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位于眼球壁的最内层,当光线进入眼球后,由视网膜接收光线,将光信号转化为视觉信号,再经过视神经传输到大脑,转化为图像信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的原因。 视网膜可能发生多种疾病,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其中一种情况是视网膜脱离,也就是说视网膜从眼球壁上脱落下来了。由于视网膜的供氧和代谢依赖于眼球壁,视网膜脱离后就会出现供氧和代谢异常,并由此导致视力障碍。 短时间的视网膜脱离复位后,可以恢复视力,但长时间的视网膜脱离会因视网膜缺血缺氧而产生炎症反应,导致纤维瘢痕形成,使得视网膜变硬,皱缩。另外,长期缺氧也会导致视网膜萎缩,产生不可逆性的视力障碍。 视网膜脱离主要有3种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一、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由于视网膜出现了裂孔,液体经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从而产生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因素较多,其中近视是最主要的,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中,大约有80%的患者是中度以上近视。另外还有遗传和外伤等因素也可导致视网膜裂孔的形成,从而产生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早期症状主要有闪光感、飞蚊症、视野缺损或视力下降,此时应尽早到医院检查,如果视网膜脱离范围很小,可以通过激光光凝治疗,不需手术。即便脱离范围较大,早期治疗手术相对简单,视力预后好。 一旦视网膜完全脱离,视力就基本丧失了。如果治疗延误,变成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会相对较复杂,视力预后变差。 二、 渗出性和出血性视网膜脱离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是由于炎症或肿瘤等疾病引起血管渗漏或出血,使血液成分进入到视网膜下,从而产生的视网膜脱离。 根据原发病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症状,最常见的病因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和葡萄膜炎。这类视网膜脱离一般不需手术。当原发病得到控制后,视网膜脱离即可复位。 比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由于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生长所致,通过使用抗血管生长的药物,使得新生血管闭锁,血管渗漏和出血停止,从而有助于视网膜脱离和视力的恢复。 三、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是由于眼球内发生了炎症、外伤、或循环障碍等导致纤维瘢痕形成,把视网膜机械性地牵拉起来了,从而产生了视网膜脱离。 最常见的原因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由糖尿病所造成的。早期症状有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和视物变形等,同时患有糖尿病。 该病最好的治疗方法为早期预防。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严格控制血糖,并注意定期查眼底。一旦发现眼底病变,要及时找眼科医生治疗。 比如,中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以做激光光凝治疗,多数人能够避免发生视网膜脱离。发生视网膜脱离后,如果不严重,不一定都要手术。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要及时手术治疗,还可以挽救一定的视力。 以上三种类型的视网膜脱离的原因不同,因此治疗方法和预后也不同。有时候也会出现混合性的视网膜脱离。
一、术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