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举例】患儿周某,男,6岁,学生。河南濮阳市人,2009年10月17日初诊。主诉:遗尿2年余。现病史:患儿3岁后仍夜间遗尿,甚者一夜数次,口服中西药物2年,效果欠佳,求诊于郑师。诊见:面色萎黄,四肢乏力,气短懒言,每日夜间不能自主排尿,父母叫醒困难,纳呆食少,大便不调,小便清。舌淡苔白,脉弱。尿常规(-),X线腰骶部正位片(-),脑电图(-)。诊断:遗尿。西医诊断:遗尿症。辨证:脾肺气虚,肾水不摄。治法:补中益气,益肾醒脾。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黄芪15g,党参10g,白术10g,柴胡6g,升麻6g,陈皮6g,砂仁6g,制鱼鳔6g,炙甘草3g。7剂,日1剂,水煎服。二诊(2009年10月24日):服上药后叫醒较前容易,其中2次自醒排尿。上方再进7剂。三诊(2009年10月31日):遗尿基本停止,改为隔日1剂,巩固疗效,又服10剂而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按:本例遗尿由脾肺气虚,肾水不摄所致。肺脾气虚,不能通调水道,致小便清长,频繁尿床。补中益气汤加砂仁醒脾、加鱼鳔补肾益精,是郑师的用药经验。肾虚明显者合桑螵蛸散;肾阳虚者加附子,多收良效。来自: 古道岐黄 > 《医案赏析》
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心力衰竭属中医“心衰”“心悸”“怔忡”“喘证”“水肿”“痰饮”范畴。导读关于心力衰竭的病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阳化气,阴成形”之说。阳气不运,气化不行,则痰浊、水饮、瘀血之类的有形之邪致病。在《伤寒论》的太阳病篇、少阴病篇以及《金匮要略》的水气病篇和痰饮咳嗽篇对心力衰竭的不同临床表现多有描述并列出了对应的方药。对于心力衰竭的病机,仲景在水气病篇中提出“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这一思想贯穿于仲景治疗心力衰竭的各个方证中。要推动阳气运行,很多人认为惟有使用四逆辈。其实诚如岭南伤寒“四大金刚”之首陈伯坛所说“吴萸、四逆、理中、真武,不可同鼎而烹”。不同的温阳剂有不同的方证,不可妄投。再者推动阳气运行,也绝非只有四逆辈可以胜任,温通阳气、疏导有形之邪也是有效的治法。还有,温阳必须适度,如赵献可所说“吾有一譬焉,譬之元霄鳌山之走马灯,拜者、舞者、飞者、走者,无一不具,其中间惟是一火耳。火旺则动速,火微则动缓,火熄则寂然不动……”我们必须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真武汤证《金匮要略》水气篇中有“寸口脉沉滑者,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又有“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身体肿重”“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又如痰饮篇中的“溢饮”“水饮流行,归于四肢”。这是心力衰竭发展到晚期,全心衰的表现 “少气”“不得卧”,是肺水肿所致的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端坐呼吸;“面目肿”“手足上肿”“颈脉动”就是对体循环淤血,颈静脉怒张,全身浮肿症状的一个描述。此证的病机为阳虚气化不行,水气泛溢,阳虚和水饮都明显,治疗上当须温运阳气,“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仲景在水气病篇中除了提出"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之外,还提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可见改善全心功能不全,在温运阳气的同时还要利尿,也就是要用温阳利水之法,使水气有出路。《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膶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从方证上看,真武汤治疗心力衰竭引起的气促、尿少、肢肿等证,特别是合并有低蛋白血症,全身重度浮肿的时候,应是丝丝入扣的。由于肠黏膜水肿,此方证往往还可见“自下利”。从药物组成上看,方中以附子温阳,白术、茯苓、白芍、生姜散水,亦与心衰温阳利水的治疗法则相符。仲景用附子主要有回阳救逆、温阳散水、温阳散寒止痛几种情况。仲景用附子温阳散寒止痛往往会用量比较大,煎煮时比较长,而且用炮附子,其他两种情况附子用量都不大。用于回阳救逆,则用生附子一枚,而且是用少量的水急煎,一则保证温阳药力的适度,二则保证急救的时间。四逆汤、干姜附子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等皆如是。而真武汤本是用炮附子一枚,取水八升,煎取三升。由此可见,此方本不是为回阳救逆而设的,主要作用是温阳散水。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伤寒论》第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第112条:“伤寒脉浮,医者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这两方药物和方证极为相似,都是以“烦躁”“惊狂”为主症,往往被用于治疗失眠、抑郁等神经精神疾病。此证发于“亡阳”之后,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阳虚气化不行的另一种表现。心阳既虚,无力推动,而致运动耐量下降、心律失常,所以“烦躁”“卧起不安”。而此证的“亡阳”,是指阳气长期的虚损不足,不似真武汤证阳虚之重,水饮泛溢也不甚明显。故此方用桂枝推动阳气、控制心率,再加龙骨、牡蛎镇摄心阳。除了上述两方,其他桂枝类方在治疗心力衰竭中也是有使用机会的。《伤寒论》第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桂枝甘草汤是桂枝类方的基方,也是仲景治疗心悸的基方。桂枝加桂汤治疗“气从少腹上冲心”;苓桂术甘汤治疗“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苓桂甘枣汤治疗“脐下悸,欲作奔豚”;五苓散治疗“脐下有悸”;茯苓甘草汤治疗“厥而心下悸”;炙甘草汤治疗“心动悸,脉结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胸满烦惊”,这些都是不同情况的心功能不全,我们可以根据 “方证对应”的原则,辨证选方。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伤寒论》少阴篇有“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这是阳虚气化不行的又一种表现。在各方证中,此方证的阳虚是最严重的。可能存在心电传导障碍,心肌收缩无力,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所以“脉微细”。可以表现为血压低、尿少、心率慢等。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脑部明显的缺血缺氧,故“但欲寐”。可见此证与心源性休克的表现是相类似。少阴篇此条文有证无方,我们往往会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很多人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只用于阳虚感冒,其实并非如此。此方除了附子、细辛的温阳作用外,关键在于麻黄。麻黄有兴奋和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在心率慢,心肌收缩无力的时候,恰好可以利用麻黄此种作用。而且麻黄可以振奋沉阳,如《金匮要略》的还魂汤,主治“卒厥暴死,及客忤、鬼击、飞尸,奄忽气绝,不觉口噤”,治疗此证甚为合适。《金匮要略》水气篇又有“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水饮”之证多与心力衰竭有关,此方证出自水饮篇,既有肺水肿的气促、胸满、双肺大量渗出之表现,又有体循环淤血的胃肠道水肿、肝大、腹水之表现。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和桂枝去芍药汤的合方,《伤寒论》第21条,“脉促”“胸满”,桂枝汤去芍药是仲景的定例,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集桂枝汤及麻黄附子细辛汤两方的推动阳气运行的功效于一身,务求做到“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木防己汤证《金匮要略》痰饮篇有“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痰饮篇中还有对“支饮”的描述“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从方证上看,这和肺心病的临床表现是相符的“喘满”“心下痞坚”“咳逆倚息”是肺功能差,支气管痉挛所致的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的表现;“面色黧黑”因为氧合差,造成发绀“其形如肿”就是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只是这个时候虽有体循环淤血,但不如真武汤证水钠潴留那么明显。从病机上看,虽也是阳虚气化不行,水饮留滞,但阳虚水泛不如真武汤明显,并有明显的瘀证。此方由防己、桂枝、人参、石膏四味组成,防己、桂枝、人参三味利水活血强心,尚可解释,石膏一味,用十二枚如鸡子大,却难以解释,这应该是仲景石膏用量最大的好。仲景用药往往难以言喻,却有很好的效果,我们仍可按“方与证相应”的原则用之。己椒苈黄汤证《金匮要略》痰饮篇"四饮中,还有一种是“痰饮”“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这是肝淤血及胃肠道淤血,肝大,胃肠道水肿,食欲减退,大便秘结的表现。其实腹压升高,往往会加重心力衰竭,所以改善消化道症状,对于治疗心力衰竭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究其病机,同样也是因为阳虚气化不行,而致水走间。痰饮篇中有“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汤主之。”此方由防己、椒目、葶苈子、大黄四味组成,主要有活血利水通腑之功,通过疏导有形之邪,推动阳气运行。如果腹腔胀气更为明显,腹压增高,腹痛拒按,大便秘结,如《伤寒论》太阴篇所说“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恼”,则应选用大陷胸汤。此方由大黄、芒硝、甘遂三味组成,利水通腑之力更强。葶苈大枣泻肺汤证《金匮要略》四饮中,还有一种是 “悬饮”,仲景对"悬饮"是这样描述的,“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这和胸膜炎,胸腔积液的表现相类似。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由于肺水肿也会引起胸腔积液。而且,肺部感染是诱发急性心衰发作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悬饮”的表现在心力衰竭患者中也是很常见的。治疗上可以选用葶苈大枣泻肺汤,也可选用十枣汤。这两方也是通过疏导有形之邪,而使“大气一转,其气乃散”。验案举隅例1患者,姜某,男性,7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病史,1周前因急性支气管炎,开始稍大运动量后气促,但尚可平卧,伴胸闷,双下肢轻度浮肿,小便减少,每日尿量5oomL,查体心率95次/分,律齐,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3/6舒张期病理性杂音,心界左下扩大,pro-BNP3ooopg/mL,舌暗淡胖,苔水滑,脉沉细。考虑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证属阳虚水泛,予真武汤温阳利水,并加桂枝,处方如下:熟附子25克(先) 桂枝30克 白术30克 白芍15克 生姜10克 茯苓30克上药取水800mL,煎取150mL,温服,日1剂。服药4日,患者气促、肢肿症状好转,每日尿量2000~2500mL,守方继服1周后改炙甘草汤。按:这是一个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以气促、肢肿、尿少为主要表现,治疗上当以温阳利水为主。从方证上看与真武汤证相符,故用之,并加桂枝鼓舞心阳。例2患者,李某,男性,78岁,既往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病史,3天前因肺炎诱发呼吸困难及心功能不全发作。刻诊面色紫暗,喘促,胸闷,烦躁,肢端发绀,肢体浮肿不明显,小便量少但与平时相仿,500~600mL/天,查体:心率115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5/6舒张期病理性杂音,血氧95%,pro-BNP3500pg/mL,氧分压88mmHg,二氧化碳分压45mmHg,舌紫暗,苔水滑,脉沉细。予木防己汤,处方如下:防己25克 桂枝30克 党参30克 石膏60克上药取水800mL,煎取150mL,温服,日1剂。服药3日,患者气促症状有所好转,可高枕卧位,心率100次/分,每日尿量500~600mL,守方继服。1周后心功能不全基本纠正。按:这是一个肺源性心脏病的案例,与木防己汤的方证相符,故选用此方。例3患者,陈某,95岁,前壁、下壁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血压低,靠多巴胺加多巴酚丁胺静滴维持血压1周,最后多巴胺用量为2~3闻μg/kg·min,曾几次撤升压药,撤药后血压却难以维持。患者虽精神差,但神清,可完成简单对答,四肢轻度浮肿。舌淡胖,脉沉细。予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处方如下:桂枝30克 熟附子26克(先) 甘草10克 麻黄20克(先) 细辛5克 大枣10克 生姜10克上药取水800mL,煎取150mL,温服,日1剂。17点服药后,患者夜间兴奋,难以入睡,但无明显心律失常。次晨尝试撤升压药,血压可维持在正常范围。按:这是一个心源性休克的案例,当需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振奋沉阳。麻黄剂服药后有明显的兴奋作用,所以患者服药后会兴奋、失眠,如非必须,还是建议下午3点前服药。(本文摘自《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
邢主任给我开5副药,15号抓药,今天到晚上吃了两副药,从今天开始,原来胸部的疼痛没了,目前为止7点20。胸部疼痛有胃疼也有心血管问题。都不疼了,奇迹!!!
中医治疗失眠的证以脏腑辨证为纲,辨证施治为主导方法。大体可归为“心不藏神”,包括心血失养(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心火上炎(黄连阿胶汤)、心肾不交(交泰丸)、心脾两虚(归脾汤)等;“肝不藏魂”包括虚劳虚烦(酸枣仁汤)、肝火上炎(龙胆泻肝汤)、肝气郁结(逍遥散)、胆经痰热(加味温胆汤)。《类证治裁》中讲了“五不眠”,“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李中梓把失眠归纳为这五个证型。《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安魂汤【处方】 龙眼肉18克 酸枣仁(炒捣)12克生龙骨(捣末)15克生牡蛎(捣末)15克 清半夏9克 茯苓片9克 生赭石(轧细)12克【功能主治】 心中气血虚损,兼心下停有痰饮,致惊悸不眠。【用法用量】 水煎服。【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衷中参西》上册:安魂汤【处方】 龙眼肉6钱,酸枣仁(炒,捣)4钱,生龙骨(捣末)5钱,生牡蛎(捣末)5钱,清半夏3钱,茯苓片3钱,生赭石(轧细)4钱。【功能主治】 心中气血虚损,兼心下停有痰饮,致惊悸不眠。【用法用量】 水煎服。【各家论述】 方中用龙眼肉以补心血,酸枣仁以敛心气,龙骨、牡蛎以安魂魄,半夏、茯苓以清痰饮,赭石以导引心阳下潜,使之归藏于阴,以成瞌睡之功也。【临床应用】 失眠:一媪,年五十余,累月不能眠,屡次服药无效。诊其脉有滑象,且其身形甚丰腴,知其心下停痰也。为制此汤,服两剂而愈。【摘录】《衷中参西》上册《玉案》卷六:安魂汤【处方】 枣仁1钱,茯神1钱,远志1钱,当归7分,胆星7分。【功能主治】 客忤。【用法用量】 加灯心20茎,水煎服。【摘录】《玉案》卷六页首加味血府逐瘀汤基本方:炒酸枣仁50g,葛根30g,白芍、桃仁各12g,红花、当归、生地、牛膝各9g,川芎、桔梗、枳壳、柴胡、甘草各6g。水煎服,1剂/日,分2次服用,10天为1个疗程。临证加减:肝气不舒,加郁金9g;惊悸不安,加龙齿、磁石各15g;胃中不和,加焦麦芽、鸡内金、神曲各9g,减桔梗;倦怠乏力,黄芪、党参、熟地各15g,减生地;心阴亏虚,加麦冬9g,百合15g;阴虚内热,加丹皮9g,阿胶9g,穿山甲6g,减川芎;痰热内生,加黄连6g,竹茹12g,减当归。“睡神方”药方酸枣仁20克,黄连5克,知母15克,女贞子30克,墨旱莲20克,茯苓15克,川芎15克,远志15克,竹叶15克,甘草5克。以上药加水700毫升,煮诸药,煮三次,共得药水900毫升,分六次服。主治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怔忡恍忽,夜以不安,头目眩晕等。丹参15克当归20克生地15克远志12克柏子仁12克九节菖蒲10克五味子7克白薇10克龙齿12克琥珀10克肉桂6克炒枣仁12克桔梗12克玉竹12克茯神12克夜交藤12克益智仁7克,治天长日久不能合眼,神情焦脆思虑劳倦【心肾不交阳不入阴】。加水煎汤,每天一副,早晚服用,用时加蜂蜜15--20克。一般一个星期之内可完全恢复。(临床经验方)促眠汤组成:酸枣仁15g,茯神15g,怀牛膝15g,红枣15g,炙远志9g,夜交藤30g,百合20g,刺五加12g,炙甘草6g。随症加减:心脾两虚者加党参15g或太子参15g,龙眼肉15g,苡仁30g;心悸不安者加琥珀粉3g;心血不足加熟地20g,阿胶15g;肝肾亏损加何首乌15g,山萸肉15g;阴虚火旺加黄连6g,知母10g。用法:日1剂水煎服。服药期间停用一切镇静安眠药,同时禁饮白酒、茶、咖啡,按时起居。镇心安神汤基本方: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茯神15克,丹参30克,合欢皮15克,炒枣仁30克,夜交藤30克。加减法:气血不足者加炙黄芪30克、当归身10克、龙眼肉10克;气阴两虚者加太子参15克、麦冬门10克、五味子6克;口苦心烦不寐者加川百合15克、知母10克、莲芯6克;情怀不畅者加柴胡、白芍、炒枳壳各10克;因惊吓引起者加酒炒郁李仁10克。煎服法:每剂药以水煎两次,头煎药于睡前一小时服,二煎药于次日午饭后半小时服,服后闭目养神1-2小时。若辨证属于痰、火及胃不和等实证引起的则非本方所宜。“舒眠灵”方剂:炒枣仁30g、龙眼肉5g、伏神15g、远志9g、熟地20g、何首乌30g、合欢12g、夜交藤25g、太子参15g、五味子12g、枸杞子12g、龙骨10g、牡蛎10g、栀子6g、石决明10g、香附9g、菊花10g、主治:血虚失眠、心肾不交失眠、阴阳失调失眠、肝郁失眠、焦躁失眠、高血压失眠用法:研面、日服2次/5--6g丹参20克柏子仁20克酸枣仁30克夜交藤30克合欢皮15克五味子10克郁金15克香附子20克远志15克茯苓15克白术20克柴胡15克玄胡20克白芍20克川芎15克甘草10克黄连12克肉桂9克百合地黄汤加味组成:百合30g,生地黄30g,酸枣仁30g,龙齿30g,珍珠母30g,黄连6~10g,莲子心3g,当归15g,丹参15g,五味子15g,甘草10g。随症加减:头晕加天麻10g;胸闷加郁金15g;口干加知母15g;手足心热加鳖甲10g。用法: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ml,晚饭前1小时及睡前30分钟分服。治疗阳亢性失眠,常用冉雪峰的卧佛汤治之。方用:酸枣仁、麦门冬、石斛、杜仲、寄生、牛膝、丹参、槐米、钩藤各15克,生地、铁锈各30克,龟板50克。血压高者加青木香10克;虚热上逆加龙胆草、黄柏各15克;胃纳少者加厚朴15克,广木香10克;大便干结加大黄5~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使用时,酸枣仁的用量可加大至30克。本方治疗高血压患者之失眠,疗效更好。治疗因阴血不足所致失眠多梦、心悸不宁、五心烦热、盗汗耳鸣等症。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之安神胶囊方做丸治之。方用:酸枣仁(炒)50克,川芎、制何首乌各50克,麦冬、五味子、丹参、茯苓、知母各100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补血滋阴、养心安神的作用,用于治疗失眠,堪称良方。名老中医李培生验方主方:五味子50g茯神50g合欢花15g法半夏15g水煎服主治:失眠健忘龙眼肉15克,枸杞10克,红枣4枚,粳米100克、洗净,加水煮成粥,日服2次(晨起空腹和晚睡前),常服效佳。黄精50g,山楂50g(前二味破碎为小粒)五味子30g.合欢花30g,开水煮沸后,当茶饮。鸡蛋2个,枸杞15克,红枣10枚。先将枸杞、红枣用水煮30分钟,再将鸡蛋打入共煮至熟,日服2次。主治失眠、健忘。菖蒲合欢汤:石菖蒲6g、合欢皮15g、柴胡6g、桂枝6g、当归10g、白芍12g、制半夏10g、远志10g、炙甘草6g、瓜子金15g。(陈亦人)阴阳交合汤【组成】半夏20-40g、夏枯草20-30g、高粱米(薏米)50g、龙齿30g、珍珠母60g【功用】交通阴阳,清郁安神。【主治】阴阳失交之顽固性失眠有奇效。【加味】1.肝郁血虚,阴阳失调,通宵失眠者,合酸枣仁汤(酸枣仁30g、茯苓30g、川芎10g、炙甘草10g、知母10g)加丹参30g、百合30g;2.心气血虚,夹有痰饮,入睡不困难,但每在梦中惊恐而醒,醒后入睡困难者,合安魂汤(龙眼肉30g、酸枣仁20g、半夏20g、茯苓20g、生龙牡各25g、生代赭石20g)3.痰热内扰,心神不安,合黄连温胆汤。高枕无忧散处方:党参15克,麦冬15克,陈皮10克,龙眼肉10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竹茹10克,枳实8克,生石膏15克,炒酸枣仁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同时嘱其加强锻炼,适当运动。加减,如惊悸恶梦加龙骨、牡蛎;头痛加川芎、丹参;眩晕加天麻;顽固失眠者加夜交藤30~60克。龙胆泻肝丸经验方:龙胆草10g黄芩10g茵陈10g桅子9g柴胡10g白芍10g酸枣仁10g夜交藤10g竹叶6g泽泻10g香附1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如果失眠,伴有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手足心热,口干津少者。中成药可选用朱砂安神丸治疗。汤药可用:黄连10g阿胶10g生牡蛎20g龟版10g柏子仁10g生地黄40g酸枣仁1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如果失眠伴有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少。中药可用人参归脾丸治疗。汤药可选用党参10g白术10g黄芩10g甘草9g远志10g茯苓10g酸枣仁10g龙眼肉10g木香10g夜交藤10g生地黄4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如果失眠伴有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中成药可用柏子养心丹治疗。汤药可用经验方:党参15g龙齿20g茯苓10g石菖蒲10g酸枣仁10g柏子仁10g知母1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莲心茶:适用于心火上炎,烦躁不眠。莲心两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如茶饮。每日饮数次。百合粥:适用于心阴不足之虚烦不眠(口干、干咳)。生百合100克,粳米100克,洗净,加水1000毫升,煮至米烂,日服两次。酸枣仁粥:适用于心脾两虚,惊悸健忘,失眠多梦。酸枣仁50克,捣碎,浓煎取汁。用粳米100克,加水煮粥,煮至半熟时,加入酸枣仁汁同煮,至粥成,趁热服食,可根据个人口味加糖。五味子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神经衰弱失眠(转氨酶高者效果更佳)。五味子250克,洗净,加水浸泡半日,煮烂去渣,加蜂蜜收膏。每服20毫升,日服两次。磁石肾粥:适用于肾阴虚弱、肝阳上亢之失眠、心悸不安、头晕耳鸣、高血压(老年人)。磁石60克,打碎,煎煮1小时后,去渣;猪肾1枚,去筋膜,洗净切片;用粳米100克,洗净,加磁石水,煮至半熟时加入猪肾片,再煮至米烂肉熟,日服1~2次。黄连阿胶鸡子黄汤:适用于阴虚火旺、虚烦失眠,或热病、失血后阴虚阳亢失眠。黄连5克,生白芍10克,煎水100毫升,去渣,对入烊化的阿胶汁30毫升,候温,取新鲜鸡蛋两枚,去蛋清,将蛋黄入药汁搅拌,于每晚临睡前顿服。双粉双藤方组成:炒酸枣仁、醋炒延胡索(此二味研粉),夜交藤、鸡血藤。通常剂量,前两味研粉应在10克以内,后两味入汤剂,应在15克以上。此方安神养心补虚镇痛,确是治疗失眠的简易方子半夏苡仁汤处方:法半夏60克、生薏苡仁60克。加减:心虚亏虚加党参45克。痰热扰心加黄连6-15克。心阴不足加麦冬30-50克。胃中不和加神曲15-30克。烦躁不安加丹皮和生栀子各10克。用法:水浸泡半小时到一个小时,煎沸后再煎15分钟即可。凉温后服之。天麻什锦饭取天麻5克,粳米100克,鸡肉25克,竹笋、胡萝卜各50克,香菇、芋头各1个,酱油、料酒、白糖适量。将天麻浸泡1小时左右,使其变软,然后把鸡肉切成碎末,竹笋及洗干净的胡萝卜切成小片,芋头去皮,同香菇洗净,切成细丝。粳米洗净入锅中,放入切好的配料及白糖等调味品,用小火煮成稠饭状,每日1次,当午饭或晚饭食用。此饭有健脑强身、镇静安眠的功效。可治头晕眼花、失眠多梦、神志健忘等症。名老中医张琪治疗失眠症经验方名:潜阳宁神汤药物:夜交藤30g,熟枣仁20g,远志15g,柏子仁20g,茯苓15g,生地黄20g,玄参20 g,生牡蛎25g,生赭石(研)30g,川连10g,生龙骨20g。功效:滋阴潜阳,清热宁心,益智安神。主治:心烦不寐,惊悸怔忡,口舌干燥,头晕耳鸣,手足烦热,舌红苔薄,脉象滑或弦数。用法:水煎服,日1剂。加减:若阴亏甚,舌红少苔或无苔者,可加麦冬15g,百合20g,五味子10g;情怀抑郁,烦躁易怒者,可加合欢花15g,柴胡15g以解郁安神;兼大便秘者多为胃家郁热,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可加小量大黄以泻热和胃。方歌:潜阳宁神夜交藤,枣柏远志连茯苓;龙骨牡石玄生地,阳入于阴心神宁。名老中医印会河治疗失眠症经验方名:除痰安寐汤药物:北柴胡10g,法半夏10g,淡枯芩12g,炙青皮10g,枳实10g,制南星6g,竹茹1 2g,龙胆草10g,栀子10g,珍珠母60g(先下),礞石30g(先下),合欢皮15g,夜交藤3 0g,葛根30g。功效:祛痰(无形)镇静,解郁舒肝,安神除烦。主治:由七情六郁而引起的失眠烦躁,乱梦,头痛昏晕,多愁善感,疑虑妄想,惊悸夜游,无端喜怒啼泣等症。即现代医学所称神经官能症。加减:头痛甚,中医称为痰厥头痛者,加钩藤30g,菊花10g,白蒺藜15g,赤芍30g,以舒挛镇痛;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12g,生大黄6g以润肠通便;抽搐动风者,加羚角面1g(分冲),以清肝熄风;狂言乱语,躁动不宁,幻视幻听者,则其病已由量变到质变,属于癫狂之症,所谓“精神分裂症”之类,本方须加菖蒲10g,远志6g以豁痰开窍。外加“礞石滚痰丸”6~9g,上午一次服下,下午可得泻下二、三次不等。慎不可睡前服用此丸,因为此药起作用时,可见腹痛泻下,影响睡眠,反滋病变。方歌:除痰安寐夏星礞,去火柴芩与栀龙;下气枳青茹涤热,葛珠交合共成功。名老中医凌一揆治疗失眠症经验方名:琥珀合欢白芍汤药物:琥珀0.6g(研末冲服),合欢花9g,白芍9g。功效:安神解郁,养血柔肝。主治:失眠、神经衰弱。加减:肝虚有热之虚烦不眠与酸枣仁汤合用;热病后期,热邪未尽,阴液已伤者与黄连阿胶汤合用;心肾不足,阴虚阳亢失眠、心悸、健忘、口燥咽干、舌红无苔者,加生地、柏子仁等养心滋肾之品。名老中医董建华治疗失眠症经验方名:丹参枣仁汤药物:丹参、生龙骨、生牡蛎、夜交藤、合欢皮各15g,炒枣仁、柏子仁各10g。主治:失眠。制法:先用水将生龙骨、生牡蛎和其他药物分别浸泡30分钟,再用火先煎生龙骨、生牡蛎30分钟,然后纳入诸药再煎,取汁250ml,再加水煎取150~200ml,2次煎出药液共300~450ml左右,合匀。用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加减:若目眶发黑,为肾水虚亏,加生熟地或女贞子;若虚烦性急,加山栀、白芍;若难以入睡,口苦舌尖红痛,加黄连或木通少许;若头晕目赤,加珍珠母;痰多可加茯神、菖蒲;胸胁闷胀,叹息,加郁金、香附;大便不通,加枳壳、槟榔、瓜蒌;时有躁热,面红或眩晕耳鸣,加龟板、磁石、石决明;五心烦热,加功劳叶、地骨皮、知母。服药同时,应以清淡而富于营养的饮食为主,禁食辛热油腻之品,以防助火生痰。同时睡前避免饮用浓茶、烟酒,用温水洗脚,以引火下行。保持情绪安定,心情舒畅,解除思想负担。本方以养血安神为主,气虚阳虚者慎用,因邪实内扰者慎用。名老中医任达然治疗失眠症经验方名:高枕无忧丹药物:生地60g,酸枣仁60g,煅磁石45g,茯苓60g,茯神60g,黄连10g,阿胶60g,鸡子黄4枚,琥珀末10g,知母60g,川芎4.5g,远志45g,甘草10g。主治:失眠。制法:上药共研极细末,以猪心血和之,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粒重1.5g。或以上方剂重的1/5~1/4水煎服。用法:每晚临睡前2小时3~4粒,灯芯汤送下。如作汤剂,则每日1剂,日服2次,下午3~4时服头煎,晚间临睡前服2煎。按语:本方为酸枣仁汤与黄连阿胶汤加减而成。治虚劳虚烦不得眠,虚阳困扰中宫,心火上炎而心神不宁。临床特点为心烦不寐,头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治当以滋阴清心安神为原则。方中酸枣仁养肝血、宁心神,配以川芎疏肝理气,一收一散,相反相成;更以知母、黄连清热除烦,制川芎之辛燥;生地、阿胶、鸡子黄滋阴,使亢阳有所附;茯苓、茯神、远志宁心安神;磁石、琥珀镇心安神。猪心血和药,取“心者入心”之义,为诸药之引。诸药合用,具有滋阴清热,镇心安神之效。名老中医彭静山治疗失眠症经验方名:枸杞枣仁汤药物:枸杞30g,炒枣仁40g,五味子10g。主治:失眠。制法:上药3味和匀,分成5份。用法:每日用药1份,置于茶杯中,开水浸泡,当茶频频饮之。或日饮3次,每次至少50ml。按语:本方以药代茶频饮,既可免去煎药之劳,亦可达到治疗之效,且服用方便。其适应症为心血不足,肾阴亏损之失眠,可见虚烦心悸,夜寐不安,梦遗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数。方用枣仁、枸杞子补肝肾,养心血;五味子敛心气,滋肾水。全方药少力专,滋补肝肾,养血安神。运用本方,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调整用量或加减药味。如心律不齐,而失眠较轻者,枣仁、枸杞子量宜相同;单纯失眠者枣仁量宜大;胃酸过多者,可去五味子,加白豆蔻5g。服药时,可适当加入白糖或麦乳精以调味。名老中医赵老治疗失眠症的经验方名:紫灵汤药物:紫石英30g,灵磁石30g,菟丝子15g,枸杞子15g,党参12g,茯苓10g,麦谷芽各30g,生甘草3g,怀山药15g。主治:失眠。制法:紫石英、磁石先煎半小时,余药先在水中浸泡半小时同煎,沸后10分钟即可,取汁,药渣再兑水,煎20~30分钟,取液,去渣,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汁混合。用法:每日1剂,饭后2小时许温服,日服2~3次。按语:失眠病因多端,临床兼证各异,因而需根据不同证型及不同兼证,选取不同方药,辨证施治。本方适用于阴虚阳亢者,证见头晕目眩,耳鸣,甚则耳聋,肢倦神疲,纳呆,舌淡,脉弱。方用磁石、紫石英一寒一温,以潜元阳;党参、茯苓、山药、甘草补中健脾益气;加谷麦芽以助消化,同时还有防金石之药伤胃之功。临床运用之时,尚须根据不同兼症化裁加减;眩晕者,加制首乌15g,菊花炭6g;晕厥、血压偏低者,党参改生晒参9g或西洋参6g,加山萸肉9g;失眠严重者,加酸枣仁24g,金蝉花3对,朱砂1g(分冲),夜交藤15g;心悸严重者,加丹参15g,赤芍9g;耳鸣严重者,加石菖蒲3g,五味子9g。服药期间禁食碱性及刺激性食物,如馒头、切面、辣椒、大蒜、烟、酒等。著名医家施今墨治疗失眠症经验(1)方:清滋安神汤药物:石斛10g,生地6g,生龙骨10g,鲜石斛10g,鲜生地6g,牡蛎10g,黄芩6g,茯神10g,黄连3g,磁朱丸(包)6g,山栀6g,远志10g,白蒺藜10g,竹茹6g,佩兰10 g,陈皮6g,半夏6g,健神曲6g。功效:清肝泻火,养阴安神。主治:失眠。症见繁劳熬夜劳神,咽痛喉干,纳食不佳,胸胁均胀,极易烦躁,睡眠不安,时时惊醒,二便正常,舌苔黄垢,六脉弦、左关独盛。用法:水煎服,日1剂。按语:本方证属肝火上炎,扰乱神明。故以黄芩、黄连、山栀清热;生地、石斛滋阴;龙牡、磁珠丸镇静安神。(2)方:加味八珍汤药物:党参10g,黄芪12g,磁朱丸(包)6g,当归10g,柴胡3g,白芍10g,茯苓10g,苍术10g,生地10g,茯神10g,白术10g,熟地10g,川芎4.5g,半夏10g,苡仁18g,陈皮6g,炙甘草3g。功效:益气养血安神。主治:失眠。症见失眠日久,头晕而痛,昏沉不清,极易烦急发怒,食欲不佳,腹胀嗳气,四肢酸麻,大便溏泄,面色苍白,语言力微,舌质淡胖苔白,脉象沉弱。用法:水煎服,日1剂。按语:本方证属脾胃虚弱,运化无权,精微产生减少,血不上荣,脑失滋养。故以参、芪、苓、术补中益气,以生气血之源;方中尤其应用炭类药(生地、熟地、陈皮、苍术),意在运脾止泻;再看四物汤中的药物,不是酒制,便是炭剂,是对脾虚血少之患治病求本之具体体现。(3)方:柴胶汤药物:柴胡4.5g,白芍10g,当归10g,生熟地各10g,砂仁4.5g,白术4.5g,茯神10g,杜仲10g,川芎4.5g,寸冬10g,续断10g,艾叶4.5g,阿胶10g,远志10g,磁朱丸(包)6g,炙甘草3g。功效:调经理血疏肝。主治:失眠。症见郁闷不舒,烦躁易怒,入夜易醒或彻夜不眠,多梦,腰酸腹胀,经期提前,血块甚多,疲倦无力,饮食无味,二便正常,六脉弦、左关独盛。用法:水煎服,日1剂。按语:本方证属冲任不调,气滞血瘀,肝失所养。故治应着重调经理血疏肝,少用安神镇静之药。方中以逍遥散治肝;胶艾四物汤调经血,使血气得荣,肝体得养,则睡眠自安,诚为“治病求本”之良法。(4)方:枣仁琥珀汤药物:炒枣仁10g,茯苓10g,白蒺藜10g,枣仁10g,茯苓10g,远志10g,知母6 g,川芎4.5g,半夏10g,秫米(包)10g,生牡蛎12g,贝齿10g,白薇6g,炙甘草3g,鹿角胶10g,琥珀3(冲)g。功效:养心潜阳,清热舒肝。主治:失眠。症见失眠,每夜最多仅睡3小时,恶梦,头晕,精神不振,心情抑郁,焦急不安,食欲减退,二便如常,舌苔黄,六脉虚数。用法:水煎服,日1剂。按语:本方证属体虚生热,心火妄动,扰乱神志,肝气郁滞。故以枣仁、远志、茯神养心安神;龙牡、磁朱丸潜阳平肝;知母、白薇清热;尤其是琥珀,施师每于安神剂中加入以治惊悸恶梦有殊效。(5)方:七子丸药物:补骨脂60g,贝齿30g,生龙牡各30g,蛇床子、熟地、枸杞、菟丝子、覆盆子、车前子、五倍子、巴戟天、仙灵脾、鹿衔草、制首乌、紫河车、朱茯神、炒远志、炙甘草、鹿角胶均各30g,五味子、菖蒲、蝉衣各15g。功效:补肾镇精安神。主治:失眠。症见体弱,头晕,耳鸣,多梦,腰酸,梦遗早泄,阳痿,记忆力减退,思维难以集中,常彻夜不能入睡,精神萎靡,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六脉均弱,两尺尤甚。用法:共研细末,金樱子膏420g,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早晚各服10g,白开水送下。按语:本方证属肾虚脑髓失养。施师云:治失眠宜用镇静药,阳入于阴始得入睡,此为常法。今如补骨脂、巴戟、灵脾助阳药为主;加首乌、生地、龙牡滋阴潜阳之品,和调阴阳;更加“七子”以调补肾精。如此配伍,竟取良效。待上方服完症减可服第二料。方:六甲鹿角汤药物:生龙牡各12g,生鳖甲、生龟板、草决明、沙蒺藜、寸冬、白蒺藜、朱茯神、炒远志、地骨皮、酒生地各均10g,旋覆花(包)、白薇、鹿角胶(烊化)各6g,石决明20g。功效:滋阴养血安神。主治:失眠。症见午后头面及周身均感发热,时或夜晚亦觉烧热,不出汗,头晕而疼,心跳气短,夜不安寐,舌质红,有薄苔,脉细数。用法:水煎服,日1剂。按语:本方证属阴虚血少,神不守舍。故以生龙牡、生龟板、生鳖甲、石决明滋阴潜阳以安神;白薇、地骨皮、生地、麦冬、蒺藜滋阴清热以降火;更加鹿角胶合上药滋补阴血以养心;远志、茯神以增定志安神之功。(7)方:加味秫米半夏汤药物:秫米10g,半夏、甘草、黄芩、白芍、寸冬、茯神、远志各10g,浮小麦30g,大枣10枚,生龙牡各30g,黄连3g,酸枣仁15g,鸡子黄2枚。功效:养心安神,佐以清热。主治:失眠。症见因受刺激后常感头晕,心跳,失眠,进而诸症加重,彻夜不眠,卧床不起,颜面浮肿,神色萎糜,舌苔薄黄,脉虚大而数。用法:先煎服。待症状改善后,上药去鸡子黄,将剂量加两倍,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早晚各服1丸,白开水送服。按语:本方证属心气亏损,心血不足,心火较盛。故以秫米、小麦、大枣、甘草益心气;枣仁、茯神、远志、鸡子黄养心神;黄连、黄芩清心热。著名医家孔伯华治疗失眠症经验(1)方:镇心汤药物:生牡蛎12g,生龙骨9g,代赭石4.5g,首乌藤30g,旋覆花4.5g,地骨皮12g,磁朱丸9g,石决明30g,川牛膝9g,黛蛤粉9g(包),莲子心4.5g,胆南星4.5g,知母9g,郁李仁6g,菖蒲3g,琥珀6g,藕30g。功效:镇肝安神,交通心肾。主治:失眠。症见夜不能寐,惊悸不宁,烦躁,胸闷,脘腹痞满,脉弦滑而数。用法:水煎服,日1剂。按语:本方证乃肝经气郁,扰及心经,气分愈郁,痰湿困阻。故以代赭石、石决明、龙牡、磁朱丸镇肝安神;菖蒲、莲子心、首乌藤交通心肾;南星、旋覆花祛痰湿。(2)方:安眠汤药物:磁石9g,知母9g,黄柏9g,生龙牡、石决明各12g,胆草、六曲、柏子仁、代赭石、焦栀子、厚朴花各9g,朱莲心6g,鲜石斛15g,茯神45g,首乌藤60g,旋覆花12g,藕30g,鸡内金12g,荷叶1个。功效:镇心安神,交通心肾。主治:失眠。症见彻夜失眠,脑力迟顿,脉象弦大者。按语:本方证属心肾不交,又因刺激,相火上浮,牵动肝魂,以致失眠。故以磁石、代赭石、龙牡、石决明镇心;柏子仁、首乌藤养神;知柏、石斛滋肾水;栀子、莲心降心火,与上药合用,上清下滋,使心肾相交。邹云翔治疗失眠症验方方名:清热安眠汤药物:全当归9g,生地15g,川芎2.4g,桃仁9g,红花、黄芩、白蒺藜、蒲黄、龟板、麦冬、竹茹、龙齿、牛膝、夏枯草均为9g,柴胡、枳壳、陈胆星、甘草各3g,山栀6g,黄连0.9g,酸枣仁12g,火麻仁15g。功效:养血行瘀,疏肝泄热。主治:失眠。症见失眠通宵不能入睡,烦躁,头昏,后脑及两太阳穴疼痛,口味干苦,大便干结,小溲黄赤,舌苔黄厚,脉弦细。用法:水煎服,日1剂。魏善初治疗失眠症验方方名:清镇汤药物:胡黄连、盐黄柏、旱莲草、竹叶、贝母、龙眼肉、朱茯神、石菖蒲、远志、龙齿、煅牡蛎、黄芪、当归、白芍、熟地、沙参、甘草。功效:益气养血,清心泻火,镇静安神。主治:失眠症。用法:水煎服,日1剂。刘仕昌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①心脾两虚:常见于老年衰弱、贫血、久病恢复期。症见失眠早醒,饮食减少,疲倦乏力,面色萎黄,心悸,唇淡舌白,脉细弱。治宜益气补血,养血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常用药:党参、远志、龙眼肉、茯苓、大枣、当归、柏子仁、五味子等。若胸闷、苔腻加木香;便溏加白术;心悸甚者加磁石、丹参。②浊阻滞:平素嗜酒厚味,酿成痰浊,阻滞气机。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血脂高、动脉硬化者。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闷,痰多,舌苔腻,脉弦滑等。治宜除痰化浊。方用温胆汤加减,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丹参、夜交藤等。痰多加胆南星、贝母;头痛加白蒺藜、苍耳子。③肝气郁结:妇女多见,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气血易逆乱,肝气易郁结,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胁胀痛,口苦纳呆,或见月经失调,脉弦细等。治宜舒肝解郁,养心宁心。方用逍遥散加减,常用药:柴胡、当归、丹参、白芍、茯苓、酸枣仁、柏子仁、合欢花、夜交藤等。午后低热、心烦、舌红者加丹皮、山栀子;胁痛加郁金;月经不调加益母草。④阴虚火旺:多见于老年阴精亏虚,或一些慢性病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兴奋型神经官能症、某些传染病恢复期等患者。症见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方用酸枣仁汤加减,常用药:酸枣仁、知母、茯苓、黄连、阿胶、麦冬、夜交藤、柏子仁、珍珠母、丹皮等。低热者加地骨皮、白薇、生地等;汗多加浮小麦、生牡蛎等。
陶哥,50多岁,自称大约40岁起即患顽固头痛,每天发作,止痛药越吃越多,效果越来越不好,心里很害愁。求助于我。2021年10月2日,一诊:观其体型粗壮,平常多膏粱厚味,舌苔中后部偏黄腻,舌下静脉充盈暗紫,且考虑人生多波澜,奋斗发家、中年离异、又中道败落等,应该是情郁于中合并瘀血为患。处以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服后不效。2021年11月1日,二诊:仔细询问,他住在烟台海边别墅,喜凉贪冷,每天洗澡,不太注意及时吹干头发。因此,考虑他的头痛是因寒湿而起,舌苔黄腻,大概是寒邪入里,郁而化热所致吧。因此,对病用方,处以清上蠲痛汤: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苍术10克,麦冬10克,黄芩12克,菊花6克,蔓荆子6克,细辛3克,干姜3克,甘草5克。服药5剂,霍然而愈。在寒热虚实方向性正确前提下,专病专方也要引起足够重视。
9.妇科偏方秘方1.月经病偏方秘方1.补血通经方组成:菟丝子15克,炒鸡内金15克,徐长卿15克,丹参15克,薄荷9克, 炙黄芪12克,茯苓15克,桂枝9克,炙甘草9克,党参15克,熟地黄18克,山萸肉9克,淮山药15克,当归12克,炒栀子9克。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服,或为水滴丸,或为蜜丸缓服。主治:经来量少或后错,或稀发,甚或闭经。经来或淡紫有血块,面色暗滞,或卵巢功能低下。解析:气血肝肾亏损,轻则月经量少后错,重则月经稀发,更重则经闭不行,总因冲任血虚,血海不能按时满盈所致。本方以地黄丸、参苓白术散、逍遥散合方,意在补益脾肾以固本。又因此类病证常兼肝郁血滞,虽有逍遥散疏肝气,更加徐长卿、丹参、桂枝活血化瘀,温经通脉;炒栀子清隐匿之郁热;炒鸡内金助消化而益脾,也可行血中之滞而通经。本方平和,既补脾胃之气血,复滋肝肾之真阴,阳生阴长,或能促进性腺机能之生发。也可将本方每月服6~8剂,作为绝经前期之保健用方。然痰湿重者,阴津伤者,皆不宜之。2.气滞血瘀型痛经偏方处方:乌药15克,元胡10克,郁金10克,益母草3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丹参15克,香附15克,五灵脂15克,白芍20克,丹皮15克,甘草6克。加减运用:伴少腹冷或喜暖喜按者加肉桂6克,茴香10克,以温阳行经活血;伴气血不足者,加当归15克,首乌15克,党参10克,黄芪15克。服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1周为1疗程,在月经来期前8天开始服用,连服2~3个月,1月1个疗程。说明:本证型的痛经是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经量少、淋漓不净、血紫暗、伴有瘀血块,或伴胸肋乳房胀痛。3.治疗痛经偏方柴胡10克,桂枝6克,川芎15克,赤芍10克,莪术10克,丹皮10克,川牛膝15克,五灵脂10克,蒲黄10克,元胡15克,没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7剂。等下次月经来之前再服7剂,连服3个月。适用于寒凝气滞之痛经。4.经前期紧张综合征验方王不留行、橘叶各15克,栀子、香附、陈皮、青皮各10克。在每次经前感到乳房胀痛时服用,每日1剂,分2次服完。至症状消失时停药,作为1个疗程。到下次经前如乳房胀痛时再服药。一般每个疗程服3~5剂。5.调经活血解毒桃儿七 桃儿七又称鬼臼。藏族习用药材,藏药名奥毛赛,为小檗科植物西藏鬼臼和鬼臼的果实和根。藏药经典《晶珠本草》记载:“奥毛赛生长在灌丛林带根有百条之多,根长叶大似羌活叶,开小红花,果实状若牛睾丸,成熟时如血囊,种子褐红如马蔺子籽。”果实每年成熟时采摘,阴干。根秋末采挖,洗净泥土阴干即可入药。桃儿七果实性平、味甘,具有调经活血、催生、下死胎功效,用于妇女血病、血瘀经闭、难产、胎衣不下、子宫病、肾病。根性温、味苦辣,具有祛湿解毒功效,用于治疗宫颈癌、皮肤病等症。本品果实含有8-异戊烯基山柰酚、柠檬酸、β-谷甾醇,根及根茎含有鬼臼苦素、鬼臼毒素、木脂素类、黄酮类、皂苷、多糖及鞣质等成分。《如意宝树》记载:“奥毛赛治血病、妇女病有特效。”《晶珠本草》载:“奥毛赛治脉病、子宫病。”《温和岛》载:“奥毛赛泻血病、下死胎、胎衣、调经活血,外用治皮肤病、黄水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桃儿七具有抗肿瘤、止咳祛痰、抗免疫作用。实验证实从桃儿七中提取的鬼臼毒素外用治疗皮肤癌、宫颈癌有显著疗效。鬼臼毒素的衍生物鬼臼酰乙基肼治疗乳腺癌、子宫癌、皮肤癌、结肠癌有疗效。另一鬼臼衍生物“SPG”主治消化道癌。25%鬼臼毒素的液体石蜡混悬液对尖锐湿疣有显著疗效。鬼臼草脂二甲砜液可治疗银屑病。黄酮部分浸膏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显效。近年来临床研究证明桃儿七根具有祛风湿、止咳、止痛之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疼痛、麻木,跌打损伤,腰腿疼痛,风寒咳嗽,月经不调等症。临床上桃儿七果实常配伍内服,根外用。藏医常用验方1.治月经不调、经行瘀阻、经闭、血虚头晕、培根和龙病(藏医临床诊治疾病,是根据龙、赤巴、培根三大因素失衡情况,辨证地制定治疗方案)所引起的头痛、腰脊痛、胃腹痛:桃儿七果10克,沙棘果膏10克,喜马拉雅紫茉莉(奶制)8克,光明盐2克,茜草5克,余甘子8克,石榴子7克,乌梢蛇(酒制)4克,紫草8克,干姜5克,桂皮5克,芒硝3.5克,马蔺子6克,红檀7.5克,鸭嘴花7克,沉香5克,硇砂2克,朱砂(微炒)2克,榜嘎5克,诃子10克,紫草茸5克,枸杞子5克,胡椒3克,藏木香10克,芫荽5克,熊胆0.2克。以上共研细粉,1次2克,1日2次。2.治宫颈炎、阴道炎:桃儿七根6克,硇砂10克,黑豆10克,干姜4克,荜拨4克,芒硝2克,豆蔻8克,巴豆2克,狼毒6克,喜马拉雅紫茉莉6克,刺柏6克,斑蝥3克。以上共研细粉,用蜂蜜制成约0.5克蜜丸,每晚清洗阴道后放入宫颈处。3.治银屑病、糠疹:桃儿七根6克,肾瓣棘豆6克,大狼毒根6克,升麻12克,瑞香狼毒根12克,臭虱草12克。以上共研细粉,用黄牛尿调成糊状,取适量涂患处,1日3次。6.山楂配当归治痛经笔者多年临证体会,山楂配当归,是治疗妇科病的好药对。山楂味酸、甘,性温。具有消食化积、活血散瘀、健脾开胃等功效。当归味甘、辛,性温。具有补血活血、润肠通便、温筋止痛等功效。笔者自临证以来,用山楂配当归作为药对治一些妇科病,疗效满意,现把所治痛经的体会介绍给大家。痛经多因气滞血瘀、寒凝胞宫、湿热下注、气血虚弱、肝肾不足等引起。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痛经乃各种外因致经血不通而痛。7.治经行吐衄验方补骨脂200克,酒大黄150克,旱莲草80克,白茅根50克,将上药烘干研末混匀,分为30包,每于月经来潮前提前7天用,每日2~3次,每次1包,早晚或3餐饭后,温开水送服。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即可治愈。8.治痛经验方妇女经期或经前后小腹疼痛称痛经。其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按病因分寒热瘀虚四证。气滞血瘀证:经前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色紫有块。方药:当归2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元胡10克,香附15克,坤草15克。痛甚者加三棱10克,莪术10克。寒湿凝结证:经前经期小腹冷痛,得温痛减,经色黯有块。方药:当归20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香附15克,坤草15克,元胡10克,桂枝10克,小茴香10克,肉桂10克。痛甚者加附子10克。湿热蕴结证:经前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有腰骶痛。方药:当归20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生地黄20克,红藤30克,蒲公英30克,马齿苋30克,黄柏10克,香附15克,坤草15克。痛甚者加金银花30克,元胡10克,莪术10克。气血两虚证:经后小腹隐痛经量少,色淡质稀,乏力便溏。方药:当归20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熟地黄20克,香附10克,坤草10克,黄芪2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甘草5克。若伴有腰骶酸痛,头晕,耳鸣,属肝肾虚,药用当归20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熟地黄20克,香附10克,坤草10克,山药20克,山萸肉15克,川断20克。9.闭经验方秘方[通治方]张锡纯:理冲汤,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疒徵}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服此汤十余剂后,虚证自退;三十剂后,瘀血可尽消。亦治室女月闭血枯。生黄芪9克 党参6克 于术6克 生山药15克 天花粉12克 知母12克 三棱9克 莪术9克 生鸡内金(黄者)9克用水3盅,煎至将成,加好醋少许,滚数沸服。服之觉闷者,减去于术;觉气弱者,减三棱、莪术各3克;泻者,以白芍代知母,于术改用12克;热者,加生地、天冬各数克;凉者,知母、花粉各减半,或皆不用。《衷中参西》上册倪朱谟:治经血周岁不行方。蝼蛄2个捣烂,绵纸裹,塞阴户内,1日即通。《历代名医良方注释》[辨证方]1、寒 证卓雨农:加味温经汤,治冷积脏寒经闭。少腹冷痛拒按,喜热熨,脉沉紧。当归 川芎 桂心 芍药莪术(醋炒) 党参各9克 牛膝6克 甘草(炙)6克水煎服。《中医妇科治疗学》吴谦:寒气客于胞中,血留不行而成石瘕,里证多者,宜琥珀散玫之。三棱 莪术 赤芍 当归 刘寄奴 丹皮 熟地 官桂 乌药 延胡索各30克上前5味,用乌豆30克、生姜120克、米醋120克同煮豆烂为度,培干,入后5味,同为末。每服6克,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服。《医宗金鉴》卷四十四2、虚 证卓雨农:滋肝养血汤,治血枯经闭,头晕目眩,夜眠多梦,胸胁胀满,不思食,身体消瘦,呼吸短促。熟地 枸杞 山萸肉 菟丝 淮药各9克 当归6克 柏子仁9克 红泽兰 生谷麦芽各12克水煎,空心服。《中医妇科治疗学》傅山:有年未至七七而经水先断者,方用益经汤。大熟地30克(九蒸) 白术30克(土炒) 山药15克(炒) 当归15克(酒洗) 白芍9克(酒炒) 生枣仁9克(捣碎)丹皮6克 沙参9克 柴胡3克 杜仲3克(炒黑) 人参6克水煎服。《傅青主女科》卷上刘奉五:若产后大出血所引起的血虚肾亏经闭(席汉氏综合征),可用余自拟经验方四二五方以温补之。当归9克 白芍9克 川芎3克 熟地12克 覆盆子9克 菟丝子9克 五味子9克 车前子9克 牛膝12克 枸杞子15克 仙茅9克 仙灵脾12克水煎服。《名老中医医话》蔡小荪:原发闭经,以育肾养血为主,参血肉有情之品,冀肾气旺盛,冲任充盈,月事得以时下,方用:炒当归9克,生熟地各9克,川芎9克,熟女贞9克,仙灵脾12克,苁蓉9克,狗脊9克,山萸肉9克,制黄精12克,河车大造丸9克(吞)如大便不实,可去生地、苁蓉,加炒淮山药9克、菟丝子9克以健脾肾。每处10剂,1个月为一疗程,通常观察3个月,最好能同时测量基础体温,以助诊治。这类闭经,基础体温多呈单相;治疗后,体温如能呈现双相,即预示症情已有好转,继用调经方:炒当归9克,大熟地9克,川芎4.5克,白芍9克,怀牛膝9克,丹参9克,制香附9克,桂枝3克,红花4.5克,泽兰叶9克,可望经水通行。但尚须继续治疗,直至停药3月后,经事仍能按时来潮,方为痊愈。《名医特色经验精华》3、实 证卓雨农:解郁活血汤,治肝郁气滞经闭,面色青黄,精神抑郁,烦躁性急,头晕耳鸣,胸胁作胀,食少嗳气。 当归6克 白芍9克 柴胡6克 茯苓9克 薄荷3克 丹皮6克 山栀仁6克 白术9克 泽兰叶12克 郁金6克 甘草3克《中医妇科治疗学》孙思邈:大虻虫丸,治月经不通六七年,或肿满气逆,腹胀瘕痛,宜服此,数有神验。虻虫400枚 蛴螬200克 干地黄 牡丹 干漆 芍药 牛膝 土瓜根 桂心各12克 吴茱萸 桃仁 黄芩 牡蒙各9克 茯苓 海藻各15克 水蛭300枚 芒硝3克 人参4.5克 葶苈10克上19味为末,蜜合为丸,如梧子大。每日空心酒下7丸。《千金要方》卷四虞抟:桃奴饮子,治妇人室女月经不通,渐成胀满。桃奴(桃树 上嫩桃干朽不落者,冬月及正月收) 猳鼠粪(即雄鼠粪也,两头尖者是) 玄胡索 肉桂 香附 五灵脂(以上各炒) 砂仁 桃仁(去皮尖,另研)各等分为细末。每服9克,空心温酒调下。《医学正传》卷七李维芳:用急性子汤治疗闭经30例,其中27例用药后月经来潮,一般用药6~9剂。急性子30~60克 莪术10~15克 红花10克 蒲黄10克 香附12克 坤草30克 牛膝10~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千家妙方》下册徐志华:尤其是继发性闭经,瘀血阻滞的实证较为多见,证见:月经数月不行,少腹胀痛,脉象沉弦,舌质尖边有紫点。治法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调气散寒。方用化瘀通经散(自拟经验方):当归、赤芍、红花、桃仁、三棱、莪术、川牛膝、乌药、穿山甲、丹参、刘寄奴各10克,川芎5克,肉桂3克。有热象,加丹皮10克,去肉桂;如积瘀过久已成干血者,加地鳖虫10克。本方对有宿疾瘀阻胞脉,以致闭经或月经后期量少淋漓不畅者,疗效显著。《名医特色经验精华》[食疗方]陈修园:白鸽血竭饮,治干血痨奇验方。白鸽子1只,去毛、肝、肠净,入血竭,一年30克,二年60克,三年90克,以针线缝住,用无灰酒煮数沸,令病人吃之,瘀血即行;如心中慌乱者,食白煮肉1块即止。《医学从众录》卷八张锡纯:女子至期月信不来,用山楂30克煎汤,冲化红蔗糖1~24克服之即通。此方屡试屡效;若月信数月不通者,多服几次亦通下。《衷中参西》中册青浦君:治妇女经闭。鳖甲1个(炙) 漆醋500克频炙频淬,醋完为度,研细末。以酒下,每服9克。《寿世编》卷上陈乐天:经闭干血等症神方。雄鸡1只,煮熟去肉,取全骨1副,即嘴爪俱要不遗,再用童便、生姜汁、高醋各3钟,将骨入砂锅,或置新瓦上,微火焙炒,陆续将3汁洒在骨上,仍留汁一小半,将骨打碎,又用香附米30克,同骨再焙,仍将3汁陆续洒在骨上焙之,俟骨酥脆,去香附不用,将骨研成细末,分作3服,黄酒调下,1服汗出,3服经行,神效之极。《回生集》卷下10.痛经验方秘方[通治方]蔡小荪:痛经多数是经血排出困难,瘀滞疼痛,治法以通为主。当归9克 川芎4.5克 牛膝9克 香附9克 元胡9克 丹参9克 红花4.5克 白芍9克水煎服。服药时间应在行经前三天即开始服用,特别是膜样痛经、及内膜异位症等,否则效果不显。《名医特色经验精华》[辨证方]1、寒 证韩百灵:温肾扶阳汤,治胞中虚寒型痛经,妇女经期小腹隐痛,喜温喜按,经色清稀,腰酸腿软,四肢不温,尿频,白带下注,面色淡白,舌质淡润,脉象沉缓无力。人参9克 山药9克 熟地9克 山萸肉6克 吴茱萸6克 菟丝子9克 肉桂6克 附子6克 补骨脂9克 白术9克《百灵妇科》颜德馨:治疗之法,以通为主,多用温经逐寒,祛瘀止痛,王清任之少腹逐瘀汤独擅胜场,每于经前投此,多应手而效。曾以治痛经达十余年缠绵不愈者,或痛甚则厥,或剧痛需以度冷丁方得小安等顽固病例,亦有殊效。小茴香7粒(炒) 干姜0.6克(炒) 元胡3克 没药6克(炒) 当归9克 川芎6克 官桂3克 赤芍6克 蒲黄9克(生) 灵脂6克(炒)水煎服。每次月经来潮前连服5~7剂,一般连续治疗3个月即获痊愈。《名医特色经验精华》陈泽霖:临床所见以寒凝血瘀为多见,治宜温通为主。我曾以下方为主加减治愈了不少痛经病人。肉桂3~9克 小茴香6克 制香附9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赤白芍各15克 青陈皮各9克 阿胶9克 艾叶9克 益母草30克 乳没各4.5克《名医特色经验精华》2、热 证傅山:妇人有经前腹疼数日,而后经水行者,其经来多是紫黑块。方用宣郁通经汤。白芍15克(酒炒) 当归15克(酒洗) 丹皮15克 山栀子9克(炒) 白芥子6克(炒研) 柴胡3克 香附3克(酒炒) 川郁金3克(醋炒) 黄芩3克(酒炒) 生甘草3克水煎,连服4剂,下月断不先腹疼而后行经矣。此方补肝之血,而解肝之郁,利肝之气,而降肝之火,所以奏功之速。《傅青主女科》卷上3、虚 证卓雨农:肾虚肝郁的,经来色淡而少,经后腹痛腰酸,肢软无力,益肾调经汤主之。杜仲 续断 熟地各9克 当归6克 白芍(炒)9克 益母草12克 焦艾 巴戟 乌药各9克水煎服。《中医妇科治疗学》朱承汉:经行或经净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舒适,经水色淡质清,面色苍白,精神萎弱。炒党参12克 炒白术9克 全当归9克 东白芍9克 炒川芎4.5克 炙甘草4.5克 大熟地12克 茺蔚子9克 制香附9克《中医妇科》4、实 证刘赤选:妇女月经将来一两小时,因子宫后屈,瘀滞经血,阻其排出,以致小腹发生疼痛,必候经水排出一两天内,才能逐渐缓解,宜用失笑散合逍遥散,在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服,每天服1剂,连服3~6剂可经通痛除,照法再服3~6月,可以根治。蒲黄6克 五灵脂12克 当归9克 白芍12克 柴胡9克 茯苓12克 白术12克 炙甘草4.5克《名老中医医话》卓雨农:瘀血阻滞的,经来腹痛如刺,量少色紫有块,排出则痛减,加味失笑散主之。蒲黄 五灵脂各6克 延胡 丹皮各9克 桃仁6克 香附9克 台乌6克,水煎服。疼痛引及少腹两侧痛剧者,加姜黄6克、乳香6克;大便燥结,加大黄6克。《中医妇科治疗学》冉小峰:乳胀散,治月经前乳房胀满。当归9克 红花9克 白术6克 王不留行9克 橘叶9克 陈皮3克,上6味,研为粗末,以水200毫升,浸泡30分钟,煮沸15分钟,滤过;残渣再加水150毫升,煮沸10分钟,滤过,合并两次滤出液备用。每日1剂,分2~3次温服。《历代名医良方注释》李维芳:痛经一号方系青岛已故名老中医傅乃杰所传,余用于临床20余年,收效甚为满意。丹参30克 乌药10克 枳壳10克 香附12克 桃仁10克 红花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月经前服。有热者,方中丹参改为丹皮10克。《千家妙方》下册[食疗方]陈修园:猪肚胡椒汤,治妇人经寒,往来时有痛。猪肚1个,洗净,入胡椒24克,装入肚内,炖烂食。(寒证)《医学从众录》卷八朱承汉:治疗痛经简便方。(寒证)鲜姜 红糖各15克 焦山楂12克水煎服。《中医妇科》|11.榴莲治疗痛经榴莲气味强烈,说它“臭气熏天”毫不夸张。但在泰国,由于其营养价值很高,榴莲常被用来当作病人、产后妇女补养身体的补品。榴莲性热,可以活血散寒,缓解痛经,特别适合受痛经困扰的女性食用;它还能改善腹部寒凉的症状,可以促进体温上升,是寒性体质者的理想补品;另外,用榴莲的果壳和猪骨头一起煮汤也是民间传统的食疗秘方。同时提醒,榴莲虽然好处多多,却不能一次吃太多,否则容易导致身体燥热,还会因肠胃无法完全吸收而引起“上火”。在吃榴莲的同时,不妨喝些淡盐水,或吃些水分较多的水果来平衡,比如梨、西瓜等,可以很好地消除燥热。榴莲的最好搭档是被称为“水果皇后”的山竹,它能够降伏“水果之王”的火气,保护身体不受损害。12.常见月经病茶疗秘方.痛经1、玫瑰花茶:玫瑰花15克,沸水冲泡代茶。功能:理气解郁,活血散瘀,适用于经期腹痛、以胀痛为主者。2、姜枣茶:生姜3片,大枣5枚(打碎),以沸水冲泡代茶饮用。功效:散寒止痛,适用于痛经下腹冷痛者。3、当归茶:当归6克,川芎2克,沸水冲泡代茶。功效:补血活血,适用于经期腹痛、疼痛绵绵、体质虚弱者。闭经1、当归益母茶:当归8克,益母草10克,沸水冲泡或以水煎取淡药液代茶饮用。每日2剂以上。功效:补血化瘀,通经调冲,适用于虚性闭经。2、大黄山楂茶:大黄10克,山楂肉15克,水煎代茶饮。功效:活血化瘀,适用于血瘀型闭经、下腹刺痛者。13.奇效偏方治疗痛经玄胡益母草煮鸡蛋:玄胡20克,益母草50克,鸡蛋2个。将以上3味加水同煮,待鸡蛋熟后去壳,再放回锅中煮20分钟左右即可饮汤,吃鸡蛋。具有通经、止痛经、补血、悦色、润肤美容功效。.乌豆蛋酒汤:乌豆(黑豆)60克,鸡蛋2个,黄酒或米酒100毫升。将乌豆与鸡蛋加水同煮即可。具有调中、下气、止痛功能。适用于妇女气血虚弱型痛经,并有和血润肤功效。.姜艾薏苡仁粥:干姜、艾叶各10克,薏苡仁30克。将前两味水煎取汁,将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入药汁同煮至熟。具有温经、化瘀、散寒、除湿及润肤功效。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益母草香附汤:益母草、香附各100克,鸡肉250克,葱白5根。将葱白拍烂,与鸡肉、益母草、香附加水同煎。饮汤,食鸡肉。适用于痛经,并能光艳皮肤。.山楂桂枝红糖汤: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50克。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具有温经通脉,化瘀止痛功效。适用于妇女寒性痛经症及面色无华者。.姜枣红糖水:干姜、大枣、红糖各30克。将前两味洗净,干姜切片,大枣去核,加红糖煎。喝汤,吃大枣。具有温经散寒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及黄褐斑。姜枣花椒汤:生姜25克,大枣30克,花椒100克。将生姜去皮洗净切片,大枣洗净去核,与花椒一起装入瓦煲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煎剩大半碗,去渣留汤。饮用,每日一剂。具有温中止痛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并有光洁皮肤作用。.韭汁红糖饮:鲜韭菜300克,红糖100克。将鲜韭菜洗净,沥干水分,切碎后捣烂取汁备用。红糖放铝锅内,加清水少许煮沸,至糖溶后兑入韭汁内即可饮用。具有温经、补气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痛经,并可使皮肤红润光洁。.山楂酒:山楂干300克,低度白酒500毫升。将山楂干洗净,去核,切碎,装入带塞的大瓶中,加入白酒,塞紧瓶口,浸泡7~10日后饮用。每次15毫升。浸泡期间每日摇荡1~2次。有健脾、通经功效。适用于妇女痛经症,并可促进身材和皮肤健美。.山楂葵子红糖汤:山楂、葵花子仁各50克,红糖100克。以上用料一齐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同煎或炖,去渣取汤。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胃,和血悦色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痛经症。此汤宜在月经来潮前3~5日饮用,止痛、美容效果更佳。.月季花茶:夏秋季节摘月季花花朵,以紫红色半开放花蕾、不散瓣、气味清香者为佳品。将其泡之代茶,每日饮用。具有行气、活血、润肤功效。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红花酒:红花200克,低度酒1000毫升,红糖适量。红花洗净,晾干表面水分,与红糖同装入洁净的纱布袋内,封好袋口,放入酒坛中,加盖密封,浸泡7日即可饮用。用法:每日1~2次,每次饮服20~30毫升。具有养血养肤,活血通经功能。适用于妇女血虚、血瘀、痛经等症。14山楂巧治痛经中医认为山楂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是血淤型痛经患者的食疗佳品。血淤型痛经患者常表现为行经第1~2天或经前1~2天发生小腹疼痛,待经血排出流畅时,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且经血颜色暗,伴有血块。患者可取完整带核鲜山楂1000克,洗净后加适量水,文火熬煮至山楂烂熟,加入红糖250克,再熬煮10分钟,待其成为稀糊状即可。经前3~5天开始服用,每日早晚各食山楂泥30毫升,直至经后3天停止服用,此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即可见效。此法也适合月经不调、中医辨证为血淤者。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验方功能性子宫出血,一般简称“功血”,本病与卵巢功能失常有关,但无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小蓟 鲜小蓟根60克,洗净,水煎,每日1剂。向日葵粉 向日葵盘1个,瓦上焙成炭,研末,每次服5克,黄酒送服,每日3次。鸡冠乌骨扁豆汤 鸡冠花15克,乌贼骨10克,白扁豆花6克,每日1剂,水煎服。贯众止血散 贯众12克,苦参10克,扁蓄15克,水煎服,1日3次,每日1剂。荔枝壳炭 荔枝壳40克,炒炭存性,研细末,每次6克,米酒冲服,每日2~3次。鲜辣椒汁 鲜辣椒50克,鸡爪4只,加水适量煮熟,连汤服,1日1次,连服5~10日。红茶葡萄汁 红茶2克,葡萄干30克,蜜枣25克。上三味加水400毫升,煮沸3分钟,分3次饮服,每日1剂。川芎泡酒 取川芎24~28克,加白酒30毫升,水250毫升,浸泡1小时后加盖用文火炖煎,分2次服,不饮酒者,可单加水顿服。一般2~3日后血即可止。益母香附汤 益母草50克,香附15克,鸡蛋两个,加水适量同煮,熟后去蛋壳再煮片刻,去药渣,吃蛋饮汤,每天1次,连服4~5天。功血汤 党参15克,焦白术6克,归身6克,阿胶5克(烊化),地榆炭6克,焦白芍9克,侧柏叶5克,黄芪9克,川续断6克,鱼腥草2克,地龙12克,棕榈炭12克,水煎2次,药液混匀,再分2次温服,重者4小时服1次。止血汤 炙龟板、炙鳖甲、煅牡蛎、地榆炭各30克,生地黄、赤白芍、旱莲草、陈棕炭各15克,加水煎服,1天服1剂。服药时间以月经开始前1~2天为佳,每月服7~10天,连用3个月为一疗程。2.宫颈病偏方秘方15.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验方功能性子宫出血,一般简称“功血”,本病与卵巢功能失常有关,但无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小蓟 鲜小蓟根60克,洗净,水煎,每日1剂。向日葵粉 向日葵盘1个,瓦上焙成炭,研末,每次服5克,黄酒送服,每日3次。鸡冠乌骨扁豆汤 鸡冠花15克,乌贼骨10克,白扁豆花6克,每日1剂,水煎服。贯众止血散 贯众12克,苦参10克,扁蓄15克,水煎服,1日3次,每日1剂。荔枝壳炭 荔枝壳40克,炒炭存性,研细末,每次6克,米酒冲服,每日2~3次。鲜辣椒汁 鲜辣椒50克,鸡爪4只,加水适量煮熟,连汤服,1日1次,连服5~10日。红茶葡萄汁 红茶2克,葡萄干30克,蜜枣25克。上三味加水400毫升,煮沸3分钟,分3次饮服,每日1剂。川芎泡酒 取川芎24~28克,加白酒30毫升,水250毫升,浸泡1小时后加盖用文火炖煎,分2次服,不饮酒者,可单加水顿服。一般2~3日后血即可止。益母香附汤 益母草50克,香附15克,鸡蛋两个,加水适量同煮,熟后去蛋壳再煮片刻,去药渣,吃蛋饮汤,每天1次,连服4~5天。功血汤 党参15克,焦白术6克,归身6克,阿胶5克(烊化),地榆炭6克,焦白芍9克,侧柏叶5克,黄芪9克,川续断6克,鱼腥草2克,地龙12克,棕榈炭12克,水煎2次,药液混匀,再分2次温服,重者4小时服1次。止血汤 炙龟板、炙鳖甲、煅牡蛎、地榆炭各30克,生地黄、赤白芍、旱莲草、陈棕炭各15克,加水煎服,1天服1剂。服药时间以月经开始前1~2天为佳,每月服7~10天,连用3个月为一疗程。16.治子宫肌瘤方内服方:桔梗、茯苓、丹皮、赤芍、桃仁、三棱、莪术、大黄各10克,鳖甲15克,乌贼骨40克。共研为末,每次10克,每日2次,黄酒送服,3周为1疗程。外敷方:当归尾、白芷、赤芍、丹参、小茴香、生艾叶各30克,穿山甲20克。将诸药装入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纱布袋,先用水浸泡数小时,再隔水蒸 15分钟,取出待温热后置于小腹上热敷,如冷却再放置热水袋加温。每日1剂,每日热敷2次,每次20~30分钟,20次为1疗程。17.治子宫脱垂方方药 金樱子。用法 取金樱子干品水煎2次,去渣浓缩,使每500毫升含生药相当于500克。每日服10毫升,早晚分服。连续3天为1疗程,间隔3天,再连服3天为第2疗程。说明 《本草经疏》云: “《十剂》云,涩可去脱。脾虚滑泄不禁,非涩剂无以固之。膀胱虚寒则小便不禁,肾与膀胱为表里,肾虚则精滑,时从小便出,此药(金樱子)气温,味酸涩,入三经而收敛虚脱之气,故能主诸症也。”子宫脱垂,盖因肾气虚弱、固摄不力所致,用金樱子敛气固脱,子宫即可复原升至正常部位。经初步观察,此方法对年轻、脱垂程度较轻、没有白带的患者疗效较好。而对脱垂程度严重、年龄偏大的患者,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18.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偏方中药处方(一)【方名】子宫内膜异位症方剂一。【组成】柴胡10克 花粉15克 当归9克 炮山甲15克 桃仁(打)15克 川红花6克 大黄(酒洗,后下)9克 甘草3克 台乌15克 琥珀末(冲)1.5克 黄糖(自加)适量。【用法】自加鸡蛋1只,与药同煎,清水3碗煎至1碗(鸡蛋去壳)后纳黄糖,空腹服药。【治法】活血祛瘀,理气养阴除痛。【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肌瘤病痛。【加减】经痛剧烈,经中夹血块者,酌加延胡15克,九香虫12克,以理气化瘀除痛;肿块大者,酌加山楂、三棱各12克,丹参15克,以破瘀消症;高热,经红稠者,酌加银花藤,或大黄加量或加黄岑12克;低热者加丹皮、毛冬青各15克,以清热凉血;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者,加北芪15克,以补气摄血,配合当归,养血不留瘀;口渴心烦,舌上少苔者,酌加太子参、淮山药、麦冬各15克,养阴生津;里急不甚,大便无异常,可去大黄。【出处】中药方剂大全。中药处方(二)【方名】子宫内膜异位症方剂二。【组成】云茯苓12克 桂枝4.5克 桃仁10克 赤芍10克 丹皮10克 皂角刺20克 鬼箭羽20克 石见穿15克。【用法】水煎待温,分次服。【治法】活血化瘀退热。【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经前发热。【出处】中药方剂大全19.宫颈病的偏方(2)方1〔组成〕鲜猫眼草120g ,鸡蛋3 个。〔用法〕猫眼草水煎,去渣,打入鸡蛋,煮熟,吃蛋喝汤,每天1 次,连服1 月。方2〔组成〕棕树心适量。〔用法〕研末,加等量甜酒,和面粉做饼,蒸熟吃。方3〔组成〕白花蛇舌草30g ,白茅根30g ,赤砂糖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连服1~2 周。〔附注〕此方用于宫颈癌放射治疗后直肠反应。方4〔组成〕五气朝阳草15g 。〔用法〕煮鸡或煮肉吃。〔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月经不调、不育。方5〔组成〕鲜核桃树枝约30cm 长,鸡蛋4 个。〔用法〕加水同煮,蛋熟后,敲碎蛋壳再煮4 小时。每次吃鸡蛋2 个,1日服2 次,连续吃。〔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其他癌症。方6〔组成〕蒲葵树子(干品)30g 。〔用法〕水煎1~2 小时服,或与猪瘦肉同炖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其他癌症。方7〔组成〕墓头回12g ,仙茅根30g ,石见穿30g ,蜀羊泉30g ,马兰根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方8〔组成〕腹水草藤30g ,牛尾菜30g ,七叶一枝花15g ,龙葵30g ,黄药子30g 。〔用法〕煎水服。宫颈病的偏方方1 〔组成〕鲜半枝莲50g ,白英30g ,银花15g 。〔用法〕水煎,代茶饮。方2〔组成〕蜀葵3 个,桂圆3 个,鸡蛋1 个。〔用法〕煮熟,去渣,吃蛋及桂圆,喝汤,每日1 剂。方3〔组成〕白花蛇舌草30~60g 。〔用法〕水煎服,1 日1 剂。方4〔组成〕龙葵30~60g 。〔用法〕水煎服,1 日3 次,每日1 剂。方5〔组成〕白英30g ,红枣1O 个。〔用法〕水煎服,每日1 次。方6〔组成〕白花蛇舌草30g ,爬柏30g 。〔用法〕水煎服。方7〔组成〕龙葵30g ,蜀羊泉30g ,蛇莓15g 。〔用法〕水煎服,1 日1 剂。20.百会穴贴敷治子宫下垂五倍子5克,蓖麻5粒,升麻3克。共研为泥,贴敷于百会穴,胶布固定,每日早、中、晚3次,每次贴10分钟,10天为一疗程,疗效不明显可续用一疗程。笔者临床用此法治疗子宫下垂,常可取得满意疗效。中医认为,子宫下垂多属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所致,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腑,六腑清阳之气皆聚于此。故取督脉之巅顶百会穴贴敷,使阳气上升,浊气下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傅青主女科·正产肠下穴》云:“用蓖麻仁49粒,捣涂顶心以提之,肠升即刻洗去,时长则恐吐血,此也升肠之一法也。”笔者加收敛升提之五倍子、升麻化裁用药,收效满意。21.治子宫脱垂验方子宫脱垂属中医“阴挺”范畴,多因气虚、肾虚所致。治宜补气、升阳、益肾、固脱。现荐一中药验方如下: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升麻8克。水煎,每日一剂,早晚服用。并配合用乌梅20克,水煎熏洗患处,每日2次。一般连用10天左右可愈。注意服药治疗期间,忌食生冷,避免重体力劳动。3.妊娠病偏方秘方22.习惯性流产秘方验方1:陈艾绒煎水,将鸡蛋两枚放入艾绒水中煮熟,与红糖水一起吃。一般需要吃半个月左右,据说此方不仅安胎养胎,将来生下来的小儿还不易生病,此为老人经常用的经验方。验方2:南瓜蒂5个,水煎频服,每日一剂,连服七剂。此方为白族民间验方,临床应用有一定的疗效。验方3:炒制鱼鳔胶15克,猪蹄适量。放一起炖汤,连吃3次后,再吃猪蹄,每月3次。值得注意的是,孕妇服用验方要慎重,即使是保胎验方,也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23.治妊娠剧吐验方1、乌梅、苏梗、白术、姜竹茹各15克,姜半夏、佛手各10克,砂仁5克。水煎2次混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一般服药3~5剂。2、太子参、山药各15克,陈皮6克,砂仁(后下)3克,茯苓、麦冬、姜半夏、竹茹各9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内服,5日为1疗程。一般服药1~3个疗程。24.治疗妊娠病偏方治疗妊娠病的偏方有哪些?对于妊娠病就是女性在怀孕期间出现的异常症状,比如恶心呕吐、羊水过多过少症,滑胎症等症状。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具体的内容: 治疗妊娠病的偏方1、妊娠恶阻主症:孕妇厌食恶心呕吐。方药:川断20克,桑寄生20克,菟丝子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木香10克,神曲10克,麦芽10克,山楂10克,甘草5克。治疗妊娠病的偏方2、羊水过多主症:孕妇中晚期腹大异常,胸膈满闷,手足面目浮肿,属脾肾阳虚。方药:川断20克,桑寄生20克,菟丝子30克,白术20克,茯苓30克,附子10克,桂枝10克,大腹皮15克,甘草5克。治疗妊娠病的偏方3、羊水过少主症:孕中晚期腹部腰围增长慢,腰发软,腹部不适,属肝肾阴虚。方药:川断20克,桑寄生20克,菟丝子30克,人参10克,山药20克,山萸肉20克,熟地黄20克,甘草5克。治疗妊娠病的偏方4、滑胎主症:连续多次发生自然流产,亦称习惯性流产,多见腰膝发软,少腹重坠,属脾肾两虚。方药:杜仲10克,川断30克,桑寄生30克,菟丝子30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20克,山药20克,熟地黄20克,见血者加仙鹤草30克。治疗妊娠病的偏方有哪些?以上介绍四种有关妊娠期间的病症的治疗偏方,如果孕妇想使用以上偏方进行治疗的话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复用治疗,切勿自行乱服用,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25.治妊娠病验方妊娠恶阻主症:孕妇厌食恶心呕吐。方药:川断20克,桑寄生20克,菟丝子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木香10克,神曲10克,麦芽10克,山楂10克,甘草5克。羊水过多主症:孕妇中晚期腹大异常,胸膈满闷,手足面目浮肿,属脾肾阳虚。方药:川断20克,桑寄生20克,菟丝子30克,白术20克,茯苓30克,附子10克,桂枝10克,大腹皮15克,甘草5克。羊水过少主症:孕中晚期腹部腰围增长慢,腰发软,腹部不适,属肝肾阴虚。方药:川断20克,桑寄生20克,菟丝子30克,人参10克,山药20克,山萸肉20克,熟地黄20克,甘草5克。滑胎主症:连续多次发生自然流产,亦称习惯性流产,多见腰膝发软,少腹重坠,属脾肾两虚。方药:杜仲10克,川断30克,桑寄生30克,菟丝子30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20克,山药20克,熟地黄20克,见血者加仙鹤草30克。26.艾灸治胎位不正秘方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穴,肾经脉气始接之处,刺激至阴能激发膀胱经经气,调整肾经经气,使阴阳平衡,又可沿肾经循行传递所受信息至腹部胞宫,维系和调达胞宫气血,从而纠正胎位。现代医学也证明灸至阴穴可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从而增强胎位的活动,有助于胎位的自转而达到纠正胎位的目的。治疗时让孕妇取仰卧位,屈膝,因为此时是腹壁最放松的时候。施治者用点燃的艾条对准孕妇两侧足小趾外侧约1寸(以一韭菜页宽度左右)至阴穴处施灸,以孕妇觉足小趾外侧温热但不灼痛为度。每次15~20分钟,每天施灸1~2次,胎位转正即停止。此方法虽好,但并非人人适用。一般来说,应在孕6个月以后进行,因为6个月以前的胎位不正可能会自行转回去。另外如有脐带绕颈、羊水少、腹壁过紧等情况,则胎位也不易纠正。此外对于产妇尿潴留,也可以用针刺配合艾箱灸,效果同样不错。产妇同样取仰卧位,在针刺小腿三阴交穴、阳陵泉穴的同时,用艾箱灸少腹部3处穴位(关元、气海、中极),灸完取针。因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有利水、祛湿之功效。三阴交属足三阴经(足太阳脾、足厥阴肝经、足少阴)交会穴,有调理肝、脾、肾之功用。两者并用,效果十分显著。4.产后病偏方秘方27.产后腹痛治疗偏方产后腹痛多因产后血亏气虚,运行无力,血行不畅所致;或产后正气虚弱,寒邪乘虚侵袭胞脉,血被寒凝以致腹痛。不论是哪种原因所致,治疗时均以补益气血、温通经脉为治,上方具有这两方面的功效,故适合各种产后腹痛。处方:当归20克,熟地15克,川芎10克,白芍20克,桃仁10克,炮姜10克,山药15克,续断15克,杜仲15克,甘草6克,生姜三片,大枣6枚。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或少量多次服。服药同时热敷产妇小腹部位。28.产后缺乳验方二则验方1:黄芪20克,当归9克,白芷9克,路路通15克,王不留行15克,乌贼骨10克,瞿麦10克,阿胶6克(分二次烊化服)。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一般服药1剂见效,数剂可愈。验方2:猪前爪2只,花生米、黄豆各250克,通草10克。先将猪爪、花生、黄豆加水烧沸20分钟,然后放入少许黄酒、食盐及通草,再沸5分钟即可。将通草除去,分3天将以上猪爪、花生、黄豆饮食之。一般连用3~4天见效,7天后乳汁可涌行。29.治产后恶露不绝方内服方:丹参60克,桃仁、红花各3克,乳香、没药各9克,茺蔚子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敷脐方:益母草30克,红花15克,桃仁、急性子各20克。共研成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20克,用黄酒少许调为糊状,敷于肚脐处,再用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5~7天为1个疗程。30.小柴胡汤加味治疗产后发热引起产后发热的原因很多,可分为外感、血瘀、食滞、气虚、血虚、阴虚等。外感、食滞发热最常见。一般而言产后多虚,出汗较多,失血伤气,腠理不闭,加上生产过程中受凉,外邪极易侵入而引起发热。又因为产后体虚,习惯于食补而姿食肥甘,胃肠易于积热,所以产后发热多表里同病,半表半里者居多。患者多表现为产后数日出现发热,体温在38~39℃之间,寒热往来,胸满纳呆,头晕恶心,口干苦,便秘,舌质淡,舌苔白稍厚,脉象多弦滑。现代医学检查多未发现感染病灶,白细胞总数大多正常。中医认为证属邪羁少阳,治宜和解少阳。笔者常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柴胡15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党参15克,甘草6克,荆芥10克,芦根15克,白芍15克,银花10克,枳壳10克,生姜3片,大枣7枚。每日1剂。方解:柴胡能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使之外达,取其升阳解郁之力解表和里,为主药;黄芩清热解毒,使半里之邪内彻;一外一内使少阳得之枢转;半夏降逆和胃止呕;党参益气和中,扶正以祛邪;荆芥、银花、芦根助柴胡解表清热生津;白芍调和营卫;枳壳助半夏行气消痞以除积;甘草佐柴、芩调和内外;姜、枣调和营卫。产后气血多虚,脾胃虚弱,忌大清大补,以调和为要,临床可根据其证候略作加减,一般3~5剂均可治愈。31.山楂配当归治产后缺乳产后缺乳多因气血不足或肝气郁结而致,指的是产后或哺乳期间乳汁甚少,甚至全无的病症,目前常见的都是产后1~2周乳汁明显少者,包括乳汁不足和乳汁不通两种情况。病案 扈某某,女,20岁,2002年4月19日初诊。初产妇,足月自然分娩,体质偏瘦,产后5天,婴儿发育正常,乳少,完全不够哺乳婴儿,担心影响婴儿发育,前来就诊。诊见:两乳房偏小,乳少而淡,两乳无胀痛感,触之有少许包块感,面色无华,偶有气短、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诊断:产后缺乳。辨证:气血虚弱,肝气郁结。处方:炒山楂15克,当归15克,木瓜10克,鸡血藤10克, 黄芪15克,王不留行10克,人参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3剂。二诊,服用3剂后,乳汁稍增多,乳房有轻微胀痛感,嘱其适当热敷。再服7剂后,乳汁如常,停药。嘱其猪蹄炖生花生加布包山楂20克,当归20克服用。1月后随访,乳汁正常,足够喂养孩子。按 本例产后缺乳因产后气血本虚弱,加患者情绪不畅,肝气郁结而致。山楂具有健脾、解郁、通络等功效,其性平和,具有“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医学衷中参西录》)的美称。当归更有补血养血、舒筋通络等功效,《本草正》称之为“血中之圣药”。再加木瓜、鸡血藤、王不留行等共奏补血补气,通乳通络、解郁解结等功效,促使患者气血旺而乳络痛,病告而愈。32。产后乳汁不足食疗小方汤 方猪蹄汤三款猪蹄1对,黄豆30g(泡胀),木耳5个,香菇5个,花生米30g,黑芝麻20g,葱白一段,生姜一大块,盐少许,炖汤,食猪蹄、菜,喝汤,一周2次。猪蹄1对,羊肉半斤,黄豆50g(泡胀),同放入沙锅内炖至烂熟,加入生姜、胡椒、葱花、味精、精盐调味,吃肉、豆,饮汤,每日1次,连服3~5日。猪蹄1对,黄芪30g,当归10g,炖汤服。丝瓜海米鸡蛋汤:丝瓜200g,海米100g,鸡蛋2个 ,共煲汤服食。鲫鱼汤:鲫鱼500g,去鳞和内脏,加黄豆芽适量,炖汤,连汤带肉喝下。鲤鱼汤:鲤鱼500g,猪蹄500g,共煲汤服食;鲤鱼500g,当归10g、黄芪30g,共煲汤服,每日1次。鲢鱼汤:鲢鱼500g,丝瓜300g,精盐、生姜各适量,煮汤食用。粥 方赤小豆沙:赤小豆250~300g,煮熟熬粥,加红糖适量。蔬菜方莴苣炒鸡蛋:莴苣250g去皮、切片,鸡蛋3-4个打入碗中、搅拌,锅中放油适量炒鸡蛋,后放入莴苣,加盐适量,炒服。丝瓜炒鸡蛋:丝瓜250g去皮,洗净,切成块,精盐、香油、葱白适量,鸡蛋3~4个打入碗内,加少许精盐搅打均匀。炒锅注油烧热,下入葱段炝锅,爆出香味,放入丝瓜炒熟,倒入蛋液翻炒,加入精盐搅匀,淋入香油,撒入味精即可。莴苣虾米炒肉片:莴苣250g洗净,切成片,猪肉片100g,虾米100g,油、葱花、味精、精盐适量调味。快火下油起锅,炒熟猪肉,后加入葱花炝锅,爆出香味,放入莴苣片,加少许盐炒至软,加虾米略炒,加适量水炒熟,调味后食用即可。33.妇女产后缺乳治疗小偏方对于妇女产后缺乳者,可取地龙50克,加水煎两次,取药液约300毫升,乘温加入红糖50克,溶化后分2次口服。每日一剂。连续服用5天后,乳汁可增加。34.产后足跟痛简易疗法产后足跟痛多因产后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侵袭经络关节筋腱,阻滞气血运行所致,主要表现为足跟处酸痛、麻木,并伴有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症状。下面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简易疗法,供选用。浸泡法:取食醋1000毫升,加热至沸,待温度适宜时,浸泡患脚,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连用15天为1个疗程。或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30克,水煎洗患脚,同时用手揉搓足跟,每次15分钟,每日2次。外擦法:取生半夏、生南星各30克,生草乌头25克,用75%酒精浸泡5天后,用棉签蘸药液涂擦患处,每日2~3次。内服法:取丹参、当归、赤芍各15克,杜仲、川断、独活、防风各10克,黄芪、鸡血藤、桑寄生各30克,肉桂、细辛各3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5~7剂即可。药膳法:取鸡肉90克,川乌6克,黑豆60克,红枣12克。洗净后同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3个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宜,佐餐食。35.治产后小便不通偏方党参25克,莲子、白果(捣碎)、车前子(包煎)、王不留行各10克,甘草3克,肉桂1克。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1~2剂可愈。5.不孕症偏方秘方36.不孕症单方验方①嗣宝散组成:鹿角霜、紫河车、茺蔚子、紫珠、肉苁蓉、覆盆子、当归、女贞子各500克,珍珠25克,紫石英100克。用法:以上研细为末,过120目筛,每次10克,每日3次,一般3个月为一疗程,至多服三个疗程。疗效:共治疗19563例,痊愈15432例,好转4077例,无效54例,总有效率99.7%。②秘方种子丸组成:制附片、白芨、北细辛、五灵脂各15克,白蔹、山萸肉各155克,石菖蒲、制香附各30克,全当归、生晒参、炒白术各50克,陈莲蓬50个(烧存性)。加减:腰废加鹿角胶;阴虚去附片,加生地、石斛;性欲淡漠加淫羊藿;经行腹痛加益母草;食欲不振加枸杞子;30岁以上须加复盆子、菟丝子。用法:上药共碾细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日辰、酉时(8:00及18:00)用糯米酒送服,每次20丸。经期停药,净后次日继服,服药7日内忌房事。疗效:共治疗893例,痊愈439例,总治愈率为49.2%。③药枕组成:香附、柴胡、青皮、本香、川芎、枳实、砂仁、陈皮、玫瑰花、合欢花、夜交藤、白菊花、白芍、丹皮、益母草、淫羊藿等。用法:将上药研成粉末做成药枕。每昼夜使用时间不少于6小时,平时保持枕面清洁,经常翻晒。疗效:共治疗85例,用药枕6个月后受孕26例,好转4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5.9%。37.不孕症偏方[通治方]陶承熹:四制香附丸,此妇人之圣药,种子之奇方,屡试屡效。香附100克(分四处,一童便,一米泔,一米醋,一盐水,各浸7日,一日一换,取出炒黄,勿焦)当归(酒洗)50克 熟地(艾叶6克煎汤拌蒸) 川芎 白芍 条芩(炒)各24克 共为末,蜜丸。每服9克,空心清汤下。《惠直堂经验方》卷四李澍苍:我院妇科已故老中医李少轩治疗妇科不孕验方,制成浓缩剂型,按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调理冲任,使达到孕育的目的。自1981年3月开始系统临证观察,就其追访资料较完整的90例中,现已受孕者40例,治愈率44.4%,有一定疗效。丹参9克 生龙骨15克 生牡蛎15克 枸杞子9克 山药12克 旱莲草9克 女贞子9克 川续断9克 菟丝子15克肉苁蓉12克 当归9克 何首乌12克 黑芝麻12克 熟地9克 茺蔚子15克 仙茅9克 败龟板30克 焦刺猬皮30克以上诸药浓缩成煎液,经行后期服。《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二)[辨证方]1、寒 证王清任:少腹逐瘀汤。此方种子如神,每经初见之日吃起,一连吃5付,不过4月必成胎。余用此方,效不可以指屈。小茴香7粒(炒) 干姜0.6克(炒) 元胡3克 没药6克(炒) 当归9克 川芎6克 官桂3克 赤芍6克 蒲黄9克(生) 灵脂6克(炒)水煎服。道光癸未年,直隶布政司素纳公,年60,因无子甚忧,商之于余。余曰:此易事耳。至6月,令其如君服此方,每月5付,至9月怀孕,至次年甲申6月22日生少君。《医林改错》卷下张仲景:温经汤,主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吴茱萸9克 当归 芎劳 芍药 人参 桂枝 阿胶 牡丹皮(去心) 生姜 甘草各6克 半夏9克 麦门冬18克(去心)12味,以水2000毫升,煮取600毫升,分温3服。《金匮要略》卷下张锡纯:温冲汤,治妇人血海虚寒不育。生山药24克 当归身12克 乌附子6克 肉桂(去粗皮,后入)6克 补骨脂(炒,捣)9克 小茴香(炒)6克 核桃仁6克 紫石英(煅,研)24克 真鹿角胶6克(另炖)一妇人,自20出嫁,至30未育子女,其夫商治于愚。因细询其性质禀赋,言生平最畏寒凉,热时亦不敢食瓜果。其经脉则大致调和,偶或后期两三日,知其下焦虚寒。遂为拟此汤,方中重用紫石英18克,取其性温质重,能引诸药直达于冲中而温暖之。服药30余剂,而畏凉之病除。后数月遂孕,连生子女。《衷中参西》上册陈士铎:妇人有下身冰冷,非火不暖,交感之时,阴中绝不见有温热之气,人以为天分之薄也,谁知胞胎之寒乎。方用温胞散。人参9克 白术30克 巴戟天30克 破故纸6克 杜仲9克 菟丝子9克 芡实9克 山药9克 肉桂6克 附子0.9克水煎服。连服1月,胞胎热矣。《辨证奇闻》卷八杨侦:紫石英丸,治妇人血虚。久服益血生发,令人有子。紫石英1500克 熟干地黄(洗,焙)120克 鹿茸(酒炙)柏子仁 阿胶(锉碎,炒成珠子) 当归(洗,焙) 川芎 赤芍药 续断 附子(炮,去皮脐)各30克 人参(去芦头)15克 白术15克 肉桂(去粗皮)15克上件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温酒送下,空心,食前服。《杨氏家藏方》卷十五2、热 证陈士铎:妇人口干舌燥,骨蒸夜热,遍体火焦,咳嗽吐沫,断难生子,人以为阴虚火动也,谁知骨髓之内热乎。方用清骨汤。地骨皮30克 丹皮15克 沙参15克 麦冬15克 玄参15克 北五味子1.5克 金钗石斛6克 白术9克水煎服。连服1月而骨中之热自解,再服2月自可受孕矣。《辨证奇闻》卷八3、虚 证韩百灵:育阴汤加减,治肾阴亏损型不孕症。婚后三年以上不孕,月经量少,色鲜红,头眩耳鸣,潮热盗汗,腰痛,足跟痛,手足心热,面红颧赤,舌干红无苔,脉象弦细。熟地9克 山药9克 川断g克 桑寄生9克 怀牛膝9克不敷出山萸肉9克 白芍9克 牡蛎12克 杜仲9克 海螵蛸12克菟丝子9克 龟板12克水煎服。忌辛辣伤阴之品。《百灵妇科》韩百灵:育阴补血汤,治血虚型不孕症。婚后3年以上不孕,月经量少,色浅淡,头眩目花,皮肤干涩,心悸失眠,喜惊,手足心热,面色萎黄,舌质干淡,脉虚细。熟地9克 山药9克 当归9克 白芍9克 枸杞9克 炙草6克 山萸肉9克 丹皮9克 龟板12克 鳖甲12克水煎服。禁忌辛辣伤阴之品。《百灵妇科》陈士铎:妇人有瘦怯身躯,久不孕育,一交男子,卧病终期,人以为气虚之故也,谁知血虚之故乎。方用养血补心汤。熟地15克 白芍15克 当归3克 茯苓6克 山茱萸15克 菊花3克 丹皮6克 山药9克 杜仲6克 牛膝3克水煎服。服1月方可受孕,服3月身健,断断可以种子。《辨证奇闻》卷八龚自璋:种子良方,专治妇人久虚羸瘦,瘀血成块,经水不调等症。全当归500克(用手扭断3厘米长) 红枣1000克称准后,去核,以好烧酒数斤拌药,放砂锅内隔水烧半日,俟水冷后,再以好绍酒10公斤泡20日取出,随量常服。其痛若失,屡试屡验,诚调经种子第一良方也。《家用良方》卷二赵松泉:治月经后错,稀发量少;或闭经患者,临床病理或化验证实为不排卵或卵巢功能不良者,都采用排卵汤。柴胡6克 白芍10克 赤芍10克 泽兰10克 益母草10克 鸡血藤10克 淮牛膝10克 刘寄奴10克 苏木10克 生蒲黄10克 女贞子10克 覆盆子10克 菟丝子10克 枸杞子10克服药方法:采用周期服药法,以建立正常月经周期或不干扰正常月经周期。每月6~9剂药,分两次服完。 (一)月经期服药:月经第1天开始连服3或4剂。(二)中期服药:月经第13天开始连服3或4剂。如果患者月经后错,稀发或闭经,则采用服药3剂,停药7天,再服3剂,以后停药7天再服。同时配合测基础体温,如果基础体温超过36.6℃,连续3天就停药。等月经来潮后,再按第一种方法服药;如果不来月经,仍按基础体温的测定序贯服药。如果基础体温连续上升15~20天,有可能是怀孕,即来门诊化验,如为妊娠则服保胎药,以预防流产。《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4、实 证韩百灵:调肝理气汤,治肝郁气滞型不孕症。婚后多年不孕,月经赶前错后无定期,经色紫暗稠粘,或孕育后又数年不孕,经期乳房胀痛,小腹痛,性躁多怒,胸胁满,善太息,精神抑郁,面色青暗,舌红苔黄,脉弦滑有力。当归9克 白芍9克 柴胡6克 茯苓9克 白术9克 丹皮9克 香附9克 瓜蒌9克 怀牛膝9克 川楝9克 王不留行9克 通草9克 甘草6克此方久服生效。《百灵妇科》林泽田:通输卵管方,治输卵管不通。大黄10克 桃仁3克 陈皮3克 细辛3克 斑蝥3克 红花3克将上药共研为细末,醋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月经第一天开始服用,两天分4次将药服完。每一月经周期为1疗程(服药后有时病人有呕吐或腹泻,一般无须处理)。张X X,女,31岁。自述结婚已5年而不孕,平素体健,无任何疾病发现。男方检查一切均正常。其本人检查为输卵管不通,经充气治疗无效服用此方3个疗程,自然怀孕。《千家妙方》下册[食疗方]陶承熹:灸鸡子法,治妇人肥胖不受孕者。鸡子1个,用艾包裹,香火点着,俟艾烧尽无烟,去艾灰,去蛋壳吃之,并吃无灰酒18~30克。日进1服,至49个,无有不孕者。《惠直堂经验方》卷一陶承熹:妇人不孕方。鸡1只(黑骨白毛者佳;如无,用3年陈骟鸡亦可) 益母草500克(分四分,一酒、一醋、一姜汁、一川芎汁各浸透,炒干)总入鸡内,用重汤煮,鸡淡吃或酒送亦可,鸡骨并药渣焙干为末,加归身120克,续断60克,姜18克,为末,蜜丸。每日早午晚酒送各9克。《惠直堂经验方》卷四汪绂:雄鸡马兰汤,治癥瘕不散,气血虚羸,及子宫虚寒不能受孕者。此方能去癥瘕而不峻,能暖子宫而不热,屡用有效。雄鸡1只 马兰(不拘多少)雄鸡去肠杂净,入马兰于腹中,实腹令满,同煮至烂,合汤与马兰随意食之,宜淡。《医林纂要》卷八38.女性肾气不足引起的不孕症中医偏方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女性的社会角色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女性朋友们也成为经济社会的建设者,但是幼女女性生理上的不同加上工作压力大,很多女性朋友在应该生育的时间段却无法正与,也就是医学上说的不孕症。导致女性不孕症的原因也很多,今天就想大家介绍由于女性肾气不足引起的不孕症的治疗偏方: 不孕症1、佛手酒:佛手30克,白酒1000毫升。将佛手洗净,用清水润透发软后,切片,再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待风吹略放水气后,下入酒坛内,再加入白酒,封口浸泡,每隔5天,开坛搅拌1次,浸泡20天后,即可开坛,滤去药渣,药酒即成。每日2次,每次10~20毫升。不孕症2、红杞活血:枸杞子15克,活鲫鱼3条,芫荽、葱、香油、绍酒、胡椒粉、姜末、盐、味精适量,猪油50克,醋75克,奶汤250毫升,清汤750毫升。将活鲫鱼整理干净,去内脏,用沸水略烫一下,用凉水洗净,在鱼身的一面每隔1.5厘米宽切直刀。芫荽洗净切节,葱切细丝和花,将猪油放勺里,置武火上烧沸,依次放入胡椒粉,葱花,姜末,随后放入清汤、奶汤、姜汁、绍酒、味精、盐,同时将鱼肉放入沸水锅烫4分钟,取出放入盛汤的锅里,枸杞用清水洗净下锅,置武火烧沸后,改文火炖20分钟,加入葱丝、芫荽段、醋、香油即成。本品可供佐餐,每日1次,宜常吃。适用于不孕症属肾阴虚者。不孕症3、蜜饯柚肉:鲜柚肉500克,蜂蜜250克,白酒适量。鲜柚肉去核,切块,放瓶罐中,加白酒封严,浸闷1夜,然后倒入锅中,煎煮至余液将干时,加入蜂蜜,拌匀即成。每日2次,每日25~50克。不孕症4、枸杞汁:新鲜枸杞250克。将枸杞洗净,用干净纱布包好,绞取汁液。每日2次,每次10~20毫升,适用于肝肾阴虚,肝气郁结。症见多年不孕,腰膝酸软,两胁胀满等。不孕症5、柚子炖鸡:柚子1个,公鸡1只,姜、葱、盐、味精、绍酒适量。将柚子去皮留肉,鸡杀后去毛,除内脏、洗净。将柚子肉放入鸡腹内,再放入锅中,加葱、姜、绍酒、盐、水适量,将盛鸡肉的锅置盛有水的大锅内,隔水炖熟即成。本品可供佐餐,宜常吃。不孕症6、米酒炒海虾:鲜海虾400克,米酒250克,菜油、葱花、姜末适量。把海虾洗净去壳,放入米酒,浸泡10分钟。将菜油放入热锅内烧沸,再入葱花爆锅,加入虾、盐、姜连续翻炒至熟即成。每日1次,每次50~100克,适用于肾阳不足,形寒肢冷,性欲冷漠者。以上建议只是准对由于肾气不足导致女性不孕症发生的治疗偏方,对女患有不孕症的女性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针对性的偏方,最好世道正规医院做一下检查,确定一下自己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不孕不育,这样治疗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展开治疗。39.治疗男性不孕症偏方中医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漫长的历史里中国中医总结出了望、闻、问、切四种论断病症的方法。中医对于女性不孕症的治疗邮资机独特的见解,下面就向大家介绍治疗男女不孕症的中医偏方。 中医治疗不孕症总结会了一些方法,可分为药疗、食疗、温宫疗法,主要是通过中医药调理,食疗的营养补充,温宫疗法清除宫内寒气和积水。宫内温暖,血行畅通。能是生孕育功能最快恢复生孕时间。导致男性不孕生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睾丸产精功能的营养不足,使得精子无法正常的产出。而不孕症对于女性来说,宫寒造成宫内血行不通畅,宫内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及黄体素达不道统称女性荷尔蒙,它是孕育新生命及维持母体健康不可缺少的一种荷尔蒙。通过中医药疗法,食疗的调理,食疗的营养补充,男性睾丸得到血的充足营养,产精功能很快就可以提升。女不孕通过中医疗法,食疗的调理,温宫疗法的调和,女性宫内温暖,气血通畅,营养充足,黄体素,荷尔蒙提高,卵成熟,输卵管畅通很快就可以怀孕。造成男性不育原因:主要是环境污染,抽烟嗜酒,饮食不调。精子生成需要营养物质的供给,营养不良或不均衡均直接影响到精子的生成。中医治疗不孕症的偏方营养成分中的胆固醇,精氨酸,锌与生育密切相关的物质。胆固醇是合成性激素的重要原料;精氨酸是精子形成的必要成分;锌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精液中锌的含量比血浆中的要高近百倍。锌直接参与精子内的糖酵解和氧化过程,保持精子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维持精子的活力。锌的缺乏会导致睾丸萎缩,精子数量下降,性功能减退,严重者甚至会丧失生育能力。最后,还要提醒不孕症患者要根据自身发病原因选择中医偏方治疗,而不要病急乱投医到头来不但耽误了疾病的治疗,而且还会是病情加重。40.治疗宫寒不孕症偏方导致女性不孕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卵巢因素、子宫因素、先天性因素、宫寒因素等等,由于不同的原因造成的不孕症,因此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区别对待。今天就想大家介绍由于宫寒造成的不孕症的中医偏方的治疗方法。宫寒是中医当中的一种定义,直接翻译成子宫寒冷。但是西医对宫寒的及时与中医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它的范围要更大些,包括子宫、卵巢等多种器官。“子宫寒冷”并不单指某一种症状,而是中医学对患者形形色色临床症状的总结,例如月经周期延后,月经量少且色黑,有血块,甚至月经停闭不行;月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热敷后疼痛可得到缓解;白带清稀量多;严重的才可造成不孕,或妊娠后胎儿发育迟缓等等。宫寒中医偏方的使用方法:制川乌、制草乌(2 味先煎)各5克,细辛(后下)3克,丹参、益母草各 20克。水煎服,月经干净后,连服3 剂。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宫寒中医偏方功效:温宫散寒,治宫寒不孕,少腹冷痛,白带清稀,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者。宫寒食疗方:鹿鞭1只,罐头蘑菇90克,带皮猪肉.1000克,海米30克,嫩母鸡500克,干贝30克,味精、料酒、胡椒粉、鸡油、葱、姜、精盐、鸡汤各适量。将鹿鞭温水泡透,用刀沿纵向剖开,将尿道尾用刀削掉,再用开水将外皮烫掉,放锅内用开水煮1小时左右,用冷水洗净,放锅内,加鸡清汤、干贝、海米、净嫩母鸡,洗净猪肉、葱、姜共炖烂。将炖烂的鹿鞭取出切成斜片。锅内注入鸡汤,加入蘑菇(大的切四半,小的切两半),料酒、胡椒粉、盐、鹿鞭片同烩,最后加味精,淋上鸡油即成。此方具滋阴补阳、益肾暖宫之功效。治女子宫寒不孕。宫寒治疗民间土方:一小碗干黑豆,1斤白酒。将黑豆事先洗净浸泡一宿,待豆子胀大后捞出倒入炒菜锅中,倒入白酒,高度没过黑豆大于2厘米,盖好锅盖,小火焖煮。大约15-20分钟,待酒液全部消失,取出黑豆晾凉,每天吃几把,剩余的存入冰箱。宫寒不孕的人坚持使用本方。以上中医偏方是针对由于宫寒造成的女性不孕症的治疗方法,患者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听取医生的建议在进行服用,以免出现副作用。6.带下病偏方秘方41.。。。。。。。。。。。。。。。。。。。白带验方秘方[通治方]傅山:妇人有终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则臭秽者,所谓白带也。方用完带汤。白术30克(土炒) 山药30克(炒) 人参6克 白芍15克(酒炒) 车前子9克(酒炒) 苍术9克(制) 甘草3克 陈皮1.5克 黑芥穗1.5克 柴胡1.8克水煎服。2剂轻,4剂止,6剂则白带痊愈。《傅青主女科》卷上傅山:易黄汤,此方不特治黄带方也,凡有带病者,均可治之,而治带之黄者,功更奇也。山药30克(炒) 芡实30克(炒) 黄柏6克(盐水炒) 车前子3克(酒炒) 白果10枚(碎)水煎。《傅青主女科》卷上张锡纯:清带汤,治妇女赤白带下。生山药30克 生龙骨(捣细)18克 生牡蛎(捣细)18克海螵蛸(去净甲,捣)12克 茜草9克单赤带,加白芍、苦参各6克;单白带,加鹿角霜、白术各9克。一妇人,年二十余,患白带甚剧,医治年余不愈。后愚诊视,脉甚微弱。自言下焦凉甚,遂用此方,加干姜18克,鹿角霜9克,连服10剂痊愈。《衷中参西》卷八[辨证方]1、寒 证龚廷贤:螽斯胜宝丸,治妇人经水不调,脐腹冷痛,赤白带下,一切虚寒之疾,久无子嗣,服之即孕,屡用屡验。黄芪(蜜炙)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 白茯苓(去皮) 当归(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肉桂 大附子(面裹,火煨,去皮) 干姜(炒) 胡椒 小茴香(盐、酒炒) 破故纸(酒炒) 艾叶(醋炒) 乌药(炒)各60克 吴茱萸90克(盐水炒) 香附180克(醋炒) 苍术120克(米泔浸,炒) 甘草(炙)30克上锉作片,用白毛乌骨鸡一只,重750~1000克者,吊死,水泡去毛、肠、屎,并头、脚、翼尖不用;将鸡放砂锅里,将前药片盖上,入好酒煮烂为度;取去骨,同药在锅焙干为末,将煮鸡酒汁打稀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心好酒吞下。《万病回春》卷六卓雨农:白带清稀,久下不止,面色苍白,精神疲乏,形寒肢冷,头晕眩,心悸气短,兼见腰痛如折,小便频数,五更泄泻,宜内补丸。鹿角霜 菟丝子 沙苑蒺藜 紫菀茸 黄芪 肉桂 桑螵蛸 苁蓉 制附子 茯神 白蒺藜各等分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20丸,食远酒服。《中医妇科治疗学》陈白明:治冷白带下。桑寄生 芍药 柏叶各1.2克 桑耳 禹余粮各1.8克 吴茱萸 干地黄各2.4克 乌贼骨1.5克上为细末。空心用饭饮调下6克。《妇人大全良方》卷一2、热 证42.裘笑梅:清解汤,治湿热带下,阴道炎症。凤尾草6克 红藤15克 紫地丁9克 土茯苓15克 栀子6克 黄柏3克 黄芩9克 白果10枚水煎服。《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印会河:临证时,抓住湿热带下色黄味大的特点,给予下方治疗,多数病人服药10~15剂症状明显改善,带下量减少。黄柏15克 苍术12克 生薏仁30克 牛膝10克 萆薢15克 木通10克 泽泻10克 滑石(包)15克 车前子12克 椿根皮15克水煎服。43.妇女黄带中药秘方【方名】黄带方剂一。【组成】黄柏10克 焦苍术10克 椿根皮15克 土茯苓15克 生苡仁15克 蒲公英15克 柴胡8克 生龙骨30克 牡蛎30克。【治法】清热利湿止带。【主治】带下。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相兼,或夹有赤色,或色白质稠,多有腥臭,或伴有腰酸腹痛,眩晕头痛,肢倦乏力,身热口渴,外阴瘙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或腻,脉濡滑。【出处】中药方剂大全。中药处方(二)【方名】黄带方剂二。【组成】生地9克 玄参12克 当归6克 银花12克 连翘9克 黄芩9克 赤芍6克 丹皮9克 茯苓皮9克 甘草3克。【用法】用上药100倍量,浓煎3次,过滤去渣。将3次滤液混匀后浓缩即成合剂。每次服30毫升,每天2~3次。亦可以上方水煎服,每天1剂,煎2次,分2次温服。【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主治】妇女带证,痔漏出血,风疹痒块,龈衄等。症见黄、白带下,质稠粘有臭气,或痔漏肿痛,肠风下血,或热盛风生,肌肤干燥作痒,或湿热毒邪,淫伤血络,发为疹块、衄血等【出处】中药方剂大全44.带下病小验方海螵蛸、龟板各500克。熬浓汁,调和成丸,如绿豆大,每服5克,每日2次,开水送下。此方适于白带兼见面色苍白、手脚发冷、腰酸脚软、精神萎靡等症。45.阴痒验方阴痒多由外阴不洁、虫蚀感染或湿热蕴结、流注于下而致,也有因阴虚血燥而致的,症见外阴部或阴道内瘙痒,湿热者多伴有带下色黄量多。中医外治本病有很好效果,现介绍几种外治本病的验方。1.蛇床子30克,川椒10克,苦参20克,百部20克,艾叶10克,白矾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将白矾放入烊化,趁热外熏洗患处,每次20分钟,一日1次,于每晚临睡时用药最好。2.石榴皮30克,苦参20克,蛇床子10克,百部20克,苍术30克,黄柏20克,五倍子30克,白矾10克。使用方法同上。3.蛇床子30克,地肤子30克,百部20克,水煎2次趁热熏洗患处,每日1次。4.蛇床子30克,花椒10克,百矾10克,使用方法同上。5.鲜桃叶120克,煎汤外洗或冲洗阴道。6.土茯苓120克,煎汤,以热气熏蒸患部。待水微温后,洗患处,对外阴湿疹瘙痒有效。7.陈艾叶20克,白矾10克,陈艾叶煎汤2次,纳入白矾烊化。趁热连熏带洗,每晚1次。7.乳腺病偏方秘方46.乳腺增生病单方验方①老鹳草冲剂组成:单味新鲜或干燥的老鹳草。用法:每日用30~60克,当茶冲服或煎服。每日2~3次,30~60日为一疗程,月经期照常服药。疗效:治疗58例,用药最短者15天,最长者180天,治愈30例,显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1%。②商陆片组成:商陆。用法:将商陆加工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0.5克),开始服6片,每日3次,如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增加剂量,至每日20片时不再增加。疗效:共治疗253例,治愈94例,显效72例,有效7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94.9%。47.藕节治乳腺增生验方藕节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根茎节部。其味甘,涩而性平,长于止血,兼能散瘀。临床用以治疗妇女乳腺增生,疗效颇佳。取藕节60克,加水800毫升,煎至600毫升,分3次饭后服,每日1剂。有效者一般服3~5剂即可消除症状。48.治乳癖方——柴贝汤乳癖是以乳房有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多由情志内伤,冲任失调,痰瘀凝结而成。本病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囊性增生症,有一定的癌变危险。笔者采用鄂州魏北涵名老中医经验方柴贝汤治疗乳癖,疗效显著。柴贝汤药物组成:柴胡、皂角刺、蒲公英、紫花地丁、橘核、白芷、白茯苓、瓜蒌各10克,射干、夏枯草各15克,连翘20克,浙贝母、甘草各6克。加减:伴带下色黄量多,加板蓝根、半枝莲各20克;肿痛明显加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肝郁明显,加郁金、香附各10克;病程在1年以上加白僵蚕6克,全蝎3 克,天花粉20克;适经行量少加益母草20克,当归1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方中柴胡疏肝;橘核理气止痛;皂角刺、浙贝母化痰散结;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芷、射干、瓜蒌、连翘清热解毒,消瘀散结;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白茯苓健脾渗湿,防肝木乘伐脾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消肿止痛之功效。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善于自我调节情绪,防情志不畅,内伤肝脾,同时忌辛辣发物。乳癖多由情志不遂或受到精神刺激引起,病位在乳房,病机为肝郁痰凝,气血瘀滞成块。魏北涵指出:本病肝郁为本,痰凝为标,总宜标本兼治,辨证治疗,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同时不忘扶脾,防肝木乘脾。伴月经不调者,佐以调经通络;伴脾虚失运者,佐以健脾化湿。49.乳 痈(急性乳腺炎)[通治方]夏少农:自拟一经验方:当归12克,赤白芍各12克,老苏梗12克,忍冬藤花各15克,蒲公英30克,留行子12克,路路通12克,丝瓜络12克,炙甲片12克,丹皮12克,制香附12克,生军12克(或知母15克)水煎服。《名医特色经验精华》庚生:予尝以杨氏秘方试之甚效。方用泥鳅1尾,捣极烂,入生豆浆搅匀,涂敷患处即消。《串雅内编》卷四许履和:塞鼻疗法。用鲜芫花根皮捣烂,搓成细长条寒鼻,约20分钟左右,鼻内觉有热辣感时取出,左右交替使用,1日2次。此药能迅速退热消肿止痛,以往曾小结300例,乳腺炎在3天以内者,单用此法,消散率达92%以上。如无芫花根皮,用公丁香末,裹于干棉球内塞鼻,每日3次,每次6小时亦效。《名医特色经验精华》陈国恩:治乳痈初起,损打红肿,常以山栀、大黄3味共为细末,以酒调敷患处,消肿止痛甚效。《吉林省名老中医经验选编》[辨证方]1、虚 证王绪鳌:若因元气不足,营气不从,则溃后脓液不尽为漏,甚难收口,可用黄芪30克,当归4.5克,炒白术9克,甘温之剂,以促进疮口收敛。《名医特色经验精华》2、热 证许履和:余治急性乳腺炎,悉以乳痈验方统治之。药用:蒲公英15~30克,全瓜蒌12克,连翘、当归各10克,青皮、橘叶、川贝各6克,柴胡、生甘草各3克。全方疏肝清胃,下乳消痈,疗效甚好。寒热头痛,加荆芥、防风;胸痞呕恶,加半夏、陈皮;排乳不畅或乳汁不通,加漏芦、王不留行、路路通;脓已成,加皂刺、甲片。《名医特色经验精华》鲍旭东:乳痈初期,局部皮肤掀红或微红,按之灼热疼痛,内有硬核肿痛,伴有发热或不热,口干而渴,用牛蒡子汤。牛蒡子10克 柴胡10克 青皮10克 陈皮10克 瓜蒌15克 金银花30克 连翘12克 黄芩10克 栀子10克 天花粉10克 皂角刺10克 生甘草6克水煎,分2次内服。另外,服药之后,将药渣热敷患处,双管齐下,内消外散,疗效显著。《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二)高仲山:乳痈一症,曾自拟瓜蒌青皮汤,乳痈红肿热痛之期,投之效如桴鼓,后学用之亦应手取效。瓜蒌50克 青皮25克 橘叶15克 王不留行10克 漏芦10克 山甲珠2.4克 皂刺2.4克 生石膏25克 生草节10克《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傅山:瓜蒌散,治一切痈疽,并治乳痈。瓜蒌一个(连皮捣烂) 生甘草1.5克 当归9克 乳香1.5克(灯心炒) 金银花9克 白芷3克 没药1.5克(灯心炒) 青皮1.5克水煎,温服。《傅青主女科》卷下凌云鹏:消乳汤,治急性乳腺炎。青皮12克 橘叶12克 蒲公英30克 生甘草9克 白蒺藜9克 全瓜蒌15克 香白芷3克 当归9克 浙贝母12克赤芍药6克 炙僵蚕12克临证见舌苔黄腻,身热不解,宜加黄芩6克、焦山栀9克,以退热清火;自觉形寒而身热的,加炒牛蒡12克;坚肿甚,加留行子9克、炙甲片5克;因断乳而结肿的,加炒麦芽15~30克,川牛膝12克;因乳头破碎而感染所致的,应控制乳头感染为先。局部外敷消肿膏以改善炎症,一般两三天内可得消散。《临诊一得录》王绪鳌:急性乳腺炎我用自拟消肿解毒汤。蒲公英30克 紫地丁20克 银花15克 土贝母9克 天葵子9克 柴胡4.5克 陈皮6克气郁者加香附、青皮;热重者加连翘、黄芩;若肿块坚硬疼痛,可加炮山甲、乳香、没药通络消肿止痛;因乳汁积滞者可加漏芦、山海螺(又名羊乳、四叶参)、留行子、葶苈子等。《名医特色经验精华》陈泽霖:我所用内服药以王不留行30克,路路通15克,漏芦9克,通草9克,银花、连翘各15克,赤芍、丹皮各9克,青橘叶15克,蒲公英30克之类,煎汤内服。并用鹿角粉9克磨汁,黄酒冲服。鹿角治疗急性乳腺炎有很好疗效。《名医特色经验精华》龚自璋:乳痈神方。川贝母 知母 穿山甲 白芨 制半夏 花粉 金银花 角刺 乳香(去油)各3克用无灰酒煎服,将渣和芙蓉花叶捣烂,井水蜜糖调敷患处;如干,用蜜水润之,一宿即消。消后一月内忌食发物,轻者不必服药,屡试皆效,神妙方也。《家用良方》卷二王绪鳌:凡早期脓未成者,应积极配合外敷,用鲜蒲公英、鲜半枝莲、鲜白毛藤适量,稍加食盐,共捣烂敷于局部,具有消肿散块作用。《名医特色经验精华》陈实功:治乳便用方,治乳痈初起肿痛未成脓者。用蒲公英春秋间开黄花似菊,取连根蒂叶60克捣烂,用好酒250毫升同煎数沸,存渣敷肿上,用酒热服,盖睡1时许,再用连须葱白汤1茶钟催之,得微汗而散。此方乡村偏僻无药之所用之极妙,亦且简便。《外科正宗》卷三|50.乳 癖(乳腺小叶增生)[通治方]曾广盛:自1971年以来用加味瓜蒌散(汤)治疗乳腺增生病100例,近期临床治愈90例(肿块完全消失),显效10例(肿块消失约1/2),全部有效。当归12克 瓜萎30克 乳香3克 没药3克 甘草3克 橘核15克 荔核15克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效果不著时加昆布、海藻各15克,经期暂停药。《千家妙方》下册陈修园:蛤蟆饼方,治乳癖。用大蛤蟆1个,去皮令净,入半夏9克、麝香0.15克,共打烂,为1大饼,敷患处,用帛缚之,约3时许解去,其效如神。《医学从众录》卷八[辨证方]1、热 证赵学敏:乳痈乳核,秋泉家秘祖传天下第一奇方,专治乳痈乳核肿硬大者,服之即内消。九龙川(即龙见怕)30克 细叶冬青(即山黄杨)15克 龙爪紫金鞭(即马鞭草)20克 金剪刀9克 九节金丝草(即望江青)15克 遍地金龙草(即地五爪)9克上药用无灰酒2碗,加香橼叶或橘叶十余片,煎盅半,饥时随量2~3次服之,渣再煎服。《本草纲目拾遗》卷三虞抟:橘叶散,治妇人百不如意,久积忧郁,乳房内有核,如鳖棋子。青皮 石膏(煅) 没药 甘草节 当归头 金银花 蒲公英各1.5克 瓜蒌子3克 皂角刺4.5克(去尖,略炒出汗)上细切,作1服,加青橘叶1小握,以酒1盏半,煎至1浅盏,食后或卧时服。《医学正传》陶承熹:乳癖乳岩方。蒲公英 金银花 夏枯草各15克 土贝母9克白酒2碗,煎1碗,空心热服愈。《惠直堂经验方》卷三周子芗:治妇人乳核。生地 泽兰各12克 王不留行 蒲公英 大力子各9克 炒白芍 小青皮 广郁金 川贝母(去心) 茯苓各6克 桔梗 生甘草节各4.5克 百合1个水煎,每日饭后服,连服5帖,至愈为度。《经验奇方》卷下2、虚 证张璐:初起小核结于乳内,肉色如故,其人内热夜热,五心烦热,肢体倦瘦,月经不调,益气养营汤多服渐散。人参6克 白术(炒黄)6克 茯苓4.5克 甘草(炙)3克 熟地黄6克 当归身3克 白芍药4.5克 川芎2.4克 黄芪9克 桔梗6克 贝母9克 香附3克 橘皮3克生姜3片,水煎服。《张氏医通》卷十六3、实 证李耀先:初起乳房坚硬有核,小者如梅,大者如李,时时隐痛,归甲汤加味。当归10克 穿山甲10克 蝉蜕10克 全蝎3克 蜈蚣2条 赤芍药10克 香附10克 柴胡10克 青皮6克 陈皮10克蒲公英10克 紫花地丁10克《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二)郭子光:露蜂房汤,治疗乳腺小叶增生十余例,获满意疗效。露蜂房10克 山慈姑10克 郁金10克 青皮10克 贝母10克 柴胡10克 橘叶10克 香附12克 夏枯草25克水煎服,每日1剂。《千家妙方》下册王怀隐:当归散,治妇人乳生结核疼痛。当归1克(锉,微炒) 甘草30克(锉) 川芒硝30克 黄连1克(去须) 黄柏1克 川大黄30克 蒲公英1克 玄参1克上药捣细,罗为散,用鸡子清调为膏,于生绢上涂贴。51.乳腺癌治疗偏方中医方剂(一)【辨证】肝郁气滞。【治法】疏肝理气,攻坚破瘀。【方名】调神攻坚汤。【组成】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夏枯草30克,王不留行90克,牡蛎30克,瓜蒌30克,石膏30克,陈皮30克,白芍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出处】刘绍武方。中医方剂(二)【辨证】肝郁脾虚。【治法】舒肝解郁,清热散结。【方名】加味逍遥散。【组成】甘草3克,当归3克,白芍3克,白术3克,茯苓3克,柴胡3克,桂皮2.1克,山栀2.1克。【用法】上为粗末,水煎服。【出处】《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中医方剂(三)【辨证】血热炽盛,火毒伤阴。【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泻火。【方名】紫根牡蛎汤。【组成】紫草根15克,牡蛎粉(包煎)15克,当归15克,赤芍9克,川芎6克,银花6克,升麻6克,黄芪6克,甘草3克,大黄适量(后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简明中医妇科学》。中医方剂(四)【辨证】正气不足。【治法】补气养血,健脾疏肝,化瘀解毒。【方名】芪苡汤。【组成】黄芪60克,党参30克,郁金15克,当归15克,旱莲草30克,白术20克,白芍15克,重楼10克,丹参30克,薏苡仁10克,料姜石6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中医癌瘤证治学》52.治急性乳腺炎验方急性乳腺炎为妇科常见疾病,临床可见乳房局部肿痛,常伴有形寒壮热、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笔者采用内服外敷法,临床疗效满意。内服:土茯苓15克,蒲公英12克,败酱草15克,地丁草12克,忍冬藤30克,瓜蒌皮12克,川郁金9克,王不留行9克,连翘9克,栀子10克,甘草3克。上药浓煎,取汁三小碗,每日服3次,每次一小碗。外敷:生大黄、川黄柏各15克,共研为末,加冰片适量调和,分9包。取药一包,以白酒调成半糊状,敷患处,每日两次适时换药。上法内服外敷治疗乳腺炎,能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疏通乳络、消肿散结。笔者临床应用数十例,皆获消散功效。53。乳腺炎初起验方乳腺炎多见于初产妇女,多由乳汁淤积,或乳头皲裂被细菌感染所致。初期可见乳房胀痛、乳汁排出不畅,伴有发热、恶寒等症状,可用下列简方治疗:1.芫荽250克,捣汁,分3次,黄酒送服。2.丝瓜络一个,烧灰,研末,黄酒送服,取微汗。3.橘核30克,水煎服,连服3天。4.螃蟹壳5个,文火焙干,研末,白开水送服。5.槐花30克,鸡蛋3个,将槐花用纱布包好,加水煮沸30分钟,打入鸡蛋,煮至半熟,吃蛋喝汤,每日一剂。6.白矾3克,老葱连根两棵,水煎温服,覆被微出汗。7.蜂房一个,烧灰,研末,每次1.5克,4小时一次,黄酒送服。8.全瓜蒌10克,焙焦,研末,黄酒送服,覆被出汗,每日一次,连服3天。9.仙人掌一块,芒硝10克,将仙人掌去刺,捣糊,再加芒硝捣如泥,外敷患处。8.妇科杂病偏方秘方54.外阴白色病变单方验方①苦参洗方组成:苦参、蛇床子、百部各30克,紫草、雄黄、蒲公英、防风各20克。用法:煎水置盆中,趁热先熏后坐盆外洗,洗至药水凉为止,每日1剂。疗效:治疗6例,全部治愈。②硬化性苔藓经验方组成:黄芪、丹参、鸡血藤、白鲜皮各94克,赤芍、桃仁、刺蒺藜、僵蛹各31克,木香16克。用法:共研细末,蜜为丸或制成片剂,每丸9.4克,每日3丸,含生药每日14克,片剂含生药每日20克。连服3~6月。55.习惯性流产单方验方①陈艾煮鸡蛋组成:陈艾叶30克,鸡蛋2个。用法:陈艾叶煎汤去渣,剩汤煮荷包鸡蛋,鸡蛋煮熟后连蛋带汤1次服,每月连服7剂。流产前开始服,轻者连续服2~3个月;重者连续服3~5个月。疗效:共治疗31例,均取得较好疗效。②凤凰衣粉剂组成:凤凰衣适量(系雏鸡孵化出壳后的卵壳内膜)用法:将凤凰衣置于瓦上,文火焙黄,按前次流产月份,提前连服5天,每日2次,每次10克,米汤冲服(多服无妨)。疗效:共治疗20例,疗效均满意。56.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单方验方①附菊决明子汤组成:熟附子6克,杭菊9克,决明子15克。用法:煎水代茶饮,每日1剂。②妇更饮组成:生地、紫草、桑寄生、钩藤(后下)、生麦芽各15克,仙灵脾、当归、香附各1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疗效:共治疗35例,痊愈24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4%。③一叶萩片组成:一叶萩(每片含一叶萩碱4毫克)。用法:每日3次,每次2片。疗效:观察40例,治愈15例,好转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57.妇科肿瘤验方三则乳腺癌验方柴胡、广木香、砂仁各7克,当归、赤白芍各10克,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生白术各12克,半枝莲、云苓、夏枯草、元胡、焦曲楂各15克,金银花30克,陈皮9克,太子参2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期间忌食无鳞鱼、螃蟹、大虾。外阴癌验方内服方:萆薢、赤茯苓各15克,薏苡仁30克,黄柏、滑石各20克,泽泻、丹皮、白蔹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外用方:珍珠、雄黄、儿茶各10克,青黛30克,冰片5克,黄柏20克。共研极细末,撒溃疡处,每天熏洗,换药2次。早期宫颈癌验方败酱草、生薏苡仁、半枝莲各30克,土贝母、川楝子炭、青皮、炒槐花各15克,夏枯草25克,土茯苓、金银花各20克,五灵脂炭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58.习惯性流产偏方中医称习惯性流产为滑胎,多因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或饮食、劳倦伤脾,气血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耗气伤血,都可导致气血两虚,冲任不足,不能载胎养胎,故使屡孕屡堕而为滑胎。方药:菟丝子125克,桑寄生、川断、阿胶各60克。气虚者加人参100克;中气下陷者加生黄芪150克;食少者加炒白术100克;凉者加炒补骨脂100克;热者加生地黄100克;出血者加椿根白皮100克。用法:前三味研末,过80目筛,水化阿胶为丸,每次服6克,日服2次。59.艾草治疗妇科病验方艾草性温、辛,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是一种妇科良药。下面介绍几款简单实用的艾叶药膳治疗妇科病的方法:艾叶菟丝子蛋:艾叶10克,菟丝子5克,生姜3片,大枣5枚,鸡蛋2个。将诸药、鸡蛋加水同煮,待蛋熟后,去壳再煮3至5分钟,去渣取汁。饮汤食蛋,于经前7天开始服用,每日1剂,连续5天。可温经散寒,益气养血,适用于血虚寒凝之经迟。艾叶姜蛋汤:艾叶10克,生姜15克,鸡蛋2个。将艾叶、生姜同鸡蛋加清水适量煮至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食蛋饮汤,每日l剂,5至7天为一疗程,连续3至5个疗程。可温经通络,适于寒凝胞宫之闭经、下腹冷痛等。艾叶粥:艾叶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艾叶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至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适用于寒性出血、下腹冷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带下等。60.固本祛瘀汤治疗“崩漏”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称之为“崩漏”。经血暴下为“崩”证,淋漓不断为“漏”。临床用以阿胶、三七为主药的“固本祛瘀汤”治疗效果显著。阿胶10克,生蒲黄20克,山萸肉10克,血余炭12克,生黄芪15克,党参30克,生地10克,花蕊石10克,鹿角胶10克,三七粉6克(冲服)。水煎,1日服3次,每日1剂。经血净后停药,于下次月经前5日再服此方至经血净,连续服药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随证加减:热重者加茜草炭10克,侧柏叶10克;气滞者加元胡10克,香附炭12克;偏寒者加艾叶12克,炮姜9克。61.子宫肌瘤小验方丹参15~25克,桃仁10~15克,赤芍、橘核、山豆根各10~20克,三棱8~10克,桂枝6克,香附6~12克,荔枝核15~20克。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62.老年性阴道炎验方外洗方:淫羊藿、蛇床子、地肤子、何首乌、当归、百部、蝉蜕各15克,赤芍、黄柏、龙胆草、金银花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取液,坐浴,每次20分钟,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1~3个疗程可愈。内服方:生地、熟地、山萸肉、薏苡仁各15克,山药、枸杞子、茯苓、泽泻各12克,当归、知母各9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用。63.慢性盆腔炎验方红藤20克,败酱草2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泽泻10克,川芎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桂枝6克,丹皮10克。水煎服,连服7剂。本方适于湿热血虚型慢性盆腔炎。63.盆腔炎验方干蓝布正10克,蒲公英15克,薏苡仁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7天为1疗程,急性盆腔炎服用1~2疗程,慢性盆腔炎服用3~4疗程。伴少腹痛者加天台乌15克,白芍20克;伴带下量多者加黄柏10克,茵陈10克;伴纳差者加白术15克,山楂10克;伴消瘦者加黄芪15克,当归10克。64.产后缺乳验方蹄通下乳饮:猪蹄一对,通草10克,漏芦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适用于产后乳汁少者。山甲肉丝汤:炮山甲30克,猪肉丝100克。上方加水煮熟,一次服完,盖被卧床,使乳房周围微出汗。适用于乳汁不通、乳汁缺少者。黄参灵:黄芪50克,党参30克,当归10克,麦冬15克,通草10克,桔梗10克,猪蹄两对。浓煎,每日一剂,分2~3次服,适用于产后缺乳。催乳饮:当归15克,人参10克,通草10克,白芷10克,猪蹄一对。浓煎饮汤,每日一剂,适用于气血虚乳少者。65.阴痒(阴道炎)秘方阴 痒(阴道炎)[通治方]朱小南:银杏散,治妇人阴痒方。杏仁(去皮尖,研) 轻粉 水银(铅制) 雄黄各3克共研细末。每用1.5克,以枣肉1枚和丸,用丝棉包裹,系一线条,将药丸塞入阴道内,留线在外,1日一换,以用3次为限。此为《外科正宗》所载的坐药方,先君用以治疗顽固难堪的阴痒良效。但不能多用,一般用二三次即愈。如未能痊愈,则宜另想他法,因本方内有轻粉、水银等剧药,多用有中毒之虞。《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沈仲理:阴痒外用方。密陀僧6克 龙骨4.5克 煅石膏4.5克 炮山甲3克 飞滑石7.5克 制南星4.5克 肥皂荚4.5克(去子、筋)上药共研细末。凡士林调匀,搽于外阴痒处。《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裘笑梅:蛇床子洗剂,治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蛇床子9克 五倍子9克 苦参9克 黄柏9克 苏叶3克煎汁外洗。《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王怀隐:黄丹散,治妇人阴痒,似有虫状,烦闷。黄丹0.3克 白矾0.9克 川芎30克上药捣罗为末,以谷囊盛,纳阴中。《圣惠方》卷七十三[辨证方]1、热 证韩百灵:清热解毒除湿汤,治阴痒。阴内外痛痒难忍,时流黄水,或流血液,心烦不宁,口苦饮冷,时有寒热,大便秘,或便粘糜,小便混浊,阴中肿胀,面红舌赤,苔黄腻,脉象弦缓而数。生地9克 黄芩9克 黄柏6克 茵陈9克 银花12克 连翘9克 苦参9克 竹叶9克 黄连9克 百部6克 甘草6克外用药:鲜猪、鸡、牛、羊等肝,长6~10厘米,用雄黄面撒在肝内,纳入阴道内半日,虫入肝内,取出立效。《百灵妇科》卓雨农:湿热下注的,阴内或外阴部瘙痒异常,时时出水,甚或疼痛,坐卧不宁,小便黄赤短涩,淋漓不断。宜加味二妙散,兼用外洗。苍术 黄柏 土茯苓各9克 白芷 蛇床子各6克 银花12克水煎,食远服。白带色黄量多,加莲须、贯众各9克外洗方:苦参 蛇床子 白芷 黄柏各9克 白矾1.5克煎汤外洗阴部。《中医妇科治疗学》孙浩铭:外阴瘙痒不堪,心烦易怒,夜不得眠,头晕口干,小便短赤。龙胆草9克 生栀仁9克 枯黄芩6克 柴胡4.5克 生地9克 木通9克 土茯苓15克 白藓皮9克 苦参9克 刺蒺藜9克 车前子15克水煎,内服。另以玉门散外撒:苍术 白芷各4.5克 炉甘石4.5克 轻粉4.5克 刺蒺藜6克 冰片2克 苦参9克共研细末,贮瓶。每用适量撒阴部。《孙浩铭妇科临床经验》裘笑梅:青马一四膏,为师传方,治妇人热证之外阴瘙痒、湿疹,效较满意。青黛30克 鲜马齿苋120克先将马齿苋捣烂,科青黛加麻油和匀,外涂患处。《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2、虚 证金谷城:应用白斑方治疗外阴白斑40余例,发现止痒作用特别好,除个别无效外,绝大多数服药一周内即止痒,继续服药就可巩固。如果停药后又痒,再服仍然有效。生地10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 川芎3克 桑白皮10克 地骨皮10克 荆芥 防风各10克 浮萍10克 磁石30克钩藤10克 牛膝5克水煎服,每日1剂。《千家妙方》下册3、实 证王怀隐:大黄散,治妇人阴痒。川大黄30克(锉碎,微炒) 黄芩30克 赤芍药15克玄参15克 黄芪30克(锉) 丹参15克 山茱萸15克 蛇床子15克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6克。《圣惠方》卷七十三66.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秘方[通治方]傅山:妇人有年老血崩者,方用加减当归补血汤。当归30克(酒洗) 黄芪30克(生用) 三七根末9克 桑叶14片水煎服。2剂而血少止,4剂不再发。《傅青主女科》卷上张锡纯:固冲汤,治妇女血崩。白术(炒)30克 生黄芪18克 龙骨(煅,捣细)24克 牡蛎(煅,捣细)24克 萸肉(去净核)24克 生杭芍12克海螵蛸(捣细)12克 茜草9克 棕边炭6克 五倍子1.5克(轧细,药汁送服)脉象热者,加大生地30克;凉者,加乌附子9克。《衷中参西》上册朱小南:将军斩关汤,治严重血崩证。熟军炭3克 巴戟天9克 仙鹤草18克 茯神9克 蒲黄炒阿胶9克 黄芪4.5克 炒当归9克 白术4.5克 生熟地各9克 焦谷芽9克 水煎。另用藏红花1克、三七末1克、红茶叶汁送服。有姜姓者,年42岁,生8胎,末次用人工流产,手术后月经初尚正常,四个月后忽然行经过多,形成崩漏,持续五六个月,淋漓不断,形瘦心跳,腰酸失眠,心中懊忄农,复刮宫两次,崩量更多。遂处将军斩关汤,甫服1剂,崩即停止,再经调理,恢复健康。《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蒲辅周:治骤然崩漏,非癌瘤出血,速投此方多见效。我亦用于久漏不止。阿胶30克 当归30克 红花24克 冬瓜仁15克童便、黄酒、水等分和匀煎。《蒲辅周医疗经验》丁光迪:举经汤,适应月经不调,或先或后,经血量多,经期延长,有逾十日或半月漏下不止者。甚至月信错乱,前期刚净,后期又至,漏无宁日。一般无腹痛,无显著病灶,但有腰酸下坠感。炒防风10克 荆芥炭10克 白芷10克 藁本10克 柴胡5克 炒白芍10克 炙黑甘草5克 炒当归10克 白术10克茯苓10克 木香5克 鲜藕(打)250克先用煎剂,一般5帖左右见效,连服10帖收功;如见效而不全止者,服至经净为期。下一次经潮5日后,不问经血如何,再服5~10帖。第3个月一般即可恢复正常周期。《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崩漏专辑》马龙伯:三草牡蛎枣楂汤,治青春期少女崩漏。有的疗效不易巩固,好好患患,反复无常,效果显著。仙鹤草30克 旱莲草30克 益母草15克 生牡蛎30克 大枣30克 山楂炭30克《名老中医医话》[辨证方]1、寒 证韩百灵:脾肾阳虚崩漏,治疗的原则皆以补肾助阳健脾渗湿固冲为主,鹿茸丸加减。鹿茸2克(或鹿胶15克) 赤石脂30克 禹余粮30克 附子3克 艾炭15克 柏叶炭15克 全当归12克 熟地12克川断12克 淮山药12克 巴戟天12克 龙骨15克 杜仲15克如血过多者,如炒地榆60克;如气陷者,加升麻9克;如便溏者,加白术9克。《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蔡小荪:阳虚这类崩漏,大多绵延日久,一般止血效果不显,余常用党参12克、生黄芪20克、炒当归9克、焦白芍9克、牛角腮9克、陈艾炭3克、仙鹤草30克、熟附片9克、炮姜3克、阿胶9克,对久治不效的阴崩,如辨证正确,常获显效。如舌淡苔薄而舌质偏红,可加生地炭、煅牡蛎各30克,以制温阳之偏,又可增强止血作用;或用龟鹿二仙胶更佳,也可以龟板9克、鹿角霜9克、阿胶9克同用。一般血止后,即去姜、附,因二药毕竟温燥,崩后失血,多用恐非所宜,故只须益气养血,自然阳生阴长。《名医特色经验精华》2、热 证陈泽霖:我常采用上海第一医学院妇产科医院总结的治疗方案,以调摄冲任、益肾止血为主,方用生地9~15克、白芷9~15克,女贞子12克,墨旱莲12克、蒲黄9克、小蓟12克、槐花12克、地榆9克、茜草炭12克凡出血过多,气随血脱,加党参12克、白术9克;兼有少腹不适,加木香9克、元胡12克、小茴香1.5克;漏下日久,可加归脾丸12克。我用此方治疗不少功血病人,疗效在90%左右,不管表现为崩中漏下,或月经一月二行,均能收效,且疗效较为巩固,愈后再发者不多,复发后再用仍能有效。《名医特色经验精华》韩百灵:血实热崩漏,治宜清热凉血止崩为主,用清热固经汤加减。生地9克 地骨皮9克 龟板12克 牡蛎12克 炒地榆30克 阿胶9克 栀子9克 黄芩9克 丹皮9克 棕炭15克 白芍15克 藕节15克《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马龙伯:龟板清阴三草汤。治阴血虚、热偏盛导致之崩漏,下血量虽不多,但长期淋漓不止;有的经年累月淋漓不断,一剂之后,其血即止。 炙龟板30克 生地20克 旱莲草15克 鹿衔草20克 生阿胶12克 仙鹤草30克 生龙牡各20克 乌贼骨12克 焦白术20克 白芍炭12克 炒茜草10克 炒黄芩10克 柴胡6克 三七粉3克(分冲)《名老中医医话》蔡小荪:崩漏功血,以血热较多见,大都先期量多,色鲜红或紫,质较浓稠,属阳崩范畴,治以清热凉血。炒当归9克,丹皮炭9克,侧柏叶9克,白芍12克,炒地榆12克,旱莲草15克,重用生地炭30克。热甚常现阴虚,增龟板9克,或固经丸12克吞服,效果较显。《名医特色经验精华》夏桂成:根据单方验方创制了四草汤,适用于血瘀挟血热性崩漏,对更年期崩漏尤为常用。马鞭草 鹿衔草各30克(鲜草加倍) 茜草 益母草各15克《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崩漏专辑》3、虚 证韩百灵:临床经验方育阴止崩汤,治青春女子肝肾阴虚崩漏。熟地20克 山萸肉20克 杜仲20克 海螵蛸25克 白芍25克 牡蛎25克 川断20克 桑寄生20克 阿胶15克 蒲黄炭20克 炒地榆30克 山药15克如流血过多者,倍炒地榆,加棕炭、侧柏各20克;如气虚下陷者,加升麻15克、黄芪25克;如烦热者,加麦冬、地骨皮各15克;烦热较甚者,加盐柏、知母各15克;不出血时,减原方中蒲黄炭、炒地榆,加何首乌20克、龟板25克,久服为宜。《名医特色经验精华》傅山:妊妇因行房政小产血崩不止。人以为火动之极也,谁知是气脱之故乎!方用固气填精汤。人参30克 黄芪30克(生用) 白术15克(土炒) 大熟地30克(九蒸) 当归15克(酒洗) 三七9克(研末冲) 芥穗6克(炒黑)水煎服1剂而血止,2剂而身安,4剂则痊愈。《傅青主女科》卷下刘炳凡:归经汤。治疗月经过多,形成崩漏,腹痛有凝块,淋漓不断,或经期延长出现气血两虚症状。党参15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炙甘草5克 北黄芪20克 当归10克 大枣5枚 桂圆肉12克 炙远志3克 枣仁10克 灵脂炭10克 蒲黄炭10克 荆芥炭10克上方用冷水浸泡后煎服。文火煎煮3次,每次150毫升,分3次服用。《中国中医药报》1990;3;12金谷城:应用龟鹿汤治疗20例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均取得了显著效果。多数患者用西药如丙睾、妇康片等不能止血,用此方后3天左右即能止血,连续服用对更年期妇女亦有帮助绝经的作用。鹿角片10克 龟板10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肾阳虚者,可加仙茅10克、仙灵脾10克;肾阴虚者,加知母10克、丹皮10克。《千家妙方》下册4、实 证傅山:妇人有怀抱至郁, 口干舌渴,呕吐吞酸,而血下崩者,方用平肝开郁止血汤。白芍30克(醋炒) 白术30克(土炒) 当归30克(酒洗) 丹皮9克 三七根9克(研末) 生地9克(酒炒) 甘草6克黑芥穗6克 柴胡3克水煎服。1剂呕吐止,2剂干渴除,4剂血崩愈。《傅青主女科》卷上何子淮: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崩漏,按{疒徵}瘕论治,在近三年的临床实践中,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拟方暂名内异崩漏解郁生新方。生芪20克 制军10克 龙胆草9克 丹皮15克 半枝莲10克 川连炭5克 川柏炭5克 荠菜花12克 马齿苋12克 蒲公英15克 鱼腥草20克 生甘草6克 瓜蒌仁12克 血见愁15克 莲房炭10克有块,加血余炭10克;痛,加红藤20克。《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崩漏专辑》[食疗方]蒲辅周:我在临床上遇形瘦血热致崩漏者,嘱用新鲜地骨皮100~200克,用纱布包,瘦猪肉200克或排骨250克,文火炖二三小时,去地骨皮,服汤,肉亦可食,一月之中可炖三四次,用之适当多有效;兼气虚者,亦可加黄芪。(热证)《蒲辅周医疗经验》马龙伯:鸡冠花60克(红白均可) 生黄芪60克 老母鸡1只 二药入纱布袋装讫,多加水,与鸡同炖。每餐佐汤1小碗,对巩固疗效,作用良好。《名老中医医话》67.中药内服外洗治外阴白斑外阴白斑学名为“外阴白色病变”,是外阴皮肤黏膜营养障碍所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减退。属中医“阴痒”、“阴蚀”等范畴。以中年以上妇女为多见,是妇科难治病症之一。患处常剧烈瘙痒、皲裂,临床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局部熏洗的方法治疗,往往可获得满意疗效。内服方:当归、熟地黄、淫羊藿各15克,川芎、白芍、牡丹皮、牛膝、菟丝子各12克,鸡血藤、补骨脂、肉苁蓉各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熏洗方:何首乌、生地黄、当归、赤芍、苦参、蛇床子、百部各30克。用纱布包好,放入盆内水煎煮20分钟后,加雄黄、冰片各6克,5分钟后捞出纱布包,熏洗患处15~20分钟。每日一剂,每日洗两次。一般用药14剂后可获显效。治疗期间需禁房事,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患者平时要注意生活调理,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内裤宜穿宽松的棉织品,忌穿尼龙或化纤制品。清洗外阴不宜用高锰酸钾液或肥皂。68.民间验方预防流产民间有不少食疗方对预防习惯性流产和先兆流产很有效果,这里介绍二则:1.莲子、桂圆肉各50克,文火煲汤,加山药粉100克煮粥。怀孕后即开始食用,每日一次,适宜于阴道出血、小腹坠痛、腰腿酸软、苔白舌淡有习惯性流产史者。2.南瓜蒂3个,莲蓬蒂6个,共焙黄为末,分3次服,米汤送下,一日服完,适宜于妊娠数月后胎动腹痛、阴道出血、颜色鲜红、面赤口干、五心烦热、小便短赤的血热型先兆性流产者。69.女性疾病的丝瓜验方中医认为,丝瓜性平味甘,有通经络、行血脉、凉血解毒的功效。尤其是老丝瓜筋络贯穿,类似人体的经络,借助老丝瓜之气能导引人体经络通畅、气血通顺。现介绍几则丝瓜治疗女性疾病的验方:子宫出血:把丝瓜络用火烧后剩下的称为丝瓜霜,研匀后备用。每次取3~6克,用盐汤或黄酒冲服,每日两次,对子宫出血或血崩有效。用丝瓜子或丝瓜叶炒黑研末,以盐水送服,也可治月经过多症。月经失调:丝瓜子焙干,用水煎后加红糖适量,温黄酒冲后服用,每日两次。月经过多:老丝瓜一个,烧灰存性,研末,每次9克,盐开水冲送。如用黄酒冲服,有催乳作用。70.痛经:取干丝瓜一个,水煎服,每日服两次。丝瓜汁有“美容水”之誉。将生长的丝瓜藤割断,流出的液汁,用纱布蘸丝瓜水涂搽脸或肌肤,能润肌防皱;也可以将丝瓜直接绞汁,调入适量蜂蜜或甘油搽脸,也有很好的美容效果。
手足抽筋痉挛,西医多诊断为缺钙,一般输注葡萄糖酸钙就可以缓解。但是此证易反复,也相当痛苦。中医究其病因不外乎风寒,治疗上多以芍药甘草汤为主,临床上跟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加味为治疗,效果都不错。 一日,正忙着,来了一个40多岁的妇女,要求治疗手足抽筋。自诉患此病已经将近3年了,一般是腿先抽筋,严重时手足皆抽,受点寒凉就犯病。以至于盛夏也不敢铺凉席。三天一小抽,四天一大抽,没有规律可言。发作时神志清楚,止后如常人。多家医院均诊断为缺钙,输几天钙剂就好一段时间。问中医能不能根治。查其面白略胖,舌苔淡薄,舌质常,脉搏略细。考虑其为风寒久驻,四末血循欠佳,处方当归四逆汤加木瓜、血藤、地龙、威灵仙、白芍,炙甘草等,7剂水煎服。其中白芍用到40克,炙甘草15克。一周后患者前来告知,身上不怕冷了,但其间还抽了一次。我宽慰病人说那是病久药轻,多吃一段日子就好了,去去病根。但复诊时病人说还是偶尔痉挛,这是才引起我的重视。 那几天正在翻看门纯德老中医的《名方广用》,其中第54方,就是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手足抽搐。于是我原方照抄下来,开了7剂付与患者,心中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寻思着这点剂量能起作用吗?终于熬到了那天,病人告知有效,这几天没有犯。于是信心大增,效不更方,大笔一挥,又是7剂,告诉其以之巩固。以后随访在没有复发。这例是我遇见的典型病例之一。 以后又治疗了数十例,大都愈而未复发。今把门老前辈的原案写下来以便大家学习参考: 例,刘氏,30岁。患手足抽搐已经四年,每次发作均出现手足挛缩,环口发紧,背直项强,患者神志清楚,遇劳则发作。春季妊娠病情加重,注射葡萄酸钙可缓解,停药后复发。经与桂枝加葛根汤加白苣子9克、钩藤15克,调治数日,抽搐一直未发。剂量如下:桂枝9克、葛根24克、生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白苣子9克、钩藤15克,此病症常因缺钙所致,此方通过调和营卫,输布周身津液,可增强机体摄取保留血钙的功能;余用此方治疗该类患者三十余例,无不见效。 以上就是原病案,我在临床上一般略加重剂量应用,疗效并无虚言。但是其中的白苣子这味药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今天简单介绍一下;其又名生菜子,莴苣子,或者苣藤子,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和利尿通乳。本方取其活血之性。但此药药房一般不备有,我一般用木瓜和血藤代之,效亦佳。
糖尿病性耳聋属于感觉神经性耳聋,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听力减退发生率逐渐增加。听力减退多为双侧对称性,以高频听力损害为主,有些患者从低频到高频听力都有下降,常伴有耳鸣、眩晕。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肾病或其他神经并发症者,耳聋的发病率更高,听力损害程度也更严重。糖尿病病机多由于阴虚燥热,灼阴烁精,致使肾燥精虚、阴损及阳。故而糖尿病性耳聋多属虚证,由于肾阴虚弱,阴亏精乏,耳窍失其濡养,虚火上壅耳窍,司听失职;阴损及阳,致肾阳亏耗,命门火衰,不能温煦上荣耳窍,气虚血损,气血失荣耳窍,耳听失聪。西药治疗尚无特效药物,运用中医分型辨治用药有一定效果,可分为两型。肾阴虚型糖尿病中年以后双耳听力逐步下降,伴有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失眠梦多,腰酸腿软,咽干纳少,五心烦热。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以滋肾填精,荣窍聪耳。方选大补元煎合耳聋左慈丸加减,药用:熟地黄、山萸肉各15克,怀山药、龟板、磁石各20克,丹皮、知母、黄柏各10克,五味子、穿山甲各6克。肾阳虚型糖尿病中年以后逐渐耳聋、耳鸣,多为双耳,伴腰膝酸冷,唇淡,口渴多饮,尿多清长,或腹胀便溏,甚则喘促,足踝浮肿。舌质胖而淡嫩,苔薄白,脉沉迟而虚。治以益肾温阳,补气活血,荣窍聪耳。方选左归丸加减,药用:熟地、怀山药、山萸肉、枸杞子各12克,杜仲、菟丝子、紫丹参、当归各10克,黄芪15克,制附子6~10克,肉桂、菖蒲各6克。糖尿病性耳聋需有效控制血糖,以避免耳聋加重。本病由于病程长,“久病必入络,久病必有瘀”,脉络瘀阻,精气不能上输荣窍。现代医学病理发现,微血管有基底膜增厚,糖类代谢物沉积,造成微循环障碍,故而辨证用药时应酌加活血化瘀类药物,疗效会更好。
耳鸣是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声,或如潮声;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觉减退,甚至消失。耳鸣可伴有耳聋,耳聋亦可由耳鸣发展而来。二者临床表现和伴发症状虽有不同,但在病因病机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均与脾、肾有密切的关系。《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为全身经络分布最密的地方,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脉都走于耳,此外,人体的每一个器官和部位在耳朵上都有相应的代表穴位,仅耳朵的前后就有260个穴位。所以耳和全身的关系非常密切,耳的衰退也就是全身器官的衰退。治疗耳鸣、耳聋,中医早就有完整的医学理论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元代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就指出耳鸣耳聋的根本病因:“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以达于九窍;烦劳伤中,使清阳之气不能上升,故耳鸣耳聋、内障目昏也。”并独创专治耳鸣耳聋的奇方,名为“益气聪明汤”。此方载于《东垣试效方》,方药为:黄芪、人参各15克,葛根、蔓荆子各9克,白芍、黄柏各6克,升麻4.5克,炙甘草3克,水煎温服,具有补中益气、助升清阳、聪耳明目的功效。主治中气不足,清阳不升,症见目内生障,视物昏花、耳鸣耳聋等症。方中黄芪、人参温补脾阳,意在治本,为君药;葛根、升麻、蔓荆子鼓舞清阳,上行头目;白芍养血平肝;黄柏清热泻火、补肾生水,为佐药;炙甘草以和脾胃而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使得中气得补,清阳得升,肝肾受益,脾胃调和,耳目聪明,故名为益气聪明汤,取其“益气”为补益中气;“聪明”为视听灵敏、聪颖智慧之意。有歌诀曰:“益气聪明汤蔓荆,升葛参芪黄柏并,再加芍药炙甘草,耳聋目障服之清。”服用此方时,可随证加药引煎水送服。血压偏高者,加钩藤15克,楮实子、玫瑰花各10克;血脂偏高者:加决明子15克;血糖偏高者:加枸杞10克;舌苔黄腻、发白、舌尖红者,用黄连2克或莲子心2克;口苦者,用黄连2克或生栀子6克;有少痰者,可用炒白术15克,茯苓10克;痰多者,用茯苓、半夏各10克,陈皮6克;夜尿频数者,用仙灵脾10克。
半夏白术天麻汤始创于清代医家程仲龄,由半夏一钱五分、天麻一钱、茯苓一钱、橘红一钱、白术三钱、甘草五分、生姜一片、大枣二枚组成,功擅化痰熄风,健脾祛湿,原书用治风痰上扰之眩晕,程氏《医学心悟·第四卷眩晕门》说:“眩,谓眼黑;晕者,头旋也。古称头眩眼花是也……有湿痰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兹举老师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耳鸣验案二则。耳鸣多由肝风内动、风痰上扰所致。投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熄风化痰,获效甚捷,此即“异病同治”之体现。加石菖蒲、竹茹以祛湿豁痰,枳壳行气化痰;患者久瘀阻络,加丹参、川芎、赤芍、当归尾、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窍,地龙搜风通络;磁石、生龙骨、生牡蛎则重镇潜摄,可使上犯之肝阳痰气下行,改善耳鸣症状。加钩藤以协助天麻平肝熄风;石菖蒲、竹茹、胆南星、全栝楼化湿豁痰与病案1同,且力量更强;川芎、炒枳壳活血行气,既能使经络畅通,又能使痰湿得化;磁石、生龙骨、生牡蛎除潜阳下气外,又起安神之效,改善眠差多梦症状,一举两得;“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故加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