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摘要如下:【治疗原则】一、综合治疗应该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的治疗。治疗方法和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等。药物治疗为首选,且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则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无论是药物或手术治疗,只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更无法治愈。因此,治疗不仅要立足当前,并且需要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二、用药原则用药原则应该以达到有效改善症状、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而且可能会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的效果。应坚持“剂量滴定”以避免产生药物的急性副作用,力求实现“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的用药原则,避免或降低运动并发症尤其是异动症的发生率。治疗应遵循循证医学的证据,也应强调个体化特点,不同患者的用药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特点(是以震颤为主,还是以强直少动为主)和疾病严重程度、有无认知障碍、发病年龄、就业状况、有无共病、药物可能的副作用、患者的意愿、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尽可能避免、推迟或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运动并发症。进行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时,特别是使用左旋多巴时不能突然停药,以免发生撤药恶性综合征。【药物治疗】根据临床症状严重度的不同,可以将帕金森病的病程分为早期和中晚期,即将Hoehn-Yahr l~2.5级定义为早期,Hoehn-Yahr 3~5级定义为中晚期。以下我们分别对早期和中晚期帕金森病提出具体的治疗意见。一、早期帕金森病的治疗一旦早期诊断,即应尽早开始治疗,争取掌握疾病的修饰时机,对今后帕金森病的整个治疗成败起关键性作用。早期治疗可以分为非药物治疗(包括认识和了解疾病、补充营养、加强锻炼、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及社会和家人对患者的理解、关心与支持)和药物治疗。一般疾病初期多予单药治疗,但也可采用优化的小剂量多种药物(体现多靶点)的联合应用,力求达到疗效最佳、维持时间更长而运动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的目标。药物治疗包括疾病修饰治疗药物和症状性治疗药物。疾病修饰治疗药物除了可能的疾病修饰作用外,也具有改善症状的作用;症状性治疗药物除了能够明显改善疾病症状外,部分也兼有一定的疾病修饰作用。疾病修饰治疗的目的是延缓疾病的进展。目前,临床上可能有疾病修饰作用的药物主要包括单胺氧化酶B型(MAO-B)抑制剂和多巴胺受体(DR)激动剂等。MAO-B抑制剂中的司来吉兰+维生素E(DATATOP)和雷沙吉兰(ADAGIO)临床试验可能具有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DR激动剂中的普拉克索CALM-PD研究和罗匹尼罗REAL-PET研究提示其可能具有疾病修饰的作用。大剂量(1200mg/d)辅酶Q10的临床试验也提示其可能具有疾病修饰的作用。(一)首选药物原则(图1)点击查看原图1.早发型患者,在不伴有智能减退的情况下,可有如下选择:①非麦角类DR激动剂;②MAO-B抑制剂;③金刚烷胺;④复方左旋多巴;⑤复方左旋多巴+儿茶酚-0-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首选药物并非按照以上顺序,需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选择不同方案。若遵照美国、欧洲的治疗指南应首选方案①、②或⑤;若患者由于经济原因不能承受高价格的药物,则可首选方案③;若因特殊工作之需,力求显著改善运动症状,或出现认知功能减退,则可首选方案④或⑤;也可在小剂量应用方案①、②或③时,同时小剂量联合应用方案④。对于震颤明显而其他抗帕金森病药物疗效欠佳的情况下,可选用抗胆碱能药,如苯海索。2.晚发型或有伴智能减退的患者,一般首选复方左旋多巴治疗。随着症状的加重,疗效减退时可添加DR激动剂、MAO-B抑制剂或COMT抑制剂治疗。尽量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尤其针对老年男性患者,因其具有较多的副作用。(二)治疗药物1.抗胆碱能药:目前国内主要应用苯海索,剂量为1~2mg,3次/d。主要适用于伴有震颤的患者,而对无震颤的患者不推荐应用。对<60岁的患者,要告知长期应用本类药物可能会导致其认知功能下降,所以要定期复查认知功能,一旦发现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则应立即停用;对≥60岁的患者最好不应用抗胆碱能药。狭角型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2.金刚烷胺:剂量为50~100mg,2~3次/d,末次应在下午4时前服用。对少动、强直、震颤均有改善作用,并且对改善异动症有帮助(C级证据)。肾功能不全、癫痫、严重胃溃疡、肝病患者慎用,哺乳期妇女禁用。3.复方左旋多巴(苄丝肼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左旋多巴):初始用量为62.5~125.0 mg,2~3次/d,根据病情而逐渐增加剂量至疗效满意和不出现副作用的适宜剂量维持,餐前l h或餐后1.5 h服药。以往多主张尽可能推迟应用,因为早期应用会诱发异动症;现有证据提示早期应用小剂量(≤400 mg/d)并不增加异动症的发生。复方左旋多巴常释剂具有起效快的特点,而控释剂具有维持时间相对长,但起效慢、生物利用度低,在使用时,尤其是2种不同剂型转换时需加以注意。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者慎用,狭角型青光眼、精神病患者禁用。4.DR激动剂:目前大多推崇非麦角类DR激动剂为首选药物,尤其适用于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的病程初期。因为,这类长半衰期制剂能避免对纹状体突触后膜的DR产生“脉冲”样刺激,从而预防或减少运动并发症的发生。激动剂均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至获得满意疗效而不出现副作用为止。DR激动剂的副作用与复方左旋多巴相似,不同之处是它的症状波动和异动症发生率低,而体位性低血压、脚踝水肿和精神异常(幻觉、食欲亢进、性欲亢进等)的发生率较高。DR激动剂有2种类型,麦角类包括溴隐亭、培高利特、d-二氢麦角隐亭、卡麦角林和麦角乙脲;非麦角类包括普拉克索、罗匹尼罗、吡贝地尔、罗替戈汀和阿朴吗啡。麦角类DR激动剂可导致心脏瓣膜病变和肺胸膜纤维化,因此,目前已不主张使用,其中培高利特在国内已停用。目前国内上市多年的非麦角类DR激动剂有:①吡贝地尔缓释剂:初始剂量为50mg,每日1次,易产生副反应患者可改为25 mg,每日2次,第2周增至50 mg,每日2次,有效剂量为150 mg/d,分3次口服,最大剂量不超过250 mg/d;②普拉克索:有2种剂型:常释剂和缓释剂。常释剂的用法:初始剂量为0.125 mg,每日3次(个别易产生副反应患者则为1~2次),每周增加0.125 mg,每日3次,一般有效剂量为0.50~0.75 mg,每日3次,最大剂量不超过4.5 mg/d。缓释剂的用法:每日的剂量与常释剂相同,但为每日1次服用。即将上市的非麦角类DR激动剂有:①罗匹尼罗:初始剂量为0.25 mg,每日3次,每周增加0. 75 mg至每日3 mg,一般有效剂量为每日3~9mg,分3次服用,最大日剂量为24 mg;②罗替戈汀:初始剂量2 mg,每日1次,每周增加2 mg,一般有效剂量早期患者为每日6~8 mg,中晚期患者为8~16 mg。国内上市多年的麦角类DR激动剂有:①溴隐亭:0. 625 mg,每日1次,每隔5天增加0. 625 mg,有效剂量3.75~15. 00 mg/d,分3次口服;②a-二氢麦角隐亭:2.5 mg,每日2次,每隔5天增加2.5mg,有效剂量30~ 50 mg/d,分3次口服。上述5种药物之间的剂量转换为:吡贝地尔:普拉克索:罗匹尼罗:溴隐亭:d-二氢麦角隐亭=100:1:5:10:60),因个体差异仅作为参考。5.MAO-B抑制剂:主要有司来吉兰和雷沙吉兰,其中司来吉兰有常释剂和口腔黏膜崩解剂。司来吉兰(常释剂)的用法为2.5~5.0 mg,每日2次,在早晨、中午服用,勿在傍晚或晚上应用,以免引起失眠,或与维生素E 2000 U合用(DATATOP方案);口腔黏膜崩解剂的吸收、作用、安全性均好于司来吉兰常释剂,用量为1. 25~2.50 mg/d。雷沙吉兰的用量为1 mg,每日1次,早晨服用。胃溃疡者慎用,禁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合用。6.COMT抑制剂:在疾病早期首选复方左旋多巴+COMT抑制剂如恩他卡朋双多巴片(为恩他卡朋/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复合制剂,按左旋多巴剂量不同分成4种剂型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症状,而且有可能预防或延迟运动并发症的发生,但FIRST-STEP及STRIDE-PD研究提示恩他卡朋双多巴早期应用并不能推迟运动并发症且增加异动症发生的几率,目前尚存争议,有待进一步来验证;在疾病中晚期,应用复方左旋多巴疗效减退时可以添加恩托卡朋或托卡朋治疗而达到进一步改善症状的作用。恩托卡朋用量为每次100~200mg,服用次数与复方左旋多巴相同,若每日服用复方左旋多巴次数较多,也可少于复方左旋多巴次数,需与复方左旋多巴同服,单用无效。托卡朋每次用量为100 mg,每日3次,第一剂与复方左旋多巴同服,此后间隔6h服用,可以单用,每日最大剂量为600 mg。其药物副作用有腹泻、头痛、多汗、口干、转氨酶升高、腹痛、尿色变黄等。托卡朋可能会导致肝功能损害,需严密监测肝功能,尤其在用药之后的前3个月。二、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尤其是晚期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极其复杂,其中有疾病本身的进展,也有药物副作用或运动并发症的因素参与其中。对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一方面要继续力求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另一方面要妥善处理一些运动并发症和非运动症状。(一)运动并发症的治疗运动并发症(症状波动和异动症)是帕金森病中晚期常见的症状,调整药物种类、剂量及服药次数可以改善症状,手术治疗如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亦有疗效。1.症状波动的治疗(图2):症状波动主要包括剂末恶化、开-关现象。点击查看原图剂末恶化的处理方法为:①不增加服用复方左旋多巴的每日总剂量,而适当增加每日服药次数,减少每次服药剂量(以仍能有效改善运动症状为前提),或适当增加每日总剂量(原有剂量不大的情况下),每次服药剂量不变,而增加服药次数;②由常释剂换用控释剂以延长左旋多巴的作用时间,更适宜在早期出现剂末恶化,尤其发生在夜间时为较佳选择,剂量需增加20%~30%(美国指南认为不能缩短“关”期,为C级证据,而英国NICE指南推荐可在晚期患者中应用,但不作为首选,为B级证据);③加用长半衰期的DR激动剂,其中普拉克索、罗匹尼罗为B级证据,卡麦角林、阿朴吗啡为C级证据,溴隐亭不能缩短“关”期,为C级证据,若已用DR激动剂而疗效减退可尝试换用另一种DR激动剂;④加用对纹状体产生持续性DA能刺激的COMT抑制剂,其中恩托卡朋为A级证据,托卡朋为B级证据;⑤加用MAO-B抑制剂,其中雷沙吉兰为A级证据,司来吉兰为C级证据;⑥避免饮食(含蛋白质)对左旋多巴吸收及通过血脑屏障的影响,宜在餐前1h或餐后1.5h服药,调整蛋白饮食可能有效;⑦手术治疗主要为丘脑底核(STN)行DBS可获裨益,为C级证据。对开一关现象的处理较为困难,可以选用口服DR激动剂,或可采用微泵持续输注左旋多巴甲酯或乙酯或DR激动剂(如麦角乙脲等)。2.异动症的治疗(图3):异动症(AIMs)又称为运动障碍,包括剂峰异动症、双相异动症和肌张力障碍。点击查看原图对剂峰异动症的处理方法为:①减少每次复方左旋多巴的剂量;②若患者是单用复方左旋多巴,可适当减少剂量,同时加用DR激动剂,或加用COMT抑制剂;③加用金刚烷胺(C级证据);④加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⑤若使用复方左旋多巴控释剂,则应换用常释剂,避免控释剂的累积效应。对双相异动症(包括剂初异动症和剂末异动症)的处理方法为:①若在使用复方左旋多巴控释剂应换用常释剂,最好换用水溶剂,可以有效缓解剂初异动症;②加用长半衰期的DR激动剂或延长左旋多巴血浆清除半衰期的COMT抑制剂,可以缓解剂末异动症,也可能有助于改善剂初异动症。微泵持续输注DR激动剂或左旋多巴甲酯或乙酯可以同时改善异动症和症状波动,目前正在试验口服制剂是否能达到同样效果。其他治疗异动症的药物如作用于基底节非DA能的腺苷A2A受体拮抗剂等治疗效果的相关临床试验正在开展。对晨起肌张力障碍的处理方法为:睡前加用复方左旋多巴控释片或长效DR激动剂,或在起床前服用复方左旋多巴常释剂或水溶剂;对“开”期肌张力障碍的处理方法同剂峰异动症。手术治疗方式主要为DBS,可获裨益。(二)姿势平衡障碍的治疗姿势平衡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摔跤的最常见原因,易在变换体位如转身、起身和弯腰时发生,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调整药物剂量或添加药物偶尔奏效。主动调整身体重心、踏步走、大步走、听口令、听音乐或拍拍子行走或跨越物体(真实的或假想的)等可能有益。必要时使用助行器甚至轮椅,做好防护。【小 结】帕金森病的治疗没有绝对的固定模式,因为不同患者之间的症状可能会存在区别,对治疗的敏感度也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患者对治疗的需求存在不同,同一患者在不同病情阶段对治疗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指南可能适用于一般规律,在临床实际应用时,需注意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疾病严重程度、症状类型等)、治疗反应情况(是否有效、起效时间、作用维持时间、“开期”延长和“关期”缩短时间、有无副作用或并发症)等,结合您自己的治疗经验,既遵循指南,又体现个体化原则,以期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于“帕金森病做完脑起搏器手术后是否服药”这类问题咨询的较多,事实上,多数帕金森病患者做了脑起搏器手术后基本上都有服药,但是在药物种类及剂量上,可能会根据患者术后的症状得到良好改善,而较术前服药有所减少和降低。为什么建议帕金森病人术后继续服药? 这要从帕金森病的起因说起,帕金森病的出现是由于患者中脑部位黑质细胞的退变减少,导致调节运动平衡的一种多巴胺神经递质的产生量减少,运动平衡系统遭到破坏,从而出现一系列的运动功能障碍,且缓慢进展加重,使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质量下降。 美多巴、息宁、安坦等抗帕金森病药物进入身体后分解,通过血液进入脑部来调节运动平衡障碍,进而改善患者的肢体症状。但在患病早中期服用药物,症状控制效果显著,而治疗“3~5”年后,可逐渐出现药物疗效下降,患者会发现服药后起效慢,药效维持时间缩短,还有部分患者会描述一会能动,一会不能动的类似电源“开关”的现象,以及手舞足蹈的异动症,这些都是长期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引起的严重副作用。一般病情发展的这个时候,会建议患者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王学廉教授指出,帕金森病的脑深部电刺激术创伤小,可改善双侧症状,可逆可调节,长期有效控制症状,但是手术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停药。而是有效的缓解帕金森病症状和改善药物的反应性,并使这样的良好状态长期稳定的维持多年。可以说“一手脑起搏器,一手药物”,能使帕金森病人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帕金森病患者手术效果令人相当满意,再配合少量药物,可以长期保持稳定状态—— 建议帕金森病患者手术后配合药物治疗,可起到“加强手术效果”和“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 加强手术效果:对中、晚期药物疗效减退明显的患者,如果不手术而单纯服药,疗效甚微,药物反应性很差;手术后在改善部分症状的同时,可明显提高药物的疗效,增强药物的反应性,因此,手术后仍应继续服药。 延缓疾病进展:适当服药,与手术治疗相配合,可能延缓帕金森病本身的疾病进程。但通过手术后患者服药的剂量可酌情减量,一般可降低到先前剂量的1/3~1/2.
帕金森病人:康复越早 好处越多 “药物、手术、康复,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三驾马车。” 帕金森病需要规范化的、个体化的药物治疗;在非药物治疗中,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是排在第一位的,但做手术是有黄金时期的,需要在合适的时期进行,能达到良好治疗的目的;而贯穿始终的是康复治疗,良好的康复治疗对延缓帕金森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其中,康复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结合患者自身情况指导患者正确的锻炼方式、适合的家居生活模式,以此来提高患者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在最新版的帕金森病治疗指南中,康复治疗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患者如果能尽早开始康复训练,且训练规范、到位,所需服用的药物就可相应减量,可能推后运动并发症出现的时间,这可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身体无法控制才训练已太晚 众所周知,帕金森治疗药物有个“蜜月期”,很多患者是病情发展到中后期,药物蜜月期过后,身体的不适无法控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才想到康复训练。 帕金森病患者一旦确诊最好尽早开始康复训练,正确的康复训练可以延长帕金森药物的蜜月期,维持更久的生活自理时限。帕金森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和吞咽治疗几个大部分。 具体而言,物理治疗以运动治疗为主,理疗为辅,重点是提高患者的平衡、协调、步态,缓解疼痛,由专业治疗师指导患者选择适合的锻炼方式。而作业治疗重点是帮助患者进行认知训练、手功能训练,并指导其重学穿衣、就餐、洗浴等,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有一部分帕金森病患者疾病进展到中后期会出现流口水、喝水呛咳等症状,正确的吞咽训练可以大大减轻这些症状,帮助患者更好地独立吃东西和喝水。而有针对性的言语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帕金森病运动治疗有一整套简便易行的训练手段: 1.面部训练:对着镜子做皱眉、用力睁闭眼、撅嘴、抿嘴、伸舌和鼓腮等表情动作。 2.头颈部训练:头后仰5秒钟,两眼上视天花板,然后头向下,下颌尽量触及胸部。头向左转并向后看约5秒钟,然后同样的动作向右转。 3.手部训练:手指抓放训练、手指对指训练、数指训练、手精细动作训练,如捡豆子等。 4.下肢训练:屈髋屈膝运动、直腿抬高运动、下蹲运动、踢腿运动。 5.躯干训练:桥式运动——患者卧位,双腿弯曲,双臂紧贴床面,防止滑动,由治疗师或家属扶住,慢慢抬起臀部,维持一段时间后再慢慢放下。 6.翻身训练:身体往右侧翻,头转向右侧,左手搭向右侧,左腿放在右腿上,利用身体旋转的惯性进行翻身。反向重复。 7.关节活动度训练:手膝位支撑下,重心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移动,使肩、肘、髋、膝得到锻炼。 8.平衡训练:坐位、跪位、站立下分别进行重心前后左右、侧方移动。 9.起坐训练:起坐四步曲——伸胳膊、弯腰、撅屁股、起身。 10.步态训练:起步时先足跟着地,然后脚掌,最后足尖着地,跨步要尽可能慢,双臂在行走时尽量前后摆动。 2 康复训练应该终生坚持 目前康复训练采取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大部分患者在门诊进行运动指导和治疗,定期复诊进行随访;第二种是少部分患者短期住院,由专业康复医生和治疗师根据其功能障碍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确保患者掌握相应的训练方法,回家后在家人的帮助下继续锻炼。 帕金森病患者仅仅靠在医院短时间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在家中进行日常训练更为重要。用握笔来打比方,错误的握笔方式一经别人纠正后可立即改正,但是如果缺乏监督和持续的训练,原来错误的握笔姿势会不知不觉又回来了,帕金森康复治疗也是如此,需要家人不断地提醒和纠正患者“走样”的动作。因此,鼓励患者的配偶或子女陪同患者来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回家后监督患者持续训练。 对帕金森病人而言,康复训练应该伴随终生。
人到古稀之年,本应享受天伦之乐的晚年幸福生活。但有很多老人遭受疾病的折磨和困扰。帕金森病作为老年人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之一,直接危害着老年人健康! 1、书写困难和步态障碍。明显震颤会影响写字,连续写几行字,字体会逐渐变小或潦草难以辨认。步态障碍表现如小碎步、步态慌张、前冲步态或单侧下肢拖曳。 2、肌肉僵硬。肌肉僵硬感常是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之一。四肢呈“铅管样”或“齿轮样”强直;在转身、从座位上站起、解钮扣和其它的日常动作逐渐变得缓慢、越来越困难。有时肌肉僵直会而疼痛、难以形容的不适。 3、动作迟缓。动作迟缓是早期患者的另一个常见症状。表现为行走起步困难、走路会越来越费力,有时行走中一旦停下,再次起步会非常困难。主动运动和伴随动作减少。 4、姿势不稳定。姿势不稳定表现为患症者下意识调节身躯和四肢方位的能力障碍。可发现患者保持直立姿势、弯腰摸脚、行走中摆动双臂、碰撞时保持身体平衡均有困难。有特殊的姿势,如头前倾屈曲,肘及膝关节屈曲“三曲姿势”等,转弯时容易跌倒。 5、震颤(颤抖)。并不是所有的帕金森病患者都有震颤,但可能发生轻微或明显震颤如手呈搓丸样动作,通常首发于一只手或手、臂、腿。震颤很可能发生于患者休息或行走时,以及心情焦虑或兴奋时。一些患者可能为此感到难为情,但轻微震颤通常不影响正常的动作行为。实际上,当手或手臂工作时,颤抖通常会暂时的减轻或消失。约有15%的患者始终无震颤;另有15%的患者是发生在单纯性震颤的基础之上。 帕金森不及时治疗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损伤是帕金森病不可忽视的并发症。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僵直、协调功能障碍,会逐渐累及运动功能,脚下遇到障碍物时容易跌跤甚至可发生骨折等损伤。 1、损伤是帕金森病不可忽视的并发症。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僵直、协调功能障碍,会逐渐累及运动功能,脚下遇到障碍物时容易跌跤甚至可发生骨折等损伤。冬天结冰及雨天湿滑的路面,厕所及浴室潮湿光滑的瓷砖地板,对于动作迟钝、步履不稳的帕金森病病人都是危险的场所,要格外小心,避免摔跌。 2、常并发心理障碍和智能减损,尤多见于晚期病人。帕金森病表现的肢体震颤、僵直、动作笨拙以及缺乏面部表情而呈现的面具脸,兼之说话含混不清,语调单一,音量降低,流口水等,使病人感到有失大雅,心理上常有自卑感,不愿参加社会活动,不去公共场所,疏于人际交往。在治疗中及疾病发展过程中,还可见到失眠、焦虑、抑郁、痴呆等。 3、由于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表现为:①营养障碍和水电解质 紊乱,与吞咽困难、饮食减少、液体补充不足有关。吞咽困难是因为咽部肌肉的协调动作发生障碍,咀嚼的速度减慢,其结果是进食缓慢而更长时间地咀嚼,使食物在口腔和咽喉部堆积;如进食过快则可导致噎塞和呛咳。②食管扩张,假憩室形成,食管扩约肌功能不良,胸骨后有烧灼感。放射学证明有胃、食管返流。③胃排空延迟,有人统计约占55%,表现为餐后饱胀、恶心、呕吐。④小肠运动功能不良,由此产生腹胀感。放射学检查提示小肠扩张。⑤结肠功能不良,主要表现为便秘,其高发生率(50%~67%)和顽固性给病人带来痛苦,使医生治疗棘手。消化系统的各种并发症有其相同的病理生理基础,都是由于胃肠平滑肌过度紧张,运动缓慢,相互协调不良所致。 4、感染是对帕金森病构成威胁的并发症。一般的呼吸道感染、发热都会使本病症状加重。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感冒经常发生,也容易罹患支气管炎、肺炎、胃肠炎等,晚期卧床的病人,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不能独立起坐,甚则不能自行翻身,兼之营养不良,皮肤受压,常致褥疮。坠积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心功能衰竭是晚期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最终可以导致死亡。尿频也常成为帕金森病人求医的原因,尤其夜间尿频给病人带来不少麻烦。男性病人常合并前列腺肥大,可导致排尿困难。女性病人因护理不周,尿便浸渍等,可造成泌尿系统反复感染直至肾功能损害。感染、败血症是导致本病晚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5、肢体挛缩、畸形、关节僵硬等主要见于本病的晚期。故对早、中期病人应鼓励其多运动,为晚期病人多做被动活动,以延缓肢体并发症 饮食方面注意 1、常吃富含抗氧化营养素的食物 氧化应激及自由基损害是引发帕金森病的重要原因。体内积累过多的氧自由基可以直接破坏黑质及纹状体多巴神经元细胞而导致帕金森病。补充具有清除自由基功能的营养素,对于预防疾病发生,延缓病情发展,改善早期出现的症状,均有一定效果。 2、常喝绿茶和咖啡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期饮用绿茶和咖啡可明显降低帕金森病的发病率。这与绿茶的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抑制多巴胺转运体凋亡,增加多巴胺能神经传递等作用有关。咖啡的主要成分咖啡因,具有拮抗帕金森病相关神经毒素,增加多巴胺能神经传递,刺激多巴胺释放等作用。因此,建议每日可饮用1杯以上的绿茶或1~3杯的咖啡,以预防帕金森病。 3、饮食清淡,戒烟限酒 由于脑动脉硬化可影响大脑血供,导致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如影响到黑质多巴胺纹状体通路则可出现帕金森病,因此,防治脑动脉硬化对预防帕金森病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则是公认可引起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故也应认真防治。所以,平时饮食上应注意戒烟限酒,少盐饮食,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 4、避免过量喝牛奶 研究发现,牛奶易致帕金森病的发生。随着每天进食牛奶量的增加,患病的风险也在增加。每天摄取牛奶超过500毫升的人,患帕金森病的概率要比其他没有进食牛奶的人高2倍。这可能与牛奶促进尿酸排出有关,估计尿酸的抗氧化作用可保护神经细胞。因此,对于易患帕金森病的高危人群而言,应适度饮用牛奶,每日不超过1杯。补钙可通过多食用豆类、芝麻、虾皮等食物来替代。 如何预防 1.帕金森病患者多伴有植物神经功能损害,容易便秘,要在清淡饮食的基础上,多吃粗纤维食物和西瓜、香蕉等有通便功效的水果。 2.饮食方面,通常不伴有其他明显慢性病的单纯帕金森病患者早餐及午餐宜采用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饮食,而晚餐宜采用高蛋白质饮食。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帕金森病患者则需针对性地选择限制糖或脂肪的饮食。 3.避免接触有毒化学药品,如杀虫剂、除草剂、农药等。避免或减少接触对人体神经系统有毒的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锰、汞等。 4. 加强体育运动及脑力活动是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可以延缓脑神经组织衰老。锻炼时,应选变化较多、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比如让患者多走走弯曲的石子路,这对于延缓运动功能减退,很有好处。 5. 发现老年人有上肢震颤、手抖、动作迟缓等帕金森病先期征兆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6. 避免或减少应用诱发震颤麻痹的药物。 7. 防治脑动脉硬化是预防帕金森病的根本措施,临床上要认真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帕金森病药物常见药物左旋多巴类、抗胆碱类、促进多巴胺释放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但是各类药物的适应症与不良反应有差异,那么,各帕金森病药物的适应症与不良反应是什么? 1、多巴胺替代类药物 帕金森病是由基底神经节中缺乏多巴胺引起的。服用左旋多巴是一种替代多巴胺的手段,但左旋多巴在脑内和脑外可迅速脱羧而变成多巴胺,这导致多巴胺的浪费及副作用频繁发生。所以产生了左旋多巴与脱羧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以使更多量的左旋多巴进入大脑,发挥作用。 (1)多巴丝肼又称美多巴、左旋多巴+苄丝肼、美多巴 Madopar。复方制剂美多巴是由左旋多巴和周围脱羧酶抑制剂苄丝肼清晨运动不能;“开”的延迟;剂未肌张力障碍;左旋多巴试验。 不良反应:异常的不随意运动如舞蹈样动作或手足徐动症也可能出现,但常见于治疗晚期。 (2)息宁通用名:卡左双多巴控释片,是卡比多巴(一种芳香氨基酸类脱羧酶抑制剂)与左旋多巴(多巴胺的前体药物)的复合物, 适应症:原发性帕金森氏病。脑炎后帕金森氏综合征、症状性帕金森氏综合征、服用含吡多辛的维生素制剂的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综合征的病人。 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运动障碍,一种异常不自主运动。其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幻觉、精神错乱、头晕、舞蹈病和口干。偶见做梦异常、肌张力障碍、嗜睡、失眠、抑郁、衰弱、呕吐和厌食。 抗胆碱药物 抗胆碱药物能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纠正乙酰胆碱和多巴胺的不平衡。适用于早期轻症的病人,对震颤和肌僵直有一定疗效。 常用药物为安坦,又名盐酸苯海索。 适应症: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对震颤效果较好。也可用于治疗吩噻嗪类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肝豆状核变性、痉挛性斜颈和面肌痉挛等运动障碍。 不良反应:有口干、眼花、无汗、面红、恶心、失眠、便秘、小便潴留和幻觉和妄想。停药和减少剂量后即可消失。有青光眼或前 促进多巴胺释放剂 常用药物为金刚烷胺,它能促进多巴胺的释放,并有轻度的激动多巴胺受体的作用。也有认为金刚烷胺有间接抗乙酰胆碱的功能。对轻症效果较好,本药副作用小。 适应症:用于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药物诱发的锥体外系疾患,一氧化碳中毒后帕金森综合征及老年人合并有脑动脉硬化的帕金森综合征。 不良反应:眩晕、失眠和神经质,恶心、呕吐、厌食、口干、便秘。偶见抑郁、焦虑、幻觉、精神错乱、共济失调、头痛,罕见惊厥。少见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 4、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1)泰舒达(Trastal): 多巴胺D2受体的激动剂, 能刺激中脑皮质和边缘叶通路D3受体,改善病人智能和情感障碍,降低谷胺酰胺和自由基水平。 适应症:作为单一药物疗法或与左旋多巴合用治疗帕金森氏病,改善老年患者的病理性认知和感觉神经功能障碍,如注意力和/或记忆力下降,眩晕。动脉病变的痛性症状(步行时痛性痉挛)。循环源性的眼科障碍。 不良反应:敏感病人可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胀气。少见血压异常(体位性低血压)或瞌睡。 (2)森福罗,通用名二盐酸普拉克索,是新一代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避免因长期使用左旋多巴造成的神经损害,减少左旋多巴的剂量,它还可选择性地作用于D2/D3受体,从而能控制震颤等运动相关症状,同时缓解精神心理症状,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新药。 适应症:治疗特发性帕金森病的体征和症状,单独(无左旋多巴)或与左旋多巴联用。例如,在疾病后期左旋多巴的疗效逐渐减弱或者出现变化和波动时(剂末现象或“开关”波动),可以应用本品。 不良反应:头晕、头痛、恶心、失眠、幻视,以及体位性低血压等。 5、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 多巴胺在脑内通过MAO-B氧化降解,并在其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损伤神经元。因此,抑制MAO-B的活性既能延长多巴胺在脑内的停留时间,增强疗效,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及其副作用,又能间接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1)盐酸司来吉兰又名克金平、思吉宁。 适应症:适应于原发性帕金森病,单用可治疗早期帕金森病,与左旋多巴或左旋多巴及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联合,增强疗效,改善症状波动。 不良反应:可见口干、恶心、低血压、肝脏转氨酶暂时性增高等。偶有焦虑、幻觉、运动障碍等。与左旋多巴合用时易出现上述现象。 (2)珂丹,通用名恩它卡朋。该药可稳定左旋多巴在血中的浓度,从而减少其用药量及其副作用。能延长左旋多巴半衰期、防止或推迟运动波动和“异动”现象出现的药物, 常用剂量为200mg,日服3次。 适应症:作为标准药物左旋多巴/苄丝肼或左旋多巴/卡比多巴的辅助用药,用于治疗以上药物不能控制的帕金森病及剂末现象(症状波动)。 不良反应:腹泻、帕金森病症状加重、头晕、腹痛、失眠、口干、疲乏、幻觉、便秘、肌张力障碍、多汗、运动功能亢进、头痛、腿部痉挛、意识模糊、恶梦、跌倒、体位性低血压、眩晕和震颤。本品的不良反应大多数与增强多巴胺能活性有关,且最常发生在治疗开始时。减少左旋多巴剂量可降低这些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率。另一类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便秘及腹泻。本品可使尿液变成红棕色,但这种现象无害。 外科手术治疗:可以利用脑立体定向术来治疗。它是运用CT或MRI扫描,寻找靶点区域,初步定位,以微电极及射频电生理检测针,测出脑细胞群的电信号及电生理参数,通过计算机系统描绘出震颤细胞群和僵硬细胞群的位置和范围以及内囊视束等重要神经结构的关系和距离,即“细胞刀制图”,使手术从解剖定位提高到功能定位。将脑定位的精确度从传统手术的厘米数量级提高到百微米数量级,将治疗帕金森病技术从核团水平提高到细胞水平。用温控射频仪准确地对靶点一次性摧毁,不损伤周围神经结构,使肢体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症状立刻消失。 对于患者来说,具体治疗方法选择当然是由专科医生决定,而无论是吃药还是手术,患者都应该配合医生、遵从医嘱,因为帕金森毕竟是一种慢性病。大部分患者虽然初期药物控制理想,但随着病程延续,最终还是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有些患者本身症状轻,手术后就无需药物治疗;但更多患者症状重了以后才手术,所以术后仍需要药物协助控制。因此,吃药不是为了不手术,手术也并不为了不吃药,两者并不对立,而患者还是得听专科医生的才靠谱。 脑立体定向手术的原理:采用CT或MRI的影像学方法确定出脑内一些与运动调节、控制有关的神经结构(如丘脑、苍白球等,被称为靶点)的空间立体坐标,然后用电生理学方法对靶点进行验证,再通过精确控制温度、时间的射频仪对靶点进行毁损。手术一般在局麻下进行,患者保持清醒,手术中即可看到疗效,被称为“立竿见影”。 脑立体定向术与深部脑刺激术的比较:除采用射频热凝毁损治疗外,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深部脑刺激(DBS,俗称:脑起博器)治疗是脑立体定向手术的另一种治疗方法。深部脑刺激治疗具有以下优点:1)可逆性,如出现疗效不佳或副作用明显时可拔出治疗电极;2)可调节性,当治疗效果下降时,可通过调整刺激参数(强度或/和频率等)来改善疗效。深部脑刺激治疗目前也存在以下不足:1)费用昂贵,目前单侧治疗约需10多万元,双侧治疗约需20多万元,一般患者常难以承受;2)刺激器、电极等异物植入体内,部分患者易产生心理负担;3)设备故障;4)需要定期更换电池,所需费用较高。随着深部脑刺激术设备的更加微型化和价格的降低,预计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家住北京的老张年轻的时候身体一向硬朗,几乎没去过医院,年轻时扛着煤气罐爬六楼,大气都不喘。可是这几年,老张手总是在不停地抖。儿子要带他去医院,老张觉得这是身体的衰老,并未放在心上。慢慢的,老张手抖动次数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厉害,不仅没法照顾孙子,自己吃饭都夹不住菜。最近一次吃饭的时候,老张又打碎了碗。3岁的小孙子童言无忌,说:“爷爷,您怎么碗都拿不住,我都能拿住碗了。”老张想到自己一向硬朗,没想到突然就老成了这样,不禁有些伤感。老张的儿子小张觉得这一切不是简单的衰老,坚持带父亲去医院。医生告诉老张,他患了帕金森。 好多人帕金森病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病的,它最初的症状往往不被人注意。早期老人颤动、走路不稳、动作慢不是正常现象,早诊断、早治疗可以让治疗效果更明显,能明确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自理能力、活动能力,改善老人们的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有哪些影响? 统计表明,帕金森病病人的寿命并没有明显减少,但是漫长的病程却异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数据显示,约八成帕金森病患者认为患病对其工作和社会交往妨碍较大;约七成帕金森病患者在患病之后感到心情抑郁,孤单寂寞;已知六成帕金森病患者会发生抑郁。究其原因,这一方面可能源于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诱发负面情绪,导致抑郁,另一方面,帕金森病与多巴胺神经递质水平降低有关,而这也是抑郁的成因之一。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属要特别留意患者的变化,尤其要关注细节,更多给予关爱,来改善抑郁等非运动症状。而对于已有抑郁症状的患者,可选择同时具有抗抑郁作用的抗帕金森病药物。 帕金森病如何治疗? 帕金森病是专业性比较强的疾病,因此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看病,尤其是前几次看病。这主要是为防止误诊。帕金森病不像其他疾病,通过实验室类似抽血检查一下就能得出结论,帕金森病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和随访。有的人看病“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四处就医却始终不见好,就是这个原因。帕金森病非常容易被误诊,很容易被误诊为颈椎病、腰椎病、脑梗死等,如果频繁更换新的医生就诊,不利于大夫发现问题。 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服药有特点——“规律”,一定要规律。这就要求病人必须遵嘱服药。这里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不能自己乱涨量。有的病人对自己很大方,找医生开了药,服药一段时间效果挺好,为了好的更快,就给自己加药,加药以后感觉不错,再给自己加药,这是不允许的。不管是调整用药的种类还是调整药量,都是非常专业的事情,必须由医生来调整。病友们千万不要凭自己的想象用药,不规律用药是衰退快的一个重要因素。还有一种病人,坚决不用药,这样也是不对的。实践证明,按照一定剂量规律用药的,治疗效果最好。 此外,有的病友看到其他人用药后效果好,打听是什么药物,甚至“以身试药”,这是不可取的。虽然治疗的同为帕金森病,但是类型不同,用药自然也不同。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六类药物,包括抗胆碱能药物(如“安坦”)、金刚烷胺、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型抑制剂以及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每个病人的情况不同,治疗用药也不同。让药物发挥最大的作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大夫努力的目标,也需要病友们的配合。 另外,服药后一定要给大夫反馈,这个反馈可能是有效,也可能是无效,需要大夫调药。只有将自己的情况反馈给大夫,才有利于更好的治疗。有的病人就医心切,找这个医生开药吃几天,再另找那个医生开药吃几天,这不利于病情的康复。 手术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的方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外科治疗早期有神经核团细胞毁损手术,通过射频热凝的方法,将特定的神经核团毁损,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但这种方法是不可逆的,有时会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并且有一定的复发率。国际上目前已逐渐被“脑深部电刺激术”取代。 脑深部电刺激,通俗地被称为“DBS,也就是脑起搏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疗法”。这项技术在上个世纪60年代曾用于控制疼痛,欧洲从1987年开始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90年代中后期起在欧美大量应用于临床,1999年开始进入中国。脑起搏器是近30年来帕金森病治疗中最大的突破。帕金森病的症状是因为脑内黑质细胞产生多巴胺减少而出现的。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脑内一些与运动功能相关的神经结构通过多巴胺传递信息,协助控制身体各部位的运动。由于多巴胺的减少使脑内相关结构的兴奋性改变,传递信号异常,从而产生了帕金森病的症状。植入体内的脑起搏器工作时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与帕金森病症状有关的部位,调节其功能,从而消除帕金森病的症状,使患者恢复正常的活动能力。它可以有效地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症状,还能减少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剂量,解决了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剂末运动不能现象、开关现象、异动症以及药物治疗无效的典型帕金森病所引起的颤抖等问题,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的刺激位置和刺激参数可以调整,因此,随着患者的病情变化调节相应的参数,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DBS手术为可逆的、可调式治疗方式。目前而言,DBS是国际上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 专家提醒 帕金森病是一种渐进性疾病,目前真正的病因仍不清楚,所以目前来说还没有一个真正特效的、能够完全根治它的一个手段。目前的所有治疗手段都是对症治疗,也就是说缓解临床症状,而并非对因治疗,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路要走。但临床症状的缓解,往往能根本性地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所以说,得了帕金森病,一定要早期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