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物过敏的常识 什么是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也称为食物变态反应或消化系统变态反应、过敏性胃肠炎等,是由于某种食物或食品添加剂等引起的IgE(免疫球蛋白)介导和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而导致消化系统内或全身性的变态反应。 食物过敏肠道外症状最常见的表现为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各种皮疹、湿疹。此外尚可引起鼻炎、结膜炎、复发性口腔溃疡、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紫癜、心律失常、头痛眩晕等,甚至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全身反应。婴儿期食物过敏尚有发生猝死综合征的报道,应予重视。 食物过敏的现状 在过敏性疾病越来越高发的今天,食物过敏的严重性也浮出水面。任何食物都有可能成为过敏原。食物过敏是跟免疫有关的疾病,会出现多种症状,包括皮肤、消化道、呼吸道及心血管系统等不适。比如有的人吃了苹果感觉嘴麻、嗓子痒,这是最轻的表现;再重一点的就是浑身起包,皮肤肿胀;最厉害的是引起过敏性休克、急性哮喘、喉头水肿等能置人于死地的反应。 西方国家过敏性休克的发病率正迅速升高。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的调查证实,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约为o.05%~2%。美国2002~2003年对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过敏性休克已经影响到1.21%美国人的生活,有1100万人曾和危及生命的过敏性休克“过招”。目前,食物过敏在西方国家儿童中的发病率为2%~8%,成人是1%~2%。在美国,花生等坚果是致死性过敏性休克的主要“元凶”。有的人,甚至和刚吃完花生的伴侣接过吻就丢掉了性命。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但临床上发现,食物过敏的病例越来越多了。 食物过敏的诊断 小王平时常常无来由地起皮疹、浑身肿、喉头发紧,还晕厥过几次。父母带着他看过很多医院,在很多科室转了一圈,医生都说不清他是什么问题。最终,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的医生经过仔细询问病史,发现每次出事前他都会吃荞麦,再结合试验结果,发现他是对荞麦过敏。这样的病人很多,因为社会普遍对过敏性疾病缺乏了解,在确诊之前很多病人走了弯路。要诊断食物过敏.病史描述和试验结果同等重要,病人必须把每次犯病时的环境、情景、就诊情况等一一描述,医生才能锁定数量有限的可疑食物,有的放矢地做进一步检查。目前的试验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点刺试验,就是把可疑的过敏原取微量扎到患者皮下,看皮肤的反应;另一种是抽血化验,进行特定抗体检测。但是,前者是有风险的。有的人即使接触极微量的过敏原都会产生剧烈的反应,因此施行要慎重。遗憾的是,食物过敏目前无法进行脱敏治疗。但是,这不等于查过敏原就无意义了。查过敏原的目的首先是让患者知道该避开哪些食物,这是防止过敏性休克的最主要方法。另外,目前发现,花粉和水果过敏有交叉现象,比如对桦树花粉过敏的人可能对苹果等过敏,对蒿草过敏的人有可能对桃子或其他水果过敏。找到一个过敏原,可以帮助患者避开别的危险。 此外,食物过敏原之间也会存在交叉过敏现象,比如对食物甲过敏的人一段时间后又会对食物乙过敏。有些食物-过敏一段时间后能好转。因此,不但确诊时要查过敏原,确诊后每1~2年还要复查,就是看看过敏原有没有变化,以指导患者更好地回避风险。 引起过敏的食物食物的种类成千上万,其中只有一部分容易引起过敏。同族的食物常具有类似的致敏性,尤以植物性食品更为明显。在中国羊肉比猪肉的致敏性高;西方人对巧克力、草莓、无花果等过敏较多,在中国则极少见到。在中国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有以下几类:1.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2.海产类,如鱼、虾、蟹、海贝、海带;3.有特殊气味的食物,如洋葱、蒜、葱、韭菜、香菜、羊肉;4.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胡椒、酒、芥末、姜;5.某些生食的食物,如生番茄、生花生、生栗子、生核桃、桃、葡萄、柿子等;6.某些富含细菌的食物,如死的鱼、虾、蟹,不新鲜的肉类;7.某些含有真菌的食物,如蘑菇、酒糟、米醋;8.富含蛋白质而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蛤蚌类、鱿鱼、乌贼;9.种子类食物,如各种豆类、花生、芝麻;1o.一些外来而不常吃的食物。
来源: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 尹佳教授■尘螨到底是什么东西? 引起人体过敏的主要是尘螨(house dust mites)和仓储螨(storage mites)。在全世界范围内,居室内最具优势的螨类是尘螨(粉尘螨和户尘螨),在热带地区,热带无爪螨也是优势致敏螨类。 尘螨寄生的地方主要有:地板(特别是地毯)、床垫、床上用品(如枕头),有时还有软家装和衣物;另外,空调的过滤网也容易滋生和藏匿尘螨。螨体和螨排泄物是尘螨过敏原的来源。■尘螨与过敏性疾病关系密切 尘螨是最重要的常见吸入物过敏原之一。尘螨的过敏反应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其过敏反应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尘螨是过敏性鼻炎最主要的过敏原,鼻腔受到尘螨刺激后会出现急性反应和迟发反应,此外,可通过长期诱导鼻黏膜炎症,进一步在发展为鼻息肉中起作用。多数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发展和症状的持续与尘螨过敏密切相关。 尘螨是特应性皮炎最重要的过敏原之一,患者对尘螨的过敏程度与特应性皮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尘螨引起特应性皮炎的途径有两个:1.直接通过皮肤引起。2.通过吸入尘螨过敏原也可引起特应性皮炎;许多特应性皮炎病人往往有其他的过敏症状,如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尘螨难以消灭,可以进行控制 由于尘螨很难完全彻底消灭,严格地讲,只能说尘螨可以控制。尘螨控制方法有3个目标:1.减少活螨的总量,2.降低螨过敏原的水平,3.减少人对前二者的暴露。 在特定的房间达到这3个目标的方法受很多因素影响:最重要的是价格、实施过程的难易程度、暴露特别来源的重要性、使用的化学物质安全性、使用干预方法的潜在效率(收益)。当房间内螨的数量极多、患者过敏反应的症状严重时,就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具体控制方法及依据如下: 1.降低室内相对湿度:将相对湿度控制在50%以下是控制螨及其过敏原水平最常用的方法,因为周围相对湿度是影响螨流行的最关键因素。最近研究显示,室内使用高性能吸湿机和空调机降低相对湿度和螨的总量既实用又有效。 2.使用包装套:用特殊的防螨材料包装床垫和枕头是减少暴露于尘螨及其过敏原的有效方法。对于过敏患者,建议使用这一方法,包装材料由塑料、透气材料、很细的织物纤维或非织物合成材料构成。理想的材料应该是舒适、透气的织物,这样的织物可渗透蒸汽并能阻止螨和螨过敏原通过。幼螨的宽度一般大于50微米,因此,织物小于或等于20微米可阻止所有螨通过。 3.床上用品的清洗、烘干和干洗:床单、枕套、毛毯、床垫套每周用等于或高于55℃的热水洗一次可杀死螨和去掉绝大多数螨过敏原。用温水或冷水清洗可去除绝大多数过敏原。用普通洗衣粉在25℃和至少5分钟条件下,可去除绝大多数螨过敏原。如果温度大于55℃、时间维持10分钟,滚动干燥机可杀死所有螨。干洗是杀死螨的有效方法,但是,不能去掉所有过敏原。每天洗头也是控制尘螨过敏原的好方法。 4.地毯、窗帘和家庭装饰的更换:地毯、窗帘和家庭装饰织物积聚了碎屑残片和保持潮湿,为螨繁殖提供了理想栖息地。在潮湿地区,应将地毯换为硬面。窗(布)帘或遮光帘应换为百叶窗,家庭装饰织物应换为乙烯树脂或皮革垫,家具可用木制家具。 5.地毯真空吸尘:如果家庭不愿意或经济上不允许换掉地毯,应该每周真空吸尘一次,并经常更换吸尘器的袋。吸尘器的袋应是双层或高性能的空气过滤器或中央真空吸尘器末端通向户外,以避免在吸尘过程中过敏原形成气雾。蒸汽清洁地毯可能在这些地方残留足够水分促进螨生长,从而产生反作用。 6.冷冻软玩具和小件物品:在-17℃至-20℃冷冻软玩具和小件物品(如枕头和特殊衣物)至少24小时后,可清洗这些物品以去除死螨和过敏原。在寒冷地带将床垫和枕头在室外放置24小时也是一个好方法。 7. 化学制剂:室内使用化学制剂的关键问题是制剂的安全性,制剂中活性成分中效率产品的形式。产品必须能够将其活性成分直接输送到螨生存的地方。 8.尘螨控制是过敏性疾病整体治疗的一部分: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哮喘或特应性皮炎患者,如果对螨过敏,通过简单一般治疗或吸入治疗又不能控制病情,则应该建议进行控制螨过敏原的治疗。建议的方法应根据患者疾病程度、患者生活所在地气候条件和个人居住环境而定。 一般应该建议所有病人对床垫和枕头要用外套,换能够用热水洗的床上用品;对卧室进行调整以减少螨生长和过敏原积聚的空间。控制湿度作为一个中长期的目标,需要与患者进行讨论。此外,如果患者准备搬家,应建议患者对新家进行螨和其他过敏原采取简单有效的控制办法。 综上所述,尘螨是尘土中最重要的室内过敏原来源。由于尘螨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关系非常密切,去螨和螨过敏原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有中度至重度症状时就更重要。 在去螨时,床、地毯、家装和空调是4个最重要的地方。
免疫(脱敏)治疗注射液是根据临床诊断和皮肤试验抽血查IgE的结果为您特制的。例如您对花粉过敏,即选用合适的花粉脱敏液进行注射,从而达到减低敏感程度的目的。 脱敏治疗应按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脱敏液的浓度一般从稀到浓,瓶签上的号码表示稀释度:号越大,浓度越低;号越小,浓度越高。 脱敏治疗的第一阶段称为常规脱敏,如您同时取到两瓶药,请您先用号码大那瓶药。例如:您同时取到有6号、5号两瓶药,请先用6号。按递增法注射十次后再换用5号药,以后还要按递增法依次用4号,3号,2号药,一般注射到了2号药,即完成了常规脱敏。 所谓常规脱敏的递增法,即首次注射剂量为0.1毫升,第二次为0.2毫升,第三场注射0.3毫升,如此类推,一直到第十次,注射到1毫升为止。如果再注射6次后剩余的药弃去不要,换用下一瓶药,仍从0.1毫升开始,渐增至1毫升。如果在注射较高浓度的免疫治疗注射液时,注射局部出现风团、瘙痒,请按最先出风团、瘙痒的最小剂量重复注射,暂时不增加注射剂量,待局部反应消失后再注射下一剂量,如果出现局部反应,不建议用改良法进行常规免疫(脱敏)治疗。免疫(脱敏)疗法的第二阶段称维持脱敏,此阶段所用的脱敏液号数不再变更(一般是用2号进行维持脱敏),每次剂量也不再递增,(一般每次都注射0.5毫升),每瓶药用十次后即更换另一瓶,以免药液被污染。 以上介绍的是一般的(免疫)脱敏治疗方法,您的治疗方案以经治医生的医嘱为准。注射中的注意事项: 1、请到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卫生局)认可的,正规医疗机构注射,不要在家自行注射,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无法得到及时处理。 自行在家里注射,后果自负!!! 2、注射时推药前一定先回抽,以免将免疫(脱敏)治疗注射液注射至静脉内引起严重全身反应。 3、注射后请不要立即离开,请在医院观察30分钟,以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无法得及时处理。如有不适请立即联系医生、护士,儿童必须有成人陪伴。 4、在注射前及注射后当日不要饮酒,洗热水澡或剧烈活动,以免加速免疫(脱敏)治疗液的吸收,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5、如果您出现感冒(特别是发热),哮喘症状发作或加重,注射其它传染病疫苗,请推迟注射。推迟注射时间间隔请咨询经治医生。 6、如果您未按计划注射,延迟时间超过3周,需调整注射剂量,具体调整方案请咨询您的经治医生。 7、如果您因心血管疾病需应用受体阻滞剂治疗(如倍他乐克),请咨询您心血管疾病的经治医生,请您暂时中止免疫(脱敏)治疗。停药后如需恢复免疫(脱敏)治疗,请咨询您的经治医生。 8、在花粉季节如出现哮喘症状,建议降低注射剂量或暂停脱敏治疗;如仅出现鼻炎症状,科适当降低注射剂量;如无任何症状,则不必减少剂量。 9、换用新批号免疫(脱敏)治疗注射液时,请适当降低第一针注射量(如:对注射2号药0.5ml/次,维持剂量的患者,第一次用新换2号药时,可先从0.2ml/次开始,逐渐至0.5ml/次维持)。 10、如出现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如注射部位出现巨大风团(直径超过5厘米),出现手、足心痒,全身皮肤发热,痒,哮喘是出现严重反应的先兆。请立即联系为您注射的医生或护士或立即到最近的医院就诊。首选抢救药物为肾上腺素。 11、脱敏过程中少见不良反应,如遇有因注射引起的局部或全身反应,应暂停用药,就诊主治医师。脱敏药物的注意事项: 1、药液应放在阴凉避光处,有条件者应置冰箱内保存,但不要结冰。(4-25oC为宜) 2、需用1毫升注射器注射,其它针管计量不准,不宜采用。 3、反复抽取药液要注意无菌操作,如药液出现浑浊、沉淀,应停止使用。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剧烈的瘙痒、明显的湿疹样变和皮肤干燥。AD常自婴幼儿发病,部分患者延续终生,可因慢性复发性湿疹样皮疹、严重瘙痒、睡眠缺失、饮食限制以及心理社会影响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流行病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AD发病率上升,西方发达国家儿童AD的发病率高达10%-20%,在成人中发病率约为1%-3%,部分患者可进展并发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其它过敏相关疾病。在我国A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患者及社会的医疗负担呈逐年加重趋势。【发病机制】 AD的病因复杂,目前认为其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感染、皮肤屏障功能异常、Th1/Th2失衡及神经免疫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常伴有个人及家族特应性病史(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在遗传基础(FLG基因突变),多种环境因素造成的免疫异常。【临床表现】 婴儿期: 亦称婴儿湿疹,多于出生后1-6个月发病,表现为头面部及肢体伸侧皮肤有渗出的急性炎症。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丘斑疹、渗出、结痂,也可为淡红斑、丘疹、干燥及轻度脱屑;常为缓解与发作交替发作,多于2岁时皮疹消退而愈。 儿童期:常由婴儿期演变而来,部分不经过婴儿期到儿童期直接发病。皮损主要累及肘窝、腘窝、手腕屈侧。湿疹型皮损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疱疹、糜烂、渗出及结痂,但常表现为局部皮肤增厚、色素沉着等慢性损害。痒疹型好发于四肢伸侧,表现为散在暗红色或肤色丘疹、结节,浅表淋巴结肿大。部分儿童期患者可出现过敏性鼻炎或哮喘。 青少年及成人期:皮肤干燥、瘙痒严重,皮损主要在屈侧,伸侧亦可受累,头颈部、眼睑部皮损严重,皮损浸润肥厚呈苔癣样变,部分表现为慢性手部皮炎,部分可泛发全身。可伴幼年性白内障、鱼鳞病、眶周黑晕、干皮症、掌纹征、毛周角化、唇炎、易伴发细菌、病毒及真菌感染。【临床分类】 伴发过敏性鼻炎、哮喘型;不伴发过敏性鼻炎、哮喘型【实验室检查】 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变应原皮内试验或皮肤点刺试验可呈阳性反应,血清中总IgE增高,特异性IgE增高。
过敏原之间存在交叉现象: 食物之间有交叉,如对开心果过敏的人,对金橘、花椒可能过敏; 食物和花粉有交叉,如对蒿草过敏的人,对梨、桃、荔枝、龙眼等水果过敏; 花粉之间、不同霉菌之间都有交叉。 因此查清过敏原,能让病人形成必要的防范意识。另外,随着时间推移,有的病人过敏原会增多,而有的人过敏能自愈。如对牛奶、鸡蛋过敏的儿童,随着胃肠道免疫力和屏蔽机能的完善,有可能自愈。所以,过敏原检测要根据病情定期复查。
过敏性疾病已成为新世纪的流行病,因药物、食物等过敏原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日益增多(1-2)。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对过敏性休克认识的局限性和对其治疗的滞后性,部分患者因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而死亡。为此,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呼吁各国政府的医疗管理部门和医生应高度重视过敏性休克,在国民中加强过敏性休克急救知识的普及,教会每一位高危患者在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时的基本自救方法,减少过敏性休克的死亡率(3-4)。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威胁生命的全身多系统速发过敏反应,一般通过I型变态反应机制诱发,部分通过其它免疫学机制诱发。在暴露于过敏原的环境下,可迅速出现全身皮肤瘙痒、潮红、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哮喘、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窒息、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意识丧失、休克甚至死亡。过敏性休克可在几分钟之内从最初轻微的皮肤症状迅速发展至死亡(4)。 过敏性休克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不详,但西方国家大量文献报告其发病正迅速升高。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的调查证实过敏性休克生存期发病率约为0.05-2%,最近十年其发病的增加已超过任何一种过敏性疾病(3)。美国2002-2003年对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过敏性休克影响1.21%美国人的生活,有 1100万人曾经经历过危及生命的过敏性休克反应(5)。研究显示成人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为每年3-360次事件/10万人(6),危及生命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为每年5-15次/10万人(7)。英国对比1990年和2004年的住院病人,发现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增加了7倍,其中因食物过敏诱发的过敏性休克增加了5倍,这些还未包括急诊病人。虽然致命的过敏性休克很少发生,但1991年以来,治疗过敏性休克药物的处方量已增加了12倍(8)。 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主要机制是过敏原触发人体组织中的肥大细胞集中释放组织胺等炎性介质,这些炎性介质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痉挛。血管中35%的液体可在10分钟之内迅速渗透到血管外组织,引起皮肤水肿、喉头水肿、肺水肿、支气管痉挛(4)。大量的液体渗透到血管外可使全身血容量骤降,引起血压下降。过敏性休克致死的原因主要是急性呼吸道阻塞(59%),其次是循环系统衰竭(15%)(9)。 药物是过敏性休克最常见的诱因。英国一项研究显示,50%死于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因药物诱发,平均死亡时间为用药后5分钟(10)。美国医院每年有55万例严重药物过敏反应,最常见的过敏药物是抗生素,磺胺类、非甾体抗炎类药物、肌松肉弛剂、放射造影剂及生物制剂。美国每年600人死于抗生素过敏性休克(11)、500人死于放射造影剂诱发的过敏性休克(12)。我国目前无药物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数据,但近年中药注射制剂诱发的过敏性休克明显增高,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近几年报告了较为严重的中药注射液事件,从1988年到2003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272例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其中严重的不良反应病例有52例,06年报告44人因鱼腥草注射液过敏性休克死亡(13)。2006年一项回顾性研究报告,228例中药注射剂过敏性休克患者中44%在用药5分钟之内、63%在10分钟之内、90%在30分钟之内出现休克症状(14)。 食物是过敏性休克的另一主要原因。食物过敏在西方国家儿童中的发病率2-8%,成人1-2%。花生和坚果是美国引起致死性过敏性休克的主要过敏原。美国有300万人对花生过敏,每年因食物过敏诱发死亡150-200人(12)。食物过敏性休克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美国近5年5岁以下儿童花生过敏的发病增加了一倍(15、),来自瑞典、丹麦和芬兰等国家的研究显示在1139食物过敏患者中,1/3对猕猴桃过敏,常见于对桦树花粉敏感的成人(16)。因与食花生的人接吻而诱发致死性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均已有报道。我国目前尚无普通人群食物过敏的具体数据,但近年临床发现,食入某些含有与致敏花粉相关交叉抗原的水果而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的临床事件明显增多,食入各种高蛋白食物或含有隐性过敏原食物而导致的过敏性休克病例也明显增多。因食物导致过敏性休克死亡者50%死于窒息,大多数在进食30分钟之内发作,美国食物诱发的致死性过敏休克90%由花生或坚果诱发(17)。 典型的过敏性休克具有前趋症状,表现用药或进食后迅速出现手心、足心、头皮瘙痒,全身皮肤潮红、风团样皮疹及口舌麻木感。症状出现越早预后越严重。任何因素导致的过敏性休克临床症状都是相似的,90%患者症状在过敏原暴露数分钟或30分钟之内,10-20%在7-8小时甚至24小时之内发作;少数患者在早期症状消失后可再次休克,这种双相型过敏性休克多数在首次发作之后的8小时以内发生(18)。 治疗过敏性休克的关键是迅速缓解呼吸道阻塞和循环衰竭,应首选肌肉注射肾上腺素。目前即使在欧美国家,对过敏性休克病人及时使用肾上腺素仍是各国变态反应组织对社区及一线医生培训的重点。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90%因过敏性休克死亡的患者未使用肾上腺素(19)。对北美地区21个急诊室治疗食物过敏性休克的调查显示,72%首选抗组织胺药物,48%首选静脉输入皮质激素类药物,仅有16%首选肾上腺素(20)。我国各地已发生的部分突发药物不良反应致死事件,多数与未能及时正确使用肾上腺素有关。 过敏性休克的发生难以预料,发作时大多远离医院,由于其发展迅速,可在数分钟之内致以人死亡,因此给有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危险人群配备随身携带的肾上腺素药物及注射装置,教育患者在发生意外时用其自救已成为目前多数国家在第一时间抢救过敏性休克的主要方式。对加拿大Manitoba地区115万人群5年的随访调查发现,0.95%人群接受了肾上腺素笔的发放,对致死性过敏性休克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保护作用(21)。我国目前没有供急救使用的预充式肾上腺素肌肉注射装置,在此呼吁国内医药管理部门和医药生产企业尽早生产肾上腺素笔,满足国内患者的需要。 过敏性休克的危险人群包括有严重过敏反应发作病史者、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哮喘合并食物过敏、严重哮喘、蜂毒过敏及正在接受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哮喘患者。隐性食物过敏原是社区危及食物过敏者生命的首要危险因素,美国早年几起因餐馆提供患者已声明过敏的食物而导致死亡的巨额诉讼案即由隐性食物过敏原诱发。因此,携带肾上腺素笔、注意阅读食品标签、尽可能避免在医院外环境注射用药、注射药物以后在医院停留30分钟、尽可能食天然食物等措施是普通老百姓预防致死性过敏性休克的基本方法。
1.避免诱发和加重因素:尽量避免一切可能的刺激。应尽量穿棉制品衣服,以宽松为宜,勤换衣物和床单等生活用品,避免用力搔抓和摩擦;避免过度清洗皮肤,尤其是烫洗和过度使用肥皂;注意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减少汗液的刺激;注意保持清洁的生活环境,减少如屋尘、螨、动物毛、花粉、真菌等变应原;注意观察对所进食物的反应,避免食入致敏食物。 2.恢复和保持皮肤屏障功能:纠正皮肤干燥,保护皮肤屏障功能和止痒是治疗AD的关键措施。在急件期,每日用温水沐浴1—2次,在增加湿度的同时还有利于减少渗出,去除痂皮和残留药物;慢性期可每日沐浴1次。 不论是在急性期还是在缓解期,润肤剂和(或)保湿剂的应用极为必要,应至少每日外用(多主张全身使用)l一2次,尤其是在沐浴后应即刻使用,以保持皮肤的水合状态而保护屏障功能和减轻瘙痒症状。
1.每日保湿;2.穿着柔软的棉质织物(浅色);3.温水淋浴,使用温和的香皂或非香皂清洁剂;4.用软毛巾拍干皮肤,尽力不擦;5.洗浴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霜以锁住水分,干燥及寒冷的天气使用加湿器;6.剪短指甲,以免抓伤皮肤;7.保持宠物的干净;8.减缓生活中不必要的压力;9.避免使用含有香精的香皂、洗涤剂和保湿霜。
过敏是个富贵病据介绍,过敏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富贵病。20%—40%的人一生中都曾罹患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急性荨麻疹、婴儿湿疹、接触性皮炎、食物/药物过敏、过敏性休克等,其中过敏性休克是最致命的。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尹佳教授提供了国外一组数据: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过敏性休克的发病率约为—2%;过敏性休克已经影响到美国人的生活,有1100万人曾经历过危及生命的过敏性休克;英国1990年到2004年的住院病人过敏性休克发生率增加了7倍,其中因食物过敏诱发的过敏性休克增加了5倍,还未包括急诊病人,并且,自1991年以来,治疗过敏性休克药物的处方量增加了12倍。对过敏误解很多过敏,又叫变态反应,是身体一种异常的免疫反应,由本来对人无害的物质引发。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王良录副教授告诉记者,导致过敏的物质,即过敏原,都是大分子蛋白,“没有蛋白就没有过敏。”王良录说,对过敏概念混淆的人不在少数。有的人一吃辣椒脸上就起痘痘,以为这是过敏,显然不对,这是饮食不良引起的痤疮。喝牛奶以后肚子胀气,那是乳糖不耐受。有人声称对酒精过敏,其实那叫耐受不良。过敏原检测,公认只有两大类很多人平时只能戴纯金、纯银的首饰,一戴合金的项链,脖子上就会起一圈红疹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朱学骏教授说,这是典型的接触性皮炎,是对合金里的镍过敏。如要确诊,做皮肤斑贴试验即可。具体方法是:把直径5毫米的小铝盒(里面是过敏原制剂)贴在患者后背上,48小时后去掉,然后72小时看结果,根据皮肤的反应进行判断。这种方法还适用于染发剂、橡胶、化妆品等引起的接触性皮炎。除了皮肤斑贴试验,皮肤试验还包括皮内试验、点刺试验。皮内试验就是把抗原制成液态,在患者皮内注射毫升,看反应情况。点刺试验则是在前臂滴若干滴抗原制剂,每滴0.1毫升,间隔1.5厘米,然后用特殊的针轻刺液体浸润的皮肤,不能刺出血。吸入性过敏、食物过敏都能用这种方法检测。另外,还有一大类检查就是抽血化验,通过查患者体内的特异性抗体IgE来寻找过敏原。其道理在于,如果人体对某一种抗原过敏,身体会产生一种仅针对这种物质的抗体,因此最准确。 王良录说:“皮肤试验便宜,所以原则上先做皮肤试验,当作一个筛选的过程,结合病史,再进一步查血中的抗体。对于过敏性鼻炎成年患者,一般先开吸入组过敏原皮试,成人要查全套,大约20多项,然后结合病史,缩小包围圈,挑几种抽血查。”小于5岁的过敏性鼻炎患儿,因为对皮试的承受力差,可以挑螨虫、霉菌、宠物等几种最常见的查,或者直接抽血化验。 另外,王良录强调,不问病史,直接给病人做皮试有时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对牛奶、坚果、荞麦过敏的病人,极其微量的过敏原进入身体,就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因此,怀疑对这三类食物过敏的人,应该直接抽血化验。“需要注意的是,药物会影响皮试的结果,如抗过敏药会使皮肤反应减弱。因此,皮试前抗组胺药需要停3—5天,全身用激素应停1周。除了药物,皮肤状态、操作是否规范等,都会影响结果。”王良录说。病史是诊断的基石治疗过敏性疾病,我国变态反应学科创始人叶世泰教授曾总结了4个字:避,即避免接触导致过敏的物质;忌,不接触或食入导致过敏的物质;替,若对某种物品过敏,找其他物质代替;移,离开导致过敏的环境。可见,找到过敏原是前提。王良录说,过敏原之间存在交叉现象:食物之间有交叉,如对开心果过敏的人,对金橘、花椒可能过敏;食物和花粉有交叉,如对蒿草过敏的人,对梨、桃、荔枝、龙眼等水果过敏;花粉之间、不同霉菌之间都有交叉。因此查清过敏原,能让病人形成必要的防范意识。另外,随着时间推移,有的病人过敏原会增多,而有的人过敏能自愈。如对牛奶、鸡蛋过敏的儿童,随着胃肠道免疫力和屏蔽机能的完善,有可能自愈。所以,过敏原检测要根据病情定期复查。目前我国开展过敏原检测项目的医院不少,但不规范的地方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是不重视病史。 王良录指出,诊断过敏原,需要将病史与皮试、抽血化验结果结合起来综合判断,而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病史。病人就诊,要尽量给医生提供线索,就像排查嫌疑犯一样,回忆发作时的症状、持续时间、季节性、场合、天气,如果与食物有关,要说清进食后多久发作,是否运动,等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化验检查。北京协和医院曾接待过一位东北病人,他在当地医院做了皮试,结果20多个红包各个远大于3×3毫米,而且都带红晕。于是,医生告诉他鸡鸭鱼肉不能吃,大米白面玉米等粮食也不能吃了。结果,这个病人几年来只能把土豆当主食,副食是盐水煮白菜,连酱油都不敢放。来的时候整个人面黄肌瘦,已经出现了营养不良。其实,这个病人对这些东西都不过敏,只是皮肤反应性太强,造成了假象。“所以,在给病人解释皮试结果的时候,我们一般不说‘阳性’、‘阴性’,而是说有反应、没反应、反应多强,以免误导患者。”王良录说。另外,抽血也应该先过筛,查吸入组过敏原或食物过敏原两大类,看结果再细查。血液化验也有各种组合,如尘螨组、树花粉、杂草花粉、牧草花粉等,“多问一句病史,就能给病人省不少钱,千万不要撒大网似的检测。”
荨麻疹(CSU)是一种常见的由肥大细胞驱动的疾病,表现为风团、血管性水肿或两者兼有,约五分之一的人在其一生有过荨麻疹的经历。慢性荨麻疹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其中58%影响睡眠,67.1%影响社交,50.9%焦虑,32.8%抑郁,30.8%乏力误工。 CU患者合并精神、过敏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风险高。慢性荨麻疹或给患者带来更深层的全身性的影响;1.CSU患者患肥大细胞介导的疾病(肥大细胞增多症)、特应性疾病(包括1型过敏反应和特应性皮炎)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增加;2.CSU患者还可能出现心脏、呼吸、胃肠道、中枢神经和肌肉骨骼系统的器官功能障碍,比如关节炎、关节痛、骨质疏松症;哮喘、支气管高反应性、呼吸困难、流涕;胃炎、肠道水肿、胃十二指肠和肠道通透性增加;3.荨麻疹的全身性后果可能是由于皮肤肥大细胞产生的炎症介质在体内循环中增加、肥大细胞释放能力普遍增强、肥大细胞数量的反应性增加、血浆组胺水平升高或以上因素均有关,比如Kounis综合征,高血压。慢性荨麻疹专病在针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需要长期安全性治疗的需求,多次到国外研修学习慢性荨麻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个性化的诊疗方案。首次提出了生物制剂与传统治疗(脱敏治疗、自血疗法、紫外线疗法)相结合,中西医相结合,药物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并首次提出荨麻疹的慢病管理,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大连市皮肤病医院特色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