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分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是不是一定要使用激素治疗呢?使用激素治疗后是不是一直不能停?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分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个体化差异特别大,不同类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预后和用药差别很大。目前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情轻重,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轻型SLE:指SLE诊断明确,重要靶器官(包括肾脏、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未受累。2、中、重型SLE:指有重要脏器受累并影响其功能。(1)肾脏受累: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2)血液系统受累: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神经系统受累:抽搐、意识障碍、昏迷、脑卒中、横贯性脊髓炎、单神经炎或多神经炎、精神症状、脱髓鞘综合征;(4)消化系统受累:肠梗阻、肠系膜血管炎、急性胰腺炎;(5)呼吸系统受累:肺泡出血、肺动脉高压、肺炎、肺间质纤维化等;(6)心血管系统受累:心包填塞、心肌炎等;(7)其他:皮肤血管炎、严重皮肤损害、肌炎等。3、狼疮危象的定义:危及生命的急重症SLE称为狼疮危象,主要临床表现包括:(1)急进性肾小球肾炎;(2)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损害;(3)严重溶血性贫血;(4)严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严重粒细胞缺乏症;(6)严重心脏损害;(7)严重狼疮性肺炎或肺泡出血;(8)严重狼疮性肝炎;(9)严重血管炎等。不同类型的红斑狼疮,激素的使用原则也不同轻型SLE的激素治疗原则:1、轻型SLE的治疗,激素并非首选治疗药物。2、首先应用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消炎药、抗疟药等,治疗无效后再可考虑使用激素。3、治疗皮肤黏膜病变可短期局部应用激素,但面部应尽量避免使用强效激素类外用药,即使使用也不应超过1周。4、如上述药物治疗无效,可使用小剂量激素治疗,激素(泼尼松≤10 mg/d,或甲泼尼龙≤8 mg/d)有助于控制病情,通常副作用较小。中度活动型SLE的激素治疗原则:1、中度活动型SLE的治疗一般分为2个阶段,即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建议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2、诱导缓解治疗:激素用量通常为泼尼松0.5~1mg/kg/d。(甲泼尼龙0.4~0.8mg/kg/d),晨起顿服,如需控制持续高热等急性症状时可分次服用。一般需同时加用免疫抑制剂。3、维持治疗:诱导缓解治疗4~8周后,激素以每1-2周减原剂量的10%的速度缓慢减量,减至泼尼松0.5mg/kg/d。(甲泼尼龙0.4mg/kg/d)后,减药速度依病情适当减慢。(1)如病情未活动,维持治疗剂量:泼尼松<10mg/d(甲泼尼龙<8mg/d)。(2)在减药过程中,如病情不稳定,可暂时维持原剂量不变或酌情增加剂量或加用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重型SLE的激素治疗原则:1.重型SLE治疗尤其强调个体化方案,并需要联用其他免疫抑制剂。2.重型SLE治疗也分2个阶段,即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1)诱导缓解:激素用量通常为泼尼松1 mg/kg/d的标准剂量(甲泼尼龙0.8 mg/kg/d),晨起顿服。狼疮性肾炎可考虑滴注甲泼尼龙500-1000mg,连续3d冲击治疗。(2)维持治疗:病情稳定后2周或疗程8周内,激素以每1~2周减原剂量的10%的速度缓慢减量,减至泼尼松0.5mg/kg/d后(甲泼尼龙0.4 mg/kg/d),减药速度依病情适当减慢。3.在减药过程中,如病情不稳定,可暂时维持原剂量不变,或酌情增加剂量或加用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激素不是必须使用,长期大量使用得不偿失 对于轻型红斑狼疮患者,激素不是必须使用的,也不是首选的治疗药物。临床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轻型的红斑狼疮患者使用了大量的激素治疗,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长期大量的激素治疗会引起多种副作用,如诱发及加重感染,导致骨质疏松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消化道溃疡,糖尿病,肥胖,库欣综合征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已经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切记不能自行减药,一定要咨询医生,减药过快会导致病情的反跳,十分危险。 注:上述内容引自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专家组. 糖皮质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 2014, 53(6):502-504.
1、强直性脊柱炎的预后怎么样?是否会影响到生活?强直性脊柱炎的预后较好,与其他风湿免疫病相比,强直性脊柱炎的并发症较少,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也比较好;早期的发现、规律的治疗后,强直性脊柱炎可以被控制的很好,可以达到临床治愈,不会影响到工作、结婚、生子,在怀孕前调整下药物即可。所以规律的治疗可以很好的控制疾病,并不是像网上说的“治不好,不死的癌症”。夸张一点的说,强直性脊柱炎基本上算是风湿科最好控制的一种疾病了。但是如果没有坚持正规、规范的治疗,强直性的预后比较差,致残率很高。2、HLA-B27阳性就是强直性脊柱炎了吗?阴性就不是了吗?HLA-B27其实指的是HLA-B27基因,是人类遗传物质DNA的一部分。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与HLA-B27密切相关。9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阳性,但仍有10%强直性脊柱炎病人HLA-B27阴性。HLA-B27阳性的人群中仅有10%的患者会发生强直性脊柱炎。所以单独阴性和阳性并不能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依据,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如CT、磁共振才能确诊。3、强直性脊柱炎的口服药物主要有哪些?有没有停药的可能?目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口服药物主要有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非甾体抗炎药如西乐葆、洛索洛芬、美洛昔康等,主要起到消除炎症的作用;免疫抑制剂常用的有甲氨蝶呤、羟氯喹、柳氮磺嘧啶等药物。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需要长期用药,不建议停用药物,在疾病控制比较好的情况下,可以适量减少药物的用量。4、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为什么在用药前要进行乙肝和结核的筛查?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对于有些进展比较快、难以控制的患者,有时候还需要用到生物制剂进行治疗,这些药物对可能导致结核和乙肝的复燃,所以在治疗前需要完善乙肝和结核的排查。5、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要不要注意锻炼?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运动治疗效果不亚于药物治疗,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主要的原则是避免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多做扩胸运动、游泳等,注意游泳时要在温水中进行,另外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许多风湿免疫病患者对“如何吃,怎么吃”这件事特别关心、特别重视。江湖上也流传着种种传说,风湿病的人,不能吃牛羊肉啊,不能吃鹅肉、鸭肉啊,不能吃海鲜、牛奶啊,种种传说,让人不知道该听谁的,那么该如何健康的吃、合理的“吃”。其实这是个挺简单的问题,首先给大家纠正了认识的误区,其实风湿免疫病的发生跟饮食的关系真的不大,除了痛风以外,绝大多数的风湿免疫病的发生与饮食没有直接的关系。那么是不是关系不大,咱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吃了呢?当然不行,不得风湿病也不能乱吃啊,所以总结下饮食需要注意的几条原则:1.保持清淡的饮食,戒烟戒酒,少熬夜,保持心情舒畅;尽量使用新鲜的食物,避免食用加工肉,避免食用油炸、烧烤类食物,低盐、低脂、低嘌呤饮食;2.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多吃蔬菜,多吃水果(糖尿病患者除外哈);3.不要挑食、偏食,如果食用某种食物后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把它记住,以后避免食用。4.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要注意其他疾病的饮食注意情况。
腰背部疼痛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加班劳累、活动过量、扭伤等都常常会导致腰背部的疼痛。但是有种腰背部疼痛要引起大家的警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发病年龄在45岁以下;2、夜间起病,甚至会痛醒;久坐、久立后症状加重;3、活动后症状缓解;4、休息后症状反而加重;5、起病比较隐匿,往往发现的时候已经进展很久了。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也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关节以及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脊柱及关节的强直、畸形,腰背部的活动受限。因此如果年轻人在没有外伤、劳累的情况下,反复出现腰背部的疼痛、僵硬,休息后症状没有好转,活动后缓解的情况,需要及时前往风湿免疫科就诊,以免耽误病情。注:图片引自:蒋明.图解风湿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大学出版社,2016:554-555.
羟氯喹是从抗疟药衍化而来的,二战期间科学家发现抗疟疾的药物对风湿免疫病也有治疗效果,进而进行研究并合成了羟氯喹,其治疗风湿免疫病的效果较好且比传统的抗疟药副作用更小。羟氯喹在风湿免疫疾病中,可发挥多种免疫调节作用,用于多种风湿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嗜酸性筋膜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怀孕期间也可使用。作为临床治疗风湿免疫病的基础药物,不但有调节免疫、抗炎的作用,还有很多伴随作用,如光保护、抗血栓、降脂、降糖等作用,堪称神药。1.光保护作用:研究发现羟氯喹具有光保护作用,可以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光过敏,这可能与羟氯喹抗炎作用相关;2.抗血栓作用:羟氯喹可以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具有抗血栓的作用;3.降脂作用:羟氯喹可以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特别是对于同时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4.降糖作用:羟氯喹可以抑制胰岛素在高尔基体中的降解,从而降低血糖。虽然羟氯喹具有多种治疗作用,但羟氯喹也有多种副作用,在长时间使用时需要注意监测。羟氯喹的副作用主要有:1、部分患者会出现眼部病变,如果有出现眼部不适,视力下降的、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的情况,及时联系医生,停药或者减药,并行眼底检查;2、皮疹,少部分患者会出现皮疹情况,停药或者减药一般可以恢复正常;3、色素沉着,皮肤变黑,停药或者减药可恢复。
一提起“肺炎”大家都很熟悉,经常在天气变冷的时候出现,一些抵抗力差的中老年人经常中招。经过抗生素治疗后一般会很快好转。但是有一些患者却长时间不见好转,抗生素也足量、足疗程的使用了,雾化、促排痰全部用上也效果一般。去做个CT一看提示:双肺散在炎症,以双肺下叶明显。这种肺炎往往要小心了,可能不是单纯的肺部感染引起的炎症,而可能是间质性肺炎,需要前往风湿免疫科就诊排除。许多患者往往不能理解,为什么得了肺病却要去风湿免疫科治疗。其实风湿免疫病不仅仅会引起关节疼痛,也常常会引起“肺炎”。风湿免疫病经常会累及多个器官,如关节、皮肤、肾脏、血管等等,肺脏也是其常常累及的器官之一,常常会引起间质性肺炎,这种肺炎单单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效果不好,如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需要风湿免疫科与呼吸科医生共同应对。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5%以上会出现间质性肺炎,红斑狼疮的患者9%会合并间质性肺炎,干燥综合征25%,硬皮病/系统性硬化高达53%,肌炎/皮肌炎20%以上,因此间质性肺炎是风湿免疫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如果出现经久不愈的肺炎,最好前往风湿免疫科排除下间质性肺炎的可能。
一、甲氨蝶呤真的可以治疗风湿病吗?为什么说明书写的是治疗肿瘤的?其实这和甲氨蝶呤的历史有关,甲氨蝶呤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上市的一种古老的抗癌药,最早用药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早在1951年,就有用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报道。在随后的数年里,研究证实了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甲氨蝶呤日益成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主流药物之一。二、甲氨蝶呤副作用大不大?目前甲氨蝶呤已是国际上公认的安全性较高、效果较好、适合多数风湿病患者的药物。尤其是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甲氨蝶呤已经被定位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锚定药。即一旦确诊并且需要用药,就应该考虑甲氨蝶呤,除非是对甲氨蝶呤过敏。在美国,许多风湿科医生被戏称为“甲氨蝶呤医生”。这是由于甲氨蝶呤是美国类风湿治疗的必选之药,根据美国处方的统计资料,风湿科医生处方量最大的前十个药物中,多年来一直是甲氨蝶呤名列第一。三、吃甲氨蝶呤后的第二天为什么要服用叶酸片,叶酸不是给孕妇吃的吗?甲氨蝶呤确实是抗叶酸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从而抑制过度反应的免疫细胞的生长与繁殖。这里用叶酸也非单独使用来补充维生素的。在甲氨蝶呤和叶酸联用来治疗疾病时候,叶酸所起到的作用为减轻和降低甲氨蝶呤的毒副作用。甲氨蝶呤服用24小时后再服用叶酸,既保证了治疗的效果,又保证了用药的安全。
风湿病表现多种多样,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严重的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随着近些年来对风湿病的不断研究,多种新型药物的研发使得许多风湿病得到了很好的治疗与控制,相信不远的将来风湿病也可以被根治。目前治疗风湿病的药物和方法很多,传统的药物如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等,新型的药物有各种生物制剂等。那么什么是治疗风湿病的灵丹妙药呢?这是广大患者特别关心的问题。在我们看来,虽然药物治疗很重要,但是医生与患者的坚持与耐心却是治疗风湿病最好的灵丹妙药。为什么这么说呢?风湿免疫病中许多疾病都是慢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这些疾病的治疗周期是比较长的,需要长期用药控制;现在许多患者对风湿病的认识有误区,没有把风湿免疫病作为慢性病来对待,希望“短平快”的解决问题,也没有做好与疾病长期斗争的心理准备。没有足够的耐心坚持治疗下去,往往导致疾病反复发作,难以控制。其实对于这些需要长期治疗的风湿免疫病,不如换个思维去面对,把这些风湿病当做“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来对待,规律服用药物,坚持复诊,这样治疗就会事半功倍,治疗的费用也会逐渐的减少。其次,目前用于治疗风湿免疫病的药物许多起效很慢,大概需要1个多月才能开始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如甲氨蝶呤、羟氯喹、环孢素等。在这段时间内,患者不免对这些药物的效果和医生治疗效果产生怀疑,甚至会求助于激素等快速起效的药物解决疼痛,或者使用保健品、广告药物等方式治疗。因此医生及时的与患者充分沟通,打消患者的疑虑,及时调整用药,对患者坚持规范用药、树立信心十分重要。这些沟通工作都需要医生有足够的耐心与坚持,一有懈怠便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坚持与耐心,规律用药、定期复诊是治疗风湿免疫病最好的灵丹妙药。
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经常会遇到使用激素的患者。激素由于其副作用较大,不能长期大剂量的使用。那么激素如何安全的平稳的减下来就非常重要。激素的减量需要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需要注意的是要记住激素调整的日期和方案。具体的方案可参照下图。先附一张激素副作用的示意图糖皮质激素的减量方案引自凯利风湿病学其实激素的减药是个非常精细的过程,其减药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因此使用激素的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激素的用量,定期门诊复诊调整用量。
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风湿科常见的两种疾病,也是经常会被大家搞混的疾病,平常大家认为的膝关节疼痛其实大部分是骨关节炎而不是类风湿关节炎。下面带大家认识下这两种疾病。骨关节炎(OA)为一种退行性病变,系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临床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两者鉴别要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