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 1.血源性传播:接受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 2.母婴传播:乙肝病毒能通过胎盘传播(宫内传播),或在孕妇分娩时从产道传播(围产期传播)。 3.医源性传播: 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而未经消毒或处理不当可造成传播。 4.性接触传播: 性乱交、同性恋性接触及夫妻之间性生活未采取防护措施。 5.密切接触传播:乙肝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都可能含有乙肝病毒,可污染器具、物品而具有传染性。 乙肝病毒的传染,除了必须有患者作为传染源以外,还必须有容易感染的人群以及和乙肝患者接触的传染途径。一般的健康成年人都有比较完善的免疫系统和完整的皮肤粘膜屏障,病毒一般很难侵入,即使病毒突破了重重防线,进入了健康人的体内,人体的免疫系统也可以迅速的把病毒消灭掉。临床统计表明,成年人感染的急性乙型肝炎痊愈率高达95%。所以说成年人对乙肝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即使受到感染也很容易痊愈。 如果家人或同事患了乙肝或携带乙肝病毒,完全不必精神紧张或大惊小怪,可以通过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体,达到抗病毒和保护机体的目的。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化验项目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等6项。各级医院因医疗条件不同,以上项目不一定都能检查。 在看化验单时最常遇到的问题是看不懂上面写的一些简写英文代号。在此,介绍一些化验单上多用的符号: TC:代表血浆总胆固醇,也有用T-CHO代表血浆总胆固醇的。 TG: 代表甘油三酯: HDL-c代表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代表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ApoA1:代表血浆中载脂蛋白A1。 ApoB: 代表血浆中载脂蛋白 B。 看化验单时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指标的正常数值应该是多少。现介绍一般情况如下: 总血浆胆固醇:3.36~5.78mmol/L(130~200mg/dl)。 血浆甘油三脂:男性为0.45—1.81mmol/L(40--160mg/dl);女性为0.23--1.22mmol/L(20--108mg/dL);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2.19mmol/L(35--85mg/dL);载脂蛋白A1:110--160mg/dL。 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2mmol/L(120mg/dL); 载脂蛋白A1:110~160mg/dl; 载脂蛋白B:69~99mg/dl; 当发现血脂化验单上的以上数值超出正常范围时,首先应该检查一下血的样本是不是在空腹状态下采取的。一般要求病人在采血前一天晚10点钟开始禁食,于次日早上9点至10点钟采取静脉血。其次还应注意受试者的饮酒情况,因为饮酒能明显升高血浆中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再次,在分析结果时,应考虑到脂质和脂蛋白水平本身有较大的生物学波动,其中部分是由于季节变化、月经周期及伴发疾病等原因所导致。最后就要从临床角度寻找原因了,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胆固醇的临床意义:增加见于胆道梗阻、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淀粉样变性、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传染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某些慢性胰腺炎、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a一脂蛋白血症、老年性白内障及牛皮癣等。减少见于严重贫血、急性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脂肪痢、肺结核、先天性血清脂蛋白缺乏及营养不良。 甘油三酯的临床意义:增高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道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胰腺炎、糖原累积症、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的临床意义:提示易患冠心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的临床意义:提示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冠心病、脑血管病。 载脂蛋白的临床意义:ApoA、ApoA、ApoB可用于心脑血管风险度的估计,高密度脂蛋白ApoA;下降和ApoB增高在心脑血管病最为明显,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和其他异常脂蛋白血症。 最后需要说明,各个医疗单位由于使用的方法、实验的条件等差异,各项指标的正常值可能不完全相同。一般情况下,在化验单上都标有正常参考值,可对比测定的各项指标是否超过了正常范围。
老王今年61岁,年前做肠镜检查时发现升结肠有2个息肉,降结肠有1个息肉,并做了摘除。虽然息肉被摘除了,可老王心里一直不踏实:息肉摘除后还会长吗?息肉摘除部位会不会癌变?其实约1/3的肠息肉是多发性的,所以息肉摘除后可在别的部位再长。肠息肉的复发是无法预防的,在原部位摘除息肉后,可能在别的部位还有潜在息肉组织,只不过没有被发现而已。所有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者,都应该复查,争取早期发现病变。在结肠镜检时,建议进行全结肠检查。据介绍,息肉的形成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肠息肉具有较明显的遗传性,如果家族中有人得此病,将会传给下一代,息肉如果不干预最终会发展成肠癌。因此,如果家里有人是息肉癌变,那么应该高度警惕,定期到医院体检复查,谨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耽误病情,最终诱发癌变。肠癌多见于40岁以上者,若从未做过肠镜,应做一次肠镜检查。与胰腺癌、肝癌等相比,大肠癌的生存率非常高,及时发现和治疗后,70%的患者可以痊愈。然而,在我国能早期发现的可能还不到10%,这与肠镜检查不足有关。肠息肉复发与生活习惯也有关,如果切除后仍食用辛辣刺激、肥腻的食物,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同样会诱发肠息肉,埋下癌变隐患。肠息肉患者饮食宜清淡,少吃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水果与蔬菜。一般以柔软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不要喝酒抽烟,要适当运动,保持大便柔软规律。医生一般要求多发息肉患者隔1年就要做肠镜检查,单个息肉患者2-3年再复查。肠镜检查一旦发现肠内有息肉,无论是哪种都应切除。
作为一个消化内科医生,常规都是要做胃肠镜操作的,经常有人问我,做肠镜检查疼吗?普通人能耐受吗?我现在就以自己医生和患者双重身份来解答这个问题,为什么是双重身份呢,因为我作为一个内镜医生,已经做了几千例的肠镜,不管胖瘦高矮,不论男女老幼,都经过我的手,那么做肠镜到底痛不痛呢,可以肯定的说,普通清醒状态下的肠镜,从绝对来讲,都会有痛的,只不过每个人敏感性不同,感受不同。总体来讲,肠镜操作,壮年人群最好做,男人比女人好做,很胖的和很瘦的难做,腹部手术史的难做。难做的比好做的病人感受要痛,大部分痛可以忍受,但小部分痛起来真的要命的,医师遇到难做的病例也很头痛,因为理论上来讲,15分钟之内,大部分好做的病例都能完成,超过15分钟,就属于有难度的,超过半个小时就属于难度有点大的,超过一个小时操作还未完成,属于超级难做的,这种病例,患者如果在清醒状态做的话,肯定痛苦不堪,医师也会满头大汗,苦不堪言。从患者角度讲呢,因为几个月前我亲身体会过一次肠镜,是清醒下做的,并不是因为我不喜欢麻醉,而是同事要求我清醒状态下,如果有什么问题,我自己做决定如何处理,当然,最后肠道没有任何问题。作为一个患者躺在检查床上的时候的确是相当紧张的,不管我以前给别人做了多少例,轮到自己当患者,还是出了一身汗,刚进镜的时候感觉肛门口非常不适,有一种捅破菊花的感觉,进镜后开始注气,就明显感觉到一种闷胀感,进镜的感觉倒不是很明显,因为本人属于那种壮年男子,体型健壮,属于那种特别好做的,所以进镜非常顺利,但在注气过程中,尤其是注气比较多的时候,感觉肠道有一股气体在滚动,这时感觉到一种明显的肠绞痛的感觉,立即告知操作者,同事马上吸气,疼痛随着气体的减少明显缓解,所以大家在做肠镜的时候,如果是清醒状态,一旦有不适感,立即告诉医师,医师会吸气减轻你的痛苦。关于耐受不耐受的问题,我认为普通清醒肠镜,大部分人是可以耐受的,前提你得不怕疼,这是句玩笑话了,如果从舒适角度考虑,我强烈建议大家做麻醉肠镜,因为在麻醉状态下,肠道是松弛的,进镜相对容易,而且在患者无明显腹痛前提下,医师会有更多的机会看的更清楚,试想一下,如果你一直在哪里喊疼,医师也不会坚持仔细给你看完,因为你疼,医师草草就结束了,这样对你的诊断会有不利。
现代人是谈癌色变,大多数人认为息肉基本上会恶变,事实上正好相反,息肉大多数不会恶变,而且息肉容易和体表皮肤上的皮赘相混淆。其实皮肤上是没有息肉的,只能是生长皮赘。 息肉在全身各处都可能生长,口腔、咽喉里面则可能生长乳头状瘤,不是息肉。食管里面也是乳头状瘤,膀胱里面也是乳头状瘤,子宫里面常见的是宫颈瘤。鼻子和宫颈的息肉永远不可怕。而女性多见的胆囊息肉则风险更大。肾和尿道里面生长的都是乳头状瘤。 胆囊息肉多发性的一般情况下不怎么危险,但是如果是单个的息肉,而且直径超过一厘米,则需要给予密切关注,3-6个月B超检查一次,看它是否在逐渐增大,如果直径超过3厘米,则基本上视为危险的,必须要进行医学处理了,癌变的可能性显著增加。 大肠息肉最危险!胃息肉、宫颈息肉极少会癌变,宫颈癌主要和病毒感染有关系。宫颈息肉主要是因为炎症引发的。而大场息肉则是沉默的杀手,但是对于大肠息肉一旦发现立即切除,主要是因为它的危险性太大!大肠息肉1-2毫米的基本上就可能癌变,不过大肠息肉的手术切除并不困难,一般情况下在做肠镜的同时就可以用电极刀临床随机切除,没有痛苦,切除完毕后,只是在医生告状后,病人才知道大肠息肉已经切除,没有感到任何痛苦。息肉切除后再送去进行病理检查,确定它是否恶性。 如果在病理化验中,判断它是增生或是炎症性的,基本上解除危险了,但是如果是腺瘤,则必须保持必要的警惕,2-3年做一次肠镜检查,随时观察它的变化,因为大肠腺瘤一般情况下不会只是钻出来一个,应该视为癌前病变,保持观察,出来就立即切除,这样可以保障病人始终远离癌症危险。现在胃镜检查很普及,所以关于胃息肉的问题很多,这里做一下简单说明。 息肉是指黏膜面凸起到腔内的过度生长的组织,其表现、组织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可各不相同。 胃息肉可单发或多发,如胃的部分黏膜或全部黏膜表面散布着大量大小不等的息肉称为胃息肉症。胃息肉可分为真性和假性两种,真性息肉又称息肉样腺瘤,其病变性质属于肿瘤性增生,可发生癌变。假性息肉则为炎性黏膜增生而形成的息肉。胃息肉在无症状的人中的发生率低于1%.胃息肉也可分成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异位性息肉等)和肿瘤性息肉(包括扁平腺瘤即管状腺瘤和乳头状腺瘤即绒毛状腺瘤)两大类,前者的恶变机会不高,而后者有恶变倾向。 炎性息肉无恶变倾向;错构瘤性和异位性息肉很少发生癌变。增生性(再生性)息肉由增生的胃小凹上皮及固有腺体组成,细胞分化良好,有时伴有间质增生和排列紊乱的平滑肌束,这种息肉一般可发生多个,但很少发生肠化,癌变率较低,仅1%左右。但增生性息肉长大后可发生局部异型增生(腺瘤性变),也可发生恶变,在发现胃息肉时应仔细检查整个胃。胆囊息肉的治疗,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消除.原则上息肉单发小于10mm可严密观察,多发息肉或大于10mm的 单发息肉多主张预防性切除.现在由于对胆囊切除的各种弊端的认识,因而建议:5mm以下可以每3个月做B超进行观察;5mm以上,因为有一定比例的人会恶变,而又很难知道它的性质什么时侯会改变,造成思想有负担,目前还没有什么药物可消除息肉,建议进行“保胆取息肉”手术,取出息肉,保住胆囊.手术的目的 只是摘除息肉和明确病理性质,解除心理负担,并不是像以前那样等到10mm,连胆囊一起切除. 胆固醇息肉不必手术治疗,因为它不是真正的息肉,而是胆汁中胆固醇的结晶集结在一起所形成的桑葚状改变,其直径多在1厘米以下。可采用非手术及中药治疗。 平时应注意: 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 低胆固醇饮食 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其它饮食注意事项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日常生活中,直肠息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它对人身体有很大的危害,并且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使得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逐渐的增加,那么直肠息肉是怎样形成的呢? 直肠息肉形成的原因一、直肠息肉是怎样形成的?直肠息肉病因繁杂,其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组织结构异常如幼年性息肉,即属错构瘤性息肉。2、基因遗传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由常染色体显形遗传。病人常有家族性发病史。3、感染部分息肉可由细菌、寄生虫等感染直肠黏膜,由肠道炎性病变增生而致息肉。如肠结核、肠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等。二、直肠息肉发病机制(1)管状腺瘤:最为常见,多数是单个,有蒂,直径一般在25px以下,在肠黏膜表面隆起如米粒或黄豆大,表面光滑或呈细颗粒,颜色接近正常黏膜,质软;大腺瘤如樱桃或草莓,表面有浅沟或分叶状,色暗红,很少癌变。镜下形态可有不同程度改变,轻者为轻度腺体增多,上皮细胞无异常,重者不仅腺体明显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及染色也呈不典型改变,核分裂增多,进一步发展出现腺体细胞多形性,间质浸润,即被认为是重度不典型增生或癌变。(2)绒毛状腺瘤:又称乳头状腺瘤,呈绒毛状、菜花状突出于黏膜表面,病变范围限于黏膜层,瘤体质地柔软,广基无蒂,体积较管状腺瘤大,镜下绒毛状突起呈分支状,形成一个细长乳头状花冠肿物。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约90%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下段,易癌变。(3)幼年性息肉:又称先天性息肉,属错构瘤性息肉,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儿童,有70%~80%发生在直肠,多为单发,小于25px,青春期后有自然消失倾向。(4)炎性息肉(假性息肉):发生在大肠炎性疾病的再生与修复阶段,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肠结核、血吸虫病等。常为多发,无蒂、体积较小,直径很少超过5mm,是其特征,颜色多较浅。有的亦可以有蒂,病程较长时可增大至几厘米。镜下见腺体变长伴有腺腔内反折,形成锯齿样外观。核分裂活性增加仅仅见于基底部,上皮细胞具有不明显的位于基底的细胞核、胞浆丰富,充满黏液。表面上皮下的基底膜增厚,表面上皮呈微乳头外观。增生性息肉(化生性息肉),多发生在直肠,多在40岁以后发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5)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形遗传性疾病,大肠内布满息肉状腺瘤,大小不等,可有蒂或无蒂,具有很高的癌变倾向,多在12岁以后发生。直肠息肉有什么危害吗?1、脱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的关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病人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周围的粘膜层松弛,可并发直肠脱垂。2、肠套叠:有时较大息肉还可以引起肠套叠,以至造成肠梗阻而出现腹痛。3、易癌变:许多单发性息肉患者,初期不重视,很有可能向多发性息肉转变,而多发性息肉癌变的几率极高。怎么治疗直肠息肉?内镜治疗是切除直肠息肉最常用方法。一般来说,只有有癌变倾向的息肉,或者导致临床症状的息肉才需要考虑内镜下治疗。内镜治疗最适用于有蒂息肉,可以采取的切除方法很多,应根据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有蒂或无蒂等,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近年来,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提高,结肠镜内镜切除的手段越来越多,适应征越来越扩大。若息肉久拖不治,可能发生癌。单发性息肉可向多发性息肉转变,而多发性息肉癌的几率极高!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所以,在检查发现有该病时,一定要作病理组织活检,以明确其性质
这篇文章转自消化科同道的科普文章,希望给各位病友能解决一些困扰:在消化科门诊常可以见到一些忧心忡忡的患者拿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报告咨询专家:“教授我这胃是不是变小了啊,我说最近怎么吃得少了呢,这病危险吗,我都没有胃了,我可咋整啊以后”。但是真实的萎缩性胃炎真的是胃变小了吗?首先大致了解一下胃内炎症的分类:根据病变程度及特点主要可以分为: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增生性胃病等。一般认为,浅表性胃炎通常不会恶变,而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最为密切。不过,单纯的萎缩性胃炎只是胃癌的背景性疾病,当其进一步发展出现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时,就被视为癌前病变。图片来源于网络什么是萎缩性胃炎?很多人喜欢望文生义,认为萎缩性胃炎就是胃的体积缩小了,但实际上萎缩性胃炎是指胃内腺体的萎缩或消失,胃的整体体积是没有明显变化的。萎缩性胃炎大多依靠内镜进行诊断,在内镜下可能会呈现花斑样改变。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下可以清晰地看到胃内腺体的萎缩,可伴有肠上皮化生,表现为胃内粘膜被肠道绒毛样上皮所取代,并可能有大而黑的杯状细胞(荧光素钠染色)。图A显示粘膜粗糙、可透见血管;图B可见灰白色肠化结节;图C可见胃角变薄图1:共聚焦激光纤维内镜下可见上皮呈柱状排列,胃小凹数目明显减少,小凹开口扩大(无明显肠化);图2: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下可见胃小凹呈绒毛状,可见较多杯状细胞,腺体分散稀疏,间隔增宽(肠化明显)。那萎缩性胃炎是由什么引起的呢?1、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HP的感染程度与胃粘膜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大部分慢性胃炎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2、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长期浅表性炎症损伤会导致粘膜腺体萎缩,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3、遗传因素:据调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恶性贫血的遗传因素也很明显。4、生物性因素:慢性传染病如肝炎、结核病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胃粘膜染色也证实在乙肝病人胃粘膜内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复合物。5、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与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但是贫血引起胃炎的机理尚不明了。有些学者认为胃炎是原发病,因为胃炎胃酸低致铁不能吸收,或因胃出血以致形成贫血;另一种意见认为先有贫血,因为身体内铁缺乏使胃粘膜更新率受影响而容易发生炎症。6、体质因素: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本病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粘膜机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7、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胃蛋白酶反散至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从而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8、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之一,在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部分萎缩性胃炎患者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有异常。9、其他:如饮食不当、长期嗜烟酒、滥用药物、上呼吸道慢性炎症、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使胃粘膜受损,以及胃大部切除术后,分泌胃泌素的胃窦区切除,致使胃粘膜营养障碍等,均易导致胃粘膜受损而发生萎缩、炎症变化。萎缩性胃炎一般都有哪些临床表现?临床上,大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没有特异性症状,有些患者在饭后会出现严重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有些还会有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少数胃粘膜糜烂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萎缩性胃炎对人们的健康影响大吗,会危及生命吗?所谓炎癌转化并不专指胃中的炎症与肿瘤的转化,身体其他器官如宫颈慢性炎症与宫颈癌、慢性肝炎与肝癌等也有类似的转化。“炎癌转化”在胃内体现大多表现为由胃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到胃癌,特别是萎缩性胃炎伴有中度以上肠化生及异型增生更具有癌变的危险性。但是所有的炎症都会转化成癌症吗?答案是否定的。癌症并不是那么“接地气”,不是随随便便的炎症就可以转化成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治疗呢?1、一般治疗 饮食宜选用富营养、少刺激、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吸烟、酗酒、咖啡、浓茶以及对胃有刺激的药物消除患者疑虑,调整精神情绪,保持心情乐观、舒畅、平和,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2、抑酸或制酸剂 适用于黏膜糜烂或以烧心、反酸、上腹痛等症状为主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受体阻断剂( 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罗沙替丁等) ,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拉唑等) ,制酸剂( 胃舒平、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等)3、胆汁结合剂 适用于各类胃炎伴胆汁反流者,有消胆胺、甘羟铝、铝碳酸镁( 达喜、威地镁) 等,后者兼有抗酸、保护黏膜作用"4、根除 Hp治疗 适用于 Hp 阳性者: ( 1) 胃黏膜糜烂/萎缩病变的慢性胃炎; ( 2) 有胃癌家族史者; ( 3) 伴糜烂性十二指肠炎者; ( 4) 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慢性胃炎"目前推荐方案是铋剂加PPI加2种抗生素组成的四联方案,特别适用于发达地区Hp 耐药较高的地方; 而对于广大农村、边远地区和社区基层Hp耐药较低的人群,则仍可采用铋剂或PPI 加2种抗生素组成的三联疗法。5、黏膜保护剂 适用于胃黏膜糜烂、出血或症状明显者,常用的药物有铋剂( 丽珠得乐、果胶铋等) 、硫糖铝、康复新液、米索前列醇( 喜克溃) 、复方谷氨酰胺、吉法酯、施维舒、膜固思达等。6、促动力剂 适用于上腹饱胀、早饱、嗳气、呕吐等症状为主者,常用药物有多潘立酮、莫沙比利、盐酸伊托必利、马来酸曲美布汀等。7、助消化药 适用于萎缩性胃炎伴胃酸偏低,或食欲减退等症状为主者,常用药物有稀盐酸、胃蛋白酶、泌特、慷彼申等。8、其他 抗抑郁药和镇静药适用于睡眠差、有明显精神因素者。常用药物有三环类抗抑郁药( 阿米替林、多虑平等)、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 帕罗西汀、盐酸氟西汀、西酞普兰、氟伏沙明)、选择性5-HT及NE再摄取抑制药( 文拉法辛) 等。9、手术治疗 对病灶局限、范围明确的胃癌前病变可行EMR或ESD内镜手术治疗,也可酌情分别采用微波、激光、射频氩气刀或高频电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或重度大肠型肠腺化生者可行胃切除手术治疗。萎缩的胃能否再重新恢复?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萎缩和肠化的组织是否能够恢复现在还存在较大的争议,但是积极治疗,养成健康的生化方式毫不疑问是可以改善病情的。患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该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也不忍饥挨饿,一日三餐规律进食,在进食的食物方面,应该尽量少食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尽量少熬夜,保持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在患有其他疾病需要应用药物时,应及时向医生提供自己的胃炎病史,尽量不用或少用对胃肠道损伤较大的药物。胃肠道功能良好,才能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和动力,保护胃肠就是保护健康。
这是一个同道自己查胃镜的感受,希望能给各位病友一点参考:因近日胃痛,作为医生的我不能再开开心心的吃美食了,不得不去医院体验了一把做患者的感觉。疑神疑鬼近1月来,大虾总有种胃部隐隐作痛的感觉,这让学医近十载的她十分的惆怅。便“无比痛苦”的跟身边的同道说:“亲,我胃疼……”。同道缓缓抬头扫了一眼,惊恐道:“呀,大虾,你疼了一头汗啊!”神马(⊙﹏⊙)b,一头汗?那是脑门上冒的油好吧……“没,我是胃隐隐作痛,对了你上次不是说看着我贫血吗,哎呀,都有报警症状了!”然后大虾迅速决定,做个胃镜。上消化道早癌报警症状主要有:乏力、消瘦、贫血、黑便、进食哽咽感及既往腹痛规律改变等。术前准备做胃镜是要空腹的,我们一般是检查前一晚22点后就不再进食食物,检查当天7点后不再进水。但是这里必须强调,平时应用药物控制血压的高血压患者,检查当天也应正常用药的;年龄>45岁的患者行胃镜检查前应行心电图检查。(没有心电图结果或血压过高,医生可是会拒绝给你检查的哦。)同时患者最好随身携带糖块或巧克力,以免排队等候检查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症状。考虑检查一般就短短几分钟而已,大虾便选择了普通胃镜,体会下患者们的感受。为了使胃里干干净净便于观察和更易于发现早期病变,咱们术前要应用局麻药、消泡剂和祛黏液的蛋白酶等药物。这已经很让大虾犯怵,因为看过太多的患者,还没做镜子,光服下这些准备药物就开始‘哦哦’的呕个不停。消泡剂是西甲硅油,术前5分钟时大虾喝了它,是浓郁的香蕉味,闻起来很好闻,可是喝起来感觉怪怪的,像一块油滑过咽喉。喝了它后,立刻恶心想吐,不是因为那个味道,而是它到了口中的那种感觉。局麻药物用的是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应用这个药物最主要的是麻痹咽喉部,所以要仰着头含在嘴里片刻。大虾一点点的将其倒入口中,凉凉的,像薄荷入口,透着辛辣感,还隐约有些咸味。虽然味道不怎么样,倒是比刚刚服西甲硅油好受许多。听说在日本,医生是让患者含此药物起到局麻作用后就吐掉,不必咽下,所以大虾也在舌头辣的不行时,吐了它。不得不为这个药点个赞,效果很好,很快大虾就觉得整个口腔处于一片辛辣之中,咽部感觉就像重感冒时肿胀了一样,因为大虾有鼻炎,平时习惯用口呼吸,它甚至都让大虾有种呼吸略困难的感觉。链蛋白酶等祛黏液药物在国内应用其实还不够普及,大虾所在医院有,但是大虾没使用它。有同仁建议大虾用超细内镜,这样不适感还小一点,可是考虑到超细内镜毕竟漏诊率偏高,大虾又害怕早癌,就主动选择了290。爬上检查床,自动摆好体位,大虾就任人宰割了。酸爽体验操作者走过来后,大虾很自觉地咬住了那个口圈,真是把嘴巴张的挺大的,难怪做的时间长了,有少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下颌脱臼的状况,也是蛮累口部肌肉的(怀疑多做几次会不会脸变得更大了)。镜子过口咽部的时候,果然痛苦,就好像一根针顶在了那里,大虾还出现了咽部痉挛,操作者第一次都没能进去,退出来又进了一次。大虾对痛觉也比较敏感,在镜子旋入食管口时,觉得就像是有刀子划过一样。以前患者问做这个有多难受,大虾时常会说,主要过口咽部时难受,就像刷牙时把牙刷捅得太深了想呕。现在看来并不是,对敏感的人来说,比那痛苦些,会疼的。都说进食管后就不会难受了,现在大虾要加上句,也不会多好受。在食管、胃、十二指肠的操作确实是只隐隐的觉得胃里不适,几乎没有什么感觉。但是镜子仍刺激的咽部一直痛。初见290镜子一点不觉得它粗,怎么往喉咙里一放这么粗啊!往胃里给水时感觉是特别明显的。清楚的感受到凉凉的水流喷洒在自己体内,喷水时倒并无不适感。打气开始不觉得怎样,可打多了之后明显很胀。后来发现被胃体多发小息肉后,大虾一次就把活检、APC和电凝电切术都体验了个遍。下活检钳时,可能目标息肉在胃大弯皱襞中,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以便准确钳夹,操作者打了不少气进去。随着气越打越多,大虾一度有点呼吸困难,有缺氧的感觉,自己突然不能把气吸进肺里去,大虾一度猜测是不是当胃膨胀起来后会影响肺活量的。那刻的体验很恐怖。随后机体开启自我保护机制,令胃逆蠕动同时呕出了大量气体后,舒服了很多。可这却令操作者不满,好不容暴露的良好视野瞬间化为乌有了。隐约还听到:“不让打也得给你打。”然后她继续打气,大虾继续呕……活检时,APC时、黏膜下注射及电凝电切时,胃里没有任何一点肉被揪、被烧的感觉。APC和电凝电切时,电极片贴在腿上时就感觉一颗大果冻爬了过来,挺舒爽的,可是有个特别让人苦闷的就是,此时打嗝呕出的气体,都带着一种浓烈的肉烤焦的味道,特别难闻,闻到这种味道后,大虾更是恶心想吐了。做了半个多小时,大虾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开始不再配合,通过发出呜呜声等催促快点结束了。镜子出胃时的吸气动作让大虾感觉舒服了很多,而镜子拔出咽部时又是一下锐痛。操作过程中患者应注意配合的是:摘除义齿(假牙);咬住口圈不要咬镜子;镜子过咽喉时不抵抗或配合吞咽动作咽下镜子;整个过程保持正常呼吸(除医生要求憋气外);嘴里的口水任其直接流出、不要吞咽;感觉到胃里胀气时尽量不打嗝;决不能手脚乱动甚至伸手向外拔镜子。要做治疗的患者,术前必须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若平时应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应告知医生,于停药3-5天或一周后再做治疗;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控制好血糖。而切除的病变标本最好送检病理。术后症状术后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残留在胃肠的气体让痛觉敏感的大虾感觉到腹痛,但随着来回走动,排除气体后就缓解了(这一点,在做肠镜上更为明显)。二是有点头晕、出虚汗等低血糖症状,早饭不能吃,近中午12点完成的治疗,午饭也不能吃,实在是太饿了,对吃货来说尤其煎熬。最后,最突出的一个症状就是,嗓子疼。感觉还是有东西在咽部插着一样,每个吞咽动作都会引起疼痛。一点没能随着镜子的拔出而缓解,让大虾连术后吞抑酸药及喝水时都感到害怕(三天后才彻底没感觉了)。体会1.需要精查的患者,条件允许还是选择无痛胃镜为宜。初学胃镜,尚未学习镜下早癌诊断以前,大虾不时地会跟要求做无痛胃镜的年轻患者(尤男性)说:“没必要,难受一下就过去了,这么壮的大小伙子,这点罪还受不了啊!”心里略含不屑和鄙视,觉得年轻人就是太矫情。学了早癌后,了解了详尽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普通胃镜检查中,患者“哦哦啊啊”的在那呕着,胃在波涛汹涌的翻滚着,很难细致观察病灶,医生漏掉病变的几率很高,而患者觉得他刚从一个高大上的三甲医院检查过,医生说没事他就认定自己没事,短期内不会再复查了,这对患者无疑是一种伤害。无痛胃镜在此方面是更好的,患者没有多少反应,医生可以仔细的耐心的观察有无病灶。但是无痛胃镜比普通胃镜要贵出不少,在大虾医院至少贵500左右吧,可能一些不那么富裕的患者,宁可忍着些罪也更乐意选择便宜一些的。经济及医保问题大虾不好说什么,但建议做精查的患者,条件允许还是做无痛胃镜为好。(麻醉有风险,行无痛胃镜前一定要让麻醉师评估好哦)2.讲解清楚注意事项后,患者也很难按照你想象的那样去配合你,我们医生应尊重理解,有耐心。初学胃镜时,也要学会交代病人如何配合医生的操作,包括检查时不要往下咽口水、保持正常呼吸别憋着气,告知他们需要往胃里打些气以便于观察,忍着点别打嗝等等。结果大多数患者都配合不太好,上级医生总会说是大虾没交代好。大虾也很困惑,注意事项都交代,甚至让患者重述一遍确认他听明白并记住了,为什么他们还是配合不好?通过这次便明白了,很多时候不是患者不知道不记得那些注意事项,而是他要让自己更舒服一些。就像操作者往胃里打气,大虾知道她为了看清楚,可是身体在诉说难受,打嗝后真的特别舒服,机体自动的就会做出调节反应,去追寻那种舒适,很难控制。所以,别再着急的大声冲患者喊“别打嗝”等等了,他根本控制不了。3.去做患者理解患者,更好的提高我们医师的服务。操作者的操作很棒,检查中大虾能感受到。但是医生有些细节真的可以再完善。比如在操作为了告诉助手取哪个息肉,出现了抬手指屏幕的动作,而她抬手的瞬间,镜子轻轻一坠给患者咽部带来了很大的刺激。这应该是可避免的,医师可更细致的观察患者的反应,以便做的更好。4.真的希望患者也能有机会体验下医生的生活,相互理解后,医患关系会和谐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