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许多成年人都难以幸免,婴幼儿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更是过敏的“重灾区”。 牛奶蛋白过敏需尽早确诊 说起婴幼儿过敏,许多妈妈都不陌生,尤其是牛奶蛋白过敏。牛奶蛋白过敏,顾名思义是指由于牛奶蛋白引起的异常或过强的免疫反应。简单来说,就是婴幼儿自身免疫系统不够成熟,将牛奶当成有害成分来抵制,导致身体出现红疹、瘙痒、脱皮等皮肤过敏症状,有些还伴有腹泻、便血、便秘等胃肠道症状。 宝宝的肠道发育不完全,肠道屏障尚不成熟,牛奶蛋白会通过肠道屏障被吸收并进入体内,造成过敏。由于胃肠道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家长未能及时干预治疗,导致宝宝出现生长障碍、营养缺乏等不良后果;长此以往,还可能使宝宝罹患哮喘、鼻炎等过敏性疾病,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当宝宝出现持续的腹泻、呕吐,无故拒奶的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确诊是否为牛奶蛋白过敏,并及时干预治疗。 宝宝牛奶蛋白过敏了怎么办? 在确诊牛奶蛋白过敏后,脱敏治疗也是让不少家长“头疼”的事。既然是牛奶蛋白过敏,在饮食上自然得回避奶类及奶制品,但这又可能导致孩子营养和生长跟不上。有些家长看到宝宝症状缓解后,过早重新引入牛奶蛋白,又导致过敏症状反复出现,迁延不愈。 脱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的营养管理,“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出现牛奶蛋白过敏,哺乳妈妈需要饮食忌口,同时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如果是配方奶粉过敏,可以选择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来代替喂养;6月龄宝宝要合理添加辅食,确保饮食的多样化。”对于过敏宝宝添加辅食,沈振宇建议家长常备一本食物日记,记录宝宝摄入食物和身体反应,便于排查过敏源。 “牛奶过敏并非是终生性,随着时间身体会逐渐出现耐受性。” 一般在深度水解奶粉或喂养氨基酸奶粉6个月之后,家长可重新尝试引入牛奶蛋白,且从“氨基酸奶粉-深度水解奶粉-普通奶粉”逐步转化。只要治疗得当,大多数孩子在学龄前可以恢复正常喝奶。 如果通过饮食无法改善宝宝过敏情况,需要考虑宝宝生长的环境因素,如螨虫、粉尘等常见的过敏源。家长最好能做到:卧室少放家具和杂物,定期晾晒床上用品,及时更换宝宝的旧衣物,帮助宝宝远离环境中的过敏源。 此外,在接种疫苗方面,沈振宇建议有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选用注射类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来替代口服,不接种流感疫苗,选择安全性更高的联合疫苗,减少宝宝过敏情况的发生。至于其他常规的疫苗,则避免在宝宝过敏急性发作的情况下接种。
因为咳嗽咳痰就诊医院的孩子每天都络绎不绝,有些甚至每周都来一次。 这其中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听诊呼吸音几乎没有任何异常,但是一咳嗽就能听到有痰,咳嗽时间也比较久,基本上都在4周以上。 家长很烦心,也很困惑,吃了很多感冒药、咳嗽药、祛痰药,还是一咳嗽就有痰,经常问医生孩子究竟是什么病。 今天,我们结合一名5岁宝宝的情况,来了解一下这个并不简单的疾病。 5岁的“楠楠”,经常因为咳嗽有痰被带到医院。他的爸爸和妈妈都备受过敏性鼻炎的困扰,而“楠楠”也从小就患有过敏性鼻炎,而过敏原筛查也证实了他过敏性鼻炎。 他的这种咳嗽有痰还是很有特点的,每次只要鼻炎发作或者鼻音重的时候,就会伴随着咳嗽,而且咳嗽还有痰鸣的声音。 据他自己说,早晨起来还能从嗓子上咳出来粘稠发黄的痰块,有时候觉得嗓子有东西往下流。 我们查体的时候可以发现,轻轻压舌根时,能够看到白色略发黄的分泌物像瀑布一样悬挂在咽后壁上方,咽后壁淋巴滤泡也明显增生。而双肺听诊的时候却一点异常都没有。 这种咳嗽有时甚至都可以达到一个月。家长也曾经在别的医院给孩子查过几次肺功能,却都没有异常。 这是怎么回事呢? 很多朋友都知道,儿童咳嗽时间超过4周,没有肺炎等明确疾病的,就考虑为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的病因有很多,根据文献提供的数据,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有七大类,排在前三位的疾病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感染后咳嗽,因而诊断起来比较麻烦。 那我们简要分析以下,“楠楠”的咳嗽属于哪一种呢? ■ 首先我们来看看“楠楠”的症状。 他的咳嗽多数还是以有痰咳嗽为主的,并且咳嗽的症状和鼻炎的症状有相关性。这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特点就不太相符。 咳嗽变异性哮喘通常为干咳,常在夜间或清晨明显,呈发作性咳嗽,也就是突然一声接一声的咳嗽,越咳越重。 而“楠楠”的咳嗽并非这样,他多数是那种清嗓子似的咳嗽。而且,多次肺功能的检查也帮助我们排除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可能。 其次我们来看看“楠楠”的体征,也就是医生的查体。 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咽后壁可以看到像鹅卵石路一样的景象,我们称之为咽后壁淋巴滤泡明显增生。除此之外,我们可以更直观地发现,在他的咽后壁上附着白色略黄的粘稠分泌物。副鼻窦区没有压痛感觉,孩子也没有头痛及眩晕感觉。 到这里,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判断“楠楠”反复咳嗽有痰的病因了。于是,我们给“楠楠”一个“一冲二喷三吃药”的治疗方案,并要求他两周复查一次,看看治疗效果。 所谓“一冲二喷三吃药”就是帮助他和家长记得,每天要不定次数地用海盐水冲洗鼻腔,冲洗后再喷上鼻用的糖皮质激素。并且配合着西替利嗪和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 两周后复诊时,“楠楠”咽部不适的症状得到改善,鼻子基本上不堵塞了,咳嗽的次数也减少了,早上起来也没有痰块了。我们查体时也看不到那种白色略黄的粘稠分泌物。于是我们建议他继续再治疗两周,再次复诊时,孩子鼻子通常,基本上就没有咳嗽和咳痰症状了。 “楠楠”的情况还是比较符合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也就是以前所说的鼻后滴流综合征。鼻后滴流综合征是一种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至鼻后和咽喉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一方面,鼻部发生的炎性病变可刺激分布于鼻部及咽喉等处的咳嗽感受器,引起咳嗽及咳痰;另外一方面,由于鼻部分泌物积聚后流向咽部,刺激咽喉部从而产生咳嗽及咳痰。 治疗的关键在于治疗鼻子,因此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把孩子鼻子管住了,孩子咳嗽也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