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输尿管手术,如输尿管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等均常规留置双J管,即输尿管支架管,可达到支撑、引流、改善肾功能的目的,帮助术后恢复。体内双J管若无特殊交代一般留置一月。患者应注意多饮水、避免剧烈活动及弯腰等动作,否则可能会引起不适。应注意以下事项:1、血尿:留置双J管可因异物刺激,致输尿管、膀胱黏膜充血、水肿,导致血尿,应避免剧烈活动及弯腰等动作,经卧床、增加饮水量、口服抗生素后,大部分患者血尿可减轻,少数患者可延迟至拔管后,无需特殊处理。极少数患者血尿严重,呈鲜红色,需与医生联系进一步处理;2、腰痛:避免腰部剧烈活动,剧烈活动腰部可能造成双J管与组织摩擦,造成出血炎症。也不要突然下蹲或站立,因重力原因会使双J管移位脱出,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3、尿道刺激症状等:患者常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这可能与双J管膀胱端激惹膀胱三角区或后尿道有关,可口服解痉药物治疗,部分患者症状可缓解。4、膀胱输尿管反流:留置双J管后,膀胱输尿管抗反流机制消失,膀胱内尿液随着膀胱收缩产生与输尿管的压力差而发生反流,因此术后需留置尿管。(拔除尿管后)平时应注意不能憋尿。5、多饮水:每天饮水2000毫升以上,不但可以防止感染,还可以避免双J管壁结石形成。
肠道准备对于结肠镜检查而言至关重要,较差的肠道准备不仅影响医生检查时候的观察判断与治疗,还增加病人的痛苦,二次检查耽误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可以从以下方面达到标准的肠道准备。饮食方面:检查前一两天,以半流食为主,可以吃肉类,但不要进食蔬菜水果等多渣的食物;检查当天,一般下午检查肠镜,所以要禁食早餐中餐。口服泻药:预约当天准备两瓶1.5L水,以温水为宜,将一盒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内含ABC一大包及两小包)全部加入1.5L水中,另外一盒药散同样加入1.5L水;首次服用大约600ml-1000ml,以后每隔10-15分钟服用250ml,2小时内喝完两瓶1.5L水,切记不要喝太快太猛,防止呕吐,可适当走动,有排便后再继续喝水,直至排出清水样便,没有粪渣。通常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服用时间是早上8点-10点,11点服用二甲硅油散,将瓶子加满水一次服下即可。无痛肠镜的病人服用完二甲硅油散之后需禁水;60岁以上或者有心脏病史应提供心电图报告;女性患者月经期的,需告知医生等经期结束再安排时间检查;便秘患者应告知医生近期排便情况。
说起类风湿关节炎,老伯姓通常会想起:腰腿痛,关节炎,老寒腿,是“不死的癌症”等等,其实这样认为是片面的,是不科学的。类风湿关节炎除了引起关节肿痛外,如果治疗不及时、不正确,还会引起关节畸形,导致残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当然,随着人类对其疾病的深入研究,以及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类风湿关节炎已经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并不是不死的癌症。一、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及概况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未完全明确,与遗传、环境、细菌、病毒、性激素等因素密切相关,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等可诱发本病或造成关节疼痛症状加重。类风湿关节炎在我国是一个常见病,表现为“三高三低”的特点,三高即高发病,高致残,高费用。类风湿关节炎在我国患病率约为0.3%,女性多发,见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为发病高峰,致残率高达60-70%,其中10-20%患者丧失劳动力,这不仅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然而,对于这种常见病,公众却存在知晓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的“三低状态”。由于我国对卫生事业投入相对有限,大众对类风湿关节炎认识普遍不足,大部分患者没有得到早期诊断,更谈不上及时正确治疗。还有部分患者先后到普通内科、骨伤科、甚至一些专治风湿病的小诊所就医,导致错误的诊断和治疗。这也提醒大家,如果你有关节红肿热痛,别忘了到正规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二、类风湿关节炎的表现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比较隐匿,在起病初期,多数只是感觉早晨起来手很僵硬,活动后能减轻或消失,没太在意;渐渐地,出现手指关节微微肿胀和疼痛,而且疼痛会逐渐加剧,出现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足关节等全身多处关节肿痛。如果这时不及时正确治疗,渐渐地开始关节变形,拿东西都成问题,最后穿衣、嗽口,刷牙都变得困难,逐渐丧失了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另外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眼干眼红,口干舌燥,严重咀牙,呼吸困难等危急生命。因此,我们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越早治疗越有益。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误区老伯姓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是不治之症,主要是不正规治疗引起。患者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误区。1.只治标不治本:有些患者依据自身症状自行服药,比如关节肿痛就仅仅服消肿止痛药或外贴止痛药膏,不规范用药,离开专科医师的系统指导是治不好病的。2.有病乱投医:有些患者听信一些没有资质诊所医生的话,比如祖传专治类风湿关节炎,吃过各种偏方、秘方,盲目用药,被骗了钱财,还耽误了病情。3.滥用激素:这一点比较严重,激素仅能用于部分患者,而且剂量和疗程有严格限定,长期大量不规范的使用激素,会引起很多不良反应。比如肥胖、满月脸、水肿、高血压、糖尿病、胃肠穿孔出血,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但是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医疗机构或者商家,通过大量广告等形式经常向病人兜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效药”、“专治药”或“纯中药散”;其中包括在东南亚和港澳地区等购买的“风湿灵胶囊”等等;其实这些药丸或药片都暗中添加了一定量的激素。结果,刚开始使用时,这些药确实有“特效”,但渐渐地,这些“特效药”效果变差,需要加大剂量才有效,病人还形成了“依赖性”;这时,病人也开始变胖,甚至出现高血压、糖尿病、股骨头坏死、胃出血穿孔、关节畸形和功能下降等并发症。既花了钱财,又误了病情,最可惜之处还在于疾病的炎症未得到控制,关节破坏已不可逆转,这个时候,病人再来寻医,往往已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大家一定要高度警惕这些所谓的“特效药”“纯中药散”。4.担心药物副作用有些患者担心药物毒副作用,随意增减或换药,这是不科学的。目前上市药物是相对安全的,患者服药过程要定期监测血尿常规、肝功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日常注意事项1、情绪保持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信念2、饮食清淡可口,富于营养及易于消化吸收,少食生冷3、起居避免寒冷,潮湿,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避免过度吹凉风或露宿,不要冷水洗浴。4、休息和锻炼关节炎急性期,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缓解期,多运动,坚持身体锻炼,增强体质。五、如何正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除了缓解关节疼痛以外,更重要的是要防止关节变形。目前是以药物为主,随着临床治疗药物发展以及治疗理念更新,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已得到很大提高。常用药物分为化学药物和生物药物,这几类药物各有优缺点。化学药物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过去临床普遍使用激素、消炎镇痛药,例如地塞米松,扶他林,芬必得等,这一类药能明显缓解疼痛症状,但作用时间短,治标不治本,关节内炎症仍存在,不能防止关节破坏。第二类是目前临床普遍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例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雷公藤等,这一类药物起效缓,须1-2月起效,但作用持久,不但可以改善疼痛症状,而且可以缓解疾病进展,防止关节破坏畸形。生物药物又称为生物制剂,是近10年来迅速发展另一类药物,代表药物有益赛普、类克、恩利等。这一类药物起效快,效果明显,不但可以缓解疼痛症状,还可以防止关节破坏畸形,治标又治本,但价格也比较昂贵。六、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类风湿关节炎和糖尿病、高血压病一样,都是终生性疾病,目前不能完全根治,需要在风湿免疫科医师指导下长期随访。医生可根椐具体病情调整治疗方案,采取减药减量或停药。患者不能根椐自身感官擅自停药,因为疼痛症状消失,但炎症仍存在,如果马上停药,就会面临复发危险。因此患者一定要遵循医生建议,和医生多沟通。在这里郑重提醒大众,得了类风湿关节炎,一定要到正规医院风湿免疫科就医,不要偏信“纯中药”“专治药”“特效药”。只要早诊断,早治疗,规范用药,长期随访,你都会拥有和健康人一样的双手。类风湿关节炎不可怕,并不是“不死的癌症”。
皮肤的各种赘生物,一则反映健康;二则影响皮肤美观、拉低颜值。因此鉴别、诊断皮肤赘生物还是有必要的,小编挑选了十个常见的皮肤疙瘩,收集相对权威的解答来给大家对号入座,温馨提示:最终,必须医生确诊!一、黑痣(黑素细胞痣)黑痣(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色素痣(PimentedNaevus),又名痣细胞痣、黑素细胞痣等,是由痣细胞组成的良性新生物,是人类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是表皮、真皮内黑素细胞增多引起的皮肤表现。黑痣的自然病程十分稳定,按黑色素细胞巢在皮肤层次分(1)皮内痣→真皮内,多见成年人,为半球形隆起,淡褐色或皮色的小肿物,直径多在1cm内,表面光滑,有时中央可有毛发。基本不会恶变;(2)交界痣→表皮真皮交界处,多数婴幼儿期出现,界限清晰无毛发,发生在手掌、足趾及外阴的黑痣几乎均为交界痣;(3)混合痣→兼有交界痣及皮内痣的特点,隆出皮面的褐色至黑色丘疹或斑丘疹,界限清晰常生毛发。后两者可出现恶变。[1]治疗依据病灶大小、深度、累计范围:1.直径3mm以下,激光(一般两次大部分可清除干净)、电离子治疗、气化烧灼(注意:液氮冷冻治疗易形成瘢痕),有复发可能。2.直径3mm至数厘米,建议手术+激光。3.大面积巨痣,手术+激光+冷冻治疗。[2]二、软纤维瘤SoftFibroma(皮赘)软纤维瘤(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又名纤维上皮性息肉、皮赘、软喉,是一种有蒂的良性肿瘤,为表皮角化过度和真皮结缔组织增生性疾病。常见于中年或老年,尤以围绝经期后妇女多见也可见于妊娠期,好发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皱褶处。分三型:①多发性皱纹状小丘疹,多见于颈部,质软,直径1~2mm。②单个或多发性丝状软纤维瘤,呈丝状赠生的柔软突起,宽约2mm,长约5mm。③单发性有蒂软纤维瘤,可发生于面、胸背乃至腋窝,多见躯干下部,直径约1cm或更大,常呈肤色或色素增多。治疗:电凝(激光)固破坏基地部即可,液态酚、CTA也有效(就是有毒也太难操作,好像除了做实验写论文临床较少干这事),较大者手术切除。[3]三、疣(Verruca,Warts)疣(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疣,HPV(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以往认为是慢性良性疾病,但最近发现HPV感染后有部分会导致恶性肿瘤,如皮肤癌、舌癌、子宫颈癌。所有HPVs有嗜鳞状上皮细胞性,但不同基因型的病毒易感染不同的部位,如HPV-1→掌跖、HPV-16→生殖器、HPV-11→生殖器和咽喉部上皮细胞。拎几个常见的和大家聊聊:①寻常疣,中医称“千日疮”,俗称“刺猴”“瘊子”,起初为针尖样大的丘疹,渐渐扩大,呈圆形或多角形,表面粗糙,角化明显,触之硬固,高出皮面,灰黄、污黄或污褐色,继续发育成乳头样增殖,摩擦或撞击时易出血,65%可在2年内自然消失。它有两种特殊类型:⑴丝状疣,好发眼睑、颈、颏部,单个细软丝状突起,一般无自觉症状,若发生于眼睑可伴发结膜炎或角膜炎;⑵指状疣,在同一柔软的基础上发生一簇集的参差不齐多个指状突起,常发生于头皮,也可发生于趾间、面部,一般无自觉症状。②扁平疣,又称为青年扁平疣,为HPV3、10、14、15、20、21、49、63型感染引起,很有可能会通过污染物来进行传,主要侵犯青少年,大多骤然出现,为米粒到绿豆大扁平隆起的丘疹,表面光滑,质硬,浅褐色或正常皮色,圆形或多角形数目较多,多数密集,偶可沿抓痕分布排列成条形。③跖疣,发生在足底的寻常疣,外伤和摩擦可为诱因,足部多汗也有关系。初起为细小发亮的丘疹,后渐增大,表面粗糙,界限清晰。与鸡眼鉴别,后者压痛明显,表面光滑。④传染性软疣(水猴),由传染性软疣病毒(MCV)感染,特点为皮肤上特征性蜡样光泽的丘疹或结节,顶端凹陷,能挤出乳酪状软疣小体,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往往在公共浴室、泳池中被传染。[3]治疗:以破坏疣体、调节局部皮肤生长、刺激局部或全身免疫反应为主要手段,包括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一)全身治疗:发放多,效果皆难肯定。1.中医中药(平肝活血方、治疣汤、马齿苋合剂、板蓝根注射液);2.干扰素;3.疫苗。(二)局部药物治疗:多数疣发病1~2年内能自行消退,不少患者及时采用深度破坏性治疗后有1/3疣仍会复发,故各种局部治疗应慎重。1.5-Fu;2.博来霉素皮损内注射;3.0.7%斑鳖素;4.0.1~.03%维A酸酒精溶液;5.3%酞丁胺软膏;6.0.5%鬼臼毒素;7.5%咪喹莫特霜。(三)光动力学治疗。(四)物理治疗:激光、冷冻、电灼疗法。(五)手术治疗。[3]四、粟丘疹粟丘疹(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起源于表皮或其附属器的良性肿物或潴留性囊肿,多见于女性。可分原发型和继发性。原发性好发于眼睑、颊及额部,成年人可于生殖器,婴儿常限于眼睑及颞部。继发性多位于耳廓、手背、前臂及外伤皮损处。单个损害为白色或黄白色丘疹,表面光滑,甚似米粒埋于皮内,少超过数毫米,数目常较多,触之坚实,无自觉症状。如用针挑刺,可有皮脂样物排出。[3]良性病变,无自觉症状,不需治疗,如有美容需要时,可用针头或小刀挑除囊肿即可,也可用激光治疗。五、汗管瘤汗管瘤(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汗管瘤是一种皮肤良性肿瘤,为小汗腺末端导管分化的一种腺瘤。多见于青年女性,部分有家族史,常与糖尿病伴发。对称分布于眼睑周围,呈皮肤颜色或淡黄色半球形或扁平丘疹,直径1-3mm,密集而不融合,常无自觉症状。皮损可泛发,称为发疹性汗腺瘤。良性肿瘤,可不予治疗。鉴于播散性皮损带来的美容问题和治疗上的挑战,激光治疗可能是最好的选择。[4]六、睑黄瘤睑黄瘤(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由于含有脂肪的组织细胞和巨噬细胞局限性聚集于眼睑周围皮肤所致,属脂质代谢障碍。患者多伴有高脂蛋白血症和(或)高胆固醇血症。治疗:1.检查有无高脂血症。2.注意控制饮食,低脂、低胆固醇、低糖饮食。3.仅影响外貌,若无特殊可不作处理,必要可做冷冻、激光等。传统治疗上,通过口服中成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解决人体免疫力低下问题;然后外敷祛疣中药散,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软化疣体,内服外治,达到同治的效果。七、脂溢性角化脂溢性角化(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脂溢性角化病(SK)又称为老年疣、老年斑、基底细胞乳头瘤,临床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是因为角质形成细胞增生所致的表皮良性增生。好发于面头部、背部及手背等部位。对于一般不需要治疗。由于美容原因需要治疗时,可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液氮冷冻、铒激光、刮术或手术切除。八、樱桃状血管瘤(老年性血管瘤)樱桃状血管瘤(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樱桃状血管瘤又称老年性血管瘤。为呈卵圆形或圆形,直径0.5~0.6mm深红色丘疹,质软,高出皮面,呈半球状。治疗:不会导致恶变,定期观察随诊,必要时可以进行电干燥或激光治疗。九、皮肤纤维瘤皮肤纤维瘤(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又名结节性表皮下纤维化、纤维组织细胞瘤、组织细胞瘤或硬化性血管瘤等。为良性真皮内结节,由于成纤维细胞(或组织细胞)灶性增生所致,可能代表一种反应性病变,而不是真性肿瘤。良性病变,预后良好,一般不需要治疗,单个者也可手术切除。十、鸡眼鸡眼(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俗称“肉刺”,系足部皮肤局部长期受压和摩擦引起的局限性、圆锥状角质增生。长久站立和行走的人较易发生,摩擦和压迫是主要诱因,如鞋穿过紧、脚长期受到刺激和摩擦等,因此往往双足同时并发。治疗方法甚多:①鸡眼膏(成药)外贴;②鸡眼软膏,外敷,鸡眼周围以胶布粘贴保护,7~10天换药1次,直至脱落;③40%尿素软膏外敷;④鸦胆子人捣烂外敷,6小时换药一次;⑤电烙;⑥二氧化碳激光烧灼;⑦接触X线照射;⑧手术切除。免责声明1.科普宣传,期待转发,广而告之!2.图片、资料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参考文献[1]整形外科学(PlasticsandReconstructiveSurgery).人民卫生出版社.祁佐良李青峰.2020-03[2]皮肤病学:第2版/(Bolognia.J.LJorizzo.J.LRapini.R.P)朱学骏等译,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8.[3]中国临床皮肤病学(ChinaClinicalDermatology)赵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GoyalS.MartinsCR.Multiplesyringomasontheabdomen,thighs,andgroin.Cutis.2000;66:259-62
手术前:准备一:评估。建议前往正规医院泌尿专科,看是否需要手术。隐匿阴茎、急性包皮炎、阴茎头感染、凝血功能异常等不宜手术。准备二:择期进行手术。由于包皮环切术后伤口一般需要观察1周,并在半个月内适当控制活动,因此建议术前请好假,或利用寒暑假等长假期,并根据双方的时间安排约定手术时间。准备三:必要时开立相关抽血化验。对于一些年纪较大,或存在服用特殊药物史的朋友,建议术前完善血常规、出凝血常规等检验项目。其余病人一般不需要。准备四:备皮。也就是手术当天,刮去阴茎及阴囊的阴毛,做好必要的皮肤清洁工作。但千万注意不要刮伤皮肤。准备五:服饰。手术当天穿宽松的衣裤,减少术后衣物对伤口及龟头的摩擦。准备六:交通。包皮环切为日间手术,手术做完半小时观察伤口无特殊即可返回住处。但由于做完手术后走动相对不方便,最好有陪同并选择坐车,避免骑自行车或开车。准备七:费用。根据具体术式及手术场所不同,总费用大约在1000元左右手术后:注意一:术后遵医嘱服用抗生素、止痛药。包皮手术采用局部麻醉,而且包皮感觉神经丰富,麻药效用过后痛感相对较明显,因此一般须开立止痛药,一些对疼痛比较敏感的朋友可在术后随时服用一粒。并辅以抑制晨勃的药物,避免术后勃起时伤口崩裂。除此之外,还有消除水肿和预防感染的药物。请注意观察龟头颜色有无变紫或发黑,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术后如发生出血不止及肿胀明显需及时返院复诊。注意二:术后排尿时身体前倾,使尿道口向下,并用纸巾覆盖外层敷料,排尿结束时用纸巾擦除尿道口尿液,避免尿液浸湿敷料,如尿液浸湿敷料需及时来我院或在附近正规医院换药。注意三:术后3天尽可能多的平卧休息,避免长时间走动、站立或久坐,以防局部渗血,或局部淋巴液回流不畅,导致伤口水肿。3天后返院拆除凡士林纱布及复查伤口情况。注意四:术后只要伤口仍有敷料,则只能擦浴,避免弄湿敷料。一般术后一周不需敷料覆盖后可淋浴,但需避免反复揉搓伤口,以防伤口裂开出血。注意五:术后2周内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可适当加强营养,适当补充鱼、肉、蛋等。利用一次性纸杯自制简易阴茎罩,可避免局部摩擦刺激引起疼痛。注意六:术后半个月内清心寡欲,尽量避免性冲动,以免勃起导致切口裂开,每晚睡前可服用抑制晨勃的药物,并排尽小便,避免因憋尿导致勃起。术后一个月内严禁性生活(包括手淫),并避免自行车、踢足球或其它高强度的剧烈运动。注意七:可吸收线大部分在一月内脱落,若超过两个月仍未完全脱落须前往门诊手工拆除。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基于全面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骨密度测定、影像学检查及必要的生化测定。骨密度是指单位体积(体积密度) 或者是单位面积( 面积密度) 所含的骨量。骨密度及骨测量方法较多,不同方法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疗效监测以及骨折危险性评估中的作用有所不同。目前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基于DXA测量的结果。其主要测量部位是中轴骨,包括:腰椎和股骨近端,如腰椎和股骨近端测量受限,可选择非优势侧桡骨远端1 /3。基于DXA 测定骨密度分类标准Table 1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based on DXA 分类 T-值正常 T-值≥ - 1. 0低骨量 - 2. 5 < T-值< - 1. 0骨质疏松 T-值≤ - 2. 5严重骨质疏松 T-值≤ - 2. 5 + 脆性骨折注: T-值= ( 实测值- 同种族同性别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 /同种族同性别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的标准差; DXA = 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对于儿童、绝经前女性和50 岁以下男性,其骨密度水平的判断建议用同种族的Z 值表示,Z-值= ( 骨密度测定值-同种族同性别同龄人骨密度均值)/同种族同性别同龄人骨密度标准差。将Z-值≤ - 2. 0 视为“低于同年龄段预期范围”或低骨量。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脆性骨折是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如髋部或椎体发生脆性骨折,不依赖于骨密度测定,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而在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远端发生的脆性骨折,即使骨密度测定显示低骨量( - 2. 5 < T-值< - 1. 0) ,也可诊断骨质疏松症。表1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Table 1 Diagnostic criteria of osteoporosis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三条中之一者)髋部或椎体脆性骨折DXA 测量的中轴骨骨密度或桡骨远端1 /3 骨密度的T-值≤ - 2. 5骨密度测量符合低骨量( - 2. 5< T-值< - 1. 0) + 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远端脆性骨折骨质疏松可由多种病因所致。在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之前,一定要重视和排除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以免发生漏诊或误诊。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骨质疏松症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因而被称为“寂静的疾病”或“静悄悄的流行病”。但随着病情进展,骨量不断丢失,骨微结构破坏,患者会出现骨痛,脊柱变形,甚至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等后果。部分患者可没有临床症状,仅在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后才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1、疼痛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出现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疼痛通常在翻身时、起坐时及长时间行走后出现,夜间或负重活动时疼痛加重,并可能伴有肌肉痉挛,甚至活动受限。2、脊柱变形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出现身高变矮或驼背等脊柱畸形。多发性胸椎压缩性骨折可导致胸廓畸形,甚至影响心肺功能; 严重的腰椎压缩性骨折可能会导致腹部脏器功能异常,引起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低等不适。3、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脆性骨折,通常指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外力时发生的骨折。骨折发生的常见部位为椎体胸、腰椎) ,髋部( 股骨近端) ,前臂远端和肱骨近端; 其他部位如肋骨、跖骨、腓骨、骨盆等部位亦可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再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4、对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骨折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危害常被忽略,主要的心理异常包括恐惧、焦虑、抑郁、自信心丧失等。老年患者自主生活能力下降,以及骨折后缺少与外界接触和交流,均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应重视和关注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心理异常,并给予必要的治疗。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1亿,65岁以上人口近1.4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大的国家。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受多重危险因素影响的复杂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也有多种骨骼外的危险因素与骨折相关。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称脆性骨折)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是椎体、髋部、前臂远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椎体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必须强调骨质疏松症可防、可治。需加强对危险人群的早期筛查与识别,即使已经发生过脆性骨折的患者,经过适当的治疗,可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因此,临床上需注意识别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骨折的危险因素,筛查高危人群,尽早诊断和防治骨质疏松症,减少骨折的发生。
腰肌劳损,又称为“腰背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等,主要指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骶部一侧或双侧的弥漫性疼痛,是慢性腰腿痛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常与职业和工作环境有一定关系。 这类疾病发病人群比较广泛, 可见于重体力劳动者、都市白领、出租车司机、学生等, 一旦患上以后就不易痊愈,易反复发作。 病因: 1)慢性劳损:腰背部肌肉,筋膜受损后发生纤维化改变,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使纤维样组织收缩、局部发生炎症反应,刺激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而出现疼痛; 2)寒冷:寒冷易引起腰背血液循环发生改变,血管收缩、缺血、淤血及水肿,造成局部纤维组织发生炎症变化,并随气候改变加重或减轻; 3)潮湿:在潮湿环境中,皮肤代谢功能失调,特别是排汗功能降低,引起皮下及筋膜处血液流速减缓,从而导致微血管充血、淤血、渗出,形成筋膜纤维织炎; 4)其他:如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工作姿势单一持久、缺少相应的活动及病毒感染、风湿症的肌肉变态反应等。 病情特点: 1) 病程长, 无明显外伤史, 多因劳累及气候变化而发作。 2) 主要表现为腰背部弥漫性钝痛,尤以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更为明显。局部疼痛、发凉、皮肤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疼痛特点是:休息痛( 即夜间、 清晨腰痛明显, 而起床活动后腰痛渐渐减轻),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均可诱发疼痛。查体时患部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触摸此点可引起疼痛和放射。 3)疼痛不向下肢放射。 需要鉴别的疾病: 1)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有典型的腰腿痛症状:腰痛、伴有下肢放射性痛和/或下肢麻木;腰部活动受限、 代偿性脊柱侧弯,下肢肌力、皮肤感觉障碍等神经根受压症状; 2) 腰椎结核, 常有低度发烧、盗汗、消瘦等全身性症状。血沉加快等血液检查指标异常,X 光线检查可发现腰椎骨质被破坏甚至椎旁脓肿形成; 3) 腰椎压缩性骨折, 病人常有急性外伤病史, 会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腰痛、腰部活动障碍。 X 光线检查可发现椎体被压缩现象。 治疗原则: 1)首先去除病因,如纠正不良姿势,离开潮湿,寒冷的环境等; 2)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明确诊断,排除其他疾病,口服非甾体药物,外用膏药等; 3)局部理疗,按摩和热敷是非常有效缓解疼痛的办法; 4)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 预防办法: 1) 保持良好的姿势。 无论是在站立还是在坐着的时候, 保持正确的姿势, 维持脊柱正常的生理弧度(参见科普文章“保持正确姿势,远离脊柱疾病”); 2) 加强体育锻炼, 能使肌肉、韧带、关节囊经常处于健康和发育良好的状态, 进行有针对性的腰背部肌肉练习可以增强腰背肌肉的力量和韧带的弹性 (锻炼方法参见科普文章“加强腰背肌锻炼,减少腰痛发生率”) 3) 工作劳动中注意体位,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不良的体位下劳动时间过长, 改善体力劳动条件, 对单一劳动姿势者应坚持工间锻炼, 或采用围腰保护腰部。 注意改进操作方法。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白领也应该在长时间的坐位工作中经常改变一下自己的体位或在一定时间后做简单的体操; 4)避免寒湿、湿热侵袭,改善阴冷潮湿的生活、工作环境,勿坐卧湿地,劳作汗出后及时擦拭身体,更换衣服; 5)腰背部疼痛反复发作者需及时就医,防止延误病情。一些全身或局部疾病也可以影响腰部,如强直性脊柱炎,腰椎峡部裂等。
1、普宁、惠来、揭西、揭东等当地“居民医保”请带身份证(或社保卡)复印件及时来办理医保;2、汕头地区也是带身份证复印件办理医保,但必须在入院后5日内办理(并及时回当地报到),否则出院时无法在我院即时报销医保,只能带医保材料回当地报销;3、职工医保请及时跟医生言明并带医保证办理医保;4、外地患者在出院时带身份证与医生办理医保材料,寄回当地报销医保;5、有买商业保险的提供各个保险公司所需要的“材料或手机信息”予医生办理医保材料。有许多患者因“口说”漏办材料反复奔波于医院与医保公司多次,其实可以避免;6、未成年人没有身份证时,需提供其户口本户主(不一定是其父亲)、患儿复印件和其母亲身份证复印件,即户主与患儿“户口本”复印成一张,母亲“身份证”复印件一张;7、打架、斗殴、车祸、自杀、自残、性病等均不可报销医保;没有买医保也无法办理医保(许多患者没买医保也还是要问一句)。出院时等待医生办理出院并到护士站等待护士结账(请咨询护士是否已结账完毕),带入院收费收据到“门诊一楼医保办”办理医保结账,再到“住院楼一楼”办理医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