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前患者为一中年女性,闭经。术前泌乳素近200ng/ml,甲状腺功能下降。视力基本正常,无尿崩。治疗中肿瘤全切,垂体前叶和垂体柄残留。高流量脑脊液漏,多层修补重建。治疗后治疗后12天术后12天康复出院,无脑脊液漏和感染。复查磁共振肿瘤全切,垂体保留。
83岁的李大爷(化名)突发视力明显下降,伴有头痛呕吐,在当地医院治疗后诊断为垂体瘤。考虑到李大爷已是八旬高龄,手术风险高,李大爷的女儿决定陪同李大爷,前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牟永告教授就诊。老人握着牟教授的手说:“我现在看不清电视了,脑壳也不清醒了,教授要帮我啊!” 多学科会诊,追寻“元凶” 入院后,为了全面了解李大爷的情况,进一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发展情况,赛克副主任医师团队立即安排其完善各项检查。随后,颅脑MR平扫+增强的结果显示:蝶鞍明显扩大,鞍区见一大小为23mmX20mmX26mm肿物。肿块推移左侧海绵窦内大血管,视神经被推挤上抬;考虑垂体大腺瘤并少量出血,“元凶”被诊断为垂体瘤。牟教授跟李大爷耐心地解释道,您眼睛后面有个小瘤子压住了你的视神经,可以考虑经鼻子微创手术摘除肿瘤。 牟永告教授组织赛克副主任医师、蒋小兵副主任医师、李德培博士对李大爷具体的病情进行了商讨,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考虑到李大爷年事已高,联系手术麻醉科会诊,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牟永告教授解释,李大爷之所以突发左侧视力下降,是因为肿瘤向上压迫到视神经,使得患者视物范围变小;加上肿瘤出血,压力剧增,诱发视力进一步下降、垂体功能低下和剧烈头痛。李大爷的家属开始比较担忧,李大爷年纪大,已是八旬老人,可能经受不起颅脑手术。但经过牟教授的耐心讲解后,得知原来垂体瘤手术是经鼻内镜下鼻蝶入路的微创手术,不需要开颅。通过运用神经内镜,借助鼻腔通道切除肿瘤,此技术具有肿瘤暴露佳,创伤和危险性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可以很大程度降低对脑组织、脑神经和血管的损伤。 经鼻内镜下鼻蝶微创手术, 成功“拆弹” 完善了术前准备工作,且征得李大爷及其女儿的同意下,2020年12月16日,牟永告教授团队为李大爷进行了手术,在电生理辅助下经鼻内镜下顺利将肿瘤切除。 内镜经鼻切除肿瘤 术后第2天查房,李大爷鼻腔无明显渗血渗液,鼻腔伤口情况良好,蒋小兵副主任医师予拔除鼻腔水囊导管。术后第3天,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李大爷已经可以下床活动了,自觉左眼视物模糊、头痛的症状明显缓解。术后第5天,李大爷恢复良好,在女儿的陪同下已康复出院。出院当天,李大爷和女儿热情地邀请蒋小兵副主任医师、责任护士罗惠丹拍照留念,并且开心地举起手中的大拇指,感谢神经外科医护团队让他恢复生活质量。 李大爷出院当天和蒋小兵副主任医师、罗惠丹护士合影 小can话你知: 什么是垂体瘤? 垂体瘤是起源于垂体前叶的内分泌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发病率约为10%,一般来说,垂体瘤多为良性肿瘤,根据肿瘤是否能够分泌激素,可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无功能性垂体瘤两大类,尤以无功能性垂体瘤居多。这类垂体瘤不分泌激素,一般情况下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组织的增大,肿瘤向鞍上生长,压迫视神经,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一般老年人易被误诊为白内障、老花眼等眼部疾病,从而延误治疗。建议短期内视力突降,眼部检查未能发现病因,应及时到神经外科行脑部影像学检查。 垂体瘤常见症状要警惕!早发现早治疗 神经功能障碍 垂体瘤早期无明显症状,当肿瘤增大后,鞍内压力增高,可引起头痛;肿瘤压迫视神经、视交叉及视束,可出现视力突降和视野缺损;海绵窦受压可引起动眼神经麻痹、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及外展神经损害症状;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受压可出现脑缺血症状;下丘脑受压则有意识障碍、尿崩症或体温改变等。 内分泌功能紊乱 功能性垂体瘤根据分泌激素的不同,可表现为不同的内分泌功能紊乱,一般分为泌乳素型垂体瘤,其中女性患者常表现为月经紊乱、闭经、泌乳和不孕,男性患者则常表现为性欲降低、阳痿、乳房发育不育等;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常表现为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垂体瘤,常表现为以满月脸、水牛背为常见症状的库欣综合征;促甲状腺激素型垂体瘤,常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心悸、消瘦等症状。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垂体瘤治疗团队简介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自成立以来,在陈忠平教授和牟永告教授的带领下,开展垂体瘤的综合诊治,垂体瘤手术治疗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目前已经形成了规范的垂体腺瘤诊疗体系。2018年5月25日,科室正式加入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委员单位,并开展垂体瘤多学科协助诊疗模式,旨在打造垂体瘤全程规范化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垂体瘤治疗团队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州市重点等基金4项,发表垂体瘤相关SCI收录论文10余篇。 神经外科医生团队 神经外科护理团队 文、图/陈晓群、蒋小兵、周志欢 编辑/熊森林 审核/陈鋆 审核发布/文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