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篇|光子嫩肤常见10个问题,你了解吗?
皮肤镜我院皮肤科现开展皮肤镜检查项目,皮肤镜又称表皮透光显微镜,是一种皮肤显微镜。人眼观察物体的分辨率约在0.1mm左右,而通过皮肤镜可以把皮肤放大到10倍甚至100倍,这样就可以观测到人眼无法观测到的一些亚微观结构,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皮肤镜不仅可以观察皮肤表皮结构、色素分布及血管的结构,而且可以观察皮肤附属器及皮下结构的异常。皮肤镜还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技术,可以避免直接病理取材对皮肤造成的创伤。 皮肤镜的检查范围及适应症:1)皮肤色素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如:恶性黑色素痣、黑素细胞痣、蓝痣、日光性黑子、雀斑、脂溢性角化、日光性角化、黄褐斑、颧部褐青色痣等等。2)皮肤红斑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如:银屑病、湿疹、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扁平苔藓等等。3)皮肤肿瘤的辅助诊断 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圆柱瘤、皮肤纤维瘤等等。4)甲病的无创评估和诊断 如:甲癣、甲扁平苔藓、甲外伤、甲下出血、甲黑色素瘤等等。5)毛发的无创评估和诊断 如:斑秃、雄激素性脱发、休止期脱发、念珠状法、竹节样发等等。6) 病毒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如: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等等。7)皮肤病理切除范围的选择 由于肿瘤形态不规则且边界模糊,手术切除范围往往只能通过肉眼可见皮损范围适当的扩大切除,主观性较强。皮肤镜可以使皮肤恶性肿瘤边界更加明确,辅助手术切缘的确定。
我院皮肤科最新引进上海希格玛公司生产的308 nmLED 紫外线光疗仪。该设备使用于下列各种皮肤病的治疗:白癜风,银屑病,副银屑病,掌跖脓疱病,慢性苔藓样糠疹,蕈样肉芽肿及特应性皮炎。308nm 紫外线光疗仪是近几年在国内兴起的治疗顽固性皮肤病重要组设备。它摒弃了准分子激光造价昂贵,维护成本高,照射面积小的缺点,极大的提高了性价比。目前开展该项目治疗的医院比较多,但大多都使用的是传统NB-UVB(波长范围311nm)紫外线光疗仪设备,此疗效一般且治疗时间比较长,已无法满足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需求。与NB-UVB相比308nm 紫外线光疗仪具有见效快,疗程短,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技术原理:研究表明波长范围在308nm的紫外光疗仪被认为是白癜风、银屑病最佳波段,比传统疗法能更好的诱导T细胞凋亡,并促进黑色素的合成。接受治疗后患处呈渐进过程,向红色转变--向深红色转变--向暗褐色转变,最后向正常皮肤转化。308nm 紫外线光疗仪特点:其波长恒定、见效快、疗程短、疗效好、无耗材、不良反应少;具有使用人群广,儿童、成人均可使用;手持式特定病变部位贴肤治疗,光能量无损失无泄漏,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保障患者的正常皮肤不受损。
【新技术】我院皮肤科引进595nm脉冲燃料激光治疗仪(Vbeam Perfecta),脉冲染料激光是利用微脉冲技术治疗多种皮肤色素疾病及血管疾病的,带有全球独家专利DCD动态冷却装置(dynamic coolingdevice)的最新PDL(Pulsed Dye Laser)方式激光治疗仪。具有选择性破坏扩张或粗大血管的功能,可有效改善血管瘤、血管扩张、颜面红潮症、青春痘斑痕、红斑、眼底暗红黑眼圈、过敏性皮炎斑痕、酒糟鼻等。 此项技术仅几家省级医院能开展,我科室现在开展此治疗项目,填补了地区的空白,将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更经济实惠、方便快捷的服务。电话055187326644脉冲染料激光的适应症 血管性疾病、颜面红潮、红血丝(毛细血管扩张) 青春痘斑痕、过敏性皮炎斑痕 红斑、酒糟鼻 眼底暗红黑眼圈 妊娠纹、膨胀纹 牛皮癣(皮肤干燥症)、皮肤老化
战“疫”期间的皮肤科护理知识普及2020年的这个春天,最牵动人心的一定是这场战“疫”。大批医务人员奔赴前线,普通人则“闷”在家里与病毒作斗争。大家好不容易弄清楚了“口罩怎么戴”“手怎么洗”“居家隔离怎么做”等,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用完消毒液痒得不行还有疹子怎么处理?”、“口罩戴太久都有勒痕了怎么办?”……1、防护用品“太勒”怎么办?近期一线医护人员脱下防护服的照片让大家瞬间泪目,他们面部、耳后等部位都有深深的勒痕,有些甚至能看到伤口淤血。医用防护用品密封性好,医护人员又不得不长时间穿戴,因此皮肤组织受压、摩擦,非常容易产生机械损伤。主要表现为口罩绑带、塑形处、防护衣腰带紧束部的压痕、擦伤和紫癜。建议出现这些问题的医护朋友们,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护理:①穿戴前局部使用润肤剂,同时利用敷料进行局部减压(需确保不漏气、不影响防护效果)②穿戴时选择松紧适合的防护用品③反复或持续出现皮下出血时,可使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药物(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肝素乳膏等) ④破损处可外用抗生素软膏,外贴创可贴或纱布保护创面⑤建议破损处痊愈后,方可继续穿戴。2、防护用品“太闷”怎么办?这也是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们特有的烦恼。由于防护用品透气性较差,长期穿戴会导致皮肤处于潮湿状态而出现浸渍现象,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白、起皱、脱皮等,通俗点说,就好像皮肤泡了很长时间水一样。建议出现皮肤浸渍的医护朋友们,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护理:①穿戴前、更换防护用品时及穿戴结束后均使用护肤润肤剂②选取大小合适的防护用具,待消毒剂彻底干燥后再行穿戴 ③有条件时,增加更换频率、擦干汗液④浸渍明显时,可使用皮肤收敛剂(如氧化锌乳膏)。3、特殊部位出现皮疹怎么办?为了尽可能的压缩休息时间,部分医护人员还使用成人纸尿布,接触部位同样可能因摩擦、潮湿等原因导致尿布疹。主要表现为臀部红肿、粗糙、瘙痒不适。处理方法:①保持干燥(如使用爽身粉)②减少皮疹部位摩擦,避免使用纸巾大力擦干 ③使用氧化锌或凡士林(尤其在尿布疹部位厚涂)此外,穿戴防护用品时,因局部多汗、潮湿,还可能继发皮肤浅部真菌感染。主要表现为腹股沟、臀部、足部等部位的环状、半环状或不规则的红斑、丘疹、丘脓疱疹。一般可外用抗真菌药膏(如联苯苄唑乳膏、酮康唑软膏等)进行处理,必要时使用系统抗真菌药物。4、护肤润肤剂怎么选?上述多个皮肤问题的处理中,都出现了护肤润肤剂,足见其重要性。对医护人员来说,考虑到需多次接触消毒剂,同时需长时间使用防护设备,常有皮肤干燥,建议使用保湿时间比较持久且无刺激性的霜剂或乳剂(如维生素E乳膏、绵羊油、凡士林以及含尿素或神经酰胺的护手霜、润肤乳等)。5、消毒剂“过敏”怎么办?使用消毒剂时出现的皮肤不适主要分两类:(一)、消毒剂中特定成分引起的过敏性皮炎。表现为接触部位(如空气喷洒则为面、颈等暴露部位)的风团、丘疹、水疱伴瘙痒不适,极少数严重者可能出现腹痛、喉头梗阻等全身系统过敏反应。处理方式:①停用可疑消毒剂②停用后3-5天仍未改善,可口服抗过敏药物,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③存在系统症状时,必要时可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 (出现瘙痒剧烈、红肿明显等不适,建议专科门诊就诊)④如有继发感染,应局部或系统性使用抗生素。如果皮肤裂口,可外擦夫西地酸软膏。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口服及外用药物建议咨询医生后使用哦。(二)、反复使用消毒剂产生刺激性皮炎。这是因为多次使用脂溶性消毒剂(如氯仿等)后,皮肤屏障功能破坏,消毒液渗入皮肤产生刺激性皮炎。临床表现为反复使用该消毒剂后,接触部位红斑、丘疹、水疱伴瘙痒。出现上述症状建议立刻停止接触,加强局部护肤,特别严重时请至专科门诊就诊。一般建议加强护肤润肤剂使用,其他处理方式同上。6、口罩“过敏”怎么办?部分患者戴完口罩后出现口周红斑、丘疹及瘙痒不适。这可能是对口罩组成成分过敏,也可能是戴口罩后因潮湿、闷热不适而产生的刺激性皮炎。处理方式:①更换口罩品牌②如停用后3-5天仍未改善,可口服抗过敏药物,外用润肤剂或配合弱效激素药膏(遵医嘱)③严重时需系统口服或静脉用药(遵医嘱)7、戴上口罩,原有皮肤病加重怎么办?本身就有痤疮、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的小伙伴最近可能比较闹心。长期佩戴口罩导致皮肤封闭、产生局部压力,同时又闷热、潮湿,很容易使原有皮肤病加重。针对这些皮肤病只能建议大家尽量减少出门,减少口罩佩戴时间,按原来疾病的治疗方式继续治疗。最后,致敬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致敬每一位为战“疫”胜利作出努力的人!疫情面前,每个人的命运都紧密相连,让我们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相信大家共同的努力一定能换来最后的胜利!
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alopecia,AGA),也称脂溢性脱发,是一种最常见的脱发类型,是起始于青春期或青春后期的一种进行性毛囊微小化的脱发疾病。在我国,男性患病率约为21.3%,女性患病率约为6.0%。AGA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如能及早诊治则可明显延缓脱发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 病因和发病机制 AGA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多基因隐性遗传疾病。国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GA患者中有家族遗传史的占53.3%~63.9%,父系明显高于母系。目前的研究表明,雄激素在AGA的发病中占有决定性因素;其他包括毛囊周围炎症、生活压力的增大、紧张和焦虑、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等因素均可加重AGA的症状。男性体内的雄激素主要来源于睾丸所分泌的睾酮;女性体内的雄激素主要来源于肾上腺皮质的合成和卵巢的少量分泌,雄激素主要为雄烯二醇,可被代谢为睾酮和二氢睾酮。虽然雄激素是AGA发病的关键因素,但几乎所有AGA患者血液循环的雄激素水平都维持在正常的水平。研究表明,由于脱发区毛囊内雄激素受体基因表达升高和/或Ⅱ型5α还原酶基因表达升高,从而导致雄激素对易感毛囊的作用增大。对于AGA而言,易感毛囊中真皮成分细胞内含有特定的Ⅱ型5α还原酶,可以将血液中循环至该区域的雄激素睾酮转化为二氢睾酮,通过与细胞内的雄激素受体结合引起一系列反应,进而使毛囊出现进展性的微型化和脱发直至秃发。2 临床表现与分级 AGA是一种非瘢痕性脱发,通常发病于青春期,表现为进行性头发直径的变细、头发密度的降低和脱发,直至出现不同程度的秃发,通常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多的症状。男性AGA早期表现为前额、双侧额角和(或)双侧鬓角发际线后移,或顶部进行性脱发,最终使头皮显露,通常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多的症状。根据脱发的严重程度,Norwood将男性AGA分为7级12种类型,虽然方法简单,但缺少递进,无法对所有脱发的等级进行一一对应。女性AGA主要表现为头顶部与发际缘之间头发弥漫性稀疏、纤细,前额发际线位置不改变,通常也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多的症状。根据脱发的严重程度,Ludwig将女性AGA分为3级,该法虽然易于记忆,但分类过于简单,在临床中不方便使用。此外,上述分类方法均是基于欧美人群脱发设定的分类法,与亚洲人群不尽完全相同。2007年,Lee等提出一种男女均适用的新的通用分级法,即BASP分型法。该分型法根据发际线形态、额部与顶部头发密度进行分级,包括4种基本型(basic)和2种特殊型(specific),结合基本型和特殊型得出最终分型。BASP分型的名称便是由这两个英文单词的前两个字母组成。4种基本型L、M、C和U,代表前发际线的形状,每种类型再根据脱发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而2种特殊型F和V,则代表特定区域(额部F和顶部V)头发的密度,每种类型再根据脱发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3辅助检查3.1拉发实验患者5 d不洗头,以拇指和示指用轻力拉起含有五六十根毛发的一束头发,计算拔下的毛发数量,多于6根为阳性,表示有活动性脱发;否则为阴性。AGA患者通常为阴性,而斑秃、休止期脱发或生长期脱发的活动期可为阳性。3.2皮肤镜检查AGA患者的皮肤镜下特征是毛干粗细不均、毳毛增多(毳毛与终毛比例失调)或者毛囊单位中毛发数目减少。3.3实验室检查由于AGA患者血液中的雄激素处于正常水平,因此AGA的诊断并不需要借助于实验室检查。对于女性弥漫性脱发患者而言,可以进行性激素、铁蛋白和甲状腺刺激激素(TSH)等检查,以便与由于贫血和甲状腺功能异常所引起的脱发相鉴别。4 治疗AGA治疗应强调早期治疗和长期治疗的重要性,治疗越早疗效越好。治疗方法包括系统用药、局部用药、毛发移植术、中胚层疗法和低能量激光治疗等,为了达到最佳疗效,通常推荐联合治疗。对于非手术治疗,其效果判断包括:脱发量的减少、毛发直径的增加或毛发色素的加深以及毛发数量的增加等。4.1非那雄胺仅适用于男性患者,该药通过特异性抑制Ⅱ型5α还原酶,进而减少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的生成和对毛囊的破坏。推荐剂量为1 mg/d,1次/d。一般在服药3个月后头发脱落减少,使用6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若治疗效果好,应继续使用以维持疗效;如使用12个月后治疗效果不佳,建议停药。通常而言,非那雄胺用药1年后的有效率可达65%~90%。该药耐受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症状较轻。个别服药患者可出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减少、男性乳房发育、睾丸疼痛、过敏反应、性功能受损(勃起功能障碍、射精功能障碍、射精量减少或性欲减退等),停药后可逆。4.2螺内酯仅适用于部分女性AGA患者,可减少肾上腺产生睾酮,同时对DHT与雄激素受体的结合有轻微的竞争作用。用法为40~200 mg/d,至少服用1年才会有效果。主要不良反应为月经紊乱、性欲降低、乳房胀痛。治疗中需注意检查血钾浓度。4.3米诺地尔米诺地尔是能够促进毛发生长的有效外用药物,具体机制不明。临床上有2%和5%两种浓度剂量,一般男性推荐使用5%浓度,女性推荐2%浓度。用法为2次/d,1 ml/次,涂抹于脱发区域头皮。在使用最初1~2个月会出现休止期毛发脱落增加的现象,之后再使用则脱发不明显,坚持使用6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若治疗效果好,应继续使用以维持疗效;如疗效果不佳,建议停药。平均见效时间为6~9个月,有效率可达50%~85%。该药耐受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症状较轻。个别用药患者可能出现多毛症、刺激性和过敏性皮炎等,停药后即可消退。如果出现局部反复瘙痒和皮肤发红的过敏症状时,可以尝试更换使用不含丙二醇的米诺地尔,即国际上推荐的泡沫制剂,以减少或杜绝过敏不良反应。4.4毛发移植毛发移植是将非脱发区域(如后枕部、胡须、腋窝等)的毛囊提取并处理后再移植至脱发或秃发区域,以达到外形美观的方法。根据毛囊获取方式的不同,又将其分为毛囊单位头皮条切取技术和毛囊单位抽取技术。患者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医师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术式。一般移植的毛发在术后2~4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2个月左右会出现较明显脱落,术后4~6个月重新长出。因此,需要在术后6~9个月才可看到明显效果。毛发移植后建议继续使用上述防脱发药物,以维持秃发区域非移植毛发的生长以及生存状态。4.5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 PRP)指自体全血经离心后得到血小板浓度相当于全血血小板浓度的4~6倍的浓缩物。PRP一经激活,血小板内的α颗粒将会释放大量的生长因子,包括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类胰岛素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具有改善毛囊微环境、促进毛囊生长的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用法是将PRP局部注射至脱发区域头皮的真皮层,1次/月,连续注射3~6次可见一定疗效。国内外各项临床研究虽初步证实PRP对AGA具有一定效果,但由于PRP的制备方法并无统一标准,因此PRP治疗的有效率尚不统一,现阶段可以作为AGA治疗的辅助手段。PRP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过程及注射后一段时间内的轻微疼痛。4.6低能量激光治疗2007年,美国FDA将波长为655 nm的低能量激光治疗(lowlevel laser therapy,LLLT)设备批准用于AGA的治疗,之后又分别批准了678 nm和650 nm波长的LLLT设备用于治疗AGA,该波段范围的激光可穿透表皮层,发挥其“光生物学调节作用”,进而改善毛囊周围微环境,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用法是隔天照射1次,照射15 ~30 min/d,连续使用3个月以上才可见到一定疗效,可以作为AGA治疗的辅助手段。LLLT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个别患者在照射期间可出现头晕、头皮瘙痒,以及机器重量导致的头皮压迫感。4.7其他生长因子如CGF和中草药提取物等;对于上述治疗方法无效的AGA患者还可适当考虑使用文发或发片、假发等。
皮肤科 皮肤美容中心(现有本部和东区分院门诊),其中东区分院门诊是毛发和瘢痕特色门诊,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杨顶权教授长期来我院东区坐诊。庐江县人民医院皮肤科 皮肤美容中心,历经多年的努力现已发展为集皮肤病、美容、性病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开展光子嫩肤、祛斑,半导体激光脱毛、脉冲595染料激光、调Q激光、毛发皮肤镜、308nm紫外线治疗仪、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光动力治疗、红蓝光、超分子水杨酸化学换肤、窄波紫外线NB-UVB、白癜风表皮移植、皮肤真菌荧光染色及培养、微波治疗、液氮冷冻治疗、瘢痕疙瘩、皮肤外科等。开设毛发及瘢痕特色门诊。配备独立性病化验室,性病诊治包括:尖锐湿疣、梅毒、淋病、生殖器疱疹、支原体、衣原体及性相关传播疾病等。庐医皮肤人将继续努力,造福广大老百姓!庐江县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陈滨现开展的治疗项目有:一、 光子嫩肤多功能治疗系统二、 半导体激光脱毛 三、 Q开关Nd:YAG激光四、595脉冲染料激光五、308紫外线治疗仪六、 皮肤毛发观察仪(皮肤镜)七、 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八、 艾拉-光动力九、 红蓝光十、 窄波紫外线NB-UVB十一、超分子水杨酸化学换肤术十二、伍德灯检查十三、液氮冷冻十四、微波治疗 十五、白癜风表皮移植十六、皮肤真菌荧光检测十七、毛发特色门诊十八、瘢痕疙瘩治疗十九、皮肤性病化验室二十、健康教育宣传
神经性皮炎一、概述 (一)定义神经性皮炎(neurodermatitis)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lichensimplechronicus),中医称为摄领疮或顽癣,是一种常见的以阵发性瘙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与皮肤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局限型和泛发型。(二)流行病学本病多累及青、中年,老年人较少见,儿童罕见。我国研究数据显示,神经性皮炎患者占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总数的3.6%,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瘙痒性皮肤病。我国一项研究统计的368例神经性皮炎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4.5∶1,发病年龄主要以青壮年为主,占72.6%;从职业来看农民患病占55.97%;皮损分布来看,颈部皮损发生率最高,占41.0%,其次为四肢、外耳部、躯干、会阴部;皮损分布中,单一皮损占18.2%,多发皮损占62.5%,全身泛发占19.3%;伴发疾病中,长期睡眠不佳、失眠者占41.8%,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占14.1%,均与神经精神因素相关。国内研究显示神经性皮炎患者总体生命质量评分(9.34分)低于银屑病(13.32分)(P<0.001)。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神经性皮炎的发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般认为与神经精神因素及免疫因素相关,受多种外界因素影响,包括胃肠道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饮食、局部刺激、感染等。本病的发生与神经精神因素最为相关,神经系统和皮肤在均来源于外胚层,并在整个生命中保持密切的相互联系和互动。多数患者常伴有焦虑、失眠、紧张的精神状态,其中焦虑状态是神经性皮炎患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常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焦虑状态能够诱发皮肤免疫反应,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激活与迁移,进而加强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引起皮肤炎症状态。神经功能紊乱使脑内抑制功能与兴奋功能失调,体内儿茶酚胺、乙酰胆碱与组胺水平增高,造成皮肤瘙痒。焦虑抑郁情绪本身不仅是神经性皮炎的常见症状,也是该病加重和复发的主要因素,是“不良情绪-加重瘙痒-进一步加重不良情绪”恶性循环的重要环节,同时大脑边缘系统及纹状体的参与可能加强搔抓欲望,出现“瘙痒-搔抓-瘙痒”恶性循环。长期的搔抓还会使皮肤屏障受到破坏,引发免疫反应增强、炎症细胞浸润、表皮增厚及局部纤维化等反应,出现苔藓样变,造成疾病进展与反复。 三、临床表现 (一)局限型多见于中青年,常发生于颈部、背部、肘、膝关节伸侧、会阴部,其他部位也可发生。初发时,局部皮肤通常先受到摩擦等机械性刺激时或仅有瘙痒感受,而无皮疹发生;受到长期搔抓等机械刺激后,可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疹,顶部扁平,呈圆形或多角形散在分布;长期反复刺激后,局部丘疹增多,逐渐融合,形成皮纹加深和皮嵴隆起的皮肤苔藓样变。皮损及其周围常见抓痕、血痂,色素沉着。患者自觉瘙痒强烈,常呈阵发性,精神焦虑时加重,夜间明显。(二)泛发型该类型常见于成年人或老年人。除局限型好发部位外的其他部位如眼睑、头皮、躯干四肢等多处部位受到累及时,则称为泛发型神经性皮炎,也称为泛发型慢性单纯苔藓。位于头皮部位的神经性皮炎有时可呈多发性结节性损害,可有渗液、结痂及鳞屑形成。而除头皮外其他部位皮疹多表面干燥,但可继发破溃或感染等。患者常自诉奇痒难忍,影响工作及睡眠。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皮肤苔藓样变,周围散在的扁平丘疹。自觉阵发性瘙痒,抓后出现皮损,结合好发部位及慢性病程的特点可作出诊断。(二)鉴别诊断1.慢性湿疹:常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疹演变而来,无固定的好发部位。慢性湿疹病程中可有渗出倾向,苔藓样变不显著,但浸润肥厚则较神经性皮炎明显,边界也多不清楚。2.瘙痒症:无原发皮肤损害,常见皮肤干燥,瘙痒部位可不固定。长期搔抓可有抓痕和皮肤苔藓样变。3.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是淀粉样蛋白沉积在真皮内的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常见于胫前、上背部,呈对称分布。皮疹典型,为米粒大小半球形、圆锥形或多角形丘疹,表面光滑发亮,质地较硬,密集成片而不融合,可呈念珠状排列。组织病理有特异性淀粉样变。4.特应性皮炎:常为儿童及青年时期发病,主要表现为多形性、具有渗出倾向的皮损。老年特应性皮炎常表现为严重而泛发的慢性湿疹样皮疹。患者及血缘亲属常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具有家族聚集性。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清总IgE、特异性IgE及嗜酸粒细胞水平升高。5.扁平苔藓:常发生于皮肤和黏膜部位,典型皮损为多角形紫红色扁平丘疹,表面有蜡样薄膜,常伴瘙痒,可见特征性皮损Wickham纹,即白色光泽小点或细浅的白色网状条纹。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鉴别。 五、治疗 (一)目的和原则止痒与避免搔抓是神经性皮炎的治疗核心。治疗需在避免搔抓、摩擦等各种刺激基础上,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改善焦虑等精神症状,同时辅以心理治疗,以此打破“瘙痒-搔抓-瘙痒”恶性循环,达到治愈目的。(二)局部药物治疗:1.外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免疫、抗过敏等作用,可根据皮损类型、部位选择适当剂型进行治疗,是局限型神经性皮炎的首选治疗。2.封包疗法:封包治疗的方式可增加皮肤湿度,能够增强药物吸收,适用于严重或难治性神经性皮炎。具体操作为先将糠酸莫米松乳膏均匀涂于患处,每晚睡前用药1次,再用塑料薄膜进行封包,封包至次日晨(约8h)。由于封包会增加药物吸收,不建议长期、大面积使用,待皮损得到改善后改为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三)系统治疗1.抗组胺药:抗组胺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可能机制包括抗组胺、止痒、抗炎、免疫调节及镇静作用。适用于单纯应用外用糖皮质激素等抗炎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的患者,在外用药物基础上进行联合应用。2.镇静剂:紧张、焦虑、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严重者可在睡前给予镇静眠剂,如地西泮、多塞平等。该类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减少神经精神相关的“不良情绪-加重瘙痒-进一步加重不良情绪”恶性循环。神经症状严重,上述药物不可控制者可联用精神类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TCA)多塞平每晚25mg起始,逐步增至250mg,需注意与抗胆碱类药物或抗组胺药物合用时会产生阿托品样作用,如口干等;米氮平建议7.5~15.0mg每晚服用,米氮平可加重酒精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因此治疗期间禁止饮酒。(四)物理治疗对于顽固皮损可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CO2点阵激光技术、超声波导入、聚焦超声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将药物导入病变组织,更快地使病变的皮损康复,缩短疗程。(五)中医治疗针灸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治疗方式,其在治疗神经性皮炎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常用毫针疗法、火针疗法、梅花针疗法、三棱针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火针疗法、穴位埋线疗法、贴棉灸疗法等多种临床常用疗法,具有改善瘙痒,降低复发率的效果。
|指南与共识|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应用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遗传易感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菌群紊乱、免疫失调等因素参与其发病。AD的治疗药物既往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TCS)、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TCI)、口服抗组胺药、系统性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下文简称激素)等。为加强临床医生对AD治疗药物的认识,优化治疗方案,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医学分会、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基于大量参考文献及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结合专家临床经验,对AD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策略、不良反应监测及管理、特殊人群用药管理等内容进行讨论,最终形成本共识,供皮肤科及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使用。 一、AD外用药物的应用管理(一)TCS1.临床应用策略:TCS是目前AD的一线治疗方法,合理使用可迅速控制病情。皮肤薄嫩部位首选弱效或中效,掌跖首选中效或强效,但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2.不良反应监测及管理:若长期连续应用激素,可能造成的皮肤不良反应包括皮肤萎缩变薄、屏障功能破坏、萎缩纹、玫瑰痤疮、口周皮炎、痤疮、紫癜、多毛症、色素沉着、伤口愈合延迟、皮肤感染加重、接触性皮炎等。应定期评估TCS的皮肤不良反应,尤其是长期使用强效TCS或皮肤薄嫩部位使用TCS的患者。3.特殊人群用药管理妊娠期/哺乳期患者:有研究表明,TCS与出生缺陷、早产、胎儿死亡等不良妊娠结局之间无显著关联。建议妊娠期/哺乳期把TCS尽可能作为二线治疗,且尽量使用弱效/中效TCS。乳房部位用药后避免立即哺乳,哺乳前注意清洁乳房。儿童患者:外用药物更容易经皮吸收,故不良反应风险增加。尽可能选择弱效TCS。老年患者:发生皮肤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更高,使用时应注意监测。(二)TCI1.临床应用策略:TCI的经皮吸收率低于TCS,长期使用安全性良好,可作为面颈、褶皱部位及乳房、肛门、外生殖器等敏感部位AD的一线治疗。2.不良反应监测及管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用药部位烧灼感,多为轻至中度,持续治疗后皮肤屏障得到改善,通常烧灼感在1周内逐渐减弱。 3.特殊人群用药管理妊娠期/哺乳期患者:尚无相关临床研究,建议妊娠期/哺乳期患者慎用。避免用药后立即哺乳,且哺乳前注意清洁乳房。儿童患者:1%吡美莫司乳膏已批准用于3月龄及以上儿童患者,0.03%及0.1%他克莫司软膏在1岁以上儿童中的安全性亦被证实。3个月以下儿童应用TCI的安全性尚未明确。老年患者:TCI在老年患者中的用药管理与其他成年患者一致。(三)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1.临床应用策略:可用于包括皮肤薄嫩部位和褶皱部位的所有部位皮损。初始可与TCS联合使用,如应用TCS的间歇期应用PDE⁃4抑制剂,皮损改善后使用PDE⁃4抑制剂维持治疗。2.不良反应监测及管理:克立硼罗的常见不良反应为用药部位灼痛或刺痛感,发生率约4%,大多可自行缓解,使用前冷敷可减轻不适感;其他不良反应包括皮肤感染、感觉异常、瘙痒和原有皮损加重等,多为轻至中度,可自行缓解,长期应用无严重不良反应。3.特殊人群用药管理妊娠期/哺乳期患者:缺乏临床数据,安全性尚不明确。哺乳期患者若使用需充分权衡利弊。儿童患者:2%克立硼罗在国内尚未获批用于2岁以下轻中度AD患儿,在国外已获批用于3个月至2岁的轻中度AD患儿。地法米司特软膏在2岁以下儿童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老年患者:尚缺乏临床数据。(四)Janus激酶(JAK)抑制剂1.临床应用策略:鲁索替尼乳膏每天使用2次,每次使用面积不超过体表面积的20%,总用量不超过60g/周或100g/2周。迪高替尼软膏每天使用2次,每次使用面积不超过体表面积的30%,每次总用量不超过5g。2.不良反应监测及管理:鲁索替尼乳膏不良反应发生率≥1%,包括鼻咽炎、支气管炎等。使用期间建议防晒,定期复查血常规。迪高替尼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涂抹部位红斑或刺激或瘙痒等,大多不良反应较轻微。使用期间若出现毛囊炎、痤疮及疱疹病毒感染等,则停止在相应部位用药并酌情进行抗感染治疗。3.特殊人群用药管理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缺乏临床数据,建议在使用鲁索替尼乳膏治疗期间及停用4周内避免哺乳。儿童患者:鲁索替尼乳膏在12岁以下儿童AD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迪高替尼软膏在6月龄以下婴儿AD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老年患者:鲁索替尼乳膏的应用同成人患者,迪高替尼软膏尚无临床数据。 二、AD系统药物的应用管理(一)抗组胺药1.临床应用策略:单独使用抗组胺药治疗AD疗效尚不明确,常与TCS等外用药物联合使用。2.不良反应监测及管理:第一代抗组胺药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嗜睡、眼压升高。乙醇、镇痛药、催眠药等可加重第一代及某些第二代抗组胺药的中枢抑制作用,应避免同时服用。3.特殊人群用药管理妊娠期/哺乳期患者:不建议妊娠期患者常规使用抗组胺药,尤其避免妊娠前3个月内使用。用药期间建议停止哺乳。儿童患者:建议选择无中枢抑制作用的二代抗组胺药。老年患者: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肝功能不全者首选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无需调整剂量。第一代和部分第二代抗组胺药如依巴斯汀、咪唑斯汀、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肝功能不全者在使用时应减低剂量,严重肝功能不全者禁用咪唑斯汀。轻度肾功能不全者首选依巴斯汀、非索非那定,无需调整剂量。其他药物在肾功能不全者中应用均需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西替利嗪。(二)免疫抑制剂1.环孢素: (1)临床应用策略:推荐起始剂量为2.5~5mg·kg-1·d-1,分2次口服,病情控制后每2周减少1mg·kg-1·d-1 ,逐渐减至最小剂量(0.5~1mg·kg-1·d-1)维持。疗程建议不超过1~2年,疗程结束后可考虑间隔3~6个月后开始新的疗程。(2)不良反应监测及管理:常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和肾毒性。定期监测血压。(3)特殊人群用药管理妊娠期/哺乳期患者:尚无妊娠期临床数据,使用前应充分权衡利弊。需长期系统治疗的重度AD孕妇,环孢素是一线选择。用药期间不宜哺乳。儿童患者:超适应证应用,应充分权衡利弊,慎重使用。老年患者:发生恶性肿瘤和器官毒性的风险增加,不建议使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建议使用。疫苗接种者:建议接种疫苗至少4周后再开始环孢素治疗,环孢素治疗停止后3个月内避免接种活疫苗。2.其他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也被用于治疗重度AD,但均属于超适应证使用,二者疗效类似。使用硫唑嘌呤前建议进行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分型检测,使用期间严密监测血象,若有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应立即停药。甲氨蝶呤用药前应询问肝病史、血液病史及饮酒史等,使用前及使用期间严密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三)系统应用激素1.临床应用策略:仅用于病情严重、其他药物难以控制的急性发作期AD患者,建议短期应用。推荐剂量为0.5mg·kg-1·d-1(以泼尼松计),病情控制后应尽快减量或停药。不能用于诱导病情长期缓解。2.不良反应监测及管理:使用前建议进行感染筛查。使用期间监测感染、睡眠障碍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与激素剂量和疗程相关。3.特殊人群用药管理妊娠期/哺乳期患者:尽量避免使用。儿童患者:风险高,需充分权衡利弊,谨慎使用。老年患者:发生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风险均升高,应谨慎使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肝功能不全者优先选择无需经肝脏活化的泼尼松龙及氢化可的松,倍他米松、地塞米松、甲泼尼龙均可用于肝功能不全者。肾功能不全者现有指南无明确推荐,激素可用于治疗多种肾脏病,但激素引起血压升高、水钠潴留可能影响肾功能,需慎重使用。(四)生物制剂1.度普利尤单抗(dupilumab): (1)临床应用策略:成人初始剂量600mg,后续300mg每2周1次,皮下注射给药。可单用或与TCS、TCI及光疗联合应用。除用于诱导中重度AD缓解,也可用于维持治疗,治疗4年疗效持久,安全性良好。(2)不良反应监测及管理: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眼部不良反应、注射部位反应等。(3)特殊人群用药管理妊娠期/哺乳期患者:不建议妊娠期/哺乳期患者使用。儿童患者:6个月至5岁儿童推荐剂量:体重5~<15kg,初始剂量200mg,后续200mg每4周1次;15~<30kg,初始剂量300mg,后续300mg每4周1次。6~17岁儿童推荐剂量:体重15~<30kg,初始剂量600mg,后续300mg每4周1次;30~<60kg,初始剂量400mg,后续200mg每2周1次;≥60kg,初始剂量600mg,后续300mg每2周1次。在儿童/青少年中的长期安全性与成人患者一致。老年患者:同成人患者,无需调整剂量。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在肝功能不全者中尚无数据;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严重肾功能不全者中的数据有限。疫苗接种者:治疗期间可接种灭活或非活疫苗。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与度普利尤单抗同时应用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不建议同时应用。2.曲罗芦单抗(tralokinumab): (1)临床应用策略:初始剂量600mg,后续300mg每2周1次,皮下注射。治疗16周后若皮损清除或几乎清除,可考虑每4周给药1次。治疗16周无应答的患者应停止治疗。(2)不良反应监测及管理: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治疗期间无需常规监测。(3)特殊人群用药管理妊娠期/哺乳期患者:数据有限,建议妊娠期避免使用,哺乳期若使用需充分权衡利弊。儿童患者:尚无在12岁以下儿童AD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老年患者:在75岁以上AD患者中的数据有限,不建议调整剂量。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轻度肝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在中/重度肝功能不全者中数据有限。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在重度肾功能不全者中数据有限。疫苗接种者:治疗期间可接种灭活或非活疫苗;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与曲罗芦单抗同时应用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五)JAK抑制剂1.临床应用策略:乌帕替尼在≥12岁且体重≥40kg的青少年和<65岁的成人中,单独使用或与外用药物联合使用。阿布昔替尼推荐剂量为100mg每日1次口服,重度患者或未充分应答者可调整至200mg每日1次(短期使用,≤12周),若仍未充分应答则停用。2.不良反应监测及管理: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恶心等。合并活动性结核病、活动性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避免使用。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避免使用。3. 特殊人群用药管理妊娠期/哺乳期患者:妊娠期禁用,哺乳期不建议使用。儿童患者:乌帕替尼在12岁以下儿童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疗效尚不明确。阿布昔替尼在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安全性和疗效尚不明确。老年患者:乌帕替尼在≥65岁患者中推荐剂量为不超过15mg每日1次,在有其他治疗选择的情况下不建议首选乌帕替尼。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轻/中度肝功能不全者均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肝功能不全者不建议使用。乌帕替尼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中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肾功能不全者应谨慎使用。疫苗接种者:不建议JAK抑制剂治疗开始前4周内、治疗期间和停药后1周内接种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三、AD患者药物治疗的全病程管理 AD的慢性和复发性特征决定了临床医师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管理,治疗及管理策略主要为基于严重程度进行的阶梯治疗及达标治疗。根据AD评分(SCORAD),AD分为轻度(0~24分)、中度(25~50分)、重度(>50分)。针对AD患者药物治疗的全病程管理,本共识提出以下建议。(一)局部治疗及系统治疗的时机在保湿润肤基础上,根据患者及皮损特征选择合适强度和剂型的TCS是轻度患者的一线疗法,不适合TCS的患者可使用TCI或PDE-4抑制剂代替。中重度患者应启动系统治疗。在药物可及的情况下,生物制剂可作为外用药控制不佳或不建议使用外用药的中重度患者的一线系统用药。病情程度偏重或经其他系统治疗控制不佳的难治性中重度患者,若年龄<65岁且无心血管或恶性肿瘤危险因素,可考虑JAK抑制剂治疗。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常规疗法(如局部治疗、抗组胺药等)无效或不适用的重度患者。系统应用激素不能诱导长期缓解,仅考虑用于病情严重、其他药物难以控制的急性发作期患者,且只能短期应用。(二)达标治疗需系统治疗的中重度患者可采用达标治疗(T2T)策略进行管理。短期目标是快速诱导缓解,长期目标是维持缓解和预防复发。可接受的短期目标是3个月瘙痒缓解、皮损改善、生活质量改善;优化的短期目标是6个月瘙痒持续控制、皮损持续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长期治疗(6~12个月)的目标是瘙痒持续控制、皮损持续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疾病长期控制。(三)联合治疗对于采用单一系统疗法未获得满意效果的患者,可考虑联合其他疗法,如治疗AD的生物制剂联合激素、环孢素、甲氨蝶呤或窄谱中波紫外线。(四)治疗转换接受系统治疗的患者若出现疗效不足或安全性问题,可考虑转换为其他系统治疗药物。从一种系统治疗药物转换为另一种系统治疗药物时,根据患者对新药物的临床反应逐渐减停先前所用药物,避免病情加重。(五)维持治疗皮损控制后应过渡到长期主动维持治疗,即逐渐调整系统治疗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间隔,同时在易复发的原有皮损区间歇性使用外用药物,配合全身外用保湿润肤剂。(六)瘙痒的管理AD患者通常伴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控制瘙痒是AD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润肤剂、TCS及TCI、口服抗组胺药、系统性免疫抑制剂及激素、光疗、生物制剂、JAK抑制剂对于缓解瘙痒均有一定疗效,其中JAK抑制剂控制瘙痒速度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