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抑郁症患者约2630万人, 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当中有3000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青少年患抑郁症的人数正以8~10%的速度递增,抑郁症是常见的心理障碍,在我们的身边很有可能就有抑郁症患者,但是,由于社会公众对抑郁症防治知识知晓率低,社会上对精神疾病存在偏见,抑郁症患者就诊率偏低,得到治疗的患者不到1/3。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分析,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3.1%,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5%—8%,目前在发达国家发病率已经接近9%。2002年全球重症抑郁病患者已有8900多万人,到2009年,抑郁症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将上升到10%。抑郁症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患。越来越多的亚洲人正遭受抑郁症的折磨,据估计抑郁症在这一地区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不少学生患抑郁症抑郁症是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的一组情绪障碍/综合症。 抑郁,可以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体验,比如说考试成绩不好时感到郁闷等,也可以指抑郁症的一个症状,或者指一种疾病——抑郁症。主要根据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来判断。当然,同时还会兼有一些其他症状。抑郁是一种特殊的心境,它是低沉、灰暗的情感基调,可从轻度心情烦闷、消沉、郁郁寡欢、状态不佳、心烦意乱、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抑郁症患者常觉得生活没有意思,高兴不起来,心情沉重,提不起精神,做事缺乏动力,对外界的兴趣减退或消失,自信心下降。病人整日忧心忡忡、胡思乱想、郁郁寡欢、度日如年、痛苦难熬、不能自拔、思维变迟钝甚至动作变迟缓。严重时可有自杀的念头或行动。在抑郁心境的背景上可出现焦虑、激越症状:病人表情紧张、局促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或不停的来回踱步、搓手、揪头发、或无目的地摸索,这种病人特别容易自杀,应严加防范。病因1、遗传因素2、体质因素3、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4、精神因素可能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关,但只能看作诱发因素近日,某市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一组数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某省的72万抑郁病人竟然近半数都是学生,其中初中生占16%,高中生占18%,大学生占24%。去年6月,北京市卫生局公布了北京地区抑郁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15岁以上市民中,约有60万人患过或正患有抑郁症,其中大学生不少于10万。看到这些数据,想起我市不少大、中学生因抑郁症门诊或住院治疗。案例一:前年10月5日,某校高三学生,由于患抑郁症,家长不得不为她办了休学。一年前,一向成绩优异的小清在中考中失利,后来父母花钱送她进了市重点。但无论怎样努力,她的成绩总是跟不上其他成绩好的同学。大家因为小清成绩不好不愿理她,让她感到很孤独。小清觉得他们很虚伪,明明前一天晚上复习到凌晨一两点,眼圈都黑了,还说10点就睡了;而老师似乎也总是表扬成绩好的学生。慢慢地,小清不愿上学了。在家里,她的表现也很反常,跟妈妈说不上两句便大吵大闹,摔碗撞门成了家常便饭。 现在像小清这样的孩子很多。每到暑假或者周末的时候,儿童心理障碍门诊就会变得很繁忙,有时一天会来10多人,都是家长陪伴来。 案例二:小珍是某高校大二的学生。最近,她变得远离同学,经常一个人躲着看书,学习成绩却在下降。父母来学校看他,感到很吃惊,带他来看心理医生。原来,小珍以前一直受人欢迎,进大学后这种优越感消失了。后来,她与一位男同学谈起了恋爱。在恋爱中,她找到了久违的自信与充实感。她细心地经营着这段恋情,但男同学却提出了分手,理由是“自己年龄还小,想自由地发展”。小珍一时接受不了,出现了抑郁症状,伤心、痛苦,对什么事都失去了兴趣。以上表明:如果一个人表现出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充满无助、无望感,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低,而且这些状况持续2周以上,且有2/3的时间处于该状态,就可以判断他患了抑郁症了。学生抑郁原因中学生的抑郁多半与学业压力、同学关系、家长过分插手孩子的生活有关。小清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心理学认为,人在巨大压力下,认知、情绪和意志都会“变形”。为了保护自己,会产生各种保护性心理机制,为自己寻找借口,使自己的失败合理化。比如说别人用了不正当竞争手段,或者努力寻找别人的缺点,以证明他没有全面战胜自己。对此,最好的办法是降低自我目标,减少自身压力;或者考虑换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就读。上学的目标是成长为具有完善人格的人,并培养起终生学习的习惯,如果患上抑郁症,就与教育目标背道而驰了。如果父母过分插手孩子的生活,也会导致孩子的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受到限制,让孩子产生不恰当的想法。比如没有方向感,甚至怀疑自我是否存在,表现出抑郁症状。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的原因,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除了学业压力以外,更多了来自爱情、就业和社会适应的压力。许多大学生在还没有足够独立与成熟时,与爱情不期而遇,暴露出许多人性的弱点。比如,过分寻求外界的赞同与认可,过度迎合对方的需要,对爱情永远没有安全感等等。这些思维方式都有可能诱发抑郁症。此外,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如果屡受挫折,也会患上抑郁症。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得抑郁症与早年的某些思维方式有紧密关系。比如,一个孩子总是被父母忽视,那他就会发展出这样的思维:无论怎样做,自己的表现总是不够好。长大以后,当生活中发生突发事件时,孩子往往就会只看到事情的消极面,加强自己的失败感。 大学生还容易出现这样的心态:在上大学前的十几年中一直非常优秀,进入大学后,失去优越的地位和感觉,于是陷入抑郁。这些孩子往往坚信自己能做任何事,一旦出现与愿望不符的情况,就容易出现抑郁。现在,学生的抑郁症问题已经逐步在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随着现在春季的将要到来,出现抑郁症状的孩子还会增多,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提起重视。据了解,中国人长期错误的看病观念是造成青少年心理障碍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有调查显示,我国36%的人认为,有严重心理障碍并且心理(精神)方面有问题的人,才需要做心理咨询。不少父母和教师甚至把孩子的抑郁等心理问题看成是不努力、无心学习的表现。美国波士顿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冯南说,在美国,由于换工作和住所比较频繁,许多孩子的童年都是在搬迁中度过的,致使他们从小就缺少固定的玩伴。加上美国家庭的离婚率比较高,使得美国孩子面临更大的抑郁风险。但与国内不同的是,每当出现重大变迁时,美国的父母都会关心孩子情绪的变化。因为孩子需要心理上的适应,需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同伴的认可、老师的肯定等。同时,美国的学校也从不把学生的成绩在班上公布。美国中学都设有心理咨询中心,随时解答孩子们的心理困惑。美国高校还设有就业指导办公室,既帮大学生介绍工作,也帮助排解就业压力。而国内高校大多由系办公室承担推荐就业的职能,极少有人负责学生的心理减压工作。美国执业心理医生张源侠说,国内高校应强化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另外,要强化校园心理知识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出现问题时,有积极求助的意识。女性更易患抑郁症2005年亚太精神科学高峰会专家与媒体交流会上,有记者问到为何女性抑郁症患者更多,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周东丰教授指出,很多因素使女性的抑郁症患病率高。 周东丰说,从性别来说,从生物学基础来说,全球应该是一样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料都是女性抑郁症比男性高,大约就能达到一倍,就是2:1。我们国家的数据我也没有注意到男女的比例是不是那么合理一致,但是有一个数据是来源于自杀,在我们国家自杀,特别是农村的自杀比例比城市高,而农村里女性的自杀比男性高得多,所以关注妇女健康的妇女报可能知道这些情况也挺重要的。女性有很多因素使她的抑郁症患病率高,就社会条件,农村妇女在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差一些,这是原因之一。如果从生物学来说,说明这个疾病和身体的内分泌的稳定性关系特别大,所以在抑郁症几个发病高峰,一个是青春期,女孩比男孩青春期转型要快,比如孩子比男孩子高。还有一个明显经前期紧张综合症,当然就是女性的月经有抑郁和焦虑的症状,也说明内分泌的变化改变人的情绪的重要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产后抑郁,不是我们国家的,有一些调查可以占到产妇的三成,或者30%左右。所以要是三分之一的妇女产后得抑郁,并不是因为生了孩子不高兴,那就是因为体内的激素的转变非常激烈,发生转变。还有一个更年期,有的时候说谁一抑郁就是更年期,要不是不到更年期就是更年期提前,要是过了更年期,就说更年期怎么那么长,所以更年期就成为抑郁症另外一个代名词,所以大家都有常识更年期患抑郁的比较高。由于女性生理上有这么多激素水平的变化,从生理上带来了,因此从全国各地的数据都显示女性的数据是高的,除了社会因素也很重要以外。慢性病人警惕抑郁症老刘做完心脏支架手术后,一直心情沮丧,郁闷不语,他常望着窗外,时常有产生跳下去的念头。幸亏家人和医生及时发现了异常,经过抗抑郁治疗,悲剧没有发生。目前这种病例在临床上非常多见。最新的研究发现,综合性医疗机构中存在的抑郁症患者比精神专科还多,但很多病例由于不能被早期识别和治疗,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研究表明,在心血管疾病的死因中,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因素已超过了传统的生物学因素。普通人群抑郁症患病率为4%—7%,而内科住院病人的抑郁症患病率高达22%—33%。调查表明,40%的冠心病患者、45%的心肌梗塞患者伴有抑郁症状。抑郁症患者对治疗往往不配合,大大影响身体康复。更为严重的是,抑郁本身可诱发心肌梗塞,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脑卒中发生后,6成患者会在两年中出现抑郁症状。抑郁不但延缓神经功能康复,而且使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增加3倍。30%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伴发抑郁症状,极不利于血糖控制,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产生,如视网膜病变、冠心病、中风、肾功能衰竭等。肿瘤患者则有将近一半伴有抑郁情绪。抑郁使免疫功能降低,加重已有的疼痛;病人往往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产生悲观想法。长期研究显示,抑郁可使肿瘤患者的生存率降低20%。因此,慢性病人的抑郁症必须受到重视。首先,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同时,鼓励家属参与对患者的心理救助,以便稳定患者情绪,使他们感到被尊重与爱。家属应督促患者控制饮食及坚持锻炼,帮助患者积极、乐观地对待疾病。另外,应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总之,家属、社会的关心,定期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能减少抑郁症的发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之,得了抑郁症要求助于心理医生,当自己感到不能摆脱负性心理困扰的时候,向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和治疗很有必要。正确的心理学干预不仅是一种直接的治疗,而且能增加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使人们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性情孤僻、感情抑郁性格者,平时长期处于孤独、矛盾、失望和压抑的状态,往往难以经受重大挫折的打击,陷入痛苦不能自拔,甚至产生自杀的倾向,这种人更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
神经衰弱是一类以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这些症状不能归因于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病变或其他精神疾病,但病前可存在持久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病因: 一、精神因素是诱发神经衰弱的重要原因。凡能引起神经活动过度紧张并伴有不良情绪的治疗况都可能是神经衰弱的致病因素。如家庭不眭、事业失败、人际关系紧张、生活节律颠倒及长期心理矛盾得不到解决时均可能诱发本症。二、性格特征:敏感、多疑、胆怯、主观、自制力差。性格特征明显者可因一般性精神刺激而发病;性格特征不显者则须较强烈或较持久的精神刺激之后才发病。三、躯体因素:各种躯体疾病或能削弱躯体功能和的各种因素,均能助长本症的发生。表现:突出的表现是诉述繁多。主要为脑力与体力均易疲劳,常诉整天疲惫乏力,工作与学习效率减退,特别对脑力劳动,耐力很差。这种疲劳与正常人生理性疲劳不同,正常人的疲劳是长时间或高强度脑力或体力劳动后产生的,经适当休息就会消除,而神经衰弱的病人,往往一早起来就感倦怠无力、萎靡不振,休息也不解决问题。有些病人由失眠开始,主要是入睡困难,也有表现为早醒、睡眠浅和多恶梦。白天诉述头昏脑胀、耳鸣、注意不能集中、记忆减退、心悸、胸闷、腹部胀气、胃口不佳。男性病人可有遗精、阳萎、早泄;女性病人可有月经失调、性功能减退。有些病人易急躁厌烦,不易克制,为一点小事可大发脾气,对声光显得很敏感。由于精神上不能放松,常使头部或腰背肌肉紧张,诉述头部紧箍感或腰酸背痛等症状。有些病人可伴轻度焦虑、恐惧、强迫和疑病等症状,在一般神经衰弱症状中,存在有消极悲观念头,应予警惕,防止发生意外。患神经衰弱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早日确诊,采取措施,劳逸结合,必要时去找心理医生,以获取帮助。[病例]男,18岁,某高二年级学生。一年前常因担心能否考取重点高中而哭泣,伴有失眠、头昏脑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入高中后症状有增力无减,上课时开始10分钟内尚能专心听课,之后疲劳倦怠、思睡、精神萎缩、头脑昏沉感,以致听课收效甚少。在宿舍中怕声音与光亮,常因小事控制不住与人发生争执,但事后又懊悔或道歉。入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及入睡不实。自感痛苦,四处求医,平时好静,做事认真,遇事敏感等。既往健康。经查:身体与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患者不厌其烦、反复诉说各种躯体不适感,惟恐患有重症,迫切求治。未发现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适切。诊断:神经衰弱。
这是我以前收集到的资料,希望可以给你提供帮助,供参考。美国药物食品管理局(FDA)将孕妇对药物的副反应分为以下几档:A档(孕A):经过对照研究在头三个月未能发现问题。B档(孕B):动物试验未发现问题,但尚缺乏人体研究数据;或动物试验虽然有阳性发现,但人体研究未发现对胎儿的不良作用。C档(孕C):对动物有致畸作用,但尚缺乏充分的人体研究,或对人及动物缺乏足够的研究数据。D档(孕D):对胎儿肯定不利,但对孕妇的某些危急情况必须使用。X档(孕X):在动物及人体研究中均证实对母体和胎儿不利或弊大于利。以上分档只是指某药对多数孕妇的副作用而言,不排除个体差异。同时由于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迟发的不良反应(即在幼儿或儿童期出现),因此使用历史较长的药物,其有关方面的资料较新药成熟和可靠。常用精神药品的孕妇使用按上述档次列述如下:一、抗精神病药物1.吩噻嗪类:孕C档。包括氯丙嗪、三氟拉嗪、甲硫哒嗪等。其他药物分档资料不足。2.硫杂蒽类:分档资料不足。包括泰尔登、氯噻吨等。3.丁酰苯类:氟哌啶醇属孕C档。4.利培酮(维思通):孕C档。5.奥氮平(再普乐)、奎硫平(思瑞康、启维)均属孕C档,必须利大于弊时使用。6.舒必利:曾用于孕妇止吐,未见致畸报道,但分档资料不足。7.氯氮平:孕B档。有关该药对孕妇影响的研究较多。氯氮平的药物说明书不推荐该药使用于孕妇。二、抗抑郁药物1.三环类:阿咪替林,孕D;氯丙咪嗪、多虑平均为孕C。2.四环类:马普替林为孕B。3.SSRIs类:西酞普兰(喜普妙)、氟伏沙明(兰释)为孕C类,氟西汀(百优解、优克等)、帕罗西汀(赛乐特)、舍曲林均为孕B、4.米氮平(瑞美隆):孕C,但人体研究尚少。5.曲唑酮(美抒玉):孕C。6.米安舍林:孕C。7.MAOI类药物:孕C。三、抗焦虑药和镇静催眠药1.苯二氮卓类(安定类):阿普唑仑、氯西泮、地西泮(安定)和劳拉西泮(罗拉)均为孕D类、氯硝安定为孕C。2.丁螺环酮:孕B。3.思诺思(唑吡坦):孕B。4.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为孕C。四、抗惊厥药1.卡马西平:孕C。2.丙戊酸钠(丙戊酸盐):孕D。3.苯妥英:孕D。4.苯巴比妥类:孕D。5.拉莫三嗪:孕C。6.加巴喷丁:孕C。五、锂盐(碳酸锂)孕D。六、益智药1.多奈哌齐:孕C。2.艾斯能:孕C。3.加兰他敏:动物使用显示可引起胎儿和新生儿的轻微发育不良。最后要提醒的是,那些未在上面列出的精神药物并不意味是安全的。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不能解释症状的性质、程度或病人的痛苦与先占观念。这些躯体症状被认为是心理冲突和个性倾向所致,但对病人来说,即使症状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心理冲突密切相关,他们也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患者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 临床表现: (一)躯体化障碍又称Briquet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多种、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症状为主的神经症。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部分或器官,各种医学检查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足以解释其躯体症状,常导致患者反复就医和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常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多在30岁以前起病,女性多见,病程至少2年以上。常见症状可归纳为以下几类:l.疼痛 2.胃肠道症状 3.泌尿生殖系统 4.呼吸、循环系统 5.假性神经系统症状; (二)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三)疑病症; (四)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不能解释症状的性质、程度和病人的痛苦与先占观念。这些躯体症状被认为是心理冲突和个性倾向所致,但对病人来说,即使症状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心理冲突密切相关,他们也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患者常半有焦虑或抑郁情绪。 这类病人最初多就诊于内、外各科,精神科医生所遇到的往往是具体多年的就诊经历、大量临床检查资料、用过多种药物甚至外科手术效果不佳的病例。由于目前同科医生对此类病人,识别率较低,故常常造成对此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延误,并由此造成巨大的医药费资源浪费。因此,提高当代各科医生对躯体形式障碍的识别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躯体形式障碍包括躯体化障碍、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疑病障碍、躯体形式的自主功能紊乱,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等多种形式。本病女性多见,起病年龄多在30岁以前。由于各国诊断标准的不同,缺乏可比较的流行病学资料。有关躯体形式障碍的预后,少有系统的观察报告。一般认为,有明显精神诱发因素、急性起病者预后良好。若起病缓慢、病程持续2年以上者,预后较差。 (一)躯体化障碍 躯体化障碍又称Briquet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多种、反复出现、经常变成的躯体不适症为主的神经症。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部分和器官,各种医学检查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足以解释其躯体症状,常导致患者反复久已和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常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多在30岁以前起病,女性多见,病程至少2年以上。常见症状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疼痛 为常见症状。部分涉及广泛,可以是头、颈、胸、腹、四肢等,部位不固定,疼痛性质一般不很强烈,与情绪状况有关,情绪好时可能不痛或减轻。可发生于月经期、性交和排尿时。 2、胃肠道症状 为常见症状。可表现嗳气、返酸、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复泻等多种症状。有的病人可对某些事物感到特别不适。 3、泌尿生殖系统 常见的有尿频、排尿困难;生殖器或其周围不适感;性冷淡、勃起或射精障碍;月经紊乱、经血过多;阴道分泌物异常等。 4、呼吸、循环系统 如气短、胸闷、心悸等。 5、假性神经系统症状 常见的有共济失调、肢体瘫痪或无力、吞咽困难或咽部梗阻感、失明、失聪、皮肤感觉缺失、抽搐等。 (二)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未分化躯体形式常诉述一种或多种躯体症状,症状具有多变性,其临床表现类似躯体化障碍,但构成躯体化障碍的典型性不够,其症状涉及的部位不如躯体化障碍广泛,也不那么丰富。病程在半年以上,但不足2年。 (三)疑病症 又称疑病障碍,主要临床表现是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关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其关注程度与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有的病人确实某些躯体疾病,但不能切解释患者所述症状的性质、程度或病人的痛苦与优势观念。多数患者伴焦虑与抑郁情绪。对身体畸形(虽然根据不足甚至毫无根据)的疑虑或先占观念(又称躯体变形障碍)也属于本症。 不同患者的症状表现不尽一致,有的主要表现为疑病性不适感,常半有明显焦虑抑郁情绪;有的疑病观念突出,而躯体不适或心境变化不显著。有的怀疑的疾病较模糊或较广泛,有的则较单一或具体。不管何种情况,患者的疑病观念从未达到荒谬、妄想的程度。患者大多知道患病的证据不充分,因而希望通过反复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要求治疗。 (四)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是一种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予以合理解释的、持续而严重的疼痛,患者常感到痛苦,社会功能受损。情绪冲突或心理社会问题直接导致了疼痛的发生,医学检查不能发现疼痛部位有相应的器质性变化。病程常迁延,持续6个月以上。常见的疼痛部位是头痛、非典型面部痛苦、腰背痛和慢性的盆腔痛,疼痛可位于体表、深部组织或内脏器官,性质可为钝痛、胀痛、酸痛或锐痛。发病高峰年龄为30岁-50岁,女性多见。患者常以疼痛为主诉说无反复就医,服用多种药物,有的甚至导致镇静止痛药物依赖,并伴有焦虑、抑郁和失眠。 1、遗传 由有一些研究认为躯体形式障碍与遗传易患素质有关。如Cloninger等(1984)和Sigvardsson等(1986)的寄养子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能与功能性躯体症状的发病有关。但就目前的资料,尚不能做出遗传因素对此类疾病影响力度的结论。 2、个性特征 不少研究表现,这类患者多具有敏感多疑、固执、对健康过渡关心的神经质个性特征。他们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躯体不适及其相关事件上,导致感觉阈值降低,增加了对躯体感觉的敏感性,易于产生各种躯体不适和疼痛。 3、神经生理 有人认为,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存在脑干网状况结构滤过功能障碍。个体一般不能感受人体内脏器官的正常活动,因为它们在网状结构或边缘系统等整合机构中被滤掉了。以保证个体将注意力指向外界,而不为体内各种生理活动所纷扰。一旦滤过功能失调,患者的内激感增强,各种生理变化信息不断被感受,久而久之这些生理变化就可能被患者体会为躯体症状。 4、心理社会因素 父母对疾病的态度、早前与慢性疾病患者生产在一起是发生躯体化障碍的易患因素。躯体化障碍和疑病症成人患者的症状常常是他们儿童期所看到的慢性疾病家属的症状模式。儿童早期的疾病、同年期受到父母过度的照顾和保护或缺乏照顾都有助于成年后躯体化障碍的形成。 文化因素对躯体化症状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首先是语言影响,如尼日利亚的约鲁巴语就没有抑郁一词;其次某些文化去不太接受公开的表达情绪,关怀和照顾长给予那些有躯体症状的人;此外,多数国家对精神病人持有偏见和歧视,这潜在地鼓励人们表现躯体症状而不是心理障碍。精神分析的观点认为,躯体症状是个体对自身内部或外部环境害怕的替代,是一种变相的情绪发泄。Parsons(1951)提出了病人角色的概念,强调社会得病人角色的特权、补偿等强化效应,即通过患病,可以回避不愿承担的责任并取得关心和照顾,又称继发获益。 认知作用:由于病人具有敏感、多疑,过于关注自身的人格特点,很多病人会产生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自己患有某种尚未诊断出来的疾病。接着是焦虑的增加和频繁地看医生,这种增加的焦虑导致患者对躯体状况的感知选择性增强,患者能感受到他们心跳、胃肠蠕动。这可能导致一种恶性循环,即选择性感知增强导致患者反复求医、自我监测血压、脉搏、大小便等,一有异常又引发更多的焦虑,而焦虑又可能导致更多的躯体不适。 1、遗传 由有一些研究认为躯体形式障碍与遗传易患素质有关。如Cloninger等(1984)和Sigvardsson等(1986)的寄养子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能与功能性躯体症状的发病有关。但就目前的资料,尚不能做出遗传因素对此类疾病影响力度的结论。 2、个性特征 不少研究表现,这类患者多具有敏感多疑、固执、对健康过渡关心的神经质个性特征。他们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躯体不适及其相关事件上,导致感觉阈值降低,增加了对躯体感觉的敏感性,易于产生各种躯体不适和疼痛。 3、神经生理 有人认为,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存在脑干网状况结构滤过功能障碍。个体一般不能感受人体内脏器官的正常活动,因为它们在网状结构或边缘系统等整合机构中被滤掉了。以保证个体将注意力指向外界,而不为体内各种生理活动所纷扰。一旦滤过功能失调,患者的内激感增强,各种生理变化信息不断被感受,久而久之这些生理变化就可能被患者体会为躯体症状。 4、心理社会因素 父母对疾病的态度、早前与慢性疾病患者生产在一起是发生躯体化障碍的易患因素。躯体化障碍和疑病症成人患者的症状常常是他们儿童期所看到的慢性疾病家属的症状模式。儿童早期的疾病、同年期受到父母过度的照顾和保护或缺乏照顾都有助于成年后躯体化障碍的形成。 文化因素对躯体化症状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首先是语言影响,如尼日利亚的约鲁巴语就没有抑郁一词;其次某些文化去不太接受公开的表达情绪,关怀和照顾长给予那些有躯体症状的人;此外,多数国家对精神病人持有偏见和歧视,这潜在地鼓励人们表现躯体症状而不是心理障碍。精神分析的观点认为,躯体症状是个体对自身内部或外部环境害怕的替代,是一种变相的情绪发泄。Parsons(1951)提出了病人角色的概念,强调社会得病人角色的特权、补偿等强化效应,即通过患病,可以回避不愿承担的责任并取得关心和照顾,又称继发获益。 认知作用:由于病人具有敏感、多疑,过于关注自身的人格特点,很多病人会产生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自己患有某种尚未诊断出来的疾病。接着是焦虑的增加和频繁地看医生,这种增加的焦虑导致患者对躯体状况的感知选择性增强,患者能感受到他们心跳、胃肠蠕动。这可能导致一种恶性循环,即选择性感知增强导致患者反复求医、自我监测血压、脉搏、大小便等,一有异常又引发更多的焦虑,而焦虑又可能导致更多的躯体不适。 (一)诊断 凡病人以一种或多种躯体不适症状为主要表现,而医学检查却不能发信相应的器质性病变的证据;或虽然有躯体疾病的存在,但与其症状的严重程度或持续的时间很不相称者,就要考虑到躯体形式障碍的可能。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征,另外,还要考虑病前个性特征。不同的临床类型虽然各有其相应的突出症状,但在做出各不同亚型诊断时,均需要符合以下CCMD-3关于躯体形式障碍的总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躯体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一项:①对躯体症状过分关心(严重性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但不是妄想;②对身体健康过分关心,如对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过分关心,但不是妄想。 (3)反复就医或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的阴性结果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顾虑。 2、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 3、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躯体形式障碍要求至少2年、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和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要求至少半年以上。) 4、排除标准 排除其他神经症性障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及偏执性精神障碍等。 (二)鉴别诊断 1、躯体疾病 有些躯体疾病在早期可能难以找到客观的医学证据,因此,各类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要求病程至少要3个月以上,有的甚至要求2年以上,以便自然排除各类躯体疾病所引起的躯体不适。临床上,对年龄超过40岁而首次表现躯体不适为主要症状者,一定要谨慎,不要根据病人有心理诱因、初步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有一定的暗示性等就轻易做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而要仔细观察,以免误诊、误治。 2、抑郁症 抑郁症常伴有躯体不适症状,而躯体形式障碍也常伴有抑郁情绪。鉴别时一方要考虑症状发生的先后;另一方面,要分析症状的特性。如为重性抑郁,尚有一些生物学方面的症状,如早醒、晨重夜轻的节律改变,体重减轻及精神运动迟滞、自罪自责,自杀言行等症状,求治心情也不如躯体形式障碍者强烈而药物治疗效果较好等可资鉴别。 3、精神分裂症 早期可有疑病症状,但其内容多离奇、不固定,有思维障碍和常见的幻觉和妄想,患者并不积极求治,可资鉴别。 4、其他神经症 各种神经症均可出现躯体不适或疑病症状,但这些症状均系继发性的,也不是主要的临床相。 (一)治疗时应注意的问题 1、重视医患关系 治疗开始时要重视医患关系的建立。要以耐心、同情、接纳的态度对待病人的痛苦和诉述,理解他的确是有病,而不都是“想象的问题”或“装病”。因为,多数病人有过漫长的求医经历,其症状和痛苦可能层被其他医生否定过。事实上,确有不少病人是带着被其他医生否定后的愤怒心情前来再次就诊。 2、重视早期的医学评估 对于这类病人的处理,早期阶段应做彻底的医学评估和适当的检查,医生应对检查的结果给予清楚的报告并给予口头的补充说明。如果轻率地要求病人去看精神科医生,只可能引起病人的反感。治疗可以从药物开始,但要重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评估。 3、尽早引入心理社会因素致病的话题 一旦确诊为躯体形式障碍,医生应尽可能早地选择适当的时机向病人提出心理社会因素与躯体疾病关系问题的讨论。要鼓励病人把他们的疾病看成是涉及躯体、情绪和社会方面的疾病。 4、给予适当的解释、保证 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给予解释和保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保证应在适当的时机给予,不能在各项检查之前和病人未能适当诉述他们的苦恼之前就轻易做出。 5、适当控制病人的要求和处理措施 医生要避免承诺安排过多的检查,以免强化病人的疾病行为。医生可以定期约见病人,提供必要的检查但不能太频繁,这样一分析可以避免误诊,另一方面可减轻病人的焦虑。要对病人的家庭成员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教育,因为家庭成员也可能强化病人的疾病行为。 (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主要治疗形式,其目的在于让患者逐渐了解所患疾病之性质,改变其错误的观念,接触或减轻精神因素的影响,使患者对自己的身体情况与健康状态有一个相对正确的评估。目前常用的心理治疗有精神分析、行为治疗与认知治疗有关章节及有关专著。 (三)药物治疗 可用苯二氮桌类、三环抗类抑郁剂、SSRIs以及对症处理的镇痛药、镇静药等。用药时应注意从小剂量开始,应向病人说明可能的副作用及起效的时间以增加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四)其他 针灸、理疗、气功等对部分病人有效,可以试用。
约2625万人有抑郁症 我国抑郁症发病率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5%—8%,接近于发达国约2625万人有抑郁症我国抑郁症发病率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5%—8%,接近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发病率还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2005年12月初,民企德州晶华集团董事长苗建中因患抑郁症在家中自缢身亡。据了解,该集团是亚洲最大的空心玻璃砖产销基地,七年间从一个作坊式旧厂发展为总资产36亿元的现代化民营企业集团。苗建中是其创始人。 与苗建中相比,今年42岁的易先生相对幸运。他是上海一家小企业的老总,一段时间以来,他觉得压力越来越大,自己没有能力应付公司事务,也无法保住大伙儿的饭碗。易先生睡眠不好,早上四五点就醒来,烦躁不堪,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目前中国抑郁症发病率平均为3%—5%,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5%—8%,接近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抑郁症的发病率还呈快速上升的趋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赵国秋教授告诉记者。 “我从来没有开心过” “印象中,我从来没有开心过,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陈小姐说。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三楼治疗室里,个子高挑、面容娇好的她,显得十分安静。 “我和父母半年加起来说的话,也没有今天多。家人对我所说的话不感兴趣,我也觉得没意思,久而久之就无话可说了。”陈小姐说。 在同事的眼里,她只是比较内向,但她知道自己经常不能集中精力工作。在别人看来很正常的事情,对她而言却不同寻常。比如一个同事来了,该不该打招呼,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就足以让陈小姐感到痛苦,“打招呼挺没意思的,但这是礼貌。”在她脑子里,总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 后来她找到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经过测试,她患有中度抑郁症。“我的网名叫梦醒江南,因为始终迷迷糊糊的,我想早点醒过来。”陈小姐说。 成功的人应正视别人的优点 记者采访过的几个患者有个共同点,就是对成功的极度渴望及对自己的过高要求,一旦面临挫折就难以接受。 1979年出生的朱岩,从小成绩优秀,一直生活在赞扬声中。1998年顺利考入同济大学。大学同学都是从独木桥上挤过来的,他的优秀在大学里一下子不那么明显了,他甚至感到自卑。2000年朱岩自费去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学习,他说,希望这次用成功来获得大家的认可。 在德国,朱岩和同学交往很少,一直拼命学习,曾多次获得奖学金。2004年,即将毕业的朱岩,获得一家大型公司的资助,到美国进行长达10个月的毕业设计。他非常看重这次毕业设计,希望能有重大创新。但他最终不得不承认难以达到自己的预期。同样受资助的室友也来自中国,一位比他大五岁的博士,但比他工作得出色。 从2005年4月开始,朱岩有一个月时间一直睡不着,还不时伴有耳鸣。他觉得自己处在谷底,找不到出路,“非常害怕,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他强迫自己离开美国返回德国,但是仍然不见好转。他开始在德国约见心理医生,但是两个礼拜的预约时间让他觉得太漫长了。 2005年6月初,他回国并在私人诊所接受治疗,但情况依然越来越严重,甚至多次想到自杀。8月他来到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开始接受药物和心理治疗。朱岩说,他现在对书店里卖的“如何教你成功”、“怎样让大家喜欢你”等等书很反感。“我觉得成功的人应该能够正视别人的优点,发现别人的长处,善于合作。像我这样从小被宠坏了的孩子,心理成熟比较晚,承受能力也很差。” 35岁的张女士是一家大型科研单位的工程师,从不服输的张女士,一直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之中,没有其他兴趣爱好。因为业务出色,被单位公费选派到欧洲学习半年。 不敢自杀却去杀人 对自己要求很高的张女士,在出国前就把日程安排得满满的。准备满载而归的她,遭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语言关,她虽然拥有一定语言基础,但还是发现自己经常听不懂别人的话,更糟糕的是始终难以进入工作状态。张女士对自己十分失望,慢慢地她开始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足不出户。一起来的同事后来发现她不修边幅,一个人长时间呆在房间里,才知道问题严重。单位让她回国休养。回国后的张女士被安排在家中休息。“我被遣送回国了,没脸见人了”,这种念头一直萦绕在她脑中,她几次想到自杀。最后,她竟然在马路上掐死了一个与她毫不相干的女孩儿。 而发生这一切,前后不过三个月。“这下我变成了罪人,可以枪毙我了。”刘医生看到她的时候,她一直自言自语,显得十分兴奋。刘医生说,这种情况是间接自杀,她本身没有勇气自杀。 617亿的损失 一项估算是,全国人口12.5亿,按照抑郁症2.1%的患病率,约为2625万。抑郁症最严重的后果是自杀和伤害他人。 刘义兰医生说,抑郁症的发生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性别因素,儿童期的经历,人格因素,躯体因素,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和依赖,药物因素等。青春期,更年期及老年期,这是三个相对集中的发病年龄段。 在全世界疾病的总负担里,据统计占第一位的是精神疾病,而在所有精神疾病里,抑郁症占第一位。2005年10月份在上海召开的第四次泛亚太心理卫生大会上,一份《中国抑郁症的花费研究》公布说,“抑郁症给社会和个人带来617.41亿的损失。”这个结果包含了治疗成本、照料者的经济和时间成本、损坏财产的价值、患者患病成本以及死亡代价等。 何燕玲教授是这项研究的参与者之一,她是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她告诉记者,自杀是中国第五大死因,每10万人中有23.23人自杀死亡,其中因为抑郁自杀约占到40%。 深圳80%白领有中度障碍 加雷斯·奥卡拉罕,一位患重度抑郁症的爱尔兰电台主持人成功走出抑郁,他在《别了,抑郁》一书中写道,“在未来的15年,抑郁症在全球的发病率将高于癌症和艾滋病,成为严重危害我们健康的头号杀手。” 一项在深圳企业及机关年轻白领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有近80%的白领心理存在中度障碍,表现包括强迫、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忧郁、偏执、强迫。 在社会学家看来,抑郁跟人们所处的社会总是紧密相关。“抑郁症是全世界范围的病,社会快速进步的时候,由于各种因素的不协调,人们的挫折感就会产生。”复旦大学顾晓鸣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关于睡眠障碍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与躯体疾病有关。包括睡眠失调和异态睡眠。睡眠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但根据调查显示,很多人都患有睡眠方面的障碍或者和睡眠相关的疾病,成年人会出现睡眠障碍的比例高达30%。专家指出睡眠是维持人体生命的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人体必不可少。因此,睡眠障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失眠会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对身体造成多种危害,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正常人每隔24小时有一次觉醒与睡眠的节律性交替。睡眠可分为正相睡眠期(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异相睡眠期(快速眼动睡眠期REM),健康人睡眠开始于正相睡眠期﹐维持70~100分钟后转入异相睡眠期,再维持20~30分钟后又转入正相睡眠期,如此重复约4~6次,睡眠量常依年龄不同而异。新生儿需睡18~20小时,儿童12~14小时,成人7~9小时,老年人一般只需5~7小时。 原发性失眠症 原发性失眠症:入睡或保持睡眠困难,或醒后感到不解乏(即使睡眠正常,也感到休息不充分). 原发性嗜睡症:患者抱怨睡眠过多,睡眠时间延长或白天睡眠发作。 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患者控制不住地睡眠发作伴有短暂肌张力消失(猝倒)。注:“猝倒”即为瞬间进入REM睡眠阶段,而该症状就涉及到REM障碍。 中西医对比 对于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失眠,目前临床上面较常使用的方法是使用西药进行治疗,西药通过血管扩张短期内可以起到缓解失眠的效果,但是长期服用对身体有较大伤害,如患者产生药物依赖性,应尽量酌减使用并同时采用中药养心益脑宁神汤剂治疗,会有较为显著持久的疗效。另外,失眠患者应该培养起较好的生活习惯,如晚饭后多散步,平常多运动等等,这些对于患者的恢复均有很好的帮助。 分类:医学分类 包括睡眠失调和异态睡眠。 睡眠失调 睡眠失调包括:睡眠量不足;想睡但是无法入睡,直到凌晨两点才能入睡,睡眠质量差;尽管睡了一夜,但是仍感到不能消除疲劳。 异态睡眠 异态睡眠:睡眠期间出现行为或生理上的异常。 按临床表现分类脑干灰质 ① 睡眠潜入期: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② 睡眠维持: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或凌晨早醒; ③ 睡眠质量:多恶梦; ④ 总的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 ⑤ 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 按严重程度分类 轻度:偶发,对生活质量影响小; 中度:每晚发生,中度影响生活质量,伴一定症状(易怒、焦虑、疲乏等); 重度:每晚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症状表现突出。 按周期分类 短暂性失眠(小于一周) 在经历到压力、刺激、兴奋、焦虑时;生病时;至高海拔的地方;或者睡眠规律改变时(如时差;轮班的工作等)都会有短暂性失眠障碍。 这类失眠一般会随着事件的消失或时间的拉长而改善,但是短暂性失眠如处理不当部分人会导致慢性失眠。 短暂性失眠主要治疗原则为间歇性使用低剂量镇静安眠药或其它可助眠之药物如抗忧郁剂和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短期性失眠(一周至一个月) 严重或持续性压力,如重大身体疾病或开刀、亲朋好友的过世、严重的家庭、工作或人际关系问题等可能会导致短期性失眠。这种失眠与压力有明显的相关性。 治疗原则为短期使用低量之镇静安眠药或其它可助眠之药物如抗忧郁剂和行为治疗(如肌肉放松法等)。短期性失眠如果处理不适当也会导致慢性失眠。 长期失眠(大于一个月) 慢性失眠,亦可维持数年之久,有些人面对压力(甚至仅仅为正常压力)时,就会失眠,就像有的人容易得慢性胃炎或偏头疼一样,已经形成了一种对压力的习惯性模式。 西医解析睡眠障碍与情绪障碍的关系 睡眠障碍也是一种情绪障碍。失眠从表面看似是一种躯体症状,但实际上则是一种情绪障碍,是由于情绪的失控而引起的心境上的改变,他们的情绪持续性地处于低落状态,紧张、害怕、担心、怀疑、愤怒、憎恨、抑郁、焦虑等等情感不仅占据他们白天的感觉器官,而且就连晚上也仍然欲罢不能。正常人想要入睡,只要躺在床上保持安静,心情平静,大脑和身体就会逐渐放松下来,进入睡眠状态。一旦睡着了就从浅度睡眠向深度睡眠慢慢过渡,也就是我们平时俗称的越睡越沉,越睡越香,经过几个小时的放松休整,大脑和身体补充了足够的能量,人会逐渐由深度睡眠回到浅度睡眠,直至醒来,继续白天的工作。而失眠的人却做不到,他们虽然身体躺在了床上,但精神始终无法放松。大脑高速运转,许多事想不开、想不明白。他们总是心理不平衡,无时无刻不在为未来发生的事情发愁,苦恼,惶惶然有如大难临头,提心吊胆,战战竞兢紧张不安,受焦虑、抑郁、担忧、烦恼、紧张、害怕等等各种因素干扰,根本无法入睡,或者就算勉强睡着了,也睡不踏实。明明觉得已经很累了,但是就是睡不着或者睡不好。总而言之,带着心事,结着心锁就会有睡眠障碍。 表现:睡眠量的不正常 可包括两类﹕一类是睡眠量过度增多﹐如因各种脑病﹑内分泌障碍﹑代谢异常引起的嗜睡状态或昏睡﹐以及因脑病变所引起的发作性睡病﹐这种睡病表现为经常出现短时间(一般不到15分钟)不可抗拒性的睡眠发作﹐往往伴有摔倒﹑睡眠瘫痪和入睡前幻觉等症状。另一类是睡眠量不足的失眠﹐整夜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易醒或早醒等﹐失眠可由外界环境因素(室内光线过强﹑周围过多嘈音﹑值夜班﹑坐车船﹑刚到陌生的地方)﹑躯体因素(疼痛﹑瘙痒﹑剧烈咳嗽﹑睡前饮浓茶或咖啡﹑夜尿频繁或腹泻等)或心理因素(焦虑﹑恐惧﹑过度思念或兴奋)引起。一些疾病也常伴有失眠﹐如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症等。正确解决睡眠问题 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睡眠过多或失眠是由于与睡眠相关的呼吸困难所致,包括以下症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呼吸系统仍在活动但气流已停止(打鼾)。 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短暂呼吸停止,常与某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的综合。与失眠症相似的症状。 生理节律紊乱性睡眠障碍:持续或反复受扰导致睡眠过多或失眠,这是由于患者24小时睡眠一觉醒节律模式与他(她)所处的环境所要求的节律不妥。 夜惊:多发于儿童,对健康并无威胁。通常情况下,夜惊发生在孩子第四睡眠阶段,此时孩子很难醒来,但会发出受惊后的尖叫。当最终醒来后,孩子可能仍然会感到恐惧,但是记不得到底发生了睡眠心理活动导致了夜惊。 不同年龄段的睡眠问题 儿童 很多孩子都有睡眠问题: 多醒;梦话;难以入睡;夜惊;睡眠剥夺;梦魇和噩梦;尿床;异样睡眠障碍等等。 很多孩子的睡眠问题和不规律的睡眠习惯或对入睡产生焦虑情绪有关。睡眠障碍可能是情绪困难的征兆。 学龄儿童需要9-12小时的睡眠时间。 青少年 很多家长都发现他们的孩子很晚才睡,早上不愿起来。他们并不是懒惰,而是身体生理变化促成了这一现象。 睡眠剥夺会减退记忆和抑止创造性思维而导致青少年学习困难;慢性睡眠剥夺导致青少年难以应付压力和控制情绪,而使他们变得暴躁、缺乏自信、倾诉不稳和沮丧,甚至伤害青少年的免疫系统。 一个健康的青少年需要8.5小时-9小时的睡眠时间。 青年/成年 成年人面对着生活中多种的压力,例如:就业、情感困难、新建家庭、经济问题、房屋、孩子上学等等,睡眠问题是很普遍的。 然而,很多这个年纪的年轻人的睡眠时间比一生中任何年龄阶段都少。 对这个年纪的年轻人而言,不规律的睡眠时间是最常有的睡眠障碍。 如失眠、睡眠剥夺、打鼾、打瞌睡、开车时昏昏欲睡、怀孕中的不安腿综合症等等。 如果您的睡眠质量不好或一段时间经常失眠,应该咨询您的医生。对睡眠问题的忽视,不但会改变您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影响对您以后的身体健康。 中年 人到40岁,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开始步向中年的转变,这两者紧密地相互作用。 人到中年后,体重比10年前大幅增加,最近研究证明,有睡眠窒息症(SDB)的患者会有较大风险在晚年患上中风,同时肥胖也会同样增加这种风险。 在40-55岁的男性和女性都无可避免的要经过更年期。 其生理和心理上都会明显地受到影响。 在此期间乃至以后,中年人会出现更多的睡眠问题。 老年 人们经常认为,老年人只要很少的睡眠时间,其实不然。 许多健康的老年人能和他们年轻时睡得一样多。 在这个年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良好睡眠的关键。 由于身体的生理变化,老年人对身边环境越来越敏感(例如太冷或者太热),深度睡眠的时间减少,而且很容易醒来。 药物摄入的增加同样是影响睡眠质量的普遍因素。 然而,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饮食习惯能够减少他们对药物的依赖性并恢复良好的睡眠习惯。 编辑本段并发症 睡眠障碍可以是某些疾病的并发症状,失眠也可能导致机体的生理活动发生一系列改变,对机体其他系统的功能亦有影响。长期缺睡可以引致许多神经、精神及亚健康症状。如烦躁、抑郁、警觉和活动能力下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消化功能障碍等;甚至会降低免疫机能,影响身体健康及工作效率,使生活质量下降。反之,躯体功能障碍可以是睡眠障碍的诱因,也可能是睡眠障碍的并发症 编辑本段选择合适的枕头: 据统计全世界6亿失眠者中有1亿5千万都是由于不舒适的枕头造成的。所以挑选适合的枕头非常重要,这与我们的健康紧密相关。 不舒适的枕头带来的麻烦 1.落枕——失眠 过高的枕头会破坏颈椎的自然弯曲度,使颈后的肌群和韧带紧张、僵硬。如果早上起来感觉脖子忽然变得僵硬,活动不便,如果头天没做过什么大幅度的运动,那就要考虑是不是枕头过高而落枕了。 2. 打呼噜——失眠 枕头过低,会使下颌自然上抬,咽喉受到压迫,口腔里的小舌自然下垂,阻塞呼吸道。尤其是在吸气的时候,口腔后上方的那块软腭发生振动,随着空气的进入,发出“呼噜呼噜”的打鼾声。所以如果经常听到有人抱怨你打呼噜的话,可以试试在头下放一块厚毛巾增加枕头的高度。 而且,打呼噜不仅仅会让自己睡眠质量下降,同时导致周围人夜不能寐,失眠。 3.眼睛浮肿 如果枕头太软,头部就会深陷其中,血流过于集中,血管壁压力增大,面部肌肉受力,致使早上起来眼睛肿肿的,还会感到轻微头疼。如果经常发现眼睛浮肿,可以考虑换一个结实点的枕头。 4.流口水 过硬的枕头会使颈动脉受压,血液循环不畅,继而引发大脑缺氧、微循环局部障碍。缺氧的直接反应就是唾液分泌增加,并长时间习惯性张嘴呼吸。如果老是发现枕巾上湿乎乎的一大片,就要考虑换一个柔软点的枕头。 挑选枕头要考虑的三大原则 1、睡姿决定枕头的高度 枕头的科学高度是6-9厘米,但这个数据不是绝对的。专家指出,睡姿是影响枕头高低软硬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习惯仰睡,枕头的高度应与自己的拳头高度大致相等;如果喜欢侧睡,那就挑选一款与自己的肩膀厚度相当的枕头;如果习惯脸朝下,把枕头放在胸口睡,就挑选那种轻薄柔软的枕头吧,因为太大的枕头会压迫心脏,造成供血不足。 2、皮肤类型决定枕头的材质 如果皮肤容易过敏,就不要选择羽绒枕,羽绒中的细小纤维容易造成过敏。据统计,全世界有15%的人对羽绒过敏。如果是干性皮肤,建议避免以中空纤维和人造纤维为填充物的枕头,因为其透气性不好,缺乏弹性,还容易产生静电,尤其是秋季,纤维枕会使皮肤越来越干。 3、睡眠质量影响枕头材质的选择 如果容易失眠,就不要选择稻谷壳糠皮枕头或者慢回弹枕头,因为这些材料的弹性不稳定,稍微移动,就会发出响声,影响睡眠。 睡眠不好的人可以选择用热压缩海绵枕芯做成的康金.舒乐枕,因为这样的枕头的首先外形符合人体整体正常生理曲线,使得睡眠时无论仰卧,侧卧,颈椎部位,呼吸道恢复平时正常生理曲线,同时它的支撑力和软硬度因为采用了高温下热压缩特制海绵,所以是各种枕头中最合适的,最符合人体工体学原理,并结合钕铁硼磁矿石形成的磁疗作用,三位一体,更有利于改善失眠。 枕头的保养 1、定期清洗枕套,经常把枕头拿到太阳底下晒晒; 2、不能用力拍打枕头; 3、一个枕头的科学使用寿命是2-4年,所以也不要太过频繁地更换枕头,那样反而容易使颈部神经张驰无度,加带颈后肌群的老化程度。 失眠的诊治: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类病证,轻者入寐不酣,或多梦早醒,重者彻夜不眠。 诊治失眠时须注意以下3点:①某些失眠患者为环境性失眠,多属暂时性,恢复原来的环境就可安然入睡,不必服用药物;②由于其他疾病造成的失眠,须首先治疗疾病,单纯治疗失眠常无济于事,甚至掩盖病情;③西药治疗失眠的药物多有药物依赖性,须慎防药物成瘾。 除了以上治疗方式外,还须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①调畅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刺激;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休息,睡前不饮浓茶或咖啡;③注意锻炼身体,参加体育活动;④睡前采取适当的按摩方法,可帮助入睡,如摩擦涌泉穴,常用稳迈舒按摩,运动按摩前最好用温水洗一下脚,运动按摩后饮一杯水,以便达到最佳效果。坐在高度适中的椅子上,全身放松,双脚自然下垂,踩在按摩轮上前后移动双脚即可,注意交替选择运动按摩方式。可单脚运动按摩;或一只脚做运动按摩,另一只脚做静止穴位刺激按摩;或双腿脚同向运动;或双腿脚反向运动。用力不要过猛,要逐渐加快速度和加大力度。 治疗:不吃药找回睡眠的四种方法 心理调节法———“轻视”睡眠:失眠的人大都有个共同的特点:性格敏感、多疑、自信心不足、固执、犹豫不决、完美主义、爱担心、易焦虑等。心理医生对这些人的建议是:别把能否睡着太当回事。睡眠也是人身体的自然反应,困了就想睡觉,不要人为地去控制它,越让自己别想了,自己就越发胡思乱想,停不下来,应该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当你不控制情绪和思维时,也许反倒能自然而然地入睡。 行为调节法———自己治疗自己 1.下午和晚上不喝茶,上床前半小时停止脑力活动,也不抽烟,可在浴盆中泡20分钟,或者到室外走动以活动肢体,或者上下楼梯几次,或者用热水泡脚等等。 2.上床后,如果感到脑子特别清醒毫无睡意,那么就立即起床工作,直到感到有些倦意时,再关灯上床。入睡后,如果中途醒来,不要睁开眼睛,轻轻地翻个身再睡,不要开灯看表。 3.上床后,把肢体摆在你认为最舒适的位置上,双眼半闭,轻轻地呼吸,让全身肌肉放松,或者使自己轻轻地打呵欠,此时再想象一个十分寂静的环境,这样,不久你就会慢慢地进入梦乡。 4.到点一定起床,即使是被叫醒的,当时仍感到昏昏欲睡,也要立即起床,即使当晚你只睡了三四个小时也要起来。中午做些轻度体力劳动或者打打球。下午如果感到头昏或倦怠时,可用温水洗脸冲头,但不要睡觉。 这种自我调节的方法适用于任何形式的失眠。初患失眠的,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就可得到纠正,长期失眠的人治疗时间则需要长一些,但只要坚持矫正,就会找回健康的睡眠。 裸睡法———彻底放松:裸睡的时候肌肉能有效放松,缓解由于白天紧张引起的疾病和疼痛。有肩颈腰痛、经痛的人不妨试试。没有了衣服的隔绝,皮肤有一种通透的感觉,促进新陈代谢,加强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有利皮脂排泄和再生。没有衣服束缚,身体自然放松,血流通畅,能改善某些人手脚冰凉的状况,有助进入深层次睡眠。 食物调节法———吃好了睡得香: 1.糖水:有时心绪不宁是失眠的原因,可能是大脑血清素不足而引起的,这时可以喝一杯热糖水,喝下去的糖水产生大量的血清素,抑制大脑上皮层的兴奋,帮助睡眠。 2.山药牛奶羹:将山药、桃仁、当归在水中煮烂,再加入牛奶、冰糖、红花熬一小会儿就行了。在睡前半小时喝下去。 3.苹果、香蕉:它们属于碱性水果,可以改善肌肉疲劳。 4.安神汤:龙眼、枸杞、莲心等有安神的作用,对多梦有一定作用。 中医治疗睡眠的过多、过少或睡眠的质量降低都属于睡眠障碍的范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包括:失眠、嗜睡、多梦、鼾眠、拘挛、梦游、梦惊、梦语、梦交、梦遗、遗尿等病症,《内经》有“目不瞑”、“不得卧”、“不得眠”、“多卧”等称呼。虽然本病很少危及人的生命,但大多病程较长,难以速愈,且易反复发作,治疗较困难,严重困扰着人们的生活。一些必需维生素的缺乏与焦虑有关,如钙、镁和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对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非常重要,其中的维生素B1对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有助于减轻焦虑;烟酸对某种脑内化学物质的合成非常重要;维生素B6可作为能量供应剂,并能起到镇静的作用,在脑内化学物质产生中起重要作用。钙是一种天然的镇静剂,帮助缓解焦虑、紧张、神经质、肌肉僵硬和面部痉挛。镁最好与钙混合使用。锌是发挥酶活性的必需矿物质,可以保护神经细胞免于自由基的侵害,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 睡眠障碍 ,常常由于长期的思想矛盾或精神负担过重、脑力劳动者,劳逸结合长期处理不当,病后体弱等原因引起。患此病后,首先要解除上述原因,重新调整工作和生活。正确认识本病的本质,起病是慢慢发生的,病程较长,常有反复,但预后是良好的。要解除自己“身患重病”的疑虑,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有助于睡眠障碍的恢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常见问题解答 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于2001 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 月21 日,即春季的第一天定为“世界睡眠日”。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五天不睡就会影响人的生存,可见睡眠是人重要的生理需要之一。睡眠是生命所必需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7% 的人有睡眠问题。 脑力劳动者最容易碰到的健康问题之一就是失眠。严重的人,一到天刚擦黑的时候就开始发愁,“今天不知睡不睡得着?”进入冬季,昼短夜长,漫漫长夜无法入睡的滋味非常难受。不少人可能是久病成医,把自己的睡眠问题归结为神经衰弱。但是,医生指出,睡眠障碍和神经衰弱不能画上等号。目前,对神经衰弱没有什么好办法,但单纯的睡眠障碍却是可以通过治疗调试好的。 世界睡眠日的一项万人问卷调查显示,国人中有45%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有两种表现,一是入睡困难,如果躺在床上30分钟还睡不着,而且维持了一段时期,可能就是出现了问题。另外,睡眠障碍还体现在睡眠维持方面,有的人经常在早上三四点钟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或是睡一夜要醒好几次,这也属于睡眠障碍的一种。 可能引起睡眠障碍的外界原因不少,环境因素是很重要的一种。房间过于明亮、有噪声,或是冬天烧暖气,室内空气太干燥都可以影响到人的睡眠质量。另外,更多的患者是因为工作压力大,过于疲惫和总是考虑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而阻碍良好的睡眠。 克服睡眠障碍要从这几方面入手。第一给自己一个舒适的睡眠空间,床要舒服,卧室内最好悬挂遮光效果好的窗帘,同时把门窗密封工作做好,省得外面的噪声吵到您的休息。第二,冬天气候干燥,在卧室里放一个加湿器会对睡眠起到好的作用。床头边放上一杯水,万一夜里渴了也不用起来找水喝,免得困意全消。第三,睡前不要服用让中枢神经兴奋的药物,咖啡、浓茶、巧克力都是睡前不该选择的食物。有人认为,喝点酒可以帮助睡眠,其实不然,不少人酒醉睡醒之后感到自己浑身无力、头也昏沉沉的,正是酒精使睡眠质量下降了。 在门诊中,真正属于神经衰弱而失眠的病人并不多。相反,很多人由于抑郁或焦虑把自己归入神经衰弱。这些病人只要找到失眠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服用一些抗抑郁剂、抗焦虑药,再配合心理疗法是完全能把自己从失眠中解脱出来的。 提醒:想睡得好,就要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按时有规律地睡眠。有睡眠障碍的病人不要自己滥服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吃药,睡眠障碍才能克服。 睡眠障碍有哪些危害 失眠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从短期效应来看,睡眠不足直接影响的是第二天的工作与学习,精神萎靡,疲惫无力,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危害更是巨大和深远的:大多数患者长期失眠,越想睡越睡不着,越急越睡不下,易引发焦虑症;同时失眠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诱发某种潜在疾病的可能,如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易患神经功能亢进等,出现手脚心多汗,心悸,心跳快,呼吸急阻,肌肉收缩,颤抖,尿急尿频,胸部有压迫感,腹胀而泻,咽部阻碍感,多汗、四肢没力麻木等症状;失眠对人的社会性也会造成极大的危害,由于长期陷入对于睡眠的担心与恐慌中,人会变得多疑、敏感、易怒,以及相当的缺乏自信,这些势必影响其在家庭和工作中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从而产生孤独感、挫败感。 经常服用安眠药,会不会成瘾 问:我常失眠,看病时,医生总是开安眠药给我,请问:如果我经常服用安眠药,会不会成瘾? 答:由于老一代安眠药成瘾性强,加上各种科普读物的宣传,使很多临床医生和患者都担心服用安眠药会成瘾,患者拒绝服用安眠药改善睡眠,从而使患者失眠问题难以解决。 服用安眠药是否会成瘾,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言。目前,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患者都对安眠药有一种误解,认为只要服用安眠药就会成瘾。其实,用新一代苯二氮类安眠药治疗失眠出现药物成瘾只是个别现象,同时,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药物的临床药理学特点来帮助患者预防药物成瘾出现。 1998 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欧洲神经精神科学院会议上,与会的73 位国际公认的专长于临床精神药理和药物治疗的精神科专家认为,治疗剂量的新一代苯二氮类安眠药产生的依赖对单纯失眠的患者不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约90% 的专家认为逐渐停药会显著减轻停药症状,而短期使用(2—4 周) 几乎无依赖和停药难问题。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医学院精神科教授尤利赫斯认为,临床医生和就诊的患者错误地把长期治疗和成瘾相等同起来,导致患者拒绝服药,没有能够进行有效治疗,影响患者病情好转。事实上,临床上大约有10% 的慢性失眠患者必须服药才能改善自己的睡眠。 值得提醒的问题是引起失眠的原因非常多,临床医师应该了解失眠的原因,针对病因治疗,而不是一听患者有失眠,就给患者安眠药治疗。因为如果患者没有真正解决失眠原因,长期服用安眠药,就会使患者形成真正的药物依赖。 为什么我会失眠,别人没有? 问:我是一名大学生,晚上经常失眠,尤其在考试前更难以入睡。每当看到同宿舍的同学上床就能睡着,心里非常羡慕,我不明白我为什么会失眠,而别人没有。 答:失眠是在普通人群和患有各种躯体和精神疾病的患者中一个最常见的睡眠不好的主诉,通常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的睡眠不好。据美国盖洛普调查( Gallup Poll) 发现,大约三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称自己睡眠紊乱, 其中35% 的人认为只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有睡眠不好,另外约12% 的人认为自己有长期的睡眠问题。妇女和35 岁以下的人更倾向抱怨自己有失眠,因而失眠在普通人群中非常普遍。 与失眠相关的原因非常多,最常见的是情绪问题,尤其是与考试前的失眠与焦虑有关,同时也与自己先天的生理特征有关。偶尔一两次失眠没有关系,大多数人都会发生,关键是不能让偶尔失眠变成慢性失眠。 我是不是睡眠有问题? 问:我听人讲,人每天正常睡眠要睡八小时,而我每天只要睡六个半小时左右,而且白天精力充沛,工作良好,请问:我是不是睡眠有问题? 答:我们每天需要多少睡眠时间,主要与每个人睡觉后第二天的精力是否充沛有关。人们通常的概念是:每个人每晚需要八小时睡眠。这样一来,我们一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生活在床上。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因人而异,并且与每个人的遗传因素有关。极少数人每晚只需睡五小时,就能达到白天精力充沛的状态,保证身体健康良好。而有些人可能要睡上11 个小时,才能保持精力够用,身体感觉舒适。大多数人每晚睡眠在6—10 小时之间。 因此,只要保证次日精力充沛,保证学习工作有效率,前一天的睡眠时间多少关系不大。 我的失眠症顽固,能治好吗 问:我患失眠症有四五年,在几家大医院看过,服了不少中西药都不见效。近一年来经常早醒,在凌晨醒来后,再难以入睡。除失眠外,白天无精打采,心情郁闷,食欲不振,偶尔有轻生的念头。请问:我的失眠症这么顽固,是否能治疗好? 答:从你介绍的情况来看,一开始患有失眠症,后来合并有抑郁情绪。因为无精打采﹑ 心情郁闷﹑食欲不振和轻生念头是常见的抑郁症症状。 国外有专家研究发现,大约70% 的慢性失眠患者同时患抑郁症。如果失眠患者伴有抑郁,但医生只治疗睡眠问题,而忽视抑郁症的存在,治疗效果往往不好。对于临床医务人员来讲,如果一个患者失眠久治不愈,也应该考虑有无合并抑郁症的可能。 抑郁症患者往往伴有睡眠紊乱问题。抑郁症的睡眠紊乱有入睡困难、睡眠连续性紊乱以及早醒等症状,其中睡眠早醒往往是抑郁症的特征性症状。抑郁症患者会诉说晚上总睡觉时间减少。如果临床医师没有注意患者的抑郁情绪而只注意失眠症状,这样会耽误患者的抑郁症治疗,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在卧室睡觉? 问:我在自己的卧室不能入睡,但可以在客厅里能睡着,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在卧室睡觉? 这种情况属于慢性心理生理性失眠。这种失眠患者通常躺在床上便非常努力去睡,盼望在短时间内能睡着。岂不知这样一来反而引起精神兴奋和焦虑紧张。时间一长,对自己的卧室便形成了负性期望,卧室成为一个外部环境刺激因素影响入睡。如果睡眠环境成为患者睡前过度兴奋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打破这种不良条件反射,患者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刺激控制疗法,帮助其在卧室里入睡。 以下是刺激控制疗法指导和患者必须遵守的规则。(1)只有患者想睡的时候才躺下睡觉。(2)患者的床只用于睡觉和性生活,也就是说不能在床上阅读、看电视、吃东西、想入非非等。(3)若睡前进行性生活,而后还是要按照刺激控制疗法规则入睡。(4)如果患者觉得在床上不能入睡,应该立即起床,到另一间房间去活动。患者躺在床上10 分钟若还没有睡意,请立即起床,否则表明患者没有遵守刺激控制疗法的规则。睡不着立即起床是为了在人与床之间建立入睡条件的联系。 如果患者不能立即入睡,再重复第二项规则。不管患者每天晚上睡多少时间,拨好您的闹钟,每天应准时起床。白天不能午睡或打盹,这样有助于身体建立持久连续的睡眠节律。 不知喝酒是否可以帮助睡眠 问:我经常睡眠不好,晚上为了帮助睡觉,我经常喝酒以帮助入睡,但睡眠还是时好时坏,不知喝酒是否可以帮助睡眠? 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认为喝酒可以帮助入睡,但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喝酒同时可以干扰睡眠。酒作为一个潜在的因素可以干扰睡眠,使睡眠表浅,而且由于患者喝酒后小便增加,起床小解后也会影响睡眠。 所以,从长期来看,喝酒对睡眠不但没有帮助,反而会让人喝酒成瘾。负责看病的医生应该向患者指出晚上或睡前喝酒对睡眠无害或有帮助是错误的观点。对长期喝酒形成习惯的患者,应该逐渐戒酒,尤其在睡觉前更不能喝酒。睡前不妨采用其他一些方法, 如放松疗法、冥想疗法或自我催眠疗法。 是否有安眠药依赖 问:我患失眠有几个月,到医院看病,医生给我一些安眠药吃,睡觉很好。后来我自己停药,当晚便出现入睡困难。请问:我是否有安眠药依赖? 答:不少患者在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后突然停药,会引起失眠,尤其是在服用半衰期短的药物、长期服药或者服用大剂量药物情况下。所以,服用安眠药物治疗失眠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少药物剂量,以免出现停药引起的失眠。一般停药过程要持续几周到几个月。另外,不但安眠药停药要慢,一些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突然停药,都会引起失眠、焦虑等症状。所以,以上药物均应在医生指导下停药。 停药后,睡眠比吃药前加重,这是什么原因 问:由于工作紧张,我晚上经常入睡困难,在医生指导下我开始接受药物治疗。但第二天停药后,睡眠不但不好,反而比吃药前加重,不知这是什么原因? 答:你的情况在临床上称为停药后反跳性失眠。反跳性失眠是表示在停止使用药物后的失眠症状比治疗前更严重。这种情况可以由许多安眠药物引起,尤其是作用时间比较短的药物。反跳性失眠还表现为躯体戒断症状,伴随全身不适、不断加重的焦虑和失眠。失眠通常发生在几个星期内,偶尔也会在几天里出现。所以,服用安眠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少药物剂量,以免出现反跳性失眠。 入睡前睡眠不安稳,这是什么病 问:我睡觉前有入睡困难,睡眠中时睡时醒,同时伴有身体感觉,如感到刺痛、皮肤瘙痒以及全身不舒服,四肢动来动去,影响妻子睡觉。请问这是什么病? 答:从症状来看可能是不宁腿综合症的表现。不宁腿综合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睡眠障碍。不宁腿综合症或夜间睡觉时四肢阵发性运动通常有以下一个或几个临床表现:(1) 腿部有以上不愉快的身体感觉;(2) 失眠,通常入睡困难或睡眠不能维持,时睡时醒;(3) 白天常常昏昏欲睡或睡眠后不能恢复精力;(4)患者的配偶或与患者睡一床的人常注意到患者睡眠不安宁或夜间身体运动。 不愉快的身体感觉是不宁腿综合症的主要表现,通常这种难以描述的感觉是引起肢体想移动的原因。患者往往有身体感觉。如感到刺痛、皮肤瘙痒以及全身性不舒服。有时患者不认为自己有身体不安宁的情况发生,大部分患者都会否认有疼痛感,即使是非常不愉快。如果让患者不移动腿,患者会感到难以忍受。 临床上有几种药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患者腿的痉挛: 苯二氮类安定药物﹑ 阿片类药物﹑ 多巴胺能药物。其中苯二氮类安定药物是应用最广泛的药物,可以用来治疗患者的身体不愉快的感觉和运动,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临床试验证明氯硝安定是作用最好的药物,改善肌肉和四肢运动有明显的作用。 多巴胺能药物有左旋多巴。在80 年代,美国开始用左旋多巴加脱羧酶抑制剂治疗不宁腿综合症,有效率达70%。左旋多巴和脱羧酶抑制剂作用快,口服后30—60 分钟即可起作用,不但可以治疗不宁腿综合症,也可以抑制夜间睡觉时四肢阵发性运动,由此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 阿片类药物对肌肉痉挛﹑ 身体不安宁和睡眠质量有轻度或中度的疗效。但总体上,阿片类药物在镇静作用方面不如苯二氮类安定药物,在控制身体运动方面不如多巴胺能药物。 睡眠时间不同,怎么治疗? 问: 我每天晚上都在第二天凌晨2—4 时以后才能睡觉,上午10—12 时后才能醒来,醒后精力充沛,工作良好,但有人说我睡眠有问题。请问我睡眠是不是真有问题,而且我的工作要求我早上8 时上班,有什么治疗方法? 答:从临床症状来看,患者应该患有睡眠时相推迟综合症。此症主要的临床特征是: (1) 入睡和醒来的时间比愿望的要晚:(2) 入睡时间几乎是相同的;(3)到睡觉时,入睡没有困难;(4) 在起床时不能如愿醒来,如早上七八时起床;(5) 通过常规的方法不能使睡眠时相提前。治疗主要是在早上进行光疗,一般在特殊的光线下进行治疗。 病态睡眠失眠症根据失眠发生的时间先后,可区分3种失眠症。①发生在睡眠初期,表现为很难入睡,也是最常见的失眠症。②表现为全夜时醒时睡。③发生在睡眠终期,患者过早苏醒,不能再入睡。这些患者的异相睡眠都少,并易诱发脑电的唤醒反应。从脑电图分析波看,他们的睡眠时间总是比主诉的为多,失眠的后果并不严重,长期失眠者有时精神萎靡,可用药物治疗纠正。在临床治疗上面,采用中药马莱眠西药谷维素进行综合调治可取得快速、理想的疗效。 以上,希望能给您以帮助。祝福您健康、快乐1
在一个医疗纠纷专业网上看到了这些内容,和大家分享下,如果你确保做到了这30条,你基本就和纠纷无缘了01、 门诊的诊断须谨慎,尽量全面但模糊,留回旋余地,切勿把话所满,如“黄疸原因待查”等。(推荐)无论何时都要书写门诊病历。02、 严格把握住院条件,即使是熟人也是如此,切记。住院部收治后再次详细问诊及查体,莫以门诊为准,门诊诊断仅作参考。患者提供的病史主观不一定完全可靠,一切以客观标准为依据。03、有法律司法纠纷可能的病历,要重视,注意措辞严谨,认真对待。部分患者(车祸,暴力伤,医保,社保等须由第三家负医疗费用)的病例禁止学生书写,而且治疗要有根有据、有理有节。(推荐,尤其是伤害和车祸因为费用由对方出,这时候被害人会报复性消费,还会装出可怜相,以患者身份对医生提各种要求。在科室承包,按劳分配的原则下,很多医生以为掏到金矿,照单全收,殊不知埋下祸根。因为肇事方也会要求少花钱,一旦追究,你就要自圆其说,首先就是医嘱、病历写的好不好。我还见过肇事双方和解后,把医生涮了的。那位医生觉着很委屈,和被害人理论,你们猜他说什么?---“我说什么就是什么?谁让你听我的了?我让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你是大夫,我是大夫?我又不懂。”患者的话够不够绝,感到窝囊吧?别窝囊,今后记住,第一不做法官,你不管谁对谁错。你只是一个医生,只管看病,好好写病历;第二不要可怜谁。不要把自己和这样的患者放到一起,那样做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他捧你是有求于你,是想利用你,你满足他的要求后,一旦他和肇事方把事了结了,他们会一起骂你“黑”,一起告你,值吗?这样作医生傻不傻?)04、扩展入院常规检查,以免部分入院时即存在的疾病因未查出而导致患者认为“住院期间因医疗错误所至”。必要的检查应多做,尽量让病人做决定。熟人住院如果不检查,也应签字后果自负。凡患者拒绝之检查(包括颅脑CT,各项血生化,乃至肛门指诊(这可交由学生练习)须于病程记录描述并由患者或其家属签字加带“后果自负”。(推荐,医生代表科学,不是在菜市场买卖,讨价还价,让人开心,要有医疗原则。否则一厢情愿替他省钱,出了医疗事故,我不止一次见过欠钱不交或没钱治病的患者和家属拍着桌子喊:“我有钱,我没钱能来治病吗?谁让你替我省钱,我要的是人,是治好病。现在你们没治好,我要告你们。”---血的教训啊)05、 勿向患者及家属过多解释病情,告知其病名及严重即可。(强烈推荐,很多单位的领.导都要求医护人员要耐心详细解释,这是领.导怕患者找麻烦,却不明白专业知识有其特殊性,那是对牛弹琴,患者听不明白,你的话被他似是而非的“理解”后,很可能被作为依据和您纠缠不清。就像4、5岁的小孩子问父母“为什么”一样,,最后问道:“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你回答:“就是这么规定的”。他会问;“为什么这样规定?”······你肯定晕,孩子呢?会认为你没水平,回答不了问题,呵呵,患者也一样,一样是纠缠,不同的是--患者会告你。再重复一遍,我得意思是:病情一定要交代清楚,但不是他问什么你都要答,不过解释项目可以简单,医生的态度却要诚恳。别让他告你“态度不好”呵呵)06、详细而且有选择的记录患者及家属的于病情治疗不利的要求及行为,部分要求其签字。(推荐)07、按治疗的要求书写病案,而不是按实际情况书写。如感染创口至少每日换药,其余可按其是几级手术,几级愈合分别对待,病案须如此记载,但实际你根本忘记了换药是另一回事。08、每次的检查及治疗都要上医嘱(搭车开给自己的检查及药除外),患者未行或拒绝的勿忘记入病程记录并于医嘱停止执行。09、自己管好自己的病人,禁止他人管理,别帮熟人的忙,你和他熟但患者也是和他熟不是和你熟。永远不要收“红包”,收了你就是他“乖孙子”了。记住病人不是父母,也不是朋友,因为他们不会把你推上被告席。病人是会把你推上被告席上的人,所以要时时刻刻记住病人就是明天会把你推上被告席上的原告,那末,你就能以最大限度来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强烈推荐,我的一位朋友说他通过治病认识某局领.导,答应可以办事,但我告诉你“80年代还可以,现在医患关系不值钱”。我的一位大学同学说过一句话:现在医生和患者就是猫和老鼠的关系---天敌。为什么?因为医生提防被患者告,患者怕被医生多花钱。我要说得是,两者精疲力尽,互相保留态度,倒把如何想尽办法治好病的事给抛开了,值吗?)10、上级医师的指示一定照做,切记将其分析及医嘱纳入当天的病程记录。这是为推卸责任而采取的弃帅保车法。(推荐)11、永远不要把希望寄托在领导身上,但记得自己搞不定的一定要请示上级,不要逞强。(推荐,很多小医生喜欢表示自己和主任关系近,主任会罩着自己,记住这世间除了父母对儿女,没人愿意为你揽麻烦。)12、碰到危重病人,掌握以下步骤,有百利无一害:第一氧气,第二盐水,第三想上级。(推荐,这是急诊时不管你脑子多空都要记住的,实在不行,你就象《越狱》男主人公一样纹身吧)13、该下病危下病危,该下病重下病重,然后让家属签字,若他死了,你有已通知家属的证据,若他侥幸活了,你更不会有事。但死亡通知你不要乱签,涉及到一些善后处理的法律知识。(推荐,我见过一个下死亡通知的医生被患者家属追,他们要给医生“穿”衣服——丧服,呵呵因为那个患者被自己假牙卡住导致窒息,管床医生没经验,口头下了死亡通知,患者家属去买衣服,结果假牙被老大夫取出来了,后果····记住,小大夫说话别冲动啊!)14、全面书写手术通知单,并详细向患者家属解释,把他吓着了不敢签字,你宁肯不做了。(推荐)15、若手术是你主刀,就自己写手术记录。若你是一助,照实记录并交由主刀大夫过目,他不同意就让他批改后重抄后让他签字。(推荐)16、出现他科问题则请有关科室会诊并要求会诊大夫留详细会诊记录并照行之,切勿班门弄斧。(推荐,我见过不少住院医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爱犯这个毛病)17、妥善保留各种检查单及会诊单以免其他(本科或外科)大夫改写。18、不必相信下级医疗单位的检查单及诊断治疗方案。19、诊断证明一定要与病案一字不差。(推荐)20、出院时填写治疗效果须谨慎,例子太多,不胜枚举,勤问上级大夫。(推荐)21、“出院医嘱”宁多勿少。该写的一定要写,出院后此患者执行不执行是他的事。22、不管怎样的病历上都记得要写上“不适随诊”这句话(包括会诊),万一病人离开医院后病情恶化你就有退路。(强烈推荐)认真检查自己的每一份出院病历。及时修改。23、对身上暂时无钱的、或者如外地打工真的无钱的,要一视同仁,给他基本的药物和检查,宁可教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欠费有医院扛大头,对病人“欠治”也许就是我们“欠揍”,犯不着。(强烈推荐,记住你要是真“以院为家”,这时候就不要想给医院省那点药费钱,一旦出事故,你赔的钱是医药费的无数倍,还不包括你要背负见死不救的名声。)24、遇有要对你动粗的不良之徒,如果你觉得占不了上风,不要动手,好汉不吃眼前亏,三十六计走为上。(推荐)25、如果在冲突中吃了亏,不要怕把事情闹大,要舍得花精力、财力,让对方见着你就害怕。(推荐,在罗杰·道森的《有效谈判秘诀》里讲过,冲突中最疯狂的人通常是赢家)26、全科同事要团结,遇事一致对外,脸皮要厚。要象法庭上的律师一般,敢于把白的说成黑的,把黑的说成白的,把豆腐说成是麦子做的。(强烈推荐,科室这是摆脱困境的必要措施。但现实生活中同心协力比较难。有两个原因, 一是有人心术不正、落井下石,我当小大夫时,有一次差一点被同科室的人搞成医疗事故,当时是一个癌症患者,手术切除,在术前患者本人和他爱人要省钱,要求标本不送病检,而我所在医院没有硬性要求手术标本一定要病检,当时这是比较普遍的事,也是我没医疗法规的经验,术后也没保留标本。晚上患者请吃饭我没去,科里其他人去了。第二天患者的爱人和患者的哥哥几个人找我要标本,说“身上切的东西一定要看看,你们科的某大夫告诉我们了,标本哪能不作病检,我们一定要做病检,”,我解释是你们不要标本的。她爱人说“我们2万块钱手术都做了,还差那点病理检查费,要丢了就是你的责任”。当时我就蒙了--遇见不讲理的了。回到办公室,就见那个医生不怀好意的笑,问我:“患者找你要标本,找到了吗”。我装糊涂:“什么标本,患者没找我。”他一脸的失望。我不知道他和患者还说什么,总之要找到标本,我转身冲到手术室,最后多亏当天手术室的护士把标本留在手术车上,第二天那辆手术车没用,找到标本我算逃过一劫,我算体会同行是冤家了!其实我到医务科后接触医疗事故知道,标本丢失是大事,当时事情闹起来的话,牵连的人会有很多,绝不只我一个。所以在一个科室中一定要严防这样吃里扒外,利用患者挑事的人,因为他一句话就会制造一起莫须有的医疗事故,损失极大,最后就算不损失钱,也耗费大量的精力。第二个不合作的原因正是博弈论中的一个论题---叫《囚徒困境》。在困难时,个体选择行为方式不会是最佳的,而是本着对自己更有利的。这就是所谓自私的本性。逃脱责任、找替罪羊就是这时最好的选择了。)我说这些就是想告诉医生朋友们现在的医疗环境不好,团结很重要,哪怕不在一个单位,不认识,也要互相担待,别····。多说好话吧。唉27、注意结交一些在社会上叫得响的“朋友”,他们能随时为你撑腰。(推荐)28、任何情况下,千万不要不作为!(推荐,要让患者感受到你的存在和关心。作秀也好)29、提高诊治水平、严格遵守诊疗常规和良好的服务态度是自我保护的最佳途径。(推荐,没有比加强业务素质更重要的了。不懂业务出问题是必然的。做医生业务不精也最被人瞧不起。)30、留一个自己的病案周记,免的病人告你时你都想不起来他是谁。
精神障碍是以心理(精神)活动(感知觉、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活动)异常为主要表现的障碍,专门研究精神症状规律性的科学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即狭义的精神病理学。《新牛津病学中》对精神病理学定义是:“异常的情感、认知和行为的系统性研究”。包括解释性精神病理学(explanatory psychopathology)和描述性精神病理学(descriptive psychopathology)。前者根据理论来推导可能的发病因素,后者根据患者自己的感受或旁人的观察来详细描述并划分症状。Jasper将理解与解释区分开,描述性症状学是侧重前者的。理解是医生对于患者内心感受的个人体验,要求医生具有共情能力,即站在患者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了解患者的感受。而解释是用科学的方法从外部观察并推导因果关系。在精神病理学中,可根据是否有联系来判断原发和继发。原发是令人无法理解的,而继发则是情由可缘的,如医生站在患者的立场上也会极度沮丧,那么认为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继发性虚无妄想)也不难理解。内科学中可以将症状和体征严格区别开,而在精神科中它们都是通过患者的描述发现的,因此二者并不严格区分,而是统称为症状。如需根据某个症状进行诊断,该症状在所诊断疾病中必须经常出现并且具有代表性。目前,临床上精神疾病的诊断尚无客观的生物学检验指标,绝大程度上依赖于病史的收集与精神状态的分析,精神症状分析仍是临床诊断的基础。描述性症状学并不试图解释患者的感受或行为,而是客观的观察并描述;不关注潜意识的可能内心冲突,而是强调患者意识到的感受和外在表现;无法进行脑部定位,只能根据患者的描述进行症状性质的判断。感知觉障碍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状、颜色、大小、重量和气味等;知觉是一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的印象。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和哲学观点对于感知的理解各有差异。在1950年到1970年,格式塔心理学侧重于感知的整合性和精神症状中感知的障碍,提出了原始格式塔和精细格式塔过程。近来,一些神经心理研究证实了感知障碍中存在信息接受和信息解读方面的问题。哲学观点对感知也有影响。Hunder采用了康德的观点,认为在感觉器官在接受信息后,可根据既往经历的分类和内心体验进行进一步分析。康德强调,外部刺激和内心感受的反应可以相互作用,典型的例子是Capgras综合征——患者对他人面容感知和辨认的障碍。视觉的感知过程至少有四个水平,视网膜、外侧膝状体、枕叶视皮质和海马。在第三水平即视皮质水平时,人们才真正地“看”到,事实上图象并没有改变,还是各个神经元收集到的边、角、曲线和运动的信息,但通过大脑的整合形成对外部世界的整体感知。对人体面容的辨认更加复杂,可能通过海马区与其他皮质区的信息相联系,如和面容相对应的声音等。冒充者综合症(Capgras syndrome):1923年由法国的精神科医生卡普格拉(J.Capgras)首先描述,也称卡普格拉综合征(Capgras syndrome),该症状通常由于受到某种外界打击而产生。核心表现是患者认为一个现实的人(多数是亲属)被另外一个人所冒充或取代,这两个人同时都存在,而且长相和其他特征都是一样的。被冒充的原型还可能是其他熟人、见到的任何人、患者本人,甚至是机器人、外星人、物品、房子、环境等。至于冒充者究竟是谁,患者很少追究。女,26岁,研究生,寒假回家时感到父母被外表长相酷似的别人替换了,连房子和所有物品也都被替换了,随后发现来访的亲友也都被替换了。她去走亲访友,所到之处一切都已经被替换了,仿佛置身于专门为她仿照家乡面貌设计的“第二个故乡”。坚决要求男友陪她一道去寻找“失去的家园”。在火车上她去了趟厕所,回来发现男友也被替换了,刚才座位周围的其他旅客也被替换了。于是惊恐地报警。在门诊她多次询问医生:“现在的医学是否已经发达到不留痕迹地复制一个人的水平?”在精神科,面对的患者是千差万别的,感知障碍可能发生在不同水平;但与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相比较,障碍常发生在综合程度较高的水平。换言之,从接受信息的感觉器官到分析信息时的情感和意志,精神科的感知障碍会影响信息分析的各个过程,包括感觉障碍和知觉障碍两个部分。感觉障碍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知觉障碍常见于精神疾病。感觉障碍(disorders of sensation):多见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和癔症,包括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和内感性不适当。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又称感觉增强,由感觉阈值降低或强烈的情绪因素所致。临床表现为患者对一般强度的刺激反应特别强烈、难以忍受,如感到阳光特别刺眼,声音特别刺耳,轻微的触摸皮肤感到疼痛难忍等。多见于丘脑或周围神经病变,精神科常见于神经衰弱、疑病症、焦虑症等。感觉减退(hypoesthesia):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患者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知。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谵妄或其他类型的意识障碍,精神科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内感性不适(senestopathia):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适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喉部阻塞感、腹部气流上涌、内脏扭转或牵拉疼痛等。多见于疑病症、分离性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等。知觉障碍(disturbance of perception):常见的知觉障碍有错觉、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错觉(illusion):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错误感知。出现错觉的前提是有客观刺激的存在,我们熟知的“风声鹤唳”、“杯弓蛇影”都属于错觉。错觉可发生在一下四种情况:1、感觉条件差使感觉刺激的水平降低时,如光线暗淡时将挂着衣服的衣架错认为是一个人。2、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感知的清晰度下降时,如专心读书时听见响声以为有人叫自己。3、意识障碍使意识水平下降时,如谵妄时将输液皮条当成蛇。4、情绪因素处于某种强烈的心境状态时,如恐惧、紧张、期待时将陌生人看成熟悉的人。错觉可在正常人中出现,如光线暗淡、情绪紧张或处于期待状态时出现错觉,但条件改善或解释后,很快意识到错误,并能及时纠正。病理性错觉常因意识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产生,患者常坚信不疑,并伴有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容易及时纠正。病理性错觉多见于谵妄和躯体疾病,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知觉障碍——幻觉幻觉(hallucination):是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幻觉的病因学理论:病因学理论有3种: 1、信息处理过程不同水平的过度刺激; 2、大脑皮层功能的脱抑制; 3、感觉信息在解释水平上的障碍。Penfield 和Perot的研究显示过度刺激(overstimulation)可能是病理机制。他们刺激了500名患者的颞叶脑部,其中8%报告有幻觉体验。刺激枕叶可引起单纯的幻视,如闪电、圆圈、星星或者线条。这种现象被称为是Formkonstanz,在实验室用药物诱发的精神障碍中可观测到,后者是明显的过度刺激模型。有趣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轻易地将药物诱发的幻觉和自己本身的症状区分开。应用神经网络理论,Hoffman通过刺激Hopfield网络产生幻觉,超过网络存储容量负荷的刺激可产生类似幻觉的症状。脱抑制理论源于Hughling Jackson,他认为神经活动的脱抑制引起阳性症状,而该系统的毁损导致阴性症状。一项关于脱抑制理论的现代研究是通过暗室和隔音设备进行的感觉剥夺实验,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感觉剥夺后很少出现严格定义的幻觉,在1880年Galton的研究中部分人出现生动的(通常是视觉的)、想象性的体验,在后来在Jaensch的研究中将之称为“eidetic type”。“临睡前幻觉”可以用脱抑制解释,在健康人中可出现。在刺激的解释和评估水平上是否能产生幻觉尚有争议。该理论认为幻觉是一种知觉,但对它的性质却没有进行确切的描述。最近,神经心理学理论和研究通过神经意象实验提出,大脑存在“内在监测系统”,通过建立连续的等级来处理模棱两可的感知。幻觉的分类:按所涉及的器官分按幻觉的性质分: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分:感知综合障碍(psychosensory disturbance) 指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多见于癫痫。常见:(1)视物变形症(metamorphopsia):患者感到周围的人或物体的大小、形状、体积等发生了变化。看到物体的形象比实际增大称作视物显大症(macropsia),如看到他的父亲变成了巨人,头顶着房顶;比实际缩小称为视物显小症( micropsia)。如一成年男性患者感到自己睡的床只有童床那么大小,认为容纳不下自己的身体而坐着睡觉。(2)空间知觉障碍:患者感到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改变,如候车时汽车已驶进站台,而患者仍感觉汽车离自己很远。(3)时间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时间的快慢出现不正确的知觉体验。如感到时间在飞逝,似乎身处于“时空隧道”之中,外界事物的变化异乎寻常地快;或者感到时间凝固了,岁月不再流逝,外界事物停滞不前。(4)非真实感(derealization):患者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变得不真实,视物如隔一层帷幔,像是一个舞台布景,周围的房屋、树木等像是纸板糊成的,毫无生气;周围人似没有生命的木偶等。对此患者具有自知力。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思维障碍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是人来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由感知所获得的材料,经过大脑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概念,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推理。正常人的思维具有目的性、逻辑性、连贯性和实践性。思维过程的实现与外部现实性和目标指向性相关。从这个角度来说,思维可根据是否有明确的边界和日常事件的相关程度分为3种类型:幻想、想象和理性思维。通过分析幻想和理性思维的区别可理解3者的不同。幻想(也可称为内向性思维或空想思维)所产生的思维是没有外部现实性的,即使思维者有时候意识到启动该思维的心境、情感或动机,其产生的过程也完全缺乏目标指向性。在某些情况下,幻想特意将现实排除,因为可能涉及患者不想或无法完成的行为。正常人偶尔会自主产生幻想。但当幻想的内容被思维者误认为现实,则是异常情况。这种对现实的否认可以局限在一定程度(如癔症的转换和分离、病理性撒谎和某些妄想)或完全与现实脱节。 理性(概念性)思维是通过逻辑来解决问题,完全排除幻想。该过程的准确性与个人的智力相关,但可被理解和推理过程中的各种不同因素所影响。想象介于幻想和理性思维之间。它通过幻想形成某个物体或情境,但存在合理性和可能性。这类思维有目标指向性,但通常产生粗略的计划而非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想象和理性思维的核心区别是前者忽略了Popper的观点——任何理论假设必须通过证伪或反驳。如果患者过分倚重于自己的假象事物或情境而不理会可能的合理解释,则是病态。在超价观念中,想象性的解释超过其他一切可能的解释;而在妄想中,则其他所有的解释都被排除在外。思维障碍——妄想妄想(delusion),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是思维内容障碍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症状。典型的妄想有三个特征,缺一不可:1.妄想是一种坚信或确信妄想不接受事实和理性的纠正,可说是不可动摇和不可纠正的。妄想的这个特征是普遍公认的。例如,DSM-III写道:“不论几乎所有的其他人相信什么,也不论毫无疑问的和昭然若揭的证明或证据指向反面”,妄想始终为病人所“坚信”。也许有人会问,历史上有不少人首次提出某种学说或理论时遭到几乎所有其他人的反对,但历史终于作出了公正的裁判,个别人的观点是正确的,难道在当时可以说这个别人的观点是妄想吗?确实,在极少的场合下,我们会碰到很难确定究竟是否妄想的案例,但如果结合第二个特征来考虑,问题往往迎刃而解。例如,哥白尼和伽利略坚信地球绕日运行而不是相反,这种信念完全不涉及自我,因而根本与妄想无关。 曾有这样一个病例:病人是某大学的一位学生,他自称发明了提炼石油的新方法,由于省去了传统提炼方法中的某些步骤,工艺大为简化。他撰写了厚厚一本著作,里面旁征博引,有许多公式和图表,外行人读起来看不出有什么荒谬和错误的地方。开始是由教研室和院系专家审阅,都认为行不通。后来经病人反复申诉,由学校领导出面邀请校内外许多专家组织鉴定委员会进行科学评定,结果还是一致认为行不通。专家们在指出了若干重大错误的同时也肯定了病人(作为一名大学生)广博的知识、钻研精神和为国家创造财富的善良愿望,并鼓励病人改正错误进一步钻研。病人完全拒绝专家委员会的意见,认为那是“压制新生力量”。精神科医生抱着同情和理解的态度与病人晤谈时,发现病人很高傲,似乎他已经成了世界第一流的发明家和科学家。病人估算出,用他的方法炼油每年可以为国家节省许多钱。他“决定”,用这笔钱办一个图书馆和一个研究所,由他任所长和馆长,还以他的名字设立奖学金,在学校里给他树立一个铜像等。谈起专家们的意见时,病人完全回避,只字不提人家的意见,而只有气愤。医生耐心地告诉病人,他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愤怒并无助于解决问题。相反,病人需要的是冷静、思考和采取有效行动去克服“压制新生力量”的专家势力。遗憾的是,病人完全听不进去。几个月以后,病人逐渐出现了确定的被害妄想。最后一次晤谈中,病人已经不谈他的“发明”,甚至连问及他的著作时,他也“忘记”放在什么地方了。可见,关于提炼石油的“发明”只不过是体现自我价值的一个临时的外壳,而一旦自我价值在被害妄想中得到了体现时,著作对于病人便没有意义了。诚如Jaspers所说,妄想总是直接涉及“经验现实”(empirical reality)的。对于有关宗教的妄想和所谓形而上学的妄想,也应该作如是观。如果一个人已经超越了世俗的追求,妄想也就不会发生了。2.妄想是自我卷入的E.Bleuler(1924年)写道:“妄想是自我中心的,它对病人的人格有着切身的重要性。”DSM-III写道:“妄想是一种错误的个人信念……” A. Clare( 1980年 )说:“妄想是自我卷入的,它饱含着个人极为重要的感受。” F.J.Vingoe (1981年)认为,妄想是“信念的个人化”,即“妄想的内容与个人的需要,恐惧或安全等密切相关”。所有这些不同的措词实际上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情。实际上,妄想的核心判断总是包含着“我”。例如,“我伟大”,“我有罪”,“我的配偶与某人有暧昧关系”,“人们在迫害我”,“人们咳嗽吐痰都是针对着我”,“某人钟情于我”,等等。反过来说,在各式各样的思维障碍中,不论其推理判断的内容和形式如何,只要信念不涉及自我,说它是妄想便不能得到精神病学界的公认。3.妄想是个人独特的这就是说,妄想是某一个人所独有的信念,而不是任何集体所共有的信念。DSM-III写道:“这种信念是通常不被病人的文化群或亚文化群的其他成员所接受的。”妄想的这一特征使它区别于宗教、迷信、巫术以及一切不为局外人接受的某一文化群或亚文化群的信念。正是由于每一个正常人的头脑里都浸透了所属文化的价值观,妄想是容易为人们所辨认的。对于典型的妄想的诊断,学术观点十分分歧的精神科医生之间有很高的一致性,根源就在于此。妄想的内容妄想内容的出现、发展和患者的情绪、人格、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既往经历相关。总体而言,妄想内容可以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以下是6个常见的主题: 被害妄想患者认为自己正被跟踪、监视或受到骚扰; 嫉妒妄想 患者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另有外遇。钟情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正受到别人的钟爱; 自罪妄想 患者感到自己有罪、无价值、贫穷甚至可以达到“虚无妄想”的程度,后者患者感到自己虽生尤死,如行尸走肉; 夸大妄想 患者认为自己身赋异廪、声名显赫甚至具有法力; 疑病妄想 坚信自己身患重病。 情绪状态和某些妄想内容相关。自罪妄想、无价值感和疑病妄想通常与抑郁相关;夸大妄想和钟情妄想常见于欣快、激动或躁狂状态;被害妄想和嫉妒妄想多见于怀疑的情绪状态或妄想氛围,偶见于抑郁患者。 除了以上宽泛的划分,还有一些特殊的分类: 宗教妄想 通常伴有夸大妄想和自罪妄想 传染妄想 是疑病妄想的特殊亚型,确信自己受到了病原体的感染 替身妄想 患者坚信某个熟识的人已经被别人代替,或别人变成了他自己 控制妄想 患者感到自己的感觉、情绪、需要、意志或思维被控制或受别人影响(这类妄想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来源于认知功能障碍)妄想的结构妄想的结构包括3条标准 1. 用“有逻辑”或“无逻辑”来判断思维是否有逻辑性; 2. 用“有条理”或“无条理”来描述患者的想法是否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具有高度逻辑性和条理性的妄想被称为“系统性妄想”; 3. 第三条标准评价妄想和现实的关系: 在极化性妄想中,妄想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交错在一起; 如妄想的观念和现实各归各,互不影响,称为并列; 在内向性妄想中,患者完全不理会现实生活,只生活在自己的妄想世界中。 超价观念超价观念是在患者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能理解可接受的观念。超价观念可以是可能存在的影响或害怕,缺乏理由支持的目标或者过分的愿望。 超价偏见(超价偏执观念)表现为对行为或他人言语的自我解释,患者认为别人忽略、轻视、不公正、冒犯或钟爱自己。超价害怕表现为病态的嫉妒、疑病(如寄生虫恐怖)或体象障碍,后者表现为患者认为自己的形体缺陷引起他人注意,不论这缺陷是真实存在还是假想的。如神经性厌食的患者竭尽全力保持消瘦或一些患者因认为自己属于另一种性别而要求转换自己性别。 超价观念一般出现在病态人格中,患者的精神结构即既往学习和经历的代表被动力过分影响,最后导致人格变化。因此,甲亢患者因存在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假设,可能会产生争吵或诉讼的超价观念。有时,超价观念仅产生于异常的情绪状态,因为此时应有的对立情绪无法与前者抗衡。
双相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以抑郁、轻躁狂、躁狂以及混合状态交替发为特点。该疾病预后不良,复发率、自杀率和自残率均很高,可损害患者多种行为与功能,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但临床上早期区分却存在很大难度。首先,双相障碍中3/4(女性)或2/3(男性)以抑郁发作起病,很容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 其次,目前双相障碍的早期识别主要依靠临床特征,而大部分临床特征在两种疾病中没有绝对界限,具有可变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对早期识别双相障碍缺乏特异的生物学指标。约有40% 的双相障碍患者曾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平均误诊时间长达7.5年,约1 /3 的双相障碍患者因未使用心境稳定剂而影响疗效。因此,早期识别和恰当的治疗对双相障碍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经典分类及患病率1.双相Ⅰ型障碍:既有躁狂(并非只有轻躁狂)发作又有重性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如果躁狂发作是由于抗抑郁药物或其他药物所致,尚不能做出诊断。终身患病率:0.4%-1.6%。2.双相Ⅱ型障碍:有轻躁狂发作但无躁狂发作的双相障碍。DSM-Ⅳ-TR中轻躁狂症状方面诊断放宽,发作时间可以少于4天,如持续2-3天。终身患病率:约0.5%。3.快速循环型双相障碍:ICD-10标准:A.必须满足双相情感障碍的标准;B.必须在12个月内出现至少4次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快速循环型发作常见于双相Ⅱ型,女性多见。终身患病率:占双相障碍患者的5%-10%。4.双相障碍混合状态:ICD-10标准: 至少在2周内的大部分时间里躁狂、轻躁狂及抑郁症状必须同时突出或为躁狂和抑郁在数小时内迅速交替。DSM-Ⅳ对混合状态的定义较严格, 只有同时符合躁狂发作和重性抑郁发作诊断标准且持续至少一周才诊断为混合状态。终身患病率:约占双相障碍30-40%。有学者对此提出“软双相”概念。软双相是指目前为抑郁发作,且过去的确没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但具备某些特征的抑郁障碍,这些特征可以预测今后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可以说是“抑郁”演变成双相障碍的过渡概念,亦被称为“假单相”。现有研究提示软双相有诸多的危险因素,如女性,发病年龄比较早(一般在25 岁以前,甚至为10 多岁) ,有精力旺盛气质、环性情感气质以及边缘性人格障碍,有双相障碍、自杀、边缘性人格障碍等家族史,病程发作较频繁,晨重夜轻等生物节律性更明显,抑郁发作表现混合性、非典型或激越性等。双相障碍的治疗双相Ⅰ型急性躁狂或双相Ⅱ型轻躁狂发作可首选锂盐。如果以往对锂盐疗效欠佳可以选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或在锂盐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快速循环发作或混合发作,首选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或与其他心境稳定剂联合治疗。新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喹硫平和奥氮平对混合发作均有一定的疗效, 但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奥氮平。双相抑郁障碍治疗可首选锂盐或拉莫三嗪,较严重的抑郁可以在锂盐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TCAs转躁率11.2%,SSRIs转躁率3.7%,安慰剂转躁率4.2%,所以尽量选用转躁率小的抗抑郁药。对难治性病例可联合应用锂盐和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若无效可以考虑再加用一种心境稳定剂,或可以加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临床上引起抑郁症的原因很多,有些人是因为儿童时期的不良经历患上抑郁症,而有些人是因为生活或者事业上的不顺利等等原因患上抑郁症的。那常见的引起抑郁症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般,常见的引起抑郁症的原因有: 1、心理因素:重大的突发性的负性生活事件且持续时间较长,对个体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恶性的刺激,导致抑郁症的发生构成重要影响。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如亲人死亡或失恋等情况,是直接的引起抑郁症的原因。 2、遗传因素:抑郁症的原因与遗传素质密切相关。家族史研究发现,其亲属同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 3、童年经历:儿童期的不良经历,往往构成成年期发生抑郁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4、人格因素:人格特征中具有较为明显的焦虑、强迫、冲动等特质的个体,易发生抑郁症,也是常见的引起抑郁症的原因。 5、社会因素:不利的社会因素对于抑郁症的原因有重要影响,婚姻状况的不满意是发生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低经济收入家庭中的主要成员易患抑郁症。 6、环境因素:在环境因素中与抑郁症的原因关系密切的是日照不足。季节性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主要与冬季日照时间短、日照不足和天气变冷时人体内分泌变化有关。 以上解读的就是常见的引起抑郁症的原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些引起抑郁症的原因都是比较常见的,大家要根据这些原因积极进行抑郁症的预防,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减少抑郁症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