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弱视? 弱视是指眼球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0.8者为弱视。 2、弱视有哪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弱视治疗的关键是准确验光,儿童还需散瞳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在此基础上进行治疗。 (1)传统遮盖法+精细目力家庭作业:遮盖视力好的眼睛,强迫弱视眼(视力差的眼)看东西,同时做精细目力家庭作业,如:用弱视插板进行训练,刺激视神经系统的发育,使弱视眼视力提高。本法简单易行,适用于斜视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效果可靠。 (2)视刺激疗法(即CAM刺激仪):利用反差强,空间频率不同的条栅,作为刺激源刺激弱视眼来提高视力。此法简便易行,每次治疗时间短,见效快,尤其适用于屈光不正性弱视,其它还有压抑疗法,后像疗法等。 3、怎样才能早期发现宝宝的弱视? 对所有儿童都应在3岁左右详细检查视力是发现弱视的最佳方法。一般讲,父母发现孩子看书写字时两眼离书本太近;看人物时有无一眼注视,另一眼偏斜;看人时歪头等,都应常规到医院行眼部检查。 4、弱视的危害是什么? 弱视若发生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则是一可治愈性疾病。儿童的弱视如不及早地发现和治疗,都将会导致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严重影响双眼视功能,导致融合消失,成为立体盲。 5、弱视治疗年龄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很多家长认为,弱视应等稍大些再治疗,那时孩子也懂事了,治疗起来也容易配合是十分错误的,弱视的治疗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小,效果越好。一些研究表明:2岁以内为关键期,6~8岁以前为敏感期,超过12岁后治疗效果极差,16岁后再治疗,几乎无望。 6、弱视眼经治疗视力恢复到正常后是否可停止治疗? 弱视经治疗后,视力恢复至正常,多数家长认为不必再进行治疗,这是错误的。使弱视眼视力恢复正常,仅是治疗的第一步,以后还要训练双眼单视、融合、立体视功能。 弱视的种类可分为: 一、斜视性弱视 二、屈光不正性弱视 三、屈光参差性弱视 四、形觉剥夺性弱视 五、先天性弱视 弱视治疗要点 一、早 期 治疗弱视的年龄越小,效果越好。最早可从1-2岁开始治疗,6岁前的弱视容易治到1.0以上;上述难治性弱视,如超过6岁才治疗,很难治到1.0以上,12岁以上的弱视一般认为基本无效。 二、戴眼镜 当弱视伴有远视、散光或近视时,应按医生要求尽早配镜。戴镜是治疗弱视的基础,如果该戴镜的而不戴镜,治疗效果较差,甚至无效,造成更大的危害。 三、弱视治疗仪与电脑软件联合治疗 弱视可以看成是一种“视力萎缩”或“视细胞睡觉”,比较重的弱视必须加用弱视仪锻炼“萎缩”的视力,或唤醒“睡觉”的视细胞才能治愈。可利用现代最新科研成果,将传统的弱视治疗仪与现代多媒体智能软件相联合使用,通过间接增视(如光刷、后像、红光闪等)与直接增视(如精细作业、视觉刺激等)配合治疗,可使用弱视患者视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遮盖健眼 当双眼视力相差2排以上时,盖眼治疗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免健眼视力下降。 五、巩固治疗 视力恢复正常了,还要进行融合视、立体视等视觉功能训练,如果就此中断治疗,以后你小孩子视力还可能减退。弱视患儿的视觉训练是一个长期过程。 我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认为:凡眼部无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矫正远视力低于0.9者均列为弱视。弱视是婴幼儿期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眼睛感光系统(主要是黄斑),未能充分发挥感光功能,使视觉发育受到影响而发生的视觉功能减退的状态。主要表现为视力低下及双眼单视觉功能障碍。 弱视仅发生在视觉尚未发育成熟的幼儿期,8岁以上儿童视觉发育已近成熟,能抵制诱发弱视的因素,不会发生弱视。弱视患者的主要缺陷是弱视眼有一中心盲点而视网膜周边部功能正常。 弱视的分级 1、轻度弱视——矫正后视力为0.6—0.8。 2、中度弱视——矫正后视力为0.2—0.5。 3、重度弱视——矫正后视力为≤0.1。 治疗弱视的最佳时期 1、1—3岁:治疗儿童弱视的关键期。 2、4—8岁:治疗儿童弱视的敏感期。 3、9—14岁:还可治愈,但疗程稍长。 4、14岁以上:几乎无望治愈。 治疗方法: 一、精细目力训练 是对弱视眼的一种特别应用训练,有利于视觉发育和提高视力。精细目力训练方法很多,应根据弱视患儿的年龄、智力和视力等情况选用,也可经常变更训练方法。 二、弱视治疗仪 包括以下几种治疗功能: 1、光刷疗法(海丁格光刷); 2、红闪疗法(红色滤光片疗法); 3、光栅疗法(视觉生理刺激疗法); 4、后像增视疗法:如弱视为旁中心注射可进行后像疗法。 利用弱视治疗仪进行治疗,一般每天做1-2次;每种功能每次做5分钟;根据弱视情况可采取戴镜或不戴镜做。 三、综合疗法 由于各种治疗方法机理不尽相同,所以综合疗法比单一疗法优越。一眼弱视患儿首先常规遮盖健眼,给弱视眼更多的注视锻炼,配合精细目力训练、弱视治疗仪刺激等。有偏心注视的弱视可选择后像法等,经数月治疗后如果弱视眼视力提高,可去医院做进一步治疗(如果视力上升至0.6时可用固体机进行融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