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症:应用于精神疾病、运动障碍疾病、帕金森并、局部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慢性疼痛综合征、多发性硬化所致的痉挛性截瘫、以及脑损伤、脊髓损伤的患者。应用于脊髓损伤较多的是包括神经源性膀胱在内的二便障碍[1]。特点:利用变化的磁场作用于大脑皮质产生感应电流改变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从而起到兴奋或抑制大脑皮层,增高或降低局部脑内代谢水平[1]。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可改善患者的运动、呼吸、消化功能,并起到镇痛的作用[2]。我科将经颅磁作用于骶神经治疗神经源性膀胱,起到局部兴奋的作用,从而恢复骶神经支配区的感觉。[1]黄晓琳,燕铁斌.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14-114.[2]杜寒剑、冯华.经颅磁刺激技术与脊髓损伤研究进展[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2011,12(1):202-206.
适应症:分为上肢、下肢及脊柱矫形器。在脊髓损伤患者常用的是脊柱矫形器,适用于脊柱骨折尚未稳定、躯干肌力差的患者,其次是下肢矫形器,适用于截瘫的患者[1]。临床特点:脊柱矫形器主要用于固定和保护脊柱,矫正脊柱的异常力学关系,保护病变部位免受进一步的损害,支持麻痹的肌肉;下肢矫形器主要是支撑体重,辅助和替代肢体功能,保护下肢稳定,改善站立和步行时的姿态[1]。[1]黄晓琳,燕铁斌.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42-142.
适应症:在脊髓损伤患者中应用于四肢肌力训练、大便失禁、便秘、肠易激惹综合征、尿失禁、肌性盆底痛。除此之外也可治疗头痛、痉挛性斜颈、姿势性腰背肌痛、肺气肿等[2]。 特点:引导患者学会根据不同的肌电数值和视听信号,仔细体会肌肉紧张和放松的感觉,通过反复学习和训练,达到能按治疗需要自我调节肌电电压从而肌肉放松或紧张。共3个表面电极,有2个记录电极、可采集肌电信号,1个地级[1]。[1]黄晓琳,燕铁斌.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18-118.[2]刘玲玲,冯珍.肌电生物反馈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3):289-292.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是指由神经系统病变导致储尿、排尿障碍,从而引发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1]。 适应症:可用于膀胱功能障碍信那个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因分析、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疗效评估。对上尿路影响的评估来说,膀胱压力是重要内容[2]。 特点:尿流动力学检查能客观的反应逼尿肌、尿道内、外括约肌各自的功能状态及其在储尿、排尿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准确诊断及治疗膀胱功能[2]。 观察指标:首次膀胱充盈感:男性为(250±50)ml,儿童为(180±100)ml;最大膀胱容量:男性为(600±150)ml,女性为(500±100)ml;膀胱和腹部的初始静态压:仰卧位5~20cmH2O,坐位15~40cmH2O;立位30~50 cmH2O;顺应性>20ml/ cmH2O[3]。[1]何予工,周青.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潘广治疗的研究概况[J].中国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11(38):878-880.[2]励建安,黄晓琳等.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37-237.[3]励建安,黄晓琳等.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39-239.
适应症:应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运动系统损伤辅助诊断、康复治疗、疗效评定和预防。可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肌力训练及本体感觉的测试[1]。特点:是目前对肌肉功能评价及肌肉力学特性研究的最佳方式。等速肌力训练有恒定的角速度和顺应性变化阻力两大特点,使肌肉匀速下每一点的肌肉均能承受最大的阻力。是集安全性、有效性、多重运动速度、及时反馈及客观记录、多种训练方法选择等优点为一体的训练方法[2]。[1]吴伟峰,糜迅.等速肌力测试和训练技术在我国康复医学领域应用现状[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9):44-47.[2]宋高坡,赵英.聂志强.等速肌力训练在康复医学领域的应用的进展[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7):89-91.
手外伤后的功能障碍包括肿胀、瘢痕挛缩、肌腱粘连、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伤口长期不愈合等因素造成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我国手外科技术闻名于世界,但是单凭精湛的外科技术尚不足以使患者的手恢复良好的功能,它仅仅是为功能的良好恢复创造了基础条件。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只有将手术与康复紧密结合,才有可能的使患手恢复最大的功能。手外伤和脑卒中、脑外伤或脊髓损伤不同,可在门诊治疗,似乎医生的角色并不是怎么重要的。那么医生在手外伤康复真的是无用之人吗,并不是这样。从以下几点来叙述医生在手外伤康复方面的作用和以后应努力的方向。一、为康复团队设立团队的宗旨和工作目的“让患者拥有一双完整的双手”这种宗旨,无形中鼓励到团队中的每个成员,且把每一位成员凝聚在一起。二、康复医生在康复评定及讨论中应起到的作用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没有评定就无法制定出规范化的康复治疗 。而评定除常规的半定量评定外,康复科医生应具备独立行肌骨超声、肌电图和阅片的能力。为更好地评定患者、及时的发现问题、制定治疗方案、评估预后做好充分的准备。而讨论会是康复团队沟通的重要桥梁,讨论会中专科康复医生应能起到管理、协调和总结的作用。对于手功能障碍的原因,医生应能根据病史、专科检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作出详细的分析,然后根据原因所引起的功能障碍制定出康复治疗方案。三、随时关注手外科进展情况及手外伤康复的发展现状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最先进的康复方法,随时关注相关专业的动态,多和相关专业的人士沟通,才能更好的提供康复服务。现目前国内手外伤的康复乃至其他的康复,医生的角色确实陷入“尴尬”的局面,怎样更好的定位,且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作用是每名康复医生应思考的问题。以手外伤康复为例首先应掌握肌骨超声、肌电图、阅片、常规查体及半定量的评定方法,其次是熟知特定患者的手术过程(可通过与手术大夫沟通)及术中所用到的材料及性质,最后是制定个性化的综合且细致的康复方案。
各区损伤,检查时均有其特征。 I区:此区仅有指深屈肌,故伤及后仅出现远端指间关节不能屈曲。断裂肌腱的近断端,由于腱纽及蚓状肌的牵挂而不会回缩的很多。在拇指指间关节不能完成屈曲的动作,其近端无腱纽及蚓状肌的牵挂常回缩的较远。 II区:在II区内,屈指肌腱在近节指骨中部成两束,并转向指深屈肌腱的背面,向前止于中节指骨中部。因此,在此区的肌腱肌腱损伤,如果在分叉处近端,则指浅屈肌腱在浅层,指深屈肌腱在深层。故首先损伤的是指浅屈肌腱。在分叉处以远,指深屈肌腱在浅层,故可首先伤及此肌腱。而在分叉部分,指深、浅屈肌腱均在同一水平,故损伤可同时伤及此二肌腱。在拇指,肌腱无周围组织的束缚,可滑行到腕。此区 为鞘管区,在鞘管起始处,容易形成狭窄性腱鞘炎。 III区:此区内包括指浅、深肌腱,其中浅肌腱在浅层,故损伤可能首先累及指浅屈肌腱。此区中的指深屈肌腱有蚓状肌附着,故肌腱断裂发生在附着点以远,其近断端回缩较少,而指深屈肌腱因无蚓状肌附着,故断裂肌腱的近断端常回缩至腕部。在拇指拇长屈肌腱在拇短肌腱深部,此区损伤的机会较少,伤口深,又怕损伤正中神经的返支,因此,手术时寻找到近端较为困难。 IV区:此区在腕管内。其内有九条肌腱和一根正中神经通过。肌腱外覆有滑膜鞘。其中四条指深屈肌腱在腕管底层,并列一排。指浅屈肌腱,中环指在浅层,示、中指在深层。拇长屈肌腱在腕管深层桡侧。检查时分别检查远、近侧指间关节主、被动屈曲情况以及拇指指间关节屈曲功能,并根据损伤部位,损伤性质、程度来判断哪条肌腱损伤。腕管内有较厚韧带保护,在此区的肌腱损伤较少,但一旦损伤,常常是多发性损伤。 V区:在此区腕屈肌腱比指屈肌腱更表浅,故指屈肌腱损伤的同时,常伴有腕屈肌腱损伤。腕屈肌腱损伤会出现屈腕无力,再向深层为屈指浅肌腱,损伤后出现相应近侧指间关节屈曲障碍。屈指深肌腱在更深层,损伤后出现远侧指间关节屈曲障碍。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optica,NMO)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NS)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同时或连续发生的急性视神经炎(ON)和横贯性脊髓炎(TM)。本文总结了视神经脊髓炎发病的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评估方法和康复治疗方法。
一、概述肩锁(acromioclavicular,AC)关节脱位通常发生在对抗运动中(英式橄榄球、摔跤、冰球和美式橄榄球)。一般的损伤机制为摔倒并伴有对肩膀后上部位的直接外力打击。较少数的损伤为间接损伤机制导致,例如摔倒的同时伸直并外展手臂或手肘导致肱骨头推向肩锁关节。肩锁关节脱位会涉及不同程度的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和三角斜方筋膜损伤。肩锁关节脱位损伤的级别会根据损伤的严重性、影像学结果和锁骨相对肩峰的位置来判定。严重程度高的脱位损伤会导致肩锁关节不稳,进而肩带功能失常。严重程度低的损伤,即级、Ⅰ级和Ⅱ许多Ⅲ级损伤通常采用非手木治疗。二、康复治疗移植的肌腱组织在骨通道中,肌腱和骨头接触面恢复弹性通常最多需要12周的时间。因此,重建手术后最初的12周内,手术构建部位会随着组织愈合而慢慢地达到稳定。最初,构建部位的稳定性极大程度地依赖于修复部位的生物力学属性,少数程度依赖于生理上的恢复。8周之后,重建部位的稳定性提高会更倾向于一部分置人骨通道的移植物产生的癜痕组织。这个过程还远没有结束,然而构建部位极易因为受到过多的力而导致重建失败。12周之后,骨骼和肌腱连接面的弹性会远好于之前,随着之后数周和数月的进一步愈合,手术构建部位可被认为达到稳定。这可以被当作肩锁关节脱位手术后康复计划的生理基础铺垫。阶段1(术后6-8周):通过制动来保护修复组织阶段2(术后6-12周):康复着重在恢复肩关节活动度和肩胛骨控制阶段3(术后12-18周):着重再增强力量阶段4(术后4-6个月):功能重建三、康复精要•尽管重建术后会持续最多8周的肩部制动,但肩关节僵硬相对少见。•在取下支具后,小负荷主动辅助练习通常足以恢复关节活动范围。•肩胛骨的活动范围和控制在整个术后期间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