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尹有宽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肝硬化的治疗,除了积极的抗病毒治疗以外,充分休息也很关键。姜女士,65岁,因乙肝肝硬化、反复低蛋白血症、肝腹水、脾脏增大、脾功能亢进。在外院多次住院治疗,疗效皆不佳。由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太低。消化科和外科医生皆建议她行脾脏切除治疗。姜女士对脾切除犹豫不定,于是来到我院就诊。鉴于姜女士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极低下是脾脏明显增大所致,而脾大又是慢性乙肝反复发病致肝硬化所致,关键是治疗肝硬化。于是为其制定了治疗方案,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要求她在家卧床休息。姜女士严格执行卧床休息和用药,每两月复查一次,肝脏B超每次都有好转。疗程8个月时,姜女士B超检查肝硬化基本消失,脾脏大小缩小至正常范围,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恢复正常。范女士52岁,也因慢性乙肝、肝硬化来我院就诊。范女士为乙肝小三阳,虽然B超提示早期肝硬化,但白球蛋白正常,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皆正常,也予以抗病毒治疗,以及要求每天适当卧床休息,少参加运动和行走。范女士坚持服药后自感无不适,压抑了3个多月后,终于忍不住参加了每天两三个小时的广场舞,自感心情不错,但每次跳舞后有疲乏感,她丈夫劝她不要参加这种剧烈运动,她只当耳边风。结果肝病症状逐步加重,3个月后发现两踝部浮肿,查白蛋白从40克/升降至29克/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升高,B超示肝硬化伴轻度缩小、脾肿大。抗病毒治疗——控制肝病进展的关键手段姜女士和范女土都是由于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硬化,因而给予抗病毒、抑制炎症治疗,才能控制肝脏病变的进展。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出现,已经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肝硬化已不再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乙肝抗病毒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药物—拉米夫定,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疾病进展,部分患者的肝硬化病情甚至得到逆转。但由于拉米夫定耐药率较高,现在多提倡使用思替卡韦、替诺福韦和丙酚替诺福韦。一项研究显示,服用思替卡韦5年以上,88%~96%的患者达到肝纤维化改善,96%的患者达到组织学改善。348例服用替诺福韦治疗5年的患者疗效结果显示,原有肝硬化的患者肝硬化逆转率达74%,原无肝硬化的患者阻止肝纤维化进展95%。可见抗病毒药物治疗肝硬化的疗效肯定。充分休息——保证肝脏血流供应,促进恢复对于姜女士和范女士,都使用了抗病毒的物恩替卡韦及对症治疗,但是结果却完全不同,其原因与二者的休息状况不同有关。中医学认为,肝为阴脏,主动喜静。古人有肝藏血却又赖以养,动则血行,静则血止之说,当机体休息时,全身活动少,机体外周组织向肝脏大量输送血液,外周组织血液需求量相对减少,大量血液归属于肝,可达到养肝和肝细胞再生的目的。现代医学提示,肝硬化分为代偿期与失代偿期两个阶段,肝脏有一定的代偿功能,即使肝脏出现部分肝硬化,患者仍然有能力完成日常工作和饮食起居,肝脏表现出坚强的一面。但如果此时休息不够,肝脏继续超负荷工作,“储备力量“终有耗竭的一天,肝功能逐步衰竭,无法满足人体的基本需求时,神丹妙药也无法挽回了。人体平卧位时肝脏血流量为100%,但直立体位时肝脏血流量减少40%,运动时肝脏血流量减少80%~85%,剧烈运动时肝脏血流量更少,难以满足心、肺、脑、肢体的血流和氧供应。所以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休息至关重要,尤其对中晚期肝硬化患者很关键。当然适当活动也是需要的,而像范女士这样每天跳两三小时的广场舞,运动太剧烈,减少了肝脏血流量,影响肝细胞增生,最后导致病情加重。肝硬化患者只吃药,不保证肝脏血流量,就相当于种田只施肥,不浇水,最后只有颗粒无收的结果。乙肝肝硬化,尤其是早期肝硬化,及时、持续地抗病毒治疗,是可以逆转的,即使是失代偿性肝硬化也有恢复的可能,所以患者要有信心,按时服药、积极治疗,病情是可以恢复的。但是除了药物治疗,患者的生活习惯,如是否充分休息,也会对病情的恢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不要像范女士这样,虽然吃了药,却没有充分休息,最后导致病情加重,耽误了治疗的时机,后悔莫及。
2005年,我国制定了第一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并分别于2010年、2015年和2019年进行了更新。相较于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现行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2]进一步放宽了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均证明,扩大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指征的重要性[3-5]。如今讨论的热点话题也由要不要扩大抗病毒治疗指征逐渐变成了如何扩大抗病毒的治疗指征。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刻,我们特邀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同大家一起探讨为什么要扩大CHB抗病毒治疗这一话题。一、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若想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目标,需要全球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新发病例减少90%,死亡率降低65%,诊断率达到90%,治疗率达到80%[6]。然而,根据2022年10月28日Polaris发布的全球和我国消除乙型肝炎的进展数据可知,我国乙型肝炎的诊断率和治疗率仍离WHO既定的目标相差甚远[7]。二、现行指南对CHB治疗标准要求过严,不符合消除乙型肝炎病毒的要求2019年,一项来自韩国,共涉及3624例未经治疗的CHB患者的研究显示,在新发肝细胞癌(HCC)病例中,不符合三大国际指南[8-10]治疗指征的患者占比高达33.5%~64.0%[3]。此外,欧洲的一项多中心队列研究发现,即便严格按照指南的标准进行治疗,仍有发生HCC的风险,且前5年HCC发生率要高于后5年(1.22%vs.0.73%,P=0.05)[11]。以上结果均提示,进一步扩大抗病毒治疗指征,且越早启动抗病毒治疗可以让更多CHB患者获益,以降低HCC的发生风险。三、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也存在疾病进展风险,需要治疗既往主流观点认为免疫耐受期(IT)和非活动期(IC)的CHB患者大多疾病没有进展,通常不需要治疗。如今越来越多研究证明[4,5],IT期或IC期患者仍存在疾病进展风险,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韩国的一项研究发现,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免疫活动期患者相比,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IT期患者发生HCC和死亡或肝移植的风险高2.54倍(P=0.08)和3.38倍(P=0.09)[12]。另一项涉及美国和亚太地区33个中心,共18338例非活动期无肝硬化CHB患者(其中9424例患者未治疗)的研究发现,在中位随访9.6年里,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肝硬化和HCC的发生率均有所升高[13]。四、从公共卫生理念扩大治疗:减少HBV传播和歧视,提高生活质量从目前的研究来看,HBV最小的感染剂量已从原来的100拷贝/mL降至16拷贝/mL(相当于3IU/ml)[14]。因此,出于公共卫生角度考虑,应扩大抗病毒治疗指征,以达到降低HCC、肝移植和死亡、减少传染源,减少HBV传播、减少乙肝歧视,提高生活质量、与乙肝疫苗免疫结合,实现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乙肝目标[15]。五、现有抗病毒治疗药物安全、有效、可及性高现有一线抗病毒治疗药物具有安全、有效、耐受性好、耐药发生率低、可及性高等特点,这也是目前大家支持扩大抗病毒治疗指征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无论是短期治疗、中期治疗,还是长期治疗,核苷(酸)类似物(NAs)均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短期治疗可使得部分患者实现HBVDNA不可测、ALT复常、HBeAg血清学转换以及组织学改善,中期治疗可以让部分患者在短期治疗的基础上实现肝纤维化逆转,长期治疗可降低肝硬化、HCC、肝移植及肝病相关死亡风险[16]。六、HIV和HCV全治策略成功经验为扩大CHB治疗提供依据HIV和HCV全治策略的成功,为进一步扩大CHB抗病毒治疗指征提供了依据。目前扩大CHB治疗有两种意见,一个是今年AASLD大会上提出的简化现行AASLDHBV指南(简称为《指南》)的治疗标准,另一个是像HIV和HCV一样的全治疗策略。简化现行《指南》的治疗标准,可以从以下四点来解读[17]。1、只要有肝硬化的患者,无论HBVDNA和ALT水平如何,均需要抗病毒治疗。2、ALT由原来>2ULN启动抗病毒治疗,降为ALT>ULN就启动抗病毒治疗。3、在年龄上,由原来对>40岁或有肝硬化/HCC家族史的患者进行治疗,降低至>30-40岁或有肝硬化/HCC家族史就启动抗病毒治疗。4、对于不确定期患者进行定期检测,根据HBVDNA水平决定是否治疗。全治疗策略,即只要HBVDNA阳性,无论ALT水平如何均进行抗病毒治疗。一项涉及54942例CHB患者(有2次HBV检测结果)的研究,提出了四种抗病毒治疗策略,最后发现,只有将抗病毒治疗指征扩大为HBVDNA阳性(不管ALT是否升高)就启动抗病毒治疗,才能达到WHO提出的80%治疗率的目标[18]。综上,进一步扩大CHB抗病毒治疗指征是一个必然趋势,通过放宽治疗指征、扩大接受治疗人群可以让更多患者实现长期获益。未来,相信CHB的诊治策略也会逐步向TestallandTreatall(T&T)转变,为早日实现2030目标添砖加瓦。
最近,仔细研读了2022年中华肝脏病杂志第二期发布的《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下文中简称“专家意见”,感触颇多,迫不及待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够借此帮助更多的慢性乙肝患者,给大家一些启发。在专家意见的摘要及前言中,详细而充分的论述了为什么要扩大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以及对扩大抗病毒治疗的人群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的高位因素,而我国更是肝癌高发国家,2020年全球癌症报告显示,中国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比例的45.3%,且中国肝癌患者83.77%合并HBV感染。同时我们发现,尽管近年来国内外指南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均已经逐步放宽,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不符合现有标准而未能接受抗病毒治疗,而通过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这些不符合现有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如果不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极有可能会发生HCC或疾病进展而导致死亡。而乙肝病毒是引起我国肝硬化第一大病因,尽早抗病毒治疗是减少乙肝肝硬化的主要手段。为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根据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现状及国内外诊治发展趋势,综合近期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证据,特制定此专家意见,建议在人群中扩大HBsAg筛查并采用高灵敏HBVDNA检测方法,降低启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丙氨酸转氨酶阈值,积极治疗有疾病进展风险和“不确定期”患者。因儿童慢性乙型肝炎诊治具有特殊性,本意见仅针对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022年5月,“第四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峰会暨中国派高峰论坛”在线上召开。大会上,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庄辉院士对《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进行了精彩解读,仔细读后感悟很多,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希望给大家一些帮助。一、为什么提出《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为什么要扩大抗病毒治疗适应症,想必这是每一位病友会有的疑问,今天我们就一起讨个究竟,以下五点内容会给我们一个答案,也是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意见的背景所在。第一,现行指南对慢性乙肝治疗的标准过严。一项2016年来自美国的研究,对369例“HBsAg阳性”患者随访7年,发现死亡者中,不符合指南治疗标准者HCC死亡占53%~73%,而这部分人群如果进行抗病毒治疗,则可降低HCC和非HCC死亡风险;另一项2019年来自韩国的对3624例未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进行的多中心队列研究(中位数随访时间4.6年)中,不符合治疗标准者HCC死亡占33.5%~64%,而这部分人群如果进行抗病毒治疗,则也可降低HCC死亡风险。这些都提示我们,临床中很多看起来不符合现行指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疾病进展也在悄悄进行中,不容忽视。第二,对HBV感染自然史有了新的认识,对免疫耐受期和非活动期无疾病进展、无需治疗提出挑战。2018年kim等的一项研究显示,不治疗的免疫耐受期HBV感染者发生HCC和死亡或肝移植危险性高于治疗的免疫活动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这部分人群进行治疗,则可降低HCC发生和死亡或肝移植风险。第三,为实现WHO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提高病毒性肝炎的诊断率和治疗率。根据2021年10月4日Polaris的报告,我国乙肝诊断率为22%,治疗率为17%,距离WHO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第四,乙肝抗病毒药物价格明显下降,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可及性大大提高。第五,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呈扩大趋势。近年来国内外指南对慢性乙肝的治疗标准逐渐放宽,2019年我国指南指出,对于HBVDNA阳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值上限(ULN)的患者,排除其他原因,即可进行抗病毒治疗。此外英国、印度、希腊的学者也提出了”全治“(TreatAll)的治疗策略,这一策略的临床意义包含:减少传染源,减少HBV传播;减少HBV传播;降低HCC、肝移植和死亡;减少乙肝歧视,与乙肝疫苗相结合,达到2030WHO提出的消除乙肝的目标。二、对六条专家意见的解读推荐意见1:对一般人群,特别是HBV高危人群,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男男性行为者、注射毒品者、HBV感染者的性伴侣和家庭接触者、孕妇、接受免疫抑制剂或抗肿瘤、HCV药物治疗者等进行HBsAg筛查,做到应筛尽筛。其中,对HBsAg筛查是用定性检测试剂,不是HBsAg定量检测试剂。推荐意见2:对HBsAg阳性者,包括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采用高灵敏实时定量PCR检测HBV DNA(检测下限为10~20 IU/ml)。目前用于检测HBVDNA试剂的定量范围和检测下限如下图,高灵敏实时定量PCR的检测下限已降低至10~20IU/ml。推荐意见3:对于血清HBVDNA阳性,ALT持续高于治疗阈值(男性30 U/L、女性19 U/L),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建议抗病毒治疗。为什么现在这么严格呢,我们一起来看几项研究。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纳入59例ALT≤40U/L慢性HBV感染者肝活检结果表明,ALT高正常值组(26~40U/L)有显著肝组织学病变率高于低正常组(≤25U/L);另一项韩国研究纳入94533名男性和47522名女性医保人群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肝病死亡的相对危险性随基线血清ALT水平升高而上升。此外,中国香港的一项研究显示:HBV患者发生并发症和HCC的危险性随ALT水平升高而上升。因此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多项包括亚洲地区在内的国际指南大多建议降低开始抗病毒治疗的ALT阈值。其中,2007年和2016年AASLD指南、2013年NICE指南、2020年东亚专家意见等均建议,把启动抗病毒治疗的ALT阈值定为男性30U/L、女性19U/L。推荐意见4:对于血清HBVDNA阳性者,无论ALT水平高低,只要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建议抗病毒治疗:(1)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HCC家族史;(2)年龄>30岁;(3)无创指标或肝组织学检查,提示肝脏存在明显炎症(G≥2)或纤维化(F≥2)。这一推荐意见,与2019年亦有差别。2019年指南指出:“血清HBVDNA阳性、ALT正常,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乙型肝炎肝癌家族史且年龄>30岁者,建议抗病毒治疗”。但近期多项研究和已发布的国外指南均表明,有HBV相关肝硬化或HCC家族史、年龄>30岁,这两点分别是疾病进展得独立危险因素,符合其中之一者即可作为启动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其中,中国台湾和大陆均有报告,30岁以上人群HCC、病毒性肝炎和慢性肝病死亡率明显升高。中国台湾一项前瞻性研究,调查22707名人群1970~1979年HCC年龄死亡率,显示:年龄>30岁人群HCC死亡率更高。另一项中国台湾研究显示:HCC家族史并HBsAg阳性比无HCC家族史并HBsAg阳性者HCC累计发病率要高。意大利一项研究显示:HBsAg和/或抗-HCV阳性并有HCC家族史者HCC风险高于无家族史者。这提示我们,只要具备其中一项,就建议启动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5:对于随访1年以上,HBVDNA和ALT模式难以确定且未经治疗的“不确定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建议抗病毒治疗。“不确定期”定义是:未经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随访1年,其HBVDNA和ALT模式与传统的慢性HBV感染分期不符合。我国南京对4759例慢性HBV感染者(2016.1~2020.8)按“AASLD2018年乙肝指导”分期,不确定期患者占27.8%;我国791例随访6个月检测ALT(ULN>40U/L)2次以上并经肝活检的HBeAg(+)或(-)慢性HBV感染者的病期分布显示,不确定期患者占37.4%。“不确定期”的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的风险仍然较高。据美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报告,不确定期患者累计HCC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活动期。因此对于这类HCC发生率高的人群,也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6:对于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但仍存在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建议换用或加用强效低耐药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或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或者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低病毒血症(LLV)指的是:接受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或丙酚替诺福韦治疗且依从性好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至少48周及以上,用高灵敏度的定量PCR法(最低检测限为10~20IU/mL)仍可检测到HBVDNA,但<2000IU/mL。临床中有很多人觉得只要肝功能正常了,HBVDNA不一定非要<20IU/ML,<50IU/ML,甚至只要<100IU/ML都可以的。但实际不然,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均提示我们,抗病毒治疗后LLV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我国一项研究显示,持续低水平HBVDNA可促进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进展。另外韩国一项队列研究,对875例初治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随访8年结果显示:LLV患者累计HCC发病率高于持续病毒学应答患者,有或无肝硬化的LLV患者累计HCC发病率均高于持续病毒应答患者。因此,对于慢乙肝患者来说,LLV(低病毒血症)刻不容缓,需积极认识,并合理调整治疗方案,减少肝纤维化、肝硬化、HCC(肝癌)等的发生风险。三、总结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趋势是由扩大治疗标准逐渐过渡到“全治”(“TreatAll”)的策略,而临床中还是有很多病人,尤其是肝功能正常的病人,对抗病毒治疗会有抵触,借此分享也想衷心提醒大家,慢乙肝吃药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及时抗病毒治疗而引发了疾病进展,进展到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了才开始抗病毒治疗,悔之晚矣。只要符合适应证,早抗病毒治疗者才能早获益。
2005年,我开始参加“医元网”医学网络科普咨询工作的,利用医疗业余时间进行网络咨询工作,给病人认真详细答疑解惑。让我非常荣幸的是,我得到了病人的好评,在该网各科排名第五,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已经17个年头过去了。 我是2011年3月11日入驻“好大夫在线”的,到现在也已经时达11年了,至今3月3日22点,我在网上的个人在线问诊人次已突破25965人,分布在全国34个省份459个城市,甚至还有海外的病人找我看诊或电话咨询,这让我不禁感慨网络的力量,能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如此多的患者,为这么多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些绵薄之力,我很高兴,也再次感谢各位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你们的信任和健康是我工作的动力! 在过去的11年时间里,我在“好大夫在线”共发表各类文章近1477篇,且有124万病友看到了他们。为患者解答疑惑,提出详尽的解答和建议,同健康状况好转的患者同悲同喜,能够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以这样的方式给他们帮助,很有意义!这也让我坚定了信心,今年,这件事我要继续做下去,只因患者有需要。我一直要求自己:不问辛苦,惟愿做个好大夫!这也是我对病人及家属的承诺。 最让我感动的是,有超过482名患者和家属写了表扬信,其中在2021年收到了52封。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让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医生的价值,再次对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信任表示感谢!因此我连续八年被评为好大夫在线的“年度好大夫”,2017年度寻医问诊优质服务医生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最美十佳服务医生”,这一切都是我的荣幸和动力! 安安静静做自己,勤勤恳恳做医生,这是我的初心。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我也担任过一些学术职务,在大众医学、新民晚报、家庭用药和肝博士等传统报刊杂志发表近百篇关于病毒性肝炎等各种科普文章,让肝病患者及家属获得较多乙、丙、肝硬化等相关知识,受到病人的好评,其中部分文章已转载发表在我的好大夫网站上。作为一名七旬老者,秉承着医者仁心,拥抱好大夫在线这个平台后,我继续为肝病患者服务,撰写或转截科普文章,让患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好大夫在线”网上学习参考。至今,我的个人网站作为一个肝病患者学习的小字典的心愿已初见雏形,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广大患有通过阅读我网站上发布的文章和病例分享,能破除一些迷思,规避掉一些错误,为自己的健康赢得机会! 通过好大夫在线平台,为患者排忧解难,扩大了本人的知名度,也为我管理病人,和及时帮助诊治和未诊治的病人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沟通方式。广大患者及家属,通过网站可了解各种肝病的病因、病理和发展规律、诊治过程、治疗的必要性和预后,以及相关药物的作用机理、副作用和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这有利于患者和家属更好的配合治疗和防止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并及时发现和识别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各位病友提供了一种了解各种肝病知识,消除对疾病的恐惧感,这也不失为一种缓解心理压力的方式。 虽然随着年岁渐长,这几年中身体的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尤其在还有声带息肉,讲话需要借助扬声器的情况下,我还是坚持了3年以上的专家门诊结束后乙肝及肝硬化等科普讲座,时达1小时,有时更长,常到下午医生来诊才结束,为何?因为我深知每位患者在短短的门诊时间里自然是不够让其全面了解疾病知识的,而这对患者却是非常重要的。详细讲解肝硬化患者的用药、肝脏血液供应与肝硬化逆转的相关科普知识,同时也可以解答听者的疑惑。我尽量让我的讲解既通俗易懂又贴近患者的实际,这或许是导致“小讲座常常人员爆满”的原因吧。2020年以来,由于疫情防控要求,考虑到安全问题,人员不能聚集,“小讲座”不再适宜开展,我又想到了另外一种给患者讲解疾病知识的方式,那就是早早到医院,提前开诊,在每位患者看诊时,把预先打印的条文,让患者及家属拍摄,并结合每个患者病情进行解读,也习惯了经常都是最后一个结束门诊。只要患者有需求,我就会无怨无悔的坚持做下去。 以上是我对自己互联网互联网平台上工作的阶段总结,虽过七十余岁,我仍会继续发挥余热,将继续为病人上传各种肝病科普文章,结合临床实践中碰到的疗效好或特殊病例书写成科普文章,让患者得到更多肝病科普知识,让它成为肝病网络知识库;坚持进行门诊中1对1肝病科普解读,让患者得到更多肝病科普知识;对患者病人提出来的书面、电话咨询问题,尽快回复,让患者结合自己病情得到更满意的回复,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亦是对患者的承诺。希望每一位信任我的患者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健康状况得到好转,远离病痛,生命质量得到切实提高,这是我对各位患者的祝福。
看到这个题目,相信有一部分人会奇怪问到,肝脏B超有无异常,与食道胃底曲张怎么会有干系呢?今天我们就这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一起来探个究竟。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很常见的并发症,而肝硬化患者并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与患者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本案例将对孙先生的检查情况以及日常生活等做介绍,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导致孙先生出现肝硬化并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经过及原因。 案例的主人公孙先生,患有慢乙肝已经20多年了,以前多次检查为乙肝大三阳,HBV?DNA为104IU/mL以上。2021年4月初,孙先生到一家综合性医院做B超检查,由于当时的B超检查的结论中未下肝硬化的诊断,且孙先生自己也没有仔细看影像学的详细描写,没有意识到自己已有肝硬化,由于每年检查两次肝功能皆正常,因此既没有马上抗病毒治疗,也没有使用抗纤维化等药物治疗。虽然孙先生的B超报告中没有下肝硬化的诊断,其实B超?的详细描述中已经出现了肝硬化的“语言“,如:肝内回声增多增粗、分布不均匀等,而无出波衰减,这样的描述提示孙先生很可能已有肝硬化,而脾脏大小为115*45mm,提示脾脏肿大,脾脏肿大应该与多年乙肝发病致肝病进展有关,当孙先生拿到这样的B超报告时,应该自问为什么B超会写肝内回声增多增粗,分布不均匀?为什么会脾大?或多找几个医生看看,但孙先生没有在意肝脏B超内容的具体文字描述伴脾脏肿大,仅看到B超为慢性肝病损害的描写,自以为一直被称为“慢性乙肝”,与以前想象的“慢性乙肝”不是一回事吗 孙先生2021年4月份的B超检查单,结论中未下肝硬化的诊断,5个月后的9月中旬,孙先生又到 一家较有名气 的体检中心做了体格检查,同样,体检报告单的结论中仍没有肝硬化的诊断,但影像检查结果的描述中同样出现了肝硬化的“语言”:肝内回声粗糙、分布不均匀,且脾脏不但增厚,而且脾长度 更 长 了,一切均提示孙先生已有典型的肝硬化,但由于体检是全身检查,体检总检医生也没把他的肝硬化专门写出,仅写了脾大,这次孙先生始有心存疑惑、忐忑不安。 当年9月底,孙先生拿着的两次检查报告来到我的门诊,我看了两份检查报告中的描述,告诉他 两 次B超报告都符合肝硬化的诊断,且已有脾肿大,建议孙先生再做肝脾B超和核磁共振检查,孙先生听从建议,在医院再次做肝脾门静脉B超和增强MR检查,检查结果均诊断为肝硬化、脾脏肿大,核磁共振不但示有肝硬化、脾肿大,而且还示有食道下段、胃底静脉曲张。 孙先生9月底的B超检查结果中脾脏相比于4月份的检查结果进一步增大,而且9月底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增粗,仅仅5个月从普通的肝硬化进展到这么快,是什么原因呢?于是我仔细询问孙先生的生活习惯。发现他除了没及时抗病毒外,平时生活中仍像正常人一样,精神抖擞,想走就走,想跑就跑,而且为了增强体质,还每天做瑜伽半小时,走路9000步,很显然,因为孙先生的剧烈运动,导致肝脏血液循环减少,肝硬化明显加重,脾进一步重大、血小板进一步降低。肝硬化加重,肝脏的结构就发生变化:从胃肠道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水分不断进入门静脉,进入门静脉的血液却不能全部进入肝脏,胃肠道的静脉慢慢会比正常人慢慢增粗,继而粗大、迂曲,导致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增粗。 孙先生的故事介绍完了,也借此提醒每一位慢性乙肝患者,一定要自己学点肝脏影像学知识,当影像检查单中发现有“肝脏表面粗糙或欠光滑、肝实质增粗,分布欠均匀、脾大“等描述时,应该要再做一次增强核磁共振或增强CT,看看有什么问题没有。如果感到B超描写有问题,或疑问时,一定要到肝病专科医院或者有肝病特色的医院做进一步超声检查、增强核磁共振检查,因为同样一个核磁共振描述,普通医院可能只写“慢性肝病、脾大”,而肝病特色医院会直接写清“肝硬化、脾大”,病人看到不同结果,重视度大不一样,不能遗漏早期肝硬化,不能错过及时的抗病毒治疗时机!乙肝患者不能以体验中心的检查替代肝病门诊的乙肝每年多次专科检查。 此外,临床上我们还发现很多已经及时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抗病毒疗效很好,不但HBV?DNA检测不出,而且乙肝大三阳也转为乙肝小三阳,但还是出现脾脏肿大,及脾肿大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其原因是因为活动量过大、工作强度太大,导致血液供应再分布,肝脏血液循环显著减少而致肝损伤。祖国医学提出肝藏血,是指在休息时肝脏才能够藏血,如在卧床休息姿势时肝脏的血液储量可达到100%,下半夜起身小便迷迷朦朦路上,肝脏血液供应较卧床休息姿势,减少85%,仅剩15%,运动稍增加,血液流向四肢、心肺脑,肝脏血供会转为0,好比鱼缸里没有水,鱼无法活。近几年孙先生每年二、三次肝功能皆正常,肝硬化进展很可能与剧烈运动有一定关系,剧烈运动时肝脏没有血液供应,已有的炎症纤维化的肝脏会加速肝脏炎症纤维化,与乙肝病毒已形成的病变相互相成,使已有的肝纤维化逐步加重,肝硬化逐步加重。所以对于首次诊断肝硬化、脾肿大的患者,除了积极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外,还一定不可参加锻炼等活动,适当休息保持肝藏血养好肝。 ?
2020年7月初,我在门诊接诊了一位被诊断为乙肝合并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患者袁先生,发现乙肝大三阳已二十余年,参加工作以后,常应酬饮酒,来我门诊前数周,乏力纳差、腹胀尿黄,化验检查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血白蛋白低下,血小板较低,凝血酶元时间延长,甲胎蛋白升高,在外治疗疗效不佳,而来我门诊。 看到袁先生的各项检测指标,我给他制定治疗计划:以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每天静脉吊白蛋白、每次吊完白蛋白即用呋塞米、静脉吊甘草酸制剂等药保肝降酶治疗,退黄疸药等等,要求他同时绝对卧床休息,以保持肝脏保持足够的血液循环,为肝细胞再生创造条件。患者持续连续三月半在家卧床休息,并由社区卫生中心医生上班吊针、抽血,每3、4周由袁先生的夫人带化验检查单来我门诊交流讨论,制定治疗方案。 经过三月半的卧床休息及用药治疗,袁先生的病情得到明显好转,不但HBVDNA检查不出,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恢复正常,而且脾脏肿大明显缩小,血小板完全恢复到正常值。经过医患共同努力,肝硬化得到稳定,各项检查指标正常,患者及家人很滿意和高兴,我看到袁先生病情恢复,也很欣慰!袁先生及夫人很有感触,她结合丈夫的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情,并翻阅了不少材料,把她丈夫的病情治疗的过程及体会进行了总结,并谈了护理丈夫的体会。下面就是袁夫人写的汇总材料,读者可以看看袁先生的病情、治疗及恢复过程及袁先生及夫人的心得体会。 患者家属病情叙述与体会 一、患者4个月情况简述: 1)2020年7月初首次我带我丈夫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尹教授门诊就诊,当时萎糜不振,面色暗黄,以后都是我拿检查单代为就诊; 2)7月初诊断结果为乙肝及酒精混合型肝硬化,有少量腹水,脾肿大:长139mm,厚42mm,血白蛋白26g/L,总胆红素72μmol/L,血小板64g/L,PT-INR1.43,甲胎蛋白86ng/ml,甲胎蛋白异质体13.2μ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250,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0.45,HBeAg0.34, HBV DNA 4.3+06 IU/ml; 3) 经过尹教授的卧床疗法及药物治疗,坚持了三个半月绝对卧床休息和药物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目前已无腹水,脾脏长122mm,厚41mm,白蛋白48克/升,总胆红素13μmol/L,血小板119 g/L,INR1.13,甲胎蛋白14.8 ng/ml,甲胎蛋白异质体5.5,HBV DNA检测不出,HBsAg明显下降。我和我的家人都感觉非常幸运能遇到尹教授,短期内恢复到目前结果,我们感到很滿意,相信我丈夫能逐步恢复到正常生活。 表1:2020年肝硬化失代偿后各项检查数据变化 二、患者恢复跟踪过程中的感受: 1、7-11月的3.5个月为绝对卧床休息阶段,白天全躺或半躺,吃喝/洗头/洗澡/小便都在床上进行,洗澡由家人擦身,自身感受有3个阶段: ①非常虚弱阶段(7月中-8月中):说话气力不足、缺乏精力思考、需要较多睡眠、卧床平躺时腹胀等状况明显、脱发严重; ②较为虚弱阶段(8月中-9月中):说话1小时以上身体极其疲惫,卧床平躺时腹胀等身体不适减弱、脱发减轻; ③间歇虚弱阶段(9月中-10月中):连续说话1小时以上身体有些疲惫、可以偶尔下床陪朋友饭厅吃饭,但椅子坐久会疲劳、偶尔站立洗漱5分钟后腰部不适、卧床平躺时腹胀等肠胃不适等情况缓解、轻度脱发、坐轮椅去医院明显感觉状态比之前好。 2、10月底开始,白天仍然在床上或躺椅上全躺或半躺,因体力状态恢复了些,吃喝/小便/洗澡自理,但是洗脸刷牙因弯腰不适仍在床上进行,具体感觉为: 告别虚弱阶段:连续说话2小时以上身体有些疲惫(可以在家开2小时周会,2~3小时休息可以恢复正常)、可以在饭厅吃饭、久站或者久坐会疲惫、卧床平躺时完全没有腹胀和其他身体不适等情况、几乎不脱发、坐轮椅去医院完全没有疲惫感。 三、恢复过程心得: 1、精神状态稳定: 在过去4个月时间中基本没有出现过因为生病导致的精神低迷或者抑郁,且非常乐观,主要原因如下: ①因为生病让自己重新审视生命和自我,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从当下开始珍惜生命; ②终于有机会放空自己,无压力的静下心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大量时间思考和学习,进行认知升级; ③并不恐惧死亡,认为生命无常但也自有定数,因此只需要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也就是根据医嘱进行治疗和修养,从不想其他没用的事情; ④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精神层面的支持; 2、遵医嘱: ① 按时吃药和按时打针,并根据尹教授的意见不断进行调整; ② 坚持绝对卧床休息,而且平臥姿势时身体舒适感明显优于非平躺休息状态; 3、进行适度有益的精神活动,充实自己: ① 初期平躺收听学习类音频,尽量不用眼; ② 中期平躺读书和观看小屏(手机&IPAD)学习视频,在不疲劳状态下轻度用眼; ③ 目前平躺观看中、大屏(MacBook&电视)学习视频,在不疲劳状态下用眼。 四、仍需要提升的方面: 1、按时睡觉: 由于当日学习时间过长和缺乏自律,导致很多时候会晚睡,接下来争取每天12点前睡觉,使精力更加充沛; 2、增加平躺时间: 由于开周会或者收看电视等情况,导致不能完全做到平躺,接下来安排了更多的适合于平躺收看的音视频学习内容,进一步增加平躺时间和身体舒适感。 讨论与总结 以上是袁先生及夫人于去年年底写的在发生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病情经过和当时卧床休息的体会,卧床休息后期仍然打理公司的工作,大事掌控,日常工作不过问,至今年初袁先生除坚持抗病毒、抗纤维化等药物治疗外,已经开始正常工作,但不步行,专车接送,有空躺一会,今年还多次出差,但很注意休息。今天5月袁先生在夫人陪同下来我门诊,我简直不认识他了,与去年原来的疲乏无力、面色灰暗,讲话有气无力情况大不一样,现为精神抖擞、面色红润的一个“小伙子”。 袁先生是因为长期携带乙肝病毒,应有多次乙肝发病,但没有每年多次随访HBVDNA、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肝脾B超等检查,肝功能、B超有异常也不知,加上工作饮酒应酬,加重肝损害。而肝脏是个哑巴,肝脏每天勤勤恳恳地工作,有病而不善言表,转氨酶反复升高而无感觉,甚至已发生肝硬化,肝脏仍默默无闻地工作,因而没有引起袁先生重视,更沒去医院就诊。虽曾出现乏力感,因不重视而沒及时就医,继面色灰暗黄染、纳差腹胀方才就诊,不但肝功能异常,且血白蛋白已显著下降、凝血酶元延长、血小板低、二下肢浮肿、腹水、脾大,已致肝硬化失代偿期!能发现早期肝硬化很重要,一旦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或肝昏迷,说明已肝硬化失代偿期。 袁先生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除抗病毒治疗、保肝降酶和积极吊白蛋白,还得益于他能做到绝对绝对卧床休息,祖国医学说肝藏血,有资料表面卧床姿势时,肝脏血液供应100%,下床站立不动,肝脏血液供应相当于卧床休息时的85%,在家慢慢散步时,肝脏血液供应相当于卧床休息时的15%,在人体活动时,尤其快走、剧烈运动时,血液几乎都进入四肢、心、肺和脑,肝脏就无法藏血了,就像鱼缸里没有水,鱼活不了一样,肝脏不藏血,肝细胞因血供减少或断供而受到损害,长期肝损害必然发生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者会发生失代偿。首次失代偿期肝硬化者经三、四个月的绝对臥床休息后及药物积极治疗,肝硬化会有好转,表现在肝功能等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脾脏随之会缩小,血小板可恢复到正常范围。因此,对于发生首次肝硬化失代偿的患者,只按时吃药抗病毒治疗及对症处理还不够,卧床养肝对恢复亦尤其重要!
导读: 慢性乙型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主要的传染性肝病,一直有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之说,我国肝硬化第一大原因就是慢性乙肝,一旦发生肝硬化,不积极抗病毒治疗和休息,会发生肝硬化失代偿,表现为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甚至肝昏迷,此时患者及家人都很痛苦,病人躺在床上,家人无法正常上班。我国肝癌中84%以上都是由乙肝病毒引起,肝癌科医生总结肝癌的原因中92.5%由乙肝病毒所致,而发现肝癌后病情进展很快,根据2020年癌肿统计数据中,肝癌是我国第5位高发的恶性肿瘤,但病死率占各种肿瘤中持续二十年居第二位而不降,每年约有40万左右肝癌患者死亡,5年的总体生存率不足20%。我们年轻人知道了这些乙肝及相关知识,不少人心中很恐惧,到处求医,不但不断地在县、地区去医院找多个医生看病,还到省医院、北上广等几个大城市多家医院看病,找多个医生判断,是否可能会发生肝硬化,是否可能发生肝癌,怎么阻止不进展到肝硬化、肝癌,是否需要开始抗病毒治疗,用干扰素还是用口服抗病毒药物,等等,但是在这漫长或频繁的求医过程当中,是否想到自己的父母亲也可能患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如有乙肝病毒感染,他们感染乙肝病毒的时间应该更长,他们患肝硬化和或肝癌的机会是否更高,他们是否比自己更加危险,他们是否更需要抗病毒治疗?等等,值得每个乙肝病毒年轻人的深思。 病例回放: 李女士,32岁,患有慢性乙肝,为乙肝大三阳,HBV DNA为10^8 IU/ml,且转氨酶亦升高,来我门诊就医,检查ALT为102U/L,AST为68U/L,结合HBVDNA和转氨酶升高,已经符合抗病毒治疗的条件,故予以丙酚替诺福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定期随访,抗病毒疗效较佳。 今年3月份,李女士带着她38岁的哥哥来我门诊就诊,我让其哥哥重新复查了定量乙肝二对半、HBV DNA、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肝脾B超等检查,后检查报告为乙肝小三阳,HBV DNA为10^5 IU/ml ,但肝功能正常,ALT为20U/L,AST为24U/L,肝脾B超、甲胎蛋白、FibroScan及肝脾MRI检查无异常,甲胎蛋白检查结果为1.2ng/ml,在正常范围内,但Fibroscan检查结果提示有轻度脂肪肝,告知其要适当控制饮食,尽早解决好脂肪肝后,并要求结合其乙肝相关家族史情况再决定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 由于兄妹俩皆患有慢性乙肝,于是考虑他们母亲是否也可能患有慢性乙肝,兄妹的乙肝可能属于母孕传染途径感染而乙肝病毒,故建议让他们母亲应该进行乙肝二对半和HBV DNA等相关检查,且提醒如果他们母亲患有慢性乙肝,那么其母亲患有乙肝应该有数十年了,由于平时从不做相应的检查,很可能会有肝硬化的风险。一旦他们的母亲有乙肝肝硬化,那么不但兄长应该马上开始抗病毒治疗,而且其母亲更需要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并做好肝硬化相关检查和治疗。 果不其然,十天后妹妹打电话告诉我,她们带母亲按照我说的检查项目做了检查,查出乙肝二对半为乙肝大三阳,HBV DNA为10^7 IU//ml,肝脏B超显示包膜不光滑、肝边缘不光滑,肝实质增粗,分布欠均匀,脾大,提示肝硬化,且有2.5x1.8cm占位性病变,甲胎蛋白检查为8.9 ng/ml,怀疑其极可能为HCC(肝细胞肝癌),于是建议其母亲进一步做增强核磁共检查,检查结果证实为肝硬化、肝癌,看到这些材料,我马上为其母亲联系相关手术治疗,很幸运还可做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经过及时至我院行射频消融治疗,并且术后进行规范的随访检查数月,现在其母亲一般情况已经很好。 得知李女士母亲患有乙肝肝硬化、肝癌,当时即让其哥哥也马上以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开始抗病毒治疗,因为《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明确提出有乙肝病毒相关的肝硬化、肝癌家族史者,只要检测到HBV DNA,都应该开始抗病毒治疗。 病例启示: 通过李女士一家三口在我门诊得到及时抗病毒治疗之事,希望大家深刻意识到,必须认真检查,争取尽早找到抗病毒治疗的机会,乙肝病毒相关的肝硬化、肝癌家簇史是抗病毒治疗不可忽视的条件之一。如果子女已经查出慢性乙肝,并寻求抗病毒治疗时,一定要记住,其母亲很可能也有慢性乙肝,要及时进行乙肝病毒相关检查,争取尽早进行治疗。此外,这个故事中兄妹寻求本人抗病毒治疗同时,经医生提醒为母亲尽快检查,让他们的母亲的乙肝及时得到了抗病毒治疗,而且也发现他们的母亲不但已发生肝硬化,且已发生了肝癌,如凭其母亲自我有了肝硬化、肝癌的临床不适,再到医院检查,不但肝硬化可能已发生至失代偿期,肝癌也很可能会广泛转移,后果不可没想! 总之,年轻人到处寻医问药可以理解,但不要忘记我国乙肝主要传播途径是母孕传染,自己的乙肝治疗很重要,年老母亲的乙肝更不可耽误!另外作为子女也不要忘了,自己的父亲也可能患有慢性乙肝,男性乙肝病毒感染率比女性高,男性患肝癌的几率比女性更高 ,他们都更需要每年多次检查HBV DNA、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肝脾超声波,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不要遗漏早期肝硬化和小肝癌。同时,还要关心乙肝父母的兄弟姐妹,如也为慢性乙肝,他们也有患肝硬化、肝癌的可能,应该勤检查,并争取早日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肝患者为什么要进行抗病毒治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这个疾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指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是指由HBV持续感染6个月以上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简称慢性乙肝。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每年约有2% - 10% 可发展为肝硬化,少数会转变为肝癌,由于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类型,一般民间讲的“肝癌”主要就是指肝细胞癌,在科普文章中有时常笼统讲“肝癌”。根据2020年癌肿统计数据中,肝癌是我国第5位高发的恶性肿瘤,但病死率占各种肿瘤中持续二十年居第二位而不降,每年约有40万左右肝癌患者死亡,5年的总体生存率不足20%。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以乙肝病毒为主,约占86%,肝癌专科医院统计中,乙肝病毒致肝癌者占92.05%,而HBV DNA>2000IU/ML是慢性乙肝进展为肝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肝癌大多来自肝硬化阶段,肝癌的年发生率也从非肝硬化的0.5%-1.0%升高到肝硬化的3%-6%,这也就是大家所讲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三步曲。 那么,HBV DNA与肝硬化、肝癌这么密切,HBV DNA是怎么回事呢?HBV DNA是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HBV DNA滴度高低代表了乙肝病毒的复制程度,也是传染性的高低、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的条件之一,也是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是否耐药的标志,但不是肝脏损害的标志。如HBVDNA阳性,又检查到转氨酶升高,或有肝硬化,或乙肝病毒相关的肝硬化、肝癌家簇史,或肝弹性硬度指标或肝穿刺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就应该开始抗病毒治疗机会,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发生肝硬化,减少肝癌的发生,至少可以延缓慢性乙肝患者发生肝硬化、肝癌等疾病进展的关键手段。因此,只要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症,就应及时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不要满足于用降酶药,使转氨酶正常的表面现象!反复保肝降酶治疗,而不抗病毒治疗,实际上肝纤维化不断在加重,为肝硬化在打基础! 根据我国及其他国家或地区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皆认为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的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干细胞炎症坏死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HCC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对于部分适合的乙肝患者应尽可能追求慢性乙肝的临床治愈,即停止抗病毒治疗后持续的病毒学应答、HBsAg消失、并伴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和肝脏组织病变改善。 目前,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有: (1)核苷(酸)类似物口服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3个药物作为一线抗病毒首选药物,另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替比夫定,由于发生耐药比例高,已很少使用。 (2)干扰素: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后者又称长效干扰素。 最后,提醒乙肝患者:慢性乙肝一旦开始抗病毒治疗后不要随意停药,坚持长期规范化的抗病毒治疗,对于维护肝脏的正常功能,防治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即便病情得到控制后,也需经过医生综合评估以后才能考虑停药,盲目停药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和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