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上经常会有糖尿病患者这样问:“大夫,我得了糖尿病是不是要打胰岛素呀,是不是要终身打呢?”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仔细读读下面的内容,相信你就能得出答案。首先,你是否知道糖尿病是分类型的?很多患者朋友不知道糖尿病还分1型、2型及其它类型,那么我给糖友们介绍一下。糖尿病患者中有90%左右的人是2型糖尿病,但还有10%左右的人是非2型糖尿病,这1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中绝大部分是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曾经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看到这个病名你是不是就能推断出1型糖尿病患者是需要打胰岛素的。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绝对不足的,只能外源补充胰岛素才能控制血糖,他们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接下来咱们说说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曾经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也就是说在糖尿病患者群中对于占比90%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不依赖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原因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胰岛素相对不足。胰岛素抵抗就是胰岛素在降血糖的功能方面发生了抵抗,胰岛素对血糖的处理变得不敏感,不能发挥胰岛素正常的降血糖作用,久而久之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就会慢慢升高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因此,2型糖尿病的治疗关键是减轻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素的敏感性。所以说,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不是必须使用的。那么2型糖尿病患者什么情况下需要用胰岛素治疗呢?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血糖非常高,我们常把这种高血糖的状态称之为“高糖毒性”,当达到这种高血糖状态时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的功能及胰岛素降血糖的功能均被显著抑制,这个时候就需要外源性补充胰岛素来降血糖以快速减轻这种高糖状态。当这种“高糖毒性”状态缓解后,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功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尤其是首次出现这种高糖状态的时候。这种高糖状态下使用胰岛素往往是短期的,医生把这种短期使用胰岛素的治疗称之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经过强化治疗后很大一部分患者能够停用胰岛素。第二种情况就是得了糖尿病时间很长,比如20年以上,胰岛细胞功能衰退达到了类似1型糖尿病那种状态,这时候需要外源性胰岛素的补充,也就是需要打胰岛素。这里要特别提示一下,我在临床中诊治的很多糖尿病患者虽然得病时间长,但他们的胰岛细胞功能下降并不严重,血糖控制不理想的主要因素还是胰岛素抵抗,这时候胰岛素并不是必须使用的。第三种是患者自身存在不适合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情况,比如妊娠状态、口服药不耐受、肝肾功能严重受损等等。这些患者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血糖难以控制达标,但此时口服降糖药使用又受限,那就只能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看完这些,思考一下你自己目前是什么情况,是否需要使用胰岛素,是否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文中提到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我会专门写一篇科普文章介绍给糖友们。 参考文献:[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2]中国1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1版)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因为糖尿病最终会诱发多种并发病,比如眼底病变导致的失明、周围血管神经受损导致的截肢、累及肾脏导致的肾功能衰竭等等,因此很多被诊断了糖尿病的患者都非常担心,希望把血糖控制好不得并发病。控制好血糖的两大关键环节是饮食和运动,这里咱们就来聊聊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很多人得知自己患了糖尿病非常沮丧,因为一些病友的告诫及网上的信息提出要管住嘴、不能吃这不能吃那的说法,比如说不能吃水果、不能吃甜食等等。那么这些说法到底对不对呢,糖尿病患者真的要与很多美食说再见吗?这里我要告诉广大糖尿病患者,其实所有健康的食物你们都是可以吃的,但是要控制总量。糖尿病患者之所以要进行饮食控制是因为绝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起因与饮食摄入超量有关。既往饮食的过量摄入导致人体胰岛细胞功能逐渐受损最终发展为糖尿病。有人会有疑问了,为什么有些人比自己吃的多却没得糖尿病呢?那是因为每个人胰岛素细胞的储备功能是不同的,有些人的胰岛细胞储备功能相对好一些。对多数人而言,过量的饮食摄入会导致体重逐渐增加,体重增加就会让身体出现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什么是胰岛素抵抗呢?胰岛素抵抗顾名思义就是胰岛素在降血糖的功能方面发生了抵抗,不能发挥胰岛素正常的降血糖作用,久而久之血液中的葡萄水平就会慢慢升高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由此可见,吃得过多是引发2型糖尿病的根源之一,因此糖尿病患者们要进行饮食的控制管理。那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管理就是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吗?这种说法是欠妥当的,容易让人产生误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其实是根据自身日常的劳动、工作强度来管理进食的总热量,而不是一刀切的说某种食物不能吃。这里提到了“热量”这个概念,那么热量是什么?热量就是三大营养物质给人体提供的能量。三大营养物质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这三大营养物质存在于人们日常吃的食物中,食物被吃进人体后进过消化吸收最终转化为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也就是常说血糖。因此,人们吃的任何能提供热量的食物最终都会转化为血液中的糖,而不只是吃糖才会影响血糖。这三大营养物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食物呢?碳水化合物是各种单糖、多糖、淀粉类食物,如蔗糖,水果里的果糖,红薯、土豆、玉米、小麦、水稻里的淀粉等等。这里可以看出,主食类的食物含碳水化合物比较多。蛋白质在奶制品、豆类、鸡蛋清、瘦肉里含量较多。脂肪通俗来说就是老百姓说的油,除了大家熟知的烹饪用的各种油,坚果里的含油量也非常高。这三大营养物质在同等重量下转化为葡萄糖的多少是不一样的,脂肪是转化得最多的。例如20粒生花生米的热量相当于一两大米的热量。那么蔬菜属于三大营养物质中的哪一类呢?绝大部分绿叶菜内含量最多的是不产生热量的纤维素,紧含少量的碳水化合物,因此热量很低;但根茎类的蔬菜比如山药、土豆、藕、芋头等等含有淀粉比较多,也就是含有碳水化合物偏多,吃的时候应该按主食对待。每个人日常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三大营养物质,但每个人需要的能量有多有少,因此在进食时要个体化的摄入适合自己的饮食热量,吃的热量适合自己才能更好的控制血糖。前面提到了,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是因饮食热量的过度摄入导致的血糖升高,也就是说吃的多了,因此糖尿病患者几乎都应该负平衡摄入饮食热量,简单说就是比原来吃的要少。这里说的是要少吃,而不是不吃。精确计算每餐的进食量比较繁琐,糖尿病患者朋友们通常难以做到。那么我给大家介绍一个相对好把握的进食方法,其实就是老辈人所提倡的进食原则——吃饭不要吃十分饱。具体来说,如果超重不明显的糖友可以吃九分饱,超重明显的糖友可以吃七分饱。如果糖友们能长时间的做到这一点,那么血糖通常会控制的很理想。对于饮食种类的搭配可以大体这样分配,主食占中饮食总热量的一半左右,蛋白质类食物占总热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油脂类食物占总热量的五分之一左右。如果因为应酬等因素,这顿吃多了那就在下一顿餐减掉。那怎样评估自己进食量是否合适呢?糖友们可以每周根据体重来评估。对于超重、肥胖的患者,每天热量摄入如果能做到负平衡体重一定会减轻,如果体重无变化甚至增加,那么就在接下来的一周进一步减少饮食的摄入总量直到体重有下降趋势。通过上面的分析,相信患者朋友们应该能够体会到糖尿病患者不是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而是所有东西都可以吃但需要控制总热量,总热量控制得是否合适可以通过体重来评估。这里留个小问题,如果你能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说明你掌握了糖尿病的饮食管理。问题是:无糖食品对血糖没有影响吗?
敬告各位患者:今年因为“京医通”挂号系统不能使用,挂我的号看病只能通过“西苑医院”公众号或“西苑医院”APP、以及114预约挂号,并因为需要提前两周预约挂号,导致一些患者无法及时预约到我的号而无法看病。结合我的出诊时间,以及诊室安排,特做以下门诊加号说明:1,我出诊的唯一医院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市海淀区西苑操场一号);我看病不可能保证治愈每一个患者,但一定会认真看每一个患者,坚持29年一线临床,只说真话,不说假话,做一名真正的临床大夫;因为我的出诊时间有限及个人能力不足,以及我看病速度较慢,我每次看诊的患者数量有限,并需要患者的耐心等待!2,我上午出诊的诊室因为诊室下午还有其他大夫来出诊,上午门诊时间必须在下午一点结束,否则会影响下午出诊的大夫,一般我上午会提早半小时左右开始门诊,门诊结束的时间大概都在下午一点了。为了避免影响其他大夫出诊,一般来说,我上午很少加号,有以下三种情况可以加号:其一,甲亢或甲减,以及甲状腺癌患者突然知道自己怀孕了,需要快速对甲状腺功能做出评价及可能药物调整的,我会予以加号;其二,病情发生重大变化,或需要尽快安排住院的患者,我会尽力予以加号;其三,我答应过加号的患者,我会予以加号。3,我下午出诊的诊室,结束门诊的时间早晚不会影响到其他大夫,虽然经常晚上七八点钟才能结束门诊,但我也会尽可能加号。其次,一些患者因为当天看诊时间太晚,无法取到药物,我会尽可能早到诊室加号(条件许可,我会尽力找空闲诊室看诊)。星期二中午到达诊室时间(西苑医院杏苑楼一层11诊室):中午12点。星期天中午到达诊室时间(西苑医院杏苑楼一层16诊室附近空闲诊室):中午11点左右。因为看诊时间有限,请需要加号的患者务必到达医院后提前到医院挂号大厅办理就诊卡或激活就诊卡/医保卡。其次,有的加号患者可能无法在下午一点开诊前结束看诊,需要您的耐心等待(等待可能时间较长,建议也可下午四点前过来诊室加号),并提前联系快递等等取药方式,因为看诊时间太晚可能当天无法取到药物。4,因为我院是实行就诊报到,我承诺按照医院就诊报到顺序进行叫号看诊!对于孕妇、以及中小学生因为上课的特殊原因,请提前说明情况予以尽可能提前就诊!多谢您的配合和理解!用智慧维护健康,用知识点亮生命,与高者同行,与善者为伍!城东2023年6月14日
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是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常常被当成上呼吸道感染而没有得到最有效的治疗。教科书上是这样描述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甲状腺局部炎症,临床表现为发热、颈部疼痛。属于自限性疾病,此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约占甲状腺疾病的5%,多见于40~50岁中年女性,绝大多数可治愈,少数可遗留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从这段描述中,对于这个病我给大家提取几个要点:1.这个病确实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因为它的诱因常常是病毒感染,早期症状也与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相似,会出现咽痛、发热。2.很多人当成感冒治疗能好,因为它是自限性疾病,很大一部分人会自愈。3.当成感冒治疗后症状没好,而且出现反复午后及夜间低热、颈部疼痛,这是患这个病最痛苦的事情,往往到了这个时候非内分泌专业的医生可能才会想到是“亚急性甲状腺炎”。对于亚甲炎的治疗,西医认为很多人不需要治疗,可以自愈;对于那些迁延不愈的,西医的办法就是对症给解热镇痛药(俗称退烧药),如果退烧药效果不好那就给糖皮质激素(俗称的激素),激素是一种强大的抑制炎症反应的化学药,用上后常常立竿见影症状迅速缓解。这时候问题来了,它很难撤下来,一减药症状就加重,很多患者因此要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这里就不赘述了。亚甲炎在中医看来是一种外感病,中医治疗是采取辩证论治的方法处方用药。对于亚甲炎,绝大部分患者应用六经辩证是在少阳经,常常使用柴胡类方剂。很多人认为中医治疗效果慢,其实不然,对于外感病中医效果很快,有些患者一副药就能退烧,但中医追求的治疗效果不仅仅是退烧,而是症状不再反复达到彻底治愈的目标。对于亚甲炎患病时间较长,体温升高反反复复的患者,因为前期的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得当,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时自然治疗时间也会延长。近半年,我门诊上就诊的很多亚甲炎患者病情相对复杂。有些就被非内分泌医生当成上呼吸道感染治疗而耽误了。2022年春节前曾接诊过一个亚甲炎患者,他就是被社区医院当成呼吸道感染了,社区医院给他输消炎药治疗一周症状不缓解,并诱发出哮喘的老病根儿,不得以只好住院,住的是三甲西医院,那个给他使用激素治疗哮喘,一周左右哮喘症状缓解就让他出院了。哮喘症状虽然控制了但停不了激素,一减量激素患者哮喘和亚甲炎的症状就加重,他不想长期服用激素于是通过朋友找到了我。我根据他的舌苔脉象给予辩证处方,并让他尝试小幅度减量激素,经过2个月左右的治疗患者激素完全停掉,哮喘没有发作,亚甲炎症状缓解,相应的异常指标恢复正常。中医治病不是简单的对症处理,而是抽丝剥茧分析患者的体质、查找病邪所在来处方用药。中医对于病情简单的数天就可以解决,对于病情复杂的通过不断的调整处方最终解决患者的病根儿。
今天上午门诊值班,患者家属过来问好,言转达其父母谢意。老两口找我看病15年了,老大爷是其他类型糖尿病(胰腺炎后),并有冠心病,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病(即慢支,肺气肿),还有点老年性痴呆了。老太太是2型糖尿病,冠心病(前七年放了几个支架),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青光眼,糟糕的是老太太对麻药过敏,大约六年前诊断肝癌(在权衡利弊后因为年龄太大,基础疾病多,麻药过敏,手术风险太大,故此间断性吃点中药大概一年多),六年时间肿瘤从原来大约三厘米长到四点多。两位老人这十五年来定期服药、检查,生活非常规律,常用药物大概6~10种,已经五年多没有住院了,老两口身体状况良好,生活能够自理,男性90岁,女性88岁。今天上午再看的另一名初诊患者(63岁),糖尿病病史两三年,控制指标极差,建议正规治疗,考虑二甲双胍、胰岛素,降脂药等,患者及其家属坚决不同意,要求开某某胶囊降糖降脂,言西药有副作用。真是挺无奈的!临床的合理规范,科学诊断治疗才是根本,没有副作用的药物是没有的(包括中西药物),副作用是相对的概率,不过度治疗;对老年患者而言,如何处理安全平稳防跌倒防骨折,其次才是疗效,并注意自适应能力,这才是老年病人的诊疗之道。做为目前的疾病种类大多数是慢性疾病,而非急性传染病,不再是与病魔做斗争,而是学会与疾病的和平共处,长期共存,从看病到看病人,再到看人带有了病,此方为医道。
(敬请转给有需要的患者,非常感谢!)重大改变:原来的“京医通”预约挂号途径已经下架不能再使用了!需要使用西苑医院公众号或西苑医院APP,114才能预约挂号!原来提前一周预约挂号现在被改为提前两周预约挂号!放号时间为每天上午七点(提前两周)!1,夏城东主任医师出诊地点和时间:1)星期一上午,星期三上午,星期四上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二楼A233诊室外科治疗室(星期一上午,因满足内分泌科普通门诊诊室需要,星期一上午我的内分泌科专家门诊诊室做出诊室调整),门诊三楼A374诊室内分泌科专家门诊(星期三或四上午)2)星期二下午,星期天下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杏苑楼一楼特需医疗部特需门诊 (周二下午:11诊室;周日下午:16诊室)2,费用说明: 专家门诊挂号费100元(医保报销40元,自费60元); 特需门诊挂号费200元(自费200元) 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与普通门诊一样,所有化验检查费,药费均执行相同收费标准,按照相同医保费用报销政策报销。3,挂号方法:通过不同的预约挂号方式,可以提前两周(“西苑医院”公众号,西苑医院APP,西苑医院电话预约,114预约挂号)预约挂号。请记住:每天上午7点放号(即每日上午7点,更新第14天号源)!提前两周预约挂号,可能意味着因为病情突然变化的患者很难及时看上病或安排住院,请这两类患者务必据实与我说明情况,我会尽力临时加号。第一种预约挂号方法:扫码关注西苑医院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预约挂号,然后进入公众号,点击个人中心,登录/注册账户,并绑定就诊人信息,首页点击--预约挂号,选择科室/医生。第二种预约挂号方法:扫码或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西苑医院下载APP,点击右下角--“我的”,进行注册、登录,并绑定就诊人信息,首页点击预约挂号,选择科室、医生。第三种预约挂号方法:西苑医院电话预约挂号途径:预约电话:010-62835678,预约时间:工作日8:00至17:00。第四种预约挂号方法:①公众号“北京114预约挂号”, ②电话010-114。取号方式1.人工窗口取号2.自助机取号(不支持异地医保患者)3.电子号条西苑医院微信公众号或西苑医院APP预约的非医保患者,可在手机缴费后凭【电子号条】报到就诊,无需取号注:取号时间:上午号段截至11:30;下午号段截至16:30超过取号时间未取号者,预约信息将自动作废。如您在就诊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可拨打西苑医院咨询电话:010-62835103/628354614,就诊挂号说明:1)有很多患者在住院后提出需要我来主管或制定诊疗方案,很抱歉我科室住院部实行的是分组管理住院患者,只有在我的医疗小组的患者,我才可以进行查房管理诊治,否则一概不允许插手管理。只有我开住院证的患者才能由我进行管理诊治,由其他途径开住院证进行住院的患者只有5%-10%的可能性由我进行查房管理。故此要求我查房诊治的拟住院患者,请务必找我门诊加号,开住院证。2)因为很多患者来找我就诊的目的是制定诊疗方案,有很多患者又属于各种疑难杂症,故此我看病速度较慢,需要您耐心等待。由于上午门诊时间必须在下午一点结束(以免影响下午诊室出诊的大夫),我也经常因为上午门诊到下午一点还有患者没有看完,而导致下午出诊医师的不和谐,我也不得不去拜托人帮助找看病的诊室。故此,很抱歉在上午门诊(周一三四上午)时候,除非是患者特殊病情变化或拟住院的患者,一般我无法加号。对于下午(周二周日下午)门诊,结束门诊的时间早晚不会影响到其他大夫,虽然经常晚上七八点钟才能结束门诊,但我也会尽量做到(条件许可的话),尽可能帮助患者加号,并提前大概半小时到一小时到诊室出诊(中午十二点前到诊室),踏踏实实看每一个患者,无论晚上看到几点(除非特殊情况)。但前提是患者需要耐心等待,晚上五点后看病的患者可能当天无法取到药物!如有临时特殊事情或时间问题的患者请务必提前中午12点前到诊室,或及时告知大夫,我会尽力而为!3)很多患者都以为买药吃药就能解决所有健康疾病问题,这是一种不全面的观点。健康疾病的维护还需要靠智慧。大夫的职责不单纯在于处方开药,更重要的是还在于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相对合理正确的健康疾病观念!对人的健康而言:医疗因素仅占20%;健康行为(如合理的饮食,适度运动,避免吸烟酗酒等)占30%;知识和社会支持(如教育,职业,收入,家庭和社会支持等)占40%;其他外部环境(空气,水,居住等)占10%。健康疾病维护的最关键因素是患者自己(或患者监护人),无奈很多患者都把生命健康疾病的维护交于大夫,这完全是本末倒置,结果可想而知。我对患者的祈愿:带病到天年(上天赋予我们的寿命)。我所倡导的四商构建理念(智商,情商,财商,健商)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大夫的职责不单纯在于处方开药,更重要的是帮助和引导患者及家属逐渐建立相对合理正确的健康疾病观念!用智慧维护健康,用知识点亮生命,与高者同行,与善者为伍。 我做一线临床大夫28年,我不能保证治愈每一个患者,但能保证好好治疗每一个患者!
常常会听患者说痛风(高尿酸血症)是因为摄入过多高嘌呤食物所导致,也经常见到患者会来询问哪些食物含有嘌呤,或者拿着一张高、中、低嘌呤食物的图表按图索骥,指导自己的饮食方案,传统的痛风饮食治疗强调低嘌呤饮食,将动物内脏、海鲜、肉类、酒、豆制品、蘑菇类等高嘌呤食物均列为痛风患者的禁忌。很多患者为此抱怨不迭,因为很多东西都不能吃了,感觉生活饮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种限制对么?我们的观点是:过度的对含嘌呤食物进行限制,这种饮食观点是具有其片面性的。限制高嘌呤饮食可以降低尿酸,还能减少高嘌呤饮食诱发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这是正确的一面。另一面的事实是,痛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如遗传、环境(生活饮食)因素、肥胖(代谢综合征)等等都有关系,人体的尿酸池大约80%的贡献率来自内源性代谢产生的尿酸,约20%的贡献率来自饮食摄入的外源性尿酸。也就是说控制饮食大约可以减低10%-18%的尿酸,单纯的低嘌呤饮食并不能完全有效降低血尿酸。相反因为过多的低嘌呤饮食,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并不利于血糖血脂和体重的控制问题,胰岛素抵抗进而引起代谢综合征,同时还可因蛋白质摄入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日常营养需求。越来越多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进一步评估了饮食对痛风的影响,明确了动物内脏、红肉、高嘌呤的海鲜、酒等是痛风的危险因素,而禽类、富含嘌呤的蔬菜对痛风的影响不大,同时还发现了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如食用新鲜蔬菜是痛风的保护因素,红酒是否为痛风发作的危险因素目前循证医学证据不一致。1,含糖饮料和果汁引起痛风发病的风险与啤酒相当:果糖不仅可在体内代谢产生尿酸合成旁路途径的底物单磷酸腺苷,促进尿酸合成增加,还可增加胰岛素抵抗及循环胰岛素水平,减少了尿酸排泄。痛风患者应避免摄入高果糖浆甜化的饮料(包括糖化的苏打水)及食物,同时限制自然糖份果汁及含糖饮料的摄入。2,高嘌呤食物中动物嘌呤与植物嘌呤对痛风的影响不同: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是尿酸,动物嘌呤比植物嘌呤更易诱发痛风发作,但富含嘌呤的蔬菜(包括豆类及豆制品)与痛风发病率的增加无相关性。故此对动物内脏、海鲜、酒(啤酒、白酒)应该做出限制。3,肉类中红肉与白肉对痛风的影响不同:相对于海鲜及红肉,家禽蛋白对血尿酸的影响最少,推荐患者优先选择家禽肉作为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需要注意的是,家禽类的皮中嘌呤含量高,皮下组织中脂肪含量丰富,因此食用禽类食品时应去皮。4,注意选择摄入果糖含量较低的新鲜水果:痛风患者应少吃果糖较高的水果,如苹果、无花果、橙子、柚子、荔枝、柿子、桂圆、香蕉、杨梅、石榴等,而含果糖量较低的水果如青梅、青瓜、西瓜、椰子水、葡萄、草莓、樱桃、菠萝、桃子、李子、橄榄等则对痛风影响不大,痛风患者可以适当增加摄入。5,饮食控制不仅包括食物种类的选择,还应注意量和热量的控制:地中海饮食对痛风患者最有利。地中海饮食的特点为高消耗水果、蔬菜、粗粮、豆类,中等消耗鱼、家禽,低消耗全脂奶制品、红肉及其制品,使用橄榄油烹调食物并饮用小到中等量的红酒。综上所述,当尿酸水平比较高时,痛风发作风险大,应该避免高嘌呤动物饮食、饮酒等对嘌呤的影响及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另外饮食的控制最主要的还是总量和热量的控制,不摄入含糖饮料。当尿酸水平显著下降,痛风发作风险明显降低时,偶尔少量的高嘌呤饮食也是可以的,但是不能过度了,这就是食之有道,坚持科学的“随心所欲”了,既满足了疾病治疗的需要,又灵活的满足了口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2013年,全球20岁—79岁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8.3%,糖尿病人数已达3.82亿。就中国而言,2007-2008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糖耐量低减患病率为15.5%,糖耐量低减人数约1.5亿;2010年的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群的糖尿病总体发病率估计为11.6%;男性为12.1%,女性为11.0%,估计糖尿病人数有1.139亿,糖尿病前期人群约4.934亿。中国的两个调查出现明显的差异,与两个调查采用的方法不同有一定关系,但有一点不变的是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并且还有很多糖尿病后备队伍(糖尿病前期人群)。为什么中国会有这么多糖尿病患者了,什么是糖尿病前期人群,以及如何预防糖尿病了?目前认为糖尿病增加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遗传因素:中国人为好发人群,富裕国家华人糖尿病患病率10% 以上。“节约基因”学说,基因改变慢于环境因素的改变;第二,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热量、蛋白质、脂肪来源从植物转向动物;第三,平均寿命延长:中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者超过10%,65岁以上者超过7%;第四,医疗条件改善:对糖尿病的警惕性、检测手段、发现率提高,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第五,城市化,环境因素,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模式:对糖尿病的无知;热量摄取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肥胖;心理应激增多。糖尿病危险人群也就是容易患糖尿病的人,一般指两个概念:一是血糖指标超过正常人水平但是还没有达到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指标,也就是说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6.1,小于7.0;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负荷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7.8,小于11.1,这部分人群也称为糖尿病前期,或糖调节受损人群,只有空腹血糖异常的称谓单纯空腹血糖受损,只有餐后两小时血糖升高的称为糖耐量异常;第二类糖尿病危险人群是指因为其他原因比如代谢紊乱等容易患糖尿病的人群。糖尿病高危人群大致有:有糖调节受损史;年龄≥40岁;超重、肥胖(体重指数(BMI)≥24)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2型糖尿病者的一级亲属;高危种族;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妊娠糖尿病史;高血压(血压≥140/90 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血脂异常(HDL-C≤0.91mmol/L及TG≥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静坐生活方式者;有一过性类固醇诱导性糖尿病病史者;BMI≥30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严重精神病或长期接受抗精神病(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等。这些人群需要注意血糖检查,及早发现血糖异常,并注意预防糖尿病。如何预防糖尿病了?预防糖尿病的主要措施有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在重点人群中(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人群)开展2型糖尿病筛查,推荐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如筛查结果正常,3年后重复检查;强化生活方式及早干预糖调节受损:首选生活方式改变,中国大庆研究所推荐的生活方式干预是提倡中国的传统饮食,对于不肥胖糖尿病前期人群保障每天每公斤体重30千卡热量饮食的情况下,重点控制糖和酒的摄入,对胖人的控制更严格些,鼓励减肥,每月减0.5-1.0kg,直至体重达标。运动是指适当的体力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走路、跑步、打球、游泳、跳舞、打太极拳等,每天30-45分钟,每周5次以上。为安全计不鼓励作强烈运动。美国糖尿病协会发布专家共识表明:仅有糖尿病前期在治疗上仅需调整生活方式(如体重减轻5%-10%,中等强度的锻炼每天30分钟);对于合并有以下条件的危险人群可以根据需要联合使用二甲双胍:年龄<60岁、体质指数(体重/身高2)≥35kg/m2、糖尿病一级亲属家族史、高血脂、低高密度脂蛋白、高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大于6.0%。中医药预防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人群大多属于气阴两虚、热盛伤阴或脾虚失运、兼有痰湿等,一般选用益气养阴、清热生津或健脾助运,祛痰化湿等中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