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痣,术前 术后即刻 缝合效果局部放大
色素痣也就是我们老百姓说的“痦子”。色素痣在我们人群当中发生率很高。一般来说大部分色素痣都是良性的,在亚洲人种中色素痣转变成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也很低。但是不代表色素痣不容易恶变。我们自己在家如何判断色素痣需要进一步治疗呢?常规上我们掌握这么几个原则就可以就诊了。色素痣容易恶变,一般符合以下几点。简单的记就是ABCDE原则。A指的是英文(Asymmetry)“形状不对称”的意思。如果您身上的色素痣,形状不对称。比如应该是椭圆形或者是圆形的色素痣变成了不规则形状。那我们就需要就诊。B指的是英文(Border)“边界不清”的意思。正常的色素痣,边缘是整齐规则的。如果色素痣的边缘不清晰模糊。那么我们也需要就诊。C指的是英文(Color)“颜色不均一”的意思。有的人可能认为色素痣的颜色越深越不好。实际上在临床判断色素痣的颜色深浅对远期转归并没有太大意义。而是患者的色素痣的颜色不均匀,这样的色素痣才容易恶变。譬如有的色素痣,有的部位颜色深,有的部位颜色浅。这样就要引起我们高度注意了。D指的是英文(Diameter)“直径”的意思。一般“直径大于 6 mm”,临床医生就高度建议进行手术切除了。E:指的是英文(Elevation)“隆起”的意思。我们平时见到大部分的素质,是不高于皮肤平面的。如果色素痣突然出现了隆起,高于皮肤平面。那么一定早期进行手术切除。以上的ABCDE原则,如果患者占了其中任何一条。都建议早期预防性手术切除。另外还有一些特殊部位的色素痣,即使不符合上述ABCDE原则,也建议手术切除。譬如长在一些容易摩擦部位的色素痣,像我们的关节皱褶处,颈部、腋窝,腹股沟,臀部,肛周,生殖器,手、足部位。这些部位的色素痣,一旦早期发现,尽早手术切除。还有在临床上,我们经常为了美容性质,去除一些色素痣。这样的色素痣的去除。也要排除上面ABCDE原则。临床上可以采用激光、电离子等方法去除。这样色素痣一般直径限于2毫米内。如果超过两毫米就不建议采用激光或者电离子等方法去除了。另外有些色素痣在使用激光或电离子方法去除的时候,容易复发,一般间隔三个月以后可以再一次进行激光和电离子。但是如果反复两次后,再次复发。就不建议进一步的激光或电离子治疗,因反复的强物理刺激,容易激发良性的色素痣恶变。有些患者的色素痣长在面部,如果符合上述手术切除的原则,也应当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即使是美容缝合也会形成疤痕。在这时候患者要权衡利弊。以预防黑色素瘤的发生为先。常规的皮肤外科手术优先也会采用美容缝合,如果患者皮肤素质比较好的话,也就是非瘢痕肤质,一般术后两年到三年后,瘢痕会淡化模糊。色素痣全切术,在临床上已经是非常成熟简单的手术术式。如果患者体质健康的话,且没有其他心脑血管等合并症,手术风险极低。患者朋友可及时就诊。补充一点,临床上经常有患者咨询,是否有“母痦子”一说。这在临床上是不成立的。色素痣不分公母。有人色素痣多,有人色素痣少这完全是个人体质的原因。所以不存在去掉一个“母痦子”,然后就不长新痦子了。另外色素痣也不传染。这在民间都是谬传。
今年的国际带状疱疹关注周希望通过对疫苗的推荐,从而减少带状疱疹的感染风险。那我们我们也一起了解一下,这种皮肤疾病和疫苗预防的话题。蛇缠腰:一种不容忽视的健康威胁蛇缠腰,医学上称为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尽管它并不直接由蛇类引起,但因其皮肤上出现的红疹和水泡排列形状类似于蛇缠绕,故俗称“蛇缠腰”。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及免疫力较弱的人群,一旦感染,不仅会引发剧烈的疼痛和瘙痒,还可能留下长期的神经痛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 包括高龄、劳累、应激创伤、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等。老年人常合并基础性疾病,尤其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恶性肿瘤等疾病,也是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常见危险因素。特殊类型带状疱疹可见于任何年龄,但老年患者更为常见,且症状更加严重和复杂。1.无疹型和顿挫型带状疱疹 2.眼带状疱疹3.耳带状疱疹 4.鼻带状疱疹 5.双侧带状疱疹6.播散型带状疱疹7.复发型带状疱疹 8.颈静脉孔综合征鉴别诊断对早期只有疼痛、尚无皮损出现的老年带状疱疹或无疹型带状疱疹,依据疼痛所对应的身体部位,需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牙髓炎、心肌梗死、心绞痛、胆囊炎、肾绞痛、阑尾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肌肉拉伤等鉴别。无疹型耳带状疱疹需与特发性面瘫、梅尼埃病鉴别,可通过辅助检查及相关科室会诊协助诊断。顿挫型带状疱疹肉眼缺乏特征性“疱疹样”损害,借助皮肤镜检查有利于诊断,皮肤镜下可见亮红斑背景上出现轻度混浊的紫色、淡粉色或棕红色带白色光晕的多房小球。治疗最常见的是抗病毒治疗 儿童和成人带状疱疹在无并发症危险因素时症状轻,恢复快。但对于老年带状疱疹患者,早期应用高效抗病毒治疗至关重要,在皮疹出现72小时内尽早规范、系统应用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预防-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科学预防的得力助手 面对蛇缠腰这一健康威胁,科学的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国内上市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正是目前预防带状疱疹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该疫苗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抗体,从而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即使感染也能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中年人及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尤其是那些免疫系统较弱、有慢性病史或曾患过水痘的人群,接种生蛇疫苗尤为重要。此外,即使已经感染过带状疱疹,接种疫苗也能帮助预防复发,为健康再添一层保障。重组带状疱疹疫苗:预防20年 面对带状疱疹的威胁,传统的治疗方法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并不能从根本上预防疾病的复发。而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的出现,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预防手段。疫苗采用了先进的重组技术,通过模拟病毒的部分结构,激发人体产生针对病毒的免疫反应,从而在体内建立起强大的防御屏障。更为重要的是,这款疫苗的保护时效长达20年,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综合保护效能高达97%。这意味着,只要接种一次疫苗,就可以在未来的20年内,大大降低患带状疱疹的风险。这对于那些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病毒的人群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一、什么是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一种影响神经和皮肤的感染性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由于皮疹呈带状分布,所以叫做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的皮疹通常发生在身体的一侧,表现为疼痛、沿着周围神经走向成群分布的水疱,不跨过身体的中线(从眼睛中间向下到肚脐的一条假想线),多发生于头面部、颈、胸、腹部及四肢。因疱疹多发生在腰部,民间俗称为缠腰火丹、缠腰火龙、缠腰龙、蛇盘疮、蛇缠腰和蜘蛛疮等。二、哪类人群易患带状疱疹?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特别是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更高,糖尿病患者风险增加84%,慢阻肺患者风险增加41%,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风险增加34%。且慢性病患者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更高;糖尿病患者得带状疱疹后,可能导致血糖控制更加困难;慢阻肺患者得带状疱疹后,可能会加重呼吸困难症状。三、带状疱疹有多痛?在皮疹出现前,70%-80%的患者会出现灼烧、刺痛、跳痛般的前躯疼痛。急性期疼痛如灼烧、电击、针刺般,疼痛程度可能更甚于分娩阵痛。在出现疼痛的患者中,约2/3的患者为中至重度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为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大约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四、带状疱疹如何治疗?带状疱疹的治疗目标包括促进皮损消退,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一些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并缩短病程及降低疾病严重程度。抗病毒药物在皮疹出现后的三天内服用效果最好。一些带状疱疹患者可能会因诊断较晚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五、如何预防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可以被预防,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方式,其他预防方式包括适度锻炼和营养饮食等。目前研究显示,对于50岁及以上人群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保护效力为97.2%,其效果可以维持长达20年之久。
近些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门诊上患带状疱疹的患者也是越来越多,对于带状疱疹疫苗的关注程度也随之越来越高,但水痘和带状疱疹同属一种病毒,为什么症状,发病人群及预防方式却截然不同呢,本篇文章就带大家揭秘水痘和带状疱疹有何不同。发病人群不同水痘是一种高传染性的疾病,多流行于冬、春季节,各年龄段小儿均可发病,高发年龄1~4岁或5~9岁,但成人亦有发病风险。带状疱疹可以说是水痘的“长大”版,好发于50周岁以上的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功能逐渐下降,病毒会再激活引发带状疱疹,各个季节均可发病。症状部位不同水痘发病时主要表现为发热后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但一般无明显疼痛或轻微疼痛;皮疹通常首先出现在头面部或躯干,以躯干和四肢最多,最初的皮疹由瘙痒性红斑斑疹组成,迅速发展形成透明、充满液体的小疱,随后在1~2天内开始结痂。带状疱疹典型表现是在身体单侧出现带状分布的皮疹,通常不超过正中线,常发于胸背部、颈部、头面部、腰部,带状疱疹发疹前有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会感觉到疼痛。传染性不同水痘具有高度传染性,患者是唯一传染源,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亦可发生水痘带状疱疹疾病本身不会直接传染,活动期带状疱疹患者水疱液会将病毒传染给没有接种过水痘疫苗或者没出过水痘的人,感染之后会得水痘。小时候得过水痘,长大一定会得带状疱疹吗?当然不是。虽然得过水痘的人,体内会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下来,但如果个人生活习惯良好,平常可以做到劳逸结合,并且机体免疫力一直比较好,即使病毒潜伏于神经根处,神经会出现轻微的炎症,也不会导致带状疱疹发生。小时候没得过水痘,长大后就不会得带状疹吗?不是的,很多人小时候会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但部分人感染后表现为无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微,随后人体会产生持久免疫力,很少再患水痘,但在体内潜伏的病毒不能被清除,随机体免疫力的下降,病毒可能会再度激活而引发带状疱疹。正是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隐性感染,很多没有水痘症状或者症状轻微的人也可能出现带状疱疹。都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的,可以接种一种疫苗预防吗?不可以,水痘和带状疱疹都由VZV引起,但属于两种不同的病症。针对这两种疾病分别设计生产了两种疫苗。虽然都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但疫苗含量或种类不同,适应年龄和人群不同。目前的水痘疫苗均为减毒活疫苗。推荐≥12月龄水痘易感者接种。常规接种水痘疫苗可降低病毒传播风险,预防水痘、减轻突破性感染时的病情和并发症风险。通过群体免疫可将保护范围扩大到年龄太小而无法接种疫苗的婴儿以及未接种的成人。带状疱疹疫苗是重组蛋白疫苗,适用人群为50周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针对性对于带状疱疹起到预防作用,相关研究显示保护效力能达到90%以上,并且能提供长达数十年的保护。接种疫苗能降低患带状疱疹的风险,减轻发生带状疱疹时的症状。但尚无确切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以预防原发性水痘的证据。参考文献:[1]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老年性皮肤病研究中心.带状疱疹疫苗预防接种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8):538-543.[2]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带状疱疹专家共识工作组.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51(6):403-408.
你听说过“缠腰火丹”“蜘蛛疮”“缠腰龙”“生蛇”吗?你知道有一种皮肤病有些人皮疹消退后还会疼痛难忍。换季时,人体体抗力会有所下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又在蠢蠢欲动。尤其是中老年人,谨防带状疱疹,出来“趁火打劫”。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带状疱疹“成群结队”出疹时患者单侧的头面部或单侧的身体皮肤出现堆在一起的小水疱,水疱周围有红晕。水疱常沿某一周围神经区域分布,水疱随后会干瘪、结痂脱落,可能会有遗留色素沉着。带状疱疹“疼到撞墙”除了皮损表现,患者还常常伴有伴有疼痛感。疼痛性质可以表现为刺痛、电击样痛、灼烧样痛等神经痛。神经痛可以在发疹前、发疹时或者皮损痊愈后出现。如何治疗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在发病早期,尤其是发病后最初的72小时是抗病毒治疗的黄金时间,早期足量、规范的使用抗病毒药物,能有效缩短病程,减轻疼痛,加速皮疹愈合,减少新发皮疹,阻断病毒播散。疼痛常贯穿带状疱疹疾病的全过程,需进行镇痛治疗,建议对不同程度的疼痛选用不同的镇痛药物。对严重疼痛以及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尝试神经阻滞、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电刺激等微创介入治疗。中医治疗、针灸治疗、局部物理治疗、局部外用药物治疗等均可酌情考虑。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群如免疫系统疾病(如HIV/AIDS)、肿瘤、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等的患者。中老年人50岁及以上,身体出现免疫衰老,抵抗力下降的人群。慢病人群如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及慢阻肺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预防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正确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提高基础免疫力的方式。不是患过带状疱疹后就会终身免疫,痊愈后同样可能复发。带状疱疹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可能传染给周围密切接触的人员,引起水痘。所以需要重视预防,早接种早保护。接种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临床预防手段,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为5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提供超过90%的保护效力,中国人群保护效力高达100%。两剂接种,保护时长达11年。低免疫力人群和免疫抑制人群也可以进行接种,能有效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参考文献:《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6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3月《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10月《2022社区老年人常见感染性疾病疫苗应用专家共识》《2022年带状疱疹疫苗预防接种专家共识》
皮肤是人体最重要器官的之一,作为人体第一道防线,具有屏障、代谢、感觉、免疫等生理功能,参与维护机体健康、维持内环境稳定。由于环境、气候、生活节奏、不良习惯、精神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皮肤问题日益增多。我院皮肤科专家为您介绍夏季常见皮肤问题及预防方法。夏季如何防晒?又到了不得不说防晒的季节,请大家记住ABC原则:A:avoid,防晒得讲究策略,特别是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段时间,太阳最毒辣,紫外线最强。所以,这个时间段尽量待在室内,免得晒伤。B:block,做好防晒。硬防晒就是咱们平时说的打伞、戴帽子、戴口罩这些。但以上措施并不能完全挡住紫外线,所以还得加上化学防晒才行。C:cream:防晒霜的使用,每次面部大概使用一块钱硬币大小的量,在紫外线强烈的地区比如高原雪山海边等区域,三个小时需补涂一次防晒霜。值得注意的是,宝宝使用的防晒尽量是纯物理防晒,成人可以物理化学结合使用以加强防晒效率。夏季如何预防虫咬皮炎?夏季来临,随之而来的就是阴雨连绵,夏季最常见的皮肤疾病——虫咬皮炎即应时而生了。该病也叫丘疹性荨麻疹,通常易长在四肢躯干的外侧,如脚踝、侧腰,肩背部等相对暴露的部位,多由螨虫、跳蚤这些节肢动物叮咬引起,皮疹一般指甲盖大小,可有小水疱,瘙痒显著。即使积极治疗,仍需要一周以上才能痊愈,可以说是非常磨人。那这种疾病怎样预防呢?阴雨天后把床上用品贴身衣物等洗烫暴晒,有条件可用不带蒸汽的熨斗熨烫一下会更好,家用紫外线消毒灯也可酌情使用。家中有宠物的要定期清洁、驱虫。尽量少去地下室、仓库等阴暗封闭环境,避免接触流浪动物。阴雨天后把床上用品贴身衣物等洗烫暴晒,有条件可用不带蒸汽的熨斗熨烫一下会更好,家用紫外线消毒灯也可酌情使用。家中有宠物的要定期清洁、驱虫。尽量少去地下室、仓库等阴暗封闭环境,避免接触流浪动物。季节交替,如何预防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又称“缠腰龙”,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潜伏于90%以上的成人体内。季节交替或免疫力下降时易激活,形成水疱伴神经痛。发病前可能出现乏力、低热。患处先现潮红斑,后变水疱,沿神经带状排列于身体一侧,如肋腰、头面、四肢等。部分患者皮肤愈合后仍有显著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何不被缠腰龙缠上呢?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是预防带状疱疹的关键。接种疫苗,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目前被证实为最有效预防带状疱疹的方式,50岁及以上成人可接种,可提供97.2%的保护效力,接种后11年,保护效力可维持在87.7%,数据模型预测接种20年后,可维持较高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中国人群保护效力数据显示可达100%。目前天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可以进行疫苗的咨询和预约。
对于HPV,很多人担心:用公共厕所、马桶会传染吗?经常出差,住宾馆床单会感染吗?寝室里的女生短裤晒在一起会感染吗?接吻会传染吗?PART.01什么是HPV?HPV是一种嗜上皮组织的无包膜双链环状小DNA病毒由病毒蛋白衣壳和核心单拷贝的病毒基因组DNA构成。病毒衣壳由主要衣壳蛋白L1和次要衣壳蛋白L2组成。性行为是感染HPV的主要途径。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无保护性生活等高危性行为会增加感染的风险。PART.02为什么要打HPV疫苗?WHO(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HPV立场文件中指出:几乎所有的宫颈癌(99.7%)都与HPV病毒感染有关,高危型HPV(14种)持续感染可导致宫颈癌的发生。我国女性第一个HPV感染高峰在15-24岁,临床研究以及真实世界研究均证明了年轻女性接种HPV疫苗的获益。PART.03感染了HPV就一定会得宫颈癌吗?不一定,据估计,80-90%的女性一生中都会被HPV感染,低危型HPV感染可导致生殖器疣和其他良性病变;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导致宫颈癌,已明确的高危型有13种。值得警惕的是,其中HPV16/18共造成84.5%的宫颈鳞癌,是最常见的高危型HPV。PART.04HPV疫苗的接种年龄?接种年龄为9—45岁适应女性。越早接种HPV疫苗,保护效力越高,疫苗接种最好在性行为发生之前。PART.05宫颈癌疫苗有什么区别,我适合接种哪一种?目前中国大陆地区上市的HPV疫苗分为三类:二价、四价和九价疫苗。二价HPV疫苗含有最主要致病的高危亚型16型和18型抗原,这两种型别与70%的宫颈癌相关;其中进口HPV二价疫苗是唯一获诺贝尔奖生产工艺的HPV疫苗。对所有高危HPV感染引起的CIN3+(宫颈癌上皮瘤变3级及以上病变)总体保护效力高达93.2%,并且对于31/33/45三种高危型别也具有交叉保护。四价HPV疫苗共保护四种型别,在二价基础上增加了HPV6和11两种低危亚型抗原,HPV6和11亚型与90%的生殖器疣等疾病相关。九价HPV疫苗在四价疫苗基础上增加了31、33、45、52和58高危型别抗原。九价疫苗中的16、18、31、33、45、52和58型别与90%宫颈癌相关。三类疫苗均有较好的预防宫颈癌效果,可根据疫苗种类、可及性、方便性和价格进行自愿接种。关键是尽早接种,尽早预防,千万不要苦等高价疫苗,以免耽误了最佳的接种时机。PART.06打了HPV疫苗会影响怀孕?不会!常见的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肌肉酸痛,乏力,发热,并且1-3天会自行缓解,HPV疫苗接种后会诱导机体对病毒产生免疫反应,不会引起不孕。但基于国内外文献证据,出于安全考虑,不推荐已怀孕的妊娠期女性预防性接种HPV疫苗;若近期准备妊娠,建议推迟至哺乳期后再行接种。若接种后意外妊娠,应停止未完成剂次的接种;已完成接种者,无需干预。PART.07感染过HPV还能接种疫苗吗?可以,一个人不太可能刚好感染疫苗里包括的所有HPV型别。接种HPV疫苗可以预防未感染的HPV型别,也可以预防同种HPV型别的再次感染。国内专家共识也推荐HPV感染/细胞学异常的适龄女性及有HPV相关病变治疗史的适龄女性接种HPV疫苗。PART.08打完二价或者四价,还需要再打九价吗?可以不用,高危型HPV有14种,目前九价只能覆盖7种,其理论上可以预防90%以上的宫颈癌;临床数据研究表明,进口二价对14种高危型的HPV病毒感染引起的CIN3(宫颈癌上皮瘤变3级及以上病变)总体保护效力高达93.2%,且已写在说明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