螨虫以人体皮肤脱屑为食,所以家里边螨虫最多的地方是人待的最多的地方,也就是床铺,做好床上用品的除螨是治疗螨虫过敏的关键,网上铺天盖地的除螨设备和方法让家长眼花缭乱,我帮大家想了一个办法比较简单实用,不放试一试。 晴天的时候,把床品放在一个巨大的黑塑料袋里扎紧暴晒一小时,然后拿出来晾一晾,把螨虫尸体吹走就好了。 阴天的时候可以用蒸汽熨斗熨一熨,能瞬间杀死螨虫。因为螨虫的生活环境超过五十度就会死亡,塑料袋内暴晒温度会达到六七十度,蒸汽能达到一百度,完全能杀死螨虫。 另外空调滤网,汽车座套,也要进行除螨处理,让生活中螨虫尽量少刺激到鼻粘膜,过敏症状就会减少。
每一个孩子的痊愈都是莫大的好事,每一个家长的认可都是鼓励我们进步的动力,为了东莞的孩子,为了支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我们儿童耳鼻喉医生将以国内外最新指南和精准医疗技术做好儿童健康保障。 工作的中秋,是快乐的中秋!
很多孩子因为“发烧、嗓子疼”来看病,家长似乎都有了经验,进诊室就跟我说,苌江大夫您给看看,这次一定又是扁桃体发炎了,每次发烧都“走嗓子”,一年怎么也得有两三回,您说怎么办啊?我查体果然发现扁桃体红肿增大了,上面还有类似脓点一样的东西,的确,孩子又中招了。 反复“扁桃体发炎”是怎么回事,每次情况都一样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减少它的发生?东莞市儿童医院的小儿耳鼻喉苌江副主任医师跟您来说道说道。 关于“扁桃体发炎”的几点常识 1“扁桃体发炎”的前提:首先得“有扁桃体” 扁桃体是属于一个免疫器官,一般认为它是用来识别和处理入侵呼吸道的病原的。1岁以下婴儿扁桃体已经有了,但基本没发育也看不到,多数于2岁后扁桃体逐渐开始发育增大,6~7岁时最明显,在14-15岁时又逐渐缩小、退化,所以儿童“扁桃体发炎”比成人多见。 2呼吸道感染,扁桃体是重灾区 扁桃体位于名副其实的“咽喉要道”,只要扁桃体已经发育,几乎所有的呼吸道感染都会累及它,所以反复“扁桃体发炎”本身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儿。 3”扁桃体发炎“不等于扁桃体化脓 ”扁桃体发炎”大多数是病毒感染,很多不化脓,仅表现为充血肿大。可伴有发热、咽痛、粘膜疱疹、溃疡。 病毒感染引起的非化脓性扁桃体炎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 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扁桃体炎多见于5-15岁的孩子,其中以A族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i)感染最常见,约占所有病原的30%。在病程中观察一般都可以发现扁桃体上的脓点。下面这张图对细菌性和病毒性扁桃体炎的常见表现作了一个对比。 注意:很多看似化脓的扁桃体炎也可能是病毒感染。一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引起的白色炎症渗出物很容易跟细菌感染引起的脓点或脓苔混淆。所以孩子反复发生扁桃体炎、扁桃体“化脓”,未必每次都是细菌感染,或同一种细菌感染。 4冬春季高发应重点预防 含有病原的唾液、鼻涕是主要的的感染来源,咳嗽、喷嚏、吐痰引起的飞沫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冬春季室外气候干燥温差大易扩散,室内人员集中气流不畅易传播,应重点预防。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回避病人,勤洗手、戴口罩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下面重点来说说 A族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扁桃体炎 1.病原:致病力强有传染性 A族链球菌—是一种常见致病菌,可引起多种感染,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除化脓性扁桃体炎,大家都知道的传染病“猩红热”,它也是元凶!其他还会导致皮肤脓疱疮、肺炎、心内膜炎、骨髓炎、坏死性筋膜炎等等。还有一种更凶险的情况,我们称之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以感染中毒、败血症、休克为主要表现,虽然发病率低,但是一旦发生病死率很高。 2.临床表现——变化多端 这里很多需要医生判断,苌江大夫认为家长们只要了解以下信息就可以了。 ?如果只发生化脓性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扁桃体出现脓点或脓苔。结合化验可以做出判断。 ?如果发生猩红热,会出现反复高热,可在扁桃体炎之外,出现皮疹脱皮、口腔黏膜溃疡、草莓舌,吞咽困难,等等。 ?感染后10-14天,少数孩子可能出现关节、心脏、肾脏的无菌性炎症,我们称之为“风湿热”,“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这时候细菌其实已被清除,人体会因免疫紊乱导致此类疾病发生,不过现在已经比较少见。 3.诊断——根据病史、典型症状及检查所见,诊断较易。需注意与咽白喉、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溃疡膜性咽峡炎、单核白细胞增多症,粒性白细胞缺乏症及淋巴白血病等相鉴别。起病急、寒战、高热、可达39~40°C,一般持续3~5天,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等。 4.治疗——基本不耐药但不易治彻底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首选,几乎全部敏感有效,正规治疗后24小时基本上就没有传染性了。但青霉素过敏的孩子需要选用其他抗生素,一部分会有耐药,请听从医生建议。这也是A族链球菌最迷惑人的地方:貌似抗生素选择很容易,但真正用药后又不容易治疗彻底。扁桃体上有很多类似蜂巢的“隐窝”,很多细菌会藏身其中,抗生素不容易达到这些部位达到有效杀菌浓度,治疗不彻底容易为日后反复慢性感染埋下伏笔,切记! 什么情况需要考虑扁桃体切除 扁桃体手术类似切阑尾, 扁桃体切除是避免扁桃体反复感染的一个选择,但掌握指证宜严不宜松。美国耳鼻喉和头颈外科协会2011年指南和2016中国医师协会儿童耳鼻喉专委会儿童扁桃体炎诊疗指南均提出,儿童扁桃体手术适应证包括:1.扁桃体炎一年内发作7次以上;两年内每年发作5次或三年内每年发作3次以上;2.扁桃体肿大引起上呼吸道阻塞并出现睡眠呼吸暂停;3.扁桃体周围脓肿且保守治疗无效;4.扁桃体慢性带菌成为病灶反复引起多种感染。5.双侧扁桃体大小差别悬殊(需要筛查恶性病可能)。总之,需要您的医生结合孩子的病史和检查结果做出选择。 切除扁桃体会影响孩子的免疫功能吗? 这是家长普遍担心的问题,目前尚无足够研究证据表明切除扁桃体会削弱孩子的免疫功能。有专家在术前和术后一个月,半年,分别统计了患儿血液中的免疫细胞数量没有差别。况且,我们所采取的扁桃体无血切除,腺样体微创手术,都是国内最成熟~通用的方式,手术安全性很高。并且术后加上了缓控镇痛,患儿术后基本无痛,每天查房变成了愉快的玩耍,凸现儿童医院的儿童心理关怀特色。
一、耳鸣是主要表现为外界无声源,而主观上在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 二、耳鸣分类: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 (一)客观性耳鸣:耳鸣声患者自己听得到,旁人也听得到。这一类相对少。 常见的有颞下颌关节(耳前的关节,咀嚼时活动)功能紊乱、腭帆张肌痉挛(软腭或者悬雍垂周围肌肉抽筋,可听到阵发的咔哒声)。 (二)主观性耳鸣:耳鸣声患者自己听得到,旁人听不到。这一类患者多见。总体来说呈多样性,可单侧或双侧,也可为头鸣,可持续性存在也可间歇性出现,声音可以为各种各样,音调高低不等。原因多样、复杂,常见的有: 1.听觉系统疾病 (1)外耳外耳道耵聍栓塞、肿物或异物。 (2)中耳各种中耳炎、耳硬化症。 (3)内耳梅尼埃病、突发性聋、外伤、噪声性聋、老年性聋等。 2.全身性疾病 (1)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低血压等。 (2)精神紧张、、情绪异常、睡眠障碍等。 (3)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 (4)搏动性耳鸣:血管疾病引发的和脉搏同步的耳鸣。 (5)其他:神经退行性变(如脱髓鞘性疾病)、炎症(病毒感染)、外伤、药物中毒、颈椎病。 三、耳鸣的相关问题: 1.耳鸣是一种病吗? 答:这里我更倾向于是一个“温柔的警告”,身体是在告诉你需要警惕相关的疾病如中耳炎、耳神经损伤、高血压等。只有当这种“警告”过于严重并且影响生活的,才称之为“病”。 2.耳鸣的人多吗? 答:人群中,有10-15%的人一生中有过耳鸣,其中5%为严重的持续性耳鸣,0.5-3%的人因此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如深圳1300万人口计,耳鸣的人不在少数,但是真正影响生活的比例很低。 3.耳鸣一定会有听力问题吗? 答:耳鸣常常是听力下降的伴随症状,有些耳鸣病人伴有听力下降,有些听力正常,但是耳鸣不会引起或加重听力下降。 4.耳鸣与心理因素的有关系吗? 答:长期耳鸣可能引起患者产生烦躁、焦虑或者抑郁的情绪,而不良的情绪状态可加重耳鸣,造成耳鸣与不良情绪之间的恶性循环,心理因素在耳鸣发病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5.耳鸣的机理是什么? 答:耳鸣原因很多。其实人体就是一部机器,自己也会发出各种声音,只是生活中被其他声音遮盖了而听不到了。就像我们坐车,当你专心窗外的风景时往往不会注意发动机的声音,其实它一直在响,而当你回头听又可以听到发动机声了,这就是大脑的“选择性忽略”。当这种“选择性忽略”出问题时,我们才会被困扰。 6 耳鸣了,不治疗会越来越严重严重吗? 答:大部分耳鸣不影响生活,不需要特殊关注。如果耳鸣越来越严重尤其伴有听力下降或者眩晕就需要及早就诊。这里恶性疾病如听神经瘤并不是太多,所以没不要太担心。 7 耳鸣是肾虚吗? 答:“肾虚”是耳鸣的一部分原因,仅是一部分。需要中医把脉辨证施治,常见的有“肾阳虚、肾阴虚等”据说有7种类型。耳鸣,需要西医的检查,至少排除“耳垢堵塞”这类病因,其他的需要“辨证施治”,并不是所有的耳鸣都用一个“六味地黄丸”就可以解决的。 8 哪种药物可以根治耳鸣? 答:这个没有!!!那些报纸、广告的商业宣传号称“根治耳鸣”不靠谱!!!有些耳鸣比如“耳垢堵塞”造成的,可以一次治愈,甚至不需要用药;其他的常常需要慢慢来,尤其是慢性耳鸣(超过三个月的耳鸣)。 9 患者耳鸣了,医生能做什么? 答:(1)了解病史进行耳部及全身临床检查。 (2)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声阻抗测听等等。 (3)病因治疗:治疗引起耳鸣的原发病。比如“耳垢阻塞、中耳炎”。 (4)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血管扩张药、钙离子拮抗剂和神经营养药物等。 (5)心理咨询和调适:分析耳鸣原因和病变情况,消除病人的担心,让病人尽力消除耳鸣引起的心理反应,抑制消极情绪,并树立耳鸣可以治疗的信心。 (6)声治疗:应用一些设备人为制造声音,来遮盖引起患者不适的声音(道理就像前述的坐车时听不到发动机声一样)。 (7)耳鸣再训练,习服疗法:目的是使病人对耳鸣适应和习惯,从而减轻耳鸣程度,解除耳鸣对病人所造成的身心障碍。该疗法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包括咨询和声治疗。 (8)传统中医治疗等,需要辩证施治。 苌江副主任医师专家门诊时间 周一到周五:上午 周六日:全天
声音失去了圆润、清亮、悦耳的音质时,就是声音嘶哑。声音嘶哑的程度因病变的轻重而异,轻度声音嘶哑表现为音调变低、变粗,重度嘶哑者只能发出耳语甚至失音。声音嘶哑常伴有咽干咽痒、咽胀口苦、咽喉有痰感等症状。健谈者或一些职业用嗓者如歌唱演员、播音员、主持人、教师、导游、推销员等容易出现嘶哑。 声音嘶哑是某一疾病的症状,必须由医生详细检查,找出病因,进行积极的治疗。 引起声音嘶哑的常见原因有: 1 炎症: 如急、慢性喉炎,喉咽反流,喉结核,喉白喉,环杓关节炎等。 2 水肿: 血管神经性喉水肿,甲状腺机能减退,心、肾性疾病引起的喉水肿等。 3 肿物: 喉乳头状瘤、血管瘤、喉癌、喉淀粉样变,声带小结、任克水肿和声带息肉等。 4 喉返神经麻痹: 如纵隔肿瘤、甲状腺癌压迫或手术损伤喉返神经,使声带失去神经支配,而发生运动障碍。 5 外伤: 由于用声过度或用声不当而致声带损伤为轻度外伤。重度外伤多指喉部受到外力损伤如刺伤、割伤、撞伤,过热的蒸汽及化学气体的吸入,也可发生喉损伤。 6 其它: 先天喉部畸形,癔症,或由中风脑溢血所造成的失语症等。 发生声音嘶哑时的注意事项: 急性期需禁声,保护声带。 多饮水,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梨子、枇杷等;不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吸烟、饮酒。 适度锻炼,增强体质,防寒保暖,避免感冒。 上述措施后声音嘶哑若没有改善,应到医院检查,排除全身疾病或肿瘤等。 避免声音嘶哑的生活建议: 1.保护声带 避免过度用声和不正确用声,长时间畅谈期间,要适度饮水,之后要尽量少讲话,以保证声带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如果出现了声嘶,最好禁声一段时间,尽量不咳嗽或少咳嗽,即使咳也应轻咳微咳。 2.注重饮食 在饮食方面,不宜食过烫或过冷食物,而且要少食辛辣食物,不喝太烫的开水,夏天少食冷饮,剧烈运动后不马上喝冷水。同时要注意控制烟酒量。 3.远离粉尘 保持居室通风通气,避免室内空气污浊,远离粉尘、烟草及有害气体的刺激。冬天取暖时,注意室内空气湿化,避免室内过于干燥。 4.提高身体素质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大家所说的儿童鼻炎,实际上是儿童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的统称,是鼻腔鼻窦粘膜因为细菌/病毒感染或者过敏源刺激引发的粘膜肿胀流涕甚至发热头疼等一系列反应。但是不到耳鼻喉科往往不能得以良好的区分,还有其他科室会笼统的称之为“感冒”所以治疗效果不佳。 在我所工作的东莞市儿童医院儿童耳鼻喉科门诊,接诊的儿童鼻炎大多数是过敏性的,症状就是鼻塞、遇到冷空气打喷嚏、流清鼻涕、鼻涕流到喉咙引发的咳嗽、记忆力减退,嗅觉差。许多儿童还可伴有鼻子痒、眼睛痒和流眼泪,表现为反反复复搓鼻子(抠鼻子)和揉眼睛,称为过敏性结膜炎。儿童过敏性鼻炎是指孩子对尘螨、霉菌、冷空气、花粉以及食物(鸡蛋、鱼虾)、细菌感染(比如细菌上的菌体、毒素)等产生的鼻粘膜的过敏反应,是常见的一种慢性鼻黏膜充血的反应。 1、儿童鼻鼻窦炎(病毒性) 以鼻塞、脓涕、头疼头晕、咳嗽为表现。白天活动时鼻塞减轻,而夜间、静坐时鼻塞加重。侧卧时,居下侧之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当卧向另侧后,鼻塞又出现于另侧鼻腔。鼻涕呈粘液性,常伴头痛,头昏,嗅觉减退等。短期内得不到规范治疗,转为持续性鼻塞,鼻涕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可出现耳鸣,听力减退,头痛,失眠,精神萎靡等。 2、儿童鼻鼻窦炎(细菌感染) 起病时有轻度恶寒发热,全身不适,鼻咽部灼热感,鼻内发干、发痒、打喷嚏。1~2日后渐有鼻塞,流大量清水样鼻涕,嗅觉减退,头痛。3-4日后因继发感染,分泌物转为黄脓鼻涕不易擤出,鼻塞更重。如无并发症,约1周左右恢复正常。 3、儿童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性鼻痒,喷嚏,流大量清涕,以及发作时鼻粘膜苍白,呈季节性或常年性发作。 一、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避开过敏源 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最根本保健措施是了解引起孩子过敏的物质,即过敏源,并尽量避免它。当症状主要发生在户外:应尽可能限制户外活动,尤其是接触花草或者腐烂的树叶、柳絮,外出时可以带口罩,或者可以到过敏原较少的海滨。南方地区螨虫过敏较多,家长要注意做好家庭除螨(有“苌江医生推荐家庭除螨”文章可以学习)。 当儿童过敏性鼻炎症状主要发生在室内: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小孩对毛皮或螨虫过敏,把羽绒枕头、羽绒被子等统统撤掉,家里常用吸尘器清洁环境,而不要用扫帚扫地避免尘土飞扬,改为吸尘器,卧室的门窗要经常打开,保持空气清新流动; 2、如果是对化学气体过敏,则对居家环境的装潢布置就要特别注意,尽量使用绿色环保的装潢材料; 3、如果过敏非常厉害,可以用抗过敏的药,有局部用的,也有全身用的,2岁以上的小孩可以用局部喷鼻剂;内舒拿、雷诺考特、伯克钠等; 4、如果是感冒后诱发的过敏性鼻炎,主要是要锻炼体质,减少感冒,也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5、如果是季节性的过敏,比如说小孩每到九、十月份都会出现过敏性症状的话,最好就提前一两个月采取预防治疗,那么到时即使出现了过敏性鼻炎的话,症状也会减轻很多。 二、儿童鼻鼻窦炎的药物治疗 儿童鼻鼻窦炎的治疗有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和成人鼻炎的治疗有很大差别,并且儿童用药根据年龄、症状、个体耐受性需要区别对待,滥用药物,不仅不能解决鼻炎问题,还会带来反作用。 在这里特别指出:海淘鼻炎水很多是国内已经淘汰的药物,孩子是不能用的,大家一定要注意。 主要有以下几类方案:1.鼻喷药物:内舒拿辅舒良等,虽然有激素,吸收的非常少,是国内外儿童鼻鼻窦炎首选药物,2岁以上即可使用。2.抗过敏药:常用药物为西替利嗪糖浆,氯雷他定(颗粒、糖浆)儿童半岁以上才能使用。3.白三烯拮抗剂:孟鲁司特咀嚼片(颗粒剂也有)儿童半岁以上才能使用。4.抗生素:急性感染性鼻鼻窦炎,初起为发热鼻塞流清涕,后期改为脓涕,伴有头疼头昏,需要使用抗生素,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需排除青霉素过敏)头孢类,过敏者可使用阿奇霉素。5.鼻腔冲洗:儿童耳鼻喉科门诊治疗~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将脓鼻涕洗干净,会大幅度减轻鼻塞咳嗽症状,有的孩子不习惯哭闹严重,慢慢都能适应。也可以使用鼻腔冲洗器在家中进行鼻腔冲洗。发热时不能冲洗。 儿童鼻鼻窦炎的预防 1. 避免受凉,平时注意鼻腔卫生。 2. 注意擤鼻涕方法,鼻塞多涕者,宜按塞一侧鼻孔。稍稍用力外擤,之后交替而擤 3. 游泳时姿势要正确,尽量避免鼻子呛水。 4. 有牙痛者,要彻底治疗。 5. 遵医嘱及时服药与外用滴鼻。 6. 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以防受凉。 7. 注意不要玩的太累。 8. 严禁油腻辛辣食物,多饮水,多食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9. 平时可常做鼻部按摩。 10.尽量控制冰凉的食物(如:冰欺凌、冰镇饮料等) 11.北方在冬季取暖期间应选择加湿器,避免室内空气过于干燥而引发的鼻腔不适症状。 2016作为秘书长参加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耳鼻喉微创学组筹备会
在耳鼻喉门诊经常遇到这样的患儿:反复咳嗽,迁延1-3个月以上,咳嗽时轻时重,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有痰,咽部异物感, 大部分患儿无流涕,有的表现为吸鼻,有的表现为清嗓,咽痒不适,全身症状较少见,一般无肺部等其他部位阳性体征。经儿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转耳鼻喉科就诊。检查所见:咽充血,咽后壁粘膜淋巴滤泡增生或鹅卵石征或呈铺路石样变,扁桃体充血肥大,咽后壁可以观察到有脓涕从鼻咽部流下。鼻窦CT显示粘膜增厚,软组织密度增高影或液平。 说到这里,大家就会想到——儿童鼻窦炎 儿童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表现为鼻堵、流脓涕、头痛等,与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不容易区别,但是如果感冒一周后仍不缓解,而且黄脓涕不断,需考虑鼻窦炎。小孩因为不会擤鼻,鼻涕较多时还可经鼻腔后部流到口腔内引起咳嗽。部分患儿由于鼻部脓性分泌物被咽下,表现为恶心,纳差等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由于小儿有很多同时合并腺样体肥大等疾病,也更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故鼻窦炎容易反复发作。 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有部分患儿鼻窦炎继发的咳嗽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临床表现,部分家长对鼻塞,流涕症状重视程度不够,而对咳嗽,发热,头痛之类的表现比较敏感,所以有好多鼻窦炎患儿反复就诊于小儿科,容易被临床医师所忽视,使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贻误病情。 儿童鼻窦炎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使用抗生素,抗过敏,局部糖皮质激素和减充血剂,粘膜促排剂等药物,以达到抗炎,减轻鼻粘膜水肿,促进鼻窦分泌物引流,改善鼻腔鼻窦粘膜功能的目的。结合临床,大部分患儿辅以鼻窦置换及鼻腔冲洗疗法,大龄患儿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此外,需注意休息和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合并有并发症者,则应同时治疗。经以上治疗后,咳嗽明显好转,逐渐消失。 大家可能还记得,前些年农村生活条件比较差时,有许多小孩天天挂着油瓶儿(拖鼻涕),袖子都是油光油光的,流涕的典型表现很容易使人想到小儿鼻炎鼻窦炎。但是,儿童鼻窦炎其解剖生理,发病机理,病理特征与成人不尽相同,且部分症状不典型,有些仅表现为咳嗽,容易误诊误治 ,近几年来,随着鼻内镜及CT检查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儿童鼻窦炎逐渐被耳鼻喉科医师和儿科医师重视。 说到这里,大家就会想到——鼻后滴漏综合征 鼻后滴漏综合症是指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至鼻后和咽喉部,甚至反流入声门或气管,或者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内炎性分泌物可以经鼻后孔和咽部流入或吸入肺内,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鼻后滴漏综合症在临床上容易漏诊和误诊,主要原因是医师缺乏对鼻后滴漏综合症的认识,只注意扁桃体、咽和肺的表现,看到胸片纹理粗深即诊断间质性肺炎,而忽略了患者的病史和其他体征。实际上,鼻后滴漏综合症是最常见的慢性咳嗽病因,慢性咳嗽患者未能确定病因前都可给予鼻后滴漏综合症的特异性经验治疗,并且根据疗效确诊疾病。 鼻后滴漏综合症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有: 一、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以白天咳嗽为主,入睡后较少咳嗽; 二、多数患者伴有鼻内分泌物后流、口腔黏液附着、咽部发痒、有异物感或“浆糊黏着咽喉”的感觉,并频繁清喉。简单的说,就是由于鼻涕的倒流引起咽部的不适感,人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种反射性的咳嗽; 三、有鼻痒、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 四、有的患者还会声音嘶哑,甚至讲话也会诱发咳嗽; 五、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 说到这里,大家还会想到——腺样体炎 腺样体炎的鼻部症状:肥大的腺样体及粘脓性分泌物可堵塞后鼻孔,附着于咽喉壁,刺激咽部引起咳嗽,分泌物还可积于鼻腔内,且不易擤出,故常合并鼻炎及鼻窦炎而出现鼻塞、流鼻涕症状,并可有张口呼吸、讲话有闭塞性鼻音及睡眠时打鼾等症状。 儿童鼻窦炎和腺样体炎常常可以引起咽鼓管炎,中耳炎,从而继发听力损害,而且可以导致儿童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下降,同时也可能继发下呼吸道反复感染及小儿鼾症等,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所以,在临床上对小儿的慢性咳嗽诊断时,要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相应的辅助检查,以免引起误诊。
一个家长急忙忙的带着一个孩子走进诊室,大声喊道:“医生,我家孩子耳朵流脓好几天不见好。”心想,对于每天见过太多耳朵流脓的我来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淡定的说:“坐下来看看吧”。哎!大话说早了,这一看,我头都三分大了,这耳朵里不但是脓,还夹杂着大量黑色粉末状物,怪怪的中药味扑鼻而来,整个耳朵糊的满满的,不见一点缝隙。这一问才知道,“当地有治疗中耳炎偏方,往耳朵里吹药面见效快,谁知道不但没见好,孩子闹的更厉害。”很尴尬!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连冲洗带吸引,尽我所有功力,孩子哭的更是哇哇的,电耳镜一看,这般折腾,近鼓膜处仍见大量黑色物粘附。可以想象这孩子受的这般折腾,但是实在无能为力,都是这“神奇药面的功劳“。 门诊上不止一次碰见这样的孩子,只是见一次脑袋大一次,更是心疼这些孩子,每次孩子哭的那么厉害,我也是满头大汗,七十二般功夫全上。所以劝告大家千万不要听信“神药疗法”。那黑乎乎的粉末儿(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颗粒状的)进耳朵容易,出来就难了,这样堵塞鼓膜的穿孔,导致引流不畅,不但治不了疾病,反而耽误病情,更平白加重了孩子的痛苦。更令医生尴尬的是,这药面儿不溶解,呈颗粒状,取之不易。 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其中,中耳通过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儿童咽鼓管与成人相比具有短、宽、平的特点。哺乳期婴幼儿由于经常呛奶,幼儿患上呼吸道感染时,鼻部分泌物增多,患儿哭闹等因素导致细菌循咽鼓管进入中耳,容易引起中耳炎。所以提醒家长:年纪小点的孩子经常哭闹,拍打自己的耳朵,甚至揪耳廓;孩子哭着说自己耳朵疼或者发现孩子耳朵流脓等,再结合患儿近期有上感、发热的病史,家长都应该想到会有急性中耳炎的可能。以上情况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应及时口服抗生素,同时配合使用抗生素滴耳,同时针对流涕、咳嗽咳痰等症状,可使用滴鼻液、黏液促排剂和中成药等治疗。 所以在此再次呼吁大家,有耳部疾病千万禁忌向耳朵里随意吹药面儿!!!结束这篇文章的时候,今天又接诊一个这样子的宝宝,你说尴尬不尴尬?!
鱼肉鱼汤以其味道鲜美、富有营养而受到大众的喜爱,但是大快朵颐的同时,如果一不小心,也会给您带来烦恼——鱼刺卡到咽喉里。对此,小王是深有体会!话说上周六中午,全家人跟往常一样其乐融融地吃着午饭,边吃边聊些家常事,大家谈笑风生,气氛愉悦。突然,小王的喉咙里一阵刺痛,像是被鱼刺卡住了似的,咽不下吐不出,家人见状非常着急,母亲随即让小王吞饭团、大口吃菠菜,结果无济于事;妻子拿来陈醋让他喝下去,可小王还是感到鱼刺仍不依不挠地卡在喉咙里,疼痛难忍……。实在没办法,焦急不安的小王在家人陪同下,来到了东莞第八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遇到新引进专家苌江副主任医师值班,在问询了事情的经过后,首先在表面麻醉下,用间接喉镜给小王仔细检查了咽喉部,没有发现鱼刺,就建议他做电子喉镜进一步检查,结果在食管入口旁的梨状窝内看到了一根鱼刺,长约1公分,不太粗。医生用异物钳小心翼翼地把鱼刺取了出来,小王顿时觉得喉咙疼痛缓解,舒畅了许多。 在此,苌江医生郑重提醒大家:吃饭时应尽量细嚼慢咽,避免匆忙进食,或大口喝鱼汤时不顾鱼刺混于汤内。一旦被鱼刺卡住,千万不要慌张,可以张大嘴巴,用小勺子把舌头压低,发出“啊~”的长音,同时请旁人借助手电筒观察口腔内、悬雍垂(俗称小舌头)的两侧有无鱼刺,如果看到鱼刺,可用镊子或细一些的筷子试着将鱼刺夹出。如果自行夹取不成功,或看不到鱼刺但咽喉部有明显的刺痛感,应立即到医院就诊,请耳鼻咽喉科医生进一步检查,以明确鱼刺卡在什么部位,切不可使用以下方法:1)大口吞饭团或馒头,或者吞下菠菜、韭菜等,这种方法有时虽然能将鱼刺推入食管,但风险较大,有可能使鱼刺刺得更深,甚至在食管狭窄部位刺穿食管壁,伤及动脉血管引起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小王听了医生的这些知识介绍,真的吓了一跳,感觉非常后怕,没想到一根小小的鱼刺竟然有这么大的危险性!他表示今后吃鱼肉喝鱼汤时一定会当心,不但自己要注意,还要告诉家人及朋友:鱼刺卡喉莫轻视,吞饭喝醋不靠谱,延误病情使不得,科学处理最重要。
湿疹患者必须知道的10个误区,成人湿疹和宝宝湿疹通用哦 误区1:湿疹要保持皮肤干燥 正好相反,湿疹需要保湿。患湿疹的儿童存在皮肤屏障功能障碍,保湿促进皮肤屏障的恢复很关键。患者应规律的应用保湿剂,不只是洗澡后使用,应坚持每天使用,需要时可每天多次使用。在冬季干燥季节可考虑在房间使用加湿器,使房间温度保持在50%左右。 误区2:湿疹患者尽量少洗澡 过度清洗和长时间不洗澡都不正确。过度洗澡,特别是使用烫水洗澡或擦洗患处,湿疹的瘙痒会得到暂时缓解,但之后会因不良刺激和过度清洗造成的皮肤屏障的破坏而使用皮损加重,越来越痒。长时间不洗澡是也不可取。 特应性湿疹患儿应每天洗一次澡。洗澡时水温不要过热,平时每次洗澡的时间最好不超过10分钟,尽量选择无刺激性的沐浴产品。洗澡后3分钟内使用保湿剂,以锁住水分。 误区3:激素副作用大,千万不能用 实际上外用糖皮质激素还是湿疹首选药物。糖皮质激素软膏可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减退或沉着,还可诱发痤疮、毛囊炎、真菌感染、激素依赖性皮炎等,但大多数不良反应都是长期大剂量不合理使用造成的。 只要针对病情、皮损部位,不同年龄选择不同强度的激素软膏,可发挥激素的强大抗炎、抗过敏作用,同时又能避免其不良反应。 误区4:使用激素软膏后更容易复发 复发多数是因为没有规范治疗和其它诱发因素。有些患者病情稍一控制就立即停药,导致病情很快复发,而且湿疹本身有容易反复复发的特点,所以最好遵医嘱根据病情逐渐减量停药,必要时长期小量维持。一般不推荐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 误区5:“纯植物”药膏更安全有效 这些药效果有限,而且不一定安全。有些纯植物药可能有效,但一味追求不含激素的“纯植物”药膏则不明智。英国对治疗湿疹的所谓“纯植物”药膏进行分析发现,这些药膏中80%含有激素,而且国内也不断发现一些所谓的“纯中药”软膏中含有激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长期大量使用反而危害更大。 误区6:湿疹患者不能游泳 可以在泳池中游泳。湿疹患者可以在经氯消毒的泳池中游泳,这样对皮肤表面还有一定抗菌作用,但为了避免氯在皮肤上长期残留而刺激皮肤,应在游泳后立即冲澡和使用保湿剂。 误区7:口服抗组胺药会有依赖性 抗组胺药没有依赖性,不会成瘾。儿童可选择西替利嗪滴剂、氯雷他定等,成人可选择一代抗组胺药,使用有嗜睡作用的抗组胺药时,最好晚上睡前半小时到1小时服用。 误区8:过敏原检测一定是湿疹的病因 过敏原检测结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判断。特应性湿疹患者做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和血液查过敏原特异性IgE会显示出多种阳性反应,这些结果仅供参考,需要与实际食用后是否真正加重病情等病史综合判断,而且应以实际情况为准,目前认为查血液中食物IgG抗体对湿疹意义不大。成人湿疹必要时可结合病史做斑贴试验查过敏原,确定后针对性避免。 误区9:湿疹需要忌食“发物” 多数湿疹与食物无关,不需要过度忌口。很多湿疹患者认为湿疹是由食物引起的,而且“查过敏原”发现了很多过敏的食物,更加重了这方面的顾虑,而过度忌口。但实际上即使停止了这些食物,也不能有效预防和缓解湿疹的症状,反而引起营养不均衡,还有可能进一步加重湿疹。 尽管有些湿疹,特别是特应性湿疹可能与食物有关,但大多数湿疹与食物无关,甚至与环境中所谓的“可疑过敏原”也没有关系。除非是非常明确的某种食物过敏,否则不应刻意限制饮食。对于婴儿,牛奶限制应谨慎。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酒等则应尽量避免。 误区10:通过治疗彻底根治湿疹 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治疗能够绝对根治湿疹。这是因为湿疹的原因非常复杂,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而诱发,但遗传体质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随体质的变化,对以往诱发湿疹的刺激不再过敏而自愈。 尽管如此,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恰当的护理及合理使用药物能控制湿疹的病情和避免复发,可减轻湿疹对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