖可能会比不运动时升高,从而引起血糖不稳定。好了,对于怎样控制“三高”,我先谈到这里,有时间我再仔细和大家说具体的饮食和运动控制方法。总之,在“三高”的控制上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三高’,在战术上重视‘三高’”,这样才能更加健康、快乐的生活。本文系任耘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对于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带来的灾害,人们从恐慌到对疾病的不断认知和积极防护,大家基本上都能正确对待了。但对于慢病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带来的问题又清晰的摆在了面前。日前,发表于《柳叶刀》的一篇研究分析了41例确诊病例的特征,显示32%的患者伴有基础疾病,而且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一般人群要重。这些消息都给慢病患者带来情绪变化,如恐慌,易烦躁和焦虑,进而引起血糖、血压等发生波动,另外,虽然病情发生变化,但面对疫情又不敢到医院看病取药,进一步造成身体的伤害。下面我们就谈一谈,对于慢病患者和家属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情绪管理首先,对于疫情不要恐慌,平常心,相信国家和医务工作者会积极帮助全国人民战胜疫情;其次,即关注疫情,又不受疫情通报影响,合理安排自己的起居饮食;第三,微笑面对任何事情,开心快乐每一天;第四,遇到烦心事时,要对自己说鼓励的话语。或者学会适当的忘记,只有这样才能使负重的心情得以放松;第五,提高自身修养,正好利用这个空闲时间多看看书,任何喜欢的书籍都可以,但注意适时活动;第六,当碰到情绪不佳时,利用现在的通讯工具,通过电话或微信和朋友或家人交谈。疾病管理任何慢性病患者在居家期间都要合理安排日常生活,第一,合理饮食,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大米、白面等主食类的)要适量,要摄入优质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食物,疫情正赶上春节期间,大家家里可能都准备了不少肉食类食物,还是少吃为主,但仍然是要多吃蔬菜;第二,合理运动,大家都知道运动可以促进血糖、血压的下降,但现在不能进行户外活动,我们可以在家里做运动,如在屋里来回走动,做太极拳(网上可以找到视频,跟着做即可),还可以跟着视频做广播操,座椅健身操、单脚站立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居家活动,但也要量力而行,带着口罩跳广场舞是不可取的;第三,定期监测,一定要定期监测血糖、血压、心率,但也不要过频,以免担心结果不好,对自己的情绪造成影响,一般在血糖,血压稳定期,一周测定一天的血糖或血压即可;第四,生活规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每天睡好子午觉,建议晚上11点前就上床休息,多休息,多睡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免疫力,抵抗病毒的侵袭;第五,也是最重要的是,别忘了吃药!别忘了吃药!别忘了吃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中老年朋友可能有的记忆力下降,再加上突然不能出门,生活规律改变,有时可能会忘记吃药,可以在手机上设个提醒,这样就不容易忘记了;第六,如果病情确实控制不佳,如用药后血糖、血压仍然很高,还是需要及时去医院找医生,由医生为您调整用药剂量,切不可自己随意增加用药剂量,以免带来不必要的危险(如低血糖、低血压等),只要做好防护,一般是不会被传染上的。如何防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于患有慢性病的患者来说,是这次新冠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大家都特别关心如何不被感染上,我们如何做呢?为了防止被感染,特别是在疫情发生强度比较高的地区,中老年人慢病患者,必须外出时,要尽量减少到公共场所的活动,尽量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时要尽量做好个人防护,防护的最好方法就是戴口罩出门。如果家里人出现相应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更要注意做好对患有慢病的中老年人保护。任何人一旦出现发热、呼吸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无论何种场合,都应该佩戴口罩,并立即就医。最后强调的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当前,我们应众志成城抗感染,尤其应重视慢病患者等易感人群的预防。慢病患者除了进行日常预防外,应持续保持血糖,血压等的控制,在有限的条件下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并依从药物治疗。
患者提问:疾病:高血压病情描述:欣络平可以和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一起吃吗?体型肥胖,女,35岁,血压150/100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药剂科任耘回复:这两个药可以一起吃,但还需要看你的心率如何,在决定吃的剂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药剂科任耘回复:请问,您告诉我的血压是什么时候测定的?再有这两个药是什么时间服药?用药剂量是多少?患者提问:我也不知道心率多少是正常的,也没有测过心率。患者提问:这一久的血压都是这样的患者提问:心率过慢的人适合吃,还是心率过快的人适合吃?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药剂科任耘回复:请您自己在安静状态下,数一下心率,看看一分钟是多少,心率如果小于50就不能用美托洛尔了。您现在还没有用药吗?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药剂科任耘回复:也就是说美托洛尔适用于心率快的高血压患者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药剂科任耘回复:不知您家里是否备有血压计,如果没有最好买一个(要袖带式的,也就是在量臂部的,不能用腕部的,腕部准确性差),开始用药时,在家量早上,下午四点左右和晚上的血压,根据需要情况来选择用什么药及用药剂量患者提问:你好!医生,我吃这两种药刚好七天了,我测了一下,我的心率在七十左右。心率正常是不是不用吃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了。单吃欣络平可以吗?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药剂科任耘回复:你这两种药都是什么时间吃的,吃多大剂量?血压如何?患者提问:下午两点吃,各一片,吃了三天后血压就降了,现在血压126/88.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药剂科任耘回复:为什么选择下午用药?您早上血压是多少?患者提问:以前晚上血压都有140/106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药剂科任耘回复:目前你测定的血压是药物作用下的,是可以的,如果停药,血压可能就会又升高患者提问:早上没测,因为早上我基本都是睡着,晚上大多夜班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药剂科任耘回复:那起床一般是几点?测过血压吗?患者提问:我在想早上吃药后就睡觉,怕不好,所以没有在早上吃药。患者提问:没有,因为早上我十一点起床,然后吃完饭就去上班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药剂科任耘回复:请吧您的作息时间告诉我,也就是一般几点睡觉?几点起床?患者提问:然后我想下午三点至六点是高峰,所以我两点吃药患者提问:每天早上十一点起床,然后到半夜两点才睡觉。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药剂科任耘回复:嗯,以您的作息时间,下午2点用药,还是基本合适的。目前您刚刚用药一周,所以不建议现在就减药,首先,您是年轻人,血压可以控制到目前的水平,而且您的低压刚刚合格;第二,您目前的血压是用药的结果,如果停药可能会再次升高(前面我已经说过);第三,不知您在用药期间有没有不适的症状,如面部潮红,头晕,脚踝水肿等,如有请您到医院和就诊的医生说一下,以便医生为您调整用药。
在2013年单位查体中,我不幸被查出罹患了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据TNM分期(国际上通用的对肿瘤分期的一种形式,T指肿瘤本身的情况,N指肿瘤转移到淋巴结的情况,M指肿瘤有无远处转移。)为Ⅳa期。于2013年底在全麻下行“右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左甲状腺叶切除术”。术后医生告诉我,目前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的经典模式是“手术+131I+甲状腺素”,所以131I治疗是该病治疗的三个重要环节之一。嘱咐我术后1个月,做131I治疗。然而131I毕竟是一种放射性药物,既然是药物,就必然有药理作用和药物安全性问题,那么服用131I治疗的机理是什么?服用131I后到底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呢?这种放射性药物会不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伤害呢?带着这些问题,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办理了入院手续。等待医生的问诊及对我这些困惑的解答。我:大夫,用131I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机理是什么?医生:人体的甲状腺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从体内(主要来自我们的饮食)摄取碘,进而在甲状腺腺内合成甲状腺激素,供我们机体使用。我们体内的碘,绝大部分都被甲状腺腺体吸收,用来合成甲状腺激素。也就是说,人体内能够吸收碘的,主要就是甲状腺。其它器官不是吸碘能力小,就是碘在其内滞留时间短,只是“匆匆过客”罢了。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通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其共同的特点是,跟正常的甲状腺细胞功能类似,可以吸收碘,合成甲状腺激素。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有杀伤性的放射性碘,也就是131I来治疗甲状腺癌。当癌组织吸收了131I之后,通过其产生的电离辐射就可以精准定位并杀死甲状腺癌细胞。我:哦,基本明白了,那用多大量合适呢?我听说对于难治性甲亢患者也用131I治疗,这个和治疗甲状腺癌的剂量一样吗?有多大差别?医生:这两者存在很大的不同,甲亢的治疗量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所用剂量一般都较小。甲状腺癌的剂量相对较大,其所用剂量也会因患者的病情和患者的基础情况而有所差异,总的来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131I治疗有两种方式,一种叫“清甲”,另一种叫“清灶”治疗。“清甲”治疗,是指清除人体内的甲状腺组织。这种方法有利于避免甲状腺癌复发,同时治疗后进行显像,可以发现有没有肿瘤转移,也为以后的随访观察提供方便,治疗剂量通常在是30-100mCi(毫居)之间。“清灶”治疗,是指目的在于清除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灶的治疗方法。一般根据肿瘤转移的情况、部位而采用不同的剂量,范围在100-250mCi之间。我:明白了,还有131I毕竟是一个放射性药物,那他对环境有什么污染呢?服用后我需要隔离吗?如果需要隔离,如何与家人及朋友接触?医生:对于绝大部分患者来讲,进行131I治疗的时候,都是手术切除了绝大部分甲状腺组织了,残余的甲状腺组织一般不到5%;而如果是发生转移,即使广泛转移的话,能够吸收131I的甲状腺组织也估计不到1-3%。那么如果,进行131I治疗,即使一般最大的剂量的250mCi的话,真正被甲状腺组织吸收的131I,也就7.5mCi。其它的主要分布在胃肠道和泌尿道,然后通过大小便被排泄出去。131I是一种放射性物质,它一般8天之后,放射性的量自行减少一半,也就是说它的半衰期是8.3天。所以服131I后,即使没有排泄,也会降低一半。如果加上人体的排泄,那么一周之后,人体内残留的放射性碘就非常少了。如果身体有残余甲状腺组织,尤其第一次“清甲”治疗,残留的量相对较多。如果只是转移灶,甚至有的患者,131I-SPECT全身扫描没有发现病灶,那时候身体内的放射就更少了,不到1%。因此,服131I后的头几天,身体内的排泄物(特别是尿液)的放射性是非常大的,所以,为了防止排泄物污染环境或射线对家人或公众造成无辜的损害,一般要求患者住院进行131I治疗。在美国,通常按照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的规定,符合以下三种标准,患者才可解除隔离:①体内残留的放射性活度不超过33 mCi;②距离1米处辐射剂量率低于7mR/h(0.07mSv/h);③对成人的最大辐射剂量不超过5mSv。这是由医生来用专用仪器来测定,如果符合标准,恭喜你,可以解除“禁闭”,重获自由了。131I是一种高能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它的防护最理想的是用铅等重金属,比如住在铅屏蔽的房子、穿铅衣等,但任何一个家庭具备这样的设施的可能性都不大,所以主要靠增大接触距离(比如自己住单间,远距离与家人、朋友接触),以及缩短接触时间。总的来讲,短时间、长距离的偶尔接触还是可以的。当然,有孕妇和婴幼儿还是尽可能不接触。美国医学杂志曾发表了关于131I治疗甲状腺癌相关辐射研究,以客观的数据缓解大家的紧张心理。该研究共收纳了30名患者、65名家庭成员和17只宠物。患者门诊口服131I剂量范围在70-150mCi之间,患者经告知(服药后2天内单独睡眠、充分饮水、避免长时间接触他人)后服药并返回家中观察。研究者测量了10天内患者房间、家庭成员和宠物的受照剂量。结果发现,卧室在所有房间中的辐射剂量最大(平均为0.58 mSv),对家庭成员的辐射剂量在0.001-1.09 mSv之间(包括30名儿童、35名成人和17只宠物)。研究结果表明,甲状腺癌门诊131I治疗对家庭成员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当代NRC规范所规定的剂量限值(5 mSv)。因此,国际和国内有越来越多的专家提倡对甲状腺全切除后的患者进行131I治疗前病情评估,用最低剂量的131I进行“清甲”,避免因药物滥用对患者和环境造成不必要的负担。我:是这样啊,刚才您也说了131I是一种高能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我服用131I虽然是对我疾病的治疗,那对了我会有什么伤害呢?或者说有什么不良反应?我需要注意什么?医生:131I放射性同位素治疗是一种相当安全的疗法,很少有极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虽然治疗剂量的131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病灶、残留甲状腺组织、邻近组织和其他可摄碘的正常组织器官形成直接辐射损伤,导致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炎症反应,但这些反应多出现于清甲治疗后的1-5天内,属于短暂性的副作用,常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治疗过程中发生率最高的副作用是胃肠道症状,但大部分能够耐受。一般仅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及腹泻较少见,可于服药后几小时即出现,有的患者可能要持续2天至1周,常可用止吐剂对症处理。胃肠道反应与患者心理恐惧感及轻度胃肠道水肿有关,只要你在治疗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做到放松心情,不惧怕,让家人做些清淡、可口的饮食即可。其次,就是颈部轻微肿胀,一般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胀,发生在服药后24-48小时之内,可能因手术时残存的原有甲状腺组织较多,而出现甲状腺炎,为一过性的,大多可自行缓解。少数患者术后残留腺体较多时,建议在131I治疗的同时服用糖皮质激素,这样就可以安全轻松地度过“老干部疗养期”了。第三,是唾液腺损伤,这是因为唾液腺也会摄取放射碘引发唾液腺放射性炎症造成的。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一般出现在24小时内,患者有唾液腺轻微肿痛及轻微口干之症状,也是一过性的,在131I治疗期服用酸性糖果、嚼无糖口香糖、按摩唾液腺或补液等措施,可减轻唾液腺的辐射损伤。慢性一般发生于接受多次大剂量131I治疗患者,表现为口干、腮腺区疼痛、味觉改变、吞咽困难等,其发生率较低。第四,是对腹腔和盆腔的辐射损伤,特别是生殖系统的影响,多数学者认为131I治疗可能导致短暂性卵巢或睾丸功能异常,但之后仍可安全生育。通过医学内照射剂量法(MIRD)计算得出生殖腺所接受的照射剂量低于人类精子的半数致死量(LD50)。世界近千例样本量的研究表明,131I治疗未出现影响生育或新生儿先天异常的证据。但为减少对腹腔和盆腔照射,建议患者服药后大量饮水、多排尿,多吃些水果、蔬菜及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每日排便,可有助于减轻腹腔和盆腔的辐射损伤。若有便秘的情况,一定要告知医生进行预处理,用些增强胃肠动力的药物和缓泻剂是十分有效的。第五,有报道说可能对骨髓有抑制作用。对于治疗次数少的患者,一般不会发生;但对接收多次131I治疗的患者需要谨慎考虑,多次治疗后可能发生一过性骨髓抑制而造成白细胞降低,服用升高白细胞药物后多能缓解。当然,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权衡治疗获益和代价。再有就是对于弥漫性肺转移患者,远期副作用还包括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长期大剂量治疗的患者白血病的患病率相对增高。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和/或高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持续甲减加上“清甲”后131I的损伤,基础疾病病情可能在短期内加重,需密切观察、及时处理。我:看来放松心情,遵从医嘱是最好的防护方法。医生:对,为了根除病灶,许多患者都需要接受131I治疗,但由于患者对131I治疗不甚了解而产生了许多顾虑,不知道治疗后的副反应究竟有多大,尤其是有些患者刚刚做完手术不久,再加上131I治疗的需要,身体本身就处于甲减状态,就有乏力,全身肿胀等不适,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否能承受这种看似威力巨大的治疗方法。不免会产生焦虑、失眠、恐惧等,其实这些都是不必要的,131I治疗的靶向性极强,其副作用要比放化疗小的多,而且大多能及时缓解。我:嗯,谢谢大夫。我一定会好好配合治疗。经过医生的细心讲解,我对131I治疗有了很好的心理准备,放心地接受了治疗。我服用131I的剂量是100mCi。在治疗时,由于是第一次,医生给我用甲基强的松龙(一种糖皮质激素)来预防可能发生的放射性炎症,因此,治疗中我只是出现咽部的不适,咽痛(吞咽食物或唾液时有时咽部疼痛感加重),咽部发干,多少有些厌食等症状,通过含服酸性糖果和大量饮水及家人细心的照顾,经过几天就都消失了。根据医嘱,5个月后我又进行了第二次治疗,考虑到残留甲状腺摄碘功能有限,这次就没有再用激素进行预防。虽然有乏力、面部肿胀等不适,但服用100mCi 131I后的不适感比第一次要轻的多,仅仅是咽部发干及咽痛,通过含酸性糖果及大量饮水,2-3天就都消失了。治疗后经SPECT全身扫描,结果是“颈部未见明显残留甲状腺组织,未见典型功能性转移病灶征象”。医生告诉我,根据扫描及其他检查结果,我可以“光荣退伍了”,也不需要再来“疗养”了。听到这个喜讯,我非常高兴,由此可见131I治疗并不可怕,而且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用药合理与否看似是医生的职责,可是在当今的社会中,其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本身有着不可分割的责任。以患病是否需要输液为例,本来就是小病并不需要输液,医生说“给您开点药,回家吃药就行了”,可是患者或患者家属强烈要求输液,其观点是“输液好得快”,实际上并非如此,而且后患是不可估量的,因为,首先输液本身比口服用药危险性大,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虽然药效增强,但不良反应同时增加,近些年来药物不良反应或事件报道中,输液的发生率远远大于口服用药,其次输液的液体中都含有肉眼不可见的微粒,这些微粒是药典允许的,可是当这些肉眼不可见的微粒进入血液中,是不能被机体清除的,其随血液全身流动,如果沉积在重要器官就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危险。所以提示广大患者及其家属,如果不是必须输液,请遵医嘱,不要要求医生给予输液,因为有时你们的要求,当医生不同意时有些患者就会做出不好的举动,为了自我保护,医生可能会按照你们说的去做,但带来的是患者的危险性增加,请尊重医生的决定,因为大多数医生是有良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