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雨副主任医师功能神外专家门诊每周四下午出诊。门诊地点: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门诊楼6层专家诊区9诊室。目前疫情防控期间,挂号需要先在公众号上预约,预约方式如下:一、微信中搜索并关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公众号。二、在公众号中“就医服务”一栏中点击预约挂号。三、在弹出的页面中,再次点选“预约挂号”。四、在点开的新页面中填写就诊人信息,选择就诊人。五、选择“外科”——“神经外科”。六、在神经外科出诊表中,选择周四下午的时间段,找到夏小雨主任的号并点击,完成预约。七、预约完成后,就诊日可在自动挂号机上取号,目前自动挂号机出号常有故障,也可至人工窗口取号。如因操作失误、预约失败未能取号,可直接到门诊6层专家诊区9诊室与夏小雨主任本人沟通,可酌情开加号条加号。进入门诊区核酸要求:72小时内核酸阴性。交通方式:第七医学中心地处东二环,交通便利,公共交通可选择地铁,2号线东四十条站,D口出,向西行约300米可到达。出租车或网约车可设定到达地址为“东城区南门仓5号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导航可指引到达。
为期一年的代职学习结束了,已回到原单位。希望能把学到的技术业务在原单位也开展起来。已申请开了一个专家门诊,每周四下午在东四十条的第七医学中心门诊六层。主要专业业务范围为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治包括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斜颈、梅杰综合征、抽动症等的神经调控外科治疗;昏迷促醒;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微创手术治疗。有国内著名功能神外专家凌至培教授、徐欣教授、何江弘教授技术保障支撑及5G远程医疗支持。微信公众号挂号流程见下图。请各位好朋友多推荐,热情欢迎咨询[微笑][抱拳][抱拳][抱拳]
夏医生您好,病人现在处于昏迷状态,但是医院已经说我们可以出院回家或者转院后续治疗了,我们该怎么办?答:您好。我国目前大多数植物人目前可能都面临这样类似的问题,得不到合适的评估与治疗。有的患者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康复场所长期滞留在ICU或外科病房,单纯渴求药物治疗得到恢复,花费巨大而收效甚微;有的患者选择回家康复,但是,家庭护理经验欠缺,急症出现时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有的患者选择专业机构托养,但目前我国类似机构大多存在医疗保障不足的问题,而“植物人”需要多学科诊疗,传统的养护手段满足不了重症患者的需求。如果您有昏迷促醒的需求,从疾病治疗的实际需要出发,我们建议您到专科昏迷促醒中心为病人做详细的评估,协助判定病人脑功能的状态,以确定进一步促醒治疗方案。夏医生您好,为什么需要评估?不能直接治疗么,直接给我们做手术促醒行不行?答:您好。我们理解您这种焦虑的心情,但是这样不合适。每一个植物人都是独特的,病因、病程等个体差异很大,需要个体化精准治疗。植物人促醒不能依赖单一技术手段,而是需要综合体系的评估和治疗。我们需要为每一名病人尽可能的完善评估,据此确定合适的治疗。夏医生您好,请问具体有哪些评估和治疗手段?答:植物人的评估包括临床评估和客观检查评估两部分。临床评估主要指以改良昏迷恢复量表评分(CRS-R)为核心的系列评估。客观检查评估主要包括以功能核磁为代表的神经影像评估和以脑电为代表的神经电生理评估。治疗手段上,临床传统治疗“植物人”的方法如神经营养药物、康复理疗等均有一定疗效。目前,神经调控治疗可能成为临床治疗意识障碍的有效手段,包括无创和有创(手术)两大类。经常遇到患者咨询,问的问题常常有一定的共性,在此做一点小总结,希望能帮助更多迷茫的家属。夏小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医学部副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医学博士,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后北京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关注我,了解更多昏迷促醒知识。
慢性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是指发病后连续昏迷超过28天的一种病理状态。根据意识水平分为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和微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1]。致病因素分为外伤和非外伤性两大类,外伤是导致DoC的首位病因,非外伤包括缺氧性脑病和卒中等[2]。DoC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近年来,DoC治疗以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和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为代表的神经调控技术最为引人注目。国内外已发表已发表30余篇外科治疗DoC的临床研究报道[14]。多数研究显示,神经调控手术对患者意识及行为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极有潜力成为一种治疗DoC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许多中心也开始尝试使用DBS或SCS对DoC进行促醒治疗,并取得了一定成绩[15-16]。为了进一步提高并规范我国慢性意识障碍神经调控手术治疗的临床工作,特组织国内该领域的代表性权威专家制定此共识。旨在建立DoC神经调控治疗技术标准,明确DoC外科治疗入选标准、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法及疗效评价与调控,规范和指导DoC外科治疗临床及研究工作。一、神经调控治疗意识障碍的机制DBS植入靶点集中在以中央中核-束旁核复合体(CM-pf)为核心的中央丘脑区,其促醒机制被认为是通过对意识的关键整合中枢中央丘脑的持续刺激,激活和增强意识相关的脑网络活动,增强醒觉和认知功能,直至恢复意识[17]。SCS通过在颈髓C2-C4水平硬膜外放置刺激电极,脉冲刺激经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传至大脑皮层,增加脑局部葡萄糖代谢率及脑血流,促进兴奋性递质释放,增强意识冲动及脑电活动[18-19]。VNS通过激活脑网络、改善脑血流量、影响脑内相关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强突触可塑性等机制发挥促醒作用[6]。二、神经调控治疗意识障碍的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一)基本原则1.DoC神经调控手术经验尚处于积累阶段,应作为常规治疗无效时的补充手段[20]。2.进入手术评估前,应推荐患者优先接受常规康复促醒治疗。3.手术前应对患者的意识状态及全身情况进行认真的检测与评估,向家属充分解释评估结果,并明确告知可能的疗效。二)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适应证:①患者为突发意识障碍,而非神经功能逐渐退化导致的意识障碍;②患病时间须超过3个月,且连续4周以上意识无进行性提高或恶化者;由于外伤患者具有更长的恢复期,建议手术时间延至伤后6个月,且连续8周无意识改善者[23]。③符合MCS诊断,使用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oma Recovery Scale-Revision, CRS-R)作临床评定,患者在盯视或视物追踪及痛觉定位评定中,至少符合其中1项,且重复率 > 50%;④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禁忌症者。神经系统检查及行为量表评定诊断为VS,但临床疑似MCS时,应该进行功能磁共振(fMRI)、量化脑电图(qEEG)及诱发电位中的失匹配负波(MMN);并/或者经颅磁刺激联合脑电图技术(TMS-EEG)检查,至少有2项以上发现较明确证据,证实大脑存在意识活动特征的患者,也可作为治疗对象(具体见评估标准)。2.手术相对禁忌证:①神经退行性疾病、恶性脑肿瘤术后所致慢性意识障碍;②全身性疾病恶化导致,或并发的昏迷;或预期生存期不长的患者;③意识水平已经达到脱离微意识(eMCS)诊断,即会使用物品,或能与外界进行有效交流的患者;④患病时间 < 3月,或4周内意识存在进行性改善或恶化者。 (三)疗效评价①优秀:清醒,或出现持续、稳定的遵嘱活动;GOS预后评分 ≥ 3分;②有效:临床评分及辅助检查结果较术前提高,GOS预后评分 < 3分;③无效:临床评分及辅助检测较术前均无改善[19]。三、术前评估手段及标准临床神经系统检查CRS-R评分仍然是主要手段,推荐作为必须使用的判定工具。CRS-R评分中的视物追踪、声源定位及痛觉定位,至少有1项评分达到MCS诊断标准[20]。基于多模态脑成像及先进电生理检测技术的新发现是推动DoC疾病认识和意识判定的主要推动力量。临床诊断不确切或不稳定时,新技术检查对正确判定手术患者尤为重要。脑成像检查包括:常规CT或MRI、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PET-CT/MR、弥散张量成像DTI、代谢成像ASL、功能近红外光谱fNIRS等。电生理检测包括:事件相关性诱发电位(ERP)的失匹配负波(MMN)及P300、量化脑电图(qEEG)的线性或非线性功率谱及熵值、经颅磁刺激联合脑电图技术(TMS-EEG)等。此外,通过脑电图、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等诱发电位的早期成分,如N20或P20,可推测DoC患者意识水平。尽管早期成分判定认知和意识的能力非常有限,但对于基层或无其它检查手段的中心,可作为辅助判定指标。推荐意见:开展手术治疗的中心应建立由临床CRS-R量表、多模态脑成像技术,及神经电生理技术联合的综合评估体系,以减少由于患者意识波动、运动功能障碍,以及临床评定者经验不足所导致的临床误诊。(1)必须进行的评估项目:多次的CRS-R量表评分,颅脑磁共振,脑电图;(2)应该进行的评估项目:功能磁共振、事件相关性诱发电位的失匹配负波、量化EEG(功率谱及熵值)等评估与分析;(3)对提高诊断准确性有帮助的评估项目:残疾评定量表(Disability Rating Scale, DRS)、PET-CT/MR、功能近红外光谱、经颅磁刺激联合脑电图技术、听觉诱发电位,以及体感诱发电位。四、手术方法与流程(一)手术方式选择DBS和SCS两种术式对DoC均具有促醒作用。脑结构形态允许的情况下,DBS为首选手术方式。SCS宜作为不适合DBS手术患者的次选方案。一侧丘脑严重破坏,或明显脑萎缩致第三脑室及丘脑明显移位,无法保证DBS植入精度时,应慎重选择DBS手术。VNS的促醒作用仅有个案报道,尚未明确,故应谨慎应用。(二)脑深部电刺激(DBS)1.麻醉:全身麻醉,或在较深镇静状态下安装立体定向仪基环。头架安装、扫描及手术体位同常手术。2.靶点及手术规划:通常选择中央中核-束旁核复合体(CM-pf)。解剖坐标为X=7~9mm,Y=8mm(AC-PC中点后),Z=0~3mm [9]。路径规划需避开侧脑室,辅助手术计划系统脑核团电子图谱可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3.电极植入:微电极记录是确认目标核团的重要手段。在钻孔完毕后停止影响细胞活动的麻醉或强镇静药物,有助于获得满意的微电极记录信息。初步观察,CM-pf相较于临近核团单细胞放电明显减弱,但仍需大样本验证。推荐触点长间距型植入电极。4.连接导线及脉冲发生器:脉冲发生器(implanted pulse generator,IPG)放置于锁骨下、腋前线与胸骨中线连线中点,避免因长期卧床IPG向外侧移位。由于DoC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为减少切口张力过大或破溃,囊袋游离范围应尽量充分。 (三)脊髓电刺激(SCS)1.全身麻醉:通常采取俯卧位或侧卧位。侧卧位可大大减少手术损伤和摩擦皮肤破损的可能,推荐使用。条件允许时推荐使用手术头架,以保持颈部前屈位,增加术区暴露。2.电极植入:“C”形臂透视下定位C5椎体,C5中心点直切口约5~7cm。沿中线切开,咬除C5棘突及椎板,宽度约1~1.5cm,专用扩张器沿中线将C2-C4硬膜外空间充分松解,模拟电极确认所有触点均可置入椎管内后,将外科电极上送至C2-C4水平硬膜外正中部。若刺激电极上送困难,可增加颈椎暴露及咬除范围。为保证定位满意,术中可行多次“C”形臂透视检查。3.连接导线,植入脉冲发生器(IPG)。五、程控参数及刺激模式DoC的程控参数设定尚无明确的规律性结论。程控参数具有明显的个体化特征,需根据个体对刺激的响应程度确定程控策略。根据已发表的研究报告和专家共识,DBS和SCS在中高频率段(50-100HZ)的刺激效果较好,SCS的低频率(5-20HZ)也是一个有效的刺激范围[15-16,25]。新近有研究再次证实,SCS的5Hz和70Hz刺激,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27-28]。推荐出院前在IPG中预设多个参数和触点的程序组,供后期远程指导程控备选,以减少患者来院程控次数。2~3个月若无明显提高,可调整程序组。当刺激参数初步设定后,嘱咐陪护人员注意观察患者对刺激的反应,并做详细记录,以供程控参考。指导陪护人员正确使用患者程控仪,每天定时开、关机,并根据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或切换程控组。推荐意见:DBS以单极刺激为主,程序组设置在25~100 Hz,100~240us,1.0~ 4.0 V范围内;SCS常用双极刺激,程序组在5~70Hz,推荐70Hz作为优先刺激频率,脉宽100~240us,电压1.0~5.0V范围内。DBS及SCS均采用循环刺激模式,日间刺激,夜间关闭,以对应正常的清醒-睡眠周期[28-29]。六、手术主要并发症及处理(一)电极位置偏差DBS在植入过程中应仔细核对和操作。除使用手术计划系统及电子脑核团图谱提高定位精度外,最好选择有较长间距触点的刺激电极,以便尽可能覆盖中央丘脑各个核团,为术后程控提供足够的选择和调整空间。SCS术前必须进行X线定位,以确保植入位置准确;电极尽可能放置于脊髓中线部位。(二)切口及皮肤破损发生切口裂开后,应早期进行清创,并扩大囊袋,深埋,无张力情况下缝合切口。IPG下皮下积液发生不多,通过局部加压多可自行吸收。(三)刺激相关的抽搐或癫痫发作 SCS电极偏离中线,刺激时极易导致一侧肢体的抽搐及患者不适感,导致被迫调低刺激强度,甚至放弃该刺激触点,影响手术效果。神经调控存在诱发癫痫样发作的可能性,但在DoC术后刺激中相关情况并不多见。当刺激参数设置不当或强度过大时,会导致患者皮层脑电活动过度出现癫痫发作,多为全身性发作。一旦发生应立即停止刺激,1~2周无发作时可调低刺激强度开机,逐渐观察后调整为合适强度。七、评价尽管神经调控手术正成为治疗DoC的主要研究热点及方向之一,但外科治疗研究受DoC疾病认识水平、实际调控能力及临床经验所限,在患者选择、治疗靶区确定、程控参数设定及疗效的科学验证上存在诸多瓶颈和难题。因此,在成为普遍应用的临床治疗手段前,需谨慎、科学开展,并详细记录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共同执笔 何江弘(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张建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徐如祥(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高国栋(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凌至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牛朝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世忠(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共识学术顾问 赵继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栾国明(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张亚卓(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李勇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余新光(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冯华(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于炎冰(中日友好医院)、孙涛(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共识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关宇光(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郭毅(北京协和医院)、胡小吾(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蒋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蒋宇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德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元相(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志国(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金龙(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如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孟凡刚(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邱吉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孙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陶英群(北部战区总医院)、田宏(中日友好医院)、王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峰(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王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熊南翔(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徐淑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徐欣(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余化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婕(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宇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章文斌(南京脑科医院)
25、在有关“植物人”的就诊过程中,哪些信息对于大夫判断病情格外重要,需要详细说明?由于植物人行动不便,首诊往往由家属携带资料门诊咨询,在门诊接诊过程中,我们往往遇到很多家属心情十分焦虑,但是却无法提供有关重要信息。那么在植物人浩如烟海的病历资料中,究竟有哪些是最为关键的呢?首先是病因。病人是煤气中毒?呼吸心跳骤停?还是车祸外伤?或者是高血压脑出血?不同病因导致的植物状态,在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法上均有差别。其次是病程。发病时间的长短与预后也相关,特别是对于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时间窗相对较短,应予以早期积极治疗,一旦严重脑萎缩形成,很难逆转。第三是有关治疗过程的详细信息。病人是否气管切开?在重症监护病房停留了多久?是否接受过腰穿、高压氧、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电磁刺激等特殊治疗方式?第四是携带必要的影像学资料,初次发病的影像学资料和目前状态的影像学资料最为重要。第五是关于病人目前状态的描述,着重描述可能提示病人意识恢复的征象是否存在,可以拍摄短视频辅助说明。26、在日常护理中,有哪些提示病人意识恢复的征象?昏迷病人的任何一点微小的病情变化都牵动着家属的心,长期陪护的家属也是观察病人病情最仔细的人。早期甚至病人眼皮微微一动可能都让家属激动万分,但是随着病程的延长,观察常常懈怠,而病人意识的恢复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缺乏相关知识,意识恢复的征象实际上容易被家属忽视。在病人由植物状态恢复至微意识状态的过程中,有两个征象最为关键,且容易被检查发现。一是视物追踪:让病人平卧,使用小镜子放在病人双眼正前方约20至30cm处,缓慢将小镜子反复向双侧移动,注意仔细观察病人的双眼是否追随镜子中自己的影像移动。二是疼痛刺激定位:让病人平卧,双手自然摆放在腹部,先用手掐耳垂或锁骨处以引起疼痛刺激,观察病人双手的移动方向。恢复病人双手位置,再用手掐病人下肢或腹股沟处以引起疼痛刺激,观察病人双手的移动方向。如果能分别向上、下移动,考虑可以疼痛刺激定位。这两项检查中任何一项能查出时,均提示患者已经进入微意识状态。微意识状态患者苏醒、恢复的几率是大大提高的。27、昏迷病人是否能够长途转运?由于国内目前专业从事昏迷促醒的医疗中心尚不普遍,多数昏迷病人面临转运的实际问题。在颅脑损伤急性期,特别是重症监护治疗阶段,如果病人的生命体征尚不平稳,长途转运风险较大。在慢性昏迷期,如果肺部感染控制,生命体征平稳,救护车上有必要的吸氧、吸痰设备时,长途转运总体是安全的。对于已经处于家庭护理阶段、病情长期稳定的植物状态患者,通过高铁、飞机等普通交通工具转运也是可以的。
脑损伤后意识障碍(DOC)包括脑外伤、脑卒中或缺氧性脑病等一系列脑损伤后的呈意识障碍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的总称。患者家属通常称之为“昏迷”、“植物人”。将其治疗统称为“昏迷促醒”。然而,DOC作为一大类综合征的集合,含有多个类别,随着研究的深入,其类别区分也越来越细致,类别之间预后、治疗差异很大,认识DOC的亚类区分对临床治疗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昏迷Coma昏迷是由于严重的脑部受伤而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无法保持觉醒状态(即使受到刺激也保持闭眼),并且不了解自身和周围环境。这种状态是暂时的,几天或几周后,患者可能演变为脑死亡(即不可逆性昏迷、无脑干反射、呼吸暂停)或表现出部分或完全恢复。无反应觉醒综合征UWS当患者开始睁开眼睛而仅出现反射运动时,他们被诊断为无反应觉醒综合征(以前称为植物状态)。无反应觉醒综合征的患者没有意识觉察迹象,但可以表现出多种反射性运动,例如磨牙、打哈欠或呻吟(需注意这些表现都不代表有意识)。这种情况可能是暂时的,长期的或永久的。微意识状态MCS一旦患者恢复了波动但可重复的意识征象,他们便进入了微意识状态。根据对语言处理能力的差别,该类别又被分为MCS-微意识减和MCS+微意识加。MCS-描述患者表现出视物追踪,疼痛刺激定位或主动运动反应(例如:抓紧床单)。处于MCS+的患者可以遵循简单的命令,可进行可理解的语言表达,或者有意向性沟通,但尚不能完成功能性沟通。像无反应觉醒综合征一样,MCS可以是暂时的或永久的。MCS*有一部分UWS患者在床旁临床检查中未发现意识证据,但神经影像学数据显示存在并非沉默的大脑活动模式,包括主动范式(例如,在运动成像任务期间运动区域的脑部活动)或静息态范式(例如,额顶网络的保存)的功能磁共振都可显现,现在会建议给这部分患者打上MCS*的标签。这个标签提供更准确的临床诊断——提示当临床评估未发现意识证据时,UWS患者也不是完全一致的,有一部分UWS仍可能有残存意识。功能性闭锁(以及隐性认知)一词也已被提出来表示临床评估与神经影像学评估结果之间的分离(如MCS*和认知运动分离)认知运动分离综合征认知运动分离综合征是指一部分在临床上被诊断为昏迷,无反应觉醒综合征或MCS-的患者,这些患者在使用功能性MRI或EEG进行心理想像任务期间表现出一致的大脑激活,甚至通过神经影像手段可表现出遵嘱反应。认知运动分离现象表明,对于没有行为反应或行为行为反应很少的患者(在临床上根据其表现通常被我们诊断为昏迷、UWS或MCS-),其潜在的认知能力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脱离微意识状态当患者能够进行功能性交流或充分使用两个不同的物体时,他们便已从微意识状态中脱颖而出(简单的说,病人“醒了”)。但这些患者大多数仍具有严重的认知和运动障碍。闭锁综合征闭锁综合征是指由于脑干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通路病变引起的四肢瘫痪和关节瘫痪。这些患者无法移动(有些则恢复了一些远端运动,称为不完全闭锁综合征),但他们的感觉通路保持完整并且他们是完全有意识的,但运动障碍使得他们无法表达意识或交流。这些患者最常见的交流方式是通过垂直的眼球运动和眨眼。另外,在完全性闭锁综合征的情况下,眼麻痹会阻止任何交流方式,因此只能通过脑机接口实现交流。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遭受的脑外伤、脑卒中以及心跳呼吸骤停导致的缺血缺氧性脑病、中毒等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有的患者通过手术、药物、各类康复手段能从重病中解脱,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有的患者则无法从急性昏迷中完全恢复,大脑似乎进入到一种长期“沉睡”的状态,医学上称之为“植物状态”,老百姓俗称为“植物人”,在医学科学领域归到脑损伤后慢性意识障碍范畴(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DOC)。我国每年因车祸外伤、卒中、心跳骤停等原因产生约7-10万名“植物人”,每一个“植物人”的产生都是一个家庭的悲剧,经济上花费巨大而效果甚微,整个家庭经受着沉重的负担和打击。不仅仅家属,多数医生对“植物人”的预后和转归所持态度并不明朗,在急性期救治完成后对后续治疗往往缺乏信心。有的患者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康复场所长期滞留在ICU或外科病房,单纯渴求药物治疗得到恢复,花费巨大而收效甚微;有的患者选择回家康复,但是,家庭护理经验欠缺,急症出现时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有的患者选择专业机构托养,但目前我国类似机构大多存在医疗保障不足的问题,而“植物人”需要多学科诊疗,传统的养护手段满足不了重症患者的需求。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关于“植物人”的评估和治疗手段都日益丰富,虽然总体疗效仍然欠佳,但也并不像以前那样“不可治疗”。特别是经过仔细筛查,可以分离确定部分具有微小意识的“植物人”(我们称之为“微意识状态”),他们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明显较好,不仅可获得长期生存,更有可能部分或完全恢复意识。临床传统治疗“植物人”的方法有神经营养药物、高压氧、康复理疗和环境刺激治疗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以及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等多种神经调控方式对DOC患者有肯定的促醒作用,神经调控治疗可能成为临床治疗意识障碍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外科治疗方面,在团队积极的前期探索和工作基础上,慢性意识障碍的神经调控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业已发表,旨在建立DoC神经调控治疗技术标准,明确DoC外科治疗入选标准、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法及疗效评价与调控,规范和指导DoC外科治疗临床及研究工作。这将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昏迷促醒的外科治疗。 在昏迷促醒领域,我们愿意做一颗火种,向患者家属传达正确的护理理念和方式,给患者以最合适、正规的评估和治疗,也向各位同道传播更新昏迷促醒的最新进展和知识。为唤醒沉睡的大脑尽一份绵薄之力!
夏小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医学部派驻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MD,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在职博士后专业特长:昏迷(植物人)促醒全疗程综合治疗、功能性疾病的神经调控治疗及部分小儿神经疾病的外科治疗,包括:昏迷病人的神经调控促醒,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梅杰综合征、痉挛性斜颈、抽动症的深部脑刺激神经调控治疗,脊髓损伤、严重疼痛、糖尿病足的脊髓电刺激治疗,小儿难治性癫寐的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强直痉挛状态(卒中后痉挛、小儿脑瘫)的综合手术治疗,面肌痉挛、二又神经痛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学术任职:北京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SCI期刊FrontiersinNeurology审稿编辑出诊时间与地点每周四下午,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门诊楼6层专家9诊室本文是夏小雨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专家简介 夏小雨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医学部派驻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MD,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在职博士后 专业特长: 昏迷(植物人)促醒全疗程综合治疗、功能性疾病的神经调控治疗及部分小儿神经疾病的外科治疗,包括: 昏迷病人的神经调控促醒,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梅杰综合征、痉挛性斜颈、抽动症的深部脑刺激神经调控治疗,脊髓损伤、严重疼痛、糖尿病足的脊髓电刺激治疗,小儿难治性癫寐的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强直痉挛状态(卒中后痉挛、小儿脑瘫)的综合手术治疗,面肌痉挛、二又神经痛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 学术任职: 北京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SCI期刊Frontiers in Neurology审稿编辑 出诊时间与地点 每周四下午,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门诊楼6层专家9诊室 本文是夏小雨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电视剧和电影里经常能看到植物人苏醒前微笑、流泪或动动手指头,就能苏醒了,醒后马上就和正常人几乎一样了,能吃能喝能聊天,逛商店溜公园一点没受影响。真是这样吗?植物人是颅脑遭受严重创伤后的严重意识障碍表现,其具有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可以自然地呼吸,有自发或反射性的睁眼、无意义的苦笑、流泪等行为,存在轻微的疼痛或听觉惊吓等反应,但是无法与外界进行语言或其他方式的有效交流。植物状态并不是一种罕见病,全球每年10万人中大约有25人发生重度颅脑损伤,而这些人中10%~20%属于植物状态。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植物人被唤醒,一开始只是患者会有意识地对外界的刺激做出一定反应而已,但是仍然无法与外界进行语言或其他方式的有效交流。医学上称为“微意识状态”,即病人只有微弱的意识。植物人苏醒后的康复过程是非常漫长的,苏醒后也并非一下子就能像正常人一样能说能笑、会跑会跳,而是需要经过后续的康复和治疗才能恢复,也不一定就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果脑损伤严重,恢复过程将更为漫长。需要咱们一步步的去完成。夏小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医学部派驻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MD,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在职博士后专业特长:昏迷(植物人)促醒全疗程综合治疗、功能性疾病的神经调控治疗及部分小儿神经疾病的外科治疗,包括:昏迷病人的神经调控促醒,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梅杰综合征、痉挛性斜颈、抽动症的深部脑刺激神经调控治疗,脊髓损伤、严重疼痛、糖尿病足的脊髓电刺激治疗,小儿难治性癫寐的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强直痉挛状态(卒中后痉挛、小儿脑瘫)的综合手术治疗,面肌痉挛、二又神经痛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学术任职:北京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SCI期刊FrontiersinNeurology审稿编辑出诊时间与地点每周四下午,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门诊楼6层专家9诊室本文是夏小雨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