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发作带给孩子的伤害是很严重的,尤其是在癫痫病发作的时候,很容易因为发作时候的意识丧失而面临种种危险,而且癫痫一旦发作就很难完全根治,因此预防癫痫发作就显得特别重要。预防小儿癫痫发作有以下几个措施。1、预防脑外伤:各种意外事故以及外伤都会造成癫痫的发作,因此要预防各种意外事故,减少脑外伤,一旦脑外伤后可常规服用一段时间的抗癫药物,以预防外伤性癫痫的发生。2、预防颅内感染:颅内感染也是导致癫痫发作的常见原因,因此要注意预防脑炎、脑膜炎,在颅内感染急性期要积极治疗,一旦出现惊厥者应及时止惊处理,预防后遗症。3、加强孕妇保健:妊娠期间的孕妇要避免感染,酗酒、吸烟,以确保胎儿发育完好。4、避免新生儿产伤: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难产一定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新生儿窒息,避免因缺氧、窒息、产伤引起癫痫发作。5、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对于小儿容易出现的高热,要及时控制发热以防惊厥,适当的使用止惊药物可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复发,防止高热惊厥转变为癫痫。6、合理的护理:已经患有癫痫的患儿一定要积极治疗,尽量减少癫痫发作,有助于减少癫痫发作带来的并发症,同时要避免诱发因素,比如发热、感染、预防接种、饥饿、暴饮暴食、惊吓、剧烈运动、疲劳、特殊饮食等。
小儿癫痫的典型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口唇发绀,四肢强直或抽搐,有的还伴有大小便失禁,这种情况家长都能识别,为强直阵挛性发作,俗称癫痫“大发作”。其实,癫痫还有许多非典型的表现,下面介绍如下:1、发呆发作:表现为突然发生和突然中止的短暂意识障碍,不伴抽动,可伴有咂嘴、舔唇、吞咽、咀嚼、咬牙、摸索衣服等简单动作,发病一般在几秒或几十秒之内,发作后可继续原来的动作,患儿无任何异常感觉,可伴有学习成绩下降,这时候就要警惕癫痫的失神发作了,及时医院检查。2、抖动发作:有一部分小儿癫痫患者出现肩部、肢体或全身的快速抖动,像电击样抖动,严重时可伴有摔倒。有的在吃饭的时候发作,即患儿在吃饭抖动时经常把碗筷等摔碎,这种癫痫征兆发作的时间只有短暂的几秒钟,家长也很不放在心上。如经常出现,绝非粗心失手所致,而是癫痫的一种肌阵挛发作表现。有的小婴儿出现突然点头,上肢内收抱球动作,然后外展,每次1-2秒钟,可连续成串发作,发作时可伴哭吵,严重的伴有智力倒退,这时需注意癫痫的痉挛发作。3、睡眠中异常行为:表现为睡眠不久后表情恐惧,猛烈的肢体过度活动,髋部向前用力,全身强直性僵硬,阵挛性抖动;或突然抬头、摇头、头部后仰;上肢可上举或投掷样动作,下肢可过度伸展、划圈、踏车样运动或四肢节律样运动。部分病人能意识到发作但是不能控制,能听到外界的声音但不能作出反应,事后能回忆发作过程,智力发育正常,这种情况要警惕癫痫额叶发作的可能。此外,有的孩子可仅表现为睡眠中流口水、喉中痰响,或口角抽动,1-2分钟缓解,也要注意癫痫局灶性发作的可能。4、感觉异常:当孩子有如下的表现,说忽然看到了光点,光圈或者是黑点的东西,或者是听到了铃声,鸟叫,其他乱七八糟的声音,而实际上,这些东西并不存在的时候。还有例如突然闻到了烧塑料的味道,鱼腥臭味,或者是感觉到嘴里有苦,酸,咸或者是甜等某一种长期性的味觉的时候,那么孩子就可能有癫痫病要发作了。这个时候,作为家长要做好病发前的各种准备。5、突发性呕吐:有的儿童会突然出现呕吐症状,且在呕吐数分钟后,症状自行消失,之后看似什么事都没有一样。对于儿童突然出现的此类现象,家长千万不要大意,在排除消化道疾病之后,应重点排查癫痫的可能,避免延误治疗,带来更严重的影响。6、痴笑发作,其实这也是癫痫的一种不典型表现,也容易被家长所忽视。患儿在没有任何原因的情况下,会突然出现笑声,笑过一阵之后即刻停止,似乎什么事儿也没发生过,这种异常的症状家长一定要注意,要立即到专业的癫痫医院做检查排除癫痫的痴笑发作。7、阅读性发作:以患儿朗读时出现的嘴角抽搐为主要特点,如果朗读不停止,特别是大声朗读时抽搐症状会更加明显,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抽搐,但与朗读的内容无关,这样的症状只在平时阅读时才会出现,发作开始时立即停止阅读可中断发作,这种情况要考虑阅读性癫痫。总之,当以上症状反复发作,且具有突发突止、动作刻板,发作间期患儿玩耍如常的特点时,就有可能为癫痫发作,还请家长要立即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去接受检查,一般通过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可以明确诊断,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016年非常幸运通过了卫生厅的选拔得到了访学美国戴维斯医学中心的机会。在访学期间,感受非常深的是他们的癫痫患儿家庭护理做得非常棒。因为在美国就医非常不方便,通常预约一个专科医生需要等10几天至1个月,而美国的急诊费用非常昂贵,一般去一次急诊需要花费大几千美金而且保险公司拒付,所以很多癫痫或者抽搐的孩子不到万不得已都是家长护理的。我经常在门诊会碰到那种抽搐非常频繁的孩子,家长自己会背一个小小的氧气罐和吸痰器,非常熟练的给孩子吸氧,吸痰。目前国际的通用指南,对于癫痫仍然是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在美国同样也有很多难治性癫痫,同时服用4种药物,并且接受了外科治疗后仍有抽搐发作的。但是,给我的印象,每一个抽搐的孩子都非常乐观,他们了解自己的疾病,在就诊时能与医生交流自己的病情与心情。我与他们的医生聊天,问为什么要将病情告诉孩子们,他们的回答令我反思了很久,他们说,癫痫本身是一个长期的治疗的过程,心理健康远大于控制抽搐的本身。很多家长追求的是抽搐的控制率,而忽略了本身可能因疾病造成的孩子心理的自卑与压抑,那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事情。所以今天写下这些心得,希望大家共勉,让我们的孩子虽然生病,但是一定要让他们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
高热惊厥是小儿最常见的惊厥之一。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抽搐会特别紧张,有些经常喜欢问百度的家长则可能会按百度的经验而忽视了孩子的病情。所以中午有空,给大家讨论一下这个常见病。因为婴幼儿脑发育不成熟,神经细胞的结构简单,皮层分化不全,神经元的树突发育不完善,以及一些脑的化学成分与成熟的脑组织不同,都可能造成惊厥的阈值降低,引起惊厥。高热惊厥的高发年龄是6月到3岁 。低于6个月的小儿很少会发生高热惊厥,所以越小的婴儿出现发热抽搐首要排除颅内感染。 热性惊厥的诊断要有以下几点,年龄符合,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初期,当体温在38度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且要排除颅内感染或其他病因。(包括先天性脑病,变性病,脑血管病),既往也没有无热惊厥史,才可诊断。 有些高热惊厥好和癫痫之间存在遗传上的联系。有些预后非常不好的癫痫,如Dravet综合征早期也是热性惊厥的表现。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不能掉以轻心。 高热惊厥的预防包括两方面:第一患过高热惊厥的患儿,应当锻炼身体,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尽量减少或避免在婴幼儿期急性发热性疾病。第二如果反复出现高热惊厥,可预防性使用抗惊厥药物如安定。 总之,只有了解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的照顾好你的孩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文系杨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好的生活护理是成功的一半大家知道癫痫是一个慢性病,而它最大的麻烦是不知道下一次是什么时候发作,从而给生活带来很多麻烦和困难,它不止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生活护理也是非常关键的,癫痫是大脑的异常放电所致,那么生活中就一定要避免各种刺激大脑异常放电的行为,比如带你的孩子去游乐场,比如让他长时间看电视打游戏玩手机,这些光刺激声刺激都是发病的诱因。另外,对于癫痫的孩子,放松的情绪,良好的睡眠和休息时间是非常重要的,睡眠缺乏或者熬夜学习非常容易导致大脑皮层兴奋而诱发癫痫发作。正常的饮食是没有禁忌的,但是尽量少给你的孩子吃含有咖啡因成分的食物,例如巧克力、咖啡、可乐、浓茶。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给你的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这样直到治疗成功停药后,也能很好的避免不必要的因素诱发发作。希望小小的知识能给你们一些有用的信息。 本文系杨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饮食:没有特殊要求,应与正常孩子要求一样,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都要兼顾,不能偏食。避免暴饮暴食,增加胃和脑部的负担,诱发惊厥。2、睡眠:不看恐惧、惊吓的电影,避免睡眠不足和情绪激动。3、运动:发作已被控制或发作频率很少的孩子,可以参加一般的正常活动,包括上操、上体育课等,但应避免过度劳累,禁止游泳、攀高、骑车等危险活动。4、让孩子与正常同龄儿一起学习、生活。家长最好能与老师进行详细的沟通、交流,让老师和学校有关领导能正确认识孩子的病情,使大家消除顾虑,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坦诚开放、互敬互助的学习环境。5、家长应正确认识孩子的病情,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努力创造好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要受到一些特殊的保护和照顾,但不能过分溺爱。6、坚持按时服药:家长应配合医生一起告知孩子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并注意督促、看服到口。在服药期间应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本文系陈波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 概述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又称多发性抽动症。是指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发性抽动以及在抽动的同时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男性多见,大部分患者于4~12岁之间起病。患者常存在多种共病情况,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强迫障碍(OCD)、行为问题等。二 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未阐明,近年的研究报道提示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理、生化代谢以及环境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三 临床表现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特征是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在抽动的同时常伴有暴发性的、不自主的发声和秽语。抽动症状先从面、颈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抽动的部位和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眨眼、斜视、撅嘴、摇头、耸肩、缩颈、伸臂、甩臂、挺胸、弯腰、旋转躯体等。发声性抽动则表现为喉鸣音、吼叫声,可逐渐转变为刻板式咒骂、陈述污秽词语等。有些患儿在不自主抽动后,逐渐产生语言运动障碍,部分患儿还可产生模仿语言、模仿动作、模仿表情等行为。患儿不自主喉鸣出现较晚,少部分在早期出现,多数在起病后的6~7年出现。患儿的病情常有波动性,时轻时重,有时可自行缓解一段时间。抽动部位、频度及强度均可发生变化。患儿在紧张、焦虑、疲劳、睡眠不足时可加重;精神放松时减轻,睡眠后可消失。患儿智力一般正常,部分患儿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四 检查 一般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特殊。应做脑电图和脑的影像学检查如脑CT,MRI等,以了解和除外脑部的病变。五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可以作出诊断,但应排除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癫痫肌阵挛发作、药源性不自主动作及其它椎体外系病变。。六 治疗 1.药物治疗:主要对患儿的病情恢复有所帮助方面的药物。如氟哌啶醇、硫必利、可乐定贴片、肌苷、维生素等。 2.心理治疗:本病对人格的不良影响十分常见,有的在抽动控制后仍不能适应社会。所以应强调对因对症治疗的同时,注意心理的治疗。心理治疗包括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咨询、家庭治疗等。帮助患儿家长和老师理解疾病的性质和特征,减缓或消除父母的担心和焦虑。合理安排患儿日常的作息时间和活动内容,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对于发声抽动的患儿可进行闭口,有节奏缓慢地做腹式深呼吸,从而减少抽动症状。
1)发病年龄小于15个月;2)一级亲属有癫痫史;3)一级亲属有热性惊厥病史;4)已有多次发作者;5)首次发作呈复杂性热性惊厥者。具有以上5个高危因素1-2项者25—50%复发,具有3项或3项以上高危因素者50—100%复发,后者可作为间歇用药预防的对象,以减少复发率。
癫痫患儿能否预防注射,这是家长经常询问的问题。为预防癫痫患儿发生传染病,预防注射同样重要。然而非常遗憾的是没有任何指南能简单的回答说癫痫可以预防接种还是不可以。一般来说癫痫发作频繁期可暂延缓注射,待发作稳定或控制1-2年后再行注射。目前国家对疫苗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及审核制度,疫苗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当然注射疫苗(如百白破, 麻腮风疫苗、乙脑)后引起某种反应是可能的,如疫苗使用说明为禁忌者不宜注射。预防接种反应很多,其中包括抽搐,疫苗接种后变态反应性脑病发生机率很小,仅1/30万-100万。免疫缺陷者和婴儿严重肌阵挛癫痫(Dravet 综合征) 患儿易发生疫苗接种后变态反应,不宜接种。对于接种前尚未发病的某些先天缺陷病患儿(如有机酸尿症、线粒体病、脂肪酸代谢障碍、尿素循环障碍等),疫苗接种则可能诱发抽搐,出现难以预料的意外,甚至猝死,这时家长容易错误理解为“打疫苗把孩子打傻了、打死了”。实际上这些疾病在发热、疲劳、药物、饥饿、疾病等应激状态下都可以急性起病,它们通常起因于基因或本身的缺陷,也就是说即便不接种疫苗,下次碰到发热、饥饿或外伤迟早会发病。因此家长必须要自己权衡利弊、做出选择决定是否同意预防接种,对发生疫苗反应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