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日,本院儿科“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家长培训咨询会”于北京召开,十余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及家长近百人参加了会议。儿科余惠平主任医师主持了咨询会,会议还邀请了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师晓东主任医师、ITP家园病友之家负责人高航出席会议。会议上师晓东主任医师介绍ITP的西医研究进展,高航讲述了ITP家园的故事,余惠平主任医师介绍“鸡尾酒”疗法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情况。会议上与会家长积极提问,两位主任医师都予以认真解答,几位家长还分享了孩子的治疗经过,几位ITP患儿展示了舞蹈、诗朗诵等才艺表演。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赞同。我院儿科余惠平主任医师长期致力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其独创的“鸡尾酒”疗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西医一线、二线治疗无效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也取得了可喜的疗效,本次活动也是她主持的相关课题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于ITP孩子来说,血小板减少会导致出血倾向,为避免宝宝出现严重的出血现象,以及获得更好的疗效,不仅仅是医生的治疗,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积极做好生活护理和饮食调理。那么,生活中怎么调护呢?一、ITP孩子的生活护理:(1)防止感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儿自身免疫力低,要预防感冒,避免病情的加重,长期服用激素的孩子也可诱发和加重感染,所以要采取措施,注意保暖,冷暖适宜,防止感染。若有感染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同时采取抗感染等治疗措施。(2)防止出血:急性期患儿或者出血严重时,需尽量卧床休息,避免大的体力消耗,减少和和避免发生外伤;情绪要平稳,不能急躁剧烈哭闹。(3)适度休息与活动:慢性ITP患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休息,可根据体力情况,适当进行锻炼,如散步等强度适宜的户外活动。(4)避免过敏:尽量避免蚊虫叮咬;若有食物过敏、药物过敏,都应该避免;二、ITP孩子的饮食调理:患儿在饮食方面也需要多加注意,家长要及时清楚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科学忌口。(1)饮食宜软而细,忌食辛辣刺激之物。忌用或少吃发物如鱼、虾、蟹、腥味之食物。(2)多食蔬菜水果,荤素搭配,每天1-2枚鸡蛋。根据孩子的体质选用羮、汤、代茶饮类:如体热者可食莲子粥、莲藕粥、葛根粥;体虚寒者可食大枣红豆代茶饮、大枣花生代茶饮等。(3)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用药一段时间后往往食欲增强,需注意饮食适当,防止身体过于发胖。三、ITP孩子的情绪调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的情绪也是疾病治疗的关键,消极的情绪不利于孩子病情的康复,而积极乐观的情绪,以及对疾病治愈的信心,是及时及早将病情治愈的关键。因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要注意调节情绪,避免情绪波动或精神刺激。家长的情绪尤为重要,宝宝每天接触最多的是爸爸妈妈,家长的情绪会最多地影响宝宝,所以家长也要保持乐观积极地心态。本文系余惠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没有临床症状,是否真的可以不作为?对于过度治疗的问题,某些家长可能被许多网络信息所误导,认为血小板PLT>20×109/L可以不治疗,因为儿童ITP具有自限性,多数仅有血小板减少,很少出现自发出血和皮肤、粘膜紫癜,而ITP合并颅内出血者少之又少,所以许多家长可能会受到一些误解,认为孩子虽然血小板数值不正常,但是并没有影响日常生活,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确实国际上很多协作组主张对轻微ITP(当PLT>20×109/L,无活动性出血表现)采取“Watch and wait”的态度(即观察不治疗的态度)。这些观点只是针对西医目前诊疗现状而言,越来越多的孩子发展为慢性ITP,现代医学的治疗有激素、丙球一类,或二线治疗措施,没有特效药,确实存在过度治疗的现状,而且对孩子的病情并没有明显改善,所以许多医疗机构给出不治疗的建议。但是并不是没有治疗的必要,西医没有更好的办法,就要寻求中医的帮助,中医中药是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进行治疗与调理,改善免疫系统失衡,我们在临床中还未发现长期吃中药会导致肝肾功异常的孩子,相反,可以通过中药调理身体增强肝肾功能。所以希望家长能正确对待ITP这个病,积极为孩子寻求正确的医疗途径,帮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目前我们采取中西医结合“鸡尾酒疗法”确实治愈很多患儿,爸爸妈妈要有信心!2、中医治疗ITP,你应该了解哪些?很多家长在各大综合医院寻求各种治疗后,宝宝的病情仍未有起色,甚至很多家长不想宝宝吃太多激素,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想起了我们祖国传统医学、中医治疗。其实一开始发现这个病时,就应该及时寻求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才是对病情最有帮助的。在中医上,ITP属于中医学血证范畴,与中医古籍中所记载的“血证”、“虚劳”、“肌衄”等相似。小儿素体正气亏虚是发病的内因,外感时邪是发病的外因。而且中医注重整体观念,会从整体上来调养宝宝的身体,而不仅仅只是针对ITP。中医讲究的是辨证论治,从调理身体的角度出发,不仅仅调节免疫功能,更是针对每个孩子的病理机制治病升血小板,还会降低激素药物的毒副作用。当然中医治疗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首先家长心态要乐观,不要急于求成,要对自己孩子的病情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对于病史较长的孩子,几周就想见到效果确实不太可能,病史越长治疗时间越长,坚持治疗绝大多数孩子会有效果!如果选择中药治疗的话应该注意什么?中医讲究体质,每个孩子的体质不一样,患病的情况也不一样,需要因人制宜,不同的宝宝采取的治疗措施也不一样,比如风热郁血者应疏风清热以宁络止血;血热妄行者应清热凉血以安络止血;气不摄血者予补气健脾以摄血;阴虚内热者予滋阴降火以宁血;脾肾阳虚者予温阳生髓以生血;瘀血阻滞者应活血祛瘀以治血;所以初次选择中医治疗时一定要让医生见到孩子,这样医生才能根据孩子的情况开出最适合您家宝宝的药方;后期外地路途远的也可以有时选择网上复诊。
当宝宝患上ITP,家长最关心的当然是如何治疗的问题,关于治疗以及预后的问题在这里为大家详细解答:1、ITP是否能治愈?特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以是急性(突然发病,通常是暂时的),也可以是慢性(长期)。大多数患儿属于急性ITP,这些孩子通常会在几个月内恢复,有自愈的可能。70%-80%患儿早期经治疗后痊愈,20%-30%呈持续性、慢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分期为:①急性ITP,指确诊3个月内的ITP;②持续性ITP,确诊3个月至12个月的ITP;③慢性ITP,病程超过12个月的ITP。近几年临床观察发现,现在慢性ITP较前增多。这就意味着这其中大部分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症患儿,将长期生活在血小板减少的痛苦之中。目前我们采取鸡尾酒疗法(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大大提高了持续性、慢性ITP的疗效。2、确诊为ITP,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案都有什么?如果家里孩子真的得了ITP我们该怎么办呢?一般来说,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案有:一线疗法治疗,即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②静脉用丙种球蛋白③抗D免疫球蛋白。对一线治疗无效者,现代医学试图采用二线治疗方案,即 ①大剂量地塞米松;②抗CD20单克隆抗体;③促血小板生成素;④免疫抑制剂;⑤脾切除等。但二线治疗疗效差异很大,缺乏明确有效的治疗药物。而且,这些药物多数停药后复发率高,不良反应明显,危害可能高于疾病本身,并且部分药物价格昂贵,超出大多数家长的承受能力。3、ITP为何反反复复,迁延不愈?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病情之所以会久治不愈,首先是家长对病情认识不清,虽求治于大医院,但治疗不系统不规范;其次,相信偏方,过度依赖食疗药膳;再者,日常生活习惯不佳,反复感冒咳嗽,影响病情缓解康复。由于发病急,很多患儿都会出现比较可怕的症状,让家长感到恐慌,在此情况下,医生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得不采用大剂量用药。其实,这对于患儿来说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传统治疗(包括激素,丙球,血小板输注,免疫抑制剂,美罗华等等)虽然能快速提升血小板数值,有些患儿一旦停药或者是减量,以及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血小板数值再降,甚至反弹加重,而长期用药情况下,患儿还会受到副作用的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是非常复杂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关系、免疫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机体如何调节各种免疫功能、各免疫细胞亚群之间的平衡,目前这些还不是很清楚。中医的治疗就是慢慢调节这些紊乱的免疫状态。更何况儿童的免疫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免疫功能还在完善阶段。显然,在这样一个阶段,给以强烈的或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是不合适的,虽然抑制了异常的免疫,但对正常免疫的抑制也是不容忽视的。本身这个病就是免疫功能紊乱,也许一时的丙球、激素类治疗能控制病情,但是长期大剂量使用只会使机体免疫功能更加紊乱,治疗更加困难,病程也会延长。ITP的治疗措施取决于出血症状并非完全根据血小板的数值,例如一个血小板为20-30×109/L的孩子,数据虽然可怕,但没有大量自发出血也不要恐慌,过度治疗,并不一定会有更多获益。本文系余惠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顾名思义,简单理解就是由于一些特定的原因而引起体内的血小板减少,因此导致皮下粘膜出血的紫癜现象。很多家长对于儿童ITP病因、治疗、预后、调护都存在一些疑问,下面分几次为大家详细解答:1、首先要知道,什么是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被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从临床上来讲,是小儿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特点主要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身体向一个或多个看似正常的器官系统发起免疫攻击。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症中,血小板是攻击目标。他们被标记为免疫系统的入侵者,而被消除在脾脏或者有时候是消除在肝脏。除了增加了血小板的破坏,一些ITP患儿也有血小板生成受损问题。2、ITP可以导致什么?儿童ITP,会导致他们更容易出血。1)粘膜出血:血小板的减少,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从而引起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口腔黏膜部位出现血泡,青春期患儿月经量过多,严重者有便血、尿血等全身性出血症状。2) 皮肤紫癜:血小板的减少,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弱,紫癜的部位一般在体表皮肤比较松弛的部位,如颈部、眼睛周围、下肢等,。3) 出血不止:在小血管破裂处,血小板无法聚集成血小板栓,堵住破裂口,无法释放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从而导致血液无法凝固。胃肠道大量出血,吐血、咯血,甚至引发颅内出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3、引起ITP的原因是什么?很多家长肯定有这样的疑问,宝宝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才会患上ITP呢?临床研究发现患ITP的宝宝发病前会有一个病毒感染史,病毒、细菌等多种微生物感染,均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其中较为常见的是EB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还有支原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腮腺炎、水痘、肝炎等等,病毒感染之后宝宝的身体里发生了免疫反应,就会导致血小板减少了。最近也有大量研究发现,注射疫苗也是引起ITP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本文系余惠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中医体质学中,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体质”是在中医理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概念,所谓体质,就是机体因为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的盛衰偏颇而形成的素质特征。通俗讲:体质就是个体的偏性,比如有些孩子一受凉就容易咳嗽,而有些孩子却容易发烧,这就是不同的体质所致,虽然感受了相同的邪气,但是由于体质的不同,出现的症状也不同。不同的体质在日常调护、用药特点、饮食物的摄取、衣物的穿着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要求。一、常见儿童体质类型有:1、平和质平和质的孩子体形匀称健壮,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精神状态好,不易疲劳,耐得寒热,睡眠、食欲良好,二便正常。性格随和开朗。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平素患病较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2、气虚质气虚质的孩子看起来有些没精打采,或者做事不能长久,很容易疲劳。具体表现为:肌肉不健壮,平时话少音低,容易疲乏,活动后易出汗,面色偏黄没有光泽,食欲不旺。有的小儿大便数日一次但不干结,或大便不成形。舌色淡或淡红,舌苔薄白或厚,脉象虚缓。性格内向、有些胆小,平时易患感冒。而小儿以肺脾气虚为主,多以脾胃虚弱为根本,睡眠不踏实,爱趴着睡或咬牙、磨牙,睡时眼睛漏缝都是脾胃虚弱的表现。3、阴虚质阴虚质的孩子一般体形偏瘦,常见面色潮红,唇红少津,手足心热,喜冷饮,大便干燥,易鼻出血。夜卧汗出、不喜盖衣被,有的小儿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少。舌红苔少,脉细滑。平素性情急躁。多数小儿以气阴两虚为主,气虚伴阴虚,小儿热像的各种表现,并非孩子体内实热,是阴虚致热。4、痰湿质痰湿质的孩子一般形体偏胖,肌肉松弛,面色黄滞,性格偏温和,精神欠佳,容易困倦,喜食肥甘厚腻,平日易出汗,且汗多黏腻,大便正常或偏溏或黏腻,小便正常,舌淡胖,苔白腻,脉滑。5、阳虚质阳虚的孩子多为肾阳虚,肌肉不健壮,不耐寒,常感到手脚发凉,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吃或喝凉的食物感到不舒服,大便稀溏,小便颜色清而量多,甚至遗尿。易患腹泻、厌食、肾病、哮喘等疾病。舌淡苔白,甚则水滑、舌嫩,脉沉弱。6、特禀质特禀质即是一种特异性体质,多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并有家族倾向性。以过敏体质为例,过敏体质即是一种特禀质,具有该种体质的孩子常常会有皮肤瘙痒、湿疹、荨麻疹病史,有的有过敏性鼻炎甚至哮喘等。现在由于环境污染、饮食物的改变、甚至一些药物等因素的作用,过敏体质的孩子较为多见。二、有关儿童冬季调补冬季天气寒冷,阴寒之气最盛,中医在此季节尤其注意保护人体的阳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阳光……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此时最好在太阳落山后少让孩子外出活动,并早睡晚起,避免使体内阳气过多耗散。“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至后进补的习惯已延续很久。在人们印象中,冬补适合体虚的中老年人,其实,在冬季,小孩子也是需要进补的。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即易得肺系(呼吸系统)、脾系(消化系统)、肾系(泌尿系统)等疾病,年龄越小越明显。冬天适当调理滋补肺、脾、肾,对促进孩子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有好处。但要注意,孩子还有“纯阳之体”的特点,如果自行妄用温补之品,可能容易上火。孩子脏腑娇嫩、敏感,最重要的是根据不同体质进补。1、脾肺气虚体质的儿童,一般消化功能较差,平时容易感冒、爱出汗,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咳嗽,鼻塞、流涕等,冬季适当调补能增强体质,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可以多吃益气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萝卜粥、黄芪瘦肉粥、薏米山药粥、小米红枣粥等。平时要吃温性热性的食物,少吃寒性食物。2、内有蕴热阴虚的孩子,很容易上火,大便干燥。这是肠胃积热的表现,不宜温补,只能用养阴生津、消食和胃的食材。可以用百合银耳粥、川贝炖雪梨、葛根粉、莲藕瘦肉粥等来调理。平时饮食应清淡,不宜多食煎炒、油炸香辣食品。三、中医传统育儿经验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但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祖国医学所讲的人体五脏中,小儿天生三脏不足、两脏有余。也就是脾常不足、肾常虚、肺常不足,心、肝两脏常有余。“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这是中医育儿的经验,所以在养护时,衣不可过暖,以利于小儿肌肤肌肉坚实;食不可过饱,以防脾脏受损。小儿的体质与成人不同,因此致病因素与成人也不相同,饮食因素是小儿致病的首要因素。小儿的消化系统还不成熟,消化能力弱,虽然需要营养物质,但吃得过饱,胃肠负担过重,便可能引起肚子胀、肚子疼、腹泻等胃肠疾患。而且小儿疾病传变迅速,饮食积滞容易积而化热,进而引起呼吸道疾病。小儿肺脏很娇嫩,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引起诸如咳嗽、哮喘、发烧等肺部炎症。小儿穿衣要合适,体质虚的孩子应适当多穿些;体质好的孩子,穿得过暖,容易出汗,出汗后反而容易受凉,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给小儿增减衣服。
大家都有这样的疑惑,中医看病时,大夫会嘱咐病人忌食“发物”,理由是“发物”会加重病情。那么“发物”究竟是什么,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中医认为,食物之所以能防治疾病,是由于它本身特有的性味,这就是食物的“食性”。如果不懂食性,那么对某些特殊体质的人或患者,食性就会诱发旧病,加重已发疾病,削弱药力,这是食物的“发性”,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发物”。发物之所以会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有学者归纳起来认为有三种可能性:一是某些动物性食品中含有某些激素,会促使人体内的某些机能亢进或代谢紊乱。二是某些食物所含的异性蛋白成为过敏源,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复发。三是一些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酒类、葱蒜等辛辣刺激性食品对炎性感染病灶,极易引起炎症扩散、疔毒走黄。发物有哪几种?按照其来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食用菌类主要有蘑菇、香菇等,过食这类食物易致动风生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食用菌类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2、海腥类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3、蔬菜类主要有竹笋、芥菜、南瓜、韭菜等,这类食物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4、水果类主要有桃子、杏、芒果、杨梅、樱桃、荔枝、甜瓜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热,发痈、疮、疽、疖、虫疳诸患,多食杏生痈疖,伤筋骨。小儿患病期间建议吃苹果、橙子,其他水果尽量少吃。5、禽畜类主要有公鸡、鹅肉、驴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鹅蛋、鸭蛋等。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小儿患病期间建议只吃猪肉,少数民族患者可以少吃羊肉,禁忌牛肉。其他注意事项:鸡蛋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过2个,尤其对肝炎、过敏、高血脂、高热、肾脏病、腹泻的病人,更不宜多吃。原因是鸡蛋内含大量蛋白,但是它们属于异性蛋白,有相当一部分人吃了异性蛋白质后会出现病态反应。小儿患病后一般要禁忌蒸鸡蛋(鸡蛋羹)。 除上述此外,属于发物的还有酒酿、白酒、豌豆、黄豆、豆浆、蚕蛹及葱、蒜等。有时还将荤腥膻臊之类食品一概视为发物。
http://www.cqvip.com/QK/92616X/199705/2706230.html
http://www.cqvip.com/QK/93826A/199806/3194947.html
摘 要:小儿体质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关系密切。体质的特点不仅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同时存在着群体趋同性;小儿共同体质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临床最常见两大个体体质类型小儿,一类是以肺气不足为主,另一类是以脾气不足为主。素体正气亏虚是发病之内因,只有体质相对虚弱的小儿,卫外不固,抗邪无力,邪气方能乘虚而入。导致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血溢脉外,从而导致紫癜发生。结合小儿群体的体质特点“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及每个小儿的个体特点,过敏性紫癜早期多为风热伤络型;进一步发展,则为血热妄行型;日久反复发作,则多发展为气不摄血型或阴虚火旺型。小儿过敏性紫癜常可自愈,但少数易复发,与小儿脾常不足,肺常不足的体质有明显关系。http://www.cqvip.com/QK/60012A/200902/30150292.html