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不过,术后在饮食上一定要有所注意,这样才能够让身体更好地恢复。对于早期和极早期的食管癌,由于患者病变位置仅限于黏膜,只需要手术切除黏膜就可以了,所以食管组织的受损程度也非常小。术后,经过一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恢复,黏膜就能够完全实现再生。因此,对患者后期的生活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手术切除的范围较大,比如切除了一大块食管组织,医生则会把食管和胃做一个吻合,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会对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贲门,造成一定的损伤。贲门,作为消化系统众多成员之一,这个身体部位鲜为人知。其实,贲门是食管和胃的连接口,也是非常重要的抗反流机制,它是通过肌肉的收缩来防止进入胃部的食物、胃酸反流到食管。而在食管癌手术时,贲门所有的抗反流功能会受损,胃内容物容易逆行,从而导致患者极易出现胃食管反流病。有数据表明:90%左右的患者都会出现术后反流的现象,这也是患者面对的主要问题。为了防止术后反流,患者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术后应尽量保持头高脚低的体位,睡前2-4个小时避免摄入大量食物和液体。否则,食物、液体排不出去,就有可能在休息或是平卧位时反流到食管。2.每天保持少食多餐的进食习惯。术后,由于患者的食管被切除了,胃替代了食管。而胃是储存食物的器官,一旦没有了胃,也就没有了储存食物的空间。因此,如果患者吃得太多,食物没有地方存放,就有可能出现反流。其实,患者每天吃8顿、9顿,甚至10顿都没有问题,只要保证每次进食的量不多就可以。少食多餐,会为残留的胃减轻负担和压力,让食物的通过更顺畅,从而减少反流、误吸的可能。
在门诊,很多患者被查出患了食管癌后,内心都是难以接受的。害怕、担心、消极、拒绝、逃避等不良情绪随之而来,本来就因为得病而忧虑,再结合网上查询的那些资料,就会变得十分悲观。食管癌的恶性程度虽然很高、而且容易转移,但仍旧有很多种的治疗方法,包括:针对早期的内镜下治疗,中晚期的手术、放化疗、免疫治疗等,都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那么,哪种治疗方法效果比较好呢?手术治疗彻底治愈癌症,这是我们最希望的,也是效果最好的。但是即便达不到彻底治愈,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则是治疗的首要目的。针对不同分期的病变,有相应的治疗方法:l对于早期患者,病变如果仅仅停留在黏膜层,在内镜下做黏膜切除就足够了。l如果病变的范围比较广,需要切除的黏膜范围太大,且切除后有可能导致食管狭窄,我们则会慎重考虑是否进行切除。l当病变累及到黏膜下层时,单纯切除黏膜层已经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了,也就是说手术切除不干净,这样的切除是没有意义的。这个时候,我们会将食管从黏膜下到肌层进行完整地切除。但是,食管外面只有一层疏松的结缔组织,而肌肉的结合是不可再生的组织,所以肌肉一旦被切断,只能靠一些瘢痕来修复。唯一能达到完全再生的就是黏膜层,靠一层黏膜来完成整个组织的完全匹配是很难的。所以,在食管癌切除后,一般我会做食管和胃的一个吻合,而不是食管和食管的吻合,虽然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这是代价最小、取得效果最好的方式。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重,则会先选择化疗,然后再进行手术切除,这样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采用化疗加免疫治疗进行新辅助治疗以后,也能够给患者带来特别惊人的恢复效果。现在医疗水平的飞速进步,给我们提供了新的选择,面对癌症不需要一味地畏惧,及时治疗可以对疾病起到很大的作用,乐观的心态也会对康复产生积极的影响。养成体检的好习惯,是预防疾病的好方法之一。每年定期的体检会让许多潜在病变无处遁形,平时生活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戒烟戒酒等,都有利于身体健康。
60多岁的郑先生,今年6月份吃东西时出现了吞咽困难,来我院检查时,发现郑先生患了食管鳞癌。由于肿瘤比较大,手术切除困难,于是在与家属沟通后,为郑先生进行了两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加免疫治疗。治疗后发现肿瘤明显较治疗前缩小了很多,达到了最佳手术治疗状态,随后在9月初我为郑先生实施了食管癌根治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向患者家属说明情况时,他们刚开始都很不解,那么麻烦,既要多花钱,患者还受罪,为什么不直接手术呢?其实,对于局部进展期的食管癌患者来说,通过新辅助治疗,不仅可以缩小肿瘤,降低手术难度,还能清理掉一些已经存在的微小转移灶,降低复发风险,从而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新辅助化疗加免疫治疗,使癌症患者大大受益!临床工作中,我为许多的患者进行过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加免疫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从肉眼上可以观察到病变基本上已经完全消失,待有手术指征后,再将分散的肿瘤细胞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移走,这样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比既往“先手术再化疗”的治疗效果要好很多。病变一开始存在时,患者如果先进行免疫治疗,活化的免疫细胞可以更好地识别肿瘤细胞的特点,再通过对肿瘤细胞特异性的靶点识别,从而进行免疫性消除,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自身的免疫细胞将肿瘤细胞定向消除。这样一来,大部分的肿瘤细胞在手术前可能都已经被消灭了,手术只是去打扫战场,清除免疫治疗后的漏网之鱼,患者的生存时间能够得到大幅度提高。相反地,如果先进行手术,再进行免疫治疗的话,手术把大量的肿瘤细胞都移除了,这时候免疫系统虽然被活化了,但是它能识别的肿瘤细胞数量非常少。也就是说免疫系统不能完全识别出肿瘤细胞,从而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地杀灭,治疗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而且患者在手术后,身体还比较虚弱,免疫系统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也是有待考量的。很多患者朋友得知自己患病后,总是忍不住去网上查看资料,其中不乏反对新辅助化疗和免疫治疗的声音,导致不少患者盲目听从,反而耽误了病情。这里提醒大家,发现病变,应第一时间去正规医院,让专业的医生判断选择哪种治疗方式。对于新的治疗手段无需过分抗拒,医生会结合每个患者的自身情况来采取措施,而大家要做的就是相信医生。
食管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十分高的肿瘤,其诱因有喜食烫食、爱吃腌制食物、烟酒刺激、家族史等。在所有的癌症当中,得了食管癌的患者,也是特别痛苦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大多数人可能只知道得了食管癌,会导致吞咽困难、吃不下饭。殊不知,食管癌也很容易发生转移,累及其他部位,如骨头、脊柱等,从而出现身体各部位疼痛的现象,但这也意味着患者的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在早期,大部分的食管癌患者不会有太典型的症状,可能只是感觉到轻微的咽喉不适、胸骨后不适等,自然也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一旦病变进入局部进展期或者晚期,就会出现病变向外的累及,此时患者才会有疼痛的症状。当病变转移到骨头时,由于骨头、骨膜都比较硬,而骨头一旦被破坏,患者产生的疼痛自然而然就非常剧烈;当病变转移到肝脏时,由于肝脏上面有包膜,而且比较致密,如果肝脏肿瘤增大,就可能导致整体体积增大,然后牵拉到这些包膜,患者就会产生疼痛感;当病变转移到头颅时,由于头颅也是一个比较坚硬的结构,因此颅内一旦有新生物增长,颅内压就会快速增高,患者就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的症状,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抽搐、癫痫等。其实,以上疼痛都和靶器官的受累相关。多数情况下,食管癌导致的疼痛可能只是引起周边组织受累,它更多产生的影响是:肿大的淋巴结压迫到了组织和神经,从而出现了一些相应的症状,比如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可以对比以上几种情况,如果身体出现了这些疼痛,可能预示着患上了食管癌,千万不能选择忽视,应及时前往医院,做胃镜等相关检查,明确到底是什么疾病,然后再对症治疗。
一个月内,她经历了确诊癌前病变、手术,但获得了很好的治疗结果等一系列跌宕起伏的事件,35岁的孟女士最近对两句话的感触颇深,那就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一切要从1年前的体检说起。去年单位组织体检,为了给员工更好的健康福利,单位特意在体检套餐外给每位员工增加了胸部CT项目,紧接着孟女士就在CT检查时被告知右肺内结节,后间断随访。2周前,孟女士于西京医院再次复查肺结节,提示右肺尖磨玻璃结节,怀疑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是一种非正常的病理性增生,有研究表明它与肺泡癌的发生、发展有直接关系,也就是癌前病变,这可吓坏了孟女士,她决定立即手术治疗。手术很顺利,术后病理最终诊断为肺原位癌,手术切除后可以达到临床治愈,五年生存率接近100%,不过也不能保证不再复发,特别是患者属于多发性原位癌,因此,术后还要坚持严格地随访,以防病情进展时能及早处理。近几年,肺结节的检出率很高,很多人在检查出肺结节后也很焦虑害怕,究竟什么样的结节需要处理?什么样的结节更适合观察呢?我在这里再给大家讲一讲。一般情况下,结节要不要手术取决于很多因素,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复查过程中的变化等。很多时候我们最关注的是结节的大小,将其作为衡量手术的主要指标,其实作为临床医生,除了要关注结节的大小,我们更看重结节的密度和CT值,如果CT值在-500、-400,就要高度警惕,或者说建议手术处理,但如果CT值在-800左右,即使结节很大,也可以暂时观察。出院回到家后回想这一切,后怕又不真实,好像从此她的人生被斩钉截铁地分成了两段,前半截她是一个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女强人,后面的人生里,她想要慢下来,以前在工作或者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在疾病与生命面前,都不值得一提。其实很多人都会和她一样,生病后才会思考生命的意义,仿佛有了上帝视角,可以随时抽离出来审视当下,她将这笑称为生病后获得的超能力。
56岁的史女士半年前无诱因出现胸闷不适,但自行休息后可缓解,因此她并未在意,同事里像她这个年龄段的人,也有经常抱怨胸闷气短的,她们说这都是更年期的正常现象,过几年就好了。但史女士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于是来到我院胸外科门诊就诊,胸部CT+肺结节三维重建提示史女士右肺上叶尖段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影,怀疑为浸润性腺癌。这可吓坏了她,自己一向挺注意健康的,怎么就得了癌症!由于结节性质无法明确,告知本人及家人病情后,均要求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肺腺癌。家人很担心,想知道咳嗽、咳痰、血丝、胸闷胸痛,哪些是肺癌的典型症状呢?答案是都不是,很多肺癌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只有当肿瘤增大到一定程度,才可能产生相应的刺激性咳嗽或牵拉疼痛、出血。我国肺癌常见的两种类型是肺腺癌和肺鳞癌,腺癌多发生在肺部的边缘,因此早期症状不明显,而鳞癌多发生于肺的中央,可在早期出现无痰或少痰的阵发性刺激性干咳。由于肺部疾病的特殊性,很多时候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容易误认为呼吸道感染,不容易引起重视。这里提醒大家,感冒、咽炎等呼吸道疾病一般会有诱因,如受凉、病毒感染等,给予相应的治疗一般一到两周就会好转或治愈,如果消炎、抗病毒等治疗效果不明显,建议及早去医院呼吸科、胸外科等就诊,以防延误病情,特别是长期处于烟酒环境的人,更要引起警惕与重视。对于肺癌的预防,一定要避免接触致癌因素,如男性戒烟限酒,女性避免二手烟与厨房油烟(开油烟机),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定期体检。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如有任何不适,一定要及时就诊。
肺癌是全球头号癌症杀手,一说起肺癌,很多人的刻板印象就是:绝症、寿命短,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以目前的医疗技术,任何癌症都不是绝症,肺癌同样有机会可以获得有效的治疗,而患者的生存时间也是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就诊时病变的分期。分期不同,生存期也大不相同!如果是极早期的原位癌或者是微浸润腺癌,通过手术做了局部切除以后,病变已经被完全切除了,患者就可以完全摆脱病变的困扰,也就是彻底治愈。如果是局部进展期或晚期的肺癌,已经出现了远处器官的转移,或者周边器官的潜在转移,或者极个别细胞已经到达其他组织和器官,这时只能进行单纯的切除,并不能把所有的肿瘤组织完全消灭,被漏掉的细胞,可能还会逐步增长。久而久之,就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这部分患者生存的时间就会相应缩短。而到了极晚期的患者,可能病变已经遍布全身各处,病变一旦进入血液,就会随着我们的循环系统,逐渐分布到头、肝、骨头等所有血液能到达的地方,都可能有肿瘤组织存在。但是大家也不用担心,随着免疫治疗等相关肺癌疗法突飞猛进的发展,临床已经逐渐实现了晚期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目标。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去识别细胞,让免疫细胞杀灭癌细胞和肿瘤组织,这样就有可能让患者活得长、活得好。记得多年前的一位老大哥,确诊为肺癌时,已经到了晚期,由于晚期肺癌发展快速,治疗过程就变得十分艰难,而患者承受的痛苦也是难以想象的,但由于老大哥的坚强与乐观,一直没有放弃治疗,幸运的是,他的坚持是有效果的,老大哥最终控制住了病情,现在的他依然活得好好的。因此,不管是什么病,都建议大家尽早处理,这样付出的代价会比较小,受的罪也比较少,治疗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如单纯从手术的切除范围来说,早期病变可能只需要切除局部正常组织,牺牲很少的肺组织,就可以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而对于局部进展期的肺癌患者来说,可能切除的范围要更大、更广。除此之外,即使得了癌症,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情,有战胜病魔的信心,再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可能极大地改善病情,也完全有可能存活几十年。
众所周知,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但在生活中,由于不良习惯、吸烟、气体污染等原因,肺功能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而当肺出现问题时,各种肺病就会找上门,甚至增加肺癌的几率。1.哪些因素会引发肺病?肺主管的是呼吸,气体从外界进入机体以后,在肺组织里面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所以只要是和气体有关的因素,都可能增加肺部疾病出现的频率。其次,还有一些先天性的因素,比如α1-弹力酶缺陷,患者机体出现肺部疾病后,很容易造成肺组织的改变或者破坏,然后出现支气管扩张的症状。2.哪些人容易得肺病?大部分情况下和吸入的气体有关。经常从事粉尘职业的人,可能会罹患尘肺或者矽肺一类的疾病;长期从事与石棉相关职业的人,可能会出现胸膜间皮瘤或者肺部其他疾病。而汽车尾气、污染的空气、含有甲醛的室内空气、油烟等进入呼吸道以后,会对肺组织进行长期的损害,可能就会出现恶性的肺部病变。另外,当很多病原体经过呼吸道进入机体,在肺组织寄生或者长期存在时,也有可能对肺组织造成损害。比如最近一两年肆虐的新冠肺炎,多数情况都是病原体从机体外面进入肺组织,然后进行繁殖,对肺组织大肆破坏,从而产生相应的肺部疾病。总之,肺部病变也有良性和恶性之分。结核、细菌、病毒等感染,与吸入病原体有关系,这些都是良性病变;而一些职业因素,比如矽肺、尘肺、胸膜间皮瘤等,还有长期的损害和不正常的修复等,会导致肺部恶性病变的出现。因此,在平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远离有害气体,特殊职业从事者注意做好防护措施;最重要的是定期检查身体,早期发现、及时预防。
31岁的赵先生10天前在当地医院体检时发现右肺中叶磨玻璃结节,根据CT表现怀疑是微浸润腺癌,也就是肺癌的一种类型。赵先生不敢相信,自己这么年轻,而且目前也没有咳嗽、咳痰、胸闷等任何不适,怎么就患上癌症了?为求进一步诊治,赵先生来到了唐都医院胸外科门诊就诊,复查胸部CT,结果还是一样,赵先生很绝望,因为在他的认知里,肺癌是很凶险的疾病,很多人确诊没几年就被夺去了生命,看来,在跟赵先生沟通治疗方式前,有必要跟他详细科普一下肺癌的相关知识,并不是患了肺癌就等于“判了死刑”。通常情况下,癌细胞出现后,如果只局限在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层内,没有穿破基底膜,即没有向基底膜深层进行浸润,称为原位癌。原位癌可以保持很长时间不变,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如果偶然发现,积极随访即可。如果原位癌进一步发展,就称为微浸润腺癌,病理上的定义为不超过5mm的浸润侵犯间质范围,在初步诊断阶段,通过胸部增强CT可以做判断,结节可表现为纯磨玻璃或混合磨玻璃,有的患者会有血管异常,或者表现出空泡和胸膜牵拉。后来,冷静下来的赵先生决定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非粘液性原位腺癌,还未到微浸润的阶段,手术后即可完全治愈,赵先生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其实,即使到了微浸润阶段,手术同样可以完全治愈,且有资料证实,5年复发率基本为零。因此,从上述病例就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癌症都是不治之症,一些早期甚至中期的癌症患者在接受系统化的治疗后,都获得了很好的预后,只有那些一发现就已经到了晚期的癌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会有很多困难,预后相对较差。那么,估计有人会有疑问,既然原位癌或微浸润腺癌进展缓慢,术后也不会复发,确诊后可以观察而不立即手术吗?答案是因人而异,因为结节的性质也分为很多种,实性成分的微浸润腺癌和紧贴胸膜的微浸润腺癌建议尽早处理,其他可以暂时观察,一旦结节增大或有变化,就需要积极治疗。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女性确诊肺癌,其中大部分肺癌类型为腺癌,早期可无症状,等到发现的时候疾病已经进入了中晚期,临床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严重威胁着我国女性的生命安全。有人会好奇,为什么女性不抽烟也会得肺癌?究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首要原因依然是烟草,虽然大多数女性不抽烟,但长期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其次,大气污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近年来的空气污染非常严重,特别是冬天,雾霾这个词我们再熟悉不过了;第三,对女性来说,还有一大危险因素,那就是室内空气污染,因为我们国人的饮食习惯及家庭分工,女性更多地承担着一个家庭的日常饮食,长期暴露于油烟环境中,也会增加患癌的风险。56岁的刘女士于3个月前体检时发现右肺占位性病变,高度怀疑肺癌可能,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断,来我院胸外科门诊就诊,行全身PET-CT及支气管镜活检,提示右肺存在葡糖糖代谢增高,符合恶性病变并远端阻塞性炎症;纵膈双侧多发淋巴结转移癌,确诊为肺腺癌T2N2M0(Ⅲa期)。肺癌Ⅲa期属于中晚期的一种类型,由于出现了周围肿大的淋巴结比较多或者有纵膈转移、肺内转移,一般刚发现时无法实施肺癌根治手术,可以考虑先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靶向治疗等,如果治疗后肿瘤缩小,分期降低,还是能够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的。刘女士接受了2次术前新辅助化疗,化疗后恢复良好,获得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因为恶性肿瘤一旦进入中晚期,它的进展就会比较快,因此就要求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很多患者会有顾虑,觉得是否还有治疗的必要?其实肺癌即使到了Ⅲ期,不同的患者的生存期是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的,有统计发现,Ⅲ期肺癌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在40%左右,主要与个人的身体状况,及对化疗、放疗、靶向药物治疗的敏感程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