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振卫医生诊疗特长 2015年东区肾病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开始组建,作为主要创业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东区肾病的建设和发展。下面就我个人的学习和工作做一个介绍。学习经历:博士师从于上世纪百名中医也是我国中医基础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张珍玉先生,先生擅长中医杂病诊治。硕士师从于省中医原内科主任胡遵达教授,胡教授擅长中医肾病和杂病的诊治。曾先后前往国内西医院进修4次,共3年,其中包括在北大医院肾脏病研究所、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病研究所进修1年半,并且两次参加上海仁济医院举办腹透学习班。长期以来对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坚持不懈,潜心研究,收获了不少心得,实践中确实体会到中西医结合能提高临床效果。具体诊疗特长如下:1.原发肾小球疾病:微小病变性肾病、膜性肾病、IgA肾病、FSGS、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肾炎、抗GBM肾炎等等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2.继发肾小球疾病:高血压、高血压肾损害、心肾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干燥综合征肾损害;ANCA相关小血管炎、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肥胖相关性肾病乙肝相关性肾炎、肝肾综合征、流行性出血热肾损害等等3.急慢性间质疾病、肾小管酸中毒:4.慢性肾功能衰竭5.急性肾功能衰竭6.泌尿系结石(内科范围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等7.各种类型单纯和复杂性尿路感染8.膀胱过度活动症、前列腺增生症、尿潴留等9.CRRT技术应用、普通透析管理和内科治疗、腹膜透析内科治疗等各种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肾脏病理的解读、CRRT的应用,中西医并重治疗疾病。因此,对本专业疑难病和危重病有很强的诊断和救治能力。10.杂病:中医治疗慢性咳嗽,胃痛,慢性腹泻,头痛,头晕,心悸,口疮,汗证,湿疹,痤疮,荨麻疹,失眠,脱发等。
一、发病率高 我国泌尿系结石发病率为1%~5% ,南方高达5%~10%;年新发病率约为150~200/10万人,其中25%的患者需住院治疗,10年复发率高达50%。近年来,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是世界上3大结石高发区之一。二、中医内科治疗发展简史泌尿系结石属于中医学“石淋”、“砂淋”的范畴,是中医内科常见疾病之一,较早便为我国医学所认识,以“尿出沙石、小便涩痛”为主症。我国现存最早古医书《五十二病方》就已经记载有石淋一病,不过当时尚称石淋为“石癃”。“石淋”的病名最早可追溯到《神农本草经》,其中便记载了多种治疗石淋的药物。东汉至魏晋时代治疗石淋主要用单味药或单方,唐代开始出现治疗石淋的复方。到了宋代医家开始注意进行内服方剂之间或内服药与外治法互相配合使用。明清时期出现碎石、消石等治法的讨论,石淋中医内科治疗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直至清末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出“砂淋丸”,选择代表药物——鸡内金。到了现代,中医内科治疗泌尿系结石进一步发展,应用中药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使结石的排除率有了显著提高。20世纪70年代初,遵义医学院急腹症研究组提出了对泌尿系结石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总攻疗法。其原理是将多种中西医有效治疗措施合理地组合起来,提高了排石率,缩短了疗程。此后,总攻疗法不断完善、改良至今。三、中医内科治疗优势:1. 给患者机体带来的创伤更小;2. 相对于手术治疗更为安全,风险更低;3. 药物副作用小,并发症少;4. 治疗费用相对较低;5. 疗程短,对患者生活、工作影响更小;6. 疗效确切,操作简便,便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使用。四、中医内科治疗适应症1.结石直径<10mm、外形光滑无尿路梗阻和重度感染且肾功能良好的尿路结石患者。2.经皮肾镜、输尿管镜碎石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的辅助治疗。山东省中医院东区肾病创建于2015年,是驻济省(部)属公立医疗机构第二批中医优势病种收费标准——石淋(泌尿系结石)诊疗方案标准制定牵头科室。肖振卫医生为中医优势病种石淋(泌尿系结石)诊疗方案标准制定牵头人。附:泌尿外科治疗方法优缺点1.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泌尿外科治疗尿路结石的主要手段,具有损伤小、费用低、治疗便捷等优点,但结石排净率低、重复碎石率高,具有多种并发症,如肾损伤、输尿管石街、尿路感染、肾绞痛、血尿等。2.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NL)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一种高技术、高技巧、高风险的微创手术方式。对于长径大于20mm的肾结石,PNL是首选方法,尤其适用于鹿角形肾结石。PCNL术后需常规留置输尿管支架和肾造瘘管,PNL的并发症包括周围脏器损伤、出血、感染、稀释性低钠血症、集合系统损伤及尿外渗等。3.输尿管肾镜取石术(ureterorenoscope lithotripsy,URL)输尿管肾镜取石术可以治疗全长输尿管结石,尤其适用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对于大于10mm的输尿管上段结石,URL成功率比ESWL高约10%。其缺点是需要在麻醉下进行,且为侵袭性操作,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近期并发症如输尿管损伤发生率为3%~6%,远期并发症如输尿管狭窄的发生率为1%~2%,败血症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均为2%~4%。4.腹腔镜取石术(laparoscope lithotomy) 适用于无法接受URL、ESWL治疗, 或是URL、ESWL治疗失败,以及结石直径较大、质地较硬、长时间嵌顿、周边有肉芽组织增生等情况。腹腔镜取石术有两种路径, 其一是经腹腔, 其二是经腹膜后, 前者可以同时治疗上、中、下三路结石, 解剖标志清晰且手术空间较大, 但是此术法可为腹腔造成较大的干扰, 导致腹腔内脏器损伤以及术后肠粘连;后者需要经历复杂的建立气腹操作、手术操作空间较小、术后渗液吸收慢。5.开放性手术因其创伤较大、恢复速度慢、并发症多,现已应用较少。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如存在上述微创手术禁忌症或治疗失败需要开放手术处理等情况时。
近期济南疫情较重,外地的老病人复诊困难,肖振卫医生准备给大家义诊,我们团队将陆续开通免费问诊服务,请大家选用。
据统计,大约80%的人曾患过腰痛。这里有酸痛、 冷痛、钝痛、刺痛、阵痛、行动不便之痛,有某种姿势的痛,断断续续发作的痛。 腰痛的原因: 腰痛不过是腰部一侧或两侧出现疼痛,但外伤、 腰肌劳损、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风湿、肾脏病、脊椎和脊髓病、妇女病、男科病、老年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很多疾病都可能引起腰痛。还有一种腰痛,应该说是“亚健康状态”。比如 长时间坐着打牌、聊天、看电视,不免腰酸背痛;在 计算机前工作太久,尤其坐的姿势不正确,也容易 腰痛。这时候如果去检查,一切正常。但长此以往,可就会“坐”出病来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当人 坐着时,腰椎承受的重量是站立时的1.5倍。比如一 个70公斤重的人,站立时腰椎大约要承受100公斤的 重量,而坐着时则要承受150公斤重量,如果身体还 前倾的话,承重竟可达到180公斤。常坐的人负重太久,腰椎自然容易出毛病,而且肥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甚至癌症可能接踵而至。 女性腰痛特点: 1. 青年女性怀孕时可能出现腰痛,这是因为腰 部承重量增加,而身体里又分泌了大量的松弛激素。 2. 青中年女性的腰痛有些是妇科病引起的,比如 慢性盆腔炎、盆腔肿瘤、子宫位置异常等,这时大部分伴有腰痛、下腹坠痛、白带增多甚至有血,患者应 尽快到医院检查治疗,不要拖延贻误了病情。 3. 女性的更年期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这个 阶段女性,因内分泌激素渐渐减少,植物神经功能 紊乱,容易引起腰痛。一般早上起来比较厉害,活动 一阵就会慢慢减轻。 4. 老年女性的腰痛中需考虑肿瘤,女性须警惕。一些妇科癌症如宫颈癌、 卵巢癌也常出现腰痛。 男性腰痛特点: 1. 因为搬重物、干体力活而腰受伤的男性比较多。 除了没有量力而行之外,很多人不知道受了寒的人,特别容易扭伤腰。 2. 当办公室或家里的冷气开得大了, 或者出风口刚好对着腰部,就容易受寒;大太阳底下 大汗淋漓,进了屋猛吹冷气,也会受寒。 3. 还有长时间 一个姿势,甚至还歪着拧着,那也是会腰痛的,久而 久之就易腰肌劳损、椎间盘脱出、骨质增生。 4. 男性抽烟酗酒、焦虑抑郁、被微生物感染、 骑车骑马等引起前列腺充血、憋尿,甚至受凉引起 前列腺的交感神经活动,都可能导致前列腺炎。除了 腰背痛,前列腺炎还有会阴部肿胀或疼痛、尿频尿急、 嗜睡、乏力、精神不集中等症状。 5. 泌尿系统疾病也是比较常见的,如果是下尿路 感染,一般不太会影响腰部,只是尿频、尿急、尿痛; 但肾盂肾炎、肾结石等,都会出现明显腰痛。急性肾 盂肾炎是腰部持续剧烈胀痛,慢性肾盂肾炎则是腰 部酸痛。还有肾及肾周围炎症,如肾脓肿、肾周围炎、 肾周围脓肿,也会出现腰痛。
泌尿系统的构成:肾脏、膀胱、尿道、相关的血管、神经等。其中一个主要的功能就是滤过功能,即生成和排泄尿液,排除人体多余的水和代谢废物。肾小球每天滤过生成约180L的原尿,原尿中99% 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氨基酸等都会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回血液,最终形成终尿,即每天排出的尿液。正常成年人一天的尿量约为1000 - 2000ml,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 称为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12小时完全无尿称为无尿;如果24小时尿量超2500ml称为多尿。 1有什么原因可以导致少尿甚至无尿呢?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几类: (1) 肾前性,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有效血容量减少:可以理解为“源头少了”。比如说重度失水、大出血等引起休克,血容量减少,肾血流减少,尿液就会减少。 2) 肾血管病变:可以理解为“上游河道变窄”,比如肾血管狭窄或炎症,肾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肾缺血导致急性肾衰竭,也会出现尿量减少甚至无尿的现象。 (2) 肾性:肾脏本身滤过、浓缩尿液的功能丧失,就会出现尿量减少。其中包括各种类型的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等病变。 (3) 肾后性,可以理解为排泄尿液的通路狭窄、阻塞。 1) 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尿道梗塞导致尿液排泄不畅,比如结石、血凝块、坏死组织阻塞输尿管、和尿道,尿量减少。 2) 尿路的外压:外部的压力挤压尿道导致排尿不畅,尿量减少。如肿瘤、前列腺肥大等压迫尿道导致尿量减少。 2. 引起尿量增多的原因有什么呢? (1) 短时间内大量喝水、饮料以及食用含水分过多的食物;使用利尿剂后,可出现暂时性的多尿: (2)还有比如尿崩症,糖尿病等可引起尿量增多。肾脏疾病,浓缩尿液的功能减退而出现多尿。 尿量变化的同时都会有什么伴随症状呢? 少尿常见的伴随症状如下: 1. 伴肾绞痛:常见于肾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肾结石等; 2. 伴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和水肿:常见于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 3. 伴有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常见于急性肾盂肾炎; 4. 伴有排尿困难:常见于前列腺肥大。 多尿常见的伴随症状如下: 1. 伴有烦渴、多饮、尿比重低于正常:见于尿崩症; 2. 伴有多饮、多食和消瘦:见于糖尿病。
我们知道,正常新鲜尿液为透明、琥珀色的液体,随尿量的多少,颜色有深有淡。但是为什么会出现尿中有泡沫的情况呢?当尿液中出现的泡沫时,一定是蛋白尿?一定是肾脏有损伤?首先我们要明确泡沫尿产生的机理,液中泡沫的形成和以下两个方面有关,一方面是和尿液表面的张力有关,一般情况下,尿液表面张力越高,形成的泡沫就会越多。正常尿液的表面张力很低,很少形成气泡,因此不会出现泡沫。由于各种原因,尿液中的的成分发生改变时尿液表面张力增高,气泡就会增多。正常尿液内含有一些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和无机物质(如矿物盐),可以使尿液的表面张力变强,小便时会因冲击力而产生一些泡沫。但是这些泡沫会很快消失。如果尿液中含有蛋白的话,泡沫存在的时间较长,所以说,泡沫尿不一定有肾脏疾病。另一方面,泡沫的形成,和液体中的表面活性剂有关。表面活性剂为两亲性的有机化合物。两亲性的意思是有一个亲水端(喜欢和水在一起)和一个疏水端(讨厌和水在一起)。亲水端溶于水,吸附在水的表面,而不溶于水的疏水端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泡沫。当尿液中,含有较多的两亲性化合物,就可能形成泡沫尿,蛋白质具有两亲性,可以成为表面活性剂,能够在尿液表面形成泡沫。那么形成泡沫尿的常见的非病理因素有哪些呢?饮水减少时,尿液浓缩,也会出现泡沫尿;当食用大量的蛋白质食物,而身体又没有将所摄入的蛋白质充分吸收,多余的蛋白质就会跟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形成泡沫尿。因为尿液中含有有机物与无机物,会使尿液的张力变强,在排尿时就容易冲起泡沫。有时候也跟排尿的角度与速度、平常生活中的饮食有关。尿急时,排尿压力加大,尿速增快,使尿液表面张力增大,也可见气泡增多。形成泡沫尿的常见病理因素有哪些呢?1.肾脏疾病: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病等肾脏疾病,导致肾脏滤过屏障受损,蛋白随着尿液排出形成泡沫尿。2.糖尿病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糖升高亦可导致泡沫尿,当患者血糖升高,超过肾脏的重吸能力,可导致尿液中糖增加,出现泡沫尿;3.泌尿系统感染;4.长期高血压。未尽事宜,请咨询接诊医生
泌尿系结石主要分为含钙结石(草酸钙、碳酸钙、磷酸钙)和非含钙结石(胱氨酸结石、尿酸结石),另外也有因尿路感染而形成结石。含钙尿路结石饮食宜忌1.多喝水:饮水是排石及预防结石复发的重要一环,推荐每天的液体摄入量在 2.5~3.0 L以上。关于饮水的种类,以白开水、纯净水、矿泉水为主,淡茶、柠檬汁、桔子汁与西瓜汁也可以,应避免过多饮用咖啡因、红茶、葡萄汁、苹果汁、浓茶和可口可乐。2.饮食调节:2.1饮食钙的含量:正常范围或者适当程度的高钙饮食对于预防尿路含钙结石的复发具有临床治疗的价值,成人每天钙的摄入量应为 800~1000mg,推荐多食用乳制品(牛奶、干酪、酸乳酪等)、豆腐和小鱼等食品。2.2限制饮食中草酸的摄入:草酸钙结石患者尤其是高草酸尿症的患者应该避免摄入诸如甘蓝、杏仁、花生、甜菜、 欧芹、菠菜、大黄、红茶和可可粉等富含草酸的食物。其中,菠菜中草酸的含量是最高的,更应该忌食菠菜。2.3限制钠盐的摄入:每天钠的摄入量应少于2g。2.4限制蛋白质的过量摄入:每天的动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该限制在 150g 以内。其中,复发性结石患者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不应该超过 80 g。 2.5减轻体重:推荐体重指数(BMI)维持在 11~18kg/m2之间。2.6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2.7增加粗粮及纤维素饮食:米麸可以降低尿路结石的复发率, 但要避免诸如麦麸等富含草酸的纤维素食物。2.8减少维生素 C 的摄入。2.9限制高嘌呤饮食:伴高尿酸尿症的草酸钙结石患者应避免高嘌呤饮食, 推荐每天食物中嘌呤的摄入量少于500mg。尿酸结石饮食宜忌1. 大量饮水:使每天的尿量保持在 2000 ml以上。2.碱化尿液:可以适当饮用苏打水,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叫“苏打水”的产品并没有碳酸氢钠,不一定是碱性,比如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天然矿泉水、人为加入二氧化碳的瓶装水。还有人把可乐之类的碳酸饮料称为“苏打水”,这些饮料基本上是酸性的,对排泄尿酸有害无益。橙汁可碱化尿液, 能提高尿pH。碳酸氢钠是碱化尿液常用药物。3.减少尿酸的形成:应避免高嘌呤饮食,富含嘌呤的食物有:动物的内脏(肝脏、肾脏、肠)、海鲜类(秋刀鱼、皮刀鱼、蚌蛤、蛤蛎、干贝、白带鱼、沙丁鱼、凤尾鱼等)、蔬菜类(紫菜、香菇、豆芽)。伴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降尿酸药物。胱氨酸结石饮食宜忌1.大量饮水,保证每天的尿量在3000ml以上。2.碱化尿液,同尿酸结石。3.宜多摄入以蔬菜及谷物为主的低蛋白饮食,避免过多食用富含蛋氨酸的食物(大豆、小麦、鱼、肉、豆类和蘑菇等),低蛋白质饮食可减少蛋氨酸的摄入。4.限制钠盐的摄入,推荐钠盐的摄入量限制在 2g/d 以下。中医药预防有研究发现,泌尿系结石形成与中医体质类型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可从中医体质与泌尿结石的相关性考虑,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将辨体质、辨证型相结合,得到体质类型,根据体质类型,采用个体化的中医中药对患者体质进行整体调理,改善患者的易成石体质,来预防结石的形成及复发,从而降低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相伴而来的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慢性肾脏病已然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杀手”。在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在11%-13%左右,这就意味着几乎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慢性肾脏病。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中,明确知道自己患有慢性肾脏病的人却不足十分之一。然而,慢性肾脏病如不加以干预控制,病人的肾功能会逐渐减退,且这一过程并不可逆,最终将进入终末期肾病阶段,需要肾脏替代治疗(包括透析、移植等),给患者及家属的身心和经济带来巨大压力。具有高患病率、低知晓率以及如此巨大危害的慢性肾脏病被称为“隐匿的健康‘杀手’”也不足为过了。那么,究竟什么是慢性肾脏病呢?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肾损害(包括:肾脏形态学和/或病理异常;血、尿成分异常;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3个月,有或无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2.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min·1.73m2)≥3个月,有或无肾损害的表现。具有以上两种情况的任意一种,即可诊断为慢性肾脏病。通过慢性肾脏病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必要的血、尿以及影像学检查对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慢性肾脏病十分重要。一个简单的尿常规检查就可以监测发现大部分肾脏疾患。因此,建议定期检查尿常规,如发现小便异常(如颜色变红、有泡沫等)或尿常规结果异常应及时前往肾脏专科就诊。慢性肾脏病主要包括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性疾病以及继发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肾脏损害等。引起慢性肾脏病的病因各不相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各个系统的疾病均会引起肾损伤,如糖尿病、高血压、感染、肿瘤等。目前,在我国,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导致的终末期肾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有研究显示,如果持续高血压十年以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几率可达85%。因此,对于有长期慢性疾病病史的病人更应该定期检查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及血肌酐,以监测肾功能变化。对于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乙肝等)已经引起肾损害的患者,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外,也应当积极治疗、干预肾脏损害。慢性肾脏病早期是沉默地疾病,等到出现不适,肾功能已经到了中后期了,很多就只剩透析这一条路了,这种情况临床工作中比较多见。这样是十分可惜的。因此,无论是何种原发病,一旦出现肾损伤,应尽早前往肾脏专科就诊,切不可抱有“原发病治好了,肾脏自然就好了”的侥幸心理。
很多患者在做腹部检查,如彩超或CT的时候,常常会在检查报告中看到一个名词,就是“肾错构瘤”。这时候病人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什么是错构瘤?尤其是带有一个“瘤”字,常常因为担心是恶性肿瘤,而产生焦虑情绪。那么究竟什么是肾错构瘤呢?错构瘤就是某一器官内正常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组合、排列,因而导致的类瘤样畸形,并不是恶性肿瘤。错构瘤的病因目前并不明确,可以发生在脑、眼、心、肺、骨等多个部位。其中发生在肾脏的错构瘤比较常见,称为肾错构瘤,又名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由肾脏内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组成的肾脏良性肿瘤,极少恶变。过去认为比较少见,但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B超、CT等检查的普遍应用,现在已经很常见。发病率估计在1/5000~1/1500之间,约80%的患者为女性,发病年龄多为30~60岁,常在40岁以后出现症状。在B超检查中,由于典型的肾错构瘤内含有大量脂肪组织,B超下多表现为强回声,而肾癌不含脂肪组织,B超下表现为低回声,因此B超检查可鉴别肾错构瘤与肾癌。同样的,在CT检查中,由于脂肪组织在CT检查时表现为低密度,CT值是负值,而肾癌CT值为正值,因此一般情况下错构瘤与肾癌容易鉴别,一般不需要进一步强化CT检查。肾错构瘤一般没有任何症状,大部分病人常常是因为体检或其他原因就诊时行超声或CT检查偶然发现,症状并不明显。这部分患者错构瘤的直径大都<4cm,可以选择继续观察,每6~12个月复查监测肿瘤变化即可,如果发现错构瘤增长较快或突然出现腹痛、摸到腹部有肿物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治疗。肾错构瘤的主要危害是瘤体长大后,突然破裂出血后带来的并发症,因此对于直径较大的错构瘤,建议尽早前往医院进行治疗干预。未尽事宜,请门诊咨询医生。
情志不遂百病由生孙思邈认为情志变化导致的气血变化可对人体产生影响。情乃人之常情,但情志变化要与机体的功能活动保持协调统一,情志太过或不及均可伤及脏腑,影响身体健康。因此非常推崇养性之道,将修身养性、慎情志贯穿于日常生活,主张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性、保持心情愉悦、情绪稳定,以维护精气、增强体质,达到却疾延年的目的。徐春甫认为1对人体有所伤害的情志主要有:喜乐、忿怒、悲哀、思虑、忧愁、惊恐、憎爱七种。喜乐: 认为大喜损伤人的心神和阳气,导致荣卫不行,易生痈疽;忿怒: 认为大怒伤肝伤阴,最终可能导致薄厥之病(类似于中风); 悲哀: 认为悲哀过度致阴缩、不举、胁痛、尿血,久之可致气结,气结而伏热不散,久之则气血两虚,疾病纷杂而至;思虑:认为遇事忧愁不止,容易伤肺,导致胸膈满闷隐痛,精神恍惚,四肢乏力,不思饮食,夜寐不安,女子则月经量少,憔悴;忧愁惊恐:认为惊恐过度,不能自行排遣,可致心烦、自汗、饮食无味,恐惧长时间不解,则骨痿瘛疭,遗精,而致气逆,则发为吐血,妇人则为不孕;憎爱:认为憎和爱皆可损性伤神,以致痴迷与憔悴2情志调养,在于形神双修徐春甫认为养生需养神与养形相结合,不可偏废。其认为“形者,载神之车,神去则人死,车散则马奔,自然之至理”。养神之要在于养气,气清而神爽,何为清,清即专精,不为物杂,安而不动,可为静,静身则养神,保持清静之气,消除思虑,冥想内视,可使身神合一,达到真人的境界,养神的益处在于若不能服药,但知爱精气神,亦得一两百年寿也。形体亦重要,其认为“形者,神之宅,莫不全宅以安生,修形以养神。若气散归空,游魂为变,火之于烛,烛靡则火不居,水之于堤,堤坏则水不存”,故而对于形体的养生又有导引、药饵、禁忌等各种方法。情志调理的关键,徐氏认为是对欲望的控制,即“先除欲以养情”,劝解人们清心寡欲,以保全性命,药物所及与不及“怒”是肝气动了以后, 过及的状态, 怒伤肝, 因此《内经》教导人们学会“制怒”。一是“无恚(hui)嗔(chen)之心”, 以不怒为最高境界;二是将怒气转化出去, 否则无形的怒气如果结合痰、瘀血等其他病邪, 就会变成有形的东西, 例如肿瘤。中医可通过“疏肝解郁”的方法, 服用一些疏肝理气药, 这些药都有辛味, 辛主发散, 可根据辨证选用舒肝丸、逍遥丸等 《寿世青编》卷上以“勿药须知”作为开篇, 提“盖药能治五行生克之色身, 不能治无形之七情”总之,人不逍遥,药也不会让你逍遥。药所及是形而非神。情志过和不及是万病之源,加强个人修养才能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