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产后的产妇护理 由于会阴部的血管丰富,血液循环良好,血流量也很充足,所以伤口愈合的能力非常强。不太严重的会阴伤口3—4天就不会痛了。没被感染的话,严重的会阴伤口差不多一个星期表皮就能愈合。 1保持会阴部的清洁与干燥 自分娩第二天起用10%的洁尔阴液冲洗外阴,或用10%洁尔阴擦洗外阴,每天两次直到拆线。切忌由后向前擦,应该由前向后,防止会阴切口拆线后裂开。如感到外阴伤口肿胀、疼痛,要及时就医,一般可用95%酒精纱布湿敷或50%硫酸镁热敷。 如果恶露还没有干净,应坚持每天用流动清水冲洗外阴最少两次,大便后也应冲洗一次,冲洗时要从前往后冲洗,以避免大便等脏物的污染。一定要用干净专用的毛巾(不建议用水盆,因为水盆的脏水会循环污染会阴伤口)。 勤换卫生巾,勤换内衣裤。以避免湿透后浸湿伤口,发生感染。 2避免伤口裂开 侧切的新妈妈睡觉或坐着时重心都应侧向伤口对侧,既可以避免恶露污染伤口,又可以避免伤口受压,切口表面错开。 保持大便通畅。不要总躺在床上,尽量多下地走走,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喝鱼汤、猪蹄汤等汤饮,不吃辛辣食物以保持排便通畅,可防止便秘发生。在解便时,可先收敛会阴和臀部,然后再慢慢坐到马桶上。万一发生便秘了,也不要太用力,可暂时使用开塞露。 拆线后的几天内,避免做下蹲用力动作。坐位时身体重心偏向右侧以防伤口受压切口表皮错开。避免摔倒或大腿过度外展,这样都会使伤口再度裂开。 3平时多做做缩肛运动 躺着、坐着,随时随地都可以做的。这样既有助于促进扩约肌的收缩,又能够早日恢复阴道的紧致。 4要经常留意伤口,一直到产后两周为止 首先伤口是否疼痛,如感觉伤口疼痛,检查伤口有红肿、裂开、流血水、流脓等现象,最好马上就医,很可能是伤口感染。如果发现伤口处有小的脓包,可能是对缝合线的吸收有障碍,应到医院请医生将缝合线拆除,伤口就愈合了。 不管是侧切伤还是撕裂伤,因为生理结构的原因,会阴部难以保证无菌的条件,随时都可能感染,所以术后的清洁工作十分重要。 新妈妈要做好身体的清洁工作,可是,刚生完宝宝的那几天,因为伤口疼痛,很多人无法像平时那样蹲下来清洗会阴部位,用什么办法才能让清洗工作完成得即轻松又彻底呢? 可以让妈妈坐在抽水马桶上,把温开水装在水壶里,家人拿住水壶让水慢慢地冲在妈妈的会阴部,妈妈一边用手轻轻擦洗,这个方法绝对是即卫生又省力。 新生儿护理 1清理口腔 胎儿娩出时应迅速清除口咽部的粘液和羊水,以免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但不要擦洗口腔,因新生儿口腔粘膜薄嫩,易受损伤。如果出现“鹅口疮”─—口腔粘膜出现点片状的白膜,可轻轻涂擦制霉菌素药水。 2保温 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全身轻轻擦干,用洁净温暖的棉毯包裹。室温不能低于23℃。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36.5℃左右时,以后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3滴眼 初生后即用0.5%新霉素或0.25%氯霉素滴眼,以防新生儿眼炎。眼睛分泌物多时,可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棉球拭净后再滴眼药。 4体位 除妈妈抱起喂奶外,新生儿整日卧床休息。应保证有足够睡眠时间,每日在20小时以上。最好采取侧卧位,尤其喂奶后应向右侧卧,平时采取左侧卧。经常变换体位,可防止睡偏头。仰卧不安全,此种体位,如漾奶时,可引起窒息。可不必枕枕头,如枕时枕头的高度应大致同肩宽,更不能用硬枕头来矫正头形。 5注意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要特别注意两个因素:第一是通风因素。新生儿的居住环境要求有适当的通风气流,同时要避免传统房屋坐南朝北格局的穿堂风;第二是噪音因素。高分贝、刺耳噪音要注意隔离,以免对宝宝的听觉器官造成伤害。 6注意冷热护理 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差,因此,冬天要保暖,夏天要防暑降温,平时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7注意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因而接触动作要轻柔,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要用温水擦洗皮肤皱折处,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 8注意脐带护理 在新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0.5%聚乙烯醇醚络碘溶液擦洗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不要放盆内洗澡。脐带脱落后,可以不用纱布,但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发现脐部有红或有脓性分泌物,则应进行消炎处理。 9要保证充足睡眠 经常变换新生儿的睡姿,以防止头颅变形。 10处理特殊生理现象 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乳房肿大、红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过几天后就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或有其它不良反映,则应去医院检查。 顺产后的注意事项 下面介绍一下产妇顺产后的注意事项。 第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有些产妇看到自己的宝宝会心花怒放,情绪高涨,还有一些产妇因宝宝性别或宝宝有不好,情绪低落,甚至沮丧,这都会影响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出血。 第二,要好好休息。 分娩是体力消耗较大的过程,会感到疲倦,会不知不觉地睡意袭来,这时要抓紧时间休息,可闭目养神或打个盹儿,但不要熟睡,因为你还要照顾宝宝,要给宝宝喂第一次奶。 第三,要进行母乳喂养。 宝宝出生后半小时内就要给宝宝喂第一次奶,同时跟宝宝进行皮肤接触。这有利于刺激乳腺分泌,对母亲子宫的恢复很有好处。 第四,注意观察出血情况。 分娩后2小时内在分娩室观察,此期间最易出血,所以特别要注意,分娩后2~24小时在病房观察,仍有出血的可能,你可以自己按摩子宫,能减少出血。这天会阴伤口和子宫收缩会引起疼痛,可采取仰卧位休息。 第五,注意饮食。 生孩子后会感到饥肠辘辘,可吃些不刺激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红糖小米粥、红枣大米粥、鸡汤面条、鲫鱼汤面叶、煮鸡蛋等。吃过食物后,可美美地睡上一觉。 第六,要及时大小便。 顺产的产妇,分娩后4小时就要排尿,产后6小时要排出尿,24~48小时排大便。 第七,尽早下床活动。 产后就要在床上活动,如翻身、抬腿、收腹、提肛等,顺产8~12小时即可下床活动。 总之,上述是一个正常分娩的完整过程,但其在目前现实中仅占少部分,因为孕产妇中有约60%有高危因素,40%有正常头位,其中还有1/3存在头位不正,所以分娩中异常产程较多见。 以上就是对产妇顺产后的保健注意事项的介绍,现在应该是有了解了吧,一定不要忽视了对产妇的健康护理,希望每个新妈妈都能健康。
近年来,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的妇女人数逐年增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存在瘢痕子宫妊娠、凶险性前置胎盘、子宫破裂等风险。随着二胎政策开放,剖宫产后再妊娠的人数急剧上升,剖宫产后阴道分娩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关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有选择性再次剖宫产(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section,ERCS)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section,TOLAC)两种。TOLAC 的成功率各国报道不一,从 60%~80% 不等;且子宫破裂的风险高于 ERCS,但整体风险率不足 1%,一旦发生子宫破裂,孕妇输血率、子宫切除率和围产儿发病率、死亡率明显增加。 因此,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但有 TOLAC 意愿的孕妇必须在产前充分评估、具备阴道分娩适应证、规范的产时管理、具备相应的应急预案的前提下实施 TOLAC。为规范 TOLAC 的适应证、产时管理及应急预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经验以及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相关指南,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制定了「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管理的专家共识」。 由于很多方面尚缺乏有效的、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尤其是缺乏我国的循证数据,需要在将来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本共识。现将本共识内容进行简要解读。 TOLAC 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为提高 VBAC 成功率,降低 VBAC 失败造成的不良母儿结局,临床中需慎重选择合适病例,临床医生首先要掌握 VBAC 禁忌证和适应证。虽然几个指南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但并没有绝对的禁忌证和适应证,必须个体化评估。在特殊情况下,即使不符合上述 VBAC 适应证,例如流产、死胎或者病人已经自然临产进入活跃期,临床医生也可尝试 VBAC。 关于分娩方式的决定,临床医生应在孕妇 36 周时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决定。孕妇及家属应了解 VBAC 的利弊,及发生胎儿窘迫、子宫破裂的概率以及应对措施。VBAC 必须在能实施紧急剖宫产术的医疗单位进行,并备有随时可参与抢救的产科医生、儿科医生、麻醉医生以及手术室人员,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尽可能在 30 min 内实施紧急剖宫产,最好达到 5 min 剖宫产。 对于前次剖宫产的孕妇,尽量获得上次剖宫产的手术记录,以便于了解前次剖宫产是否发生切口延裂、倒「T」行切口、宫体切口或者纵行切口等情况。一旦明确前次剖宫产存在上述情况的,应列为 VBAC 紧急。 此外共识中指出的不存在前次剖宫产的指征,指的是前次剖宫产的指征为难产。数据表明,成功的 VBAC 在前次因胎先露异常而行剖宫产的女性中的可能性更高(84%),而在因难产或胎儿窘迫指征而行剖宫产的女性中可能性分别为 64%,73%。第一胎紧急剖宫产的女性,尤其是经历引产失败的女性,VBAC 成功率也较低。 应用超声观察子宫瘢痕愈合情况,是产前预测子宫破裂风险的一种手段。超声将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分为 3 级,I 级指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 ≧3 mm,子宫下段各层次回声连续;II 级指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小于 3 mm,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回声失去连续性,局部肌层缺失,加压时无羊膜囊突出;III 级指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小于 3 mm,可见局部羊膜囊或胎儿隆起,可见前壁肌层内羊水中的强光点或光斑。 但是,通过子宫疤痕厚度预测子宫破裂的风险存在争议,因为 B 超测定子宫瘢痕厚度受到测量次数、测量位置、膀胱充盈程度、胎先露、经腹部还是经阴道测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Jastrow 等对 12 项研究中 1834 例 1 次子宫下段剖宫产史者进行系统性分析,发现子宫下段厚度与子宫破裂的风险呈强相关,但由于研究的异质性,故无法统一最佳截断值。不同作者建议的界值不同,子宫下段全层厚度和肌层厚度的截断值分别为 2.0~3.5 mm 和 1.4~2.0 mm。 几个国际指南同样一致否定了子宫下段厚度在这方面的预测价值,完全未提及相关信息。2015 年更新的英国皇家妇产科指南也明确指出,通过子宫瘢痕厚度预测子宫破裂的风险还无法证实其有效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子宫瘢痕处的肌层连续性缺失不建议进行 VBAC。 国外指南认为,胎儿估计体重大于 4000 g 的可行 TOLAC,而估计体重 4500 g 以上的,因其子宫破裂风险中度上升,推荐择期剖宫产。国内共识推荐 4000 g 以上行择期剖宫产,这可能是考虑到中国人与白种人的骨盆条件差异,此外,由于受教育水平差异,国外孕妇在孕期体重控制较好,巨大儿出生率低。 对于 2 次及以上子宫下段剖宫产的孕妇能否实行 VBAC,国内共识是不推荐的。但国外指南认为,有过两次剖宫产是的女性实施 VBAC 的成功率(62%~75%)与有过一次剖宫产的女性成功率相近,但是其子宫切除率和输血率比单次剖宫产女性增高明显。因此,有过 2 次剖宫产史的女性如果在资深产科医生充分告知和评估的情况下,采取全面的个体化风险分析,那么其进行 VBAC 是可行的(B 级)。 提高 VABC 成功率的因素 前次阴道分娩,特别是先前成功的 VBAC 是成功实施 VBAC 的最佳预测因素,也是子宫破裂风险降低的独立因素。产妇身高较高、年龄小于 35 岁,BMI 低于 30,孕周小于 39 周的自然临产,更高的 Bishop 评分都可能增加 VBAC 的成功可能性。目前认为,白色人种女性成功率最高,黑色认真女性成功率最低。 产妇高龄、受教育程度小于 12 年、产妇在农村或私立医院分娩、有母体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甲状腺疾病等)、妊娠 40 周以上、催产、引产均降低 VBAC 的成功率。 分娩前的评估 TOLAC 前应充分评估,可提高 TOLAC 的成功概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孕 36~37 周由高年资产科医师为孕妇确定分娩方式、计划的分娩日期、是否引产等。 1. 严格掌握并充分分析 TOLAC 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2. 评估孕妇骨盆情况、胎产式、胎方位、胎儿估计体质量等,是否存在头盆不称及生殖道畸形等。 3. 建议妊娠满 36 周开始超声评估子宫切口处肌层的连续性。 4. 建立本医院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方式的评估表及规范的 VBAC 知情同意书。 分娩期的监护及管理 除了常规的产程管理外,对 VBAC 孕妇需要注意加强监护,注意孕妇的自觉症状,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在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产程开始后监测和评估的重点,仍然是如何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理子宫破裂。子宫破裂一旦发生,往往是非常突然和紧急的,造成的后果也是严重的。 其临床表现多样:胎儿心动过缓的异常胎心宫缩图,产妇持续腹痛尤其是宫缩间歇期,异常阴道流血,血尿,休克或低血容量表现,腹部轮廓改变,先前存在的有效宫缩突然停止,到胎儿位置不清,胎先露位置升高甚至胎心音消失等。超过一半的孕妇会出现两个以上的症状,最多见为胎心监护异常和腹痛,子宫破裂的诊断通常在紧急剖宫产或产后剖腹探查时做出。 但大多数研究认为胎心监护异常是子宫破裂最常见的征象之一,可提示高达 70% 的子宫破裂。故对尝试 VBAC 者,一旦临产应该连续胎儿电子监护。缩宫素加速产程不是 VBAC 禁忌证,在有指征并充分评估病情的前提下,给病人提供正确的咨询后方可谨慎使用。需要缩宫素静脉点滴加强宫缩时,尽量使用小剂量。 当产程停滞或胎头下降停滞时,可放宽剖宫产指征。第二产程时间不宜过长,应适当缩短第二产程,必要时可行阴道手术助产,助产前需排除先兆子宫破裂。发现胎心异常、先兆子宫破裂或子宫破裂等征象时应实施紧急剖宫产,尽快娩出胎儿,手术中请新生儿科医师到场协助抢救新生儿。严密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出血等情况,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纠正出血的相关并发症,必要时输血治疗,并积极预防感染。要求实施 VBAC 医院有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应对可能突发的子宫破裂情况。 TOLAC 孕妇的引产指征同非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但引产方式的选择及引产过程的监测与围产期预后密切相关。关于引产的安全性,目前尚缺少循证医学证据。因此,需要由高年资医师通过评估母儿状态、引产条件及方式,并与孕妇及家属沟通后再决定引产。 无论引产或者缩宫素加速产程均增加子宫破裂的风险: 自然临产者为 0.4%,缩宫素加速产程 0.9%,缩宫素引产 1.1%,前列腺素制剂引产 1.4%。国际指南达成共识:虽然引产增加试行 VBAC 患者的子宫破裂率,但由于绝对风险低,故引产对 VBAC 来讲也是一种选择。 美国质控管理和研究机构对 1980 年到 2009 年有关 VBAC 引产的 27 篇质量较好的全文进行分析,评估各种引产方法包括缩宫素、地诺前列酮、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及机械性方法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无论足月或早产 VBAC 引产成功率约为 63%,机械性方法最低(54%),米索前列醇最高(69%)。但英国皇家妇产学院指南认为与应用前列腺素制剂相比,使用机械方法(人工破膜或者水囊)进行引产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较低。 国外大多指南不推荐孕晚期使用米索前列醇用于剖宫产史或者子宫大手术史患者促宫颈成熟或引产,避免前列腺素制剂与缩宫素联合使用。一项研究指出,缩宫素使用剂量和子宫破裂风险之间呈剂量依赖关系,但无证据确定 TOLAC 中缩宫素应用的最大值。催产素引产或加速产程过程中应从低浓度、小剂量开始,控制缩宫素的滴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子宫形态,观察子宫下段是否有压痛,胎心及羊水是否有变化,一旦出现产程缓慢或停滞,应尽早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与自然临产相比,TOLAC 的产妇在引产或催产的过程中子宫破裂的风险将增加 2~3 倍,剖宫产的风险增加 1.5 倍,引产会增加 TOLAC 的失败率。 分娩镇痛 建议对于计划 TOLAC 的孕妇应早期采用椎管内麻醉,以减轻孕妇疼痛,或满足手术产的麻醉需求。分娩镇痛应由麻醉科医师制定相应的用药方案,尽量通过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ACOG 已明确提出,在 TOLAC 中应用硬膜外麻醉镇痛是安全带,因为,子宫破裂最敏感的指标是胎心监护异常。减轻分娩的疼痛能够提高孕妇的分娩信心,增加 VBAC 的成功率,且不会增加 TOLAC 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通常不会掩盖子宫破裂的症状和体征,但可增加第二产程延长和手术助产的风险。 产后管理 VBAC 孕妇产后的处理与无子宫瘢痕者并没有很大区别,只是胎盘娩出后要不要常规徒手探查宫腔以进一步确认子宫的完整性。目前认为,通过徒手探查宫腔诊断子宫完全破裂和不全破裂的准确性低,对无症状的子宫破裂常规手术修补并不能改善结局,只有伴随症状如出血的子宫破裂才考虑手术修补。 若出现子低血容量症状、宫轮廓不清、阴道流血较多、明显下腹部压痛等,需积极寻找产后出血原因,应警惕子宫破裂可能,在监测生命体重、开放静脉的同时进行阴道检查或盆腔超声检查。产后监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变化情况,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 总之,大部分的一次子宫下段剖宫产史的患者应向其介绍 VBAC,前提是该医疗机构有完善的应急预案,最终进行 VBAC 还是择期剖宫产需患者和医生共同决定,患者应对 VBAC 的潜在风险和获益充分知情,并将相关内容记入病历。在初次剖宫产后的早期,应和病人讨论她们的生育计划,以及她们在未来生育中 VBAC 潜在可能性。 对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的利弊风险仍需基于循证医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严格的评估和监测规范,当然也不能为了降低剖宫产率盲目推行 VBAC,需在充分评估的前提下,患者充分知情理解的情况下制定适合孕妇的分娩方案。
1、妊娠囊:经腹超声最早在停经后6周可见,经阴道超声最早5周可见 如经阴道超声未发现妊娠囊,且血β-hCG>2000IU/ml(IRP)则高度怀疑异位妊娠或宫内异常妊娠 2、妊娠龄: 妊娠龄(天)=妊娠囊平均内径(mm)+30(适用于孕7周内) 妊娠龄(天)=胚长(mm)+42(适用于孕7周~12周) 妊娠龄(周)=头臀长CRL(cm)+6.5(适用于孕7周~12周) 3、孕囊增长速度:1.2~1.5mm/d 4、卵黄囊: 经腹超声最早 6 周可查见,经阴道超声最早 5 周查见,约 10 周时消失,12 周后完全消失。 3mm 4.4cm不再有。 19、胎位与胎儿方位: 胎位为先露部的代表在产妇骨盆的位置 头先露:脊柱右→前为左 脊柱左→前为右 臀先露:脊柱右→前为右 脊柱左→前为左 胎位的写法由三方面来表明: ①代表骨在骨盆的左侧或右侧,简写为左(L)或右(R); ②代表骨名称,如顶先露为“枕”,即“O”,臀先露为“骶”,即“S”,面先露为“颏”,即“M”,肩先露为“肩”,即“Sc”; ③代表骨在骨盆之前、后或横。例如顶先露,枕骨在骨盆左侧,朝前,则胎位为左枕前(LOA),为最常见之胎位. 胎位ROA表示:头先露,右枕前。 在顺产的最佳胎位来讲,这种胎位排第二。LOA头先露,左枕前排第一。 20、脑室宽度: 正常值:侧脑室各部、后颅窝池、透明隔腔(第五脑室)宽均15mm: 脑室重度扩张或脑积水。 21、LVW(脑中线至侧脑室外侧壁距离)/HW (脑中线至颅骨内缘距离)44cm/s; 24周PSV>56cm/s; 32周PSV>66cm/s; 36周PSV >80cm/s; 40周PSV>95cm/s; 31、胎儿缺氧诊断标准: ①比值标准:妊娠期,大脑中动脉RI <脐动脉RI ; ②脐动脉标准:孕30周后,S/D>3;晚孕期,RI >0.75;孕18~20周后,脐动脉舒张期缺如或反向; ③子宫动脉标准:孕26或27周后,子宫动脉S/D>2.7,有舒张早期切迹。 注意几个诊断的时间段的前提,脐动脉S/D是孕30周后,正常胎儿30周前,S/D可以>3 32、鼻骨:测量时间:11周~13+6周,平均长度约2~3mm,低于同孕龄5个百分位考虑鼻骨短。鼻骨角度:鼻骨与额骨延长线夹角>44° 33、眼距:孕20周前LD=RD(眶内距)=1/3D(眶外距)。孕20周后眶内距略大于眶外距。 34、下颌骨:正常下颌骨长度约1/2双顶径,小下颌畸形是下颌骨长度常常小于双顶径21%。 IFA角:下颌、上唇两点连线与额骨垂直线的夹角角度,正常值65°,小于50 °,可定义为下颌退缩 35、胎儿静脉导管(DV):胎儿脐静脉经静脉导管汇入肝静脉,回流入下腔静脉。正常频谱为三相波,S波、D波及a谷,三者均为同向,如果a波方向,提示胎儿心脏异常可能。早孕期a波可出现短暂反向。 36、脐动脉血流:正常期待S/D、RI随孕周增大而降低,晚孕期S/D应
产检的内容 产检是保障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和孕妇不同阶段身体情况的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每一位孕妇朋友都必需要经过这一个流程,而且不同的时期的产检都有不同的检查侧重点,详解如下: 1 孕早期产检 产检时间:(受精卵——第12周) 每月一次 基本描述:这个时期的产检主要是核实怀孕情况,并对胚胎作初步了解。 必须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妇科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白带、梅毒筛查、B超检查。之前没有做过婚检、孕检的人,还要增加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家里养宠物的人,则要增加寄生虫检查。 2 孕中期产检 产检时间:(第13周——第27周)13-16周进行初查,16周后每月产检一次。 基本描述:这个时期的产检主要是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排查畸形儿(即唐氏综合征)和特殊疾病如糖尿病、乙肝、梅毒、艾滋病等。 必须检查包括:血压、宫高、腹围、胎心、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B超等。此外,怀孕18周后就会出现胎动,建议从28周后就开始记录,若胎动减缓、消失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3 孕晚期产检 产检时间:(第28周开始)36周前每2周进行一次产检,37周起每周一次产检。 基本描述:这个时期的产检主要是监测胎儿和孕妇情况以及对临产前的评估。 必须检查包括:体重、血压、宫高、腹围、浮肿检查、胎心、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骨盆内诊、胎儿监护。 产前检查包括的流程 1 产检的询问 年龄:年龄小于20岁容易发生难产,年龄大于35岁容易有妊娠合并症。 职业:从事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作,医生会做一些特殊的检查。 月经:询问末次月经时间,推算预产期。月经不规律可通过B超推测出预产期。 妊娠史、病史、手术史、家族史等。 2 产检的身体检查 基本检查:准妈妈的发育情况、身高、体重、营养储备、精神状态等。 产科检查:骨盆测量和生殖器官检查:对怀孕进展和分娩做出评估。 血常规和血型检查:为入院分娩可能的输血作准备,还为了了解有无发生母婴ABO血型不合的可能。 尿液检查:医生通过尿检可以检查出准妈妈尿路是否感染或是否患有肾病,尿检是早期检查发现妊娠并发糖尿病的重要参考指标。 腹围、子宫底高度检查。 胎心多普勒检查:检查胎儿在宫内的安危情况。 产前检查注意事项 1、第一次检查前要了解自己的直系亲属及爱人家族人员的健康情况。 如果有可能一定要爱人和你一起检查,特别是第一次,他应该回答既往健康状况,有无遗传病家族史,同时他也可以咨询、了解与怀孕相关的许多问题,在整个孕期给予你最好的理解和帮助,同时分享怀孕所带来的快乐。 2、测宫高前要排空小便: 测量子宫高度和腹围大小是每次检查时医生必须要做的项目。测宫高是在孕妇排空小便后,平卧位,测量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子宫底部最高点的距离,它反映子宫纵径长度,以厘米为单位;腹围是经肚脐绕腹一周的长度,仍以厘米为计量单位,它能反映子宫的横径和前后径的大小。所以,宫高和腹围可间接反映子宫大小。膀胱在子宫的前面,如果膀胱充盈会抬高子宫高度,影响测量的准确性。所以测量宫高前一定要排空小便。 3、尽可能在同等重量的衣着下测量体重: 孕妇增加的体重主要来自3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胎儿;其次是来自维系支持胎儿生长的结构,如增加的血容量、羊水、胎盘、子宫、乳房组织等。另外,还来自体内储备的脂肪组织。妊娠体重增加太多或太少都不正常,前者可能对孕妇不利,可能出现妊娠并发症或难产,后者则会造成孕妇营养不良,胎儿发育迟缓甚至会发生早产。所以正确地测量体重非常重要,只有在同等重量的衣着下,才能客观地反映体重的增长情况,以便医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4、静坐半小时后再测量血压: 血压升高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表现之一,只有正确地测量血压,即在活动后静坐半小时后测量血压,才能客观地反映血压的真实情况,以便及早发现并治疗轻度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使之尽快痊愈。 5、化验尿液应留取中段尿: 化验尿主要是检查尿液中有无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尿中蛋白的出现提示有异常情况的发生。女性的尿道口和阴道口比较近,如不注意的话,尿液往往会被白带污染,不能真实地反映尿液的情况,所以必须留中段尿。留尿时,先把前半段的尿液解掉,留取中间一段的清洁尿去化验,这样得出的化验结果比较真实。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由子宫肌层的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包含了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如胶原蛋白、牵连蛋白、蛋白聚糖,因此又被成为平滑肌瘤。子宫肌瘤在女性一生中的患病率为 50%~60%,大于 50 岁女性的患病率可高达 70%。 危险因素n 1. 种族 不同的基因表达可影响各种族子宫肌瘤的患病率。美国的一项研究表示,非裔美国人在 35 岁前比白种人更易患病,在 50 岁以上患病率可>80%。在欧洲,祖籍为非洲的女性也观察到了同样的现象,而且,这些女性术后 4~5 年再发率高达 59%。 2. 年龄 Peddada 利用磁共振成像(MRI)观察了 72 名女性在 12 个月内子宫肌瘤的大小变化,这些子宫肌瘤 6 个月的平均增长率为 9%,且增长率与得病年龄密切相关,45 岁的女性肿瘤发展快。但非洲种族的女性肌瘤增长率与年龄无明显联系。另外,将生育年龄延迟到 30 岁以后的女性子宫肌瘤患病率大大增加。 3. 初潮年龄小 Kim 和 Sefton 的研究发现,女性月经初潮年龄小不仅是子宫肌瘤患病的危险因素,还在其他与激素相关的疾病,如子宫内膜癌、乳腺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4. 多产 产后子宫得以修复,微小病变内的组织细胞会有选择性的凋亡,因此有研究指出,多次怀孕可对子宫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妊娠期和产褥期子宫的局部缺血却会使肌瘤迅速增大,病理常为红色样变。 5. 咖啡和酒精 Wise 的研究发现,摄入过多的咖啡和酒精会增加非洲女性子宫肌瘤的患病率。 6. 遗传因素 子宫肌层平滑肌细胞的核型异常和基因调节异常均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7. 其他因素 身体健康状况如肥胖、高血压,饮食生活习惯如喜食红肉、吸烟均与肌瘤的生长有关,但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 分型 当肌瘤需要手术时,它的分型是评估适合哪种手术方式的标准之一。根据其与子宫壁的关系可大致分为三类:粘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和浆膜下肌瘤。目前得以较广泛应用的是 2011 年的 FIGO 分型,如下图: 图 1 示子宫肌瘤的FIGO 分型:0 型带蒂的粘膜下肌瘤;1 型粘膜下肌瘤,肌壁内部分
子宫内膜俗称子宫壁,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组成部分,如果出现疾病,往往会影响到受精卵的正常着床,导致习惯性流产的问题出现,使患者的正常受孕受到影响。但是很多的女性并不知道自己子宫内膜薄(通常在,通常女性会出现月经量少的症状,是由于雌激素水平低而引起的。子宫内膜薄,月经出血就会减少,子宫内膜薄会导致卵子不能很好的着床,使女性受孕受到了阻碍。 子宫内膜薄的原因分析: 子宫内膜薄的原因分为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全身因素有内分泌失调,如雌激素水平偏低、孕激素不足、排卵障碍和生长激素缺乏等;局部因素主要是内膜损伤,粘连和缺如等。单纯内分泌因素造成的子宫内膜薄,临床上可以用激素调整,适量的雌激素、孕激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深圳富盛辅助生育指导中心提示造成子宫壁薄原因如下: 1、内分泌失调 很多女性子宫内膜薄,是因为内分泌严重失调致体内激素失衡,使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紊乱所致。 2、流产刮宫对内膜造成损伤。 人流刮宫会使子宫内膜变薄。多次药流或人流动作过重都可能引起子宫内膜薄。有的患者做完人流手术后,就没有来过月经,这说明人流手术严重伤害了子宫内膜。如果内膜底层受到损伤,后果会很严重。 3、子宫发育畸形 子宫发育畸形也是子宫内膜变薄的一个原因,但是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忽略,临床上有的患者的子宫造影,已经不是倒梨形了,甚至是细长条。 子宫内膜薄如何孕前调理: 由于雌激素的刺激能够使子宫内膜发生增生而变厚,从而为受孕做预备,在子宫内膜薄的调理方法上,应该根据女性朋友自身的情况来决定。 1、年龄因素造成子宫内膜薄:由于年龄偏大,而导致月经量偏少,从而引发子宫内膜太薄,通常采取补充生长激素来调理。 2、激素因素造成子宫内膜薄:由于女性朋友激素低而导致子宫内膜太薄,女性朋友应该在月经的第10天起,进行补充雌激素。 3、黄体功能造成子宫内膜薄:如果由于黄体功能不足,而造成的子宫内膜太薄,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激素。 4、内膜受伤导致子宫内膜薄:由于内膜粘连及损伤导致子宫内膜太薄,通常情况下,只有进行宫腹腔镜下的冷器械处理,严重时要采取内膜移植。 子宫内膜薄的饮食调理 子宫内膜薄女性在饮食上要以豆类、谷类、薯类为主,肥厚油腻,易于滞瘀,少食为好。干果不忌,可随时食用。养生行血,核桃温阳,大枣、桂圆益气养血,更为适用。平时饮食上也可以多吃些含有天然雌激素的食物补充雌激素,可以多吃黄豆、黑豆及豆制品,大豆含有天然雌激素,能补充雌激素。另外还可以多吃羊肉、乌鸡等肉类,对其也有一定的好处。对不孕或需要做试管移植的女性建议每天一颗VE助孕,可以吃榴莲、西柚、鹿胎膏、紫河车、雪蛤,蛋白粉、燕窝、阿胶、黑木耳,蜂皇浆等。
曹泽毅教授: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举措。目前来说只有宫颈癌是唯一一个知道原因、明确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癌症。预防宫颈癌最好的办法就是疫苗。宫颈癌疫苗对没被HPV病毒感染过的年轻女孩子比较有效,主要对十岁左右女孩接种。西方国家接种HPV疫苗已超过十年,可以明显看到接种女性HPV感染率很低。但中国这方面走的比较慢,今年刚不久才批准应用。我个人认为,宫颈癌疫苗应与其他预防性疫苗一样,对适龄女孩的接种该由国家负担。目前中国能够接种HPV疫苗的女孩将近一个亿,如果只是部分有能力接种的去做,那么是没有意义的。预防应该是广泛的、群体的。如果国家能承担起这个接种责任,那么过个五年十年,我们中国宫颈癌的患病率一定下降。
预防措施主要分为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婚前、孕前预防。通过婚前、孕前检查和遗传咨询,了解双方身体健康状况有无影响下一代生命质量的疾病。同时,双方都要戒烟戒酒,远离有毒有害物质,建议有生育要求的妇女选择最佳生育年龄生育 。 二级预防主要是孕期干预。包括合理营养、谨慎用药。通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方法,选择性进行宫内干预,减少异常胎儿出生率。 三级预防,主要就是针对已经出生的缺陷儿进行一些补救的措施。对其进行甲状腺功能、苯丙酮尿和听力功能的筛查,尽早发现问题,进行治疗。 临床上,三级预防的作用相对比较弱化,我们还是强调一、二级预防。
补铁食物排行榜上的前四大名,有缺铁性贫血的人可经常让它们到你的碗里去哦。 第一名 动物肝脏 肝脏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品。含铁量高且吸收率好,容易进食和消化,而且不容易引起过敏,特别适合给老人和儿童。 鸭肝铁的含量为最高,每100 毫克含35.1毫克,其次是猪肝,为22.6,再次是羊肝为17.9 毫克,每百克鸡肝只含12毫克铁,牛肝含铁量为最低,为8.8 毫克。 第二名 蛋黄 既往认为,鸡蛋黄是最好的补铁食物,不过经研究表明,鸡蛋黄的含铁量虽高,但吸收率较低(每100克鸡蛋黄含铁6.5毫克,铁吸收率只有3%),但鸡蛋是常见食物,食用保存方便,各种营养价值较高,从综合角度来看,可排第二。 第三名 动物血 煮过的动物血凝块,也称血豆腐。动物血的营养丰富,含铁量高,吸收率高如100 克鸭血为31.8毫克,猪血含铁8.7毫克。“以血补血”,有一定的道理。 第四名 黑木耳 每100 克黑木耳里含铁97.4毫克,比动物性食品中含铁量最高的鸭肝高出约3 倍,但黑木耳的吸收率相比之下较低,而且进食量较少。 所以黑木耳并不是理想的补铁的食物,但黑木耳还有其他人体需要的保健成分,故列在第四名,供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浓茶、咖啡含有较高的鞣酸,会影响铁的吸收,不宜食用。 草酸会降低铁的吸收,因此,在烹制含草酸较高的蕹菜、菠菜、茭白等蔬菜前,进行焯水处理,即在开水中过一遍,可以有效去除部分草酸。
数胎动进入孕晚期,很多医生都会建议孕妈数胎动。可就这么一个用小学数学知识就能搞定的数数问题,愣是让很多孕妈咪踩出了大坑。 胎动的感觉是怎样的? 虽然我们经常查看相关孕期知识,但真正到了自己实践的时候,往往还是有很多疑惑和不确定,比如胎动,胎动到底是什么感觉?像小鱼一样游动还是像在打拳击?很多孕妈咪个体感觉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孕妈咪自己去判断了。 胎动,就是胎儿在子宫内的运动。起初,宝宝由于体积太小,动作轻微,所以妈妈们很难感受到。但到了孕 18~20 周之间,宝宝的手脚伸展可以触碰到子宫壁了,这时很多准妈妈就开始感觉到胎动的存在了。 通常来说,初产妇感觉到胎动的时间会晚于经产妇,而且每个人的个体差异非常大。所以,健康正常的准妈妈都不要过于担心“为什么自己还没出现胎动?”,更不要担忧自己会感觉不到胎动。 因为这种来自你身体内部的“打招呼”,其独特的方式足以让你在第一时间感受到。 怎样数胎动? 通常从孕28周开始,大夫就会要求数胎动了。 每天在早、中、晚饭后各数 1 次胎动,因为餐后血糖水平较高,宝宝也精神饱满,拳脚会比较活跃。 数的时候要静坐或侧卧,每次数一小时,再把这三次胎动的次数乘以4,就得出了12小时的胎动总数。 正常健康的情况下,宝宝的胎动次数应该是每小时3到5次,所以12小时应该有30~40次,或者更多。 如果12小时还不到10次,就表明胎儿可能缺氧; 若连续12小时没有胎动,就应该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怎么才能算一次胎动呢? 数胎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特别是遇到比较闹腾的宝宝,一动起来就是组合拳,延续性特别好,这怎么数?还有的宝宝断断续续的动,应该算一次还是多次?真是个令很多孕妈咪纠结的问题。 从理论上说,发生在1、2分钟内的几次胎动都可以合并成一次。但具体隔多久才能算单独的一次,其实可以灵活掌握。 真的要间隔2分15秒的就算成两次,而间隔1分59 秒的就要算成同一次吗? 其实数胎动没那么死板。连续数几次后你就会掌握宝宝活动的规律,算一次还是算多次,只要前后标准统一,就可以了。 如果统一标准下,胎动忽然减少50% 以上,就应该引起重视。 要注意的是: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多,胎动也越活跃;但是到了妊娠末期,由于宝宝迅速长大,宫内活动空间减少,所以胎动也会相应变少。 胎动还是打嗝? 大概在孕30 周,你就会渐渐习惯胎动的规律和感觉。可忽然有一天,肚子总会有那么一两次出现轻微的、规律性颤动,大概2、3秒一次,抖动幅度比一般胎动要小,有时会长一些,在10-20分钟左右。这种动是一跳一跳的,很像心跳。准妈妈用手摸在跳动的地方,手会感觉一弹一弹的,很有规律。 这是怎么回事?也是胎动? 别担心,这是宝宝在打嗝。 打嗝≠胎动。 胎宝宝打嗝是很正常的现象,就像成人的呼吸,因为胎宝宝的肺部尚未发育完全,所以需要不断吞食羊水来练习肺部的呼吸,以便为出生后正常呼吸做准备。 你看,数胎动虽然简单易操作,但有时候也很容易引起人的紧张,因为它随意性、主观性更强,这就对准妈妈的心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胎动明显减少时,不要太慌张,也有可能是宝宝在休息,也有可能是你工作累了饿了等,都会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下,只要让自己平复心情,找个轻松的环境侧卧下来,再数上一个小时,就又恢复了。不过,如果胎动依然稀少,那么就应该求助于医生了。 当然,胎动也绝对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宝宝一直在不停歇地频繁胎动,有可能是早期缺氧后发生挣扎的求救信号。如果忽略了,那么接下去胎动就有可能减少乃至消失,最后结果甚至是胎儿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