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绝对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年初以来新冠肺炎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延误了许多肿瘤病友的就诊。我们相信上下团结一心、扬鞭驱疫,一定能很快能够控制这场疫情的。这段时间内,许多病友不得不在家治疗。如果居家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胀、恶心、吃不下饭,甚至反复呕吐等症状,那么该如何科学预防和治疗呢,今天我们来谈谈这个话题。 恶心、呕吐是十分常见的消化道。看似简单,但仔细分析起来实在是不简单。因为能够引起恶心、呕吐的病因太多了。恶心、呕吐按发病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反射性呕吐;(2)中枢性呕吐;(3)前庭障碍性呕吐;(4)神经性呕吐。急性呕吐起病急剧,可伴有腹痛,病史相对清楚,较易诊断;慢性呕吐常提示幽门梗阻、胃轻瘫、肠道运动障碍、精神异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全身性疾病。 肿瘤病人一般在除外胃肠道梗阻、全身疾病因素之后,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等是其引起恶心、呕吐的主要原因。肿瘤切除手术后出现的恶心呕吐,叫做PONV;肿瘤化疗后引起的恶心呕吐,叫做CINV。二者虽然诱发症状的起因不同,但其导致恶心呕吐的机制大多数是一样的。不管是PONV还是CINV,如果治疗不及时都会导致病人心理压力特别大,生活质量显著下降,而且会出现代谢紊乱、营养失调、体重骤降,从而迫使肿瘤治疗的暂停或终止。 那么导致恶心、呕吐的主要生理机制有哪些呢?简单地说,主要原因是触发了人体呕吐相关的受体。这些受体包括有:5-HT3受体、5-HT4受体、NK-1受体、胆碱能受体、组胺受体、多巴胺受体、阿片受体等。这些受体的名称对于病友们来说可能有些生僻了,不好理解,这个没有关系。关键是治疗上我们就是要针对这些受体来解决问题,这是需要病友们知道的。手术或化疗药物触发了这些受体导致恶心呕吐,我们就要想办法解除触发,也就是拮抗这些受体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与恶心呕吐相关的受体拮抗药物有如下一些种类: (1)5-HT3受体拮抗药:代表药物有昂丹司琼、格拉司琼、阿扎司琼、多拉司琼、托烷司琼、帕洛诺司琼等。 (2)NK-1受体拮抗药:代表药物有阿瑞匹坦、福沙匹坦、罗拉匹坦等。 (3)胆碱能受体拮抗药:代表药物有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颠茄片等。 (4)组胺受体拮抗剂:H1拮抗的有苯海拉明、异丙嗪等,H2拮抗的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5)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有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和多潘立酮(吗丁啉)等。 (6)阿片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主要是纳洛酮等。 除此之外,糖皮质激素类、苯二氮卓类、吩噻嗪类、丁酰苯类等也是对抗恶心、呕吐的药物,具体有地塞米松、劳拉西泮、氯丙嗪、异丙嗪、氟哌啶醇等等。 虽然我们搞清楚了导致恶心呕吐的机制以及其对抗的药物,但是这么多药物我们该如何选择呢?首选我们要分清楚是病人何时需要使用药物,其次要依据呕吐剧烈程度来决定选择这些药物。 第一个问题,病人何时使用止吐药物。我们是在化疗前预防性使用呢,还是在出现症状后治疗性使用?一般来说,预防性使用要了解病人的基础情况,比如年龄、基础病、以往化疗反应重不重、使用的化疗药物致吐厉害不厉害等因素。治疗性使用一般是在使用高致吐化疗药物时,比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顺铂等。 第二个问题,依据病人呕吐剧烈程度需要判断。有点人比较耐受化疗恶心呕吐症状轻,有些人则反应非常敏感症状明显,就需要特殊照顾了。有了以上判断,我们用药起来就有了依据。 对于轻度呕吐的病人使用单一类型拮抗剂即可,比如说选择5-HT3受体拮抗药、胆碱能受体拮抗药、组胺受体拮抗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等中间的一种,或者联合其中两种一起使用,效果就足够了。经常使用的药物有:胃复安、阿托品、苯海拉明、异丙嗪、雷尼替丁、昂丹司琼、地塞米松等等。这些药物大多数有口服制剂,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对于中度呕吐的病人,一般来说需要联合用药了。常见的联合方式是以5-HT3受体拮抗药加地塞米松为基础,然后选择是否加上NK-1受体拮抗药。与此同时,依据个人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配合使用镇静安神药物或胃制酸药物。一般来说不要超过四种药物组合,我们可以选择昂丹司琼、帕洛诺司琼、阿瑞匹坦、地塞米松、劳拉西泮、奥美拉唑等药物来组合。 对于高度止吐的病人,情况比较特殊比较重,往往在需要提前用药预防同时在治疗中、治疗后继续给药治疗。这时一般来说至少需要三种药物组合才能够有效。可以昂丹司琼、阿瑞匹坦、地塞米松三药联合为基础,再选择性加用劳拉西泮、奥美拉唑或奥氮平等药物。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疾病,选择上有所不同。 中度和严重的止吐用药技术要求非常高,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轻度的呕吐,在疫情期间居家治疗时可以参考以上的方案调整。与此同时要加强病人的护理和生活照护。这些照护技巧包括合理饮食、充足睡眠、积极乐观的情绪等等。饮食上要少量多餐,多选择高能量、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食物,不要勉强自己去吃不喜欢的食物。食物烹饪要多样化,给病人尽量多的选择。餐前适当做些体力运动,促进胃肠道功能。适当用些助消化药物,比如益生菌及中草药,但不宜太多,而且病人能够耐受喜欢才行。 总而言之,恶心、呕吐的处理不是小事,病人和家属都要重视和上心。依据科学来预防和治疗,才能解决病人的后顾之忧。
朋友们在行肺部CT检查时,有时会发现一些小结节,往往会紧张得不行。最主要是担心这些小结节会不会是早期肺癌。 一般来说,直径小于1厘米的结节癌变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这时小结节的形态、大小、周围比邻关系等等,与是否癌变的关系比较大。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一种叫做磨玻璃样肺部结节的形态。 肺磨玻璃样结节(GGO)是磨玻璃样改变的简称。在肺部CT影像上表现为密度轻微增加,增加程度小于实性改变,呈模糊的云雾状,并可见其内血管和支气管纹理。 根据肺部磨玻璃影内部成分均一程度的不同,GGO又可分为单纯磨玻璃影(pGGO)及混合型磨玻璃影(mGGO)。GGO病变的鉴别范围包括感染性病变、肿瘤等多方面。 由于早期肿瘤也可表现为GGO,因此针对GGO病变予以单纯手术切除后,可以达到肿瘤长期治愈的效果,5年生存率几乎100%。而且,如果病理分期为I期的话,还免去了术后辅助治疗。因此,在临床上加强对于GGO病变的随访是有重要意义的。 既然判断GGO良恶性这么重要,我们该如何采取随访呢? 首先,对于GGO病变首先需结合临床分析。患者为中老年人,长期吸烟史,患癌的几率更高些,更应该足够重视。 其次,结合GGO 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看它符合肿瘤影像的特点有哪些,比较常见的恶性影像学特征包括:分叶、短毛刺,胸膜凹陷及牵拉征,如果行高分辨CT检查,可以发现向肿瘤供血的血管。 再次,GGO随访的频率是与结节灶的大小、是否具备有患癌的高危因素有关。 对于没有吸烟史、一级亲属患癌史,及石棉暴露的低危患者: 结节<6 mm时,可不必常规随访。 结节在6-8 mm之间时,建议每6-12个月定期随访,病情稳定后延长至每18-24个月一次。 结节>8 mm时,每3个月随访一次,可考虑PET/CT或活检。 而对于中老年人、长期吸烟史等高危因素的高危患者: 结节<6 mm时,即需要每12个月定期随访直至病情稳定。结节>6 mm时,随访频率与低危患者一致。 对于高危的GGO患者,一旦快速长大,形态高度怀疑癌变,若大于1厘米且为实性结节者,可以考虑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快速增大直径大于1厘米但是为单纯混合性磨玻璃样结节,宜行手术切除。大多数病人可推荐胸腔镜微创切除,以绝后患。 这些术后病人,是否需要术后辅助化疗治疗? 一般来说,该类病人术后的病理分期为T1N0M0 IA期。无论是依据NCCN指南还是中国版的肺癌指南,这个病例都是不需要术后辅助治疗的。所以,早期手术切除的病人达到根治的目标。
许多肿瘤病人,经过根治手术后完整切除了肿瘤,应该是可喜可贺。但是,这些病人术后是不是就平安无事了呢?其实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术后病理报告,看清楚术后病理的肿瘤分期,根据分期的情况,才能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化疗。我们把根治术后的化疗称之为术后辅助化疗。 一般来说,术后病理提示1期的病人,不需要行术后辅助化疗。2期患者没有高危因素者,也可以不用,定期观察。如果有高危因素,则需要性术后辅助化疗。3期患者必须要行术后辅助化疗。 不同部位的肿瘤,对于术后辅助化疗的具体要求略有不同。以最常见的肺癌和结直肠癌为例,将其分别解读如下: 1、肺癌术后: 肺癌分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手术非小细胞肺癌(腺癌、鳞癌)适用于1-3期,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手术仅适用于1期,可见小细胞肺癌能够行根治性手术者其实很少。 非小细胞肺癌1期不需要化疗,2a期没有高危因素,也不需要化疗;从2b期开始,即使是完全切除的根治性手术,都需要化疗,推荐含铂双药方案。 小细胞肺癌则不同,化疗要提前很多,即使是T1-2N0者,术后基本上都需要术后辅助化疗。而T3以上,则无手术必要,需要直接进行化疗加放疗。 2、结直肠癌术后: 术后病理1期者(T1-2N0M0),无需辅助化疗。2期以上者无高危因素者,可以观察,无需化疗;有高危因素则需及时进行化疗。这些高危因素包括:T4者,分化差者(3/4级,不包括MS-H),脉管浸润,神经浸润,有肠梗阻或穿孔,切缘不够安全,送检淋巴结不足12枚等。 本文系钱远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肿瘤,发病率已越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局部早期前列腺癌首先可选放射治疗或手术治疗,之后可给予短程的内分泌治疗。晚期或复发前列腺癌,可以考虑放疗或者局部治疗,也可以行根治手术或者去势手术,之后再进行长程或间歇内分泌治疗。总而言之,内分泌治疗已经成为前列腺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内分泌治疗对前列腺癌这么重要呢?那是因为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需要雄激素的支持,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分化都依赖于雄激素。如果降低体内雄激素睾酮水平,就可以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抑制癌细胞生长。这种疗法统称为抗雄激素治疗,即ADT。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一般只对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才使用。常见的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第一类是抑制睾酮分泌的药物。这个药物能够抑制睾丸分泌睾酮,达到药物去势的效果,其治疗效果和手术切除睾丸相似。主要代表药物有亮丙瑞林、戈舍瑞林等等。亮丙瑞林俗称抑那通,戈舍瑞林俗称诺雷德。这两个药物都是长效制剂,一个月用一次就可以,肌肉或者是皮下注射。 第二类是抗雄激素药物。他们的机制是抑制雄激素合成,或者是抑制雄激素活性。抑制雄激素合成的代表药物是阿比特龙,抑制雄激素活性的药物主要有比卡鲁胺、恩杂鲁胺、氟他胺,以及甲羟孕酮,甲地孕酮等等。这些药物大部分是口服制剂,口服比较方便,顺从性比较好。 第三类是抗肾上腺来源雄激素的药物。这类药物能够抑制肾上腺激素水平,从而阻断肾上腺合成雄激素通路,还能直接干扰癌细胞生长。代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酮康唑等等。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可以单用,也可以考虑联合使用。联合使用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雄激素水平,效果更好,称之为CAB/MAB,但是需要对不同病人选择性使用。 一般来说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将PSA降到0.1ng/ml以下。短程内分泌治疗一般用药4到6个月,长程内分泌治疗可长达2至3年。治疗过程中,主要监测PSA的变化,同时要结合全身的症状,肿瘤的复发、转移等情况。长程治疗可以根据病情转化为间歇内分泌治疗,可以减轻内分泌治疗的毒副作用,减少治疗费用。 一旦内分泌治疗失败,出现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那么就可能要转向化疗,或者是最新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肺癌非常容易发生远处转移。那么,中央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癌,哪个更容易转移呢?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研究表明,中央型肺腺癌更容易发生早期转移,并导致生存期缩短。该研究显示,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肺(33%)、骨(28%)、脑(25%)、肾上腺(13%)、胸膜(13%)、肝(12%)和皮肤(3%)。另外极少数有发生心包转移及其他罕见部位转移(脾、肾、腹膜)。其中,肺内转移、胸膜转移和肾上腺转移通常较早发生,脑转移较晚发生。与周围型肿瘤相比,中央型原发肺腺癌更倾向于早期转移(OR 1.43;P=0.02)。中央型肿瘤患者更多发生骨转移(OR 1.86;P=0.017),而周围型肿瘤更容易发生肺转移(OR 1.35;P=0.015)。值得注意的是,下肺叶原发肿瘤患者更多发生胸膜转移(OR 1.97;P=0.001)。同时研究提示,与周围型肿瘤相比,中央型原发肺腺癌均与中位生存期明显缩短(10.2个月 vs. 22个月),只有周围型肺癌的一半。这提示中心型肺癌预后更差!!因此,在制定诊断策略和治疗决策时或应考虑原发肺腺癌位置,提前做好方案调整。而且,发生转移时往往有两个以上器官,比如说肺癌脑转移常常伴随着骨转移和肺转移,骨转移常常伴随着肺转移。而且,骨转移伴随肾上腺和肝转移,肾上腺转移伴随皮肤转移,以及胸膜转移伴随心包转移的发生高于预期。
肺癌免疫治疗如火如荼。为了加速推进肿瘤免疫治疗在国内的一线临床应用,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可瑞达,俗称“K药”),目前已经有了四个一线治疗获批适应症。 1. 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一线治疗PD-L1高表达(TPS≥50%)的之前未曾接受过系统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 2. 单药一线治疗PD-L1表达阳性[肿瘤比例评分(TPS)≥1%]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 3.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标准化疗(培美曲塞和顺铂/卡铂)一线治疗非鳞NSCLC。 4. 联合标准化疗(卡铂和紫杉醇或卡铂和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鳞状NSCLC。 这意味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论是初治患者,还是正在接受标准化疗的患者,无论是鳞癌还是非鳞癌NSCLC患者,都可以尽早开始肿瘤免疫治疗,从而尽快从治疗中获益,而且越早开始免疫治疗,效果越好! 特别是对于那些不适合化疗或者无法耐受化疗的病人是个福音。他们也有望接受PD-1单抗一线治疗,从而获得更长的总生存期。
晚期结肠癌伴肝转移非常常见。结肠癌肝转移是结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死于结肠癌的患者有一半以上发现有肝转移。那么结肠癌的肝转移癌是否需要手术呢? 复发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特征。经常有病友认为肿瘤转移了,就不能做手术了。但是对于结肠癌肝转移,可以先行化疗使得病灶缩小、局限,然后再行手术切除,对于提高病人生存非常有效。这样的化疗称之为转化治疗。 一系列研究表明,对于肝脏转移灶的外科根治性切除是提高患者 5 年生存率,获得长期生存的先决条件。未经治疗的肝转移患者中位存活时间(mOS) 仅 6.9 月,无法切除患者的 5 年生存率接近 0。 但是,肝转移灶能完整切除的患者 mOS 可达 35 个月,5 年生存率接近可达 30~50%,由此可见对于肝转移癌的外科治疗,特别是对那种初始不能切除的转移灶,通过转化治疗,转变为可根治性切除,对于改善此类病人的预后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这类病人应积极转化治疗争取手术切除肝转移灶以求长期生存。 那么,伴肝脏转移的结肠癌的具体情况如何具体对待呢?下面给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 临床通常将结肠癌肝转移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分别施策: 1、初始可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其治疗策略是直接手术,然后加上术后辅助化疗。 2、暂时不能切除,但是转化治疗后可切除的患者,其策略是积极转化治疗,可使用含靶向药物的方案实施转化,以求获得根治性切除。术后再加上辅助化疗。 3、判断肯定无法切除的结肠癌,则采取姑息治疗策略,化疗或结合局部介入治疗,减轻痛苦,延长寿命。最近开展的免疫治疗,也可以依据情况选择。
近几年来,免疫治疗正掀起肿瘤治疗的革命,O药、K药、T药正在被大家津津乐道,它们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免疫治疗是充分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杀伤肿瘤,从而实质性改善患者总生存期。 与传统疗法相比,免疫疗法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疗效具有持久性,而且不良反应少或轻。尽管如此,免疫治疗药物PD-1抑制剂并不是对所有肿瘤病人都有效,在未经选择的患者中,实际有效率只有10%-30%;但是,对于进行了相关生物标记物检测后评估确定的患者,总体有效率可以达到70%-90%。 因此患者在进行免疫治疗之前进行必要的获益评估,评估本人是否适合于进行免疫治疗,这对于患者判断将来疗效非常重要。究竟哪些患者能够最终获益,医学人员仍在不断研究,目前主要的评价指标有以下四个供参考: (1) PD-L1表达 PD-1与PD-L1如同一对“情侣”,其中PD-1位于免疫细胞的表面,而PD-L1则位于肿瘤细胞的表面。这对“情侣”一旦结合,负责杀伤肿瘤细胞的免疫细胞就会把肿瘤细胞当作“朋友”,从而不再对其进行攻击。 研究发现,当肿瘤细胞表面有PD-L1的表达,那么使用PD-1抑制剂或者PD-L1抑制剂抑制肿瘤的概率就会增加,所以,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情况,就成为预测PD-1/PD-L1抑制剂有效率的一个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实验中,人们发现,如果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率超过50%,PD-1抑制剂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法治疗肿瘤,而如果PD-L1的表达率>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使一线化疗失败的肺癌患者获益。一般来说,K药使用这个指标比较多。 (2) 肿瘤基因突变负荷(TMB)检测 肿瘤突变负荷高,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概率就大。在CheckMate-032临床研究中,按照TMB高低划分成TMB高、TMB中、TMB低三类病人,在接受联合治疗的人群中,三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2%、20%、23%;而三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2.0个月、3.6个月、3.4个月——22.0个月与3.4个月,相差6倍!所以,TMB也是预测PD-1抑制剂的一个重要的生物标志物指标,尤其对O药的选择。 (3) MSI(微卫星不稳定)检测 微卫星不稳定性是我们身体中基因的一种病态情况,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如果肿瘤组织中微卫星处于高度不稳定的状态,即MSI-H,使用PD-1抑制剂的有效率高于微卫星不稳定性低的状态(MSI-L)和微卫星稳定的状态(MSS)。所以,MSI-H就成为了预测PD-1抑制剂的一个重要的生物标志物。 (4)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检测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CD3、CD4、CD8等),可以看出肿瘤组织中是否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浸润的淋巴细胞越多,PD-1抑制剂的有效率越高。 另外,最近针对TIDE评分、CT影像人工智能辅助等新的评价指标也在研究过程中。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是感觉身边人癌症的发病反而越来越多,这是什么原因呢?要搞清楚这个话题,我们必须得知道癌症的发生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总结起来有两个方面,也就是内因和外因。内因指的是我们每个人的遗传基因,来源于父母亲;外因则指的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及情绪性格、精神压力等等。外因的作用很明显。虽然人们生活条件好了,但是生活节奏加快,工作任务重,个人情绪波动大,生活压力并没有减低;而且近些年来水、空气、食品等污染存在。这些都会导致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细胞、组织受损伤;严重者会诱导细胞基因突变,时间久了这些突变的细胞可能突破人体免疫系统,发展成为各种癌症。另外现代诊断仪器和技术手段的提高,可以让以往不能发现的肿瘤能被早期发现,这样也造成肿瘤发病人数的增多。内因作用是个人的遗传基因在起作用,那么是否意味着癌症会遗传呢?父辈有癌症,下一辈就会得癌症吗?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简单说,癌症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是大多数不会那么明显。个别癌症遗传存在明显的家族性,比如家族性肠息肉病,下一代癌变的几率就非常高。但是绝大多数癌症不是这样的,比如说肺癌、肝癌、胃癌等,它们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遗传因素作用比较小,所以我们不用过于紧张。另一方面,下一辈与父辈可能有共同的生活环境,这一方面的原因不能忽略。要预防癌症,我们改善外因方面显得更加重要。比如说尽量避免各种污染环境,想办法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减轻生活、工作压力,锻炼身体、避免熬夜,保持乐观情绪等。所以,预防肿瘤主要是从后天的因素下功夫。我们还要通过定期体检,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处置。一旦确诊为早期癌症,可以通过手术、消融、放疗等方法给与及时根治。
肿瘤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据统计,我国每分钟就有超过8个人被确诊为肿瘤。一个新发肿瘤病人,对于一个家庭犹如晴天霹雳,全家每个人都备受冲击,病人更是痛苦不已。病人和家属最关心的,比如肿瘤是怎么发生的?怎么才能根治?哪个方法是最好的?到底听哪个医生的?下一步怎么预防?等等问题,大家可能急切希望得到解答。为此我们综合了这些最常见问题,把它们归纳为30个问答,希望给朋友们有帮助。一、肿瘤病人30个常见问题:1.平时非常注意,包括饮食、作息,还有定期查体,为什么还是得了肿瘤呢?2.每年查体指标都很好,去年体检肝脏都没有问题,怎么今年一下子就是肝癌晚期了?3.为什么生活条件好了,肿瘤发病反而越来越多呢?4.癌症会传染吗?会遗传吗?5.请问有哪些方法可以预防肿瘤啊?6.怎样才能发现早期肿瘤呢?7.肿瘤早期征兆有哪些?8.家里有人得了肺癌,我们子女该怎么办,要不要提前治疗啊?9.由于化疗、放疗副作用太大,家里人都不愿意让病人受苦,中医药能否用于治疗肿瘤?10.为什么手术做完了,还需要做化疗呢?11.肿瘤是内科治疗好,还是外科好?12.目前有很多高级的治疗,比如说质子治疗、免疫细胞治疗,我们能否使用?13.癌症病人怎么吃东西比较合适,哪些东西不能吃?有没有禁忌的食物?14.肿瘤病人需要静养吗,是否可以运动,如何把握运动的量和强度?15.传统中医药在预防肿瘤中是否有效?16.肿瘤病人疼痛如何使用止疼药物?17.为什么肿瘤病人一定要想办法活检做病理检查?18.现在流行的基因检测为什么重要?19.靶向药物治疗肿瘤是什么原理,如何选择靶向药物?20.免疫治疗和传统治疗有什么区别?21.所有癌症都能靶向治疗吗,靶向药物国产和进口哪个好?22.免疫治疗常见药物有哪些,国产的和进口的区别大吗?23.肺结节是癌吗?是否都需要手术?24.肿瘤标记物是什么意思,如何分析肿瘤标记物结果?25.胃肠息肉是否会癌变,该怎么办?26.结肠癌有哪些早期表现,如何早发现?27.肝癌如何预防和早期发现?28.预防乳腺癌“三早”是什么?女性主要做哪些检查?29.打了HPV疫苗就一定不会得宫颈癌吗?30.甲状腺结节一定就是甲状腺癌吗?如何判断?二、专家答复(问题1-15)1.平时非常注意,包括饮食、作息,还有定期查体,为什么还是得了肿瘤呢?答:肿瘤的发生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取决于内因,也就是遗传因素;另一方面取决于后天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工作节奏、个人情绪、饮食、运动,等等。所以平时注意饮食和作息、定期查体,会降低肿瘤的发生,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但是不能完全杜绝肿瘤的发生。即使如此,我们还是提倡这些好习惯。2.每年查体体检报告各项指标都很好,去年体检肝脏都没有问题,怎么今年一下子就是肝癌晚期了?答:定期体检对于早发现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有的肿瘤发展特别的快,这个时候可能在两次体检之间发生。大部分肝癌病人可以通过体检早期发现,并得到早期治疗,预后非常好。但是有一部分特殊类型的肝癌,能在短时间之内就出现了转移,等到发现就是晚期了。不过,这些少数病例不能让我们放弃定期的体检。3.为什么生活条件好了,肿瘤发病反而越来越多呢?答:前面说过了,肿瘤的发生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有内因和外因。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在衣食住行上得到改善,是好的方面。但是现代人工作节奏加快,个人情绪波动大,生活压力并没有减低;近些年来水、空气、食品等污染存在,也加重了肿瘤的发生。另外早期诊断手段的提升,也让人感觉肿瘤发病增多了。了解了这些因素,我们就能有针对性进行干预了。4.癌症会传染吗?会遗传吗?答:癌症本身是不会传染的,所以说我们在和癌症病人接触过程中,或者在照顾病人的时候,不用担心被传染癌症。但是癌症是有遗传倾向的。有肿瘤发生的家族,他们下一代得肿瘤的几率会大一些。但是这个几率在不同肿瘤中是不同的,比如家族性肠息肉病癌变的几率就非常高。大多数肿瘤遗传属于发病倾向性高,不要过于担心。5.请问有哪些方法可以预防肿瘤啊?答:预防肿瘤主要是从后天的因素下功夫。包括环境因素、工作节奏,个人情绪、饮食、运动等方面有效地进行优化,可以降低肿瘤的发生。遗传因素方面关注家族疾病谱,也会有很大帮助。对于遗传导致肿瘤发生率偏高的疾病,我们可以通过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进行处理,就能很好地预防肿瘤的发生。6.怎样才能发现早期肿瘤呢?答:早期肿瘤症状轻、症状少,不容易被发现。我们发现早期肿瘤主要有两个方法:一个是靠个人的自我检查,发现身体上的一些异常情况,比如说长包块、疼痛、不正常出血等等,有问题及时到医院就诊。另一个就是定期全面的查体。通过医生视触叩听,或者仪器设备,比如说B超、CT、核磁等,能够发现肺部、肝脏、胰腺、腹腔以及淋巴结等器官的异常,及时进行鉴别诊断。7.肿瘤早期征兆有哪些?答:刚才说过了,早期肿瘤症状轻、症状少,不容易被发现。不同肿瘤早期症状不同,包括异常肿块、发热、体重减轻,或者是不明原因出血、贫血、疲劳、疼痛、梗阻等等。但出现这些症状不一定就是癌症,因为其他的一些疾病也可以有不同程度以上症状。如果身体出现以上异常情况,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加以鉴别。8.家里有人得了肺癌,我们子女该怎么办,要不要提前治疗啊?答:前面我们讲过,肿瘤是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的。因此如果家里有人得了肺癌,我们应该重视这种遗传倾向的存在。但是不要过于的焦虑,因为肿瘤的发病是综合因素导致的,单纯家人得了肺癌,是无须担忧的。只要在个人后天环境因素上加以防范,并且定期进行查体,其健康状况与大家是一样的。9.由于化疗、放疗副作用太大,家里人都不愿意让病人受苦,中医药能否用于治疗肿瘤?答:医学发展过程中不同肿瘤的治疗进步程度不一样。虽然近年来出现一些先进疗法,但是化疗和放疗还是属于肿瘤治疗的基础,是离不开的。中医药可以用于肿瘤的治疗,目前中医药主要是用于辅助抗肿瘤治疗,在化疗、放疗治疗过程中降低不良反应、促进病人尽快恢复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单一用中医药治疗肿瘤效果偏低。10.为什么手术做完了,还需要做化疗呢?答:传统肿瘤三大治疗分别是手术、化疗和放疗。对于早期肿瘤,手术可以完整切除,做完手术即可达到根治,是可以不用再给予化疗或者放疗的。但是有一些中期的肿瘤,手术未能完整切除,或切除后还存在一些高危因素,就需要通过化疗来降低复发风险。术后是否需要化疗,一般来说需要参考术后病理情况。11.肿瘤是内科治疗好,还是外科好?答:肿瘤到底是采取内科治疗还是外科治疗,要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来说,早期的、局部的、手术可以完全切除的,主张外科治疗。已经到中晚期、不能够完全切除,或者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的,建议采取内科治疗为主。在内科治疗过程中,也可以采取外科的方法对某些局部进行切除,甚至采取联合放疗等综合治疗。12.目前有很多高级的治疗,比如说质子治疗、免疫细胞治疗,我们能否使用?答:这些治疗都有严格的适应症。比如说质子治疗属于放疗的一种,它的特点是精准、效果好,但是只适合于对局部肿瘤治疗。免疫细胞治疗目前还属于探索阶段,有少量产品已经批准进入临床,效果不错;免疫细胞治疗有很多副作用,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适合。13.癌症病人怎么吃东西比较合适,哪些东西不能吃?有没有禁忌的食物?答:癌症病人的饮食推荐以高营养、易吸收、少刺激为原则。要求营养成分要全面,食材要新鲜,具备高蛋白、高膳食纤维、少油腻、少辛辣等特点。简单来说,每天需要有禽蛋肉优质蛋白质和新鲜蔬菜、水果等互相搭配。饮食没有特别禁忌的东西,中医配伍禁忌和相生相克,在食物层面不需要刻意关注。14.肿瘤病人需要静养吗,是否可以运动,如何把握运动的量和强度?答:肿瘤病人在康复期鼓励做适当的运动,治疗稳定以后要加强一定的运动,这有利于恢复病人的体力、增强病人的自信心。但是肿瘤病人虚弱期时是需要静养的。肿瘤病人采取什么样的运动方式,需要根据情况自行掌握,比如说慢走、体操等等。体力允许,鼓励病人参加正常的工作。15.传统中医药在预防肿瘤中是否有效?答:传统中医药对肿瘤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中医药对病人虚症的补益,比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调理,能够提升自身免疫力和病人体质。中医药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长期服用,特别是一些药食同源的名贵中药材。这些是西药无法比拟的,西药副作用大,不宜长久使用。因此,传统中医药对于肿瘤的预防、辅助治疗都非常有效。(个人版权所有,转载请著名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