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是一种颅脑疑难病变,大部分由先天性引起,也有后天所得(如脑部炎症、外伤等)。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模糊、头颅增大,伴复视,眩晕及癫痫发作,并发症多有智能障碍、行动障碍、尿便障碍等,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甚至造成死亡。 脑积水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疑难病症,治疗棘手,严重危害健康。普及脑积水相关知识及中医治疗方法,可以降低风险、减轻病痛。 脑积水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它与患者的年龄、患病程度的轻重和时间长短等因素有关。其中,婴幼儿脑积水的临床表现多见于发病的2~3周,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等症状;儿童则表现为头大脸小,发育迟缓,颅内压升高等现象,同时还伴有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膝腱反射亢进、发育迟缓或严重营养不良;年龄大者则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力丧失、尿失禁等。 急性脑积水临床表现一般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慢性脑积水则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可出现双侧颞部或全颅疼痛,恶心、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或视神经萎缩、智力发育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等。 目前国内外对于脑积水的治疗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体系,主要还是依靠导管引流术。但此方法创伤大、感染机会多、并发症多,且单纯依靠排水减压的治疗意义不大;并且随着年龄增长所用引流管需要不断更新,易造成脑及其周围组织损伤,并不能达到根治目的。 脑积水引起脑室扩大,脑实质相应减少,引发一系列生理病变。分为梗阻性脑积水、外伤性脑积水、感染性脑积水、先天性脑积水后遗症。常常表现为呕吐、抽搐、斜视,眼球震颤,语言障碍,肢体瘫痪,共济失调,行走困难和智力发育不全等症状。 西医配合中医疗效好 目前治疗脑积水最普及的疗法是脑室-腹腔分流术,也称微创分流术,并被认为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部分患者还可以行三脑室底造瘘术。通过专业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症状缓解很多。病程较短的患者,术后大部症状消失,若病程较长,则会长期遗留部分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脑积水治疗,疗效最为显著:首先进行局部外敷,同时内服中药,以达到活血化瘀、健脾利水、疏通经络的目的;接着利用金钱白花蛇、水蛭以疏通脉络,再用西洋参大补元气,最终达到消除血肿、复活神经、益肾健脑及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等功效,适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脑积水。 护理保健很重要 除了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外,对脑积水患者进行科学的日常护理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护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室温保持在18℃~21℃,湿度55%为宜,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病房空气流通,为病员提供一个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的治疗康复环境。 ?饮食应以开脑窍、通经络、健脾益肾、填精益脑、强身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作好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作到亲切、热情、耐心地照顾病员详细了解病员的病情、家庭、社会环境,帮助病员及家属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变被动为主动,创造出一个接受治疗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定时测量患儿头部,询问有无恶心、呕吐等病史。 ?颅内压增高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意识、瞳孔的变化,有无脑疝发生及颅内高压三联症(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做好特护记录,记出入量。 ?应用甘露醇降压时一定要快速滴入,在半小时内滴完,不可漏入皮下,以防局部皮肤组织坏死。 ?预防并发症,颅内压增高时避免搬动,头下垫以软枕头偏向一侧并抬高15~30°,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时注意保护角膜,预防褥疮。 ?危重病人做好抢救准备,必要时气管切开。 ?对症护理,抽搐时通知医生给镇静剂,有缺氧指征时吸氧,高热时退热处理。 ?指导家长或协助病员做功能训练,以主动运动为主。 合理饮食巧调养 合理的饮食安排对于脑积水病人的康复十分重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补充足量不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酸是脑细胞构成的主要原料,脑成分中50%~60%是脂肪(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主要是亚油酸,亚麻油酸和花生四烯酸等3种脂肪酸,尤其是前两种是构成脑细胞的重要成分。因此,向脑提供质量优良、丰富的脂肪,可促进脑细胞发育和神经纤维鞘的形成。含此类物质较多的食物有:猪肉、鸭肉、鸡肉、海鱼、核桃仁、芝麻等。 补充适量维生素C 维生素C能促使细胞结构的坚固,并能消除细胞间结构的松弛或紧张状态,使机体的代谢机能旺盛,是脑发育的必要物质,适量的维生素C可使大脑功能灵活、敏锐。含此类物质较多食物有葡萄、苹果、梨、山楂、菠萝、萝卜叶、番茄、卷心菜、绿茶、马铃薯等。 补充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脑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占脑干重的30%~35%,是脑细胞兴奋和抑制过程的主要物质基础,在记忆、语言、思考、运动、神经传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含蛋白质较丰富的食物有:蛋类、鱼类、大豆制品、干果等。补充微量元素锌微量锌元素对维持脑的功能具有一定作用,并且锌亦是超氧化岐化酶等抗氧化酶的辅酶,在抗衰老中具有一定作用。含锌较丰富的食物有瘦肉、肝脏、蛋等。
陈新燕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310053 黄李法 张昕 浙江省中医院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黄李法 诊治经验 黄李法主任医师系浙江省中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从事神经外科专业二十余年,在掌握精湛西医外科技能的同时更是潜心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外科疾病的研究。笔者有幸师从黄师,受益匪浅,现对其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胶质瘤的经验归纳整理如下。 神经胶质瘤是指发生于神经外胚叶组织的肿瘤,也称胶质细胞瘤,简称胶质瘤(Gliomas),占颅内肿瘤的50%,且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手术与非手术的效果均不满意,应用中医药治疗,有时可以控制或缩小病灶,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胶质瘤属中医癌病及脑瘤的范畴,古代医家对癌病早有认识,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少有专门著述,而散见于“癥瘕”、“瘿瘤”、“积聚”、“血证”等病证中。根据脑瘤的临床表现,中医古籍有关其论述散见于“头痛”、“眩晕”、“呕吐”等病证中。中医对脑瘤的论述如下:脑瘤是颅内肿瘤的简称,指生长于颅腔内的新生物,以头痛、呕吐、视力下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人格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脑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者最多。一般为缓慢起病,症状的演变以月、年计。转移性脑瘤的发展较快,病情的变化以日、周计。 1 病因病机 中医对癌病的病因病机多认为是由于阴阳失调,七情郁结,脏腑受损等原因,导致气滞血瘀,久则成为“癥瘕”、“积聚”。如《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说:“诸脏受邪,初未能成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黄师认为,肿瘤的发生与正邪胜负有关,如《内经》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胶质瘤位属上焦,病邪多属痰属瘀,痰瘀与血水互结,则生积聚。清代高秉均在《疡科心得集》中指出:“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能结肿块,乃五脏血瘀浊气、痰滞而成”。且肿瘤的根本原因在正虚,手术和放疗、化疗后更是如此,对于不能手术的晚期肿瘤患者,其原因是正虚和邪实,正气不复,邪气更盛,邪盛伤正,正气更虚。如《读医随笔·录制生化论》说:“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或正气亏虚,易感外邪或易致客邪久留。另一方面,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敷布运化水湿,则痰湿内生。《医宗必读·痰饮》云:“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淤而成痰”。 总之,久病伤正、年老体衰、正气内虚、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是罹患胶质瘤的主要病理基础。正如《医宗必读·积聚》所说:“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黄师认为胶质瘤的基本病理变化为正气内虚,气滞、血瘀、痰结、湿聚、热毒等相互纠结,日久积滞而成有形之肿块。其病机着眼肝肾亏虚,风痰瘀毒互结。 2 治法治则 黄师根据癌病属于正虚邪实,邪盛正衰的疾病特点,提出胶质瘤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并要结合病史、病程、四诊及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辨证施治,做到“治实当顾虚,补虚勿忘实”。初期邪盛正虚不明显,当先攻之;中期宜攻补兼施;晚期正气大伤,不耐攻伐,当以补为主,扶正培本以抗邪气。扶正之法主要是根据正虚侧重的不同,分别采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治法;祛邪主要针对病变采用理气、除湿、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法,并应适当配伍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后有积极意义。做好预防对减少发病有重要意义。既病之后加强饮食调养,调畅情志,注意休息,有利于康复。 3 辩证论治 3.1 西医治疗 3.1.1 黄师主张手术是治疗颅内肿瘤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对于有手术指征的胶质瘤患者应积极早期手术治疗。包括肿瘤切除手术、内减压手术、外减压手术及脑脊液分流术等。 3.1.2 放射治疗:包括伽马刀放射治疗、等中心直线加速器治疗及内照射法等。 3.1.3 化学治疗。3.1.4 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如脱水治疗、脑脊液体外引流等降低颅内压;低温冬眠或亚低温及激素治疗等。 3.2 中医治疗 黄师认为颅内肿瘤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故治疗大法当以扶正培本、补益肝肾、化痰祛瘀、祛除病邪,同时佐以祛风和络、解毒抗癌。临床用药可选四君子汤补气健脾;鳖甲、生地、石斛、南北沙参、天冬、枸杞子滋养肝肾;水蛭、山甲、川芎活血通络;白附子、僵蚕、蜈蚣、牡蛎化痰祛风,软坚散结。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尚需注意辨病用药,可选猫人参、猫爪草、炙马钱子、漏芦、山慈菇、泽漆、白花蛇舌草等以解毒、抗癌,亦可酌用虫类药物如露蜂房、炙蟾皮、炙蜈蚣、炙全蝎等走窜搜剔之品。且鉴于本病的病位在头,用药宜轻清向上直达病所。黄师临床上抓住胶质瘤瘀、痰、毒、虚等特点将其辨证分为痰瘀阻窍证、风毒上扰证、肝肾阴虚证三个证型。各证型的临床特点及治法方药如下: 3.2.1 痰瘀阻窍证 症见头痛头晕,项强,目眩,视物不清,咳嗽痰多,呕吐,失眠健忘,肢体麻木面唇暗红或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本证常见于胶质瘤初期,病灶位置不理想,手术风险过大;或患者基础条件差,不能耐受手术者宜用。治宜祛痰化瘀,熄风通窍。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经验用药:桃仁、红花、川芎、赤芍、三七、当归尾、生地黄、半夏、陈皮、白术、天麻、远志、石菖蒲、白芥子、胆南星等,酌情加全蝎、蜈蚣、水蛭等虫类活血药;呕吐者,加竹茹、姜半夏和胃止呕;失眠者,加酸枣仁、远志、茯神、夜交藤养心安神。 3.2.2 风毒上扰证 症见头痛头晕,耳鸣目眩,两目上视,呕吐,面红耳赤,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咽干,大便干燥。重则抽搐,震颤,或偏瘫,或角弓反张,或神昏谵语,项强,舌质红或红绛,苔黄,脉弦。此证常见于转移瘤及胶质瘤术后复发等重症患者。治宜平肝潜阳,清热解毒。方用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化裁。经验用药: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牛膝、桑寄生、山栀、黄芩、黄连、黄柏、茯神、夜交藤等,对肿瘤病灶明显者,酌情加猫爪草、猫人参、蛇六谷、虎杖根、山慈菇等抗肿瘤药;头面生疮者,加紫花地丁、野菊花清热解毒;便秘者,加制大黄、制首乌、番泻叶、火麻仁通腑泻热。 3.2.3 肝肾阴虚证 症见头痛头晕,颜面潮红,神疲倦怠,腰膝酸软,虚烦不宁,肢体麻木,手足心热,语言不利,颈项强直,手足蠕动或震颤,口眼㖞斜,偏瘫,口干,小便短赤,大便干,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或细数。此证常见于胶质瘤术后及晚期患者。治宜滋阴潜阳,补益肝肾。方用左归丸合沙参麦冬汤加减。经验用药:炙鳖甲、大生地、白芍、枸杞子、山药、山茱萸、南北沙参、石斛、天冬、麦冬、玉竹、天麻、天花粉等,酌情加炮山甲、炙僵蚕、山慈菇、漏芦、露蜂房等;阴虚生热之象显著者,加柴胡、炒青蒿、白薇清退虚热;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 3.2.4 并发脑积水 黄师非常重视胶质瘤并发脑积水的治疗,因其发生率高,进展快,危害大。故临床辨证治疗同时若见头颅CT示病灶周围水肿明显者,常考虑久病脾肾阳虚,水寒内聚,治以温肾助阳,化气行水。应用利水降颅压方(黄李法经验方)加减,经验用药:茯苓、猪苓、泽泻、白术、附子、肉桂、大黄、丹皮、仙茅、仙灵脾、车前子。若湿聚久化热而见口苦,舌质红,边有齿痕,苔黄腻者,加川黄连、淡竹叶、沙参等清热去湿养阴。3.3 心理治疗 黄师认为癌症患者常伴有突如其来的精神创伤,而且特别害怕手术和术后的放疗、化疗等,情绪波动大,易于有焦虑、抑郁等倾向。因而临床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治疗,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给予心灵慰藉,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配合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重要意义。
烟雾病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症,是一种以脑大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脑底出现异常的小血管网为特点的脑血管病。因在脑血管造影时呈现许多密集成堆的小血管影似吸烟吐出的烟雾故名,其病因不明。而烟雾综合征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已知病因引起的。脑血管造影是诊断烟雾病和烟雾综合症的金标准。两者均可表现为反复缺血发作,甚至脑梗塞及脑出血,近年来烟雾病(烟雾综合症)的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对于青壮年的缺血及出血患者应警惕烟雾病可能。目前为止,烟雾病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手术方式包括间接搭桥和直接搭桥等。间接搭桥是指以富含血管的组织如颞肌和颞浅动脉等贴敷在大脑表面,期待自行建立血流,手术方式相对简单,但对成年人而言,有效性较差。而直接搭桥最常用的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其效果较明确,但手术难度相对较高,必须由严格专业训练的神经外科医师完成。浙江省中医院神经外科徐震博士及其烟雾病治疗团队目前采用的手术方式为直接搭桥结合间接搭桥的手术方式,称为“脑硬脑膜颞肌融合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也是至今为止治疗烟雾病(烟雾综合症)最为有效的外科手术方式,根据每位患者脑血管造影显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最大限度改善患者脑血流状况,防止缺血和出血的发生。目前省中医院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疗流程,并为每位患者建立了完整的随访制度,对每位患者出院后的情况进行跟踪随访,能大程度的保障每位患者的疗效。本文系徐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所有疾病都有其内在的发展及演变规律,胶质瘤也是如此。治疗的方法,需要跟随这种规律。经过多年的临症观察,胶质瘤病人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症候,虽然具体到个人还是有很大不同,但在疾病发展的某一阶段仍有一定共性。我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疾病早期,症状不显得时候,大多数人呈现痰湿体质,以舌苔稍白腻为主。此时,如能及时干预,泻化痰湿,则有防病之效。二是术后早期,特别是术后进行了同步放化疗的病人,多数呈现肝肾阴虚之症,这类病人舌质偏红,舌苔发黄,一片阴虚内热之症,盖因手术及放疗的打击,身体阴液失衡,此时需要及时跟随治疗,不然难以耐受后续化疗。三是术后随访期,一般是半年以后,这个时候是分化期,会有各种不同表现,总体以阴阳失调为主,也是最容易复发的原因。如您有这方面的问题,请及时来院就诊。我的门诊时间:浙江省中医院神经外科专家门诊,每周四上午
相对于西医比较明确的治疗,中医中药的治疗要复杂和个体化很多。就胶质瘤而言,西医上,无手术禁忌先手术治疗,其后根据病理及基因检测,选择放疗,替莫唑胺化疗,贝伐珠单抗或者其他靶向治疗,还可以电场及质子重离子治疗,路径明确。而中医上,几个阶段均可以参与,但适用的药物,方剂却跟病人当时状态有极大关系,所以没有固定成方可以从一而终。因此,介绍中医药治疗胶质瘤,先从部分中草药说起,以后,再介绍不同阶段的可能方剂。今天介绍山茱萸。山茱萸是一个敛阴固涩的中药,因此,临床上比较多用于治疗出汗,其可补肝肾之阴,又能温补肾阳。但少有人用于抗肿瘤,我经临床实践,发现其疗效颇佳,而其发挥抗肿瘤作用,其实也基于此。因此,其可归于扶正固本类中药,以目前西医理论,可以认为是通过调控宿主抗肿瘤的免疫能力发挥作用,这也是中医药治疗的长处。当肿瘤病人以虚为主时,包括肝肾,脾胃虚弱,此时,气阴不足为其基本病机。山茱萸酸温质润,补而不俊,温而不燥,为平补阴阳之药,更有填精补水之功。近代名医张锡纯就极为推荐此药治疗一些大证难症。我在临床实践中就发现,加用稍大剂量山茱萸,可起明显疗效。更加之多数脑胶质瘤病人术后有偏身出汗之征,以山茱萸一味以敛汗收虚脱之,正其治也。
当发现胶质瘤复发时,该怎么选择治疗呢?首先我们要明白,胶质瘤恶性程度较高,即便手术全切,仍存在较高的复发率。这里的全切,医学上叫肉眼全切,事实上因为肿瘤呈浸润生长,在远隔部位仍有肿瘤细胞残留,复发是不可避免的。而复发胶质母细胞瘤中位PFS无症状进展期和OS生存期分别为10周和30周,这也是一个令人十分沮丧的事实。因此,发现复发后,积极治疗是十分必要的,目的就是尽量减少肿瘤细胞,延长生存时间。复发胶质瘤的治疗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再次手术、再次放疗和/或改变方案的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有条件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还可以选择电场治疗。虽然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但再手术依然是复发胶质瘤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这里主要讲讲手术该怎么选择。其他治疗下次再讲。首先考虑的是要不要手术?手术治疗目的是什么:减压+减瘤;明确病理诊断;为其他治疗方法提供途径。手术的禁忌是什么:不能明显加重疾病或导致疾病进展。符合上述目的的可以考虑手术。因此,综合起来,三类情况符合再次手术:1.肿瘤复发,并且伴有明显的占位效应,此时手术可以达到切除肿瘤和缓解颅内压力的目的。2.肿瘤复发,不伴有明显的占位效应,但是肿瘤位于手术风险较小的区域(不新增神经功能障碍),可以通过手术到达切除复发肿瘤的目的。3.评估病灶为治疗后改变,并非复发,但占位效应明显,需通过手术来达到缓解颅内压力。接下来要考虑的是怎么进行手术?包括手术过程中切除病灶的可行性?目前有多种技术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包括显微镜,手术导航,荧光造影,术中磁共振及复合手术室等,目的都是精确切除,减少并发症,不造成新的神经功能缺损。
头颅CT或者磁共振检查后提示可能是脑脓肿,那么接下来该怎么治疗呢?首先第一个是确诊。可行头颅DWI检查,可有效跟胶质瘤等恶性肿瘤鉴别,大概能区别85%的病人。其次是看三个方面,分别是脓肿大小,部位,水肿程度。大小小于3CM,部位深,水肿程度轻,中线没有移位的,可以考虑保守。抗生素的联合治疗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另外一个是老年人,由于存在生理性脑萎缩,对占位效应耐受力强,可适当放宽指征。其他情况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选择可以是微创脓肿穿刺引流或者开颅切除,这个需要医生全面评估一下。如果您有这方面问题,请及时到我门诊就诊。我的门诊时间:周四上午。神经外科专家门诊。门诊地点:浙江省中医院湖滨院区,门诊二楼C区
老年脑胶质瘤治疗原则 目前对老年的定义尚没有统一的标准,通常情况老年脑胶质瘤患者是指年龄>70周岁者。GBM(胶质母细胞瘤)是老年脑胶质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老年GBM具有独特的分子遗传学特征,主要包括ATRX、BRAF、IDH和TP53突变率明显下降,PTEN基因突变率明显增加,TP53突变和EGFR的扩增可能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老年GBM患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以及TMZ化疗及中医药治疗。对于KPS≥60的老年GBM患者,美国2018年NCCN指南还推荐使用电场治疗(1级证据)。 1.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肿瘤可以使老年GBM患者得到肯定的生存获益(1级证据),全切肿瘤更有利于术后功能的恢复(2级证据)。综合老年状态评估(CGA)评价较好者,手术切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临床获益。因此,老年脑胶质瘤患者同样推荐手术治疗,而80岁以上老年患者需要慎重考虑手术,术前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不推荐手术治疗。 2 .GBM的化疗 放疗和化疗等辅助治疗可以明确提高患者的OS。老年GBM患者推荐应用短程放疗(40Gy/15f/3w)联合TMZ化疗(1级证据);对于KPS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全球发病率是10000人口中有1人,根据推算,浙江省新发病人口在5000左右每年,杭州有1000人。GBM发病年龄大部分在45-75岁之间。目前还缺乏GBM的有效治疗手段。手术后同时进行烷基化化疗(替莫唑胺)和电离辐射是现有广泛应用的GBM治疗方法,但通常对该病的进程影响十分有限。中医药治疗是在其基础上的有益补充。
患者潘某,男,28岁。 脑垂体瘤 2018-11月行垂体增强MR发现“鞍区囊样占位性病变”。平素压力较大,余无特殊主诉。胃纳可,夜寐安,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2018年11月开始口服中药+溴隐亭。 首诊MR:鞍区见有大小约23*20mm类圆形异常信号影,考虑垂体大腺瘤伴囊变可能。 2019年2月26日复诊:未见明显不适。胃纳可、夜寐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复查垂体MR示:鞍区见有大小约15*13mm类圆形异常信号影,大小较前片明显缩小。 而后多次随诊,未见明显不适,未见复发。 黄主任示:垂体腺瘤是一种特殊的颅内良性肿瘤, 既有肿瘤的性质, 也有内分泌性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压迫症状和内分泌异常症状,垂体腺瘤过量分泌垂体激素, 产生一系列代谢紊乱和脏器损害 (如肢端肥大症、闭经-乳溢-不育症等)。其发病率为1/104,约占颅内肿瘤的10%~12%。垂体瘤短时间内虽不足以威胁患者生命,但却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治疗方面,手术治疗容易损伤正常脑结构;单纯的西药治疗则副作用大,而且停药后容易出现反弹现象。从潘某的诊疗情况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垂体瘤是个很好的选择,临床效果明显,且无明显副作用,停药后反弹现象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