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华医学网》意见15:痛风患者建议选择白肉,以瘦肉为主,并注意加工方式(1C) 痛风患者食用动物性食品时,应注意种类、数量、加工方式等。 (1)从种类而言,一般规律是,烹饪前颜色较深的肉类又称红肉,如哺乳动物,包括牛、羊、猪等,其嘌呤含量高于白肉(如非哺乳类动物,包括鸡、鸭、鹅和淡水鱼等)。动物内脏如肝、肾、心等,其嘌呤含量普遍高于普通肉类。因肥肉含有大量脂肪和胆固醇,易引起肥胖及加重尿酸代谢紊乱,故进食肉类宜以瘦肉为主。鸡蛋的蛋白、牛乳、海参等嘌呤含量较低。 (2)从食用数量而言,因个体差异较大、进食肉的种类不同,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痛风患者每日肉类摄入量不宜超过100 g。 (3)肉类食品的加工方式须予以重视。经腊制、腌制或熏制的肉类,其嘌呤、盐分含量高,干扰尿酸代谢,患者不宜食用。而应尽量进食新鲜肉类。烹饪时,提倡水煮后弃汤食用,油炸、煎制、卤制或火锅等烹饪方式均不提倡。使用佐料时,避免使用过多盐、糖和香辛料等。
痛风患者如何选择蔬果类食物 摘自今天《中华医学网》文章部分章节 意见14:痛风患者提倡减少高果糖蔬果摄入(1C) 痛风患者强调饮食均衡,须控制饮食总热量,提倡低嘌呤、低脂肪和低盐饮食。蔬果类食物是健康饮食结构的重要组分,应注意选择。 (1)不宜进食过多含糖饮料和糖分(尤其是果糖)含量高的水果,如苹果、橙、龙眼、荔枝、柚子、柿子和石榴等。 (2)相对而言,柠檬、樱桃和橄榄等对痛风患者有益。 (3)西瓜、椰子、葡萄、草莓、李子和桃等可适量食用。 (4)绝大多数瓜类、块茎、块根类及大多数叶菜类蔬菜,均为低嘌呤食物,建议食用。 (5)不宜多食香菇、草菇、芦笋、紫菜、海带及粮食胚芽等嘌呤含量较高的植物性食品。 问题:痛风患者如何选择动物性食品
冷静面对屠呦呦“刷屏”——青蒿素:从“克疟”到“灭狼”,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协和医学杂志1天前15评论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王立 审阅: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张奉春 昨天朋友圈被偶像屠呦呦前辈的新闻刷屏,门诊中就有不少患者咨询关于青蒿素是否可以根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问题,晚上几个朋友也纷纷微信问及,受《协和医学杂志》邀请,我对此浅谈几句,期望可以为感兴趣的各位稍许解惑。 青蒿素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用药,在治疗疟疾方面获得了很好疗效,也为屠奶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这一最高殊荣,给中国人增光不少。但青蒿素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方面,是不是也能如同克疟神器,横扫一切“害人狼”?是不是可以做到连根拔起,从此摘掉这顶难听的帽子?客观求实地讲,这可能还需要我们冷静对待。 1. 啥是“恶狼”? “恶狼”即是让很多人痛恨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冷静面对屠呦呦“刷屏”——青蒿素:从“克疟”到“灭狼”,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个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疾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它绝对不是只伤害到皮肤,更大的危害是可以累及肾脏、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甚至消化、呼吸及心血管系统,因此没有皮疹,不代表你就逃脱了“恶狼”的爪牙。 冷静面对屠呦呦“刷屏”——青蒿素:从“克疟”到“灭狼”,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为什么会遭到“恶狼”追击,患上系统性红斑狼疮? 这可能有遗传、环境、感染、应激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最终造成机体免疫紊乱所致。 原本作为“边防军”保护机体不被外来微生物攻击的免疫系统,错误识别了自身的某些组织和细胞,绝大部分发生叛变,矛头向内,变成挑起内战的“反革命军”,于是,身体变成了“满目疮痍”的战场。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即在于压制免疫,而不是提高免疫。但是,治疗的过程很可能把仅有的部分“边防军”一起压制,因此导致了机体抵抗外来感染能力的下降,各种感染接踵而至…因此,临床亟需一些副作用小、免疫抑制选择性强的药物来治疗狼疮。 冷静面对屠呦呦“刷屏”——青蒿素:从“克疟”到“灭狼”,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系统性红斑狼疮能够根治吗? 很遗憾,目前为止,所有治疗狼疮的药物,药力所能及的作用仅限于诱导缓解、控制病情和维持稳定、减少复发,而并不能根治。所有告诉你能除根的广告都不要相信。 冷静面对屠呦呦“刷屏”——青蒿素:从“克疟”到“灭狼”,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目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中有一类的作用十分肯定,也十分重要,这就是氯喹、硫酸羟氯喹等抗疟药。在国际风湿病学联盟的狼疮治疗推荐中,早已建议其作为背景治疗,即所有的狼疮患者如无禁忌都可以使用。 这是因为,这一类药物具有调节免疫、抗凝、抗感染甚至降脂等作用,不但可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治疗作用,还对患者长期的生活质量有益(如狼疮患者更易出现早发动脉粥样硬化,而这类药物的降脂作用可减少血管事件的发生)。 青蒿素作为抗疟药的一种,又是祖国医学的精华提炼(另一种中药雷公藤多甙已被证实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确切疗效),自然而然会被想到,是否也可以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中来。 冷静面对屠呦呦“刷屏”——青蒿素:从“克疟”到“灭狼”,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从氯喹和羟氯喹的治疗经验来看,抗疟药对于皮肤、关节等部位受累的轻、中症狼疮患者有效,但是对于狼疮性肾炎、神经精神狼疮等重症狼疮的治疗,则可能是“螳臂当车”,不足以控制病情迅速而猛烈的进展,需要加用更强的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等药物。 这一点我们从青蒿素的临床实验纳入标准中也不难看出,目前其纳入的是轻-中度活动的患者,而排除了重症患者。当然这很可能也是伦理的要求,因为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患者应给予迅速、有效的积极治疗,而不适合进行临床试验。 但若II期临床试验获得有说服力的证据,接下来将会逐步设计其治疗狼疮性肾炎、狼疮血液系统受累甚至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试验,评价其治疗狼疮重要脏器受累的有效性。在其正式上市后,也需要继续进行真实世界的研究和观察,来进一步判断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长期安全性(比如长时间服用羟氯喹有部分患者有视网膜毒性的风险)和有效性,不难想象,这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冷静面对屠呦呦“刷屏”——青蒿素:从“克疟”到“灭狼”,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此看来,现在就翘首以待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一“不死的癌症”(事实上,笔者对这种说法表示十分痛恨和坚决反对)即将被攻克,尚为时过早(很抱歉可能让很多患者和家属失望了)。我们当然会满腔热血地期盼,也必然会认真客观地评价,不多说一句好话,也不少说一句坏话,希望可以得出最公正、最客观、最利于患者的结论。 但仅目前,从我个人的角度,客观地讲,青蒿素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虽然可能很有前景,但需要走的路还会比较长,至少目前很难做到突破或取代传统的激素、免疫抑制剂,更不可能彻底“根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感谢各位的关注,一己之见,欢迎拍砖。 再次致敬尊敬的屠呦呦前辈,感谢您给中国人争脸,感谢您给了我们风湿免疫科医生治疗免疫病的新灵感。 冷静面对屠呦呦“刷屏”——青蒿素:从“克疟”到“灭狼”,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意:有意者需到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经全面评估后方能决定是否入组,请勿电话咨询 注意:有意者需到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经全面评估后方能决定是否入组,请勿电话咨询
2015-12-04 方承隆 林玲 福医大附二院免疫内科 国家“二胎”政策全面放开,越来越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有再次生育的意愿,但需慎之又慎,笔者结合“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专家组 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今年联合发布的《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围产期管理建议》,再次强调狼疮患者生育之天时、地利、人和。 1、SLE患者妊娠是为中、高风险妊娠 上海市于2009 年制定的妊娠风险预警分类管理方案将孕妇分为5种颜色,绿色为正常孕妇,黄色为低风险孕妇,橙色为中等风险孕妇,红色为高风险孕妇,紫色为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的孕妇,其中,病情稳定的狼疮孕妇为橙色预警,要进行产前监护及随访,直至分娩,并要求在二级或三级医院就诊、分娩;活动期红斑狼疮孕妇为红色预警,应在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诊治(详见《健康报》微信公众号2015年5月9日《【妇幼健康】抵御孕期风险 对照里面的颜色行事》一文)。 2、狼疮妊娠攻略之天时、地利、人和篇 天时篇 1、SLE患者妊娠必须是有计划的。适宜的妊娠时机是获母子安全的先决条件。目前认为需同时满足如下条件: (1)无重要脏器受累,主要是肾功能; (2)病情不活动且稳定至少半年,最好1年以上; (3)泼尼松用量每日小于15mg,且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雷公藤、霉酚酸酯)停用半年以上;来氟米特建议行药物清除治疗后,再停药至少半年后才可妊娠; (4)肾功能稳定,肌酐(Cr)≤132.6umol/L,肌酐清除率>50ml/min; (5)尿蛋白≤0.5g/24h; (6)抗磷脂抗体阳性的患者最好待抗磷脂抗体转阴3个月以上才能怀孕,如未转阴,则需强的松等控制。 2、怀孕禁忌: (1)严重肺动脉高压,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大于50mmHg; (2)严重限制性肺病,用力肺活量
五种蔬菜也堪称嘌呤王
下篇:看血沉、补体、抗核抗体谱
中篇:看看尿液方面检验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