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置换后胸骨切口深部感染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5例胸主动脉置换术后并发胸骨深部感染,男19例,女6例;年龄24~69岁。患者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升主动脉及动脉弓置换,8例复合心瓣膜或冠脉手术。早期感染18例,后期7例。25例中有6例并发全身感染。11例切口适宜做负压引流装置(VSD),术前短期使用。手术方法:全麻下行胸骨伤口和纵膈感染手术治疗,以严格、彻底的清创操作流程,用胸大肌瓣内翻消除纵膈人工血管周围和切口残腔,用特殊方式缝合切口,使伤口内无异物存留。结果:25例胸主动脉置换并胸骨切口深部感染,术后24例切口愈合(96.0%);完全康复22例(88.0%)。后期升主动脉瘘1例,再手术治愈。2例因多器官衰竭和颅内迁徙性脓肿死亡;1例术后4月再现迁徙性脓肿病情恶化。结论:胸部大血管置换后伴胸骨深部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手术清除感染灶,切口I期愈合率高;总治愈率好。 (作者:刘吉福,高永顺,2020年4月发表于外科杂志)
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 PE)畸形对人体理的最大影响是压 迫心肺,以往采用的评价主要重视对左心系统,但并未获得受影响的 差异。近几年来逐渐认识漏斗胸对心脏的影响主要是右心系统,并开 始研究。本研究自2012 年6至2014 年6月在我院行漏斗胸矫治术 患 者 54 例例 ,术 前 做 脏 核 磁 共 振 检 查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 ,现将检查评价与临床变化做一报道。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料 54例漏斗胸诊断明确,男48例,女6例,男女比=8:1; 年龄7~33岁,平均19.08±5.17。 2.分组: 据年龄分成两组(1) 儿童组24例, 年龄7~17岁, 平均14.1±3.2; 漏斗胸分型:I型 15例, II 型 9例;胸廓指数(Haller index,HI)3.2~ 5.8,平均4.07±0.79。术前症状 16例有胸闷、气短、偶有胸痛,活动耐力 低等,症状出现率75.0%(18/24例例) ; (2)成人组30例,年龄18~33 岁,平均21.5±6.6;分型:I型19例,II 型8例; HI 3.2~25.82,平均 6.58±6.09。术前症状 22例例有胸闷、心慌气短,活动耐力低等,症状 出现率83.3%(25/30例例) 。 3.病例选择 漏斗胸诊断明确,无心脏病史,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无畸 形;胸部计算机体层扫描(CT)检查,显示凹陷的胸骨对心脏有压迫, 而且需要手术治疗。 4. 术前检查 胸部X线正侧位片,胸部CT 扫描,三维重建;记录心 脏受压类型和心脏移位程度;心电图,以此作为对患者术前评估 的方法。 CMR 采用 GE 1.5T 超导型 MR 扫描仪。采用 Report Card 软件 分析心脏结构和心室功能,在四腔心平面确定心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图像后,测量右心室的长轴径和短轴径,并计算右心室长轴径和短 轴径分别与体表面积的比值(既右心室径指数) ;右室舒张末期容积 (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RVEDV) 和收缩末期容积 ( right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RVESV)、心每博出量量 ( right ventricular stroke volume, RVSV),并计算射血分数( 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RVEF)。 5. 按心脏受压移位程度分度【1】 在CT是电脑工作站测量,以胸骨 与剑突交界水平测量心脏横径(A)和胸骨正中线左侧心脏横径(B), 计算B/A 值。据临床进行了修订,仍分为四度,正常:心脏在正中线 左侧<60%;轻度移位:60%~70%;中度移位: 71%~89%;重度移 位:≥90%。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7.0 软件处理,术前后、两组间和组内比较, t值大于0.05 为有意义。结果 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胸壁畸形微创矫治。 1.术前、后症状 术前患者症状,成人组83.3%(25/30例) 略高于儿 童组75.0%(18/24 例例) ,但统计学无差异(t=0.0847) 。患者术后原 存在的症状已完全消失。 2.术前、后HI 的状况 儿童组 2.47~3.67,均值2.13±3.07;术前后平 均差值=1.2354±0.64。术前后 HI 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9.28796, t 值 3.745=0.001) 。成人组 术后 2.33~4.64,均值 2.86±0.44;术前术 后HI平均差值=3.67±0.79(表1) 。表1 儿童和成人组漏斗胸矫治前后胸廓指数(HI)组别HI儿童成 年 人术前术后差值4.07±0.792.87±0.331.2354±0.64※※6.58±6.092.86±0.443.67±0.79※※※※= <P0.01 术前后HI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416, t值2.756=0.01) 。 3.MR 影像右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 (1)右心室结构的变化 胸骨及 相应的肋肋软骨向胸内凹陷,对心脏的右心室压迫或压迫并推移,右心 房或右室瓣环下局部受压凹陷,使右心室长径延、短径变短畸变(图 1) 。图1 . 漏斗胸患者CMRI严重压迫右心室 28岁男性, 右心呈畸变,右室长径显著延长,短径狭小 (直箭头示右心室受压重的部位;弯箭头示左心室) 。 儿童组右心室长径45~110mm ,均值74.9±17.2mm,短径9~23.0±6.7(6.9)mm;成人组右心室长径62~106mm, 均值88.2mm±10.7,短径12~51mm, 27.5±0.82mm。成人组右心室长径和短径均大于儿童组。儿童组和成人组右室长、短径指数分别是(儿童)60.39~61.73, 均 61.14±0.44 mm/m2;12.96~17.53,14.82±2.52mm/m2;(成人) 48.37~63.1,均49.54±15.40(16.23)mm/m2; 13.48~22.62; 均 18.90 ±3.14(3.31)mm/m2(表2)。(2)右心室功能的变化 儿童组和成人组: RVEDV 45.1~183.7ml, 均121.50±31.27ml; 107.1~243.3ml; 均 139.09±29.08ml;RVESV 26.3~111.1ml, 均 64.92±19.28ml, 44.6~120.4ml, 均 73.61±16.05(16.33)ml;RVEF 39~53%;45.29±4.14,30~60%;均46.30±6.09%。成人组右心室RVEDV、RVESV均大于儿童组,但RVEF两组相似(表3)。表2儿童和成人组右心室结构指标状况(±sD)组别MaDRV(mm)MiDRV(mm)IMaDRV(mm/m2)IMiR( mm/m2)儿童组成人组74.9±7.288.2±10.723.0±6.727.5±0.8261.14±0.4449.54±15.4014.82±2.5218.90 ±3.14MaDRV=(Major dimension of right ventricle ,MaDRV)右心室长径;MiDRV=(Minor dimension of right ventricle ,MiDRV)右心室短径;IMaDRV= Index of Major dimension of right ventricle ,IMaDRV)右心室长径指数;IMiDRV=(Index of Minor dimension of right ventricle ,IMiDRV)右心室短径指数。表3儿童和成人组右心室功能指标状况(±sD)组别 RVEDV(ml)RVESV(ml)RVSV(ml)RVEF( %)儿童组成人组 121.50±31.27139.09±29.0864.92±19.2873.61±16.0554.45±13.5364.96±17.0245.29±4.1446.30 ±6.09注:RVEDV=(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RVEDV)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SV=(righ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RVES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SV=(right ventricular strokevolume, RVSV)右室每搏出量;RVEF=(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右室射血分数。4.心脏受压移位与右室射血分数儿童组 心脏受压移位率占83.3%(20/24例);无移位 4例(16.7%)。其中轻度15例(62.5%),中度 4例(16.7%),重度 1例(4.1%);平均移位率67.99±8.15。成人组 心脏受压移位率占90.0%(27/30例)。无移位3例(10.0%),轻度13例(43.3%),中度9例(30.0%),重度5例(16.7%)(图2);平均移位率76.86±13.30。成人组心脏中、重度移位率显著高于儿童组;两组统计学有极显著差异(t=11.809, t=3.551=P0.001)。 右心室射血分数儿童组和成人组分别为45.29±4.14,均46.30±6.09%,两组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表4)。心脏移位程度与右室射血分数统计学上无显著相关性(r=0.12)。5.左室结构功能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图2. 漏斗胸胸部CT轴位扫描26岁女,心脏受压向左侧推移完全至胸骨正中线左侧。表4 儿童和成人组心脏移位与右心室射血分数组别心脏移位率(%)RVEF( %)儿童组成人组67.99±8.1576.86±13.30※※45.29±4.1446.30 ±6.09※※= <P0.001讨论漏斗胸凹陷的胸骨及相连肋软骨产生对心脏压迫早已被临床发现,长期以来仅注意观察心脏受压形态的变化。自二十一世纪初在逐渐探讨心脏受压对心功能的影响,主要是左心功能的影响,但获得的结果是阴性的,然而,患者有关心脏方面的症状从左心功能的状态来看难以解释。最近几年,逐渐认识到右心功能受影响的重要性,部分获得有意义的结果。目前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极少,本研究的完成更好地完善、充实了漏斗胸对心脏影响的临床基础。漏斗胸压迫心脏术前CMR评估是一种可靠的方法以往多采用M型或二维超声心动图、放射性照相测算法、核素心功能测定等,这些方法多不能获得临床需求的数据,而失去了应用价值。Guntheroth等【3】(2008年)据报道的漏斗胸术前后心功能研究的荟萃分析,文献中仅有5篇符合,而且主要关注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结果不能反映临床情况。随着MR技术和软件功能发展,CMR已能对心脏解剖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价,尤其是对先心病的评价;但是CMR用于漏斗胸右心功能评价还很少。术前行CMR检查,旨在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右心室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右心室的形态发生显著畸变,右心室长径和短径儿童组和成人组分别是74.9±17.2mm 和23.0±6.7mm ;88.2mm±10.7 和27.5±0.82mm,与报道的正常人的右心室长径69.3±9.7㎜ 和短经30.6±6.6㎜;)相比,最长径显著延长,其短径径缩小。为了避免右心室长短径个体间偏差,以右心室长和短径分别与体表面积比计算出右心室长短经指数,儿童组和成人组右室长、短径指数分别是61.14±0.44 mm/m2,14.82±2.52mm/m2;49.54±15.40mm/m2, 18.90 ±3.14mm/m2,本组指数与正常成年人相比,右心室长经指数39.4±5.5㎜/㎡,短径指数18.1±3.4㎜/㎡显著增大,说明漏斗胸患者右心室长、短径均大于正常人。本研究结果右心室长径指数儿童大于成人,可能说明漏斗胸胸骨向内凹陷对右心室的压迫并非随着年龄增长而右心室长径延长,既右心室的延长是有限度的。右心室功能变化:本研究RVESV儿童组为64.92ml,成人组为73.61ml,较正常成人(RVESV 45.6ml)显著增高;本组儿童组和成人组患者RVEF 45.29±4.14% 和 46.30±6.09%,与正常人RVEF 58.2±7.4%相比显著降低【4】,这些均代表了右心功能受损的征象。Saleh等【5】首先对30例漏斗胸和25例正常人对照研究,静态下用CMR评价右心功能,其结果与本组一致。从研究结果看,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明显异常,尽管还没有导致心功能障碍,足以说明漏斗胸有心脏受压出现,应积极手术矫治。 漏斗胸矫治的疗效以往文献漏斗胸矫治后的疗效评估主要是以外观和影像学对胸廓外形的评价,对心功能状况术后评估很少见[6,7]。本组术前有症状的患者术后则症状消失,尽管术后因患者体内置入矫形板而不能行CMR检查,但也间接说明矫形治疗的有效性。从Humphries等【8】研究结果成为心脏受压改善的基础,作者研究了有症状漏斗胸采用胸骨翻转矫治,术前、后均行CMR检查,发现术后83%的患者右心房、室完全解除压迫。亦有采用运动状态用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评价漏斗胸术前、后心脏指数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结果有显著差异【9】。说明运动状态更能反映漏斗胸心功能状态。临床症状与心脏受压临床上大部分漏斗胸患者有劳累性呼吸困难,易疲劳,偶有胸痛,本研究成人组症状发生率高达83.3%,高于儿童组,但漏斗胸致心脏移位程度与右心功能无显著相关性,这可能与漏斗胸对心脏的压迫方式有关。有报道其临床体征出现奇脉与下腔静脉压迫有关【2】;也有报道其症状的出现与心肺压迫或心理因素有关【10】。漏斗胸长期持久的压迫心脏能否对心肌造成损害、心脏受压是否影响心肌的收缩应该值得关注,目前所见文献中尚未见报道。但有研究先心脏病患者心室长轴径与心肌收缩有关,曾有报道采用CMR心肌标签技术,观察心肌收缩的滑动长度,结果显示当心室长轴径延长时,则心肌滑动收缩长度变短,而影响心肌收缩【11,12】。漏斗胸压迫心脏的最大变化是右心室长轴径显著增大,对心肌造成的潜在或直接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总之,用CMR检查术前评价受漏斗胸压迫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是一种可靠的方法,而且有可能对心肌的损害提供依据;因此,一旦出现心脏受压是漏斗胸矫治的强烈指征。
中国青年网讯(记者尹伊)日前,一位来自河北的29岁极重度漏斗胸患者,在北京军区总医院胸外科中国漏斗胸治疗中心成功进行了NUSS微创矫治手术,该手术的成功也表明了我国在极重度高难度漏斗胸微创治疗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据国内著名胸外科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胸外科主任刘吉福介绍,患者张宏洁(音),男。自诉发现前胸壁凹陷性畸形29年。出生后3个月家人始发现胸廓凹陷异常,随年龄增长凹陷程度逐渐加重。4年来逐渐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症状,时常感乏力,活动能力明显下降。四处求医,无医院接受治疗。2010年1月14日来到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要求手术治疗。进行专科查体表现为:胸廓对称,胸骨体及相连肋软骨凹陷性畸形,呈典型漏斗胸改变,凹陷处上起第二前肋肋软骨,下至剑突,最宽处达双侧乳头,凹陷范围长、宽、深约17x15x7.8厘米。心尖搏动明显向左外下移位,位于第7肋间腋前线处。入院后完善检查。胸部CT检查见:漏斗胸改变,胸骨柄、胸骨体融合,胸骨体倾斜角度约15度,胸骨凹陷最深处距离脊柱前缘最近处3厘米;胸腔减小,心脏明显受压向左侧移位,完全位于左侧胸腔;肺可见局限性肺气肿、肺大泡表现。漏斗胸指数9.1(极重度)。胸部X线检查见:胸段脊柱侧弯畸形,心影形态怪异,肺动脉段突出,考虑肺动脉高压,两肺门旁血管纹理增粗。 刘吉福说,患者成年人,漏斗胸畸形严重,凹陷深,胸骨、肋软骨凹陷角度大,且胸骨柄与胸骨体融合。手术治疗目的首先解除其凹陷胸骨对心、肺压迫,其次改善胸廓形状。常规行NUSS漏斗胸矫正术,抬举凹陷胸骨难度大。综合考虑后决定行小切口,胸骨横置楔形截骨术,使胸骨抬举后张力减低。于2010年1月17日全麻下行NUSS 漏斗胸矫正、胸骨楔形截骨术。置入支撑杆一根。术后畸形矫正效果满意,解除对心脏、肺脏压迫,胸廓饱满,外形非常满意。患者恢复良好,术后1周顺利出院。 刘吉福提醒说,漏斗胸是一个先天性疾病,婴幼儿时期,症状较轻的,家长容易忽略,未能及时就诊及时纠正。长大一些甚至有的到成人,症状越来越明显才注意到。除了对心肺的压迫,造成患者生理上的损害,也会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对成年漏斗胸患者来说,大多数医院和医生认为是不可治的,而且也认识不到其对生命的危害,这是一个误区。漏斗胸用微创技术来矫正治疗的办法,在国内是近几年才有的,最初主要是针对儿童,优势是切口较小,同时在胸腔镜的辅助下,可以做到真正的实时监视,安全性显著提高。近些年我们开始进行成人微创矫形尝试,做了几百例手术,从近三四年的观察,效果还是非常满意的。漏斗胸的发生率还是比较高的,一般是千分之一到千分之四,务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本文选自《健康报》2012年6月14日。该文章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胸外科所有。日前,一位来自广州的27岁漏斗胸术后复发患者,在北京军区总医院胸外科中国漏斗胸治疗中心成功进行了二次NUSS微创矫治手术,该手术的意义表明目前我国在对于漏斗胸治疗的技术方面仍然需要大量的普及以及增加漏斗胸治疗经验交流,避免患者二次手术带来的心理及身体上的创伤。 据北京军区总医院胸外科主任刘吉福教授介绍,患者陈某(音),男,27岁,于2011年10月在广东省某医院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手术前胸壁凹陷,左侧低于右侧,呈不对称性漏斗胸,经CT扫描检查,发现胸骨以及左侧肋弓对心脏前缘产生压迫,经过该院检查后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术后短期内,呼吸困难等其他不适症状得到缓解,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术前漏斗胸引发的症状又开始逐渐加重,通过与主治医院沟通无果后,患者于2012年6月1日来到北京军区总医院胸外科就诊,要求进行目前的情况给予治疗。通过北京军区总医院胸外科的检查和分析认为患者体内植入的支撑杆左侧明显偏高,固定位置欠佳,导致效果不明显,是患者症状加重的主要原因。通过检查分析明确问题后,患者于6月4日进行二次手术,术后呼吸困难等症状完全解除,通过CT检查发现二次术后心脏前缘和胸骨之间距离明显。 刘吉福说,前来我院进行二次漏斗胸微创手术的患者数量不少,主要原因主要集中在,患者在当地或其他医院治疗后的钢板移位,支撑杆放置无效果,甚至钢板断裂等这几种情况。出现这些原因的主要问题,一是医院收治漏斗胸的数量较少,缺乏相对治疗丰富的经验,二,手术过程中对于支撑杆防治的最佳位置无法准确判断,三是,支撑杆材料的问题。刘吉福最后总结说,虽然目前漏斗胸的治疗大部分都采取了微创治疗手段,但漏斗胸治疗属于四类手术,要求医院以及医生的条件比较高,对于相对严重及非对称漏斗胸患者应该进行准确判断后采取精确的治疗,避免通过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复发等情况的出现给患者带来身体,心理以及经济上造成的伤害。
发布日期:2012-03-13 来源:健康报网漏斗胸疾病为胸壁畸形的一种,在治疗上由传统治疗方式逐渐向现在的微创方式转变,Nuss方法微创矫形用于儿童漏斗胸已有近10年的历史,其疗效的报道多在近几年发表。成年人漏斗胸的微创矫形治疗是借鉴于儿童漏斗胸的治疗方法,成人漏斗胸因胸廓的骨骼变硬、弹性差,给治疗带来困难。以往胸骨翻转和Ravitch手术结果均不满意。自2006年起北京军区总医院胸外科在国内首先采用微创的方法矫治成人漏斗胸,在通过对成人漏斗胸的微创治疗观察和统计,临床应用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目前国内报道很少。 根据胸腔镜观察胸骨及相连的肋软骨向胸内突起形状建立分型体系。 在建立分型体系后对漏斗胸患者进行手术后观察,术后均恢复顺利,未发生切口血清肿、感染和支撑杆移位。术后与术前比胸骨抬高1.6~2.5cm;胸骨后间隙增大,心脏受压的征象消失。近期矫形满意率87.5%。北京军区总医院胸外科刘吉福教授介绍:对于不同漏斗胸患者,选择最佳的支撑杆放置点尤为重要,直接影响了患者术后的疗效和手术安全。现在通过胸腔镜辅助矫治成人漏斗胸即可观察胸骨向内突的类型,又可连续监视操作,可使支撑杆放置在最佳支撑点,提高了手术疗效和安全性。 改变NUSS方法中支撑杆的植入路径直接改变了成人漏斗胸患者手术后的效果。刘吉福说: Nuss方法改进主要是支撑杆的路径改在肌层下,减轻了支撑杆的撑力致使腋中线着力区的凹陷;支撑杆固定在胸部肌肉,避免了由固定于肋骨、骨膜引起的术后疼痛。同时VATS的应用能使支撑杆放置在最佳位置,提高了疗效;也降低了支撑杆移位的风险;而且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另外,VATS的应用又可以了解胸骨及肋软骨向内突出的表现,有助于确定选择支撑杆需要放置的最佳位置。 根据国外Hebra等报道成人漏斗胸微创矫形临床研究,从并发症有切口血肿发生率,支撑杆移位和气胸需要闭式引流率;切口感染率;矫形优良率来对比,北京军区总医院胸外科提供的研究数据要优于国外报道临床数据。关键词]:漏斗胸微创外科治疗胸廓骨重塑中图分类号:R754.8;R799.9 V 45.8Clinical study ofthoracic bone remodeling withtimelengthafter minimal- invasive repair forpectus excavatumLiuJi-fu, et alDept. of Thoracic Surgery, GeneralHospital of Beijingmilitary district ,Beijing.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oracic boneitselfremodeling withtime length andclinic effect after minimal-invasive correctionfor pectus excavatum(PE).Method31 patients with age from 18 to 39 year-old were classified to I type 18 cases and II type 13 cases. Their Haller index was 3.2-5.7.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the twoincisionslocated at two side midaxillary line, the bar wasinserted into retrosternum by vedio-assistant thoracoscopic monitoring, one bar utilized accounted for 71.0% in the patients, two bar 29.0%. The all patients was checked by chest CT scanand 3-Dreconstruction in preoperation and7-day, 90-day after operation. sagittal view was by means of center line ofthebody of thoracic vertebra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ternum and the frontal edge ofthe body of thoracic vertebraewas measured and the condition of displacement of heart observed.Results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the pre- with post-correctionfor 31patients,the sternum continued to displacingforward along with horary extension.while applying one bar for the patients,thesternum displaced forward to 4.77-23.66㎜at 7 days after the correction,continued to displacing forward5.09㎜~9.86㎜at 90days.Applying two bar for the patients,thesternumdisplaced forward to 0.33㎜-18.75㎜at 7 days after the repair, the sternum forward similar to 7-day at 90- day. There was extreme significance for the sternum displacement forward in the post- than pre-correction(P<0.001). The cardiac position of 31patients putted back by CT image. The chest shape wasvery good.ConclusionThoracic bone possess itself remodeling ability after minimal -invasive correction of PE. The results showed applying one bar better than two bar.
请各位咨询的患友们注意: 中国漏斗胸治疗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胸外科已经开设官方发布网站,介于工作时间的有限,如有咨询的患者可登陆进行咨询,网站地址为:http://bzxwk.54doctor.net(国家正规漏斗胸登记注册咨询网站). 特此声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胸外科 中国漏斗胸治疗中心
新华社网络中心消息:最近网上有一种说法,说漏斗胸患者活不到40岁。漏斗胸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病,会对个人生活有什么影响,影响到什么程度。对此我们请到了北京军区总医院胸外科主任、国内著名漏斗胸治疗专家刘吉福来解答有关漏斗胸的问题。 2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胸外科主任刘吉福做客新华网,介绍漏斗胸病因、影响、矫正技术发展及其他相关知识。什么是漏斗胸? 刘吉福介绍说,漏斗胸这个疾病是一个先天性疾病,发生率在人群中还是比较高的,一般是千分之一到千分之四的范围。当然,漏斗胸的程度也是有轻有重,有些患者我们了解到,是有家族史的。有家族史的患者我们经过研究,发现漏斗胸的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可以遗传给下一代。从遗传术语的角度来说,有的是隐性遗传,可能是隔代相传的,不是每代人发病。也有一部分是显性遗传的,是后代都可能有。还有一种是随性染色体遗传的。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的胸壁畸形,通过后天的因素也很难纠正。比如有些患者想多吃些钙,希望纠正过来,但是其实没太多意义。漏斗胸的危害 刘吉福说,往往是婴幼儿时期,轻的家属往往是不认识,感觉比较轻,就忽略了。还有的是亲属还能关注相关漏斗胸信息,能及时就诊,那么在儿童时期能及时纠正。被忽略的孩子在孩子长大一些才注意到,甚至有的到成人才注意到,那么症状越来越明显。带来的危害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心肺的压迫,造成生理上的损害。 人体的胸廓主要是12对肋骨、胸椎、锁骨、肋软骨、胸骨构成的,构成桶状的结构,上头小、下头大。肋骨和胸骨之间是肋软骨相联。漏斗胸的变化主要是胸骨和肋软骨向内凹陷的胸壁畸形,对心脏和肺产生压迫,有的患者甚至产生心脏变形,对心室的功能产生影响。对肺的压迫来说,短期内可能症状不明显。但是随着年龄增加、运动量增加,症状越来越明显。比如活动时候容易疲劳,容易气喘、心慌,呼吸频率比别人快,甚至不能做比较重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 第二是对心理的影响,最初孩子在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还没有大的心里压力。但是一旦孩子知道自己的胸壁和别人不一样,是一种疾病、畸形,那么心理往往就有一种阴影笼罩 。孩子容易出现性格上的改变,比如性格内向、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心理术语上叫做心里障碍,也叫社会恐惧症。还有个孩子不愿意和别人接触,甚至年龄很大了,还不愿意谈朋友,怕别人发现他生理异常。还有的孩子在比较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抑郁症,甚至出现精神分裂症等等疾病。很多家长对孩子心理上的变化是忽略了,只知道孩子性格变了,但是没注意到产生变化的原因。家长应该尽快找到原因,如果确实是漏斗胸引起的,那么应该及时治疗,效果会很好。漏斗胸不一定是影响寿命的主因 据刘吉福说,漏斗胸对寿命是否有影响,一句话很难回答。因为漏斗胸是先天疾病,往往是和一些其他先天疾病并发的,比如马凡氏综合症,是一种心脏畸形合并胸廓畸形,其他的表现在于个子很高、四肢很长、手指很长,俗称"蜘蛛指",就是说手指像蜘蛛腿一样,很形象。还有一种情况,比如合并有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他的表现除了胸廓凹陷比较明显,还有神经元性的肿瘤,从表面上看是皮肤上多处咖啡色斑,有的还有四肢畸形,比如短指、病指、掌骨的阙如。还有一种是漏斗胸合并脊柱的畸形,比如脊柱的侧弯、侧凸、后弯、后凸。从统计学上发病率达到30%左右。重度患者脊柱几乎呈直角。脊柱里本身是脊髓穿行的重要器官,如果脊柱成直角了,就会把脊髓压扁,甚至改变里边的细胞。这部分病人,据资料统计,成人以后相当一部分人会发生截瘫,这对生活、寿命带来影响。还有胸廓畸形很重,对心脏造成压迫。一般心脏的大小和本人拳头差不多大,里边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房和心室之间交通有瓣门。因为压迫,瓣门的瓣环造成扭曲,瓣门就"关不严"。最常见的就是漏斗胸引起瓣门脱垂,国外统计有30%左右。综合来说:第一,漏斗胸可以合并先天性疾病,包括心脏和其他器官的疾病。第二,漏斗胸对器官的压迫造成器官结构的改变。这些情况都会都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造成危害。微创手术:漏斗胸患者的福音刘吉福介绍说,漏斗胸用微创技术来矫正治疗的办法,在国内是最近几年才有,国外也只有10年左右的历史。其实漏斗胸的治疗,历史已经很悠久,但是始终没有理想的办法。微创有很明显的优势,比传统方法,优势很明显。传统的漏斗胸矫治手术,一个是翻转法。通过把胸骨和畸形的肋软骨切断,然后翻个个,进行矫正。这个手术最大的问题,因为是切断了肋软骨和胸骨,在愈合的过程中很难一点都不错位,一旦错位,又会出现了局部畸形。畸形矫正效果不满意,而且因为动作比较大,把胸部翻过来,创伤是很大的,而且这个过程中,再仔细也可能让胸膜破裂,对生理影响会比较大。70年代大约80年代初使用这个办法。做的最多的是学龄前的儿童,成人做这种手术效果一般不会满意,不仅影响患者信心,也影响医生信心。 80年代以后,治疗漏斗胸方法采用了另一种方法,称为李威彻手术。简单说起来,就是把畸形的肋软骨切除了,再缝起来,胸骨不翻转了,然后再用一个支撑杆挺起来。比第一种简化了不少,时间上和创伤上相对好一些,畸形矫正也相对好一些。但是我们从长远观察来说,效果还是不理想,还是有缺陷。仍然有一个比较长的切口,对美观上带来问题,畸形矫正也不是很好。前两个都是创伤比较大的矫形手术。 现在微创手术就是另一个天地了。最初主要是针对儿童,优势是切口比较小,同时还可以做到真正的图像上实时监视,来完成这个动作。这个动作需要从胸骨后边穿过纵膈,一侧穿到另一侧,然后把支撑杆放进去,翻转过来,把凹陷的胸廓挺起来。正因为有胸腔镜的辅助,安全性显著提高。经过国外较长时间的观察,对儿童有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这个技术能不能应用到成人身上,是一个以为。最近一些年开始做了一些尝试。国外大多数是在98年以后,亚洲大多数是2000年以后开始尝试。我们也是开始比较早的成人微创矫正尝试。近些年做了几百例手术,从近期三四年的观察来说,效果还是非常满意的。微创的特点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下床活动早,风险小。和传统相比,微创手术没有手术中死亡,没有严重并发症。从矫形手术来说,确实是一个理念性的改变,给漏斗胸患者带来很大的福音。尤其对成年漏斗胸患者来说,大多数医院和医生都认为是不可治的,而且也认识不到对生命的危害,这是一个误区。这就需要先进知识进行普及。这些知识普通人需要有,很多医生也需要有。中国漏斗胸治疗中心http://bzxwk.54doctor.net联系电话:15810294262
新华网军事频道报到内容摘要:日前,一位美国的患者来到北京军区总医院胸外科接受常规检查,患者,男,17岁,经过胸外科常规检查后确定为漏斗胸合并鸡胸混合型胸壁畸形,此混合型畸形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治疗难度大,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后胸外科刘吉福教授详细的制定了一份最优手术方案,在患者,家属的期望下和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最终通过个体化设计的微创手术获得成功矫治。患者男,17岁,来自美国洛杉矶,曾在洛杉矶某医疗中心进行过咨询,希望能得到治疗,但均因年龄过高和胸壁畸形复杂而被拒绝行手术治疗。最后患者通过了解,得知北京军区总医院胸外科是目前治疗胸壁畸形尤其是复杂性胸壁畸形病人例数最多的中心,技术水平高超,临床经验丰富,享誉国内。患者满怀希望地来到北京军区总医院找到著名胸外科专家刘吉福教授。 刘吉福教授耐心的了解病史,并进行仔细的查体,此患者前胸壁上部向前异常凸出,下部向内凹陷,两侧肋弓外翻 ,胸部CT可看到胸廓上中部前后径明显增大,最大径约在心室平面,此平面以下前后径逐渐缩短.发现患者同时存在漏斗胸和鸡胸,属于复杂性混合型畸形。手术之前进行了严格的检查,经肺功能、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运动平板试验检查无明显异常,胸壁畸形造成外观严重不美观,使患者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压力。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刘吉福主任采用微创的方法成功地为患者进行了治疗,术后胸廓上中部变较平坦,前后径减小,两侧肋弓经过分别修剪后外翻消失,与正常人相似. 患者对术后胸壁畸形矫正非常满意,顺利康复。刘吉福教授称,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胸壁畸形微创治疗,由于微创治疗起步相对较晚,且缺少一定的手术经验,很多国家对于年龄较大及复杂性胸壁畸形患者不能采取微创手术治疗,而针对漏斗胸合并鸡胸的混合型胸壁畸形的微创治疗则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