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下肢出现问题,或者一些下肢术后的患者,可能会用到拐杖,那么拐杖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呢?今天就和大家简单的聊一聊! 首先,一侧腿受伤,拐杖应该放在受伤的腿的一侧还是未受伤腿的一侧呢!可能按照常识我们会习惯性的放在受伤的腿的一侧,实际上,正确的方法是放在未受伤的腿的一侧。 那么,为什么要放在未受伤的腿的一侧呢?因为放在健侧的拐杖可以减轻患侧的负重! 再次,怎么使用拐杖行走呢? 放在未受伤腿的一侧的拐杖应该和患腿一起迈出,然后再迈出未受伤的腿!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里!
人的一生中有80%的人会出现腰痛发作,其中80%的人在两周内自己就好了——这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有腰疼,有腿疼,做核磁诊断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缓解率高于70%——休息、改变生活习惯、急性期口服常规的消炎止疼药就能好。 疼着疼着就不疼了,就是腿有点木,大脚趾头翘不起来,觉得对生活影响不大——注意,这不是缓解了,而是加重了,估计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老化的自然过程 人的脊柱有25节(骶尾椎算一节),每节之间有一个软垫连接,就是腰椎间盘。腰椎间盘的学名是Lumbar Disc,一般以首字母“L”简称,所以我们常说“L4~L5椎间盘突出”的意思就是第四节和第五节腰椎之间的腰椎间盘出问题了。 其实,不管大家在不在意,腰椎间盘的退变与老化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内髓核的含水量会逐渐减少,用句俗语来解释就是越来越“抽抽”。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就患腰椎间盘突出了呢?这就涉及一个很深的学问叫病因学。 目前,比较公认的危险因素包括:解剖变异、遗传与种族因素、长期弯腰工作、久坐与颠簸状态、腰部外伤与吸烟等。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先天条件不好,加后天不爱惜。 大夫,我这个病不做手术行么? 当一个病有100种治疗办法时,就说明没有一种方法是完美的,不然其他99种方法没有存在的空间。当一个病有100种治疗办法时,就说明没有一种方法是完美的,不然其他99种方法没有存在的空间。 如前所述,腰椎的退变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也就决定了在退变的不同阶段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这叫序贯治疗,也就是常说的能休息不吃药,能打针不手术,能微创不开刀。 腰椎间盘突出的“序贯治疗”: 休息、改变工作和生活习惯。 消炎止疼药、手法康复治疗、物理能量治疗。 介入措施(扎针):神经阻滞(封闭)、神经脉冲射频治疗。 微创手术:椎间盘镜手术、椎间孔镜手术、显微镜手术等。 传统开刀手术。 但是有时必须要做手术,比如以下几种情况: 1.得病半年以上,正规保守治疗无效。 2.疼痛剧烈,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3.出现了肌肉力量下降、肌肉萎缩等问题。 4.保守治疗有效,但反复发作且疼痛较重者。 5.特殊类型的突出(椎间孔区、椎间孔外型突出)。 6.出现了大小便不能控制的情况。 大夫,我这病能微创不? 医生一般会用“车胎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微创就像是补胎,新车第一次扎车胎,如果不太严重,一般都先补胎。严重磨损的轮胎,如果补胎意义不大,就必须更换轮胎,而大开刀就相当于换轮胎。补胎是为了延长原厂车胎的使用年限,多次补胎没法再补的时候可以再选择换轮胎。所以,病人需要手术治疗时,医生多会选择微创(补胎)。 以“三镜手术(椎间孔镜、椎间盘镜、显微镜)”为代表的脊柱微创手术的核心理念就是用最小的创伤、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部分、保留椎间盘主体、加速术后康复。 大夫,微创手术能一次解决问题不? 脊柱微创内镜手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了其优良的临床疗效。然而补胎技术再高,也不能100%复原。脊柱微创手术的目的是取掉突出的部分腰椎间盘,不动主体,一般突出部分大概只占主体椎间盘的1/10。医生虽然可以去除掉质变部分,但是不能逆转量变过程。因此,不要对椎间孔镜手术抱有一劳永逸的心态。 我们曾经统计过国内3家大型脊柱内镜中心近5年来1万个病例术后情况,复发率在4%~7%,低于传统开放椎间盘摘除手术的复发率。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关节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关节疾病,也是引起老年人下肢残疾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因此,积极预防骨关节病的发生、延缓骨关节病的进展应成为老年人的日常必修课。本文简要介绍膝骨关节病的防治要点,希望对广大老年朋友有所助益。 1.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注意少上下楼梯、少远足、少登山、少久站、少抱小孩、少提重物,避免膝关节的负荷过大而加重病情。 2.保持合适的体重,防止身体肥胖、加重下肢关节的负担,一旦体重超标,要积极减肥,注意调节饮食,控制体重。 3.尽量避免穿高跟鞋走远路,高跟鞋会改变下肢的力线。老年人日常活动中应首选厚底而有弹性的软底鞋,以减少膝关节所受的冲击力,避免膝关节软骨发生撞击、磨损。 4.参加户外运动(如扭秧歌、打太极拳等)之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轻缓地舒展膝关节,增加下肢的柔韧度和灵活性,让膝关节活动开以后再参加运动。练压腿时,不要猛然把腿抬得过高,防止过度牵拉膝关节韧带和肌肉组织;打太极拳时,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下蹲位置不宜过低,以防膝关节负担过重发生损伤。 5.骑自行车是非负重下锻炼膝关节的良好方法。但在骑车时,要调好车座的高度,以坐在车座上两脚蹬在脚蹬上、两腿能伸直或稍微弯曲为宜,车座过高、过低或上坡时用力蹬车,对膝关节都有不良的影响,应注意避免。 6.冬天温度下降时,膝关节遇冷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往往使关节僵硬、疼痛加重,故在天气寒冷时应注意保暖,必要时戴上护膝,防止膝关节受凉。 7.注意走路时的身体姿势,不要扭着腰干活、撇着腿走路,避免长时间下蹲。日常下蹲动作(如洗衣服、择菜、擦地)最好改坐小板凳。避免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注意经常变换姿势。比如,站立一段时间后可以抻抻腿、扎扎马步,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关节的良好习惯。 8.对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早、中期患者,既要避免膝关节过度疲劳,又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锻炼腿部的肌肉,不仅能缓解关节疼痛,还能防止病情进展。不要认为只有休息不活动,才能保护好患病的膝关节。据研究认为对膝骨关节病的患者而言,游泳和散步是最好的运动,既不增加膝关节的负重,又能让膝关节四周的肌肉和韧带得到锻炼。其次,仰卧抬腿、空蹬自行车,都是病人最好的运动。 9.饮食方面,应多吃含蛋白质、钙质、胶原蛋白、异黄酮的食物,如奶及奶制品、豆及豆制品、鱼虾、海带、黑木耳、鸡爪、猪蹄、羊腿、蹄筋等,这些既能补充蛋白质、钙质,防止骨质疏松,又能营养软骨及关节润液,还能补充雌激素,使骨骼、关节更好地进行钙质的代谢,减轻关节炎的症状。 10.治疗方面,膝关节一旦出现疼痛,要积极治疗,采取热敷、理疗等简易疗法,控制症状,如止痛效果不佳,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扶他林、布洛芬、芬必得等药物,同时外用一些止痛的喷剂及膏药。如果通过药物治疗仍不好转,而且影响行走及日常生活,应到大医院用关节镜技术清理膝关节,严重的骨关节病患者关节镜治疗效果不佳可选择关节置换术,以恢复关节功能及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踝关节扭伤对于很多病人和医生、甚至是骨科医生来说都不重视。原因是扭伤后踝关节拍片并没有骨折,所以大家就认为没事,不需要处理,认为回家休息会就好了,一个月后再到医院告诉医生我的踝关节还疼、没法走路,这时候治疗就有点晚了,甚至留下终身残疾。 大家对这个疾病缺乏足够认识。首先,踝关节扭伤后要及时冷敷,48小时内不能使用活血药、避免肿胀加重;其次,马上到医院就医,可能需要拍片检查,但不是没有骨折就不需要处理,踝关节的稳定有很重要一部分是两侧的韧带,扭伤后韧带拉伤或韧带撕裂需要制动(也就是打石膏,支具),否则踝关节不稳会导致经常疼痛、踝关节时常扭伤,甚至骨折。如果固定3-6周这种情况就不会出现了。对于较严重的韧带损伤,出现踝关节不稳及关节囊撕裂的患者建议进行手术治疗修复韧带,以防止出现因踝关节不稳导致的反复扭伤。术后需要进行石膏固定3~6周,拆石膏后可负重行走。一般术后三个月至半年可恢复体育活动。 最后,下肢制动过程中易出现深静脉血栓,严重的血栓脱落会危及生命,所以制动过程中要加强患肢功能锻炼。 总之,大家出现踝关节扭伤后要及时就医!
一、腰椎滑脱的定义是什么? 腰椎滑脱是指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的滑移。二、腰椎滑脱的分类是什么?Wiltse等提出了很有意义的脊柱滑脱正的临床分类法:I型,发育不良型:为骶1上关节突或腰5椎弓有先天性缺损。II型,峡部型:病变在关节突间部(峡部),又可分为下列三类:①关节突间部的应力性骨折,骨折部有骨质吸收。②关节突间部延长,但仍完整无骨折。③关节突间部的急性骨折。III型,退变型:继发于已经长期存在的退变性关节炎,由于关节突关节和椎间盘的不稳定性而发生滑脱。IV型,病理型: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成骨不全、畸形性骨炎等的椎弓根病损。三、与腰椎滑脱有关的因素有哪些?腰椎滑脱症由复合病因引起,一般认为是在遗传性发育不良的基础上,关节突间部遭受到反复的应力所造成。1、先天性腰椎胎生时有椎体及椎弓骨化中心,每侧椎弓有两个骨化中心,分别发育为上下关节突。若二者之间发生不愈合,则形成先天性峡部不连,局部形成假关节性改变,行走以后由于站立、负重等因素发生移位,可使上方的椎体向前移动,也可因骶骨上部或腰5椎弓根发育异常,产生脊柱滑脱,其峡部并无崩裂。2、遗传性病因易可为先天性,但具有遗传倾向,同一家族发病较多,有报道父或母与其子女均发生本病患者。种族因素也很明显,爱斯基摩人的发病率高达50%,而一般人的发病率约为5%左右,这种人常伴有其它腰骶部畸形,如移行腰椎、隐形脊柱裂等。3、疲劳性骨折或慢性劳损到目前为止,多数专家认为,大部分病者系慢性劳损或应力性损伤产生的疲劳性骨折。很显然,腰椎是极容易遭到损伤的部位,由于人在站立时,下腰椎承受体重的大部分,腰骶关节是躯干前屈后伸的枢纽,加上腰椎的生理弧度,使腰5处于转折点的交界,所以承受的力最大。从力学上分析,腰5所受的力可分解为两个分力,一个为向下作用于椎间关节的挤压分力,另一个为作用于峡部的导致脱位的分力,因此持久反复作用的应力可导致峡部的疲劳性骨折。腰5所受的应力最大,其次是腰4,故临床上以腰5发病率最多,其次是腰4。4、退变性中老年人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髓核水分减少,高度减小,其弹性减退,椎间隙狭窄,椎间韧带松弛,易导致腰椎不稳定,产生脊柱滑脱,其峡部正常,并无崩裂,亦未变细。滑脱的方向亦于前者不同,其上方的椎体不仅可以向前滑脱,也可向后滑脱,称为反滑脱。5、创伤性腰椎峡部可因急性外伤,尤其后伸性外伤产生急性骨折,其特点为不局限发生于腰4、5,而且有明显的外伤史。四、腰椎滑脱的病理变化是什么?1、椎弓崩裂椎弓崩裂以后,上关节突、横突、椎弓根、椎体作为上部,而下关节突、椎板、棘突作为下部,两者在峡部失去正常的骨性联系,形成假关节,其间填充纤维组织和软骨样组织。腰骶部屈伸活动时崩裂处出现异常活动,腰部向前弯曲则上方结构向前弯曲,下部结构由于背伸肌和后方韧带的前拉使活动度较小,而当腰部后伸时,则下部受到挤压力的作用,故峡部崩裂不易愈合。2、脊柱滑脱正常的腰骶角使腰5有向前下放滑动的倾向,但为其下方的上关节突所抵消,腰骶椎间的椎间盘也是阻挡其向前滑动的重要结构。因此,当峡部崩裂,尤其两侧峡部崩裂者,如同时有椎间盘退行性变,则易发生腰椎滑脱。滑脱产生以后,躯干的重心发生改变,使腰部前凸增加,腰骶部过度后凸,更使向前滑易的力量增加。五、腰椎滑脱的临床表现有哪些?腰椎崩裂的发病率因种族地区而异,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5%,运动员的发病率较高。发生部位以腰5最多,占75%~80%,腰4次之,占20%~25%,极少数发生在腰3。发病年龄在20岁到50岁较多,可见在劳动力旺盛的年龄容易发病。 腰椎滑脱和峡不裂不一定有症状,不少患者是在因其他原因拍片时无意发现。主要症状是下腰痛,其程度多数较轻,往往在劳累后加重,也可因轻度外伤开始。适当休息或服用止疼药物后多有好转,故病史多较长。腰痛初为间歇性,以后则可呈持续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可同时向骶尾部、臀部、大腿后方放射。若合并椎间盘突出,则可有坐骨神经痛症状。 腰痛的原因是峡部崩裂局部异常活动或纤维组织增生刺激神经末梢所致的根性刺激症状。亦可因刺激脊神经后支的分支,通过前支出现反射痛(窦-椎反射)。 通常体征不多,单纯峡部崩裂而无滑脱者多无异常发现。体检时可在棘突、棘间或棘突旁压痛、亦可有骶棘肌压痛。腰部活动可不受限制。腰椎华拖着可见到生理前凸的增加,病椎的棘突后凸,而其上方的棘突移向前方,两者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局部产生凹陷,骶骨后凸增加,下肢的感觉运动及腱反射多无异常。六、影响腰椎滑脱进展的因素有哪些?不少脊柱滑脱症患者并无临床症状,其滑移程度是否会进行性加重对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关系。可能导致滑脱或腰痛加重的一些临床和放射学因素如下:临床因素:①病人年龄:滑脱加重大多发生在青春生长高潮期,很少发生在成人。若施行过广泛的椎板切除术也可能发生在老年人。②性别:女性的发育不良型更多见,发生滑脱加重的可能性也比男性大。③症状:儿童和青少年若发生过腰痛,则滑脱进展的可能性和腰痛复发的可能性均较大。放射学因素:①滑脱类型:儿童的发育不良型(I型)比峡部裂型更容易发生进行性滑移。②稳定性:在儿童,若骶骨上端为圆拱形,且腰1椎体为梯形,则易发生进行性滑脱。若椎间盘狭窄且骶骨前唇有硬化的突起,则不易再进一步滑移。③滑移程度:儿童有50%以上的滑脱,则滑脱和畸形均易加重。我们认为凡儿童有40%~50%滑脱,虽无症状也应当进行手术治疗。④滑脱角:滑脱角对判断畸形是否进一步加重比滑脱百分率更有意义。在生长中的儿童滑脱角大于40o~50 o者其畸形必然进一步加重。⑤力学分析:站立位照片对判断稳定性比卧位或过伸过屈位片更有意义,不稳定者说明畸形将进一步加重。七、脊柱的X线检查1、什么是Meyerding分度?将下一椎体的上缘平分四等分,椎体向前滑脱不超过1/4为I度,超过1/4为II度,超过1/2为III度,超过3/4为IV度。2、什么是改良的Newman分度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确定腰5椎体的旋转程度,把骶骨的圆拱形上表面和前表面分为十等分,骶骨圆顶的划分,从第一骶骨后上角开始,前面的划分,从骶骨岬开始。这个评分的基础是:腰5椎体的后上角与骶骨圆拱形相对应,而腰5的前下角与第一骶骨的前表面相对应。这个系统的分数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表明腰5椎体后上角的位置,第二部分表明腰5椎体前下角的位置。例如,一个典型的分数:8+5,8表示滑脱的数量,5表示骶骨上腰5向前旋转的程度以及腰5由骶骨顶部向下脱位的程度。3、什么是滑移百分本率(the percentage of slippage)?Taillard测量腰5在骶骨上的数据,用百分率表示。顺骶1椎体背面划一条线,经骶骨的最宽处向其作垂线,测量骶骨最宽前后径(B),从腰5椎体后下角向B作垂线,测量出滑脱程度(A);以A/B求出滑移百分率。4、什么是滑脱角?滑脱角用来表示腰骶区的后突畸形。在站立侧位X光片上,顺骶1椎体背面划一条基线,作基线的垂线(B),在顺腰5椎体的终板(上缘或下缘),作平行线(A),A与B之夹角即为滑脱角。5、腰椎滑脱的患者需要做哪些X线检查?①正位片:常难以观察椎弓根崩裂和脊柱滑脱,但可观察有无椎间隙退行性改变;②侧位片: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可以观察是否存在椎体滑脱,在严重的患者,可见到有斜行的透明裂缝,并有不同程度前、后分开;③45o斜位片:可以避开重叠影,清晰显示椎弓峡部的图像。斜位片椎弓图像如狗形,其狗颈就是指峡部,如果有椎弓崩裂,则狗颈上显示有裂隙阴影,狗颈上戴“项链”,此裂隙边缘多光华、致密。裂隙的宽度代表滑脱的距离。有时表现为峡部细长,其上方、下方的关节突紧靠峡部,称为椎弓崩裂前征。八、腰椎滑脱的诊断标准是什么?临床诊断依靠症状、体征和X线摄片,尤其是左右侧斜位片,通常并不困难,必须明确两点:①椎弓崩裂、腰椎滑脱是否为腰痛的原因;②是否有马尾、神经根受压症状,是否需要做椎管造影、CT、MRI等进一步检查。九、腰椎滑脱的治疗原则是什么?1、观察:儿童和青少年期记住小于30%者宜做定期观察,以了解进展情况。2、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有腰痛和椎弓崩裂或轻度脊柱滑脱症,初次发作腰痛或过度活动后发生腰痛的患者。椎弓不连患者很少在儿童出现症状。对症状轻微、滑移程度不超过30%的患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牵引、使用支具(石膏或皮腰围);症状消失后可逐渐恢复活动。损伤引起急性症状,X线检查也证实是急性椎弓崩裂者,采用石膏或皮腰围制动,可能获得峡部裂的愈合;即使未获的骨性愈合,症状也常会消失。治愈的判断标准:①腘绳肌的紧张消失最有临床意义。②CT扫描可以判断病变已存在多久,以及愈合的状态。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指征是:①持续腰痛或反复腰痛,影响正常生活和活动;②有神经根或马尾受压的症状和体征;③滑移程度大于30%~50%;④滑脱角大于45o,腰骶区有明显的后凸畸形,或腰骶段脊柱不稳定者。手术治疗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原位融合手术,包括:①椎弓根不连修复术;②腰骶椎后外侧融合术(可同时进行后路减压术);③前路椎体间融合术。另一类为复位手术,包括:①闭合复位和石膏固定术;②后路器械复位与固定术;③前后路联合复位与固定术。多数病例采用原位融合手术。对脊柱滑脱的复位宜采取慎重态度,术者需要具有较多的临床经验。考虑作滑脱复位术的情况:①滑脱角较大且腰骶段后凸明显,站立姿势显著异常,妨碍躯干与下肢功能;②滑移度大、又作过减压手术,预料原位融合术不能防止滑脱加重。
由于颈椎病的病理变化较多样化,因此各型颈椎病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并呈现不同的影像学特征。反之,由于病变后期,椎节弥漫性退变,颈椎椎管狭窄和颈椎病同时并存,又可表现为混合型颈椎病的症状。下面将分述各型的临床表现,并结合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1)颈型颈椎病 年龄以青壮年居多。颈椎椎管狭窄者可在45岁前后发病、个别患者有颈部外伤,几乎所有患者都有长期低头作业的情况。症状颈部感觉酸、痛、胀等不适。这种酸胀感以颈后部为主。而女性患者往往诉肩呷、肩部也有不适。患者常诉说不知把头颈放在何种位置才舒适。部分患者有颈部活动受限,少数患者可有一过性上肢麻木,但无肌力下降及行走障碍。 体征患者颈部一般无歪斜。生理屈度减弱或消失,常用手按捏须项部。棘突间及棘突旁可有压痛。 X线片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颈椎椎体轻度退变。侧位伸屈动力摄片可发现约1/3病例椎间隙松动,表现为轻度梯形变,或屈伸活动度变大。 2)神经根型颈椎病 根性痛根性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疼痛范围与受累椎节的脊神经分布区相一致。与根性痛相伴随的是该神经分布区的其他感觉障碍,其中以麻木、过敏、感觉减弱等为多见。 根性肌力障碍早期可出现肌张力增高,但很快即减弱并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征。在手部以大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萎缩最为明显。 腱反射异常早期出现腱反射活跃,而后期反射逐渐减弱,严重者反射消失。然而单纯根性受压不会出现病理反射,若伴有病理反射则表示脊髓本身也有损害。 颈部症状颈痛不适,颈旁可有压痛。压迫头顶时可有疼痛,棘突也可有压痛。 特殊试验当有颈椎间盘突出时,可出现压颈试验阳性。脊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方法是,令患者坐好,术者一手扶住患者颈部,另一手握除患者腕部,两手呈反方向牵拉,若患者感到手疼痛或麻木则为阳性。这是由于臂丛受牵、神经根被刺激所致。 X钱所见侧位片可见颈椎生理前凸减小、变直或成“反曲线”,椎间隙变窄,病变椎节有退变,前后缘有骨刺形成。伸屈侧位片可见有椎间不稳。在病变椎节平面常见相应的项韧带骨化。 CT检查可发现病变节段椎间盘侧方突出或后方骨质增生并藉以判断椎管矢状径。磁共振检查也可发现椎体后方对硬膜囊有无压迫。若合并有脊髓功能损害者,尚可看到脊髓信号的改变。 3)脊髓型颈椎病 病史患者40~60岁多见,发病慢,大约20%有外伤史。患者开始往往不会想到颈椎,而先就诊于神经内科。常有落枕史。 症状患者先从下肢双侧或单侧发沉、发麻开始,随之出现行走困难,下肢肌肉发紧,始步慢,不能快走,重者明显步态蹒跚,更不能跑。双下肢协调差,不能跨越障碍物。双足有踩棉花样感觉。自述颈部发硬,颈后伸时易引起四肢麻木。有时上肢症状可先于下肢症状出现,但一般略迟于下肢。上肢多一侧或两侧先后出现麻木、疼痛。早期晨起拧毛巾时感双手无力,拿小件物体常落地,不能扣衣服钮扣。严重者写字困难、饮食起居不能自理,部分患者有括约肌功能障碍、尿潴留。除四肢症状外,往往有胸l以下皮肤感觉减退、胸腹部发紧,即束带感。 体征最明显的体征是四肢肌张力升高,严重者稍一活动肢体即可诱发肌肉痉挛,下肢往往较上肢明显。下肢的症状多为双侧,但严重程度可有不同。上肢肌张力亦升高。但有时上肢的突出症状是肌无力和肌萎缩,并有根性感觉减退,而下肢肌萎缩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肌痉挛、反射亢进,出现踝阵挛和髌阵挛。 皮肤的感觉平面检查常可提示脊髓真正受压的平面。而且根性神经损害的分布区域与神经干损害的区域有所不同,详细检查手部和前臂感觉区域有助于定位,而躯干的知觉障碍常左右不对称,往往难以根据躯干感觉平面来判断。 腱反射四肢腱反射均可亢进,尤以下肢显著。上肢Hoffmann征阳性,或Rossolimo征(从上扣指或从下弹中指而引起拇指屈曲者为阳性)阳性。Hoffmann征单侧阳性更有意义,这是颈脊髓受压时的重要体征,严重时往往双侧均为阳性。下肢除腱反射亢进外,踝阵挛出现率较高。Babinski、Openheim、Chaddock、Gordon征亦可阳性。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可减弱甚至消失。 影像学检查X线侧位片多能显示颈椎生理前弧消失或变直,大多数椎体有退变,表现为前后缘骨赘形成,椎间隙变窄。伸屈侧片可显示受累节段有不稳,相应平面的项韧带有时可有骨化。测量椎管矢状径,可小于13mm。由于个体差异和放大效应,测量椎管与椎体矢径比更能说明问题,小于0.75者可判断为发育性椎管狭窄。断层摄片对疑有后纵韧带骨化者有意义。 CT检查则对椎体后缘骨刺、椎管矢状径的大小、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钙化及椎间盘突出的判断比较直观和迅速。而且能够发现椎体后缘致压物是位于正中还是有偏移。CT对手术前评价,指导手术减压有重要意义。三维CT可重建脊柱构像,可在立体水平上判断致压物的大小和方向。有条件时,应积极采用这些先进的手段。 脊髓型颈椎病在MRI图像上常表现为脊髓前方呈弧形压迫,多平面的退变可使脊髓前缘呈波浪状。病程长者,椎管后缘也压迫硬膜囊,从而使脊髓呈串珠状。脊髓有变性者可见变性部位也即压迫最重的部位脊髓信号增强。严重者可有空洞形成。脊髓有空洞形成者往往病情严重,即使彻底减压也无法恢复正常。值得注意的是,X线片上退变最严重的部位有时不一定是脊髓压迫最严重的部位,MRI影像较X线片更准确可靠。 4)椎动脉型颈椎病 眩晕头颅旋转时引起眩晕发作是本病的最大特点。正常情况下,头颅旋转主要在颈1-2之间。椎动脉在此处受挤压。如头向右旋时,右侧椎动脉血流量减少,左侧椎动脉血流量增加以代偿供血量。若一侧椎动脉受挤压血流量已经减少无代偿能力,当头转向健侧时,可引起脑部供血不足产生眩晕。询问发作时头颅的转向,一般头颅转向健侧,而病变在对侧。眩晕可为旋转性、浮动性或摇晃性,患者感下肢发软站立不稳,有地面倾斜或地面移动的感觉。 头痛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使侧支循环血管扩张引起头痛。头痛部位主要是枕部及顶枕部,也可放射至两侧额部深处,以跳痛和胀痛多见,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 猝倒是本病的一种特殊症状。发作前并无预兆,多发生于行走或站立时,头颈部过度旋转或伸屈时可诱发,反向活动后症状消失。患者猝倒前察觉下肢突然无力而倒地,但意识清楚,视力、听力及讲话均无障碍,并能立即站起来继续活动。这种情形多系椎动脉受刺激后血管痉挛,血流量减少所致。 视力障碍患者有突然弱视或失明,持续数分钟后逐渐恢复视力,此系双侧大脑后动脉缺血所致。此外,还可有复视、眼睛闪光、冒金星、黑朦、幻视等现象。 感觉障碍面部感觉异常,四周或舌部发麻,偶有幻听或幻嗅。 影像学特征椎动脉造影可发现椎动脉有扭曲和狭窄,但一次造影无阳性发现时不能排除,因为大多数患者是一过性痉挛缺血,当无症状时,椎动脉可恢复正常口径。
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恢复注意事项l 手术后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床铺最好用硬板床,卧床时间约为4-6周,可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及切除组织范围而定。l 手术后早期翻身应由护理人员协助,不宜自行强力翻转,以保证腰部筋膜、肌肉、韧带愈合良好。l 充分卧床休息后,可在合适的支具保护下,下地做轻度活动,如下地上厕所或坐起吃饭等;若术中植骨,则建议不要下地或坐起过多,仍以卧床休息为主。l 在恢复期,患者要逐渐加强腰背部肌肉力量的锻炼并注意纠正不良姿势,练习中应避免脊柱前屈及旋转,练习时间可逐渐从6-8周开始。l 翻身时,腰部要维持伸展位,肩与骨盆成一条直线同时旋转。l 手术后,脑力劳动者2—3个月后逐渐恢复工作,体力劳动者3—4个月后才能开始工作。工作应由轻到重,工作时间由短到长,并避免做强烈的弯腰成负重活动。
患者:去年11月右下肺叶切除出院后有大量胸水,抽了3次现在胸水蜂窝状无法抽,现在胸闷和胸痛! 有没有好的方法进一步治疗 化验、检查结果: 最后一次就诊的医院:上海胸科医院北京老年医院胸外科何保玉:可以尝试穿刺置管引流,并以尿激酶冲洗使蜂窝分隔溶解以利引流。患者:象这样的情况能自己好吗?北京老年医院胸外科何保玉:里面有蜂窝状纤维素沉着,会逐渐增厚,胸水也很难彻底消除。一旦纤维素沉着形成纤维板,影响了肺的复张,会导致呼吸功能受限,那就需要手术治疗才能好了。
患者:去年11月右下肺叶切除出院后有大量胸水,抽了3次现在胸水蜂窝状无法抽,现在胸闷和胸痛! 有没有好的方法进一步治疗 化验、检查结果: 最后一次就诊的医院:上海胸科医院北京老年医院胸外科何保玉:可以尝试穿刺置管引流,并以尿激酶冲洗使蜂窝分隔溶解以利引流。患者:象这样的情况能自己好吗?北京老年医院胸外科何保玉:里面有蜂窝状纤维素沉着,会逐渐增厚,胸水也很难彻底消除。一旦纤维素沉着形成纤维板,影响了肺的复张,会导致呼吸功能受限,那就需要手术治疗才能好了。
门诊经常遇到幼儿园孩子家长带宝宝来就诊,最常问的一句话就是:"大夫,您说孩子为什么一上幼儿园就生病?在家里待着就好好的。一上幼儿园就三天两头儿往医院跑!"确实,每年9月份一开学,过不了多久,感冒咳嗽,流鼻涕,甚至发热的孩子就多起来了。孩子生病难受,家长更着急,尤其是幼儿园小班的家长更是焦虑,总是让大夫给孩子吃提高免疫力的药,别让孩子总生病。 要想解决问题,先要分析问题的根源。我来帮您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一去幼儿园就生病?其实和很多因素有关。 一、和孩子免疫力较低有关系,年龄越小的孩子免疫力越低。所以小班的孩子比大班的孩子更容易生病。孩子的免疫系统是逐渐完善的,一年不多于6次的上呼吸道感染对孩子免疫功能完善是有益处的。 二、幼儿园是个大家庭,孩子接触的人比在家多多了,遇到新的感染源的机会就更多了,去年疫情期间,去不了幼儿园,是不是感觉孩子感冒少多了?建议如果孩子感冒发热咳嗽了,积极干预,等孩子痊愈后,再去幼儿园,避免交叉感染 三、孩子从小太阳(好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小不点转)变成小星星(几个大人面对一群小不点)。被关心、照顾的程度肯定不如家里细致周到。建议家长在宝宝上幼儿园前,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比如如厕训练、自己吃饭、独立睡觉等。会表达自己渴了、饿了、冷了、热了、尿了等不舒服。 四、有的孩子适应能力比较差,一上幼儿园就分离焦虑,这种情绪会影响宝宝身体抵抗力下降。建议家长提前带孩子去幼儿园观摩一下,让他向往去幼儿园。 五、孩子上幼儿园一天三顿饭吃得挺好,晚上回家后和家长再吃一顿晚饭,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容易出现积食,消化不良的情况。有经验的家长都知道,孩子一积食就容易感冒生病了。建议家长要把控孩子回家后的进食。 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如果孩子频繁感冒发烧,几乎每个月都要去医院的,建议去正规医院做相关检查,早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