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 | 对保胆取石历史和现状再认知 原创 王 向,张永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对保胆取石历史和现状再认知 王 向,张永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1,41(6):662-667 摘要 近年来,尽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主流术式,内镜保胆取石手术在某些医院仍颇为流行。从历史和实践来看,内镜保胆取石并未体现外科技术的突破,反而可能违背了胆囊结石的医疗原则。行保胆取石的病人选择及操作的合理性均存疑问,诸多临床研究的规范性、科学性欠妥,且术后长期随访数据匮乏,相关医生对继发胆囊癌变的问题普遍认识不足,更有一些医生及媒体对其进行夸大甚至错误的宣传。作为一项理念和技术均不成熟的外科操作,该术式目前尚不能作为胆囊结石治疗的规范手段,需医患双方谨慎选择。 基金项目:2021年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No.21YF1458500) 作者单位: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二科,上海200438 通信作者:张永杰,E-mail:yongjie_zh@outlook.com 胆囊结石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从1882年德国学者Carl Langenbuch完成世界首例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开始,胆囊切除逐渐成为胆囊结石等胆囊良性疾病的标准治疗手段,这期间经历了百余年的大浪淘沙和自我革命[1]。20世纪50~70年代,药物溶石疗法曾风靡一时。1972年,梅奥医院的Danzinger等[2]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7例口服鹅去氧胆酸治疗胆囊结石病人的经验。但随即药物溶石的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却带来了失望结果,即使在口服鹅去氧胆酸750 mg/d治疗胆囊结石的病人中,2年的完全溶石率仅为13.5%[3]。20世纪80年代末,慕尼黑大学的学者又率先尝试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胆囊结石,相关经验相继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似乎又为胆囊结石的非手术治疗带来了希望[4-5]。然而,因治疗后结石残留及复发率较高、需长期口服利胆药物维持,该技术未能成为主流[6]。1987年,Mouret完成第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并迅速普及推广,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得到临床试验的广泛认可,尤其因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LC逐渐被公认为胆囊结石的金标准术式[7]。 长期以来,仅去除结石、不切除胆囊是无数病人的美好愿望。药物溶石、震波碎石莫不如此,但均因治疗效果不确切,渐渐被历史淘汰。然而,近年来,保胆取石的术式在某些医院颇为流行,吸引了许多病人笔者认为,应当从科学证据出发,客观评价这一术式。 1 保胆取石术式的形成、发展和探索 首先,保胆取石是一项有着300余年历史的古老术式,远比胆囊切除术历史久远。在1882年Langenbuch完成胆囊切除之时,英国著名的外科先驱Lawson Tait作为胆囊切开取石的引领者,就曾对其竭力反对[8]。历经近30年的争议,1911年,Mayo[9]在JAMA杂志系统论述了胆囊结石的诊断与治疗,并指出胆囊结石可引发癌变,此后,开腹胆囊切除逐渐成为胆囊结石治疗的主流术式。然而,胆囊切开取石仍有同时开展。据统计,从1952—1988年间,共有23项研究纳入2053例病人行开腹胆囊切开取石,总体结石复发率约为34.6%,但由于随访数据不全,无法确定复发的具体时限[10]。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泌尿外科医生Wickham率先开展了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技术,并首次提出了“最少侵袭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的概念[11]。在此时代背景下,有学者在思索是否能使用经皮肾镜类似的技术来处理胆囊结石。1985年,日本和美国医生几乎同时报道了经皮穿刺入路胆囊造口取石的病例,均为一期建立胆囊穿刺通道,二期进行取石[12-13]。1986年,Wickham和消化外科医生Russell合作,首次使用经皮肾镜等器械为胆囊结石病人一期行经皮穿刺造口取石。1988年,该团队总结了7例病人治疗经验,发表于British Medical Journal杂志[10]。 IDEAL(Idea,Development,Exploration,Assessment,and Long-term follow up)框架是目前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外科创新技术评价方法。它将外科技术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1)思路形成阶段。(2a)发展阶段;(2b)探索阶段。(3)评估解读。(4)长期随访阶段[14]。以此为标准,上述阶段可归为保胆取石思路形成的第一阶段。 198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科普纪录片“Keyhole Surgery”对Wickham的团队进行了采访报道[15],一度引发了风潮,更多的医学中心投身其中,内镜保胆取石也进入了发展(2a)和探索(2b)阶段。梅奥医院、贝勒医学院、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等相继报道了内镜保胆取石的经验[16-18]。British Medical Journal、Gut等也频频报道相关研究结果[19-20],取石器械和设备被不断研发。我国于1992年引进并开展此技术[21]。 2 保胆取石的长期随访及评价 随着技术推广,内镜保胆取石技术进入了评估解读和长期随访阶段(phase 3~4),术后的结石复发问题也逐渐引起关注。英国Middlesex医院(即Wickham所在医院)的Donald等[22]报道了100例保胆取石病人,平均随访时间为26个月(3~50个月),总体结石复发率为31%。1994年,宾夕法尼亚大学McDermott 等[23]报告了 32 例病人行内镜保胆取石,23例随访1年以上,16%症状复发,22%结石复发。1999年,Frimberger等[24]报告了66例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其中对50例随访1~5年,10例(20%)复发。2007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309医院报道了439例内镜保胆取石的病人,随访10年,182例(41.5%)结石复发[25]。 几乎在同一时期,LC治疗胆囊结石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普及。1995年,9年前曾参与完成首例内镜保胆取石的Russell医生在参编的一本专著中这样写道:“经皮内镜保胆取石的复发率不确定,相比于LC,在胆囊结石治疗中地位微弱”。多年以后,有研究者对几位内镜保胆取石先驱进行了跟踪报道并回顾了他们的研究历程,发现他们多年以后均已放弃保胆相关研究,投向新的领域[15]。201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胆囊良性疾病的外科治疗策略的综述,对保胆取石只字未提[7]。在胆囊结石诊治相关的权威临床指南,如欧洲肝病学会指南、东京TG18指南等,对保胆取石均未提及[26-27]。然而,有趣的是,30年前在国外兴起并被逐渐淘汰的技术,现在成了我国一些机构颇为流行的胆囊结石治疗方案,部分医生利用新一代的内镜及腹腔镜装备、器械进行保胆取石,大有欲与LC技术分庭抗礼之势。 3 我国内镜保胆取石现状及研究分析 3.1 我国内镜保胆取石现状 2010年,王惠群等[21]分析了截至2009年发表的53篇内镜保胆取石的中文文献,展示了保胆取石临床应用的基本分布状况。该组文献中,12篇来自7所省部级医院,报道了1620例病人;33篇来自14所地市级医院,包含了1968例病人;8篇来自县区级医院,涉及866例病人。由此可见,内镜保胆取石技术是以地市、县区级基层医院开展为主。笔者在论文标题中以“保胆取石”为关键词检索了中国知网2010—2021年间文献,数量达1430篇,发表单位仍以基层医院为主。与之相比,在论文标题中以“cholecystolithotomy”和“gallbladder-preserving”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2010—2021年间仅有31篇文献,其中23篇来自我国。 保胆取石由国外学者首创并逐渐抛弃,但在引入我国后却得以“发扬光大”,这一巨大反差值得关注与思考。 3.2 我国保胆取石认知及技术缺陷总体分析 重新审视保胆取石的相关文献,笔者发现有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商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相关医生及媒体对保胆取石的宣传和解读有失偏颇。(2)保胆取石的病人选择及手术操作的合理性存疑。(3)保胆取石相关临床论文的规范性、科学性欠妥非个别现象。(4)保胆取石术后长期随访数据仍然匮乏,对继发癌变的问题认识不足。 首先,我国病人和家属对“微创”概念存在普遍的认知“偏离”。“微创”一词是Wickham提出的“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一词的翻译,现有中文电子文献数据库中最早提及“微创”一词来源于一篇关于经胆囊镜取石的译文[28]。笔者认为,该词的确切含义应是“最少侵袭手术”,将其翻译为“微创”,多年来已造成病人甚至业界对相应创伤范围和程度的误解与曲解。笔者曾对就诊的病人及家属进行调查,许多人认为“微创”就是基本无创或创伤极小,导致了概念认知的极大偏倚。以此推论,LC是“微创”,那么保胆取石就接近“无创”了。更令人担忧的是,以保胆取石为由头在网络媒体上的诸多推介,客观存在误导胆石病合理治疗的状况。至于许多宣传资料里经常提及黄志强院士支持保胆取石的说辞,源于其给2007年“全国首届内镜微创保胆取石学术大会”的题词:要重视胆囊功能的探索和研究,应用高科技新技术探索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的治疗。黄志强院士这句鼓励研究胆囊功能的题词显然被曲解、乱用了。此外,还有人利用“胆”作为六腑之一的中医概念,为保胆取石站台[29]。中医理论有着几千年的积淀支撑,中医体系内“胆”的概念绝非胆囊这一解剖结构所能涵盖,以“六腑”理论为该术式寻找历史依据不仅有生搬硬套的嫌疑,还可能干扰国际学术界对中医理论的正确认知。 其次,保胆取石绝不可能做到所谓的“无创”。镜下取石操作可能造成胆囊黏膜损伤,部分病例还须撕开或切开黏膜取石,胆囊亦需建立创口并缝合,这些局部创伤、炎症渗液及瘢痕会不会成为结石复发甚至癌变的始动因素?在取石、碎石过程中存在结石碎片进入胆总管的风险,即使胆道镜可以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清理,但手术的复杂性明显增加,对器械也有更多的要求。与LC相比,行保胆取石的病人需同样面临全身麻醉和手术的相关风险(胆囊穿孔、感染、胆漏、切口并发症等)。此外,尚无研究结果证明,取出结石后,胆囊的炎症过程及结果可以逆转。近年来已出现保胆取石后胆囊癌变的事实,必须予以重视。 再者,保胆取石手术的病例选择尚缺乏科学性较强的证据。长期以来,无症状胆囊结石应如何处理存在较大争议。2016年的欧洲肝病学会指南中指出,整体而言,无症状胆囊结石人群随访20年,80%的病人可仍无症状表现,每年出现症状的比例为1%~4%,因此不推荐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术,定期随访复查即可[26]。目前,通常仅建议具有明确高危癌变因素的无症状胆囊结石病人(如瓷化胆囊、胆囊结石直径>3 cm等)切除胆囊。然而,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部分普通胆囊结石病人,长年无主观不适,饮食起居正常,但一旦出现临床症状便诊断为胆囊癌晚期,使对无症状胆囊结石仅需随访观察的策略遭受严重质疑。可见,如何处理无症状胆囊结石仍有许多科学问题需要回答。保胆取石常用于无症状胆囊结石治疗,既不符合现有指南,也未对避免或减少胆囊炎、胆囊结石严重后期病症提供可验证的依据。 胆囊功能正常经常被内镜保胆取石者视为病人选择的依据之一,但何为胆囊功能正常并无权威、规范的定义。2010年的一项综述分析了53篇保胆取石中文临床研究,对提及要求胆囊功能正常的文献进行分析:5篇仅表述“胆囊功能正常”,9篇表述“口服胆囊造影显示胆囊浓缩功能良好”,15篇表述“收缩试验证实胆囊收缩功能良好”。对何谓“良好”普遍缺乏量化标准,脂肪餐后胆囊收缩程度标准不明确、不统一[21]。由于国外已基本淘汰保胆取石,胆囊放射性显像等功能检查仅用于约20%的常规检查无法明确诊断的病人,对于其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难以科学评价[7]。 在我国保胆取石相关的临床共识中,保留胆囊的相对适应证包括:(1)急性、亚急性期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2)胆囊充满型结石。(3)白胆汁、胆囊萎缩。(4)胆囊壁间结石。(5)胆囊腔内分隔[30]。黄志强院士曾指出:“一个功能丧失的胆囊,类似于一个装满石子、污泥的盲袋,一个不时发生感染的盲袋,一个纤维增厚、丧失功能、流通不畅的淤塞湖,这样的胆囊该不该保留?不该!”作为医学常识,一个萎缩的胆囊、一个充满结石的胆囊,难道会是一个功能正常的胆囊?如果理念与标准已偏离正轨,具体操作岂能不谬以千里? 此外,无论是保胆取石术中还是术后,胆囊癌变的问题往往被忽视或低估。由于仅取石不切除胆囊,术后无法获取胆囊病理,即使胆囊已发生癌变也无法检出。作为保胆取石的倡导者,北京某医院就曾报道过5例与该手术相关的隐匿性胆囊癌[31]。真实世界中,究竟有多少病人在手术时已发生癌变尚不得而知。打开癌变的胆囊进行取石,无异于是在进行医源性的癌细胞播散,出现腹腔种植转移等灾难性后果便不难理解。其实,早在1904年,Lancet杂志就报道了胆囊切开取石之后发生胆囊癌变的病案[32]。1990年,加拿大So等[33]报道了3例分别于保胆取石术后4年、11年和72年发生胆囊癌的病人。此外,国外还有体外震波碎石术后22年发生胆囊癌变的病例报道[34]。在国内,从顶尖的三甲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到笔者所在医院均有保胆取石后继发胆囊癌的病例[35-36]。文献提示,保胆术后癌变的病人绝非罕见;然而,在现有的中文文献资料中,由于随访资料严重缺失或部分研究者刻意回避此问题,导致无法对保胆取石之后的胆囊癌变发生率进行统计评价。“保胆后癌变风险和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口号尚无法证伪,保胆实践者们应当使用科学证据对此予以解答。目前认为,胆囊癌变主要与胆囊慢性炎症和胆胰管合流异常有关,它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一系列分子事件相互作用的结果[37]。单纯取尽结石既无法去除基因、代谢、解剖等相关危险因素,也难以评价是否去除了胆囊癌变的潜在环境。 3.3 我国保胆取石研究质量亟待提升 真实、科学、规范、严格的研究设计是临床研究的基石。然而,回顾保胆取石的大部分文献,很难判定其数据是否真实、统计是否合理、结论是否可信。上述分析了53篇保胆取石中文文献的综述显示,其中无一项前瞻性研究,23篇为非核心期刊,有16篇所谓的“对比”研究随机分组概念含糊,甚至文章内容雷同、数据接近。在随访资料中,仅2篇报道了随访率,但失访率极高;普遍随访时间短:最短2~8周,鲜有随访>5~10年的报道;随访方法不严谨:以电话问病人的情况居多,无确切的B超结果;随访结局指标不完善:绝大多数仅评估结石复发,鲜有涉及症状改善、远期癌变等内容。此外,统计学上更是错误百出,随访截止时间和失访比例没有描述,根本无法得出准确的复发率[21]。近年来,国内有机构发布了多部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指南及共识,却从未对临床证据进行任何评价[30,38],事实上距其自诩的国际认证标准相去甚远[39]。 在此,笔者以两篇代表性的文献为例,探讨保胆取石研究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篇是近30年来为数不多的发表于国内权威外科学期刊的论文[40]。作者提供的临床资料仅有性别和年龄,未涉及其他重要因素的描述(如家族史、结石特征、代谢性疾病等),尤其是胆囊结石的特征未见描述(大结石?小结石?泥沙样结石?单发?多发?)。文中将结石复发率作为单一的结局指标,却没有定义何谓结石复发。既未评估术后是否有结石残留、提供基线数据,也未说明术后复发的判定是靠准确的影像学检查还是粗略的电话问询。此外,作者声称随访了15年,但其数据显示在术后3年时已有约一半的病人失访,其15年的真实随访率仅为0.52%,很难想象在极高失访率的情况下得到的复发率是否可信。文中也未回答与病人密切相关的3个基本问题:临床症状有无改善?有多少病人最终切除胆囊?有多少病人继发癌变?一项没有对照组的单臂研究,一项基本临床资料只有病人性别、年龄的研究,一项结局指标不探讨症状改善、再次切除胆囊及癌变情况的研究,一项失访率极高、不探讨混杂因素的研究,一项方法学缺陷明显的研究,能成为保胆取石的循证医学证据吗? 再看另外一篇近期发表于SCI杂志的论文,算是我国内镜保胆取石者近年来发表的最好成果[41]。查阅国内的临床试验注册网站,发现该研究是在2018年底进行的补注册,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栏为空白,这到底算不算是作者声称的“prospective”(前瞻性)研究?对合并糖尿病、肥胖及胆囊结石家族史的人群(该研究均有纳入)实施保胆术式是否符合伦理规范?研究纳入了有症状的216例胆囊结石病人,但根据表格数据,仅25例有胆囊炎发作病史,不知作者所表述的症状是何表现,对此并未详细说明。并且,216例病人,随访10年共有20例(9.3%)结石复发,且20例结石复发均发生于术后2年内,剩余的8年间无一例胆囊结石复发病人,文章对此特殊现象未进行合理解释,也未提供如何减少结石复发的长期循证策略(仅术后1年内口服熊去氧胆酸)。作者在临床试验中心的注册方案中提及“排除资料不全者”,那么216例病人100%的随访率,会不会是排除了失访的资料不全者之后的结论?遗憾的是,作者并未绘制规范的生存曲线,各时间节点的随访人数未予提供。文中指出100%的病人在术后随访时都完成了胆囊功能试验,但仅术后6个月的单次检查是否足以评估胆囊功能的变化尚存疑惑,且有32例(14.8%)病人术前胆囊收缩功能试验并非完全正常(胆囊排空指数为30%~50%),不知这32例病人恢复情况如何。此外,作者亦未说明该组有无发生胆囊癌变的病例。 基于“保胆取石”病人翔实的临床数据进行严格的长期随访值得称许,但以这两篇论文为代表,可以看出方法学缺陷、数据缺失偏差、统计学错误在保胆取石的文章中并非个别现象。这也导致所谓的大样本研究在方法学上不够严谨,这样的研究结论也易对广大病人群体甚至同行带来认知偏差。笔者赞同基于循证医学理念对“保胆取石”的临床研究进行严格的系统评价,但是否可以进行数据合并与Meta分析,是否可以基于这些结论进一步制订临床指南,值得商榷。 3.4 保胆取石忽视了复杂多样的成石“温床” 100多年前,Langenbuch在认知落后的年代,提出了朴素的“温床”学说:胆囊不仅含有结石,还能生长结石。现如今,这一假说被进一步证实和细化。从局部来看,“温床”可视为胆囊结石形成的复杂生化、免疫和动力环境。胆囊黏膜层及胆汁中的黏蛋白(mucin)及黏蛋白凝胶(mucin gel)不仅是促进胆固醇成核、结晶的重要因子,还是结晶沉积的温床[42-43]。胆囊结石的形成受到一系列激素的影响,如缓激肽、胆囊收缩素等[44-45]。近期有研究指出,胆泥中含有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即中性粒细胞坏死或者凋亡后形成的特殊结构,是促进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46]。从整体来看,“温床”可视为胆囊结石病人本身的致病基因、代谢异常、饮食习惯等。现已公认胆囊结石是有明确的家族倾向及易感基因,高发于合并胆固醇代谢异常等代谢性疾病的病人中[47]。内镜保胆取石仅仅去除肉眼可见的结石,却无法改变胆道系统及胆囊的流体力学特征和诸多促成石因素,纵然技术无限完美,其实并未祛除成石的根源。 如今,内镜保胆取石术式在国内仍有市场,可能会误导大众盲目遵循情感偏好而非科学证据选择治疗方式,为其“照镜子、正衣冠”迫在眉睫。对于这一项疗效不确切、适应证和禁忌证不明确的有创全麻手术,亟需在医院管理部门监督下,进行严格的临床研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在医疗协会及医政机构监管下,进一步规范行业标准,明确开展资质,让医患双方理性、慎重选择[48]。LC作为胆囊良性病变外科治疗标准术式,尽管其手术风险和并发症仍需谨慎、客观面对,但整体来看,LC仍是符合医疗原则和科学规范的首选措施。在胆囊结石病的面前,没有外科医生是胜利者,手术治疗终究只是无奈之举。预防是最好的治疗,胆石成因、炎癌转变等研究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医务人员的任务不是天下无胆,更不只是见石取石,而是让胆不成石。面向未来,成石机制、胆囊功能评价、建立结石预防体系三大难题仍有待广大同道探索解决。 参考文献 (在框内滑动手指即可浏览) [1] 黄志强.胆道外科的百年沧桑——从Langenbuch到Mouret[J].中华外科杂志,2013,51(3):193-197. [2] Danzinger RG,Hofmann AF,Schoenfield LJ,et al. Dissolution of cholesterol gallstones by chenodeoxycholic acid [J]. N Engl J Med,1972,286(1):1-8. [3] Schoenfield LJ,Lachin JM,Lachin JM.Chenodiol (chenodeoxycholic acid) for dissolution of gallstones: the National Cooperative Gallstone Study. A controlled trial of efficacy and safety[J].Ann Intern Med,1981,95(3):257-282. [4] Sauerbruch T,Delius M,Paumgartner G,et al.Fragmentation of gallstones by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s[J].N Engl J Med,1986,314(13):818-822. [5] Sackmann M,Delius M,Sauerbruch T,et al.Shock-wave lithotripsy of gallbladder stones. The first 175 patients[J].N Engl J Med,1988,318(7):393-397. [6] Vergunst H,Terpstra OT,Brakel K,et al.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 of gallstones.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J]. Ann Surg,1989,210(5):565-575. [7] Baron TH,Grimm IS,Swanstrom LL,et al.Interventional approaches to gallbladder disease[J].N Engl J Med,2015,373(4):357-365. [8] van Gulik TM,van Gulik TM.Langenbuch's cholecystectomy, once a remarkably controversial operation[J].Neth J Surg,1986,38(5):138-141. [9] Mayo WJ. Innocent gall-stones a myth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1911,56(14):1021-1024. [10] Kellett MJ,Wickham JE,Russell RC. Percutaneous cholecystolithotomy [J]. Br Med J(Clin Res Ed),1988,296(6620):453-455. [11] Wickham JE. The new surgery [J]. Br Med J(Clin Res Ed),1987,295(6613):1581-1582. [12] Kerlan RK,Jr., LaBerge JM,Ring EJ. Percutaneous cholecystolithotomy: preliminary experience [J]. Radiology,1985,157(3):653-656. [13] Akiyama H,Nagusa Y,Fujita T,et al.A new method for nonsurgical cholecystolithotomy[J].Surg Gynecol Obstet,1985,161(1):72-74. [14] Hirst A,Philippou Y,Blazeby J,et al.No surgical innovation without evaluation: evolution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IDEAL framework and recommendations[J].Ann Surg,2019,269(2):211-220. [15] Palfreyman H,Kneebone RL,Kneebone RL.Blind alleys and dead ends: researching innovation in late 20th century surgery[J].Med Humanit,2018,44(3):165-171. [16] van Heerden JA,Segura JW,LeRoy AJ,et al.Early experience with percutaneous cholecystolithotomy[J].Mayo Clin Proc,1991,66(10):1005-1009. [17] Griffith DP,Gleeson MJ,Appel MF,et al.Percutaneous cholecystolithotomy. A minimally invasive alternative to cholecystectomy and to shock wave lithotripsy[J].Arch Surg,1990,125(9):1114-1118. [18] Picus D,Marx MV,Hicks ME,et al.Percutaneous cholecystolithotomy: preliminary experience and technical considerations[J].Radiology,1989,173(2):487-491. [19] Cheslyn-Curtis S,Gillams AR,Russell RC,et al.Selection, management, and early outcome of 113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gall stones treated by percutaneous cholecystolithotomy[J].Gut,1992,33(9):1253-1259. [20] Chiverton SG,Inglis JA,Hudd C,et al.Percutaneous cholecystolithotomy: the first 60 patients[J].BMJ,1990,300(6735):1310-1312. [21] 王惠群,傅贤波.我国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6):481-485. [22] Donald JJ,Cheslyn-Curtis S,Gillams AR,et al.Percutaneous cholecystolithotomy: is gall stone recurrence inevitable?[J].Gut,1994,35(5):692-695. [23] McDermott VG,Arger P,Cope C,et al.Gallstone recurrence and gallbladder function following percutaneous cholecystolithotomy[J].J Vasc Interv Radiol,1994,5(3):473-478. [24] Frimberger E. Laparoscopic cholecystotomy [J].Baillieres 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1999,13(1):199-205. [25] Zou YP,Du JD,Li WM,et al.Gallstone recurrence after successful percutaneous cholecystolithotomy: a 10-year follow-up of 439 cases[J].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2007,6(2):199-203. [26]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Electronic address eee.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prevention,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llstones [J]. J Hepatol,2016,65(1):146-181. [27] Mayumi T,Okamoto K,Takada T,et al.Tokyo Guidelines 2018: management bundles for acute cholangitis and cholecystitis[J].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ci,2018,25(1):96-100. [28] Majeed AW,刘强.设菲尔德胆囊镜——胆囊微创手术新器械[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1,18(5):265. [29] Zhu X,Liu J,Wang F,et al.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on the choice of patients concerning the technique for treatment of cholelithiasis: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historical origins of gallbladder-preserving surgery[J].Surgery,2020,167(2):279-282. [30] 刘京山.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指南(2015版)[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8):111-112. [31] 荣万水,刘京山,雷福明,等.胆囊保留性手术与意外胆囊癌 [J].中国内镜杂志,2010,16(6):602-605. [32] Knaggs L. A case in wbich a gallstone was removed from the gallbladder;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maliguant disease of the gall-bladder; death from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J]. Lancet,1904,1054. [33] So CB,Gibney RG,Scudamore CH,et al.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 a risk associated with gallbladder-preserving treatments for cholelithiasis[J].Radiology,1990,174(1):127-130. [34] Sch?ffmann T,Primavesi F,St?ttner S,et al. Fatal long-term consequence of an allegedly safe and promising procedure: case report of gallbladder cancer 22 years after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 for gallstones [J]. European Surgery,2016,48(1):51-55. [35] Du S,Zhu L,Sang X,et al.Gallbladder carcinoma post gallbladder-preserving cholecystolithotomy: a case report[J].Hepatobiliary Surg Nutr,2012,1(1):61-63. [36] 周军,郑军.保胆取石术后发生胆囊癌变1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11):969. [37] Wistuba II,Gazdar AF,Gazdar AF.Gallbladder cancer: lessons from a rare tumour[J].Nat Rev Cancer,2004,4(9):695-706. [38] 朱星屹.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专家共识(2018版)[J].中国内镜杂志,2018,24(9):106-112. [39] 《微创医学》编辑部.世界首个国际认证内镜微创保胆医师临床质量评价国际标准在中国产生[J].微创医学,2019,14(1):2. [40] 刘京山,李晋忠,赵期康,等.纤维胆道镜下胆囊切开取石保胆治疗胆囊结石612例随访结果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9,47(4):279-281. [41] Qu Q,Chen W,Liu X,et al.Role of gallbladder-preserving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gallstone diseases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in China: results of a 10-year prospective study[J].Surgery,2020,167(2):283-289. [42] Johnston DE,Kaplan MM.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gallstones [J]. N Engl J Med,1993,328(6):412-421. [43] Wang HH,Afdhal NH,Gendler SJ,et al.Evidence that gallbladder epithelial mucin enhances cholesterol cholelithogenesis in MUC1 transgenic mice[J].Gastroenterology,2006,131(1):210-222. [44] Andre E,Gazzieri D,Bardella E,et al.Expression and functional pharmacology of the bradykinin B1 receptor in the normal and inflamed human gallbladder[J].Gut,2008,57(5):628-633. [45] Wang DQ,Schmitz F,Kopin AS,et al.Targeted disruption of the murine cholecystokinin-1 receptor promotes intestinal cholesterol absorption and susceptibility to cholesterol cholelithiasis[J].J Clin Invest,2004,114(4):521-528. [46] Mu?oz LE,Boeltz S,Bilyy R,et al.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initiate gallstone formation[J].Immunity,2019,51(3):443-450. [47] 刘昌,孟凡迪,王瑞涛.胆石症基础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1,41(1):48-51. [48] 卢绮萍.胆石病临床研究20年:进展、问题与展望[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1):42-47. (2021-05-10收稿 2021-05-20修回) 版权声明 本文为《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原创文章。其他媒体、网站、公众号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本刊编辑部获得授权,并在文题下醒目位置注明“原文刊发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卷(期):起止页码”。谢谢合作! 阅读原文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专家论坛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前研究进展 专家论坛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前研究进展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 不看此公众号 论著 | 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甲状腺癌文献循证可视化及对比分析 论著 | 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甲状腺癌文献循证可视化及对比分析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 不看此公众号 指南与共识 |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 指南与共识 |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 不看此公众号
概念:阑尾炎是因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为外科常见病,以青年最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急性阑尾炎较为常见。临床表现:1.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阑尾炎腹痛的特点是转移性腹痛,即开始时在上腹部脐周围痛,经几小时或半天左右腹痛转 移到右下腹部。多呈持续性疼痛,可有阵发性加重。患儿常屈右腿侧躺,不敢直腰走路,婴儿常以阵发哭闹来表达 腹痛,患儿常卧床不敢动或呻吟拒食。 2.发热:一般发病几个小时后即可发热,随病情发展体温上升到38度--39度甚至更高。 3.胃肠道症状:多数患儿病初就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有些患儿有或。 4.右下腹部压痛是阑尾炎可靠的体征,合并腹膜炎严重者有腹肌紧张,反跳痛明显。辅助检查:1、 血液学分析,血常规提示感染指标显著升高,一般在(10~15)×109/L。随着炎症加重,白细胞数随之增加,甚 至可超过20×109/L。但年老体弱或免疫功能受抑制的患者,白细胞数不一定增多。 2.尿常规:偶有阑尾远端炎症并与输尿管或膀胱相粘连,尿中也可出现少量红、白细胞。 3.超声检查可显示盲肠后阑尾炎,因为痉挛的盲肠作为透声窗而使阑尾显示。用以排除最易与慢性阑尾炎相混淆的慢 性胆囊炎、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女性的慢性附件炎及慢性泌尿系感染等。 4.X线钡剂灌肠 :钡剂灌肠检查不仅可明确压痛点是否位于阑尾处,还在于排除可与慢性阑尾炎相混淆的其他疾病, 如溃疡病、慢性结肠炎、盲肠结核或癌肿等。治疗 保守治疗,抗生素 抗炎、补液治疗,卧床休息,仅适用于粘膜水肿型的阑尾炎,大部分阑尾难以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传统开刀手术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为近些年新开展的手术治疗阑尾炎的方式,具有明显的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 腹腔镜手术无需像传统手术一样在右下腹除取一个至少长5厘米的切口,(肥胖的病人切口更大),开刀手术需逐层破坏腹壁组织,切开皮肤、皮下脂肪,各层肌肉,切断腹壁上的血管与神经,切开腹膜,腹膜的损伤比皮肤更大,极易导致术后肠粘连; 而腹腔镜手术仅仅需在腹壁上开两个5毫米的小口,通过高精尖的器械来直视下完成阑尾切除,看到阑尾周围渗出的脓液,游离粘连,避免传统手术的盲目下分离与擦拭;避免损伤,尤其是对 年轻女性和小孩,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腹腔镜手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阑尾炎,尤其是老年人及小儿阑尾炎; 腹腔镜手术对肥胖病人有着无需争辩的优势; 腹腔镜手术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效果极好; 腹腔镜手术对于不能完全排除腹部外科疾病及女性内生殖系统疾病者可以起到明确诊断和治疗的作用! 当然,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需要到正规的大型医院才有安全的保障,尤其的严重的阑尾炎,合并坏死、穿孔等,我科在近些年大量开展了腹腔镜各种类型的复杂阑尾手术,力求全心全意为您在损伤尽可能小的情况下解除病痛!
胆结石即胆石症,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病变。胆道系统是人体产生、排泌胆汁的管道系统,由胆囊和胆管两部分组成,后者包括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根据结石所在部位不同,可有胆囊结石、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结石之分。临床上胆石多发生在胆囊内,少数病例仅有胆管结石,而同一患者也可能同时存在不同部位的胆结石。一般据说的“胆结石”是指胆囊结石,即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生与生活条件、饮食习惯、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还没有预防结石发生的有效方法,但是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可以减少或减缓结石发展的。一旦发现胆囊结石,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1、胆结石的成因是什么?胆囊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成份变化都可能引发结石。目前已知与胆结石形成相关的因素包括:(1)年龄因素,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性别差异,研究显示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即女性更容易患胆结石,可能与性激素差异相关;(3)肥胖因素,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4)饮食因素,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石形成的主要因素,进食低纤维、高热卡食物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其中饮食因素是最容易得到控制的,因此医生常会建议胆石症患者“少食油腻食物”,不仅可以减缓结石发生、发展,还有效减少脂肪食物对胆囊的刺激,可以降低胆囊炎发生的机率。2、胆结石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其实大多数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即“无症状胆囊结石”,多为体检时影像检查发现。结石一旦出现症状,多表现为右上腹(右侧肋缘下)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常为阵发性绞痛,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在按压右上腹(即胆囊的位置)可出现压痛,有时还能摸到肿大的胆囊;化验检查会发现血像升高、肝功能可能轻微异常;影像检查如B超或CT等可以发现胆囊肿大、壁模糊或增厚,胆囊内有结石等,即可确诊急性胆囊炎。很多急性胆囊炎患者发作时伴便秘、腹胀等表现,有时通便治疗后腹痛也会好转,给临床确诊带来一定的干扰,此时主要依靠血像变化和B超等影像学改变确诊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患者症状轻微,常表现为与进食相关的右上腹不适,有时夜间也会发作,一般血像升高不明显,影像检查可以发现胆囊壁略厚或模糊,胆囊内有结石等征象。3、胆囊结石如何治疗?胆囊结石的发生率非常高,但大多数没有任何症状的患者是不需要特殊治疗的。胆结石的治疗方式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几类,具体应采取何方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首先,无症状胆囊结石可以不做任何治疗,很多人终生带结石,并不引发症状。对血脂高或脂肪性食物摄入过多的患者,可以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少食油腻、多运动,有时结石可能逐渐缩小。这部分患者需要定期做B超检查(每年一次即可,体检时会常规做),观察结石大小、胆囊大小和囊壁变化。如果随访过程中发现胆囊萎缩或囊壁增厚,此时不能除外发生胆囊癌的可能,需要行手术切除胆囊。还有一种情况,在患者因其它疾病需要进行上腹部手术(如胃切除术、肝脏部分切除术等)时,一般医生会建议同时切除有结石的胆囊(即使是无症状的),这是因为手术干扰后患者胆囊炎的发生率会增加,而且经过手术操作后一旦发作胆囊炎,会增加胆囊切除手术的难度和风险。药物治疗胆结石,是针对那些经常感到右上腹不适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在没下定决心切除胆囊之前,可以通过口服消炎利胆类药物暂时控制症状;也可以口服熊去氧胆酸等药物,通过调整胆汁酸成分达到稳定甚至溶解结石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并不主张对胆囊结石采取“溶石”甚至碎石等治疗,因为变小的胆囊结石更容易下行进入胆总管里,而胆总管结石的风险要远高于胆囊结石,治疗也更复杂,因此不要误信那些所谓“溶石”或“排石”治疗的宣传,而应该到正规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最后是外科手术治疗。在门诊病人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是否可以保胆取石?”保胆取石与开腹胆囊切除术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其有很高的复发率而在20世纪末被逐渐淘汰,目前在国外基本没有这种手术。有报道称将近50%的患者在保胆取石术后5年内复发结石,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胆结石确实需要手术治疗的话,胆囊切除术是最佳的选择。随着医学的进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得到广泛应用,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且胆囊功能并非人体必须,切除后绝大多数患者可以良好适应,因此只要手术指征明确,手术切除胆囊是安全可行的。4、什么情况下需要切除胆囊?前面说过胆囊结石并不一定需要切除胆囊,但对于合并有胆囊炎(出现临床症状或影像学发现炎症表现)的胆石症应该接受胆囊切除。胆囊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原则上都应手术切除胆囊。但随着微创手术的普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取代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成为治疗胆囊炎的首选术式。由于急性胆囊炎发作时胆囊周围消肿、粘连存在,解剖层次不清晰,增加了腹腔镜手术的难度和手术风险,因此目前大多不主张在急性期行胆囊切除术,而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使患者渡过急性炎症期,待炎症完全消退后(约在急性发作后1个月左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保守治疗无法缓解的特殊病例,只好选择开腹胆囊切除术。当然,在有经验的外科医生那里,急性期也可以有选择地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相应的手术风险会明显提高。慢性胆囊炎或急性发作期过后的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表现不严重,很多人就抱着侥幸心理不愿切除胆囊。殊不知这样做相当于在自己身上埋下一枚“定时炸弹”,反复发作的胆囊炎本身就增加了胆囊癌的发生率,癌变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急剧增加。另一方面,老年人发作急性胆囊炎的死亡率和治疗难度均大大增加,本来很好治疗的良性疾病在老年人中可能是致命的。因此,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尤其是反复发作急性胆囊炎的)、影像学显示胆囊壁增厚的、伴胆囊萎缩的胆囊结石患者,选择适当时机接受胆囊切除术是明智的。5、切除胆囊后应注意什么?胆囊的功能是储存、浓缩和排出胆汁,帮助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切除胆囊后上述功能肯定会受影响,主要表现在大量进食脂肪类食物后会腹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机体会使胆管扩张来部分代偿胆囊功能,一般2~3个月后就能够正常消化吸收食物。因此胆囊切除术后要注意低脂饮食,少食油腻、肥肉、蛋黄等食物,不要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用餐规律。总结一下:胆囊结石很常见,出现症状才手术;保胆取石不可取,溶石碎石需谨慎;急性发作尽力保,腔镜切胆是首选;胆囊切除不可怕,少吃油腻是关键。
腹股沟疝手术后注意事项(成年人)1.切口护理方面:(1)手术当天:手术后膝下可垫软枕,使髋关节委屈,以松弛腹壁切口张力和减少腹腔内压力,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切口疼痛。全麻患者一般术后6小时可进易消化饮食,下床行走。局麻患者术后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即可进易消化饮食,下床行走。(2)术后第1天:可自行下床散步、大小便(需用坐便器)。尿潴留留置导尿管患者术后第1天可间断夹闭尿管锻炼。以卧床休息为主,卧床时干毛巾将阴囊托起,预防阴囊水肿。手术后2-3天下腹部腹胀感,活动时切口疼痛明显,此乃正常现象。3天后疼痛感可明显减退。术后1-3月内因为补片存在,腹股沟区可能存在异物感,主要表现为活动时腹股沟或者阴囊区域疼痛。无需特殊处理,随时间推移,可自行减轻、消失。(3)出院时切口换药,返家后切口处请保持清洁干燥,手术后一周可自行揭除切口处敷料。出院后建议暂时不要洗澡,待至少1周后切口完全愈合才可以洗澡,最好使用淋浴。(4)有如下情况:疝囊大、发病时间长、复发疝、嵌顿疝、硬化剂注射史等患者术后3-5天左右出现腹股沟区或者阴囊肿胀甚至肿块的可能性较大。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肿块(医学名词:血清肿),无论站立或者平卧均存在,质硬,可能伴有坠胀感。无需紧张,可待其自行吸收,一般需要1-3月时间。部分患者皮下可能会残留条索状肿块,无需特别处理。手术后穿紧身内裤或疝气带可减轻血清肿的发生。2.饮食方面:(1)可增加乳制品、蛋、鱼肉等高蛋白质摄取,可促进伤口愈合。(2)每日水分摄取至少2000cc或多吃蔬菜水果,可预防便秘。(3)无特殊忌口,可正常饮食。3.日常生活方面:(1)突然咳嗽用力或活动时以手压住切口,可减轻腹部用力造成切口疼痛。(2)出院后先进行一般体力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三个月内避免腹压增加之活动:如剧烈咳嗽、用力解便、提重物、长时间上下楼梯、登山、骑脚踏车及跑步等剧烈运动。4.药物使用注意事项:一般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需要开出口服药。排便困难可使用开塞露协助。如有长期便秘,可口服用通便灵、乳果糖、舒泰清等药物,以保持大便通畅;有咳嗽者可口服化痰药;如有前列腺增生,需遵医嘱口服药物治疗,同时建议就诊泌尿外科。既往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可正常用药。5.有下列情形请立即返诊:(1)发烧,切口红、肿、热、痛、异常分泌物等发炎现象;(2)持续性呕吐或切口剧痛;(3)男性患者若发现有阴囊不正常的肿大或有再发性腹股沟区肿块时等。6.门诊随访:出院后1-2周左右需门诊复查(孙中伟副主任医师专家门诊每周五,门诊三楼五诊区十二诊室)。专家简介:孙中伟,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基地教学主任,普外科专科培训基地教学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外科青年专家工作组专家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疝和腹壁外科产业及临床研究分会理事会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动物实验专委会委员,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疝与腹壁外科分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创面修复与整合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疝与腹壁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胃肠外科微创专委会委员兼秘书,济南医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济南市医师协会疝与腹壁外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通讯编委。发表SCI论文3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专著1部,国家专利4项,主持省级、市级课题3项,记功一次。本文系孙中伟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患者朋友们:经我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您的病情已基本好转。即将出院回家休养,为使您的身体尽快康复,建议您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饮食:要科学的进餐,合理安排饮食。术后流质饮食两周,半流质饮食四—六周。两个月后开始普食(软食为主)。流质饮食是极易消化,含渣很少。成流体状态或在口腔内能融化为液体的你饮食。可选用各种清淡的肉汤。牛初乳(辉山的)、麦乳精、浓米汤、蛋花汤、内脂豆腐,酸奶、藕粉、蔬菜汁、 豆浆、豆腐脑、绿豆汤、米粉等,由淡到浓,每日六次。由50m1渐增至250m1。半流食是介于软食与流质饮食之间,外观呈半流质状态、细软、更易于咀嚼和消化的膳食。是限量多餐的的进食形式。每隔2-3小时一餐,每天5-6餐。主食:大米粥、小米粥、挂面或面条龙须面为好如:做面汤加入碎菜叶、面片汤、馄饨(皮大些、馅小些、汤多些如;角瓜瘦猪肉加入少量紫莱) 面包、蛋糕,饼干、(如: 儿童奶豆等,但是膨化食品不可以吃)小花卷、藕粉等。副食: 瘦嫩的猪肉、鸡肉、鱼块(海鱼/河鱼不限,以清蒸/红烧/炖食为好)、蛋类、豆制品、碎嫩莱叶等。主食全天不超过300克,注意品种多样,以增进食欲。出院一个月内多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能量也能达到2400卡。以后能量保持2000kcal/日。从半流食逐渐渡到饮食。蛋白质占总量的20%,其中优质蛋白质占1/3 以上(优质蛋白为:牛乳、豆腐、鱼类、蛋类、瘦肉);脂肪占总能量的15%-20%,其中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与多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卜1:1:1 (最好用调和油);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60%-65%。适当增加膳食纤维。适宜的食品有牛乳,豆腐、蛋类、瘦肉、海鱼、海带(切成丝或薄片炖食如:排骨炖海带);蘑菇类:如香菇(切成碎丁炖食);木耳类: 如银耳,黑木耳(切成碎丁炖食);人参;豆制品(干豆腐和豆腐泡不可以炒吃,炖食好些),茄子、四季豆、海参,红萝卜、自萝卜、大白菜,小白菜、南瓜、藕笋、胡萝卜、菠菜、紫菜、大蒜、姜、葱类(作为佐料不可以生吃,炖吃可以),苹果、大枣茶叶等。少食多餐,逐渐恢复正常饮食。要达到每日至少四餐,至少需要3-4个月。初期量少次数多,以后逐渐到量多次数少。细嚼慢咽,以口腔代替胃的部分消化功能,目的是减轻胃肠道的负担,防止由于食物消化不良引发腹泻或肠梗阻。可以根据您的平素喜好,选择合适的品种合理搭配,多食入维生素含量高的新鲜水果和蔬莱(以下冷硬质的水果不可以吃如:菠萝、李子、冻梨、香瓜、山楂(生吃)、烤地瓜等)。如条件允许可用榨汁机,将大量水果,蔬菜榨汁饮用,利于吸收。忌用食物:动物脂肪,生腌制虾蟹类,腌制过咸的食物,烟熏烧烤食物,酸泡食物,肉类的罐头食品,辛辣刺激性调味品。粘、冷、凉、硬食品,烧烤类,油炸食品,油腻食品,蒸饺,羊肉类等。进食注意:饭前轻微活动5-10分钟,增进食欲。进餐环境愉快舒适,与他人共同进餐,经常改变食谱,适当服用开胃药(胃肠动力药: 吗丁啉片或默沙比利片2片/次 日三次 饭前20分钟口服7-10天;助消化药物;多酶片或达吉胶囊),牙齿不好的患者,应少用含有膳食纤维和动物肌纤维的食物,或经切碎 煮烂后食用,同时注意补充菜汁果汁等食物。制定规律的进食时间。戒除烟酒。 【平时注意适量补充营养药物:】(1) 主张长期服用复合维生素B族(2) 术后4个月内适世补充铁剂 (如:Fe2+类“朴雪' 口服液。并配合维生素B12和叶酸片服用,目的是防止术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3) 适量补充钙剂 (如钙尔奇D或其他易吸收的补钙营养品).二、休息与锻炼:术后归家需要养成如下习惯:(l)每天坚持温水泡脚。至少每天1-2次;(2)每天坚持下地活动至少累计活动量2-3小时;(3)每天坚持饮用至少四大杯温水 (1500-2000m1) 并且至少一个苹果和一根香蕉;(4)每天坚持口服蜂蜜水,防止便秘发生。保证充足的睡眠,生活要有规律。体力逐渐恢复后可增加活动量,最初是短时间的活动,并注意休息,从日光浴,散步等运动开始。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心率应控制在85-120次/分为宜,依据自我感觉决定锻炼时间,初练者每次练到自我感觉最舒适时,就结束锻炼为好。以后可以练到“形劳而神不倦“,不可贪多。气功和太极拳是很好的锻炼项目,还可以作适当的保健按摩。另外,老年病人术后(或全胃术后及近端胃打不切除术后的病人)睡眠时需要上半身太高15度角如图:(∠15°)三、心理调整: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经常看相声小品,听音乐,与外界交流。正确对待疾病,遇事沉着冷静,避免急躁,学习相关疾病的科学知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但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增强免疫力。四、医院保持联系:复查时间,术后三个月复查一次。复查项目:胃肠透视 (或胃镜)、B超(肝胰、腹膜后、腹腔内)、血常规、肝功、CEA、AFP病情有变化随时来诊。同时注意遵医嘱服药。服药期间注意查肝功 血相变化,如接到医院发的随访信或电话,请及时回复以便了解病情。及时治疗。补充说明:针对全胃术后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病人,术后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治疗如下:(1) 奥美拉唑胶囊(20mg/粒)或泮托拉唑胶囊(40mg/粒) 1粒/次 日2次 早晚饭前空腹口服(2)莫沙必利(全胃病人)或吗丁啉(近端胃大部病人) 2片/次 日3次 饭前空腹口服(3) (粘膜保护剂) 洁维乐或安达 1袋/次 日2-3次 饭后1小时口服本文系张银旭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目前在我们身边,好像有这样一个现象,就是现在的患上癌症病人越来越多,很多我们身边同事,朋友等,会发现患上各种恶性肿瘤,尤其大肠癌,而且不仅老年人,年轻人也得癌,癌症好像呈现高发的趋势。从目前我们医院临床治疗上的情况,我们大肠外科病房80%住院病人为大肠癌,医院平均每天2-3台大肠癌手术,而且多为中晚期进展期大肠癌,大肠癌防治形势很严峻,需要引起我们大家的关注。权威数据:第一,全球的癌症发病率在不断上升,中国不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2007开始,恶性肿瘤都是高居死亡的第一位,全国恶性肿瘤发病10万分之235,但是上海已经是10万分之274,远高于全国水平,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据了,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改变,饮食结构改变,鸡鸭鱼肉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增多及人口老龄化进程,肿瘤高发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那么在中国来讲,我国年均新发结直肠癌病例达13万,并以年均4%增幅不断攀升,城市的大肠癌的发病率第2-3位,40岁以下的年轻人患结直肠癌的比例约占结直肠癌总人数的20%。结直肠癌在上海市区发病率为54/10万人,中国已进入结直肠癌高发地区的行列,大肠癌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疾病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再看看美国这样一个发达国家的情况,美国也是一个大肠癌高发的国家,从2001年数据,大肠癌发病率高达10万分之61,从2001年开始,美国大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已连续20年以3%的速率持续下降;大肠癌5年生存率从50%提高到70%。是一个非常大的成绩,美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明显下降?其实公共卫生系统,医疗机构在大肠癌防治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大肠癌的三级预防措施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大肠癌是可防可治的。简单的讲从一个正常的肠黏膜,变成一个大肠癌,一般来讲最少需要五年,大多数需要近 10 年的过程,80%的大肠癌都是有一些腺瘤 ,息肉演变而来,正常的肠黏膜首先表现为小的良性增生性的改变,然后变成一个良性的息肉,然后逐渐变成癌的,如果我们能够在息肉的阶段就把它发现了,那当然就解决了,根本就不癌变了,第二如果你癌变了,还是很早的时候被我发现了,解决了,那效果就非常好,可以达到治愈的标准。大肠癌实际上从发生到发展成为癌,那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给我们的预防工作提供了时间和机会,和其他肿瘤相比,如肺癌,肝癌,胰腺癌等等, 对于大肠癌来说,我们有更多的手段可以预防,大肠癌的控制 其实预防比治疗药重要得多。所以说大肠癌是可以预防的,大肠癌的发病,从正常黏膜到增生性息肉,到腺瘤,到早期癌,到进展期癌,这样一个整个过程来看,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参与了不同的阶段,癌症三级预防预防的最终目的,就是降低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那什么是大肠癌的三级预防呢?一级预防病因的预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防治的阶段;防止癌症的发生,首先要去除癌症的病因,那大肠癌的病因是什么呢、科学研究表明,大肠癌完全是和生活方式相关的恶性肿瘤,最主要的就是和饮食结构有关,可以说是一种富贵病,比如说过去相对比较穷的时候,我们吃的比较多的是蔬菜,很少吃蛋白质、鱼肉的时候,那时候大肠癌的发病率很低的,但是这些年来我们生活水平好了,吃的也好了,结果吃出来的毛病就增加了,平日里我们蔬菜吃的少,肉吃的多,1.我们吃了太多的高蛋白,高脂肪这些食品,它容易在肠道通过细菌的分化,可以产生一些我们所谓的毒素,它是可以诱发肠癌的一个激发因素,像我们吃腌的、炸的这些,这些都明显增加发大肠癌的概率,2.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容易增加肠道内的胆汁酸分泌,而后者能对肠黏膜造成刺激和损害,3.加上我们吃的过精,肠道蠕动过缓,从而使粪便在肠内驻留过久,导致致癌物质聚集,长此以往自然容易诱发肠道细胞恶变,实际上我们不是说高蛋白高脂肪的东西不能吃,只是我们应该限制它的量,因为一定的蛋白质和脂肪还是我们人体需要的,所以我们该吃的一些脂肪和蛋白要吃,但是我们要加适当的蔬菜和水果,因为蔬菜和水果里有很多纤维素和维生素,高纤维的蔬菜比如说包括芹菜、韭菜、空心菜,能刺激肠蠕动,协助大肠排便,另一方面纤维在肠道中还可以吸附食物残渣中的致癌物质,稀释并降低肠道中致癌物的浓度,所以要想防肠癌,就要多吃水果和高纤维的蔬菜。2、改变生活习惯①体力活动过少和肥胖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体力活动可以影响结肠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从而达到预防大肠癌的作用。坚持适当运动,保持适宜体重。②吸烟、酒精与大肠癌的关系还不十分肯定,但吸烟、酒精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已经得到证实,减少酒精摄入量有利于预防大肠癌。④保持健康愉悦的精神状态也有助于防癌。我们认真改善生活方式 减少高蛋白高脂肪、精细、腌炸、烟熏食物的摄入;增加食用蔬菜、水果、粗粮;减少吸烟和过量饮酒;加强运动、减少肥胖,从病因尚预防大肠癌的发生。二级预防我们都知道大肠癌很多都是有一些大肠良性病变经过很长时间逐渐演变而来的,比如大肠腺瘤,息肉,结肠炎等,我们把它们称为癌前病变,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如果我们能早期把这些癌前病变处理,治愈,他们就不会发展称为大肠癌,减少大肠癌的发生。另外对于已经发生的大肠癌,我们要争取尽可能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恶性肿瘤治疗是可能治愈的,而相对中晚期大肠癌,其治疗成本,治疗难度及治疗效果都有非常大的差距所以我们所说的二级预防实际包含两方面内容。1积极治疗癌前病变2大肠癌的早诊早治对健康人群的筛查普查是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任何人都有机会患肿瘤,普及更多的肿瘤防治知识健康知识,让所有人都参与到肿瘤的二级预防(一)治疗癌前病变在我们的人群中患有大肠腺瘤 息肉,结肠炎的人非常多,20%到30%的人都有可能患上良性腺瘤,需要引起重视,80%的大肠癌都是由大肠腺瘤转变过来的,从一个正常的肠黏膜,变成一个大肠癌,一般来讲最少需要五年,大多数需要近10年的过程,所以它首先表现为小的良性增生性的改变,然后变成一个良性的息肉,然后逐渐变成癌的,如果我们能够在息肉的阶段就把它发现了,那当然就解决了,根本就不癌变了。第二如果你癌变了,还是很早的时候被我发现了,解决了,那效果就非常好,这样的早期癌很容易就可以达到治愈的标准,单纯手术就足够,不需要其他放化疗等,所以如果我们能早处理的话,确实是不一样的,从治疗效果上来讲也是这样。去除癌前病变的阶段,有五到十年的机会使我们减少肿瘤的机会。所以我们要感谢肠镜,既能搜寻到肿瘤,又能为肿瘤定性,还能随手切掉腺瘤,美国就有这样一项研究,他们曾针对10万人群定期为他们做肠镜检查。发现腺瘤就及时切除,若干年之后,这一人群患大肠癌的机率降低了 80%以上。(二)重视大肠癌筛查,普查我们如何能够发现大肠的癌前病变呢。早期癌如何发现?目前参照欧美国家一些成功的经验就是积极开展对健康人群大肠癌的筛查普查在国外的筛查,普查,从75年就开始,欧美发达国家逐渐都开始了。他们的筛查方法,基本上是大便隐血和肠镜的组合,而筛查有明确的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的作用。我们国家如上海,北京,天津也在制定这样的筛查普查的标准,一般来讲60岁开始,那么就五年做一次,如果有腺瘤的话,就是良性肿瘤情况下,那可能就要两三年一次,如果有家族史的,第一不是50岁,那就要提高到40岁,开始做第一次检查,同时他的频度也不是五年了,就是两到三年一次。比如说有些人有肠癌的病史,其他的兄弟姐妹或者是子女要去做相关的检查,这样的话有利于我们去找出一些潜在的可能已经发生癌变或者是在癌前期的病人,这样的话就可以早诊断,早治疗。上海市大肠癌的筛查,使得上海市的大肠癌筛查成为“十二五”的一个重要项目,目标人群五十到七十四岁的上海的成人,通过大便隐血到调查表,指定医院的检查。在2013年一百一十多万人进行了筛查,癌前病变九千五百多例被处理,恶性肿瘤九百一十四例被处理,早期占了百分之四十,这是非常重要的变化,虽然社会卫生服务系统搞了大范围的筛查普查支付了一定的费用,但是明显减少了大肠癌的发病和中晚期大肠癌的比例和数量,我们知道进展期大肠癌的手术,放化疗治疗费用很高,对家庭社会都是很大的负担,筛查普查的支出还是相当划算的,节省了医疗资源,医疗保险费用,和社会负担。虽然在大多2-3线城市 这种大肠癌筛查普查还没有开展,但我们广大听众朋友应该增加健康保健意识,重视肠道症状,有问题及时肠镜检查。我们病房手术 早期癌症病人,有不少都是健康体检发现的,治疗效果非常好。强调下,有些特殊人群要重点关注。医学研究已经证明,大肠癌不仅和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遗传因素也很重要 。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群是癌易感人群。必须定期对其进行监测。就是这个人家里面有一个肠癌病人,他就比别人有更高的几率患肠癌,遗传跟大肠肿瘤还是有非常密切关系的。我们都住院肠癌病人都要了解家族史,如果患者家族中有多人患大肠癌,的我们建议直系亲属都去做肠镜检查,确实也发现了大肠腺瘤和肠癌的病人第二种情况大肠癌有一部分人有明确的遗传性,有一个家族性腺瘤型息肉病,患者整个大肠有成千上万密布腺瘤,青年就可发病,45岁后几乎100%癌变,40岁前做全大肠切除,有明确的家族性,比如说我们前一段治疗一个病人就是这样,常年腹泻,肠镜发现大肠有大量腺瘤,并癌变,这个病人到我们医院诊断是家族性腺瘤型息肉病,癌变,追问病史他父亲死于肠道疾病,你们家直系亲属应该讲在40岁以后都要去做肠镜检查,结果就在这个患者手术期间他的妹妹,就听到我们医生告诉以后就做了肠镜,家族性腺瘤型息肉病,一同住院,作了全部大肠切除,手术后病理部分腺瘤已经有癌变,这样的病例其实并不是罕见,所以这些大肠癌遗传易感人群必须密切监测。(三)重视大肠癌危险信号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是说你发现有症状了,你要把它诊断明确了,明确了以后要治疗,在这个里头我想在大肠癌早期诊断是最关键问题,,因为我们知道如果说从治疗来讲的话,单纯手术就可以治愈,中晚期的肠癌即使医学快速发展,多种手段综合运用一些病人仍治疗效果不满意,所以早期发现是非常重要的。早期诊断还要靠人们自己多了解大肠癌的相关知识,了解大肠癌早期都有什么症状如何及早发现大肠癌1.首先经常察看粪便是否带血,带脓血液呈红色或鲜红色,与早期内痔的症状非常相似,后期便血多为暗红色,混有粪便之粘液血便或脓血便。肠癌的早期症状非常隐秘,很容易被忽视,事实上从大肠癌患者出现不适到确诊一般需要3到12个月,几乎大多患者都会有初期被自己或医生诊断为痔疮、肠炎、蛔虫症或胃病等曲折经历早期诊断率困难,一个人重视不足很多人认为痔疮是个小毛病没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痔疮不可怕,可怕的是掩盖在痔疮后面的直肠癌患者缺乏医学知识凭经验自我诊断自我用药治疗,可能也有很多人会有这样一种心理,因为害怕病,所以比较忌讳医生或者周围的人给他这样的建议,他总觉得我不一定就得吧,甚至于有了症状他都不去检查,他觉得不一定是肿瘤吧,也可能过两年就好了,结果反而耽误了时间,这种病人我们经常能碰上,把一个肠癌的病人误诊为痔疮,本来可以早期发现的病例可能拖到晚期。另外一种就是跑到医院去又被医生给耽搁了,这种医院往往是比较小的医院,因为大便带血是肠癌一个常见症状之一,还有病人有腹泻或者便秘,总以为自己是痢疾或者肠炎,就把它当成痔疮、炎症性的疾病来看待,吃点消炎药品,就这样耽误了,病人来了说我大便有血,这个医生就不能够认真,不愿意张手做个肛指检查,说大概是痔疮,所以就耽误了,在我们临床上发现,大多数被我们收进来治疗的病人,都被自己耽搁了一段时间,一般来说病人一旦出现这些类似症状的话如果有两个星期以上不明原因的话,最好是去找一个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去做一个诊治这样的话对你诊断这个疾病会带来很大的帮助。一般如果到大的医院专科医院的话这种机会就会少得多。2.再就是看大便性状是否改变比如大便条形变细或成扁平状3.另外您的大便习惯是否有所改变呢比如大便次数或者是便意增多而且总有排不净的感觉。由于直肠肿块及其癌肿溃疡产生的分泌物,可产生肠道刺激症状,导致患者出现便意频繁、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症状,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脓血状物,此时粪便形状也发生了改变,大便越来越细。4.其次您是否腹部隐隐作痛或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还有就是是否便秘或交替出现便秘、腹泻的情况,腹部摸到包块5.此外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食欲减退,患者一定要及时注意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病人如果说对自己的观察比较仔细的话,比如说我们说有一些大便的带血啊,大便习惯的改变这些如果你能早期抓住这些蛛丝马迹,你去做一些相关的检查,找一些医生看的话,我想你可能发现早期肠癌的概率会大大的提高。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对肿瘤患者积极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目前对大肠癌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为主,规范的综合多学科治疗,大肠癌治疗的复杂性,多种手段的有效性 要求我们正确选择合理的、最恰当的康复诊疗方案,减少肿瘤复发和/或转移,延长生存时间,对医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欧美国家大肠癌治疗医生是大肠外科医生都是经过专科培训后 才能获得大肠癌治疗资质,我过也即将出台大肠癌治疗准入制度 我们建议诊治大肠疾病要到正规专科机构,、避免治疗不规范,治疗不足,过度,保证治疗效果每位医生不仅是治疗者还是预防者!只有向公众普及改变生活方式、及时就诊、积极参加筛查普查的正确观念,积极治疗癌前病变,规范治疗临床肿瘤,才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大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系张银旭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对于胃癌患者而言,无论肿瘤处于早期还是晚期,无论接受何种治疗,其饮食习惯都会受到影响。接受胃部分切除及全胃切除手术的患者需要调整饮食习惯,并且在手术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饮食都要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另外,很多人在术后会出现难以消化某些食物的现象。对此我们的建议是:记录饮食日记,建立自己的饮食食谱。在日记本的左业记录每天吃的食物和吃的时间,右边标明就餐后是否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几天后,便可以发现哪些食物易引起自己的不适,从而以后避免吃那些食物。胃癌术后患者可能出现一些不适症状:①饱胀感;②倾倒综合征;③腹泻;④晨吐;⑤消化不良及胃绞痛。一、饱胀感胃癌术后短期内,患者即使只进食很小量的食物,也会引起腹部饱胀不适。胃部分切除或全切后,胃的容纳能力大不如前,小肠将承担起容纳大部分食物的功能。患者在术后短期内最好少量多餐,适应以后,逐渐增加每餐的量以及用餐的时间间隔。起初,为了获取足够的营养,患者可能每隔1小时就会就餐。一些高纤维的食物易引起胃的饱胀不适,包括:①全麦面包;②全谷物大米和面;③白菜和青菜;④豆子以及豆制品。术后患者饮食应以少量多餐为宜,后逐渐增加每餐的量,每餐食用的高纤维食品不宜超过一种。术后不宜喝碳酸饮料,任何液体都易使人产生饱胀感。二、倾倒综合征倾倒综合征是胃手术后常发生的一种特定疾病。主要是由于食物过快的进入小肠引起,一般发生于刚进食后或进食一段时间后。发生于刚进食完时,是由于食物很快聚集到小肠,组织液被带人小肠以消化这些食物。组织液的丢失会导致血压的突然下降,使人感到头晕、眩晕以及心悸。发生与进食完一段时间后,是由于食物中的糖分被小肠吸收,血糖升高,机体通过产生胰岛素降低血糖,这时,人民可能会有眩晕感,需要休息或躺下以缓解。以下的方法可能有助于缓解倾倒综合征:①吃慢点②减少饮食中含糖的食物的量③添加纤维④增加含脂肪的食物来代替含糖的食物⑤少量多餐,规律饮食⑥少喝汤以及饮料三、腹泻腹泻是胃癌术后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术中切除肿瘤及淋巴结的同时切断了胃的一部分迷走神经,而迷走神经有控制消化道运动及消化液分泌的作用。部分患者在胃癌手术后突然出现腹泻。腹泻一般持续一天,有时也会持续更长时间,具体表现为一天排好几次水样便。术后腹泻难以治疗,每天早上服用抗腹泻药可能有用。四、晨吐一般发生于胃部分切除术后。夜间,胆汁和消化液堆积在十二指肠并且可以返流到胃内使人感到腹胀,难受。将多余的消化道液呕吐出来后会感到舒服些。助消化药如氢氧化铝以及促胃排空药如多潘立酮和胃复安都可以帮助治疗晨吐。但这些药物只能减轻症状而不能根治疾病。如果症状严重的话,可以寻求外科医生的帮助。在极少数情况下,重建手术可以缓解胆汁性呕吐。五、消化不良以及胃绞痛胃癌术后疼痛也很常见,并且常反复发作。将几点薄荷油泡入热水中,慢慢啜饮可以达到疏风解痛的作用。导致消化不良的食物包括:碳酸饮料、酒精、辛辣的食物、咸菜以及柑橘类食物。正确饮食,健康生活基于以上问题,该吃什么,能吃什么成了胃癌术后患者关心的问题。胃癌患者术后很难保持体重,如果体重持续下降,那么应该去医院寻求营养师的帮助。营养师可以帮助制定适合不同个体的饮食方案,既保证充足的能量摄入,又不至于对胃造成过大的负担。胃癌手术后需要额外补充钙、维生素D和铁。这是应为这些营养素在胃里被吸收,切除全部或部分胃意味着不能从正常饮食中吸收足够的这些微量元素。在接受全胃切除术后,需要注射维生素B12,因为无法再从食物中吸收这种物资,但维生素B12是生成红细胞,保持神经和消化系统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资。在接受胃部分切除术后,应定期复查血标本,以保证摄取充足的铁和维生素B12来维持正常的红细胞数目。增加饮食中的营养物资胃部分切除术后,只要多吃富含营养物质的食物便可保证身体获得充足的营养。富含钙的食物有:牛奶、奶酪、面包、鸡蛋、沙丁鱼、卷心菜和花椰菜。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人造奶油、黄油、鸡蛋、富含油脂的鱼类如沙丁鱼、鲱鱼、鲭鱼和鲑鱼。富含铁的食物有:红肉、肝脏、鱼、大豆、全麦面包、蛋黄、绿叶蔬菜、坚果等。红肉中的铁最易被人吸收,对于素食主义者而言,可能需要服用铁剂。维生素C有助于人体对铁的吸收,所以,多吃橘子或服用维生素C片剂有助于吸收铁。深绿色蔬菜和肝脏富含叶酸,叶酸也是保持红细胞健康所需的维生素,胃癌术后一般也需要额外补充叶酸。对于胃癌术后患者来说,即使饮食非常健康规律,仍然需要食品补充剂,因为没有足够的胃组织去吸收特定的营养物质。尽量选择富含多种维生素的补充剂。饮食小贴士:1、选择合适的饮食姿势:有些人习惯坐着吃,有些人喜欢半倚着吃,也有些人觉得边走边吃最易消化。2、很多人不喜欢早餐。尝试将燕麦片在全脂奶粉中浸泡过夜,这有助于软化食物,使得食物更易吸收。也可以加入一些坚果类食物以增加维生素和热量。以这种方式吃85g燕麦片可以获得500卡路里,好的早餐是美好一天的开始。3、如果出现腹胀、腹痛和腹泻,可能是对牛奶过敏,选择合适的不含有奶制品食品补充剂。本文系周郑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治疗前CT及MRI示肿瘤巨大,压迫下腔静脉,跨域腹主动脉、右髂内动静脉,诊。治疗中管床医生忐忑不安中的真实写照治疗后治疗后7天术中、术后出血量极少。术后恢复非常顺利,胃肠道功能正常,己办理出院。
患者满意,医者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