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为来自uptodate再编辑文档,仅用于科普不用于商业行为珠海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闫全福“口臭”取自“呼吸”的拉丁文“halitus”,该现象较为普遍。患者自身可能察觉不到,而是经由他人才知晓。发病机制大多数口臭病因(80%-90%)在口腔内,口臭与口腔卫生差和牙周疾病(牙龈炎和牙周炎)相关,但无此类疾病者也可能患口臭。口臭主要由细菌作用于牙间残留物质和后1/3舌背部残垢所引发。舌的作用尤其重要,因其上沟裂能为产臭气的细菌生长提供有利环境。口干、有缺陷的牙科修复体、牙源性脓肿和不洁义齿也可造成口臭。与口臭有关的主要微生物为革兰阴性厌氧菌,部分革兰阳性微生物也可能参与臭气的产生。口臭致病菌会释放有臭气的化学物质,尤其是硫化氢、甲硫醇、二甲基硫醚等挥发性硫化物。其他代谢产物也可能参与口臭发病机制的其他气体包括:吲哚和甲基吲哚、1,5-戊二胺、腐胺和短链脂肪酸。口臭的原因口臭可分为生理性、病理性或主观性1、生理性 — 生理性口臭通常发生在早晨,因为唾液流量较低,细菌作用于舌背脱落的上皮细胞和残留的食物颗粒。这在不注意口腔卫生者中可能更显著,通常在刷牙、用牙线清洁牙齿、进食和/或饮水后立即减轻。2、暂时性口臭的其他原因包括:吸烟,吃大蒜、洋葱等气味浓烈的食物,喝酒、咖啡等饮料。3、病理性 — 可根据口臭产生的解剖部位对其病理原因进行分类。恶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口臭来源,可起自多种解剖部位,包括口腔、鼻腔、口咽部、鼻咽部、下咽部、喉部、气管和食管。口腔 — 口内病变是最常见的口臭来源,当其产生口臭时,观察者会发现源自口腔的恶臭最强烈。口臭的口内原因包括:●牙周感染,感染灶聚集着产VSC(硫化物)的革兰阴性菌。●严重龋病或牙间隙食物嵌塞,患者的牙齿可产生口臭。●舌苔过厚可产生口臭。不同于生理性口臭,舌苔过厚引发的口臭不会在一天内显著改善。舌背刮屑散发出强烈恶臭,提示 口臭由过厚的舌苔引起。●口干可引起口臭,唾液流量过少使其抗菌效果受损,导致口内细菌增多,牙面菌斑和舌苔也增加。许多药物可导致口干,如利尿剂、抗组胺药和减充血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和苯丙胺类。●少数口臭由扁桃体病变引起。慢性干酪性扁桃体炎患者的扁桃体隐窝内可能滞留并/或排出干酪样发白物质,伴有恶臭,该物质可能逐渐矿化形成扁桃体结石。由于扁桃体结石存在厌氧菌,故会产生高浓度的VSC。扁桃体周围脓肿也可造成口臭。●口臭较少见的口内原因包括:义齿清洁不充分和肿瘤伴坏死。鼻部 — 口臭由鼻内原因引起时,鼻呼气时检测到的臭气比口呼气时更强烈。口臭的鼻内原因包括:●急慢性鼻窦炎●鼻后滴漏,舌部微生物分解滴漏液时会产生口臭●鼻内异物,一般见于儿童,为口臭的罕见原因呼吸系统 — 口臭偶尔由肺部感染引起,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或肺脓肿。胃食管 — 极少数口臭源自胃肠道。带臭气的挥发物可能产自胃部,经由食管和口腔溢出,引起口臭。引起口臭的胃食管原因包括:●Zenker憩室●胃-结肠瘘●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不够明确)●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不够明确)全身性 — 若口臭由全身性因素导致,则口腔和鼻腔散发的臭气强度相当,●晚期肾病●晚期肝病(肝病性口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三甲基胺尿症,一种罕见的遗传病,表现为呼吸、汗液和尿液散发出鱼臭味4、主观性 — 主观性口臭(也称为“假性口臭”)是指患者自诉有口臭但无客观证据,可以归为心理性或神经性原因。口臭的心理性原因包括单一症状的疑病性精神病和嗅觉牵涉综合征(olfactory reference syndrome)[9,33]。一些因客观存在口臭而接受治疗的患者在口臭得到控制后出现了心理性口臭[34]。口臭恐惧症是一种假性口臭,即使医生评估结果为阴性,患者仍持续为自己的“口臭”而忧虑,常强迫性清洁口腔,每日多次刷牙,频繁漱口。他们坚信自己是器质性问题,可能拒绝找精神卫生人员咨询。神经性主观口臭患者可能因味觉或嗅觉问题(味觉障碍和嗅觉障碍)而感觉到实际并不存在的口臭。味觉障碍可能是唾液过少、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神经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或药物所致。嗅觉障碍常与过敏和其他炎症性疾病、感染、创伤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评估口臭通常由牙医评估,但患者可能向初级保健医生诉口臭。临床检查时的口臭或许并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的典型表现。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口臭可能不同,早晨睡醒时唾液流量较小,口臭较重。口臭在月经期也可能加重。口腔卫生、吸烟、饮食和当前使用的抗生素都可能影响口臭。若特地安排时间来评估口臭,应嘱患者在就诊前3小时内不要采取口腔卫生措施(例如,刷牙、使用漱口水)、不要使用烟草制品、不要饮食或嚼口香糖。若患者正在使用抗生素,应另行安排就诊。治疗可明确病因时 — 若明确了口臭原因,应予以对因治疗。●牙龈炎和牙周炎牙龈炎和牙周炎患者应转诊接受相应的治疗。●口干若口干为药物引起,则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停用该药;否则应对症治疗口干。●扁桃体病变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应接受相应治疗。●对于慢性干酪性扁桃体炎或扁桃体结石,起初可通过自行清洁扁桃体进行保守治疗。以CO2激光消除隐窝可能有助于预防结石形成,但该操作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若保守治疗后仍存在口臭,可考虑扁桃体切除术。●急性或慢性鼻窦炎患者应接受相应治疗。●鼻后滴漏患者应接受相应治疗无法明确原因时 — 如果未发现口臭的明确原因,许多患者可以通过下列措施得到改善:●嚼无糖型口香糖(可刺激唾液分泌)。●多喝水。●减少酒精和咖啡的摄入。●正确的牙科护理和口腔卫生,包括每日使用牙线。●轻柔地清洁舌背的后部(例如,采用塑料材质的舌清洁器)。●睡前以漱口液含漱。使用漱口液的最佳时间可能是睡前,因为残留的漱口液可能在口腔中停留较长时间、产生较强的作用。此外,引起口臭的细菌活动在睡眠期间最旺盛,此时唾液流量几乎为零,而微生物最活跃。许多漱口液中的活性四价成分(西吡氯铵和氯己定)可能被牙膏中的阴离子清洁剂灭活,因此建议患者在刷牙后至少1小时再使用漱口液。因为许多臭气来源于舌背根部,所以除了口腔含漱外,还须仰头漱口以清洁咽部。短期使用的最有效口腔含漱剂是含0.2%葡萄糖酸氯己定的剂型,但在美国,只有0.12%的剂型容易买到。氯己定含漱的常见副作用为暂时性牙齿着色和味觉障碍,前者可通过专业的牙齿清洁完全消除。主观性口臭 — 对于心理性主观性口臭患者,心理安慰通常有效。若疏导安慰后仍非常在意自身“口臭”问题,则需转诊给精神卫生人员评估口臭恐惧症。如因患者存在味觉障碍或嗅觉障碍而怀疑其为神经因素造成的主观性口臭,应转诊至神经科。总结与推荐●口臭是一种常见病症,患者可能不自知,而是经由他人才得知自己存在口臭。●生理性口臭没有明确的病理性原因,睡醒时较重,是由舌背部细菌作用于脱落的上皮细胞和食物残渣所致●口内病变是口臭最常见的病因●口臭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以寻找可治疗的口臭原因,并可辅以感官检查和/或仪器来检测挥发性硫化物(VSC)。●虽然初级保健医生可以评估主诉口臭的患者,但若发现或怀疑存在某些问题(如,牙龈炎或牙周炎、口臭恐惧症、神经系统障碍),可能需要转诊给牙医、精神卫生人员或内科医生。●如发现口臭的明确病因,应予以对因治疗.●许多未发现明确病因的口臭患者通过改善牙齿和口腔卫生的措施能够减轻口臭,这些措施包括:规律刷牙,每日使用牙线,用塑料舌面清洁器轻刮舌背,以及睡前使用漱口水。●最有效的短期用漱口水为含氯己定的漱口水,但可能造成暂时性牙齿着色和味觉异常。
本文内容来自医学美图,属于个人在编辑文字文档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一般无危害)常见一般包括紫外线、红外线、自然光、WIFI、电脑屏幕、微波炉,所以读此文的孕妇朋友可以放心的使用微波炉、刷抖音了。电离辐射常见于人造射线和医疗射线、和自然界现象如打雷衡量电离辐射对人提危害一般用mSv为单位进行评估正常人平均每年大约从自然界受到3mSv的辐射。而医学研究表明人受辐射增加癌症的风险的下限计量大约是100mSv(美国要求放射医师每年不超过50mSV,5年辐射限量不超过100mSV),每增加10mSv 癌症增加约0.0005%。短期内受到超过500mSv可引起严重的辐射损伤,具体可以“”吉林小伙放射线”为关键词在进行搜索。常见临床检查放射剂量 致癌风险 蓝色(可忽略 ) 绿(低-极低)黄(中等)腹部及盆腔CT10mSV 腹部及盆腔增强CT20mSV结肠CT10mSV 静脉肾盂造影3mSV 下消化道X线8mSV 上消化道 X线6mSV脊柱X线1.5mSV 四肢X线0.001mSV骨密度0.0001mSV 胸部CT 7mSV胸部X线0.1mSV 乳房X线0.4mSV头颅CT2mSV 头颅CT增强4mSV脊柱CT6mSV 牙齿X线0.005mSV 冠状动脉CTA1 2mSV 全身PET-CT25mSV MRI、B超没有辐射辐射和生殖健康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孕前放射检查会导致孕前不孕不育及未来胎儿畸形,医院常规检查后6-12个月是为了预留时间查明现有疾病及进行治疗。各孕期辐射有害剂量及后果孕0-2周 胚胎死亡或没有影响 有害剂量50-100mSV 孕2-8周 可引起胎儿畸形 有害剂量200-250mSV 孕8-15周 智力障碍或小头畸形风险增加 有害剂量 200-250mSV 孕16-25周 有智力障碍风险但风险较低 有害剂量 250-280mSV 总结及建议:常规的检查总体辐射剂量都比较低,可以防心去做。但注意不要太过频繁,以免剂量累积效应增加肿瘤风险,但对于高危的肿瘤患者应该权衡检查次数,不应该因担心辐射而降低对肿瘤的影像学监测频率。对于备孕的同学若是一次的放射线检查是没有很大影响的,可以安心备孕。对于孕妇在怀孕中的前15周,若因病情需要或病情进展权和利弊后依然也是可以检查的,但依然注意频次。目前CT技术不断发展,使用的射线也呈现越来越少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