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饮食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渐恢复,一般按下述原则进行,需要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第1阶段(急性胰腺炎发病早期):急性胰腺炎发病2-7天,如腹痛腹胀基本消失,且能自行排便,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如米汤,菜汤,蜂蜜水,稀藕粉,西瓜汁,莲子汤等无脂肪、低蛋白食物,少量多餐,每次100毫升左右。 第2阶段(胰腺炎发病2~4周):随着病情的稳定(轻症患者在1周后,中度重症和重症患者在2~3周后甚至更长时间),食欲和消化功能逐渐恢复,可过渡为低脂高糖流质饮食如面煳,烂面条,馒头,大米粥,小米粥,每日进餐5~6次,每次150~300毫升。患者根据自身的耐受情况,可逐步增量。鼻空肠管内可注入肠内营养液,果汁,低脂牛奶等。禁止食用含脂肪较多的食物,因为可刺激胆汁和胰腺的过度分泌,可能使症状加重。 第3阶段(胰腺炎发病1月后):出院半个月内可从低脂半流质饮食如粥,面条,米糖包等,逐渐(一般在5~7天)过渡到软饭,蒸或煮的且无油无渣的青菜鱼汤,瘦肉汤,蛋清汤和水果等。鼻空肠管内可注肠内营养液,鱼汤,瘦肉汤,脱脂或低脂牛奶等,由少到多。半个月到一个月在门诊复查,若胰腺炎痊愈,可恢复米饭、清淡、少量植物油做的菜,仍宜低脂肪饮食,不吃肥肉等富含脂肪的食物。 其他注意事项: 1.进食后要随时注意病情的变化,如发现腹痛腹胀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说明胃肠对脂肪消化吸收还不能耐受,此时饮食中的脂肪、蛋白质的量还要减少甚至暂停。 2.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特别是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在切除胆囊前,不得进食含有脂肪的食物。 3.高脂血症的患者,即使胰腺炎已痊愈,仍应长期食用低脂肪饮食。 4.酒精性胰腺炎的患者,绝对禁止饮用任何酒类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亲爱的病友: 首先祝贺您康复出院,您出院了,说明病情已渐渐痊愈,但急性胰腺炎的完全恢复(比如胰周液体积聚的吸收等),还需要一段时间,还有如何恢复饮食,如何预防复发等问题,此外还可能出现远期并发症,如包裹性坏死或胰腺假性囊肿的复发,胰源性门脉高压等,因此出院后随访非常重要。 我院开通多种随访方式,胰腺专家团队全程为您服务!您可以加入好大夫网站,上传完整的出院记录,确认参加随访计划(必需点),系统会为您定期发送随访提醒和患教文章等,您也可以网上咨询。 同时我院开通了专门的胰腺病出院门诊。时间为周四全天和周五全天。地点为南大一附院门诊4楼消化科4号诊室。随访请注意携带出院记录等病历资料和所有抽血化验单和CT片等检查单。如您确因路途遥远等因素不便来我院门诊复查,也可在当地医院进行抽血和CT等检查,并把结果网上传给我看!
小儿慢性咳嗽是呼吸道门诊最常见症状之一,为什么慢性咳嗽会与消化道疾病——胃食管反流结合在一起呢?? 胃食管反流会反复咳嗽的主要原因: 1. 小婴儿的胃呈水平位或伴有胃扭转。 2. 胃部反流物吸入后直接刺激气道,引起支气管痉挛,甚至损伤气道粘膜,继而发生化学性或细菌性炎症而出现持续咳嗽。 3. 反流物中蛋白质等成分成为吸入性抗原诱发喘息。 在此提醒各位家长:您的孩子,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儿,如果出现经常咳嗽、喘息、反复支气管炎、肺炎等,在排除其他因素后一定要注意消化道的问题,到医院正规检查,对症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缓解家长的压力和困扰。
哮喘是一气道慢性炎症,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点,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憋气、喘息、咳嗽、咳痰,个别仅表现为发作性咳嗽。遇刺激性气体、花粉等可诱发,缓解期无症状。临床上常见的是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支气管痉挛,呼气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一般需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等吸入剂治疗。目前全世界有哮喘患者至少3亿人,我国哮喘发病率为l%~5%,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哮喘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在以哮喘为临床症状主要表现的患者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或者胃食管反流病加重了原来哮喘,对于这部分患者以常规的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茶碱等药物治疗效果差,但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效果好,行胃镜下食管微量电流射频治疗或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治疗可获长期疗效。 胃食管反流病引起哮喘症状的机制 1.胃内酸性液体反流通过咽部时形成喷射现象,喷射的酸性液体形成喷雾或者微滴,激惹鼻腔引起打喷嚏或流清涕,食管、气管共同开口于咽喉,当反流至咽部时,刺激咽部引起咳嗽,严重时喉部痉挛,引起吸气性困难,误吸进入气管,引起咳嗽、咳痰、憋喘。 2.反流时胃酸对食管下端神经刺激,导致神经激肽分泌增加,神经激肽刺激气道,引起气道痉挛及分泌物增多。 3.其他可能的还有胃食管反流物可通过刺激食管黏膜敏感受体兴奋迷走神经感受器,反射性引起支气管痉挛,从而诱发或加重哮喘。 [诊断及治疗] 1.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哮喘有其特点,往往以大气道痉挛为主,与常见的支气管哮喘的呼气性困难不同而表现为吸气性困难,胸部听诊可能没有哮鸣音,但患者症状却严重,可致口唇发绀,类似于“寂静胸”,也可能以往教科书上描述的“寂静胸”大都是反流性哮喘。也有很多反流引起的哮喘或加重了原来的哮喘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2.反流性哮喘患者往往有反酸、烧心、嗳气、反食等胃食管反流病症状表现,反酸、烧心等症状可诱发哮喘,饱食、饥饿、弯腰、卧位可诱发、加重哮喘,由于卧位易引起反流,很多患者夜间卧位可诱发,坐起饮水、进食可缓解。患者在治疗反酸、烧心等反流症状时,憋喘、咳嗽症状可获缓解。由于雌孕激素变化可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延缓胃排空,部分女性患者在月经前及月经期间呼吸道症状会明显加重。但部分患者无胃食管反流病症状,仅以呼吸道症状为表现。 3.辅助检查食管阻抗(测酸)可见病理性酸反流,反流次数大于正常,症状发作与反流具有相关性。食管测压远端收缩积分往往低于正常,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常低于正常,部分患者可见食管裂孔疝。胃镜可见食管炎、食管裂孔疝。其中对于反流诊断意义最大等检查为食管阻抗(测酸)检查。但所有检查只能说明患者是否患有胃食管反流病,不能说明呼吸道症状是由反流引起。如果阻抗检查呼吸道症状发作与反流具有相关性,可从侧面说明二者之间有一定关系,新近开展的痰(唾液)查胃蛋白酶也可从侧面说明二者有相关性。如患者疑似胃食管反流病,可行诊断性治疗,以胃食管反流病口服药物治疗,如呼吸道症状可获缓解,停药后症状复发,再服药又可获缓解,则说明呼吸道症状与胃食管反流有相关性。诊断性治疗对于没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来说,意义更大。 4.治疗首选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药物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主。生活方式方面进食不要过快、过饱,过快会影响食管、胃蠕动节律,同时进入胃内气体过多,过饱会使胃内压过高,同时排空过慢。少吃辛辣、刺激饮食,少吃过甜、过咸、油腻饮食,少喝牛奶,多喝酸奶,不喝浓茶、咖啡,少吃巧克力;这些都会通过直接或间接因素影响胃的排空,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增加下括约肌一过性松弛的机会。保持愉快心情,作息规律,保持好的睡眠;心情不好,作息无规律,睡眠差,都会通过植物神经及胃肠激素来影响胃的排空,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增加下括约肌一过性松弛的机会。餐后慢走半小时;餐后慢走,可以促进胃的排空,但不要剧烈运动,已经证明,剧烈运动可以通过影响腹压、改变膈肌两侧的压力来加重、引起反流。避免做使腹部压力升高的动作,例如弯腰搬重物等。唱歌时尽量不要唱调很高的歌曲,很多歌星患有反流,就跟调高时运气改变膈肌两侧压力有关。睡觉时抬高床头15°,可有效减少夜间反流。抬高床头是指床头下垫物体,而不是将被子垫高。 5.如药物治疗有效,但停不下来药物,或想获得更好疗效,可行胃镜下食管微量电流射频治疗或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治疗,对于合并重度食管炎或患有食管裂孔疝的患者,胃底折叠术是最好的选择。如果确实无法确定呼吸道症状与胃食管反流病是否有相关性,但患者反酸、烧心等消化道症状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有意愿治疗的患者,可行射频治疗或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治疗,如呼吸道症状没有缓解,但消化道症状缓解了,也解决了患者一个问题。除上述治疗方式外,国内即将开展的治疗方式还有Linx手术(磁珠环),内镜下胃底折叠(Muse系统、OverStitch系统),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治疗方式来解决胃食管反流病的问题。
幽门螺杆菌离我们并不遥远 是不是很吓人?!真的不要以为幽门螺杆菌离我们很遥远,全球约有44亿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而在有些国家几乎90%的人都感染过这种细菌。人们通常是在幼年时就受到感染,5岁以下达到50%。 中华医学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59%,也就是说,不到2个人中就有1人感染。 这种细菌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和“口-口”传播两种途径传染。所以我们从小都教小朋友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这个还比较好控制在,但是“口-口”传播,通过共用筷子或相互夹菜,就可能会传染幽门螺杆菌,这个真心不容易避免。 首先,不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去做过幽门螺杆菌的检查,很多人的状态都是,即使患有严重的胃肠道疾病,也是难受到无法忍受了,才回去医院看看,再不就是随便开点胃药吃,也就是说有太多的潜在幽门螺杆菌携带者。 再者,分餐制很难实施,尤其是有老人的家庭,会被怀疑嫌弃老人,甚至被扣“不孝”的帽子,造成不必要的家庭矛盾。所以年轻人即使有分餐制的意愿,也不敢轻易实施。 幽门螺杆菌的防治 医学家们认为,彻底消灭幽门螺杆菌并非难事,90%的细菌感染者经过1~2周治疗后,体内的幽门螺杆菌往往能被消灭殆尽。他们建议,应当进行全民普查,至少应该对接受过胃部手术、有过胃病、或亲属中有过胃癌的人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查,并对感染者进行杀菌治疗,这样有望控制胃癌。 同其它消化道传染病一样,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预防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如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饮食尤其是进食生冷食品要讲究卫生,集体用餐时采取分餐制是明智的选择,尽量避免使用公用碗筷,并经常使用类似80K-1U的可高温杀死餐具上的幽门螺旋杆菌的消毒柜去消毒碗筷餐具。 除此外老少应注意卫生安全,不随意以口喂食,南北之间的餐具是否消毒问题等。家里有幽门螺旋杆菌病患者时应该暂时采取分餐,直至完全治愈。 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点: 1、避免群集性感染。预防幽门螺杆菌,应避免家庭群集性感染幽门螺杆菌。据了解,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具有家庭聚集的倾向特点。另外,父母感染给子女的概率较高,望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积极做好预防家人感染的相关工作。 2、口腔健康须保持。日常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好呢?据获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一般具有口臭等口腔问题,因此对于阴性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保持口腔健康刻不容缓。这对以后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垫定了相应的预防根基。 3、预防幽门螺杆菌不宜生吃。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可在自来水中存活4-10天,在河水中存活长达3年。因此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的要点之一,就是不宜生喝水,不宜生吃等。 4、餐具器皿应定期消毒。专家提醒,餐具器皿除了得定期消毒外,刮痕严重的餐具,也得定期淘汰更换。尤其体质较弱的小朋友和老人,应该尽量使用可以高温杀菌的不锈钢餐具,做到“聚餐用公筷,用餐要消毒”以避免病从口入影响健康。 5、尽量利用高温去消毒,常用方式是通过消毒柜进行日常餐具消毒:如消毒柜的高温杀毒就达到125‘C能够杀死大部分病菌,适合大部分的餐具器皿。 还有,胃肠道健康和情绪因素密切相关,我们的饮食要营养素淡,每一顿饭真正吃饱吃好,细嚼慢咽,遇事不钻牛角尖,不熬夜,规律按点吃三餐,保持好心情,学着用各种方式舒缓压力。 特别值得提醒的是,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即使检查没有幽门螺杆菌,也不代表进了保险箱,任何时候,好好吃三顿,营养丰富、热量适中、才是养胃、防病最好的打开方式。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长”在胃黏膜上的螺旋形的细菌,最喜欢胃的幽门、胃窦部位。据统计,初次感染幽门螺杆菌年龄较早的人群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发生率高,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死亡率的高低呈现平行关系。 幽门螺杆菌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患者的普遍症状为: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他不良症状,如暖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 专家们认为,及早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及时而有效地用抗菌素杀灭幽门螺杆菌,对预防和控制胃癌有重大意义。 归纳起来,身体出现这些信号时,应该去做个幽门螺杆菌的检查: 1、胸口隐约痛苦,痛苦呈辐射状,惯例药物不断加量,很长时刻才干缓解痛苦; 2、饮食减少,常感觉恶心、吐逆、体重减轻,有乏力、贫血等体现; 3、腹泻、便秘替换出现,排便黑的状况居多,腹泻难以操控,低度或中度发热; 4、胃痛、胃涨、胃酸明显加重,随同无规律的疼痛,发作周期越来越短; 5、肚子发重,大便时间无规律,不明缘由的腹泻,便形异常; 6、口吻重,即口腔有异味,严重者常常还有一种特殊口腔异味,无论如何清洁,都无法去除。 幽门螺杆菌阳性者,不论有无症状都建议根除。 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慢性胃炎是传染性疾病,纵观国内外指南,都认为需要根除。 大量研究也证实,根除幽]螺杆菌后可以明显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尤其在萎缩、肠化生发生以前根除者获益更大。 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患者症状大多能够控制、胃黏膜的炎症能明显好转。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患者症状大多能够控制、胃黏膜的炎症能明显好转。 2017年国内幽门螺杆菌处理共识提出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指征最后一条,指出根除幽门螺杆菌采用四联疗法:双倍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疗程10~14天; 抗生素推荐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甲硝唑、克拉素、左氧氟沙星。 其中,,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耐药率在各地还比较低,可以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复治时仍可使用; 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在很多地区耐药率已比较高,是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主要原因,在高耐药地区已不宜作为一线药物常规使用。 四环素,在很多地区缺乏,依据笔者的经验,可以用多西环素代替。
又到了体检季,很多人体检出幽门螺杆菌阳性,其实没有症状即使是阳性也不必紧张,没有必要用药治疗,对于要是有症状的那就要认真的治疗了。很多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都是从他的不良生活中感染的,我们要是了解一些很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我们就可以减少被传染的几率,也对于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小伙伴们有很好的帮助,帮助尽快恢复健康状态。 幽门螺杆菌阳性已经感染,那么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帮助我们尽快的养好胃,清除幽门螺杆菌: (1)第一条当然是戒烟戒酒了,这两种生活习惯是很多胃病幽门螺杆菌的人最常见的不良生活习惯,要想胃尽快的恢复健康状态,就需要戒烟酒酒。 (2)减少熬夜,现在大家在临睡前估计都会刷刷手机,看看新闻,看看电视,一不小心看到了11点,甚至12点,熬夜对疾病的恢复很不利,卧床休息是可以提高免疫力的,但不是卧床熬夜的。 (3)饭前便后需要洗手,这个我们在小时候就需要掌握的基本卫生知识,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没有按照这个基本的要求来做。 (4)频繁的叫外卖,理解大家上班族中午是没有办法回家吃饭的,但是我还是建议大家可以适当的用畅可轻营养粉,做几次轻断食,恢复身体机能,补充身体的微量元素。 (5)少吃刺激的食物,无辣不欢的习惯就改掉吧 (6)还是要多锻炼身体的,毕竟再好的药都不是自己有一个强壮的身体 (7)还是建议大家日常补充(舒克幽)益生菌的,增殖体内的对抗菌株,还是有一定的养胃的的效果的。 (8)保持口腔健康清洁 (9)如有严重,及时的就医 为了远离幽门螺杆菌,饭前便后要认真洗手,少吃刺激性食物,均衡饮食。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注意口腔清洁,定期更换牙具。
喂养困难包括“厌奶”的病理因素原因,有文献报道(Field 2003),50%的原因是胃食管反流病,30%是因为神经性疾病,27%是心肺疾病,21%是食物过敏或者不耐受,15%便秘,因此胃食管反流病是导致喂养困难的重要原因,而不是胃食管反流。 一、胃食管反流和胃食管反流病的区别 (一)胃食管反流(常描述为溢奶、吐奶): 1.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是一种发生于健康婴儿、儿童及成人中的正常生理过程。大多数发作较短暂,不引起症状、食管损伤或其他并发症。因此一般喂养困难和喂食管反流关系不大。 2.胃食管反流在健康婴儿中及其常见,大约50%每日至少发生一次胃内容反流,在4个月龄时发生率最高,达到61%,而在10-12个月龄的婴儿中这一比例仅占5%。 (二)胃食管反流病: 1.当反流发作引起食管炎或体重增长不良等并发症时,即产生胃食管反流病了。 2.胃食管反流病有时会导致拒食,但不常见。 3.如果易激惹的表现发生在胃内容物反流时,那么更可能由胃食管反流病引起。常表现为背部拱起,扭颈和抬颏的综合征(称为Sandifer综合征)。 二、胃食管反流的循证医学策略:资料来源Uptodate,(Harland S Winter ,2018) 对于存在胃食管反流病或单纯胃食管反流但其症状对家人造成困扰的婴儿,可以采用四个步骤进行治疗。 (一)体位治疗: 1.喂养后将婴儿竖抱(如使其趴在父母肩上)20-30分钟。 2.所有12个月以下的婴儿在睡眠时都应采用仰卧位,即使会发生反流。尽管俯卧位往往可减少反流,但是也可能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这种风险超出了俯卧位睡姿对反流的潜在益处。 4.同样不推荐升高婴儿床的头侧,因为这对婴儿处于仰卧位时的反流没有任何作用。 (二)改变生活方式: 1.避免烟草暴露:因为尼古丁可降低食管括约肌压力。避免烟草暴露也对婴儿的健康有许多其他方面的益处。 2.改变喂养模式:单纯胃食管反流由胃扩张所引起,故减少喂养量通常可以减少反流的频率和程度,对于体重增长欠佳的婴儿、提供少量多次的喂养和使用较浓的配方奶可能有所帮助。 3.无牛乳饮食:对于存在胃食管反流问题的婴儿,尤其肉眼血便或潜血阳性,湿疹明显的婴儿,建议经验型尝试采用无牛乳饮食。这是因为有报道40%胃食管反流的婴儿存在膳食蛋白过敏。 特别对于胃食管反流病,建议给予2周的试验性无牛乳和五大豆饮食较为合理,特别是还存在体重增长欠佳、易激惹或拒哺时。 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建议改用深度水解蛋白的配方奶。不推荐使用豆奶粉。 4.母乳喂养的饮食限制: 可通过仔细去除母亲饮食中所有牛乳蛋白和牛肉来进行治疗。大豆蛋白的主要来源也可能需要去除。因为从母乳中去除致敏蛋白需要一定时间,且仍可能在很多食物中发现少量的牛乳或牛肉蛋白。所以饮食限制实施困难。 5.增加喂养食物的粘稠度: 增加喂养食物粘稠度可显著减少呕吐的频率,通常可在标准配方奶粉或挤出的母乳中添加婴儿燕麦片来增加其粘稠度。 (三)药物治疗 抑酸药治疗婴儿胃食管反流的作用有限,只有怀疑由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明显症状(如激惹、拒哺或体重增长欠佳)且上述保守治疗无效的婴儿。 (四)外科治疗 以上治疗均无效的情况下,考虑外科抗逆流手术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以烧心?反酸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病病程长,易复发,大部分患者需长期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能伴发良性及恶性两类并发症。良性并发症包括糜烂性食管炎、出血和消化道狭窄,恶性或潜在恶性并发症包括巴雷特食管(Barrett食管)化生及食管腺癌。下面,我们介绍胃食管反流病恶性并发症巴雷特食管化生及食管腺癌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办法。 1.巴雷特食管化生——食管腺癌的过渡阶段 巴雷特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覆盖。10%~15%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会发生巴雷特食管,而在巴雷特食管基础上罹患食管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30~60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巴雷特食管是由胃食管反流病发展至食管腺癌的过渡阶段。鉴于此早期发现巴雷特食管十分重要。遗憾的是,巴雷特食管一般并无症状,其症状多由胃食管反流病及并发症引起。临床上常可见无症状的巴雷特食管患者。 对策:如果患者已发生巴雷特食管,医生会给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该类药物为内科治疗巴雷特食管的首选药物,剂量宜较大,症状控制以后,以小剂量维持治疗。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可缩短巴雷特食管病变长度,部分食管黏膜甚至可以逆转回鳞状上皮,但很难达到完全逆转。由此可见,质子泵抑制剂可阻止巴雷特食管病情发展,降低其恶变为食管腺癌的风险。如果巴雷特食管已发生食管黏膜异型增生,则恶变为食管癌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尤其是重度异型增生,将不可避免发生癌变。此时,医生会给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2.食管癌——胃食管反流病恶性并发症 早期食管癌症状常不明显,仅在吞咽质地较硬食物时,患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觉,包括进食轻度梗咽感,胸骨后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样疼痛。食物通过缓慢时,患者可能伴有停滞感或异物感。有时,症状时轻时重,因此,患者不可因为症状暂时缓解而放松警惕。 对策:如果患者不幸罹患食管癌,医生会根据肿瘤分期,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仅限于黏膜层的早期食管癌,医生会建议患者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术后疗效较满意。如果病变已侵至黏膜下层甚至更深,则无法行内镜下切除,医生会给患者行根治性食管癌切除术。至于中晚期食管癌,目前临床多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此时治疗效果较差 胃食管反流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显著,应积极治疗,并从病因上着手,尽量避免或消除胃食管反流病的危险因素,减少胃食管反流症状,减少胃酸及其他消化液对食管黏膜的刺激,降低食管炎和巴雷特食管发生率。一般地说,大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不会发生恶变,但一小部分发生巴雷特食管的患者应该尤其重视。在巴雷特食管异型增生或在食管癌早期阶段,及时发现病情至关重要,此时,内镜下治疗效果良好;如果发展至中晚期食管癌,则应在治疗经验丰富的肿瘤中心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
喉癌的发生发展与其他部位癌肿发生的要素类似,主要包括慢性炎症反应、组织中的致癌物,以及身体抗癌的免疫功能下降。此外,喉癌的发生还与消化科疾病——胃食管反流病特别相关。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胃酸、胃蛋白酶原、胆汁酸甚至食物)反流入食管(甚至咽喉和口腔)引起沿途的黏膜损伤或相关症状的一类疾病。关于喉癌与胃食管反流关系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超过2/3的喉癌组织中能够检测出胃蛋白酶的成分或胃蛋白酶的基因遗传物质编码片段(DNA序列)。在体外,用低浓度的胃蛋白酶原与喉黏膜细胞一起培养,能够引发喉黏膜细胞恶性变。也就是说,来自胃食管反流的胃蛋白酶原是喉室黏膜的直接致癌物质。 胃食管反流的物质胃酸、胆汁酸等能够通过“消化”和“祛垢”作用,破坏喉黏膜表面的黏液保护层,直接引发黏膜炎症,也对其他损伤或感染因素的侵袭起到“助纣为虐”的作用。临床资料显示,有一定比例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是以咽喉炎症状为首要临床症状的。研究显示,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就诊的患者中,约60%合并患有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而胃食管反流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基于两种疾病的内在联系,有学者相信喉癌发病率增加或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增加有一定关系。 胃食管反流病的机制与胃—食管连接处发挥抗反流的“阀门”——食管下括约肌的松弛有关,从预防胃食管反流的意义讲,应当尽量避免过度精神紧张、疲劳、熬夜等,避免过度抽烟。另外,下面因素也会引发胃食管反流病,应引起高度注意。 1.胃食管反流与胃内压力升高有关。过饱饮食、肥胖体型、弯腰负重动作,以及右侧卧位睡姿等容易引发胃内压力升高。 2.胃食管反流患者可能存在胃酸分泌较多。增加胃酸分泌的生活因素,多见于过分甜、辣和油腻,以及过多摄入咖啡、浓茶等食物有关。 3.胆汁反流。正常人空腹状态下,胆汁存在胆囊内,很少排到胃肠道中。餐后,胃内食物排入十二指肠才引发胆汁的排出。如果饮食不规律、十二指肠黏膜炎症或空腹状态下也蠕动增加,就会造成胆汁酸在小肠内的过度暴露,向胃内和食管内甚至咽喉部反流机会增加。因此,应该规律饮食,定点定量进餐,而不是少食多餐,或者违反进食规律的不定时餐饮。 以预防喉癌为目的,如何提防胃食管反流呢?长期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如果经常发生声音嘶哑、清嗓动作频繁、咽部不适、慢性咳喘,有存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特别是这些表现多发生在早晨起床时,或者常伴有上腹不适、腹部或胸骨后烧灼感、烧心、反酸、咽部异物感、吞咽不适等症状,应请医生帮您做针对性检查,包括咽喉镜检查、胃镜检查、食管钡餐透视,以及食管压力测定、食管内的酸度检测等。在咨询专业医生的基础上,自己短期内(2周)试验性服用非处方抑酸药物(如泮托拉唑40mg,一天二次),如果能够改善上述症状,也提示胃食管反流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