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是肿瘤患者治疗手段之一,约60-70%的患者在治疗不同时期会接受放疗。然而,肿瘤细胞在接受射线照射的同时,周围正常组织也不可避免会接受一定量的射线照射,常造成机体出现唾液减少、咽喉疼痛、吞咽困难、营养物质代谢异常、恶液质等胃肠道反应,以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据统计,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40-80%,约有97%肿瘤患者需要营养支持。而营养不良常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肿瘤相关治疗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生存质量严重下降。因此,放疗患者的营养支持对放疗相关并发症及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营养不良的高危人群 (1)头颈部肿瘤(鼻咽癌、咽喉癌、口腔肿瘤等):放疗后常会出现口腔黏膜反应。大多在放疗的第3周出现,发生的严重时期为放疗的第4-5周。放疗后进食困难,进食后疼痛,味觉改变,舌功能异常,咀嚼功能受到影响,下颌关节纤维化,张口困难,进食障碍。需要营养支持。 (2)胸部肿瘤(如食管癌、肺癌、纵膈肿瘤等):一般在常规放疗开始2周后会出现放射性食管炎,临床表现为吞咽疼痛或胸骨后疼痛;后期反应一般在放疗结束6个月以后,食管黏膜纤维化,管腔狭窄,主要表现为进食过快时发生哽咽症状,以致患者进食困难,入量不足。需要营养支持。 (3)腹部肿瘤(宫颈癌、直肠癌等):患者在放疗1周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大便次数增多、黏液便、血便等肠道症状。病程迁延超过3个月,即可演变为慢性。严重胃肠道紊乱者需要营养支持 饮食调养 (1)饮食应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饮食。 (2)富含蛋白质食物有:瘦肉、蛋类、豆类、奶类等。 饮食禁忌:避免机械和化学性刺激,避免进食辛辣、过咸、过冷、过热及粗糙食物;避免酒精、盐腌、煎炒及烟熏食品 对症护理 口腔黏膜炎患者应坚持正确漱口,注意口腔清洁,多饮水。口咽疼痛时可在饭前半小时口服地卡因糖块,或用利多卡因0.2g、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50ml配制漱口液,饭前含服,以达到表面麻醉,减轻疼痛利于进食的目的。同时可以配合中草药如金银花、菊花、胖大海、麦冬等治疗。 放射性食管炎患者应给予易消化的细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进食后不宜立即平卧,以免食物反流加重食管黏膜的负担。鼓励患者放疗前口服酸奶,每次100克,可以保护或减轻对食管黏膜的损伤。 放射性肠炎患者由于大便次数多,失水多,患者以流质食物为主,如大米粥、青菜汁、果汁、藕粉等。如果患者腹泻严重、出汗较多,给患者多喝一些淡盐水,以补充体内水、电解质的不足。适当增加一些水果和蔬菜,如西红柿、柑橘、果等,不仅能增加维生素,还能起收敛、止泻作用,但香蕉、梨不可食用,以免加快肠蠕动而致腹泻次数增加。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增加营养,少食多餐,但不宜过早进食油腻、油炸、生冷、硬固、酸醋等食物,高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萝卜、蒜苔、黄豆芽等也不宜过早食用。一般大便恢复正常之后2至3天,可正常饮食。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一直是个国际医学领域中研究的重点课题。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是:“保乳手术+精确放疗”。通过大量临床资料显示该治疗方案在保证患者生存率的同时,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放疗已经成为乳腺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各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发挥了不同的治疗作用。随着放疗技术的改进,计算机治疗系统的剂量优化决策、靶区的选择、恰当的剂量照射,放疗的并发症以较为少见。尤其是早期乳腺癌的保守手术加精确放疗,不仅可以获得与根治术相同的局部控制率与生存率,同时因保存了患者的乳房形态、生活质量的提高,已经得到国内外广大患者与医生的支持。目前,精准放疗最大优势是精确度高、治疗速度快、副作用小,可以完全避免由于设备以及人为因素给治疗带来的不利因素,已经成为乳腺癌放射治疗的更佳手段。对于乳腺癌早期患者,根治性放疗完全可以起到根治性治疗、缩瘤以及预防复发的显著效果。对于已经发生转移的中晚期患者或是年龄在70岁以上不能接受手术、化疗的患者,精确放疗更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可以对乳腺癌手术没有实施的范围,包括腋下淋巴组织进行大范围“清扫”,消灭残留的癌细胞,同时提高了患者的局部病情控制率和生存率,使得癌转移症状得到有效减轻,延长生命。
乳腺癌是最为常见的女性肿瘤之一,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处于增长趋势,且年龄也较西方年轻化。大多数乳腺癌在手术后需要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有淋巴结转移的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都需要对乳腺、胸壁或区域淋巴结进行照射。术后放疗不但降低了乳腺癌的局部复发率,同时也对提高生存率作出了贡献。有的患者会问,乳腺癌术后放疗方案,有的只做15次,有的要做25次,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1、什么是大分割治疗?乳腺癌传统放疗采用常规分割,即每次2.0Gy,每周放疗5次,总剂量50Gy,需要25次(5周)的照射才能完成。乳腺癌常规分割放疗方式历史悠久,但近几年逐渐受到挑战,大分割放疗模式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大分割放疗是指单次照射剂量2.6-3.2Gy,照射次数减少到13-15次(3周内),总剂量39.0-43.5Gy。2016年美国NCCN指南建议,乳腺癌术后既可采用常规分割放疗,也可以采用大分割。大分割放疗给患者带来的便利显而易见:放疗周期缩短,患者往返医院或住院次数减少,投入的时间、花费和精力成本降低,患者更乐意接受。2、大分割治疗的疗效?与常规分割相比,大分割放疗在疗效方面是否有差别呢?长期临床研究证实,乳腺癌大分割放疗既保证疗效——不降低局部复发率及总生存率——同时也没有增加,甚至降低了副反应;英国随访10年研究结果表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局部复发率4.3%,常规分割5.9%;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对改良根治术后乳腺癌患者的局部淋巴区域及胸壁采用大分割放疗,随访5年结果也证实,大分割局部复发率8.3%,常规分割8.1%,二者疗效无差异3、大分割治疗的副作用如何?在副反应方面,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临床定义≥3级的放疗副反应为严重副反应。乳腺癌放疗急性副反应包括皮肤溃破和乳房水肿。●无论保乳还是改良根治术后的急性反应,大分割为0-3%,常规分割为4.34-8%,显示出大分割的优势。●随访10年观察保乳患者对美容效果的满意度,大分割与常规分割也无显著差异,前者69.8%,后者71.3%。●晚期反应,如放疗15年后心脏病死亡风险,常规分割与大分割相当,分别为4.8%,4.2%因此乳腺癌无论保乳术还是非保乳的改良根治术后,都可采用大分割放疗。乳腺癌大分割放疗的疗效与常规分割放疗相当,治疗周期更短,为患者提供了便利,也有降低急性副反应的趋势。在制定具体治疗方案前,医生会对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作为一名放射治疗工作者,一直为放射治疗的地位感到悲哀,不是为了它的疗效,而是为了在大多医生心中不知放疗为何物而悲哀。——这是某医院放疗科室医生的真诚坦露。确实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放疗是什么,潜意识里患上了肿瘤只有手术和化疗两条路可以选择。然而正是这种思想毁掉了自己的生命。济南市莱钢医院肿瘤科张伟克放疗很危险?其实危险的是你的思想!王医生回忆说:医院其他科室一位护士以前经常来放疗科玩,后来好久没再见她来了;他觉得很奇怪,有天在医院门口碰面,就问她:最近怎么不见你来我科了?她心有余悸地说:放疗科有辐射,好多人都让我不要去放疗科了。你们以前都不告诉我,害我「吃」了那么多射线,那地方太可怕了。让王医生感触颇深的是一次与检验科的医生交流:以前在某市肿瘤医院工作,例行放射工作人员体检的时候,检验科一医生看旁边没人就神秘兮兮地问:”你们放疗科是不是在忽悠那些肿瘤病人?用什么射线看不见摸不着就那样照照就好了,我就不信你们那些所谓高科技,这种治疗国家竟然还给病人报销?”当时没做一句辩解就走了,因为我知道即使我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地跟她解释一上午也无济于事。这两次经历让王医生十分诧异,为什么同是学医出生的会有这样的想法,大家为什么会如此看待放疗?种种疑问一时间让王医生摸不着头脑;事后王医生仔细想过之后,现在放疗市场上的专业人才缺失非常严重,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来自于大家对放疗的误解以及偏见。其实这种误解和偏见不单单出现在医务工作者中,在患者那里也是同样的看法。前些天某医院放疗科收治了一位颈部有巨大肿物的患者,该患者在县级医院一直被当是淋巴发炎在治疗,但效果甚微。后来穿刺结果证实为不明原因的鳞状细胞癌,由于肿块巨大一直被推荐保守治疗。近两年来,竟然没有一位医生推荐做放射治疗。最后肿物出现破溃征兆,患者来我们放疗科咨询,科主任建议住院行放射治疗,在给予 25 次 50 Gy 的照射剂量后肿瘤体积大大缩小。之后跟患者沟通,他感慨颇多地说:我们农村人不知道什么是放射治疗,在医院的好多医生也不知道,把我这个病一直拖到现在。由此看来,不管是患者还是医务工作者对待放疗都是以一种恐惧的心态看待,甚至有的肿瘤科医生认为放射治疗副作用大,不宜多做;否则会引起骨髓抑制,皮肤溃疡不愈合,出现严重放射性肺炎等等放射反应。这些都是像是烙印一样深深的烙在大家的身上,为放射治疗深深的贴上了负面标签。为放射治疗正名,“正”起你的观念及生命!所谓放射治疗,就是通过放射线(如 X 射线、 射线等)对肿瘤或内照射或外照射,利用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对射线的生物敏感性不同而杀伤肿瘤组织的一种治疗方式。现在的放疗设备基本上以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为主,在加载高压的情况下才有射线出束,高压一停射线在几微秒的时间内就消失了。不加载高压根本没有射线的产生,而且现在的防护措施做的非常到位,在省级及以上辐射环保部门的严格检测下,辐射值在安全范围以内(甚至比电器类产生电磁波辐射值还低)才可以运行工作。放射治疗如何治疗:放射治疗根据目的不同可分为:根治性放疗、姑息性放疗、预防性放疗及非恶性疾病的放疗。根治性放疗在于治愈疾病,将恶性肿瘤尽可能的缩小及控制,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姑息性放疗主要在于缓解患者的症状,如痛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放射治疗最大的优势:大多数晚期肿瘤患者全身会出现多发转移,手术不得、化疗不得且疼痛难忍,每天多次大剂量镇定剂都无济于事,这时候放射治疗可能是较佳的选择,40~50 Gy 的照射剂量就能大大减轻疼痛。据统计,75% 的肿瘤患者适合放射治疗,50% 的肿瘤患者应该行根治性放射治疗,并且它的治疗效果显而易见,副作用相对较小。如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放疗技术越来越成熟,放疗设备也在日益更新换代,放射医疗设备行业将进入爆发阶段,大家应该深刻的了解放疗在肿瘤界的重要性。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重要手段之一,大约有60%~70%的恶性肿瘤病人需要接受放射治疗。2014年,WHO统计结果表明,目前癌症的治愈率为55%,其中外科手术的贡献为27%,放射治疗的贡献为22%,化疗和其他治疗的贡献为6%。因此,说放疗能够独当一面并不为过。放射治疗是通过电离辐射,破坏细胞核中的DNA,使细胞失去增殖能力,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但是,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线在照射肿瘤细胞的同时,使肿瘤细胞周围的正常组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照射,引起一些不良反应,需要对症处理,多数情况是可控 ,少数严重情况下需要暂停放疗或者放弃放疗。因此,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如何:增加肿瘤靶区放射剂量,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保存重要器官的正常功能;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不能让治疗带来比疾病更坏的结果。随着计算机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治疗设备不断开发和更新,放射治疗的新技术已逐步问世。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放疗技术有: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图像引导放疗(IGRT)、质子重离子治疗,使肿瘤放射治疗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针对最常用几种放疗技术(俗称各种刀),做了一个详细的总结与对比,希望能让您更加了解放疗技术的进展,对您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希望您在选择放疗手段之前,多多了解到底哪种更适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术,因为没有切口。相反,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使用3D成像将高剂量的辐射靶向受影响的区域,而对周围健康组织的影响最小。SRS是以精确的立体定位和聚焦方法对病变靶区进行多角度、单次大剂量照射。当医生使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除大脑以外的身体区域的肿瘤时,有时称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或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SABR)。其靶区剂量分布特点:(1)高剂量分布相对集中(2)边缘等剂量线以外剂量锐减主要代表:伽马刀伽马刀是一种立体定向放疗,根据立体几何定向原理,将正常组织或病变组织选择性地确定为靶点,使用钴-60产生的伽玛射线进行一次性大剂量地聚焦照射,使之产生局灶性的坏死或功能改变而治疗癌症。伽马刀采用多个钴60源和非共面小野,应用立体定向框架,以一种非常准确的方式,把高的放射剂量投照到小的肿瘤靶区上,这是一种单次的大分割放疗。主要用于:颅内<3cm的病变。三维适形放疗理想的放射治疗技术应是按照肿瘤形状给靶区很高的致死量,而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不受到照射。在1960年代中期日本人高桥(Takahashi)首先提出了适形治疗(conformal therapy)的概念。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的扩展。利用多叶光栅,将照射野的形状由普通放疗的方形或矩形调整为肿瘤的形状。使照射的高剂量区在人体内的三维立体空间上与肿瘤的实际形状相一致。提高了肿瘤的照射剂量,保护了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降低放射性并发症,提高肿瘤的控制率。主要适用于:头、体部位体积较大的肿瘤,如鼻咽癌、喉癌、肺癌、食管癌、肝癌、肝血管瘤、胰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妇科肿瘤等;使用范围广泛,是目前放射治疗的主流趋势。调强适形放射治疗3D适形放疗虽然满足了照射靶区形状,但靶区内剂量分布欠均匀。瑞典放射物理学家Brahme教授首先提出了调强的概念。放射治疗使用的都是强度几乎一致的射线,而肿瘤本身的厚度是不均一的,因此造成肿瘤内部剂量分布不均。为 了实现肿瘤内部剂量均匀,就必须对射野内的射线强度进行调整。IMRT技术要求把一束射线分解为几百束细小的射线,分别调节每一束射线的强度,射线以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的复杂形式进行照射。通过改变靶区内的射线强度,使靶区内的任何一点都能得到理想均匀的剂量,同时将要害器官所受剂量限制在可耐受范围内,使紧邻靶区的正常组织受量降到最低。比常规治疗多保护15%~20%的正常组织,同时可增加20%~40%的靶区肿瘤剂量。影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是一种四维放射治疗技术,它在三维放疗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因数的概念,充分考虑了解剖组织在治疗过程中的运动和分次治疗间的位移误差,在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利用影像设备对肿瘤及正常器官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器官位置的变化调整治疗条件使照射野紧紧“追随”靶区,使之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确治疗。主要代表:射波刀(Cyber 刀)射波刀是一种图像引导的放疗技术,治疗过程中进行实时的影像跟踪和引导到达靶点。射波刀的技术核心是交互式机器人技术,一体化的系统可持续接收到肿瘤位置和病人呼吸运动的反馈,使肿瘤照射随着患者呼吸运动、体内肿瘤位移而同步跟踪调整照射靶区。射波刀通过机器人手臂将笔形的射线从各个方位聚焦式的照射到肿瘤部位,使靶区接受最大剂量的照射,而周围正常组织几乎不会受到射线的照射,最大限度的保护正常组织。主要适应症:作为全身性病灶放射外科治疗手段,射波刀运用于头部和全身肿瘤的治疗。主要代表-托姆刀(Tomo 刀)高速螺旋放射治疗系统(TomoTherapy)是影像导引放射治疗(IGRT)系统,集疗程计划、定位及强度调控放射治疗(IMRT)的功能于一身,可以准确地区分病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的范围、计算最佳的射束分布和剂量、追踪癌肿形状和位置的转变,将射束集中在癌肿的位置,并尽量减低对周围组织的损害和副作用。主要适用于:邻近重要器官的肿瘤,如脑癌、鼻咽癌等,可用于全身实体肿瘤的治疗,特别是适应已转移患者。质子重离子放疗技术以上介绍的放疗技术都是光子放疗(Photon therapy),例如采用X射线或者γ射线照射;而质子重离子放疗属于粒子放疗(Particle therapy),质子放疗采用的氢照射,重离子是用碳12照射。主要代表:质子刀质子刀是将失掉电子的氢原子原子核,利用回旋加速器或者同步加速器加速到光速约70%,以这种极快的速度穿透到人体内部,到达癌细胞所在的特定部位,速度突然降低并停止,在射程终点处形成一个尖锐的剂量峰,称为Bragg峰(“布拉格峰”),释放出最大能量,将癌细胞杀死。质子线在到达肿瘤部位才释放出最大能量,经过肿瘤后几乎没有能量射出。因此,能够将放射能量精确分布在肿瘤上而对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大大减少照射。质子治疗适用于:无远处转移的全部实体瘤种类。
肿瘤患者放疗后,临床常见口干舌燥,苔红光剥,脉弦细数等邪热伤津之证。由于放射治疗肿瘤部位不同,饮食选择也有差异。 饮食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应多服滋阴生津、清热降火之品,如苦瓜、胡萝卜、番茄、莲藕、海蜇、白菜,主食以半流质或烂软食物为宜。 2、胸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可发生肺部放射性纤维变性,肺功能减弱,出现气急、胸闷、咳嗽症状,故应多服滋阴润肺、补气养血、止咳化痰之品,如冬瓜、丝瓜、香菜、菠菜、核桃仁、白木耳、香菇、燕窝等。 3、腹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应多服健脾和胃、养血补气之品,如薏苡仁粥、山楂、鸡蛋、猪肝及清炖甲鱼、鲜鱼等。 4、放疗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下降,故要加强营养,多食鸡、鱼肉等,可采取煮、烧、蒸的方法烹制,还可选择含铁较多的食品,如动物的肝。肾、心和瘦肉、蛋黄等。 癌症治疗上治疗很重要,心态和家人的护理也很重要,积极治疗放好心态,加上家人的悉心照顾,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身体恢复,希望患者能早日康复。
俗话说“十人九胃”,说的是10个人当中9个人有胃病,但是,你从不知道,胃病离胃癌有多么的近!胃癌不是由正常细胞迅速转变成癌细胞,从最开始的胃炎演变到最后的胃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胃炎到胃癌有四步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第一步:慢性浅表性胃炎所谓浅表性胃炎,即胃黏膜组织学上有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水肿等。一般来说,只要你接受胃镜检查,几乎无一例外都会得到这个诊断。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胃病”!事实上,胃镜报告中的很多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也就是说,慢性浅表性胃炎距离胃癌还很远,所以无需惊慌。第二步: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年轻患者以浅表性胃炎为主,年长患者则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主。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年龄增大、肌体衰老、器官萎缩是相平行的。好多患者认为,萎缩性胃炎属于比较严重的胃病,自然会有比较明显的不适症状。其实不然,萎缩性胃炎症状没有特异性,甚至部分患者没有明显主诉。常见症状以隐痛,饱胀不适及消化不良为主,餐后较明显,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其它消化不良症状。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上皮原位癌的概率较高。萎缩性胃炎是胃癌主要癌前病变,经过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积累发展为胃癌。第三步: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炎反复发生,胃粘膜反复受损又修复,结果胃里长出了本该在肠道才有的细胞,出现了“肠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往往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发展下去,就是胃癌早期。第四步:胃癌经过前三步的逐渐发展累积,慢慢就胃癌就来了。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因而经常导致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如果出现以下症状,你要警惕了:不能缓解的腹部不适。包括胃部闷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且多没有诱因,口服药治疗效果不好,或者时好时坏,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的特点。体重减轻,同时伴有疲倦无力的感觉。大便明显变黑。因为胃内肿瘤破溃导致出血,从胃部渗出的血液到达肠部变成了黑色,再与大便一起排出体外。哪些原因会导致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主要病因有细菌感染、机械损伤、化学损伤(如药物、酒精、十二指肠胆汁胰液反流)以及某些免疫因素和遗传因素等。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诱因。Hp长期感染,可以通过毒素、免疫损伤等机制,加重患者胃的损伤,甚至可以促进胃黏膜一些与胃癌有关的病变恶化。但幽门螺旋杆菌并不是唯一的罪魁祸首,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对于胃黏膜造成的损伤有时更加可怕,这些因素导致胃黏膜持续受损且不能及时修复,渐而而被肠上皮细胞代替,导致了“肠上皮化生”的癌前病变,进一步发展为胃癌。所以呢,一旦我们发现了萎缩性胃炎,便要越早治疗越好,否则等到出现了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才重视,就变得危险了!因为轻、中度萎缩性胃炎经治疗多数还是可逆的,而重度萎缩性胃炎可逆性很小。为了监视病变的动态变化,要定期复查胃镜1.一般性慢性萎缩性胃炎3年复查1次;2.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伴轻度不典型增生者1年1次;3.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3个月1次;4.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应看作是癌变,可考虑将局部病变组织切除或手术切除,以绝后患。
脊柱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常常导致骨相关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脊柱转移瘤邻近脊髓,如何在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同时保护脊髓功能,成为临床工作的难点。传统的二维放射治疗由于缺乏靶区的高度适形性和准确性,治疗剂量常受到脊髓耐受剂量的限制,治疗效果欠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适形放疗、调强放疗、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近距离放疗等技术的出现,使得靶区可以达到更高的照射剂量,而脊髓剂量在耐受范围之内。目前,放射治疗已成为脊柱转移瘤的有效治疗方式。常规体外放疗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脊柱转移瘤指南建议:脊柱转移瘤患者出现脊髓压迫症状时,应行外科手术+放疗、放疗或化疗(对化疗敏感的肿瘤,如淋巴瘤、精原细胞瘤、骨髓瘤等)。脊柱转移瘤患者未出现脊髓压迫症状时,如椎体不稳定,应在外科固定术后行放疗;如椎体稳定,可首选放疗,或手术(选择性病例)+放疗或化疗。对脊柱转移瘤进行局部放疗可以有效、快速地缓解骨破坏和软组织病变导致的疼痛。患者对不同分割方式放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5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功能改善率及行走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5组患者的2年照射野内复发率分别为24%、26%、14%、9%和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3组分割方式可以降低复发率。对于预计生存期较短的脊柱转移瘤患者,短程放疗1~5次,剂量8~20Gy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而对于预计生存期较长(如超过6个月)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则需要考虑照射部位是否出现疾病进展或复发。长程放疗对于转移性脊髓压迫症有更好的局部控制效果,1年局部控制率为90%,明显高于短程放疗的74%(P﹤0.01);对于预计生存期较长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可以行10~20次分割治疗方案,由于脊柱转移瘤靠近脊髓,脊髓的耐受剂量对放疗剂量产生限制。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IMRT)可以采用逆向放疗计划,提高靶区剂量,而危及器官限量在耐受范围内。容积调强放疗(vol-umetricmodulatedarctreatment,VMAT)在旋转加速器机架的同时调整加速器剂量率和多叶准直器(multileafcollimator,MLC)射野形状,达到调强目的。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imageguided-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IG-IMRT)可以将误差缩小到2mm内,缩小肿瘤靶区外放范围,有效保护脊对10例行IG-IMRT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研究显示,每日行锥形束CT(conebeamCT,CBCT)验证靶区位置可以有效减少靶区误差,其中平均计划靶体积(planningtargetvolume,PTV)照射剂量为61.9Gy(58.7~64.6Gy),平均脊髓最大照射剂量为45.9Gy(44.5~49.0Gy),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5.6个月,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疼痛在1个月内缓解,无放疗相关脊髓疾病发生。体部立体定向放疗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bodyradiother-apy,SBRT)具有图像引导功能,与常规放疗相比,能够对肿瘤进行大剂量、高度适形的治疗。SBRT的剂量分布具有小野集束照射、剂量分布集中、靶区周边剂量梯度变化较大、靶区周边正常组织剂量很小的特点。目前,SBRT在椎体转移瘤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其不仅可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目前,脊柱转移瘤行SBRT最好的剂量分割方式尚无统一定论,其常用的分割方式包括(18~24)Gy/1f、24Gy/2f、(24~30)Gy/3f、30Gy/4f以及(30~40)Gy/5f。SBRT治疗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并且可以取得良好的肿瘤控制。两次SBRT治疗的间隔时间越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越长(P=0.02);1年局部控制率为81%,中位局部控制时间为2.0个月(2.7~16.7个月);无放疗相关压缩性骨折及脊髓炎发生。针对硬膜外组织肿瘤复发这一最常见的治疗失败模式,有以下解决建议:①最大限度地切除硬膜外肿瘤,以达到最佳手术降期;②提高脊髓允许照射剂量,SBRT图像引导等技术可提高放疗的准确性,减少脊髓受量。SBRT的精度高,肿瘤与脊髓之间剂量陡降,可有较好的局部控制率,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脊柱转移瘤放疗后复发的一项挽救。近距离放疗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属于近距离放疗,对周围组织损伤小,适用于以下脊柱转移瘤患者:①初治患者经骨科评估手术风险大,手术难以根治切除肿瘤且脊椎稳定性差,行椎体内固定/肿瘤部分切除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②术后、放疗后复发患者行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③患者不愿接受手术、外放疗而行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近距离放疗联合手术治疗可为患者提供综合治疗方案,获得更好的疗效。脊柱转移瘤累及硬膜囊不仅会引起背部放射性疼痛,还会导致病变平面以下截瘫。PVP可以迅速缓解疼痛,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延缓或阻止肿瘤侵犯脊髓,保护脊髓神经功能完整。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结果显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PKP治疗脊柱转移瘤,在临床操作上安全可行,能达到缓解癌性疼痛、控制局部肿瘤、重建脊柱稳定性的作用,短期疗效可靠,为脊柱转移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疼痛控制方面,椎体成形术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较单纯椎体成形术的效果更佳。脊柱转移是肿瘤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对此给予重视。放疗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一种有效手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放疗可以对肿瘤进行较高剂量的照射,从而提高肿瘤控制率,并且还能降低脊髓等危及器官耐受剂量,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临床治疗中,放疗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肝癌患者出现肝区疼痛是非常常见的症状,一般表现为持续的闷痛,还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疲倦等症状。这些症状主要由肿瘤压迫正常组织所引起,疼痛还会放射到右肩部和背部。癌痛对患者的伤害是很大的,一方面会导致焦躁、痛苦和绝望的情绪,使患者丧失治疗信心,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正常的治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那么应该怎么缓解患者的病痛呢?患者出现疼痛的症状时,应先评估患者疼痛的性质、持续的时间以及患者所能忍受的程度。同时,也要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疲倦等伴随症状。在此基础上,根据三级止痛法使用止痛剂进行止痛:第一阶段:非阿片类镇痛剂,如阿司匹林、强痛定(布桂嗪)、平痛新(奈福泮)、消炎痛(吲哚美辛)栓等;第二阶段:在非阿片类镇痛剂无法缓解前提下,加入阿片类镇痛剂,如可待因、丙氧酚等;第三阶段,疼痛剧烈难忍,可用强阿片类镇痛剂,如度冷丁(哌替啶)、美施康定等。同时,要密切监视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警惕肝破裂。一旦出现剧烈疼痛或腹膜刺激征等相关症状,要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缓解疼痛还有这些方法:1.患者疼痛时,指导患者做深呼吸,采取胸式呼吸的方式,以减轻腹部压力,缓解疼痛;2.让患者采取侧卧位及半卧位,也可减轻腹壁压力,减轻疼痛;3.采用局部按摩的方式,力道要轻柔,防止肿块破裂或扩散;4.?饮食上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膳食均衡、少量多餐。5.保证排便规律、通畅,减轻腹部压力。如果便秘,可适当使用开塞露等通便药物;6.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可通过看小说、看漫画、看视频等方式分散注意力。7.保持患者居住的空间安静、舒适,并且耐心地安慰、鼓励患者,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让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
皮肤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较低,但在白种人中发病率较高,且呈上升的趋势,皮肤癌可发生在体表各个部位,多发生在其表暴露部位,如头面部,四肢及背部的约95%发生在体表的暴露暴晒部位,皮肤癌以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多见于五十岁以上的患者。不同类型的皮肤癌临床表现也不相同:一、基底细胞癌。起病时常无症状,初期多为基底较硬的斑块状丘疹,有的呈疣状隆起。而后破溃为溃疡灶改变,不规则边缘隆起,底部凹凸不平,生长缓慢,多单个发生,好发于面颊,鼻梁及鼻翼两侧,该肿瘤常无自觉症状,基底细胞癌虽然是恶性的,但是转移者较少。二、鳞状细胞癌。可由角化病,粘膜白斑及其它癌前疾病转化过来,生长较快。早期形成溃疡,有的呈结节样,乳状或菜花状,向深部侵犯,较小基底可移动,有的呈蝶状,向深部浸润较明显,破坏性大,常累及骨骼。三、原位皮肤癌表现为浅红色或暗红色隆起的皮损,可有脱屑及痂皮。皮肤癌要去什么科就诊?手术对大多数皮肤癌患者来说,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所以患者应首先选择外科或者皮肤科就诊,看是否能够进行切除,切除的范围应取决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手术中应行冷冻切片检查,直至切缘阴性。对于广泛切除有困难的,或者手术后需要放疗的,可以选择于放疗科就诊,进行放射治疗。皮肤癌对放疗也十分敏感,具体的放疗剂量由医生根据病情制定。皮肤癌的药物治疗,比如局部涂敷抗癌药物治疗等,可以选择肿瘤科就诊,也可以选择皮肤科就诊。皮肤癌做什么检查可以确诊?皮肤癌在临床上诊断就是进行病理活检,病理活检可以明确它的良恶性,也可以给予恶性肿瘤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当然对于大部分皮肤癌,首选的治疗肯定是手术治疗。手术后要注意患者手术切缘的情况,若切缘有癌细胞的残留,可能需要进一步地扩大切除或者放射治疗。对于临床上高度怀疑是皮肤癌的患者,但是行病理活检时是良性的时候,建议患者应该再次行病理活检。因为病理活检的准确性跟病理的取材有密切关系,只有反复取材才能明确诊断,以防出现漏诊,对患者造成极大的损伤。皮肤癌诊断主要是进行肿块穿刺或者切除送病理化验就可以明确诊断。若临床上考虑为皮肤癌的可以进行肿块完整切除,这时候一定要保证手术切缘没有肿瘤细胞残留。当老年人发现局部的皮肤肿块伴有破溃出血这种现象的时候,则要考虑皮肤癌的可能,应该及时地就诊,大部分皮肤癌手术切除就能够达到治愈,所以患者不要过于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