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作为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一直严重困扰着人们的生活,治疗十分棘手。小编综合多篇经典文献进行整理,而成此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作详细而全面的解析,好文共欣赏!一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尤其是髓核,存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年龄增长、劳损或外力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马尾等遭受化学刺激或物理性压迫,进而表现出腰骶部酸痛、下肢疼痛、麻木,甚至大小便失禁、双下肢不全性瘫痪等一系列神经症状。本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本症已被国内外学者认为与95%的坐骨神经痛和50%的腰腿痛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可引起继发性腰椎管狭窄。全世界每年罹患者数以百万计,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社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1腰椎正常活动范围有多大?腰椎可以进行的活动有前后方向的前屈、后伸,左右方向的侧屈,水平面上的旋转,三者之间的作用综合形成环转运动。在上述运动中以前屈运动最为频繁。腰椎的活动范围在脊柱中比颈椎小一些,比胸椎的活动范围要大的多。这些运动的顺利实现都有赖于椎间盘、椎体、小关节、韧带、肌肉的健康状态、任何组织的病变都可能影响到腰椎正常活动功能、使某一方向的活动范围受限。腰椎前屈的运动就是人们常说的“弯腰”,腰椎活动自如的人在伸膝的情况下弯腰可以用手触到脚面。腰椎在后方的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等的限制下,一般只能前屈45°左右,约为整个弯腰活动的1/3-1/4。后伸范围略小,约为30°。2易患人群有哪些?以椎间盘突出导致坐骨神经痛发病率,男性约3.1%,女性约1.3%,国内外报道的男女发病比率相差很大(7-12:1不等),一般来说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与男性从事的劳动强度大有关系。另外发病患者中以从事劳动强度较大职业的工人多见,而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工作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在长期"久坐"、"伏案"工作的白领人群中开始激增,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白领”患腰椎间盘突出逐年上升中老年人由于年龄原因不可避免的存在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老化、退化),是容易受到"腰椎间盘突出症"困扰的人群,国外学者研究发现55-64岁年龄段的男性中,大约9.6%的人曾经发生过坐骨神经痛。临床上也有遇到年龄在16岁以下的幼年患者和70岁以上高龄老年患者,其中高龄老年患者多以陈旧性病变多见,且多伴有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示意二主要症状一、腰部疼痛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都有腰痛,有些病人可在有明确的扭伤或外伤后出现,但有的病人却无明显的诱发因素。腰痛的范围比较广泛,但主要在下腰部及腰骶部,以时重时轻的钝痛为主,急性期可有撕裂样锐痛,平卧时疼痛可以减轻,久坐或弯腰活动时疼痛加重,疼痛可使腰部活动受限。二、一侧或是双侧下肢放射痛下肢放射痛可在腰痛发生前出现也可在腰痛发生后或同时出现。疼痛主要沿臀部、大腿及小腿后侧至足跟或足背,呈放射性刺痛,严重者可呈电击样疼痛。为了减轻疼痛,患者往往采取屈腰、屈髋、屈膝、脊柱侧弯的保护性姿势。放射痛一般发生在一侧下肢,即髓核突出的一侧,少数中央型突出患者可出现双侧下肢放射痛,一般一侧轻,一侧重。下肢放射痛的直接原因是因为突出物及其代谢产物对神经根的刺激。三、下肢麻木及感觉异常下肢麻木的发作一般在疼痛减轻以后或相伴出现,其机制主要是突出物的机械性压迫神经根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麻木或是感觉减轻退区域与受累的神经根相对应,下肢的感觉异常主要是发凉、患肢温度降低,尤以脚趾末端最为明显。这是由于椎盘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引起下肢血管收缩的缘故。四、肌力减弱或瘫痪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很严重时可产生神经麻痹而致肌肉力量减弱甚至瘫痪,这多为腰4/5椎间盘突出,腰5神经根受压麻痹所致,表现为伸踇力或屈踇力下降,重者表现为足下垂。五、间歇性跛行患者行走时,随着行走距离的增加而加重腰腿痛的症状,在休息一段时间以后又可行走,再走相同的距离又出现相同的症状。这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后继发的产生腰椎狭窄所致。六、马尾神经症状中央型的腰椎间盘突出,若突出物较大或椎管骨质行狭窄,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会阴部麻木、刺痛、排尿排便无力,女性可有尿失禁、男性可出现阳萎。▲主要表现是腰痛三病理分型1、膨隆型;2、突出型;3、脱出型;4、游离型;5、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四辅助检查有哪些?五鉴别诊断有哪些?六治疗手段和方法保守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法,对于中早期腰椎间盘突出效果明显,包括牵引、理疗等都手段都是对症有效的手段。约90%的颈椎病、腰椎病的患者是不需要手术治疗的,但手术是最后一道防线,有一定的风险,需要慎重的对待与选择手术。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的条件是:1.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经连续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者;2. 反复发作症状严重者,患者要求手术;3. 突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剧烈无法缓解,并持续加剧着;各宗原因的椎管狭窄;4. 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功能丧失或马尾神经功能障碍者,即大小便失禁,有下肢瘫痪风险的。七手术期的注意事项及术后恢复问: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应注意何种饮食?答:多食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如瘦肉、蛋类、豆制品、水果、蔬菜等,以保证充分的营养供给,提供机体耐受手术的能力。问:腰椎手术后为何做功能锻炼?答:可有效地防止肌肉萎缩,神经根粘连,使病人下地后有足够的肌力。问:腰椎手术后功能锻炼的原则是什么?答:以主动活动为主,循序渐进,以病人不感疲劳疼痛为主。问:腰椎手术后如何锻炼?答:术后1-3天,取舒适体位,练习股四头肌训练,踝关节的主动屈伸练习。术后2-3天,在床上行直腿抬高,以防止神经根粘连。术后一周,切口愈合良好,病情允许佩戴腰围下地活动,可练习踢腿,屈膝屈髋,下蹲,腰部左右摇摆等联系。问: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出院后应注意什么?答:1、继续佩戴腰围三个月。2、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腰部损伤。3、工作时注意正确的体位及操作,避免长时间固定体位,劳逸结合。4、增强体质,加强腰脊肌及双下肢肌肉锻炼5、如有不适随时复查。问:腰椎间盘突出症恢复期的锻炼?答:1、五点式 仰卧,两下肢伸直,两脚后跟、两肘几头后部着地,尽力挺胸3-5秒,重复10次。2、半桥式 仰卧,两腿弯曲90°,两上肢自然放松伸直,然后将髋、背抬起5-10秒,重复10次。3、飞燕式 俯卧,两下肢及上肢伸直并连头部同时抬起3-5秒,重复5次。4、下蹲式 站立,两上肢自然放松或两手抱住头后部,然后下蹲3-5秒,再站立,重复5次。5、弯腰式 站立,双手叉腰,向下弯腰,最大程度为90°,重复20次。6、后伸式 站立,双手叉腰,做腰背后伸,重复10次。八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复发?平时注意生活习惯,避免重体力劳动和不良姿势可以有效避免复发,再就是加强功能锻炼,用强有力的腰背肌、腹肌以维持腰椎的稳定性,使腰椎保持良好的平衡稳定,受到外源性损伤时可有效保护腰椎,增加腰椎对外源性损伤的抵抗能力;可有效防止复发。看过此篇文章,您是否已经了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如果您觉得此文章讲解详细,不妨动动手指,转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上期慧眼识病讲到怎么发现孩子有脊柱侧弯,那么,脊柱侧弯到底是怎样一个疾病,如果发现孩子有脊柱侧弯,我们该怎么办?这期我们来详细讲述。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在冠状面上一个或多个节段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形成弯曲,多半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凸或前凸增加或减少、肋骨和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以及椎旁的韧带肌肉的异常。它是一种症状或 X 线征。引起的脊柱侧弯的原因较多,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弯是最常见的,其原因不明确,约占全部脊柱侧弯的 80%左右。它好发于青少年,尤其是女性,常在青春发育前期发病,在整个青春发育期快速进展,成年期则缓慢进展,有时则停止进展。由于多数脊柱侧弯的病因不明,患者有时还伴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营养代谢的异常。脊柱侧弯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规定脊柱侧弯的诊断标准是脊柱在冠状面测量Cobb’s角大于10度。发现孩子有脊柱侧弯,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孩子得脊柱侧弯的病因,再确定治疗方案,总体方法: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我们以最常见的侧弯类型“特发性脊柱侧弯”和较常见的“先天性脊柱侧弯”为例。特发性脊柱侧弯常见于青春期前儿童(10岁以后),女孩多见。家长们常困惑到底侧弯多严重方才需要手术治疗?这里要普及一概念,医学上通常用角度(侧弯夹角,Cobb’角)来形容侧弯的严重性,角度越大表明越严重。多数学者认为侧弯Cobb角度在45°以上,或者出现肩关节或者骨盆失平衡,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可以分为侧前方手术和后路手术进行固定矫形植骨融合。保守治疗可以分为观察和支具治疗,对于可以观察的患者,通常认为具备一定生长能力(即Risser征小于3),同时局部Cobb角度小于25°,或者Risser征为4或5,脊柱已经停止生长,但是局部Cobb角度没有达到手术标准。支具治疗,是指脊柱具备一定生长能力(Risser征小于3),局部Cobb角度位于25°至45°之间的患者。对于支具的选择,可以根据侧凸顶椎的位置选择相应类型,一般侧凸顶椎位于T7水平以上,可以选择Milwaukee支具,而位于T7水平以下可以选择Boston支具。先天性脊柱侧弯如果患者无明显外观异常,诸如肩关节和双髋不对称,背部的畸形,自己没有不适感觉,可以考虑继续观察,时间大约是4-6个月;反之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根据不同年龄,畸形位置和全身平衡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半椎体骨骺融和术,半椎体切除,侧凸凸侧原位融合术等。目前随着手术器械和理念的改进,对于先天性半椎体的治疗,主要考虑对半椎体进行切除,内固定矫形融和手术。先天性脊柱侧弯在任何年龄均会造成畸形的进展,因此主张早期手术。支具治疗对于这类患者是没有作用的,因为支具矫正力是无法纠正椎体存在的先天性畸形。总而言之,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脊柱侧弯的治疗方式逐渐改善并趋于成熟。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仍是关键。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越来越远离活动,更多的时间是在办公桌、电脑桌前度过,因此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长时间埋头于屈颈位,会导致颈椎间盘压力增高并逐渐发生退行性变,继而出现颈肩不适等症状。如果肌肉获得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肌肉力量越来越弱,直到最后肌肉难以维持正常的颈椎生理曲度,这时到医院拍片通常会被告知:颈椎曲度变直甚至颈椎反曲等。然而生活和工作还得继续,如何保护我们的颈椎、阻止或延缓颈椎病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1. 改变不良习惯:要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坐姿要正确,使颈肩部放松,保持最舒适自然的姿势。不要长时间看电视、看电脑、看书,不做低头族,想办法改变这些不良习惯。2. 活动颈部:应在工作1小时左右,有目的地让头颈部向前后左右转动数次,转动时应轻柔、缓慢,以达到各个方向的最大运动范围为准。使得颈椎关节疲劳得到缓解。3. 抬头望远:当长时间近距离看物,尤其是处于低头状态者,既影响颈椎,又易引起视力疲劳,甚至诱发屈光不正。因此,每当伏案过久后,应抬头向远方眺望半分钟左右。这样既可消除疲劳感,又有利于颈椎的保健。4. 睡眠方式:枕头不宜过高,但也不宜过低甚至不用枕头睡觉。一般来说,需根据睡姿来调整枕头高度。仰卧时,枕头中央应略凹进,颈部应充分接触枕头并保持略后仰,不要悬空,保持颈椎下方有一定的支撑。侧卧时,枕头高度以自己立起一个半拳高度( 10-15厘米)为宜。枕头的质地应柔软且富有一定的弹性,切忌睡觉时使用质地坚硬并且有固定形状的枕头。5. 避免外伤:避免和减少急性颈椎损伤,如避免猛抬重物、紧急刹车等。6. 若出现手麻、上肢放射痛、下肢无力、走路发飘等症状,建议及时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门诊就诊,以明确病情并获得进一步的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