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起,出诊时间及地点: 北京同仁医院崇文门西区:周一下午、周三全天(8:00-16:00); 北京同仁医院亦庄南区:周四全天、周五上午(8:00-11:00)。 预约挂号(选择上述出诊院区出诊日当天的主任医师号即可,不显示专家姓名): 1、京医通微信官网:绑定→挂号→选择皮肤科主任医师01号wah→支付(80元,医保患者可报销40元)。 2、院内自助机预约:插卡→选择皮肤科主任医师01号wah→支付。 3、114挂号平台:拨打010-114预约:皮肤科主任医师01号wha 预约成功的患者: 1、就诊当日使用已在我院激活的本市医保卡或京医通卡到自助服务区取号即可。 2、初次就诊或微信办理临时卡的患者,自助取号前要先到建卡窗口建卡、关联、充值。 3、支付方式:可以使用京医通卡内余额、微信支付或者银联储蓄卡支付。 注:若以上途径均无号源,建卡后可到皮肤科门诊找我本人申请加号(每半天门诊限5个加号)。 注:因有时外出开会,会停诊,请就诊前关注好大夫在线本人发布的停诊通知。
头顶大事--有关女性型脱发的热点问题答疑众所周知,头发是美的象征。拥有一头健康的秀发,不仅使女性更加美丽迷人,也使男性更加健康而自信。然而,在这越来越注重形象的时代,脱发成为当今社会人的一大困扰。脱发可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如工作、生活、学习、就业、社交等,使人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社交障碍等问题。因此,脱发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人名副其实的“头顶大事”,尤其是对女性的影响更为显著。造成女性脱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女性型脱发最常见,约占女性脱发疾病的70%。FPHL患病率高,治疗相对困难,且广大女性脱发患者,对FPHL在认识上,存有许多盲区和误区。以下就有关FPHL的热点问题,解答如下。1. 什么是女性型脱发?女性型脱发,英文全称为female pattern hair loss,简称FPHL,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具有特殊脱发模式的脱发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和青春期后的成年女性,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中国女性患病率约为6%。FPHL因影响患者外观容貌,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2. 什么是“女性脂溢性脱发”和它与“女性型脱发”是一回事吗?女性型脱发,既往被称之为“女性脂溢性脱发”,是被认为其病因与皮脂分泌有关,皮脂分泌旺盛,导致毛囊堵塞,营养受限,毛发逐渐脱落减少。其实,头皮多油,只是FPHL的一个伴随症状,并不是造成这种脱发的原因。随着研究进展,皮脂溢出导致脱发的理论已被否定,但“脂溢性脱发”这个名称却仍然还在被一些非专业人士使用。二者实质上是一回事。3. 什么是“女性雄激素性秃发”?它与“女性型脱发”有什么不同?在明确了雄激素在男性雄激素性秃发(male androgenetic alopecia, MAGA)中的作用后,FPHL也被称为女性雄激素性秃发(female androgenetic alopecia, FAGA),以强调激素和遗传因素的作用。但之后研究发现,FPHL的遗传倾向和对雄激素的依赖性均不如男性AGA明显,且其临床表现和对抗雄激素治疗的反应也有明显差异,雄激素在FPHL中的致病作用尚未完全阐明。为了强调其特殊的模式型脱发的特征,后统一命名为女性型脱发FPHL。也就是说,FPHL就是指FAGA,二者也是同一回事.4. 为什么会患“女性型脱发”?FPHL的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性激素,毛囊微炎症、头皮微循环障碍等头皮环境因素有关。除此之外,心理应激、高血压、糖尿病、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等因素,对FPHL的发病和加重也有一定影响。5. “女性型脱发”都有哪些具体表现?l FPHL的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主要表现为头顶及顶前区头发密度的弥漫性进行性降低,头发数量减少,但大多会保留前额发际线。前额发际线后移及谢顶的女性很少见。FPHL的严重程度通常采用Ludwig分级法(分为轻、中和重度三级)或Sinclair分级法(分为正常、轻、中、重和极重五级)表示(图1; 图2)。l FPHL典型表现为:>>头发逐渐稀疏,尤其在头顶部。>>从头皮中央自前向后,向两侧分开头发,可发现头顶部的分缝变宽,呈现两头窄、中间宽的形状,或者前面宽、后面窄的“圣诞树”样的表现。>>有时还可表现为一种缓慢发展的弥漫性脱发。>>常伴有头皮多油的现象,有时还会出现头皮瘙痒,头皮屑增多,头皮容易起痘等情况。>>可能还会伴有月经不调、体毛较多、痤疮等症状。l 符合以上表现之一,提示可能已经出现FPHL了,建议及早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早期诊断并进行正规治疗,大部分女性可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尽力挽留住“秀发”。图1: 女性型脱发严重程度分级(Ludwig分级法)图2: 女性型脱发严重程度分级(Sinclair分级法)6. 如何诊断“女性型脱发”?l 典型的FPHL,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毛发镜/皮肤镜检查,即可作出诊断。只在必要时,行组织病理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l 毛发镜/皮肤镜是一类特殊的“放大镜”,可以观察肉眼不易观察到的毛发的细微结构,是近年来用于毛发疾病诊断和疗效监测的重要工具。FPHL的主要毛发镜/皮肤镜特点为:毛发粗细不均,毛干直径的差异>10%,毛囊单位中毛发数目减少,毳毛增多(图3)。图3: FPHL皮肤镜表现:毛发粗细不均、短毳毛,毛囊单位毛发数量减少l 拉发试验:计数脱落的头发的数量。用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发根部轻捏住50~60根头发,顺着头发方向捋,如每次超过6根,则为阳性。主要用于鉴别诊断,FPHL拉发试验为阴性。l FPHL诊断要点: (1) 形态:特殊的模式化分布。 (2) 病史:①缓慢起病,约20%有家族史。②无明显脱发,但毛发逐渐稀疏。 (3) 检查:①拉发试验阴性。②毛发镜/皮肤镜:毳毛化,毛干粗细不均,毛囊 单位毛发数量减少。③组织病理:只在必要时,例如临床表现和皮肤镜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病理显示,毛囊萎缩、微小化。④实验室检验及其他:只在必要时,例如怀疑多囊卵巢综合征时,检测性激素水平及妇科B超等。7. “女性型脱发”需要和哪些脱发疾病相鉴别?l 女性型脱发,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脱发鉴别,例如休止期脱发、弥漫性斑秃、前额纤维化性秃发等。l 鉴别要点(1) 休止期脱发:①起病前2~3个月,多有明确诱发因素,导致正常休止期杵状发过多脱落。②表现为弥漫性脱发,但很少累及50%以上。③拉发试验:阳性或弱阳性。④皮肤镜特征:毛发稀疏多累及整个头皮,可见直立新生发。(2) 弥漫性斑秃:①发病急,进展快,拉发试验阳性。②皮肤镜特征:可见断发、黑点征、黄点征或感叹号发。(3) 前额纤维化性秃发:①常发生于绝经期后的女性。②前额出现发际线后退,类似于MAGA。③可伴有头皮以外的扁平苔藓样皮疹。 8. 如何治疗“女性型脱发”?能根治吗?l FPHL治疗相对困难,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外用药物、口服药物、毛发移植和物理治疗等。但即便是综合治疗,治疗效果也十分有限,部分甚至无效。l FPHL无法治愈的,更谈不上根治。但通过积极的正规合理的治疗,可使脱发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如果不治疗,则是一个进行性加重的过程。l 目前治疗方案 (1)外用药物2 米诺地尔溶液:①可有效促进毛发生长,具体机制不明。有2%和5%两种浓度,推荐先用2%浓度,若效果不理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再换用5%浓度。②使用方法:每天2次,每次不超过1ml(即7喷)。涂抹于脱发区域头皮,轻轻拍打以利于药液吸收。避免喷涂过量或喷溅到面部等非脱发区域。需坚持使用4个月以上,方可观察疗效。个别用药者可能出现多毛症、刺激性和过敏性皮炎等,对症处理或停药后均可消退。正确使用是发挥疗效,较少副作用的前提。2 二硫化硒洗剂、酮康唑洗剂等:可以抑制油脂分泌,祛除头皮屑。适用于头皮油脂多、头皮屑多,头皮瘙痒等伴随症状者。 (2)口服药物2 螺内酯:抗雄激素药物。通常每天服用40~200mg,从每天40mg的小剂量开始,若疗效不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逐渐增加至每天200mg。建议疗程至少1年,部分患者可有一定程度改善。主要不良反应为月经紊乱、性欲降低、乳房胀痛等。2 环丙孕酮:抗雄激素药物。多用于并发痤疮、多毛或多囊卵巢综合征的FPHL。通常在月经来潮第1~5d服用,每天1片,连续服用21天,停药7天,再开始下一疗程。主要不良反应为性欲降低、体重增加等。(3)毛发移植:是利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将先天性对雄激素不敏感部位的健康毛囊(一般为枕部)提取出来,分离处理后,再移植到所需植发的部位,移植的毛发经过成活、发育、生长,数月后即可形成永久自然的毛发,达到覆盖秃发区的目的。相对于男性AGA,FPHL由于脱发呈弥漫性,供区选择相对较困难,主要适合于LudwigⅠ-Ⅱ稳定期患者。需注意的是,植发前后,仍需继续药物治疗,以维持非移植区原生发的生长。(4)物理治疗:近年来,低能量激光照射,微针,生长因子、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脂肪干细胞等局部注射疗法逐渐推广应用于FPHL的治疗,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均显示有一定辅助治疗FPHL的作用,但尚缺乏评判疗效的统一标准。目前主要用于联合治疗和辅助治疗,或是不能口服和外用药物者。9. 外用米诺地尔,出现“狂脱期”怎么办?米诺地尔在使用的2~6周内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脱发现象,即所谓的“狂脱期”,这是用药后加速了毛囊的新生,使处于休止期的毛发提前脱落,是“新发”推动“旧发”的过程,如出现“狂脱期”,不必紧张和恐慌,继续用药即可,3个月内多可自行好转。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米诺地尔的效果会稳定增长。10. 疑有女性型脱发时,如何就医?l 选择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就诊。现很多医院,都建立了毛发专科门诊,有毛发专业的医生定期出诊。毛发门诊的医生会根据患者脱发的严重程度及本人意愿,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常采用联合治疗,从不同的途径对抗致病因素,以达到更好地疗效。l 任何治疗方法都有一定适应症和禁忌症,建议谨遵医嘱,切不可盲目自行选用。另,建议定期固定医生复诊,不建议频繁更换医院及医生,FPHL疾病本身是个慢性过程,治疗也需要时间,通常治疗3~6个月方可判断疗效。(北京同仁医院 魏爱华)
一、概述指头发出现数量明显减少,脆弱且容易脱落与遗传、内分泌、精神因素、生活习惯等有关影响容貌外观,造成心理负担,影响生活工作治疗包括日常养护、药物治疗、植发手术等1.1定义头发稀少是指头发出现数量明显减少,脆弱无光泽,并容易脱落。可以是单纯的头发稀疏,也可能伴有其他部位的毛发稀少(如眉毛、腋毛、阴毛等)。头发稀少可能是先天疾病所致,也可能是在特殊遗传体质的基础上后天发生,还可能是各种后天性疾病所致。1.2类型主要可根据发病时间分类。1.2.1先天性头发稀少在出生时或者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发生,部分伴有甲、牙齿和骨骼异常等。1.2.2后天性头发稀少主要是各种后天因素导致的脱发。依据病因是否造成永久性损害可分为两大类,即非瘢痕性脱发和瘢痕性脱发。瘢痕性脱发为永久性秃发,即毛囊遭受彻底破坏不能再生,并被纤维结缔组织所取代,如盘状红斑狼疮所致的脱发。临床上以非瘢痕性脱发多见,尤其是雄激素性秃发(既往又称为脂溢性脱发)和斑秃。(1)雄激素性秃发通常起病于青春期。男性主要表现为前额和头顶脱发。通常额部两侧颞角的头发先开始变细、稀疏,发际线逐渐后移,呈M字形。慢慢延伸到头顶,头顶部的头发逐渐稀疏、脱落,最终变秃使头皮显露,呈“O”型。最终仅保留颞部和枕部的头发,呈“U型”或“地中海型”,即“谢顶”。女性主要表现为头顶部头发逐渐变细、减少,但前额发际线一般不后退。(2)斑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青年多见。患者常突然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斑片状脱发区,多无自觉症状。多数患者只影响头皮,但严重时也会有眉毛、胡须、腋毛、阴毛等体毛的脱落。病程可分为三期,进展期表现为脱发区域边缘头发松动,容易拔出;静止期脱发区边缘的头发不松动,无新发长出;进入恢复期后新发逐渐长出,开始为细软、色浅的绒毛,逐渐增粗、颜色变深,最后恢复正常。1.3发生机制头发稀少涉及多种疾病,不同疾病发病机制不同,无法一概而论。大部分具体机制不清。例如,雄激素性秃发和斑秃的发病机制均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雄激素性秃发主要与遗传、雄激素水平过高或头皮毛囊的雄激素受体活性过高等因素有关;斑秃则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一种毛囊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先天性头发稀少主要与遗传有关,涉及多种遗传方式和多种致病基因,可以只累及毛发,也可累及其他器官或系统,表现为某种综合征。二、原因头发的生长与脱落主要受毛囊周期调控。遗传、内分泌、系统性疾病、药物、精神因素、年龄等均可影响毛发的生长。2.1疾病因素2.1.1遗传因素先天性无毛/少毛症,是一组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的毛发弥漫性或局限性的缺失或稀少,可单独发病,也可是其他遗传性疾病或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之一。雄激素性秃发和斑秃患者部分有家族史,表明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2.1.2内分泌因素见于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或性腺功能异常的一些疾病。激素分泌异常影响毛囊发育和周期循环。女性怀孕、分娩或更年期,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剧烈变化而影响头发生长,导致脱发。2.1.3头皮皮肤感染发生于头皮的感染性疾病,如毛囊炎、疖肿、头癣等,炎症反应破坏毛囊,导致脱发。2.1.4损伤性疾病各种头皮损伤,包括机械性外伤、烧伤、放射线治疗等,导致毛囊破坏,可形成脱发。如果毛囊损伤不完全则导致暂时性脱发。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毛发生长通常会在创伤愈合后逐渐恢复。如果毛囊已彻底破坏,头皮产生疤痕,则头发永远不会再生。2.1.5自身免疫因素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识别和抵抗外界微生物的侵袭。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发生功能紊乱,不能分辨机体自身的正常细胞(包括毛囊细胞),就产生针对这些自身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破坏毛囊结构,产生脱发。2.1.6营养不良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缺乏,以及慢性胃炎、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尿毒症、恶性肿瘤等消耗性疾病,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头发脱落。2.1.7中毒某些特殊化学物质中毒亦可能引起脱发,如慢性铊中毒。2.2药物因素某些用于肿瘤治疗的化疗药物、抗凝剂、用于控制血压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避孕药等,可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脱发。2.3环境因素2.3.1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毛囊会发生自然萎缩和退化,出现老年性毛发稀少。2.3.2精神压力或应激心理压力较大或在遭受身体或情感上的重大打击后,几个月内可能会出现大量脱发。2.4生活方式2.4.1梳头、美发习惯经常梳马尾辫或盘发髻等拉紧头发的发型,会导致“牵拉性脱发”。经常烫染头发和吹头发、经常暴晒,可使头发变脆、容易折断而脱落。2.4.2不良饮食习惯低蛋白饮食或严重限制卡路里的饮食也会导致暂时性脱发。2.4.3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是诱发脱发的因素之一。洗头频率过低,不仅可以使头皮油脂增多,还会滋生细菌或真菌感染,引发毛囊炎症而出现脱发。患者最常问的问题问:女性头顶头发稀少的原因?答:成年女性头顶头发稀少最常见于雄激素性秃发,主要表现为头顶部毛发逐渐减少和变细,有的女性表现为弥漫性头发稀少,但共同特点是发际线一般不后移。其病因与遗传、雄激素水平及雄激素受体活性过高等因素有关。同时,毛囊周围炎症、生活压力大、紧张焦虑、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等均可能是诱发或加重该症状的因素。问:头发稀少怎么回事?答:头发稀少可能有以下多种原因:先天遗传所致,患者父母也可能存在类似情况;内分泌紊乱引起体内激素水平的异常;头皮的感染性疾病,如头癣、头皮毛囊炎等;头皮外伤后形成瘢痕导致永久性秃发;因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体内原本起保护作用的免疫细胞攻击正常的毛囊导致脱发;不良生活方式:熬夜,过度烫、染、吹头发和暴晒等。问:小儿头发稀少、枯黄是为什么?答:小儿头发稀少、枯黄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先天遗传,其父母也可能也存在类似情况;患有头皮疾病,如头癣等,会引起断发和头发脱落;营养不良,如挑食影响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摄入和利用;日常卫生习惯不良、头发头皮护理不当;患有慢性疾病,机体长期处于慢性消耗状态等。三、就医毛发稀少虽然不危及生命,但对容貌和外观影响严重,有时还预示着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或潜在有系统性疾病,因此仍应予以重视。大多数脱发患者如果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故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及时就医:毛发明显稀疏,且持续进展;脱发比以前明显加重,甚至出现秃发区;伴随有其他系统发育不良表现,如牙齿、指甲发育异常,多汗、少汗或无汗;伴随有其他代谢异常的表现,如营养不良、精神不佳、乏力、水肿等;伴随有明显的头皮症状,如头皮发红、瘙痒、出现萎缩或凹陷,头皮屑增多等。3.1就医准备除准备好既往病史资料及用药信息外,还应认真回忆思考和准备下列问题,这些信息有助医生准确、快速地判断病情: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毛发稀少的,持续有多久了;毛发较之前正常时减少了多少;每天大约脱落毛发的数量,是一直如此还是偶尔如此;头发是逐渐脱落,还是突然大量脱落;过去有没有类似的症状出现;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直系亲属中有无类似情况;既往疾病史,如甲状腺疾病、贫血、手术史等;药物服用史,例如抗凝药物,治疗癌症、关节炎、抑郁症、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药物;头部是否有过创伤、烧伤或放射治疗等;是否经常烫发、染发或经常把头发扎的过紧;近期压力情况,有没有遭受情感上的重大打击;饮食偏好,有无节食减肥或挑食。3.2就诊科室首诊科室为皮肤科。毛发稀少同时伴随精神不佳、乏力、营养不良或其他系统性疾病等,除皮肤科外,还可能需要到内分泌科、妇科、精神科、营养科等进行联合治疗。3.3相关检查3.3.1拉发试验患者5天不洗头,医生用拇指和食指在患者头发稀疏或脱发区边缘轻轻拉起大约5、60根头发,然后用适当的力度向外拉,观察拉出头发的数量,可选择不同部位重复数次。拉出头发数量超过6根以上为阳性,少于6根为阴性。斑秃进展期或急性休止期脱发,拉发试验多呈阳性反应。3.3.2毛发显微像使用显微镜检查拔下毛发的结构和发根形态,休止期脱发为杵(棒)状发,而生长期毛发的发根呈不规则状。此法主要用于鉴别和排除处于毛囊周期不同时期的脱发疾病。3.3.3皮肤镜检查一种皮肤显微镜检查,优点是无创、快捷。可以观察毛囊开口、毛干和发根形态及头皮状况,判断毛发的受损程度和性质,用于脱发的诊断和鉴别诊断。3.3.4头皮病理组织学检查医生会切取约黄豆大小带毛囊的头皮组织,经切片和染色后观察,以进行脱发的诊断和鉴别诊断。3.3.5血液检查和其他有助于发现与脱发相关的潜在疾病。女性雄激素性秃发患者伴有月经稀发、痤疮、身体其他部位的多毛现象时,可检查性激素水平和妇科超声,以除外高雄激素血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某些休止期脱发患者,可检查血清胰岛素、铁蛋白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等。严重顽固性斑秃患者,可检查25-羟维生素D3、自身抗体、甲状腺功能和抗体等血液学指标。患者最常问的问题问:去医院看头发稀少挂什么科?答:一般首先选择皮肤科。但是脱发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需要其他专业科室的联合诊治:如内分泌因素造成的脱发,可能还需要到内分泌科进行相应治疗;精神因素导致的脱发,可能需要到心理科治疗;伴性激素异常的女性雄激素性秃发,还可能需要到妇科就诊;有植发需求者,则可能需要到相应的整形美容科或植发专科进行治疗。但应注意鉴别一些“健发中心”、“养发馆”,其可能仅仅提供一些头皮的保健理疗,并不能对脱发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问:头发稀少去医院有用吗?答:头发严重稀少患者应及时去医院咨询以明确病因。在明确病因后,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建议,部分类型的头发稀少是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的:如最常见的雄激素性秃发,如能早期诊断并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改善;多数斑秃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在6~12个月内痊愈,但病程越久,毛发再生的机会就越小;拔毛癖患者通过及时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克制不良习惯,毛发可再生;部分脱发患者也可通过植发手术获得外观改善。此外,医生还会指导患者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头皮和头发的日常护理及饮食调理,达到促进头发再生的目的。四、诊断医生会首先详细了解患者的脱发病史,并肉眼观察毛发稀少或脱发区的外在表现,包括脱发区的大小、数目、形态,头皮的颜色、光滑度、有无萎缩等等,进行初步诊断。然后通过拉发试验、皮肤镜检查或头皮病理组织学、血液检查等结果,综合判断脱发的性质和原因。4.1疾病诊断4.1.1先天性少毛/无毛症先天性少毛/无毛症相对少见,其临床表现多样而复杂,可以是单纯少毛/无毛,也可能是某种遗传病或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之一。临床诊断常需要详细的病史、家族史、查体和辅助检查,包括皮肤镜、电镜以及病理检查等,必要时需进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4.1.2雄激素性秃发医生会根据病史、家族史,肉眼观察脱发区的特殊分布、头发变细和毳毛增多的特点和头皮的状况,借助皮肤镜检查进一步了解毛发和毛囊的变化。此外,有时还会做拉发实验,检测血中性激素水平等。该病的诊断一般不难。4.1.3斑秃突然发生的一处或多处脱发斑,呈圆形或类圆形,也可呈条带状,边界清楚、局部光滑。可伴有眉毛、胡须、阴毛等体毛的脱落,甚至整个头皮毛发全部脱落。皮肤镜下,可观察到断发、黑点征及感叹号样发。4.1.4拔毛癖医生主要会根据病史和拔毛癖的特点进行诊断:患者有反复拔头发的习惯;在拔出头发或试图抵抗这一行为前,紧张感增加;当拔出头发后感到愉快、满足或轻松;这一行为障碍不能用其他心理障碍更好解释,也不由普通身体疾病导致;常伴有社交功能障碍。脱发区形态多样,常为奇形怪状。皮肤镜下,可见到参差不齐的断发。4.1.5头癣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病史、头皮和头发的典型表现(白癣的鳞屑性脱发斑、黑点癣的特征性黑点或黄癣的典型黄痂),结合真菌检查、皮肤镜特点和滤过紫外线灯(Wood灯)检查等进行诊断。五、治疗毛发稀少的治疗应建立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先天性毛发稀少的患者,通常无特别有效的治疗办法。对可逆性脱发的患者,如果毛囊没有被彻底损害,且造成脱发的因素(如压力、药物或梳头习惯等)是可控的,去除病因后,头发常可恢复正常生长。部分类型的脱发,可以通过口服或外用药物,达到延缓头发脱落或促进头发再生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通过戴假发、纹饰或改变发型来改善外观。5.1家庭处理去除可能的诱发因素,如疑为药物引起者,建议停药观察。注意劳逸结合,规律作息,调整情绪,避免精神紧张或压力过大。脱发范围广的患者可佩戴假发以减轻心理负担。日常注意头发、头皮的护理,选用适合个人发质的正规洗护产品,减少烫染头发,避免头发扎得过紧,避免暴晒等。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头癣患者,应尽可能全部剪除病发,且焚烧剪掉的病发,使用过的物品应进行彻底的煮沸消毒。5.2专业治疗5.2.1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选择处方以下药物。(1)抗真菌药物适用于头癣患者,包括口服和外用抗真菌药物。(2)糖皮质激素常用于斑秃、红斑狼疮、毛发扁平苔藓等脱发疾病的治疗。其用法包括脱发区的局部注射、外用和口服三种。(3)米诺地尔适用于多种脱发疾病,尤其是雄激素性秃发和斑秃的治疗,是一种男女均可使用的非处方外用药,可有效促进毛发再生。常见的副作用是皮肤多毛,有时可出现头皮刺激以及心跳加速。(4)非那雄胺男性雄激素性秃发的首选口服药物(女性不建议使用)。非那雄胺的罕见副作用包括性欲减退和射精减少。5.2.2毛发移植术手术方法医生会从患者正常毛囊的部位(如雄激素性秃发患者主要是后枕部),通过手术方式将毛囊提取出,经分离后再植入到脱发区域,以达到外观改善的目的。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手术来达到理想的效果。毛发移植主要包括毛囊切取移植技术(FUT)和毛囊抽取移植技术(FUE)。适应证雄激素性秃发是最主要的适应证,部分瘢痕性脱发也可适当选择。要求患者的供发区(如雄激素性秃发患者的后枕部)有可供移植的健康且充足的毛囊。禁忌证有疾病未稳定控制、患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供区毛发质量太差等情况的患者。手术费用多依据移植毛囊的数量来计算,具体价格受地域、医院、医生、患者的脱发程度和移植难度等综合因素影响。治疗效果通常移植的毛发在术后1~3月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3~6个月后逐渐重新长出,术后6~9个月才可看到明显效果。术后建议继续遵医嘱使用相应治疗药物,以防病情继续进展。5.2.3中医治疗建议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生会辨证论治。患者最常问的问题问:小孩头发稀少怎么办?答:孩子头发稀少的原因有多种。有的属于先天遗传,父母可能有类似情况,遗传所致头发稀少,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有的是因为平时挑食,导致营养不良,影响毛发生长,家长应纠正孩子挑食习惯,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必要时可去医院检查,若存在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等问题,可予以针对性的补充;卫生条件差或不注意日常洗护,造成头皮毛囊堵塞,继发细菌感染,影响头发生长,应注意头皮卫生和科学洗护;若孩子头皮出现了红斑、鳞屑、瘙痒和脱发,可能是感染了头癣;若出现局限性脱发斑,则考虑拔毛癖或斑秃。无论出现以上哪种情况,都建议尽快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治疗。问:掉头发、头发稀少怎么办?答:脱发造成头发稀少,应先就医,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的治疗干预。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均衡饮食,不偏食和节食;适当进行头皮按摩;科学洗发、护发,避免频繁烫染头发;保证良好作息,学会自我减压;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遵医嘱使用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六、日常头发稀疏严重时会影响患者外观,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应予以关注,此外,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头发的护理、避免精神压力、保证均衡饮食等。6.1饮食饮食要多样化,多吃富有营养的食物,不要挑食,同时少吃脂肪过多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饮酒。6.2生活习惯梳头时使用宽齿木梳,且动作要轻柔,不要伤到头皮。避免过紧的发型,如圆髻或马尾辫。避免过度扭曲、揉搓或拉扯头发,尽量减少烫发、染发的次数。尽量避免服用可引起脱发的药物。暴晒会损伤发质,秃发区头皮晒伤的风险也会增加。因此外出时应注意保护头皮、头发,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可使用防晒工具,如遮阳伞、遮阳帽或头巾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劳逸结合,规律作息。讲究卫生,保持头部清洁。及时清洗头发,将头皮上的油脂和污垢清理干净。此外,洗发后发干、发梢可使用护发素,保持头发柔顺光滑,防止头发干涩、分叉或打结。6.3注意事项尽量减少烫发、染发和高温吹头发的次数。过度烫、染、吹,都会损伤头发,导致头发易断或脱落,发质枯黄、分叉。产后可因为雌激素水平的变化、精神焦虑、休息不好等因素导致脱发。通常会在产后3~6个月出现,6~9个月后会逐渐自行恢复,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在此期间,产妇需注意均衡饮食、调整情绪、注意休息,并做好头发的清洁护理。如果脱发症状长期没有改善或甚至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癌症化疗患者建议尽量剪短头发,日常使用宽齿木梳,不要用力牵拉头发。参考资料[1]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2版[M]. 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2]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毛发学组.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J].临床皮肤杂志,2014, 43(3): 182-186.[3]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毛发学组.中国斑秃诊疗指南(2019)[J].临床皮肤杂志, 2020, 49(2): 69-72.[4]周城,张建中. 先天性秃发/少毛症[J].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6,33(04): 445-449+6.[5]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专业委员会皮肤影像学亚专业委员会.毛发疾病皮肤镜诊断专家共识[J].中国 麻风皮肤病杂志,2016, 32(3):129-132.
一、概述以额顶部头发进行性减少为主要表现男女均可发生,男性多见可采用口服、外用药物治疗或毛发移植早期治疗,疗效较好1.1 疾病定义雄激素性秃发(androgenetic alopecia, AGA),既往称为脂溢性脱发或早秃,是一种发生于青春期和青春期后常见的脱发疾病。该疾病以毛囊微小化和毛发逐渐减少为特征,脱发区无瘢痕,是男性秃发最常见的类型,但也可发生于女性。目前研究认为,遗传和雄激素是雄激素性秃发的主要发病因素。本病虽然不影响身体健康,但是有碍容颜,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1.2 流行病学雄激素性秃发是一种最常见的脱发类型,其患病率在不同种族有明显不同,白种人的发生率较高,黑人和黄种人较低。男女均可患病,本病在我国男性中的患病率约为 21.3%,女性患病率约为 6%。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1.3 疾病类型根据发病人群常可分为男性型脱发和女性型脱发两种类型,更具专业性并有指导治疗意义的为BASP分型。1.3.1 BASP分型根据发际线形态、额部和顶部头发密度分型可为 4 种基本型和 2 种特殊型,即BASP分型(Basic And Specific Classification)。(1)基本型根据发际线的形状可分为L型、M型、C型和U型。(2)特殊型分为F型和V型,分别代表特定区域头发的密度,F代表额部,V代表头顶。F型:头发密度弥漫性降低,前额区尤为显著,常见于女性型脱发。F1:轻度,额部头发密度可见降低;F2:中度,额部头发密度显著降低;F3:重度,额部头发非常稀少或缺失。V型:头顶部头发明显稀疏,且超过前额区,与F型主要区别点在于脱发位置。V1:轻度,顶部头发密度可见降低;V2:中度,顶部头发密度显著降低;V3:重度,顶部头发非常稀少或缺失。二、病因男性雄激素性秃发主要与遗传和雄激素有关;而对于女性雄激素性秃发,雄激素的致病作用尚未完全阐明。除此之外,毛囊周围炎症、生活压力增大、紧张和焦虑、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等因素均可能导致脱发并使其症状加重。2.1 基本病因2.1.1 遗传因素本病有遗传倾向性。调查显示,雄激素性秃发患者中有家族遗传史的占 53.3%~63.9%,父系遗传明显高于母系遗传。研究发现多个易感基因与本病有关,但尚未发现明确的致病基因。2.1.2 雄激素雄激素在本病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男性体内的雄激素主要来源于睾丸所分泌的睾酮,可被II型5α-还原酶转化为二氢睾酮(DHT);女性体内的雄激素主要来源于肾上腺皮质的合成和卵巢的少量分泌,主要为雄烯二醇,可被代谢为睾酮和DHT。DHT是导致雄激素性秃发的重要分子。DHT可使毛囊微小化,生长期毛发逐渐变细,毛发生长周期缩短,使原本粗黑的毛发逐渐变细变浅,最终由于毛囊萎缩消失,毛发脱落。雄激素在女性型脱发中的致病作用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性激素结合蛋白浓度下降和游离循环睾酮的增高有关。2.1.3 其他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存在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其中转化生长因子可引起毛囊周围纤维化,诱导细胞凋亡,使毛囊萎缩变小,导致头发生长期缩短。2.2 诱发因素以下因素可增加雄激素性秃发的发病风险或加重脱发症状:家族史:父母有雄激素性秃发的病史,其子女发生脱发的可能性较大;精神状态:如压力过大、紧张或焦虑,可能导致脱发,并使其症状加重;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低蛋白饮食或严格限制热量的饮食也可能会加重雄激素性脱发;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等,是诱发或加重本病的重要因素;毛囊周围炎症:可使原本的脱发更加严重。三、症状通常在青春期后发病,表现为额顶部头发逐渐减少、头发变细或头发稀疏。脱发进程一般很慢,程度因人而异。患者多无自觉症状,通常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多的症状。3.1 典型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头发变细、稀疏,逐渐脱落,但是男性和女性的脱发模式不同。3.1.1 男性型早期表现前额两侧头发开始变细、稀疏,慢慢延伸到头顶,额部发际向后退缩,头顶头发逐渐开始脱落;发际线不断后移,前额变高形成“高额”,头发呈M字形,进而与顶部秃发融合成片,仅在头后部、两侧太阳穴周围有残留的头发,形成特征性“马蹄形”图案。脱发处皮肤光滑,可见纤细毳毛。3.1.2 女性型症状较轻,多为头顶部毛发逐渐稀疏,前额发际线不明显,可能出现头发脱落在前额较重,形成“圣诞树”型。但前额发际线后移和完全秃顶的女性少见。3.2 伴随症状患者通常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多、头发油腻、头皮屑多、瘙痒等症状。四、 就医雄激素性秃发不是致命性疾病,对身体健康没有威胁,但是影响外貌,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如果有雄激素性秃发家族史者,出现发际线后移,头发变得稀疏、脱落,需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医生一般通过了解秃发的形态、皮肤镜检查以及家族史等可作出诊断。4.1就医指征头发逐渐脱落,且发质改变。头发逐渐变黄、变软、变细;头发脱落,伴有头发油腻,头皮有较多油脂、瘙痒严重。发际线后移,这往往是男性脱发的早期信号。头顶部毛发开始稀疏,显露出部分头皮。4.2诊断流程头发变软、变细,容易脱落,或出现秃发区,需要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医生可能通过询问以下问题来了解病史:开始脱发的时间;每天大约脱发的数量;脱发的频率,连续还是偶尔;头发是逐渐脱落,还是突然大量脱落;发量较之前大概减少了多少;是否治疗过,都用过哪些药物,效果如何,过去有没有类似的症状出现;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直系亲属有无类似脱发症状;除脱发外,是否有其他不适;既往有何慢性疾病史;近期是否有失眠、焦虑、精神压力大等情况;饮食偏好及平时生活习惯等。接下来,医生除肉眼观察头发的分布、脱发的特点和头皮的状况外,还常常借助皮肤镜检查,进一步了解毛发和头皮的健康情况或细微变化。除此之外,有时还会做拉发实验,计数脱落的头发的数量,或用显微镜观察脱落毛发的结构和发根的形态等。对于典型雄激素性秃发,根据病史、脱发特征,结合上述检查结果,医生即可做出诊断。4.3就诊科室皮肤科4.4相关检查4.4.1拉发试验患者5天不洗头,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拉起一束头发,约有五六十根,然后轻轻用力顺毛干向发梢方向滑动,计算拔下的毛发数量,多于 6 根为阳性,表示有有活动性脱发;少于 6 根为阴性。雄激素性秃发患者通常为阴性。4.4.2毛发显微像使用显微镜检查拔下的毛发结构和毛根形态,判断毛发所处的周期。此法主要用于鉴别和排除处于毛囊周期不同时期的脱发疾病。4.4.3皮肤镜检查男性雄激素性秃发皮肤镜下特征:毛发粗细不均、毛干直径的差异>20%,细软毛发增多。女性患者与男性相似,但毛干直径差异不如男性患者大,以毛囊单位中毛发数目减少,即毛发密度减小为主。4.4.4其他辅助检查一般来说,雄激素性秃发的诊断不需要借助于实验室检查。对于年轻女性,伴月经紊乱、多毛症、肥胖者,可进行性激素和卵巢超声检查,以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弥漫性脱发的患者,可进行铁蛋白、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抗体指标等检查,以排除由于贫血和甲状腺功能异常所引起的脱发。4.5 鉴别诊断4.5.1弥漫性斑秃弥漫性斑秃容易与雄激素性秃发混淆,应注意鉴别。弥漫性斑秃发病快,拉发试验阳性,皮肤镜下可见断发、黑点征、黄点征和感叹号样发。而雄激素性秃发发病缓慢,拉发试验阴性。皮肤镜下表现为毛发粗细不均,细软毛发增多。4.5.2女性前额纤维化性秃发常发生于绝经期后的女性,前额出现发际线后退,类似于男性型脱发,可伴有头皮以外的扁平苔藓皮疹,眉毛、腋毛、阴毛等部位毛发也可脱落。而女性雄激素性秃发患者年龄通常始于青春期,且发际线基本不后退。4.5.3其他(1)营养不良导致的脱发减肥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缺铁性贫血也可出现弥漫性脱发。(2)内分泌疾病导致的脱发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甲状旁腺或垂体功能低下等,患者会有相应原发病的表现。女性更年期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也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弥漫性脱发。年轻女性如果脱发伴有痤疮、多毛症、停经或男性化,应考虑有无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3)药物性脱发许多药物可以引起脱发,如维A酸类、特比萘芬等。五、治疗雄激素性秃发如果不治疗,会呈进行性加重,因此应早诊断,早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用药物、外用药物和毛发移植等,为了达到最佳疗法,一般推荐联合治疗。5.1 药物治疗5.1.1 口服用药(1)非那雄胺适用于男性患者,可以改善轻、中度雄激素性秃发。治疗时每天服用1mg,一般服药3个月后毛发脱落减少,6~9 个月头发开始生长,1~2年效果最佳。建议连续服用12 个月或以上;如需维持疗效,需较长时间的维持治疗;如治疗 1 年后仍无明显疗效,则建议停药。该药一般耐受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较轻。个别患者可出现性欲减退、阳萎及射精减少,多数在服药过程中上述症状逐渐消失;如中止治疗,上述不良反应可在数天或数周后消退。偶见射精异常、乳房触痛和(或)肿大、过敏反应和睾丸疼痛。(2)螺内酯适用于女性患者,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的症状,建议疗程至少1年,具体用量需遵医嘱。主要不良反应为月经紊乱、性欲降低、乳房胀痛。治疗中需注意监测血钾浓度。(3)炔雌醇环丙孕酮用于女性患者,特别是并发痤疮和多毛者。月经来潮第1~5天服用,每日1片,连续服用 21天,停药7天,再开始下一疗程。一般服用3~6个月症状可得到改善。5.1.2 外用药物(1)米诺地尔能够促进毛发生长。以轻、中度脱发者疗效更好。临床上有2%和5%两种浓度可供选择,男性推荐 5%浓度,女性推荐用2%浓度,5%米诺地尔疗效优于2%,但不良反应也相对增加。平均见效时间为6~9个月。常见不良反应是多毛、局部刺激性皮炎和过敏性皮炎等,停药后即可消退。如果出现局部反复瘙痒和皮肤发红的过敏症状时,可尝试更换使用不含丙二醇的米诺地尔泡沫制。(2)其他洗剂二硫化硒洗剂、复方硫磺洗剂、酮康唑洗剂等可以抑制油脂分泌,祛除头皮屑。适用于头皮油脂多、头皮屑多,头皮瘙痒者。5.2 手术治疗5.2.1毛发移植术(1)适应证经过治疗,脱发已经得到控制或稳定,或脱发有一定的改善,但希望通过手术进一步改善者;枕后毛发浓密,有可供移植的充足的健康毛囊。(2)禁忌证患有严重的内脏疾病、供发区毛发质量太差、供发区或植发区有炎症,或者血供不佳等。(3)手术方法将先天性对雄激素不敏感部位的毛囊(一般为枕后头皮),通过显微镜进行提取、分离,然后移植到脱发部位。毛发移植包括毛囊切取移植技术(FUT)和毛囊抽取移植技术(FUE)。(4)治疗效果移植的毛发通常在术后2~4 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2个月左右会出现明显的脱落,术后4~6个月可以重新长出,术后6~9个月才可看到移植后的明显效果。移植术后需继续口服或外用药物,以维持秃发区非移植毛发的生长状态。5.3中医治疗中医中药辨证论治、中药外治、梅花针叩刺等方法,可以辅助治疗雄激素性秃发。5.4其他治疗5.4.1低能量激光治疗低能量激光可穿透皮肤表皮,发挥光生物学调节作用,改善毛囊周围微环境,可以作为雄激素性秃发治疗的辅助手段。其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但是个别患者在照射期间可出现头晕、头皮瘙痒,以及机器重量导致的头皮压迫感。5.4.2其他药物或手术治疗无效的重度患者,可用发片、假发或文发、增发纤维等进行遮盖。5.5前沿治疗5.5.1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指自体全血经分离后得到的血小板浓缩物,其浓度相当于全血血小板浓度的4~6倍。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到脱发区域的真皮层,激活后可释放大量的生长因子,具有改善毛囊微环境、促进毛囊生长的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5.5.2点阵激光在秃发区形成适当微损伤,伤口愈合中多种生长因子分泌增加,可促进毛发生长;点阵激光在头皮表面打孔,还可促进外用药物透皮吸收。5.5.3微针一种使用细针穿透表皮的微创技术。微针产生微损伤,可以促进新血管、胶原和弹性纤维形成,生长因子的释放以及相关蛋白表达,从而促进毛发生长。另外,微针形成的微孔,也可促进外用药物的透皮吸收。5.5.4干细胞疗法包括毛囊干细胞、自体骨随缘性干细胞、脂肪源性干细胞等,可能通过分泌多种生长因子,调节人毛囊真皮乳头细胞周期,从而促进毛发生长。是未来毛发基础研究的方向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目前缺乏统一标准,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评价。六、 预后雄激素性秃发如能早期诊断并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改善,表现为脱发量减少、毛发直径增加或毛发颜色加深以及毛发数量增加等。七、日常雄激素性秃发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头发、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延缓头发脱落的程度。此外,科学、合理、均衡的膳食和良好的饮食方式对雄激素性秃发也有积极的意义。7.1家庭护理形象的改变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自尊,引起一定的心理创伤和情感障碍。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关心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及要求,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减少不良情绪,使其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平时梳头动作要轻柔、用力要均匀,不要硬拉扯。使用的梳子不要过尖、过硬或太密,可以使用宽齿梳子,以免头发过度牵拉而断裂或脱落。头发不宜扎得太紧,以避免牵拉性脱发。7.2日常生活管理洗发的水温不要太高,洗发时动作要轻柔,不要用力拉扯头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头部清洁;但是不要过勤洗头,洗发时也不宜使用碱性较强的肥皂或洗发液。烫发、染发不宜过频,因为烫发、染发次数过频,会损伤头发的结构,使头发弹性降低,梳头时容易折断。饮食要多样化且富有营养,纠正挑食的习惯,限制脂肪性食物的摄入,以免血脂增高和皮脂分泌旺盛而加重病情。7.3预防雄激素性秃发和遗传有关,难以预防。但可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头发脱落的程度。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扎过紧的发型,如圆髻或马尾辫。避免过度地扭曲、揉搓或拉扯头发。学会自我放松,保持愉快的心情,减少烦恼,作息规律,适当锻炼,避免劳累。外出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头发免受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会伤害头皮,导致头发变脆、易脱落。参考资料[1] 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74-175.[2]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2014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3):182-186.[3] 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毛发整形美容专业委员会. 中国人雄激素性脱发诊疗指南[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9, 30(1): 前插1-5.[4] 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M]. 第2版. 南京: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1314-1324.[5] Jean L Bolognia, Joseph L Jorizzo, Ronald P Rapini, 等编著. 朱学俊, 王宝玺, 孙建方等译. 皮肤病学[M],第2版(教材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5, 1108-1110.[6] Suchonwanit P, Chalermroj N, Khunkhet S. Low-level laser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androgenetic alopecia in Thai men and women: a 24-week,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ham device-controlled trial. Lasers Med Sci. 2019, 34(6):1107-1114.[7] Shin H, Ryu HH, Kwon O, et al. Clinical use of conditioned media of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s in female pattern hair loss: 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Int J Dermatol. 2015, 54(6): 730-735.[8] Starace M, Alessandrini A, Brandi N1, et al.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e use of scalp microneedling in different types of alopecia. J Cosmet Dermatol. 2019 Jun 29. doi: 10.1111/jocd.13061.[9] Bertin ACJ, Vilarinho A, Junqueira ALA. Fractional non-ablative laser-assisted drug delivery leads to improvement in male and female pattern hair loss. J Cosmet Laser Ther. 2018, 20(7-8): 391-394.
一、 概述突发的局限性斑片状脱发与自身免疫、遗传、情绪应激和内分泌等有关主要通过外用、口服和注射药物等治疗脱发区头发多可再生,但有可能复发1.1疾病定义斑秃(alopecia areata,AA)俗称“鬼剃头”,是一种常见的非瘢痕性脱发,目前多认为与自身免疫、遗传、情绪应激和内分泌等因素有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边界清楚的斑片状脱发,脱发区无瘢痕,无炎症反应。1.2流行病学斑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据统计,正常人群中斑秃的发病率约为0.1%~0.2%,其中,约7%~10%可表现为中重度斑秃。1.7%左右的人群在一生中会经历斑秃。1.3 疾病类型根据毛发受累范围可以分为局限性斑状斑秃(AAP)、全秃(AT)和普秃(AU)。局限性斑状斑秃(AAP):发生在某一部位,边界清楚的斑片状脱发。全秃(AT):整个头发全部脱落。普秃(AU):头皮和全身毛发全部脱落。二、 病因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约 25%患者有家族史,神经精神因素被认为是重要的诱发因素。2.1基本病因2.1.1免疫因素毛囊免疫豁免机制被破坏是发生斑秃的关键。斑秃常并发甲亢、白癜风、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2.1.2遗传斑秃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同卵孪生的双胞胎同患斑秃的几率高达55%。10%~20%曾经发生斑秃的父母,其子女中至少一人会发生斑秃。2.2诱发因素环境因素与斑秃的易感性、严重程度、病程、对治疗的反应极其预后等有一定关系。2.2.1神经精神因素斑秃可由精神压力触发,如紧张、焦虑、抑郁、失眠、神经衰弱等。2.2.2感染斑秃可发生于带状疱疹、真菌感染、流感、梅毒等疾病后。2.2.3过敏斑秃患者合并特应性皮炎的机率比正常人群高,部分斑秃患者总IgE水平、对尘螨的特应性IgE水平升高。三、 症状斑秃是一种突发的斑片状脱发,脱发区无炎症、无瘢痕。毛发可再生。3.1 典型症状3.1.1 毛发脱落区特点突然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数目不等,边界清楚,脱发处皮肤光滑,无炎症、鳞屑和瘢痕。3.1.2病情分期(1) 进展期脱发区边缘头发松动,容易拔出,拔出头发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毛干近端萎缩,呈上粗下细的惊叹号样。(2) 静止期脱发区边缘头发不再松动,3~4 个月后进入恢复期。(3) 恢复期新毛发长出,最初为细软色浅的绒毛,逐渐增粗,颜色变深,最后完全恢复。3.2特殊表现全秃患者表现为头发全部脱落;普秃患者表现为头发、眉毛、睫毛、腋毛、阴毛和全身毳毛全部脱落;匍行性斑秃患者表现为沿颞部和枕部头皮边缘条带状脱发;指甲病变表现为指(趾)甲凹凸不平、粗糙或脱落,儿童常见。四、 就医 斑秃患者除了脱发之外,基本没有其他不适症状。但当脱发斑数目较多,或脱发范围较大,影响日常生活时,需要就医治疗。某些斑秃的自我恢复几率小,如脱匍行性斑秃和年龄小的斑秃患者,一旦发现也应及时治疗。4.1就医指征突然发生的一个或多个边界清晰的脱发斑,影响美观,给患者带来严重精神压力。脱发斑有扩大趋势。脱发范围广泛,如头发全部脱落,眉毛、睫毛等毛发也脱落。儿童出现脱发情况,且出现指甲变得凹凸不平、粗糙等表现时。斑状脱发,并伴有糖尿病、白癜风、甲状腺疾病等。患有精神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等,出现脱发状况。4.2诊断流程就诊后医生可能会询问以下问题:脱发出现的时间及发展情况;家族中是否有人患有脱发;以前是否有过脱发症状;是否有白癜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抑郁症等病史;是否进行过治疗,效果如何。医生对皮损处进行观察,必要时行拉发试验、皮肤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4.3就诊科室 皮肤科4.4相关检查4.4.1 拉发试验斑秃进展期脱发区域边缘头发松动,很容易拔出(拉发试验阳性)。4.4.2 显微镜检查脱发区边缘拔出的头发,镜下可见头发下端萎缩,上粗下细类似惊叹号样。4.4.3 皮肤镜检查脱发区可见黄点征、黑点征、断发、感叹号样发、营养不良发和短毳毛样发。4.5鉴别诊断4.5.1 假性斑秃瘢痕性脱发。脱发区域头皮萎缩,边缘欠规则,毛囊口消失,脱发区边缘头发不松动(拉发试验阴性)。进展缓慢,常继发于红斑狼疮、硬斑病、扁平苔藓等炎症性皮肤病,形成永久性脱发。4.5.2 白癣真菌感染所致。多发生于儿童,脱发区脱发不完全,头发多易折断,残留毛根,附有鳞状皮屑或癣痂,断发中可查到真菌。4.5.3 拔毛癖精神、行为异常所致。脱发区的形态奇形怪状,可见到见长短不一、参差不齐的残留断发,脱发区边缘头发牵拉试验阴性。4.5.4 秃发性毛囊炎细菌感染所致。局部先发生毛囊的化脓性炎症,随后导致萎缩性瘢痕,致毛发不能长出。易反复发作。五、治疗斑秃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阻止疾病的发展,减缓脱发症状并促进生发。一般选用局部或系统药物治疗,还可进行光电等物理治疗。5.1一般治疗积极治疗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神经衰弱、感染等原发病,去除诱发因素。避免精神紧张,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规律作息。改变发型,佩戴适合的假发或发片,有助于减轻心理负担。5.2药物治疗5.2.1局部药物治疗(1)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即“局部封闭疗法”。将长效糖皮质激素注射于脱发区头皮,可抑制毛囊周围炎症和免疫反应。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疼痛、皮肤萎缩及色素脱失。(2)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可抗炎和抑制局部免疫,已广泛用于治疗儿童斑秃或脱发面积< 50%的成人斑秃。辅以“封包治疗”(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后,局部用保鲜膜包裹),可以促进药物在局部头皮的吸收,增强疗效。毛囊炎是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3)外用米诺地尔具有扩张局部血管,促进毛发从休止期进入生长期,加速毛发再生等作用。常用的有2%和5%两种浓度,5%浓度优于2%,但不良反应也相对增加。主要不良反应是接触性皮炎和多毛。(4) 外用接触致敏剂在斑秃皮损区外用致敏剂,诱发人工性接触性皮炎,可促进局部毛发再生。二苯环丙烯酮(DPCP)是目前治疗斑秃最常用的接触致敏剂。主要不良反应是涂抹局部出现瘙痒、皮炎、水疱和淋巴结肿大。(5) 外用地蒽酚(蒽林)外用刺激剂,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病程长的成人或儿童重症斑秃患者。常用浓度为 0.5%~1%。其不良反应包括毛囊炎、接触性皮炎和局部淋巴结肿大等。5.2.2系统药物治疗(1)糖皮质激素系统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适用于进展迅速、脱发广泛的进展期斑秃、全秃及普秃患者。疗效确切,控制脱发的同时,可促进毛发再生。需注意监测激素相关不良反应。包括体重增加、血压升高、骨质疏松、消化道溃疡和痤疮样皮炎等。(2)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有抗炎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斑秃。但因副作用相对较大,在斑秃病情较重,其他治疗效果不佳或有禁忌时,可考虑酌情使用。(3)其他中药提及提取物复方甘草酸苷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在斑秃治疗中疗效较为明确且相对安全。主要不良反应是血压升高、头晕和水肿。白芍总苷也具有类似作用,主要不良反应是腹泻。抗组胺药和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对传统治疗方案效果欠佳、或者是有遗传过敏性体质的斑秃患者,联合口服抗组胺药(依巴斯汀等)和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孟鲁司特)可促进毛发的生长。5.3 手术治疗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5.4中医治疗结合中医中药辨证论治、中医外治、中西医结合方法或综合方法治疗斑秃,效果优于单独运用一种方法,尤其是对于顽固性斑秃的治疗。 5.5 其他治疗光电治疗,如紫外线照射、光动力疗法、准分子激光、低能量激光及点阵二氧化碳激光等均对斑秃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局部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微针、梅花针、火针、针灸等局部针刺疗法,可不同程度促进毛发生长,对斑秃治疗有一定疗效。5.6前沿治疗针对常规治疗方法无效的斑秃患者可以考虑使用JAK抑制剂,包括托法替尼、鲁索替尼和巴瑞克替尼等。近3年来,采用口服JAK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约半数中、重度斑秃患者在治疗后毛发几乎完全长出,疗效较为明显且安全。主要不良反应是上呼吸道感染。六、 预后斑秃病程可以持续数月至数年,多数毛发能再生,但也能再次复发。斑秃可以自然痊愈,通常40%~70%局限性斑状脱发的患者可完全恢复。受累面积越大,毛发全部再生的几率越小,越容易迁延不愈。但急性泛发性全秃例外,其脱发进展很快,但是自愈的几率很高。 老年斑秃患者大多程度较轻,治疗效果较好。匐行性斑秃,全秃、普秃等重症斑秃,伴甲损害、儿童期发病、具有特应性体质以及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斑秃患者,治疗相对困难,复发率高。七、日常斑秃,尤其是全秃和普秃,严重影响外观,使患者心理压力增大,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及时治疗、有效的日常护理及预防至关重要。7.1家庭护理患者可能因为疾病的时间较长,不易治愈或脱发影响外观形象等问题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告知患者斑秃是一种可以自愈的疾病,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态度,消除负面情绪及精神负担,对治疗树立信心。7.2日常生活管理日常生活中,尽量保持作息规律,劳逸结合,睡眠充足,心情舒畅。饮食无特殊禁忌。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充足均衡。7.3日常病情监测 7.3.1症状监测脱发情况是否发生变化,脱发区域是否扩大,治疗后脱发情况是否得到缓解,是否出现毛发再生。7.3.2用药监测用药过程中,监测是否出现局部刺激及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7.4 预防斑秃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但可以从避免风险因素方面,一定程度预防疾病发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避免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八、参考资料[1] 张学军, 郑捷. 皮肤性病学9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172-173.[2] 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M]. 第2版. 南京: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1324-1331.[3] Jean L Bolognia, Joseph L Jorizzo, Ronald P Rapini, 等编著. 朱学俊, 王宝玺, 孙建方等译. 皮肤病学[M],第2版(教材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5, 1114-1116. [4] 谭欢, 杨希川. 斑秃的研究进展[J].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40(1): 46-48.[5] 章星琪. 斑秃发病机理探讨[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 22(2): 144-147.[6] 杨淑霞. 斑秃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6, 33(4): 465-470.[7] Fiedler VC, Alaiti S. Treatment of alopecia areata[J]. Dermatol Clin, 1996, 14(4): 733-737. [8] 章星琪. 难治性斑秃的诊治经验. 皮肤病与性病, 2016, 38(2): 101-105. [9] El Taieb MA, Ibrahim H, Nada EA, et al. Platelets rich plasma versus minoxidil 5% in treatment of alopecia areata: A trichoscopic evaluation[J]. Dermatol Ther, 2017; 30(1).[10] 罗莎, 陈颖颖, 冯放, 等. 杨顶权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斑秃经验,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9, 33(3): 195-196.[11] 李媛丽, 黄敏,王文颖,等.中医外治斑秃最新研究进.中国医疗美容, 2019, 9(4): 99-103.[12] Kennedy CM, Ko JM, Craiglow BG, et a1.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e JAK inhibitor tofacitinib citrate in patients with alopecia areata[J]. JCI Insight, 2016, 1(15): e89776.[13] Liu LY, Cmiglow BG, Dai F, et al. Tofacitinib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lopecia areata and variants: a study of 90 patients[J]. J Am Acad Dematol, 2017, 76(1): 22-28.
一、概述全身部分或全部毛发变白毛发色素缺失是引起白发的根本原因突然出现大量白发需及时就医生理性无需治疗,病理性需针对病因治疗1.1定义白发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部毛发变白,是因毛发色素缺失所致。白发的发生有生理和病理两大因素,例如老年人的毛发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生理性变白;白化病、锌缺乏、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可引起病理性白发等。出现异常白发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避免致病因素、补充缺乏的营养素、治疗原发病等;对于无有效治疗手段的患者,可通过染发改善外观。1.2类型1.2.1根据病因分类可以分为生理性白发和病理性白发。1.2.2根据发病年龄分类可以分为先天性白发、早年白发和老年性白发。1.3发生机制头发变白的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黑素细胞干细胞储备库的耗竭有关;或与毛囊中过氧化物的蓄积损伤黑素细胞有关。毛发的正常生长有赖于正常的毛囊功能,毛囊黑素细胞可以产生黑色素,使毛发呈黑色或其他颜色。黑色素形成的任一环节出现障碍,都可能会造成毛发变白。例如,毛囊黑素细胞功能衰退、数量减少,参与黑色素形成的酶活性减退、黑色素转运异常等,均会导致毛发黑色素产生减少或缺失,形成白发。二、原因白发可由生理因素、先天遗传以及多种后天因素引起,后天因素主要包括皮肤疾病、神经疾病、消耗性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体内微量元素异常、情绪和药物影响等。2.1生理因素随着年龄增长,黑素细胞的功能逐渐出现衰减,导致人体衰老时毛发逐渐变灰、变白。2.2疾病因素2.2.1白化病白化病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病,是由于与色素有关的基因突变,导致黑色素不能正常合成所致。白化病表现为皮肤、毛发和/或眼底色素减退或缺乏。色素完全缺乏者,全身体毛均为纯白色,同时伴有粉红色或蓝色透明的虹膜、眼球震颤、畏光、视力低下等眼部症状。2.2.2其他遗传代谢病如Griscelli综合征、Hutchinson-Gilford综合征、斑驳病、苯丙酮尿症、Waardenburg综合征、Werner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组氨酸血症等疾病也可出现白发症状。2.2.3引发白发的后天性疾病多种皮肤疾病、神经疾病、消耗性疾病、内分泌障碍性疾病等也可引起白发,如白癜风、癫痫、神经损伤、帕金森病、结核病、梅毒、疟疾、恶性贫血、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一种累及多系统的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2.3药物因素酪氨酸酶功能异常会对黑色素合成产生影响,因此一些影响酪氨酸酶活性的药物可能会引起白发,如酪氨酸酶抑制剂或抗疟药等。2.4环境因素长期的日光暴晒,可导致黑素细胞的损伤,导致黑素合成功能减退出现白发,称“日光漂白”。2.5生活方式长期熬夜、嗜好烟酒等不良习惯,或节食减肥、偏食导致营养缺乏等情况,也会出现头发过早变白。2.6营养因素锌是人体的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也是黑色素合成的必要元素。锌缺乏会导致色素减退或完全缺失,锌过量也可引起黑素合成受抑制,从而出现毛发变白。此外,维生素B12、叶酸、生物素、铁、铜、硒等维生素及矿物质的缺乏也可能引起白发症状。2.7精神因素长期存在情绪紧张、压力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导致头发部分或全部变白。患者最常问的问题问:白发身体缺什么东西?答:头发维持正常颜色的过程需要许多营养物质的支持,若机体内的锌元素、铜元素、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含量异常时,可能引起白发症状,具体情况常需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后明确。问:小孩为什么会长白发?答:小孩尤其是新生儿白发,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儿童饮食不均衡,导致营养物质缺乏,也可出现毛发变白;此外,恶性贫血、白癜风等疾病也可引起白发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关治疗,以免贻误病情。问:长白发的原因是什么?答:正常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会逐渐长出白发,为生理性白发。部分遗传病患者,如白化病,会伴有白发;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头发变白,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白癜风、斑秃恢复期等;还有部分患者的白发与使用影响酪氨酸酶功能的药物或机体营养物质缺乏等有关。三、就医生理性的白发通常不需要就医。但若年龄较小就出现白发,或不明原因出现大范围的毛发变白,或伴有畏光、皮肤白斑等症状时,提示可能由病理因素所致,应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医治。3.1就医准备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或医保卡或就医卡;携带既往相关的就诊病历、检查及化验结果等;若曾使用过相关药物,可携带药物;近期内不要染发,就诊前避免涂抹带颜色的化妆品;若家族中有类似患者,可一并前往。3.2就诊科室首选皮肤科就诊。3.3相关检查3.3.1体格检查医生会观察白发发生的部位、范围,有无脱发;周围皮肤有无颜色减退及皮肤质地有无异常等现象。必要时还会进行全身体格检查,以排除是否存在其他病变。3.3.2基因检查若考虑白发症状与遗传相关,可通过基因检测进一步确诊。3.3.3酪氨酸酶活性检测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该检测对白发的病因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3.4其他必要时还需要进行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微量元素、生化指标以及影像学检查等,以排查机体是否存在其他系统性疾病。四、诊断白发既可以是正常的生理表现,也可是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诊断时医生常需要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白发出现的时间(如是否一出生就有白发)及白发加重的情况,以及有无皮肤白斑、有无瞳孔颜色改变、有无发育迟缓等毛发以外的异常,以及家族中有无遗传病史及类似患者等,并结合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4.1疾病诊断4.1.1白化病白化病可以通过患者皮肤、毛发、眼部的典型症状以及遗传学检查明确诊断。4.1.2白癜风根据后天性的皮肤色素脱失斑常可明确诊断。白斑区域的毛发颜色变白,常无自觉症状。对于临床不典型的白癜风,可借助伍德氏灯、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明确诊断。4.1.3锌缺乏根据生长迟缓、视力障碍以及脱发等典型症状,结合血浆锌浓度测定和诊断性治疗等,一般不难诊断。4.2鉴别诊断4.2.1白癜风与斑驳病斑驳病斑驳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出生时即存在皮肤白斑和局限性白发。特征性的表现是位于前额中央或者稍偏部位的三角形或菱形白斑,并伴有横跨发际的局限性簇状白发。眉毛和睫毛中部也可变白。额部白发也可是本病的唯一表现。白斑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常见于额部、前胸、腹部等身体前侧,不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白癜风白癜风的白斑为后天获得性色素脱失斑,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的皮肤,好发于光暴露部位,以及易受摩擦和外伤的部位,可累及黏膜。白斑区域的毛发可正常,也可部分或全部变白。白斑可发展,可缓解,也可消退。五、治疗目前尚无治疗白发的特效药物。头发变白的过程通常是渐进性的和永久性的,少数白发可自然恢复为黑发。白发治疗前首先要明确诊断,找到病因。若存在相关原发病,在针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后,可控制白发进展。先天遗传导致的白发,目前尚无有效治疗。5.1家庭处理若有美观需求,可染发。5.2专业治疗5.2.1白化病白发病目前缺乏有效治疗。由于缺乏黑色素的保护,日晒后容易晒伤,甚至诱发皮肤癌。因此应注意防晒,紫外线强烈时,减少外出或涂抹防晒霜,穿长袖衣物、戴帽子、墨镜等。白发可染发,但不推荐。白化病是遗传性疾病,患者及其家系需进行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5.2.2白癜风可以选择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呋喃香豆素类药物、维生素D3衍生物、氮芥等药物。急性进展期可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此外还可以选择光疗、脱色疗法、遮盖疗法、文身疗法等。白发可染发,稳定期可进行毛发移植。日常注意减少外伤、摩擦和暴晒,保持心情舒畅,及时排解压力。5.2.3锌缺乏首先要查明原因,积极治疗慢性腹泻、吸收不良等导致锌缺乏的原发病。多吃富含锌的食物,或通过口服锌制剂治疗。患者最常问的问题问:遗传白发怎么治?答:目前还没有针对遗传性白发的有效治疗,可通过染发改善毛发颜色。但因遗传性白发伴随终身,频繁染发不利于毛发及身体健康,故不推荐。问:什么治白发有效?答:白发的治疗首先要明确诊断,然后针对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如为营养物质缺乏引起的白发,通过补充相应的营养素可有较好的疗效;各种疾病引起的白发,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在原发疾病好转后,白发症状可控制或缓解;精神因素引起的白发,需积极调整情绪或进行心理疏导,以控制白发进展;药物引起的白发,可咨询医生后进行药物调整;对于生理性白发,可通过染发来改变毛发颜色。六、日常除针对原发病治疗外,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合理排解压力等,对白发治疗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6.1饮食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不节食、不挑食,保证足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取。6.2生活习惯存在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患者,应注意自我调整,可通过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如跑步、瑜伽等,转移注意力、排解不良情绪,以保持良好的心态。日常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同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等。6.3注意事项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尤其是营养缺乏引起的白发患者,不要因想要尽快治愈而擅自增加药物剂量,以防产生不良影响。注意头发保护,避免过度烫染、漂染头发。参考资料[1]方红.白发症与系统疾病[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6,33(04):491-495.[2]李巍,魏爱华,白大勇等.白化病的临床实践指南.中华医学遗传学杂质,2020:37(3):252-257.[3]李晓强,闫小宁,杨顶权,白发中西医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药,2019,39(03):110-113.[4]儿童锌缺乏症临床防治专家共识编写专家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学专业委员会.儿童锌缺乏症临床防治专家共识[J].儿科药学杂质,2020,26(3):46-50.[5]常建民.色素减退性皮肤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1-26.[6]Christopher Griffiths.Rook’s Textbook of Dermatology(Version 9th)[M].Wiley-Blackwell(2016):89.69.
一、概述1.1总述概述:是一种主要引起眼睛、皮肤和毛发色素减退及相关损害的先天性遗传病治疗:无有效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预后:无法治愈,易患皮肤癌,大多数患者寿命正常预防:早期基因诊断、产前诊断,可有效预防重症患儿出生1.2疾病定义白化病(albinism)是由于不同基因的突变,导致黑色素或黑色素体生物合成缺陷所引起的一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眼或眼、皮肤、毛发等部位色素减退或缺失,对紫外线敏感,伴有不同程度的眼球震颤、畏光、视力低下等眼部症状,部分综合征型白化病还可因严重并发症而致死,已被列为我国出生缺陷干预的疾病之一。1.3流行病学世界范围内白化病的患病率约为1:17000,群体携带率约为1:65,即平均每65人中,即有1人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白化病各种族均有发生,但发病率在不同种族以及同一种族的不同亚型间均有不同。近亲婚育显著提高患病率。1.4疾病类型根据临床表现和所涉及基因的不同,白化病可分为非综合征型和综合征型两大类。其中,非综合征型又包括眼、皮肤、毛发均有色素缺乏的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us albinism, OCA) 和仅眼部色素缺乏的眼白化病(ocular albinism, OA)。目前,已鉴定出18种白化病亚型及其致病基因。1、非综合征型白化病又称“单纯型白化病”,患者只表现为眼或眼、皮肤、毛发等部位的色素减退和视力障碍。包括眼皮肤白化病和眼白化病两大类。l眼皮肤白化病(OCA):既往被称为“泛发性白化病”。全身皮肤、毛发和眼部均有色素减少或缺乏,包括眼皮肤白化病1~7型(OCA-1~7)。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白化病类型。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l眼白化病(OA):既往被称为“部分白化病”,仅有眼部色素缺乏而皮肤和毛发色素正常。包括X连锁隐性遗传的眼白化病Ⅰ型(ocular albinism type 1, OA1)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常染色体隐性眼白化病型(autosomal recessive ocular albinism, AROA) 。OA1是眼白化病中最常见的类型。2、综合征型白化病患者不仅出现眼或眼皮肤白化的表现外,还常伴有其他器官或系统的病变,如肺纤维化、心肌炎、炎性肠病等。有些可因严重的并发症而致死,既往又被称为“致死性白化病”。包括Hermansky-Pudlak综合征1~10型(HPS-1~10)和Chediak-Higashi综合征1型(CHS-1)。lHermansky-Pudlak综合征(HPS):除OCA或OA表现外,常伴有出血倾向和组织中蜡样物质沉积导致的脑、肺、肾脏等器官损害的三联征。蜡样物质沉积可导致肺纤维化或心肌病,是部分患者中年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部分患者还伴有炎性肠病(如HPS-1等亚型)或免疫缺陷(如HPS-2和HPS-10等亚型)。lChediak-Higashi综合征(HPS):临床特征包括OCA症状、核周围溶酶体肿大、进行性神经系统损害或出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等。先天性免疫缺陷导致患者易感染和易患肿瘤。二、病因2.1总述白化病的发生是由于黑色素生成异常所致。人体产生黑色素的类型和数量决定了皮肤、头发和眼睛的颜色。体内色素的生成涉及多个环节,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调控过程,其中任何环节的缺陷均有可能导致色素产生障碍,导致白化病或其它色素减退性疾病的发生。2.2基本病因1、眼皮肤白化病(OCA)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病患者的双亲,均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本人不发病,但可将携带的致病基因遗传给子女。子女遗传到来自父母双方的致病基因,就会患病,且男女患病机会均等,这种情况的发生几率是1/4。2、眼白化病(OA)OA1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母亲携带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本人不发病或有轻微症状,母亲将突变遗传给子女,儿子患病,女儿为携带者,概率为 1/2 。男性患者将其致病基因遗传给子女,女儿为携带者,儿子正常。所以,OA1几乎只发生在男性。在所有白化病类型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少。AROA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遗传方式同眼皮肤白化病OCA。三、症状3.1总述各型白化病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眼部症状:眼部色素减退、眼球震颤、畏光、视力低下等。眼皮肤白化病OCA患者还表现为毛发和皮肤的黑色素减少或缺乏、对紫外线敏感,易晒伤,甚至诱发皮肤癌。综合征型白化病,除白化表现外,还可出现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异常。3.2典型症状不同类型白化病,典型临床特征有所不同。1、皮肤颜色lOCA患者,皮肤的颜色多呈白色或粉红色。OA患者,皮肤颜色正常。HPS和CHS患者,临床可表现为OCA或OA外观,皮肤颜色可正常或减退。l色素完全缺乏的白化病患者,皮肤颜色终生雪白。色素部分缺乏的白化病患者,随年龄增长,会产生部分色素,皮肤颜色会略加深。l暴露在阳光下,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ü雀斑。ü痣,有色素或没有色素。没有色素的痣通常是粉红色的。ü晒斑,大的雀斑样斑点。ü容易晒伤,但不会晒黑。2、毛发颜色由于色素缺乏的程度不同,白化病患者毛发的颜色差异也较大。从白色、黄色、棕色、红色到黑色不等。无色素型,毛发颜色终生雪白。有色素型,随年龄增长,毛发颜色会加深。眼白化病,毛发颜色正常。3、眼睛颜色无色素型,虹膜(眼睛有色部分)呈粉红色,半透明,瞳孔为红色。有色素型,虹膜颜色从淡蓝到深棕色不等。随年龄增长,虹膜颜色也会加深。视力也会有所好转。4、其他眼部问题视力损害是所有类型白化病的一个重要特征。眼部问题包括:l眼球震颤:眼球不自主的、节律性、共轭性持续的摆动。l畏光:由于眼底缺乏色素,不能耐受日常光线的刺激。l斜视:两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l代偿头位:为了缓解眼球震颤、斜视带来的不适,患者习惯歪头注视所形成的特殊姿势。l黄斑发育不良:黄斑主管视觉及色觉。黄斑发育不良,可导致视力低下。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检查,中央凹变平或消失。l视力不佳:高度近视或远视,视力低下,严重者视力为法定盲限。3.3伴随症状综合征型白化病HPS和CHS,可因累及肺、心脏、肠道等其他器官和系统,出现慢性炎症或纤维化,或者因免疫功能受损出现反复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四、就医4.1总述 白化病的主要危害是眼部损害和易患皮肤癌,因此当出现上述眼部问题,皮肤、毛发颜色浅淡时,应及时到皮肤科和眼科就医,以明确病情。4.1.1就医指征l出生时皮肤、毛发颜色浅淡或缺乏。l眼睛颜色浅淡,伴畏光、眼球震颤、斜视、视力低下等眼部症状。l皮肤易出现瘀斑或经常流鼻血,拔牙或手术时出血不止;易患慢性感染性疾病等。需及时就医,确定是否患有更严重的HPS或CHS等综合征型白化病。4.1.2诊断流程1、医生可能会询问以下问题以了解病史:l是否有近亲婚育史和白化病家族史;l是否出生时即有眼或眼、皮肤、毛发的色素减退。l是否有眼球震颤、畏光、斜视、视力不佳等眼部症状;l是否容易被晒伤,但不易晒黑;l是否经常出现皮肤瘀斑,易出血,出血时间长等情况。是否易患慢性感染性疾病。2、检查毛发、皮肤、眼部的色素沉着情况;3、眼科检查:有无眼球震颤、斜视、视力损害等;有无白化病眼底改变;5、遗传学检查:基因检测,以确定是否为白化病以及白化病的类型。4.2就诊科室首诊科室为皮肤科,其次是眼科。4.3相关检查1、体格检查检查患者毛发和皮肤色素沉着情况,初步诊断是否为白化病。2、眼科检查眼科检查除肉眼观察虹膜颜色、是否有眼球震颤和视力检查外,常需要借助一些专科设备进行检查,如眼底镜、OCT、眼震仪、眼电生理仪等,以对潜在的眼球震颤、斜视和光敏感进行评估。3、遗传学检查基因检测,遗传学分析,可以确定白化病的类型和遗传方式。4、血液学检查HPS和CHS的诊断往往需要做较全面的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和T细胞、NK细胞等免疫学检查。电镜下全景观察血小板致密颗粒是否减少或缺失,是诊断HPS和CHS的金标准。5、皮肤病理特殊情况下需要做皮肤病理,检测皮肤黑色素细胞及黑素小体的形态是否异常。6、其他对于成年HPS患者,通常还需要对其它器官的功能做全面评估,如高分辨CT检查肺、心脏、脑部的变化,肠镜检查是否伴有炎性肠病等。高效液相色谱可以精确定量皮肤或毛发的色素含量。4.4鉴别诊断1、白癜风一种后天发生的色素减退性疾病,至今病因不明,“免疫学说”目前被认为是白癜风发生的主要原因。遗传因素在白癜风发病中也有一定作用。白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可呈局部和泛发性,且可进行性发展扩大。泛发性白癜风有时可累及全身,白斑部位的毛发也变白,但其他器官、系统不受累及。2、斑驳病又名“图案状白斑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出生时即有色素脱失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常见于面部中央、前胸、腹部等身体前侧。白斑中央可有岛屿状色素过度沉着区。最具特征的是额部中央或稍偏部位的三角形或菱形白斑,伴有横跨发际的局限性白发。有时额部白发是本病的唯一表现。部分病人还可合并有其它发育异常。3、苯丙酮尿症一种氨基酸代谢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表现为皮肤、毛发色素减退。其最主要临床特征为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精神神经症状,皮肤干燥,汗液和尿液有特殊的鼠气味等。早期确诊,积极治疗,预后良好。五、治疗5.1总述白化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无法治愈,仅限于对症治疗。5.2急性期治疗急性期HPS患者可行输血治疗。严重肺纤维化患者可考虑肺移植。炎性肠病可使用激素类药物或其它抗炎治疗。CHS患者出现严重免疫缺陷时,需要考虑做骨髓移植。5.3一般治疗1、日常防护由于白化病患者的皮肤、眼部缺乏色素,对紫外线缺乏正常保护能力,其晒伤和患皮肤癌的风险增加,因此应避免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尽可能减少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的损害。紫外线强烈时,尽量减少外出,或穿长袖衣物,戴帽子、墨镜、涂抹高倍防晒系数(SPF)的防晒产品等。HPS和CHS患者因有出血倾向,应避免服用含乙酰水杨酸和阿司匹林等成分的药物。分娩、拔牙或做大的手术时,应告知医生病情,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2、眼科监测及矫正患者需要定期做眼科检查,监测视力情况。如近视、远视或散光等问题者,可配戴眼镜改善。头位斜视、眼球震颤严重者,可通过手术矫正,以改善外观,提高注视质量,但对视力的提高有限。3、心理咨询由于特殊的外貌和眼残疾,患者易出现自卑等心理问题,在学习、工作、婚育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5.4前沿治疗2013年发布的HPS治疗指南指出:“术前利用去氨加压素(Desmopressin Acetate Ampules, DDAVP)静脉给药,可通过刺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的释放,预防和缓解HPS的出血倾向”。但我国学者的研究提示,我国HPS以HPS-1、HPS-3和HPS-6亚型为主,这些亚型对DDAVP的术前处理缺乏有效释放vWF的效应,需考虑其它止血方案。六、预后6.1总述白化病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疾病,无法治愈。患者的皮肤由于缺少黑色素的保护,易晒伤和罹患皮肤癌。日常做好防护,可减少其发生。除个别严重的综合征型白化病外,大多数白化病患者的寿命正常。6.2并发症1、眼部并发症白化病患者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视力问题,影响生活、学习、就业和驾驶能力。2、皮肤并发症白化病患者的皮肤对光线非常敏感,易晒伤,易患皮肤癌。3、精神心理问题白化病患者可能因为外表异于常人而遭受歧视,加之眼残疾,导致出现自卑心理,影响社交。4、其他并发症综合征型白化病,可出现出血倾向、慢性炎症或肺纤维化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七、日常7.1总述白化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应做好眼睛和皮肤的防护,以减少损伤。7.2家庭护理-无7.3日常生活管理1、视力低下者可使用低视力辅助设备,比如手持放大镜,看大字体的书籍及印刷品,使用大的电脑屏幕等。2、严格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例如长时间在户外或高海拔地区。外出时注意防晒,穿长袖衣物或紫外线防护服,戴宽檐帽子。使用高倍防晒系数的防晒产品。戴防紫外线的深色太阳镜或在强光下变暗的过渡镜片以保护眼睛。7.4日常病情监测1、白化病患者皮肤易晒伤,癌变风险大,应随时监测皮肤的异常变化,如皮肤上出现久治不愈的糜烂、溃疡,皮肤新增痣或斑块,且痣或斑块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在短期内发生明显变化,应及时就医。2、定期做眼科检查,随访视力情况。必要时予以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7.5 预防因白化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强调预防为主,避免近亲婚育,在基因诊断的基础上,进行产前诊断、遗传咨询和婚育指导,可有效预防重症患儿的出生。部分非综合征型白化病因症状相对较轻,不是严格的产前诊断指征,医生需充分告知有生育白化病患儿风险的夫妇双方有关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信息,由其自主决定是否通过产前诊断终止妊娠。除眼白化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外,其它白化病亚型均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即一对携带者夫妇遗传给子女的患病风险为25%。有再生育计划者,需行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夫妻一方为白化病患者,另一方需行基因筛查,以排除携带同型致病基因。双方均为白化病患者,需先行基因分型诊断,相同亚型者,会再次生育白化病儿。不同亚型的白化病夫妇,可以生育表型正常的下一代。目前广泛应用的下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有利于携带者的检出。7.6 特别注意事项家族中有白化病患者的,应尽早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l在基因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干预,可阻断白化病在家族中的遗传。l已患病者可确定其基因类型,以指导对症治疗、了解预后及指导婚育。l生育过白化病患者的夫妇,可通过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指导优生。 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魏爱华编审 八、参考资料[1]杜传书, 李巍, 黄尚志, 等. 医学遗传学. 第3版[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 994-996.[2]魏爱华,张樱子,白大勇, 等.中国汉族眼白病患者GPR143基因突变分析[J]. 眼科, 2017; 26(4): 247-252.[3]Wei A, Wang Y, Long Y, et al.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reveals mutational spectra and common allele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oculocutaneous albinism[J]. J Invest Dermatol, 2010; 130(3):716-724.[4]Wei AH, Zang DJ, Zhang Z, et al. Exome sequencing identifies SLC24A5 as a candidate gene for nonsyndromic oculocutaneous albinism[J]. J Invest Dermatol,2013; 133(7):1834-1840.[5]Wei AH, He X, Li W. Hypopigmentation in Hermansky-Pudlak syndrome[J]. J Dermatol, 2013; 40(5): 319-324.[6]Wei AH, Li W. Hermansky-Pudlak syndrome: pigmentary and non-pigmentary defects and pathogenesis[J].Pigment Cell Melanoma Res, 2013; 26(2): 176-192. [7]Ma J, Zhang Z, Yang L, et al. BLOC-2 subunit HPS6 deficiency affects the tubulation and secretion of von Willebrand factor from mouse endothelial cells[J]. J Genet Genomics. 2016; 43(12):686-693. [8]Wei AH, Zang DJ, Zhang Z, et al. . Prenatal Genotyping of four common oculocutaneous albinism genes in 51 Chinese families[J]. J Genet Genomics, 2015; 42(6): 279-286.
Hermansky–Pudlak综合征(Hermansky–Pudlak syndrome, HPS)是一种综合症型白化病,主要表现为色素减退、出血倾向以及由溶酶体相关细胞器功能缺陷引起的其他临床表现,例如肺纤维化、结肠炎、免疫相关疾病、神经症状等。目前人群中已鉴定出10种HPS亚型及其致病基因(HPS1~10)。 色素减退与黑素小体合成缺陷相关,仅发生于眼部或同时出现于眼、皮肤及毛发,引起眼白化病或者眼皮肤白化病,伴有眼球震颤、畏光、视力低下、虹膜半透明等症状;出血倾向主要与血小板δ-颗粒缺乏有关,主要表现为中重度的出血症状,如淤青、淤点、鼻出血以及手术或外伤后出血不止,严重者甚至需要输血;细胞溶酶体内蜡样脂质的聚积可能引起肺纤维化、肉芽肿性直肠炎等;另外可能出现免疫功能缺陷、神经症状,如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听力减退等。 不同亚型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种类及严重程度不同,严重者影响工作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确诊HPS,明确HPS亚型,对患者并发症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多种基因测序技术用于筛选和明确HPS亚型,而确诊HPS的金标准为患者血小板电镜下血小板致密体缺失,因此建议基因测序结果为HPS综合征的患者尽快行血小板电镜检查,因为相关技术要求严格,如血小板电镜需临时抽取静脉血样,6~10分钟内送检,因此需要各位家长协调时间携带患儿来京检查,需提前预约。可通过微信或电话,与刘腾医生预约,电话15901597698(微信同号),电话预约限每晚20:00~22:00。 因HPS患者可能会出现肠炎,确诊后我们还会同时采集粪便,免费进行肠道微生物检测,有关说明如下: HPS肠道微生物免费检测粪便样品采集说明 1、入选条件:(1)患者年龄2岁以上,已断奶能够独立进食;(2)患者及其家人无已确诊的肠道疾病或其他免疫系统疾病。 2、采样说明:(1)符合条件者,请联系刘腾医生,我们会按提供的地址寄出专用采集管。粪便样品需连续采集2天,采集期间请保持正常饮食。如果有感冒、肠道炎症如拉肚子等症状,需要等到恢复1周后再采集;如遇到生活环境改变,如出差、外出就诊等情况,请回到常居环境2天后再采集。(2)根据采集管标识的刻度进行采集,每人每日1管。切记在采集管上标注好姓名和日期,家庭成员之间勿混淆!采集后常温快递即可,推荐选择顺丰到付。请务必在采集完成后1周内寄出。(3)包装内的知情同意书请仔细阅读后签字,样本信息请用正楷填写。 3、关于检测结果:肠道微生物组分析需在家系间对比进行,您寄回的样品将统一保存,分批送检。检测结果会第一时间告知受检人或其委托人。由于肠道微生物组会随年龄增长而改变,我们会长期随访,多次收集样本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