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难治性疾病,方剑乔教授在多年诊治该病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方教授主张在首诊时应准确定位并辨证,针灸治疗时实行分期治疗,即根据患者是否处于发病期,拟定不同的针灸处方。在针刺过程中,应根据病情发展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和留针时间,恰当运用电针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以加强治疗效果。
三叉神经痛(TN)是疼痛科医生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一种棘手的疼痛性疾病。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往往辗转多个学科,涉及多种方法,临床疼痛科医生应重视从保守到手术治疗、从无创到有创治疗、从低阶梯到高阶梯治疗的原则。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是一种在头面部、口腔内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中医将其归属于“面痛”范畴,多与外感邪气、情志不调等因素有关。西医认为本病与感觉性癫痫样发作、微血管压迫神经、解剖结构异常等有关。该病发病率不高,诊断并不困难,但治疗较为棘手,疗效不够理想。为明确PTN的诊治理论,推广临床非手术治疗经验,提高PTN的诊疗效果,预防减少PTN的反复发作,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结合专家经验,对PTN的病因、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疗方案、疗效评价以及预防保健方面分别从西医和中医角度进行阐述并制定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西医非手术诊疗方法的专家共识。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依据临床症状属于中医的 “ 面游风 ”“ 偏头风 ”“ 齿槽风 ”“ 面风 ” 等病症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该病的核心病机是三阳经筋受邪所致,依病因不同,临床上采取辨证论治。具体方法简要如下 一、辨证论治(中药) 1、风寒外袭:颜面阵发性疼痛,拘急感,遇寒加重,遇热稍减,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治以疏风散寒。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减, 2、胃火上攻: 面颊及齿龈疼痛如灼,遇热痛增,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心烦,大便秘结,溲赤,舌质红苔黄,舌边红,脉滑数。治以清泻胃火。方用清胃散加减。 3、肝胆火炽:患侧阵发性灼痛,痛连头角,时作抽掣,常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苦,舌尖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肝利胆,方用当归龙荟丸加减。 4、阴虚阳亢:面部胀痛,面肌或作抽搐,或麻木不仁,郁怒加重,头晕目眩,心烦易怒,面部烘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耳中蝉鸣,咽干目赤,舌质红少苔,脉弦细而数。治以滋补肝肾、平肝熄风,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5、气血亏虚:头面痛频发,痛势隐隐,有空痛感,起则痛甚,卧则减轻,遇劳易发,面色苍白,肢体倦怠,气短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以益气养血,方用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化裁。 6、瘀血阻络:日久不愈,痛有定处如针刺,面色晦暗,目涩,皮肤粗糙,心悸,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弦细涩。治以逐瘀通络,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7、风痰阻络:面部阵发性闷胀灼痛,常进食时发作,局部喜冷凉,头昏而沉,口渴不欲饮,时吐痰涎,胸浣痞闷,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治以祛风化痰,方用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二、针刺治疗 1、体针:第一支痛选阳白、攒竹、太阳;第二支痛选四白、迎香;第三支痛选大迎、夹承浆、下关。 配穴为合谷、内庭;如因风热引起的,可配风池、外关;若因肝阳头痛,可配太冲、太溪、风池;阴虚火旺的,可配复溜、太溪。 2、耳针:面颊、上颌、下颅、神门、枕。 三、推拿治疗 病人仰卧,以一指禅、点、按、揉、抹、直推等手法施于阿是穴、阳白、鱼腰、太阳、上关、下关、颧髎、颊车等穴各2分钟,而后让病人坐起拿风池、天柱、合谷各2分钟。 如属风热者,在手阳明、手少阳肘以下循行线上施以擦法;属肝阳上亢者,在足厥阴经膝下循行线上施以擦法;如属虚火上炎者,在足少阴膝以下部位施以擦法,均以透热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