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识药物相关间质性肾炎吗?药物相关间质性肾炎,是药物相关肾损害中最常见的类型,由药物造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肾功能不全,病理损伤主要累及肾间质和肾小管,不伴或仅伴有轻微的肾小球或肾血管损伤。根据起病的缓急,可分为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和慢性间质性肾炎。人们常常容易忽略药物引起的间质性肾炎,而实际上药物相关间质性肾炎却非常重要。有数据显示,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是导致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病因,约占15%;而在肾透析治疗患者,可能有10%的患者来自慢性间质性肾炎。 有哪些药可以引发间质性肾炎呢?涉及的药物种类繁多,可以是单一药物或多种药物混合应用致病。目前文献报道的致病药物已高达数百种,随着新药的上市,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中药(含马兜铃酸)。在此我们罗列几种有报道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常用药物:抗生素类:庆大霉素、青霉素G、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阿昔洛韦、林可霉素、克林霉素;解热镇痛药:吲哚美辛、布洛芬、双氯芬酸、阿司匹林;降压药:卡托普利、氨氯地平;利尿剂:氨苯蝶啶、呋塞米;其他:环孢素A、别嘌呤醇、奥美拉唑、西米替丁,等等。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的常见药物是解热镇痛药、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如,关木通、青木香、马兜铃、广防己、天仙藤、细辛等)、亲免素结合剂以及锂制剂。 间质性肾炎会有什么临床表现呢?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①全身过敏反应,如用药后出现皮肤红疹、瘙痒、脓疱、紫癜等,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少数出现轻微关节痛和淋巴结肿大。②尿检异常,包括无菌性白细胞尿、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③短期内出现肾功能减退,肾性糖尿、尿酶或尿低分子蛋白明显升高、肾小管酸中毒,可伴有肌酐上升、贫血,B超示双肾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慢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不具备特异性。约25%~40%患者伴有突发血尿、肾绞痛或尿中发现脱落的坏死组织,提示伴有肾乳头坏死。约10%~20%滥用药物者可伴发泌尿道移行上皮癌或其他类型肿瘤。B超可见肾脏体积缩小。CT扫描可见肾脏体积缩小、形状凹凸不平以及肾乳头钙化影,有助于明确诊断。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引发急性间质性肾炎可能是体质过敏引起,但是患者不一定会出现过敏症状。大部分患者会有类似感冒般的症状,并在尿液检查中发现无菌性脓尿,此时若实施肾活检,可见肾间质有广泛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长期服用止痛药引发慢性间质性肾炎的患者,通常临床症状轻微,不太会有水肿、蛋白尿或血尿。部分患者合并肾小管功能异常,出现“夜尿频多”的情况。 怎么诊断药物相关间质性肾炎?当出现原因不明确的急性或慢性肾功能损伤,有可疑用药史,结合如前述的临床表现(包括肾小管功能异常、全身药物过敏、嗜酸性粒细胞尿等),应考虑该诊断。但确诊有赖于肾活检的病理诊断。 如何治疗药物相关间质性肾炎?首先,应当马上停用所有可疑的药物,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迅速缓解过敏症状,并加快肾功能的恢复。符合透析指征的患者,建议行透析支持治疗。药物相关慢性间质性肾炎至今尚无公认的良好疗法,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并停用可疑药物。少数学者建议给予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对长期预后效果尚不明确。值得注意的是,有关的可疑药物今后应避免再使用。 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肾脏是我们身体内的重要器官,它不仅负责生成和排泄尿液,同时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我们服用的大多数药物都要经过肾脏进行代谢,肾脏是非常娇嫩的,长期或大量或不正确的服用药物极容易导致肾脏功能的破坏。一旦发生肾衰竭,进入尿毒症,需要长期肾脏替代治疗,将会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会让自己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因此,我们要好好爱惜我们的肾脏,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用药,定期监测肾功能,了解肾脏情况,必要时及时调整用药;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肾功能下降,且临床怀疑药物相关间质性肾炎,应积极行肾穿刺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药物的使用,对药物相关间质性肾炎说“不”!
什么是糖尿病性肾病概述糖尿病影响肾脏,一般是缓慢渐进式的,往往需要一二十年,才会造成肾伤害。目前糖尿病肾病已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医学观察,胰岛素依赖型的糖尿病患者,有三成将来会并发肾病变;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则约10%~12%。麻烦的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往往肾功能不全已发作多年而不自觉,当诊断确立时,肾病变已然形成。糖尿病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肿瘤而位居第三位的致死性疾病,而糖尿病肾病所致尿毒症是最主要的死因之一。病因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生原因,仍是当前的研究重点,较为学者肯定的有高血压、代谢异常及遗传等三个因素。研究发现,当长期高血糖时,血压亦会上升,人体血流量相对增加,肾小球微血管内压提高,促成肾小球滤过率升高;又因高血糖、高血清胰岛素及高血脂等代谢问题的作用,造成肾小球结构改变,进而引起蛋白质聚集在肾间质内,诱发各种炎症因子释放,产生细胞增生、肥厚,最后形成肾硬化。若加上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膀胱排尿功能的障碍,而引发的感染或尿路阻塞,则将使肾功能进一步受伤害。发病阶段临床上,习惯将糖尿病性肾病分成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肾肥大及高肾小球滤过率,临床上毫无症状。第二阶段:则在数年后于肾组织切片(活组织检查)出现早期病灶,但肾小球滤过率仍增高或正常。第三阶段: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每日排出量在20毫克以上,200毫克以下。第四阶段:则是持续性蛋白尿,每日白蛋白尿排出量高于200毫克;此阶段常伴随高血压的出现及肾功能恶化。第五阶段:通常在出现明显蛋白尿5~10年后发生,70%的患者会发展成尿毒症。第三阶段以前,若严格控制血糖,肾功能变化是可逆性的。但超过第三阶段,肾结构便逐渐被破坏,功能每况愈下。因此,糖尿病患者须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并定期检查肾功能,才能避免肾病变发展。
小便泡泡多,怎么办? 门诊经常碰到一些病人很焦虑地跑进来问:“医生,我发现我最近泡泡很多,是不是肾脏出现了问题?” 那么,今天我来一一和大家聊一聊,关于泡沫尿的那些事。 1.什么是泡沫尿? 正常情况下,尿液表面张力很低,形成气泡较少。尿液含有一些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使尿液张力改变而出现一些泡沫,就会产生泡沫尿。 2.什么样的泡沫尿需要警惕? 一般情况下,尿液冲到马桶里会形成泡沫,特别是男性,由于排尿姿势的原因,会造成尿液冲击力量较大,从而增加了尿液表面张力。 同时,有些情况下,晨尿或者饮水少时排的尿液,由于浓缩,会造成一些物质的浓度较高,更容易形成泡泡增加。 一般情况下,如果泡泡是大小不一的,同时会在较短时间内消失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泡沫尿。 反之,如果泡泡是比较细小的,同时很难消掉,就要高度警惕是不是蛋白尿的情况了。此外,糖尿病患者,由于尿液中糖分增加,也会形成泡沫尿的情况(糖尿病患者的泡沫尿一般是比较大的泡沫)。 3.形成泡沫尿主要的原因有哪些? 1) 肾脏疾病:肾炎会引起蛋白尿的产生,出现尿泡沫。 2) 泌尿系感染,使尿液的成分容易发生改变而产生气泡; 3) 糖尿病时,尿液中尿糖或尿酮体含量升高,尿液的酸碱度发生改变,尿液表面张力增高; 4) 夫妻长期分居,停止性生活时间过长;经常性兴奋者,由于尿道球腺分泌的黏液增多,尿液表面张力增高,也会出现尿中多气泡。 5) 正常情况下,由于排尿较急较快会形成压力增加,使得细胞表面张力增加,造成尿液泡沫的产生。 4.如果怀疑是病理性的泡沫尿,应该怎么办? 需前往医院行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排除肾脏或泌尿道疾病的可能。
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侵犯尿路粘膜或组织引起的尿路验证。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寄生虫等均可以引起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可发生在从婴儿到老年的各个年龄段,女性尤其是妊娠期妇女的发生率更高,男性则好发于两个特别的人群,即肾移植受者和尿路有功能性或器质性异常的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可表现为急、慢性膀胱炎,无症状性菌尿,也可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少数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导致肾衰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各种易感因素,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大量饮水、勤排尿、不要憋尿:肾脏排泄的尿液,对膀胱和尿道起着冲洗作用,有利于细菌的排出,每天大量饮水,能避免细菌在尿路的繁殖,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病率,这是预防尿路感染最实用有效的方法。在疾病的发作或缓解阶段,每天大量饮水,亦有利于疾病的恢复;2、注意个人卫生及阴部的清洁:使致病菌不能潜伏在外阴部。由于性生活后引起的女性膀胱炎,建议房事后和次晨排尿,若同时服用磺胺药物1g或呋喃妥因100mg,也有预防作用。3、尽量避免使用尿路感染器械和插管:尿路器械易把尿道远端的细菌带入膀胱和上尿路,尿路插管后易发生持续性菌尿,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在必须使用时,要严格消毒,在尿路器械使用48小时后,宜作尿培养,以观察是否发生尿路感染。以前曾有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史或有尿路异常,在尿路检查或前后48小时宜服用抗菌素以预防感染。4、去除慢性感染因素: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全身抵抗力低,易发生尿路感染,因此,对上述疾病给予积极治疗,是平素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措施,也是治疗尿路感染的重要环节。
2012年,我国进行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10.8%的人患有慢性肾脏病,估算我国患有慢性肾病人数在1.2~1.3左右。患者数量十分庞大,且总体认知率、治疗率、达标率都非常低。 慢性肾病的分类慢性肾脏病是一个比较广泛的定义,当出现肾脏损伤,有蛋白尿、血尿,或者经过B超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肾脏有功能或者结构上的变化,时间超过三个月,就要考虑是否存在慢性肾脏损伤。有的患者虽然没有蛋白尿、血尿等情况出现,但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并且持续三个月以上,也可能提示是慢性肾脏病的患者。 慢性肾病的危害肾脏病是一个隐匿的杀手,很多患者在早期并没有特殊的症状,或者症状并不典型,如乏力、血压略高、尿中泡沫增加、下肢浮肿等,此时应尽早检查确认,如果等到症状非常明显了,那么损伤可能也就比较严重,错过了早期干预治疗的机会,从而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产生不良后果。 发病率最高的慢性肾病早年,我国慢性肾病的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但是近年来,随着生活各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很多继发性的肾脏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比较常见的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硬化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的疾病。此外,原发性肾脏病中膜性肾病也更多地进入了公众视野。 什么是膜性肾病?这是经过肾穿检查后的病理诊断结论,是肾病综合征当中的一种常见类型。膜性肾病跟其它肾病综合症有一些共同的表现,如小便泡沫增加、走路后脚肿起来了,还有一些病人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肾功能减退等。随着等各方面的改变,随着生存年龄的逐渐增长,膜性肾病的发病率每年都在增高。随着检查技术的进步,临床上可以通过血液检测诊断膜性肾病,不需要进行肾穿刺检查。膜性肾病在老年人的当中的发病率特别高,虽然有年轻化的趋势,但是老年人是首先需要引起重视的人群。一旦发现肾病综合症,首先要考虑是不是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的治疗约有1/3的患者脱离致病因素会自发好转。约有1/3的患者存在大量蛋白尿或者有肾功能稳定或轻度减退的,针对这样的病人会给予些积极的治疗,预后令人满意,可以达到蛋白尿完全转阴、肾功能改善的结果。还有1/3的患者就比较遗憾了,即便给予了最佳的治疗,也无法逆转其肾功能减退,最终可能发展成为尿毒症。一旦患上膜性肾病,不要气馁,应该积极治疗,树立和肾病共存的生活理念,也有机会获得比较好的生活质量。
肾脏的位置和大小人体肾脏位于横膈膜的下方,脊椎两侧,侧后腰部的后腹腔壁上,形如蚕豆,左右各一个;右肾因为上有肝脏的缘故,较左肾略低。若对照普通腹部的X线片,大概在第十二胸椎中点至第三腰椎中点。每个肾脏重约120~150克,长10~12厘米,宽5~6厘米,厚3厘米,。女性肾脏通常较小。肾脏结构图1右肾冠状切面(后视图)(根据《人体解剖彩色图谱》人卫版改编)从纵剖面看(图1),肾脏分外侧层皮质及内侧层髓质两部分。髓质的顶端形成乳头形状与肾小盏相连。肾脏中形成的尿液,从乳头部分经肾小盏、肾盂、输尿管到达膀胱,通过尿道,排出体外。肾脏的基本工作单位称作“肾单位”(图2),每个肾脏约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图2肾脏的血管与肾单位示意图肾单位肾单位由一个肾小体和相连的一条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分布在肾皮质部分。每个肾小体由一个肾小球及包围其外的肾小囊组成。肾小球的核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它的两端分别与输入小动脉及输出小动脉相连。肾小球外覆以肾小囊。肾小囊的脏层上皮和肾小囊壁层上皮则与肾小管上皮相延续。肾小囊腔与肾小管腔相通。肾小管依次分为近端肾小管、髓襻和远端肾小管三部分,其详细组成见图2。远端肾小管最后汇入集合管。肾单位的功能主要是生成尿液,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与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集合管虽然在发生上和结构上不同于肾单位,但功能上与肾小管密切联系,在尿生成过程中,特别是对尿液浓缩起着重要作用。肾小球与肾小管,各司不同生理作用。肾小球负责滤过作用,位于皮质层内;肾小管则负责重吸收与分泌作用。肾脏的功能人体内的废物通过血液循环被运到肾脏,经肾脏过滤后排到尿中。事实上,肾脏除了负责排泄人体每日的蛋白质代谢所产生的含氮废物外,还有调节、合成与代谢的作用。人体内水、钠、钾等电解质,须经肾脏调节体内过剩或不足的情况,保持体内溶液(体液)量和质的正常,同时还具有保持血液一定的酸碱度(pH)的作用。肾脏是体内合成分泌激素的重要器官,与调节血压、骨质代谢、糖代谢、造血系统所需要的激素、维生素等的生成、活性、分解有关,尤其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简称EPO)与活性维生素D3的制造;而且还参与其他激素的代谢,如胰岛素、促胃液素(胃泌激素)、甲状旁腺素等,从而参与调整内分泌运作。由于肾脏的血液流量约占心脏输出的血液的1/5~1/4,肾脏生理功能的复杂与重要性,同其丰富的血流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处所指的高血压性肾病,泛指长期高血压造成的肾功能衰竭。在疾病诊断上,有对应的名称——肾硬化症(Nephrosclerosis),通常发生于年岁较高的老年患者,本身有多年高血压病史,每日尿蛋白少于1克,且未合并其他肾病变。高血压与肾病常互为因果,加上大多数肾功能衰竭患者未接受肾穿刺(肾活组织)检查,因此,“肾硬化”的发病率,有高估的可能性。病因肾脏血流量约占心血输出量的1/5~1/4,加上肾脏是由众多微血管丛构成,高血压毫无疑问地会伤害肾脏。长期高血压导致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甚至阻塞。病变部位若位于肾动脉,则发生肾梗死;患者会出现蛋白尿,血压会更加升高。肾血管一旦阻塞或硬化,肾血流量相对减少,肾功能于是下降。肾脏平时负责体内水及电解质平衡。一旦功能受损,水分及电解质失衡,血量增加,加上肾素分泌上升,血管收缩,血压愈加偏高,对肾脏的伤害,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高血压患者须谨慎控制血压。高血压和肾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加重疾病的发展。高血压性肾病和肾性高血压一样吗?高血压肾病早期可以没有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是指患者长期高血压后,引起肾动脉硬化,肾血流减少,进一步导致肾功能受损,最终肾缩小,我们把萎缩的肾脏称为“颗粒型固缩肾”。而肾性高血压早期可有或无高血压表现,指慢性肾脏疾病长期发展,出现水分和钠盐在体内积聚,一些影响血压的内分泌激素调节失衡,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因此二者在病因及早期的致病机理并不一样,但是高血压本身就是肾病的危险因素,肾脏病又会出现高血压的症状,所以二者在中晚期阶段互相影响,共同加重疾病的发展,不管高血压在前还是肾病在先,最后都可能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在治疗原则上,此二者应该是一样的,都要积极控制血压,保护肾脏。
什么是痛风肾概述痛风是指体内嘌呤代谢途径的障碍,引起血中尿酸增高,导致组织损伤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俗称“痛风”,其实质是尿酸盐结晶沉积,约有1/5的高尿酸血症病人出现关节和(或)肾脏损害,痛风肾主要是尿酸盐在肾间质沉积所致,是间质性肾病的一种,病情呈慢性经过,部分病人因无关节症状,仅体检发现尿酸增高而忽视痛风性肾损害的存在,早期可有间歇性蛋白尿、高血压等症状,晚期则发展为慢性肾衰竭。什么是尿酸?尿酸是人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嘌呤核苷酸80%是由人体细胞代谢产生,20%从食物中获得。正常情况下人体肾脏能够排出尿酸而维持尿酸在血液中的一个正常浓度水平。尿酸为什么会升高?由于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者排泄过少,都会引起体内的尿酸含量增多蓄积。尿酸排泄减少主要同一些肾脏的先天性遗传病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有关,而生成过多同体内代谢酶缺乏、高嘌呤饮食、血液系统疾病等有关。什么是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清中尿酸含量男性超过417μmol/L,女性超过357μmol/L。这个浓度为尿酸在血液中的饱和浓度,超过此浓度尿酸盐即可沉积在组织中造成多种损害,常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而危及生命。高尿酸血症虽然不会产生临床症状,却在悄悄损害人体的重要器官,尤其是肾脏,因此我们要重视高尿酸血症的危害,并及早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控制。何谓高嘌呤饮食?酒精可以减少尿酸的排泄、动物内脏属高嘌呤食物,痛风病人要严格限制此类食物,少食动物内脏,暴饮暴食及酗酒,防止肥胖。(表1)表1:100克食物中嘌呤含量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极微﹤7575~150150~1000苏打饼干、黄油小点心、各种水果、干果、糖、蛋、乳类、汽水、茶、咖啡、巧克力、各类油脂、花生酱、果酱、除第二类外的各种粮食、除第二类外的各种蔬菜青鱼、金枪鱼、白鱼、龙虾、蟹、牡蛎、火腿、羊肉、鸡、麦片、面包、粗粮、芦笋、菜花、四季豆、青豆、豌豆、菜豆、菠菜、蘑菇、干豆类、豆腐鲤鱼、鳕鱼、鲈鱼、大比目鱼、贝壳类、鳗鱼、鳝鱼、熏火腿、猪肉、牛肉、兔肉、鹿肉、肉汤、肝、鸡汤、鸭、鹅、鸽子、鹌鹑胰脏、凤尾鱼、沙丁鱼、牛肝、牛肾、脑、浓肉汁
135/85毫米汞柱的血压算高吗?135/85毫米汞柱属于正常高值,也就是临界高血压,长时间的处于这个血压,也会引起肾脏病或加重肾病进展,理想血压应小于120/80毫米汞柱,高血压病人血压应尽量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对于高血压的一系列问题在以后的章节还会详细介绍。下肢水肿是肾脏出问题吗?下肢水肿是门诊常见的主诉,也是颇令患者担心的症状。肾病引起的下肢水肿,通常见于两种情况:一是肾功能衰竭,二是肾病综合征。前者肾功能明显异常,后者则初期肾功能仍正常,但尿液中出现大量尿蛋白。必须注意的是,下肢水肿并非肾病的专利,心脏、肝脏出了问题也会出现水肿;内分泌异常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也可能引起水肿。长期服用止痛剂,也可能有水肿的问题产生。另外,下肢静脉曲张太厉害的话,也很容易出现水肿,特别是经常长时间站立后。约有10%的三十到四十岁的女性,常自觉水肿,间歇发作、自动消失,临床上找不到特殊病因,称为“不明原因性水肿”。何谓氮质血症?正常人也会有吗?原因为何?血中的尿素或肌酐超出正常范围、对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功能损害、血中氮质排泄障碍,积于血液中。氮质血症又称为尿毒症前期。正常人在过年过节、平日宴会,短时间内大量进食高蛋白质食物,不能迅速排出过多的氮质,也会产生暂时性的氮质血症。何谓慢性肾脏疾病(CKD)肾脏损伤大于3个月以上,主要指血液、尿液成分指标的异常或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的异常,伴有或无肾功能的下降可以称作为慢性肾脏疾病,或者肾功能下降30%以上大于3个月,伴有或无肾脏损伤依据也可称作慢性肾脏疾病。(表1)表1慢性肾脏病的分期阶段肾脏情况肾功能下降程度1肾损伤,肾功能正常正常100%2肾损伤,肾功能轻度下降60%~70%以上3肾功能中度下降30%~60%4肾功能严重下降15%~30%5肾衰竭15%以下
经常腰痛、腰酸是肾病吗?腰痛、腰酸多见于感染性疾病和机械性因素,如肾盂肾炎、肾周脓肿和肾结石等,患者会有发热、寒战或脓尿、血尿等伴随症状,而肾实质性病变则较少见,主要见于肾实质组织水肿肾外层包膜牵拉压迫所致,另外腰痛、腰酸还可能和睡姿、坐姿以及职业有关,许多人由于姿势不良而造成肾脏背侧的腰肌和脊柱病变引起腰痛、腰酸,这类人往往以此为首发症状来肾科就诊。少尿、无尿一定是肾脏病吗?不是所有的少尿和无尿都是肾脏引起的,尿路梗阻也可以引起少尿和无尿,因此一定要区别是否是输尿管、膀胱、尿道口堵塞引起的少尿,多见于结石嵌顿、肿瘤、前列腺等疾病,尤其老年人要当心前列腺肥大和膀胱肿瘤所致的尿潴留。何谓“生理性蛋白尿”和“假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又称为功能性蛋白尿,由运动、发热、寒冷等引起,程度较轻,一天不超过1克,持续时间短,上述因素去除后蛋白尿短期内可消失。假性蛋白尿由于尿液中混有血、脓或阴道分泌物影响检验结果引起的。夜尿增多要重视吗?有些人认为小便多就是肾脏好,晚上小便多更好,这是绝对错误的,正常成人晚上一般解尿0~2次,大于2次的说明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差,可能已经存在早期肾功能不全,需要进一步查尿比重,尿蛋白,肾功能指标。正常人夜间排尿量是多少?夜尿增多常见于哪些疾病?正常人夜间排尿一般为0~2次,尿量为300~400毫升,约为24小时总尿量的1/4~1/3。随着年龄增长,白天尿量与夜尿量的比值逐渐减少,至60岁时比值为1:1。若夜间排尿次数和尿量明显增多,也尿量超过全天总尿量的一半,则称为夜尿增多。正常人晚餐后一般不饮水,不进食,入睡后体内代谢率低,血流缓慢,经过肾小管的原尿可充分回吸收,故夜尿显著少于白天尿量。夜尿增多在临床上主要见于:①肾病性夜尿增多: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肾脏损害,使肾功能减退,肾脏不能在白天将体内代谢产物完全排出,需要夜间继续排泄,以致夜尿增多。常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②排水性夜尿增多:由于体内水潴留,特别是心功能不全是时,晚上平卧后回心血量增多,肾血流量亦随之增加多,尿量亦增加,常见于各种心脏病伴发心功能不全的患者;③精神性夜尿增多:由于失眠或精神因素导致夜尿增多,多以夜尿次数增多为主,量一般不多。严格地说仅排尿次数增加而尿量不增加者不属于夜尿增多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