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豆、牛奶摄入量与乳腺癌风险的现有研究结果互相矛盾,而且现有研究未对大样本消费者牛奶和大豆摄入量的共同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2020年2月25日,国际流行病学会《国际流行病学杂志》在线发表美国加利福尼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罗马林达大学的研究报告,探讨了大样本消费者牛奶和大豆摄入量对女性乳腺癌风险的共同影响。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是基督教的教派之一,该教派信徒除了遵从旧约有关不洁动物的饮食规定,还强调健康饮食、大力推崇素食疗法。 该队列研究于2002~2007年从美国和加拿大全国各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徒入组年龄≥30岁(平均年龄57.1岁)无癌女性5万2795例,其中黑人占29.7%。通过食物频次调查问卷,计算牛奶、大豆等饮食摄入量,并记录年龄、种族、乳腺癌家族史、体力运动、吸烟史、饮酒、口服避孕药、绝经后激素补充史、乳腺癌筛查史、月经史、生育史、哺乳史、体重指数等数据。与当地癌症登记数据库进行关联,对新发乳腺浸润癌进行随访。将摄入量十等分,通过多因素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其他影响因素进行校正以后,比较摄入量最高与最低十分之一女性的乳腺癌风险比和95%置信区间。 结果,平均7.9年随访期间,新发乳腺浸润癌1057例。 对牛奶制品摄入量进行校正以后,大豆制品摄入量最高十分之一女性与最低十分之一女性相比,乳腺癌风险相似。 不过,对大豆制品摄入量进行校正以后,摄入量最高十分之一女性与最低十分之一女性相比: 牛奶制品 乳腺癌风险高22%(风险比:1.22,95%置信区间:1.05~1.40,P=0.008) 绝经后乳腺癌风险高23%(风险比:1.23,95%置信区间:1.05~1.45,P=0.011) 绝经前乳腺癌风险相似(风险比:1.20,95%置信区间:0.80~1.80,P=0.37) 牛奶 乳腺癌风险高50%(风险比:1.50,95%置信区间:1.22~1.84,P
新型冠状病毒离开传染源后在空气、衣服、水等环境中能存活多久?①新型冠状病毒在空气中是无法存活的,如果要存活,就必须要有附着物,如果借助液体,那么病毒就可以通过患者的飞沫进行传播。 ②病毒在外界存活的时间还和温度、湿度有关,通俗的讲,温度越高,病毒越难以生存;而在潮湿阴冷的地方,病毒存活时间又要长一些,新型冠状病毒在衣服上存活时间是很短的,在几分钟到几个小时,注意了,一般越光滑的地方病毒越容易存活,在毛织品上的存活时间相对短一些。 ③由于这是一个新型的病毒,虽然疫情过去已经一个多月了,但是人类的认识还是有限的,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还是多数还是来源于它的亲戚---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根据研究显示,SARS-CoV在模拟污染的土壤、滤纸片、棉布片上可存活4-6小时,而在模拟污染的光滑玻璃片、不锈钢片、塑料片片至少可以存活两天,在污染的自来水中2天后仍可保持较强的传染性,注意了,虽然新型冠状病毒的模拟试验尚未出来,但是我想SARS-CoV的存活信息至少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参考。新型冠状病毒能在蔬菜上存活吗? 新型冠状病毒能在蔬菜上存活吗?①这个问题毋庸置疑的,那自然是能在蔬菜存活的。理论上讲能存活一定时间,但最长应该不会超过48小时,病毒跟细菌不一样,细菌可以在死性细胞上快速繁殖复制,而病毒只能借助活性细胞,比如人、动物的细胞进行繁殖复制,超市的蔬菜、肉和水果不具备相关条件,因此存活时间不会太长。 ②注意:这一点我觉得我还是非常的需要进一步分析、解释一下,否则别人看了非常容易误导,我前面说病毒虽然可能在蔬菜、水果上存活,这是理论。但是我们要实事求是看待,具体哪些蔬菜水果上有这个真说不清,因为空气中有没有新型冠状病毒我们肉眼是看不见的,我来举一个相反的例子,我们的行李过安检时,它那个机器就可以显示出你有没有危险品,而这个新型冠状病毒到底附着在哪个地方,是没有任何人、任何仪器可以发现,只能通过实验室检测才知道,所以大家也不要以为所有的蔬菜都有病毒。我想说的是不论有没有,大家掌握好怎么预防、消灭它即可,下面我会来为大家分析。 既然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在蔬菜水果上存活,那买回来后该做哪些措施?①首先选购蔬菜、肉类、水果等最好不要直接用手拿,可以将超市的购物小袋套在手上抓取,以避免与商品的直接接触,回到家后不要又是换衣服、又是撩头发、又是揉眼睛,因为病毒是可以通过接触传播的,所以第一件事就是勤洗手。 ②新型冠状病毒是怕热的,我们炒菜时锅里温度是很高的,只要你把食物烧熟了病毒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大可放心食用。 ③像蔬菜、水果中如黄瓜、萝卜、土豆、莴笋、苹果、梨子、橘子等有皮的那就麻烦一点,去皮食用即可。 ④烧好菜或者吃完饭后厨房请保持清洁、干燥,砧板、菜刀、锅等洗干净,并注意通风;餐具、筷子等洗干净后最好放在消毒柜中贮存,如果没有,那下一次吃饭时最好拿热水过一遍。
发热指在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通常认为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或者一日体温变动超过1.2℃时即称为发热。当机体发热时,往往意味着机体处于一种疾病状态,可能是因为各种病原体感染、药物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那么,如何知道机体发热呢?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正确测量体温了。在此,我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水银体温计正确测量体温。 测量体温有3种方法,即口腔测量法、腋下测量法和肛门测量法。 (1)口腔测量法:将口表消毒、擦干,将水银头端放于患者舌下,让患者紧闭口唇,切勿用牙咬,也不要说话,以免体温表被咬碎或脱落。3分钟后取出读数。正常的口腔温度为36.2~37.2℃。特别要注意的是采取这种测量体温时需注意测体温前半小时不要吃东西和喝水等。 (2)腋下测量法:擦干患者腋下,将体温计轻轻放入患者腋下,使水银头端位于腋窝的顶部,让患者夹紧腋窝。10 分钟后取出读数。正常腋下体温为36~37℃。 (3)肛门测量法:让患者屈膝侧卧或俯卧,露出臀部,将涂有凡士林或肥皂液的肛表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内约3~4厘米。3分钟后取出,用软纸擦净体温表后读数。正常肛门体温为36.5~37.7℃。 正确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银体温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一手拿住水银体温计的尾部,即远离水银柱的一端,使眼睛与体温计保持同一个水平,然后慢慢地转动体温计,从正面看到很粗的水银柱(中间银色那根线)就可以看见线是在计数中间,这时候就可以读取温度数了。
随着全国“新冠状病毒”疫情的进展,防护用品的使用越来越多了。很多医院的医用防护用品都在告急-口罩、防护衣等等。 现在就连84消毒液、医用酒精这些用品都在告急,多数药店门口都挂着“口罩、84消毒液、医用酒精缺货”的牌子。 如果84消毒液、医用酒精都买不到的时候,有的朋友就会想:白酒消毒怎么样?52°的白酒不行就整60°的白酒,60°的白酒不行就整65°的红星二锅头,65°的白酒总该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了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朋友有这样的习惯:手上裂了口子马上拿家里的二锅头来消毒;在外面餐馆吃饭,用纸蘸些啤酒来消毒碗筷;做饭时切到了手顺手拿来喝剩的白酒涂在伤口上消毒……实际上白酒不能起到和酒精一样的消毒作用,而且还可能会促使擦拭处细菌快速生长,起到反作用。 且不说是否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经济上来看这一瓶白酒就不少钱吧。 其实就算不管是否经济,实际上用白酒消毒都是不可取的! 1、只有75度左右的酒精杀菌最有效,普通白酒起不到杀菌作用。 2、生活中,很多人都知道酒精可以用来消毒,但是并不能够确保手边时时有酒精,不少人便会拿白酒来临时替代。比如说孩子手臂不小心被锋利的玩具割伤了,家长就会用药棉蘸一些白酒,小心地涂在伤口四周,先消毒一下,然后再包扎,然而这样做是无效的。 3、其实用酒精的实质,是用酒精来凝固细菌体内的蛋白质,进而杀死细胞。专家表示,浓度过高的酒精,会导致细菌表面蛋白质凝固,阻止了酒精进入细菌体内,浓度过低的酒精,即使能够进入细菌体内,也无法起到凝固作用,只有75度左右的酒精杀菌最有效。所以,浓度普遍在56度以下的白酒,根本起不到杀菌作用。 所以,即使买不到医用酒精、84消毒液时,也不能使用白酒消毒哦!买不到时怎么办? 如果是防疫使用的话,可以考虑一下几种建议: 一、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一)避免去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区。 (二)春节期间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 (三)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 二、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一)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口罩。 (二)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三、健康监测与就医 (一)居室勤开窗,经常通风。 (二)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 (三)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四)注意营养,适度运动。 (五)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等)的市场。 (六)家庭备置体温计、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资。
随着网上的科普不断推广,关于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的个人防护大家基本了然于胸,都知道外出佩戴口罩是最好的防护措施之一。不过不久前大家发现,钟南山院士推荐的医用外科口罩和N90、N95级别的防护口罩各地均出现脱销、待补货的状态。为了满足出行要求,一些热心的朋友们在网上寻到了韩国制造的KF94级别的防护口罩,并迅速成为热销产品。下面我们就来把KF94和N95两种口罩做一个简单的对比,让大家在购买前,做到心里有数。 标准定义 KF94:韩国标准,指口罩对于平均直径0.4μm的颗粒物过滤率大于94%。 N95:美国标准,指口罩对于直径在0.3μm的非油性颗粒物过滤大于95%。 对比:二者标准不同,美国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韩国数据参考其食品药品管理局(MFDS)。 防护能力 KF94:能够至少过滤掉94%的直径为0.4μm颗粒物,且油性和非油性颗粒物都可以达到同一级别。防喷溅能力和细菌过滤能力未作要求。 N95:能够至少过滤掉95%的直径为0.3μm颗粒物,仅限非油性颗粒物。防喷溅能力和细菌过滤能力也未作要求。 对比:比较起来,N95级别的过滤微粒效果更好(过滤直径和过滤率都优于KF94),但KF94比N95多了关于油性颗粒过滤的要求。此外,二者的非医用型口罩都没有对细菌过滤效率和防喷溅能力提出要求,因此都不如专用的医用系列效果好。 售价 KF94:在海外网站上售卖的价格为69.19美元 120个,合4元/个。 N95:常用的非医用3M 9501价格为218元 50只,合4.36元/个。 对比:虽然单价上N95稍贵一些,如果考虑国际运费,KF94口罩的实际产生费用会更高一些。 总结 通过上述三个环节的对比,我们大概能知道,相比于普通的医用护理口罩,N95和KF94口罩都具备了更出色的防护性能,它们都能够在日常出行中给大家起到一定的个人防护作用。 如果要给一个结论的话:无论从防护能力还是经济效益来看,购买N95系列的口罩应该是更划算一些。 但是回到文章开头所说的情景,在各类型口罩脱销的今天,吴医生建议无论是N95还是KF94,能买到哪个就戴哪个。 以上就是关于N95和KF94相关对比的介绍,希望能够给大家帮上忙。
用酒精喷雾做室内消毒是可以的,但一定要使用75%的医用酒精。酒精浓度过高或过低,其消毒效果均不理想,况且高浓度95%的酒精易燃,只能作为燃料和溶剂使用 。稀释后的酒精杀菌效果大大降低,不推荐75%酒精稀释后使用。 还有家里带完的口罩废弃物应放在袋子里避免二次污染,高温和医用75%酒精能杀灭新型冠状病毒,建议用酒精喷雾消毒后装在袋子里密封再丢弃。
目前,国内外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对N95口罩的使用时间均没有明确规定,能使用多久,应视个人使用情况及环境而言。有专家建议,基于目前疫情现状,如果要想完全避免新冠状病毒的感染,建议N95口罩一次佩戴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另有研究显示:N95口罩佩戴2天,过滤效率依然保持在95%以上,呼吸阻力变化不大;佩戴3天过滤效率降低至94.7%。因而,在没有口罩充足供应的情况下,只要口罩没有被污染或损坏(如折痕或撕裂),可以考虑重复使用1-2天。 但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更换: 1.呼吸阻抗明显增加时; 2.口罩有破损或损坏时; 3.口罩与面部无法密合时; 4.口罩被污染时,如染有血渍或飞沫等异物时,或与病患接触等。 另外,需注意正确佩戴或摘除N95口罩,以尽量避免交叉感染,延长佩戴时间:如戴口罩前应洗手,或者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不要用手去挤压口罩,尽量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等。摘口罩时,手也不要触碰口罩的内表面等。
“武汉700印度人回国检测零感染”的网文又刷爆朋友圈。有网友惊呼:咖喱要抢不到了!营养专家却说,不要跟风了!中国的传统调料也有很多具有抗炎能力,但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无论咖喱还是其他调料,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免疫力,吃好每餐饭最重要。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蔡红琳主任介绍,咖喱是以姜黄为主料配制而成的复合调味料。在东南亚许多国家中,咖喱是必备的重要调料。就其营养分析,咖喱能促进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能促进血液循环,达到发汗的目的;还具有协助伤口愈合、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也可以改善便秘,有益于肠道健康。美国癌症研究协会指出,咖喱所含的姜黄素具有激活肝细胞并抑制癌细胞的功能。 蔡红琳主任认为,如果大量吃、经常吃,预防疾病的效果应该有的。其实,从咖喱的成分来看,大多是中国传统的调料:姜黄,桂皮、辣椒、白胡椒、小茴香、八角、孜然等,这些大都是中国老百姓制作菜肴必备的。所以现阶段没有必要刻意地强调吃什么。事实上,中国人平时爱吃的很多东西本身就有抗炎的作用。中国早就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古语,深色蔬菜、各种薯类、新鲜水果、绿茶、大豆、巧克力等都具有一定抗炎作用。 蔡红琳主任一再强调,所有的东西必须累积到一定量才有效果。健康饮食本来就讲究多样化,吃进去的食物的量也是关键。由乐观的生活态度、均衡多样化的饮食、一定强度的运动组合而成的健康生活方式,就是最好的抗炎办法。大家在现阶段就是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心态平和,保持免疫力。
卫生防疫专家强调,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2020年2月8日下午2:00,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郑锦、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上海市疾控中心消毒与感染控制科主任朱仁义、闵行区卫生健康委主任杭文权,介绍上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情况。上海市最近发生的一部分病例为家庭聚集性的案例。发布会上,曾群强调进一步加强家庭内部的疫情防控非常重要:卫生防疫专家强调,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 让人“瑟瑟发抖”的气溶胶是什么?所谓气溶胶,学术地讲,是指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而通俗地讲,为了区别于洁净空气,常使用含尘气体或污染气体来称呼气溶胶。 事实上,气溶胶可自然产生,比如云、雾、霾、飘在空中的灰尘,都是气溶胶。 气溶胶也可以人工形成,比如打喷嚏、咳嗽产生的飞沫,大飞沫很快落到地面或物体表面,微小飞沫可以在空气中悬浮一段时间,后者属于气溶胶。 按照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冯录召的说法,病毒的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针对这些传播途径,曾群呼吁广大社区居民,一定要注意防范聚集性疫情的发生,要提高家庭聚集性疫情防控意识,居家防疫要做到“七个要”: 一、要取消一切社会活动聚集,要劝阻重点疫区的亲朋好友推迟访沪计划; 二、要常开窗,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三、要做好日常家庭消毒:对门把手、桌椅、马桶坐垫等重点部位用75%乙醇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四、要讲个人卫生:饭前便后用流动的水、肥皂或者洗手液来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弯曲遮掩口鼻; 五、要避免空气和接触传播:家庭成员要避免接触可疑症状者身体分泌物,不要共用个人生活用品;就餐时,公筷分餐,快进食,少说话,相互交流不宜近,避免握手和拥抱,拱手微笑讲礼仪; 六、要严格做好居家隔离:外来返沪人员要配合相关调查,准确报告实情、主动接受隔离;需要居家隔离、观察的,应尽量与家人分住所居住,条件有限的,要分房间居住,单间隔离,同屋居住的全部家庭成员都要带好口罩; 七、要密切关注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自觉避免接触他人,佩戴好口罩后尽快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全力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