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 郭新虎 主治医师 北医三院 骨科
1.什么是腰椎滑脱?腰椎滑脱是指腰椎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的向前移位。腰椎滑脱的程度由轻到重可分为I度、II度、III度、IV度和V度(图1)。腰椎滑脱因病因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经典的腰椎滑脱分类为:1.发育不良性滑脱,即由腰骶部先天发育缺陷导致的滑脱;2.峡部性滑脱,主要指峡部裂性滑脱,因为发育过程中因发育薄弱或反复应力导致峡部断裂引起的滑脱;3.退变性滑脱,因年龄增加、脊柱、韧带、肌肉、关节退变老化导致的椎体滑脱;4.创伤性滑脱,因暴力外伤等导致的除峡部以外骨折导致的椎体脱位;5病理性滑脱,因肿瘤、感染等病理性因素导致的滑脱。腰椎滑脱可导致腰痛,腰椎内伴行的神经结构受压迫产生下肢的麻木及疼痛等症状,此时可诊断为腰椎滑脱症或者腰椎管狭窄症。 2.青少年及儿童腰椎滑脱有何特殊之处?正常情况下,腰椎滑脱症多发生在成年人及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类型为退变性滑脱和峡部裂性滑脱。青少年及儿童的腰椎滑脱较为少见,多为峡部裂性滑脱及发育不良性滑脱。因青少年及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对于一部分患者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滑脱迅速进展,尤其是发育不良性滑脱,因较为少见,不少医生对其认识不够深刻。发育不良性滑脱往往就诊时就已经是重度滑脱,伴有腰骶部后凸、脊柱曲度异常、走路姿势异常、甚至部分患者因马尾神经受压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3.青少年及儿童腰椎滑脱的临床特点(1)峡部裂性滑脱:大多数无明显症状,或者伴有轻微的活动后腰背痛。少数患者可伴有较明显的腰痛,滑脱引起神经压迫时可导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也有部分患者伴随脊柱侧弯、躯干倾斜,单侧弯程度往往不重,可能与肌肉痉挛或者不对称滑脱有关。大多数峡部裂性滑脱往往进展缓慢,滑脱程度不重,保守治疗即可(2)发育不良性滑脱:发育不良性滑脱与峡部裂性滑脱存在较多不同,大多保守治疗无效,需要手术治疗。①发育不良性滑脱在青少年及儿童时期可快速进展,不少患者发现时已经是重度滑脱(III度)。②大多伴有腰骶部后凸,随后可导致整个脊柱曲度的异常以及走路姿势异常,甚至腰骶部的后凸通过一系列的传导机制会导致颈椎的后凸。③因儿童及青少年神经耐受性较好,部分患者即便滑脱为重度(III度及以上)了,但下肢神经麻木疼痛不明显,仅表现为腰背部无力、腰痛、大腿后方肌肉紧张等。也有部分患者初始症状即是马尾神经受压表现,即大小便无力等。(图2) 4.青少年及儿童腰椎滑脱应该如何治疗?何时应考虑手术?(1)对于峡部裂性滑脱且为轻度(I-II度),无明显症状,一般无特殊治疗,但应该适当避免对腰部冲击比较大及腰部活动要求高的运动,定期拍X线片观察即可。如果有腰痛症状或神经症状,在没有引起神经受损表现的情况下,也应该先以保守治疗为主,治疗措施包括:暂停引起腰痛的体育活动、适当休息、应用消炎止痛药物、必要时也可以佩戴特制的防止躯干伸展和旋转的支具等,等症状缓解后逐步康复锻炼,包括强化核心肌群、屈髋肌群和腘绳肌拉伸等。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重度滑脱、明显神经受损症状时应当考虑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式包括峡部裂修补手术、腰椎减压固定融合手术等。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当结合患者病情及医患交流后具体确定。(2)对于发育不良性滑脱,原则上确诊后应考虑手术治疗,因大多数情况下保守治疗无效,但短时间内可以尝试通过佩戴支具、减少腰部活动、对症等保守治疗方式,如果症状缓解、滑脱未进展,可继续密切观察。但从长远来看,滑脱依然有进展风险,临床上我们也有见到青少年及儿童时期发现峡部裂滑脱或发育不良性滑脱,因症状不明显未及时治疗,最后在中年阶段发展到腰椎完全脱垂(V度滑脱)、症状非常明显后在做手术,此时手术虽然可以,但手术难度及手术风险都大大增加,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也明显增加。北医三院骨科腰椎专业组团队选择的手术方式以减压、滑脱复位、内固定融合术为主,术中需要矫正腰骶部后凸以改善整体的脊柱曲度以及姿势异常,避免因脊柱曲度异常导致长远以后的脊柱退变,目前已成功治疗大量重度滑脱及相关疑难病例(图3)。 5.总结青少年及儿童的腰椎滑脱有一定特殊性,应当引起重视,对于大多数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可保守治疗。当症状较重、滑脱程度重,尤其是为发育不良性滑脱时,治疗难度大、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应当及时就诊专业脊柱外科医生以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参考资料:1.脊柱外科学,陈仲强,刘忠军,党耕町主编,第54章,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2.BridwellandDeWald’sTextbookofSpinalSurgery(脊柱外科学),第65章重度腰椎滑脱-后路减压和腓骨销钉技术,第68章L5椎体切除术治疗重度腰椎滑脱(郭新虎李危石译).3.AO脊柱外科学:脊柱外科手术精粹:17章腰椎峡部裂和滑脱(郭新虎李危石译)4.郭新虎,李危石,郭昭庆等,高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复位程度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关系,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0年5.李危石,郭新虎,重视高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的矢状位平衡及重建问题,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0年
1.峡部裂定义腰椎峡部裂是青少年及儿童人群中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青少年腰痛患者中有近13%-47%由峡部裂所致。那么什么是峡部裂?峡部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如下图所示,在腰椎椎体的后方,上下关节突和椎板相交的部分就是峡部,英文为isthmus,原意是指连接两块大陆的狭长地带,两侧为海洋。引申过来,腰椎的峡部就是指连接椎板和前方椎弓根及椎体的结构。峡部裂即指腰椎峡部断裂,或称为峡部不连。如果双侧峡部断裂,则导致腰椎后方的椎板与椎体连接中断,使后方的稳定性丧失,容易导致腰椎滑脱。2.峡部裂的发病率及易患人群腰椎峡部裂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婴幼儿及不能行走的人群中几乎不存在峡部裂,青少年及儿童的发病率为约为5%,成年人群发病率为5%-7%。病理因素有多种,包括发育因素、站立行走、负重、体育活动、家族因素等。反复伸展和旋转腰部的活动是峡部裂的重要诱因之一,例如体操运动员、举重运动员、军队士兵、跳水运动员、板球投手等相对高发,在一些专业运动员中其发病率可高达47%。峡部裂多发生在第四节和第五节腰椎,占90%以上。3.峡部裂的症状青少年及儿童的腰椎峡部裂起病比较隐匿,多数表现为活动后腰痛及腰活动受限,这些人可能经常参与高冲击力和体能要求较高的运动,与慢性反复损伤或者急性外伤可能有关。出现神经症状的情况比较少见,当峡部裂导致腰椎滑脱较明显引起神经压迫时可以伴随下肢放射痛麻木等。也有部分峡部裂伴有腰椎滑脱患者表现为脊柱侧弯,侧弯程度往往不重,可能与肌肉痉挛或者不对称滑脱有关。因临床上导致腰痛的因素很多,当以腰痛为主诉就诊且检查发现峡部裂时,应当仔细鉴别有无其他因素导致的腰痛,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等。具体应咨询专科医师。4.峡部裂该如何治疗?对于没有症状的峡部裂无需特殊治疗,定期观察即可。对于伴有腰痛等症状的峡部裂,首选保守治疗。总体而言,80%-85%以上可以保守治疗成功。治疗措施包括:暂停引起腰痛的体育活动、适当休息、应用消炎止痛药物、必要时也可以佩戴特制的防止躯干伸展和旋转的支具等,等症状缓解后逐步康复锻炼,包括强化核心肌群、屈髋肌群和腘绳肌拉伸等。值得注意的是,经过适当保守治疗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虽腰痛缓解,但峡部没有骨性愈合,此时也不必担心,因峡部缺损可能通过纤维瘢痕连接实现了稳定,大多无需进一步治疗。5.腰椎峡部裂什么时候应该手术治疗?多数学者认为保守治疗3-6个月以上无效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但不绝对,有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职业特点(例如是否与体育特长、职业生涯等有关)、社会因素等来确定。主要的手术方式为直接峡部裂修补手术,能够保留节段的活动度。北医三院骨科腰椎专业组选择做峡部裂修补的标准一般是:椎间盘无明显退变(PfirrmannI级、II级),年龄<35岁,滑脱I度以内且进展风险低,无明显的椎间不稳定。修补方法一般为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固定+峡部清理植骨。对于间盘退变严重、存在不稳定或者滑脱迅速进展者建议行腰椎融合手术。小结:腰椎峡部裂是引起青少年及儿童腰痛的常见因素之一,需要反复伸展和旋转腰部的运动是峡部裂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在某些运动人群中相对高发,当有难以缓解的腰痛时应及时检查予以排除。绝大多数腰椎峡部裂患者经适当保守治疗成功,对于保守治疗3-6个月以上无效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郭新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参考资料:1.CrawfordCH3rd,etal.Currentevidenceregardingtheetiology,prevalence,naturalhistory,andprognosisofpediatriclumbarspondylolysis:areportfromthescoliosisresearchsocietyevidence-basedmedicinecommittee.SpineDeform,2015,3(1):12-292.BridwellandDeWald’sTextbookofSpinalSurgery,Chapter60.3.AO脊柱外科学:脊柱外科手术精粹:17章腰椎峡部裂和滑脱(郭新虎李危石译)4.http://orthopaedicprinciples.com/2015/10/spondylolysis-spondylolisthesis/5.BeutlerWJ,etal.Thenaturalhistoryofspondylolysisandspondylolisthesis:45-yearfollow-upevaluation.
胸椎管狭窄症及其相关的病理改变的治疗是脊柱外科领域的难点之一,其患病率较低、诊断困难、手术治疗风险高,尤其是在以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病变为主的情况下,治疗难度极大,术后出现下肢肌力下降甚至瘫痪的风险远高于其他常见的脊柱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等。因此,不少患者及专科医生谈“胸椎”色变。北医三院骨科为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大的胸椎管狭窄症的诊疗中心之一,在相关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尽量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带您了解胸椎管狭窄症及其相关病理改变胸椎黄韧带骨化、胸椎后纵韧带骨化、胸椎间盘突出等的诊断和治疗。1.什么是胸椎管狭窄症?胸椎管狭窄症的专业定义是指由胸椎椎管内韧带肥厚与骨化、椎间盘硬性突出、椎管发育性狭窄等病理改变中的一种或多种因素作用导致胸椎管容积减小、胸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到压迫,而产生如下肢麻木无力、走路不稳、大小便障碍、甚至瘫痪等症状的疾病。简单来讲,就是胸椎椎管因各种原因导致变狭窄了,致使椎管内行走的脊髓受压迫,进而产生各种症状。胸椎黄韧带骨化、胸椎后纵韧带骨化、胸椎间盘突出伴骨化等均是引起胸椎管狭窄的病理因素。2.胸椎相关解剖成人脊柱由26块椎骨组成,是整个身体的中轴骨,承接头颅、胸廓及骨盆,起到“顶梁柱”的作用,由7节颈椎、12节胸椎、5节腰椎、骶骨(5节骶椎融合而成)、尾骨(3-5节尾椎融合而成)。胸椎的典型特点是其与肋骨相连接,共同组成胸廓,位于脊柱的中间,上接颈椎,下接腰椎(图1)。胸椎英文为Thoracicvertebra,因此第1节胸椎至第12节胸椎简写为T1-T12。每一节胸椎包含椎体及后弓,椎体与后弓围成的圆环状管状结构为椎管,椎管内有脊髓走行,脊髓内包含支配躯干及下肢感觉及运动的神经纤维。因此胸脊髓的受压会引起躯干及下肢的感觉减退、无力,大小便障碍,而不会引起上肢的症状。椎体之间有椎间盘,此外在椎体后方、椎管前方分布有后纵韧带,椎管后方分布有黄韧带,上述结构均是围成椎管的软组织结构,因此其发生增生骨化等病理改变时会压迫椎管内的脊髓及神经(图2)。3.胸椎管狭窄症有哪些症状?当胸椎管狭窄的程度比较轻时,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每个人耐受狭窄和脊髓受压的程度也不同。随着狭窄及脊髓受压程度的加重,可以出现以下症状:(1)下肢广泛性麻木和(或)疼痛;(2)下肢沉、僵、无力、行走不稳、容易摔倒等;(3)胸腹部束带感;(4)沿肋间神经分布的胸壁或腹壁放射性疼痛;(5)严重者会出现瘫痪及大小便功能障碍。也有患者虽然椎管狭窄很重,却没有任何症状,其原因为压迫为长时间缓慢发生,脊髓逐渐耐受了压迫,此类患者往往在摔倒或轻度暴力受伤后突发严重症状甚至瘫痪。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胸椎管狭窄症是少见的疾病,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会或多或少偶出现下肢沉重无力感,不一定是真的有问题,需专业医师判断,切忌给自己“扣帽子”! 4.胸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表现常用的检查手段包括胸椎X线片、CT及磁共振(MR)。胸椎CT及MR能够清晰显示胸椎管狭窄的程度、胸脊髓受压程度及韧带的骨化、间盘突出等病理因素。图3为胸椎黄韧带骨化导致的胸椎管狭窄的CT和MR图像。图4为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导致的胸椎管狭窄的CT和MR图像。图3左图胸椎黄韧带骨化的CT,黄色箭头为正常的椎管,红色箭头所指的白色凸起为骨化的黄韧带,对比正常椎管,局部明显狭窄。右图为胸椎黄韧带骨化磁共振,黄色箭头所指灰色信号部分为正常未受压迫的脊髓,红色箭头显示黄韧带骨化处脊髓受压变性,并且信号产生了改变,即脊髓水肿变性。图4左图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的CT,黄色箭头为正常的椎管,红色箭头白色部分为骨化的后纵韧,对比正常椎管,局部明显狭窄。右图为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磁共振,黄色箭头所指灰色信号部分为正常未受压迫的脊髓,红色箭头显示后纵韧带骨化处脊髓受压变细、变扁。5.胸椎管狭窄症的治疗(1)对于没有症状、仅是偶然检查发现的胸椎管狭窄、胸椎黄韧带骨化、胸椎后纵韧带骨化或胸椎间盘突出等情况,或者症状轻微的患者,定期复查随访观察即可,无需特殊治疗。但对于狭窄严重却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患者,应避免摔倒外伤等情况,以防突发的症状加重。 因胸椎管狭窄症的本质为脊髓受骨化的韧带、间盘等受压所致,目前已有的药物或者辅助治疗措施无法将致压物消除,除非手术去除或减轻压迫。(2)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该考虑手术治疗:(1)胸脊髓损害症状明显时(如严重的下肢广泛疼痛麻木、走路不稳,下肢沉、僵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或瘫痪等);(2)胸脊髓损害症状较轻时,如果发现症状呈渐进性加重趋势,也应手术治疗。(3)手术的方式复杂多样,不同病情及不同医师可能选择的术式不同。总的原则是由经验丰富的脊柱外科医师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因胸脊髓一般较细,耐受缺血及牵拉较差,手术后出现术后血肿、下肢肌力变差甚至瘫痪等风险高。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等切除难度较黄韧带骨化大大增加,致压节段越长,手术风险及难度越大。6.是否可以微创治疗胸椎管狭窄症? 随着微创技术及理念的普及,不少患者咨询能否做微创手术。总体来讲,目前微创手术在胸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方面还远未达到成熟,有极少数医师尝试用微创手术治疗经过严格筛选的病例,也可取得不错疗效。因此在医师技术过关且经过严格筛选(如单节段不太严重的黄韧带骨化、偏一侧的后纵韧带骨化等情况)的病例,或者患者全身情况极差,不允许做开放手术的情况下,可考虑微创,但应谨慎实行。 大家应明白的是,手术治疗的首要目标是安全且有效的神经减压,其次才是追求微创。如果首要目标——安全及有效减压都无法保证,为舍本逐末,强行追求微创会带来灾难性后果。(郭新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绝大部分人在一生中的某一阶段都会有腰痛的经历,引起腰痛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一些是非特异性的如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等,还有一些是由腰椎疾病引起,需要进行及时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腰椎疾病主要以腰椎退变性疾病为主,人群中最为多见且为大家所关注,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退变性脊柱(腰椎)侧弯等。下面就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几类常见的腰椎疾病。1.脊柱的解剖为更好地理解常见腰椎疾病,首先需要了解脊柱尤其是腰椎的解剖特点。成人脊柱由26块椎骨组成,是整个身体的中轴骨,承接头颅、胸廓及骨盆,起到“顶梁柱”的作用,由7节颈椎、12节胸椎、5节腰椎、骶骨(5节骶椎融合而成)、尾骨(3-5节尾椎融合而成)。因腰椎的英文为Lumbar,所以5节腰椎简写成L1-5,骶骨英文为Sacrum,所骶椎简写成S1-5,例如第四节与第五节腰椎之间的椎间盘简写成L4-5椎间盘,第五节腰椎与第一节骶椎之间的椎间盘则简写成L5-S1椎间盘腰椎位于胸椎和骶椎之间,连接躯干与骨盆,是我们人体很重要的承重部位,而且拥有很大的活动度。腰椎的骨性结构包括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附件结构(包括椎弓根、椎板、上下关节突、横突、棘突),椎体和后方附件结构共同围成的管性结构为椎管,椎管内最主要的结构是走行的脊髓及神经。腰椎椎间盘是连接两个相邻腰椎椎体的纤维软骨盘,周围部是致密的相互交错的纤维环,中央部是髓核,富含水分和胶冻样物质,柔软而富有弹性,在腰椎运动时可以增大运动幅度、承受压力、缓冲震动以及保护椎管内神经。腰椎椎管内神经结构的分布:脊髓终止L1椎体水平,再往尾端变为马尾神经位于腰椎椎管内,每一节腰椎水平都有相应的神经根从椎管内经过椎间孔发出,成为支配下肢及下腹部的周围神经。2.腰椎间盘突出症首先大家需要明确“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别。“腰椎间盘突出”是一个影像学的定义,指椎间盘组织超出了正常的边界,通过CT或者磁共振即可诊断。正常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椎间盘承受的负荷应力不断增加,最终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大多数情况下不会产生症状,也无需特殊处理。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个临床诊断名词,是指在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基础上,由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刺激和(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下肢麻木、下肢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生于20-50岁的人群,可能与椎间盘退变、过度负荷、急性损伤、长期震动、妊娠等有关,如汽车司机、办公族或长期弯腰负重工作的人群相对高发。80%-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都可以通过合理的保守治疗措施得以症状缓解,尤其是适用于初次发作,卧床休息症状能够减轻的患者,是不伴有显著神经损害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后期临床症状复发率为25%左右。当存在以下情况时可以手术治疗:(1)病史超过6-12周,经系统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过程中症状加重或反复发作;(2)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放射性疼痛剧烈,或出于强迫体位,严重影响工作或生活;(3)出现单根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麻痹,表现为相应支配肌肉无力或出现会阴区麻木、大小便无力失禁等。主流的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性的腰椎间盘摘除术、以经皮内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和腰椎减压固定融合术。只要手术指征把握得当、术式选择合理,均可以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具体手术方式的确定需要结合患者间盘突出的具体情况、术者的技术特点以及患者意愿来确定。3.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腰椎椎管或椎间孔狭窄,进而引起腰椎神经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出现以臀部或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伴或不伴腰痛症状的一组综合征。其中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是该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即症状通常在行走一定距离后出现,一侧或双侧腰酸,下肢疼痛、麻木、乏力、沉重感、发凉等,腰部后伸时可加重,当身体前倾、坐位或卧床休息后症状缓解或消失,然后再行走至一定距离后,上述症状复现,经休息后又缓解。开始可行走数千米,逐渐减少,病情加重后只能行走数百米甚至几十米。腰椎管狭窄症以中老年人多见,多发生于50岁以后,女性更多见,随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上升。主要的病生理机制是腰椎的退变,随年龄增加、脊柱的老化,出现间盘突出、韧带肥厚、褶皱,小关节增生及脊柱不稳定等共同导致腰椎椎管容积减小,神经受压迫。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通常对非手术治疗有良好的反应,因此对不伴有明显神经损害的腰椎管狭窄症应首选保守治疗。治疗方式包括适度休息、避免加重因素、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硬膜外类固醇注射治疗等。当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明显效果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出现明显神经损害表现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单纯神经减压手术(微创或开放)、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椎体间融合手术等。4.腰椎滑脱(症)腰椎滑脱是指腰椎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的向前移位,最常见的类型包括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和退变性腰椎滑脱,前者是指因为腰椎后附件的峡部断裂,导致维持后方稳定的结构失效从而使椎体前移,可以是发育因素所致也可以是反复的应力负荷刺激或外伤所导致,例如举重运动员就是峡部断裂导致腰椎滑脱的高危人群。退变性腰椎滑脱是指骨性结构完整无断裂的情况下产生的滑脱,病因主要是腰椎的退变、老化,以及肌肉韧带等的变弱及松弛等。影像学上的腰椎滑脱如果无症状,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疗,当因为滑脱导致腰痛、神经受压导致狭窄产生疼痛麻木等症状时,可以诊断为“腰椎滑脱症”,其中部分患者可能会与“腰椎管狭窄症”有所交叉,两者兼有。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指征大致同腰椎管狭窄症,即保守治疗无效或者产生严重神经损害表现时可考虑手术。5.退变性脊柱(腰椎)侧弯退变性脊柱(腰椎)侧弯是指在骨骼发育成熟后由于脊柱退行性变而引起的侧弯畸形。发病机制可能与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退变、肌肉韧带退变、骨质疏松等综合因素有关。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女性更为多见。除侧弯本身外,可以伴随有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轻度的退变性侧弯可无任何症状,只需要定期观察及加强锻炼即可。当退变较重或者侧弯角度较大时,可产生腰痛,椎管狭窄压迫神经时可产生下肢疼痛麻木或间歇性跛行。当有以下情况时可以考虑手术:(1)进行性加重的腰背痛和间歇性跛行,保守治疗无效;(2)神经损害表现;(3)侧凸进行性加重伴失稳,或合并冠状面和矢状面上的失平衡。手术方式多样,包括单纯神经减压手术、减压加短节段固定融合以及长节段脊柱矫形等,治疗方案较为复杂,需依据患者具体病情、权衡利弊而定。以上就是几种常见的腰椎退变性疾病,当您在生活中出现难以缓解的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会阴区麻木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并完善相关检查,确保医生能够根据您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郭新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参考资料:1.脊柱外科学-陈仲强主编2.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2020)中华骨科杂志3.Rothman-SimeoneTheSpine(6thedition)4.《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李危石译5.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中华医学杂志6.https://www.trialexhibitsinc.com/library-item/lumbar-spine-anatomy-17.https://stl-pain.com/what-we-treat/spondylolis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